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通訊網絡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 要:數字化即時通訊網絡已經稱為現實生活和經濟發展的幫手,這是有了它的幫助,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生產效率得到不斷的提升。而如何更好的利用即時通訊網絡,許多專家和學者進行了不斷的研究和創新,我們試圖從開發移動通訊網絡的新業務方面進行探討,從而為更好利用它為人們提供更多的幫助。
關鍵詞:數字化通訊網絡物聯網網絡安全交通運輸數學模型電力通訊網絡
一、引 言
眾所周知對于一個事物最為精確的描述是使用數學語言來進行刻劃,數字化的信息由于能夠提供更為清晰、準確的信息從而收到人們的歡迎。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也在不斷更新,從最初的模擬信息發展到現在的數字化信息時代,各種新興的服務在為人們提供更好地服務。人們可以利用數字化信息網絡(我們簡稱網絡)更加方便地查找信息或進行交流,而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更是給人們帶來了更加便捷的溝通方式,它打破了原有的時空界限,使得人們的交流更加的順暢,真正實現“地球村”的夢想。
對于人們生活和工作影響最為直接是即時通訊網絡,即時通訊中的即時,就是指快速、馬上的意思,因此即時通訊是指通過某種技術達到快速、便捷的溝通,可以在線與人進行交流并與之視頻或是語聊。人們常接觸的即時通訊網絡包括手機通話、QQ(MSN)通話等,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普及,相應新業務如手機購票,手機刷卡購物等業務已經開始在經濟生活中發揮作用。而如何更好拓寬更多的新業務,使得即時通訊網絡的效益最大化、效率更大化,是我們所面臨的新的課題,現在,我們就試圖從使用現狀及拓寬新業務方面進行探討。
二、移動通訊網絡使用的現狀
前面已經提到了移動通訊技術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和快捷,但是在現有的情況下人們對移動通訊技術的應用大多還僅僅局限在通訊的基礎功能:
1.基礎的功能:人們經常使用的通話,短信功能(校訊通等);
2.網絡功能:提供上網,網絡軟件的開發使用,諸如UCWEB,QQ等,滿足了人們隨時隨地上網的需要;
3.消費功能:移動通訊網絡開發商和經銷商進行合作,實現了直接使用手機消費的業務,例如手機購票、手機刷卡等等業務。
雖然有手機購票、手機刷卡等新業務的出現,我們仍然認為移動通訊技術還應該有更為寬廣的應用范圍,能為經濟的發展提供更為強勁的推動力,所以我們試圖開展移動通訊網絡新的業務。
三、移動通訊新業務的開發
1.電力系統上的應用
隨著我國電力系統的迅速發展以及電力系統經營和管理體制的改革,電力作為商品進入了市場。目前電力系統所采用傳統的抄表方式,既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又無法避免手工抄寫和計算帶來差錯,更重要的是對數據的處理分析也嚴重滯后,所以不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多年來,尋求簡單可靠的自動遠程抄表方法,一直是一個熱門話題.目前已推出的抄表系統覆蓋了很多應用領域。其方法的應用都有其局限性,因此,研發了一種基于GSM無線通信網絡的遠程抄表系統。在文獻【1】提出了基于GSM 網絡通訊的研究上使用電表集抄系統,它的工作原理:無線遠程抄表中心的工控機,通過其自身的RS-232串口與GSM無線數傳裝置相連,以便同抄表儀進行通訊。中心工控機將電表離散的各種信息通過系統程序轉換成為便于管理部門進行數據分析、管理的實用信息。利用該系統還可進行各時段的用電量分析。抄表儀的主要功能有數據通訊、數據存儲、數據管理、異常監控等。抄表儀上電后,GSM無線模塊開始尋找網絡, 處于工作狀態。GSM無線模塊間用AT指令進行通訊,抄表儀串口0一旦接到監控中心用CSD方式發來的命令,便依照通訊協議,由串口1向電表查詢各種有關數據;若抄表儀呼叫,監控中心不應答, 抄表儀改用SMS方式,將告警信息上傳給監控中心。從工作原理可以看出,這是數理統計學和計算機學有機的配合。
本系統利用GSM通訊再把數據傳到控制中心的中央數據庫中,用戶可以實現對電量等數據的統計分析、歷史電量查詢、異常用電監控、各種告警信息的查詢和報表及統計圖形的打印輸出等功能。GSM遠程抄表系統的應用,杜絕了人工抄表產生的誤抄、漏抄、抄表時間不統一等現象,提高工作效率和數據準確率,減輕勞動強度,減員增效。GSM網絡已在我國得到了廣泛普及,它的抄表范圍與GSM通訊網覆蓋范圍一致,通過利用網絡資源降低了該系統的建設和運行維護費用,實用性強。因此,GSM遠程抄表系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廣闊的應用前景。
2.物聯網上應用
物聯網產業的熱潮正在席卷全球 它被譽為繼計算機、互聯網、移動通信網之后的又一次信息產業浪潮。早在1999年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就被提出來。它是指通過射頻識別 RFID 紅外感應器、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物品與互聯網連接起來,進行信息交換和通訊,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 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2005年,在突尼斯舉行世界峰會上,國際電信聯盟(ITU),給出了物聯網的定義,物聯網主要解決物品到物品 (Thing to Thing, T2T),人到物品,(Human to Thing, H2T),人到人 (Human to Human, H2H) 之間的互連。“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業界認為,物聯網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可以為經濟的復蘇提供技術動力。目前,美國、歐盟、中國等國家和地區都在投入巨資深入研究探索物聯網。
由于物聯網產業鏈非常長,物聯網的產業鏈構成也異常復雜,涉及終端制造商、模組廠商,應用開發商網絡運營商、系統集成商、最終用戶等諸多環節。對于這樣一個上萬億的物聯網產業,各個環節各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各有所長,只有價值鏈各環節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才可能提供面對用戶的完整的端到端的產品解決方案,共同培育和發展市場。要進行強強聯合,就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也就是說必須標準化。數字標準化是價值鏈各環節進行聯合的基礎,沒有標準化,無法精確分工,沒有分工,也就無法實現聯合.從技術層面看,現階段已經具備大規模開展典型物聯網應用的能力。但要成功,急需從整個產業鏈的橫向分工上進一步明確,從標準化,開放性,互通性方面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才能實現物聯網產業的規模化發,從實際操作方面來說,我們需要建立合理的數學模型進行操作和預測;
對于網絡運營商想要主導物聯網的發展,需要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物聯網基礎架構建設階段。這一階段關鍵建設內容包括物聯網業務支撐平臺建設,物聯網企業標準規范制訂和重點行業應用的規劃和準備。網絡運營商通過完整的物聯網,開展業務支撐平臺建設方案,憑借豐富的建設經驗,幫助客戶快速建設物聯網基礎架構;網絡運營商通過對國內國際物聯網標準規范的密切參與,對標準發展動向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幫助客戶快速制訂完善自身的企業規范;建立經驗豐富的商業咨詢隊伍,幫助客戶確定重點行業應用,并制訂相應商業計劃,同時提供行業應用解決方案。
