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活飲用水管理范文

    生活飲用水管理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活飲用水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活飲用水管理

    第1篇:生活飲用水管理范文

    [關鍵詞] T型胎糞吸引管;羊水污染;無活力新生兒;臨床應用

    [中圖分類號] R72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21-0116-03

    MAS(胎糞吸入綜合征)是一種危害新生兒肺部的疾病,會引起多種并發癥[1],減少出現MAS及預防嚴重并發癥的關鍵是恰當及早處理胎糞吸入[2]。新推出的新生兒窒息急救流程中針對羊水污染無活力新生兒,建議采取胎糞吸引管連接氣管導管,給予吸引胎糞。在配備胎糞吸引管之前,我院對羊水污染的新生兒單純處理上呼吸道。自采用胎糞吸引管后,將其應用于羊水污染無活力新生兒中,出現MAS的新生兒例數大為減少,癥狀緩解,治愈效率高,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出生的40例羊水污染無活力新生兒為觀察對象,依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20例和觀察組20例。對照組男11例,女9例;胎齡37~39周,平均(38±1.2)周;出生體重2500~4000g,平均(3000±234.2)g;Ⅰ度羊水污染1例,Ⅱ度羊水污染8例,Ⅲ度羊水污染11例。觀察組男12例,女8例;胎齡38~39周,平均(38±0.9)周;出生體重2543~4020g,平均(3009±232.1)g;Ⅰ度羊水污染2例,Ⅱ度羊水污染6例,Ⅲ度羊水污染12例。兩組新生兒在性別、胎齡、體重、羊水污染程度等基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氣管插管,娩出后即刻用直徑大的吸痰管處理口咽、鼻腔處的黏液及胎糞,隨后進行洗胃,若心動緩慢,進行面罩正壓通氣。觀察組:應用T型胎糞吸引管,娩出后即刻處理口咽、鼻腔處的黏液及胎糞,視為無活力的胎兒即刻預熱保暖臺采取氣管插管,隨后接T型胎糞吸引管,將其連接于負壓吸引器,設置負壓壓力100mmHg,一邊實施吸引一邊后退,若胎糞較多、黏度大,重復上述步驟1~2次,每次吸引時間為3~5s,若心動緩慢,進行面罩正壓通氣。全部胎兒在出生后4~6h進行胸片檢查,若肺野存在粗顆粒、羽狀或片狀陰影甚至表現出縱隔氣腫、肺不張、氣胸、肺氣腫或有氣促、紫紺、血氧飽和度降低、呼吸異常、吸氣三凹等臨床表現,診斷為MAS,兩組出現MAS的新生兒均有針對性地給予抗生素、氧氣、營養治療,如有必要借助呼吸機促進呼吸。

    1.3 觀察指標

    密切監測胎兒是否出現MAS,且統計兩組患兒MAS發生率;兩組經處理后的新生兒均轉移至新生兒科進行觀察治療,主要監測胎兒生命體征的改變、有無并發癥出現,有針對性地給予處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版統計軟件包進行分析處理,組間計數資料的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

    2 結果

    2.1兩組羊水污染無活力新生兒的治療效果比較

    見表1。對照組出現MAS 11例,占55.00%(11/20),經治療后8例康復,治愈率為72.73% (8/11)。觀察組出現MAS 5例,發生率為25.00%(5/20),經治療后全部康復,治愈率為100.00%。由此表明,觀察組MAS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表1 兩組羊水污染無活力新生兒治療效果的比較[n(%)]

    2.2 兩組并發癥比較

    對照組11例MAS患兒經治療后出現并發癥7例,其中2例為氣胸,3例為呼吸窘迫綜合征,2例為持續肺動脈高壓。觀察組5例MAS患兒中僅1例出現氣胸。

    3 討論

    3.1 糞染兒盡早給予氣管內吸引能有效避免MAS

    MAS的主要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其引發因素為剛娩出的胎兒于宮內或產時吸入的羊水中混有胎糞[3]。為了防止出現MAS,及早恰當處理胎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沒有配備T型胎糞吸引管之前,單純使用直徑大的吸痰管處理口咽、鼻腔處的黏液及胎糞,所取得的成效甚微,特別是對于氣管內胎糞,不能有效清理[4]。國內通常借助氣管內吸引管對呼吸道進行清理[5],因為氣管吸引管的直徑小,快速處理呼吸道有一定的難度,此外,多次重復沖洗容易引起肺部感染且傷害位于肺泡表面的活性生理物質[6]。新推出的新生兒急救流程在舊版的基礎上有較大變革與改進,其中針對羊水胎糞污染,特別是Ⅲ度糞染,將其處理方法列為重點,怎樣盡早有效合理地對待羊水污染新生兒是構建吸氣的核心,新推出的新生兒窒息急救流程教材針對胎糞污染無活力新生兒,推薦在吸引器與氣管導管間連接胎糞吸引管,采取吸引胎糞[7]。本院自配備胎糞吸引管后,針對羊水胎糞污染無活力新生兒,給予氣管插管相連于胎糞吸引管對呼吸道進行清理,操作簡便,能夠迅速、完全地清除胎糞,對減少出現MAS及增加康復例數效果較佳。國內部分報道也提出采用胎糞吸引管清除胎糞能夠明顯減小MAS的發生率[8,9]。將負壓吸引設施與胎糞吸引管相連,以清除聲門下端呼吸道中的胎糞顆粒及黏稠物。胎糞吸引管的臨床應用應當有一定的技術性,關鍵是要具備嫻熟且迅速的氣管插管技術[10],胎糞吸引管在吸引時,其開口必須處于閉合狀態,否則漏氣導致吸引效果欠佳,負壓設定值為100mmHg,壓力過高容易造成肺部的損害[11]。

    3.2 應用T型胎糞吸引管的體會

    本組研究在羊水污染無活力新生兒中使用T型胎糞管后,總結出以下幾點體會:①為保證快速簡捷的完全清除胎糞,關鍵是選取恰當的導管。羊水污染無活力新生兒易出現胎糞吸引綜合征,進行緊急搶救時一定要快速選取與其氣管內徑相吻合的導管,可參照體質量 1 kg配備內徑大小為 3 mm 的導管,在此基礎上體質量每增大 1 kg 導管內徑相應增大 5 mm 快速選取恰當導管。②對于羊水污染無活力新生兒娩出后應當盡快予以胎糞吸引管以吸出胎糞,爭取在自主呼吸前就實施。如有新生產生呼吸抑制或者窒息,必須在正壓通氣之前結束,防止胎糞被推入或者被吸入氣道深部甚至達肺泡。③保持手控負壓范圍在 100 mmHg內,確保及時吸引胎糞。壓力過高易傷及肺部,壓力過低不利于吸出胎糞。④針對胎糞吸入量過多或者胎糞黏稠度大吸出較難者,插管后輔以拍背以及引流,對完全清除胎糞有利。值得注意的是,氣管連接胎糞吸引管執行吸引操作時必須應由至少兩名氣管插管技術嫻熟的醫師相互配合,插管應至氣管分叉部位或者氣管隆突處,過深就會使導管入至右支氣管,對清除左肺胎糞不利。⑤注意按期審查T型胎糞吸引管的質量,確保其始終為完好狀態。若察覺包裝破損必須禁止使用。T型胎糞吸引管是一次性使用物品,禁止再度使用。

    T型胎糞吸引管主要有以下特點:①手控負壓,操作方便;②吸引迅速、徹底,無需生理鹽水進行沖洗,可防止稀釋和損壞胎兒肺泡界面處的活性物質;③利于觀測胎糞收集量,為下一步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④安全有效,能減少醫療隱患。呂深等[12]采取“T型胎糞吸引管吸除法”與“氣管導管內清除法”兩條途徑對羊水污染無活力新生兒予以處理,回顧性分析羊水污染無活力新生兒MAS的發生率以及治愈率,結果顯示:“胎糞吸引管吸除法”與“氣管導管內清除法”相比,MAS發生率減小了14.5%,治愈率增加了8.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MAS的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參考文獻]

    [1] 蔡俊偉. 胎糞吸入綜合征的臨床分析和預后相關因素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2012,27(12):1797-1800.

    [2] Jobe AH. Surfactant lavage for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J].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1, 158(3): A3.

    [3] 肖春芳, 張軍, 黃曉莉. T 型胎糞吸引管在產科的應用體會[J].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10, 30(5): 1216.

    [4] 蘇暢. 沐舒坦輔助治療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臨床效果觀察[J]. 河北醫科大學學報,2012,33(1):88-89.

    [5] 潘家華. 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的診治進展[J]. 臨床兒科雜志,2008,26(9):823-826.

