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交通運輸行業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本刊為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收錄期刊,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收錄期刊。
為充分發揮期刊的資源優勢,提高刊物質量,推進科技創新,形成辦刊特色,為國內各行業的發展決策提供服務,構建以國家科技發展研究、行業系列政策和發展現狀為主的專業研究平臺,本刊特增加了“科技報告”欄目,現面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及高校教師和在校大學生進行廣泛征稿。凡符合此欄目刊發標準的文章,我刊將免費刊發!
征稿標準
一、征稿對象
凡是國內科技領域從事科技研究的工作者,科研機構科研人員,高校教師及其科學技術相關專業的在校大學生,以及專業從事科研報告調研及撰寫的人員均可向本欄目進行投稿。
二、征稿范圍
該欄目主要征集以下內容的論文:
1.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研究報告;
2.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
3.國家國家科技合作專項計劃;
4.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研究報告;
5.國家科技基金項目;
6.國家交通運輸建設科技項目;
7.國家計量質量研究項目;
8.國家標準研究項目;
9.相關行業報告,包括行業資訊報告、行業研究報告、行業預測報告、行業分析報告、行業調查報告等。
三、征稿要求
1.論文應包括題目、作者、單位、郵編、摘要、關鍵詞、正文及注釋、參考文獻等要素。
2.論文字數不低于5000字。其中,標題不超過25個字,摘要400字左右。
3.來稿文章為Word排版,宋體小四號書寫,正文內盡量不添加其他格式。
4.來稿文章必須提供可靠的聯系方式,包括通信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箱等。
5.志社對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備底稿。
四、聯系方式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百子灣西里金海商富中心402號樓A座503室
聯系電話:010-82619981-623 傳真:010-82616015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布的新會計準則已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施行。新會計準則的施行給企業報告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產生何種及多大程度的影響成為廣大投資者、理論界、實務界、準則制定機構和監管部門非常關注的問題。自從新會計準則頒布以來,許多學者撰文比較了新舊會計準則,并探討了新準則的影響。這些文獻往往采用演繹法進行規范分析,對新會計準則的影響做出了“應然”解答,而沒有運用統計數據分析新會計準則的具體影響。本文擬運用上市公司2006年年報數據對新準則的具體影響做出“實然”回答。
2006年11月27日中國證監會下發了《關于做好與新會計準則相關財務會計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證監發[2006]136號。以下簡稱“證監會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在按照現行會計準則(即2006年末仍在執行的會計準則及會計制度規范體系,以下簡稱“舊準則”)編制和披露2006年報的同時,結合新會計準則的規定及自身業務特點,在2006年報的“管理層討論與分析”部分詳細分析并披露執行新會計準則后可能發生的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及其對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同時,還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在年度財務報告的“補充資料”部分以列表形式披露經注冊會計師審閱的新舊會計準則股東權益差異調節表(以下簡稱“股東權益調節表”)。股東權益調節表詳細說明了按舊準則確認、計量、記錄和列報的股東權益是如何變化到按新準則對2006年相同的經濟業務進行會計處理后的股東權益的過程,其中包括“長期股權投資差額”、“投資性房地產”等13個新舊準則主要差異項目。上市公司根據證監會的上述規定披露的股東權益調節表及其他數據為研究新會計準則的具體影響提供了資料。并且,股東權益是一個綜合指標,其本身就是反映財務狀況的關鍵數據,同時也反映了經營成果的直接影響,因此,可以從股東權益的變化評價新準則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
截至2007年4月30日,上市公司2006年報披露工作已結束。我們從wind資訊獲取了截至該日上海、深圳兩個證券市場已披露年報的1450家上市公司股東權益調節表的統計數據,對該數據進行了認真校驗。另外,通過逐個閱讀公司年報中的“管理層討論與分析”收集管理層對新準則影響的評估數據,歸納總結了管理層對新準則具體影響的評估結果。
二、股東權益影響的統計分析
(一)總體分析 首先,對按舊準則編報的股東權益和按新準則編報的股東,益之間的差異進行總體描述性統計,結果見表1。通過統計可以發現:29家公司的股東權益沒有變化,占公司總數的2%,1314家公司的股東權益增加,占公司總數的90.6%,107家公司下降,占7.4%。按舊準則報告的全部上市公司股東權益(合并報表,下同)為34355億元,按新準則報告的股東權益合計數為37650億元,新準則導致股東權益增加了3295億元,總體增加幅度為9.59%;增長幅度最大的達7317.48%,下降幅度最大為207.04%。
在導致新舊準則下披露的股東權益發生變化的因素中,“少數股東權益”是一個特殊因素。其他因素通過影響會計要素的確認和計量從而影響列報,而該因素僅僅因為列報規則的變化而影響股東權益,在舊準則下作為獨立于負債和股東權益的項目下列示,而在新準則下作為股東權益的一部分列示。因此,為了考察因新準則引起的(狹義上的)會計政策變更帶來的真實影響,本文還統計分析了扣除該因素后的股東權益差異。結果表明,在全部上市公司中,共有1370家(94.5%的)上市公司的股東權益真正因為執行新準則發生了變化,其中,1054家公司的股東權益增加,占公司總數的72.7%,316家公司下降,占21.8%;80家公司沒有變化,占5?5%。表1顯示,新準則的真實影響是使股東權益增加了413億元,幅度為1.2%,變化幅度的中位數只有0.46%,遠小于扣除少數股東權益前的上升幅度。
為了獲得新準則影響的統計證據,筆者還在上述描述性統計的基礎上進行了假設檢驗。首先計算了除少數股東權益外的股東權益的變化率(即差異率的絕對值),然后進行z檢驗。均值為0時z檢驗的p值為0.0131;均值為5%時z檢驗的p值為0.1183:均值為10%時z檢驗的p值為0.4435。由于股東權益是反映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綜合指標,從上述統計結果可知,執行新會計準則總體上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了影響,但影響很小。
(二)分項目分析 證監會通知中給出了股東權益調節表的格式,其中列出了新舊會計處理變化較大(如長期股權投資)或新的會計準則(如投資性房地產)等預計對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14個項目(見表2)。從中可以看出:所得稅會計政策變更對公司的影響最廣泛,89.32%的公司報告了該項目引起的股東權益差異,位列第二、第三位的分別是少數股東權益的列報變化和長期股權投資的會計方法變更。資產棄置費用一項由于以前會計準則沒有明確提出,也未規定其會計處理,而沒有一家公司報告該項目影響其股東權益。另外,投資性房地產、股份支付、符合預計負債確認條件的重組義務、交易性金融負債、金融工具分拆增加的權益的影響范圍也都非常有限。
從表2可知,舊準則對投資類金融資產按成本法或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量,而新準則把投資類金融資產分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和持有至到期日金融資產,前兩者按公允價值進行后續計量,新舊準則的上述變化導致股東權益增加了827億,是貢獻最大的項目,這是因為我國股市近年來漲幅巨大、導致公司持有的投資類金融資產的市價大幅上升所致。但同時也應看到,長期股權投資會計處理的變化導致新準則下的股東權益比舊準則減少了182億元。另外,所得稅會計政策變更雖然影響范圍廣泛,但影響程度不大,對股東權益的合計影響僅約8億元。
(三)分行業分析 筆者采用證監會的分類標準對股東權益差異進行了分行業的統計分析,結果見表3。表3分別報告了包括少數股東權益和除少數股東權益外的股東權益差異,兩個口徑的統計結果存在很大差異,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如按包括少數股東權益口徑計算的結果顯示新準則對信息技術業的相對影響最大,使股東權益增長了27.85%,而按除少數股東權益外口徑計算的結果顯示新準則對信息技術業的相對影響位列第三,反而使股東權益減少了4.22%。因此,除少數股東權益外的股東權益差異真正反映了新準則的影響。
表3顯示,執行新會計準則只對農、林、牧、漁業,交通運輸、倉儲業,信息技術業,傳播與文化產業四個行業產生負面影響,其股東權益減少,其他行業的股東權益均增加;從絕對金額來看,執行新準則對金融、保險業的影響最大,使股東權益增加了約257億
元,對其他行業的影響小得多,這可能是因為該行業有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人壽和平安保險等,凈資產規模龐大。為了剔除公司,行業規模的差異,筆者還從相對比率進行了統計。從差異率來看,執行新準則對制造業中的其他制造業影響最大,其次是制造業一紡織、服裝、皮毛。
此外,還對新會計準則對各行業的影響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進行了方差分析。從統計結果來看,絕對額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這主要是因為各行業以股東權益為表征的公司規模存在顯著差異所致(各行業新、舊準則下的股東權益方差分析的p值均等于0.0000),但差異率的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三、管理層評估執行新會計準則的影響分析
表4報告了按會計準則項目對管理層評估執行新會計準則具體影響的統計結果。從中可以看出,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影響的主要準則按其影響范圍排序從大到小依次為:第18號、第2號、第33號、第17號、第6號、第16號、第22號、第9號,超過20%的公司管理層認為這8項準則將對公司產生影響,其中認為第18號準則――所得稅將產生影響的公司數占公司總數的82.62%,其次為第2號長期股權投資和第33號合并財務報表。這一結果與表2報告的分項目的廣度分析的統計結果相似。
另外,本文還對上述8個具體準則進行分行業統計。表5分行業報告了管理層認為受到影響的具體準則的公司數及其占所在行業公司數量的比例,為了辨別這些準則的影響在行業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還報告了方差分析結果。從表5可以看出,一些新準則(如長期股權投資)方差分析的結果統計上不顯著,表明這些準則施行后將影響所有行業,不存在行業傾向性;而無形資產、職工薪酬、借款費用等準則方差分析的結果統計上顯著,表明這些準則的影響在行業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如無形資產新會計準則的施行會影響專利技術、研究開發支出較多的信息技術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40.2%的公司管理層在評估新準則的影響時提及了該準則;而沒有一家金融、保險業的公司管理層認為該準則的施行會產生影響。