第二階段:示范應用階段。這一階段關鍵建設內容包括重點行業的物聯網示范項目實施,系統集成商和應用/器件提供商合作,以及通過模組M2M( Machine To Machine)移動網絡運營商的無線網絡為平臺,采用多種傳輸方式(SMS/GPRS/WAP/等),通過行業終端,服務于USSD/MMS行業用戶機器到機器的無線數據傳輸業務)加強對感知終端的控制,利用自身掌握的行業客戶資源,幫助運營商在重點行業示范項目落地;提供感知層關鍵器件等和應(RFID WSN )用,并承擔系統集成商的腳色,幫助運營商迅速形成重點行業方案;提品系列齊全的模組系列,并根據M2M重點行業需求實現貼身定制。
第三階段:規模拓展階段。這一階段關鍵建設內容包括強化以客戶為核心的產業聯盟,充分發揮前期示范項目的輻射效應以及通信網絡的優化,以適應物聯網規模發展。建立強勢的產業聯盟;降低關鍵器件制造成本,篩選更加優秀的客戶,提高行業解決方案競爭力,幫助項目規模推廣;提供網絡優化的完整解決方案,支撐物聯網順暢的發展。
3.嵌入式系統的應用
21世紀初,以智能產品為代表的嵌入式系統,其應用廣泛,領域特色突出,發展空間巨大。嵌入式系統是繼IT網絡技術之后,又一個新的技術發展方向。從20世紀70年代單片機的出現到今天各式各樣嵌入式微處理器、微控制器的大規模應用,嵌入式系統已經有了30多年的發展歷史。嵌入式系統具有體積小、功能強、能耗低、可靠性高以及面向行業廣泛的突出特征,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智能產品對其它行業的廣泛滲透,以應用為中心的分類方法變得更為切合實際,也就是按計算機的嵌入式應用和非嵌入式應用將其分為嵌入式計算機和通用計算機。通用計算機具有計算機的標準形式,通過裝配不同的應用軟件,以類同面目出現并應用在社會的各個方面,其典型產品為PC;而嵌入式計算機則是以嵌入式系統的形式隱藏在各種裝置、產品和系統中。
嵌入式系統將在“后PC”時期大顯身手。嵌入式系統是根據應用的要求,將操作系統和功能軟件集成于計算機硬件系統之中,從而實現軟件與硬件一體化的計算機系統。作為嵌入式系統靈魂的嵌入式操作系統是隨著嵌入式系統的發展出現的,它是嵌入式系統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嵌入式操作系統的出現,將大大提高嵌入式系統開發的效率,改變以往嵌入式軟件設計只能針對具體的應用。在嵌入式操作系統之上開發嵌入系統將減少系統開發的工作量,增強嵌入式應用軟件的可移植性,使嵌入式系統的開發方法更具科學性。大量的嵌入式系統已經應用于交通、工業控制、數控機床、智能工具、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及信息家電等各個行業,正在逐步改變傳統的工業生產和服務方式。
后 PC 時代,家用電器將向數字化和網絡化發展,電視機、微波爐、數字電話等都將嵌入微處理器并通過家庭網關與Internet連接,構成家庭信息網絡。屆時,人們可以通過移動網絡遠程控制家里的電器設備,實現遠程醫療、遠程教育,可以視頻點播,實現交互式電視,還可以提供各種網上服務等。而這些服務中的各類數字融合產品,都離不開嵌入式系統的支持,可以說嵌入式系統是家庭信息網絡、IT融合的重要技術基礎。
人類社會正逐步進入后 PC 時代,嵌入式系統在不斷解決現有問題的同時,也在向更深的方向發展,而且,以其越來越先進的技術和越來越廣闊的應用領域,必將成為后 PC 時代的擎天柱。可以相信,未來的電子技術就是嵌入式系統技術的天下。相信通過介入嵌入式系統的移動網絡將有美好的發展前景。
四、移動通訊新業務的開發需注意通訊網絡安全性
網絡的安全性的重要是不言而喻的,客戶的信息需要網絡運營商進行保密,但是如何做到讓客戶放心的目的,運營商應該從以下方面入手。
1.訪問權限的控制:訪問權限是在身份認證的基礎上,防止非法用戶進入系統及防止合法用戶對系統資源的非法使用;
2.防火墻技術:防火墻安裝在內部受保護的網絡與外部 Internet 網的節點上,用于對數據包的過慮、數據包的透明轉發、阻擋外部攻擊進入防火墻之后的服務器中。它是一種能提供網絡信息安全服務、實現網絡和信息安全、且本身具有較強抗攻擊能力的網絡設備。它能保護網絡信息不被外部網絡非法受權者訪問。是內、外網之間的第一道屏障;
3.數據加密技術:加密技術是保護計算機網絡上傳送信息不被非法者惡意篡改、竊取的一種措施和手段,也是其他一些安全技術的基礎和核心;
4.入侵檢測技術:入侵檢測技術被認為是防火墻之后的第二道閘門,它是實時網絡違規自動識別和響應系統,它位于有敏感數據需要保護的網絡上或網絡上任何有風險存在的地方,對內部攻擊、外部攻擊和誤操作提供實時保護;
5.防病毒技術:防御計算機網絡病毒應從兩方面入手,首先應該提高網絡管理人員和網絡管理人員和網絡使用人員的安全意識;其次是使用正版的防毒、殺毒軟件,實時查、殺病毒;
6.操作系統:在操作系統的安全防御上,國際普通認可的方法是系統內核進行安全加固,構成一道安全屏障,從而抵御病毒、黑客對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攻擊等。
綜上所述,數字化即時通訊技術還在不斷地發展與創新中,只要我們能夠合理地利用即時通訊技術,它會給我們的交流與溝通帶來巨大的便利,使我們不再因為溝通的問題而發愁。同時,我們也應對即時通訊技術的發展予以高度重視,不能只是單純地為了盈利而發展,而應該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而發展。為了更好的利用數字化通訊網絡,我們應該在實際的操作性下功夫,建立合理的數學模型,把新業務的開發能夠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參考文獻:
[1]呂治安、李文聯. 一種手持無線抄表終端的設計[J].電子技術應用,2003(8):51―53.
[2]朱鴻.電表集抄系統基于GSM 網絡通訊的研究[J]. 科技創新導報,2010,(14):42.
[3]顧肇基譯.GSM網絡與GPRS[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1.
[4]宋永國.淺析物聯網安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7(11):2528-2530.
[5]邢曉敏.嵌入式系統的發展與應用[J].中國水運,2011,11(6):68-70.
[6]張然.如何加強通訊網絡信息安全防護[J].工程技術,2010,29:86.
關鍵詞: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硬件;網絡協議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20-4674-02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GAO Yang
(Shaan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Xi'an 710300,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pplied more and more widely,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werful, more secure and reliable system. All kinds of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based on,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of people's life and production. The remote computer network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 and the network application of several commonly used are analyzed.