    [6] 郝鵬鍇,韓敬華,孫智勇,等. 氣管插管對羊水胎糞污染新生兒的影響[J]. 中國實用醫藥,2013,8(2):58-60.

    [7] 陳梅. 臨床干預減少胎糞吸入綜合征的效果觀察[J]. 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8):1353-1355.

    [8] 蘇晉瓊,朱小瑜,張謙慎,等. 應用胎糞吸引管氣管內吸引防治胎糞吸入綜合征的臨床效果分析[J]. 中華圍產醫學雜志,2009,12(1):28-31.

    [9] 戴怡蘅,高平明. 高頻振蕩通氣與肺表面活性物質聯合治療新生兒胎糞吸入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 重慶醫學,2013,42(18):2146-2147.

    [10] Green DA. Adaption of suction connectors for use in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J]. Tropical Doctor, 2010, 40(1): 33.

    [11] Akazawa Y, Ishida T,Baba A,et al. Intratracheal catheter suction removes the same volume of meconium with less impact on desaturation compared with meconium aspirator in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J]. Early Human Development,2010,86(8):499-502.

    第2篇:生活飲用水管理范文

    【關鍵詞】農村生活飲用水;監督檢測分析;合格率;不合格項指標

    【中圖分類號】R12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685-02

    為有力保障我區農村群眾飲用水衛生安全,進一步掌握我區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情況,提高生活飲用水衛生質量,探索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工作新模式。現將2012年我區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檢測分析報告如下:

    1 基本情況

    1.1 全區供水供水概況

    我區總人口679900人,其中農村總人口475621人,共有34個鄉鎮(街道辦事處),400多個村(居委)。全區農村集中式供水廠(站)202個,供水人口473579人,在202個集中式供水廠(站)中完全處理36個供水人口307193人,部分處理59個供水人口84624人,未處理107個供水人口81762人。自供水人口2042人。開展水質衛生監督檢測的39家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覆蓋農村人口數為452364人,占我區農村總人口數95.11%。

    1.2 參與水質衛生監督檢測的供水單位經營管理情況

    39家集中式供水單位行政主管部門是區水務局下屬供水公司,經營體制是集體,均持有效衛生許可證和健康體檢培訓合格證,兩證持證率分別達100%。區水務局負責對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進行日常衛生管理;區衛生局負責對集中式供水單位的水源水、出廠水和末梢水進行監督監測。

    1.3 參與水質衛生監督檢測的飲用水水源情況

    24家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的飲用水水源是水庫水;13家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的飲用水水源是泉水;2家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的飲用水水源是溪水。

    1.4 制水工藝

    39家集中式供水單位水處理均采用常規制水工藝流程,混凝沉淀過濾消毒;水質沉淀分網格式絮凝池和水力循環澄清池,水質沉淀是泥渣循環澄清池,水質過濾分普通過濾池和無閥濾池。飲用水凈水劑為聚合氯化鋁;飲用水消毒劑為二氧化氯。

    2 衛生監督檢測

    根據重慶市愛衛辦對農村飲用水水質衛生監督檢測工作要求,我區在枯水期和豐水期分別對我區39家農村集中式供水單位的出廠水和末梢水進行了水質衛生監督檢測。

    2.1 監測項目

    水樣監測項目共24項: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鐵、錳、砷、鎘、鉻、鉛、汞、氟化物、硝酸鹽、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氨氮、游離余氯。

    2.2 水樣采集的容器和方法

    水樣采集嚴格按照GB/T5750.2-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水樣的采集與保存》進行[1]。

    2.2.1 采樣容器 理化指標采樣容器為玻璃瓶和聚乙烯瓶,微生物指標采樣容器為滅菌玻璃瓶,同時按每125mL水樣加入0.1mg硫代硫酸鈉以除去殘留余氯。

    2.2.2 采樣點設置 出廠水采樣點設在進入輸送管道前距離供水設施最近的取水口處,末梢水采樣點為用戶水龍頭處,自供水采樣點為盛水容器(如水缸)。

    2.2.3 采樣方法 采集理化指標水樣前先用水樣蕩洗容器3次,采集微生物指標水樣前先用酒精燈灼燒水龍頭消毒,然后把水龍頭完全打開,放水5~10min后采集水樣了。

    2.3 檢測方法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進行[2]。

    2.4 評價方法 水質分析結果評價按照GB/T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3]。

    2.5 水質檢測結果數據分析

    2.5.1 水質總體情況 共采集水樣156件,自供水水質全部不合格,出廠水和末梢水水質情況差別不大,詳細情況見表1。

    2.5.2 不合格水樣涉及的飲用水水源類型、不合格項指標情況 全年不合格水樣共32件,不合格指標有肉眼可見物、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游離余氯,其中不合格水樣件數的水源類型順序依次是溪水、淺井水、泉水、水庫水;不合格項指標項次數順序依次是肉眼可見物、游離余氯、耐熱大腸菌群、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詳細情況見表2。

    2.5.3 不合格指標原因分析 監督檢測水樣156件,合格124件,不合格32件,合格率79.49%,不合格指標有肉眼可見物、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游離余氯。不合格指標的原因[4]主要有以下幾方面:①我區2012年降水少,導致水源富營養化和供水單位采用分時段集中供水方式;②制水工藝落后;③供水單位管理有漏洞,未定期清洗清水池或水源水未經水處理程序;④管網老化破損。

    3 存在主要問題

    3.1 水源富營養化 由于地方經濟的發展,部分供水單位出現飲用水水源富營養化。

    3.2 制水工藝落后 我區農村集中供水單位水處理程序采用混凝沉淀過濾消毒的傳統制水工藝,面臨目前的水源情況,不能達到理想的水質交貨效果。

    3.3 供水單位管理漏洞 供水單位為節約成本,不按標準規程清洗水處理池或不按水處理程序處理飲用水,致使飲用水中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指標超標。

    3.4 管網老化破損 供水管網因使用時間導致自然老化破損嚴重,極易導致管網內飲用水的二次污染。

    3.5 因為資金問題,我區供水單位只在供水集團公司一層設置檢驗機構和人員,下設各供水單位只設水處理人員和管理人員,不能及時對水質處理效果進行檢測。

    4 措施和建議

    4.1 加大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檢測頻次和衛生執法力度,及時掌握水質實時情況。

    4.2 開展多部門針對生活飲用水的聯合執法檢查,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3 加強對農村集中供水單位負責人和制水工的業務培訓,加大對供水單位自檢能力的建設。

    4.4 改進供水工藝,改善水質。

    4.5 政府加大對集中式供水單位的資金投入,改造制水工藝和供水管網。

    參考文獻:

    [1] GB/T 5750.2-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檢驗方法水樣的采集與保存[S].

    [2] GB/T 5750.2-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檢驗方法[S].

    [3] 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S].

    [4] 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釋義[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8-110.

    第3篇:生活飲用水管理范文

    盡管有比較嚴格的飲用水水質標準,我國的飲用水安全問題仍然日益突出。近年來我國多所城市頻現水污染事件,使得我國飲用水安全現狀堪憂。2012年12月31日7時40分,位于山西長治市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輸送管破裂導致苯胺泄漏,污染物沿河流入河北、河南境內致漳河流域水源受到污染。事故造成山西沿途80公里河道禁止人、畜飲用自來水,河北邯鄲市區大面積停水。2014年4月10日,甘肅省蘭州市發生了自來水苯含量超標事件。經蘭州市威立雅水務公司監測顯示,出廠水苯含量已超出我國衛生部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規定的限值10微克/升。4月11日下午16時,蘭州市政府通告:蘭州市自來水苯含量超出國家限制標準,未來24小時內不宜飲用自來水。此外,上海、江蘇、廣西等地也發生了水污染事件,廣大居民的飲用水安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而從我國目前水資源水質現狀來看,由于大量的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以及其他含毒廢棄物的污染,作為供水水源的江、河、湖泊、水庫的水質均已經出現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據《2013年中國水資源公報》的數據統計,全年度對河流水質,湖泊水質,水庫水質的檢測結果顯示為:(一)在接受檢測的全國20.8萬km的河流水源中,Ⅰ類水河長占評價河長的4.8%,Ⅱ類水河長占42.5%,Ⅲ類水河長占21.3%,Ⅳ類水河長占10.8%,Ⅴ類水河長占5.7%,劣Ⅴ類水河長占14.9%。其中黃河區,淮河區的水質為差。(二)接受檢測的119個主要湖泊,共計2.9萬km2水面進行了水質評價。全年總體水質為ⅠⅢ類的湖泊有38個,ⅣⅤ類湖泊50個,劣Ⅴ類湖泊31個。對上述湖泊進行營養狀態評價,大部分湖泊處于富營養狀態。貧營養湖泊1個,中營養湖泊35個,富營養湖泊83個。(三)接受檢測的全國范圍內667座主要水庫中,全年水質為Ⅰ類的水庫有31座;Ⅱ類水庫301座;Ⅲ類水庫211座;Ⅳ類水庫66座;Ⅴ類水庫25座,劣Ⅴ類水庫33座。對646座水庫的營養狀態進行評價,中營養狀態的水庫有375座,輕度富營養狀態的水庫有214座,中度富營養水庫55座,重度富營養水庫2座。可見,我國水資源水質整體形勢仍十分嚴峻,全國大部分地區飲用水安全問題亟待解決,城鄉居民的飲用水安全保障已成為當前重大的民生問題。

