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口腔醫學病歷分析范文

    口腔醫學病歷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口腔醫學病歷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口腔醫學病歷分析

    第1篇:口腔醫學病歷分析范文

    關鍵詞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法律意識;法律教育

    一、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法律意識現狀

    (一)法律意識淡薄目前越來越多的九五后青少年開始步入醫學院校,這個年齡段的大學生大多屬于獨生子女,依賴性較強,在剛剛結束緊張的高三學習生活后,又來到一個學習生活更為緊張忙碌的醫學院校,往往需要度過一個較長的心理適應期。而在這樣一種延續性的忙碌學習過程中,法律知識的學習很容易被忽視,更談不上應用,導致普遍性的存在法律意識淡薄。(二)醫學院校法學教育充斥著應試色彩醫學院校課程設置中醫學基礎課和專業課占了絕對的比重,人文社科類課程比重較輕。大多數醫學院校的法學教育是通過《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修養》這一門課進行的,傳統的課堂教學方法加上考核方式,難以讓學生真正掌握相關法律知識,而針對職業能力的實用性法律知識講授更是很少,學生很難做到通過學習將法律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更談不上在執業過程中自覺運用法律知識防范和處理醫患糾紛等復雜法律事務。(三)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法律教學理論與實踐脫節目前,尚無專門針對口腔醫學專業學生的法學課。法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通常注重法律條文的講解,忽視法條背后的原理、方法,學生較少確切理解某個法律條文的真正要義??谇会t學專業學生不同于其他臨床專業學生,在校期間的實習見習就需要在相對獨立的空間獨自面對病人,是醫學生中較早直接接觸臨床的一類學生,面對日益紛繁的醫患關系,尚未走出校園的學生往往顯得無所適從。

    二、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法律意識養成應有的教學內容

    (一)基礎法律知識教育根據醫學專業的培養計劃和目標,應該確定相應的法律知識教育教學規范大綱。包括法律原理的學習,主要指的是為法律規定提供基礎性、準則性、規范性指引的理論;法律基本知識,主要包括憲法和一些大部門法,如刑法、民法、訴訟法、行政法等;醫學生專業法知識教育,即衛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歷書寫要求、處方質量要求、醫療安全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運用衛生法學實踐知識,醫學生能夠將所學醫學和法學知識融會貫通,形成合理的知識架構,在醫療過程中自覺運用法律思維、法律知識規避風險,解決問題。(二)實習前醫用法律知識教育口腔醫學是實踐操作較多的一個學科,實習生要從課本的學習中迅速轉到臨床操作上來,即便是有帶教老師的指導,但也需要面對病人獨立操作,即使是一開始最簡單的“牙拔除術”、“根管治療術”也具有不可逆性,學生通常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不自信,加上患者的不信任以及對新出臺的醫療法規的不確切理解,都會帶來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實習困難。因此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除打牢專業基礎課知識外,還應強化醫事法律學習,需要通過討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辯論教學法、專題教學法等四大教學法對學生進行:1.語言交流培訓,學會聆聽患者的述求,從中準確把握患者表達的信息,同時向患者或家屬介紹病情以及可能發生的風險和醫療行為中會采取的相應措施,又不至于讓病人感到害怕;2.強化《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學習,嚴格按照《醫療機構病歷管理規定》書寫病歷;3.初步具備一定的法律能力,包括法治思維、法言法語表達、對法律事實的辨析能力。以便學生更好掌握與病人溝通交流的方法。(三)貫穿始終的法律教育要讓學生真正遵紀守法,靈活運用法律,就要在學校營造依法治校的良好人文氛圍。1.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藩籬,將法學教育成為醫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案例教學、PBL討論、模擬法庭、實地參觀等多種形式完善法學教育。2.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的積極效應,通過宣傳欄、校園網、校刊以及一些新媒體如微博、微信公眾號適時傳播法律知識,使法律意識在潛移默化中進入醫學生的大腦。3.發揮學校團委、學工部門、心理輔導站的作用,通過職業規劃大賽、心理講座等形式引導學生專業認同感,養成良好心理素質。4.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舉辦專家講座論壇介紹衛生法律實際運用案例,組織以法律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辯論賽、知識競賽、主題班會等,還可結合專業在雕牙比賽、科普大賽作品征集、臨床實踐技能操作和病歷書寫知識講座和比賽中宣傳法律知識,使醫學生在此活動中逐漸增強法律意識。

    三、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法律意識養成教學體系的建立

    根據上述內容,即基礎教學部分、臨床實習前教育、日常法律意識養成教育三部分,通過理論課教學、實踐教學、校園文化活動三個部分,形成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法律意識養成教學體系。見圖1。教學體系形成后,各教學內容應分別占什么權重呢?為進一步明確各項教學內容所占權重,筆者從法律知識、法律道德、法律觀念、法制能力、法律心理等5個部分設計《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法律意識問卷》。本次調查共向600名口腔醫學專業的學生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528份,男女比例為1:1.25,其中,一年級學生113人,二年級學生125人,三年級學生146人,四年級學生112人,五年級學生104人。通過調查發現: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法律觀念普遍形成,相關的法律知識掌握較差,在日常生活中自然產生的法律道德情況良好,但法律能力幾乎都未形成,更談不上上升為法律心理,不習慣于通過法律的思維模式去面對解決問題。因此按如下權重設置口腔醫學專業學生法律意識養成教學體系內容權重劃分。隨著我國醫療衛生行業制度的規范化,醫學生的法學素養成為一名合格醫學生不可或缺的素養之一,該系統可以及時調整教學大綱,在課程設置上不但覆蓋該大綱要求,且在深度和廣度上更上一層,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將醫學和法學融為一體,較之以往傳統授課方式更具有科學性和操作性。

    參考文獻:

    [1]張會萍.醫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目標評價體系研究.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

    [2]錢亞芳.關于構建醫學生法律教育體系的思考.西北醫學教育.2003(12).

    [3]高潤濤、李燕.提高實習階段口腔醫學生法律意識防范醫療風險.北京口腔醫學.2012(12).

    [4]馮玉芝.醫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途徑與措施.遼寧醫學院學報.2007(2).

    [5]張鵬.論加強醫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對策.西北醫學教育.2009(10).

    [6]向澤敏.加強醫學生法律素質教育的思考.新課程.2009(10).

    第2篇:口腔醫學病歷分析范文

    【關鍵詞】口腔科學 本科生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R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1-287-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various methods in the teaching of stomatologyfor non- stom atology major undergraduates. Method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main refor measures of stomatology science for non- stomatology major undergraduates. Theremainly included implementing and improving PBL pedagogy, using CAI courseware trying to participating in teaching approach,teaching reasonably arranging clinical training in theory teaching, using various for s for assessment,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Result model inspired the students’interests It enhanced the students’thinking, summarizing, explaining capability. Conclusion Using various for assess men, reform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of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 Participating educational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need of modern society. However, using this method every class is not feasible now.