Key words: computer remote network communication; hardware; network protocol
計算機遠程通訊網絡包括計算機技術、現代通訊技術、操作控制系統及通訊線路等,實現安全可靠的信息通訊必須要經過數據編碼、良好轉接、信號傳輸、快速處理及信息儲存等環節。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技術數據通訊目標的實現是以計算機為核心,用戶終端通過通訊線路而準確連接。近些年,隨著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的快速發展和普及,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數據傳輸量越來越大,傳輸效率也越來越高,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并且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和公眾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在未來較短的時間內,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技術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其應用范圍將會更廣,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更為高效、優質的服務。
1 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技術
1) 根據信息傳輸方向的不同,可將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技術分為雙工通訊、半雙工通訊及單工通訊三種類型:雙工通訊是指通過復雜的通訊線路結構,信息能夠向兩個方向同時傳遞;半雙工通訊是指信息雖然可向兩個方向傳遞,但不是同時進行的,每次只能向單一方向傳遞;單工通訊則是信息只能向固定的一個方向傳遞。在實際應用中,網絡線路通訊方式多為半雙工方式,即多為四線制傳輸方式,而在計算機與計算機終端之間多采用單工通訊方式,這樣在滿足實際實用要求的前提下,通信線路得到了有效簡化。
2) 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的組成。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系統根據硬件的不同主要包括計算機終端、主機、數據交換設備、數據傳輸線路等部分。其中,計算機終端主要負責控制企業用戶的通訊量和信息規模;數據交換設備主要負責對數據進行分類、歸整、處理和儲存。主機則包括微型計算機和小型計算機,其中以微型計算機最為常見。數據傳輸線路主要有電話線路、微波線路、光纖線路等,其中光纖線路因其高效性而被廣泛應用。系統中的計算機終端、主機等硬件通過數據傳輸線路實現互聯,數據交換設備將各種終端設備連入網絡,然后遠程網絡通訊系統中的計算機能夠通過網絡協議對終端設備進行相應的控制。當數據傳輸線路為電話線時,數據交換器則為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系統的調制解調器,從而實現數據信號向模擬信號、模擬信號向數據信號的轉換。
3) 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的連接形式。隨著計算機遠程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其連接形式主要有分支式、多路復式、集線式、點到點式四種。其中以點到點式最為常見,該種連接形式以計算機為核心,通過數據傳輸線路和數據交換設備來實現數據信息的輸送。當數據傳輸線路為電話線路時,同一時間內,計算機僅可以與一個攪拌站終端連接,此時如果計算機與其他攪拌站終端間有數據輸送任務,則會導致計算機出現忙號。
2 遠程網絡通訊技術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1 ICQ
ICQ 是 I SEEK YOU 的昵稱,也就是“我尋找你”,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聊天工具,網上尋呼機。 它是一個新的、用戶友好的通信程序,它支持在 Internet 上聊天、發送消息和文件等。 使用新版本 ICQ,可以查看、查找和打印消息歷史,設置隨機聊天,使用多種聊天工具已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網絡應用工具,目前,全球范圍內最為流行的聊天工具為ICQ(I SEEK YOU,意思是“我尋找你”),該通信程序具有網上尋呼機的功能,使用它不但能夠在互聯網上與好友聊天、留言、傳輸文件,而且還可以對歷史消息進行打印、查找和查看,通過隨機聊天,可以通過各種信息對別的用戶進行查找,全面了解其他用戶詳細的信息后可將其添加為好友,通過ICQ能夠提前得知好友的生日,同時自己的生日也會提前通知好友。通過ICQ主頁的創建和管理,能夠讓任何一個地方的好友訪問你的主頁,還可以自己錄制語音郵件、向好友發送賀卡等,用戶還可以通過ICQ Email向其他用戶發送或轉發電子郵件。在用ICQ聊天時,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字體、顏色和大小,在文字中插入各種表情和動作,還可設置打字鍵盤聲音模擬效果和為各種事件配置相應的聲音,聊天內容也會隨之進行保存,需要時可隨時回放。利用ICQ的啟事功能夠為未來的重要活動或事件做出提醒,并能夠將備忘錄貼在電腦屏幕上。
2.2 MSN
MSN是由微軟公司推出的一種Internet即時消息工具,通過MSN用戶能夠通過互聯網與好友進行文字信息通信。與普通的聊天工具不同的是,MSN對用戶具有較高的個人保密性,聊天對象必須經過用戶的選擇和許可才能加入,因此,MSN的聊天對象通常是用戶的家人、朋友及商業伙伴,該軟件多用于更為正式的商業領域。為保護MSN用戶的隱私,微軟采用了全新的加密方法,軟件的登錄比較安全,同時為了排除不良用戶,微軟還設置了阻止名單和允許名單。
最新的 MSN Messenger 即時通訊軟件給用戶帶來了全新的即時聊天體驗,包括個人照片顯示,聊天窗口的背景圖,更多的表情符號,還有共享資源,同一主題小組聊天等。 MSN Messenger 將允許廣大用戶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表現自我,并分享感受、圖像和信息。它不僅提供了多達 75 種的表情圖標,更富創造性的是 MSN Messenger 將能夠自定義形象圖標,以便借助任何反映個人心情的圖像素材向在線伙伴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2.3 騰訊公司的 QQ
QQ是由深圳騰訊開發的一款網絡聊天應用工具,與ICQ一樣,用戶通過QQ可以與好友進行即時在線聊天。同時利用QQ還可以離線留言、傳輸文件、聊天室聊天、手機短信、視頻聊天、語音郵件等,并且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騰訊公司推出了手機QQ軟件,使得廣大用戶通過手機及移動通信平臺可隨時隨地利用QQ進行網絡通信。QQ軟件支持好友信息查看、即時聊天、即時傳輸各種文件。用戶在使用QQ聊天時,可對文字進行靈活設置,可插入和添加各種表情和圖片,裝有攝像頭后還可與好友、家人進行視頻聊天。QQ軟件還具有QQ群功能,相同愛好、同一集體的人員可以通過創建和加入QQ群實現集體在線聊天和交流,在群內有自己的共享相冊、共享文件夾,群內成員可以上傳和下載各種文件和圖片,以實現資源的共享,方便成員的相互交流。利用QQ查找好友時,可根據QQ號進行精確查找,也可根據性別、年齡、地區進行大范圍查找,同時還可根據各種條件對QQ群進行查找。QQ的在線狀態有在線、離開、忙碌、請勿打擾、隱身等,用戶可以根據對方的在線狀態有選擇性地進行聊天。
3 結束語
隨著計算機硬件及軟件的快速發展和普及,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數據傳輸量越來越大,傳輸效率也越來越高,已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并且已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和公眾服務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信在未來較短的時間內,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技術將會得到更快的發展,其應用范圍將會更廣,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提供更為高效、優質的服務。同時我們要不斷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觀念,緊隨時展的腳步,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的應用功能,從而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成雄飛.關于通訊中光纖通信技術目前應用現狀的探討[J]. 科技資訊,2011(30) .
[2] 劉烈韜.計算機技術在檔案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 科技創新導報,2012(17) .
關鍵詞: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技術
一、引言
新技術的發展,無論是對于經濟建設還是社會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技術得到了較多的應用,在社會發展的過程領域當中體現出了價值。在實際工作開展中,即需要能夠做好技術的應用把握,使其更好的為我們實際工作開展提供服務。
二、技術應用分析
(一)技術應用需求在網絡通訊技術應用的過程當中,能夠對時間、空間與地域方面的限制進行打破,對信息實時共享目標進行實現,為具體工作、生活實現寶貴時間的節約。就目前來說,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在各行業當中都獲得了廣泛的應用,包括有工礦企業、地質勘測、農業生產等方面,通過計算機通知軟件行動命令的下達,能夠對大量的資源進行節約。在社會行業發展,也可以通過網絡通訊技術實現信息共享、技術支持與實時定位目標,在對資源、時間有效節約的基礎上獲得更高的工作效率。近年來,不僅企業在發展當中對于網絡通訊技術具有了較高的依賴性,其也在發展當中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的必需品。
