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信用管理的重要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水利技術;水利管理;RTK技術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do goo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nagemen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main function is to ensure the production of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and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water demand. With the social competition is ceaseless aggravate, to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lso presents better requirements, therefore, water conservancy departments shoul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we must accelerate the renewal of knowledge, improve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strengthen the means of management,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the technical cont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chnology in wate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applications, and focuses on the RTK technology.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s; water management; RTK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TV5 獻標識碼:文章編號:2095-2104(2013)1-0020-02
水利是經濟發展的先決條件,他為我們的生產以及生活提供用水。鑒于當前高速發展的經濟形勢,水利管理也邁上了新的臺階,要求水利管理必須與時俱進,這就給我們的管理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相關部門必須做到不斷更新知識,不斷汲取新的科技,并把他們有效地運用到管理工作中,努力提高我們管理的科技含量。
1 提高水利管理的技術含量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小,這就使得相關的部門忽略了對農村的環境保護工作,目前農村污染比較嚴重,污染源較為復雜,基于此水利科技的創新可以運用到改善農村環境上去。同時,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個別企業以及群眾忽略了對水資源的合理保護,加上沒有合理的污水管網,以及沒有有效地生態監管體制等導致了很多的工業廢水以及生活污水不能合理排放,這就嚴重的影響了我們的水資源。我們應該通過技術管理等管理方法來有效地保證我們的水利工程安全運行,同時還應該加大財政投資。加強執法力度,依據現有的法規,認真執法,切實保證各項工作能夠合理有序的的進行。同時我們還應該開展有效地經營管理模式,利用水利資源的優勢,積極地開展各種經營活動,盡最大的提高我們的經濟以及社會效益。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使水利工程在更廣的層面上服務與我們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
2 水利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信息化技術能夠有效地提供防汛預案。目前存在一個普遍現象就是,他的這一信息化不能夠有效地幫助決策者制定決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應該通過在信息系統中添加防汛預案的方法來際高我們對洪水的預警機制。比如,當洪水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時,系統就會自動的列出預警方案,決策者們就能夠以方案為依據來制定最終的解決辦法。此系統還能夠很好的掌握水利信息。為了讓用戶更快捷地了解到水利信息情況并作出相應舉措,“掌上GIS資訊系統”是重要的支撐。“掌上GIS資訊系統”可以運行在智能手機之上,智能手機提供無線電話、短信、電話簿等功能,“掌上GIS資訊系統”還能夠提供全面的行業資料查閱、電子地圖、空間定位、實時信息瀏覽查詢等功能,兩者有機結合,基于“掌上GIS資訊系統”提供的及時、充分的水利信息,項目領導、相關負責人可以快速地進行決策。
3RTK技術的應用
RTK技術如何應用在水利中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在各種控制測量 傳統的大地測量、工程控制測量采用三角網、導線網方法來施測,不僅費工費時,要求點間通視,而且精度分布不均勻,且在外業不知精度如何,采用常規的GPS靜態測量、快速靜態、偽動態方法,在外業測設過程中不能實時知道定位精度,如果測設完成后,回到內業處理后發現精度不合要求,還必須返測,而采用RTK來進行控制測量,能夠實時知道定位精度,如果點位精度要求滿足了,用戶就可以停止觀測了,而且知道觀測質量如何,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作業效率
3.1 RTK(Real-timekinematic)指的是實時動態測量,RTK與GPS技術存在相同點,他們都是差分解算,但是不同的是前者是實時的解算。RTK技術以及電腦的普及在很大的程度上改革了我們的傳統的模式,極大地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
3.2 RTK是一種全新的測量方法,他比以往的事后解算高超的地方在于它能夠做到實時解算技術。它采用了載波相位動態實時差分方法,是GPS的重大改革。它的應用極大地幫助了我們的工程放樣以及地形測繪等工作,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RTK技術比GPS技術的優勢明顯。高精度的GPS測量必須采用載波相位觀測值,RTK定位技術就是基于載波相位觀測值的實時動態定位技術,它能夠實時有效的定位三位坐標,并將數值精確到厘米。在RTK作業模式下,基準站通過數據鏈將其觀測值和測站坐標信息一起傳送給流動站。流動站不僅通過數據鏈接收來自基準站的數據,還要采集GPS觀測數據,并在系統內組成差分觀測值進行實時處理,同時給出厘米級定位結果,歷時不足1s。
3.3 RTK技術到底是怎樣運用到水利建設中的呢?過去我們傳統的測量方法一般是使用三角網等來進行,不僅浪費時間,還浪費人力物力,他一般對點間的通視有嚴格的要求,而且它測量的精度不均,而且不能實時的了解測量的質量,常規的靜態測量等方法在外不能得到精準的數據,,當測量完成,處理過程中如果發現精度不夠,往往需要重新測量。然而RTK測量就能夠精準的定位,當精度復合要求時,就可結束測量,而且他還能及時的反映測量質量,這樣大大的縮短了時間,節省了人力。
3.4 RTK技術也被廣泛的運用到地形測圖。在過去測地形圖時一般首先要在測區建立圖根控制點,然后在圖根控制點上架上全站儀或經緯儀配合小平板測圖,現在發展到外業用全站儀和電子手簿配合地物編碼,利用大比例尺測圖軟件來進行測圖,甚至于發展到最近的外業電子平板測圖等等,都要求在測站上測四周的地貌等碎部點,這些碎部點都與測站通視,而且一般要求至少2~3人操作,如果拼圖時發現精度不合適還要重新測量。而RTK技術,大大的節省了人力,他只需要一個人帶著相關的設備到需要測量的地點帶一兩秒鐘即可。并同時輸入特征編碼,通過手簿可以實時知道點位精度,把一個區域測完后回到室內,由專業的軟件接口就可以輸出所要求的地形圖,通過這種方法大大的節省了人力,因為全程只需一人操作即可。同時他對點間通視沒有具體的要求,這樣就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這種方法比以往的方法更加靈活,不受氣候以及地勢等外在條件的影響。而且操作很簡單,這樣就大大的節省了人力,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效率。
4 結束語
社會以及經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帶動了水利管理的發展,在新時代下,水利管理要結合經濟發展,運用新技術,實現科學管理。任何一項技術的發展都應該順應時代潮流,不斷發展自己。我們應該不斷的調高水利管理的水平,切實把水利做到更好的服務于我們的生產生活。不斷研究技術創新,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水利管理并不是一個單獨存在的工程,他比較的系統復雜。只有做好了水利管理工作才能使我們的水利工程產生更大的效益。水利管理是整個水利工作的難點也是重點。我們只有認真的研究新科技,并把他們有效的用到我們的管理工作中去,我們才能夠使我們的管理工作做到更加有效合理,使水利工程能夠更好地服務于我們的生產生活,帶動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陽吉斌.水利工程管理現代化研究[J]. 中國水運(下半月). 2011(08)
[2] 王琳琳.試述我國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若干影響[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 2010(03)
[3] 韓冬.淺談以水利技術創新提高水利管理能力[J]. 科技傳播. 2010(22)
[關鍵詞] 靜脈用藥調配中心;24 h運行;設計;管理
[中圖分類號] R197.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2)03(c)-0161-03
Designs and managements of PIVAS 24-hour mode of operation
LU Junhua1 ZHU Peiyou2 BAO Yinglin2 ZHANG Jianxiu2 XIE Fadong2
1.The Seventh People's Hospital of Zibo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Zibo 255400, China; 2.The Frist Hospital of Zibo C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Zibo 2552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of improving the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 clinical service functions,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designs and managements of PIVAS 24-hour mode of operation in our hospital, especially designs and managements of doctor's advice for clinical skin tests and urgent medical advice. Advanc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sign and strict scientific management system are the strong guarantees of PIVAS 24 hours of normal operation and the orderly conduct.
