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范文

    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

    第1篇: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范文

    6月24日,在成都醫學會信息專委會與e醫療共同主辦的成都站沙龍上,成都市醫學信息所副所長、成都醫學會信息專委會主任委員龔懷宇在大會致辭中表示:“在推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我們明顯感覺到許多難題和困惑,尤其是在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架構、相關標準的執行等方面存在的許多問題,已經成為我們當前工作中的障礙之一。今天我們召開的專題研討會重在引導大家共同探討信息化建設基本框架和關鍵環節,在專家的指引下進一步明確我們下一步的建設方向。”

    成都市醫學信息研究所信息咨詢室主任范戎在演講中介紹了成都市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基本情況。目前,成都市區域衛生平臺共接入32家單位,其中包括9家市級公立醫院、4家公共衛生機構和19個區(市)縣級平臺。

    國家衛生信息共享技術與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總工程師馮東雷博士從區域信息平臺試點工作評審的角度出發,介紹了與國際先進平臺測評框架相比我國區域平臺測評框架的特點:接入機構結合了我國的醫療衛生體制和衛生信息化現狀。

    戴爾公司網絡架構顧問敖旭東和福建省海峽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羅文軍分別以“戴爾無線及數據中心網絡解決方案”和“信息化進程中的等級保護”為題,介紹了公司的醫療行業專屬解決方案。其中,敖旭東在演講中介紹的“戴爾靈動網絡架構”及其所帶來的采購、運維成本的降低等內容,贏得了與會專家的廣泛關注。

    6月27日,由云南省醫院協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e醫療主辦,云南省腫瘤醫院承辦的“2104年云南省醫療行業大數據應用論壇暨e醫療昆明站沙龍”獲得了云南省各地、州醫院的廣泛支持。

    云南省腫瘤醫院院長譚晶首先為論壇致辭,并介紹了云南省腫瘤醫院的信息化建設成就,特別介紹了醫院借助醫療大數據成功為患者服務的探索。

    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謝穎夫作了題為“開啟醫療大數據的應用時代”的演講。謝穎夫表示,收藏家的藏品不是一夜之間收集的,醫療大數據也是一樣的道理,要慢慢積累,從當下開始永遠不晚。他特別提醒大家要“在認識上把醫療大數據當做核心競爭力”。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建國發表了題為“醫療大數據有大價值還是有大麻煩”的演講。李建國表示:醫療大數據一定要有一個工具來展現它的價值,對它進行數據挖掘,數據挖掘是大數據的價值體現。

    云南省腫瘤醫院信息中心主任路健發表了題為“云南省腫瘤醫院BI數據價值的初步應用”的演講,介紹了醫院近期對BI的探索和實踐,并表示:“醫院今年的信息化建設重點是BI。大數據不一定是TB級的數據,也可能是KB級的應用,最重要的是對所有數據的利用。”

    第2篇: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范文

    關鍵詞: 縣市級中醫院; 網絡硬件平臺; 基礎設施; 信息化

    中圖分類號:TP393  ;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006-8228(2014)12-28-04

    Design of network hardware infrastructure for municipal and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Zhihui1, Wang Zhifang2

    (1. Management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Hu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Hunan 410208, China;

    2. The first junior high school of Chibi city in Hubei province)

    Abstract: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2006-2020" stated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 inform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he ministry ofhealthissued the "construction of hospital information platform technology based onEMRsolution" in March 2011. In October 2011, the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sued "basic norms for the Hospital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These are all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s and unifying the informationization requirements for each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Chinese medicine.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ur count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hospitals, the hardware design of networkinfrastructureplatform is discussedto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requirem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Key words: municipal and coun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hardware platform;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0 引言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英國、加拿大、瑞典、芬蘭、愛爾蘭、日本和韓國等先后都開始了自己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完善了社會醫療體系。我國完整的醫院信息系統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初,而中醫院作為醫療行業中發展速度較慢的一個分支,其信息化建設也受到多方面的制約,發展相對遲緩。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發的《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基本規范》中指出: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應遵循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系統集成、互聯互通、實用高效的原則。通過調研,我國中醫院信息化中還是存在院方領導重視程度不夠,資金投入少,醫院信息中心技術人員缺乏及技術實力弱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阻礙了中醫醫院信息化發展。因此如何結合中醫醫院自身情況探索和規劃出適合醫院自身特點的信息化建設思路,迫在眉睫[1]。

    目前,我國中醫醫院業務體系架構圖如圖1所示[2]。

    1 我國中醫醫院數量統計及信息化建設現狀調研

    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12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3]顯示:截至2012年末,全國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39317個,其中中醫類醫院3397個。 《2012中國衛生統計年鑒》統計,全國只有8%左右的中醫醫院為三級醫院,縣市級醫院多為三級以下,占全國中醫醫院的絕大多數,而醫院信息化水平的高低都會直接影響到醫院醫護人員的工作效率、病床周轉率、醫護差錯率等。因此,在國家大力推行醫療改革的大好形勢下,各縣市級中醫醫院都開始了信息化建設,以利于更好地與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相接軌。

    根據2012年人民網的《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榜》[4],本文分別選取經濟發達區、經濟中等發達區和經濟欠發達區作為調研對象,統計出各個省份縣級中醫院信息化情況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我國縣市級中醫院網絡硬件平臺建設中,以單核心、二層架構居多,無線建設基本沒有開始,安全措施簡單,在網絡建設方面還有較大改進和完善空間。

    2 我國縣市級中醫院網絡基礎設施平臺的搭建

    中醫醫院基礎設施包括計算機硬件系統、基礎軟件、網絡及其他輔助設施。在網絡基礎設施平臺中設備的可靠性、穩定性、實時性和先進性是需要考慮的重要性能指標。

    2.1 需求分析

    我國縣市級中醫院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應在滿足當前各種業務順利開展的前提下,結合醫院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業務發展需要和醫院資金投入情況,在網絡架構設計、網絡設備選型、綜合布線等方面要保持一定的先進性[4]。醫院需要建成一個“好用”的網絡,不僅僅對于用戶來說高速、穩定和安全,對于網絡管理者來說,整網應該是一個可控、可管的系統。

    2.2 網絡基礎設施平臺架構設計建議

    大中型醫院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具有技術人員數量多、技術強、專業分工細致等特點,而在網絡業務方面具有“三多”即數據多、業務多和用戶多的特點,因此對網絡安全、穩定、擴展、先進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型中醫醫院業務系統少,數據量相對較小,另外網絡信息部門在人員配置、技術實力等方面有限,因此在網絡搭建方面與大中型醫院還是有所差別。

    經過調研和綜合設計,縣市級大中型和中小型中醫院網絡拓撲示意圖分別建議如圖2所示。

    圖2  ;市級大中型和中小型中醫院網絡拓撲示意圖

    大中型醫院網絡拓撲建議采用成熟、安全、穩定的三層雙核心架構。在設備選型方面,醫院應該以各個建筑物實際布局,結合各個樓棟的內網和外網總共信息點,以及樓棟自身功能的特殊性來考慮部署匯聚交換機的性能和數量。譬如放射科,如果醫院建設有全院級別的Full PACS系統,則對放射科匯聚交換機以及門診樓、住院樓的匯聚交換機、接入交換機性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可以采用萬兆甚至更高性能的交換機以滿足大量數據高速、穩定傳輸的需求。而在醫技樓等平時上網人數較少,數據流量不大的科室,采用千兆匯聚交換機即可。又如在門診樓,同時并發人數眾多,數據流量大,門診掛號、收費、藥房管理系統等都對網絡的穩定性、高性能和安全性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因此在架構設計和設備選型方面都需要區別性的對待。總之,醫院是個特殊單位,關系到民眾的病痛疾患,大中型醫院如何在有限的投資控制下,設計科學、合理的網絡架構,給醫護人員和病患者以良好的上網業務體驗,既能夠滿足當前醫院各種業務正常開展的需求,又能為未來5-10年留有擴展余地,不至于新建的網絡在短時間內就慘遭淘汰,這些都是醫院信息化建設規劃者必須長期考慮的問題。

    2.2.1 核心區域設計說明

    醫院的網絡中心作為全網所有數據的中轉中樞,核心層設備不僅要保證自身能夠7×24小時的穩定運行,還要能夠承擔各種業務系統中大流量數據的考驗,同時,還要協調全網的數據流量和訪問策略,在進行數據傳輸時保證網絡中心設備自身及數據的安全。