(二)系統設計需求在網絡通訊技術發展的過程中,其在不斷成熟當中,也將在社會各行業當中應用。對于不同行業的通訊需求,即需要能夠充分結合實際做好對應操作系統的制定,以此實現在具體生產生活當中的合理應用。在實際系統設計當中,需要能夠從以下兩方面入手:第一,為系統軟件做好專屬應用軟件接口的設計,以此更好的完成服務工作;第二,要做好行業專屬數據處理中心的設計,以此對日常數據傳輸需求進行滿足。在設計完成后,即可以通過軟件對用戶操作界面、接口進行設計,應用傳輸信息傳輸數據,對信息的傳輸共享進行實現。在系統設計當中,也需要設計好系統控制命令,對于不同指令,做好對應命令與快捷鍵的設計。對于這部分內容來說,都是具體系統設計當中的關鍵部分,對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未來發展應用具有影響。
(三)實際生活應用在現今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當中,網絡通訊技術也具有了更多的應用。在生活當中,人們可以通過通訊軟件的應用實現遠程通訊目標,包括有郵箱、QQ與微信等,這部分軟件都是實際生活中網絡通訊技術的具體應用。其中,QQ、微信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最為主要的通訊軟件,可以在計算機、手機客戶端同時登陸與互動,不會受到地域、時間與空間因素的影響,隨時隨地的根據需求進行溝通交流、視頻聊天與文件傳輸。同時,在網絡通訊技術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其也為創業人群提供了便利條件,使人們可以通過微信信息、資金轉賬與貨品交易。可以說,這部分條件的存在,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較大的變化,也成為了現今生活當中關鍵的交流溝通方式。
(四)保障信息安全在不斷的發展過程當中,網絡通訊技術已經在傳統生產行業當中得到了滲透與應用,如工業、農業與工礦企業等。如在采礦企業遠程處理系統當中,該技術則能夠根據管理系統設定的命令進行樣本采集、實時監控、空氣檢測與信息同步回傳等工作,并使用計算機系統以詳細的方式進行分析,對地下作業過程當中的氧氣濃度、安全系數、礦石情況與濕度等進行掌握,為后續工作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做好上述工作交接后,計算機數據庫即可以結合實施數據精確開展測算,同時優化項目設計,保證在以后工作中能夠以安全、高效的方式進行,為企業穩定發展做出保障。
三、技術應用條件
(一)通訊基礎支持要想對網絡通訊技術的良好應用進行實現,對于通訊通道支持具有較高的要求,該基礎條件情況也將直接對通訊技術應用情況產生影響。就目前來說,我國城市當中的網絡通訊環境具有了較大的發展,近年來無線網絡獲得了快速的發展與應用,對于相關技術的普及應用起到了積極的加快效果。同時,在新技術應用中,也使得移動互聯網成為了人們生活當中的必需品,能夠通過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進行聊天、分享信息、瀏覽新聞。在對人們生活產生變化的同時,對于新技術的進一步研發應用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整個過程中,網絡是重要的關鍵與基礎,在高速網絡接入的情況下,才能夠實現相關功能需求。
(二)終端接口設備在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應用當中,接口、終端設備是其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是計算機數據傳輸當中的紐帶與橋梁,通過兩者的完善配備,才能夠對通訊傳輸、數據傳輸目標進行實現,通過簡單接口設備的應用,即能夠具有簡單的通訊效果,通過終端與接口設備的配合性應用,則能夠對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技術發展中,網絡終端也向著小型化方向發展,且具有了更為強大的功能,相關終端設備也已經遍布在人們的工作生活當中。
(三)轉換設備在網絡通訊技術應用過程當中,轉換設備也是重要的條件,在通訊設備數據傳輸中,需要以轉換設備在計算機終端上進行良好的體現。如轉換設備在運行當中存在問題與不足,則將會對通訊效果產生影響,無法獲得良好的技術應用效果。
(四)計算機控制軟件在網絡通訊技術終端當中,計算機控制軟件非常重要,對于網絡通訊技術具有控制作用,通過不同命令的輸入,對不同通訊需求進行實現。同時,計算機控制軟件的方式有多種,在具體通訊當中,則可以結合實際通訊需求做好控制軟件的選擇,對具體的通訊協議、傳輸方式進行設定。
【關鍵詞】 計算機網絡 實時通訊技術 遠程網絡
一、 計算機網絡實時通訊技術原理
計算機網絡實時通訊技術在連接的過程中有四種連接方式:點到點、分支點、路復式以及集線式。網絡通訊技術在進行使用的過程中主要是利用通訊傳輸協議和網絡IO的作用將圖片、文字、聲音 和視頻從一個計算機傳輸到另一個計算機中。其中在進行數據傳輸的過程中傳輸協議包括HTTP、LJDP、TCP等,而網絡IO主要是包括NIO、AIO、BIO等等。計算機在發出相關的信息內容之后,在另一臺計算機上就會對信息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整理,首先將接收到的信息進行轉換,轉換為數據流,然后反饋到接收端中,再次進行數據轉換,就數據流轉換成為具體的信息,從而實現網絡通訊。
二、計算機網絡實時通訊技術應用
2.1需求分析
計算機網絡實時通訊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能夠在區域內進行信息的共享,從而實現對終端設備進行實時的控制與監督。
在現階段的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實時通訊的應用十分的廣泛。尤其是是由的開采、水處理等多個領域中都能夠利用計算機在TCP/IP協議的作用下進行實時監控,從而對在遠程終端上的設備實現操作控制。
不管是在任何的領域中要想很好的實現實時控制,則需要利用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的作用對控制的命令進行數據的分享和位置的分享,然后對分享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減輕控制人員和操作人員的任務,提高生產效率。比如說在進行農田信息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對農田進行科學化管理,實現PDA實時無線通訊,系統在接收到農田的相關信息之后會對這些信息進行分析,然后給出農田的相關指標,從而達到 實時控制的效果。
2.2應用系統設計
不管是在任何的產業中要想進行科學化的管理都需要用到計算機網絡實時通訊技術,該技術在使用的過程中還需要根據自身的產業的序曲進行設計,從而達到不同的要求。從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為出發點,對系統相關的軟件接口及信息處理數據庫進行設計,然后再對用戶的使用界面進行設計,這樣既能夠滿足在當前生產的基礎實現科學化管理。在軟件設計的過程中可以利用GIS等相關系統對軟件進行通訊的設計,同時在進行數據傳輸的過程中還可以采用TCP等協議,這樣就能夠實現數據的共享。在應用程序的設計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命令控制的設計,要求能夠對命令數據的開始、結束、中斷等進行設計,這樣以便在進行生產和實時監控的過程中能夠及時的進行控制。
2.3應用實際操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用到許多的電子智能化設備,比如說手機、電腦等等,這些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都能夠應用到計算機網絡實時通訊技術,比如說我們平常所用到ICQ、MSN、QQ、微信等都是對計算機網絡實時通訊技術的應用體現。QQ與微信是我們最為常用的軟件,而且這兩款軟件都是由騰訊公司研究與開發的,主要的功能就是能夠為用戶提供實時交流信息軟件,有著廣泛的應用,在我國QQ與微信賬號基本人手一個,許多人甚至擁有多個賬號,這兩個軟件能夠同時應用于電腦終端及手機終端上,通過與家人朋友間的信息共享進行交流,也可以進行word、語音、視頻、網址等內容的共享。微信作為QQ的升級版本,在綁定QQ賬號或者手機賬號的基礎上,加大了信息共享的內容與方式,已經成為人們所鐘愛的一種聊天交流軟件,隨著網絡信息的不斷發展,微商的出現也為微信提供了新的功能。
三、結語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網絡技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不斷普及,計算機網絡實時通訊技術已經逐漸的融入到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計算機網絡實時通訊技術將電腦PC端與手機移動端結合起來進行相關內容、數據、圖片的采集、傳送、處理,這種信息實時共享的技術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成為人們形影不離的需要。總體來說,計算機遠程網絡通訊技術依舊在不嗟胤⒄怪中,通過新的基礎創新及速錄探索能夠為人們在速度與質量上提供更加便利、有效的服務。
參 考 文 獻
[1]朱琦.有關計算機網絡通信中實時差錯控制技術分析[J].科技與生活,2012(21):149-149.
[2]吳志毅.有關計算機網絡通信中實時差錯控制技術分析[J].科技傳播,2012(22):149-149.
【關鍵詞】 網絡 通訊 技術
Abstract : Along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auto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lligent home network, intelligent household will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Because the bluetooth technology is most common in our daily life, USES bluetooth will undou-btedly bring customers great convenience in the intelligent family.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it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how the bluetooth realize in the intelligent home network.
