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工程項目管理系統的亮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智能建筑弱電的實行
一項智能建筑弱電工程的實行,務必要牢牢把握其工作程序中各環節的重點并進行質量評估與控制。
1.1功能需求分析和系統的總體設計。主要是把握該工程的設計標準和系統的功能定位,也就是從功能需求出發,其總體設計能反映該工程的功能特色或者某些“亮點”。
1.2弱電承包商的選擇是工程成敗的關鍵。根據弱電工程的特點和目前國內智能化建筑弱電工程成敗的分析表明,通常由系統集成商(主承包商)或者業主對各子系統進行總體協調、管理與控制的工程運作模式較多,選擇一個稱職的主承包商(集成商)是工程成敗的關鍵。從某種意義上講,系統集成商是技術能力、工程管理、組織能力三者有機的“集成”。
1.3弱電工程的系統維護和管理是工程業績和投資回報的基本保證。弱電工程的開通運行是該工程實施成敗的重要標志,而智能化建筑的業績與成果、投資回報才是其最終目標。因此弱電工程雖然通過了驗收、評估,但系統維護和管理是該工程取得成果的基本保證。
2、智能化建筑弱電工程項目管理的重點
2.1技術管理
根據合同和設計要求,應在工程實施過程中確定弱電各系統之間,以及每個子系統與機電設備、土建、裝飾專業之間的工程界面,以及產品供應商、工種承包商及施工單位之間的工程范圍,職責界面的確定,以及在工程實施過程中這些工程界面的修改調整和再確認工作。
弱電工程界面的確定是系統開通的必要條件,是弱電工程中技術管理的重點或者難點之一。工程界面的確定通常包括:設備材料供應界面的確定,系統技術界面的確定,設計界面的確定及施工界面的確定。
抓好技術和施工設計及時發現問題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確保工期、質量和減少返工,尤其對弱電工程而言必須對上述圖紙、資料進行審核,以確保工程合同中的設備清單、監控點表和施工圖中實際情況這三者一致,也就是監控點表的每一個監控點在圖紙上必須有反映,而且與受控點或監測點接口匹配,其設備數量、型號、規格與圖紙、設備清單一致,這樣才能確保系統在硬件設備上的完整性,并符合接口界面、聯動、信息通訊接口技術參數的要求。
2.2工程管理
除了滿足常規的工程管理外,對弱電工程更應該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2.2.1加強專業與工種之間圖紙及其資料的審核。弱電工程設計涉及專業、工種面較廣,必須在施工前做好對弱電工程技術和施工設計的審核。
2.2.2加強工序之間的檢查與驗收
由于弱電工程的配管、線、槽和線路敷設設備安裝及調試,可能是不同的施工單位施工,因此當每個工序或工種施工結束后,必須填寫相應的施工記錄或安裝表格,進行單體設備安裝和穿線、接線時,必須按照隱蔽工程和相應的工程驗收規范和設計圖紙要求并進行交接驗收,做好單體設備的測試記錄,提交較完整的工程技術檔案資料,以確保工程質量和防止扯皮。
3、智能化建筑施工及其驗收
弱電工程的施工目前尚無國家標準,但地方標準已陸續出臺。
3.1智能化建筑電氣線敷設與接地系統
敘述了支架安裝、線槽、電線、管線、線纜(電線、電纜、光纖)敷設電源設備安裝、接地系統安裝施工的工藝、規范驗收的標準。尤其強調電源線與信號,控制電纜分槽、分管敷設。接地系統除特殊要求外可以共用一個接地體,但弱電系統接地干線必須與強電接地干線分開。屏蔽電纜的屏蔽層必須一點接地。
3.2智能化建筑設備監控系統
規定了系統設備(包括主機、網關、通訊設備、DDC、控制屏等)、系統輸入設備(包括各類溫、濕、壓力、流量、電量傳感器、水流開關、等現場設備)。輸出設備(包括各類風門、執行器、閥門及其執行機構等)的安裝方式。
3.3智能化建筑安全防范系統
明確了目前該系統由防盜、防入侵報警系統、電視監控系統、出入口控制系統、巡更管理系統、訪客與報警系統、車庫管理系統和通信系統組成。規定了各類入侵探測器、攝像機、云臺、解碼器、監視器、對講設備、巡更信息鈕(開關)、讀卡機、感應線圈、機架、主控制設備(臺)的安裝要求、施工規范和驗收標準同時分別規定了上述 7 個子系統單體設備、系統調試和驗收的基本要求、順序、技術驗收及系統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的驗收標準。
3.4火災自動報警及聯動控制系統
本規范闡述了各類火災報警探測器、報警按鈕、接口模塊(輸入輸出、切換、隔離等)、報警控制器、樓層顯示器等設備安裝要求、主備電源的調試、火災自動報警功能的檢查、探測器的報警測試以及控制設備的聯動調試,包括消火栓系統、噴水滅火系統、泡沫及干粉滅火系統及聯動控制設備(包括消防電源、切換、電梯、防火卷簾門、空調機、防火門、防煙、排煙風機等)、報警及通訊檢測以及系統驗收測試項目抽檢范圍以及判別合格不合格的驗收標準。
3.5智能化建筑辦公自動化系統
本規范確定了智能化建筑辦公自動化系統的模型,規定了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裝和測試,包括交換機、廣域網、接入設備路由器、網絡集線器、網絡軟件的安裝與測試、計算機設備的安裝和測試、應用軟件的安裝驗收和系統測試以及系統驗收內容、方法、單項合格和綜合合格的判據。
4、智能化建筑弱電工程的質量控制
弱電工程的質量控制應該是全方位的,這里著重根據弱電工程的特點強調在工程實施的三個主要階段設計、施工、調試各環節的質量控制。
4.1設計階段質量控制
檢查并確認各子系統的系統設計、技術設計、功能描述、設備選型必須達到合同、業主及功能需求分析的要求;根據確定的工程界面要求,檢查各專業、子系統之間技術交接互提資料是否達到要求,包括功能、信號匹配、設備配置、邏輯等;檢查受控對象的設計管線到位,雙方信號接口界面功能達到設計要求;對設計圖紙進行全面審核,確保設備清單、監控點表與施工圖三者完全一致。
4.2施工工程質量的控制
按施工工藝和相關的施工及驗收規范分階段進行質量控制;按圖示的施工工藝框圖的質量保證體系進行施工和質量控制;做好電管、線槽、電纜敷設及隱蔽工程的施工記錄和驗收;按施工工藝要點做好單體設備安裝的質量檢查表格;按設計和產品技術說明書的要求做好單體設備的測試和調試記錄。