    考慮到大中型中醫院網絡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建議網絡核心層設計至少采用兩臺十萬兆核心交換機互為冗余熱備,在進行負載均衡同時保障數據的不間斷傳輸。核心交換機之間采用虛擬化技術,簡化核心層的管理和策略配置,提高性能。虛擬化技術有硬件虛擬化和軟件虛擬化兩種,用戶可以根據業務及資金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鏈路設計方面,核心、匯聚之間都采用雙鏈路互聯,構成一個環路架構,有效保證業務不中斷。核心層與匯聚層之間可以啟用VRRP或RSTP、MSTP協議等技術,保障數據的正常傳輸,提供冗余備份功能。核心交換機自身也需要采用關鍵模塊冗余設計(如雙電源冗余、風扇冗余、管理引擎冗余等),保證自身的穩定性。

    從醫院業務發展角度考慮,核心交換機的性能也有非常高的要求,如要求很高的背板帶寬、交換容量、包轉發率等。另外還需要根據目前和未來業務發展的需求規劃,對核心交換機的可擴展業務槽位、支持的多業務板卡類型等都要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

    對于中小型中醫院,可以根據自身業務數據量的統計情況結合醫院資金情況,選取萬兆機架式單核心或者模塊化核心交換機,主要考慮到為未來若干年醫院的發展充分預留,保護用戶投資。

    2.2.2 匯聚層設計

    匯聚層在整個網絡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能夠減少核心交換機的數據交換壓力,也將接入層的廣播風暴等網絡攻擊控制在匯聚區域以內的較小范圍,減少網絡振蕩的風險。

    匯聚層設計需要根據各個醫院建筑物布局以及信息點分布實際情況,結合終端用戶性質綜合選定,而不能根據某一單獨因素來判斷。根據經驗,如果一棟樓內總共信息點超過240,則強烈建議部署一臺匯聚交換機對樓棟接入交換機進行匯聚,這樣除了對網絡整體性能和安全性上有所提高外,在投資保護方面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據樓棟終端用戶類型和具體需求需要有針對性的設計。

    匯聚層交換機在整網中起到的作用如下:

    ⑴ 提前將各種數據流進行預處理,降低與其相連的核心路由交換機數據處理壓力;

    ⑵ 區塊化管理,抑制廣播風暴的泛洪、提升網絡性能;

    ⑶ 開啟三層路由功能以終結各VLAN信息、增強核心路由管理能力;

    ⑷ 匯總RIP、OSPF等主流路由協議,減少核心路由表項,加快網絡路由尋址;

    ⑸ 提高整網安全性,對網絡攻擊和破壞控制在小范圍內部或者邊緣完成;

    ⑹ 增加整網的擴展性、能快速定位故障點、更易于管理。

    當今以太網標準是40G/100G共存的時代,為了保證網絡的先進性,對于大中型中醫醫院,匯聚層交換機建議選用支持10G擴展甚至更高性能的安全智能交換機。而對于中小型中醫醫院則可以根據網絡整體規劃和建筑布局,結合綜合布線難易來確定是否采用匯聚層交換機。

    2.2.3 接入層設計

    隨著微電子技術和光技術的高速發展,目前接入層交換機的性價比越來越高,安全智能型百兆接入交換機和千兆交換機成本相差無幾,考慮到接入信息點多而且集中,大中型醫院普遍采用接入層交換機的設備數量較多,建議采用全千兆安全智能可網管型接入交換機。

    接入層交換機承擔著所有終端用戶的接入功能,給接入用戶共享網絡帶寬,同時對網絡中終端進行有效控制,保證接入用戶的網絡安全,對保證用戶的網絡體驗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考慮接入層交換機的選型時,需要結合醫院各種應用系統使用現狀以及對于高帶寬、安全性、虛擬化、用戶管理的要求,進行合理選擇。

    接入交換機自身需要有較高的交換容量、包轉發率,需要有適當的擴展接口,包括千兆電口/光口、萬兆光口擴展端口;安全性方面需要支持硬件安全控制機制和數據安全性保護技術,支持CPU保護和防止ARP欺騙功能,能夠避免非法者對CPU的惡意攻擊,充分保障接入層用戶的安全。

    2.2.4 出口區域設計

    現在醫院信息化建設中,由于業務需要,大部分醫院網絡建設均將內網和外網建設合二為一,這樣的建設思路在給醫護人員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醫院信息中心的管理帶來了挑戰。信息部門既要保障內部用戶對外網的訪問通暢,又要保證醫院內網重要業務數據的安全,不被惡意攻擊者破壞。

    醫院出口區域一般通過ISP接入Internet互聯網、銀聯和醫保網等接口,對數據的安全性要求非常高。

    對于大中型醫院,在出口建議部署專業硬件防火墻,實現對數據的深度包檢測,避免外來的惡意攻擊,保證內網的安全[6]。另外對于內網用戶要實現流量控制和行為審計,保證合法用戶在規定的時間,在合理的區域做正確的事情,并且對于用戶的上網行為進行有效記錄,以便在出現信息安全事故時候能夠順利追查到人。同時考慮到醫院移動用戶訪問內網的需要,建議在出口部署專業硬件VPN設備,根據實際需要開通IPsec VPN或者SSL VPN,既方便移動用戶,又保證內網數據安全。對于醫院門戶網站,需要一套完整的門戶保護系統,防止外來用戶對網頁的篡改。

    對于中小型中醫醫院可以選擇多合一的易網關設備,融合硬件防火墻、路由、流量控制、行為審計、日志、VPN等多功能合一的硬件設備,方便管理,節省投資。

    2.2.5 服務器區設計

    數據中心服務器區域設計,可以分為服務器區域和存儲區域設計,大中型醫院根據用戶需要可以將業務系統服務器配置雙機熱備,并且將所有業務數據保存在存儲區域,同時可以將醫院數字監控、醫保數據、病人信息等數據全部納入存儲區域進行數據統一管理,更加方便安全。隨著醫院發展,可以進一步考慮數據備份機房和容災機房的建設,保證重要數據的安全。數據中心建設需要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

    中小型醫院則可以根據數據量大小選擇服務器區域設計,為了保證業務數據的穩定性,最少對重要業務系統應該建設雙機熱備的設計。

    2.2.6 無線醫療區域設計

    無線醫療是醫院信息化“三無趨勢”中“無紙化、無膠片化、無線”之一,也是醫院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高度的重要標志。大中型中醫院在技術實力和資金投入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建設無線查房系統。需要考慮全院有線網絡設備與無線設備之間的融合管理、認證、無線AP三層漫游、流氓AP避免、同頻干擾、信道優化部署等等技術問題,同時無線網絡需要對無線接入終端的可控可管,保證網絡中各種用戶的行為管理和控制,保證內網所有數據的安全。無線AP的供電建議全部采用POE交換機供電模式。

    目前醫院中小型中醫醫院的信息化建設依然是以有線網絡為主體,無線網絡為補充。

    2.2.7 運維管理設計

    在完成網絡硬件建設之后還需要對整網設備包括網絡設備、服務器、中間件、應用系統、數據庫運行情況,以及機房的溫度、濕度等物理環境進行實時監控管理,在各種設備可能發生故障之前就對可疑情況進行預警提醒,使網絡管理員能夠防患于未然,這樣才能夠實現整網的可控、可管。

    3 結束語

    從2011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中醫醫院信息化建設基本規范》至今,各地持續加大對縣市級中醫院的信息化投入,使得中醫醫院的硬件基礎設施建設得到空前重視和發展。本文就醫院網絡硬件基礎設施信息化的建設,結合我國縣市級中醫醫院的現狀進行全方位的闡述,為各個中醫院的信息化規劃提供了一種參考解決方案和具體建設依據。對于醫院的無線網絡建設還需要醫院信息化部門根據實際業務需求情況進行規劃和設計。

    參考文獻:

    [1] 北京賽迪世紀信息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我國“十二五”衛生信息化建

    設前瞻性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1.9.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中華人民共和國衛

    生部統計信息中心.基于電子病歷的醫院信息平臺建設技術解決方案,2011.3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統計信息中心《2012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

    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http:///mohwsbwstjxxzx/s7967/ 201306/fe0b764da4f74b858eb55264

    572eab92.shtml

    [4] 人民網,http://.cn/GB/8215/356561/359047/

    [5] 張漢雄.淺談醫院信息系統的網絡建設[J].中國醫院統計,2004.11

    (1):96

    第3篇: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范文

    關鍵詞: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居民電子健康檔;Web Services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2012)01-0000-02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Study Based on Resident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Fu Bo,Tang Jing

    (Chang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Changde415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 actual situation,study the problems of Changde City,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solutions. Methods:Changde City,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of the status quo-oriented health information resources, residents of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an overall plan for the overall management and collaborative service.Results:"Fast,efficient,shared"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based on the residents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Conclusion:The use of information tools to promote the health development in Changde City,the establishment of a modern regional health service system.