[Key words] 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24-hour mode operation; Design; Management
建立靜脈用藥調配中心(PIVAS)是為了加強對藥品使用環節的質量控制,保證藥品質量體系的連續性,提高患者用藥的安全性、有效性、經濟性,實現醫院藥學由單純供應保障型向技術服務型轉變和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服務模式,提升靜脈藥物治療水平,提高醫院的現代化醫療質量和管理水平[1]。本院PIVAS采用自主研發的醫院信息系統(HIS)嵌套上海大通醫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合理用藥監測系統(PASS),實行24 h不間斷調配,已成功運行2年,現將設計與管理經驗介紹如下,以供其他醫院參考。
1 設計
1.1 布局設計
本院的PIVAS由山東齊都藥業有限公司承建,2008年11月建成,2009年3月開始運行。主體面積800余平方米,凈化面積400平方米。分上、下樓,配套設施機房、淋浴間、衛生間在二樓,凈化區域在一樓。采用外回廊、內雙倉結構,凈化級別依次為30萬級、10萬級、萬級、局部百級。雙倉分正壓倉和負壓倉,各有12個配位,其間安裝傳送帶,減少配置人員的流動和工作負荷并能增加物品放置空間。正壓倉負責全胃腸外營養(TPN)及普通藥物的配置,負壓倉負責抗生素及化療藥物的配置(倉內壓力維持在5~10 Pa),24 h運行,負責28個病區長期醫囑、臨時醫囑、加急醫囑、皮試液、TPN的配制,按每小時1個批次送達病區。
1.2 信息化設計
本院PIVAS每天審核醫囑約1 500條,其中皮試液、加急醫囑300條左右,配置輸液4 000袋。要保證輸液配置的及時性,除了建立一系列標準操作規程(SOP)和質量管理體系外,還必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管理和工作流程上進行合理的改造[2]。PIVAS應用本院自主研發的HIS運行系統對其流程和環節進行監管,嵌套上海大通醫藥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合理用藥監測系統(PASS),對醫囑的配伍禁忌和藥物相互作用進行判斷,兩系統的有機結合,確保了PIVAS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
1.2.1 醫囑設計 為了滿足病區的要求,信息系統對醫囑按配送要求分為7類:長期醫囑、長期按點、臨時常規、臨時按點、加急醫囑、皮試醫囑和靜點急救。靜點急救是為了方便病區補充科室備用藥品,此類醫囑不經調配直接將藥品送達科室。其他醫囑分類別按時間點送達:長期醫囑當天按醫囑時間點送達,從第2天開始按批次定義的給藥時間點送達;長期按點,每天按醫囑指定時間點送達;臨時常規,默認1 h送達病區;臨時按點,按醫囑時間點送達病區;加急醫囑、皮試醫囑,0.5 h內送達病區。計算機根據批次定義規則定義給藥批次,所有時間點PIVAS無權修改。
1.2.2 醫囑審核設計 審核醫囑窗口設計的是單個患者醫囑審核,包括住院號、患者基本信息、主管醫師編號、入院日期、診斷、過敏史/皮試記錄、檢驗/放射項目、各種檢驗返回信息、當前患者所需審核醫囑內容以及醫囑入錄時間、病區定義的配置時間安排等。
1.2.3 標簽和隨行單設計 輸液標簽實行條碼化管理,每條審核通過的醫囑配置1個相應的條碼,通過掃描條碼入倉計費、出倉隨行、護士接收。隨行單分紙質和電子版,電子版用于確認和查詢,紙質版用于送藥工人與護理人員簽收。
1.2.4 查詢設計 信息系統可實時查詢醫囑的錄入時間,開始執行和結束時間、每袋輸液的入倉和出倉時間、打包隨行時間以及隨行單詳情。單個患者信息,可以查詢該患者入院以來的長期醫囑和臨時醫囑內容,當天所有已配置和未配置信息以及每袋輸液的當前狀態。
1.2.5 警示設計 為了加強對加急醫囑、皮試醫囑的管理,在信息系統中設計了靜配中心預警控制和語音提示功能,內容有皮試預警、加急預警、按點預警、入倉和出倉預警,不同的預警系統有不同的語音提示。停止醫囑、作廢輸液、已入倉計費輸液、庫存不足不能入倉計費的藥品,在入倉時均有語音提示和文字顯示。
1.2.6 權限設計 不同的用戶名設定不同的權限,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對藥品進行權限設計,未經授權科室需辦理審批手續后方可使用特殊使用類藥品,并由指定用戶名編輯藥品信息,開通科室。設定藥品庫存調整和某些特殊信息的查詢權限,確保藥品管理到位。
1.3 人員組成
本院PIVAS由藥學人員、護理人員、送藥工人和工勤人員組成,藥學人員負責處方審核、貼簽、排藥、復核、入倉、出倉、配藥筐清洗以及藥品外包裝的去除,護理人員負責輸液配置和配置間的清潔消毒,送藥工人負責成品輸液的配送,工勤人員負責控制區和潔凈區的衛生清潔。
1.4 藥品排列
本院PIVAS的排藥區在10萬級凈化區,空間相對狹窄,將藥品按藥理作用和配置倉功能大致分為4組,相對集中擺放。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為一組,消化系統、血液系統、內分泌系統及其他靜脈滴注用藥物為一組,抗生素類、抗腫瘤類及抗病毒類藥物為一組,不需調配及冷藏類藥品為一組。將每天的工作人員按藥品分類分為4組,每組在各自的工作區域排藥,減少集中排藥時人員擁擠和排藥車的無序擺放,改善排藥秩序,減少差錯發生。
2 管理
為保證靜脈用藥的配置質量,PIVAS必須具備嚴格控制的潔凈環境和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以及受過良好系統培訓并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加藥配置操作的工作人員,缺一不可[3]。
2.1 人員管理
由于靜脈用藥是將各種輸液直接輸入到人體靜脈中,輸液劑可隨血液循環在30 s內迅速遍布全身,其作用即可發生[4]。因此各崗位的工作人員在進入PIVAS前,要進行崗前培訓和教育。樹立“一袋液體一條生命”,責任重于泰山的觀念,學習《靜脈用藥調配質量管理規范》和《靜脈用藥調配操作規程》以及各項規章制度。護理人員進行標準操作規程和無菌技術的操作培訓,掌握沖配技能并具有獨立操作能力經考核合格后上崗。藥學人員進行相關法律法規和基礎專業知識的培訓,熟悉臨床用藥特點及配置注意事項,掌握藥品說明書的相關內容,并能結合各項檢驗數據對用藥適宜性進行有效判斷。注重職業道德教育,維護患者用藥權益,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合作精神的團隊[1]。
2.2 制度管理
制度的建立是管理的基礎,只有制定完善的工作制度及規范的標準操作規程,工作中才能有章可循,有據可依[5]。因此,按照《靜脈用藥調配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和本院PIVAS運行的實際情況,建立交接班制度、設備使用和管理制度、效期藥品管理制度、入倉出倉制度、衛生管理制度等,定期學習,加強質量管理。
2.3 藥品管理
藥品在緩沖區去除外包裝時,按照藥品的不同分組,用相應顏色的儲物盒傳遞,減少藥品上架時造成的破損。上架時認真查對兩藥盒的藥品效期,嚴禁混批號放置,近效期藥品放入警示牌,堅持先進先出、近期先出的原則。高危藥品用紅色儲物盒放置并做標記,效期藥品和儲物盒顏色有專人負責查對。貴重藥品和排藥易混藥品每天核對數量,做到帳物相符,其他藥品每季度盤點,盤點結果經負責人審核后輸入計算機,自動更新藥品庫存。破損藥品專人登記,有問題的成品輸液分析原因后由負責人統計報損。
2.4 環境管理
PIVAS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內部結構復雜,潔凈度要求高,必須保證藥品調配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不會受到微生物的污染。由專人負責10萬級凈化區地面墻面的清潔消毒,拖鞋、病區送藥筐每天用消毒液清洗,嚴禁不同凈化級別的衣物鞋帽混穿,進出潔凈區堅持洗手,非配置人員不得隨意進出調配間。當班護士在每一批次配置完成后,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將醫療廢物分類包裝傳遞出潔凈區,并按無菌操作規程對臺面進行消毒滅菌。嚴格執行日清潔和周清潔制度,堅持每月請承建廠家對凈化設備檢修1次,對不同凈化等級區間、水平層流態、生物安全柜做沉降菌監測一次,每季度在工作狀態下檢測微粒1次。
2.5 醫囑管理
藥師根據《處方管理辦法》、《靜脈用藥調配質量管理規范》、《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有關規定審核處方。對有疑問的醫囑,參考藥品說明書、《新編藥物學》、《藥物臨床信息參考》、《臨床靜脈輸注藥物使用手冊》等權威書籍與臨床醫師或護士積極溝通,確定醫囑正確性。對有配伍禁忌和不能保證輸液質量的用藥醫囑,及時與醫師聯系要求修改,并做好相應記錄。
2.6 時間管理
PIVAS的工作時間性強,將各個環節的工作按時間點有序排列。前1天15:30,將第2天長期醫囑中,7:00、8:00 2個批次的醫囑配置條碼、批次整理后排藥核對,第2天早晨6:00計費入倉。每個時間段的半點打印下一批次標簽,如早上7點半上班,打印9:00~10:00批次,7:45排藥核對,8:15計費入倉,8:30入倉配置,9:00成品核對出倉,9:30~9:45送達病區。臨時醫囑按時間點送達,加急醫囑、皮試醫囑優先配置發送,保證0.5 h送達。青霉素類藥物的成品輸液保存時間短,按加急醫囑處理,也要求0.5 h送達。工人接收成品輸液要在簽收本上記錄傳出時間和數量,護士在出倉隨行單上記錄接收時間并確認簽名,由送藥工人交回PIVAS保存備查。
2.7 特殊醫囑管理
在PIVAS首先體現對加急醫囑、皮試醫囑的優先處理,不分時間點和批次,產生的加急醫囑、皮試醫囑,用專用紅色排藥筐由專人負責排藥核對,及時計費入倉,提醒配置人員有加急或皮試醫囑,優先配置后傳出倉外,出倉人員優先發送紅色框的成品輸液并在送藥箱上加掛“加急”字樣的紅色警示牌,告知送藥工人立即配送,確保規定時間內送達。
2.8 午班管理
中午班由護理和藥學人員各4名組成,藥學人員1名負責審方、1名負責出倉、其他2名負責排藥核對,護理人員負責配置。共同完成13:00以后3個批次的輸液配置。另外,按照分工完成其他工作,如藥學人員負責排藥車、藥架、儲藥盒的清潔消毒,傳進藥品的上架、貴重藥品的清點及次日第一批次藥品的排藥核對;護理人員負責萬級凈化區內地面、傳送帶等的清潔消毒。
2.9 夜班管理
由1名藥學人員和護理人員組成,從17:30到第2天7:30。藥學人員主要負責夜間醫囑審核、排藥、入倉、出倉,空調風機的開關以及凈化系統參數的設置,并負責第2天一、二批次藥品入倉和停止醫囑藥品的整理。護理人員負責萬級凈化區空氣消毒,夜間輸液的核對、配置,第2天第一批次入倉藥品的擺放、配置。為保障夜班工作質量,嚴格強調二人核對制度。隨著工作量的增加,添加藥學小夜班輔助崗位,主要對第2天一、二批次藥品的再次復核,協助夜班人員拉環、啟蓋,減少夜班工作人員壓力。
2.10 停止醫囑的管理
一、二批次的停止醫囑,由夜班人員查對后放在指定位置。發送完一、二批次成品輸液,查對無誤后,再由其他2人核對放回原位。其他批次的停止醫囑,由專人負責及時處理。
2.11 高危藥品管理
10%氯化鉀、抗腫瘤類藥、胰島素等高危藥品,用紅色儲物盒放置,粘貼高危藥品專用標簽,用以警示。排藥時,10%氯化鉀在輸液標簽上劃線,抗腫瘤類藥用專用藍色排藥筐,加強在排藥和加藥過程中對高危藥品的識別與管理。對胰島素用藥,護士需要用紅筆在藥品標簽上的胰島素前打勾,出倉時,再次核對是否打勾,確保用藥安全。
2.12 半量藥品、冷藏藥品的管理
溶媒不整量或藥物不整量時,在排藥時分別放入不同顏色的文字標示牌。需冷藏的藥品,將輸液標簽貼好,分別放入排藥筐中,核對好溶媒后放置于冰箱前,每一批次入倉時,從冰箱中取出所需藥品放入排藥筐,經第2人核對后入倉。以減少冷藏藥品的暴露時間。
3 討論
本院是擁有1 200張床位的地市級三級乙等醫院,夜間各個科室常有患者入院。PIVAS 24 h運行,將夜間由護士承擔的藥物配置工作歸由PIVAS承擔,不僅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患者夜間的用藥安全,而且可以減輕夜班護士的負擔,提高夜間的護理服務質量。每小時1個批次的配送模式,可以保證成品輸液的穩定性,每小時1次計費,將計費置于藥物配置之前,可以最大限度的減少病區退費。皮試醫囑的集中配送,減少了各個病區分別配置造成的藥品浪費。
PIVAS 24 h運行,同步到位的管理措施至關重要。在管理上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合理的監控,加強對加急醫囑、皮試醫囑的管理,保證用藥的及時性。信息系統中設計的靜配中心預警控制和語音提示功能,在實際的工作中體現了對每小時1個批次配送模式的時間管理和自查功能。制定的各項管理制度藥品質量管理小組每月1次檢查執行情況,將檢查結果整理匯總,制定整改措施。在不斷的整改和磨合中,PIVAS的管理也日漸成熟。但是由于是24 h運行,也造成了設備成本支出增加、夜班工作量大、需要人力資源相對增加等矛盾。怎樣更好地定位PIVAS,完善 PIVAS的服務功能,仍是今后一段時間藥學人員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吳永佩,焦雅輝. 臨床靜脈用藥調配與使用指南[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397-454.