    【key words】Stomatology science; Undergraduate; Teaching method

    口腔科學是臨床醫學本科教學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長期以來一直是非口腔醫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谇患膊∨c全身健康狀況關系密切,很多系統性疾病首先在口腔有表征,口腔頜面部的疾病也是全身疾病的直接病因。但是目前對非口腔專業本科生的教學,存在教學內容多,教學時數少,學生普遍認識不足,教學質量有待提高。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

    1 教學方法及手段的探索

    1.1 對象 安徽醫科大學非口腔專業本科生(包括臨床醫學、醫學美容學、麻醉學、醫學影像學、護理學、藥學、衛生管理學、公共衛生學的本科生)

    1.2 方法

    1.2.1 推行和完善PBL教學法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Problem-BasedLearning,PBL)。PBL最大的特點是: 以實際病例為基礎,以學生分組討論為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的參與意識[1]。

    對于非口腔專業本科學生的教學,我們主要選擇在臨床上的口腔常見病、多發病,如齲病、牙髓病、牙周病等開展PBL教學,例如以某學生為病例,讓學生分組對每個同學進行口腔檢查, 并寫出病歷, 由教師從中選出各個病種中最有代表性的病歷進行小組討論, 由同學講述疾病發生發展的過程,提出具體問題, 教師進行有目的的引導和歸納總結。

    1.2.2 參與式教學的應用

    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協作式的教學法,它以學習者為中心,充分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鼓勵學習者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從“ 帶著知識走向學生 ”轉變為“帶著學生走向知識 ”,它突出了學生在建構自己知識體系中的主體地位[2]。

    選擇與臨床醫學等關系密切的章節,如選擇“全身系統性疾病在口腔的表現”這個章節作為參與式教學的內容,這一章的內容不僅與全身狀況結合較緊密,而且與學生個體都是息息相關的,如 "貧血"、"糖尿病"等,很容易調動學生的興趣。課前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等方式進行預習,自己動手制作課件,課堂上由學生主動發言、授課等積極參與的方式,最后再由老師總結評價。

    1.2.3 CAI 課件的應用

    通過動畫演示、文字旁述等方式, 制作CA I教學課件, 直觀、清晰地展示教學內容, 變 抽象為形象、枯燥為直觀,使過去難以示教的抽象內容進行生動的演示, 便于學生理解, 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例如齲病牙髓炎根尖炎的發展過程用CAI課件演示更生動的展示了疾病的發生、發展、轉歸,避免了學生的死記強記而是理解式的記憶過程。

    1.2.4 在理論教學中合理穿插臨床見習及社區衛生實踐

    口腔醫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 應高度重視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老師可通過學科簡介、臨床示教、臨床病例討論等手段,在理論教學階段穿插臨床見習,使非口腔專業學生更直觀地學習口腔醫學知識, 掌握基本的口腔臨床檢查操作技能,從而進一步鞏固理論知

    識[3]。在見習時,對非口腔專業學生應重點突出一些與臨床學科密切相關的疾病,口腔科的交叉學科知識等。例如在教學中利用每年的“九?二0愛牙日”、“六一兒童節”等活動積極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組織學生深入社區、學校、敬老院進行口腔健康檢查、預防保健知識宣傳與咨詢等社會實踐活動。

    1.2.5 采用多種考核形式相結合

    應以考核辦法的改革促使學員改變學習方法。在評價體系中,應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進行全面的考核。在學期結束進行理論考試一直是長期以來檢測非口腔專業學生對口腔醫學掌握程度的唯一評判標準[4]。但理論考試往往只能檢測學生的理論知識的記憶情況, 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此, 將學生平時病例討論的情況、見習期間的表現、出勤考核情況等與期末總分掛鉤, 消除單一考試的偶然和片面性。

    2 教學效果調查

    采取評教評學雙向測評模式,以提高教學雙方整體水平。

    2. 1學生對創新式教學方法認可程度的調查

    對參與的學生發放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200 名學生中,有 170 名 (占 85. 0% ) 認為創新式教學方法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使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更加全面 ,提高獨立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并且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增加了與教師的交流機會。并希望這種教學模式能繼續開展 。有 25名學生對創新式教學方法的不足和改進之處提出建議 。只有5名學生 ( 2. 5% )表示不喜歡這種教學方法的改革。

    2.2非口腔專業本科生對口腔科學教學質量的評估

    在進行醫學教學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口腔科學教學的特點,將口腔醫學教學評估體系分解為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估、實驗教學質量評估、實習帶教評估三部分。提升了課堂教學之外的實驗及實習的重要性。設立教學內容、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教學效果4個一級指標,在此基礎上再設計13個二級指標,建立了教學質量評估的基礎指標體系。

    依據該評估體系,組織學生分別對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測評,定量比較以往教學方法與創新式教學方法以及不同教師的教學水平之間的差異。

    2.3 對非口腔醫學本科生學習績效的檢測

    以口腔常見疾病臨床診斷準確率的統計為例:

    口腔常見疾病臨床診斷準確率:口腔常見疾病臨床診斷準確數/口腔疾病臨床診斷總例數100%。抽取200個學生作樣本,分別對其傳統教學方法教學后的準確率和創新式教學方法教學后的準確率進行對比。結果顯示準確率大幅提高,具有明顯統計學意義。類似測試顯示學生的卷面成績和病例分析能力都有明顯提高。但教學方法的改革還處于起始和探索階段,對于學生綜合成績的統計分析還在進行中。

    3 討論

    3.1 PBL模式是個全新的教學模式,通過小組討論課,加強理論知識與臨床的聯系,將口腔疾病與全身疾病相聯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打破傳統教育模式下基礎醫學、口腔醫學、臨床醫學三段式課程體系的弊病。在小組討論研究過程中, 每個成員受相互取長補短,逐步建立協調、相互尊重而充滿競爭氣氛的關系。因此,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醫患溝通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3.2參與式教學在強調師生相互作用的前提下 ,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 ,每個學生都有表現欲和自尊心 ,參與式教學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臺 ,增強了自信心。參與式教學需要較多時間進行課前預習及準備 ,耗費時間太多 ,不可能推廣到每一堂理論課,對那些內容較枯燥的章節適合采用。另外 ,對于性格較內向的同學 ,在小組討論及自由發言等過程不能積極參與 ,表現出明顯的排斥心理 ,教師要進行積極地引導 。

    3.3CAI多媒體教學除了其獨特的生動性外還具有可重復性的特征,不僅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幫助學生的理解,同時可以在課堂下播放和溫習,消化一些沒有及時理解的問題。當然CAI并不能完全取代所有傳統課堂教學,選取合適的內容制作CAI課件需要在教學中不斷的思考改進。

    3.4口腔醫學教育的重心不斷趨向社區化和綜合化,隨著醫學服務模式和功能的拓展,要求醫學教育必須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的要求和規格,培養集預防、治療、保健、康復等知識和技能于一體,能夠為病人提供系列綜合服務的人才。

    3.5對非口腔專業本科生的口腔科學成績考核采用新的評價體系,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綜合素質進行全面考核,其別強調對綜合素質的考核評價,內容包括參加課外科研活動情況、社區醫療服務情況、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等。通過考核辦法的改革,促使學員調整現有學習狀態,從死記硬背中解脫出來,實現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協調發展。

    4 小結:

    近幾年來,通過對口腔醫學教育教學進行的深入探索,從理論上明確了“學教并舉、重能強質、?;诤稀钡男滦歪t學人才培養方案。通過口腔教學內容與前期基礎課同類教學內容的整合,使口腔專業教學內容滲透到公共基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教學內容的各個方面; 通過早期開展口腔技能訓練,形成了從基礎到臨床各個教學環節緊密結合,使非口腔專業本科生能真正掌握口腔科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治知識,對今后各自專業的臨床問題的處理有所幫助。

    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力求于方式靈活、多樣、內容實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各種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合理應用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需要進一步細化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擴大方案的實踐范圍;進一步完善方案的評價系統。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催化口腔醫學教育教學進行更加深刻的變革。

    參考文獻

    [1] 王學玲,宮琳,唐偉華.PBL教學模式在臨床醫學專業口腔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療前沿,2008,3(4):61.