    Keywords: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Residents electronic health file;Web Services

    一、區域衛生信息化現狀

    近年來,常德市各區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迅速,據市衛生局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常德市區域衛生服務中心168家,診療人數120.5萬,住院人數2.25萬:鄉鎮衛生院達650家,診療人數1565.7萬,住院人數85.6萬。

    目前,常德市大部分區縣區域衛生和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工作還停留在手工作業階段,少數區縣初步建立了本區域的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平臺:大部分鄉鎮衛生院和區域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建有HIS系統,主要用于收費管理、與醫療保險問的結算,以及簡單的藥品庫房、庫存管理等;大多數農村地區公共衛生服務信息化基本沒有應用。

    綜合來看,目前沒有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系統可以實現全市基本公共衛生數據的整合,也無法發揮市衛生局對全市醫療機構的監管和服務職能,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缺乏統籌和頂層設計

    大部分區縣沒有專業信息管理機構,部門管理條塊化,業務與信息應用嚴重脫節。由于沒有頂層設計,數據 間通信和交換缺乏規范,數據的真實性和嚴密性不夠。缺乏統一的組織與領導,在選用的技術路線、覆蓋的業務領域、業務規范的建立、與其他系統的交互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已經開展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的區縣,則主要是根據區縣一級的財政或政務系統整體建設規劃進行的,對衛生垂直體系的業務協同、行業管理、社會服務等考慮較少,難以對我市整體的區域衛生信息網絡提供全面支撐,各區縣資金投入回報率低。

    (二)信息孤島現象嚴重公共衛生服務

    信息化基本沒有啟動,原六位一體的區域管理系統單機應用較多,業務系統覆蓋功能少、標準化差,基本醫療部分自成體系,不能有效形成數據共享,部分基本醫療機構lT供應商各自為政,數據重復錄入,基本不具備業務協作性。

    (三)技術層面低

    大部分系統還在使用陳舊的開發技術,缺乏擴展性;系統基本停留在具體業務的處理實現,基本沒有架構概念;開發的數據標準等沒有統一規范,不具有開放性;缺乏有效的維護保障,數據的長期使用存在諸多漏洞。

    二、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

    (一)醫療衛生信息化基礎

    近年來常德市三甲醫院、縣級以上二級醫療機構內部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統,城鎮職工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信息化應用覆蓋到了最邊遠的鄉鎮衛生院,為全市信息平臺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信息化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可以滿足“建立實用共享的區域衛生信息系統 ”的目標。

    (二)建立城鄉一體的市、區兩級區域

    衛生信息平臺即通過大集中的方式實現城鄉一體市區兩級區域衛生信息平臺(見圖1)。市級平臺形成全市統一的數據庫,完成公共衛生服務和監管職能:各區縣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以公共衛生服務業務為主體,并與市級平臺形成業務和數據的整合。區縣業務系統能夠為市級平臺的業務監管提供數據基礎,從而實現市級平臺與區縣級平臺之間、區縣級平臺與區縣級平臺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同時,建立常德市區域醫療相關標準,包括數據標準、業務標準、協同標準與操作規范等。在三類九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基礎上,將重大公共衛生服務納入市區兩級平臺管理中,實現市、區、區域衛生中心、鄉鎮衛生院等公共衛生全覆蓋。

    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

    衛生部印發的提出,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是個人健康數字化、居民化記錄,是詳細記錄一個從生到死健康狀況的詞薄,標識了居民電子健康檔案中需要記錄的32個文檔及其相應的數據集和數據源標準。其基本的內容包括兩類:一類是個人基本信息,另一類是主要衛生服務記錄。

    四、區域衛生信息系統平臺與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統一結合

    區域衛生信息系統必須以居民健康檔案為基礎電子健康檔案(EHR)是描述一個人一生健康歷史記錄的集合,包括出生時的健康信息、出生后的計劃免疫、兒童和婦女保健信息、歷次看病的診療信息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醫療記錄信息。就醫療記錄部分而言,應包含歷次門診醫療信息,歷次住院的醫囑、病程記錄、各種檢查檢驗結果、手術記錄、護理記錄,以及CT、MRI、X線、超聲、心電圖和手術麻醉等影像圖片、聲像動態數據、電生理信號信息等。這些信息產生于不同的就診環節和多個不同的信息系統,其中的數據有數據庫方式存儲的,也有文本方式和其他格式存儲的,都需要按照類別及發生的時間順序有機地組織為一個整體,在計算機和網絡內部傳輸與存儲。在收集這些不同類型信息的過程中,要以患者基本信息為線索,以社區衛生信息系統為手段,將歷次就醫的信息歸檔到居民健康檔案中,以確保完整,并可以在不同信息系統之間實現信息及時互通及資源高度共享。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結構見圖 2。

    圖2 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結構圖

    (一)區域衛生信息共享平臺的標準與技術

    區域衛生信息共享的標準主要采用國際上通用HL7標準。Health Level Seven組織成立于 1987年,它是各種醫療信息系統間各項居民資料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的標準。它允許各個醫療機構在不同的系統之間進行信息集成和互聯互通。HL7組織參照了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s,ISO),采用開放式系統互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OSI)的七層通訊模式,將HL7納為第七層(應用層)。文中采用Web服務技術實現區域衛生信息共享。Web服務是一種面向服務的架構的技術,通過標準的Web協議提供服務。Web服務可被理解為一個軟件系統,它能夠被描述,并通過網絡發現、和調用。Web服務的核心規格由XML、SOAP、WSDL和UDDI四部分組成。

    (二)使用符合 HL7標準的XML描述健康檔案內容

    使用符合HL7標準的XML描述健康檔案內容,要先定義健康檔案內容結構的 XML Schema。在此基礎上實現業務數據庫中病人信息到健康檔案結構的轉換,從而實現由以類型為中心的數據庫描述到以病人為中心的文檔描述。形成的XML文件是健康檔案存儲管理的基本單位。使用者可以利用事先規定的XML Schema來約束健康檔案的結構。所有遵循這一結構的健康檔案文檔通過XML分析器(Parser)可以將其內容還原為結構化的字段并進行處理,這為健康檔案內容的通用化處理奠定了基礎。

    (三)數據交換

    應用Web Services技術,在不同的醫院和區域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機構傳遞、交換和解析符合HL7標準的XML。Web Services技術的工作過程如圖3所示。以在甲醫療機構和乙醫療機構之間交換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數據為例說明數據交換的過程。

    圖3 Web Services技術的工作過程

    甲醫療機構通過醫院信息系統(HIS)發出調用,該醫療機構的應用接口依照XML Schema將這些調用信息翻譯成XML數據文檔并加密,然后打包成SOAP包,加載在HTTP協議上。使用HTTP協議,通過Internet向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信息共享中心的數據集成服務器提交數據。中心的數據集成服務器首先對調用者進行身份驗證,然后對SOAP包進行拆包,得到甲醫療機構傳送的XML數據文檔,然后按照XML Schema進行綁定,綁定的XML文檔通過HTTP協議傳送到中心應用接口。中心應用接口首先判斷調用信息的是否合法,如果合法,中心應用接口就對XML文檔進行解析,將 XML文檔翻譯成一系列輸入參數,然后把這些輸入參數傳遞給乙醫療機構的 HIS,到此數據請求過程完成。

    五、結束語

    利用現代計算機軟件、網絡通訊技術,有效整合區域內衛生信息資源,進行統籌規劃、整體管理、協同服務是新型服務體系建立的必由之路。為此,建好基于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已成為當前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

    參考文獻:

    [1]曹福凱,劉景紅,閆博.唐山市區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的建設策略研究[J].煤炭技術,2001,29(7):154-155

    [2]陳剛,白尚旺,黨偉超等.基于HL7標準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研究[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0(6):88-89

    [3]徐宏發,王衛平,鄭建煌等.基于HL7和Web Services的區域醫療機構問信息交換平臺研究[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7,24(3):88-89

    基金項目: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編號:11C0161)

    第4篇: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范文

    2009年,“新醫改”方案推出,“建立實用共享的醫藥衛生信息系統”作為“保障醫藥衛生系有效運轉”的八項內容之一,被明確寫入方案中。為落實“新醫改”的要求,解決上文提到的“信息孤島”問題,原衛生部在2010年推出了“十二五”衛生信息化建設工程規劃,確定了我國衛生信息化建設路線圖,簡稱“3521工程”。