[2] 鮑應麟,張紅衛. “門診一卡通”系統的設計與實踐[J]. 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09,23(3):255.
[3] 金嵐,李方,陸曉彤. 靜脈藥物配置中心崗前培訓和再教育[J]. 醫藥導報,2009,28(6):817.
[4] 李文碩,王國林,于永浩. 臨床液體治療[M]. 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37.
關鍵詞:煤礦技術管理 ; 開采 ;新技術; 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e of mining depth,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t present of our coal mine enterprises, especially the old mine, frequent accidents, complex system that saf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equipment behind also can not adapt to the current production safety requirements, safety management work in general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only to strengthen technical management, the promotion of new technology, optimize the production system, in order to make the safety problems of the coal enterprises to effectively solve.
Keywords: coal technology management; mining; new technology; 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D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煤礦技術管理的重要性
(一)煤礦技術管理介紹
技術管理是一種復雜的安全管理行為,也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交叉型分支學科。它結合了工程學、管理學和科學技術,在各個學科中起到橋梁作用。既有總體規劃的部署,也有每個分目標的具體實現。煤礦企業中的技術管理,就是對煤礦企業的生產活動和安全活動進行管理協調,對這些活動中所涉及到的技術開發工作進行計劃、分析、組織、決策。技術管理包含的內容范圍廣泛,礦井工作的各個環節都涉及到了,尤其是隨著礦井開采條件和開拓布局的不斷變化,礦區中的安全工作也出現了很多新問題,給煤礦生產安全帶來了威脅,傳統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消除這些技術問題帶來的安全風險,更科學更具針對性的技術管理方案成了解決這些技術安全問題的新方式。
(二)提高煤礦技術管理水平的意義
煤礦生產過程復雜,環節繁多,只有引入技術管理,才能保障煤礦安全。技術管理工作如果沒有滲透到煤礦生產管理的全過程中,就會使得煤礦生產的各環節得不到有效配合,會因為某一環節出現問題,而打亂整個生產秩序,造成安全事故,釀成大禍。
我國的煤礦企業,除了一部分大型礦井符合現代化生產工藝,大部分的礦井生產系統設計不合理,裝備陳舊,無法適應現代開采的需要。老煤礦的井下生產中,受到水、火、瓦斯、頂板、煤塵五大災害的制約,采、掘、機、運、通等工序配合不當,就會威脅到煤礦工人的生命安全。技術管理能夠做到定期定量的分析,根據相關技術理論與實踐經驗,制定出可行的安全措施,從源頭上阻止重大煤礦事故發生。
(三)煤礦開采與技術管理
煤礦新開采方案的設計選擇主要取決于技術管理。礦井的開采區設計是對巷道布置、采區劃分、設備選用、生產流程以及安全措施等做一個總體的安排規劃。為了使開采部署更合理,設計時就首先要對地質、技術、裝備的使用、開采技術水平等做一個全面的了解,巷道的布置要盡量簡單,各種開采所用設備和設施要符合礦廠經濟能力,事故防止措施要事先布置好,這些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技術作為支持,因為礦區開采設計,與整個礦井的安全和經濟效益息息相關,所以在進行技術論證時,一定要考慮充分,也就是說,技術管理在煤礦開采設計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煤礦技術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加大科技投入
煤礦決策者要在技術管理上增加資金投入,將資金用在關鍵地方,減少無效的占用,對重要設備,必須配有備用的設備,建立長效的檢查制度,對舊設備及時修理和更換,做好設備更新換代工作,對那些效率低,事故頻發的設施和技術,要果斷放棄,引入新的技術。
(二)建立高素質技術管理隊伍
人員是生產活動的主體,安全技術的相關理念必須要讓全體工作人員了解和掌握。加強人才引進,尤其是安全技術型人才的引進,高素質的人才不僅能給企業帶來新的管理技術和管理經驗,還能帶動其他員工的積極性,從而提升員工整體安全素質。對煤礦各個環節的工作人員都進行適當的安全教育和定期培訓,防患于未然。
(三)建立明確的問責體系
技術管理工作中,要權責分明,及時反饋工作信息,形成良好的管理體系。在每個年度、季度、月度的安全周期內,明確安全目標、將管理目標層層分解,落實相關人員的安全責任,嚴格的執行考核政策和獎懲措施。對煤礦工程從設計施工到質量驗收,整個過程全程監控,每一個施工環節都要有明確的責任人、驗收人、監督人員,杜絕不合格工程。
三、煤礦開采的新技術
(一)脈內采準無間柱連續分段充填采礦法綜合技術。這種技術使礦石回收率提高,綜合成本降低,利用礦渣膠混充填進行煤礦開采生產,可以有效的解決中厚緩傾斜破碎礦體地質條件下,充填法采礦脈外采準工程量大大量廢石需地表排放等生產技術難題。此項開采技術把充填巷道布置在脈內,對采礦工藝進行優化組合,實現了立體交叉式采礦,不但突破了脈內充填采礦生產能力不足這一技術瓶頸,還將開拓系統建設產生的礦渣膠混充填,實現了充填采礦和廢料低成本大規模利用。
(二)保水采煤技術。采煤過程會造成一定的地下水滲漏,保水采煤技術的應用目的就是要保護環境。
1.保水程度至少應考核以下兩個指標:
(1)減少泉水的大幅度減流,對泉流量的影響不大,使泉流量衰減幅度不大于20% ;
(2)對植被的生長條件影響不大。就是不影響植被的生長狀態問題。所以,保水的程度應該使地下水位下降后,確保本地區豐富的植被類型、生物多樣性還應同風沙區適應生態農林的合理地下水位最佳生態環境與水資源消長呈現一種和諧關系,以及應對煤炭開采與地下水的協調關系等進行深入的考慮。
2.采煤保水的關鍵
(1)合理選擇開采區域。
(2)采取合理的采煤方法和工程措施。確定開采區域后選擇合適的開采方式,對于煤層埋藏淺的區域,應推廣充填開采技術和限高開采方法,對于不含水或煤層埋藏深度較大的區域,應推廣長壁綜采技術,但無論采用任何開采技術,都應該建立采空區地下水位監測系統,確保采空區地下水水位的基本穩定,并保持在一定的埋深范圍內,以保護生態脆弱區的生態系統。
(三)煤與瓦斯共采技術。此技術可分為地面抽放和井下抽采。這兩類方法不斷進行著自身理論基礎與工程技術的改進,也相互結合補充。由于我國含煤地層一般都經歷了成煤后的強烈構造運動,煤層內生裂隙遭到破壞,煤層滲透率普遍較低,利用井下采掘巷道,通過煤層采動影響后煤層滲透率提高的抽采技術來開采,開采難度會降低。此技術原理是通過首采煤層的開采,在煤系地層中產生卸壓增透增流效應,形成瓦斯解吸—擴散—滲流活化流動的條件,并通過合理高效的瓦斯抽采方法和抽采系統,實現瓦斯資源的高效抽采。
參考文獻:
[1] 蘇海龍,韓勝,王加利等.淺談技術管理在煤礦安全生產中的應用[J].山東煤炭科技,2011,(1):193.
[2] 徐光明,殷振友.加強技術管理工作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重要保證[J].煤炭技術,2008,27(5):167-167.
