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季延初級中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實驗;初中化學;教學設計
化學是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學科,在學生的學習以及發展中有至關重要的地位。通過化學的學習,學生必須懂得“科學是什么”“如何做科學”以及“科學有什么用”。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實現中國教育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充分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
新形勢下,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使用最廣泛的教學方法就是實驗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幾乎貫穿了教師化學教學的全過程,得到了學校以及教師的普遍認可。就實驗教學而言,它既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以及技能的了解,最終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為此,實際教學中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首先,要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不斷用實驗來展開教學,要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實驗探究活動中來學習化學;其次,化學實驗中有很多典型的例子,教師如果能夠善用這些例子,就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物質及其變動的本質、規律;最后,化學概念的理解是學生學習的重點以及難點,利用化學實驗,就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化學概念、原理以及化學的發展。
二、強調實驗教學的探究性
【關鍵詞】機械基礎課;研討式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機械基礎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若教師能夠抓住這一教學特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入研討式教學,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設計相應的研討內容,那么就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研討活動之中,這樣一來,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幫助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一、研討式教學的內容設置
內容設置是研討式教學的關鍵環節,需要考慮教學內容的特點、課堂時間的有限等等,可以將其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設問問題。這一層次主要是由教師設計問題再提出,例如:教師在講解齒輪失效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齒輪的五種失效形式在任何齒輪上都有可能發生,任何失效形式都不是單獨存在的,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問題“開式齒輪傳動,主要失效形式為磨損,那么是否有可能同時出現點蝕失效?是否會發生疲勞斷裂失效?”,這些問題都能使學生對一個具體的小問題進行思考,也能使學生主動與周圍學生進行交流。
第二層次:小型研討。小型研討所涉及的內容更為廣泛和全面,可以幫助學生增強對某一方面知識的認識,例如:教師在講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的自由度計算問題時,大多數學生會將其作為簡單的算術題,對給定的圖形進行求解,但教師要讓學生掌握的是自由度對于機構運動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設置一個研討問題,如一個有六自由度的工業機器人手臂,那么如何計算其自由度、說明各個關節自由度、機器人手末端自由度等。這樣一來,教師通過將問題和實際進行結合,能將自由度從理論概念轉化為實際表現,學生既能掌握基本的概念知識,也能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第三層次:大型研討。通常可將大型研討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針對設計計算例題開展,二是利用實際工程案例結合教學知識的綜合例題,在機械基礎課程中有著許多類似的題目,如齒輪傳動設計和帶傳送設計等等。整個大型研討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突出完整的設計過程,雖然教材中的例題已經簡化過了,教師的設計過程也會更加順利,但在實際過程中為了增強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將設計放在更寬的例題條件中進行,使整個設計有更多的選擇,每個選擇的設計點中就能引出更多的討論,自然也就能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知識。
第四層次:案例研討。這一層次教師主要依靠現有的教學案例來開展研討活動,如教師講授完齒輪傳動內容之后,可以針對教學內容開展現場齒輪失效分析的研討活動,教師可以將實際發生的齒輪失效圖片、條件、環境、數據、參數等提供給學生進行參考,讓學生根據現有的條件來找尋齒輪失效的原因,但齒輪失效會涉及到多個方面的內容,需要學生在研討過程中將所有的內容和知識綜合起來,因此這樣既能幫助學生鞏固知識,也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研討式教學的開展方式
研討式教學需要占據很多課堂教學時間,因此教師要充分的利用教學時間,開展更加高效的討論活動,一些教學過程中簡單的研討問題可以直接在課上設題討論,時間控制在五分鐘之內即可,教師要多加鼓勵學生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但發言的人數最好控制在五人以下,否則將無法完成教學計劃。
難度上升的研討內容不適宜全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教師只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相應的研討問題,并且一定要控制研討的導向,盡量避免研討過程過于松散,研討結束后一定要有學生匯報結果,人數控制在三人以下,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回答來進行總結和評價,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最后是研討內容中的例題研討,這一類型的研討內容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通常由教師先對研討問題進行設計,安排相應的研討過程,然后再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研討,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進行合作討論,最后再由小組代表進行發言,教師進行點評和總結即可。
三、研討式教學的效果分析
在機械基礎課開展研討式教學能夠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能夠提高學生對教學知識本身的認識,二是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簡單來說,研討式教學一方面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之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從實際意義上來看,結束研討式教學之后,平時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學生,現在已經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甚至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動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在分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開始帶領著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一起對課題展開討論,每位學生也十分愿意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愿意主動地與同學交流學習方法,整個教學氛圍十分濃烈。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機械基礎課中研討式教學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得知研討式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著極大的作用。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研討內容,要選擇合理的研討方式,將機械基礎課的特點展現出來,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的成長階段,對一些事物的好奇心比較重.在進行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活動開展中,可以通過情境教學的模式激勵學生學習物理,勾起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教材的知識,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同時還能夠有效地為學生思維的拓展提供幫助,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小主人.通過情景教學模式可以激發學生的主觀學習意識,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提供保障.所以初中物理教學需要將學生生活、學習環境等結合在一起,根據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經驗等建立適合學習的情景教學環境,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歸納總結等獲得基本的物理技能、掌握基礎知識.例如,在講“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準備幾個通過敲打可以發出響聲的物體,如茶杯、小鼓等.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用木棒敲擊任意一個物體,學生猜出是哪個物體發出的聲音.之后教師將撕碎的紙屑放在鼓面上,然后敲動鼓面,帶領學生觀察鼓面上不斷舞動的紙屑.這時教師可以提問:聲音是如何產生的?人體什么器官起到了聲音的感知功能?聲音又是怎么傳播的?讓學生一一進行解答.通過這種模式,使學生對生活中常見的有趣物理現象進行理解,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二、以角色扮演來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角色扮演教學方式在初中物理學的教學中同樣十分的適用,在該方法的使用中,讓學生扮演物理學習活動中的某一個角色完成任務.在實行角色扮演教學時,教師需要根據相關的課堂主體設計一個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相關的物理活動,該活動的設計主題中還應該融入樂觀、好奇等積極的元素,然后對所有的學生進行分組,通過抽簽的方式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在學習電功率以及歐姆定律后,教師可設計一個相關的學習主題.這個學習主題的主要內容是學生扮演成一個設計師的角色,設計一份自己房間電器設備以及電路的圖紙,在這些電器設備和電路當中,應該包括電燈、電表、變壓器、空調以及開關等.為了使學習的內容更具有挑戰性,還應該對這些電器設備和電路的功能和作用進行解釋.學生設計完成之后,同學之間可以對這些設計進行評價,還可以在教室里面展出,學生之間可以進行相關的交流和溝通.在初中物理教學活動的開展中,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中某個重要角色的演示,有助于培養學生樂觀積極的學習態度.通過設計一個較好的主題,讓學生在學習的中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有助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開發學生所具有的潛在力量,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提高.
