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范文

    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

    第1篇: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范文

    一、強化安全生產工作責任,樹立安全生產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醫療衛生單位要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發展的理念,始終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警鐘長嗚,不可有絲毫松懈和麻痹大意,在預防和治本上狠下功夫。各單位必須保持清醒認識和高度警惕,準確把握安全生產工作的特點,充分認識安全生產工作的復雜性、艱巨性和長期性,進一步增強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安全生產責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要堅持“屬地管理,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堅持對安全生產隱患“零容忍”的態度,全面排查,消除隱患,完善措施,切實做到全覆蓋,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二、排查安全生產隱患,加強安全管理

    (一)高度重視消防安全工作。各醫療衛生單位要重點對人員密集場所,危險化學品,放射源,水、電、氣、熱設施和承壓鍋爐等認真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有在建工程的單位要認真做好建筑工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二)加強交通安全管理。加強對本單位車輛管理,尤其是救護車輛的管理。加強對單位司機和有車職工的安全駕駛教育。嚴禁車輛帶病上路,要防止超員、超速、疲勞駕駛、無證照駕駛、酒后駕駛等交通嚴重違法違規行為。

    (三)提升應急處置能力。要進一步完善落實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體系,加強本單位預案與地方政府、行業主管部門和相關專業機構預案的銜接。嚴格執行安全生產值班制度。加強應急演練、健全完善應急物資儲備,切實提高事故應急救援的實戰能力。

    三、全力做好如災難事故醫療救援工作

    各醫療單位要做好災難事故救援工作。能及時啟動衛生應急響應機制,及時按要求上報災難事故醫療衛生救援信息。加強與安監、公安、交通運輸、交警等部門的溝通與配合,提高傷員救治的效率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事故傷亡。積極做好傷員救治培訓和演練,建立傷員救治綠色通道,做好人員、器械、藥品等儲備,一旦發生事故,保證傷員得到及時救治。

    四、加強醫療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工作

    各醫療機構要進一步做好醫療安全和質量管理,落實責任制,完善醫療安全和質量管理的核心制度,強化工作措施,做到制度健全、人員落實、責任落實、管理到位。加強對醫療儀器設備的安全檢查和維護,強化對醫療安全重點部門和重點環節的管理,做好醫療廢棄物等醫療垃圾的安全消毒,做好醫院環境場所的消毒工作,消除醫療安全隱患。要認真落實診療、護理技術規范和醫療質量管理核心制度,規范醫務人員的診療行為,加大對醫院患者的安全管理和對病房的安全巡視力度。在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工作中各衛生醫療機構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健全醫療安全管理制度,各單位要根據本院實際制訂質量保證和持續改進工作方案,定期開展醫療質量和安全評價,不斷提高醫療安全管理水平。二是加強“三基三嚴”培訓。針對我縣衛生人才短缺,人員整體素質較差的現狀,各單位要采取有效措施,強化對醫務人員的“三基三嚴”培訓,夯實基本功。要切實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專業精神為病人看好病、服好務。三是抓好質量管理的重點環節。各醫療機構要進一步加強基礎醫療質量管理,狠抓醫療服務過程中重點環節、重點區域、重點人員的管理;加強醫療質量檢查和考核,制訂并落實考核方案和獎懲辦法;加強對首診負責制、三級醫師查房制度、疑難病例討論制度、術前討論制度和查對制度等核心制度的落實和檢查;嚴格處方權授予的標準和程序。四是加強醫患溝通。要注重對患者的人文關懷,健全醫患溝通制度,完善醫患溝通內容,提高醫務人員的醫患溝通水平;醫務人員應及時向患者及其家屬說明患者病情、預后、診療方案、疾病風險等內容,認真、細致地做好解釋工作,把對病人的尊重、理解和關懷體現在醫療服務全過程,努力構建和諧醫患關系。五是落實醫院感染管理措施。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進一步提高認識,重點加強對醫院感染重點部門、重點環節的監控、管理和檢查,針對發現的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加強對醫務人員的培訓,提高醫院感染管理措施的依從性;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制度,遵守無菌操作規程,最大限度地減少醫院感染的發生。六是加強藥品和醫療器械臨床應用管理。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進一步健全藥事管理制度和藥事管理組織,完善處方點評制度,規范臨床應用行為,推動藥物的臨床合理應用;要加強對藥品和醫療器械臨床應用的監管,加強不良事件等安全信息監測,做好藥品和醫療器械不良事件的報告和處置工作,加強對精、麻、毒、藥品的管理,建立專帳登記制度,規范用藥流程,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七是建立醫療安全事件報告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建立并落實醫療安全事件報告制度,提高預測預警和分析報告能力。同時要做好醫療安全事件的應急處置預案,一旦發生醫療安全事件,立即啟動處置預案,積極有效應對,盡可能消除醫療安全事件的不良影響。八是建立醫療安全責任追究機制。各單位要建立健全醫療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對人為因素造成嚴重醫療不良事件的醫務人員要敢于打破情面,對相關責任人按相關制度進行嚴肅處理。縣衛生監督所要加大執法力度,防止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加強對水廠等集中供水單位的監督檢查,確保生活飲用水的安全。縣疾控中心要做好重大傳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努力保障全縣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2篇: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范文

    以病人的要求為工作起點,以病人滿意度為工作終點,全面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各項護理工作。

    二、具體目標

    1、病人對護理工作和服務態度滿意度≥90%。

    2、護理人員“三基”理論考核合格率(合格分80分)100%。

    3、護理技術操作合格率(合格分90分)100%。

    4、基礎護理合格率(合格標準85分)≥90%。

    5、特護、一級護理合格率(合格標準90分)≥90%。

    6、護理文件書寫合格率(合格標準90分)≥95%。

    7、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8、醫療器械消毒滅菌合格率100%。

    9、一人一針一管一用一滅菌合格率100%。

    10、年護理事故發生次數0。

    11、健康教育覆蓋率≥95%。

    12、年度目標達標率≥95%。

    三、為了確保目標和要求的實施,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更新護理服務觀念。

    (1)認真貫徹執行醫務人員醫德規范和護理人員職業道德規范,推“護士文明用語”和護士儀表舉止規范,讓每個護理人員均能認識到操作過程中使用規范用語的重要性,并認真實施。

    (2)新畢業護士、合同工護士、進修、實習護士進行崗前培訓教育,增強全體護理人員道德觀念,提高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

    (3)規范服務用語,體現以人為本,倡導“八聲服務”要求人人做到:病人入院有問候聲,巡視病有親切稱呼聲,操作前有解釋聲,操作中有安慰聲,操作失誤有道歉聲,配合操作有真誠感謝聲,病人不適有安慰聲,親人到來或節目時有祝賀聲,逐步達到順應護理改革,轉變服務觀念,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

    (4)每月進行病人工休座談會,征求病人意見,改進工作,提高病人滿意度。

    (5)健康教育,落實到位,讓不同層次病人均能接受,起到疾病保健、預防指導作用。

    2、圍繞護理管理目標,認真貫徹執行《廣西壯族自治區醫療機構護理質量管理規范》,提高護理管理水平。

    (1)每月組織護理人員學習疾病護理常規,核心制度,技術操作規程,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人人熟悉質量標準;提高護理人員質量意識,規范質量活動,建立有效的質量體系,做到人人事事職責分明。每項護理工作中突出過程控制,強調預防為主,提倡不斷改進、不斷提高工作精神。學習計劃附表:

    (2)科室成立一級質控網絡,由護士長及護理質控組組長及組員。

    每周檢查一次,存在問題,及進整改,及時在護理例會反饋,并定時復查整改情況,認真記錄,逐漸達到質量持續改進的目的。

    3、提高護理業務技術水平

    (1)制訂護理人員“三基”培訓計劃,對護理人員強化“三基”訓練,培養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三嚴”作風;三基三嚴培訓時間累計>(大于)15小時,“三基”理論考試合格率100%。(合格標準90分)

    (2)科室每月組織護理人員業務學習1次,要求護師講課2次,專科理論和專科技能考核每月各一次,并組織隨機提問,有成績記錄。

    (3)開展應急救護能力培訓,要求全體護理人員掌握心肺復蘇術。

    4、加強安全管理,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組織護理人員學習,臨床護理應急預案和護理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提高護理人員安全意識,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

    5、鼓勵護理人員業余學習,參加自考大專、本科的學習班。

    6、加強護理隊伍建設,規范護士執業行為,建立健全護理人力管理,對科室應急狀態下護理人力資源調配。

    第3篇: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范文

    本文作者:趙懷全林平宗怡工作單位:北京積水潭醫院藥劑科

    全面覆蓋藥事管理組織機構、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藥劑管理、藥學專業技術人員配置與管理等內容,涉及醫療安全與患者權益的核心條款六項。追蹤評價的方案設定追蹤評價的目的是通過對醫院藥品管理系統追蹤,以剖析該系統或流程內部潛藏的安全與質量風險。評價范圍包括藥品供應質量和臨床用藥安全兩個維度;追蹤類別由個案追蹤進入系統追蹤并結合應用。參與人員包括評價專家、藥師、醫師、護師、患者等。追蹤方式是基于個案追蹤發現的安全與質量風險,再有針對性的從系統和流程進行連貫追蹤,以及小組討論等多種方式。內容涉及對法規、制度、流程的遵從度,系統及高風險控制,藥品管理與使用中所采取的持續改進措施,新技術、新服務的應用。依據法規要求和評價標準繪制藥事和藥物使用管理追蹤檢查流程圖。追蹤評價的步驟與流程藥事和藥物使用管理追蹤評價的基本步驟包括:評價者首先以訪談和現場檢查的方式,了解醫院是否開展及如何實施藥品供應質量和臨床用藥安全系統與流程的風險管理;其次以患者個體和個案追蹤方式,實地查驗一線工作人員以及醫院各部門的執行狀況,了解規章制度遵從程度和風險管理措施的落實程度;最后在訪查過程中,各位評價員以會議形式討論和交換評價結果,再深入追查有疑問的部分;針對發現的質量與安全風險引導并實施PDCA。藥品管理系統追蹤由以下三部分組成:⑴一個實際藥品應用追蹤,從醫生開具用藥處方延伸到患者的用藥管理和監控。類似于一個患者追蹤,但追蹤的是藥品而非患者,追蹤所選擇的藥品一般是高風險或特殊管理藥品。⑵一次小型會議,討論主題將包括:醫院藥事管理政策與文件審查;對年度藥品系統評價和所采取的改進措施的審查;對藥品系統中與新型服務或變化有關的數據審查。⑶對與藥品相關的錯誤數據、藥物不良反應的審查。藥事與藥物使用管理追蹤評價的基本步驟與流程見圖1。追蹤評價的實施與實證分析在應用追蹤方法學實施藥事和藥物使用管理檢查和評價中,發現的普遍問題有:⑴平時工作按照既定的程序在做,但是沒有形成系統的文件或將確定的流程寫出來;⑵相關的制度制定之后沒有及時更新,更改的流程沒有及時補充進去;⑶做過的工作沒有記錄,因此不能提供任何數據或證據證明;⑷科室之間、班組之間的溝通不夠,影響了信息的傳達和表達;⑸制定的一些制度、文件,員工學習和培訓不夠,因此在平時工作中沒有全部執行;⑹當患者較多時,相關的流程和規定就不能正常的執行,導致工作質量有所下降。案例與分析一,品管理和使用存在不符合規定的問題。有的醫院存在多余或帳外品現象,如過期失效藥品自行銷賬,剩余藥品拼對使用,停用患者剩余退藥無記錄等。查閱處方發現,開具鹽酸嗎啡緩釋片30mg×20片,用法:30mg,PRN;開具鹽酸哌替啶注射液50mg×5支,用法:50mg,QD。前者違反“三階梯”按時給藥的治療原則;后者違反《處方管理辦法》有關鹽酸哌替啶注射液處方為一次常用量的規定。案例與分析二,藥品不良反應報告中嚴重藥品不良反應比例低。有的醫院2011年報告藥品不良反應226例,但未報告1例嚴重藥品不良反應,醫院藥品不良反應聯絡員不了解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年度報告情況,報告的多數不良反應信息來源于門診患者退藥,兩名臨床藥師每人僅報告1例藥物不良反應,掌握的信息不全面,風險可控性差。據報道2011年我國新的和嚴重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僅占同期報告總數的17.9%[4]。案例與分析三,藥品質量管理安全意識差或不能正確識別藥品有效期。有的醫院將400余支維生素C注射液拆去包裝盒,暴露在室內光線下;還有的醫院每半年盤點一次藥品,平時的質量檢查也不夠,在藥架上和冰箱內均發現過期藥品;藥品儲存環境溫度和濕度記錄流于形式,整頁記錄均為同一圖1藥事和藥物使用管理的追蹤評價步驟與流程示意圖溫度和濕度;還有相關人員以藥品批號推算藥品有效期,缺乏基本的藥品管理知識和技能。案例與分析四,對超說明書用藥(藥品非注冊用法)缺乏科學理念。在了解超說明書用藥管理時,有關人員僅強調不得超說明書用藥或簡單回答不存在超說明書用藥情況。而不了解在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或危及生命的情況下,在無合理的可替代藥品;用藥目的不是試驗研究;有合理的醫學實踐證據;經醫院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及倫理委員會批準;保護患者的知情權等情況下可不局限于說明書而使用藥品。

    提高醫院職能部門對藥事管理的科學監管隨著藥事管理法規的逐步完善,以及醫院藥學的發展,藥事管理工作已成為醫療機構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藥品供應質量和臨床用藥安全已成為藥事管理的核心內容。醫院評審標準中高濃度電解質、抗凝藥等高危藥品,音似、形似等易混淆藥品的警示標識列入患者安全目標。抗菌藥物分級管理、用藥錯誤報告制度、突發事件藥事管理應急預案、藥品召回管理、臨床藥師配備等列為藥事管理的核心指標或衡量條款。這些涉及患者安全和藥品質量的內容,是持續改進藥事管理與藥學服務水平的重點。醫療機構應加強依法管理職責,兼顧實用性和操作性,提升藥品供應質量和臨床用藥安全的科學管理水平。“以患者為中心”提升藥學服務水平藥物管理系統追蹤和人員訪談評價的重要內容包括:完成醫改任務與基本用藥目錄、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職能作用、抗菌藥物專項整治、藥學人員結構與培訓和績效管理、特殊管理藥品與高危藥品管理與標識、應急預案和藥品基數管理、臨床藥學工作、不良反應與處置、處方審核干預與處方點評工作、藥品儲存與安全、質量管理與藥品召回、差錯處理與風險管理、信息統計分析、制度、流程、記錄等工作。醫療機構應對上述內容認真梳理,進行必要的追蹤和自我評價,及時整改發現的問題,加強監督檢查與持續改進,形成“橫向連接,縱向連續”的質量體系和簡潔高效的運行效能。突出“質量、安全、服務、管理、績效”主題,提升“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服務水平。提高醫務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醫療機構應加強醫、護、藥人員有關藥品質量管理和藥品安全使用知識的培訓,提升藥品安全意識和風險防范技能。通過有效途徑將藥品不良反應、合理用藥信息及時告知醫務人員。掌握超說明書用藥科學理念和管理要點,了解我國藥品安全風險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藥和中藥注射劑,如2011年全國共收到藥品不良反應/事件報告數量852,799份[4],抗感染藥報告數占化學藥總例次數的51.2%;靜脈注射給藥途徑風險較高;排名前3名的中藥注射劑分別是清開靈注射劑、雙黃連注射劑和參麥注射劑。2011年,我國撤銷了含右丙氧芬的藥品制劑,阿米三嗪蘿巴新片,鹽酸克侖特羅片劑等藥品的批準證明文件。及時了解最新的國內、外藥品安全監管動態,為指導臨床合理用藥發揮積極的作用。