    [2] 李萍,國春玲,胡祥文等. 參與式教學在口腔教學中的應用[J].口腔醫學研究,2009,25(3):371.

    第3篇:口腔醫學病歷分析范文

    【關鍵詞】 實習;心態調整;基本技能訓練;常見病;多發病;學科特點;診治總結

    在我國,口腔醫學生經過理論學習之后就要轉入醫院進入臨床實習。是醫學生把醫學理論和臨床實踐融會貫通的過程,該過程將為醫學生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口腔實習,為醫學生了解、熟悉、掌握各種實踐操作技術,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供必要的機會和條件。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把知識和技能學好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相信能給予同學們以幫助。

    1 適應新環境,調整好心態和情緒。

    從學校的學習環境到醫院的工作環境,變化很大,要熟悉實習的環境,要做好自己的心態調整。首先,要處理好與帶教老師和其他同學的關系,在科室里,要手勤、腿勤、嘴勤,要虛心請教,不恥下問,多動腦想個為什么?其次,實習接觸病人,適應接診過程。醫生的接診技能是醫生接待處置病人的能力。實習過程中如何去接診一位病人,實習生如何能獲得病人的信任,接診病人具有一定的學問,這其中要有平靜的心態,實習生在處置病人的時候往往有心慌、不知所措的情緒與舉動,令患者不信任,所以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對待患者要沉著冷靜,這樣才能干起活來得心應手。

    2 狠抓基本技能的訓練

    作為一名口腔醫生必須掌握一些必備的基本技能,這是做好醫生的基礎,基礎打不牢,就談不上今后的提高與發展??谇会t生的技能,如接診病人、詢問病史、口腔檢查、病歷書寫、口腔儀器設備的使用與操作,這些的都是口腔科醫生必須具備的技能。而且這些技能不只是通過看書、見習就能掌握的。又如口腔內科齲齒備洞、充填,口腔外科局麻術、拔牙術,口腔修復學的卡環彎制、排牙、牙體預備等基本技能,需要大量的實際操作才能掌握。因此,同學們應該在練好這些技能上下功夫。

    3 選擇常見病多發病熟練掌握

    由于實習時間比較短,在一年左右的實習時間里不可能把所有的疾病都搞清楚,所以要從簡單到復雜,從常見病、多發病、基本技能入手。口腔科常見病、多發病有:齲病、急性牙髓炎、急性根尖周炎、牙周炎、復發性口瘡、冠周炎、麻醉術、拔牙術、開髓術、備洞充填術、取印模、灌模型、卡環彎制、排牙等。基本的常見病多發病掌握了,才能從點到面、循序漸進,學會更多的知識與技能。

    4 口腔各學科多有其特點,把握學習實習的方向

    口腔科分為口腔內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復、口腔正畸等學科,每一學科所研究的內容及研究的方法都不盡相同,所以在口腔專科醫院要適應不同科室的環境,注意尋找學科的特點。例如:口腔內科以治療為主,包括疾病的發生、發展與轉歸,注重臨床的診斷、操作與協調能力??谇煌饪埔允中g為主,包括術前、術中、術后三個階段,術前注意手術適應癥、禁忌癥及手術時機的選擇,術中注意醫生的操作能力,術后強調觀察處理。口腔修復以鑲牙為主,強調美觀與功能,而以技工修復工藝為主。這樣才能較快適應環境,明確學習重點,把握實習方向,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知識。

    5 寫診治總結

    實習期間,對自己收治的病人,特別常見的典型病例,都應進行總結??偨Y的內容包括:接診是否和諧融洽,檢查是否準確到位,有無遺漏,處置是否正確得體。通過這些總結,有利于總結經驗,改進不得體的、錯誤的診治,改善不足、揚長避短,有利于學習和掌握臨床的思維方法,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技能。因此,要不斷的總結,找出各個疾病的共同性和特殊性的規律。來因地制宜,總結實習的收獲,檢查尋找存在的問題。才能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將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第4篇:口腔醫學病歷分析范文

    [關鍵詞]多站式考試;畢業考核;考試改革

    [中圖號]R4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2593(2016)04-0254-04

    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Objectivestructureclini-calexamination,OSCE考核)是由R.Harden(1975)提出[1],以客觀方式評估臨床技能,通過模擬臨床場景來測試醫學生的臨床能力;同時也是一種知識、技能和態度并重的臨床能力評估方法,為在校期間醫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和提高創造良好的條件[2-3]。由于OSCE是一種需要采用標準化患者(SP)的規范化多站式考試,面臨考期較長、人力物力投入較大,而且只能滿足小批量學生應考等問題,因此一些學院和大學常采用簡易的“多站式考試”方法。相關研究表明,簡易化多站式考試方法是一種具有現實可行性的臨床能力評價方法[4]。隨著口腔醫學專業認證標準的出臺,以及我軍口腔醫學專業崗位基層化的推進,為保證向軍隊和社會輸送合格的口腔醫學人才,使之畢業后能盡快通過國家醫師資格考試,我們改革了傳統的單純理論考核方法,并結合執業醫師技能考試大綱和我軍口腔醫學專業崗位要求,修訂了口腔醫學專業本科畢業考核方法和評估標準;其中臨床實踐技能采用了多站式考試模式,為通過執業醫師考試和崗位工作能力提升奠定基礎。