4.3系統調試
包括系統調試前文檔檢查;根據設計、規范、合同的要求編制調試大綱,經審查確認后組織實施;記錄、檢查、確認按上述要求的各項測試數據,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和提出措施,并經相關部分確認;嚴格按規范和調試大綱的要求進行檢查。
5、結論
總之,面對正在建設項目智能弱電工程, 系統的總體設計、系統集成商的選擇、以監理單位為中心的工程項目管理是工程成敗的三要素。
參考文獻:
關鍵詞:國際工程承包;發展趨勢;融資方式;市場準入
中圖分類號:F426.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8-0176-02
在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的今天,國際工程承包業務作為我國企業對外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已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性。自我國正式加入WTO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融入到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而我國的國際工程承包行業正是在國家“走出去”發展戰略背景下,自力更生,從無到有,不斷發展壯大,并取得了良好的業績。然而在國際工程承包行業新的發展趨勢下,我國的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發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尚待解決。因而,探尋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發展之路,如何使我國的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已變得愈發緊迫。
一、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發展趨勢
1.1 工程承包模式的轉變
近年來,國際工程的發包方越來越重視承包商提供綜合服務的能力,傳統的設計與施工分離的方式正在快速向總承包方式轉變,DB(設計-施工)、EPC(設計-采購-施工)、PMC(項目管理總承包)等一攬子式的交鑰匙工程模式以及BOT(建設-經營-轉讓)、PPP(公私合作模式)等帶資承包方式業已成為國際大型工程項目中廣為采用的模式。承包商不僅要承擔項目的設計和施工、運作,還要承擔工程所需的融資。一些小公司及單一的設計、施工公司因此競爭壓力加大,難以為繼。
國際承包方式的這種新變化,要求承包商必須實現設計和施工結合,設計和前期的研究結合,后期的設施管理和物業管理結合。單純的工程施工業務利潤將逐漸降低,承包業務的開展已朝著項目前期和上游方向發展,利潤重心向產業鏈前端和后端轉移。
1.2 項目融資方式的變化
新時期,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發展十分重視融資方式的轉變。即增強了投資在承包業務中的作用,讓融資成為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亮點。而根據相關統計分析得出,目前我國的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主要領域是工程建筑領域,同時它也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吸引外資的最大部門之一。國家上除了極少數國家的政府是不需要項目承包商帶資承包之外,絕大多數的過程工程承包項目都需要承包商通過帶資的形式來進行項目承包的。
而帶資承包(在海外投資)也同時有利于國際承包商滲透到當地市場,承攬當地未在國際市場公開招標的項目。與帶資承包需求相適用,國外大的工程承包企業的融資能力不斷增強。國際上大的承包工程公司都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與融資能力,與世界主要的出口信貸機構、多邊金融組織、商業銀行及資本市場有固定的業務往來。為其在承包大型復雜項目以及降低整體項目融資成本及風險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1.3 科學化、信息化、規范化
通過資金控制,直接將管理延伸到各機構以及各執行項目上;依托信息技術建立管理系統,對各分部、機構以及項目進行管理和成本控制;從而找出盈利或虧損的原因,為集團的決策提供依據。制定一套集團特有的運營體系,規范整個集團的管理模式已成為大型承包商在國際市場成功之秘訣。目前,一些國際大承包商十分重視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的開發,同時還注意通過扁平化項目管理,減少中間環節,提高效率。
隨著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競爭的白熱化發展,各國企業國際承包業務中獲取的利潤降低,同時也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而為了能夠更好地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提升工程效益,加強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的技術能力的提升,不斷加強技術創新,加強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信息化建設,提高技術質量的規范性、安全性、環保性,等等。這些已經越來越成為國際工程承包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準入標準。