■ 統計督導工作一般要求
統計督導工作由各區縣統計部門組織實施。因涉及調查對象較多,需要一批熟悉統計業務并獲得統計執法檢查證的人員組成督導組,進行督導檢查工作應事先通知,并依據統一規范的工作流程及相關表格作現場督導檢查。
被督導單位應提供齊全的資料,所提供的資料可分為以下三類:一是相關證件,如法人營業執照、統計登記證;二是統計相關資料,比如經普方案、2008年經普統計年報和其他統計年報,統計臺賬等;三是填報統計年報的依據,指單位2008年的《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以及相關費用的明細賬表(如工資、福利、社會保險費等),能源指標有的還涉及會計相關原始憑證。企業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還應提供增值稅納稅申報表或應繳稅金科目的應繳增值稅科目,已有2008年審計報告的單位需提供審計報告。
■ 統計督導檢查內容
統計督導檢查內容圍繞兩個方面進行,一是統計基礎工作,即統計臺賬建立健全、統計人員擁有統計從業資格、參加經濟普查工作布置會暨年定報布置會、統計數據審核等情況;二是統計數據質量,主要涉及法人單位基本情況、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報表、2009年定報、2008年日常年報的數據質量,通過查看相關內容,了解被督導單位的情況。筆者根據2009年2月份已督導的企業的情況,將督導工作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歸納如下:
行業劃分是否準確
通過查看單位法人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和2008年《利潤表》營業收入中主營業務收入,判定行業劃分是否正確。督導中發現,2008年經濟普查新納入規模以上的企業中,有部分行業劃分存在問題,其中一家年營業收入10億元左右的企業,90%以上的營業收入為銷售商品實現的,應為商業的批發業,清查時按工商執照照搬為投資管理的服務業;還有的清查表為商品零售業,企業是在商場設有專柜銷售商品,與商場結算貨款,實際是以商品批發為主的企業。
在行業劃分上,首先要了解單位的主營業務是什么,主營收入是否比較穩定,根據主營收入穩定的最大項劃分行業。若是銷售商品的企業,問清楚銷售(或結算)對象是誰然后才能正確判定行業,參考工商執照但決不能簡單照抄。
查看報送的統計數據是否正確
督導人員應熟練掌握所督導企業的經普方案(或相關統計制度)要求,根據經普方案或2008年相關專業統計制度中的指標解釋,檢查企業報送數據的對錯。如財務狀況表中的“營業收入”,根據會計《利潤表》中報告期對應指標計算填列,其他如要求從《資產負債表》上對應科目取數時,注意對應項的期末數即可。督導時還發現,有的企業統計人員根本不看統計制度要求,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亂填。有一個2008年新納入規模以上管理的商業企業,在參加經濟普查工作布置會上只聽到統計數據是含稅的,也不問清楚是哪個數含稅,就將上報的財務狀況表的營業收入加上了增值稅的銷項稅,導致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利潤總額等出現較大差錯。
除按統計制度要求直接從相應會計賬表取數的指標對照核實對錯外,還要根據督導要求重點查看行業的重點指標,詳細記錄指標的計算方法和數據來源,核對數據來源是否全面、正確,最后按要求填寫督導檢查情況表。
■ 重點督導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簡稱零售額,它是判定消費品市場活躍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特別是當前受國際經濟形勢不景氣影響,國家提出積極擴大內需的宏觀經濟政策以拉動消費,零售額實現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消費品市場活躍與否。
概念: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指全社會各種經濟類型的批發和零售業、餐飲業及其他行業對城鄉居民、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額。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按統計渠道劃分
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指專門從事商品轉賣業務的各種經濟類型的批發和零售業企業和其他行業附營的批發零售單位以及個體戶直接售給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額。
餐飲業零售額:指專門從事食品的烹飪、調制并直接零售給居民和社會集團飲食的各種飯館、酒館、茶館等餐飲業的零售額。
其他行業零售額:指批發和零售業、餐飲業以外的其他行業的直接零售額,包括各種經濟類型的農業(不包括農民)、交通運輸業、郵電業、建筑業、服務業、公用事業、出版社等行業的零售額。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按用途分
吃類商品:指售給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食品、飲料、煙酒等吃類商品的零售額。
穿類商品:指售給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服裝鞋帽、針紡織品等穿著類商品的零售額。
用類商品:指售給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除吃、穿、燒類以外商品的零售額。
燒類商品:指售給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炊事、取暖、照明和動力用的各種燃料的零售額。
正確劃分零售額
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不是按銷售量或銷售價格區分,而是按售出商品的最終用途劃分的。與批發的主要區別是:購買商品用于生產經營、轉賣或加工后轉賣、出口的是批發;購買商品用于直接消費的是零售。如銷售一臺機床,有的企業統計人員認為銷售量小應統計為零售,實際上機床的用途是用于生產的,應統計為批發;還有的企業按批發價售給單位的辦公用品認為是批發價格就統計為批發,實際辦公用品應統計為對社會集團的零售。
商場里的專柜與商場結算銷售不是零售額。工作中遇到最多的是商場里的專柜,以品牌類化妝品、服裝和鞋類銷售為最多,他們多是某品牌在北京的銷售公司,如歐珀萊、奧卡索等的銷售公司,銷售的商品以各個商場結算為主,售于商場實現的銷售部分為批發額。
鏈 接
北京大興局隊從四方面入手做好統計督導工作
北京市大興區統計局、調查隊,為確保2009年督導檢查工作順利進行,近期以督導檢查業務培訓會、座談會等形式,統一工作思路,明確方法要求,具體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轉變工作作風,增強服務意識。按照市和區政府“作風建設年”活動要求,結合督導工作實際,強化對企業服務和業務工作的指導。
二是突出督導重點,提高數據質量。本著“帶著問題下企業”的工作態度,對企業報表上報記錄和重要指標填報,及時發現,及時糾正。通過全方位督導,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關鍵詞] Internet 經濟信息資源 信息檢索
經濟信息的網絡化趨勢帶來了信息資源的高度分散性日益凸顯, 加之網絡的信息沒有統一的管理和規范,現有的檢索工具智能化程度較低, 導致信息查詢困難,大大影響網上經濟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分析網上經濟信息資源的分布規律, 可為經濟學研究者提供一幅脈絡清晰的經濟信息資源網絡分布圖,讓更多的經濟學者熟悉和了解網上經濟信息資源,從而促進網上經濟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彌補目前普遍面臨的經濟信息資源短缺問題。
一、經濟信息資源的類型與特點
經濟信息資源是指與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財經貿易、市場行情等一系列經濟活動有關的各種信息的總和。按照不同的劃分標準, 經濟信息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經濟信息按用途可分為:
1.理論性經濟信息
包括經濟管理理論、經濟管理科學、經濟管理技術等。
2.部門或行業性指導信息
包括各種宏觀的經濟數據和預測數據; 宏觀的市場研究和商業規律研究、國家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和計劃等信息。
3.應用性經濟信息
包括企業信息、產品信息、價格信息、供求信息、貿易機會和貿易伙伴信息、競爭對手信息等一些具體的指標、數據和消息。經濟信息源按其載體可分為:
(1)文獻信息源。以紙張為載體, 以文獻的形式提供信息。如期刊、圖書、報紙等形式的信息源。
(2)動態信息源。以廣播、電視、展覽會等形式提供的信息。
(3)電子信息源。以磁盤、光盤、網絡為傳輸介質的電子出版物、數據庫等。隨著計算機網絡的飛速發展, 目前網絡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 對網上經濟信息源的研究也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
二、網上經濟信息資源的分布
1.綜合性經濟信息網站
該網站既有理論性的經濟信息, 也有部門、行業及應用性的經濟信息, 具有信息量大、內容系統全面、數據準確、時效性強等特點, 是當前我國經濟信息資源的精品。常用的綜合性經濟信息網主要有:
(1)中國經濟信息網 (http:∥cei.省略):簡稱“中經網”,設有經濟動態、經濟分析、經濟分析、中外要報、法律法規等欄目。
(2)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 (http:∥ drcnet. com.省略):是我國著名的大型經濟類專業網站,全面整合中國宏觀經濟、金融研究和行業經濟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研究成果。
(3)中國資訊行 (http:∥ chinainfobank. com) : 簡稱“中資行”, 是一家以提供中國商業經濟為主的港資信息公司。對會員提供中國商業報告庫、中國經濟新聞庫、中國統計數據庫、中國企業產品庫等 15 個在線數據庫, 除此之外, 還可免費瀏覽INFOBANK專業報告等即時信息。
(4)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 (http:∥ macrochina.省略):搜集大量經濟資訊,包括宏觀經濟報道、區域經濟分析材料、海外財經等。
2.地區性經濟信息網站
該類網站由地方信息中心建立,網站數量較多,內容豐富,是了解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促進本地區經濟建設的重要窗口, 也是我國經濟信息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北京經濟信息網(beic.省略)、上海經濟信息網(sh.cei.省略)、廣東經濟信息網(gd.cei.省略)等。
3.行業性經濟信息網站
這類網站由政府或一些業務范圍相近的企業或某些網絡服務機構組建, 面對本專業技術領域, 專業針對性強, 內容翔實, 信息面較窄, 向精深方向發展。如中國價格信息網(cpic.省略)、中國紡織經濟信息網(ctei.省略)、中國經貿信息網(省略)、中國企業信息網(省略)、中國金融咨訊網(省略.net)等行業網站, 均系經濟領域的重要信息源。
4.專業文獻數據庫
目前我國經濟文獻數據庫已達數十種,如中國統計數據庫(省略/)、中國商業報告數據庫省略/)、中國企業產品庫(省略/)等,可用來提供經濟統計數據、商業報告、企業產品信息查詢查詢。