三、以實驗教學來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實驗教學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大家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授課開始的前一段時間,教師可以對整堂課的布置進行精心的設計研究,將需要引入的教學實驗合理地融入進教材內容當中,使學生在讀書、聽課的時候能夠快速的發現這個關鍵點,為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欲望埋下伏筆,激勵學生認真學習.例如,在講“速度”時,教師可以引入相關的實驗,準備幾張白紙、刻度尺、秒表等相關實驗器材,讓學生比較紙片下落的速度.在進行實驗之前,教師提出問題:哪張紙片會下落得更快呢?是依據什么進行判斷的呢?在演示實驗時,讓學生拿出兩張16開的紙,將其中一張對折一次,另外一張對折兩次,為了讓紙片可以平穩地下落,可以把紙片兩端向上疊起一些,將紙片放在同一高度,將其同時釋放.要求學生對紙張下落的時間進行記錄,比較那張紙下落的速度快.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動手實驗,讓他們在實踐中了解速度的知識,使其能夠更好地對其進行理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以評價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積極學習
我校是一所城鄉結合的中學,學生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受讀書無用論社會大氣候的直接影響,春季中職招生沖激,學生成績存在著優生不尖、差生偏多現象,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教師隊伍中,部分教師傳統教學觀念重,競爭意識淡薄,以個人單干為主,缺乏團結合作精神,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教學效率低。
上學年度,在梁建柏校長的帶領下,以打造特色課堂,爭做魅力教師,追求實際實用實效為教學教研策略,找準校本教研和學校教育質量,努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使我校教學質量得到很好發展,各級總體成績有所提高。特別是121有效課堂教學取得階段性突破,得到上級領導贊許和兄弟學校的認同。
本學期,我校將繼續抵制庸、懶、散、漫、奢不良風氣,努力提高教師的整體業務水平,不斷完善121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整體成績正是我們努力前進的方向。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
1、指導思想:全面貫徹我縣教學工作會議精神,以實施新課改為導向,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為目標,以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課堂教學效益為重點,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為核心,強化常規教學管理,加強集體備課和教學交流,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優化教學過程。把好校本教研與教育質量關,找準教師教學工作的緊密結合點,努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教研工作有突破,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2、工作思路:本學期,我校教學教研工作,將依據以改革創新求發展,用特色內涵鑄輝煌總體工作思路,以王衛國教學顧問引領特色教學為契機,以實施121課堂教學模式為主的課堂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全力做好研究、指導和服務工作;以校本教研為平臺,進一步加大學科建設工作力度,以提高教師學科能力為目標,精心策劃、組織和開展學科活動;切實把閱讀教學、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納入常規管理,確保三項教學工作規范化、經常化;優化課堂教學達標評優活動;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強化質量監控,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認真做好年輕教師的培養工作,使其盡快成長,增強本組教師的整體素養。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使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爭創一流教研組而努力。
三、目標任務
1、加強教學五環節的管理,教研組作好三次定期常規檢查,確保各位教師以最佳教學狀態進入教學工作之中去。
2、各科組要針對本學科的特點開展學科小專題教研,其中英語科組和政史地科組本年度要完成小專題立項申報任務。
3、初一級全級和初二級6個試驗班完善121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確保課堂改革能順利進行。
4、加強課堂通關檢測來了促教、促學。各科任教師要認真做好學情分析,進行查漏補缺,提高教學質量。
5、加強各教師的榮譽感。
6、完善教師公開課制度,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7、為提高我校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促進老師把握教學方向,本學期將舉辦教學案例設計比賽和青年教師說課比賽等。
8、抓好校本培訓,加強教師教學理論學習,搜集有關研究材料,發揮我校作為的校本培訓網絡示范的輻射作用,使教師教學論文水平上新臺階。
9、抓好第二課堂活動,出好每月班、校黑板報,學習園地豐富學生校園生活、提高學生素質。
四、具體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加強教師培訓工作,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1、加強教職工的師德教育工作,使全體教師進一步轉變觀念,樹立憂患意識、質量意識、競爭意識、學生主體意識、教學中心意識和服務意識,增強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為人師表,盡忠職守,努力干好本職工作。
2、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新課標和新教材,研究的新教材中的新變化,使教師能夠明確教學新要求,把握教學重點,并能夠在教學中實施有效措施;深入學習和研究新課程計劃,開足開齊省教廳規定的課程。
3、積極創造條件,給一線教師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鼓勵教師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加強校際交流,實行走出去、請進來,參觀名校、拜訪名師,觀摩教學;學習他人先進經驗,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4、加強對校級骨干教師的管理和對新教師的指導,積極開展同
課異構活動,骨干教師講好一節示范課、新教師上好一堂匯報課活動,新老教師結對子等形式,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在學科教學中的帶頭作用。
5、在教師中廣泛開展各種教學評優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學校和
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講課比賽和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為青年教師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鍛煉自己的機會,激勵青年教師積極進取。
6、深入開展聽課活動,要求各科組本學期公開課至少有6節;行政人員聽課30節以上,科組長聽課25節以上,教研員聽課20節以上,科任教師聽課15節以上,并且有一半是推門聽課(以上課老師簽名為準)。學期末將聽課記錄本交教研組備查(聽課要求有課堂活動記錄、點評、總評)。
