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鄉村旅游行業調研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黃局長:在國家旅游局和云南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昆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昆明市旅游業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充分發揮全行業的積極性,解放思想、與時俱進。2012年旅游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全年累計接待海外游客113.7萬人次,同比增長13.28%,旅游外匯收入3.39億元,同比增長13.68%;接待國內游客4580.5萬人次,同比增長14.45%;旅游總收入426.68億元,同比增長16.18%。旅游業發展取得驕人成就。
《商務旅游》:昆明市為發展旅游業做了哪些具體工作?
黃局長:在面對嚴峻的國際經濟形勢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影響下,多年來我們統籌規劃,多措并舉,為旅游業發展做了很多工作。
(一)完善旅游規劃體系。突出規劃引領的作用,根據昆明市旅游產業發展需要,修編了《昆明市旅游發展規劃》等一批旅游發展規劃書。帶動昆明城市國際化發展,將旅游業作為橋頭堡戰略建設的先導產業來謀劃。
(二)內引外培,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契機加快推進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2012年昆明市投資額3億元以上的旅游重大項目39個,協議投資金額1597.59億元。以陽宗海生態旅游小鎮、七彩云南名勝世界、星河溫泉旅游小鎮為代表的綜合性旅游小鎮開發建設全面提速。
(三)通過機制體制改革創新,旅游產業發展聚集區正在形成。按照“項目集中、管理集中、政策集中、扶持集中”的原則,昆明市在石林風景名勝區、滇池旅游度假區至滇池東岸片區等九個區域集中建設旅游產業集聚片區。
(四)全方位加大宣傳營銷推廣。在中央電視臺和云南電視臺投放昆明旅游形象宣傳片。加強對國外旅游客源地的宣傳推廣。定期舉辦“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游節昆明狂歡節”、“鄭和文化旅游節”、“浪漫春城·花開昆明—2013昆明茶花節”等大型旅游類活動。
(五)“智慧旅游”成果豐碩。在昆明市“數字旅游”平成備案的旅行社有342家、分社45家、旅行社服務網點146家、旅行社部門1561個,景區景點207家。平臺建設進一步強化了行業和市場的管理監督作用。
(六)深入開展旅游業“打非治違”等專項行動。2012年昆明市共立案查處旅游行政案件259件,罰沒金額125.95萬元。其中“打非治違”專項行動開展以來立案查處旅游行政案件206件。所有案件均已按程序和時限辦結,結案率100%。
(七)安全生產、綜治維穩成效明顯。昆明市積極推進“平安旅游”活動,嚴格落實安全工作“一崗雙責”責任,建立責任倒查機制。全方位開展隱患排查和安全生產大檢查工作,通過“安全生產月”活動,不斷強化安全意識。
(八)旅游業基礎工作進展快速。2012年昆明市共舉辦25期導游培訓。成功舉辦了昆明旅游行業職業技能大賽和全省導游大賽等活動。新增4家A級旅游景區。為規范鄉村旅游服務,撰寫《昆明市鄉村旅游服務管理辦法調研報告》。
《商務旅游》:未來昆明旅游業總體發展思路與2013年旅游業發展目標是什么?
黃局長:未來昆明市將緊緊圍繞建設國際旅游城市的目標,挖掘優勢,將旅游業作為經濟騰飛的動力,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全面提升旅游業國際化水平為突破口,以推進旅游業綜合改革為內生動力,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統籌旅游業與現代城市建設、城鄉一體化、新型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努力構筑旅游產品特色化、旅游服務國際化、游客進出便利化、旅游環境優質化發展新格局。
2013年努力實現接待海外旅游者121.3萬人次,同比增長6.65%;接待國內旅游者5476.99萬人次,同比增長17.71%;旅游總收入513.84億元,同比增長18.95%的發展目標。
《商務旅游》:接下來將采取哪些措施發展昆明旅游業以實現建設國際旅游城市的目標?