    一、我國飲用水安全保障法律制度現狀分析

    (一)我國有關飲用水安全的環境法律制度分析

    我國水法制建設工作起步較晚,從1984年起,在總結我國水事工作的歷史經驗和借鑒國外水事立法之基礎之上,開始制定我國的水事基本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簡稱《水法》)。在水法制體系中,《水法》作為母法,處于核心的地位,具有最為重要的作用。我國現行《水法》是在1988年頒布的《水法》基礎之上,經過重大的調整和修改于2002年10月正式實施的,亦是飲用水安全保障最直接的法律依據。現行《水法》強調了國家應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并采取措施防治水源枯竭和水體污染,禁止在水源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等,以此為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在我國現行水事立法體系中,已經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三部水事專門法律,在這三部法律中,直接涉及飲用水安全的法律是《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以保障飲用水安全為立法宗旨之一,明確了水污染防治應當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原則,優先保護飲用水水源,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城鎮生活污染等。該法第五章飲用水水源和其他特殊水體的保護在《水法》的基礎上對飲用水水源保護作了具體規定,如規定將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分為一級保護區和二級保護區,必要時還可以在飲用水水源地外圍劃定一定的區域作為準保護區;對保護區實行嚴格的管理制度,禁止在保護區內設置排污口;當水源受到污染時,環保部門應當立即通知相關單位;特別是加重了對造成水污染行為的處罰力度,強化了環保部門的執法權力,有權對排污者責令限期治理,停產整頓,從而將保障飲用水安全提升到了首要位置。

    有關水行政法規也是我國水事法律規范的重要組成部分,如《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城市供水條例》、《河道管理條例》、《防汛條例》等,其中涉及到保證水質量,確保供用水安全的條例主要是《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該條例于2014年2月16日由國務院公布施行。該條例明確了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防治水污染、保障供水安全的立法宗旨;規定了確保水質量的具體要求,其中明確要求南水北調東線工程調水沿線區域和中線工程水源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并組織收集、無害化處理城鄉生活垃圾,避免污染水環境。

    截至目前,我國并未有法律、行政法規對飲用水安全保障做出專門規定。建設部、衛生部聯合的《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是專門規定飲用水安全問題的行政規章,該辦法適用于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單位和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的產品的衛生監督管理,要求供水單位供應的飲用水必須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2014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共九章五十五條,比較全面具體地規定了保障飲用水安全的相關制度。

    如上所述,在我國現行水事法律體系中,只有相關行政規章和地方性法規專門規定飲用水安全問題,效力層級較低,不利于在全國范圍內加強對飲用水安全的保障力度。此外,我國現行有關飲用水安全的行政法律規范尚存在涉水行政管理機關職責分工不明晰以及水質信息公開制度不完善等缺陷。

    由于現行立法對飲用水安全管理相關行政管理部門職責分工缺乏明晰的規定,影響了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效率。如《水法》對水質監測沒有明確劃分環境保護機構和水資源行政主管機構之間的職能權限;《水污染防治法》賦予了地方政府在水環境保護中的職責,但沒有為地方政府履行職責做出相應的財務安排。具體而言,作為專門立法,《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規定衛生部門主管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建設部門主管城市飲用水衛生管理工作。《水法》規定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水污染防治法》規定地方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水污染防治實施統一監督管理。交通主管部門的海事管理機構對船舶污染水域的防治實施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國土資源、衛生、建設、農業、漁業等部門以及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資源保護機構,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對有關水污染防治實施監督管理。《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規定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南水北調工程的水量調度、運行管理工作,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南水北調工程水質保障實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從這些法律規定可以看出,作為水資源管理體制重要組成部分的飲用水安全保障管理體制的一個主要缺陷也是過度分割。從橫向上看,過多的部門參與水資源管理工作,而它們之間的職責界限劃分不是很明確。這不僅造成職責的交叉重疊,而且由于不同機構之間協調不力,還導致政策不一,有時甚至出現政策相互抵觸的現象。從縱向上看,水資源管理是與行政管理邊界相聯系的。多數涉水管理機構只向本級政府負責,每個行政單元都負責自己轄區范圍內的政策制定和實行,它們大多數都是從各自的利益和工作重點出發,并沒有充分考慮對水資源的完整性以及這個流域所產生的影響。

    我國水質信息公開制度不健全,水服務缺乏透明度。為了保障飲用水安全,對飲用水水質是否達到國家的安全標準要實行水質監測信息公開制度。在實踐中存在兩種狀況:一是供水企業所公布的水質監測數據范圍沒有達到國家要求的標準;二是公布的數據簡單,只是微生物、化學物質等監測結果,涉及自來水凈化處理的設施和輸水管網的質量以及末端水質監測數據信息沒有公布。目前我國水質信息公開制度面臨的困境如下:首先,供水企業公開水質信息的法律依據不足。我國《城市供水管理條例》規定,城市自來水供水企業應當建立、健全水質監測制度,確保城市供水水質符合GB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但并沒有對供水企業公開水質監測信息的強制性義務作出規定。其次,對公民對水質監測信息的知情權缺乏法律保障。當公民申請水質信息公開的權利受到侵犯時,相應的救濟措施在整個法律體系中規定的十分零散,并且水質信息公開的程序也是很少見的,所以,用水人在飲用水水質監測信息的獲取和知情權的保障在水事法律制度中是缺位的。

    (二)我國有關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民事法律制度分析

    在前述蘭州水污染事件中,苯超標對人體有潛在的致癌作用,而居民已經飲用了被污染的水,同時由于苯含量超標,在蘭州市政府聲明未來24小時不宜飲用自來水后,當地供水企業停止了向用戶供水,使居民無法飲用自來水,只能飲用各種瓶裝水,這些水一部分來自捐贈,更多的則是由居民自己購買。在恢復供水后,又需要打開水龍頭放掉大量的已被污染的水。在污染事件影響持續的一段時間里,未見供水企業對廣大蘭州市民承擔任何責任。邯鄲市區的居民用水也同樣因為漳河流域水污染而被迫中斷供應,在這段期間本應得到正常供水服務的市民卻不得不到超市搶購價格已被高抬的礦泉水。在這樣的水污染事件中,毫無疑問,人們的民事權益受到了侵害,有權請求法院保護,其請求權基礎應當包括基于《侵權責任法》要求加害方承擔侵權責任和依據《合同法》關于供用水合同要求違約方承擔違約責任。然而,遺憾的是,在這些事件中我們看不到對公民合法民事權益的救濟和保護,加害方、違約方似乎與受到侵害的廣大民眾沒有什么關系,甚至出現了市民為了自身合法民事權益起訴供水企業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被法院以不符合環境公益訴訟的理由拒絕受理。

    我國《侵權責任法》中環境污染責任的提出,是我國立法上首次對因環境污染造成他人民事權益損害的責任的概括。居民因飲用受污染的自來水,健康權受到侵害,雖然短時間內有害物質在體內潛伏并不會有明顯的損害后果,但是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后呢?致癌物質帶來的人身損害是無法預計的。因飲用水污染而導致當地停止供應自來水等原因造成的生活成本增加,如邯鄲市區各大超市出現搶夠各類瓶裝水的現象,一時間超市的瓶裝水供不應求,并且短時間內又無法及時調貨,所以一些賣家哄抬水價,而居民為了滿足生活所需不得不購買價格高昂的瓶裝水。還存在另一種情況,比如餐飲業的經營離不開自來水的供應,因供水的停止導致閉門停業,這樣商家的可預期財產收益下降。這些現象當屬因污染或破壞環境,從而侵害他人財產、人身權益的行為。