7、深入開展校本培訓活動,活動專題有:如何提高課堂實效性(數學科組)、怎樣聽好一節課和評好一節課(理化生科組)、怎樣寫好教學反思(語文科組)、如何實施121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班教師)等。
(二)加強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2、認真貫徹落實縣教研工作會議精神,級級學習、層層落實,結合本校實際有效進行校本培訓,并嚴格執行學校擬訂的各項制度,做到一切為教學服務。
3、響應縣局的號召,引導教師開展研究教材、研究課堂、研究學生、研究自我的活動,適應當代教流,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抓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
4、實行量化管理,各教師開學初要做好學情分析及制訂出有效的對策。加強與外校溝通,到兄弟學校參觀學習,相互切磋,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的教學教改方法。
5、積極開展師生讀書活動,提高人文素養,點燃師生讀書激情,創建書香校園,同時,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黑板報、學習園地和撰寫個人格言等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
6、分級、分科搞第二課堂活動和知識競賽,讓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活動,都有機會上臺表現自我,都有機會獲獎,嘗試成功的喜悅,體驗讀書的樂趣。
7、設立學生成長記錄表:如學生成績記錄表、學生德育記錄表、學生談心記錄表、家訪記錄表等,并每個月進行一次總結,成為學生成長的一面鏡子,促使學生向好方面發展。
(三)加大教學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落實教學五環節,切實把好五個關。①是嚴把備課基礎關,教研組以不定期的方式來檢查備課,檢查后迅速將意見反饋給教師,幫助他們提高備課的水平并將檢查結果存檔。
②是嚴把上課關鍵關,嚴格教學過程監控管理,落實確保常態下的課堂教學,學生練習不得少于10分鐘的要求。教研員隨時推門聽課,切實了解各教師的教學情況,推廣好的經驗,幫扶教學能力較差的教師。
③是嚴把作業鞏固關,要求教師布置作業要適量,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有梯度性,既有基礎知識訓練,又有提高性的練習,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業要全批全改起到課堂反饋作用。
④是嚴把培優扶差輔導關,要求各教師認真做好學情分析,制訂出可行的對策。
⑤是嚴把學習質量關,對學習中消極對待的學生做好批評教育,形成良好的學習競爭氛圍。
2、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每科組在本學期均要安排六節示范課,進行同課異構,進行對比教學活動,促使每個上課老師進行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尋求最佳的教學方案。
3、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效率。我校從實巧精活新五個方面著手,實是面對實際、目標實在、講求實效;巧是教學內容巧分析、教學過程巧安排;精是概念理論要精確、問題陳述要精練、重難點處理要精當;活是在優化課堂教學上要靈活運用,要因材施教;新是課堂教學要革新、教學方法要創新。
4、每天做好三巡工作。即班主任巡班、級長巡堂、校領導巡校工作,抓好課堂紀律,嚴管校園秩序,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團結向上的學習氛圍。
5、重視教學過程管理,提高實效,檢查機制落實到位。加強教學月報管理制度,級長及科組長要每月上報各教師的教學情況,推廣成功經驗,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6、重視大課間活動,勞逸結合,保證學生有良好身體素質,為中考體育加試作好鋪墊。
7、加強班學習小組的管理,發揮學習小成員間的團結合作、互助交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每月先出級優秀學習小組,并給予物質獎勵。
8、加強對實驗班科組教師的管理,通過多渠道來提升實驗班教師的業務水平,使他們盡快適應并完善121課堂教學模式。
(四)狠抓教學研究,著力提高教研效率
1、繼續開展小問題大研究課堂教學實踐研究,堅持每周一科組活動(兩節),每次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專題、定中心發言人,著重把教育教學工作的難點、熱點變為教研工作的著力點。
2、繼續搞好學科教研,發揮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強化科組長責任意識、質量意識,以身作則,肯吃苦、肯學習、肯鉆研,樂奉獻精神。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努力探索適應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模式,幫扶年青教師成長,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實現良性競爭。
3、重視優化課堂教學,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合理使用好語音室和實驗室,以及認真用好各類輔助教材,填寫好有關的表格,確保各類室場開出率在90%以上。
我校是一所城鄉結合的中學,學生的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受讀書無用論社會大氣候的直接影響,春季中職招生沖激,學生成績存在著優生不尖、差生偏多現象,給教育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教師隊伍中,部分教師傳統教學觀念重,競爭意識淡薄,以個人單干為主,缺乏團結合作精神,安于現狀,不思進取,教學效率低。
上學年度,在梁建柏校長的帶領下,以打造特色課堂,爭做魅力教師,追求實際實用實效為教學教研策略,找準校本教研和學校教育質量,努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使我校教學質量得到很好發展,各級總體成績有所提高。特別是121有效課堂教學取得階段性突破,得到上級領導贊許和兄弟學校的認同。
本學期,我校將繼續抵制庸、懶、散、漫、奢不良風氣,努力提高教師的整體業務水平,不斷完善121有效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整體成績正是我們努力前進的方向。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
1、指導思想:全面貫徹我縣教學工作會議精神,以實施新課改為導向,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為目標,以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課堂教學效益為重點,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為核心,強化常規教學管理,加強集體備課和教學交流,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優化教學過程。把好校本教研與教育質量關,找準教師教學工作的緊密結合點,努力提高教學活動的實效性,教研工作有突破,全面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各項工作再上新臺階。
2、工作思路:本學期,我校教學教研工作,將依據以改革創新求發展,用特色內涵鑄輝煌總體工作思路,以王衛國教學顧問引領特色教學為契機,以實施121課堂教學模式為主的課堂教學改革為切入點,全力做好研究、指導和服務工作;以校本教研為平臺,進一步加大學科建設工作力度,以提高教師學科能力為目標,精心策劃、組織和開展學科活動;切實把閱讀教學、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納入常規管理,確保三項教學工作規范化、經常化;優化課堂教學達標評優活動;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強化質量監控,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認真做好年輕教師的培養工作,使其盡快成長,增強本組教師的整體素養。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使現代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爭創一流教研組而努力。