5.省略)。中國學術期刊網全文數據庫收錄1979年到現在的8000多種期刊的全文,包括經濟管理、政治法律等九大專輯。CNKI 學術期刊網可從篇名、關鍵詞、著者、機構、刊名等多種途徑進行查詢。并可通過二次檢索、高級檢索支持布爾邏輯運算。該網站的期刊題錄數據庫可免費查詢。
(2)萬方數字化資源網址( 省略. cn)。萬方數字資源包括企業服務子系統、科技信息子系統、數字化期刊三個大系統。其中到2006年收錄數字化期刊5600余種期刊,其中經濟財政類期刊330余種。數據庫分為工業技術、社會科學、醫藥衛生、經濟財政等八個大類。企業服務子系統包括中國企業公司與產品數據庫、政策法規數據庫、中國科研機構數據庫和科技名人數據庫,可供查找企業、產品、政策法規、經貿等信息。
(3)Business Source Premier。Business Source Premier 是行業中使用最多的商業研究型數據庫,它提供8800 多種連載文章的全文,包括1100多種同行評審商業出版物。學科主題包括:國際商務、經濟學、經濟管理、金融、市場、會計、銀行等。其優勢在于它對所有商業學科文獻(包括市場營銷、管理、MIS、POM、會計、金融和經濟)都進行了全文收錄 ,而且還提供300余種著名商業學術期刊1922年以來的全文數據及5000余家公司的概況和2000多個產業報告。
三、網上經濟信息資源檢索
1.利用搜索引擎進行檢索
搜索引擎是一種利用網絡自動搜索技術, 檢索者只要在檢索口輸入關鍵字, 點擊“搜索”即可查詢。這種檢索方法簡便易行, 但查準率不高。搜索引擎可以分為單元搜索引擎和多元搜索引擎, 單元搜索引擎其搜索范圍僅僅是該網站的數據庫, 如新浪、搜狐等。多元搜索引擎是將多個搜索引擎集成在一起, 提供一個統一的檢索界面, 且將一個檢索提問同時發送給多個搜索引擎,檢索多個數據庫, 再經過聚合、去重之后, 輸出檢索結果。其優點是省時、簡便、全面。如“網址之家”同時鏈接了新浪、搜狐、雅虎等8個搜索引擎, 只要在檢索口一次輸入檢索詞, 就可以檢索到8個網站的數據庫。
2.直接進入網站或數據庫進行檢索
網上經濟信息網站, 收集了大量的經濟信息。進行檢索前, 首先對所檢索的課題進行分析, 然后找到可能含有其內容的相關網站, 這就需要詳細了解國內外的專業經濟信息網站及其欄目設置狀況。如世界經濟網 (http:worldbusiness1net) 包括全球市場廣告牌、164個世界貨幣交易所, 世界經濟協會和世界手工藝出口商聯盟, 提供網上經濟信息。
3.利用專業信息資源導航系統獲取信息資源
為充分利用網上信息資源, 許多國家的信息工作者把分散在網上的某些主題信息通過多個搜索引擎的協同搜索, 選擇有較高利用價值的信息資源URL, 經過專業人員的加工、組織、分類, 以目錄的形式組織起來。按學科門類進行分類,以便于讀者瀏覽。通常按學科設立一級類目, 在一級學科類目下設置二級學科類目, 二級學科類目下按信息資源類型設置三級學科類目, 三級學科類目對應的就是具體的信息資源的網址, 從而形成一系列網上專業資源指南。
總之, 網上經濟信息資源浩如煙海,只要科研人員時時留心,運用各種檢索技術,與同行同事互相交流就會獲得更多、更新的網上資源。科研人員還應充分利用電子郵件、網上新聞組、文件傳輸等方式與同行交流 ,獲取更多信息,以獲取更大成功。
參考文獻:
[1]高孟霞劉建華:網絡環境下國內化學化工文獻資源及檢索策略.中州大學學報,2004(1)
為深入貫徹《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浙江省服務業統計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政辦發〔2009〕32號)和《*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市服務業統計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甬政辦發〔2009〕135號)精神,進一步促進我市服務業統計工作規范有序開展,切實發揮統計服務科學發展的重要作用,結合我市服務業統計工作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的意義
制定本實施方案,目的在于建立科學、統一、全面、協調的服務業統計調查體系,健全服務業統計工作網絡。在原有的統計調查制度基礎上,充分發揮各部門的作用,促進服務業各行業統計信息交流,建立健全共享機制。做到政府綜合統計部門與行業主管部門統一制度、統一口徑、統一方法,及時交流、完善、豐富統計信息,從而全面、及時、客觀地反映我市服務業發展情況,提高國民經濟核算質量,預警和監測服務業各行業發展進程,制定服務業發展政策和規劃,提升宏觀經濟科學管理和決策水平,為促進我市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提供統計服務。
二、工作機制
(一)分工負責制度。由市級相關部門分工負責,采取整體設計、條塊結合、分步推進的原則協同實施。各相關部門負責本部門的業務統計,根據國民經濟核算制度和服務業統計工作的要求,完善相應制度,規范工作流程,配合市統計局開展所管理行業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的財務統計調查,及時向市統計局報送服務業統計資料。
(二)統籌協調制度。根據工作需要,由市統計局或視情由市政府辦公室召集市級相關部門,召開專題協調會議,研究解決服務業統計工作中的重要事項,指導、督促、推動服務業統計工作。
(三)數據共享制度。統計部門要做好統計調查實施方式和數據交換等方面的協調工作,各相關部門與統計部門要共同做好主要業務報表數據以及服務業限額以上單位財務統計調查數據的銜接、交換工作,確保服務業統計調查方案順利實施。
(四)評價考核制度。建立對各鎮(街道)和市級相關部門服務業統計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應的考核辦法。各鎮(街道)和市級相關部門服務業統計工作列入服務業發展工作考核內容。
三、實施辦法
(一)統計范圍及調查對象
服務業包括以下15個門類: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3.批發和零售業;4.住宿和餐飲業;5.金融業;6.房地產業;7.租賃和商務服務業;8.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9.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10.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11.教育;12.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13.文化、體育和娛樂業;1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15.國際組織。
調查對象為從事服務業活動的各類經濟組織,其中包括從事服務業活動的法人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二)統計的主要內容與方法
1.財務統計及方法。根據*市統計局制定的《*市服務業財務統計調查制度》,將調查對象劃分為限額以上單位和限額以下單位及個體經營戶兩大類;各部門根據職責分工配合實施統計調查。
2.業務統計及方法。市級相關部門制定本部門業務統計制度并組織實施。
(三)調查頻率和上報時間
限額以上服務業財務統計調查實行月報制度。1月免報,自2月起報送當前累計數,報送時間為次月15日前,從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試行,2010年正式實施。
限額以下和個體抽樣調查建立錯季報制度。報告期為1――2月、1――5月、1――8月和1――11月,報送時間分別為3月、6月、9月、12月的15日前。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試行,2010年正式實施。
業務統計調查頻率和上報時間由各部門自行決定,主要業務統計報表在上報本行業主管部門的同時抄報同級統計部門。
(四)組織模式
市統計局負責組織協調和業務指導,開展服務業財務統計調查及統計業務培訓,審核、匯總、評估和全市服務業統計數據。各鎮(街道)負責指導開展服務業財務統計調查、數據質量評估等工作,負責相關行業的限額以上單位財務調查和限額以下單位及個體經營戶抽樣調查,審核、上報本地區服務業統計報表。
市級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開展本部門業務統計調查,配合市統計局組織實施所管理行業限額以上單位財務調查和限額以下單位及個體經營戶抽樣調查、數據評估分析等工作,及時向市統計局報送相關業務統計報表。
四、工作要求
服務業統計調查工作涉及范圍廣、調查難度大、業務要求高,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密切配合,齊心協力,共同做好這項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街道)、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服務業統計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綜合協調,把完善和規范服務業統計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相應的服務業統計工作機制,制定工作計劃和實施方案,認真組織開展服務業統計工作。
(二)落實統計保障。各鎮(街道)要充實服務業統計力量,落實工作責任。各相關部門要明確統計職能單位,落實人員負責本部門統計工作及資料報送。年度財政預算要保證開展統計工作所需經費,確保服務業統計工作順利開展。
(三)完善分工協作。統計局作為政府的綜合統計機構,要切實履行好統一組織協調服務業統計工作的基本職能,在明確部門行業統計與政府綜合統計職責分工的同時,加強溝通協作,建立部門聯動機制,本著“整體、協調、互補、共享”的總體要求,實現統計信息資源共享。要加強對部門統計工作的指導和管理,確保服務業統計資料的及時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四)強化統計基礎。由市統計部門牽頭,人事、民政、工商、稅務、質監等部門配合,共同做好建立健全服務業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體經營戶名錄庫工作。加強統計臺賬和規范化建設,做到數出有據,數變有因,確保源頭數據質量。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他正直誠信,果敢穩健,堅韌豁達,質樸無華;他懷揣著一顆振興民族光通信產業的拳拳報國之心,堅持自主創新,將全部心智都貢獻給了自己鐘愛的事業。
他,就是中天科技集團董事長———薛濟萍,從一家虧損數十萬元的建材企業起家,締造了一個擁有1家上市公司和16家子公司,年銷售額達35億元,躋身中國電子信息百強的現代企業集團。薛濟萍獲得過信息產業部“勞動模范”、中國光纖光纜30年風云人物等榮譽稱號,還是今年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長久以來,薛濟萍秉承“要么不干,干就干個最好”的理念,將企業的發展融入社會發展之中。開發了15個國家級重點新產品,主持承擔了11項國家火炬計劃項目、5項國際合作計劃項目、6項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取得了45項國家專利,創造了我國首根五類電纜、首根深海光纜。他所執掌的中天科技,依靠自主知識主權研發的一系列新品打破了我國電信、電力系統線纜需求被跨國巨頭壟斷的格局,為國家節約大量建設資金,為電信、電力、海洋經濟、交通運輸、國防等領域的信息安全作出了重大貢獻。
產業報國是幾代民族工商業者孜孜以求的目標,中華民族的復興,賦予了產業報國新的時代內涵。
我國具有非常豐富的電力線路資源,在電力線路上架設電力系統特種光纜具有非常可觀的市場前景。在我國電信市場逐步開放以后,一大批跨國公司盯上了中國這塊“大蛋糕”。早在1985年,英國、德國、法國、美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電力特種光纜商紛紛進入中國市場。1985年至1995年的10年間,中國特種光纜市場百分之百被跨國公司覆蓋。而價格高達每公里16.5萬元,相當于現在國貨價格的10多倍。
這一事實深深刺痛了薛濟萍的心:難道我們真的一點辦法都沒有,眼睜睜地將市場拱手讓給外國企業嗎?
