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骨折的護理措施范文

    骨折的護理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折的護理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折的護理措施

    第1篇:骨折的護理措施范文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5(a)-0141-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summarize th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of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Methods in May 2012 - October 2015 to our hospital surgery treatment of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are numbered,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usual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mprehensive perioperative care), 15 case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recovery effect.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 (t = 14.23, 16.43;P < 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improve perioperative diabetic patient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surgery effect, to facilitat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reduce the risk of complications, has high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d value.

    [Key words] Diabetes; Femoral neck fractur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患者往往存在明顯的營養不良癥狀,且機體抵抗力顯著下降[1],加上手術損傷,很容易在手術后出現不同程度的感染或其他并發癥,影響手術效果。對此類患者予以科學合理的圍手術期護理干預很有必要。該研究通過前瞻性隨機對照試驗,分析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對于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患者的病情改善作用,分析2012年5月―2015年10月該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股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對2012年5月―2015年10月來該院接受手術治療的糖尿病合并股骨頸骨折患者進行編號,并隨機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和觀察組(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各15例。兩組患者均經X線等影像學檢查后確診為股骨頸骨折,且血糖檢測結果顯示其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2-3]。對照組中男性和女性分別為8例、7例,患者年齡(67.69±2.10)歲,手術類型:股骨頭置換術9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6例。觀察組患者包括男性10例和5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68.10±3.22)歲,手術類型:股骨頭置換術8例,人工髖關節置換術7例。對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臨床手術類型等進行統計學分析后,并未發現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次入選患者均對該研究內容充分知情且自愿入組,符合倫理學要求。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日常基礎護理、病情監測、身體清潔等基礎護理。觀察組則采取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干預,包括結合患者心理狀態予以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血糖控制情況予以飲食干預,手術后積極予以并發癥指導,并及早予以功能鍛煉康復護理等。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統計兩組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壓瘡、肺部感染、深靜脈血栓等,同時記錄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百分制),在患者出院前1 d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分數越高表示越滿意[4-5]。

    1.4 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統計無誤后進行匯總并輸入計算機,采用SPSS 17.0作為統計學分析軟件,計數資料采用構成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行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水平,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的骨折愈合時間、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的骨折愈合時間以及護理滿意度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第2篇:骨折的護理措施范文

    方法:現將來我院92例股骨頸骨折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措施的方法,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措施的方法,對比記錄兩組干預后的髖關節功能及并發癥情況。

    結果:觀察組干預后髖關節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干預后,且觀察組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P

    結論:采取預防并發癥的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對股骨頸骨折患者具有較好影響,且具有并發癥發生率低的特點,值得臨床上廣泛應用。

    關鍵詞:股骨頸骨折 護理干預 并發癥 髖關節評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46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3)08-0304-02

    股骨頸骨折是臨床上較常見的骨傷疾病,具有病程長需長時間臥床等特點,常見于中老年人,因此本文就我院自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收入股骨頸骨折的92例中老年患者進行不同護理干預觀察,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來我院就診92例股骨頸骨折的患者其中男52例,女40例;年齡55~82歲,平均(66.3±5.7)歲;合并高血壓病35例,糖尿病33例,冠心病2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3例;骨折預后:一期愈合9例,二期愈合54例,骨折延遲愈合16例,畸形愈合13例;手術治療方式:股骨頭人工置換術41例,全髖關節置換術51例。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6例,兩組從性別、年齡、病程、臨床癥狀等各方面比較差異不大(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其中包括心理護理、飲食指導、測量體溫、觀察生命體征、指導藥物治療及功能鍛練等方面;觀察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方法并加以預防并發癥的相應護理措施,具體為:

    (1)系統感染的預防護理:①切口感染:通過靜脈滴注相應抗生素,以達到預防術后的切口感染;②呼吸道護理:術前指導并教會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術后鼓勵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并翻身叩背,必要時可采用化痰類藥物的治療緩解患者呼吸道帶來的壓力,起到預防肺部感染的作用;③泌尿系感染:叮囑患者多飲水,并記錄飲水量,并保持會清潔,如有放置引流管的患者要時刻保證引流管的暢通,以做到預防尿路感染。

    (2)血栓的預防護理:通過時刻觀察患肢有無腫脹、疼痛,血液循環是否通暢,強化患者進行患肢的主動屈伸運動,同時給予肌肉按摩,使用彈力繃帶確保血液流通順暢,控制室溫在20~22℃并給與溫度在38~40℃的熱敷,讓患者抬高患肢,必要時給予抗凝藥物,預防血管栓塞的形成。

    (3)壓瘡的預防護理:保持患者的皮膚及床單清潔、干燥,通過海綿墊或氣墊床,減少局部的物理性刺激,每天要經常給予患者翻身,當患者自身恢復狀態較好可自行翻身時,指導其自行翻身,皮膚受壓處可用50%酒精按摩,起到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以預防壓瘡的出現。