黃局長:為把昆明全面建設成為國際旅游城市,我們需要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規劃引領,重視戰略研究。加強與國家旅游研究院戰略合作,啟動昆明旅游發展戰略研究。編制一批對全市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的規劃。做好各項規劃的宣傳、貫徹和執行工作,將規劃內容分解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員,確保規劃實施的有效性。
(二)加快提升景區質量,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完善景區游覽服務設施,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推動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工作。推進39個全省重大旅游項目的建設工作。
(三)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推進旅游綜合改革。提升旅游市場化水平,促進旅游業各要素流動。強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綜合協調管理能力,建立運轉高效的涉旅工作協作機制。積極穩妥探索旅游度假區改革創新工作。
(四)推動旅游與文化、科技、商貿等產業的融合發展,不斷推出旅游新項目和新產品。抓好文化旅游項目建設;推進旅游與現代農業的融合發展;策劃包裝環滇池體育賽事;依托特色旅游街區,引進各類地方名特商品和連鎖經營業態。
(五)加強旅游市場宣傳營銷。請專業機構對昆明旅游形象宣傳總體策劃;利用現代媒體和宣傳手段加強旅游營銷力度;建立昆明-東南亞旅游城市聯盟;加強入境市場開發力度,拉動昆明入境旅游的持續增長;探索與航空公司的聯合營銷模式,引進國外航空公司開通更多國際航線。
(六)抓住《旅游法》出臺契機,推進依法治旅和市場治理。以《旅游法》為依據,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制約旅游業發展的矛盾性問題,全面推進旅游市場治理工作,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為昆明打造國際旅游城市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七)治大隱患、防大事故,扎實有效推進安全生產和綜治維穩工作。堅持落實責任制,完善各項應急預案,對重點時段旅游安全生產和行業綜合治理維穩監管。加大旅游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力度,創新旅游安全保障機制,共建安全綜治維穩防控體系。
(八)保障辦好“中國昆明國際文化旅游節昆明狂歡節”、“南博會”、“中國國際旅游交易會”和“中歐旅游論壇”等大型旅游節慶會展活動,培育國際節慶、會展品牌。積極爭辦國際性展會,爭取更多國際性主題會展和論壇落戶昆明。
(九)推進“智慧旅游”試點城市建設。結合“智慧旅游”試點城市要求,深化和完善“數字旅游”平臺功能,加強對行業的管理力度,建立旅游行業誠信管理體系。建設旅游電子商務平臺,深度挖掘旅游服務產業的潛力,大力推動旅游產品服務創新。
關鍵詞:北鎮;旅游經濟;現狀;優勢;問題;對策
北鎮市位于遼寧省西部,歷史文化璀璨,自然環境優異,是中華大地上民間祈福文化傳統最為深厚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北鎮市委員政府著力將以“歪脖老母”為中心的深厚的民間祈福和鄉土崇拜傳統,升華為以“祈福文化”為主題的旅游休閑產業,以“祈福文化”為主題的旅游休閑產業新格局,以“祈福圣地”為定位進行新型城市經營,打造“旅游祈福度假勝地”,突出綜合資源特色,拓展外向型發展舞臺,帶動傳統產業以及休閑地等新興旅游關聯產業的發展,初步形成了沿醫巫閭山縱貫全市的旅游產業聚集區以及“立足遼吉黑,拓展環渤海,輻射東北亞”的旅游經濟蓬勃發展的新格局。
一、北鎮旅游業發展現狀
醫巫閭山風景區自然資源豐富人文景觀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風格獨特,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6處,市縣級100多處,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級重點名勝風景區。近五年來,累計投資4億元開發了大蘆花、五佛洞、天仙觀、靈山寺4個景區,完成建設項目200余個,相繼完成多項新景區開發和老景區擴建工程。醫巫閭山風景區晉升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醫巫閭山和北鎮廟申報世界遺產工作全面啟動。2009年全市旅游直接收入實現1.4億元,占財政總收入的四分之一。接待外來游客317萬人次。蓬勃發展的旅游業正在逐步成為北鎮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的新興支柱產業。
二、北鎮旅游業具有的獨特優勢
1.獨特的區位優勢
北鎮市位于遼寧省西部,地處環渤海經濟圈,遼西走廊的東北部,醫巫閭山的東麓,東與省會城市沈陽相毗鄰,西連英雄的城市錦州,南接素有北方魚米之鄉,擁有紅海灘奇景的石油城盤錦,北通煤都阜新,沈山鐵路、溝海鐵路、京哈公路貫穿全境,京沈高速公路、秦沈高速公路沿境通過,是連接遼西和遼中的咽喉要地。是遼河平原的屏障,山海關外之要沖。最近新修通車的阜新到盤錦的高速公路由北鎮城東穿城而過,使北鎮的交通狀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觀,猶如為北鎮旅游經濟的發展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
2.祈福文化的獨特吸引