薛濟萍清醒地意識到,自己雖然在光通信領域拼搏了7個年頭,積累了一定的技術、人才和管理實力,但從發展周期上講,國內大多數光纜企業依然處在主要依靠初級生產要素取勝的階段。因此,中天光纜要想真正建立起全面的核心競爭力就需要向高端產品領域進軍。
1999年,薛濟萍率領團隊引進國際一流的技術和設備,加以消化、吸收、再創造,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同時,與國外知名科研院所、跨國公司合作,組織起強大的科技和管理團隊,在我國最早建立起自有品牌的電力特種光纜OPGW生產線,并取得5項國家專利。面對國際強勢品牌的大舉進入,中天人從一開始就把自己放在了與世界一流品牌同臺競爭的位置。這種舉動為世人矚目。
自主創新啟宏圖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近1.8萬公里長的海岸線,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5000多個島嶼,海底光纜是沿海島嶼與城市之間通信的重要手段。但長期以來被稱為“海纜之王”的海底光纜一直依靠進口。經過反復思考,薛濟萍決定自主開發生產。
在公司開發出我國第一根應用型海底光纜后,薛濟萍又果斷拍板,投入巨資打造中國海底光纜大型生產基地。建起一座長江上距離入海口最近的海纜專用深海碼頭,最大噸位為5000噸級,解決了大段長海纜陸路無法運輸的困難。
中天科技海纜投放市場后,國內幾家企業跟進。這時薛濟萍又以超人的智慧和膽略作出決策:瞄準世界海纜科技發展的最前沿,整合現有技術,推進集成創新,使海底光纜由淺海向深海發展。一般海底光纜只能滿足300米水深的阻水要求,中天科技深海光纜卻達到8000米水深,這一科技成果通過了信息產業部鑒定,成功打破了西方跨國巨頭對國際深海光纜市場的壟斷局面,為我國各大運營商參與國際海底光纜系統的建設及運行維護提供了新的選擇,為我國遠洋資源開發和海權維護提供了新能力。
跨國公司也對中天刮目相看。澳大利亞洛克石油公司是一家跨國海洋鉆探石油開發的專業公司,對海纜提出了更專業的要求,他們與中天一舉簽下了深度合作協議,選擇中天科技作為長期合作供應商。通過與國內外知名公司建立關系,中天在產業鏈打造方面走在了業界的前列,自主創新能力大大加強、創新速度大大加快、經營效益大大提高。
馬不停蹄,薛濟萍又帶領團隊開發出海底光纖復合電力電纜。2007年,國內首個海上風力發電項目———中國海洋石油公司渤海風力發電示范項目成功實現并網發電,就是由中天科技提供海底光纖復合電纜。目前,我國沿海島嶼十分看好中天光纖復合電纜,產品已成功地在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南方電網、國家電網、廣東電力、浙江電力、遼寧電力等重點海洋工程項目使用。
薛濟萍依靠自主創新收獲了一個又一個令國人鼓舞的成果:特高壓電網建設被稱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性創舉,中天科技三種特種導底線全部應用于該項備受全球矚目的特高壓示范工程。中天科技光纖大棒拉絲技術取得突破,形成了年產銷超過1000萬芯公里的能力,成為世界上數得著的幾個“領頭羊”之一。中天產品擁有波蘭、越南、澳大利亞等44個國家和地區的客戶,產品出口總額在國內企業中名列前茅。
創新是持續發展的靈魂。多年來,中天始終保持對國際先進技術和發展潮流的密切跟蹤,逐步建立以“原創”技術為核心的創新網絡,在“先人一步”發展戰略的指引下,研發出適銷對路的暢銷產品。目前,中天已進入光纖通信和電力傳輸兩個產業的第一梯隊,正向國際領先的方向穩步邁進。
海納百川聚賢才
薛濟萍常說,不掌握自主知識產權,不擁有自主品牌,將會在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上永遠受制于人,而要改變這一切,關鍵在于人。因此,對于人才他非常珍惜、尊重和寬容,常以“海納百川”的心態吸引一批德才兼備的科技尖子和技術領軍人物加盟,并努力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和機制,最大限度地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激情和活力。走產、學、研聯合的道路,構建完善的自主創新體系,一是以集團技術戰略委員會為指導機構,二是以堅實的技術創新中心和骨干科技人才為實施保證,三是以全員參與、普及與提高為群眾基礎。
在人才隊伍建設上,中天始終將“以人為本”的經營哲學放在首位。企業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人力資源開發體系,每年都要特聘專家顧問,高薪引進高端人才,到高等院校、人才市場招賢納士,初步形成了一支視野廣闊、業務能力強的創新隊伍,并形成了競爭上崗、末位淘汰、公開績效考評、內部輪崗等動態管理機制。企業還在內部建立課題專項基金、核心技術人員特殊津貼、科技人員購房優惠制度、引進人才安家津貼,通過科技之星、求精杯競賽等方式發揮專業人才的創新智慧。目前,企業有科研人員100多人,具有高級職稱的50多人,中級職稱的100多人,還有數百名“技術藍領”。
在薛濟萍的關心和支持下,公司每年投入600多萬元專項資金用于優秀職工的培訓和再教育,投入500多萬元進行安全技改,投入1800多萬元改造生活設施,投入1000多萬元用于環保、節能減排。公司工會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員工權益得到保障,關愛員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在中天蔚然成風。和諧友好的勞動關系和用工環境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塑造了出色的團隊精神,形成了五大價值觀:中天人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做好,做不到世界一流,就做全國一流,做不到全國一流也要做行業一流;打造“百年老店”是中天人共同追求的目標;所有員工始終是公司最為寶貴的財富,是核心價值觀的核心;中天人的敵人是因循守舊、固步自封、夜郎自大;中天科技堅持關心人、尊敬人、發展人。
管理學家考察中天科技后指出,薛濟萍創造的團隊精神促進了企業自身發展,提升了產業報國的境界,推進了我國光電傳輸產業的進步。
回報社會獻力量
回報社會是企業應盡的職責,是對產業報國的最大考驗。薛濟萍說到也做到了這一點。
中天科技是光纖光纜產業第一批與中國移動簽署“綠色行動計劃”戰略合作協議的企業,成為中國移動通信首批“綠色采購”供應商之一,并組織編制了我國民營生產企業第一份社會責任的報告。為了在最大限度上節約能源,公司在光纖拉制過程中通過技術工藝改造將氦氣的用量節省了30%;原來,中天鋁線熔化鋁錠燒柴油,為保護環境改燒天然氣,每年多支出240萬元;用于光纜包裝需要消耗一定的木材,為了減輕木材資源的壓力,集團堅持每年到海堤租地造林,實施“萬畝綠化工程”。
2004年7月,臺風襲擊浙江溫嶺,電力線路遭受嚴重損壞。該線路OPGW光纜原是一家國際知名品牌提供的,但要求那家跨國公司在最短時間內修復已不可能,用戶便向中天發出求救信息,薛濟萍立即組織精干力量到現場協助搶修,很快讓40多公里OPGW光纜線路恢復了暢通。2006年12月臺灣地震,全臺六條主要聯外海底光纜四條被震斷,中天科技立刻發出請戰書,義無反顧地提供最優質的海纜并愿意組織人員參與搶修。
今年春節前后,我國南方出現歷史罕見的長時間冰雪凝凍天氣,嚴重威脅電網安全運行和通信保障。在這十萬火急的關鍵時刻,薛濟萍帶領全體職工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積極配合搶險救災工作。除夕夜,薛濟萍坐鎮指揮,指派副總經理劉寧帶隊奔赴受災嚴重的湖南、貴州等地,與抗冰搶險的電力職工并肩作戰在第一線,以實際行動詮釋中天人的真誠。薛濟萍要求全體職工“不計成本、不計得失、不怕困難、24小時待命、隨叫隨到”,全力打好支援抗冰救災硬仗。從接到搶險訂單開始,薛濟萍就組織全力奮戰,從掌握災情、調集原材料、制訂生產進度到安排貨物運輸,他惟恐某個環節出現問題耽誤了救災,常常不敢合眼。他深情地對員工說:“過年了,想想災區沒水沒電有多苦,我們的苦累就不算什么了,只要能為災區人民做點事,再苦再難都值得!”他鏗鏘有力的話語感動了每一個中天人,大家鼓足干勁堅守崗位。在薛濟萍的帶領下,中天科技集團及下屬子公司為湖南、貴州、江西、浙江、廣西、廣東、云南、河南等省區600多個搶險工程,緊急生產供應了3000多公里OPGW、ADSS、常規光纜和2000多噸各類導線及金具附件等價值上億元的救災物資,受到了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湖南、江西、貴州、浙江、廣西、河南等省區電力公司和電信運營商的表彰和感謝。
摘要 本文采用世界銀行就中國投資環境調查的企業數據,運用投入產出表構建前向和后向關聯指標,研究FDI對中國制造業企業的垂直型技術外溢。研究發現,外商直接投資通過前向關聯,對我國的制造業企業產生了正且顯著的溢出效應,卻沒有通過后向關聯產生技術外溢。也就是說,上游的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出售中間品給我國的本地企業,這種前向關聯提高了本地企業的生產率,但外資企業并沒有通過后向關聯提高當地供應商的生產率。進一步研究表明,FDI這兩種垂直型的技術外溢,都集中在國有企業,對民營企業均不存在。上述結果分別通過了運用sysGMM估計和不同子樣本選擇這兩種方法的敏感性檢驗。因此,我們的估計結果是穩健的。
關鍵詞 外商直接投資 垂直型外溢 前后向關聯 制造業企業
一、引言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跨國公司集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為一體,通過資本的全球范圍流動使發展中國家受益。各國優惠的引資政策也正是建立在外資正面溢出效應的基礎上。然而,最近幾年,采用企業微觀層面數據,對發展中國家或轉型國家的研究發現,外商直接投資(FDI)對同行業企業的生產率沒有促進作用,甚至有負向作用(Konings,2001; Liu and Lin,2004;Du et al.,2008),國內就微觀數據的研究結果亦如此(路江涌,2008)。不過,后來的研究又證實了,基于微觀數據的研究之所以沒有發現正的溢出效應,可能與研究集中在行業內有關。Javorcik(2004)的評論最精彩,“也許學者們在錯誤的地方尋找FDI的技術溢出效應”。事實上,為保持技術優勢追求利潤最大化,跨國公司通常會采取一些措施盡可能減少行業內溢出,但會有意無意地幫助上游供應商和下游銷售商提高產品標準和技術水平。因此,FDI溢出的渠道更可能發生在行業間而非行業內,而這種行業間的溢出一般通過上下游企業供應鏈的關系來實現。
從國際研究上看,FDI技術外溢的研究,已經從行業內(即水平型)開始拓展到行業間(即垂直型)技術外溢。水平型溢出是指FDI進入一行業,通過競爭和示范效應,對同
行業的其他企業產生的技術外溢。垂直型外溢指的是,外資與上下游企業通過供應鏈關系發生的技術外溢。遺憾的是,目前國內關于FDI技術外溢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水平型的行業內緯度,通過產業關聯發生的“縱向”緯度的技術外溢被忽略了。并且,鑒于數據的可獲得性,國內的研究多采用行業級或省際加總的數據。本文從微觀層面探討FDI通過產業關聯發生的垂直型技術外溢,對該領域的國際研究提供來自中國的經驗證據。