    第4篇: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范文

    關鍵詞:產科;護理安全;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7526(2012)06-0190-01

    護理安全是指在實施護理的全過程中,患者不發生法律和法定的規章制度允許范圍以外的心理、機體結構或功能上的損害、障礙、缺陷或死亡[1]。產科是一個高風險的學科,具有急診、夜診出診多,病情復雜、變化快,危及母子兩條生命,工作預見性差,對醫師護士的應激反應能力要求高等特點。因此,作為產科護士除了要了解《護士條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外,還必須注重《病歷書寫基本規范》的學習以及核心制度的執行。否則,稍有不慎,可導致護理糾紛,甚至引發醫療事故。

    1影響護理安全因素

    1.1人力資源不足,超負荷工作狀態: 為滿足社會對醫護服務的需求,而加大了護士的工作量,造成護理人員、設備、空間相對不足。護士身心疲憊,是構成護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再有過度工作和勞累同樣會引起注意力和警惕性的下降,導致錯誤的增加。

    1.2法律意識不強: 法律意識淡薄,沒有意識到產婦具有的生命健康權、知情權、隱私權,受法律保護。一是在接待病人時說話不謹慎,或在治療護理操作時動作不規范,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應用儀器時不熟練,引發病人和家屬對治療效果不信任,從而引發醫療糾紛。二是對臨床護理資料書寫不正規、不及時。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對本職工作精益求精,用法律約束自身的行為,避免和杜絕醫療糾紛的發生。

    1.3服務觀念滯后: 隨著醫療模式的轉變,由以“疾病為中心”轉變為以“ 患者為中心”的服務。對患者缺乏應有的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護理工作未體現以“患者為中心”的宗旨。

    1.4護理人員缺乏敬業精神: 新護士、新設備的進入有一個培訓、適應、磨合的過程。從統計分析來看,低年資護士容易發生護理差錯。低年資護理人員風險防范意識差,業務水平低,工作經驗不足未及時巡視病房,存在嚴重的醫療安全隱患。有的護士“慎獨”精神欠佳,操作時未嚴格執行“三查七對”,造成打錯針、發錯藥,過于依賴床旁呼叫器,不主動巡視病房,等家屬發現病情變化再呼叫時,往往延誤了病情。

    1.5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如錯寫孕產婦的姓名、孕產次、記錄簡單、處理時間與記錄時間不符,錯寫新生兒性別、新生兒腳印與母親指紋不清晰、未及時發現新生兒缺陷等。

    1.6缺乏專科知識、專科技能培訓:低年資護理人員業務水平低,工作經驗不足。對產程估計不足、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導致對產婦病情的觀察不得力;有的由于護理不當而造成新生兒燙傷、摔傷、凍傷、窒息或未發現新生兒缺陷等,從而引起護患糾紛。

    2護理安全管理對策

    2.1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改善超負荷工作狀態: 護理管理者要根據產科的具體情況,合理配置護理人力資源。護士長應根據不同時間段護理工作量的變化,動態安排人力資源,實行彈性排班制,使用多種方法解決護士的超負荷工作。

    2.2重視法制教育,提高護士的整體素質: 國務院出臺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和《護士條例》,既讓醫務人員看到了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走向健全的一面,同時也促使醫療機構盡快采取措施規范醫療行為。因此,每個醫務人員應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

    2.3改變服務理念,強化服務意識: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對護理人員提供了更多更高的要求,我們每一位護理人員在服務中要牢固樹立“以患者為中心”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的宗旨,增強服務意識,轉變服務觀念,提倡換位思維,對患者的無理取鬧,加以正確認識,予以必要的解釋與疏導,以取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最大限度地滿足患者的需求。

    2.4建立各類緊急情況應急預案:為確保病人住院期間的安全,病人入院后護士即根據病人的病情,結合病區環境做出初步評估。科室必須健全住院患者緊急狀態時的應急預案,確保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實。 妊娠分娩對于多數人來說是一個生理過程,但由于其具有的特殊性、復雜性和現代醫學的局限性,它又是一個病理過程,存在一定的不良妊娠結局和母嬰并發癥。產程是個動態的過程,隨時都會有緊急情況發生,如胎兒宮內窘迫、羊水栓塞、產后出血、妊娠子癇等。一旦出現上述情況,醫務人員必須按應急程序爭分奪秒進行搶救。

    2.5加強護理文書書寫規范: 醫療文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證明文件,要求記錄及時、準確、完整、真實,禁止漏記、錯記,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應養成及時、規范、客觀、完整記錄的良好習慣,認真按照《病例書寫規范》及護理記錄要求進行書寫。

    2.6提高護理人員整體素質:護士的素質能力與護理安全有著直接的聯系,故要鼓勵護士參加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加強院內科內業務培訓,認真實施各級護理人員的培訓計劃,使護士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緊跟社會的發展,同時要求護士學習溝通技巧,提高與病人的溝通能力。護理管理者應著眼于系統分析,經常檢查和督促護士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并要加強護士業務素質培訓,不斷充實和更新知識,提高對病人的護理安全質量。

    3小結

    總之,做好護理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須在全體護理人員中樹立護理安全的觀念,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時刻把病人安危放在心上,建立安全第一的觀點。護理安全和病人的生命息息相關,只有加強護理安全管理,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提高護士的安全意識,加強工作責任心,轉變護理觀念,并圍繞護理質量管理要求不斷改進各個環節中潛在的問題,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護理質量,消除護理隱患,避免差錯事故的發生,保證病人安全。

    參考文獻

    第5篇: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范文

    1.1方法

    1.1.1從細節培養醫護人員的安全意識患者入院后,需進行首診,這就要求需建立首診負責制,即辦公室護士負責接收患者,并安排床位,通知主管醫生與主管護士。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將自殺、自傷的患者列為重點對象,做好交班工作,加強精神病的看護,以保證患者的所有活動在管理人員的視線下進行。入院后,主管護士需向患者講解住院期間的相關規定及注意事項,做好患者心理疏導,并引導患者盡快熟悉環境,告知病房主任及護士長病房的相關管理制度,細心地向患者講解該病的相關知識及注意事項,從而加深患者對疾病知識的理解。然而,對于首次住院的患者,護士需耐心的告知相關事宜,采用心理疏導的技巧和方法,消除患者緊張情緒,使患者在短時間內適應病區環境。在護理管理中,安全管理制度是開展護理管理工作的前提,這就要求醫護人員需進行安全管理制度的學習,所有醫護人員上崗前必須進行安全培訓,定期組織開展培訓工作,讓醫護人員熟悉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及《醫療事故條例》等,并利用晨會加強護理相關業務學習及安全教育。然而,對于新護士、新看護的管理,上崗前,必須實行崗前培訓制度,新護士需積極參加安全教育講座,并通過安全知識考試,使新護士熟練相關護理工作[2]。除此之外,安全管理制度還需要醫務人員嚴格執行,嚴格制定治療及護理工作,及時觀察病情變化及患者恢復情況,并及時發現藥物出現的不良反應,加強護理。