    醫療衛生信息化的頂層設計

    “3521工程”的具體內容為:在“十二五”期間,我國將建設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衛生信息平臺,加強公共衛生、醫療服務、新農合、基本藥物制度和綜合管理等五項業務應用,建設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兩個基礎數據庫和一個專用網絡。

    原衛生部分階段逐步推進上述工作。2010年的重點工作是組織研究制定“十二五”衛生信息化發展規劃,出臺“加強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建設的指導意見”;充分調動地區積極性,選擇上海、浙江等省市作為試點地區,大力推進以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為基礎的區域衛生信息化試點建設工作;選擇部分醫院開展遠程醫療試點工作,逐步制定完善醫療責任認定、患者隱私保護等法律法規;進一步修改完善衛生信息平臺建設等一系列試行標準和規范。

    2011年,統計信息中心主任孟群在“衛生部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建設工作研討會”上對三級平臺建設的重要意義進行了詳細闡述,強調了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他指出,衛生部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作為國家級平臺,是實現衛生行業信息共享、跨區域業務協同的基礎,是為管理者、業務人員及技術人員提供信息與數據服務的統一平臺,是科學決策與管理的重要技術支撐,是實現醫改目標的必備條件,其建設工作將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中央與地方共同努力,協同共建。

    “3521工程”的推出,為我國醫療衛生信息化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隨著醫療信息化的發展,結合現實中遇到的問題,“3521工程”繼續深化。其后,建設信息安全體系和信息標準體系的內容被加入進來,“3521”變成了“35212”。

    從“35212”到“36312”

    2013年9月3日,“中國衛生信息技術交流大學暨寧波智慧健康高層論壇”開幕。孟群在大會發言中對“3521工程”的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

    第5篇: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范文

    一、背景

    近年來,各級衛生部門不斷加大衛生應急培訓力度,采取多種方法、利用多形式開展衛生應急培訓和宣傳教育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由于全國衛生應急體系建設起步較晚,衛生應急培訓體系和制度正在建立,還存在著一些薄弱環節。一是部分地區對衛生應急培訓工作重視不夠,投入不足,存在重使用輕培訓的現象。二是衛生應急培訓體系不健全,師資力量不足,教材不規范,培訓工作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三是培訓工作缺乏分類管理,重點不突出,方式單一。

    當前,我國正處在經濟快速發展期和社會轉型期,自然災害頻發,事故災難、社會安全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斷增多,衛生部門承擔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和突發事件緊急醫學救援任務日益繁重,做好衛生應急培訓工作,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衛生應急培訓體系,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衛生應急隊伍,是落實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任務,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需要。

    二、指導思想和原則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突出人才優先,強化以用為本,堅持統一規劃、分級負責、突出重點、分類培訓、注重實效、提高能力的原則,以提高衛生應急隊伍素質和能力為核心,以專業機構人員為重點,積極開展衛生應急培訓演練,加快培養一支結構合理、專業齊全、業務精湛、反應迅速、作風過硬的衛生應急隊伍。廣泛開展衛生應急知識宣傳,提高公眾衛生應急意識和災害自救能力,營造全社會共同應對突發事件的良好氛圍。

    (一)統一規劃,明確責任。根據全國衛生應急培訓工作總體規劃,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結合實際,依據各自職責,制訂本轄區培訓規劃和實施計劃。針對不同層次、不同類別培訓對象,組織實施培訓和演練。

    (二)建立體系,完善功能。逐步建立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的衛生應急培訓體系。依托具備相應條件的現有醫療衛生機構和大專院校,添置必要的教學設備設施,建設國家和省、地市三級衛生應急培訓演練中心,開展系統化、標準化的培訓工作。分層分類培養衛生應急專業師資,滿足常態化的培訓工作需要。

    (三)建立機制,規范管理。加強培訓工作的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衛生應急培訓考核評價機制、激勵和約束機制以及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強調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相結合、知識學習與技能訓練相結合、針對性和實用性相結合,實現培訓演練與衛生應急實際需求的有機統一。

    (四)突出重點,分類培訓。以培訓衛生應急管理人員和衛生應急專業隊伍為基礎,以急需的指揮決策人員和專業技術骨干為重點,以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為主要內容,分級分類開展衛生應急培訓和演練。廣泛開展國際交流,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經驗。

    三、目標和指標

    到年,完成衛生行政部門、醫療衛生機構中應急處置和醫學救援相關人員培訓3.5萬人。經過全面、系統培訓和演練,使各級衛生應急人員的應急意識明顯增強,應急處置能力明顯提高;使社會公眾的突發事件防范意識明顯增強,自我保護能力明顯提高。

    (一)培訓衛生應急指揮決策人員1700人。到年,完成50%;到年,完成100%(包括國家、省級、地市級衛生行政部門及疾控、醫療、衛生監督機構負責人1000人,各類衛生應急隊隊長200人,國家和省級衛生應急專家500人)。

    (二)培訓國家級和省級衛生應急專業技術骨干3500人。到年,完成30%;到年,完成100%。

    (三)培訓基層衛生應急專業技術骨干30000人。到年,完成50%;到年,完成100%。

    (四)普及社會公眾衛生應急知識。以縣為單位,到年,覆蓋率城市居民達到60%,農村居民達到40%;到年,覆蓋率城市居民達到80%,農村居民達到60%。

    四、主要任務

    (一)培訓體系建設。依托具備相應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和大中專院校,到年底,建成華北、華中、華東、華南四個區域的國家級衛生應急綜合培訓演練中心;到年底,建成西南、西北、東北三個區域的國家級衛生應急綜合培訓演練中心。充分發揮國家級衛生應急區域性綜合培訓演練中心的作用,開展國家衛生應急隊伍、國家級和省級師資的培訓演練工作。

    到年底,各省(區、市)要建成一個省級衛生應急綜合培訓演練中心,主要承擔省、地市級衛生應急隊伍和師資培訓演練。地市、縣級衛生行政部門依托1-2個綜合實力強的醫療衛生專業機構建設本轄區培訓演練中心,負責培訓衛生應急專業技術人員和承擔社會公眾宣傳教育任務的師資。

    (二)培訓大綱和教材制定。根據新時期衛生應急培訓工作需要,結合近年來汶川、玉樹地震等嚴重自然災害和甲型H1N1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工作實踐,衛生部組織制訂衛生應急培訓教學大綱,組織編寫衛生應急管理、突發急性傳染病防控、緊急醫學救援、突發急性中毒事件處置、核和輻射突發事件應急、衛生應急準備等系列培訓教材。同時,加強視頻課件、多媒體、電子圖書等類型教材的開發和利用。

    各地應當結合本地突發事件發生特點和規律,組織編寫應急預案庫、事件處置案例庫、處置流程、技術方案等輔助培訓教材,編制衛生應急公眾宣傳教育材料,提高衛生應急培訓效果,提高公眾衛生應急知識普及率。

    (三)衛生應急人員培訓。

    1.衛生應急指揮決策人員。衛生部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重點培訓地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及疾控、醫療、衛生監督機構的管理人員,各類衛生應急隊隊長,國家和省級衛生應急專家。5年內累計培訓3個月、國際交流活動1次。采取理論授課、考察交流和模擬演練等培訓方式,通過系統培訓,熟悉國家政策法規,掌握國內外先進的理念和科學方法,提高突發事件衛生應急處置指揮決策的能力和水平。

    2.國家級和省級衛生應急技術骨干。衛生部和省級衛生行政部門重點培訓國家和省級疾控、醫療、衛生監督機構專業技術骨干,各類衛生應急隊成員,以及承擔衛生應急任務的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每年至少培訓2周,每支隊伍至少實戰演練1次。采取短期培訓、進修和現場實戰演練等方式,通過加強衛生應急法律法規、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和新知識、新方法的培訓,全面提升國家級和省級衛生應急技術骨干現場調查、處置和技術指導等能力。

    3.基層衛生應急技術骨干。省級和地市級衛生行政部門重點培訓地市級和縣級疾病防控、醫療救治、衛生監督、健康教育、婦幼保健、社區衛生、精神衛生、采供血等醫療衛生機構的衛生應急專業技術骨干。每年至少培訓1周,至少開展應急演練2次。采取理論授課、在崗自學、案例分析和現場演練等培訓方式,通過加強應急準備、現場處置、風險溝通等知識培訓,使基層衛生應急技術骨干掌握衛生應急預案、技術規范和標準,熟悉衛生應急專業知識、理論、程序和技能,提高風險溝通、現場調查分析和現場處置等能力。