[關鍵詞] 數據流 概要數據結構 零售商業 管理信息系統
一、引言
近年來在很多應用領域中出現了一種新的數據模式,其數據不是以傳統的有限數據集形式,而是連續的數據流形式出現。這些應用領域包括金融數據在線分析、商業交易數據處理、傳感器網絡、電信數據管理和網絡安全等。數據流中的數據基本元素仍然可能是關系元組,但數據的到達是快速、時變、不可預測和無限的數據流形式,不可能完全存儲原始數據。但是,對于很多應用來說,查詢歷史數據卻是很重要的。從而需要利用高效的近似處理算法,在有限的存儲空間中,建立和維護一個數據量遠遠小于其原始數據規模的概要數據結構(Synopsis Data Structure)。數據流概要構建技術的研究當前數據流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已經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
二、數據流概要數據結構
根據所處理數據的時序范圍,數據流處理模型可分為界標窗口模型模型(Landmark Window Model)、滑動窗口模型(Sliding Window Model)和快照模型(Snapshot Model)等多種子模。其中最常用的處理子模型是界標窗口模型模型和滑動窗口模型。界標窗口模型是指在內存中開辟一個內存空間,用來保存自某個初始時間點到當前時間點范圍內到達的數據元組。滑動窗口模型是指在內存中開辟一個內存空間,用來保存最近到達的數據,隨著新數據的不斷到達,滑動窗口中的數據不斷被更新。滑動窗口分為兩類,一類是基于數據元組個數定義的滑動窗口,即在內存中保存數據流中數量為常數m的最新到達的數據;另一類是基于時間定義的滑動窗口,即在內存中保存數據流在最近Δt時間范圍內到達的數據。基于不同數據流處理子模型構建概要數據結構有不同的近似處理算法和技術,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常用的數據流概要數據結構構建方法和技術。
隨機抽樣方法從整個數據集中隨機抽取一部分數據形成樣本集來描述數據的總體分布,根據該樣本集獲得對數據總體的近似查詢結果,是常用的基于界標窗口模型和滑動窗口模型概要數據結構構造方法。水庫抽樣(Reservoir Sampling)是一種經典的在線均勻抽樣算法,可用于數據流的在線處理,可以適用于界標窗口模型,但不能有效地處理數據的過期刪除,不適用于數據流滑動窗口處理子模型。鏈式抽樣(Chain-Sample)算法針對水庫抽樣進行了改進,是一種適用于基于數據元組個數的滑動窗口的隨機抽樣算法。鏈式抽樣方法利用多個數據元組的“鏈”來處理過期數據問題,能夠獲得整個滑動窗口上的一個樣本集。優先級抽樣(Priority-Sample)算法對每個數據元素隨機賦給一個0到1之間的優先級數值,然后根據數據元組的優先級數值和到達的時間先后來進行排序,根據其順序來對樣本集進行插入和刪除的維護。上述兩種抽樣算法屬于均勻抽樣,以相同的概率對數據流中到達的數據元組進行隨機抽樣,文獻通過對水庫抽樣算法的改進,給出了加權抽樣算法,該算法只需單遍掃描整個數據集就能實現對帶權值數據流中數據元組的隨機抽樣,是一種偏倚抽樣算法。
直方圖方法是根據實際數據的分布將數據劃分到一系列的區間(直方或桶)中,以桶為單位估算數據的分布。根據桶內數據的分布情況,直方圖一般可分為等寬、變寬、偏向兩端等各種類型。其中變寬直方圖又有等深(或等高)、V-最優、壓縮、最大差異直方圖等各種類型。直方圖可以簡潔地表達一個數據集中數據值的分布情況,在傳統數據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有很多最優直方圖和逼近最優直方圖的構造算法。但這些算法不能適用于數據流的處理。Guha等中把面向數據流的直方圖算法按照估算數據的不同范圍分為兩類:Agglomerative類算法和Fixed Window類算法,并且通過改進V-最優直方圖維護算法,降低算法的空間和時間復雜度以適應數據流的處理,提出了一種Fixed Window類直方圖增量維護算法,在文獻提出了一種Agglomerative類直方圖維護算法,構造V-最優直方圖的1+ε逼近,但該算法僅僅適用于經過數據排序的流數據處理,并且不能對直方圖進行增量維護;Datar等提出了一種統計直方圖,稱為指數直方圖(EM, Exponential Histogram),EM按照數據元組到達的順序構建桶,可用于建立和維護基于滑動窗口模型的概要數據結構。
除隨機抽樣和直方圖外,Sketches技術、基本窗口和小波變換等也是構建數據流概要結構的常用方法和技術[6]。
三、概要數據結構在大型零售商業管理信息系統中的應用
零售商業企業的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是使商品數據流轉迅速通暢,經營管理信息準確可靠,提高員工的辦事效率和有效支持經營管理決策等。一般來說,大型零售商業企業具有組織機構龐大,管理模式復雜,經營商品品種多,進貨和銷售量大和職工人數眾多等特點,有著大量的商品銷售、顧客購買和貨物進出數據。當前各個大型零售商業企業都有著用于執行聯機事務和查詢處理的聯機操作數據庫和用于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的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系統。其主要的數據處理方式是將聯機操作數據庫系統中的數據經過清理、變換和集成裝入一個定時更新的數據倉庫,然后在數據倉庫系統上進行數據分析,為經營管理者提供決策支持(如圖1)。
目前,大型零售商業企業的交易數據量都十分龐大,而且隨著時間的增長急劇膨脹。這使得傳統數據庫和數據挖掘技術無法及時地對數據進行有效管理和查詢處理。如沃爾瑪連鎖超市的日交易次數可達數十萬,面對如此巨大數量的數據,處理或挖掘一天數據可能會花費多于一天的時間,數據積累的速度要快于數據處理和挖掘的速度。即使能夠對經過清理和集成后的數據進行處理和挖掘,一般也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并且不能直接利用當前最新的交易數據。從而不能快速響應市場的變化,及時提高經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先機。
大型零售商業企業的海量交易數據具有數據流的典型特征,是數據流處理和挖掘研究的主要應用領域之一。我們可以將數據流概要數據結構構造技術應用于大型零售商業企業的數據管理,在引入數據流概要數據結構的大型零售商業管理系統中(如圖2),在實時更新聯機操作數據庫的同時,及時用最新的交易數據更新概要數據結構。由于不同類型查詢的需求不同,可能需要多個概要數據結構同時存在。但相對于原始數據來說,每個概要數據結構中的數據量很少,所需存儲空間小于原始數據所需存儲空間幾個甚至幾十個數量級。綜合利用概要數據結構和聯機操作數據庫系統既可以利用當前最新的交易數據,又能利用歷史數據進行查詢處理和數據分析,而且能比較快甚至實時地分析一些重要的商品銷售和顧客購買數據,迅速獲得部分查詢和分析的結果,為經營管理者及時提供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信息。
最后需要說明的是,利用概要數據進行查詢和分析的優點是其響應很快,缺點是僅僅能獲得一些近似的查詢和數據分析結果,大量的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功能仍然需要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系統完成。所以,概要數據結構只能作為聯機操作數據庫和數據倉庫系統的有益補充和輔助工具,而不能替代原有的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系統。
四、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數據流概要數據結構構建技術及其發展現狀,給出了一個將數據流概要數據結構構建技術應用于大型零售商業管理信息系統的框架結構,希望能夠為大型零售商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分析設計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Babcock B, Datar M, Motwani R. Sampling from a moving window over streaming data[C].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ACM-SIAM Symp. on Discrete Algorithms. San Francisco, ACM/SIAM, 2002: 633-634
[2]P. S. Efraimidis, P. G. Spirakis. Weighted random sampling with a reservoir[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Letters, Vol. 97, Issue 5, March 2006: 181~185
[3]S. Guha, N. Koudas and K. Shim. Approximating a Data Stream for Querying and Estimation: Algorithm Performance Evaluation[C]. Proceeding of ICDE’02. 2002
[4]S. Guha, N. Koudas, K. Shim. Data Streams and Histograms[C]. Proceedings of Symposiumon the Theory of Computing (STOC), 2001
[5]Datar M, Gionis A, Indyk P, Motwani R. Maintaining stream statistics over sliding windows[C]. Proceedings of the 13th Annual ACM-SIAM Symp. on Discrete Algorithms. 635~644. San Francisco, ACM/SIAM, 2002
[6]B. Babcock, S. Babu, M. Datar, R. Motwani, and J. Widom. Models and issues in data stream systems[C]. In Proceedings of 21st ACM SIGACT-SIGMODSIGART Symp. on Principles of Database Systems, Madison, Wisconsin, May 2002: 1~16
[7]劉夕炎王田等:商業MIS系統研究(一)[J]. 重慶商學院學報. 2000(1): 51~54
摘 要 中小企業是目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財務信用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但是當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信用缺失成為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從中小企業財務信用管理的現狀入手,探討加強中小企業財務信用管理的手段和措施。
關鍵詞 中小企業 財務信用 信用缺失 管理措施
一、財務信用的概念及意義
(一)概念
所謂的財務信用,是指在商品的交換過程中,交易中的受信方以將來償還的方式獲得授信方的財務、商品和服務的能力。
(二)財務信用的意義
第一,財務信用是一種商業資源,是有價的,好的財務信用還可以幫助企業創造價值。受信方獲得財務,購買商品或服務,做出承諾,然后在欠債的狀況下獲得財務、商品或服務,以維持自身企業的正常運轉。受信方通過賒賬這一途徑,搶占市場,增強企業的競爭力,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市場經濟條件下,良好的財務信用可以大大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
第二,市場經濟條件下,信息不對稱會增大商業交易的風險。財務信用既是對交易者合法權益的保護,也有助于企業規避交易風險。