三、目標任務
1、加強教學五環節的管理,教研組作好三次定期常規檢查,確保各位教師以最佳教學狀態進入教學工作之中去。
2、各科組要針對本學科的特點開展學科小專題教研,其中英語科組和政史地科組本年度要完成小專題立項申報任務。
3、初一級全級和初二級6個試驗班完善121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確保課堂改革能順利進行。
4、加強課堂通關檢測來了促教、促學。各科任教師要認真做好學情分析,進行查漏補缺,提高教學質量。
5、加強各教師的榮譽感。
6、完善教師公開課制度,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7、為提高我校教師教學業務水平,促進老師把握教學方向,本學期將舉辦教學案例設計比賽和青年教師說課比賽等。
8、抓好校本培訓,加強教師教學理論學習,搜集有關研究材料,發揮我校作為的校本培訓網絡示范的輻射作用,使教師教學論文水平上新臺階。
9、抓好第二課堂活動,出好每月班、校黑板報,學習園地豐富學生校園生活、提高學生素質。
四、具體措施和工作要求
(一)加強教師培訓工作,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1、加強教職工的師德教育工作,使全體教師進一步轉變觀念,樹立憂患意識、質量意識、競爭意識、學生主體意識、教學中心意識和服務意識,增強事業心、責任感和使命感,做到愛崗敬業,樂于奉獻,為人師表,盡忠職守,努力干好本職工作。
2、組織教師深入學習新課標和新教材,研究的新教材中的新變化,使教師能夠明確教學新要求,把握教學重點,并能夠在教學中實施有效措施;深入學習和研究新課程計劃,開足開齊省教廳規定的課程。
3、積極創造條件,給一線教師提供學習進修的機會,鼓勵教師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加強校際交流,實行走出去、請進來,參觀名校、拜訪名師,觀摩教學;學習他人先進經驗,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4、加強對校級骨干教師的管理和對新教師的指導,積極開展同
課異構活動,骨干教師講好一節示范課、新教師上好一堂匯報課活動,新老教師結對子等形式,充分發揮骨干教師在學科教學中的帶頭作用。
5、在教師中廣泛開展各種教學評優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學校和
各級教育部門組織的講課比賽和教育教學論文評比活動,為青年教師提供展示自己的舞臺、鍛煉自己的機會,激勵青年教師積極進取。
6、深入開展聽課活動,要求各科組本學期公開課至少有6節;行政人員聽課30節以上,科組長聽課25節以上,教研員聽課20節以上,科任教師聽課15節以上,并且有一半是推門聽課(以上課老師簽名為準)。學期末將聽課記錄本交教研組備查(聽課要求有課堂活動記錄、點評、總評)。
7、深入開展校本培訓活動,活動專題有:如何提高課堂實效性(數學科組)、怎樣聽好一節課和評好一節課(理化生科組)、怎樣寫好教學反思(語文科組)、如何實施121課堂教學模式(實驗班教師)等。
(二)加強教學改革,大力推進素質教育
2、認真貫徹落實縣教研工作會議精神,級級學習、層層落實,結合本校實際有效進行校本培訓,并嚴格執行學校擬訂的各項制度,做到一切為教學服務。
3、響應縣局的號召,引導教師開展研究教材、研究課堂、研究學生、研究自我的活動,適應當代教流,提高教師的教研水平。抓好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向45分鐘要質量。
4、實行量化管理,各教師開學初要做好學情分析及制訂出有效的對策。加強與外校溝通,到兄弟學校參觀學習,相互切磋,共同探討新形勢下的教學教改方法。
5、積極開展師生讀書活動,提高人文素養,點燃師生讀書激情,創建書香校園,同時,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黑板報、學習園地和撰寫個人格言等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
6、分級、分科搞第二課堂活動和知識競賽,讓不同層次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活動,都有機會上臺表現自我,都有機會獲獎,嘗試成功的喜悅,體驗讀書的樂趣。
7、設立學生成長記錄表:如學生成績記錄表、學生德育記錄表、學生談心記錄表、家訪記錄表等,并每個月進行一次總結,成為學生成長的一面鏡子,促使學生向好方面發展。
(三)加大教學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1、落實教學五環節,切實把好五個關。①是嚴把備課基礎關,教研組以不定期的方式來檢查備課,檢查后迅速將意見反饋給教師,幫助他們提高備課的水平并將檢查結果存檔。
②是嚴把上課關鍵關,嚴格教學過程監控管理,落實確保常態下的課堂教學,學生練習不得少于10分鐘的要求。教研員隨時推門聽課,切實了解各教師的教學情況,推廣好的經驗,幫扶教學能力較差的教師。
③是嚴把作業鞏固關,要求教師布置作業要適量,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有梯度性,既有基礎知識訓練,又有提高性的練習,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業要全批全改起到課堂反饋作用。
④是嚴把培優扶差輔導關,要求各教師認真做好學情分析,制訂出可行的對策。
⑤是嚴把學習質量關,對學習中消極對待的學生做好批評教育,形成良好的學習競爭氛圍。
2、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每科組在本學期均要安排六節示范課,進行同課異構,進行對比教學活動,促使每個上課老師進行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尋求最佳的教學方案。
3、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效率。我校從實巧精活新五個方面著手,實是面對實際、目標實在、講求實效;巧是教學內容巧分析、教學過程巧安排;精是概念理論要精確、問題陳述要精練、重難點處理要精當;活是在優化課堂教學上要靈活運用,要因材施教;新是課堂教學要革新、教學方法要創新。
4、每天做好三巡工作。即班主任巡班、級長巡堂、校領導巡校工作,抓好課堂紀律,嚴管校園秩序,保證學生有良好的學習環境,營造團結向上的學習氛圍。
5、重視教學過程管理,提高實效,檢查機制落實到位。加強教學月報管理制度,級長及科組長要每月上報各教師的教學情況,推廣成功經驗,及時糾正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6、重視大課間活動,勞逸結合,保證學生有良好身體素質,為中考體育加試作好鋪墊。
7、加強班學習小組的管理,發揮學習小成員間的團結合作、互助交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每月先出級優秀學習小組,并給予物質獎勵。
8、加強對實驗班科組教師的管理,通過多渠道來提升實驗班教師的業務水平,使他們盡快適應并完善121課堂教學模式。
(四)狠抓教學研究,著力提高教研效率
1、繼續開展小問題大研究課堂教學實踐研究,堅持每周一科組活動(兩節),每次活動做到:定時間、定地點、定人員、定專題、定中心發言人,著重把教育教學工作的難點、熱點變為教研工作的著力點。
2、繼續搞好學科教研,發揮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強化科組長責任意識、質量意識,以身作則,肯吃苦、肯學習、肯鉆研,樂奉獻精神。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努力探索適應新課改的課堂教學模式,幫扶年青教師成長,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實現良性競爭。
3、重視優化課堂教學,充分發揮電教媒體的作用,合理使用好語音室和實驗室,以及認真用好各類輔助教材,填寫好有關的表格,確保各類室場開出率在90%以上。
關鍵詞:微課;計算機基礎;教學資源;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34-0203-02
