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污染物處理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摘要:醫療器械的清洗質量是保證醫療器械滅菌效果的必要過程和重要環節。就如何確保醫療器械的清洗質量這一問題展開了深入的探討。
關鍵詞:醫療器械;清洗;質量
1合理選擇清洗劑
清洗劑選擇的一般原則是根據污染物的成分來靈活選用,有針對性的去除污染物才能達到最佳清洗效果。譬如被金屬物污染的器械可選擇弱堿性清洗劑;而被有機物污染的器械應選用堿性清洗劑;被無機物污染的器械則可考慮酸性清洗劑;對于表面粗糙、結構復雜的器械需用含酶清洗劑。目前,我國醫院使用的清潔劑種類較多,其中以含酶清洗劑使用最為廣泛,尤其用于清洗污染較重、表面不光潔的器械。雖然多酶清潔劑價格雖然較高,但能使得醫療器械的清洗效果更佳,相比選擇那些價格較為低廉但清洗效果不理想的家用清洗劑、去污粉和洗潔精等消毒劑而言性價比更高。
2進行徹底地清洗
醫療器械清洗的目的是去除有機和無機污染物,降低器械生物負荷,其徹底清洗是保證消毒、滅菌效果的前提。醫療器械在使用后,殘留的蛋白質、黏液、血跡、膿跡等有機物會防礙微生物與消毒物質的有效接觸,如果器械清洗不到位,將形成細菌的保護膜,影響滅菌劑的穿透,從而影響到滅菌效果,污染物凝固將影響到今后的清洗效果,嚴重的情況下甚至可能破壞器械。因此,去掉附著在器械上的有機物,對醫療器械進行徹底清洗是至關重要。
血液容易在器械的卡鎖部位、軸關節沉積,造成難以去除的污點,從而引起腐蝕,嚴重的情況下甚至能導致器械在使用時發生斷裂。目前我國一般用檢測細菌數來檢測接觸過血液的器械清洗徹底的程度。為使清洗劑、水有效充分地接觸器械上的各個部位的污物,在浸泡器械時,器械的關節縫隙、齒槽等部位應全部打開,能拆卸的卸開。
對于帶有齒槽、關節、窄縫的特殊器械,本文認為對其進行手工清洗很有必要。但是應注意,刷子不能有效去掉器械上的病源微生物,這里不推薦用刷洗。
對帶有窄盲管、細孔、縫隙的器械,因其結構復雜易隱藏污垢,給清洗造成一定困難,針對此,應先取出針蕊,并用消毒液浸泡,再用含酶洗滌劑超聲機振動,使管腔、細孔、窄縫中的污物迅速剝離、脫落,最后再用高壓水沖洗,以達到徹底清除附著在器械軸節上的血跡及分泌物等的目的。對有管腔的器械采用高壓水槍沖洗、專用器械刷刷洗、壓力槍吹干。另外,器械在清洗機內不能疊放過密,浸泡后的器械必須經流水沖洗。總之,需提高對清洗環節的認識,針對清洗環節存在的問題,一一將其解決,務必保證清洗質量,為臨床提供無菌的物品,確保醫療安全。
3正確的清洗方法
正確的清洗操作方法是使保證清洗質量的關鍵,在用含酶清洗劑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水溫。需要充分了解含酶清洗劑的性能特點,含酶清洗劑原液穩定,能分解脂肪、蛋白質、糖等生物污染物,但當其遇水后會被激活。因此,需現配現用效果將更佳,含酶清洗劑配制后持續使用時間不超過8小時。水的溫度能增強清洗劑的活力,溫度過低又使酶的活性不能被邀活,當水溫在30℃—40℃時,酶的活性最強,當水溫高于45℃活性反而將下降,溫度過高可使酶的活性喪失導致酶的效能降低,40℃為宜,能達到最佳去污狀態。
(2)清洗時間。預洗時間不足不能去除附著的有機物,主洗時間不足則不能充分發揮洗滌劑的作用,影響洗滌效果,對于手工清洗、半自動清洗器清洗、消毒清洗機清洗,所有的清洗方法都應給足清潔的時間,才能達到清潔的要求。
(3)清洗劑濃度。清洗時應配置合適的清洗劑濃度,這樣才能達到清除器械上污染物的目的。手工清洗的含酶清洗劑應選用高泡型酶,按1∶200濃度配制,如配制濃度不較低,將導致酶分解去污的能力降低。對于國產或進口的清洗劑,均需按說明書的要求進行配置。若器械被污染的情況較為嚴重或污染物已干燥,可適當增加酶的濃度,或延長其浸泡時間。
(4)根據材質、用途選擇合適的清洗方法。為有效去除污跡,僅人工清洗不能達到此目的。需增加酶或超聲等方法,以提高清洗質量。酶能有效清除物體表面血液、膿液等附著物。酶是蛋白質的專一生物分解劑,其活性較慢,需增加浸泡時間和震蕩以提高清洗效果。超聲清洗機是屬于精密清洗,利用高頻超聲波,并通過清洗劑機械震動來清洗細小微粒和污垢。用含酶清洗劑時應添加超聲清洗,將大大提高洗滌質量。將器械放入半自動超聲波清洗機或全自動清洗消毒機,自動機械化設備一方面可避免人為清洗操作帶來的不穩定性,保證洗滌質量,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節省了勞動力,對操作者起到自身保護作用,有利于醫療器械清洗滅菌的質量控制及規范化管理。
(5)多次重復使用。對于含酶清洗劑多次重復使用的現象,各種有機污物均溶解在清洗劑中,酶的去污作用在重復使用過程中早已消耗殆盡,不僅消耗清洗劑中的酶,還會使各種病原微生物在清洗劑中堆集導致器械的二次污染,因此,應及時檢測酶的濃度,浸泡后用清水徹底清洗干凈。4進行分類清洗
對不同類型的器械選擇不同的洗滌處理方式。按物品的污染程度分類浸泡:(1)過期物品如縫合包、抽膿包等,避免此類物品污染,需用專門的清潔器具送至清潔區。(2)未直接接觸病人的物品器械如無菌罐、無菌鑷、棉花筒、紗布筒、針頭盒子等,此類物品污染程度較輕,浸于冷水或含酶清洗劑中進行一般的清洗處理即可。(3)直接接觸患者的物品器械回收時用包布將物品包好,并標明隔離符號,交至消毒員,消毒后再進行清洗。
按回收器械物品的材料、結構進行分類清洗:(1)表面光滑的器械用手工或全自動清洗機清洗消毒,如治療碗;帶有關節、鉤紋、齒槽的器械選擇半自動超聲波清洗,且清洗前應將器械關節打開,如鑷子、組織鉗、止血鉗等;對于各種盛放容器則可用手工清洗,如貯槽、彎盤等。(2)對不同材料的器械物品應進行分類清洗,玻璃類有玻璃洗瘡器、玻璃注射器等;金屬類有彎盤、剪刀、不銹鋼治療碗、鉗子、持針器、血管鉗等;橡膠類如洗瘡器球囊等。
5其它注意事項
5.1加強自身的防護
清洗時要嚴格遵守清洗規章制度,使用生物酶清洗劑必須注意工作人員的自身防護,配制時要戴膠手套、防護眼鏡,防水口罩,防水圍裙、酶原液不能與皮膚粘膜接觸,以免造成刺激性損傷。手工清洗和刷洗器械物品時,為防止產生氣溶膠和水的潑撒對操作人員造成職業傷害,務必不要在流水下對其進行沖洗,而應放在水槽或水盆內。另外,還需加強對環境的保護,對污染的環境及時處理。
關鍵詞:醫院污廢水;排放標準; 氯化法; UFO超強氧化工藝
Abstract: the current our country county district above medical units total more than two, large hospital has perfect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the general small hospitals,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re relatively weak.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uangzhou between more hospital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and the practice operation experience, showing medical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and design.