二、我國中小企業財務信用管理的現狀及其形成原因
企業在采取“賒銷”手段,拓展市場,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一系列的不確定性因素。當前,我國企業的財務信用缺失現象嚴重,尤其是中小企業存在很大程度的信用危機,這不僅給中小企業的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更嚴重危害社會經濟的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中小企業的財務信用問題主要存在于企業運行中的三個階段:籌資階段、投資階段、資金運營階段。雖然目前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認識到企業財務信用的重要性,并開始采取有力措施管理財務信用,但中小企業在財務信用方面還是存在一些仍需解決的問題。
(1)中小企業管理者的財務信用管理意識薄弱,信用評價等級低。中小企業管理者往往對財務風險的警惕性不高,缺少對財務風險進行預測和防范的經驗。且中小企業中普遍存在管理者“家長制”,在投資或融資的決策過程中,不是依靠科學的財務分析,而是依靠“家長”的個人經驗,投資或融資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這些都導致中小企業存在或多或少的資金管理問題,影響企業的整體信用水平,難以通過銀行的貸款門檻,賒銷更是導致企業經營資金被大量占用,企業流動資金不足,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
(2)目前我國的相關法律制度尚不健全。我國已經頒布了《合同法》、《票據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一些與財務信用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都要求中小企業誠實經營,加強財務信用管理。但是,目前我國在財務信用管理相關的法律還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不足,對于企業的失信行為,缺乏有效的懲罰機制。不健全的法律法規導致部分企業鉆法律漏洞,法律制度的約束性較差。另一方面,針對企業財務信用的監管機制不健全。我國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企業信用記錄系統、監管機制和征信組織。對于企業的失信行為,只要未達到刑事犯罪的程度,就不會被懲罰。企業信用記錄系統的缺乏,使得中小企業對財務風險的預警存在滯后性,對企業財務風險的預測和防范只能依靠已經暴露的危機來進行識別,經濟糾紛大量出現。
(3)企業財務制度及信用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中小企業往往存在組織建設不健全,人員配備混亂的現象,這不僅使職能部門的職權得不到完全的發揮,也起不到相互監督的作用。缺乏相互監督的企業內部容易出現財務信用管理缺失的問題。中小企業受自身規模和人才引進的影響,企業往往缺乏專業的財務信用管理人才,財務人員對信用管理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財務賬目混亂或缺失,這大大影響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起步較晚,缺乏完整有效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在企業方面,中小企業大多沒有內部的信用管理部門,對企業的信用管理缺乏客觀全面的認識。如此,從企業自身來說,難以樹立良好的信用形象,增加了利用企業財務信用創造價值的難度,另一方面,由于在客戶信用資料等方面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導致企業對信用差的客戶也盲目賒銷,產生呆賬或壞賬,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
(4)欺詐、違約及拖欠款現象嚴重。好的財務信用不僅能是市場經濟的需要,而且有助于企業擴大銷售規模,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當前,部分中小企業為了擴大銷售,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不顧客戶的財務信用等級簽訂合同,盲目賒銷,導致欺詐、違約事件頻繁發生,企業不能如期收回欠款,而追回欠款的難度又非常之大,企業的呆賬或壞賬就越積越多,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現金短缺,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和健康可持續發展。
(5)對客戶信息不能全面、客觀的掌握。由于中小企業運營成本低,利潤薄,所以企業大多不設置專門的部門對客戶信息進行全面的了解、記錄和評價。企業信息管理制度的缺乏增加了商業風險,影響企業自身的信用風險。
三、加強中小企業財務信用管理的途徑
(一)建立完善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
市場經濟需要一套嚴格的信用管理制度,完善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會帶來良好的市場交易信用。加強中小企業的財務信用管理,首先要建立完整有效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在這一過程中,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工作:(1)加強對全社會的誠信觀念的宣傳,樹立誠信模范,增強全社會的誠信道德觀念;(2)建立有效的信用擔保機制和信用中介機構;(3)賞罰分明,從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兩方面,對失信行為,按照相關規定給予有效的約束機制和懲罰機制,對誠實守信的企業給予獎勵。
(二)完善與財務信用相關法律法規。
我國現行的與財務信用相關的法律法規尚不能滿足財務信用管理的需要。這就需要國家加強立法,建設一套全面的、系統的法律法規來規范經濟活動和交易行為,并對鉆法律漏洞的企業進行懲罰,創造一個公正公平的市場經濟環境。
(三)加強中小企業內部控制和財務信用管理
單單依靠好的社會信用環境,尚不足以健全中小企業的財務信用管理。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要從內部加強對財務信用的控制,建立和健全企業內部管理制度,強化會計隊伍的建設,明確各部門的職能及工作流程,形成一個各司其職、相互監督的運作氛圍,保障企業的正常運營和發展,最終實現企業的目標――盈利。
(1)加強企業上下的信用管理意識。意識決定行動。從企業的管理者到基層員工,都要不斷強化信用管理意識,明確財務信用對企業運營和發展的重要性。
(2)重視會計部門的隊伍建設,提高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中小企業往往缺乏高素質的財務人員,會計部門在人員配備上也比較混亂,財務人員專業素質不高,法律意識淡薄,對財務制度的嚴謹性和嚴肅性認識不足。中小企業要加強對會計隊伍的建設工作,吸引高素質的財務人員來企業就業,注重財務人員的思想教育和繼續教育。從而提高企業上下全體員工對財務信用管理的認識。
(3)建立現代企業管理模式。中小企業管理模式陳腐落后,不能滿足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發展。建立所有權與經營權適當分離,投資者與經營者適當分離的現代企業管理模式。
(4)規范企業各部門的職能和工作流程。設置專門的財務信用管理部門,聘用專人進行管理,制定全面、合理的信用管理程序,強化職能部門的監督工作,及時了解企業的財務情況,預測可能出現的財務風險,合理規避,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
(5)建立客戶信用等級評價標準。中小企業應對客戶的背景、品質、資本、擔保能力、既往交易情況進行全方位的了解,對其信用情況進行量化評估,有利于企業對客戶進行信用等級的劃分,有利于企業規避可能發生的商業風險。
四、總結
中小企業對我國國民經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不可忽視的是,當前我國的中小企業普遍存在信用缺失、財務管理尚需改進、融資困難、企業管理漏洞百出等問題。中小企業應該正視這些問題,加強對企業財務信用的管理,確保企業的安全運行和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改玲.對中小企業加強財務信用管理的探討.經濟問題.2005(08).
[2]姜瑋.構建合理的中小企業信用管理體系.商業現代化.2012(26).
[3]張桂梅.淺談企業加強財務會計信用管理的重要性.經營管理者.2012(19).
[4]鄧奕斌.我國中小企業財務風險的預警及管理探析.企業技術開發.2013(04).
在市場中,信用無處不在。據統計,在歐美國家中,企業間的信用支付已占到整個交易的80%以上,而純粹的現金交易已越來越少。即使在個人支付活動中,信用支付方式也已逐漸占據了主導地位。
由于信用關系的不斷、擴大,給交易雙方帶來了不確定性,這就是信用風險。信用總是帶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它是以信賴為基礎的流動資產的投資、融資行為。然而,如果企業只是想利用信用達到某一方面的利益,而忽視全局、長遠利益,那么企業經營的風險是無法估計的,甚至會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這一已成為制約我國企業發展和市場經濟秩序的一個重要因素。許多企業由于不能及時收回貨款,資金無法有效運轉,甚至面臨經營危機,瀕臨破產倒閉。因此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是企業經營活動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一、我國企業信用管理的現狀
目前我國許多行業已經進入買方市場時期,供大于求已成為各行業的常態,為了打開市場,為自己創造更有利的競爭環境,許多企業采取了賒銷這種方式。根據市場調查,我國約有80%的企業采取了賒銷的,這個水平和西方發達國家差不多,但效果卻大相徑庭。
根據有關部門調查,我國企業應收賬款占流動資金的比重為50%以上,遠遠高于發達國家20%的水平。企業之間,尤其是國有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貨款,逾期應收賬款居高不下,已成為經濟運行中的一大頑癥。據專業機構統計分析,在發達市場經濟中,企業逾期應收賬款占應收賬款總額一般不高于10%,而在我國,這一比率高達60%以上。
應收賬款的賬齡以及超過信用期的逾期天數將直接影響追賬的成功率。表一是國內企業應收賬款賬齡及超過信用期對追賬成功率的影響的統計:
表一:賬齡與追賬成功率關系
賬齡 信用期內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逾期
1—30天 30—60天 60—90天 90—180天 180—360天 超360天
追賬成功 93
73
69
63
60
56
50
率(%)
表中數據反映了這樣一種趨勢,即應收款賬齡越長、逾期天數越長,追賬的成功率越低。在我國許多企業中,實際已成壞賬但未作壞賬處理的情況普遍存在。據此判斷,我國企業應收賬款的質量是非常令人擔憂的。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資和合資企業在我國成立,與我國企業信用管理現狀相比,這些外資和合資企業更重視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建設,對營運資金的管理、信用管理更為重視。從應收賬款來看,外資企業(包括合資企業)的應收款平均天數為100天左右,而國有企業則為220天以上;從信用管理部門的設置情況看,只有大約2%的國有企業設有專門的信用管理部門,而在外資企業,這個比例在10%以上。企業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到企業應收賬款工作的好壞,據調查,信用管理較完善的企業其壞賬占銷售額的比率為3%左右,而信用管理不完善的企業這一比率實際達到8%以上。