北鎮醫巫閭山最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就是其獨特的鎮山文化,而北鎮鎮山文化的本質又在于其內涵極為豐富、涉及各種信仰、遍布各個階層、影響多個朝代、潛移默化多個民族并傳承千年的中華祈福文化。祈福文化的核心就是一個“福”字,具體表現為其千年傳承、融合多種信仰的上至皇家貴族,下至黎民百姓的祈福文化特色。
三、存在的問題
1.統一宣傳的體制還有待逐步完善
近幾年來,我市對旅游業的投資超過2億元,包括政府投入和私人資本投資。政府的投入主要是間接性的投入,包括修環山旅游路,廣告宣傳等間接性投入。而由于各個景區的所有制形式不同,十大景區當中,有四家景區屬于民營性質的運作,各景區為了本景區的利益,宣傳方式不同,宣傳口號各異,始終沒有形成統一的形象定位,造成了旅游市場對我市旅游業整體形象的感知度和認知度還比較模糊,所以還有待于進一步整合協調。
2.旅游業發展水平還不夠高
北鎮市旅游業國內客源市場結構主要局限于錦州、沈陽及遼寧省相鄰的東北三省地區,旅游消費水平比較低,來我市旅游的客人人均消費水平也相應的低。不僅如此,在旅游消費結構方面,由于旅游目的單一,旅游路途短,形成以一日游為主的消費方式,來北鎮的游客長途交通費占的比重小,游覽及住宿的花費較少。這就清晰的反映出我市的游客市場的近域性特征,住宿、餐飲、購物的人均消費水平很低,形成不了高檔次、大規模的旅游配套產業發展態勢。根據國家的相關數據,全國旅游業人均消費支出為350元每人次,北鎮目前還遠不到這一標準。北鎮旅游經濟發展水平和規模雖近幾年來發展迅速,對地區社會發展、經濟進步的帶動作用已凸顯,但進一步提升還有明顯的局限性。在《北鎮市旅游發展總體策劃》中就指出這一問題:從北鎮旅游的發展現狀來看,盡管成績顯著,但是總體來看,北鎮旅游仍處于旅游發展的初期,產業成熟度還較低,大旅游格局還未形成。
3.各旅游區項目特色不鮮明
來北鎮游客有半數以上是到青巖寺祈福為主的,由于青巖寺景區的成功經營,產生了示范效應,其它景區有跟風模仿的趨勢。休閑、療養、購物等其他類型游客比重嚴重不足,資源優勢沒有被挖掘出來,特色品牌沒有塑造出來,多元的旅游產品沒有開發出來。這就薄露出目前我市多元化旅游產品和市場開發相對不足的現實。
4.旅游業同其他產業發展聯系得還不夠緊密
同旅游業發展發達的地區相比,北鎮市的旅游業對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農業產業化的提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城市開發建設等的促進作用還不夠明顯,產業關聯度較低,如當地土特產品溝幫子熏雞、北鎮豬蹄、水餡包子、青巖干紅葡萄酒、北鎮鴨梨的生產加工行業帶動作用不足,對旅游工藝品銷售的促進作用也不夠明顯,與旅游相關聯的產業沒有做大做強。
5.旅游市場經營秩序還需加強
在景區開發審批、農家院規范管理、旅游商品市場管理等方面,某些時候和個別領域做的還不夠到位,還需要進一步出臺相關政策加以規范,進一步加大旅游管理的工作力度。
四、解決問題的對策
1.加大政府主導力度,推進旅游業快速發展
旅游業關聯度高,綜合性強,需要政府在發展過程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從北鎮旅游的發展現狀來看,盡管成績顯著,但是總體來看,北鎮的旅游仍然處于旅游發展的初期階段,產業成熟的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同時,由于北鎮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推動產業發展的市場力量還比較薄弱,這就需要北鎮政府擔負起推動旅游發展的重任,堅定不移的實施政府主導型戰略,實現北鎮旅游的新一輪大發展。
2.強化組織和體制保障
組織和體制是基礎保障。要成立北鎮旅游發展的專項領導小組,并制定相應的工作程序;不斷完善旅游管理體制,如建立統一的經營管理體制,成立旅游文化局等;還要充分發揮旅游協會的作用,如旅行社協會、景區景點協會、鄉村旅游協會等。
3.要切實加強旅游建設項目的審批和監管
北鎮的歷史古跡豐富,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市縣級150余處,除以開發和正在開發的風景區外,還有很多有開發價值的景區。按照《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關于進一步加強旅游產業開發審批管理的若干規定》和《北鎮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旅游景區建設項目評審和審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中關于項目審批的條款,北鎮市政府對旅游開發項目、旅游公路兩側級及景區周邊建設項目都做出了明確要求,未經例會審批就擅自建設的責任人和對違規建設行為制止不力的責任人,市監察局要嚴肅追究責任。旅游稽查大隊要加大對景區建設項目的監督和巡查力度,發現未批先建、不按審批建設的項目,要勒令拆除,情節嚴重的,還要依法嚴肅處理。
4.要加強旅游行業的管理
鼓勵并指導景區通過提高服務質量、完善基礎設施、發展配套產業等措施,爭創A級景區,對成功創建AAA級以上的景區給予獎勵。各景區要制定對本地旅行社的優惠政策,鼓勵并規范本地旅行社發展,發揮對接作用。加強對導游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導游水平,實現持證上崗。建設一批具有較高素質的導游專業隊伍,打造成北鎮旅游形象的一張靚麗名片。
5.要加大對旅游業發展的鼓勵扶持力度
調整對旅游業發展的獎勵辦法,實行單獨下達任務、單獨考核、單獨表彰,獎金發放重點要向景區和開發建設單位傾斜,獎金主要由是財政列支。鼓勵投資較大的景區開發項目和配套產業項目,鼓勵采摘園的發展,鼓勵創建省級農家院、創建A級景區和創建星級酒店。
6.要加快旅游配套項目和產業的建設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