    1.1.2完善精神科病房安全質量管理制度針對精神科病房中護理管理存在安全管理質量不高的問題,制定精神病房安全管理制度、護士交接班管理制度及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等。確保各項護理制度落到實處,特別是對新上崗的護士,護士長要強化制度意識,將重點工作放在安全護理管理制度檢查落實上,使護士工作在護理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為了促進護理管理工作的開展,還應規范工作流程,需強化護士在護理中的各個環節管理,例如當患者服用藥物后,護士需及時進行口腔檢查,注重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意識,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加強護理,以保證各項護理工作落到實處。另外,為了減少護士在繁忙的護理工作中出現不必要的差錯,需對病房中的藥物及相關設備進行細化規范,尤其是對急救室內的急救藥品及儀器設備,安排專人檢查,在藥品管理做到固定品種、固定位置及固定數量,由護士長定期對藥品及儀器設備進行檢查,建立護理應急預案,以減少護理差錯。

    1.1.3加強細節監控,提高護理管理質量

    成立護理質量控制小組,對于護士長及護士的護理工作,需分工負責,定期對綜合檢查,對精神科護理的各個環節質量進行嚴格檢查,若發現有違規現象,需及時返回給護士管理人員,并給予相應長發,以避免類似情況的再次發生。只有做到各個護理環節的監控,才能保證護理管理工作落實到位。

    1.2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實施細節管理前后的各項護理管理質量,包括基礎護理質量、護理文書、護理技能、急救物品管理質量、護理安全、護理滿意度等。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對住院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

    1.3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單位(x±s)表示。

    2結果

    分析該院2012年1—12月,2013年1—12月期間的病房管理質量評分,結果顯示實施細節管理后的基礎護理質量、護理文化、護理技能操作質量、急救物品管質量及護理安全質量均高于護理前的管理質量,護理前后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比較護理前后護理滿意度及不良事件發生情況,實施前護理滿意度為94.98%,實施后護理滿意度為99.55%,護理不良事件由5例減少至1例,護理滿意度及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第6篇: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范文

    關鍵詞:持續質量改進;護理;質量管理

    護理質量實質上是指護理人員表現出來的專業形象是否具有其特性,是否有利于提高護理對象的生命質量,以及護理工作的實踐成效[1]。隨著人們對護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如何保證和評價護理質量在護理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我院在2015年1月~6月護理質量管理中應用持續質量改進方法,從實際情況出發,對我院的護理質量進行了持續改進,我院護理質量明顯提高,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5年1月-6月期間我院共有活動科室40多個科室,全部實時質量持續改進,其中包括:兒科、內科、外科、耳鼻喉科、婦產科、心血管、骨科、急診、門診、神經科等多個科室。

    1.2方法

    1.2.1制定評價標準 護理質量評價指標應該由統一的標準,無論哪一種質量管理方法都需要質量標準來衡量,是整個護理工作的指南和標準規范。所以,在持續質量改進的過程中,應該結合醫院具體情況,制定符合我院基本情況的護理質量評價標準。具體護理質量評價內容有以下幾方面:急救物品完好及管理質量,檢查其定人管理、定時檢查、定點放置情況;危重患者護理,必須每天評估患者的病情,綜合病情分析護理措施是否得當、是否安全,保證患者舒適以及管道的暢通;臨床基礎護理必須落實每一項護理內容,正確評估患者的實際需求,重視護理操作的規范與舒適[2];消毒隔離質量:定期檢查使用器械的消毒滅菌情況,明確傳染途徑和種類,熟悉銳器刺傷后的處理程序等;護理技術操作要規范,制定相關的評定指標;護理服務態度要溫柔,詳細詢問患者對護士滿意度、護理技術水平等情況;病房管理要有組織、計劃重點,保證病房環境安全、舒適,制定安全防護措施和應急預案;健康教育質量要重視,臨床中針對患者的個體差異給予不同的教育;護理文書書寫要規范、準確、真實、及時,可以反映患者生理、心理等反應。每個評價內容總分為100分,各項指標分別在100、95、95、95、90、90、90、90、90分為合格[3]。

    1.2.2評價方式 正確的評價方式是衡量護理質量的標準,并且可以動態、連續的反應護理質量效果。所以護理部必須對護理質量評價方法和形式進行改進,重點將集中檢查、突擊檢查、專項檢查有效結合起來,即每季度的全面檢查、專人專項檢查以及對存在較多問題的護理項目進行突擊檢查、抽查。獎每次的檢查得分進行匯總,年底進行綜合評價,對評分高的進行獎勵,評分低的進行批評,進一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1.2.3過程監控 所謂的護理過程監控,強調的是護理過程的質量管理,即將護理程序貫穿于整個護理過程中,重視對患者的護理需求評估,為患者提供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所以護理部門應該緊抓護理人員護理操作細節和程序,保證每一項護理操作都能按照要求進行操作,并且以滿足患者的真實需求為核心,落實護理操作細節,提高護理質量水平[4]。

    1.2.4反饋與改進 提出的整個措施是否可以按計劃執行,需要相關的質控人員監督,并且進行檢查、糾錯,直到問題解決。同時還應該設置質量監控重點,對檢查存在問題的以書面形式進行上報、反饋,科室落實整改措施,護理部進行追蹤整個,徹底將問題解決。在解決過程總發現新問題,要組織綜合討論、分析,尋求最為合適的解決方法,使質量持續改進形成循環模式,不斷的進行改進,真正意義做到護理質量改進工作有計劃、有目的、有落實、有追蹤。

    1.2.5安全保證 護理安全是護理管理的核心內容,也是護理質量的重要標志。護理質量管理應該將護理安全提升到護理質量評價的終末指標,并且每個季度實行護理安全隱患檢查,對存在缺陷的制度進行改善。制定激勵機制,不斷完善護理缺陷,最終實現全院共勉的目的[5]。同時我們應該針對各個科室發生的安全隱患問題,對其發生時間、性質、原因進行分析討論,及時糾正、防范和預防相同安全隱患的發生。

    1.3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采用t進行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2 結果

    2015年1~6月應用持續質量改進之后,各項護理質量指標均明顯提高,與2014年1月~6月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護理質量管理的目的是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優質的護理服務。只有依據患者的實際需要評價標準才能體現出護理的證實內涵。持續質量改進的應用是護理質量管理發展的一個永恒目標,是保證護理質量不斷提高護理水平的先進方法。

    本文以上研究顯示,在2015年1月~6月我院護理質量管理中應用持續質量改進方法,護理質量各項指標呈上升趨勢。持續質量改進的新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治療監督過程,強調了在原有治療基礎上不斷地提高的標準,使護理質量管理始終處于一個良性循環中。由此,護理質量管理不斷創新、探索,為了提高患者和其他相關方面的滿意度,持續質量改進是最科學、最合理的手段。

    隨著當今競爭激烈的醫療市場,醫療體制服務模式發生了轉變,為了適應當前護理服務需求,護理人員必須積極面對護理服務范圍、患者真實需求、工作流程以及管理方法,有效地在傳統護理質量管理基礎上,實現護理質量管理持續改進。護理質量管理的不斷改進,才能更好地應用護理質量持續改建方法,不斷推進護理質量管理的發展,保證護理質量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陳愛萍,孫紅,姚莉,等.持續質量改進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5,40(2):123.