    (4)便秘護理[1]:患者術后因長時間臥床,導致腸蠕動減弱,加之進食少、活動少,一般術后3~7d無大便,應給予易消化、高熱量、高蛋白、富含鈣和纖維素的飲食,囑其養成定期排便的習慣,必要時可用開塞露塞肛。

    1.3 觀察評價標準。兩組患者治療后髖關節功能,采用Harris髖關節評分進行評定,此評分量表主要對疼痛、肢體功能及有無畸形進行評定,滿分100,得分越高表明其膝關節功能越好[2]。記錄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數量及種類。

    1.4 統計學方法。本組數據經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2.1 對照組與觀察組干預后Harris髖關節評分情況:對照組干預后為(62.3±8.7),觀察組干預后為(76.2±10.7),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評分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并發癥情況見表1。

    3 小結

    通過本次調研發現觀察組較對照組干預效果明顯,觀察組的髖關節評分及并發癥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通過預防感染、血管血栓、壓瘡及便秘等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并發生的發生率。總之,采取預防并發癥的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對股骨頸骨折患者具有較好影響,且具有并發癥發生率低的特點,值得臨床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第3篇:骨折的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骨折手術患者;焦慮;抑郁;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006-02

    由于骨折及手術創傷等諸多因素,使得患者存在劇烈疼痛,加之治療時間較長,易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給患者的臨床治療及預后帶來一定的阻礙,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針對這類情況,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20例骨折患者,對其分別采取常規護理和綜合護理干預,分析兩種護理方法對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比較兩種護理方式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骨折患者120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55.6±6.7)歲;觀察組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58.4±7.2)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1.2 方法

    對照組:對患者予以手術治療及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綜合護理干預。①心理護理。術前,護理人員要想患者積極溝通交流,耐心詳細地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效果及相關注意事項,增進患者的自信心,使患者能夠擺脫對手術治療的恐懼心理,進而使患者樹立戰勝疾病、早日康復的良好心態,緩解和消除患者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的情緒障礙。術后,護理人員應及時告知手術成功或病情穩定等正面信息,并詳細解釋術后留置導管、引流管、監護儀器等醫療用具與設備的目的。另外,護理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做到謹慎小心、親切溫和、耐心細致,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變化情況,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認真的回答,盡量滿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②創設溫馨的病房環境。醫院環境對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影響較大,因此,術后,護理人員要為患者創設溫馨的住院環境,使患者感覺在自己家一樣,保證患者病房環境安靜、舒適、潔凈,避免病房內的視覺效果影響患者情緒。同時,指導患者適當放松心情,如看書、看電視、聽音樂等,以此分散患者注意力;還需要限制患者家屬親人的探訪次數和時間,減少術后疼痛及嘈雜的環境對患者情緒的影響。③健康宣教。護理人員要及時掌握和了解患者的個性特點和心理變化情況,對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根據患者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向其講解一些基本的醫學常識,如骨折發生病理、骨折后的生理變化、臨床治療、護理措施及相應的效果等。同時強調術后積極配合治療及適當鍛煉對康復的積極意義。④爭取家屬的支持。護理人員要向患者家屬親人詳細講解患者術后焦慮、抑郁情緒出現的原因,鼓勵患者家屬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指導患者家屬熟悉日常與患者交流、接觸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避免家屬的一些言行舉止影響患者心理情緒,利用良好的心態感染、感化患者,使其能夠積極配合醫護人員進行治療,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1.3 觀察指標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患者焦慮及抑郁進行評分,SAS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9.0 進行分析,采用百分比、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性統計,組間比較應用卡方檢驗,以P

    2 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采取不同護理措施,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及抑郁評分情況,現結果如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及抑郁評分情況( )

    從上表中可知,觀察組與對照組護理前焦慮及抑郁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組間比較無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焦慮及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骨折是骨科中最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多因突發性事件所致,患者均伴有劇烈疼痛、乏力、多汗、頭暈等癥狀,易引起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另外,焦慮及抑郁會影響骨折患者的愈合及生活質量,其是影響患者預后的主要原因。

    影響骨折手術患者焦慮及抑郁的因素主要表現為:①骨折疾病檢查及治療的費用較高,很多患者需長期住院治療,導致思想負擔加重產生抑郁;②因自身認知能力不足,使得患者在面臨手術及治療時充滿緊張、恐懼、態度消極,缺乏戰勝疾病的信心,最終產生一系列負面情緒而引發抑郁;③自理能力與患者抑郁癥狀密切相關,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患者會有無用感、內疚、怕拖累家人,易產生消極的抑郁情緒;④同時,不良環境和醫護人員的態度也會導致患者產生抑郁的癥狀。因此,針對上述易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癥狀的情況,醫護人員和家屬應積極采取合理有效的應對方式,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骨折的癥狀、治療及護理方法方法,并針對患者實際情況,指導患者進行適當的功能鍛煉及自我護理,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和思想動態,為患者營造良好的住院環境,并爭取家屬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經綜合護理干預后,SAS及SDS評分明顯低于采取常規護理措施的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劉蘭芝.80例骨折患者心理狀況調查和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3(22):357-358