    1教學對象和方法

    1.1教學對象制

    選擇第四軍醫大學口腔醫學專業2010級五年、2009級八年制畢業生44人為考核對象,其中五年制34人,八年制10人。

    1.2方法

    1.2.1組織方式與成績評定根據我??谇粚I醫學生的培養目標和教學大綱,結合我院實際情況實施改良畢業考核,設置臨床接診、技能操作和理論考核,分別占總分的30%、20%和50%,其中臨床接診與實踐技能采用多站式考試模式(表1)。臨床接診在本院門診綜合科進行,由科室根據病種指標提前預約患者;頜面腫瘤、創傷、整形等疾病為預約住院的術前患者??忌贿M行病史采集、口腔檢查考核,所有預約患者的后續治療由預約醫生負責完成??己朔?場進行,每場設置4個組(n=11),每組設1名主考、2名監考和1名輔考(專業分別為口內、頜外、修復)。各組每場按流水作業,負責3名考生的考試工作,每組具體流程和總體考試安排見表2~3。實踐技能操作在教學中心的仿真頭顱模型進行,參照執醫考試大綱技能考核標準設置考試科目,考生在考試當天現場抽簽確定考核項目,主要考查學員對口腔執業醫師技能考核科目的掌握程度和操作水平。抽選職稱為主治醫師(含)以上的進行監考。理論考核為考試中心從醫院執業醫師模擬試題庫中抽選一套試題(4個單元,每單元150題,共計600題),分4場組織筆試,主要考查學員對口腔執業醫師考試要求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相關學科知識點的掌握程度。理論考核由教務科人員負責監考,并進行全程錄像;由計算機進行閱卷,總分為600分,低于360分視為考核不合格。臨床接診考核和實踐技能操作考核由各監考教師根據評分標準進行評分;最后按照各50%的權重,計算臨床實踐技能考核總成績,總分為100分,低于60分為考核不合格。臨床實踐技能考核與理論考核若有1項不合格,視為考生畢業考核不合格。1.2.2評價形式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珋±s)表示,然后進行線性回歸分析臨床實踐技能和理論考核成績的關系。通過發放調查問卷,收集參加多站式考試的師生反饋意見;其中學生問卷內容為“采用多站式考試模式的學生感知度調查”,教師問卷內容為“畢業考核改革意見調查”。

    2結果

    2.1成績分析

    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2010級五年制和2009級八年制口腔專業畢業生多站式考試成績基本符合正態分布(表4)。通過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學生臨床實踐技能多站式與理論考核成績存在正的線性相關關系(r=0.244)(圖1),但其相關性不大。

    2.2多站式考試模式問卷調查結果

    發放學生調查問卷共計44人,最終收回有效問卷44份,回收率100%;其中開放性問題選填人數為5人(表5)。發放參與畢業考核模式改革的教師調查問卷共計20人,最終收回有效問卷20份,回收率。

    3討論

    本調查結果顯示,對臨床實踐技能與理論考核成績的總體分析得出二者相關性不大,理論考試主要是考查學生的理論基礎功底。學生把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苦讀書本、應付考試中,考前突擊就能考好成績;而臨床實踐能力是不能靠臨時突擊就能得到好成績,需要在實習階段增加臨床實踐操作機會,才能提高臨床綜合能力。因此,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與理論知識掌握水平并不能同一而論,建議在畢業考核中應納入臨床實習工作量完成情況及出科考試成績,才是檢驗學生臨床綜合能力好的校標[4]。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問卷反映出以下問題:①部分學生仍不能適應當前考核模式。此問題與考試難度上升有一定的關聯,尤其針對臨床接診考核中的病史采集與病例分析,學生因缺乏臨床經驗而不會答題[5]。同時也反映出現有的教學模式并未與多站式考試進行很好的銜接,也提示教師在教學內容設置與臨床示教過程中應向學生進行相關知識講解與滲透[6];②多數學生認為考核中較難的環節為臨床綜合素質的考核。由于現行的執業醫師法的頒布以及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學生在臨床診療過程中動手機會減少,以致于學生對基本技能操作部分十分重視,卻也忽視了對病例分析、病史采集以及輔助檢查結果判讀等知識的掌握,從而影響了學生臨床思辨能力的發展和臨床綜合素質的提高[7];③多數學生認為在臨床接診考核中應該采用模擬患者考核。由于本次臨床接診考核的患者均為提前預約,部分病種的病例問題可能不具有針對性,而且每名考生面對的患者和問題可能不盡相同,降低了評估結果的可靠性。教師的調查問卷中對于改革畢業考核模式的傾向性與學生反饋意見較為相似,在開放性問題中教師們提出多站式考試中存在患者實際臨床問題不標準,考核結果也很難規范地反映出學生的真實水平,因此采用模擬患者可有效提高臨床接診考核效果;同時,他們也提到將實習考核成績納入畢業考核指標中。在組織本次畢業考核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其他問題:①臨床接診考核標準略顯機械。臨床接診考核目的是考核學員對不同病種患者的個性化診療能力,而設計的評分標準并未體現這一要素,所有患者按1個標準進行,也無考官提問環節,反映不出學員的真實臨床接診能力。另外,對于專科患者的診療計劃制定要求較為籠統、不夠細致,如牙列缺損患者應當讓學員做出義齒修復設計,并說明設計的依據。②學生表現不夠靈活。學生在考核的過程中只知道按照標準進行操作,每一項都做,但做得不徹底,如詢問病史,問到了患者牙痛之后,就不再深入的問什么時候痛,什么樣的痛法等,不利于進行鑒別診斷。評分標準將一些口內和口外的檢查揉到了一起,學生卻不知道先做口內檢查,再做口外檢查,以致來更回換手套,影響診療效率。③教師重視不到位。醫院要求科室在考前要對預約的患者進行包括輔助檢查在內的全面檢查,提交1份病歷資料和相關的輔助檢查結果,部分科室預約的患者卻是醫院的研究生或護士,口腔情況較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考核難度,不能達到本次畢業考核的目的。通過此次畢業考核的改革,使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學習和臨床綜合能力得到提升,多站式考試模式可全面評估畢業生的臨床實踐技能水平及存在問題,從而為進一步促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提供有效依據。針對反映出的問題,醫院將不斷豐富教學手段,強化模塊化教學改革,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臨床應用;進一步規范實習過程中的臨床技能操作標準,對科室和帶教教員采取責任制教學,強化過程管理;最后不斷完善多站式考試模式,使畢業考核更加科學化、客觀化、規范化,為培養符合第一任職能力為需求的全能型口腔醫學人才打好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HardenRM,StevensonM,DownieWW,etal.Assessmentofclinicalcompetenceusingobjectivestructuredexamination[J].BrMedJ,1975,221(5955):447-451.

    [2]CarraccioC,EnglanderR.Theobjectivestructuredclinicalex-amination:astepinthedirectionofcompetency-basedevalua-tion[J].ArchPediatrAdolescMed,2000,154(7):736-741.

    [4]吳末生,殷朝陽,彭紅,等.從多站式考試的成績分析探討臨床能力評價的有效途徑[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0,(2):6-8.

    [5]張瑋,徐艷,嚴斌,等.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在口腔醫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口腔醫學,2015,35(12):1069-1071.

    [6]楊群,馬金鳳,尼春萍,等.臨床真實環境中和OSCE相結合考核模式在護理本科畢業生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9):109-110.