Key words: hospital unclean wastewater; Emissions standards; LvHuaFa; UFO super oxidation process
中圖分類號:[TE99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醫院污廢水的簡單介紹
醫院廢水主要由門診部、住院部、洗衣房和食堂產生。其性質含有大量病菌、病毒、BOD5、CODCr等。這些污染物的排出會引發疾病、傳染病相互傳播。同時溶解性有機物會通過微生物降解作用分解成無機物,在這過程中消耗溶解氧,從而危害水生動植物、污染水資源,因此必須重視醫院污廢水的處理。考慮到醫院的環境、污水處理運行過程的費用和噪聲等綜合經濟技術指標的要求,設計的方案一定要根據當前醫院的特點,經處理后的出水達到設計要求的排放標準。
結合廣州各大醫院列出下表數據,醫院污廢水的水質主要污染物如下:
2、醫院污廢水量計算
2.1、醫院的分項給水量應按《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50015-2003確定。
2.2、醫院的綜合排水量、小時變化系數,與醫院性質、規模、設備完善程度等有關,亦可按照下列數據計算:
2.2.1、設備比較齊全的大型醫院:
平均日污水量為400 ~ 600L/床•d ,k=2.O~2.2 。
2.2.2、一般設備的中型醫院:
平均日污水量為300 ~ 400 L/床•d ,k=2.2 ~ 2.5 。
2.2.3、小型醫院:
平均日污水量為250 ~ 300L/床•d ,k=2.5
2.3、在無實測資料時,醫院每張病床每日污染物的排出量可按下列數值選用:
BOD5:60g/床•d ,COD:100~150g/床•d ,懸浮物:50~100g/床•d
3、處理工藝
3.1處理流程的確定
設計處理流程應根據醫院類型、污水排向、排放標準等因素確定。
A、當醫院污水排放到有集中污水處理廠的城市下水道時,以解決生物性污染為主,采用一級處理。
B、當醫院污水排放到地面水域時,應根據水體的用途和環境保護部門的法規與規定,對污水的生物性污染、理化性污染及有毒有害物質進行全面處理,應采用二級處理。
3.2處理流程簡圖
A、一級處理工藝流程
4、常見的消毒處理方法對比
根據國家有關法規,醫院廢水必須經過消毒處理達標后才能排放。常見的殺死大腸桿菌群方式如下表所列:
表1消毒處理法
A——飲用水;
B——二級污水處理的出水(活性污泥法);
表2醫院污水殺菌處理法
5、最常見的氯化法處理中的不足
而在這些消毒方法中最經濟,最常用的是氯化法。而氯化法處理設備包括:氯氣加氯機、次氯酸鈉發生器和二氧化氯發生器等。以上各類設備廣泛地用于水消毒處理的許多方面,對于醫院廢水處理雖然有一定的效果,卻存在三個方面的不足:
A.產生二次污染:
以上設備均是氯系的消毒劑。研究表明,氯與水中的有機物結合會形成有機氯化物。有機氯化物即使在很低的濃度下也可能產生“三致”作用,另外這三類設施使用中會產生刺激性廢氣、噪聲等新的環境污染,操作條件很差。
B.操作困難:
在污水排放標準中既要求細菌指標達標,又要求余氯不能超標,二者難以同時實現,造成實際操作的困擾。
C.無法處理其它污染物:
無法使放流水的氨氮、總磷等指標降低。雖然能夠降低一些有機物指標,但是處理效率不高。
6、超強氧化工藝系統
了解了上述問題,根據醫院污廢水特有的性質——有機物少,病毒多等特點,可采用集處理和消毒于一體的UFO超強氧化工藝,專門處理醫院廢水。不僅能夠處理有機物,并且在醫院廢水消毒方面能夠有相當好的處理效果。
UFO的基本工藝原理是利用紫外線(UV)激發氧化劑的OH自由基因,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能高效地把有機物氧化為無機物,從而達到消毒滅菌與有機污染物一并去除的過程。
UFO工藝的特點如下:
A.反應過程中產生大量氫氧自由基•OH
B.反應速度快,多數有機物在此過程中的氧化速率常數可達106~109m-1s-1。
C.適用范圍廣,較高的氧化電位使得•OH幾乎可將所有有機物氧化直至礦化。
D.反應條件溫和,通常對溫度和壓力無要求,不需在強酸或強堿介質中進行。
E.可誘發鏈式反應,大大降低藥劑用量。
F.不產生二次污染。
G.設備高度集成,易于操作管理。
7、超強氧化工藝系統的一般流程
醫院污水經管網收集后,先經過格柵去除大塊的雜物,然后進入集水井調節水量水質,由泵提升進入超強氧化系統。超強氧化系統是整個工藝的核心部分。在系統中投加氧化劑和催化劑,在紫外線(UV)的作用下,激發產生OH自由基,在殺滅病菌的同時可以高效能地把有機物氧化成無機物,降低COD和氨氮等污染物指標。UFO超強氧化系統的出水直接放流,達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44/26-2001)三級標準排放。
8、超強氧化系統使用實例
A.廣州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污水處理工程:
9、其他醫療污廢水處理工藝實例介紹
A、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污水處理工程
處理流程:
B、孫逸仙紀念醫院污水處理工程
處理流程:
D、微創外科中心污水處理工程
處理流程:
E、廣東郵電醫院污水處理工程
處理流程:
10、參考規范及相關資料
[1]《醫院污水處理設計規范》[S]CECS 07:2004
[2]《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S] GB18466-2005
關鍵詞: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管理
醫院感染歷來就是引人注目的特殊課題,隨著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這一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為提高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質量,保證供應到各臨床科室的物品達到無菌要求,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需要對醫療機械按照嚴格的流程進行清洗,這是醫療器械滅菌前和再處理中消毒的最重要環節,這既是物品達到滅菌效果合格的必備條件,又能保證消毒供應中心工作人員免受交叉感染,對于提高醫院的醫療效果也有重要作用[1]。