    [2]程薇,李娜,王杰,等.以護理質量文化促進護理質量改進[J].中華護理雜志,2013,42(2):151.

    [3]王建榮,張黎明,馬燕蘭,等.臨床護理過程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設立[J].中華護理雜志,2015,40(10):724.

    第7篇: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范文

    目的探討風險管理在急診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該科就診的患者384例,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92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風險管理,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經風險管理后,護理投訴、不良事件及職業傷害事件發生率分別為1.04%、2.60%、0,對照組分別為6.77%、10.94%、3.65%,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風險管理應用于急診護理質量管理中可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提升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護理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風險調節;護理工作;組織和管理

    急診科是醫院重癥患者最集中、病種最多且任務最重的科室,常會遇到病情危重患者,該類患者病情發展迅速、變化快,死亡率極高。因此,需臨床有效的護理,但在護理中,會存在眾多護理風險,若護理不當多會導致護理風險產生,影響患者疾病治療,威脅患者生命[1]。故加強患者急診護理質量管理則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選取本科就診的患者384例作為研究對象,探討風險管理在急診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科就診的患者384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92例。觀察組患者中男101例,女91例;年齡15~74歲,平均(43.1±2.1)歲;對照組患者中男99例,女93例;年齡17~77歲,平均(44.2±2.2)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行風險管理。

    1.2.2成立風險管理小組,實現風險識別

    結合醫院風險管理需求,成立風險管理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工齡均大于或等于8年,急診護理管理經驗豐富;采用小組討論等方式分析以往護理質量、投訴事件及不良報告發生率,查找相關護理資料,對護理風險事件予以識別,評級風險危害等級,制訂相關風險管理護理措施。

    1.2.3制定風險管理護理制度

    (1)完善風險管理制度:護理風險小組成員結合急診科工作性質、特征及風險管理安全規定完善科室風險管理相關制度。其主要包含護理程序、與患者及家屬交接的簽字制度及事故應急方案等;保證依照制度完善、規范護理工作。

    (2)制訂彈性排班制度:急診科護理中,可實行一線、二線值班排班制度,應對危急事件,若急診患者較多則可按步驟操作,若遇重大傷亡事件,則可及時采取應急預案,避免風險。

    1.2.4強化風險意識

    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對急救藥物、急救設備及操作流程進行系統性培訓,強化護理人員協作意識,明確分工;規范護理文書,定期組織檢查,若出現不規范操作及時處理糾正,強化護理人員消毒、殺菌意識,組織系統學習《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結合典型真實護理事件予以風險護理管理認知,吸取教訓,提升護理人員管理意識。

    1.2.5實施急救藥品及設備管理

    強化護理藥物及設備管理,其內容包含部件完整、運行、消毒及保養,做好檢修記錄,若發現設備重大故障則需及時上報,找尋可替代設備,每一班次指定小組成員負責清點藥物、設備及氧氣等,做好相關記錄,若發現異常則需及時向設備科報告,排除故障;加強藥物管理,查看急救藥品有無過期、變質、漏液,保證藥品質量合格。

    1.3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經風險管理后,護理投訴、不良事件及職業傷害事件發生率分別為1.04%、2.60%、0,對照組分別為6.77%、10.94%、3.65%,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質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經風險管理后,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急診科危重患者較多,病情最復雜且搶救與護理任務最重,在醫院各科室中居于最前沿。結合我國國情及就醫觀而言,急診科還收治了小兒上呼吸道感染等普通疾病患者,從而加大了急診科護理工作量[2]。除此之外,急診科人流量大、周轉速度快,故在護理操作中易出現護理風險,導致錯誤事件發生,影響護理質量[3-4]。急診護理中,因急診科室的特殊性,即便現階段醫院在醫療護理中的操作質量不斷提升,但相對而言,其改變及發展速度仍難以滿足患者急診需求。護理人員在急診科工作時,不僅需擔任繁重的護理任務,還需在護理中實現風險預測,減少風險事件發生[5]。現階段,護理人員大多缺乏較為完善且先進的風險意識,缺乏風險管理觀念。因此,在護理工作中難以實現風險的有效預測及管理。急診科業務開展中,會存在眾多新業務及新技術,再加上急診病種復雜及特殊性,護理人員的護理素質需不斷提升才可滿足現階段急診護理工作需求[6-8]。部分工齡較短或責任感較弱的護理人員的護理素質也參差不齊,部分急診護理人員急診工作經驗欠缺,缺乏與患者之間的良好溝通,無法切實遵守工作制度,履行工作職責,導致護理風險事件產生[9]。健全的護理管理制度是管理的重要依據,若急診科缺乏健全管理制度或制度未落實,均會導致風險事件產生。急診科會存在各類型急診藥物及急診設備,若急診設備出現故障未及時檢修、操作人員未熟練操作均會導致有效搶救時機延誤,發生救治風險事件[10]。風險管理是指將項目或企業的風險環境所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減至最低的管理過程,其原先是企業管理常用方法,后在管理實踐中逐漸應用于醫院急診科管理,可實現急診科風險事件的有效預防及避免[11]。護理安全是醫院護理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可反映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服務態度等。故加強風險管理的重要目的在于減少護理錯誤事件的發生率,減少不必要的護理風險,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及生活質量,最終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經風險管理后,護理投訴、不良事件及職業傷害事件發生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采用護理風險識別、評估、監控及管理等措施,可有效降低醫院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保障患者救治安全,提升護理操作質量。患者在急診科救治中,存在一定的醫療服務不滿率,不滿因素主要包含就醫環境、醫療條件等,急救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就醫質量及患者救治效果。因此,在此基礎上,護理人員可積極探索風險管理與護理服務相配合的管理模式,加強急診環境設施建設,優化就診環境,為患者提供優質的就診環境,同時還可提升醫院急診設施設備質量,不斷完善硬件設施建設,改善就診設施質量,提升醫療質量,改善護理效果[12]。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經風險管理后,護理質量評分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風險管理在提升護理質量及護理滿意度上的卓越效果。綜上所述,風險管理應用于急診護理質量管理中可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提升護理滿意度及護理質量,護理效果明顯,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李琳,高祖梅.護士長風險管理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4,29(15):70-72.

    [2]李昱,倪水芹.護理風險管理在ICU置管病人中的應用效果[J].護理研究,2015,29(21):2659-2660.

    [3]許莉娜.神經外科護理風險分析及規避方法[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10):113-114.

    [4]張文光,武嬋媛,陸欣,等.骨科護士護理風險評估能力和專業化發展趨勢的研究[J].護理研究,2016,30(16):1934-1938.

    [5]賴偉蘭,黃秋萍,胡佳俊,等.急診分診安全管理結合風險管理對急診科護理質量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6,14(7):730-732.

    [6]陳春芳.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8):94-96.

    [7]成漢榮.風險管理在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7):981-984.