    第4篇:骨折的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骨折病人 護理措施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醫學正由單純的“生物醫學模式”轉向“生物一心理一社會醫學模式”。從而證明了情緒對調整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

            對病人來說,保持樂觀的情緒尤其重要,一切不良的社會心理因素作用,都可導致并加速病情的發展。因此,加強對病人的心理護理是我們臨床護理的重要環節。我院骨外科病房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骨折患者15例,現將患者的心理特點及我們采取的護理措施介紹如下。

            1  心理護理

            1.1 心理因素分析

            通過我們臨床觀察,病人的致病因素與心理活動的改變有著直接的關系。護理心理學認為,一個人患病后的心理狀態不同于正常人,有著特殊的心理需要和心理反應,但因其疾病類型,病程長短及其性格,經濟狀況和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同而表現出相應的不同特點。所以,加強病人的心理護理對治療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1.2 患者入院后心理狀態的護理

            患者住院后由于環境的改變,人地生疏,故表現為焦慮和恐懼,擔心自己的病治不好,怕成為一個殘疾人,特別是一些農村自費患者,常為住院費擔心。護理人員在病人面前切忌表現出驚慌、忙亂、煩躁或不屑一顧的輕視態度,應以良好認真的服務態度,從容鎮定的神情,熟練準確的操作技術取得病人的信任。及時止血、鎮痛,使病人脫離生理痛苦反應,從而穩定情緒。對病人進行有針對性的衛生宣傳,簡單介紹病情和同類病人救治成功的病例、醫院救治的經驗及傷病良性轉歸的可能,使病人建立安全感。

            1.3 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狀態的護理

            骨外科的慢性病患者多見于一些陳舊性的骨折,骨髓炎或傷口不易愈合的開放性骨折,病情多數較為頑固,容易反復發作,有時藥物治療也不太理想。這些患者入院后會產生一種以希望了解病情為中心的求知欲望,他們盼望醫生能對病情做出詳細的了解,冥思苦想詢查病源,本組患者15例;有的患者由于治療時間較長,產生急躁情緒,失眠、煩躁、易怒,自覺度日如年。

            2   護理措施

            2.1疼痛護理

            2.1.1針對引起疼痛的不同原因對癥處理。創傷、骨折傷員在現場急救時予以臨時固定,以減輕轉運途中的疼痛,并爭取及時清創、整復;發現感染時通知醫生處理傷口,開放引流,并全身應用有效抗生素;缺血性疼痛須及時解除壓迫,松解外固定物,如已發生壓瘡應及時行褥瘡護理;如發生骨筋膜室綜合征須及時手術,徹底切開減壓。

            2.1.2在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準確,防止粗暴劇烈,引起或加重病人疼痛。

    第5篇:骨折的護理措施范文

    疼痛是絕大多數骨科術后病人共有的特征,又是許多骨科病人首發的癥狀,它受心里 狀態和其它因素的制約,直接影響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目的:如何有效的止痛、減輕病人的痛苦,減輕其對機體的有害影響。方法:50例骨折術后疼痛的患者通過一般護理、舒適護理,減少對機體的有害影響。結果:本組病人心理反應正常,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骨科患者; 術后疼痛; 舒適; 護理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259-01

    疼痛是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伴隨著現有的或潛在的組織損傷。[1]所引發的情感經歷,或是就這一損傷所作的描述。也就是說,疼痛應該是像病人所說的那樣,而不是醫護人員認為應該的怎樣。

    1 臨床資料

    2010年1月-2013年10月共收治50例骨折術后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齡50~70歲,平均68歲,治愈后痊愈,沒有因為疼痛影響休息、治療的。

    2 護理體會

    2.1 疼痛病人的一般護理

    2.1.1 主動、耐心與病人交談,使病人盡快適應環境,增加安全感,減少恐懼和焦慮等不良心理反應以減輕疼痛。

    2.1.2 傾聽病人訴說,了解引起疼痛的原因、性質、部位、節律、程度。觀察病人疼痛時的反應和伴隨癥狀,病人自己對疼痛的態度。

    2.1.3 認真做好病因治療,藥物技術性鎮痛護理并觀察治療效果,及時調整治療護理方案。

    2.1.4 引導病人放松,使其從精神和身體的緊張中解脫出來,如放松術,催眠、暗示、想象等。

    2.1.5 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如看報紙、聊天、下棋等,條件允許時可坐輪椅或扶持到室外散步等。

    2.1.6 進行各項護理操作時動作要輕柔,盡量減少肢體移動,如需移動病人,應先征求病人的同意并告知如何配合,對損傷部位行撫膚護理。

    2.1.7 保持各關節正常功能位置,用枕墊抬高患肢18-20度。

    2.1.8 遵醫囑預防性使用鎮痛藥。

    轉2.2術后疼痛舒適護理措施

    2.2.1 促進生理舒適的護理:

    止痛措施的應用:藥物止痛是解除術后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有研究表明,除了正確運用鎮痛藥物以外,以下舒適護理也可以幫助患者減輕疼痛]:①分散注意力法。包括視覺分散法(如看電視、讀小說、讀報紙),聽力分散法(如聽音樂、聽故事)和觸覺分散法(如輕輕按摩患肢或傷口周圍的皮膚)。②幽默法。給患者講笑話或讓其看幽默風趣的電視劇、相聲、小品等。③放松法。在音樂輔助下進行各種放松訓練,包括深呼吸、慢節律呼吸,對輔助控制術后疼痛具有良好的效果。④皮膚刺激法。冷敷、熱敷、按摩以及涂皮膚搽劑(如活絡油)。

    2.2.2 基礎舒適護理:①舒適晨間護理:早晨起床時播放一些節奏舒緩、令人心情舒暢的輕音樂,可以使患者感覺美好的一天即將開始。為術后疼痛患者護理查房時,可介紹一下當天的治療及護理項目,聽取患者對治療及護理的意見。②舒適晚間護理:晚上停止一切不必要的檢查及護理。夜間盡可能關燈或開地燈,巡視患者時如用手電筒,不能直接照射患者的頭部,應用墻壁反射光觀察,這樣不會影響患者休息。③舒適的:術中采用腰麻或全麻的患者,術后為防止誤吸應去枕平臥6 h,長時間臥床可引起肌肉關節疲乏、疼痛,為減少患者不舒適感,做到勤觀察,消除引起疼痛的誘因,在不影響治療護理的同時,為患者安置舒適。

    2.2.3 促進環境舒適的護理有學者認為,病室室溫保持在20~24℃,相對濕度保持在50%~60%,病室內通風良好、空氣新鮮、光線柔和,避免強光刺激,能提高環境的舒適度,為患者創造安全舒適的感覺,使患者縮短環境適應期,提高社會適應與自控能力,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2.2.4 促進心理、社會舒適的護理

    2.2.5 建立信賴的護患關系:術后患者往往因疼痛、擔心預后產生一定的壓力,護士應關心、體貼患者,待患者熱情、和藹,尊重患者的人格,耐心聽取患者的主訴,理解患者對疼痛的反應如哭泣、等,2.3.2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手術后患者對疼痛有焦慮和恐懼的心理,護士應主動與患者溝通。護士與患者做5~10min的必要談話,可使鎮痛效果持續18h,10min的笑能使患者在幾小時內不再受疼痛的困擾。因此護士要給予必要的關心,疏導患者心中郁積的不良情緒,以安慰和鼓勵減輕其心理壓力,使患者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思想輕松,增加對疼痛的耐受性,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

    2.3.3 家屬積極配合:術后患者的生活暫時或長期不能自理,身體和心理上的痛苦感受需要他人的理解、支持、鼓勵和安慰,但因患者疼痛的表情造成家屬的焦慮和不安又不可影響到患者,以免加重其對疼痛的敏感性。因此,要告知家屬,建立和諧的家庭氛圍。定期與患者家庭、朋友及單位溝通,積極尋求社會支持系統對患者精神、情感、經濟上的支持,提高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度。創造條件讓親友、同事多探視,多給予患者安慰、鼓勵,滿足他們愛與歸屬的需要。

    3 小結

    病人術后疼痛,除了一般護理以外,舒適護理模式作為護理過程中的一種思維方法,強調護理人員-患者環境-社會的整體配合,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或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促進軀體內環境的平衡與穩定。無論患者的疾病是否能夠治愈,在護理過程中都應給予積極的舒適護理。有研究表明,護士根據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不同的舒適護理措施,能及時解除其痛苦,增強其身體的舒適感和自我控制力,減輕其焦慮情緒,可明顯提高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通過舒適護理,還可調動護士工作的積極性,增強為患者解除痛苦的責任感,充分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宗旨。

    第6篇:骨折的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綜合護理措施; 老年骨折; 功能恢復; 并發癥

    中圖分類號 R473.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7-0080-02

    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就是骨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們隨著年齡的增長,容易發生骨質疏松,在受到突然的外力作用后身體組織會受到嚴重創傷[1]。發生骨折后,患者可能會失去行動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要長時間臥床治療,良好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預防各種并發癥,促進患者功能恢復。筆者探討了綜合護理措施在老年骨折患者功能恢復方面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有關的診斷標準,而且經過CT檢查等確診。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63~91歲,平均(73.4±6.7)歲;病程1~44 d,平均(20.3±3.4)d。對照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2~89歲,平均(72.8±6.2)歲;病程1~42 d,平均(19.7±4.1)d。