1 醫療器械清洗的目的和方法
1.1清洗目的 清洗的主要包括沖洗、洗滌、漂洗和終末漂洗等步驟,達到去除醫療器具、器械和物品上污物的目標,通過細致的清洗可去除患者來源的致病微生物,達到去除和減少醫療器械上的生物負荷的目的。
1.2清洗方法 清洗醫療器械需要嚴格按照流程進行,操作步驟為沖洗,多酶清洗劑超聲浸泡,洗滌,漂洗,純水沖洗、干燥等過程。一般來說,多數情況下復雜的器械必須拆下手工清洗,因為器械越復雜,其清洗的難度也隨之增加,手工清洗要注意清洗水溫為15~30°C,這是手工清洗的質量控制點。清洗池、清洗用具等應每天清潔消毒。管腔器械應用壓力水槍沖洗。為防止氣溶膠污染,器械在刷洗操作時應在水面下進行。應先用多酶進行浸泡,再做刷洗,以去除干燥的污漬。常規器械選擇同一規格的U型器械架穿起,為利于與清洗液充分接觸,確保器械關節徹底打開,U型器械架自行撐開高度約為20cm。對有明顯銹漬、污漬器械,清洗前進行除銹、除垢后置于標準清洗籃筐內,用自動噴淋式清洗消毒機清洗,在這個過程中器械擺放方式一致。醫療器械清洗一般選用P1程序:噴淋清洗、常溫水噴淋漂洗、多酶溫水噴淋漂洗、熱水噴淋漂洗、溫水噴淋漂洗、防銹消毒、熱風干燥7個程序,全程一般應該達到50min左右的時間[2]。
2 醫療器械清洗過程質量管理
依照《消毒技術規范》的規定,普通患者用過的器械,一般無需消毒這一前置程序,可先清洗后消毒。但是被甲類傳染病患者及炭疽病、艾滋病、結核、肝炎等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在清洗前還應該選擇合理的消毒方法處理,如含氯消毒劑浸泡等,以做好消毒工作,然后再進行清洗。
2.1清洗前的預處理 使用后的器械上如果沾污較多肌體組織殘留物或者血源性污染物或,為避免對醫療器械的腐蝕或者污染物干涸后難于清洗,一般應及時進行有效清潔后再徹底清洗。在實際工作中,醫護人員為去除器械表面沽污的大多數可見污染物,常常會用手術后的敷料來擦拭器械,為方便后續的清洗操作,需要將器械清點后浸泡在多酶清洗液中或清水中,以保持器械濕潤甚至分解部分殘余有機物[3]。
2.2機械清洗法 機械清洗適用于可分拆或結構簡單器械的批量清洗,具有清洗質量穩定和清洗效率高的特點,雖然具有這些優點,但機器清洗不能代替手工清洗。
2.2.1超聲波清洗 超聲波加多酶清洗液可大大提高超聲清洗的效率,超聲波清洗多用于噴淋清洗和器械手工清洗的前期處理,利用超聲波在水中以疏密相同的形式向被清洗器械輻射,在清洗液中形成"氣泡"形成,利用這些"氣泡"破裂的現象,產生"空化"現象,將器械表面空隙的污垢進行破裂、分解和剝落,使器械達到清潔和凈化[4]。超聲波清洗的方式特別是用于管腔器械的清洗,但不是獨立的清洗方法,必須控制超聲清洗的時間,以免破壞器械鍍層,同時,由于其不具備終末清洗功能,在進行超聲波清洗后,仍少不了手洗這一程序,以保證清洗的質量[5]。
2.2.2噴淋清洗 噴淋清洗多用于批量清洗器械,其利用全自動電腦程序控制、高流量的風機和大功率的加熱器,利用高流量水的旋轉式噴洗裝置實現器材的清洗消毒和干燥處理,噴淋清洗對表面光滑器械的清洗效果較可靠[6]。目前,噴淋清洗機部分設備還兼具有超聲波清洗功能,主要分為單腔和多腔體的長龍機組兩種機型,其優點是對耐熱、耐濕的器械與物品進器械的清洗較為方便,其缺點在洗滌前需將器械的關節、軸縫隙和齒槽等部位張開,因為這種方法對器械齒槽、關節軸縫隙等部位則難以清洗干凈,需要和手工清洗進行配合。
2.3手工清洗法 手工清洗法操作步驟包括初步沖洗、清潔劑浸泡、刷洗、漂洗、純水沖洗、與干燥等過程,目前國內多數醫院采用手工清洗手術器械。人工清洗經濟實用、操作簡便,但容易受人為因素影響,器械的清洗效率低,導致清洗質量常常不穩定,必須加強手工清洗中的質量控制。
2.3.1清水刷洗法 雖然經濟實用、操作簡便,但因此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手術器械只用清水常規清洗后殘留血陽性率達>84%,器械咬合面殘留血液更不容易洗干凈,故而只用清水洗滌清洗效果有限,故而需要進行進一步清洗。
2.3.2加酶清洗法 加酶清洗法是指洗滌時將污染手術器械經流動清水沖刷后用酶清洗劑浸泡,再用清水沖洗。這種方法需要在洗滌劑內加入多種生物酶(脂肪溶解酶、蛋白溶解酶等),使得清洗變得容易,可將污染在器械上的污染物溶解。加酶清洗液能使蛋白質顆粒分解,能去除蛋白質、血漬等頑固污漬,具有雙重去污作用,顯著改善手術器械清洗潔凈度,是當前用的較多的一種清洗方法,也有利于清洗過程中的質量控制[7]。
2.3.3消毒劑消毒清洗法 多用含表面活性劑特別是含氯消毒劑的復方消毒劑清洗效果更好。將污染手術器械放入含有效氯的消毒劑溶液中浸泡后取出可使殺菌和洗滌在同一步驟進行,然后用清水沖凈并干燥。
3 討論
雖然目前一次性醫療器械用品的普及率大幅提升,但是依然有很多器械無法采用一次性醫療器械產品,即使醫院內部采用了各種先進清洗和消毒機器,但醫療器械感染率依然很高,當前很多醫療器械經清洗、消毒滅菌、發放到使用科室進行反復使用,節省了大量的經費和資源,但是需要除污清洗和保證消毒滅菌的質量作為其前提和條件。故而這類器械的清洗質量高低對于交叉感染的避免具有重要意義。加強手工清洗過程,優化清洗流程,徹底清除再生醫療器械上污染的有機物、血跡等污漬,才能為保證滅菌效果墊定基礎,對各種再生醫療器械徹底清洗是預防醫院內感染的重要方法,從而保證診療科室安全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梅花,趙宏波,鄭志英,等. 雙縮脲法評價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的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07).
[2] 鄭化芝,凌紅芬,王蕾. 供應室再生醫療器械清洗方法及質量影響因素[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1(06).
[3] 祝晚仙. 醫療器械清洗消毒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及改進措施[J]. 中國消毒學雜志,2010(05).
[4] 魏靜蓉,徐紹萍,廖建梅,等. 醫療器械清洗質量監測分析[J]. 局解手術學雜志,2012(02).
[5] 胡艷紅. 淺談消毒供應中心清洗管理手術器械體會[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3(07) .