    [8]劉福鑫.急診急救患者護理風險的因素與防范策略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5):208-209.

    [9]陳瑞琴,林李艷,何麗影,等.護理風險管理對心內病區護理質量指標的影響[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5,17(2):105-107.

    [10]張杰.護理風險管理在普外科病房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8):255-256.

    [11]姚琳,王薇.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在護理安全管理中的應用現狀[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4):260-262.

    第8篇: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范文

    [關鍵詞] 護理;安全管理;持續質量改進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01-120-03

    The applic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the nursing security management

    CHEN Yinyu FU Xingq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Zhejiang Province Taizhou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Taizhou 3180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creas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event of nursing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quality with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 in the nursing security management. Methods By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in nursing and started relativ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fulfilled the improve measure. We valued the effect and optimized workflow and set up special quality checking list to continuous monitor the nursing quality. Results The nursing adverse events decreased from 21 in 2008 to 9 in 2010 and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of in-patients increased from 92.8% in 2008 to 96.6% in 2010. All the indexes of nursing security management were improving continuously. Conclusion With the help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we could control the unsafe factors effectively and prevent adverse event.

    [Key words] Nursing;Security management;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護理安全是衡量護理服務質量的重要指標,與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在臨床中護理工作雖然具有專業性、復雜性及高風險性,但這并不表示“護理安全”和“患者安全”不可掌控[1]。加強護理安全管理有益于分析護理服務中的不安全因素,有效控制并消除問題苗頭,減少事故的發生。持續質量改進(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CQI)是一種促進產品質量達到更優、更高標準的有效方法,其基本觀點是過程管理及改進,使產品更符合消費者的需要。它是新時期醫院質量管理發展的重點[2]。3年來,我院護理部科學地分析現存和潛在的護理安全隱患,將持續質量改進應用到護理安全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是一所三級乙等醫院,34個護理單元,1 000張床位,全院護理人員598人。2008年1月~2011年6月全院開展護理安全管理相關持續質量改進52項,如皮膚壓瘡監控體系建立與實施、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事件發生、危重患者外出檢查問題、預防鼻飼患者誤吸、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發生率、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減少口服給藥差錯發生率、護生帶教風險管理體系建立與實施、提高分級護理落實率等項目。

    1.2 方法

    1.2.1 識別與評估安全問題,確立CQI項目 護理安全問題評估是護理安全管理的第一步。護理部通過護理安全質量檢查、護理不良事件統計分析、患者投訴分析、病人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醫院各部門溝通反饋等多種途徑收集資料,分析、識別護理服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3],尋找護理安全隱患。如通過上述途徑,發現了在預防跌倒護理中的弱項, 進行根本原因分析,評估我院現狀及原有流程,在全院確立了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事件發生的改進項目。根據跌倒或墜床發生的高危因素修改《跌倒或墜床風險評估表》,確定評估時間為患者入院或轉科時、患者意識或病情變化時、使用易導致患者意識改變的藥物時、病情危重時。通過組織全院護士進行預防跌倒相關知識的培訓、制訂預防跌倒護理健康宣教處方、高危患者落實預防跌倒護理措施有關規定,重新制訂了防跌倒或墜床流程,提高了護士防范患者跌倒、墜床發生的意識,將意外事件發生的不可控因素降至最低。

    1.2.2 監督檢查改進措施的執行 目標和計劃制定后,要監控改進措施按計劃執行。因為人的行為是有慣性的,要改變過去的工作習慣,需要進一步檢查和評價,確保整改到位[4]。護理部對持續改進項目問題的措施落實情況跟蹤檢查,不斷糾正偏差,確保措施落實到位,并在實施中不斷充實完善。

    1.2.3 及時評價改進效果 由護理部、科護士長抽查,對各科進行質量檢查,每季一大查,每月一小查。質控人員跟蹤檢查改進后的結果,再次對質量進行評價,并檢驗數據收集是否充分準確,比較預期目標與實際結果的差別。

    1.2.4 優化并落實護理安全流程,鞏固改進結果 在持續質量改進的過程中,需要不斷修訂標準、完善流程,同時要有連續的有規律的過程控制計劃,形成制度化后,繼續監控,確保系統穩定運行。在制定護理流程中,護理部主動征求臨床護理人員的意見,評估流程,做到切實可行[5]。建立和修訂流程時,必須以系統的眼光、防御的觀念去制定[6]。通過持續質量改進,優化并落實了護理不良事件的預防與處理流程、手術安全核查流程、肢體約束護理流程、危重患者轉運交接流程等安全護理流程。為進一步提升護士對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對輸液反應處理流程、輸血反應處理流程、猝死處理流程、患者自殺處理流程、預防與處理患者跌倒管理流程、意外拔管處理流程等30個流程進行了優化和修訂,并匯編成《護理部應急預案及流程匯編》,使護理人員明確事前、事發、事中、事后的各個進程中,由誰做、怎樣做、何時做以及相應的資源和策略等,能有效處理、控制護理應急事件的發生、發展和不良后果。為避免護理操作帶來的風險,重新修訂33項護理操作的操作規程及質量管理標準,并總結出31項常見護理操作并發癥的預防與處理規范,匯編成《護理操作規程及并發癥》,全院護士人手一冊。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2.5 修訂各類專項質量檢查單,持續提高護理質量 修訂了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分級護理落實情況、基礎護理質量、健康教育、危重患者護理、專科護理、應急能力培訓及考核、病房環境及安全管理、護理組織管理制度建設、護理病歷書寫等專項質量檢查單10個。在專項護理質量檢查中重視過程管理及終末質量,改變了過去對質量檢查發現的問題除指出、扣分和反饋外,在督導改進上無監督機制的現象[7],持續提高護理質量。

    1.2.6 成立護理安全管理組,營造安全護理文化氛圍 護理部在實行護理部主任、科護士長、護士長的三級管理基礎上,成立質量安全管理與持續改進委員會,下設病房管理、護理文書、基礎護理、消毒隔離、患者安全、健康教育、職業安全防護、壓瘡管理、危重病護理等9個護理安全管理組,每個科室每組均設有質控護士,實現以科室為單位的基礎質量、環節質量和終末質量的全面質量管理。建立暢通而不被懲罰的護理安全不良事件及風險事件報告制度,護理差錯不納入護士長、護士績效考核體系之中,對待問題的態度著眼于改進系統而不是懲罰個人,形成人人關心安全的良好的護理文化氛圍。護理部每個月將護理安全質量反饋在醫院的《醫療質量通訊》上,并刊登安全質量管理動態、不良事件分析報告、質量改進交流、風險案例分享等內容,至今已刊出40余期。

    另外,護理部每6個月組織1次全院質量改進經驗交流會,由護士長以多媒體形式匯報本科室所做的改進項目。對于共性問題,通過質量改進形成的新的安全流程、制度,在全院推廣應用。

    2 結果

    2.1 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護理安全管理實施持續質量改進后,我院護理不良事件及護理糾紛的發生明顯下降。護理不良事件的發生從2008年到2010年有下降的趨勢,見表1;住院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從2008年的92.8%提高至2010年的96.6%。

    2.2 護理安全質量穩步上升

    采用各類專項護理質量檢查單,護理部對全院各科室每個月護理質量專項檢查(2008~2010年),測算出全院專項護理質量月檢查平均分,比較2008、2009、2010年的全院護理安全質量檢查分數,見表2。由表2數據可知,各項指標3年之間的分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010年分值較2008年分值明顯升高,2008~2010年我院護理安全質量各項考核指標均持續提高。