    第5篇:口腔醫學病歷分析范文

    [中圖分類號] R78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210(2008)01(b)-080-01

    口腔扁平苔蘚(oral lichen planus,OLP)是口腔黏膜常見的慢性淺表性炎癥,其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治療上也比較困難,并且具有潛在的惡變傾向,癌變率為0.9%~19.8%。筆者采用美國先靈葆雅藥廠生產的長效皮質類固醇激素得寶松注射液對21例扁平苔蘚患者進行了臨床療效觀察并隨訪,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4年5月~2006年5月門診初診的口腔扁平苔蘚患者40例,3個月內未曾服用任何免疫抑制劑,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1例,男性10例,女性11例,年齡30~60歲,病程最短1年,最長12年;對照組19例,男性9例,女性10例,病程最短者7月,最長10年,兩組的年齡、性別及病程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取得寶松注射液1 ml(含5 mg倍他米松二丙酸酯及2 mg倍他米松磷酸鈉)加2%利多卡因1 ml稀釋后,局部常規消毒后于損害部位的黏膜下或分數個部位損害的黏膜下做點狀注射,每處注射劑量為0.3~0.5 ml,每周1次,一般4周為1個療程,個別病例根據損害部位的面積大小、損害的程度酌情給予加減1個療程。對照組給予磷酸氯喹250 mg/d,同時服用雷公藤1 mg/(kg?d),兩組均治療1~2個月后,觀察其療效。

    所有病歷統一采用口腔黏膜??撇v,詳細記錄病史,檢查除用文字描述外,同時用紅筆在口腔黏膜解剖示意圖上描繪充血損害,用藍筆標記損害治愈。

    1.3療效標準

    痊愈:病損完全消失,患者無任何不適;顯效:病損消退75%以上,糜爛面基本消失,患者癥狀明顯好轉;好轉:病損消退25%,糜爛面有所減小,患者訴癥狀稍有好轉;無效:治療前后病損處黏膜糜爛面無改變。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PENS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結果

    見表1。

    3討論

    OLP是一種發生在口腔黏膜上慢性淺表性炎癥性疾病,其發病因素可能與精神創傷、自身免疫功能、內分泌紊亂、病毒或霉菌感染等有一定的關系,發病率為0.7%~2.2%。其臨床病理特點是緊鄰上皮的固有層結締組織中淋巴細胞帶狀浸潤,使其上方的基底細胞層液化變性。由于皮質類固醇激素有較強的抵制感染性炎癥和對免疫系統(主要淋巴系統)的抑制作用,它不但能明顯減少急性成淋巴細胞,而且能抑制人體或淋巴細胞DNA和蛋白質的合成,干擾淋巴細胞組織在抗原作用下的分裂和繁殖,而糜爛型扁平苔蘚常以水泡、破潰、糜爛為主要表現?;颊哂忻黠@的自發及激發性灼痛感,臨床癥狀較重,治療上較棘手。傳統的治療效果差、易復發,故常常會導致患者的心理負擔太重,影響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因此,臨床上常將皮質類固醇激素列為治療糜爛型扁平苔蘚局部首選藥物,我們采用了美國先靈葆雅藥廠研究的一種具有高度溶解性和低度溶解性的倍他米松酯類藥物構成的復合劑得寶松,具有抗感染、抗風濕和抗過敏的功能,注射后,可溶性倍他米松磷酸酯鈉能被很快吸收而迅速起效,從而可更長時間地控制癥狀。根據該藥效學特點,我們對21例糜爛型口腔扁平苔蘚患者做了臨床療效觀察,并設對照組19例,結果證明其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達85.71%,痊愈率為23.81%。一般用藥1次后大部分癥狀可明顯得到改善,完成療程后,有5例病損癥狀完全消失,在用藥過程中患者未訴明顯不良反應??朔碎L時期使用大劑量氯喹等引起的耳聾,視網膜病變,白細胞減少及胃腸道反應的癥狀,也避免了全身用藥所產生的副作用,且局部用藥患者易接受。

    綜上所述,得寶松治療糜爛型扁平苔蘚由于其局部用藥,保證局部藥物的劑量及濃度具有療效高、見效快、無明顯副作用、避免全身用藥的副反應等優點,作者認為,在目前無特效藥物治療的情況下,可作為治療口腔扁平苔蘚一種安全而有效的藥物之一。

    [參考文獻]

    [1]管志江,李輝奉.口腔扁平苔蘚中的免疫活性細胞[J].國外醫學口腔醫學分冊,1994,21(2):75.

    [2]范志莘,時素英.單次皮損內注射得寶松治療瘢痕疙瘩效果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6,25(1):33

    [3]林麟,靳培英,劉訓荃,等.得寶松肌注治療泛發性濕診臨床觀察[J].臨床皮膚科雜志,1995,24(3):167.

    [4]陳可,沈振華.得寶松治療口腔扁平苔蘚的療效評價[J].現代口腔醫學雜志.1997,11(3):203.

    [5]韓曉虹,南曉利.帕夫林聯合雷公藤治療口腔扁平苔蘚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07,4(11):74.

    第6篇:口腔醫學病歷分析范文

    隨著口腔醫學的高速發展,器械,材料的更新,口腔內科學的教學內容也越來越細化,單純按照教材講授,其內容則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若長時間在課堂授課,將學生禁錮在課堂中學習,不利于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一矛盾如何更好的解決?第一,應重組教材,將教材中的執考點、重點和難點提出來。同時,充分開發和利用校本教材,結合具體教學情景運用教材,注重教材與臨床操作有機關聯。第二,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把教學的多個環節串聯起來,引入鮮活的臨床知識,從相關醫學雜志、微博、網絡等媒體上積累資源,引入一些切實發生在醫院中的具體病例,可包括一些醫療糾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更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使學生提高處理醫患關系的能力和盡快地適應臨床實習工作。最后,對于一些非重點內容,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學,然后進行課堂提問來檢驗學生自學程度。

    2理論基礎知識教學方法的提高

    口腔內科學教學特別強調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傳統教學法以教授知識系統性為主,課堂中包含的信息量較大,也是目前被教育者主要沿用的方法。但是此種方法是以教師為主導,不能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主動學習的能力。PBL教學方法,主要是教師依據課程需要提出問題,鼓勵學生課后進行資料和文獻的查閱,自覺解決相關問題,然后帶著所查資料分組進行討論學習。這種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臨床接診,處理患者問題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CBL教學法,具有高度的仿真性和鮮明的針對性能夠成功地解決了課堂教學中理論與實際脫節這一問題。如果能將二者綜合應用起來則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升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而培養出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這兩種教學方法對教師素質、教學設備及圖書網絡資源的要求較高。我們根據口腔內科學中各個章節的不同特點,分別將兩種教學方法融貫穿入傳統教學過程,例如在講授口腔臨床常見疾病、多發病時,運用傳統教學法。其他章節采用PBL或CBL教學法[2],使用此種綜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理論知識,而且能夠完成從理論到臨床實踐的良好過渡,有利于建立臨床診療思維。