    根據崔建遠教授的觀點,對于普通的市場主體來說,水權制度和水合同債權制度是其主要的用水根據(其中當然包括飲用水)。現實中廣泛存在著某些主體合法用水卻不享有水權的現象,其中大部分情況下,用水人的用水根據即為水合同債權。例如,處在市區并依賴市政供水系統的家庭,其用水根據為基于供用水合同而產生的水合同債權。作為水合同債權發生的最主要的原因行為的供用水合同可以被看做是一種特殊的買賣合同。除具有買賣合同的一般特征外,還具有如下特征:合同的標的物是特殊商品;合同一般采用定型化的標準合同,合同條款由供水方單方擬定,用水方只能決定是否同意訂立合同,而一般不能決定合同的相關內容;合同的履行具有連續性,在合同規定的期間內,正常情況下,供水方需連續地供水,用水方需按時支付相應的價款。在水務市場化的今天,與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供用水合同本應成為約束供水方供水行為以實現公民的飲用水安全的重要保障,然而現實是作為一種類型化的公共服務合同,供用水合同在合同法中只占據了三分之一條,對供水企業與用水人簽訂的供用水合同也沒有明確、完整的法律規定,只是規定其參照供用電合同的相關制度。基于此,完善我國供用水合同制度是對飲用水從自來水廠到水龍頭這一環節安全得以保障的迫切需求,有利于明確規定供水企業在供水到戶過程的義務與責任,有利于保障飲水人的健康權利,是對每位公民私權利的重要保障。

    二、完善我國有關飲用水安全的環境法律制度

    完善飲用水安全立法有兩種選擇:一是在現行《水法》中增加專章對飲用水安全作出規定,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配套的行政法規、規章,逐步完善相關水事法律制度;二是專項立法,制定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飲用水法》,全面、具體地對我國飲用水安全保障作出規定。鑒于我國當前嚴峻的水資源污染態勢和飲用水安全保障的極端重要性,筆者認為應當借鑒國外經驗,梳理現行立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飲用水法》。

    美國是世界范圍內飲用水安全保障制度較為完善的國家之一。美國國會在1974年通過了《安全飲用水法》(Safe Drinking Water Act,SDWA),旨在通過對美國公共飲用水供水系統實行規范管理,以確保公眾的身體健康。該法于1986年和1996年兩次修改,作為飲用水保護的基本法,該法要求采取更多行動來保護飲用水及其水源。〔8〕其立法目的在于保障飲用水安全,維護公民的人身健康權利,對水質標準、飲用水供水系統管理和供水企業的責任作了明確規定。

    我國飲用水安全保障環境法律制度散見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管理條例》、《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之中。《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雖對飲用水安全做出了專門規定,但作為行政規章其效力層級較低。除法律、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外,尚有一些地方性法規對本地區的飲用水安全問題做出了規定,如2014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上海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共九章五十五條,比較全面具體地規定了保障飲用水安全的相關制度。當下,應當梳理現行飲用水安全相關環境立法,在內容上對《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和一些專項地方性法規(特別是新近針對近年來突發飲用水污染事件而實施的地方性法規及規章)加以整理和修改,結合散見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城市供水管理條例》、《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等法律、行政法規之中的飲用水安全規范,制定我國《安全飲用水法》。

    我國制定《安全飲用水法》應當從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到供水入戶的整個過程作出明確的、統一的規定,同時也應當對水行政管理部門的權力進行科學配置,避免各部門職能重疊,缺乏協調,遇到困難相互推諉從而導致工作效率降低。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大體分為四個環節:水以自然流動的方式或者以人為因素調取的形式,水到達飲用水水源地;供水企業利用水泵設施將定量的水引入到供水企業的蓄水建筑內;供水企業將其引入的水進行消毒、凈化、漂白等一系列工藝進行處理以符合國家標準委和衛生部聯合的強制性國家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供水企業將符合飲用水水質標準的水通過供水管網供給用水戶使用。有鑒于此,我國制定《安全飲用水法》應當確立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的法律保障理念,將現有的水資源開發、利用與水污染治理相分離的立法狀態進行協調統一,將關于飲用水水源區的保護、水質監測制度、飲用水污染應急預警等制度集中體現在我國的《安全飲用水法》中,這樣可以避免對飲用水安全進行分割管理,盡可能減少立法沖突、主管部門職權缺乏協調的現象發生。

    飲用水水質安全關乎每一位公民的人身健康,為了保障飲用水安全,對飲用水水質是否達到國家的安全標準要實行水質監測信息公開制度,增強其透明度,并著力提高公民參與監督的可操作性。

    美國《安全飲用水法》規定了公告制度,用水主體可以通過公告制度了解飲用水的水質情況,甚至了解飲用水的來源。供水企業向用水主體通報水質情況是定期進行的,如果水質存在一定安全隱患,供水企業會向用水主體公告可以采取的補救措施。在我國的《安全飲用水法》中應當建立公告制度,明確規定供水企業的信息公開義務,要求供水企業定期公告自來水水質監測數據。GB5749-2006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中,涉及到常規檢驗項目,非常規檢驗項目和一般化學指標共有106項,在不違反信息公開制度規定的禁止公開的規定外,凡是涉及到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的項目和指標都應當予以公開。例如,水質各項指標的監測數據、檢測設備和檢測方法、自來水取水源地水質的檢測結果、城市輸水管網的材質及清潔服務的時間和周期、自來水凈化消毒的數據、自來水水質監測點和輸水管網終端出水的水質監測數據等。目前,《上海市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辦法》規定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按照本市生活飲用水衛生規范的要求,每季度對二次供水水質檢測一次,并將檢測結果向業主公示。業主發現二次供水水質疑似受到污染的,可以向業主委員會報告;必要時,由業主委員會要求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進行水質檢測。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在對二次供水儲水設施進行清洗、消毒的2日前,通過張貼告示等方式,告知業主清洗、消毒的具體時間。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邀請居(村)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或者業主代表作為現場監督人員,對二次供水儲水設施清洗、消毒過程進行監督,并做好記錄,經現場監督人員簽字確認后存檔備查。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在對二次供水儲水設施清洗、消毒完成后24小時內,將清洗、消毒的有關情況向業主公示。這一規定比較具體,有利于小區居民的飲用水安全保障,在今后完善水質信息公開制度,制定《安全飲用水法》時可資借鑒。

    三、完善我國有關飲用水安全的民事法律制度

    前已述及,在近年發生的飲用水污染事件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是行政機關對具體事件的行政處理,少見對公民合法民事權益的救濟和保護。2014年4月22日,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董事長被記者問及是否要主動對受損害的居民承擔賠償責任時回答最近可能會考慮,但現在還沒有具體研究。時至今日,在蘭州水苯污染事件中用水居民的人身權與財產權受到的侵害并沒有得到賠償,供水企業也沒有承擔違約責任支付違約金。這種對于飲用水污染事件的處理模式一方面嚴重損害了公民的合法民事權益,另一方面極大地弱化了對供水企業以及其他加害方的懲罰力度,使法律的預防作用大大降低,不利于增強相關主體遵守法律、杜絕和減少飲用水污染的意識。

    基于此,除了從公法的角度要對飲用水安全進行保障,對導致飲用水污染的企業進行行政處罰之外。在私法的角度,上文已述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環境侵權,一是供用水合同。環境侵權是污染或破壞環境,從而侵害他人財產、人身權益的行為,對于環境侵權,可以要求行為人承擔賠償損失以及排除妨礙、消除危險、停止侵害等民事責任,其中賠償損失應當包括直接損失、間接損失以及精神損害賠償。關于環境侵權學界論述頗多,本文不再贅述。

    供用水合同屬于格式合同,供水企業雖是市場交易主體但卻具有壟斷地位,用水方在與供水方簽訂供用水合同時處于弱勢地位,用水人的權利極易受到侵害。在我國現行立法中,《合同法》第十章把供用電、水、氣、熱力四種合同歸為一類有名合同作出規定,沒有專門的對供用水合同法律制度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只是規定供用水合同參照供用電合同的有關規定。所以,用水人基于供用水合同的合同權利在司法實踐中并沒有直接的立法保障依據,而供用水合同關乎公民的飲用水安全,具有極端重要性。因此,完善我國的供用水合同制度,通過明確供用水雙方的權利、義務、責任有利于維護市場交易秩序,平衡雙方利益。完善我國供用水合同制度有助于對供水企業的權利、義務進行約束。例如:在供用水合同法律制度中對具有壟斷地位的供水企業應明確規定其強制締約義務,保護用水居民得以持續用水的權利,以及供水企業的水質監測機制,應急預警機制以及供水企業在面對水質污染的突發事件時,該如何履行供用水合同以及責任承擔方式上都應當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當供水企業供給的飲用水不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2.9 2)的規定時,那么供水企業則違反了合同法的全面履行原則,此時,供用水合同的標的物自來水不符合合同的約定,供水方應當承擔違約責任,以保護用水居民的合同權利。