    3 討論

    根據現代管理思想,安全管理首先應貫徹預防為主的理念,不應是救火式的事后補救。只有把護理不安全事件發生后的處理變為發生前的積極預防,才是保證安全管理的重要策略[8,9]。而持續質量改進的重點在于預防問題的發生,只有事前質量控制,才能達到根本性的質量改進。在計劃實施的各個階段,關注預防缺陷的發生更勝于監督問題的出現。護理部確認護理安全問題后,監控指標的不良趨勢,明確現行流程與規范,識別該流程所涉及的人員、制度、方法、環境等信息,分析改進的機會與環節,制訂預防措施和整改措施,消除多余的環節,明確不清晰的環節,改變存在不安全隱患的材料設備、工作分配或環境,建立新的流程。例如,為保證患者安全,質量檢查標準中要求靜脈通路與其他管道要有明顯的標志。我們從流程上進行改進,要求靜脈通路不得與其他管道同一輸液架,并要求所有管飼滴注液均要求使用腸內輸液器,嚴禁用靜脈輸液器進行滴注,由于腸內輸液器無法與靜脈通路相連接,從而在根本上杜絕了危險。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不斷修訂標準、完善流程,從而使患者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護理不良事件逐漸下降,護理滿意度上升,護理安全質量穩步上升。

    患者安全是護理管理者極度關注和關心的問題,但是患者不安全因素構成的復雜性決定了護理安全管理需要不斷提高。持續質量改進是質量管理永恒的理念和方法,我院將持續質量改進的方法應用到護理安全管理中,通過CQI的實施, 有效控制護理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更好地規避護理風險,使護理安全管理始終在一個良性的循環軌道中,并定位在更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 馬晶淼,楊萍. 在臨床中建立護理安全等級的構想[J]. 中華護理雜志,2010,45(4):348-349.

    [2] 張成普. 新形勢下持續質量改進在醫療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 中國醫院管理,2007,27(4):27-28.

    [3] 陳愛萍,孫紅,姚莉,等. 持續質量改進在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 2005, 40 (2):123-124.

    [4] 賈勤,張曉英,朱紅英,等. 持續質量改進在病區護理質量控制中的應用與探討[J]. 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09,29(5):366-367.

    [5] 陸新玲. 改進護理流程防范護理風險[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6,22(1):69-70.

    [6] 王秀芳,黃炯. 構建護理安全文化的思考與探索[J]. 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7,23(6):415-416.

    [7] 李亞玲,李娟,蔡鵬. 持續質量改進在管道專項護理質量控制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7):67-68.

    [8] 施雁,段霞,毛雅芬,等. 患者安全護理管理屏障及實體防護屏障的設計及應用[J]. 中華護理雜志, 2009,44(12):1107-1109.

    [9] 董瑞華,王福茹,周德珍,等. 持續質量改進在護理安全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07,13(4):96-97.

    第9篇:醫療質量管理應急預案范文

    關于口腔醫生工作計劃優秀范文   一、提高醫療質量

      1、繼續貫徹醫院管理年和醫療質量管理效益年活動,按照醫院管理年活動方案抓好督導;三級醫院試行ISO9000認證;開展醫院評價的試點工作;按照《x市醫院管理年和醫療質量管理效益年活動考核細則》和《關于在醫院管理年暨醫療質量管理效益年活動中建立院長考核評價制度的通知》開展相應工作;對全市各醫院醫療質量的薄弱環節、社會反映的熱點問題進行督導檢查,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促使各醫療機構自覺的抓好醫療質量的環節控制,提高整體醫療質量,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

      2、抓好《關于開展創建“優質規范護理服務病房”活動的通知》的貫徹落實工作,對開展較好、取得一定創新經驗的單位進行表彰,對取得的經驗進行整理,形成規范,全市推廣。

      3、籌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使衛生資源共享,統一醫療急救規范,做好醫療急救隊伍的技術培訓,提高我市醫療急救能力和水平。

      4、做好全市血液管理工作,加大對無償獻血的宣傳,確保臨床用血;加強對血液的檢測,提高血液質量,降低輸血的醫源性感染,嚴防傳染病、愛滋病等疾病經血傳播的發生。

      5、舉辦藥學、醫院感染、衛生部“十年百項”和衛生廳“五年百項”衛生科技推廣項目等專業培訓班,提高衛生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確保各個專業的醫療質量。

      二、降低整體醫療費用

      按照省、市制定的相關規定完善措施、開展工作,重在制止亂檢查、亂收費、高收費等違法違紀的現象,而不是要降低法律授予的收費標準,從而規范收費行為,樹立衛生行業形象,解決人民群眾看病貴的問題。配合紀檢監察、規劃財務做好違法、違規、違紀收費的監管和查處。

      三、提高服務質量,改善就醫環境

      1、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在全市開展惠民醫療服務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方案,范文庫歡迎您,采,集醫療服務的通知》和《關于開展創建“優質規范護理服務病房”活動的通知》,在改善服務態度、規范病房管理、提高服務質量、簡化就醫流程、推行賓館式服務的規范服務模式、改善就醫環境上制定切合實際的措施,抓好落實。

      2、深入開展不設床位醫療機構規范化建設工作,進一步改善門診部、診所、醫務室等不設床位醫療機構的就醫環境。

      四、做好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

      1、繼續做好“三夏”期間萬名醫務工作者支農活動,在活動中間注意做好宣傳、組織和督導,使“三夏”期間支農活動開展的扎扎實實、確有成效,起到宣傳衛生的作用。

      2、按照衛生部、衛生廳關于進一步做好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做的扎扎實實,健全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個人檔案,按照100分制的要求,把醫院的衛生支農與醫院院長考核掛鉤,把衛生技術人員支農與職稱晉升和執業注冊掛鉤,使之形成長效機制,真正把城市的醫療服務和醫療水平帶到廣大農村,使城市衛生支援農村衛生工作落到實處。

      3、探索城市居民就醫新模式。開展公立醫療機構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試點工作,實行雙向轉診制度,下半年全市推廣,為下一步實行城市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奠定基礎。

      關于口腔醫生工作計劃優秀范文

      20____年是醫改各項具體措施實施的一年,是挑戰和機遇并存的關鍵一年。門診護理工作根據護理部的各項工作要求,緊緊圍繞“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在做好護理安全的前提下,以提高科室護理人員素質,夯實基礎和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為目的。狠抓計劃落實;作好質量控制;主動創新改善服務措施。提高科室護理服務質量,為醫院的發展添磚加瓦。

      一、20____年護理管理目標(略)

      二、護理管理具體實施細則

      一)作好質量控制,保證護理質量的持續改進。

      1)、根據護理部工作要求及科室自身工作特點制定本年度工作計劃,突出重點,做到季有安排,月有重點。

      2)、充分發揮質控小組的作用,做好日常的監督檢查工作,建立護理質量目標實施內容的監督、效果評價反饋及整改機制,持續改進措施落實到位,做到有檢查、有記錄,利用每月護理查房時間召開科內護理質量分析會,每季度進行效果評價。

      3)、落實護士長每日五次查房制度,對各班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對護理質量進行檢查指導。