1.藍牙技術
1.1藍牙技術的定義。“藍牙”是一種開放型的技術規范,它可以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實現短距離的無線語音和數據通信。
1.2“藍牙”采用的跳頻技術。藍牙不是工作在2.4GHz這一個頻點,而是工作在2.40 GHz和2.48 GHz這個頻段上(有的國家使用的頻段較窄),即采用相隔1MHz的79個頻點實現跳頻。
1.3藍牙網絡的結構,藍牙系統的網絡拓撲有微微網和分散網兩種形式。微微網(Piconet)由主設備單元和從設備單元構成。首先提出通信要求的設備稱為主設備(Master),被動進行通信的設備稱為從設備(Slave)。一個主設備最多可以和7個從設備進行通訊。一個主設備和一個以上從設備構成的主從網絡稱為微微網,在必要的情況下設備的主從角色也可以轉換。
1.4藍牙協議的結構。藍牙協議可以分為四層:核心協議、替代電纜協議、電話控制協議和選用協議。核心協議包括了基帶、鏈路管理協議(LMP)、邏輯鏈路控制和適配協議(L2CAP)和服務發現協議(SDP)。所有藍牙設備必須支持核心協議以及藍牙無線接口,而其他協議可以根據需要來選用。除了四個基本層次外,藍牙協議還包括了主機控制接口HCI(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它為基帶控制器、鏈路控制器、訪問硬件提供了命令接口。HCI上層協議通過傳輸層向下傳送HCI 命令;而HCI 下層協議執行HCI 指令后, 執行結果將以事件的形式返回上層。
1.5藍牙技術與其他無線通訊技術的比較。在智能家庭網絡中,主要的通訊方式為有線通訊(包括雙絞線、電力線等)和無線通訊(包括射頻、紅外線等)。無線技術不但可以讓我們減少線纜的使用量,使我們的居住環境更加簡潔,而且,可以讓我們在自己家中的活動更加自由。所以,無線技術及相關協議是智能家庭網絡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藍牙技術具有價格適中、功能實用、受限因素少等特點。這些基本滿足了智能家庭網絡的經濟要求,適合在家庭中使用。
2.智能家庭網絡的的藍牙技術
藍牙功能的實現分硬件實現和軟件實現。
2.1硬件實現。在智能家庭網絡中,要實現藍牙功能就需要添加相關的藍牙主機和藍牙模塊。藍牙主機可以由PC、ARM或單片機擔當,顯然PC機過于昂貴了,因此,一般由arm或單片機擔當藍牙主機。藍牙模塊至少包括:RF模塊、基帶模塊、控制模塊和存儲模塊。現在很多藍牙芯片都集成了多個、甚至全部模塊的功能。
2.2軟件實現。一個藍牙系統被HCI(藍牙主機控制接口)分為下層(藍牙模塊)和上層(藍牙主機)兩部分。HCI 提供訪問藍牙模塊的統一指令方式,它主要定義了主機控制藍牙模塊的各個指令的意義,它為基帶控制器、鏈接控制器、硬件狀態和控制寄存器等提供命令接口,為主機提供向藍牙模塊發送HCI指令、HCI數據以及從藍牙模塊接受HCI事件和HCI數據的能力。主機與藍牙模塊之間通過HCI收、發分組方式進行信息交換,用指令-應答(Command_Response)方式實現控制。
HCI傳輸層主要有3 種:HCI USB;HCI PCM; HCI UART。其中HCI PCM主要負責語音通訊。 HCI有4 種不同類型的包--HCI 命令、HCI 事件、ACL 數據和SCL 數據。ACL 數據和SCL 數據在藍牙主機和藍牙模塊之間雙向傳輸。藍牙主機通過傳輸層向藍牙主模塊傳送HCI 命令,藍牙模塊執行HCI 指令后, 將以事件的形式返回給藍牙主機。
我們舉例來說明藍牙主機和模塊之間如何傳遞HCI命令和HCI事件。如果藍牙主機要向藍牙模塊發送一條Reset 指令,則可以通過藍牙主機的U A R T 串口發送一個十六進制數系列(01、03、0C、00)至藍牙模塊,藍牙模塊就能執行Reset指令功能。若復位成功,藍牙模塊將返回給藍牙主機一個十六進制數串(04、0E、04、01、03、0C、00)的事件,表示完成復位。
弄清HCI 指令和HCI 事件實現機制后,我們就可以開始編寫各種HCI指令操作函數。HCI 以下由底層協議軟件負責的物理鏈路的建立通常可以由藍牙模塊/適配器完成, 而實現L2CAP 以上的協議軟件和高層應用則需要由開發者自行完成。
小結
隨著網絡技術和自動化技術的普及,零散的、功能單一的家電設備會被逐步淘汰,智能家庭網絡、智能家居必將成為我國今后發展的主流。由于目前藍牙技術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在今后的智能家庭中采用藍牙無疑給客戶帶來巨大方便。比如現在常見的藍牙手機就可以直接應用到有藍牙功能的智能家體昂網絡中。可以說藍牙是智能家庭網絡的理想選擇。因此, 對基于藍牙技術的無線家庭網絡進行研究具有極大的理論和實際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牛偉,郭世澤,吳志軍.無線局域網[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關鍵詞】車輛監控系統;GPRS;網絡通訊技術;
中圖分類號:K826文獻標識碼: A
一、前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車輛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車輛數量呈指數態勢增長,對車輛的合理規范化的實時高效管理,已成為提高人們生活質量,保障人們出行安全順利的必然要求。基于GPRS的車輛監控系統應運而生,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
二、車輛監控系統的設計概述
車輛定位監控系統作為ITS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對移動車輛進行實時定位跟蹤,并實現對車輛的調度指揮。該系統由車載設備、通訊網絡、監控中心三部分組成,車載設備通過接收到的GPS信息,解算出車輛當前的經度、緯度、速度、航向和其他信息(時間、狀態)等,然后通過移動通訊網絡傳送至監控中心,監控中心在接到車輛上傳的信息后,根據車輛的當前狀況科學的進行調度和管理從而提高運營效率。從以上車輛定位監控系統功能需求,不難分析出來該系統需要借助的技術和手段:全球定位技術,移動通信技術和地理信息系統(GIS)技術。
三、車輛監控系統的硬件設計
1、車載終端處理器芯片
車載模塊的處理器選擇芯唐M0516處理器,車載終端內部通訊包括MCU與GPS模塊、GPRS模塊、以及周邊模塊的數據傳輸。內部數據傳輸都通過串口完成。以下代碼為初始化串口中斷,并使能收發中斷,中斷服務函數:
Void init_ 1315(PFN_DRVUART_CALLBACK GPS_
INT_HANDLE)
{SYSCLK->PWRCON.XTIL12M_EN=l;/*設置串口l功能引腳*/
DrvGPI()_lnitFunction(E_FUNc_UARTO);/*6串口通信設置*/
sParam.u32BaudRate=9 600:
sParam.u8cDataBits=DRVUART_DATABITS_8;
sParam.u8cStopBits=DRVUART_STOPBllS_l;
sParam.u8cParity=DRVUART_PARITY_NONE;
sParam.u8cRxTriggerl.evel=DRVUART_FIFO_1BYTES;
while(DrvUART_Open(UART_PORTO,&sParam)!=E_SUCCESS);
DrvUART_EnableInt(UART_P()RTO,DRVUART_RDAINT,GPS_INT_HANDLE);
}
MCU通過響應串口的中斷,完成車載終端內部數據傳輸過程。
2、系統的硬件構成
整個系統由車載移動單元,監控中心,通訊網絡組成。移動用戶板采用移動單元的主控單片機,GPRs模塊采用wAVECOM公司的聊sMO QuIK Q2406B模塊。GPS接收機采用Jupiter GPS模塊,GPS模塊和GPRs模塊均采用串行通訊方式實現與單片機的通訊,數據傳輸控制簡單可靠。移動用戶板將GPS接收機接收的定位信息進行處理后傳送給GPRS模塊,然后由GPRS模塊無線發送出去。
四、車輛監控系統的軟件設計
車載系統程序的初始化主要包括GPS模塊的初始化,GPRS模塊的初始化,顯示模塊的初始化以及特殊功能寄存器的初始化。GPS的初始化主要是設置接收數據的格式和串 口通信協議,數據格式設為為NMEA-0183,串口通信協議設為波特率4800bps,1個開始位,8位數據位,1個停止位,無校驗位。
GPRS的設置要復雜一些,單片機通過發送AT指令設置和控制GPRS模塊,主要的設置有:設置通信波特率,可以使用AT+CGDCONT=115200命令,把波特率設置為115200bps或其它合適的波特率。設置接入網關,通過AT+CGDCONT=1,“CM.mⅡ”命令設置GPRS接入網關為移動夢網。設置移動終端的類別,通過AT+CGCLASS=“B”設置移動終端的類別為B類,即同時監控多種業務,但只能運行一種業務,即在同一時間只能使用GPRS上網,或者使用GSM的語音通信。測試GPRS服務是否開通,使用AT+CGACT=1,l命令激活GPRS功能。如果返回OK,則GPRS連接成功;如果返回ERROR,則意味著GPRS失敗,這時應檢查一下SM卡的GPRS業務是否已經開通,GPRS模塊天線是否安裝正確等問題。系統初始化完畢后,程序進入到循環等待中斷階段,當有外部中斷和串口中斷時進行相應的中斷處理。GPs模塊有數據輸入時引起串口中斷,進入相應的中斷處理程序,由于NMEA-0183協議的每一條語句均已字符‘$’開始,因此只要判斷收到的第一個字符是否是‘$’,將收到的數據進行校驗,讀出需要的定位信息。