    (四)全員培訓和知識普及。地方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本區域內醫療衛生人員衛生應急知識全員培訓。同時,要與新聞媒體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機制,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和宣傳欄、張貼畫等形式,以街道、社區、鄉村等基層群眾為重點,以普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以及災難避險、自救互救知識和技能為主要內容,大力普及衛生應急知識,提高全社會的防范意識和災難自救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明確職責。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要從衛生事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充分認識做好衛生應急培訓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把衛生應急培訓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管理,重點人才要納入省級衛生人才培養計劃。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制訂具體實施計劃和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培訓工作目標和任務的圓滿完成,全面提高衛生應急處置能力。

    (二)加大投入,實施項目管理。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認真貫徹衛生部《醫藥衛生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落實緊缺人才開發工程衛生應急專門人才培訓任務,爭取政府財政支持,將衛生應急培訓演練經費列入年度部門預算,保障衛生應急的人才培養、專業隊伍和師資隊伍建設、培訓演練中心建設和教材開發等需要。要實行項目管理,分年度安排經費,有計劃、有步驟、有指導、有監管,確保各項衛生應急培訓工作順利開展。

    第6篇: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范文

    一、工作目標

    在全市范圍全面推廣創建無煙醫療衛生系統工作,至底,全市100%的衛生行政部門和至少50%的醫療衛生機構要建成無煙單位,確保20__年實現衛生行政部門和醫療衛生機構全面禁煙目標。將無煙醫療衛生系統創建工作與無煙日主題活動相結合,開展大眾媒體宣傳活動。底,市直醫療衛生系統中,市衛生局、市衛生局衛生監督所、市婦幼保健院、市中心血站要建成符合《標準》要求的無煙單位。

    二、創建時間:1月-12月

    三、組織機構

    市級成立市創建無煙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組,負責全市創建無煙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方案制定、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等,由以下人員組成:

    四、主要工作任務

    ㈠范圍:全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包括:

    1.衛生行政部門:市級、縣區級

    2.醫療機構: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婦幼保健機構

    3.公共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

    4.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

    5.鄉鎮衛生院

    ㈡工作任務:

    1.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制度化建設。

    ⑴各創建單位成立控煙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制定本單位控煙規劃,設立控煙工作人員,明確職責,建立機構內無煙單位創建工作制度。

    ⑵設立控煙監督員和巡查員隊伍,完善落實監督巡查工作制度。

    ⑶制定本單位無煙制度。參照國家頒布的標準制定或完善本機構無煙場所制定。選擇特定時間召開全體員工大會,公布無煙制度,正式啟動無煙單位創建活動。

    2.開展現狀評估。了解本單位創建無煙機構的準備狀態、現有資源以及員工的相關情況等。現狀評估可參照《創建全面無煙醫院指南》執行。

    3.全面無煙環境建設。

    ⑴統一規范無煙環境布置。開展機構內無煙環境布置,統一規范禁煙標識張貼。場所入口處有醒目禁煙標識,大廳、候診室、病房、衛生間、手術室等候門口等重點區域有明顯的禁煙標識,室內場所無吸煙區、吸煙室和煙具。

    ⑵設置室外吸煙區。有明顯引導標識。

    ⑶開展宣傳活動。張貼宣傳資料,利用機構內多種途徑宣傳本單位無煙制定,提高知曉率,促進無煙制度執行。

    ⑷建立無煙環境監督管理機制。將無煙環境納入機構常規檢查,每月督導檢查,公布檢查結果,并調整控煙措施。

    ⑸開展知識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控煙知識宣傳活動。

    ⑹開展機構內創建宣傳工作。利用已有的條件開展媒體、電子屏、電視、墻體廣告、櫥窗、板報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創建宣傳工作和控煙相關知識。

    4.開展全員戒煙技能、勸戒技巧等控煙知識與技能的培訓。提高職工控煙知識水平,鼓勵和幫助職工戒煙。提高醫務人員提高戒煙服務的技能,主動提高戒煙服務。包括在問診中詢問吸煙史,鼓勵其戒煙。

    5.開展過程和效果評估

    ⑴開展過程評估。評估內容包括啟動會的情況、環境布置情況、監督員工作情況、控煙計劃實施情況、培訓情況等。

    ⑵開展效果評估,創建效果符合全面無煙環境標準。評價內容包括場所內二手煙暴露情況、員工健康指標、員工戒煙比例增加、員工對吸煙和被動吸煙知識態度的改變情況等。

    五、督導檢查與評估

    ㈠省級:衛生廳委托創建無煙醫療衛生機構工作指導組(省健康教育所)對全省各州市衛生行政部門創建無煙單位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同時檢查督導全省各級醫療衛生系統控煙工作執行情況,采取聽取主管部門及相關機構工作匯報、檢查檔案資料、現場考查(包括暗訪)等形式進行,時間6-11月。

    ㈡市級和縣級:市級和縣級衛生行政部門組織有關人員對各地醫療衛生機構創建無煙單位情況進行逐級督導檢查,時間5-10月。

    第7篇: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范文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緊緊圍繞“發揮公立醫院優勢、整合社會醫療資源、完善市場運營機制、融入街道社區服務”的原則開展工作,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注重衛生服務的公平、效率;堅持政府主導,鼓勵社會參與,多渠道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堅持實行區域衛生規劃,立足整合現有衛生資源、輔以改擴建和新建,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堅持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并重、中西醫并重、防治結合;堅持立足地方實際,因地制宜,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二)工作目標:社區衛生服務著力于實現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著力于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著力于提高城區居民對衛生服務和醫療保障的滿意度。在2007年7月前,基本完成機構規劃和框架建設,年內建立比較完善的城區社區衛生服務體系。

    二、建設思路

    (一)機構設置和規劃。城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6個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若干個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站構成。按照麗水城區街道劃分,在紫金、萬象、白云、巖泉和水閣街道各設立1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上每1.5萬左右人口建1個服務站,其中,紫金街道中心下設3個服務站,萬象街道中心下設2~3個服務站,白云街道中心下設2個服務站,巖泉街道中心下設1個服務站,水閣街道中心下設若干個服務站。水閣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具體管理體制仍按市政府〔2007〕5號會議紀要精神執行。富嶺街道社區衛生服務暫由蓮都區衛生局按農村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要求管理。

    (二)性質和申辦要求。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主要承擔所轄社區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分別由市中心醫院、人民醫院、第二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等5家市直公立醫療機構向市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辦和承諾,經確認批準后掛牌。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站可由公立醫院、社會辦醫療機構按照“自愿申報、綜合評價、擇優確定”的原則,在設備、人員、房屋等達到準入要求的前提下提出申報,由市衛生行政部門組織人員考察論證后確定舉辦單位、發證、掛牌。

    (三)運行和管理機制。市衛生局是城區社區公共衛生管理部門,主要承擔機構組建和日常管理,制定準入標準、管理規范和考核辦法,定期督查、指導、培訓、考核,依據考核結果發放工作經費,獎優罰劣,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服務效率,同時,根據國家、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標準,結合麗水實際,制定《麗水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標準》。市疾控中心、婦保院、衛生監督所、市直公立醫療機構負責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相關業務指導和技術培訓。街道辦事處和社區居委會負責所轄區域人群的組織、宣傳等工作。社區衛生服務站承擔公共衛生服務任務,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日常管理與考核。

    三、保障機制

    (一)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市、區政府分別成立城區社區衛生服務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及時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加強督促檢查。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各指定一名聯絡員負責此項工作,建立和完善市、區、街道(社區)三級社區衛生服務管理網絡。

    (二)明確職責,合力推進。市衛生、發改、人勞社保、計生、民政、藥監、建設、計生、民政、宣傳等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共同推進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市衛生部門負責制訂發展規劃、準入標準和管理規范,加強行業監督管理,組織開展人員培訓。市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將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根據需要安排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研究制訂社區衛生服務收費標準和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市民政部門負責將社區衛生服務納入社區建設規劃,探索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做好社區衛生服務的民主監督工作。市財政部門負責制訂社區衛生服務的財政補助政策及財務收支管理辦法。市人勞社保部門負責完善社區全科醫師、護士等衛生技術人員任職資格制度,制定吸引優秀衛生人才進社區工作、促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的有關政策措施。市建設(規劃)部門負責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將社區衛生服務設施納入城市建設規劃。市人口計生部門負責社區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指導和管理。市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負責社區衛生服務所需藥品和醫療器械的質量監督管理。蓮都區衛生局協助市衛生局做好城區農村人口公共衛生組織、協調工作,并參與城社區衛生服務等相關工作。