應收賬款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的現狀,表面上看是不良的市場環境和客戶信用狀況所致,然而其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卻在于企業內部管理的缺陷。現代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信用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之一。信用問題是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非常現實的問題和比較突出的矛盾,企業缺乏信用管理已成為制約企業進一步發展的瓶頸,特別是我國已加入WTO,國內企業急需補上信用管理這一課,才能迎接人世帶來的挑戰和機遇。
二、我國企業信用管理現狀的原因分析
造成我國企業信用管理現狀的原因非常復雜,不同的行業以及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原因,但歸納起來,可從企業經營環境對信用方式的影響和企業信用管理自身出發進行分析,找到原因。
1、企業經營環境對信用方式的影響
企業經營環境對企業信用管理的影響是造成目前企業信用管理現狀的一個主要因素,雖然不同類型的企業由于自身的經營特點,對信用管理的要求不盡相同,但是總的來說,企業經營環境對信用管理的影響可以歸納為以下因素:
(1)擴大市場份額的需要。隨著賣方市場轉化為買方市場,企業為擴大市場份額往往以優惠的條件吸引客戶,而優惠的付款方式是一種普遍運用的策略。
(2)重市場、輕管理。一些企業領導只注重銷售業績,而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尤其是缺乏對營運資金的管理能力。
(3)重眼前利益,忽視長遠利益。由于任期責任考核等原因,特別是有關考核制度不健全,導致一些企業主要領導往往注重短期的“經營”業績,而忽視了企業的長期利益。
(4)企業內部市場、銷售人員的利益機制不健全。激勵機制往往只和銷售業績掛鉤,促使銷售人員重“銷售”而輕收賬。
(5)客戶的有意欺詐行為。客戶偽造資信資料,企業分析和管理能力不夠。
另外,還有企業產品的數量、質量、交貨期不合要求,收賬能力不足,收賬成本受到限制等。
2、企業信用管理自身的問題
企業信用管理自身的問題也是重要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授予客戶的信用在主觀的決策控制下運作,缺乏有效的信用決策系統,沒有統一的信用管理制度、客戶資信管理制度、客戶授信制度和應收賬款管理制度。
(2)客戶的檔案不完整,信用的決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的客戶信息往往被銷售人員據為己有,并作為與企業討價還價的資本。另一種情況是企業缺乏的客戶資料收集和整理的。
(3)將財務對應收賬款的控制視作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資源和要素配置不齊全。許多企業認為對應收賬款的控制是財務部門的職責。實際上財務部門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擔信用管理的全部職責。
(4)應收賬款控制和銷售管理分離,造成應收賬款的控制責任不清。許多企業沒有將收賬的責任落實到銷售人員,或銷售人員沒有得到收賬技能培訓。
三、完善企業信用管理的途徑和方法
通過對我國企業信用管理的現狀,以及產生的原因、造成的結果所作的,應當充分認識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是個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各級領導,各個職能部門協作配合系統實施。具體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政府對企業信用管理的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政府對企業信用管理制度的實施和完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完善企業信用管理制度必須加強政府的作用。一方面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的相關和制度,通過國家宏觀制度的完善為企業信用管理創造良好的環境,同時要加大執法的力度,對那些惡意欺詐的行為嚴懲不貸。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我國應收賬款中賬齡超過1年的,其中65%屬于有意欺詐,所以政府必須加強管理和執法力度,以促進培育和維護良好的信用環境。另一方面,要加強企業負責人的責任,防止出現隨意處理應收賬款,造成國有資產流失的現象。
2、明確認識信用管理對企業的重要性
企業領導必須將信用管理看成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并通過使員工認識到,增加有效銷售、減少壞賬損失、使公司利潤最大化是公司全體員工的共同目標。因此,有效的信用管理模式必須由企業的主要領導倡導,從企業的整體利益出發,使各部門成員具有統一的認識并建立在全局的基礎上。
3、正確地實施角色定位
企業內部與信用管理有關的職能部門各自正確的角色認同有助于統一認識,加強內部協作。企業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內外環境、經營規模及企業目標等來設計適合自身的組織結構。然而,無論企業組織結構如何,信用管理都和企業的財會部門、銷售部門和供應部門有關。由于各部門的職能不同、管理目標不同、人力資源的特長不同,使得在信用管理方面容易產生不同的認識。這種認識差異可能會阻礙企業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因此企業實施信用管理,必須使有關部門職能人員,具有正確的角色定位:
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認識到,即使擁有世界上商業信譽最好的客戶,如果銷售部的銷量不足以贏利,也是毫無價值的。因此,只允許銀貨兩訖的交易方式并不能適應企業市場運行的需要,而只通過財務部門對應收賬款的事后控制并不能算是有效的信用管理。
銷售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在沒有收到貨款之前,銷售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銷售,只有將全部貨款安全收回,銷售工作才算完成。因此,為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銷售,銷售人員必須參與信用管理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供應和采購人員必須充分認識到,在買方市場的情況下,供應部門不只是企業花錢的部門,為了增加企業對供應商的討價還價能力,提升企業自己的信譽,取得供應商更優惠的信用政策,供應部門除要掌握充分的市場信息外,還必須具有對供應商進行評價、篩選的能力,參與信用管理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4、提高合同履行質量及加強內部管理
企業應收賬款不能及時收回,很多情況下是由買賣雙方對合同執行情況有異議造成的。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很大的原因在于供方的產品質量存在,從而造成買方拒絕履行合同。因此,加強企業的信用管理,除了采取必要的信用管理措施外,企業還必須提高合同的履行質量,也就是說企業必須加強自身的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加強內部生產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和減少由于企業自身履行合同質量不高造成應收賬款和壞賬的產生。
關鍵詞:交通行業 科技信用 科技活動 失信行為
隨著交通行業科技事業的蓬勃發展,科技資源在科技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科技工作者為追逐學術榮譽及相關利益,部分科技工作者違規獲取科技資源,引發了科技活動中的失信行為,嚴重地浪費國家有限的公共資源, 偏離科技活動實施的目標,違背了科技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因此,交通行業科技信用管理問題及對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相關概念解析
1.1 科技信用
信用是履行諾言的一種行為,從而獲得他人的信任。2004年9月,國家科技部《關于在國家科技計劃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決定》,明確“科技信用是指從事科技活動人員或機構的職業信用,是對個人或機構在從事科技活動時遵守正式承諾、履行約定義務、遵守科技界公認行為準則的能力和表現的一種評價”[1]。
科技信用具有倫理、法律和經濟3個維度的含義[2]。在倫理方面,指學術道德或科研誠信;在法律方面,指知識產權的歸屬;在經濟方面,指科技活動是一種交易活動,如科技工作者獲得科技項目立項,得到政府下撥的科研經費,完成約定的任務,即完成了一項交易。
1.2 科技信用管理主體
科技信用管理主體是指在科技活動管理過程中,所涉及到的相關人員(或機構),可歸納為執行者、評價者以及管理者。(見圖1)
(1)科技活動的執行者。執行者是指科技活動申請和實施過程中涉及到的個人或機構,如項目承擔單位、項目主持人和項目主要參與人員[3]。執行者的科技信用管理過程包括項目申請與立項、經費管理、項目實施(進度管理、組織協調、項目研究)、結題驗收、成果產出與轉化等[4]。執行者的科技信用管理包括材料與信息是否真實、抄襲、篡改數據等。
(2)科技活動的評價者。評價者是指科技活動評價評估過程中涉及到的評審專家和評估機構,主要負責科技活動立項評審、過程管理和結題驗收時開展相關評審與咨詢工作[5]。評價者的評價為項目管理與決策提供重要參考依據。評價者的科技信用管理包括工作態度及評審時是否公平、公正。
(3)科技活動的管理者。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與監督職能的政府部門及其授權的機構或人員。管理者科技信用管理包括是否公平、公正開展管理與監督工作、服務情況等[6]。
2 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設現狀及分析
科技信用的失信行為,不僅阻礙了科技事業發展,并給社會經濟造成的嚴重損害,制定相關的管理措施,能有效懲治各種擾亂社會秩序的失信主體,能進一步加強科技信用的管理規范,并提升全社會的科技信用意識,突出科技信用管理的重要性[7]。因此,我國科技部及交通行業均建立了基本符合國際慣例、相對完善的科技信用體系。
(1)2004年9月,科技部首次《關于在國家科技計劃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Q定》,第一次以國家文件形式闡述了科技信用的概念,明確科技信用管理的意義、原則、依據及方向,為相關政府部門制定科技計劃信用管理制度提供了指導性設計框架和方向[1]。該《決定》提出“讓守信者得到鼓勵,讓失信者付出代價”信用管理理念,涉及的科技信用主體有管理者、執行者、評價者[3]。
(2)2006年11月,科技部再次發力,《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試行)》,明確科研不端行為的范圍和懲罰機制,建立調查和處理機構[8]。該《辦法》有效將科技信用管理工作推向可操作層面,涉及的科技信用管理主體有執行者、評價者。