五、監控中心的通訊服務器設計
監控中心是系統的核心,決定了整個系統功能的升級。除了接收GPS定位信號,并在電子地圖上匹配,還包括所有入網用戶的信息管理、跟蹤監控、報警處理、數據備份以及車輛調度等功能。其中通訊服務器是整個車輛監控系統的通信樞紐,負責車載數據的上傳和中心控制指令的下達,在GPRS通信線路上,系統采用TCP/IP協議和車載終端進行連接。
TCP是面向連接的通信協議,是一個雙向連接傳輸模式;考慮到TCP能提供錯誤監測、數據復原及數據重送等機制適于對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較高數據通信特點,所以我們選用的GPRS IP Modem內嵌完整TCP/IP協議棧。通訊服務器主要完成4項工作:和車載終端通信,收發無線數據信息;加密發往車載終端和解密發往監控終端的數據幀和通信協議的轉換;和監控終端通信,收發數據幀;完成對數據庫的修改。因此通信服務器可以設計成由網絡傳輸子系統和數據處理子系統組成。網絡子系統主要負責通訊服務器與車載終端的通信和通訊服務器與監控終端的通信;數據處理子系統主要負責數據幀的加密解密和數據庫存儲等工作。
六、GPRS在車輛監控系統中的應用
1、基于GPRS的GPS車輛監控系統,其開發技術難度有限。正因為GPRS由GSM發展而來,在開發基于GPRS技術的車輛監控系統時,可以借鑒許多基于GSM體制的系統研制開發中已積累的經驗,甚至可以直接采用許多已有技術成果。
2、有著良好的設備及服務支持。GPRS不僅被歐洲的第二代移動通信系統GSM支持,同時也被北美的IS一136支持。它的高數據率足以滿足大多數3G多媒體寬帶業務,現有的GSM運營商僅需對原有網絡進行部分改造即可開展GPRS業務,這種業務即可以得到現有GSM運營商的支持,而在時間上還較3G提前幾年。當3G真正到來時,對于那些沒有3G運營權的運營商來說,GPRS仍不失為競爭的業務。目前中國移動即已經開始試運行GPRS服務。各大通訊公司也已紛紛推出各自的GPRS終端產品。
3、 先期投入少。由于GPRS是由GSM發展而來,其繼承了采用GSM方式所具有的所有優點、并先天即具有向下兼容能力,現有的工作于GSM/SMS方式的車輛監控設備也無需拋棄,僅需部分改造、甚至無需改造即可并入采用GPRS體制的系統之中。同時也可以利用GSM/SMS服務作為其補充,在未開通GPRS地區實施GPS車輛監控服務。采用GPRS方式為GPS車輛監控系統的通訊平臺,同樣具有采用GSM/SMS體制覆蓋廣闊的優點,同樣因其構建于已有公用網絡之上,系統新建之初既無需通訊網絡建設投資、運營之時又元需通訊網絡維護投資。由于GPRS面對的是廣大的普通用戶,其通訊終端的價格必然不高,因此車載終端的成本也不會很高。這在最大限度上維護了車輛監控服務商、用戶、開發商的利益。
七、結語
在車輛監控系統中使用GPRS通訊技術,使監控系統具有實時性、高效性、準確性等特點,從而提高了對車輛監管的效率。本文所論述的設計方法簡便,算法快速準確,具有較好的市場價值和一定的應用前景。
【關鍵字】 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 常見故障 處理方法
引言:
現如今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與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之間的關系極為緊密,但時長發生的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故障,也為信息交互和文件傳輸等安全性、完整性造成極大不良影響,因此分析并尋找解決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故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將立足于此,重點圍繞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故障與處理進行探析。
一、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常見故障
1.1硬件故障
在硬件方面,由于受到供電線路長時間使用而產生的老化問題,或是電源線路遭受雷擊、供電不穩等影響,在不同程度上破壞了計算機電源的完整性,進而導致計算機網絡無法正常完成通訊。另外,在搬運計算機設備或是周遭環境比較惡劣譬如潮濕等情況下,也比較容易使得網絡通訊連接中斷或出現連接錯誤等問題[1]。
1.2軟件故障
在軟件方面,由于受到網絡黑客、惡意程序等入侵和攻擊,進而對正常的網絡通訊造成干擾;而在配置交換機的過程中,如果交換機與計算機型號不匹配或是操作人員操作不當等原因,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正常的網絡通訊造成不良干擾。如果計算機主機出現邏輯混亂等問題,受此影響網絡地址也無法保持正常狀態,混亂的網絡地址將會同主機IP地址出現沖突進而導致通訊突然中斷。
1.3安全故障
除了常見的硬件故障和軟件故障之外,在過高或過低溫度以及其他惡劣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會使得計算機網絡通訊出現故障。加之各種人為破壞或是用戶忘記、丟失密碼等種種原因也同樣會影響計算機網絡的正常通訊。
二、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故障處理方法
2.1優化硬件環境
工作人員需要根據硬件設備的具體養護要求,定期對其進行維修管理,以有效保障計算機硬件設備能夠正常、穩定運行。譬如說在維護顯示器的過程當中,需要使用潔凈的軟布輕擦拭顯示屏表面的污漬,并在搬運的過程中盡量輕拿輕放;定期為散熱風扇添加適量機油,避免在使用過程中出現靜電情況等,同時注意對計算機硬件運行設備環境進行嚴格的溫度和濕度控制。在選用性能俱佳的硬件設備基礎之上,認真落實其運維工作,及時發現設備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譬如針對供電不穩的問題,可以通過安裝穩壓表等方式進行處理[2]。
2.2落實軟件維護
當前網絡病毒、外界程序惡意攻擊等已經成為影響計算機網絡正常通訊的一大關鍵原因,因此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注重落實好計算機軟件維護管理工作。嚴格按照計算機自身型號為其配置相對應的交換器;同時,可以通過積極安裝病毒查殺軟件等,定期查殺、掃描網絡病毒以防止計算機網絡通訊受到木馬病毒等干擾;通過加裝防火墻軟件并定期對其進行升級,可以有效抵擋外界惡意程序的攻擊。而在運用計算機網絡過程中產生的相關垃圾也需要進行及時清理,在釋放內存的同時有效提升網絡速度。
2.3注重安全管理
為有效保障計算機網絡通訊安全、穩定,需要為其配置專門的管理人員,并督促其形成較高的安全管理意識,在鼓勵其充分運用自身管理技能和相關知識下,處理好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中的各類故障問題。與此同時,管理人員需要統一登記計算機資源,并對其進行備案處理,保障原始的計算機設備資料等得到妥善保管,根據資源的實際種類使用不同的標簽與編號進行區分,方便日后的查詢使用。另外,機房的安全管理措施同樣十分重要,除機房管理人員之外應當禁止他人在計算機中使用包括移佑才痰韌獯媧⑸璞福從源頭上避免計算機病毒的出現[3]。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升之下,未來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還將得到進一步應用,針對其常見的硬件故障、軟件故障以及安全故障等,需要通過將維護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并積極通過使用防火墻等相關安全管理技術加強計算機設備以及網絡環境的安全性、可靠性,進而將故障發生的幾率降至最低,使其能夠繼續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
參 考 文 獻
[1]王少云. 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故障分析與處理[J].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6,06:16-17.