    (三)加大投入,完善制度。

    1.建立政府補償機制。按照“政府花錢買服務、辦事不養人”的原則,建立社區公共衛生服務專項資金,并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從2007年開始,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服務人口補助(城區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流動人口每人每年7.5元),啟動階段先撥付部分補助經費,年度考核之后,按服務到位率兌現補助經費。從明年開始,所需補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

    2.健全城鎮醫療保險制度。市、區勞動社會保障部門要提高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報銷比例,建立科學合理的支付方式和有效的雙向轉診約束機制,建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用藥目錄和收費標準,調整居民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上級醫療機構就診費用的個人支付比例,逐步做到“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

    3.建立社區衛生服務與預防保健機構、醫院三者之間合理的分工協作關系,完善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制度,將適宜社區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婦女兒童保健、衛生監督協管等方面的基礎工作,由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承擔。

    四、工作步驟

    (一)制定方案階段(4~5月上旬):市衛生局設置規劃、準入標準等,形成初步方案,經討論完善后,提交市政府研究。市政府出臺實施方案。

    (二)宣傳申報階段(5月10~25日):根據實施方案,舉辦主體進行申報、承諾,確定社區衛生服務舉辦單位。

    (三)審查培訓階段(5月25~6月30日):按設置規劃和建設標準,舉辦主體做好機構選址、房屋裝修、設備和人員配置等工作。市衛生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評估審查,組織機構管理人員外出考察,對責任醫生、公共衛生工作人員進行全科醫生全員培訓。

    第8篇: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范文

    X年以來,我委認真貫徹落實自治縣黨委政府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加強衛生計生工作組織領導,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全面完成各項指標任務。

    現將我縣衛生計生工作總結如下:

    一、工作亮點

    X.

    扎實開展健康扶貧工作。對全縣X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進行排查,為X人患病貧困人口建立健康信息檔案,并給予一次以上的醫療救治服務。對貧困家庭患者在縣域內住院治療實行先診療后付費,縣級定點醫療機構設立綜合服務窗口,縣級二甲醫院實現大病即時結算服務,鄉鎮衛生院實現新農合補償和醫療救助結算服務。

    X.加快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建設,分級診療網絡化取得初步成效。初步建成了轄區內X家醫療機構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基本實現轄區內所有醫療機構數據共享。著力加快推進“心電影像診斷中心”建設,既提高了全縣影像、心電的診斷技術水平,又解決了鄉鎮衛生院缺少影像人材的難題。

    X.全面兩孩政策在我縣穩步實施。X年全縣自然增長率為X%,比控制指標值低X個千分點;政策外多孩率X%,比控制指標值低

    X個百分點;出生人口性別比為男X:女X,比控制指標低X個點,人口出生風險可控,出生人口性別比更趨向自然規律。

    X.全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建設迅速提升。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著力打造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在X年投入X萬元全面更新X個基層衛生院救護車的基礎上,X年投入X萬元完成對X個衛生院公共租賃住房工程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入X萬元購置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投入X萬元建設龍岸、四把、寶壇、天河、兼愛等X個鄉鎮的業務用房擴建項目,投入X萬元建設縣中醫院二期工程,投入X萬元建設縣疾控中心的血吸蟲防治綜合樓項目均在緊張實施中。

    二、業務工作完成情況

    (一)計生領域工作開展情況

    X.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全縣總人口為X人,人口出生X人,死亡X人,自然增長率X‰,比市級下達控制指標X‰低X千分點;男孩出生X人,女孩出生X人,出生人口性別比X,比市級下達控制指標X低X個點;政策外多孩率X%,比市級下達控制指標X%低X個百分點;全員數據庫信息準確率X%、信息變更及時率X%,均超過市級下達X%以上的指標。

    X.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X)計生利益導向機制進一步完善。X年第一季度,全縣廣西農村計劃生育家庭一次性獎扶人數X人,獎勵金額X萬元;X年第二季度,全縣廣西農村計劃生育家庭一次性獎扶人數X人,獎勵金額X萬元;X年第三季度,全縣廣西農村計劃生育家庭一次性獎扶人數X人,獎勵金額X萬元;全國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全年獲得獎扶X人,獎勵金額X萬元;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X人,獎勵金額X萬元;廣西X-X周歲獎扶X人,獎勵金額X萬元,X年城鎮居民獨生子女父母年老享受獎勵X人,獎勵金額X萬元;投入X萬元為獨生子女戶和雙女結扎戶及國家獎扶對象代交新農合基金;投入X萬元為全縣農村獨生子女戶和雙女結扎戶購買新農保。

    (X)實施全面兩孩政策。繼續加大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力度。一是優化審批辦證。為符合生育服務登記、生育審批的服務對象提供辦證全程服務,二孩審批下放到鄉鎮,進一步規范審核,簡化程序,縮短時間,以免群眾兩頭跑,方便群眾辦證。建立完善回訪制度,縣、鄉兩級建立服務回訪制度,對全縣符合“全面兩孩”政策對象不定期進行入戶隨訪、電話回訪,了解群眾需求和基層計生干部服務情況。二是強化政策宣傳。利用節假日深入基層開展宣傳活動,免費發放宣傳折頁、組織計生專干深入到村居為群眾作詳細的解說工作,讓符合再生育政策的家庭對政策有進一步了解。充分利用村務公開欄、宣傳展板等媒介大力宣傳全面兩孩政策,使之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三是提升保健服務。充分利用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平臺,為符合政策的生育對象提供孕前保健服務,目標人群實行全覆蓋,積極預防出生缺陷。充分利用居民健康檔案,為有再生育意愿的服務對象宣傳生殖健康知識,為已生育對象提供母乳喂養、新生兒保健指導,切實提升婦幼健康工作水平。全縣生育登記

    X本,其中一孩登記X本,二孩登記X本,三孩及以上X份;再生育申請X份,審批發證X本。

    (X)深入開展誠信計生工作。全縣開展誠信計生的村達X個,開展率達X%,參加誠信計生的育齡婦女數為X人,參與率達X%。

    (X)認真實施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截至目前,已為X對進行國家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完成自治區下達任務X對的X%。

    (X)穩步推進小額貼息貸款。X年市級下達小額貼息貸款任務X戶,我縣X—X月完成X戶,完成率X%。

    (X)全面落實計劃生育家庭愛心保險和關愛保險項目。X、愛心保險X年市下達我縣計劃生育家庭愛心保險任務X戶,我縣已完成投保X戶,投保率為X%。X、X年市下達我縣計劃生育家庭關愛保險投保任務為

    X份,已完成投保X份,投保率為X%。

    (X)強化流動人口計劃生育服務與管理。一是建立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綜合服務管理的新體制,形成衛生計生、公安、綜治、工商、民政、財政、住房和城鄉建設、人力資源和勞動保障、稅務等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二是深入推進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均等化,提高流動人口衛生計生服務管理整體水平,推動流動人口

    “網絡化”服務管理。三是深入開展流動人口(農民工)衛生計生“關懷關愛”專項行動,使“關懷關愛”專項行動取得良好社會效果。四是繼續完善流動人口服務管理“一盤棋”工作機制,積極與省內外部分縣、市建立區域協作,開展聯合執法和綜合服務活動,形成區域流動人口“一盤棋”長效工作機制。全縣流動人口錄入率X%,準確率達X%。重點服務管理對象協查反饋率達X%,避孕節育縣鄉通報、反饋率均達X%。

    (二)衛生領域工作開展情況

    X.主要指標完成情況。農村居民基本公共衛生知識知曉率達X%、居民基本健康行為形成率達X%;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達X%、電子建檔率X%;慢性病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X%、X型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X%;兒童五苗接種率均達X%以上;無甲類傳染病發生,傳染病報告率X%;老年人健康管理率X%;登記在冊確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檢出率

    X‰,規范管理率X%;孕產婦建冊率X%、產前健康管理率X%、住院分娩率

    X%、孕產婦系統管理率

    X%;X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率X

    %、X-X歲以下兒童管理率X%。

    X.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X)中醫能力建設工作穩步推進。繼續推進中醫民族醫藥能力建設,完成龍岸鎮中心衛生院中醫館的基礎設施配置建設,和喬善鄉中心衛生院中醫診療區服務能力建設項目建設;舉辦X基層中醫藥民族醫藥適宜技術培訓班,培訓率達X%以上。

    (X)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提高醫療質量。完善公立醫院管理體制,深化編制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嚴格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大力改善醫療服務。加快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緩解群眾“看病難”問題。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加快落實醫保體系工作。

    (X)衛生信息中心建設。衛生信息管理平臺已覆蓋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縣直醫療衛生機構,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X)重點地方病防治工作。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做好瘧疾、氟中毒、碘缺乏病的監測和分析研判,掌握動態,科學施策。