      4)、形成優良的團隊協作精神,根據護理人員工作特點進行合理排班、搭班,在工作中形成團結、互助的優良氛圍。

      5)、每月召開工作座談會一次,有改進記錄。

      6)、加強科內感染控制管理工作,定期組織護理人員培訓學習。

      二)、主動創新改善服務措施,提高護理

      1)、主動響應我院提出的優質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的號召,作到“三勤”“四輕”“五主動”“六心”“七聲”服務,從小處著手,抓好服務的環節,不斷豐富服務,提升服務質量。

      2)學習我院下發的《優質護理服務手冊》,要求護士著裝規范,舉止符合職業要求,創造優質服務的氛圍。

      3)、各診室整潔、舒適、肅靜,安全,便民措施到位。

      三)、嚴格物品管理,杜絕浪費

      1)、常用儀器、物品、設備功能優良,定期維護保養,護士長每周檢查并有記錄

      2)、各種備品按需請領無積壓,擺放有序、符合要求,杜絕浪費,嚴禁私自購買醫療器械及用品。

      3)、急救器械做到“五定”護士長每周檢查并有記錄,護士掌握相應搶救設備的使用。

      四)、護理安全管理計劃

      護理安全是衡量護理服務的重要質量指標,也是患者就醫選擇的最直接、最重要指標之一。

      1、加強安全知識培訓,營造安全文化氛圍。

      加強安全知識培訓,定期組織醫務人員進行各類應急預案的學習,參加醫院醫療安全的培訓,學習護理安全管理手冊。每月在科會上就本月發現的有關醫療、護理質量安全的隱患、問題進行公布,全科人員進行討論、分析、提出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形成醫療、護理質量安全,人人參與管理的優良氛圍。

      2、建立護理質量控制小組,發揮其作用。

      建立護理質量控制小組,成員由高年資、認真負責護理骨干擔任,每周針對護理質量分別進行檢查,每月進行匯總,反饋,對質量控制員提出的護理問題及時與護理人員溝通、查找原因,尋找對策,制度相應的預防及改進措施。

      3、持續規范護理行為

      在護理部的領導下,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共同規范護理工作流程。將科室各崗位工作流程在實踐中進行細化及調整,使各項護理工作落實到位。

      4、落實風險監控管理措施。

      建立質量反饋信息本,由護士長與質控小組成員每周將護理質量出現的問題書寫于反饋本上,所有護士隨時查看質量控制反饋本,并對發生問題進行整改,護理質量監督小組對問題進行跟蹤及質量改進。

      5、加強對實習生、見習生的管理,明確帶教教師的安全管理責任,杜絕實習生單獨進行操作。6、密切團隊協作精神。

      通過人性化關懷舉措及已建立的每月一次的全科室醫、護、員溝通制度。密切團隊協作精神,在醫-護、護-護之間形成優良的協作精神,以提高病人贊譽度,減少醫療、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

      五)、抓好三基三嚴

      1、門診20____年將通過各種渠道,鼓勵在職人員參加護理自考和函授學習,提高學歷。

      2、認真抓好繼續教育,不斷更新專業理論知識,提高護士專業理論水平,20____年擬外出進修學習人員4人,專業為全科護理。

      3、堅持每周科內的護理知識學習,每月參加全院組織的護理新業務新技術,專業技術培訓。規范護理查房,提升查房質量,以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及實踐能力。

      關于口腔醫生工作計劃優秀范文

      一、醫療方面

      為了進一步加大醫療質量管理力度,注重醫務人員素質培養和職業道德教育,成立醫療質量督察小組:分內科系統、外科系統、門診、醫技等小組,負責規范、督察全院臨床、門診、醫技等科室任何與醫療質量有關的各項工作。

      (一)臨床科室

      重點抓病案質量(包括現住院病案、歸檔病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患醫療差錯和事故等,組織醫療質量督察小組討論制定檢查評比細則及獎懲制度。

      1、病案質量:嚴格按《福建省病歷書寫規范》(2003年修訂版),對住院病歷、病程記錄及其相關資料的書寫提出進一步的規范化要求。①每月不定期組織督察小組下臨床,分項檢查現病歷質量并做出評比。②每3個月抽查歸檔病歷質量并做出評比。

      2、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據石獅市醫院2004年9月編寫的《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管理辦法》(試行),督察臨床醫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參照該書第三節“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評價”查看①使用的適應癥、禁忌證。②預防性應用抗生素的原則。3、抗菌藥物治療的療程。4、抗菌藥物的治療劑量和給藥途徑。5、聯合用藥與配伍禁忌。。

      3、防患醫療差錯、事故及糾紛:①從既往的病歷檢查中發現電腦打印病歷的許多漏洞與隱患,為了真實、及時記載病人的病情變化,規定入院記錄、首次病程及手術記錄等記錄可由電腦打印,病程記錄必須用鋼筆書寫。②強調真實、準確做好《死亡病例檢查登記》、《重危疑難病例討論登記》、《搶救危重病人登記》及醫師交班本等項目記錄。3、科內組織診療規范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

      (二)門診部

      1、進一步完善各科門診功能,做好感染性疾病預檢分診。

      2、設置、安排門診部專家欄,公布各位專家的專業特長與出診時間,方便病人就診。

      3、組織質控督察組討論制定檢查評比細則及獎懲制度。定期(1-3個月)組織督察組依照《福建省病歷書寫規范》(2003年修訂版)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管理辦法》(試行)查評門診病歷及處方。范文大全

      (三)醫技輔助科室

      組織醫療質量督察小組討論制定檢查評比內容、方法及獎懲制定。

      具體待定。

      二、科、教方面

      (一)科研工作

      1、有計劃、有針對性組織1—2個科研課題,并為此創造條件而努力。

      2、與上級醫院聯系,開發科技含量高的項目。

      3、結合我院實際情況,不斷尋找新增長點的專業、項目,如:各科尚未開設的專業,高壓氧倉的設置、體檢中心等。

      (二)教學工作

      1、院內人員繼續教育管理

      為了配合我院人事管理,建立個人和科室醫療質量技術檔案,為今后崗位競聘、評聘分離、評職稱、選先進等提供有力依據,實現量化管理,依據衛生部、人事部衛科教[2000]477號文件中《繼續醫學教育規定》(試行)及福建省衛生廳、人事廳閩衛科教[2002]290號文件中《福建省繼續醫學教育學分管理實施細則》,負責真實、準確地登記全院除護理專業以外的專業技術人員學分,杜絕弄虛作假。

      a、督促各醫療部門有計劃做好外出進修安排,注意技術人員梯隊的培養。規定申請外出進修學習、培訓的人員,需經醫務科同意,醫院方可出具介紹信聯系。外出進修學習、培訓的人員回院后須及時匯報學習成果及介紹上級醫院的先進技術、管理方式等,方可重新上崗。

      b、強調院內外學術活動的重要性,與繼續教育學分及技術檔案相結合。上報科技成果鑒定、科技成果獎的,需經醫務科同意后,才能加蓋院章。

      2、院外進修、實習生人員管理

      a、進一步加強組織紀律性的管理。

      b、強調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訓練。

      3、其它

      a、督促臨床科室做好教學查房或三級查房、組織科內各種類型的業務學習,提高帶教質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影视| 好男人社区成人影院在线观看|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香蕉视频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av成人免费电影| 国产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亚洲成人app| 成人a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高清在线|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车a|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 欧美成人鲁丝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蜜桃97爱成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电影| 国产成人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 a级成人毛片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亚洲成人第一页|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国产成人AV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红|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抽搐 | 欧美成人高清ww| 欧美成人aa久久狼窝动画|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香蕉久久成人网|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成人a视频片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网站 | 国产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