    其中采用保守方法治療者21例,行手術治療者79例。存在至少一種并存癥89例,主要為消化道潰瘍、胃炎、腦卒中后遺癥、腦神經功能障礙、泌尿系統感染、肺部感染、慢性支氣管炎、糖尿病、各種傳導阻滯、冠心病、高血壓等。兩組患者年齡、性別、骨折類型、治療方法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措施,共包括以下幾方面。(1)飲食護理。囑咐患者多飲水,多吃高纖維食品,如新鮮水果蔬菜等促進腸胃蠕動,確保飲食方案中有豆制品和含鈣豐富、高熱量、高蛋白的食物,促進骨骼盡快愈合,避免再次發生骨折,鼓勵患者多曬太陽。(2)皮膚護理。定時幫助患者更換,大約1次/2 h,使用氣墊床預防神經受損,經常變換中心,避免壓迫局部皮膚導致發紅或存在淤血,用溫水每日擦拭患者的身體,確保其保持清潔,增強抵抗力,可適當按摩[2]。(3)心理疏導。向剛入院的患者介紹醫院環境、責任護士和醫生等,消除其陌生感,主動與患者交流,了解其內心訴求,盡量滿足其合理要求,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特點給予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其治療配合度[3]。(4)病情觀察與并發癥預防。監測患者的神志、呼吸狀況、脈搏、體溫等體征,觀察其是否發生心悸、嘔吐、頭暈等現象,判斷是否是發生并發癥的先兆,及時發現并處理并發癥。保持環境舒適,床單、衣物整潔,預防壓瘡;鼓勵患者多飲水,進行尿道清潔,預防泌尿系統感染;保持正確,預防下肢血栓性靜脈炎,加強其他并發癥的預防[4]。(5)功能鍛煉。向患者講解功能鍛煉的目的、意義、注意事項等,使其認識到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以患者的損傷部位、愈合情況等為依據,科學制定鍛煉方案與階段目標,主動訓練與輔助訓練兼顧,運動量由少至多,以可耐受為度,不可過度勞累[5]。

    1.3 療效評定標準及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8周后的功能恢復情況,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ADL)進行評定,評分標準如下,差:ADL評分80分說明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觀察治療與護理期間兩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情況,例如壓瘡、泌尿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護理8周后,兩組患者的功能恢復情況為為:對照組差2例,可7例,良27例,優14例,優良率為82.0%;觀察組可2例,良21例,優27例,優良率為96.0%,觀察組優良率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患者發生并發癥18例,發生率為36.0%;觀察組發生并發癥5例,發生率為10.0%,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小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的趨勢下,老年人口逐年增多,由于其機體功能衰退,骨質疏松,一旦拉傷或摔傷后很容易骨折,加上其多伴有基礎疾病,所以治療難度較大,需要長期臥床休養,容易引起相關并發癥,影響康復進程。綜合護理要求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全面的護理干預,科學制定飲食方案、給予皮膚護理、進行心理疏導、實施康復訓練,促進老年骨折患者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提高其生活質量[6-8]。本次研究中,筆者所在醫院分別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老年骨折患者實施了綜合護理與常規護理,結果顯示,護理8周后,對照組功能恢復的優良率為82.0%,小于觀察的96.0%,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老年人骨質疏松,發生骨折后會受到心理和生理的雙重打擊,給予綜合護理措施有助于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舒緩不良情緒,降低疼痛程度,預防各種并發癥促進其功能恢復,值得在臨床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高彩紅.淺析綜合護理措施對老年骨折患者功能恢復的影響[J].吉林醫學,2012,12(32):7137-7138.

    [2]陳梅梅.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護理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1,9(24):110.

    [3]張錫紅,徐菊蘭.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2,9(6):49-50.

    [4]崔福英.舒適護理服務模式對老年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3,18(6):418-419.

    [5]嚴桂,李進梅.老年骨折患者護理體會[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0):125-126.

    [6]康瑞芳,周云.老年骨折患者焦慮、抑郁情緒障礙調查與綜合護理干預效果觀察[J].黑龍江醫學,2014,15(12):1396-1397.

    [7]田麗春.老年股骨頸骨折保守治療的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1,9(4):66-67.

    第7篇:骨折的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助產;新生兒;鎖骨骨折;護理

    【中圖分類號】R72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4)01-0093-02隨著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普及,嬰幼兒的健康愈加得到重視。作為常見的產傷性骨折疾病,新生兒鎖骨骨折如果可以提前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將會大大降低其發病率,也會大大減輕產婦及其他家屬的心理壓力[1]。對已發生過的新生兒鎖骨骨折原因進行及時分析,并制定相應避免辦法,并逐步實施到未來的助產過程中,以便最大程度的減輕發生機率[2]。現選取產科經陰道分娩的220例新生兒,隨機分為兩組,觀察新采取的護理措施是否可以有效起到預防新生兒鎖骨骨折的作用。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產科經陰道分娩的220例新生兒,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分別是特殊護理組和一般護理組,每組110人。特殊護理組的新生兒體重1900g-4360g,平均體重(2590±319)g,孕周37-42周,產程3.5-18h,其中初產婦98例,經產婦12例。一般護理組新生兒體重1920g-4290g,平均體重(2590±319)g,孕周38-42周,產程4.2-18h,其中初產婦102例,經產婦8例。兩組新生兒在體重、孕周等一般情況方面無明顯差異。