    (X)優化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完善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中醫仫佬醫醫院建設項目一期工程累計完成投資X萬元;二期工程正在招投標,累計完成投資X萬元;全面推進X個鄉鎮衛生院公共租賃住房配套基礎建設項目,累計完成中央投資X萬元。推進X年下達的我縣X個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的建設進度,龍岸、四把X個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擴建項目正在招投標,

    X年X月前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X萬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建設的X縣疾控中心血吸蟲病防治綜合樓項目,正在招投標,目前累計完成投資X萬元。自治區投資項目,天河鎮、兼愛鄉、寶壇鄉等三個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擴建項目,

    X月底開工建設,累計完成投資X萬元。

    (X)衛生監督協管。全縣X個衛生監督協管站均能有序的開展工作,規范對學校衛生飲用水衛生、醫療機構、非法行醫開展實地巡查,確保鄉村學校、飲用水、傳染病等公共衛生安全。

    (X)防艾攻堅工程工作。繼續鞏固防艾攻堅工程成績,加大宣傳力度,關口往前移,特別是對老年人群的宣傳。全縣X年X-X月新發現報告病例X例,X年同期X例,較X年同期下降X﹪。全縣在治艾滋病病人病死率X,不高于X年全縣平均數為X。減少艾滋病的發生率、死亡率。

    三、黨風廉政建設

    第9篇:市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方案范文

    關鍵詞:電子病歷;區域醫療信息系統;智能信息采集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The popular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edical field promotes the 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 for regional disease surveillanc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gional disease monitoring based on 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disease monitoring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systems.Then we design the framework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 of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again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sha medical and health system,and developed a highly efficient and robust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The system is based on top-down information active requiring mode,and supports data extraction and analytical for structured data,semi-structured data and free 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disease surveillance systems,our platform greatly improves the accuracy and timeliness of disease surveillance.Finally,we show that the reg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system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balancing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medical resources and event discovery by the actual deployment and running effect of the platform.

    Keywords: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regional cooperative healthcare system;intelligent information collection

    1 引言(Introduction)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的長足進步,人民的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人民群眾的活動空間范圍不斷擴展,個體行為的聚集性和移動性也迅速增長。為了適應社會居民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以及人民社會活動空間范圍和活動方式的變更,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我國衛生事業的新要求,國務院提出,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來建立健全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疾病預防控制體系、醫療救治體系和衛生執法監督體系。

    從社會發展規律來看,社會經濟越發達,商貿活動越繁榮,跨地區和國界的人員流動就會越頻繁。這種社會活動形式的變化,雖然能夠積極的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但是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這種變化將極大地增加傳染性疾病發生和蔓延的可能性。我國近些年爆發的典型的傳染性疾病包括:

    2003年在我國爆發的非典型傳染肺炎事件

    2005年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事件

    2008年的手足口病

    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

    2009年的H1N1甲型流感

    2013年的H7N9禽流感

    ……

    從近幾年急性傳染病與公共衛生事件的快速爆發的案例來看,其對經濟建設和社會生產生活都產生了十分嚴重的影響。因此,一些新的危險因素也得到人們的日益關注。然而,既往的依賴醫務人員主動進行疾病上報的模式難以避免報告不及時、漏報、多報的現象,疾控中心管理人員難以得到全面的疫情相關的信息,這已經成為公共衛生事件管理的瓶頸。在各種突發事件頻發的時刻,急需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對各類疫情的準確監測、科學分析、合理預測,以便做到對疫情的早期發現和及時控制[1]。

    建設區域化的衛生信息系統已逐步成為全球發展的熱潮[2]。近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先后投入巨資來開展基于國家和地方級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共享為核心的區域性衛生信息化建設。美國現任總統奧巴馬將加強醫療衛生信息化建設作為實現醫療改革的頭一條重要措施,提出投資500億美元發展電子醫療信息技術系統,以減少醫療差錯,挽救生命,節省開支。加拿大于2000年9月成立了名為Infoway的機構[3],以推動國家及區域衛生信息網的建設;2002年投資12億加元開發區域衛生信息共享基礎架構,于2009年為50%的加拿大人口建立了子檔案,截止到2011年已累計投入20億加元,并預計2020年覆蓋全國。

    我國自建國以來,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2003年非典爆發之前,我國公共衛生信息化建設屬于自主建設階段,由各個省市和地區自主設計研發相關的衛生信息系統,接口和標準互不兼容,包括數據元、數據集、業務規范等都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2003年至2010年,公共衛生信息系統建設進入國家統一規劃階段,以國家大疫情(直報)、結核病專報信息系統為代表,初步形成相關標準,但各個省、市、縣區相關系統沒有規劃統一的接口,報告、評估以及干預等出現上下分離的局面;2010年以后我國開始進入醫改建設階段,衛生部在“十二五”衛生信息化建設工程規劃中確定了“3521工程”總體信息化建設框架[4]。以該框架為指導,地市級醫療衛生管理系統進入以區域衛生信息化為代表的整體設計發展時期,國家頒布了健康檔案標準,積極推動并鼓勵地市級相關公共衛生信息系統整體接入。

    利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建設區域疾病監控平臺,形成一個覆蓋全長沙市的疾病監控信息化網絡,基于電子病歷,通過自動監測過濾出符合要求的病例,改進目前現有的疾病上報模式,提高疾病監控的準確性和效率,能夠使疾控人員和衛生管理者主動、及時了解和發現潛在的病患,在發生大疫情時,做到早發現、早處理、早控制。

    2 研究發展現狀(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atus)

    當前長沙市各個醫院的傳染病、死亡病例和其他疾病監測的信息化系統都相互獨立,沒有統一的接口和數據標準來實現對接和融合。這種信息系統相互孤立的狀況,增加了醫院臨床醫生、防保醫生和病案醫生的額外工作量,同時,數據的重復錄入也使得錯誤概率急劇增長,數據的一致性難以保證。如何有效的獲取真實、詳細、可靠的疾病數據,進而進行宏觀深入地分析、預測、預警,為管理人員提供及時、可靠、準確的決策依據,成為制約公共衛生發展的重大瓶頸。

    (1)信息共享與服務不足

    在信息共享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信息化的不斷普及深入,各級疾控機構和不同部門,往往較為封閉的建設了相互獨立的各種信息化系統。但由于缺乏統籌規劃,沒有事先定義一致的數據標準和柔性的共享機制,這些單獨建立的信息系統通常表現成為閉源的信息孤島,系統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流動,使得數據重疊、資源浪費、數據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更談不上提供信息服務,大大降低了信息的效用和價值。

    從信息服務的方面來看,以往的信息系統沒有提供有效的服務機制和服務模式。一方面,從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專業人員來看,對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服務的需求十分迫切;另一方面,由于現有的信息系統沒有提供有效的服務模式,相應的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沒有提供給專業人員使用,大量的信息資源僅保留在機構內部或者個人手中,無法發揮信息資源該有的作用。地市級疾控中心尚未建立適宜的機構網站,或者僅建立了相對簡單的網站,未能充分體現網站的信息服務窗口作用。

    (2)信息分析利用能力不夠

    當前衛生系統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業務應用系統的開發以及基礎網絡設施的建設和部署,可以自動或(半自動)、及時、準確的采集醫療衛生數據。但針對這些采集的海量數據,并沒有進行有效地分析利用,形成相應的數據產品。因此,建設數據過濾、融合、分析、利用的后臺數據挖掘系統,根據分析結果自動生成處理結果和預警信息,為決策者、科研人員和公眾信息提供更直觀便捷的信息服務是衛生系統信息化過程的重要方面,也是當前亟待加強的部分。如傳染病的預警預測、疾病風險的綜合評價等。此外,信息的、反饋能力也不能滿足專業人員和公眾日益增長的信息需求。

    3 疾病監測智能報告信息采集系統設計方案

    (Design of our system)

    針對目前長沙市醫療衛生系統各個部門條塊分割、各自為政以及醫療衛生信息資源不能共享、各種應用系統低水平重復的現狀,建立與區域疾病監測和區域電子病歷相銜接的智能數據采集系統勢在必行。數據來源的準確性、可用性、時效性直接關系到公共衛生數據的價值。本文設計研發的基于電子病歷的區域疾病監測智能信息采集系統的流程如圖1所示。