    對供用水合同制度的完善,主要應著眼于供水方的主要合同義務和違約責任的承擔問題。供水企業負有保質保量安全供水的義務。供水企業應按照法律規定和合同約定的時間以及質量標準供水。當事人簽訂供用水合同,供水方有義務依合同的約定和法律的規定向用水方提供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飲用水,若供水方不完全履行約定的供水義務將承擔違約責任。如蘭州市水苯污染事件中,供水方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在發現自來水受到苯污染后沒有及時中斷供水,致使用水方蘭州市居民至少在24小時內飲用了不符合國家衛生標準的水,供水方沒有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義務,屬于違約行為,可以請求蘭州威立雅水務公司承擔違約責任。供水方負有水質監測、水質信息公告義務。在發達國家,供水管網服務是24/7的(每周7天,每天24小時),并且全都能達到飲用水水質標準。供水方應當嚴格、審慎地履行該義務,惟其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公民的飲用水安全。

    供水企業負有事先通知用水方的義務。因供水設施計劃檢修、臨時檢修、依法限水或用水方違法用水等原因,需要中斷供水時,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事先通知用水方。未事先通知用水方中斷供水,應當承擔違約責任。應當給用戶留有足夠的時間作好停水準備,以最大限度的減少停水造成的不便和損失。

    第4篇:生活飲用水管理范文

    [關鍵詞]生活飲用水;水質;調查

    [中圖分類號]R12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959(2009)12-0279-02

    飲用水安全直接關系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飲用水的微生物污染在目前的農村地區是較為突出的問題。該油田位于農村,工人生活飲用水由油田采用自備井提供,但目前還缺乏相關監測資料。此次對該油田52個以淺層地下水為水源的井點的水質進行衛生學調查,并對收集到的資料和數據加以整理和分析,針對所突出的問題提出建議,以確保油田工人生活飲用水的衛生安全。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采樣監測該油田作為工人生活飲用水的52個以淺層地下水為水源的井點的水質狀況。

    1.2 方法:2009年1月5~9日,按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5750-2006)[1]對各個井點的水樣的采集、保存并進行30項指標的檢測。即感官性狀與一般化學指標(17項):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值、鋁、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揮發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毒理學指標(9項):砷、鎘、鉻、氰化物、氟化物、鉛、汞、硝酸鹽、硒。細菌學指標(4項):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大腸埃希氏菌。

    1.3 水質評價標準:菌落總數、砷、氟化物、硝酸鹽、色度、渾濁度、pH值、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鐵、錳、氯化物、硫酸鹽共14項指標按《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標準評價,其中1個項目不合格者,該水樣則被判定為不合格。

    2 結果與分析

    2.1 衛生學調查結果:該油田各油井點周圍的環境衛生良好,每口油井范圍內打一口機井作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機井有蓋,深度在10~20m之間,但離衛生間都不到50m,院內沒有養殖任何家畜。原水未經任何消毒和處理,用泵抽到一個高位不銹鋼水箱,用水管直接供水到廚房、衛生間等地方。采集水樣的廚房水龍頭周圍的衛生狀況絕大多數良好。

    2.2 水質監測結果

    第5篇:生活飲用水管理范文

    1安全供水工程水源選擇根據《額敏縣地下水資源勘測報告》知項目區地下水較為豐富,項目區地下水補給來源有:降水入滲,河道入滲,渠系入滲,田灌入滲,平原泉水回歸。地下水年補給量為:530×104m3,可開采量:300×104m3。目前項目區共有機電井7眼,年提取地下水90×104m3。項目區附近無任何地表水資源。因此,本工程水源采用地下水。2水源水質、衛生防護及水質凈化2.1水源水質要求供水工程生活飲用水水質應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T5750-2006)的要求。因此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在選擇水源時,應以水質良好為前提和基礎。2.2水源水質檢測經額敏縣疾控中心于2010年6月21日在項目區的水源地(地下水)采樣進行水質化驗,水中各項指標都符合國家規定的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擬建水源水質符合一級水的標準。3水源衛生防護本工程供水水源為地下水,水源防護措施如下:⑴生活飲用水水源的保護區應按國家環境保護局、衛生部、建設部、水利部和地質礦產部頒發的《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的要求,由環保、衛生、公安、城建、水利、地礦等部門共同劃定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報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公布,供水單位應在防護地帶設置固定的告示牌,并經常巡視,及時處理影響水源安全的問題。⑵取水管井的防護范圍及影響半徑的范圍,應根據生活飲用水水源地所處的地理位置、水文地質條件、供水的數量、開采方式和污染源的分布等情況確定。根據本工程的實際情況,確定本工程單井保護半徑為200m。為保證水源不被污染,水廠周圍有2m高的磚院墻將水廠與外界隔離,以保證水廠周圍不受污染。⑶在井的影響半徑范圍內,不應開鑿其他生產用水井,不應使用工業廢水或生活污水灌溉和施用持久性或劇毒的農藥,不應修建滲水廁所和污廢水滲水坑、堆放廢渣和垃圾或鋪設污水管道(渠道),不從事破壞深層土層的活動。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嚴禁排入和漫溢到井中。⑷下雨時,應及時疏導地表積水,防止積水入滲和漫溢到井中。無工業污染源。⑸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水源保護區內進行建設活動,應征得供水單位的同意和水行政主管部門的批準。4水質凈化、消毒措施鑒于輸水線路較長,有可能在提水和管網配水上發生污染,故須設置消毒設施。本水廠選用二氧化氯發生器生成二氧化氯氣體進行消毒,給水工藝流程系統。3水質監測為使供水工程運行中供水符合衛生標準,需要對供水進行經常性水質檢測,便于掌握水質變化、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檢驗法》(GB5750)的要求,結合本次水廠的具體情況,水廠建立化驗室及水質檢驗設備,配備專職化人員,化驗員須經相關部門培訓并且持有化驗員上崗證,對水源水、出廠水的居民經常用水進行水質檢驗,并接受當地衛生部門的監督。水樣采集、保存和水質檢驗方法應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法》(GB5750)的規定,也可采用國家質量監督部門認可的簡便方法和設備進行檢驗。供水站不能檢驗的項目應委托縣衛生防疫部門進行檢驗。當檢驗結果超出水質指標時,應立即重復測定,并增加檢驗頻率;水質檢驗結果連續超標時,應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水質檢驗記錄應完整清晰并存檔。水質檢驗項目及檢驗頻率根據原水水質、凈水工藝、供水規模確定,并應符合《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SL310-2004)表11.2的要求。

    二、飲水安全工程設計

    1工程等別和建筑物級別根據《村鎮供水工程技術規范》(SL310-2004),額敏縣加爾布拉克農場飲水安全工程規劃人口0.1952萬人,水廠總供給水量為2425m3/d,確定工程等別為Ⅳ等。2供水方案設計綜合考慮工程安全、經濟、合理開發,充分利用當地有利條件,在滿足水源、水量、水質、水壓等條件下,本著合理利用水資源、節約用地、少占農田、節約能耗、便于運行管理、積極采用被科學試驗和生產實踐所證明的經濟而先進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設備的原則進行工程方案設計和比選。加爾布拉克農場于1995年實施了飲水安全工程,由于受當時設計、施工及管理條件的影響,經過多年運行,管網老化嚴重,已不能滿足供水要求。2005年加爾布拉克農場通過農民自籌,對首部進行了改造,新打機井一眼,新建蓄水池一座,購置變頻設備一套,通過改造基本可滿足供水要求,但依然存在管網老化的問題,每年需維修數次,從而直接影響了供水的安全性。本次工程對管網進行更換,新修管網配套建筑物。由于加爾布拉克農場飲水安全工程只是對現有管網進行更換,因此不改變原有供水方案,仍然采用抽取地下水變頻供水的供水方式。3供水管線管材比選本工程供水管道較長,供水水壓變化大,選用管材應滿足供水壓力,性能良好,以保證供水正常運行,現對兩種管材,即UPVC塑料管、玻璃鋼夾砂管進行比選。經過比選,選用UPVC塑料管。經分析認為:玻璃鋼夾砂管的水力技術特點與UPVC管基本相同(如糙率,為0.0084,沿程水頭損失計算公式中流量指數為1.77,管徑指數4.77,摩阻系數為0.000915),并且其力學特性,耐久性更優于UPVC管,對玻璃鋼夾砂管和UPVC管進行不同管徑單位造價對比。經比較,玻璃鋼夾砂管在管徑為300mm以下時,其價格均高于UPVC管。經計算,本工程最大管徑為125mm,因此,本飲水工程的供水管道均采用UPVC管(ф63以下用PE管)。4工程驗收的水質檢驗為確保供水工程的供水安全衛生,工程竣工驗收時,由管理單位組織設計單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以及疾病預防控治中心、環境衛生監測站對水廠供水水源進行水質檢驗、驗收,水質檢驗根據《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T5750-2006)中規定的指標。疾病預防控治中心、環境衛生監測站負責進行分析、質量監理和評價,水質符合標準并取得同意后方可投入使用。