1統計學處理
依據浙江省三級甲等中醫院評審標準,對實施精細化管理前(2009~2010年)、后(2011~2013年)按月抽查進入介入室前的行為(手消毒)依從性、按季(月)監測空氣合格率、按月檢測污染物處置合格率兩組數據進行比較。所得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介入室預防醫院感染管理的各項質控指標:手術人員進入介入室前后的行為(手消毒)依從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空氣檢測合格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污染物處置合格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Ⅰ類切口(椎體成形術、經皮血管內操作等)醫院感染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精細化管理提高了參與手術人員行為(手消毒)的依從性和污染物處理的合格率。
3討論
3.1精細化管理的核心要義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科學化管理理念。日本的精益生產理論基礎上產生了精益醫院思想[4],而精益醫院思想是精細化醫院管理的思想基礎。精細化管理的實質是將管理目標分解細化和落實的過程。科室在確立了“精細化管理”思想后,應結合科室現狀,分析存在問題、找出薄弱環節。精細化管理對管理者要求要盡職盡心,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每天都要對當天的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及時處理。我們以組織和流程作為精細化管理的抓手,是想盡量通過改變流程來改變人的習慣。一般認為直接改變人的認知(思維)難于改變人的行為。而改變人的行為是改變人的想法的最佳途徑[5]。根據這個指導原則,在設計精細化管理流程時要求把復雜的事件簡單化,把簡單的事件流程化,把管理要求制度化,把多個流程形成體系化,形成了一個讓人易于接受的操作方案。
3.2各項制度建設是實施精細化管理預防醫院感染的基礎
基層醫院介入室一般只配備1臺DSA設備,往往各科共用設備,如消化道的支架置入是污染手術,而經皮血管內操作與骨科椎體成形術等是無菌手術,各種手術之間存在交叉感染的隱患。另外介入手術參與學科、人員多也是其特點。參與各科醫生無菌觀念不同,發生醫院感染的潛在因素增多。因此做好制度建設,顯得尤為重要。有關規章制度建設,主要有《介入工作室工作制度》、《介入手術室消毒隔離制度》、《介入手術室醫院感染管理制度》、《介入診療耗材管理制度》等。使人、物、潔、污物流符合功能流程和醫院感染管理要求。必須使用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介入診療器材,建立一次性耗材使用登記本。醫療廢棄物已成為影響公眾健康的世界性問題[6],使用后的一次性導管及椎體成形術用具等醫療廢物按醫療廢物管理制度要求進行處理,不得重復使用一次性介入診療器材。其他有關的消毒技術及醫院感染管理均按衛生部《醫院消毒技術規范》和《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執行。
3.3重點環節控制和持續質量改進是精細化管理中預防醫院感染的關鍵
【關鍵詞】醫療廢物;處理技術;處置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3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9-32-02
我國《醫療廢物管理條例》所稱醫療廢物是指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預防、保健以及其他相關活動中產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間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廢物。根據國家衛生部及國家環保總局的規定,將醫療廢物分為傳染性廢物、病理廢物、利器廢物、制藥廢物、基因污染物、化學品廢物和放射性廢物等[1]。
1醫療廢物的危害及焚燒技術的局限性
1.1醫療廢物的危害: 據調查,醫療廢物中含有多種導致院內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支原體、螺旋體、衣原體、立克次體等,部分醫療廢物的抽樣檢測,醫療廢物中含菌量大,大腸桿菌數高達0.84×1010個/L,細菌總數范圍在8.65×105~8.121×1010個/g[2]。醫療廢物具有極強的傳染性、生物毒性和腐蝕性,排放管理不嚴或處理不當,會被風揚失或被雨水淋失,造成對水體、大氣、土壤的污染及對人體的直接危害。醫療廢物由于攜帶病菌的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具有空間傳染、急性傳染、交叉傳染和潛伏傳染等特征,其危害性更大[3]。因此,如果我們對醫療廢物的種類不明、處置方法不當的話,就會使其成為傳染源,給城市、社區和農村帶來極大的危害。在處置工藝技術要求中首先是滅活,其次是減量化和無害化。
1.2 焚燒技術的局限性: 醫療廢物與一般生活垃圾的主要區別在于醫療廢物帶有大量致病微生物和具有較強的腐殖性,比一般生活垃圾更易于傳染人體和污染環境。焚燒法是醫療廢物最基本、最有效的處理方法,焚燒技術在生活垃圾的處理處置中應用已經較為成熟,醫療廢物經過高溫焚燒,基本已經消除了廢物的傳染性及臭味,可以實現無害化和減量化,而且醫療廢物較生活垃圾具有較高的熱值,適宜于焚燒,因而該技術頗受青瞇。焚燒易于產生二堊英等劇毒的氣體,對環境和人體造成巨大威脅,鑒于此,一套合格的焚燒系統必須配備有煙氣凈化系統,該系統包括急冷裝置、活性炭噴射吸附裝置及袋式除塵器。通過急冷裝置使煙氣在短時間內急速冷卻至250℃以下,躍過二堊英的形成階段(450℃~250℃)。煙氣在進入袋式除塵器之前,應通過一個活性炭噴射吸附裝置,該裝置用于吸附氣體中二堊英等有害污染物。該裝置一般設在煙氣管道內,向通過的氣體噴射活性炭,并使煙氣和活性炭在管道中強烈混合,一起進入袋式除塵器進行最終除塵。醫療廢物焚燒產生的殘渣包括爐渣與飛灰,均屬危險廢物,應送至危險廢物安全填埋場進行處置[4]。
2醫療廢物處理處置存在問題
2.1焚燒廢物的管理不規范: 目前,醫療廢物處置方式主要是簡易焚燒,占總產生量的64%[3],我國許多醫院都是自己配備小型醫用焚燒爐分散處理可燃醫療廢物,但由于處理量少,運行費用比較高,因此,實際使用率都很低,能連續正常運行的極少。由于醫用小型焚燒爐基本上都是低溫燃燒,設備的技術水平很多都沒法達到《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WKB21999)要求,各醫院目前都采用間歇式固定床焚燒爐,不配置煙氣凈化裝置,許多焚燒爐管理和操作人員都沒經過嚴格的上崗前培訓,管理和操作很不規范,經常會因燃燒不正常而產生黑煙和惡臭,二次污染比較嚴重,因醫院焚燒爐污染,擾民的糾紛也日益突出。
2.2 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混裝: 目前,我國大部分醫院基本上都是自行分散處置醫療廢物,許多傳染性醫療廢物只經簡單的化學消毒處理,有的甚至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混入生活垃圾運走。既損害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也嚴重污染了環境。由于國內大部分填埋場簡陋,無防襯層結構,當混有醫療廢物的生活垃圾進入填埋場后,帶有致病菌的滲濾液也可能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2.3包裝容器和運輸設備亟待規范: 醫療廢物沒有按照技術要求實施分類包裝,包裝袋薄而易破,利器盒密封性能不夠好,很容易導致污染物泄漏。運輸設備簡陋,自動化和專業化程度低,尚有待進一步規范[5]。
3處置對策
3.1提高公眾對醫療廢物危險性的認識: 利用新聞媒體大力宣傳醫療廢物的危害性及處理措施,努力提高廣大公眾尤其是醫療衛生職工和鄉村醫院、個體診所職工的醫療廢物危險性的意識,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醫療廢物的管理和處置工作。
3.2集中焚燒和區域焚燒相結合:目前,醫療廢物集中焚燒處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減少環境污染,還可利用廢熱,節約資源。但是集中處理中心建設費用高,運行成本大,因此,我們應當對人口集中、醫院集中的地區實行集中焚燒處理;對人口相對分散、醫院相對分散的地區應用區域焚燒,即分片設置焚燒點[6]。
3.3開發投入新技術、新設備:由于我國對醫療廢物處置處理技術和管理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技術規范不夠完善。政府應增加資金投入,鼓勵進一步開發新技術和新設備。對一些參加集中焚燒處理和使用新技術、新設備的醫療單位給予適當的補貼,提高醫療單位對醫療廢物無害處理的積極性。[6]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2003)第380號.醫療廢物管理條例[S].