(3)2011年8月,交通部了《交通運輸部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為進一步加強科技信用管理,提高交通運輸科技資源分配的合理性、科學性,規范科技信用行為,該辦法明確科技信用的主體、信用信息、信用評價、結果應用等方面的內容[9]。該《辦法》有效規范交通行業科技信用管理,并具體到可操作層面,涉及的科技信用管理主體有執行者。
(4)2016年3月,為進一步加強科技信用體系建設,科技部印發了《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嚴重失信行為記錄暫行規定》,提出要規范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相關管理工作,保證科技計劃和項目目標實現及財政資金安全,推進依法行政[10]。該規定進一步強化科技信用管理工作,涉及的科技信用管理主體有管理者、執行者、評價者。
除以上科技部、交通部制定的相關科技信用管理制度之外,國家層面還有國務院、國家基金委員會、教育部等紛紛符合自身特點的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地方層面有浙江、江蘇、廣東、寧夏、新疆、深圳等省市相關政府部門也了科技信用管理制度。綜上可知,我國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制度體系,為科技信用建設事業提供有力的制度規范和法律保障。
3 科技信用失信行為及原因
3.1 科技信用失信行為
在交通行業科技活動管理過程中,失信行為發生在整個科技活動過程中,包括學科規劃、項目設置、組織協調、項目申報與立項、執行、專家咨詢、結題驗收、成果產出與轉化等環節[11]。科技信用的失信行為針對不同的主體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1)執行者失信行為表現。項目申報、執行、驗收過程中,執行者的失信行為通常表現為申報時夸大或虛報自身的研究能力及多頭申報;執行時擅自更改研究內容和任務或違規使用項目經費;結題時抄襲他人研究成果、篡改科研數據等。
(2)評價者失信行為表現。項目立項評審、科技咨詢與驗收評審過程中,評價者的失信行為通常表現為評審時違背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夸大項目成果價值,隱瞞、弱化存在的問題,貶低與自身利益相沖突的優秀成果,泄露或侵占評審材料。
(3)管理者失信行為表現。在科技活動監督管理過程中,管理者的失信行為通常表現為,不按要求認真核對審查申報信息的真實性,與相關申報單位串謀,隱瞞捏造事實,騙取項目經費等。
3.2 科技信用失信原因
造成交通行業科技活動失信行為的深層原因,既涉及到社會經濟文化環境、體制機制等宏觀層面,也涉及到科技信用主體和具體操作等微觀層面。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濟體制轉型帶來價值沖突。
我國正處在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利益關系正在不斷變化中。社會大環境的變化引起人們的價值取向、道德觀念在新舊更替之間不斷發生沖突,這是導致科技信用缺失的深層社會根源。
(2)科技活動主體的信用意識不強。
伴隨著科研人員數量的增加,其職業競爭也變得愈發激烈,要想獲得科學職業上的成功,就必須爭取有限的科研經費,招攬優秀的后備力量,搶占稀缺的學術高地。在如此嚴峻科研環境下,科技信用意識不強的科技信用主體,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難免有人試圖通過特殊捷徑獲取科研資源,從而造成失信行為。
(3)失信成本低、風險小。
我國政府對科研領域的監督和管理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漏洞,主要是科技信用方面獎懲機制不完善,出現了科技信用失信的成本低、風險小。同時,交通行業對失信行為缺少必要的群眾監督以及監控機制,過分依賴于科技從業人員的自律意識。
(4)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可操作性不強。
在科研項目管理中,部分科技資源分配做不到完全的公平公正公開,大部分科技資源無法共享。雖然我國制定了相關科研經費管理制度,但由于可操作不強,使得資金使用效率低,甚至存在違規使用經費的現象。
4 交通行業科技信用管理建設的幾點建議
4.1 進一步完善科技信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交通行業科技信用管理制度,致力于提高科技信用管理的可操作性,從真正意義上實現科技信用評價與管理。管理制度應細化到可操作層面,包括評價指標體系、評級應用、獎懲機制等方面的完善。
4.2 建立科技信用管理共享機制
當前,交通行業科技資源分散于不同部門,為消除科技信用管理的“信息孤島”,解決信息不對稱、標準不統一的問題,需要建立相關的信用管理的共享機制,實現科技、金融、工商、公安等部門
的信用信息對接,實現科技信用信息的互聯互通和信用等級開放共享的美好愿景。
4.3 提高失信成本
提高失信成本,對于失信行為要堅持“零容忍”。在科技活動管理過程中,執行者一旦發生了失信行為,經審核證實后,取消其申報、評獎等資格或撤回經費支持等;評價者一旦發生了失信行為,經審核證實后,取消其評審資格;管理者評價者一旦發生了失信行為,經審核證實后,取消其管理資格。
4.4 提高科技信用意識
科技信用在科學工作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建立良好的科技信用體系,有利于科技事業的發展,但樹立正確的科技信用意識對個人信用和集體信用也非常重要。提高執行者、評價者、管理者科技信用意識,開展宣傳和教育活動,能有效預防科技信用失信行為的發生。此外,社會公眾監督也是非常重要的。
5 結語
科技信用建設是科技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條件,完善交通行業科技信用管理制度、信共享機制、提高失信成本和信用意識,有利于交通行I科技信用管理工作的開展,進一步推進科技事業的發展與進步。總之,創造良好的科技信用氛圍、建立完善的科技信用監督管理機制,絕非一日之功,還需要全體科研人員和科技管理工作者的長期努力。
參考文獻
[1]科技部.關于在國家科技計劃管理中建立信用管理制度的決定[Z].2004-09-02.
[2]王文寅.科技信用風險管理[M].科學出版社,2015.
[3]鄭春梅.我國科技計劃信用管理研究[D].東北大學,2006.
[4]郭德政.科技信用信息共享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J].科技管理研究,2014(10):166-168.
[5]王芳,張r元,黃保慶,等.負向半定量同行評議方法在科技項目立項評審中的探討[J].吉林農業,2014(8):88.
[6]劉潔.國家科技管理中信用機制的引入[J].科學管理研究,2005,23(1):65-68.
[7]張明龍,張瓊妮.中國建立科研誠信長效機制的探索[J].中外企業家,2012(3):124-125.
[8]科技部.國家科技計劃實施中科研不端行為處理辦法(試行)[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06,14(6):1-3.
[9]交通部.交通運輸部科技計劃項目信用管理辦法(試行)[Z].2011-08-03.
關鍵詞:企業管理信用管理體系信用管理職能信用風險管理
一、企業信用管理體系的重要性
現代市場經濟的實質是以契約為基礎的信用經濟,信用經濟的主體是各式各樣的企業,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是社會信用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中,建立企業信用管理制度成為企業長期發展的核心和基礎,也是國內企業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根本保障,對企業自身的發展和社會信用制度的完善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一)信用是市場交易活動的基本前提
規范有序的市場經濟活動需要建立一個能夠有效調動社會資源和規范市場交易的信用制度。良好的信用關系是企業正常經營與市場健康運行的基本保證。沒有信用,企業不可能正常經營;沒有信用,市場不可能健康運行;沒有信用,市場經濟不可能健康發展;沒有信用,宏觀經濟政策不可能順利實施。
(二)信用是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保障
市場經濟越發達,企業活動范圍越廣泛,信用就越重要。從企業整體看,信用是企業形成凝聚力并且發展壯大的基礎,沒有了信用,企業無法發展壯大;從企業融資看,信用是企業融資的重要條件,如果企業信用缺乏或者信用制度不健全,就不可能順利融資;從市場交易看,企業只有誠實守信,才能在市場樹立良好的形象,受到客戶和消費者的信賴和歡迎,才能贏得更廣闊的市場。因此,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改善企業信用狀況,提升企業信用等級,對于企業抵御市場風險,改善企業融資條件,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綜合競爭力,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和做大做強,實現宏觀調控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由此可見,企業有必要對信用管理體系進行改革或完善,一是企業外部信用體系的管理,二是企業內部信用體系的管理。這里筆者僅就企業內部信用管理體系提出個人的一點想法。
二、企業內部信用管理體系
隨著以解決產權問題為核心的法人治理結構的建立和完善,我國企業面臨的更為嚴峻和緊迫的問題是,基礎管理落后,無法適應當前買方市場和信用經濟的要求。特別是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的今天,信用經濟更是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
當前我國市場信用體制相對比較落后,使得很多在B2B平臺上開展的商務活動難以兌現,線下付款勢必存在著債務拖欠和應收賬款居高不下的問題,影響了企業發展。為了有效規避商務活動中的兌現風險.企業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信用管理體系,這也是每個企業微觀經營管理機制改革的關鍵環節。
(一)問題分析
在傳統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經營管理是在計劃與行政管理之下進行的,企業之間(包括企業與銀行之間)的交易大多是在同一個所有者或管理者的統一安排下進行的,企業無須過多關心信用和風險問題。進入市場經濟體制后,企業變成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自主經營的經濟主體。這時沿襲傳統管理體制的企業,其信用管理和風險控制能力的欠缺開始暴露出來,并逐漸成為制約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瓶頸。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在信用管理方面存在著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經營管理目標的偏差。近幾年來,我國許多中小企業在發展上大致都經歷了以下過程:初期資金高投入,銷售額高增長,后期則低回報,甚至出現經營危機。在買方市場和賒銷方式下,一個企業如果過份注重銷售業績的增長,雖然能快速擴大賬面銷售額,但其背后的財務狀況卻不容樂觀,應收賬款上升,銷售費用上升,負債增加,呆賬壞賬增加,利潤隨之下降。這些問題的根源就是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的偏差。有的企業管理者為了應付上級主管部門業績考核,不顧企業長遠利益,一心追求眼前利潤;有的企業迫于市場競爭壓力,單純追求銷售額增長,偏離了最終利潤這一企業最主要的目標。企業經營管理目標發生偏差,使企業的信用大打折扣,信用管理自然名存實亡。