    1.2 護理方法

    總結近年來100例助產過程中發生新生兒鎖骨骨折的資料,通過分析相關新生兒鎖骨骨折的原因(具體數據見表1),根據相關因素對特殊護理組的工作人員進行護理培訓,從而對應性采取相應特殊護理措施。特殊護理組除了使用常規護理之外,還要應用新修訂的護理措施;而一般護理組只是進行常規護理。

    醫院開展相關的技能培訓,讓護理工作者掌握相關的知識技能,掌握骨盆軸與產軸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熟悉分娩的機制與接產的要領。

    1.2.2 提高肩部難產的處理技術 當胎兒的頭部在全部分娩出來之后,若出現了胎兒的頸部壓迫產婦的會或者是胎頸回縮的現象,護理人員要及時的壓前肩并且屈大腿,從而使胎兒順利娩出前后肩,防止鎖骨骨折。

    1.2.3 提高娩肩的技巧 當胎兒的抬頭娩出和呼吸道清理后,護理人員要協助胎兒旋轉身體,從而保證肩頸部與骨盆出口的前后徑一致。與此同時,要保護產婦會,并指導產婦合理運用腹壓。

    1.2.4 加強監測 有些胎兒出生體重偏大,難產,護理人員對此要加強監測,并在檢查時取仰臥位,同時讓新生兒頭部置于正中央,檢查新生兒的雙側鎖骨是否發育正常,若不正常,要立即進行處理。

    1.3 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了SPSS19.0系統進行了統計學分析,經t檢驗和x2檢驗,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新生兒發生鎖骨骨折的情況

    特殊護理組中,110例新生兒有1例發生鎖骨骨折,發生率為0.91%;一般護理組中,110例新生兒有4例發生鎖骨骨折,發生率為3.64%。特殊護理組鎖骨骨折發生率明顯低于一般護理組。經統計學檢驗,P

    2.2 護理人員滿意度

    特殊護理組產婦及家屬對護理工作人員非常滿意34例,一般滿意66例,不滿意8例,十分不滿2例,滿意總數100例,滿意率為90.91%;一般護理組產婦及家屬對護理工作人員非常滿意22例,一般滿意66例,不滿意17例,十分不滿意5例,滿意總數88例,滿意率為80.00%。特殊護理組滿意率明顯高于一般護理組。兩組滿意率經統計學檢驗。P

    3 討論

    導致新生兒鎖骨骨折的原因主要有分娩方式、助產技術、陰道難產以及胎兒的體重等因素[3]。為了降低新生兒鎖骨骨折的發生率,本次研究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1)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的技能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助產技術。(2)提高肩部難產的處理技術,使胎兒順利娩出前后肩。(3)提高娩肩的技巧,避免該過程中造成的鎖骨骨折。(4)對大體重胎兒要進行特殊檢測,檢查其鎖骨情況,并及時的對不正常胎兒進行糾正。通過以上方式提高護理質量,有效的降低了新生兒鎖骨骨折的發生率,同時提高了護理人員的滿意率,為實現優質護理,改善我院的醫療質量做出了一定貢獻。

    綜上所述,為預防助產過程中鎖骨骨折的發生,提高護理人員的技能,掌握相關知識對降低新生兒鎖骨骨折發生率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樂杰. 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4,131,76,66.

    第8篇:骨折的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護理干預

    老年骨質疏松癥是指隨著年齡不斷增長,骨成分減少,骨質變薄,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的一種全身骨代謝的退行性疾病[1]。近年來,亞洲國家其骨折發生率在不斷增 長[2]。骨質疏松性骨折是骨質疏松最嚴重的后果,多發生于絕經后婦女和老年男性。由骨質疏松而導致的股骨頸骨折、腰椎壓縮性骨折、橈骨遠端骨折等危害性較大,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們對本院骨科112例老年骨質疏松患者進行調查,分析其發生骨折的危險因素并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有效防止骨質疏松并發癥的發生,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骨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2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69例,年齡60~93歲,平均(76±8)歲。

    1.2方法 將本組發生骨折的直接因素分為:室內滑倒、運動中跌倒、登高跌倒(包括上下樓梯和上下公共汽車等)、無誘因(全身酸痛、駝背等,經檢查有骨折)所有患者通過X線骨密度檢測顯示所有均符合骨質疏松的診斷標準且排除繼發性骨腫瘤、骨炎癥性病變、軟骨病及暴力所致的骨折[3]。

    2結果

    2.1發生骨折的危險因素 跌倒是導致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最主要的危險因素.本組研究中患者室內跌倒45例占40.2%,運動跌倒32例占28.6%,登高跌倒28例占25%,無誘因7例占6.3%。