從我國當前形勢看,伴隨著經濟全球化,中國正納入到全球貿易的垂直型分工和跨國公司全球性外包體系當中。那么,我國的國內企業是否在與外資的分工與配套合作當中,吸收了外資溢出的先進技術,并借機實現產業升級和價值鏈的提升,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新課題。特別是,這種價值鏈間的作用經由何種渠道,是通過前向的關聯還是后向關聯發生的,它們跟外資在我國獨特的進入模式選擇以及我國經濟自身發展的特點是否存在著一定的關系?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探索,為新形勢下政府有針對性地制定相關政策,更好地促進外資通過供應鏈關系對我國企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引領作用提供參考。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接下來,我們對相關文獻進行簡要的回顧。相比于水平型溢出效應的研究,對外商直接投資垂直型外溢的檢驗要晚很多。直到Kugler(2001),都未有學者用計量經濟學技術檢驗FDI 的垂直型外溢。Kugler(2001)對哥倫比亞的研究發現,由于當地企業吸收能力有限,FDI 的水平型溢出不存在,垂直型外溢卻顯著為正,這證明FDI 進入后對供應商和客戶的生產率產生積極作用。對匈牙利的研究也發現了FDI 的垂直溢出效應,其中前向溢出顯著為正,后向溢出顯著為負,吸收能力和行業開放度起到重要作用(Schoors and Van Der Tol,2002)。此外,國際上還有運用立陶宛企業數據(Javorcik,2004)及17個前東歐國家的企業數據展開的FDI垂直型外溢研究(Gorodnichenko et al.,2007)。 Du,Harrison and Jefferson(2008)采用中國國家統計局的企業數據檢驗,發現外資通過前向關聯對本國企業產生了正且顯著的溢出效應,卻沒有通過后向關聯發生外溢。
有關FDI垂直型外溢研究,國內文獻仍不多。一些運用行業層面的數據檢驗,支持FDI通過后向關聯產生溢出(許和連等,2007;邱斌等,2008)。另一些研究認為FDI通過前向關聯對本地企業產生技術外溢(姜瑾和朱桂龍,2007)。楊亞平(2007)則從單個省份展開,就廣東省制造業行業的FDI行業內和行業間外溢進行了檢驗。王濱(2010)將全要素生產率分解為技術效率和技術進步兩部分就FDI的技術外溢展開研究,發現FDI的前向關聯對這兩部分都具有明顯的溢出效應,前向關聯是十分重要的溢出渠道。從這幾個文獻看,國內的文章均采用行業層面數據進行研究。
本文運用投入產出表構建前向和后向產業關聯指標,在國內首次運用微觀數據檢驗FDI的垂直型(行業間)外溢。計量方法上,用半參數方法得出TFP的一致性估計,并運用系統廣義矩估計(sysGMM)和子樣本的重新選擇對估計結果進行了穩健性檢驗。此外,文章挖掘了本土的民營企業(同時包括規模以上和規模以下的企業),并單獨進行檢驗,考察民營企業與FDI產業關聯中的受益與受損。值得一提的是,文章對民營企業的研究不僅包括規模以上(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還包括規模以下的小企業。這些小型的民營企業一般不在國家統計局的調查范圍內(統計局調查的非國有企業只涉及規模以上),但是,它們是我國當前極具代表性極富活力的一些民營企業,卻也是最難從政府獲得資源,在開放經濟中亟待政府支持和保護的民族工業。文章余下部分的結構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提供了一個理論上的分析框架和解說;第三部分建立起計量模型,并對所采用的數據和變量進行說明;第四部分報告實證結果并進行敏感性分析;最后是結論和啟示。
二、產業關聯與垂直型技術外溢
FDI的產業關聯效應主要指外商投資企業與本地企業通過供應鏈的關系而產生的外部效應,一般發生在行業間。具體包括由前向關聯(forward linkage)和后向關聯(backward linkage)產生的技術外溢。跨國公司與銷售商的聯系屬前向關聯,對這些下游企業來說,跨國公司的進入,將使它們有機會以低廉的價格獲得技術含量高、質量好的中間品,為技術升級創造了條件。跨國公司與供應商的聯系屬于后向關聯,跨國公司通過設定技術標準、提供技術指導和進行研發合作等形式,提高了上游供應商的技術水平。
我們先分析前向關聯溢出效應發生的機理。若一行業在生產最終產品當中可獲得更多類型的中間品投入,那么該行業的生產率將得到提高,這一性質被稱為 “喜好投入品多樣化”(love of variety for inputs)(RodriguezClare,1996)。因此,外資的進入增加了產品種類,國內企業在購買中間投入時,就有更多的品種可以選擇。此外,外資企業的進入加大了上游企業間的競爭,通過這種競爭,產品價格降低,當下游的國內企業購入這些價格更低的中間品,生產成本下降,生產率得到提高(Markusen and Venables,1999)。
從實際情況看,改革以來,中國經濟呈現出高投入的增長特征。孫琳琳、任若恩(2005)研究結果表明,資本投入仍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首要因素,在整個改革期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大約為49%。經濟轉型期這種高投入特征,決定了我國本土企業需要采購大量的中間投入品配套生產,這當中包含向外資企業購入的中間品,尤其是一些高品質高技術含量的中間產品。據報道,在汽車行業,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生產企業,在技術含量高的零部件上,一般都傾向于向外資企業采購,以保證整車的質量。從另一方面看,外資的進入,還使得本地企業可購買的中間品種類數大大增加。通過這樣一種前向聯系而產生的技術外溢,FDI提高了中國本地企業的生產率。
那么,后向關聯又是怎樣發生的呢?當貿易的運輸成本較高,且東道國生產的中間品和母國生產的差距不大,跨國公司的子公司便傾向于在東道國本地采購中間品(RodriguezClare,1996)。這時,若跨國公司給當地供應商提供了技術援助,幫助它們提高產品質量,又被本土企業加以吸收利用,外國資本在東道國的投資就會產生正的后向關聯效應。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如果有以下兩種約束條件存在,FDI的后向關聯效應就很難發揮:一是當東道國和跨國公司母國生產的中間品差距很大,而貿易運輸成本又不高,那么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將更傾向于從母國(或該跨國公司在其他國家的子公司)進口中間品從事生產,對當地供應商的需求將減少。二是即使跨國公司在東道國采購,但本地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有限,則由供應鏈間關聯帶來的技術外溢也無法充分實現。另一種情況是,外資企業可能并不愿意向它的供應商提供先進技術。理由是,這些上游的供應商會將改良的產品出售給下游的其他廠商,當這些下游廠商是外資企業的競爭對手時,外資企業由于競爭的加劇會減少利潤感謝James Markusen教授提出這一點。。
有別于其他國家普遍發現的FDI后向關聯外溢,我國由于以下幾方面原因,FDI很難通過后向關聯對國內企業產生溢出:(1)在我國投資的外資企業相當大部分從事加工貿易。2008年,外商投資企業的加工貿易進口值為5720.43億美元,占全國加工貿易進口總值的84.73%數據來源:根據中國海關統計年鑒整理。。加工貿易的一大特點是“兩頭在外”,加工企業從國外購進原材料和中間品,加工后成品再出口或返還給原材料提供方,加工方只賺取勞務費,對國內中間品的需求很少。(2)國內企業配套能力較弱。諸多國內企業生產的產品仍不能達到外資企業的高技術標準,無法成為外資的中間品配套供應商。比如,上海汽車總公司旗下的上海通用和上海大眾,其40余家零部件供應商全都是與跨國公司合資建立的合資企業,而非我國的本土企業。與此同時,外資在我國興建配套產業,實行縱向一體化,產業鏈發生閉合。(3)跨國公司在中國投資的獨資化傾向增強。不僅新建投資中獨資企業比例增加,現存的跨國公司通過增資擴股等形式變中外合資公司為外商獨資公司的趨勢也在增強。相對于獨資公司,由外國資本和本國合資的企業更傾向于從東道國本地采購中間品和原材料,從而產生更多的后向聯系效應(Javorcik,2004)。(4)國內企業技術吸收能力有限。Smarzynska(2002)的研究表明,跨國公司即使在當地采購,但是,如果當地供應商與其外資伙伴的技術差距過大,本地企業也不能從外資企業吸收先進技術。可以預見,跨國公司在我國獨特的行為選擇特征,本地企業自身差距的存在,在我國,外資通過后向關聯產生的技術外溢效應很可能不存在。
三、數據、模型與方法
(一) 數據說明
本文數據來自于世界銀行2003年就投資環境對中國企業所做的一項調查。被調查企業總計2400家,剔除服務行業的企業,剩余制造業企業1566家。值得一提的是,世界銀行的調查囊括了規模以下(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下)的非國有企業,而國家統計局調查的非國有企業一般只含規模以上的企業。樣本從全國范圍的五大區域即東北、東部沿海、中部、西南和西北地區的長春、哈爾濱、杭州、深圳、長沙、鄭州、重慶、昆明、貴陽、蘭州等18個城市隨機抽取,具一定代表性。抽樣行業來自食品、服裝皮革、電子設備、交通運輸、化學及醫藥等9大行業。數據含1999―2002年四年的企業銷售收入、成本投入、職工人數、企業利潤、管理費用、繳納稅收等財務指標,更寬泛的指標還包括企業成立年份、所屬行業、所在城市、所有制類型、勞動力類型、研發投入等等。
(二) 模型設定和變量選取
為檢驗外資進入是否產生了水平和垂直型的技術外溢,沿著Javorcik(2004)的研究思路,本文建立起一個包含技術外溢變量的擴展式生產函數模型。
LnYijt=α+β1LnKijt+β2LnLijt+β3LnMijt+β4Fshareijt
+β5Gshareijt+β6Horizontaljt+β7Backwardjt+β8Forwardjt
+β9Ageijt+β10Sizeijt+αi+αt+εijt (1)
Yijit表示j行業的企業i在t年的銷售額(取對數),用《中國統計年鑒》1999年為基期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平減。K是企業固定資本凈值的對數值,M是中間品投入(包括原材料、燃料等)的對數值,分別用1999年為基期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和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平減,L是企業雇傭工人數(取對數)。其他控制變量包括,Fshare是外資對企業的股權參與比例,Gshare指政府對企業的股權參與份額。Age和Size分別表示表示企業的年齡和規模。αi是企業固定效應,αt是時間固定效應。
Horizontaljt表示該行業的FDI參與指標,用外資企業的銷售收入作權重,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Horizontaljt=∑iFshareijt*Yijt〗/∑iYijt
Backwardjt是后向關聯指標,由行業j的中間投入占所有下游行業k中外商投資企業產出的份額表示,即用來衡量外資企業對上游行業的國內廠商生產率的影響。Schoors 和Van Der Tol(2002)對Backward進行了定義,具體計算公式為Backward的具體計算,舉例來說,如果交通運輸業總投入的25%來自金屬制品業,電氣機械業投入的10%來自金屬制品業,電子設備制造業的30%來自金屬制品業,而交通運輸、電氣機械和電子設備行業的外資水平參與指標分別為30%,20%,60%,那么Backward=25%×30%+10%×20%+30%×60%=27.5%,即外資給金屬制品業產生了0.275的后向聯系。:
Backwardjt=∑kifk≠jαjkHorizontalkt
αjk指直接消耗系數,也稱投入系數,由《2002中國投入產出表》而得,指行業j的投入占行業k的總產出的比重。Horizontal是前面定義的外資水平參與度指標。由于Horizontal變量已包含部門內的效果,因此供應給同一行業的投入品被剔除,也就是說,權重αjk不包括相同行業,即k=i的情況。
Forwardjt是前向關聯指標,是行業j的所有投入品由上游行業m中外商投資企業所提供的份額,用來衡量外資企業通過提品對下游行業本地廠商生產效率的影響。Javorcik(2004)認為,只有在國內市場銷售的中間品才跟本研究相關,外資企業生產的用于出口的產品應當從前向聯系指標中剔除。因此,前向關聯指標為:
Forwardjt=∑mifm≠jδjm∑iFshareimt*(Yimt-Ximt)〗/∑i(Yimt-Ximt)〗〗