2.基本管理職能的欠缺。在我國企業現有的管理職能中,應收賬款的管理職能基本上是由銷售部和財務部這兩個部門承擔的。然而在落實應收賬款的過程中卻常常出現由于職責分工不清而導致兩個部門相互推托的現象,這樣就使得應收賬款的處理效率十分低下,甚至出現管理真空。基本管理職能存在欠缺,使這兩個部門由于管理目標、職能、利益和對于市場反應上的差異,都不可能較好地承擔起企業信用管理和應收賬款管理的職能。
3.應收賬款管理的滯后。我國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重點是如何“追賬”。有些企業的銷售人員、財務人員耗費大量精力參與討債,有些企業甚至專門成立了追賬機構,但收賬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這些企業忽視了交易之前和交易過程中的信用管理,將應收賬款管理的重點放在“事后收賬”,結果使應收賬款得不到合理的控制,還花費了數倍于應收賬款正常管理的成本,損失慘重。應收賬款管理明顯滯后,使企業一時無法收回賬款,使得各方面的資金周轉不開,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發展,甚至面臨倒閉的境地。
4..信用管理方法的落后。在目前銷售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上,我國大多數企業還沒有很好地掌握或運用現代先進的信用管理技術和方法。比如對客戶的信用風險缺少評估和預測,交易中往往是憑主觀判斷作決策,缺少科學的決策依據。在銷售業務管理上,由于缺少信用額度控制,往往是重權力而不重職能,一旦出現風險問題又相互推卸責任。在賬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專業化的方法,在銷售提成的激勵下,業務人員拉到大量訂單之后寄希望于一些缺少專業技能的人員去收賬,企業最終只能品嘗大量呆賬造成的苦果。
(二)基本解決方案
企業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以上信用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建立合理的信用管理組織機構。目前我國企業在組織機構及其職能設置上不能適應現代市場競爭及信用管理的要求,主要表現在:企業最高管理決策層缺少對信用決策業務的領導和控制;信用管理職能劃分不清,大多是支離破碎地分布在銷售和財務部門,其結果往往是只重權力不重職能;部門內部管理目標、職責和權力不配套,而且部門問在信用管理上缺少協調和溝通;缺少獨立的信用管理職能和專業化分工
針對上述管理現狀及未來企業管理現代化的要求,提出如下解決方案:
(1)企業應當建立一個在總經理或董事會直接領導下的獨立的信用管理部門(或設置信用監理),有效地協調企業的銷售目標和財務目標;同時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科學的風險制約機制,防止任何部門或各層管理人員盲目決策所導致的信用風險。
(2)將信用管理的各項職責在各業務部門之間重新進行合理分工,信用部門、銷售部門、財務部門、采購部門等業務部門各自承擔不同的信用管理工作,必須按照不同的管理目標和特點進行科學的設計。例如,在傳統上銷售人員壟斷客戶信息的問題,必須通過各部門問在信息收集上的密切合作以及信用部門集中統一管理加以解決。
(3)一些企業已成立的追賬機構(如清欠辦)應劃歸信用部統一領導,更加專業化地開展工作。首先,在業務程序控制中強化信用風險控制環節,使各部門分工協作,盡量減少信用風險帶來的損失;其次,實現對客戶信用管理的職能化、專業化,主要是對客戶資信進行管理,對交易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各個階段、各個環節,全方位地進行客戶信息搜集、評估和監控;再次,在有客戶來訪時,信用管理部門負責將公司的信用情況向客戶進行說明展示,以促進有效銷售;最后,信用管理部門通過對各部門人員的培訓,形成企業內部對客戶信用風險的共識。
2.改進銷售/回款業務流程。現代企業管理在傳統職能分工的基礎上,更加注重部門間的協調作用和流程設計。例如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的業務流程再造和ERP解決方案就充分體現了這種管理趨勢。銷售/回款業務流程是企業關鍵性的業務流程之一,最為重要而且復雜。企業實施信用管理,可以有效地將企業銷售和回款業務活動中的各個環節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流程設計的方法,跨職能部門地實現銷售業績增長和降低收賬風險這兩個最基本的目標,從而為企業帶來較大的利潤增長空間。(筆者在這里建議有條件的企業應用ERP專業管理軟件來實施對企業內各流程的掌控。)
實行全程信用管理模式需要建立和改進的業務流程包括如下一些基本項目:客戶開發與信息搜集業務流程;客戶信用評級業務流程;訂單處理與內部授信業務流程;銷售風險控制業務流程;款回收業務流程;債權處理業務流程。企業通過上述各項業務流程的建立和改進,將在銷售/回款這一企業最重要的價值鏈中獲得較大的增值,其中賣方(企業)信用控制能力的提高和買方(客戶)信用風險的降低是使各項業務流程得以改進的關鍵。比如某公司就是應用ERP管理軟件對信用實行良性管理。他們把事先想好的信用評估方式寫入程序,使其產生一個新的專門用于信用評估的程序,該程序包括企業所需要的客戶信用資信。
3.建立全過程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實際經營管理過程中,一些企業不能很好地實施信用管理,是因為缺少一套比較完整而科學的信用管理制度。比如,許多企業不斷頒布各種應收賬款的管理規定,但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以至于不得不朝令夕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究其原因在于相關的規章制度沒有系統化的設計。企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制定信用管理制度方案。
關鍵詞:全程信用管理 內部會計控制 風險分析
企業信用管理就是通過資信調查,收集客戶的各種信用信息與數據,進行綜合處理、判斷,對客戶的信用質量做出評價,在風險與收益之間權衡,進行恰當的信用決策,并對產生的應收賬款進行管理。由于中國大多數企業自身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機制,尤其是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不健全,導致信用管理缺乏長效機制的保障。信用管理部門是組織的職能部門,必然存在著與其他部門在業務上的協調與監督。信用管理與內部會計控制的結合,利用會計控制的思維和視角去改善現有制度,整合企業價值鏈管理以達成企業經營目標。
1.基于內部會計控制的全程信用管理體系的提出
對于全程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已有一些學者給出了自己的建議,比如:謝旭提出的基于銷售——回款全程業務流程的信用管理體系;陳曉紅教授等人提出包含企業授信管理和受信管理的企業信用管理的全過程控制方法;文亞青教授提出的包含經濟信用、法制信用、道德信用在內的“三位一體”的企業全面信用管理。但它們都存在過分關注應收賬款的回收,微觀層面的操作性不強、過于關注宏觀環境的探討等問題。
筆者認為,全程信用管理體系較適合與內部會計控制的思想和制度程序相契合。全程信用管理體系是從銷售——回款的業務流程的角度設計的,提出將銷售與回款之間的核心業務流程進行整合,通過對整個信用管理流程的關鍵點進行控制,保障信用管理各項工作順利展開,保證組織經營目標的實現。
全程信用管理體系主要分三個層次,管理制度、程序措施、控制環節。現代信用管理的控制體現了事前客戶資信管理、事中賒銷管理、事后應收賬款管理的三重控制模式,設置了從客戶開發到追收欠款的關鍵控制反饋節點,形成一個較完整的回環流,保證信息流的暢通、真實、完整,為未來管理控制奠定基礎。這樣的信用管理體系適應了我國大多數企業設立信用管理部門的初衷——解決現存的大量應收賬款欠款、呆壞賬等“歷史遺留”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幫助企業進一步規范客戶管理、銷售簽單的日常管理制度問題,逐步實行成熟、規范化的信用管理,建立起企業自身信用管理體系。
2.基于內部會計控制的信用管理體系的構建
會計內部控制的循環控制體系和以銷售——回款業務為中心的全程信用管理體系的對比,從中可以看出兩者之間緊密的內在聯系。內部會計控制的范圍包括:采購及應付賬款控制、銷貨及應收賬款控制、會計信息系統控制、生產及成本會計系統控制。全程信用管理的范圍包括:客戶開發、訂單受理、發貨管理、貨款收回、售后服務及債權管理。會計內部控制的循環包括信用管理體系的循環,信用管理所涉及的業務流程都是會計內部控制的關鍵環節,是防范風險、降低風險的重要業務流程。
在公司治理越來越重要的今天,內部控制在企業經營管理中已提升到戰略高度,而會計內部控制處于戰略的中心。因此以會計內部控制的要求對銷售——回款為中心的業務流程進行改造,使其更規范嚴密操作性更強,權責分工更明確。下面我們將說明如何在會計內部控制環境下加強企業信用管理。我們按照信用管理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順序來重點說明。
2.1事前控制——目標客戶控制所謂目標客戶管理是指企業在進行客戶資信管理的時候,應按照信用管理目標的要求,遵循二八原則(20%的重要客戶會為企業帶來80%的利潤),按照會計內部控制政策及程序,選擇獲利性客戶。做好目標客戶管理一般要完成兩方面的控制:信用信息的交流與控制、信用分析。
2.1.1信用信息系統的交流與控制信用信息系統中的數據和信息在企業的經營業務活動中廣泛流動,形成完整的信息流。其管理與維護可以遵循會計內部控制中的計算機化資訊控制的關鍵控制程序,重點關注以下兩方面。
第一,信息安全性。只有先保證安全才有可能讓有用的信息傳遞和流動,支持基層業務操作和管理層的決策。因此,辨別、規范信息搜集渠道,識別防范信息搜集風險,預防信息搜集過程中信息的干擾和失真將保證信用信息的外部安全;信息的分析、開發、管理職責的分離將保證信息的內部安全。
第二,組織管理控制。按照會計內部控制的要求,信用信息處理作業應遵循權責劃分控制。資訊部門及相關部門的職責應明確訂出,明確信用信息由信用部門專屬控制,避免出現信息由不同部門同時控制的現象。信用經理授權應明確信用信息向上傳遞給管理層和向上他業務部門傳遞的口徑和方式。
2.1.2信用分析
信用分析是對選擇的目標客戶的經營管理情況、財務情況、市場環境、產品競爭力等為依據對受信方的信用能力或信用風險程度做出的判斷和選擇。信用分析的控制應主要關注以下方面。
第一,信用風險分析。風險分析是預測未來最重要、最艱難的工作。運用內部會計控制對信用風險進行分析,有利于最終風險的防范——應收賬款的管理。信用風險結構的外部風險大多是由于受信企業的財務惡化導致的,要綜合運用有效的財務分析指標結合相關的信用信息對其進行分析。其內部風險的產生首先是由會計內部控制出現漏洞開始的,因此規范銷售管理和財務管理的控制措施是管理內部風險的首要政策。信用風險的分析應由信用經理直接負責,垂直領導信用管理人員,與財務主管、營銷主管、銷售主管協同配合進行,并貫穿整個業務流程始終。
第二,信用額度設置。根據“二八原則”對客戶信用額度進行前期管理既可保證穩定的利潤來源,又可規范信用額度管理的重點,避免管理分散化。企業對目標客戶的信用額度的確定應該以授信企業自身為出發點,受信客戶為導向。不同的管理層級應該擁有不同的信用額度授權,不同的目標客戶可以得到的信用額度應該符合企業的經營方針和政策。一個可參考的公式是:信用額度=客戶預計年銷售額/360×信用期限。根據會計內部控制的思想,信用額度的設定應與企業相應的內部價值鏈活動保持一致。
2.2事中控制——賒銷成本控制
這一階段涉及授信企業的大部分業務活動,并且也是會計內部控制中交易循環控制的重點,基本上包括了銷售與應收賬款控制、采購與應付賬款控制以及生產成本控制。因此企業在賒銷管理的控制重點應該關注現金流的風險和成本,產品生產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