[2] 孟祥和.我國醫療廢棄物處理現狀及焚燒處理工程實例[J].中國環保產業,2003,9(8):26-27.
[3] 馬俊偉,聶永豐,白慶中.中國醫療廢物處理現狀及對策[J].中國城市環境衛生,2003,4:16-18.
[4] 王華著.醫療廢物焚燒技術基礎[M].冶金工業出版社,2007.31.
關鍵詞:畜禽養殖;環境影響評價;污染;防治措施
近年來,隨著我國集約化畜禽養殖業的迅速發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廢棄物污染日益嚴重,成為制約畜牧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畜禽養殖類項目所產生的廢水、廢渣、廢氣給周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尤其是養殖糞便不經處理直接外排,污水滲漏造成地下水源的污染,造成水體自凈能力下降。由于養殖項目的特殊性,其項目建設所引發的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公眾焦點,因此畜禽養殖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尤為重要。本文結合實際工作針對畜禽養殖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中的選址、水環境污染、環境空氣污染以及固體廢物等主要關注問題進行剖析。
一、場址可行性分析
根據《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HJ/T81—2001)的規定,禁止在下列區域內建設畜禽養殖場:(1)生活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及緩沖區;(2)城市和城鎮居民區,包括文教科研區、醫療區、商業區等人口集中地區;(3)縣級人民政府依法劃定的禁養區域;(4)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規定需特殊保護的其它區域。
此外,新建改建、擴建的畜禽養殖場選址應避開上述規定的禁建區域,在禁建區域附近建設的,應設在上述規定的禁建區域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向處,場界與禁建區域邊界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500m。在進行畜禽養殖項目選址可行性分析時,要求列表分析論證項目選址的合理性。
二、 水污染及其污染防治措施
1. 養殖場用排水
畜禽養殖場生產廢水來源于畜禽舍沖洗水。其產生量與畜禽場的養殖類別、養殖方式和養殖水平有關。以某商品豬養殖場為例,養殖場存欄豬群用水情況見表1。
工程養殖廢水來源為豬舍沖洗廢水和豬尿液。根據《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497-2009),養殖場存欄豬群排污情況見表2。
2.廢水水質
根據《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497-2009),集約化養殖業廢水污染物濃度見表3。
3.廢水治理工藝
養殖廢水的處理模式可歸納為三種:還田模式、自然處理模式和工廠化處理模式。畜禽糞污還田作肥料是一種傳統的、較經濟有效的處置方法,可以達到零排放。自然處理模式主要采用氧化塘、土地處理系統或人工濕地等自然處理系統對養殖場廢水進行處理。工廠化處理模式的糞污處理系統由預處理、厭氧處理、好氧處理、后處理、污泥處理及沼氣凈化、貯存與利用等部分組成。就我國畜禽養殖廢物的嚴重污染和不容樂觀的治理現狀,環評中一般要求畜禽養殖廢物資源化與“零排放”。以某商品豬場為例,評價推薦廢水采用UASB厭氧發酵處理工藝,養殖廢水治理工藝流程見圖1。
三、大氣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1.污染源及污染物
畜禽養殖場廢氣主要是惡臭,惡臭來自畜禽糞尿、污水、墊料、飼料和畜禽尸體等腐敗分解過程,新鮮糞便、消化道排出的氣體、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物、畜體外激素等也會散發出不同畜禽所特有的難聞氣味。但是畜禽養殖場惡臭的主要來源是畜禽糞尿排出體外之后的腐敗分解。
惡臭產生的場所,在養殖場和處理場等處均可產生,以商品豬養殖場為例,表4給出了養殖場產生惡臭的工段。影響畜禽場惡臭產生的的主要原因是清糞方式、管理水平、糞便和污水處理程度,同時也與場址選擇、場地規劃和布局、畜舍設計、畜舍通風等有關。
由此得出,惡臭主要來源于養殖區、糞尿處理處置及暫存區,惡臭污染因子主要為NH3和H2S ,評價臭氣污染源強可類比已經建成運營的養殖場惡臭產排情況。
2. 大氣環境防護距離核定
根據核定的全場惡臭主要污染物NH3、H2S無組織排放量,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大氣環境)》(HJ/ 2.2-2008)的規定,采用推薦模式中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模式計算無組織源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代入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公式計算出大氣防護距離。同時根據《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HJ/T81-2001)中選址要求的規定,養殖場場界與禁建區域邊界的最小距離不得小于500m。取兩者中最大距離作為項目最終核定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環評中要求在核定的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內,規劃部門及相關管理部門不得規劃建設居民點、學校、醫院、療養院等環境敏感點。
3.惡臭污染防治措施
由于養殖場的惡臭污染源很分散,集中處理困難,最有效的控制方法是預防為主,在惡臭產生的源頭就地處理。
⑴ 日糧設計與惡臭控制
家畜禽場惡臭的控制從日糧供給開始。飼料在消化過程中,未消化吸收的部分進入后段腸道,因微生物作用產生臭氣,排出體外繼續經微生物作用產生更多的臭氣。提高日糧消化率、減少干物質(蛋白質)排出量是減少惡臭來源的有效措施。
⑵ 飼料添加劑的應用
日糧中采用某些添加劑,除可以提高畜禽生產性能外,還可以控制惡臭。酶制劑,加入飼料中可以提高營養利用率;益生菌,即選用活菌劑芽孢桿菌、乳酸鏈球菌、乳桿菌和酵母菌等抑制腸道內惡臭物質的產生,保持消化道內微生態平衡;酸化劑,低pH值可以使氨處于非揮發的NH4+狀態,這樣減少了空氣中的氨水平,酸化劑有硫酸鈣、苯甲酸鈣、氯化鈣以及新研究的己二酸。
⑶ 除臭劑的使用
產生的惡臭用多種化學和生物產品來控制惡臭。多用強氧化劑和殺菌劑用以消除微生物產生的臭味或化學氧化臭味物質。常用的氧化劑有過氧化氫和高錳酸鉀,還可以用硅酸鹽礦石沸石(分子篩)選擇吸收NH3、H2S和CO2。生物除臭劑可以使用絲蘭屬植物提取的抑制脲酶活性,控制氨生成,還可以利用細菌和酶制劑通過生化過程降解臭味物質。
經合理搭配采用上述各種措施治理后,可有效減輕項目惡臭污染影響,評價可預測場界無組織排放臭氣濃度能否滿足《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596-2001)中表7要求,并要求在場界外設置大氣環境防護距離內不得新建學校、醫院、居民區等環境敏感點。
四、 固廢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1.固廢污染物
畜禽養殖項目產生的固廢主要包括畜禽糞便、病死畜禽、醫療防疫廢物等。
⑴糞便
根據《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工程技術規范》(HJ497-2009),畜禽養殖業不同畜禽排糞量見表5。
⑵ 病死畜禽
病死畜禽的產生量與畜禽養殖場的飼養管理和疫病防治水平有關。死豬主要來源為初產小豬非正常(如踩壓等)死亡,根據目前規模化養殖場的管理水平,此類事件概率不高,出現病死豬的幾率和數量較低,一般可按0.5%計。