    3加強模擬仿真式臨床訓練

    加強模擬仿真式臨床訓練,促進學生盡快適應臨床,早臨床、多臨床和反復臨床。當前,醫學大專類院校的學生都面臨實習困難的問題。大部分是由于實習基地條件有限,加之醫患關系緊張,學生在實習教學過程中所能夠接觸到的患者十分有限,病種也比較單一,實習效果不如意,不能夠達到實習教學要求。為了確保實習教學中口腔內科學的實習教學質量,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必須加強學生模擬臨床操作訓練,模擬仿真臨床操作訓練就能有效的解決這一難題,并且訓練方法形式多樣。如在牙體牙髓病的診療項目中,讓學生經過病例討論和門診病歷書寫后,在仿頭模上就可設計仿真操作訓練,如開髓術、根管治療術等,此時學生對牙體牙髓常見疾病已經有了相對全面的認知,具備了一定的臨床思維能力,為模擬仿真診療教學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必要的基礎。除此之外,選擇臨床中常見的病例作為講授對象,學生分別扮演“患者”和“醫師”,進行詢問病史和口腔檢查或是必要的輔助檢查,檢查后做出初步診斷,將診斷結果在小組上進行總結,小組討論提出診斷依據、鑒別診斷及治療方案。在起初進行該訓練時,學生常無從下手和不知所措。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相互補充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掌握詢問病史和檢查患者的技巧,對適應臨床工作打下基礎。在模擬診療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樹立“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提高學生與患者有效溝通能力,診治時不可“只見疾患,不見患者”,應該教育學生要有整體觀念。在口腔內科學實訓教學結束時,學生已經掌握了模擬仿真診療訓練,對口腔內科學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表現、診斷及治療各個環節都有了較為全面而清晰的認識,利用我們口腔醫學系“8020”口腔保健社團,由專業教師帶領,對社區居民進行口腔檢查、血壓測量、專業講解、預防保健等義診。向學生提供了臨床診治前最好的實踐機會,義診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與患者的溝通能力,還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歸納總結。

    4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

    第7篇:口腔醫學病歷分析范文

    【摘要】針對口腔門診臨床路徑管理需求,廣東省口腔醫院開發口腔門診臨床路徑信息管理系統,以便在確保醫療質量的前提下,促進臨床醫生運用臨床路徑指導臨床診療,同時減少醫務人員的時間成本與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經過一年多的系統設計、開發、實施,系統設計的最終目標基本實現,達到對CP病例進行入、出徑管理,對病例診療效果及費用分析,促進CP推廣實施等目的,在協助臨床進行臨床路徑管理工作中收到良好。

    【關鍵詞】口腔科 門診臨床路徑 信息系統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4.07.058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CP)是根據某種疾病或某種手術方法制定的一種被廣泛認可的治療模式,讓病人由入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治療,并依據治療結果進行分析評估總結,以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為規范實施口腔門診臨床路徑,建立單病種或單項治療項目質量管理的模式,廣東省口腔醫院院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門診臨床路徑的實施,開發全新的《口腔門診臨床路徑系統》,通過臨床路徑的執行與控制、臨床路徑的變異分析、臨床路徑效果的評估,探索適合口腔門診臨床路徑使用的系統。

    1口腔門診CP實施與管理現狀

    中華口腔醫學會制定、原衛生部的口腔門診CP分別是牙列缺損、牙列缺失行種植體支持式固定義齒修復、牙列缺失行種植體支持式可摘義齒修復、復發性口腔潰瘍、口腔扁平苔蘚、口腔念珠菌病、單純皰疹、乳牙中齲、乳牙慢性牙髓炎和個別乳磨牙早失,共10個[1]。多數口腔??漆t院均由所在醫院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和各臨床路徑實施小組的專家,以中華口腔醫學會制定的CP為藍本,結合醫院實際工作情況修訂形成臨床應用的CP。

    在口腔門診CP實施過程中,要嚴格遵守路徑病例的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對不符合路徑治療的病例不得納入,并且允許已經進入路徑但因某些理由而退出路徑。一旦確定某病例適合按照CP實施真理,醫務人員就應該按照CP的具體要求、準確地執行,不得隨意和無故調整診療計劃,確?;颊咴\療活動的規范性和一致性。這樣能通過對診療活動的記錄與分析,實現對整個過程的前饋、反饋和現場控制,助于彌補由于口腔醫生診療水平差異導致不同的醫療質量,同時能發現患者就診過程中的瓶頸,及時指導臨床醫務人員改進醫療服務流程,促進醫療質量持續改進。

    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口腔醫生不愿接受CP。原因主要在于口腔醫療服務具有明顯的個性化特征,患者個體間的需求、治療計劃、項目等均存在較大的差異。其實CP不是一種行為標準,它只適合大多數患者,并非適應所有患者,在實施CP時,它允許專業人員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偏離路徑,自主做出決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的變異代表了個體間的差異,但這些差異可能都是有價值的,它有利于工作質量的改進以及CP的修訂。例如對下頜第一磨牙的根尖周炎行常規根管預備消毒,其中一位患者達到預期目標,根尖周炎癥消失,根管內無明顯滲出及異味,此為正性變異,意味著變異趨勢朝正性方向發展,該患者的CP療程可以縮短;另一位患者根管內仍有較多滲出,炎癥未消失,此為負性變異,表明該患者未達到預期目標,需進行反饋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與結果,并提出改善措施。

    口腔門診患者的一個特點是不夠重視自身口腔疾病,治療中不按時復診的占不少比例;成人口腔有牙齒28~32顆牙、乳牙期兒童有20顆牙,每顆牙或半口或全口、單顆或多顆都可同時進入CP,導致CP療程效果和費用難以統計;且門診CP系統在全國尚無成熟的產品可借鑒。這一切都提示設計符合實際臨床需要的CP系統勢在必行,無信息系統的支持,CP的實施舉步維艱。

    針對口腔門診CP管理需求,廣東省口腔醫院以符合本院實際的最佳方式開發口腔門診CP信息管理系統,以便在確保醫療質量的前提下,促進臨床醫生運用CP指導臨床診療,同時減少醫務人員的時間成本與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系統開發效果報告如下。

    2口腔門診CP系統功能設計

    口腔門診CP系統如何在考慮眾多影響因素的前提下有效地引導臨床醫生執行CP程序,并進行CP病例診療效果分析,這些成為系統設計的主要難題。針對這些問題,系統設計了以下功能。

    2.1CP入徑、出徑管理

    入徑:結合口腔門診醫生工作站使用,利用工作站中維護形成的國際疾病診斷代碼(International Code of Disease,ICD)-10診斷碼,系統自動匹配已維護好的符合CP的ICD-10。當符合CP入徑標準相應診斷碼的患者就診,工作站依據已維護好的知識庫[2]提示醫生根據患者要求、配合治療、無藥物治療禁忌證等項目篩選患者進入CP。由于人體有多顆牙齒,為避免同一患者同期有不同患牙疾病進入不同的CP,造成混亂,系統準確記錄患牙位置,且患者不存在影響CP實施的其他疾病或因素,以保證其最終療效和費用統計的正確性。

    復診:有CP患者復診,在患者掛號進入醫生工作站隊列時,系統即以明顯標識提示醫生注意CP患者復診,并確認本次就診是否為CP相關治療程序,是則調用CP表單并進行相應項目勾選,否則按照普通治療程序進行診療。