Ximt表示處于m行業的企業i出口的產品數量,幸運的是,我們的數據恰好包含這一指標。δjm表示行業j從上游m行業中獲得的投入占其總產出的比重,這個數值亦從《2002中國投入產出表》的直接消耗系數中獲得。類似的,由于Horizontaljt已經衡量了在同一個行業各個企業之間的聯系,因此,在Forwardjt的指標構建中,舍去行業j內各企業之間的投入產出銷售。
(三) 企業TFP的估計
在計算企業TFP時,我們用LP半參數方法糾正傳統生產函數估計可能存在的偏誤。這一方法最近在微觀數據估計TFP中得到了新的應用,如路江涌(2008),Lin et al.(2009),Blalock and Gertler (2009)等。一般而言,企業本期投入會根據上期的生產率高低進行調整,這種生產投入的聯立內生性使得用傳統OLS方法計算企業TFP產生了偏差。Olley and Pakes(1996)提出,可用投資作為不可觀測的生產率沖擊的變量進行估計。然而,資本調整存在成本,企業并非每年都有投資發生,這就會有很多企業當年投資額為零,這些企業就從樣本中剔除出去了。Levinsohn and Petrin(2003)在Olley and Pakes(1996)研究基礎上進行了改進,他們將中間投入作為不可觀測的企業生產率變動的變量,進而發展的半參數方法來估計生產函數,這就不需要將大量的企業樣本剔除掉。根據Levinsohn and Petrin(2003)方法,可估算出企業的投入產出彈性系數βl、βk和βm,再用下式求得企業的TFP值:
tfpt=yt-βl*lt-βk*kt-βm*mt (2)
由此,計量模型(1)轉化為:
tfpijt=α+β1Fshareijt+β2Gshareijt+β3Horizontaljt
+β4Backwardjt+β5Forwardjt+β6Ageijt+β7Sizeijt
+αi+αt+εijt(3)
其中,tfpijt我們是采用LP半參數方法估計出投入產出的彈性系數,進一步計算出的全要素生產率。αi是企業固定效應,αt是時間固定效應。
四、實證結果和解釋
(一) 回歸結果及分析
由計量模型(3),運用企業層面的固定效應回歸,得到結果見表1。為緩解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問題,所有方程的估計都加了Robust選項。因變量系用Levinsohn and Petrin方法估計的企業全要素生產率TFP,自變量含外資和政府對企業的股權參與份額、外資的水平參與、前向后向聯系指標、企業的年齡、規模等。表1的第(1)和(2)列是對所有企業采用固定效應的回歸結果,(3)、(4)兩列是對國內企業回歸的結果,國內企業指那些剔除了外資股權參與大于等于25%之后的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規定,外資達到25%以上的企業為中外合資經營企業。。第(1)列沒有引入前向和后向關聯指標,第(2)列添加這兩個變量。引入前向和后向關聯指標后,水平溢出指標的系數由不顯著轉為顯著,系數值符號為負。其他變量如外資的股權參與、政府的股權參與、企業年齡、規模的系數估計值和顯著性水平都較穩健。
表1 FDI垂直型外溢效應:企業層面的固定效應回歸結果
表1顯示,對所有樣本企業及國內企業,外資的前向關聯指標系數為正值,且在1%的水平上高度顯著。這表明,外資企業通過向下游行業的本地企業出售品質高、價格相對低廉的中間品,產生正的前向關聯溢出效應,提高了國內廠商的生產率。然而,外資對本地供應商后向的關聯效應并不存在。換句話說,國內企業沒有通過給外資企業提供中間品,提升自身的全要素生產率。這印證了我們在第2節的理論假說,外資在我國本地采購的缺乏,及受國內企業配套能力和技術吸收能力的制約,FDI在我國沒有產生后向關聯效應。表1還顯示,FDI水平溢出效應為負,特別是引入前后向關聯指標后,這個負值變顯著了。這說明,外資進入后,在行業內的競爭效應大于外溢效應,擠占了國內企業的市場份額。這個結果同國際上運用微觀數據對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經驗研究大體是一致的(如 Konings,2001;Du et.al,2008)。此外,外資的股權參與對企業TFP的影響不顯著,而政府股權參與則顯著降低了企業的TFP。
(二) 不同類型企業的分組檢驗
企業異質性影響著對先進技術的吸收能力。就中國這一轉型國家來說,特別要關注企業所有制結構的不同,如何影響與外資企業的關聯及對垂直型技術外溢的吸收。根據調查問卷中企業報告的所有制類型,我們主要研究以下三種企業:國有、集體及私營企業。表2報告了對三種類型企業實證檢驗的結果。
表2 對不同類型企業的固定效應回歸結果
注:上標***、**和*分別表示1%、5% 和10% 的顯著性水平;括號內是經異方差校正的robust穩健性標準誤;模型的因變量為經Levinsohn and Petrin方法計算的TFP;估計式包括年份和企業固定效應。
表2顯示,垂直型技術外溢效應對各類型企業展示出很大不同。其中,FDI通過后向關聯對國有企業產生正的溢出效應,且在1%的水平上顯著,但是,對其他兩種類型企業的后向關聯溢出效應都不存在。經濟轉型過程當中,國有企業擁有較多的政治和經濟資源,進入我國的外資為利用國企現有的營銷和關系網絡,實現本土化,傾向于成為國企的采購伙伴。我國政府為改善國有企業低下的效率,又在各方面(如土地審批、市場準入、稅收等)給予外資優惠政策,鼓勵它們與國有企業合作(羅長遠,2007)。這樣,外資企業通過向國企采購中間品和原材料,提供技術支持和專家指導,提高了國有企業的生產率。然而,一些集體和私營企業生產的中間品,在技術上尚不能達到外資企業要求的標準。生產的產品也以勞動密集型的低端產品居多,用于出口或銷售給其他國內企業,跟外資企業間的聯系相對較少。另一方面,私營企業由于制度的長期歧視(融資、稅收、市場準入等),被限制了發展空間,規模小、技術落后,即使部分民營企業成了外資企業的產品供應商,它們對先進技術的吸收能力也很有限。
外商直接投資的前向關聯效應,對國有企業為正值且在5%的水平上統計顯著。這說明,國有企業通過購入外資企業生產的原材料和中間品,生產率得以提高。外資企業生產的中間投入品技術含量高,產品質量好,當它們出售給下游的企業時,下游企業將從中受益。但是,私營企業為何沒有從外資的前向關聯中受益呢?原因在于,中國的私營企業規模較小,大多投資于低端、勞動密集型等制造加工業,對外資企業生產的高品質中間品需求相對較少。另一方面,即使私營企業購買了外資生產的中間品,這些產品包含更復雜的工藝和更先進的技術,私營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有限,沒有從中學到先進工藝卻支付了更昂貴的價格。集體企業介于這兩種所有制類型的企業之間,雖然外資對其前向關聯溢出在10%的水平上統計顯著,但后面的敏感性分析表明,這個結果是不穩健的。
總而言之,外資對國有企業的前向和后向關聯效應都為正且在統計上顯著,也就是說,外資企業不僅向上游的國有企業購買中間投入,創造了正的后向關聯溢出效應,且通過與下游國有企業銷售商的業務往來,產生了前向關聯溢出效應。但是,這兩種類型的垂直性技術外溢,對我國的民營企業都不存在。
(三) 穩健性檢驗
我們用兩種方法進行估計結果的穩健性檢驗。一是進一步檢驗外資的水平參與和前后向關聯變量是否也存在著內生性,我們用系統廣義矩估計(sysGMM)代替企業層面的固定效應重新估計,所得結果見表3。二是檢驗是否存在著樣本的選擇性偏差從而導致了估計結果的偏誤。根據Amiti and Javorick(2008)的研究,大多數外資傾向于在中國的東部沿海投資而不愿投資于西部地區。如果投資在東部沿海地區的外資企業生產率更高,那么就存在著樣本的選擇性偏差。我們將四個東部沿海城市(深圳、江門、杭州、溫州)從總樣本中舍去,對余下的子樣本進行估計,結果見表4。另外,又舍去了外資進入最少的三個城市(貴陽、昆明、蘭州),進一步進行敏感性分析。由于沒有各個城市的外商投資額數據,無法直接進行各城市外商投資額的比較。我們先依據商務部2003外商投資報告,找出樣本所對應的外商投資最少的三個省份,并把屬于這三個省份的城市舍去,估計結果見表5。
不論是用另一方法sysGMM估計,抑或就相應的子樣本重新檢驗,與表1結果類似,對所有樣本企業和國內企業,FDI通過前向關聯產生的技術外溢效應都為正且統計上顯著,后向關聯的外溢效應均不存在。就不同類型企業的敏感性分析結果表明,FDI的前向和后向關聯效應對國有企業為正且顯著,不過,用sysGMM對國有企業估計的后向關聯效應系數顯著性下降,在15%水平上顯著,但用其他兩種方法進行的穩健性檢驗結果大體與表2同,分別在1%和5%的水平上高度顯著。表3系統廣義矩估計結果還顯示,FDI對民營企業的后向關聯效應系數顯著,但是,這一sysGMM估計沒有通過誤差項的一階序列相關AR(1)檢驗,因此,對民營企業的sysGMM估計結果不予考慮。表4和表5均表明,FDI對民營企業的前向和后向關聯效應都不存在,這個結果也跟表2類似。因此,我們的估計結果是穩健的。
注:上標***、**和*分別表示1%、5% 和10% 的顯著性水平,#表示15%的顯著性水平;括號內是經異方差校正的robust穩健性標準誤;模型的因變量為經Levinsohn and Petrin方法計算的TFP。
注:上標***、**和*分別表示1%、5% 和10% 的顯著性水平;括號內是經異方差校正的robust穩健性標準誤;模型的因變量為經Levinsohn and Petrin方法計算的TFP;估計式包括了年份和企業固定效應。
表5 穩健性檢驗三:去掉外商投資最少的三個城市
注:上標***、**和*分別表示1%、5% 和10% 的顯著性水平;括號內是經異方差校正的robust穩健性標準誤;模型的因變量為經Levinsohn and Petrin方法計算的TFP;估計式包括了年份和企業固定效應。
五、結論及啟示
本文采用世界銀行關于中國投資環境調查的企業數據,運用投入產出表構建FDI的前向和后向關聯指標,以檢驗外商直接投資通過產業關聯產生的垂直型技術外溢,并就企業所有制類型的不同進行了討論。在計量方法的選擇上,用Levinsohn and Petrin(2003)全要素生產率的估計方法和企業固定效應來提高回歸結果的可信度。我們發現,FDI對中國企業的前向關聯效應為正值且顯著,后向關聯效應卻不存在。也就是說,外資企業通過出售中間品給我國的下游企業,提高了我國當地企業的生產率。但是,FDI卻沒有通過向上游產業的當地供應商購買中間品,產生后向關聯技術外溢。進一步的,我們對不同所有制類型的企業進行了檢驗。結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資通過前向和后向的產業關聯,對我國的國有企業產生了積極的技術外溢。而這兩種垂直型的技術外溢,對我國本土的民營企業均不存在。我們運用系統廣義矩估計(sysGMM),以及用不同的子樣本分別進行了敏感性分析,上述結果是穩健的。
本文的政策含義有兩點:首先,中國不能僅依靠廉價勞動力吸引外商在華投資,應當引導外資從簡單的加工貿易、裝配業務以及低水平生產制造領域向本地生產、本地采購和高附加值產品生產等領域縱深發展,鼓勵外資企業在國內采購中間品而非依賴進口,發揮外商直接投資對當地供應商的后向關聯溢出效應。與此同時,提高我國企業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標準,增強本地企業的中間品配套生產能力。這些措施也將有助于我國整體產業結構的轉型和升級。其次,由于政府長期的歧視性政策,抑制了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企業的發展。技術的低下、吸收能力不足、與外資企業業務往來的缺乏,阻礙著FDI借助于供應鏈關系對民營企業的垂直型技術外溢。因此,政府應當創造一個公平的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保證國企、民企、外企三方面的公平發展,這三方面的合作和競爭有利于企業總體水平的進步,也有利于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Aitken, B. J.and A.E. Harrison, 1999, “Do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Venezuela,”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9(3), pp.605618.