    三、結語

    第6篇:生活飲用水管理范文

    通訊作者:尹寧

    【摘要】 目的 了解桂林市農村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質污染變化狀況,為今后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方法 對2009、2010 年桂林市所轄12個縣1個城區農村集中式供水309、287個監測點水質結果進行分析。于2009、2010 年豐水期(7月)、枯水期(3月)進行水樣的采集、檢驗和評價。結果 2010年水質合格率為33.10%,2009年為17.31%,2010年水質合格率高于2009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29,P0.05 ),在各項檢測指標中,感官和一般化學指標合格率在95%以上。毒理學指標合格率達100%,微生物指標合格率最低,2009年、2010年微生物指標合格率分別為48.98%、60.56%,而總大腸茵群合格率分別為22.01%、39.52%,這是造成桂林市集中式供水水質合格率較低的主要原因,國家重點投資的飲水安全工程水應加強消毒管理,水質合格率有待提高。結論 對村級飲用水管理人員應加強培訓,強化飲用水消毒工作,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的衛生意識。防止和減少水源受到微生物污染。

    【關鍵詞】 水; 農村; 衛生調查

    隨著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監測力度的不斷加大,飲水安全越來越受到關注,近年來已成為國家重點解決的問題。為了解桂林市農村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水質污染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筆者對2009~2010 年廣西桂林市農村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結果進行了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桂林市所轄12縣1城區2009年、2010年已建成的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監測點,含國債資金建成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非國債建設的集中式供水工程,分別對2009年、2010年309座、287座飲水工程水質監測點進行枯水期、豐水期期的出廠水、末梢水水質情況進行采樣監測。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和內容 對桂林市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水源類型、供水方式、消毒設備使用情況采用統一制訂的調查表進行現場調查,現場采集枯水期(3月)和豐水期(7月)水樣,每次采集出廠水、未梢水各一份。監測指標共19項包括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鐵、錳、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氨氮、砷、氟化物、哨酸鹽、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和與消毒有關的相關指標。調查內容包括監測縣的供水方式、水源類型及消毒設備使用情況。

    1.2.2 水樣采集、保存和評價標準 檢測方法按照GB/T 5750-2006《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對監測點進行水樣的采集、保存和檢測,評價方法按照GB 5749-2006《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進行評價。其中1 項指標不合格即判定該水樣不合格。

    1.3 統計學方法 監測資料和數據經審核后,統一采用直報系統“農村水專業健康危害因素監測信息系統” 進行數據的錄入。采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率間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 水質總體合格情況

    2.1.1 水樣水質合格率 表1可見,2010年水樣水質合格率高于2009 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9.29,P

    2.1.2 各項指標合格情況 表2可見,2009~2010年桂林市農村集中式供水的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間,2009年桂林農村集中式供水的細菌學指標合格率低于2010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97,P

    2.1.3 微生物指標合格情況 表3可見,桂林市農村集中式生活飲用水供水工程中微生物指標合格率水平較低,菌落總數、總大腸菌群、耐熱大腸菌群合格率分別為78.67%、30.40%、39.80%,其中,以總大腸菌群合格率最低,2009、2010 總大腸菌群合格率分別為22.01%和39.52%,成為影響水質的主要指標。

    2.3.4 不同供水方式水質合格情況 2009~2010年桂林市農村集中式生活飲用水不同供水方式水質合格情況,以完全處理水的合格率最高,但也僅為37.88%左右。見表4。

    2.3.5 不同投資類型供水工程水質合格情況 表5可見,2009~2010年國債項目和非國債項目水質合格率分別為25.03%和24.94%,其中2009年國債、非國債水質合格率分別為17.80%和17.37%;2010年分別為32.82%、33.33%分析結果顯示,國債項目水質合格率與非國債項目水質合格率相持平,差異無統計學意(χ20.02,P>0.05)。提示桂林市國家投資的飲水安全工程沒有真正解決飲水安全問題。

    2.3.6 不同消毒方式水質合格情況 表6可見,2009年、2010年有消毒設備并按要求使用的合格率分別為36.5%、42.5%,2010年按要求使用的略高于2009年,兩者相比,經統計學分析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88, P>0.05);國債與非國債方面,按要求使用的水質合格率分別為41.8%、37.7%,無統計學意義(χ20.92, P>0.05)。提示飲水安全工程沒有按常規做好消毒工作,消毒設備使用率低。

    表1 2009~2010年桂林農村集中式供水水質合格情況

    表2 2009~2010桂林市農村生活飲用水不同指標合格情況

    表3 2009~2010年桂林市農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標檢驗結果

    表4 2009~2010年桂林市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水質分析情況

    表5 2009~2010年桂林市不同投資類型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末梢水水質合格情況

    表6 2009~2010年桂林市農村集中式供水消毒效果水質合格情況

    3 討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桂林市農村集中式供水2010年水質合格率(33.54%)與2009年(17.64%)相比有所提高,說明飲水衛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重視,在水質處理、消毒方面均好于2009年,盡管2010年水質合格率好于往年,但桂林農村集中式供水水質狀況仍較差,尤其是總大腸菌群超標嚴重,2009年~2010年集中式供水水質總大腸菌群合格率分別為22.01%、39.52%,還遠遠達不到國家規定的飲用水衛生標準,說明桂林市農村集中生活飲用水受污水、糞便污染較嚴重,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對利用國債資金建設的農村集中式飲水工程監測結果表明,其水質合格率與非國債工程相持平,經卡方檢驗,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桂林飲水安全工程還是沒有解決飲水安全問題,水質衛生沒有得到促夠的重視,造成水質合格率低的原因:一是在水源的選址上由于受資金的影響,一些工程水源選在田地、菜地旁,水源水受污染嚴重;二是工程完工后缺少必要的管理人員,基本處于無人管理狀態;三是沒有很好的利用現有的消毒設備,水質凈化和消毒設施使用不完善或不使用, 消毒工作沒有得到促夠的重視。防止和減少水源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加強對飲用水消毒是今后一段時期內農村飲水衛生工作的重點。應加強對村級飲用水管理人員的培訓,強化飲用水消毒工作,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的衛生意識。防止和減少水源受到微生物污染。

    參考文獻

    [1] 鐘格梅,唐振柱,劉展華,等.2007~2008 年廣西農村生活飲用水水質監測結果分析. 環境與健康雜志,2009,26(4):325-327.

    第7篇:生活飲用水管理范文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生活飲用水二次供水(以下簡稱二次供水),是指通過儲水設備和加壓、凈水設施,將自來水轉供用戶生活飲用的供水形式。

    第三條本鎮范圍內二次供水及其衛生管理,適用本辦法。

    第四條*鎮公用事業服務中心是二次供水衛生管理的主管部門。鎮衛生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全鎮的二次供水衛生管理工作。

    第五條二次供水設施的設計必須符合國家或本市的衛生要求。二次供水設施必須按設計進行施工,不得與非生活飲用水管網相連接。

    二次供水設施與水接觸的材質、涂料應當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第六條二次供水設施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對其進行清洗、消毒和調試。房屋竣工驗收時,應當包括對二次供水設施的竣工驗收。

    二次供水設施經衛生行政管理部門驗收,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方可使用。

    第七條房屋管理單位、房屋所有權人或其委托的管理單位(以下簡稱房屋管理單位)負責對二次供水設施的日常使用管理,并履行下列職責:

    (一)指定專人負責二次供水設施的具體管理;

    (二)保證使用的各種凈水、除垢、消毒材料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三)每季度對水箱清洗、消毒一次,并建立檔案;

    (四)對凈水設施視凈水效果及時更換或者維護;

    (五)配合衛生防疫機構抽檢水樣;

    (六)保持設施周圍環境清潔;