Abstract:Microlecture as a new type of education resources, more and more get the favour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first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Microlecture and emerging background,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pplied in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and in the form of case Microlecture make concrete steps is give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Finally, practice shows that Microlectur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Microlecture; found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resources;application research
1 微課概述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便捷移動式學習日益成為學習者新的需求,微課在此背景下產生,同時“互聯網+”時代以開放、共享為理念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所帶來的顛覆性沖擊,使得“微”教學模式在全球范圍內逐漸蓬勃發展。微課是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它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呈現方式,在10~20分鐘的時間內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技能點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微課有別于傳統的教學資源主要體現在,微課教學過程不僅僅包含知識導入、講授,鞏固練習等教學環節更重視運用多媒體技術,融合PPT、音頻為一體,內容精煉、主題突出,形象生動再現知識點。微課學習內容的短小精悍和富有針對性也能很好的解決學習者的認知負荷問題,微課視頻及輔助學習資源總容量有限也有利于網絡傳播,特別是通過移動設備觀看。
2 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用的可行性
作為高校公共基礎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核心目標在于培養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由于授課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原有知識積累各不相同,教師比較難兼顧個體的差異。而以短小視頻為特征的微課在兼顧個體差異上有技術方面的優勢,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視頻,無論學生的接受能力如何,都可以提供滿足學生所需要的學習時間,也都有充分的學習時間。這對縮小學生之間的差距,提高學生整體計算機水平,使學生能更好地適應信息時代的工作環境都是極具意義的。
計算機基礎課程應用操作性強,課時有限但技能點多,可以先將復雜的技能點進行科學的拆分,拆分出來小的知識技能結合具體教學活動進行系統化的組織與建設,制作成微課,眾多講解小知識技能的微課進而形成微課程。短小的微課視頻有利于學習者保持注意力,也有利于使用者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有選擇有重點地碎片化學習。
通過微課在課程的應用可以滿足學生的差異化、自主化學習的需求,體現了“掌握學習”的教學理念,因此計算機基礎教學中使用微課是可行的。
3 微課在計算基礎教學中的應用
微課作為一種碎片化的學習資源,在設計時要遵循認知負荷理論,以聯通主義為指導設計有效的框架,以使用者設計理論為依據設置學習路徑,引導學習者有效利用微課資源進行學習。微課教學資源是半結構化的,在設計時應該依據拆分重構的策略,以構建主義為指導,伴隨著教學需求的變化、資源應用的開展、學生學習的反饋而不斷的修改完善。
3.1 教學設計
微課的教學關鍵是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我進行有深度的學習才是教學的核心。在這里我們選擇“使用word進行小論文的編輯”作為此次應用的選題,一方面論文的編輯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另一方面通過這個選題能夠很好地鞏固字體格式、段落格式的設置等技能點及掌握對論文格式規范的熟悉。在教學設計上,根據此次教W任務,設計論文編輯的微課程情境。接下來帶領學生熟悉小論文的結構構成及格式要求,針對具體的格式要求分析使用Word的那些功能才能達成效果,然后操作演示整個小論文的排版過程,最后進行簡短總結。
3.2 微課視頻資源的制作
本文中微課程的學習資源的主要呈現形式是微視頻,微視頻要按照教學設計和學習者的思維類型進行組織來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建構,以問題引領學習路徑,以問題來推動內容講解,有助于學生引發對所學內容的思考進而激發學習興趣,在視頻畫面上要美觀大方,符合學生的審美,結構設計上有創意最好,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由于此次選題的講解涉及微情景引入、PPT播放及技能點講解、軟件操作演示,故采用“微電影+錄屏”的方式比較合適。微視頻的開頭采用微電影的引入方式時間控制在3分鐘,小張同學面臨畢業苦于論文格式的編排遂到辦公室向老師求助,老師拿出規范的已出版論文帶著小張一起分析格式要求。接下來展示PPT授課課件介紹此次微課涉及的技能點并打開論文原稿進行排版演示,在PPT播放和操作演示環節采用錄屏軟件Camtasia Studio進行錄制,其中技能點介紹控制在2至3分鐘,操作演示控制在10分鐘左右,整個微課視頻不超過20分鐘。在整個錄制的過程中有幾點需要注意,微電影環節采用手機錄像的方式,主要拍攝時畫面的穩定性及鏡頭的組接。錄屏環節要調整好話筒的位置及音量,打開PPT講課界面準備開講后再點擊“錄制”按鈕,錄完后在使用軟件對教學視頻進行必要的剪輯和美化。
3.3 反饋與輔助資源的完善
微課視頻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采用“反轉課堂”的模式,課前通過課程的微信教學平臺微課視頻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學反饋也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課堂上教師應注意與學習者的交流,了解學習者的疑問和需求。教師應該明確微課視頻僅僅是一種教學資源,并不是一個完整的教學,必須配套學習指導方案、練習題目、學習測試,并伴隨著學習者的需求而不斷完善。學習者通過指導方案更加有效地學習,通過練習題目進一步鞏固知識點,通過學習測試了解自己的不足,進行針對性的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復習已學的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從而營造一個正循環的“微教學資源環境”。
4 結束語
通過實際課堂教學和學生技能水平測試的反饋并綜合調查問卷情況的分析,都表明微課有助于學習者理解和深化知識,提高其學習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大多數學習者經過反復學習能完全掌握技能點,進而驗證了微課在計算機基礎教學應用的可行性及實用性。微課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也可以通過微課改進教學方式,在后期繼續對微課及輔助資源的設計開發并進行及時的跟進和修改,不斷的實踐和創新,滿足教學的需求。將微課的引入教學符合“互聯網+”時代碎片化學習的需求,給傳統的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在微課的學習方式下學生也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非常可貴的。
參考文獻:
[1] 梁樂明,曹俏俏,張寶輝. 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 開放教育研究,2013(1):65-73.