傳統的圖書館除了給讀者提供館藏和電子信息資源外,更重要的是能夠為讀者提供學術交流平臺,通過平臺教會讀者如何快速、準確獲取所需資源和利用資源,從而提高讀者自身素質。目前國內圖書館培訓方式形式較單一,且多數都是無法實現較為系統的、全面的培訓,培訓效果非常有限。因此圖書館在針對讀者培訓的方式上應實現多樣化、個性化、且具持續性。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圖書館應以讀者需求為宗旨,充分利用現有的網絡信息技術,把網絡信息服務與圖書館現有的服務有機結合,從而提升讀者的整體素質。據文獻調查,目前國內外關于用戶教育、培訓相關的研究成果有不少,但就針對圖書館網絡自主培訓方式及系統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并不多[1]。文獻通過對國內外圖書館用戶培訓系統的研究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構建圖書館用戶網絡自主培訓系統的設計理念、設計策略、內容架構策略和功能模塊設置策略,以期為不同類型的圖書館開展用戶教育和用戶培訓提供思路與參考。
1 研究意義
隨著數字圖書館盛行讀者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為了能夠滿足讀者需求,圖書館應更加注重資源的館藏,電子圖書、期刊與數據庫數量及質量。電子資源的蓬勃發展無疑給讀者帶來豐富的信息資源,同時讀者在選擇資源上也帶來一定的困難,海量的信息資源要如何選擇自己所需的,這使圖書館的相關培訓變得舉足輕重。培訓的目的不僅僅是讓讀者更好的了解圖書館,同時也激發了讀者對圖書館的興趣,使讀者能夠養成良好的借閱習慣,提高讀者利用圖書館資源的能力,學會如何使用計算機查閱圖書館的資料,縮短讀者查閱時間,提高資料的流通率,讓圖書館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目前圖書館用戶培訓主要是以被動的方式接受教育和培訓,因讀者受場地、內容、時間的限制,導致培訓的效果差強人意。針對這樣的狀況,在研發圖書館用戶自主培訓系統時,應更加注重自主學習的理念,讓讀者能夠根據自身素質及信息需求主動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確定學習目標及方法,讀者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掌握培訓所需時間及進度。通過主動的培訓方式可以更好的激發讀者的主觀能動性,擺脫以往被動培訓的方式,不僅能夠讓讀者更好的利用圖書館現有的資源,而且能夠節省圖書館開展用戶信息教育和培訓大量的資源,獲得事半功倍的培訓效果。
1989年“信息素質”的概念確定,世界各國學者便積極展開信息素質教育研究工作,信息素質也受到更多的關注和重視。隨著信息素質日趨成熟,圖書館在開展用戶教育和培訓工作時,不僅要教會讀者如何獲取和利用現在有的信息資源,同時應教會讀者掌握適應信息化社會生活的必備技能, 對于提高讀者在信息化社會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設計圖書館用戶網絡自主培訓系統時,結合讀者需求同時,在功能模塊設計上應注重信息能力的培訓,強化用戶信息環境的理解能力、應變能力,使用戶通過培訓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素質,達到培訓的最終目的。
2 現狀分析
2.1 三大類型圖書館用戶自主培訓系統發展存在差異
據文獻報道,目前國內圖書館用戶培訓系統發展還處于比較落后的階段,對比三大類型圖書館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其中高校圖書館建設有用戶培訓系統相比其他圖書館發展較快,科技圖書館次之,公共圖書館較為落后。與國外、臺灣地區圖書館比較,我國大陸目前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圖書館建設有用戶培訓系統,這與我國圖書館事業發展不相適應[1]。
2.2 現有用戶自主培訓系統不夠完善
全面調查國內現有的網絡培訓,表明國內現有的網絡自主培訓系統不夠完善,內容不夠全面,形式上比較單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內容組織上,現有培訓系統主要包括信息素質教育、資源指引、圖書館服務培訓和科研素質教育等內容。這些內容基本上涵蓋了用戶教育和培訓的必需內容,但在內容組織上缺乏全面性和個性。呈現形式上,網頁宣傳、資料說明、網絡視頻、文稿演示、音頻課件、專題講座、數據庫使用介紹視頻等是比較常見的呈現形式,與傳統的培訓形式相比較讀者在選擇形式多樣了,靈活性上也有所改進,但是在日益注重用戶體驗和強調個性化需求的今天,這些方式顯然已無法滿足不同類型和層次的讀者。
通過分析結合國內外三大類型圖書館發展現狀,研究如何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研發出一個能夠讓讀者在跨越時空、可交互的虛擬網絡中學會如何準確,快速地獲取自身所需信息的技能與方法的圖書館網絡自主培訓系統,是圖書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1]。
3 研究內容
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和手持網絡設備的日常化,一種新的、自主的、開放的、符合現代人學習習慣的網絡教學形式應運而生。如何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能夠全方位地、高效益地為讀者服務,吸引更多的讀者利用圖書館,讓圖書館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已成為目前圖書館讀者工作探索的重要內容。文獻基于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慕課),研發出一個讀者網絡自主培訓系統,實現一站式信息獲取,將成為一種趨勢[2]。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即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起源于加拿大。2008年加拿大阿薩巴薩卡大學的喬治?西門子和斯蒂芬?唐斯基于聯通主義的學習理論模型,首次提出了MOOC并創建了全球第一個MOOC課程。MOOC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建構性的自主學習過程,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負有管理責任和權利,對學習的各個方面都能根據需求做出選擇和控制,因此其學習是充分自主的。學習者參與學習的原因以自我驅動為主,有較高的主動性,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目的選擇課程,并將課程資源按照個人需要進行個性化組合,制定個性化學習方式。
目前國內外大大小小的MOOC平臺有幾十個,其中比較成熟且較受國內學者歡迎的國外MOOC平臺有Coursera (美國)、edX (美國)、Udacity (美國)、OpenLearning&Open2Study (澳大利亞)、FutureLearn (英??)、iversity (德國) 、gacco (日本) 等,國內MOOC平臺有學堂在線、育?Wewant、好大學在線、中國大學MOOC 等。MOOC課程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設計上應體現出對學習者個性化學習的支持,設置不同層次的需求,在選擇平臺的知名度、成熟度、易用程度也是前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3.1 基于MOOC(慕課)研發一個用戶網絡自主培訓系統
近幾年隨著網絡信息及數字圖書館不斷發展,快捷、方便的網絡交流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過網絡技術與平臺相結合的方式,給讀者提供一個好的網絡在線培訓平臺,給讀者提供自主選擇,開放式的平臺是我們圖書館必須要做的。根據目前國內圖書館培訓形式,現場培訓與網絡自主培訓系統相結合的方式是能夠比較好地滿足圖書館讀者培訓目的[3]。網絡自主培訓系統結合MOOC(慕課)平臺的各種理念,充分體現出人機交互的功能,利用這個系統作為原型,按照讀者的需求修改和設置,可以做出一個完全合乎圖書館讀者培訓的一個平臺,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能力。
3.2 結合需求構建系統性培訓內容,實現一站式獲取信息。
系統通過問卷調查方式收集讀者的建議、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及咨詢服務中常見問題設計出一站式服務平臺,能夠滿足不同層次的讀者。模塊設計中采用信息素質教育、圖書館資源利用、學科化服務的內容架構策略,設計出具有學習模塊、實操模塊、服務模塊和交流模塊的人機設置策略。MOOC根據這個系統作為原型,把課程設計者、學習資源、教學者、學習者和自發組建學習共同體等作為一個整體,實現人與機、人與人交互模式下進行學習。
3.3 多元化內容設置滿足不同需求
MOOC課程內容設置根據不同學科特色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應實現多元化教學,但在課程呈現形式主要采用微視頻,短小精煉的視頻為主,這樣有助于學習者集中注意力,利用碎片時間進行學習。不同類型圖書館讀者群體是不一樣的,讀者自身素質也存在一點的差異,培訓需求和內容上自然也是因人而異的。普通讀者一般是了解館藏資源、數據庫使用方法等基本情況,研究型讀者更注重專業資料的查找、獲取、專題查找、科研熱點分析等學科服務,所在設計課程和功能模塊上也應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有針對性的提供個性化服務,讓他們能夠準確、快速、高效的利用信息資源。
3.4 個性化設計提高人員素質
由于讀者素質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些讀者知識水平普遍較高,因此對館員服務水平要求相對較高。面對讀者需求,館員在工作中也必須加強圖書館知識的學習,提高檢索能力和工作水平。MOOC的出現給館員提供了一種新的自學習模式,圖書館可根據自身情況開設MOOC課程,讓館員通過自學的形式學習新的內容,從而提高館員的檢索能力及自身素質。MOOC課程不僅在選擇上具有自主性,而且可以通過個性化設置內容,讓學者可以有一個比較系統和較為嚴格的培訓,保證培訓的數量和質量。學者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或者和工作相關內容進行培訓,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從而真正達到提升自身素質的目的[4]。
科研院所作為專業圖書館重點服務對象之一,圖書館作為研究型讀者信息資源的支撐是提升其研究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數據庫的合理使用是獲取信息資源的一項重要的技能,獲取的技能包括了對數據源中的類型、格式、采集的途徑及應用的方法等。MOOC的“大規模、開放性、互動性”等特征為文獻檢索課教學創新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
4 實現目標