Amiti, M and S. B. Javorcik, 2008, “Trade Costs and Location of Foreign Firms in China,”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85, pp.129149.
Blalock, G. and P. Gertler, 2009, “How Firm Capabilities Affect Who Benefits Form Foreign Technology,”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90, pp.192199.
Du, L., A. E. Harrison and G. Jefferson, 2008, “Testing fo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Foreign Investment Spillovers in China, 19982005,”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Working Paper.
Gorodnicjenko, Y., J. Svejnar and K. Terrell, 2007, “When Does FDI Have Positive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17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 IZA Discussion Paper, No.3079 .
Javorcik, B. S., 2004, “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Domestic Firms? In Search of Spillovers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4(3), pp.604627.
Konings, J., 2001, “The Effect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on Domestic Firms: Evidence from Firmlevel Panel Data in Emerging Economies,” Economics of Transition, 9(3), pp.619633.
Kosova, R., 2006, “Do Foreign Firms Crowd out Domestic Firms? The Evidence from The Czech Repulic,”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Kugler, M., 2001, “The Sectoral Diffusion of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Mimeo, University of Southampton.
Levinsohn, J. and A. Petrin, 2003, “Estimating Production Functions Using Inputs to Control for Unobservable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0, pp.317341.
Lin, P., Z. Liu and Y. Zhang, 2009, “Do Chinese Domestic Firms Benefit from FDI Inflow Evidence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Spillovers,”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4), pp.677691 .
Liu, Z. M. and P. Lin, 2004, “Backward Linkages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vidence form China,” Lingnan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Markusen, J. R. and A. J. Venables, 1999,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s a Catalyst fo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43, pp.335356.
Olley, S. and A. Pakes, 1996, “The Dynamics of Productivit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Industry,” Econometrica, 64(6), pp.12631298.
RodriguezClare, A., 1996, “Multinationals, Linkag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6(4), pp.851873.
Schoors, K. and B. Van Der Tol, 2002,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Spillovers Within and Between Sectors: Evidence from Hungarian Data,” Ghent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
Smarzynska, B., 2002, “Spillovers from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rough Backward Linkages: Does Technology Gap Matter?”World Bank Working Paper.
姜瑾和朱桂龍,2007,《外商直接投資行業間技術溢出效應實證分析》,《財經研究》第1期112―121頁。
路江涌,2008,《外商直接投資對內資企業效率的影響和渠道》,《經濟研究》第6期95―106頁。
羅長遠,2007,《FDI與國內資本:擠出還是擠入》,《 經濟學(季刊)》第6卷第2期381―400頁。
邱斌、楊帥和辛培江,2008,《FDI技術溢出渠道與中國制造業生產率增長研究:基于面板數據的分析》,《世界經濟》第8期20―31頁。
孫琳琳和任若恩,2005,《中國資本投入和全要素生產率的估算》,《世界經濟》第12期3―13頁。
許和連、魏穎綺、賴明勇和王晨剛,2007,《外商直接投資的后向關聯溢出效應研究》,《管理世界》第4期24―39頁。
盡管這是一個周末,但兩個小時的采訪依舊不時會被公司研究員打進來的電話所打斷,他一邊向記者示意,一邊回答電話那端的各種問題,而放下電話后,他的思路依舊清晰而明確。
從學法律出身到轉身去證券公司做投研,再從上市公司的高管去做公募基金經理,直到后來轉投私募做創業者,石波不僅踐行了自己的投資理念,捕捉到了一波波行業投資的拐點,更把握住了自己事業的轉型。
學巴菲特知易行難
1994年,石波獲得國際經濟法碩士學位,這段法學院的學習讓后來從事投資的石波獲益匪淺:“學法律的人比較理性,做投資也需要理性,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處。”話語言談之間,已經“跨界”多年的石波還是非常感謝那個學生時代。
當時,中國的證券業剛剛開篇。在仔細研讀一年的《證券時報》之后,他順利通過了幾家證券公司的考試,并最終選定位于深圳的君安證券,開始了自己的投行生涯。也許此時的石波萬萬沒有想到,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在上海有一片自己的天空。
“我們當時的工作是尋找好的企業,幫助它們上市,伊利股份、蘇常柴A等等都是在我們的輔導下最終走向資本市場。”石波抿了一口茶。盡管投行的日子像舞臺劇的幕后工作一樣辛苦而充滿挑戰,但是,石波后來對于企業價值取向的判斷正來源于投行生涯的積淀,在他眼中,洞察公司的命脈遠比在K線圖前尋找突破口更為靠譜。
當時市場的非理性繁榮也曾讓石波對自己的價值取向一度產生過懷疑。但“東家”君安證券卻是理性的。1995年8月,當原君安證券研究所成立時,一些人氣好得爆棚的股評家并沒有受到君安的青睞,反而是那些行業的人才被君安“納入囊中”。這一步,也讓石波放棄了對初衷的動搖,“我們此后以研究為先行的觀點都來源于君安。”他回憶說。
石波日后以基本面為研究導向的風格形成,還得益于1996年從書籍上對巴菲特的認識。談及巴菲特,石波朝后坐了坐,與茶桌拉開一小段距離,四方臉的輪廓顯得更加清晰。他放慢了語速,緩緩說道:“我們1995年就在學巴菲特,但是越到后來,越發現難學,因為,巴菲特是在美國那個特定環境下的特定‘產物’。”
盡管巴菲特的投資隨性和個性化,但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卻由此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以至于1997年出任當時被君安證券收購的上海申華實業常務副總經理時,他甚至萌生出將公司打造成“巴菲特公司”的想法,但最終由于上市公司不能參與二級市場投資而告吹。
堅定的拐點投資
1999年,中國的基金業剛剛“破土而出”,成為證券市場上又一支新興的主力軍。對投資實踐一直頗有興趣的石波也同現在很多的陽光私募掌門一樣,轉而加入剛剛成立不久的華夏基金管理公司。
那一年,證券市場上演了一波莊家推動型的“5?19”行情,之后的井噴持續了兩年,直到2001年6月14日上探2245點高點后,開始一路下挫,進入長達4年的熊市。在華夏基金,石波最初擔任公司的研究總監,2001年開始擔任基金興科的基金經理,后來還出任了華夏回報基金以及華夏回報2號基金的基金經理。
而在華夏擔任公募基金基金經理的這9年,石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投資邏輯:拐點投資。這也成為他發掘上市公司內在價值的武器。
房地產、鋼鐵、交通運輸、煤炭、消費……一個又一個的行業拐點都沒能逃過石波的視線。當記者詫異于他對諸多行業了然于心時,石波笑言,“中國的行業都是有拐點的,很多行業3年景氣,2年衰退,但是其中的供求關系卻在不斷發生變化。”
聽似頗具學究味的“拐點論”在他講來卻通俗易懂,他一面用手比劃,一面說,“比如水泥行業未來將出現一個向下的拐點。2005年水泥行業全行業虧損,沒人投資,由于需求的拉動,2009年的水泥行業的利潤率可以高達40%至50%,但是這個行業沒有壁壘,所以2009年1月至9月份,水泥行業投資增速高達94%,而需求的增速卻只有14%,如果產能得不到限制,行業景氣度向下的風險比較大。”
在很多人借助著“倒視鏡”投資的年代,石波卻繞道而行,“如果看‘倒視鏡’前進,很可能撞車。”當眾人在熱門板塊中沖鋒陷陣的時候,他繞開熱門行業,用另一面鏡子旁觀產業格局的變化,尋找供求關系的拐點,他坦言,“過去很賺錢的行業,未來可能會虧錢,我們不投熱門行業,而是觀察那些虧損兩個季度或者一年以上的行業,看看需求端是否發生改變。”
不論熊市還是牛市,這套“拐點論”在每個行業的拐點年相當受用,2002年,當時20多倍市盈率、12元的張裕在常人看來并不便宜,但是在對紅酒頗有研究的石波心中,“中國紅酒的市場份額還有很大的上漲空間”,于是從那時起就不斷買入,最終獲得11倍的回報;而他在2004年就開始關注煤炭行業,盡管當時煤炭行業還在虧損線掙扎……
敏銳地捕捉價值
同時,在強調科學投資和“拐點論”之余,他更看重公司的價值和品質,用他的話說,“如果全部購買一家公司不劃算,那么連100股都不會買。”
在石波看來,要從企業價值的角度來衡量企業,買入那些總市值低于企業總價值的公司,這樣長期才劃算。但各行各業都各自有一套價值考量標準。比如商業地產,可以通過土地儲備和商鋪的價格來計算價值,2004年石波在投資小商品城時,看到公司20多億元市值的背后是180萬平方米、每平方米2萬元的商鋪,簡單計算就知道其總價值遠遠超過總市值,這筆買賣讓石波獲得了5倍以上的投資收益。