    2.2性別與骨折 本組研究中女性患者69例占61.6%,男性患者43例占38.4%。

    2.3不同部位與骨折發生的情況 本組研究中發生骨折的部位為股骨頸骨折的62例,占55.4%,椎體骨折的41例占36.6%,橈骨骨折的9例占8%。

    3護理干預

    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關鍵在于早期預防,預防重于治療,應針對各種危險因素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降低骨質疏松的發生率,以減少骨折的發生。

    3.1心理護理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處于機體下降階段,而骨質疏松癥又伴有多種癥狀如腰背疼痛或骨關節疼痛,有些患者還可出現低鈣性手足抽搐等,重者則全身疼痛,這些現象均會使老年人感到煩躁、恐懼等,因此疏導老年人的心理障礙使其建立自信是很關鍵的任務,讓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態是戰勝疾病最好的武器。

    3.2飲食護理 老年人應從每日的膳食中攝取豐富的鈣,不應

    3.3適當的運動 運動的缺乏是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戶外活動減少,接受陽光照射的機會減少,維生素D的合成下降,亦不利于鈣質的吸收。若老年人活動能力無障礙,可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步行、慢跑、太極拳、五禽戲等。朱歡麗[5]研究表明有氧運動不僅能增加老年骨質疏松患者腰椎和股骨上端的骨量,同時能促進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對治療老年骨質疏松癥,預防跌倒和骨折有積極作用。

    3.4藥物干預 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臨床常用藥物有口服鈣劑、降鈣素、維生素D3等。鈣和維生素D3是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的基礎藥物,絕經期的女性合理補充雌激素可延緩骨質疏松的發生,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

    3.5安全防護指導 針對骨折的誘發因素采取有效的預防性護理措施,減少骨折的發生。本組研究結果顯示室內跌倒是發生率較高的危險因素,因此對老年人安全防護措施應該給予指導,特別是一些高危人群,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病患者等。針對這些人群應該告誡指導患者一些安全防護措施,用物擺放有序,室內燈光應該明亮,衛生間設扶手,選擇合腳的鞋子,轉身的動作宜慢,對行動不便,下肢肌力下降的老年人應使用助行器,必要時有家屬攙扶。

    3.6健康教育 骨質疏松曾被認為是不可避免的生理老化過程,現在認為是可以防治的,通過多種形式、系統的健康教育活動可以預防或減少骨質疏松的發生[6]。對不了解骨質疏松癥狀的老年人進行骨質疏松癥知識宣傳,如疾病的臨床表現、治療及預防,戒除不良嗜好及不良生活習慣,充分做好醫患溝通,以達到早發現和治療以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

    4討論

    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率伴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增高的趨勢,骨質疏松性骨折是屬于骨脆性骨折增加導致的骨折,也稱脆性骨折,它通常在輕度的外力作用下發生,本組病例中股骨頸骨折占的比例大,可能與老年人神經肌肉協調性下降,中樞神經系統、運動神經元的調控功能降低有關,其次股骨頸是軀干重力作用的一個受力支撐點,容易受外力作用發生骨折。在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的原因,與女性絕經、雌激素下降有關,隨著月經停止時間的增加,其骨量、骨鈣也隨之減少,因此大部分女性步入老年期的時候都會出現骨質疏松的現象,而一旦受到外界作用就會發生骨折。通過本次研究可發現大多數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都發生在室內活動,因此對老年性骨質疏松患者進行護理干預,包括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適當運動、藥物干預和多層次的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它能使患者及家屬積極參與治療過程,治療模式由以往的"被動治療"轉換為"主動康復過程",不但治療效果明顯改善,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疾病復發率.在倡導健康促進、三級預防的今天,本科對骨質疏松癥的健康教育也應從老年的早期,甚至從青壯年入手,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獲得理想的骨峰值,堅持適當的負重運動,減少骨量的丟失,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定期體檢,特別是60歲以后最好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測,以便早期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當出現骨質疏松時積極采取措施防止骨折的發生[7]。

    參考文獻:

    [1]沈霖.骨質疏松癥[M].北京:中國醫藥出版社,2010:233-290.

    [2]王麗嬌,宋萍,肖莉.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影響因素分析及康復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24):2250-2252.

    [3]張鑫,劉波,劉輝.等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及相關影響因素[J].中醫正骨,2012,24(3):33-35.

    [4]李燕燕,韓繼紅.中醫食療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臨床癥狀和骨密度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6):490-492.

    [5]朱歡麗,劉曉晴,夏秦.運動對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骨量和骨代謝影響的研究[J].中醫婦幼保健,2007,22(9):125-1252.