基于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慕課),結合圖書館資源研發一個滿足用戶需求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個性化網絡自主培訓系統,具有信息聚合與信息推送功能的網絡自主培訓系統。該系統將為圖書館用戶創建一個跨時空、人機交互的虛擬網絡平臺,使用戶置身于一個知識的海洋。讀者通過系統的指引獲取所需資源,可激發讀者的興趣,這對提高讀者的信息素質具有有效幫助,同時也可以節省圖書館因信息素質教育提供的人力、物力、財力,提高圖書館的社會認知度、從而提升國民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際價值。
4.1 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傳統的圖書館培訓對場地、人數、時間上都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對讀者培訓帶來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圖書館在模式上應該實現讀者隨時隨地的接受培訓,而MOOC最大的優點是可以通過網絡隨時隨地、反復循環地、任意選擇其感興趣的內容進行學習。MOOC通過培訓內容制作課程,在制作課程上應根據讀者的需求、興趣、愛好為主要內容來源,通過這樣的方式實現讀者在閑暇之余進行學習,克服了因為人數、場地、時間的限制,并且可以不限次數,反復循環地進行學習,加深印象,提高讀者的主動性和時效性,同時也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4]。
4.2 提高讀者培訓質量、效率
目前讀者培訓主要采用被動的方式進行學習,學習內容都是圖書館根據自己的特色進行設置的,因此在培訓的效果上往往都是差強人意的。針對這樣的情況,圖書館在研發用戶培訓系統時,應強調自主學習的理念,讓讀者在選擇培訓內容上應根據自身素質及需求進行學習,確定學習目標與學習方法,根據自己的實際掌握情況確定完成培訓所需的時間和進度,這種自主培訓方式可實現網絡環境下,用戶隨時、隨地、隨意的定向自主培訓,提高了讀者培訓質量和效率。
5 結束語
關鍵詞:網絡通訊環境;高校教師;教育技術;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中圖分類號:G4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7800(2012)008019703
作者簡介:羅樂(1981-),男,重慶交通大學教育技術中心初級實驗師,研究方向為教育技術、計算機應用。
0引言
在現代網絡和通訊技術的支持下,教學的環境得以重構、教學的模式得以創新,人們的教學觀念亦不斷得以更新。相較于傳統的課堂面授教學而言,網絡時代的教學有著非常大的靈活性和自由度,其教學質量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而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作為 “現代遠程教育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因此,充分利用網絡通訊技術的優勢,加強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
1高校教師具備教育技術能力的必要性
隨著以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教育技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將教育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能夠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促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甚至是教學內容的改革,這對于加速教學現代化,提高教學質量,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將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科研的工具,也是高校教師促進自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高校教師必須具備教育技術能力,主要從以下幾點加以分析。
(1)從高校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上來看:高校教師對教育技術內涵的認識與理解,以及他們對教育技術能力的掌握有助于他們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逐漸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理念。同時能夠考慮如何充分地利用教育技術的優勢來優化課堂教學,改善教學策略、教學方法,甚至是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創設更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以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
(2)從高校教學質量來看:高校教學方式的自由性和靈活性,加上目前高校教學網絡化的趨勢,使得高校的教學質量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研究證明,高校教師掌握一定的教育技術能力,并能充分地利用其優勢為學生創設合理的教學環境,制定恰當的教學策略,能夠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一言堂”局面,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利用現代網絡和通訊技術進行學習與互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都會有較大程度的提高。
2網絡通訊環境對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新要求網絡時代,高校教師面臨著素養和能力的新考驗,新的時代必然會對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在網絡通訊環境下,高校教師所具備的教育技術能力主要包括如下內容:
(1)具備教育技術思想意識。雖然相關學者目前對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意識尚無明確的界定,但我們可以作如下理解: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意識是指高校教師在心理層面對教育技術是接受的、認可的,他們有將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的興趣和愿望。首先,高校教師對教育技術的內涵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次,他們有運用教育技術的思想意識;再次,他們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已經是他們專業素質和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2)具備教育技術理論知識。高校教師要具備教育技術理論知識是他們習得教育技術能力、獲得教育技術素養的前提。教育技術的思想內涵、原理體系、范圍領域等都是高校教師需要掌握的內容,高校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技術理論知識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將教育技術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3)具備教育技術基本能力。高校教師的教師技術能力不僅包括對硬件、軟件的基本操作技能,還包括將教育技術有效運用到實際教學的能力。一是對硬件設備的熟悉,了解基本設備的使用方法和維護常識;二是網絡基本知識的了解和對網絡的合理使用;三是多媒體課件等的制作方法技巧;四是利用網絡和通訊工具與學生和其他教師進行溝通與協作的能力。此外,要能夠借助現代網絡和通訊技術來構建良好的教學環境,創設新型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如何利用網絡和技術優勢來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
3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現狀
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是提高教師信息素質和推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措施。開展高校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工作,可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思想、有助于幫助教師提高將現代教育技術運用于教學過程中的意識,并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組織教學的能力,使得教師能夠順利地利用技術手段創設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環境,改革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以提高高校教學質量。
高校為切實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深化教學改革舉辦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對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有推動作用。雖然學校舉辦了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訓,但是對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工作仍然不夠重視,沒有建立必要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管理制度,也無完善的相關措施保障培訓工作。有的教師認為運用教育技術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并提高教學質量,有利于培養學生信息技能和創造性思維,推進素質教育的進行等;有的教師則并沒有將教育技術能力作為其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對教育技術能力的概念還比較不了解,甚至認為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并不一定能提高教學質量,致使教師參加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積極性不高。
雖然高校為提高高校教師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活動的能力而投入了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但是就目前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現狀來看,確實是投入大、效果微,主要問題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