[2] 鐘琦,武志勇. 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微課程”教學模式研究[J]. 現代教育術,2014(2):26-33.
[3] 余毅. 基于微課程模式的資源共享課建設探討[J]. 中國教育信息化,2014(5):34-35.
[4] 董黎明,焦寶聰. 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應用模型研究[J]. 電化教育究,2014(7):108-113+120.
關鍵詞:技工學院;計算機基礎;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TP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0-0000-01
Hybrid Teaching Study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He Qin
(Jiangxi Chemical Industry Technical School,Nanchang330039,China)
Abstract:Mechanic college teaching has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the mechanic school computer teaching computer teaching the test characteristics,but also requires a combination of skilled workers to carry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teaching,in order to carry out teaching computer technicians out of college.Here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through hybrid to full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se two features,by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to obtain a good teaching results.Institute of computer education for technician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Keywords:Mechanic school;Computer basis;Hybrid teaching
一、混合式學習國內研究現狀
“混合式學習”是指將面對面學習與網上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它是對國際上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實踐“網絡化學習”多年的經驗和教訓進行反思的結果。“混合式學習”是對“網絡化學習”的升華與提高,它是將網上學習與面對面學習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使其產生“化學反應”―提高學習效率。
在國內,對混合式學習進行研究的主要有北京師范大學的何克抗教授。何克抗教授認為混合式學習“還不能算是一個新概念,因為這種說法多年以前就己經有了。不過,近年來它之所以受到關注并日益流行,卻是因為被賦予了一種新的內涵,所以我們不妨把它看作是一個‘舊瓶裝新酒’的新概念。”他認為混合式學習是教育技術理論發展的標志,“這一概念的重新提出,不僅反映了國際教育技術界對學習方式看法的轉變,而且反映了國際教育技術界關于教育思想與教學觀念的大提高、大轉變。從表面上看,這種轉變似乎說明當前教育技術理論是在回歸,是在懷舊;而實質上是在按螺旋方式上升,說明人們的認識在深化、在提高,說明教育技術理論在不斷向前發展。”他認為“混合”思想使四個方面的認識得到深化:一是對建構主義認識的深化,二是信息傳播技術教育應用認識的深化,三是對信息技術課程整合認識的深化,四是對教學設計認識的深化。
二、技工學院計算機基礎課的特點
在我國,技工學院有其獨特的特點。高校連年擴招,大學夢越來越容易實現,上大學成了大部分家長和學生的選擇,技工學院的生源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就導致學生素質越來越低。大多數學生都有厭學情緒,對于學習沒有感覺,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認識,大多數學生認為就是上網。但對于技工學院的學生來講,畢業后絕大多數是畢業就上崗,如果不能讓他們有一技之長,那他們將成為社會的負擔,這也是我們教師需要承擔的責任。而計算機知識是現今社會不可缺少的技能之一,如何把學生充分地吸引到課堂中來,讓學生掌握這一門技能,是這門課程需要解決的迫切問題之一。計算機課程有很強的實踐操作要求,采用傳統的教學明顯不適用,而如何來讓計算機基礎課程更加生動是老師必須考慮的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把技工學院與計算機基礎課的特點結合起來去解決。
三、混合式學習的應用
在這里我將混合式教學方式應用到了計算機基礎課程中,把傳統教學方式與網上學習的方式結合起來,既可以發揮出教師的指導作用,又讓學生發揮了自己的主動性,從學習中得到快樂。這里設計一條學習線路。
(一)必要的課堂學習。對于教學來講,課堂學習是必不可少的。對于學生的學習首先要理解知識點,課堂學習它可以讓教師以即時的解決學生的問題,并且把自己的知識與實踐技能整理出來,展現給學生。讓學生通過這些展示能夠從中吸取經驗與知識。俗話說“老師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前提是要將學生領入這個課程;其次是實踐能力,教師對于實踐過程需對要點點到為止,不能從頭到尾演示,只是讓學生只要模仿就可以完成,這樣達不到學生學習的目的;第三實踐總結,它主要是讓學生回顧這節課他所學習到知識和技能,通過實踐總結了解到自己的不足點。而對于教師有幾個方面的要求,首先是輔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教師不應該完全依賴網絡,還要通過制作電子課件來為學生在進行自定步調學習時提供學習資料;其次輔助學生進行技能實踐,教師對技能的介紹要避免面面俱到,留給學生自己嘗試探索的空間;第三通過多種途徑得到反饋,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得到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如傳統課堂方面、網絡等途徑。
(二)課堂外的學習。混合式的學習模式倡導自定步調與同步的學習體驗,除了課堂上的學習以外,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系統進行課堂外的自定步調學習。而課堂外的學習是教師無法準確掌握得到的,這就可以充分利用網絡學習的優點,讓學生通過網絡了解更多學習內容。應從幾個方面進行,首先上課內容的提醒,教師可以將即將上課的主要內容、提綱及學習要點放到網絡平臺上,讓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這些要點進行相應的預習,更好地在課堂中抓住自己不懂的知識點。其次學習內容的擴充,教師提供的與課程相關的課外知識和較新的計算機技術動態,學生可以利用課下時間,隨時閱讀學習。第三博客的應用,學生能夠在博客中分享學習感受、探討生活中遇到的計算機問題及流行的計算機技術,并將自己的學習快樂分享給大家。第四利用網絡進行交流,教師可以通過郵件和在線通信等網絡功能進行與學生的交流,學生相互之間也可以進行相互溝通,充分利用網絡的便捷,讓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有力輔助工具。
(三)必要的學生評價。評價是對學的一種激勵,應合理利用對學生的評價,讓其起到督促學生不斷進步的作用。