⑶ 醫療防疫廢物
畜禽在生長過程接種免疫或發病期接受治療產生的少量醫療廢物,其產生量可類比其他企業實際生產情況進行核定。
2.固廢綜合利用措施
⑴ 畜禽糞便管理及綜合利用措施
根據《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HJ/T81-2001)規定采養殖場糞便可采取堆肥發酵法、干燥法和焚燒法等。
以商品豬場為例,豬糞及厭氧發酵的沼渣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和氮、磷、鉀元素,具有優良改良土壤的作用。根據“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原則,評價可推薦采用堆肥發酵后,將豬糞和沼渣送至固體有機肥生產線加工有機肥,工藝詳見圖2 。
根據《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HJ/T81-2001)中畜禽糞便的貯存相關要求,堆肥場地面進行硬化,搭建場房并進行封閉處理,在敞口處設置圍堰,防止雨水進入造成下溢流污染,堆肥場應具備“防滲、防風、防淋”的“三防”措施,并應設在養殖場生產及生活管理區的常年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側風向處,且距離地表水體距離不得小于400m。
⑵ 病死畜禽的處理與處置
①病死畜禽尸體要及時處理,嚴禁隨意丟棄,嚴禁出售或作為飼料再利用。
②病死禽畜尸體處理應采用焚燒爐焚燒的方法,同時焚燒產生的煙氣應采取有效的凈化措施,防止煙塵、一氧化碳、惡臭等對周圍大氣環境的污染。
③不具備焚燒條件的養殖場應設置2個以上安全填埋井,填埋井應為混凝土結構,深度大于2m,直徑1m,井口加蓋密封。進行填埋時,在每次投入畜禽尸體后,應覆蓋一層厚度大于10cm的熟石灰,井填滿后,須用粘土填埋壓實并封口。
⑶ 醫療廢物的處理與處置
畜禽在生長過程接種免疫或發病期接受治療產生的少量醫療廢物,不在場區內暫存,直接由防疫部門拉走,定期交由所在地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處置。
環境影響評價作為畜禽養殖場前期工作中極為重要的一環,可以幫助企業論證項目的選址可行性和環境可行性,企業落實環評中提出的各項污染治理措施后,能夠確保畜禽養殖項目產生的污染物得到有效治理和綜合利用,實現了畜禽養殖業的良性發展,具有較好的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能夠促進人類與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HJ/T81—2001.畜禽養殖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S].2005-4-1.
[2] 孟俊峰等.河南福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無公害生態養殖基地年出欄5萬頭商品豬養殖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R].漯河:漯河市環境科學技術研究所,2012.
關鍵詞:危險廢物;環保驗收;監測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以及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百姓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環境保護也逐漸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廢棄物是影響空氣質量的主要因素,它們具有易腐蝕、會變質、傳播廣泛的特點,一旦發生變質很可能造成污染,親在危險性巨大。進入新世紀以來,危險廢物集中處理成為了保護環境的有效舉措,也是治理環境的辦法,但是目前可查證到的廢物種類有600多種,按不同的成分分類將近50類,且每年產生的廢物數量有增無減,對社會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據調查發現,現階段我國環保驗收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項目竣工檢測還存在嚴重的問題,設施建設滯后,廢物產生的危害巨大,貯存方法不科學,綜合利用率較低,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和生活環境。針對這樣的現象,我國環保驗收單位明確提出了集中處置廢物在監測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對策,在資金投入上明顯加大,對監測技術進行更新,確定驗收標準,希望降低廢物污染,保護生存環境。
1 廢氣排放監測中的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1.1 重點問題
廢氣是廢物組成中非常最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廢氣種類多樣、成分復雜,在監測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驗收中還要把握好進度和速度,確保測算出的廢氣含量符合實際。通過一系列報告顯示,在廢氣排放監測中最常檢測到的氣體物質包括Hg、Pb、Cd、HCL以及氟化物,它多為焚燒后出現的物質。在實際焚燒過程中,工況的條件不夠良好,整個環境污染嚴重,對人體造成的傷害非常明顯。因此,在監測過程中最難的一部分就是要做好現場處理和跟蹤檢測,確保記錄好每個數據,對于進料還要設置獨立包裝,對于醫療中的該類物質更要及時、準確的記錄下來,對輔助燃料的成分開展考量。
1.2 解決對策
從質量上而言,焚燒物配比的比值是把握好問題的關鍵點,首先要穩定熱源,在規定的范圍內控制熱量負荷,控制酸性污染物和金屬含量,用混合數據的正確比例延長焚燒物中可以利用部分,即消除污染源物質的使用壽命;其次,要確定配比的正確比值和比例,按照實際情況決定份數,固定實際驗收中廢氣最大類別的含量,對數據進行全面綜合處理,然后根據混合物的熱值分配氣體的含量;再次,對焚燒技術和性能進行指標性測算,考核技術特點,計算包括煙氣停留時間、燃燒效率、焚燒爐溫度等的數值,為檢測提供準確的數據;最后,針對氣體中重金屬的數值要嚴格計算,由于現階段各類方法的準確性受限,今后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且監測項目的設置必須按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18484-2001進行分析,確保符合國家標準。
2 填埋場入場廢物及填埋場膜下水、地下水監測問題以及解決辦法
2.1 固體廢棄物的監測
固體廢棄物是填埋場監測最多的一類物質,在實際監測中必須選擇好適宜的對象,對物種的類型進行確認。為了達成檢驗目標,使考核企業廢物排放能夠達到標準,就必須加大工作量,對監測費用做出具體的規定,統計好具體的種類,減少殘渣數量。在治理過程中,必須采用科學原則確定固化比例,一旦遇到難以固化的廢物則可以適當的加入穩定劑,穩定PH數值,核實生產條件按環評及批復的要求是否已達到。
2.2 填埋場膜下水和地下水監測和治理
膜下水、地下水直接影響坡面排水、集排水管等的質量,在滲透系數的確認中要達到標準,選用雙人工襯層,降低危險區域發生事故的可能性,提高監測的方便程度。另外,最常見的、也是最常發生的問題就是滲水,對于這類監測必須逐級分層檢驗,降低滲透率,按照地下水監測技術的規范化要求實施作業,抽水量也不得少于井內體積的2倍,確保監測的合理性。
3 二f英監測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3.1 監測周期和頻次的確定
污染廢物中危害最大的一類物質即為二f英,它的濃度大、密度大,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嚴重,在實際的監測數據中必須保證焚燒物中包含的該類氣體符合歐盟最高標準,根據國家出臺的政策開展嚴格的監測,并遵循一系列原則。
其一,對于明顯生產周期、污染物排放穩定的建設項目,對污染物的采樣和測試頻次一般為2-3個周期,每個周期3到5次.