    (七)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對水箱加蓋、加鎖。

    第八條房屋管理單位對直接從事二次供水設施清洗消毒的工作人員(以下簡稱清洗消毒人員),應每年組織一次健康檢查,合格的,由衛生行政部門發給健康合格證。

    清洗消毒人員取得健康合格證的,方可上崗。

    發現清洗消毒人員患有傳染病或者屬健康帶菌者,應當立即調離工作崗位。

    第九條衛生防疫機構(或自來水公司)每半年應當對二次供水的水質檢測一次。

    第十條禁止任何人毀壞二次供水設施以及其他有關設施、設備。禁止任何人進行污染二次供水水質的行為。

    第十一條二次供水的儲水設備和加壓、凈水設施不符合本《辦法》規定的要求或者受到人為和自然災害毀壞的,用戶有權要求房屋管理單位及時處理。用戶發現二次供水的水質受到污染的,有權要求衛生防疫機構及時處理。

    第8篇:生活飲用水管理范文

    200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消息,全世界有11億人無法獲得安全飲用水。聯合國的報告指出,在貧困地區,有80%的疾病是由飲水不安全引起的。每天約有2.5萬人因此而死亡。享有安全飲水已作為人權的標志之一。聯合國甚至警告:如果世界人口持續增加,到2025年,全球1/3的人口將不得不為獲得安全的飲用水而苦惱。飲用水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的挑戰。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又是一個水污染嚴重的國家。尤其是近年來,我國相繼發生了一些突發性重大水污染事件,引起社會對飲用水安全的廣泛關注。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口的持續增長,公眾對飲用水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飲用水安全卻面臨嚴峻形勢。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占全球水資源的6%;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世界上最貧水的13個國家之一。在經濟迅猛發展的同時,大量工農業和居民生活廢水污染水體,使水資源緊缺加劇,致使目前不安全飲水人數依然較高。

    我國飲用水狀況堪憂

    飲水安全指的是既要有水喝,飲用水又是安全衛生的。它受制于水資源量和質兩方面。目前,我國87%的城市河段不適宜作飲用水源,50%的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湖泊中約有75%的水域受到污染。我國的自來水與世界相比尚屬低標準安全水。即使達標的自來水,在輸水管網、高樓水塔中也會造成二次污染。老百姓喝到的水往往達不到標準。

    農村飲用水微生物指標超標,狀況堪憂。部分農村飲用水主要來源于大自然的泉水、井水等,基本上不采取什么凈化措施就直接飲用或煮沸飲用。我國農村飲用水主要存在高氟、高砷、苦咸、污染等問題。據調查,目前2億多水質不安全的農村人口中,有8000多萬人飲用水含氟量超過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5370萬人飲用水砷含量超標,飲用苦咸水的有3850萬人,飲用被嚴重污染的地表或地下飲用水涉及9080萬人,4410萬人飲用水中鐵、錳等超標。農村飲用污染地表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南方,飲用污染地下水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華北、中南地區。水源污染,造成致病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質含量嚴重超標,易導致疾病流行。有的地方還因此引發傷寒、副傷寒以及霍亂等重大傳染病,個別地區癌癥發病率居高不下。隨著農村農藥、化肥用量的不斷增加,加劇了農村飲用水水源污染,水中污染物含量嚴重超標。由于水源惡化,直接飲用地表水和淺層地下水的農村居民飲水質量和衛生狀況難以保障,導致介水傳染病暴發、疾病流行等。

    城市供水緊張,水源受污。隨著我國城市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供水安全問題逐步顯現,并且在一些經濟發達地區表現得非常突出。近年來,城市供水體現三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缺水城市數量增多與缺水程度逐步加重并存。全國的建制城市中,有2/3的城市存在缺水問題,北京、天津、濟南、大連等城市缺水形勢越來越嚴峻。二是城市水污染、水環境惡化問題突出,水源地約30%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氯、氟、耗氧量等主要指標超標,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城市水污染相當嚴重,浙江的杭嘉湖地區、廣東的深圳市等水污染表現尤為典型。三是興建調水工程成為很多地區解決城市缺水問題的重要措施,不僅北方地區修建了調水工程,南方的很多城市也提出了興建調水工程的構想和計劃,這從一個側面表明,城市供水問題越來越復雜,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難度也越來越大。

    城市飲用水主要來源于自來水、純凈水等。自來水由市政自來水公司集中供給。作為飲用水,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隨著城市工業的發展,城市水源受到工業污染。自來水雖經加工,但難全面達到衛生、安全的各項指標。輸出管道長期使用,缺乏必要的維護、清潔措施,不少管道發生滲漏、結垢、銹蝕現象,多種病毒、細菌等微生物滋生;有的輸水管道竟有藻類滋生,嚴重影響水質量,造成輸送中的二次污染。

    二是因水中鐵、錳、色度、渾濁度和細菌指標等超標,銹蝕層形成生物膜,與消毒劑發生反應生成消毒副產物,造成二次污染。生物膜老化剝落時會出現突發性污染(引發“黑水”現象),進一步造成管網破損。因管網二次污染,使城鎮供水從出廠水流經管網到水龍頭時,水質合格率約下降10%。

    三是我國自來水廠大都使用氯為主要消毒劑,有機物在氯化消毒過程中與氯作用,不但增加氯耗影響消毒效果,而且生成多種氯化消毒副產物,其中大部分對人體健康構成潛在威脅。據調查,飲用氯消毒水的人與癌癥死亡率密切相關;水體中種類繁多的有機物絕大多數對人體有急性或慢性、直接或間接的致毒作用,有的還能積累在組織內部改變細胞的DNA結構。

    我國城市自來水水質明顯低于國外發達國家。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國多數水源的原水水質相對較差、污染嚴重、水中濁度和色度及有機物濃度偏高;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國絕大多數水廠仍然主要采用常規給水處理工藝,對某些特殊有機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難以充分適應不斷變化的水質。

    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我國的生活飲用水都存在很大的問題,形勢嚴峻。這一現狀急需得到合理的控制和改變,以確保13億人民的飲水安全。目前,我國飲用水現狀可以概括為:飲用水在農村正在向“溫飽”靠近,在城市正在向“小康”邁進,差距懸殊。

    飲用水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2007年7月1日實施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一2006)規定的水質指標和限值在飲用水安全性的次序中,生物性指標(微生物和原蟲)依然放在首位,對水質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飲用水安全存在的一些問題。

    問題一:水源地污染

    一切事物都要追溯到源頭,生活飲用水的水源要受到嚴格的保護。近幾年,環保、衛生和自來水系統多方檢測數據表明,水污染類型已由20世紀60年代的微生物污染為主、70年代的重金屬污染為主轉向現在的有機污染為主。以地表水為水源的飲用水源95%以上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水源中有機污染物明顯增多,且檢測出國內外公認的多種致癌、致畸、致突變物質以及造成動物和人類生育能力下降及其后代生存能力減弱的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質。

    在城市擴張過程中,部分地區各類建設項目大規模侵占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導致保護區的范圍不斷縮小;不少地方不但原有排污口的排污量有增無減,還不斷地在飲用水水源上游新增排污口,特別是一些中小城市,大量未經審批的項目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附近建設;部分地區的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的上游仍存在鋼鐵、化工、制革、造紙等重污染企業,超標排放、偷排等違法現象屢禁不止。

    生活污水無序排放和農業面源污染導致氮磷污染日益突出。目前,我國水體污染物中來自工業、生活和農業面源污染的大約各占1/3。農業面源污染還沒有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化肥、農藥過量施用和大量畜禽糞便淋溶滲透進人水體,二者導致部分水體氨氮濃度明顯上升,水華現象時有發生,由此帶來的藻毒素污染直接威脅群眾健康。目前,全國約有65%的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屬和有機物污染,耕地中的有毒物質可通過環境界面的交換和遷移,致使水質惡化。

    問題二:水質污染

    生活飲用水中有機污染物、藻類、病原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重金屬、持久性有毒有機物以及硝酸鹽、氟等化學物質超標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水質問題。生活飲用水水質主要受水源水質、水處理工藝和配水系統制約,需要有與水源水質相匹配的合理水處理工藝、衛生的供水系統(配水管網和調節構筑物)以及有效的檢測手段才能保證飲用水水質。我國城市供水多數采用常規的水處理工藝和液氯消毒,對污染物去除效果差,消毒副產物問題嚴重。村鎮供水普遍缺乏必要的水處理設施、消毒設施和水質檢測設備,有水處理設施的多數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分散式供水、小規模集中式供水的村鎮幾乎無水處理設施,群眾直接飲用水源水,造成飲用水中細菌指標、污染物、有害礦物成分超標問題嚴重。

    問題三:常規水處理工藝受到挑戰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自來水是安全衛生的。其實,因為水污染,自來水屢屢受到影響,使人們對自來水的安全性開始提出質疑。