    疾病監控平臺最基礎的功能是:根據疾控中心設置的監控條件和過濾規則,通過綜合判斷從各醫院的醫療數據中自動抽取出符合要求的住院病歷,包括確診或疑似。監控條件可以包括診斷、癥狀、體征、檢驗指標結果、醫療操作和抗菌藥物使用記錄等各種條件的組合,對于檢出病例系統主動篩查并具有提示警告的功能,由平臺直接上報疾控中心,或者醫院相關科室進行審核后上報疾控中心。

    疾病監控平臺主要包括醫院端疾病監控上報系統和疾控中心端疾病監控管理系統。整體架構如圖2所示。

    醫院端疾病監控上報系統,首先以電子病歷為基礎進行信息抽取和數據融合,對融合的數據進行結構化處理。再基于自動化的方式對數據進行分析,根據中心端定義的檢測指標,篩選出符合上報要求的病例,主動提醒醫護人員上報醫院管理端,醫院管理端再根據要求進行數據審核上報。

    由于目前醫生書寫病歷絕大部分還是采用文本病例或半結構化病歷,這就要求我們能夠從非結構化或者半結構化病歷中抽取出用于監控的癥狀和體征等數據。如何將病歷中的信息數據進行信息抽取,是現在疾病監控的一個難點。信息抽取是文本理解技術和實際應用相結合的產物。從信息抽取的技術原理來看,其并不需要完全理解整篇文檔,而只對文檔中與目標信息相關的部分進行處理。從系統設計預定義的領域范圍內,抽取需要的相關信息,再通過信息檢索技術,從文檔中尋找與用戶相關的文本或者段落,并將這些文本或者段落進行“后結構”化處理,以達到滿足衛生主管部門的需要。具體來說,就是通過信息抽取技術,抽取病歷中的關鍵詞并按語義組織成樹狀結構,包括抽取和組織結構兩個過程。

    醫院端疾病監控上報系統涵蓋了本院疾病監控、病例智能上報以及人工審核三個環節。疾病監控部分根據疾控中心給定的監控條件對本院的病例進行實施監控。智能上報模塊根據監控結果,自動篩選出符合監控條件的病例,發送給人工審核部分,由于是自動篩選,篩選結果可能包括確診和疑似病例。相關醫務人員通過一個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對自動篩選出的病例進行人工審核,將符合條件的病例上報給疾控中心。

    疾控中心端監控管理系統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功能。一方面是定義監測指標和上報條件。這些監測指標以及對應的上報條件定義好后,將檢測指標和上報條件下發至各個醫院。第二方面是下發上報規則并且接收上報內容。為了方便后期的數據統計和分析,需要定義一致的上報規則,由各醫院按照統一的規則上報病例數據。第三方面的功能是對各醫院端系統上報的病例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能夠根據預定義的監測指標和預設條件,進行自動預警。同時,系統還支持以靜態報表或者動態走勢圖的方式直觀的展示統計和分析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情況中,通常會由于一些醫院漏報而導致的管理部門信息缺失。因此,本平臺在設計時,為疾控中心工作人員提供獨立監控的功能。即無需醫院上報,疾控中心可以直接在全區域范圍內對住院病歷進行實時監控和病歷篩選。

    4 智能區域疾病監控平臺的特點(Characters of our system)

    既往的疾病上報,是從下而上,被動獲取數據的模式。這種模式,無法對實際數據進行自定義的獲取、多維度分析和智能提醒上報。其上報過程基本依賴廣大醫務人員的人為判斷和手工填報。不可避免的出現報告不及時、漏報、錯報現象;其次,既往上報無法查看原始的病歷數據,管理端只能看到上報的內容,無法準確判斷上報的準確性。具體來說,本平臺的特點包括如下四個方面:

    首先,本文設計和實現的區域疾病監控平臺基于自頂向下主動獲取的模式,有主管部門統一定義監控指標,設置上報規則,由各醫院端系統主動抓取、分析電子病歷數據,并根據監控指標和上報條件,通過綜合分析判斷是否上報。同時上報過程經過醫務人員的人工審核,大大增加了上報的準確率。

    其次,在平臺管理中心,管理人員不僅能看到上報數據,同時還能夠調用電子病歷數據,這樣能夠有效的解決上報漏報、錯報現象,也使衛生局能夠更全面的了解疾病發生情況。

    再次,本平臺實現了多源異構數據的統一處理和分析。一般來說,電子病歷中同時包含結構化,半結構化和自由文本這三種數據,將這三種數據的抽取以統一的抽取模型來處理,可以提供一套集成化的抽取工具和統一抽取語言,這樣,抽取規則就可以由非計算機專業的醫學領域專家來編制,大大提高了規則編寫速度和匹配準確度,并減少了程序出錯的可能性,因為不再需要人工為每條規則單獨編寫程序。

    最后,本平臺可以由管理中心統一定義上報規則,包括數據內容和數據格式等,可以和現有的國家衛生直報平臺進行對接,減輕疾控上報人員的大量的重復工作。同時,又具有很好的擴展性,通過設置新的上報規則,可以無縫兼容以后的信息系統。

    本平臺疾病監測與傳統疾病監測的區別在于:

    (1)傳統的疾病監測一般是以特定的診斷監測為基礎,而本平臺的監測擴大到所有非特異性的癥狀或體征、檢驗指標監測等信息,提供更多監測維度,大大提高檢出率。

    (2)傳統疾病監測滯后于實際事件的發生,屬被動監測,本平臺監測屬于主動監測,通過實時的多維度的癥狀監測和體征跟蹤,可能提供實現預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一缺陷,甚至在醫生診斷前即篩選出符合要求的病例。

    5 預期效益(Expected benefit)

    基于電子病歷來采集傳染病、死亡病例以及其他疾病相關的患者信息,通過信息化系統的自動處理,實現自動預警、信息校核的功能,使得醫院和衛生管理部門能夠及時發現漏報、錯報等現象,最大限度地保障疫情數據的及時準確。

    區域疾病監控平臺能夠充分滿足疾控中心的業務需求與應用。通過平臺的應用,幫助轄區下屬醫療機構自動篩選出符合要求的病例,并能夠最大限度的從醫院信息系統中獲取上報數據,減少手工填報工作量;為疾控中心管理人員提供全區域的疾病上報信息和疾病監控信息,同時,平臺對這些大量的數據進行專業的三間分析,增強疾控中心對疾病監控和預防的能力。

    6 結論(Conclusion)

    衛生部在“十二五”衛生事業建設規劃中提出了“3521”工程建設規劃,明確了大力推進醫藥衛生信息化建設,要以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遠程醫療為切入點,統籌推進適應醫改要求的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衛生監督、衛生應急信息系統建設,構建系統整合、信息共享的國家、省、地市(區域)三級衛生信息服務平臺,逐步實現統一高效、互聯互通的目的。根據衛生部的整體規劃和指導要求,基于電子病歷來建設區域疾病智能信息采集平臺,使其滿足衛生系統信息化建設的現實和長遠需求,能夠為公共衛生體系的信息化建設和政府的管理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和決策依據。

    本文設計和研發的智能信息采集平臺通過定義統一的數據標準和協議接口,整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衛生數據采集業務,避免了傳統醫療衛生信息系統相互獨立、缺乏協同、數據難以共享的弊端。同時,該平臺通過在管理端定義檢測指標和上報條件,可以實現自定義的數據采集、數據統一管理,實現數據共享和進行數據的深度分析與挖掘。

    目前,基于電子病歷建設的區域疾病監測采集系統尚處于探索階段,隨著系統的不斷完善和優化,在現有基礎上可以根據所采集數據的內部組成結構和潛在的邏輯關系,進行相應的數據挖掘和深度學習,提高疾病預警的時效性和準確性,為公共衛生決策提供支撐,對于落實醫改信息化的相關政策也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趙敏.新發傳染病的威脅和防控[C].//全軍第十次傳染病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7:71-74.

    [2] 葉華林.淺議區域衛生醫療平臺信息化的設計與建設[J].中國新通信,2014,(5):95.

    [3] 楊佳泓,等.國際區域醫療信息共享系統建設的現況研究[J].中國醫院,2010,14(10):4-6.

    [4] 相海泉.醫療衛生信息化“3521工程”[J].中國信息界-e醫療,2013,(10):1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免费看www网址入口| 18禁成人网站免费观看| www成人在线观看| 成人一区专区在线观看| 成人a在线观看| 四虎www成人影院免费观看| 久久www成人看片| www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欧美成人性色区| 国产成人悠悠影院| 成人看片黄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影片一区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片| 日本免费成人网| 国产成人yy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成人综合伊人五月婷久久|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免费成人黄色大片| 四虎影视成人永久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在线观看高清不卡|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亚洲精品成人图区| 亚洲成人午夜电影|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网| 久久国产精品成人片免费|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人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