其二,對無明顯生產周期、穩定連續生產的建設項目,廢氣采樣和測試頻次一般不少于2d,每天需要采樣至少3個。
其三,對于可能存在巨大污染物質的排放物,建議采取多頻次監控的方法,平行樣本不得少于三類,并確保排放的穩定性。
其四,對污染物排放不穩定的建設項目,必須適當增加采樣頻次,以便能夠反映污染物排放的實際情況。在驗收監測期間,危險廢物項目進料坑的焚燒物已經事先配比好,不會中途換料。
3.2 焚燒飛灰中二f英監測的必要性
焚燒廢氣中的二f英類在廢氣治理設施處理過程中絕大部分被除塵器截留下來進入到飛灰中。在飛灰固化后的監測項目中二f英是目前入場標準未規定的項目,卻是驗收監測的必測項目,不僅可以通過固化后二f英的水映固化情況和焚燒爐的運行情況,而且可以通過固化后飛灰中二f英水平提示填埋場的運行風險。經過多次試驗發現,固化后飛灰中的二f英與之前的物質含量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在監測結果過高的情況下,必須將其再次放入掩埋場,通過技術處理方法減小污染物對環境的影響。
4 結束語
監測期間監督記錄好焚燒爐運行工況和焚燒物配伍信息是保證廢氣有組織排放監測數據的有效性和代表性的前提,焚毀去除率的測定可以采用更加便捷且能減少二次污染的方法。對于環保驗收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項目竣工監測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確保監測質量。
參考文獻
[1]邱立莉,李曼,齊文啟,敬紅,楊偉偉.危險廢物集中處置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監測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中國環境監測,2015,04:62-67.
[2]孫寧,吳舜澤,侯貴光,王倩,程亮,孫鈺茹.中國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現狀、問題和對策[J].環境科學與管理,2009,11:60-67.
[3]孫寧,吳舜澤,侯貴光,王倩,程亮,孫鈺茹.我國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現狀及對策研究[A].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二卷)[C].中國環境科學學會:,2009:9.
【關鍵詞】醫院污水;常用處理工藝;發展趨勢分析
【Abstract】Based on years of hospital sewage treatment engineering design work experienc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collection and hospital sewage discharge, the current hospital wastewater treatment requirem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several comm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in the hospital sewage treatment,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and the prospects of hospital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Hospital sewage;Commonly used treatment process;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 U664.9+2
1醫院污水的特點和分類
醫院污水是指醫院、療養院等排放的被病原體污染的水【1】,主要來自門診部與住院部的化驗室、手術室、解剖室、藥劑室、放射室、廁所、洗衣房、實驗室及浴室等。
1.1醫院污水的特點
(1)水量波動大:醫院污水的水量與醫院的規模和病床使用情況息息相關,醫院規模越大,日排水量越大;同樣規模的醫院則空閑病床數越少日排水量越大;日接診人數越多日排水量越高。醫院污水排放主要集中在早上6-9點,中午11-2點,晚上6-9點,其余時間排水量較少,尤其是晚上12點至次日凌晨4點用水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2)成分復雜:醫院污水中通常含有酸、堿、懸浮固體、BOD、COD和動植物油,尤其是含有大量的病菌、病毒、寄生蟲卵和放射性元素等,成分較復雜,需進行特殊處理。(3)具有空間污染、急性傳染和潛伏性傳染等特征。因此,醫院污水如果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將會誘發疾病危害人體健康,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1.2醫院污水的分類
不同性質的醫院其污水性質有所不同,《醫院污水處理技術指南》中將各類醫院按性質分為綜合醫院和傳染病醫院兩類,與衛生系統對醫院及醫療機構的劃分方法有所差別。傳染病醫院指傳染性疾病專科醫院和帶傳染病房的綜合醫院。綜合醫院為不帶傳染病房的綜合醫院和各類非傳染性疾病的專科醫院【2】。
2醫院污水的收集與排放
醫院的規模和性質不同,所排放的水質不一樣, 醫院各部門的功能、設施和人員組成情況不同,所以不同部門產生污水的性質和污染因子也各不相同。因此,需根據各個醫院的規模、性質和部門設置情況,對污水進行分類收集。
圖1醫院污水收集、處理與排放流程圖
3執行標準
相關標準及規范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針對醫療機構廢水的治理要求日益趨于嚴格,我國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標準和規范,要求新、改、擴建的醫院必須按照規定,將污水處理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早在1963年衛生部就頒發了《關于加強醫院衛生機構污水污物消毒處理工作的通知》,并在全國展開醫院污水處理工藝、技術設備的研發工作。1983年首次提出《醫院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J48-83),隨后1996年國家環保總局對《醫院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J48-83)進行了修改,并納入國家《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國家質監總局2001年的《醫療機構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從2002年3月1日起開始實施,并代替GBJ48-83,同時代替《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部分標準值【3】。2005年又對GB18466-2001標準進行了修訂,《醫療機構水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466-2005),于2006年1月1日正式開始實施。取代了《醫療機構污水排放要求》(GB18466-2001),并一直沿用至今。
4污水處理工藝
在醫院污水處理工藝選擇時,需根據醫院的性質、醫院的大小規模、污水排放的流向以及醫院所在地的實際情況和處理要求,選擇經濟、技術可行合適的處理工藝。目前,較常用的污水處理工藝主要有以下幾種。
4.1厭氧沼氣處理+消毒處理
沼氣處理加消毒處理法為傳統的醫療污水治理方法。其工作原理系通過深化厭氧原理,將糞便等有機物質在厭氧條件下,經過微生物的發酵作用而生成的一種可燃氣體排放或利用。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質即水中的有關污染物質,即建造生化處理效果比化糞池更穩妥的沼氣池,便其達到降解污染物、凈化水質的目的。
圖2厭氧沼氣處理工藝流程圖
醫療污水經36h厭氧沼氣處理后,再經簡易手提碳鋼格柵攔截水中較大的固形物后進入調節池調節水量、均衡水質。調節池出水由水泵提升進入消毒池,經消毒處理后達標排放。
4.2化學強化處理+消毒處理
化學強化處理工作過程為通過投加混凝劑原理,去除污水中的懸浮物質即水中的有關污染物質,使其達到降解污染物、凈化水質的目的。對于綜合醫院污水處理可采用化學強化處理加消毒的工藝。通過混凝沉淀(過濾)去除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提高消毒效果并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從而避免消毒劑用量過大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
圖3化學強化處理+消毒工藝