    目前,我國自來水的處理技術依然沿用100年前的傳統工藝,即“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凈化”,將江河水或地下水簡單加工成可飲用水。經過一個世紀的洗禮,當代的水質現狀與100年前的水已經截然不同了。傳統的水處理工藝對降低渾濁度、去除水中懸浮物有較好的凈化消毒作用,但對目前以有機污染為主的微生物污染則不能徹底去除,致使有機污染物、農藥、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和藻毒素在出廠水中時有檢出,甚至超標。加氯消毒還會形成危害更大的氯代有機物(THM)。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目前已經開始規模化推廣膜處理技術用于自來水的生產。

    問題四:自來水管網污染、二次供水污染

    我國大城市的輸配水主管道許多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安裝配備的,經過半個世紀的氧化和腐蝕,由于物理、化學、電化學、微生物等的作用,在給水管道的內壁會逐漸形成不規則的“生長環”,且隨著管齡的增長而不斷增厚,使得過水斷面面積減小、輸水能力降低并嚴重污染水質;加之城市自來水管網年久失修、維護管理不力,管網滲漏高達20%以上,甚至達到40%,造成二次污染,安全堪憂。

    隨著城市化的發展,高層建筑迅速增加。高層建筑的供水設施與低層建筑不同,低層建筑是由自來水廠通過管道直接供水,而高層建筑供水設施則通過二次供水設施才能獲得。通常,二次供水設施包括高位水箱、低位水箱、水泵、輸水管道等設施。自來水首先進入低位水箱,然后通過水泵輸送到高位水箱,再通過重力作用供給高層各用戶。由于管理不善、存放時間長等,造成二次供水污染的情況普遍存在。二次供水水質污染的直接結果是飲用者出現惡心、嘔吐、腹脹,嚴重的甚至發病,危害身體健康。

    問題五:水型地方病

    水型地方病問題主要是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問題。高氟水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黃淮海平原地區。長期飲用高氟水,輕者形成氟斑牙,重者造成骨質疏松、骨變形,甚至癱瘓、喪失勞動能力。因飲用高氟水而引起的這些病癥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往往給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因病致貧。在氟病區,由于氟斑牙、“桶圈腿”、駝背病屢屢發生,直接影響青少年入學、參軍、就業和婚嫁。有的地方,村民身高只有0.8m~1.4 m,出現了“矮子村”,村民承受著生理和心理的巨大痛苦。高砷水主要分布在內蒙古、山西、新疆、寧夏和吉林等地,受影響人口約200萬人。長期飲用砷超標的水,可造成砷中毒,導致皮膚癌和多種內臟器官癌變。飲用苦咸水人口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北的華北、西北、華東等地區。長期飲用苦咸水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免疫力低下,誘發和加重心腦血管疾病。

    問題六:突發飲用水衛生事件

    飲用水不同于食品,某種食物出現問題時,可以選擇其他食物來食用,而水則無法選擇和替代。城市供水是城市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就不得不大規模地展開清理行動并切斷數百萬民眾飲用水的供應。

    近年來,大范圍的水污染事件不斷在媒體上曝光,可以說驚心動魄。飲用水安全問題是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和生命的頭等大事。針對不同原因而引起的飲用水安全問題,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和控制。

    保障飲用水安全的對策

    嚴格實施飲用水源地劃區監管。以飲水安全為目標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在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禁止一切開發活動;在其他類飲用水保護區禁止新上污染項目,取締保護區內的圍網養殖和直接排污口,特別要嚴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質的排放。

    加大投入,強化水源保護能力建設。國家和地方財政應增加投入,建立飲用水水源保護和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充實農村水源常規監測、管理的人員編制,促進農村飲用水水源水質監測的經常化。建立農村飲用水水源污染物普查制度,開展定期監測。

    建立應對水污染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針對我國水源污染嚴重、突發性水污染事件急劇增加的趨勢,應盡快建立水源地水質實時監測、預警體系,建立應對突發性水污染事件的應急機制,制訂應急預案,并真正落實,提高對突發性水污染事故的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保障供水安全。

    完善供水體系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加強供水管網的防護,對已經銹蝕的舊管道應采取措施及時更換和維修;新建自來水管網盡量采用防腐性能好的優質管材,并做好金屬管道的定期防腐工作。積極采取措施,減少飲用水的二次污染。要合理設計蓄水池等貯水設施,設施內壁采用新型優質材料,規范管理,定期清洗、消毒,保障周圍環境的清潔。堅決制止自來水管網與其他用水管道相接以及蓄水池與消防水箱或其他用途水箱的互用行為。

    提高公眾保護飲用水水源的意識。加強針對新飲用水國家標準的人員培訓,加強各種形式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飲用水水源保護意識,減少飲用水污染事故的發生,降低事故中水型疾病的罹患率。加強企業管理,杜絕排污現象。

    第9篇:生活飲用水管理范文

    關鍵詞:優質;地下礦泉水;節約建議

    1概要

    彭陽縣城位于茹河河谷兩岸的中間地帶,上至白陽鎮李寨溝,下至彭陽縣水文站,東西長約4.43km,南北寬約1.15km,縣城所轄面積5.10km2,縣城現有人口約26 800

    人。縣城所轄面積內地下水資源較豐富,現有機井5眼,井深均在350m左右,其中自噴機井一眼,日出水量2 700方,水質所含微量元素達到了國家的界限標準,為復合型礦泉水,縣城所轄區內日用水量約為1 800~2 000方。

    2縣城地下水開采利用情況

    彭陽縣城目前供水主要依靠自來水公司院內的自噴機井,該自噴機井年可開采量約為101.80萬方。目前縣城年用水總量約為68.78萬方,其中工業用水9.72萬方,商業用水11.30萬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27.17萬方,行政企事業單位用水20.59萬方。根據彭陽縣國民經濟社會中長遠發展規劃,按16%的增長速度進行預測,到2010年縣城總的用水量約為125萬方,到2020年縣城總的用水量約為551萬方。根據寧夏水文地質勘測局對彭陽縣城內布井的抽水試驗進行論證分析提供的成果,得出彭陽縣城內地下水的日可開采量約為15 485方,年可開采量約為565萬方。按照目前的使用情況,地下水資源的利用程度為12%,到2020年可達到98%,因此縣城內地下水可開采的潛力還很大,有待進一步的開發利用。

    3節約使用建議

    根據目前的利用情況,盡管縣城所轄面積內的地下水資源有很大剩余,為了能給子孫后代留下豐富的地下水資源,作為優質復合型的地下礦泉水仍有很大的留用和節約使用價值,提出如下節約使用建議:

    3.1加大宣傳力度,讓縣城地下水質的優越性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使城市居民從心底里感受到水資源的珍貴,從而達到愛水,護水,節水的效果。

    3.2利用水價的調節機制,增強居民的節水意識。

    3.3引導城市居民實行一水多用、循環復用,提高水的使用效率。

    3.4大力倡導城市居民安裝衛生節水器具,增強居民節水的科技意識。

    3.5采取聯網供水措施,將店洼人畜飲水工程與縣城供水工程聯網,可使店洼人畜飲水工程的剩余水量向縣城居民提供生活用水。

    3.6加強供水管網管理,及時排查由于銹蝕、破損、老化而產生的滴、滲、漏、跑、冒現象,減少供水管道的輸水損失。

    3.7對居民的非生活飲用水采取另開水源,在石頭崾峴水庫右壩肩擬建取水井一座,揚至趙洼山頭,建500方調蓄池一座,通過配套供水管網,向茹北區、茹河生態園區、縣城內主要建筑工地及綠化地帶、縣城非生活飲用水提供水源,達到節約優質地下礦泉水的的目的。

    4節水效果分析

    通過對各種節水措施的定量分析,可得出如下節水效果。

    4.1據調查在實際生活中居民生活飲用水占生活用水量的20%,另外的80%為生活非飲用水,主要用于家庭沖廁、洗衣、拖地、綠化等,將這部分水得到循環復用后,可節約非生活飲用水15%,按縣城2020年的用水總量,年可節約水量約26萬方。

    4.2通過安裝衛生節水器具,可使居民生活用水量的80%(生活非飲用水)節約20%,按縣城2020年的用水總量,年可節約水量約34.70萬方。

    4.3根據店洼人畜飲水工程供水規劃設計,年可向縣城提供水量9.30萬方。

    4.4通過加強供水管網管理,可使目前供水管道的輸水損失由現在的8%減少到4%,按縣城2020年的用水總量,年可節約水量約22萬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免费成人激情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成人日韩|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网站免费看黄a站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不卡 |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91成人免费版|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猫咪av成人永久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国产一区亚洲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色成人综合|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 亚洲精品成人a|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视频未 | 亚洲高清成人欧美动作片|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无码| 欧美成人片在线观看|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不卡|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吃奶|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成人做受视频试看60秒|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成人观看天堂在线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