總之,合理地利用混合式學習的模式,對于技工學院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尤為重要。通過應用的研究,選擇一個有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能得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進行的更加順利、流暢,讓學生學習更有興趣,能充分地加入到學習中,對于學習掌握好這門技能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5,1
【關鍵詞】初中學生厭學 原因初探 解決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06-0085-02
一 前言
從目前初中教學現狀來看,初中學生厭學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目前初中學生厭學情緒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決和控制,將會對其他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厭學情緒一旦發生大面積蔓延,會使許多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會使初中教學質量大幅下降。所以,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初中學生厭學問題,必須對其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并根據原因制訂相應的對策。基于初中教學的現實需要,我們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根本上消除初中學生厭學現象,提高初中教學質量。調查發現,初中學生產生厭學的原因是多層面的,初中學生厭學問題已成為困擾初中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對初中學生厭學問題的成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制訂針對性的解決對策。
二 初中學生厭學問題現狀
學生厭學問題目前已成為困擾初中教育教學的主要問題,患有厭學癥的學生數量近年來呈增長趨勢,為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目前初中學生厭學問題的現狀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厭學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片面地認為學習無用
厭學學生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認為學習沒有任何用處,對學習不感興趣,沒有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這部分學生普遍存在嚴重的學習障礙,心理因素成為厭學的主要原因。
2.厭學學生學習態度消極,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將學習視為一種負擔
由于初中厭學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所以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非常消極,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根本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厭學學生的另一個特征是不愿意參加學習活動:課余時間泡網吧,課堂上講話、玩手機、看小說,作業馬虎了事甚至不做,很少將精力放在學習上,將學習視為一種負擔,不愿意在學習上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導致成績下滑嚴重。
三 初中學生厭學問題的原因
目前初中學生產生厭學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即:社會原因、學校原因、家庭原因。
1.社會原因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發生了深刻變革,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人們所處的階層不一樣、需求不一樣,由此導致了在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也表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在此情況下,雖然積極的因素較多,但消極因素產生的危害也很大,讀書無用論的思潮對初中學生的危害相當大。由于初中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時期,對人生規劃比較模糊,在這種情況下受到社會不良思潮的影響,難免產生厭學情緒。若這種厭學情緒不加以控制和改善,將會嚴重影響初中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價值觀的形成。
2.學校原因
雖然我國學校教育已逐漸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但在轉變過程中,應試教育的轉變還不夠徹底,在許多學校仍存在用單一的分數來衡量學生優劣的現象,于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成績的要求過于苛刻,缺乏應有的愛心和耐心,教學手段過于粗暴,課業負擔過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壓力過大,心理處于緊張的狀態,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造成了一部分學生因無法正確調適學習壓力、調節緊張情緒,從而產生厭學情緒。
3.家庭原因
初中學生除了在學校學習之外,在家里的時間較長,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教育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重要保證。但是許多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及其他原因,對孩子的關心不夠,沒有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使學生回到家之后處于放任自流的狀態。同時家長也沒有做好教育和引導的工作,沒有將學生正確的引導到學習正軌上來。有些家長甚至在家庭教育中起到了反作用。相反,有的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的期望值過高,對孩子在學習上施加壓力,一旦孩子達不到相應成績就要受罰,致使通過努力后達不到父母要求的學生厭學。因此,家庭原因成為了導致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我們不對家庭原因引起足夠的重視,將無法有效解決初中學生厭學的問題。
四 解決初中學生厭學問題的對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了解到了初中學生厭學問題產生的原因,我們要想積極解決初中學生厭學問題,就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制訂具體的解決對策:
1.從社會角度入手,積極解決初中生厭學問題