醫院污水經化糞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設置格柵,調節池內設提升水泵。污水經提升后進入混凝沉淀池進行混凝沉淀,沉淀池出水進入接觸進行消毒,接觸池出水達標排放。調節池、混凝沉淀池、接觸池的污泥及柵渣等污水處理站內產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運處置。
4.3 生物接觸氧化+消毒處理
生物接觸氧化法工作過程為通過加掛密集填料,馴化培養而聚集的優勢微生物群體,池內生物濃度可達400-500mg/L,在生長過程中利用周圍環境中的營養物質即水中的有關污染物質進行新陳代謝,達到降解污染物、凈化水質的目的。
圖4好氧生物接觸氧化工藝流程圖
醫療污水經化糞池預處理后,通過格柵攔截水中較大的固形物后進入調節池調節水量、均衡水質。調節池出水由水泵提升進入好氧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反應,經好氧生化處理后的污水進入沉淀過濾單元實現固、液分離后進入消毒池,經消毒處理后達標排放。
4.4普通流化床處理+消毒處理
普通好氧生物流化床工藝簡短的工藝內利用Ø10顆粒PVC載體內外豐富的生物群完成并去除BOD、COD指標;NH3-N指標也同時在載體內部缺氧條件下,利用載體外部污水中的碳源進行反硝化達到脫氮的目的。由于生物流化床內生物濃度高達1000-1500mg/L,接觸時間由傳統的數個小時縮短至4小時之內。
圖5流化床處理工藝流程圖
4.5高分子生物流化床+消毒處理
高分子好氧生物流化床工藝可在較短的時間(1.5-2小時)內利用高分子多孔顆粒載體內外豐富的生物群完成并去除BOD、COD指標;NH3-N指標也同時在高分子載體內部缺氧的條件下,利用載體外部污水中的碳源進行反硝化達到脫氮的目的。由于好氧生物流化床內生物濃度高達50000mg/L,接觸時間由傳統的數個小時縮短至1.5-2h。智能好氧生物流化床工藝可在普通方案基礎上更加完善了系統控制全自動化功能,確保系統生化指標及余氯指標均能穩定達標。
圖6高分子生物流化床處理工藝流程圖
4.6幾種常用醫院污水處理工藝優缺點分析
表1幾種工藝方案優缺點對比分析表
工藝方案
5醫院污水處理未來發展趨勢
5.1醫院污水作為中水回用是必然趨勢
我國水資源日益缺乏,節水、水資源循環利用將會涉及到各類用水環節,醫療機構也不例外。在重新修訂的《建筑中水設計規范》中醫療機構(除結核病、傳染病等)的污水作為中水水源由原來的“不宜”修正為“不限制”,也就是說醫療機構污水經處理后進行回用將會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5.2對污水處理的要求
醫療機構污水的回用勢必要求污水處理工藝也要同步提高,在更高程度的去除COD、BOD等生化指標的基礎上,醫療機構污水處理工藝也向滿足脫氮除磷的方向發展。
5.3對廢氣處理的要求
對醫院污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廢氣,通過活性炭過濾和紫外消毒是未來發展趨勢。
5.4對污泥處理的要求
對規模較大的醫院,污泥不僅需經濃縮、消毒處理,還需經壓濾機脫水、干化成泥餅后外運處置。
5.5對自動化控制系統的要求
根據工藝流程、工程規模及管理水平確定自動控制水平。(1)各種污水處理電氣設備在總電控柜上進行集中控制,采用PLC可編程序控制器,自動控制機械設備的定時工作、自動啟動和互相切換。 (2)消毒劑的投加量應根據在線余氯測定儀的測定結果自動調整。(3)采用工控機進行集中監控。在工控機顯示器上能顯示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圖、主要設備的運行狀態、各設備的參數、設備報警及維修記錄等畫面并打印報表。操作人員在控制室內通過操作站鍵盤及鼠標即可完成整個工藝系統的啟/停控制、設備運行狀況的監視及異常工況的處理。
5.6對在線監控系統的要求
鑒于醫院污水的傳染性,為減少運行人員對現場的接觸,降低傳染機會,在醫院污水處理工程中應采用較高水平的自動化設備控制。對規模較大的醫院,要求完善流量在線監測儀、COD在線監測儀和余氯在線測定儀已成未來發展趨勢。
總之,社會不斷進步,處理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醫療機構污水的處理要求也日益完善。選用投資省、處理效果好、運行管理自動化、占地面積小的污水處理工藝是未來總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劉道根、黃種買、王紅萍,醫院污水處理典型工藝及技術發展趨勢[J].安徽化工,2004,131(6):36-38
醫院消毒供應科擔負著全院醫療物品的回收、清洗、包裝、滅菌、儲存和發放等工作,是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的一個重要部門。污染室是消毒供應科回收污染物品的第一道關口,因此,加強對消毒供應科污染室的管理,是確保無菌物品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防止醫院感染,為臨床科室提供合格滅菌物品的保障。本文淺談加強消毒供應科污染室管理的做法和體會。
1 加強科室人員隊伍建設
加強科室人員隊伍建設,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是做好消毒供應科污染室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證。要積極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與團隊精神,滿足臨床醫療護理的需求。不斷學習新理論、新知識。要重視在職教育,拓寬思路,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專業理論學習,定期組織理論與技術操作考核等,不斷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和技術操作能力。
2 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消毒供應科要成立質量控制小組,小組成員定期做好各項檢查督導工作,并制定崗位職責,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工作流程和技術操作規程。加強對廢棄物的物流管理,也是確保消毒隔離管理質量的重要環節。要經常組織所屬人員認真學習質控標準,經常對照檢查,使各項制度落實到位,并加強消毒隔離及自身防護措施。
3 認真把好污染物品回收質量關
污染室的管理應固定專人,回收的器械應分類放置。對特殊污染的器械應做明顯的標記,并放在指定的容器內進行高壓消毒后,方可與其他器械一同浸泡消毒。對回收的各類器械必須經過使用科室進行初步浸泡消毒處理后,再回收到消毒供應科處理。對帶有血跡、污漬的不潔器械應拒收。回收人員應與污染室管理人員認真交接,并做好詳細登記。回收過程中注意不得污染周圍環境,應在固定的操作臺上拆包、分類,認真把好回收質量關。
4 嚴把消毒前的清洗質量關
回收的器械須消毒后方可進入洗滌間,這對于防止污染擴散、保證洗滌安全具有重要意義。清洗工作中應用物理方法清除污染物體表面的有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污跡和塵埃。清潔是醫療用品再處理的一個必要過程,如果物品不能有效清潔,則很難保證隨后消毒和滅菌的效果。但清潔只能去除和減少微生物而不能殺滅微生物,通過清洗可以降低物品上的微生物含量,增強物品安全使用性,因此,清洗是滅菌前非常重要的準備工作,由于清洗不當,將會直接影響滅菌效果。
5 工作人員應嚴格做好自身防護
污染室管理人員做好自身防護工作十分重要。在處理所有尖銳利器時,應特別小心,盡可能應用不接觸技術,最好借助器械拿取,避免接觸污染物品。在操作過程中,要養成良好習慣,要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針頭、刀片應用持針器取下,并分別放置;沖洗時針尖朝下,這樣可防止刺傷。一旦發生意外刺傷,應立即處理,在傷口的上端輕輕擠壓,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再用肥皂液或流動的水沖洗;禁止進行傷口的局部擠壓。傷口處理后,應及時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進行消毒,并包扎傷口。在進行各種消毒清洗時,要戴乳膠手套、口罩、防護眼鏡、防水套袖、圍裙等,動作不要過猛,以免消毒液飛濺。操作完畢,脫掉手套及時用肥皂水和流動的自來水認真沖洗。配制消毒液時,要小心謹慎,以防被灼傷。
隨著現代醫學的快速發展,消毒供應科已成為醫院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和質量控制影響著醫療護理質量[1]。通過加強對消毒供應科污染室各環節的質量管理,體會到加強科室人員隊伍建設、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認真把好污染物品回收及清洗質量關,做好工作人員的自身防護,是提高醫院消毒供應科污染室管理質量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