同樣,對于電力行業,可以用裝機容量和每千瓦的造價來比較;如果是網絡公司可以用用戶數來比較;如果是影視公司則可以用凈現金流量來比較;而對于商業連鎖企業又可以用開店數和收入來比較……對于不同行業一個又一個專業術語,石波進一步解釋,“要找出行業內決定價值的關鍵性指標。”
這樣自上而下選股之后,具有決定性的一步就落在“實地調研”的頭上,因為只有通過調研,才能證實企業的“品質”。說到這里,石波深吸一口氣,略有感慨,“一定要看到企業的靈魂,看看到底是不是價值創造型企業,看看企業的管理層是否在長遠發展上下工夫。”
就這樣,石波在眾多行業中尋找不同的拐點,又利用“拐點”探尋每一個價值被低估的公司,雖然有一套理論和方法,但是研究員出身的石波卻依舊以走訪上市公司和選取公司產品作為最終的選股標準,發現了一個又一個中國的“可口可樂”。
不僅僅是已經上市的企業,那些具有上市潛力的企業也在石波的視線范圍之內,“一旦這些企業上市,就能在資本市場上第一時間進行投資。”秉承著這樣的風格,他總能走在時間的前面。
想當輝煌的“老虎基金”
2007年,中國基金業迎來了資產總規模跨越2萬億元的時代,也在這一年,100多位公募基金經理離開了自己的崗位,轉而奔赴事業的下一站,石波也是其中之一。
柳傳志曾說過,“有的人像一顆珍珠,有的人不是珍珠,不能像珍珠一樣閃閃發光,但他是一條線,能將那些珍珠串起來做出一條光彩奪目的項鏈。”而在中國的公募基金趨向成熟之際,中國的私募們也逐漸“顯山露水”,像一條線一樣穿起股海中一顆顆閃亮的“珍珠”,打造著未來的那條“項鏈”。
而在中國的金融重鎮――上海,石波成立了“尚雅投資”。也許,在他當年南下深圳的時候,就已經在冥冥之中注定了這一天的到來。在尚雅的運作中,石波將公募基金的風險控制、團隊管理、研究先行、中央交易室和第三方托管的方式一路傳承。這種方式,也使2007年11月首次推出的尚雅1期信托產品,實現了至今凈值增長近40%的業績。
他深信,“一個企業只有在產業鏈里才能看到它的價值。”所以,在2009年投資低碳經濟股之前,他依靠的不是外方的行業報告,而是在2008年市場的熊市期就開始走訪科研機構、行業協會,并從不同的技術路線出發深入企業。盡管當時的低碳類股被很多熱門板塊所掩蓋,但是敏銳的石波還是能感覺到一個新時代――低碳經濟時代的來臨。終于,他因“押寶”低碳股使尚雅信托產品在2009年的凈值增長達到168%,人們也因為他而知道了“低碳經濟”。有得必有失,在這一年中也因鋼鐵股而“小感冒”。
談及已經到來的2010年,石波仍舊用長線投資的眼光縱觀產業格局的變化,他情不自禁地擺弄起自己的手機,突然加快了語速,“現在,飛信用戶已經超過MSN用戶,‘12580’的使用超過藝龍網……未來3至5年時間,中國3G用戶數將有10倍的增長空間。”顯然,無線互聯領域將成為石波下一個投資“重頭戲”。
正是這樣的“遠光燈”讓他在整體的投資策略上頗為自信,“我們可以扔掉基準指數的拐杖,跑步前進,可以偏離組合投資理論,專注于可以賺錢的行業,集中投資于能夠產生絕對回報的行業,比如2009年就將大部分倉位投資于低碳領域,2010年可能會專注于3G無線互聯領域,受基金契約的限制,這一點在公募基金的操作中不可能實現。”
在他看來,資本市場就像一個生態系統,而在完整的生態鏈中,不僅有小草、大樹,還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在中國財富人群不斷壯大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越來越不能滿足高端財富人群的投資需求,陽光私募正好可以借機切入市場空白,使生態系統更為協調。
關鍵詞:園林綠化工程預結算;報價;造價;竣工決算審計
中圖分類號:K928文獻標識碼: A
1引言
隨著園林綠化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和, 我國的園林綠化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總體水平不斷提高。因此, 如何合理利用資金, 更好地管理和把握園林綠化工程預決算成了大家十分關注的問題。預決算的合理性、可靠性及標準性, 在園林綠化工程項目建設的實際運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工程預算是園林綠化工程施工前施工企業內部編制的完成單位工程所需的工種工時、苗木材料數量、機械臺班數量和直接費用標準, 也是確定、控制工程造價的基礎。
竣工決算是竣工驗收交付使用階段, 建設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新建、改建和擴建工程建設項目, 從籌建到竣工投產或使用全過程編制的全部實際支出費用的報告。
2園林綠化工程預結算分析
2.1工程投標過程中商務標的編制
一般工程主要經過網上公開招標、資格預審確定入圍單位及隨后的工程投標工作。工程投標中商務標的編制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和內容。現以筆者實際操作的某市新區某道路景觀綠化工程為例,該工程于2010年3月開工,5月竣工。
(1)首先要看清招標文件的要求,對工程的投標報價模式做出充分的了解。該工程主要采取市場上主要的招標方式――工程量清單報價模式。在該模式下要充分理解招標文件及設計圖紙,尤其是對清單項目的組成規定、定額選擇、廢標的條件等要著重注意。
(2)報價前組織相關人員根據招標圖紙到工地現場實地考察,核對圖紙工程量,為不平衡報價提供參考。如該工程中的土方工程項目,施工現場綠化種植土基本上無需施工單位外購回填,而需要外運的垃圾比較多,因此投標報價時土方回填的單價較低,而垃圾外運的單價相對較高。另外對于樹木種植品種、規格及工程量,筆者也進行了詳細的計算分析。
(3)對于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發生變更的,也采取了不平衡報價法進行報價。例如行道樹香樟,設計圖紙規格為胸徑18~20cm,按照規定種植土球直徑最小也需達到140cm,而施工現場人行道已施工完成,留下的行道樹樹穴大小僅有100cm×100cm的正方形,根本無法種植圖紙中要求的大規格樹木,施工中必然發生變更。因此筆者將胸徑18~20cm的投標單價報低。對于清單中有可能在變更中會用到的規格及投標數量相對較少的品種,則提高綜合單價。這樣處理即可在保持總價不變的情況下,控制好成本。
2.2園林工程屬于藝術范疇,由于每項工程各具有特色,工藝要求不盡相同,不可能用簡單、統一的價格對園林產品進行精確的核算,對園林工程事先從經濟上加以計算保證工程質量。園林工程預算是指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預先計算和確定建設項目的全部工程費用的技術經濟文件。按時按質按量完成建設任務的重要環節,同時又是對建設工程進行財政監督、審計的重要依據。園林綠化工程具有很強的生態作用以及社會作用,更加注重對園林綠化過程的開發和應用,使得社會發展的成果歸人民所享。園林行業也逐步的走向市場化、專業化,行業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為實現園林綠化工程優質優價,工程概預算在園林綠化工程當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要科學合理地做好園林綠化工程中的預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在進行預算前,要做好準備工作。主要工作是以編制投資估算、初步設計和施工圖預算為手段, 積極影響和有效控制可行性研究、設計和施工等各個階段的工程預算。當確定負責編制工作的組織人員后,有關的編制成員需要收集相關信息資訊作為編制根據,比如相關地質研究報告、測繪圖資料、施工圖以及注釋、標準圖集、工程周邊自然環境情況。掌握有關禾苗、林木補償狀況和交通運輸路線狀況、分析研究施工方案,草擬并確定施工設計和施工組織,搜集目前園林綠化相關項目的預算定額、收取標準、工程量測算準則和地方原料預算價和原材料價格差。
為了實現預算在園林綠化工程中的作用,需要熟悉工程項目并領悟問題的實質。施工企業要認真研究圖紙和相關的技術資料,要真正領悟整個項目的實質問題,做到心中有數。組織相關技術人員認真運用相關的技術原理,保證其科學先進、經濟上合理。園林綠化工程要栽法桐、金葉榆、速生楊,估算出各項人工費的大致情況,從而在具體施工時實現人工費的支出,避免產生停工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所以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熟悉工程項目,并不斷理解問題的實質。
2.3工程竣工決算的編制
工程竣工結算對施工企業來說相當重要,這是向甲方申請工程款的重要依據,其審定結果也將直接影響到施工單位的切身利益。在工程結算編制過程中要仔細核對工程竣工資料及簽證單,不能漏項。要詳細了解審計局等相關單位的政策,有針對性地調整工程決算價。對于材差的調整、人工工資標準的調整、間接費的費率變化、機械臺班等政策性的變化要及時調整決算費用。對于設計變更、工程簽證、甲方監理指令等引起的工程造價增加也要計算在內。
2.4園林綠化工程決算
工程結算對施工企業來說相當重要,這是向甲方申請工程款的重要依據,其審定結果也將直接影響到施工單位的切身利益。在工程結算編制過程中要仔細核對工程竣工資料及簽證單,不能漏項。要詳細了解審計局等相關單位的政策,有針對性地調整工程決算價。對于材差的調整、人工工資標準的調整、間接費的費率變化、機械臺班等政策性的變化要及時調整決算費用。對于設計變更、工程簽證、甲方監理指令等引起的工程造價增加也要計算在內。
工程結算對象的確定,一般應根據綠化工程合同的內容、生產費用發生情況和管理上的要求來確定。成本核算對象確立后,所有的原始記錄都必須按照確定的成本結算對象填制,為集中反映各個成本結算對象應負擔的成本費用,應按每一成本結算對象設置工程成本明細賬,并按成本項目分設專欄,以便計算各成本結算算對象的實際成本。
在工程結算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 按合同辦事。在工程竣工決算時, 審核人員應堅持按合同辦事, 對工程預算外的費用嚴格控制, 對于未按圖紙要求完成的工作量及未按規定執行的施工簽證一律核減費用; 凡合同條款明確包含的費用, 屬于風險費包含的費用, 未按合同條款履行的違約等一律核減費用, 嚴格把好審核關。
第二,計量審核。對工程量的審核應根據施工承包合同要求, 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設計變更、現場簽證等進行審核, 不能多算或不按規則計算, 在要求施工企業報送相應的工程計算式和材料用量明細表的同時, 造價管理單位也要編制一份完整的結算書和材料用量明細, 這樣比照審核, 才能做到客觀、公正、合理、準確。
第三,工程量清單的結算。對工程量清單招標工程的結算, 綜合單價一次包死不作調整。結算時, 實際發生的招標時所依據的施工圖紙以外的工程量變更和由于建設單位原因造成的工程量清單漏項或計算誤差應作調整。在工程項目有變化的結算中, 工程量清單中原有的項目, 應按報價中的綜合單價確定: 工程量清單中有類似的項目, 應參照類似工程項目報價中的綜合單價商定; 工程量清單中沒有的項目, 按現行預算定額及有關規定結算。
3結語
筆者認為施工單位要想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確保利潤最大化,關鍵是要抓好全過程控制,即從工程投標階段開始就要組織專業的技術人員全程介入,從材料的采購成本、工程施工管理、工程結算等方面注意,嚴格控制,確保公司的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徐苗新,何靜山.談如何控制園林綠化工程施工項目成本[J].中國園林,2005(8):67~68.
[2] 曹麗娜.園林工程造價的全過程控制管理[J].民營科技,2011(5):237~238.
[3] 鄭叢雪,張景輝,高金歌.淺析園林工程造價特點與編制步驟[J].現代園藝,2011(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