從社會角度來說,應積極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應對讀書無用論進行嚴肅的批駁,相關職能部門要加強對校園周邊文化環境的整治。不僅如此,教育部門還應采取積極的措施,對學習的重要性進行宣傳,在整個社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所以,在初中教育這一關鍵時期,社會產生的影響非常關鍵,我們要重視這一影響,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2.從學校角度入手,提高學校的實際作用
初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階段,老師應按照素質教育要求,明確初中教學任務,營造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以提高學生素質為主,而不是單純的應試教育、唯分數論。此外,初中教師還應經常告訴學生學習的重要作用和意義,重視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改以往簡單粗暴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明確學習的重要性,好學、樂學。在這一過程中,學校領導應加強教學引導和教育監管工作,發揮學校的教學引導和監管作用,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的厭學問題,使學生能夠通過學習活動努力提高成績,提升自身素質,保證初中學習取得良好的效果。
3.從家庭角度入手,發揮家庭的積極促進作用
首先,家長應注意自己的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在無意之中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對學習的態度、學習行為習慣及生活方式等多會在子女身上有所體現。家長樂學、好學,孩子受到這種學習氛圍的熏陶,自然樂學上進。其次,家長應正確估計子女的學習能力,降低期望值,只要孩子有所進步就要進行鼓勵,努力讓孩子體會學習的快樂。上述家長對子女過高的期望值往往會產生負面影響,結果南轅北轍。
五 結論
通過分析可知,初中學生厭學的原因主要體現在社會原因、學校原因和家庭原因這三個方面,由于厭學問題造成的危害較嚴重,我們必須對初中學生的厭學問題引起足夠的重視,要從社會、學校和家庭角度出發,努力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培養其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根本上解決初中學生的厭學問題,使初中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不斷提高教學實效性,全面提高初中的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關鍵詞:化學實驗;急救;安全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12-0177-01
化學災害是指有毒有害的化學物品在生產、使用、經營、貯存和運輸過程中,每年由于人為或自然原因,引起泄漏、污染、起火、爆炸,造成人員傷害或財產損失的事故時有發生。那么,對于學校而言,化學實驗室中的安全問題及應急處理與防范應該引起我們師生的高度重視。化學實驗所用的藥品種類繁多,有的是易燃、易爆、劇毒和有腐蝕性;在實驗中使用不當就可能發生火災、中毒、燒傷、爆炸等意想不到的事故;下面介紹一些處理初中實驗事故的常規方法。
一、處理初中實驗事故的常規方法
1.化學灼傷的急救。化學灼傷與一般的燒傷、燙傷不同,其特殊性在于:即使脫離了致傷源,但如果不立即把污染在人體上的腐蝕物除去,這些物質仍會繼續腐蝕皮膚和組織,直至被消耗完為止。化學物質與組織接觸時間越長、濃度越高、處理不當、清洗不徹底、燒傷也越嚴重。一旦發生化學燒傷事故,都應于最短時間(?最好不超過1-2分鐘)進行沖洗。沖洗搶救如同救火,要爭分奪秒。沖洗時必須立足于現場條件,不必強求用消毒液和藥水,用水都可應急。沖洗需要反復而徹底地進行,
(1)酸灼傷:不慎將酸灑在皮膚上先用大量的水沖洗,再用3%~5%的碳酸氫鈉溶液洗滌,涂上油膏,并包扎好。眼睛上用大量的水沖洗,再用1%的碳酸氫鈉溶液洗,最后滴入少許蓖麻油。衣服上用水沖洗,再用稀氨水洗,最后用水洗。地上則撒一些石灰粉,再用水沖刷。
(2)堿灼傷:不慎將堿液灑在皮膚上用大量水沖洗,然后用1%~2%硼酸或1%~2%醋酸洗,最后涂上油膏包好。眼睛上用大量水沖洗再用1%硼酸洗后,滴入少許蓖麻油。衣服上用水沖洗后用1%醋酸溶液洗滌,再用稀氨水中和,最后用水沖洗。
(3)溴灼傷:皮膚上立即用酒精洗滌,涂上甘油用力按摩,并將傷口包扎好。眼睛上用大量水沖洗,再用1%的碳酸氫鈉洗。
(4)鈉灼傷:可見的小塊用鑷子移去,然后與堿灼傷處理相同。
2.割傷:輕者用蒸餾水沖洗,再用硼酸或雙氧水洗凈,涂上碘酒包扎好。重者先要按住血管,以防大量出血并立即送醫院治療。另外要防止傷口接觸化學藥品引起中毒。
3.燙傷:輕者可涂上玉樹油或鞣酸油膏,重者涂以燙傷油膏后立即送醫院。
4.火災急救。正確認識火源的性質,選用適當的滅火器。每學年學校組織師生學習消防安全知識,對于和化學有關的人員都要手把手的教會使用滅火器的方法,并進行模擬演練。達到遇事不慌,沉著冷靜的進行事故的前期處理。牢記各種滅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適用范圍。
(1)油類著火:用沙土或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也可撒干燥固體的碳酸鈉或碳酸氫鈉粉末滅火。
(2)電器著火:立即切斷電源,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或四氯化碳滅火器滅火;切忌用水或泡沫滅火器。
(3)儀器內溶劑著火:用大塊石棉布將火蓋滅;如大面積著火,可用泡沫式或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4)金屬鈉著火:用沙土滅火,忌用水滅火。
5.藥品中毒的處理
(1)濺入口中而未咽下的應立即吐出,用大量的水沖洗口腔;若咽下,根據毒物的性質給予解毒劑并立即送醫院進行治療。
(2)腐蝕性藥品:強酸先飲大量水,然后服用氫氧化鋁膏、雞蛋白。
不論酸或堿中毒皆再以牛奶灌注,不要服用嘔吐劑。
(3)氣體中毒:將中毒者移至室外,解開衣領及紐扣,重者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6.試劑濺入眼入,任何情況下都要先洗滌,急救后送醫院治療。
若是固體化學物質落入眼內,應及時取出,以免繼續發生化學作用;若是堿性試劑可用硼酸水洗,若是酸性試劑可用稀碳酸氫鈉溶液洗滌,若一時沒有這類溶液而情況緊急時,立即用大量蒸餾水或自來水沖洗。
7.使用失落標簽未經鑒定的試劑引發的事故。例如,在配制溶液時錯把硫酸當鹽酸使用,造成傷害事故。凡失落標簽的試劑一定要檢驗確定后再使用,以避免傷害事故的發生。
8.用藥過量引發的事故。一些實驗雖然劇烈,但試劑量小并無危險,用藥量稍大便會發生危險。如紅磷在氧氣里燃燒時,反應很劇烈,但藥量少時并無危險。在做分組實驗時,讓學生觀察紅磷在氧氣里燃燒時的現象,放入的藥量一定要適量,不得隨意用藥,否則就會發生意外事故。又如:用小蘇打和濃硫酸反應做二氧化碳的滅火實驗。如果小蘇打和濃硫酸用量大,產生氣壓過大,會沖開膠塞,噴出酸液。像這樣,也曾發生過燒壞衣服,腐蝕操作者的手的事故。再如:配制銀氨溶液時,如果加入過量的氨水,且不隨配隨用,久置后再用,溶液中生成了容易爆炸的物質黑色的氮化銀,用時就會引發爆炸事故。此實驗要防止加入過量氨水,銀氨溶液必須隨配隨用,不能久置。因此,用藥量寧少勿多。
二、避免實驗事故發生的方法
1.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實驗。
2.在實驗中遵守實驗室規則,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3.正確使用儀器設備,安全準確操作。
4.全國有若干的化學實驗室由于條件限制,通風不良、存放藥品較多、各種儀器設備年久失修,存在著很多的事故隱患,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把危害降低到最低的程度,還應改善實驗室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