    第9篇:骨折的護理措施范文

    關鍵詞 脛骨平臺骨折 護理措施 護理

    AbstractObjective:Tibial plateau fracture of care measures.Methods:Choose our department in January ~June 2010 78 patients with tibial plateau fracture patients,their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are.Result:According to Rasmussen function of knee joint standard:78 patients with treatment and care,the efficacy results are:a good 75 cases,good in 2 cases,fair in 1 case.Conclusion:Strengthening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are,is conducive to the restor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Key WordsTibial plateau fracture;care measures;Care

    脛骨平臺骨折是膝關節內骨折中一種較嚴重的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因此,在及時合理的治療外,加強圍手術期的護理十分重要。

    臨床資料

    2010年1月~2010年6月收治脛骨平臺骨折患者78例,男56例,女22例;年齡19~77歲,平均49.5歲;閉合性損傷44例,開放性損傷12例。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22例,Ⅱ型22例,Ⅲ型3例,Ⅳ型3例,Ⅴ型3例,Ⅵ型3例。

    護理措施

    術前護理:①加強心理護理:患者常因傷勢突發,由于疼痛和功能障礙,患者存在各種心理問題,易產生焦慮、恐懼心理,因此,骨折患者心理康復也很重要。護士應給予耐心的開導,加強護理,介紹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療的方法,增進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消除患者的害怕心理、恐懼心理。除盡量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特殊需求外,還應征得家屬支持,創造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②合并癥的護理:術后患者因短期內不能下床,在做好一般生活護理的同時,還要注意觀察患肢足背動脈搏動、疼痛等情況,注意有無靜脈栓塞、神經損傷等并發癥,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對有糖尿病病史患者,要嚴格控制血糖。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要明確合理選擇降壓藥物,同時兼顧麻醉效果,確保手術安全。

    術后護理:①密切觀察:要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及時并詳細記錄。注意觀察患側肢體的血管、神經、肢體疼痛、腫脹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師。②術后疼痛的處理:術后隨著物的逐漸衰退,患者傷口開始疼痛,有的煩躁不安,疼痛難忍,大喊大叫,影響其他手術患者。要教會患者學會放松,鼓勵患者堅強勇敢,樹立戰勝疼痛的決心,同時給患者講解術后24小時內切口最痛,48小時后會明顯減輕,必要時使用止痛劑。③引流管的觀察:患者手術后,一般帶有引流管,護理人員應注意觀察引流管是否通暢,防止引流管滑脫及倒流。及時記錄引流液的性狀和引流量,一般在術后24~48小時拔出引流管。④康復護理:康復護理是功能恢復的關鍵。康復鍛煉應在骨折復位、固定后盡早進行,其康復護理的原則是早鍛煉、晚負重。鍛煉時間于術后第2天根據醫囑行CPM康復鍛煉,從0~30°,逐漸加大屈伸度數。為防止髕骨與關節面粘連,可以髕骨按摩推拿,進行物理治療。術后3~5天開始做臥位保健操,加強練習上肢肌力,對患肢股四頭肌靜力性收縮練習,患肢髖、踝、趾主動運動,均以不感到疲勞為宜。術后第3周開始,由醫護人員每天定時取下外固定的石膏托,扶持患者做膝關節無負荷的主動運動。

    結 果

    本組78例患者均進行了隨訪,時間4個月~1年,平均8.1個月。骨折均在3個月內臨床愈合。根據Rasmussen膝關節功能評定標準:78例患者經過治療和護理,其療效結果為良好75例,較好2例,一般1例。

    討 論

    脛骨平臺骨折是膝關節創傷中最常見的骨折之一。膝關節遭受內、外翻暴力的撞擊或墜落造成的壓縮暴力等均可導致脛骨髁骨折。由于脛骨平臺骨折是典型的關節內骨折,其處理與預后將對膝關節功能產生很大的影響。同時脛骨平臺骨折常常伴有關節軟骨、膝關節韌帶或半月板的損傷,遺漏診斷和處理不當都可能造成膝關節畸形、力線或穩定問題,導致關節功能的障礙。因而,對于脛骨平臺骨折的診斷與處理是膝關節創傷外科中的重要課題。

    脛骨平臺骨折是指脛骨上端與股骨下端接觸的面發生骨折。其特點是屬于關節內骨折,易引起膝關節功能障礙。因此,在患者術前、術后要加強心理護理,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勇敢面對疾病,加強鍛煉。鍛煉原則是早鍛煉、晚負重。為了術后盡早康復訓練,必須有堅強內固定作前提,內固定是否合理堅強是康復訓練必須考慮的。正確的康復護理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護士在康復護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早期心理康復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康復療效,康復訓練時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急于求成。因此,護理人員應針對不同患者進行術前、術后的護理和個體化的訓練,講解術前、術后的注意事項和治療方法和配合方法,增強患者戰勝疾病和疼痛的信心,從而達到最大限度快速康復的目的,提高患者正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蕾,陸宸照.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J].國外醫學?骨科學分冊,2003,2:114.

    2 卞鴻燕.四肢開放性骨折的早期急救與康復護理.中華現代中西醫雜志,2004,2(8):75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吊妞在线成人免费| 欧洲国产成人精品91铁牛tv|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久久久www成人免费精品|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综合美国十次| 亚洲欧美成人网| 成人漫画免费动漫y|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区一区二区|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国产麻豆成人传媒免费观看| 黄色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欧洲成人r片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不卡视频|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www.成人在线| 成人福利免费视频| 红楼遗梦成人h文完整版|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麻豆二区|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一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