    出徑:完成CP必選治療項目,評估并填寫治療效果,達到出徑標準的出徑。因患者不能正常就診影響治療效果或不復診的,變異出徑,并填寫發生變異的原因。

    2.2CP表單嵌入電子病歷,自動產生電子病歷、收費項目

    實現CP系統管理的前提是醫院已經啟用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醫院信息系統)醫生工作站和電子病歷;系統功能將CP表單與門診醫生工作站及電子病歷相結合。在臨床工作中,如系統不能將CP表單和電子病歷有效結合,將大大增加臨床醫生的工作量,降低工作效率,影響醫生實施CP的信心。在各CP實施小組的專家和物價管理小組成員的幫助下,進行了大量的系統前期維護工作,實現通過在表單中勾選CP診療選項,生成對應的電子病歷和收費項目的目標。如果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進行了非CP相關的治療,則不能自動生成對應的電子病歷內容和收費項目,需醫生自行添加,該費用不記入CP費用中。同時,建議臨床醫生不進行可能對CP相關疾病療效產生影響的治療,因為目前系統不能自動識別這些影響。

    2.3建立CP患者一覽表

    除了醫生的技術,口腔門診CP患者能否準時復診也是影響CP正常實施的關鍵因素之一,為提高患者的復診率,系統首先在預約復診處理上提供了支持,其次增設了CP一覽表,醫生可全面了解每一個CP病例的進展情況,對尚未完成CP的病例標注CP名稱、CP進度,對正常和非正常的(兩次就診時間超過自定義時間記為非正常CP進度)CP進度進行區別顯示,以便對非正常CP進度患者進行跟蹤。醫務人員定期通過一覽表篩選出患者,即在治療有效時間內偏離CP、不按時回院復診治療的患者,主動聯系,提醒并促使患者復診,以達到CP良好治療效果。如果是屬嚴重偏離,且拒不復診患者,標識退出路徑。在這項系統功能輔助下,CP退出率明顯降低。

    2.4CP實施效果統計功能

    2.4.1療效分析

    醫生在CP病例結束時,CP表單有治療效果選項/需要醫生填寫。填寫結果將形成該CP病例療效匯總表,醫生在一段時間后,可以調用效果匯總表,觀察該組病例的治療效果。按照同樣的原理,可以與同種診斷(ICD-10相同)而因為各種原因沒有進入路徑的病例進行效果比較。

    2.4.2費用分析對進入路徑的病例,每次按照CP程序進行的診療項目,系統將自動記錄其相應的診療費用,當醫生勾選“路徑結束”,系統可以匯總該路徑實施過程總的費用。當醫生勾選若干同種CP病例,系統可計算每個病例平均診療費用,以與同種診斷的非路徑病例進行比較。

    2.4.3變異分析CP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變異病例,當有個案因變異以致不能繼續進行CP治療時,系統要考慮變異因素的影響,并記錄變異及相應的原因說明[3-4]。系統設計了常見的變異因素以選項方式供醫生選擇,從而縮短醫生在系統的操作時間,同時方便對變異原因的統計分析。當然也有些變異不影響治療效果,系統將這些變異詳細記錄,供各CP專家參考,分析變異原因,以期進一步修訂完善各門診CP及其表單。

    2.4.4CP進展分析系統具備CP表單匯總分析功能,可以根據醫生勾選的各項,統計分析每個CP的入徑率、完成率、變異率及退出率等,有利于CP間進行橫向比較,作為促進CP實施的有效措施。

    3口腔門診CP系統實施

    3.1CP表單的維護

    原始系統CP表單經過CP系統一段時間的實踐,臨床提出修改表單中的醫囑。經各CP管理小組論證同意后,可在系統內修改CP表單,如果CP表單修改變動大,建議生成新CP。

    3.2系統上線前的培訓

    臨床醫生是實施CP的主體,也是CP系統的直接操作人員,因此對醫生進行操作系統培訓尤為重要。在完成系統調試后,由醫務科和信息部門合作,對醫生進行實施CP重要性的宣講、CP入徑病例的ICD-10診斷編碼、CP系統操作要領、CP系統報表的閱讀與使用等等。

    3.3階段性總結

    每個CP設置一名CP管理員,在系統實施上線后,定期召集CP管理員系統總結會議,分析實施CP系統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討論是否需要調整修訂CP及其表單等。同時,討論CP實施中變異、退出的病例情況及相關原因,提出改進措施等,以利于進一步優化門診CP系統。

    4CP系統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從各次CP總結分析,門診CP系統管理中存在最大的問題是臨床診斷準確性與CP病例篩選標準掌握不統一,導致入徑病例診斷不準確,影響實際的CP分析結果。其次,系統對非入徑病例尚未形成路徑病例類的統計分析平臺,影響兩組病例相關指標比較。第三,醫生掌握病例退出路徑的標準不統一,需要進一步規范各CP小組的標準,同時提示必要時應修訂CP表單,以提高實施CP的可行性。第四,系統設計時沒有考慮到護理在CP中的作用,如何將護理工作嵌入到CP系統中是系統下一步完善的目標。

    5總結

    經過一年多的系統設計、開發、實施,系統設計的最終目標基本實現。雖然系統中各CP病例的完成量并不多,但總體趨勢在不斷推進。CP是現代醫療管理的一種手段,依靠信息化管理CP勢在必行。醫院將對口腔門診CP系統管理繼續不斷探索和總結經驗,相信經過不懈的努力,完善各CP評價體系、完成系統功能,真正實現實施CP的意義——療效好、費用低、患者滿意。

    參考文獻

    [1]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牙列缺損等口腔科10個病種臨床路徑的通知(衛辦醫政發[2010]192號文.

    [2]基于臨床信息系統及知識管理的臨床路徑信息系統研究與開發[J].現代醫院,2010,10(8):141-144.

    第8篇:口腔醫學病歷分析范文

    PBL教學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由美國神經病學教授Howard-Barrows提出,它是以臨床問題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一系列研究結果表明:PBL教學不僅讓同學們掌握了必要的知識點,而且對同學們臨床推理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高層次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的鍛煉和提高都是傳統教學達不到的。對于教師來說,通過PBL教學案例的書寫,擴大了知識面,有利于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多媒體教學在牙體牙髓病學實驗教學中的優勢

    學生掌握牙體牙髓病各種疾病特征的前提是掌握其解剖病理形態,牙體組織發病的病理學過程復雜,授課時學生理解較為困難,不易在腦海中形成形象的動態過程;不能辨明牙體組織病變的具體病理學變化。然而,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可以向學生展示大量相關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理解相關問題。許多牙體組織病變是在動態過程中發生的,由于動態過程中的每一個時間結點都具有自己的典型的病理及臨床表現,很難讓學生理解完整動態過程中是如何病變的。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可以向學生展示牙體牙髓病變的整個動態過程,將每一個時間結點的病變很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將抽象內容具體化。

    三、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在牙體牙髓病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

    牙體牙髓病學是實踐性和操作性極強的學科,需要通過實驗操作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的的理解消化,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團隊合作以及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我們采用多媒體結合PBL教學模式進行牙體牙髓病學實驗教學一般包括以下步驟:

    3.1確立學習目標,建立學習模塊

    實驗重點是對牙體牙髓病常見病、多發病的臨床癥狀體征、檢查診斷、治療方法的正確認識,對臨床上常見問題有一定處理能力。因此牙體牙髓病學實驗目標確定為:(1)初步建立臨床思維,培養橫向思維,使學生能夠對牙體牙髓病學常見病、多發病做出初步診斷和鑒別診斷(2)掌握基本的牙體牙髓病學操作技能如:各類洞型制備、充填術、蓋髓術、根管治療術等。

    3.2以問題為中心,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對設定的問題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后,授課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問題為中心展開討論,盡量要求每個學生都發言,闡述對所提供病歷的看法。同時,可以在組內和不同的組之間就不同觀點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教師適當引導和啟發,督促學生不斷反思,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3.3借助多媒體技術,老師進行總結歸納

    討論結束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對一些共性問題、爭議較大的問題進行詳盡分析。從主訴、現病史、臨床表現、診斷和治療方面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圖片、視頻等,通過直觀體驗,更好地答疑解惑。最后針對每位同學的發言進行點評,指出每組答案的優點和不足并提出改進方案。

    四、結束語

    第9篇:口腔醫學病歷分析范文

    口腔黏膜病是指發生在口腔黏膜與軟組織上類型各異的疾病總稱,有的口腔黏膜病與全身或系統性因素的關系十分密切??谇火つげ【哂胁》N繁多、形態類似、容易混淆,而且與機體聯系密切等特點,對初學者來說較難掌握,也是歷年來教學的難題。作為研究口腔黏膜病的基礎理論與臨床診治的學科——口腔黏膜病學是口腔內科臨床醫學的分支學科,它是一門年輕而有待發展的學科,急待進行教學研究,以提高教學質量。

    1傳統教學模式的特點

    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基本特點是黑板、粉筆和教案,是以書本為媒體的應試教育,方法與手段是教師利用大量的板書、掛圖、模型向學生“口傳耳授”地進行講授,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接受是被動模式化的。單一的“口傳耳授”模式,容易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降低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知識信息量受到限制,難以直觀形象地展示所講解內容,而所使用的教學掛圖數量、類別及畫面大小有限、容易破損而常常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2多媒體教學在口腔黏膜病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

    2.1多媒體教學的表現力非常豐富口腔黏膜病的診斷與內外科越來越倚重影像、化驗等輔助檢查手段不同,口腔黏膜病主要是抓住疾病病損形態的特點及其發展和變化進行診斷,望診是非常重要的檢查手段。

    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用教材、板書、掛圖或幻燈,但這些方法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一些缺陷:在黑板上作圖受到諸如時間、空間、繪圖水平等因素制約;書本上的圖片也有許多的不足,如圖像模糊、缺乏空間立體感和時間動態感;而掛圖的顏色隨時間會變得模糊。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將復雜的知識通過圖像、圖表、文字、數據與動畫演示結合融為一體,直觀地表現出來。對知識點還能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多角度分析,從而拓展學生的思路,并使其能夠深入理解,提高其學習質量。例如在口腔黏膜病基本病損的講解中,由于這些病損的表現是多種多樣變化萬千,很難記憶并容易混淆,在將其用圖像、動畫的方式進行展示的同時把類似的病損放在一起進行鑒別比較,兩者的區別和各自的特點一目了然,有助于加深記憶、提高認識。另外,由于許多口腔黏膜病都是由一種或多種基本病損組成,在各論臨床表現講解時可以鏈接到基本病損的多媒體資料進行縱向聯系以進一步加深記憶。

    2.2傳授的信息量大、知識面廣傳統的教學手段,如掛圖、錄像帶、幻燈片、膠片投影等,這些方法雖然包含了一定的信息量,在教學中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教學準備時間長、工作量大,不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在原有的課件基礎上不斷補充新的教學資料,更新教學內容,使授課內容與臨床實際、學科發展新動向接軌,學生所學知識是最新最有用的。例如,在艾滋病的學習中,艾滋病的知識和資料更新非???,教科書上的內容往往滯后,采用最新的全球防治艾滋病資料并將艾滋病日的來歷、意義及各年的主題口號進行宣傳講解,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口腔黏膜病學教學與臨床密切相關,疾病的病因、病理、臨床表現以及治療方法,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信息資料,包括文字性的病歷,圖像性的各種圖片、錄像等。如此大的信息量傳統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實現。而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以大大增加課堂信息量,使教學內容精簡、濃縮,學生在課堂上可以集中精力聽教師講授,用更多時間跟隨老師的思路積極思維,課后再拷貝該課件,自行復習,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3具有良好的互動性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引入,增強了教學過程的互動性,使單向的教學活動變為雙向和多向的教學活動,可以通過學生的理解和意圖,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指導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通過對實際情況的再現和模擬,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教學效果可以及時得到反饋。老師常常在課后會留下一個臨床病例,資料包括文字、圖片甚至視頻資料,讓學生課后思考、討論并在第二次課上公布詳細的答案,包括診斷、診斷依據、鑒別診斷等等,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習積極性并檢查教學效果。

    3口腔黏膜病學多媒體教學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3.1提高課件制作水平多媒體課件不是教學內容的簡單堆積,大段的文字會使得畫面顯得呆板且重點不突出,學生不僅容易產生視覺疲勞,而且,影響聽課效果[1]。反之,畫面對象設置太多太花哨,這樣顯得雜亂無章,缺乏藝術性,干擾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容易為花哨的畫面、動畫、影像、聲音吸引而忽視教學內容本身,影響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應該文字簡練,提綱摯領,突出重點,畫面清晰美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提高教學的時效性。

    3.2預習是口腔黏膜病學多媒體教學的保障口腔黏膜病學是一門涉及相關基礎學科多、內容繁雜的科學。多媒體課件雖然有直觀,生動形象、互動性強等優點,但對于未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講,還是很難跟上教師的課堂節奏。學生通過提前預習,初步了解新課內容,對涉及到新課內容的相關學科基礎知識進行回顧復習是提高黏膜病學教學質量的保障。例如,在預習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時,要提前復習微生物學中的細菌、病毒、真菌和免疫學的有關知識;在講口腔白斑時,要提前復習組織病理學中上皮的異常發育問題。

    3.3注意雙向交流,避免單方面灌輸教師要把握教學節奏,進行師生交流,切勿“滿堂灌”,否則教學活動成了“電子板書”、“電影觀摩”,學生的思維基本處于休眠狀態,學習主動性受到抑制。這種模式下盡管老師和學生都很努力地教與學,但實際效果不盡人意,而且長期的死記硬背使學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下降[2]。教學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交流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的教學效果是多媒體無法替代的。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引導、啟發學生思考,是教師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時運用的技巧,而學生積極的思考和回應,同樣也會激起教師的教學熱情,這種師生間的交流活動是人機交流所不能比擬的。

    多媒體教學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師在不斷提高多媒體制作與運用的同時,還應該不斷錘煉教學基本功,只有將兩者結合才能更好的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參考文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gav成人免费播放视频|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不卡| 成人自拍小视频| 成人性生交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黄网址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成人无遮挡毛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直播|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成人动漫3d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观看成人|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国产成人黄网址在线视频|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亚洲人6666成人观看| 四虎www成人影院|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在线观看免费成人|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欧美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 成人在线视频免费|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1204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性色区| 青青草成人免费|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日本免费成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