1.4 尋找新的市場定位
隨著國際工程建筑市場的產業分工體系深化,承包商尋找新的市場定位,是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發展又一明顯趨勢。工程管理和工程設計大多是歐美公司;設備國際采購是日本和德國;其他國家公司主要集中在土建領域,一些較發達國家正在向附加值高的領域升級。目前,歐美等大型跨國建筑企業都有自己的技術和專利,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上的優勢明顯,資金實力、技術和管理水平遠遠高于發展中國家的企業,在技術和資本密集型項目上形成壟斷。
盡管發展中國家建筑承包商,在國際工程市場中承建的工程項目多是相對簡單的勞動密集型項目,但是,隨著發展中國家承包商不斷進入國際市場,越來越多的承包商需要對經營計劃做出大幅度的調整,尋找新的市場定位。
二、我國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的發展現狀
新時期,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環境下,我國的國際承包業務正朝著多樣化模式發展,國家也加大了對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支持力度,積極鼓勵國內企業參與國際承包項目工程,以此來提升國家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的競爭力。近年來,我國的國際工程承包業務呈現一個快速增長的態勢。2012年,我國的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營業額達到了1166億美元,新簽合同數額達到1565億美元,同比增長12.70%和10.00%。而美國麥格勞?希爾建筑信息公司(McGraw-Hill)的2012年度Engineering News-Record(簡稱“ENR”)全球最大225家國際承包商排名中,我國內地企業也有52家上榜。
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行業信息化、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以及國內工程建筑行業能力的飽和過剩,可以預計,在未來十多年的時間里,我國的國際工程承包業務將會呈現快速增長的發展態勢。但是,在不斷發展變化的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的新趨勢下,我國的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的發展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
三、我國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企業融資難度大,得不到足夠的金融支持
目前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工程承包工程項目存在的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資金短缺。它主要是因為:一.目前,國際上通行的項目融資與我國的融資體制還沒有完全接軌。此外,國家對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銀行政策支持的力度也不夠。二.企業要得到融資擔保比較難,往往需要經歷很長的審批周期,擔保的范圍和幅度都很有限。三.目前,我國銀行提供的國際工程承包貸款利率為3.8%(不包括中國進出口銀行的“兩優”貸款業務),遠遠高于國際通行利率。
3.2 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質量較低
目前,我國的國際工程承包業務主要集中在亞非拉等落后國家及地區,工程項目的業務增長仍然采用粗放模式,而工程營業額的增長也大多依靠項目數量的增加,在業務質量方面還有明顯的不足。我國企業的國際工程承包項目的總體管理水平較低,持續的營業能力較差,利潤率普遍低下。許多企業將發展重點主要放在如何增加項目數量方面,對工程建設及管理的質量并不是十分重視。而目前我國企業參與的國際工程項目也多以傳統基建的專業施工承包模式為主,對新型的國際總承包模式(DB、EPC、PMC、BOT及PPP模式等)的涉及研究仍停留在初級摸索階段。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增長方式亟待改善。
3.3 市場準入困難
我國國際工程承包要面臨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目前我國在相關的技術、法律特別是行業服務質量標準方面還沒有真正與國際接軌。而歐美等國都實行了十分專業的工程資格及專業執照規定以及很完善的市場準入法律體系,這些都對我國企業參與國際工程承包項目提出了比較大的挑戰。而新的國際服務貿易設置的國際工程承包的服務質量標準等,也使我國企業面臨比較嚴苛的技術壁壘。
四、加強我國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發展的對策措施
4.1 加強金融保障建設
加強對國際工程業務的金融保證制度的建設,能夠對企業開展國際工程承包提供一定的金融支持。我國在金融保障方面的建設還比較落后,與國外完善的金融擔保、外匯管理體系的施行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加強對國際工程業務的金融保障建設,構建更加完善的金融融資體系,盡快在外匯金融業務方面與國際接軌,能夠有效推動我國企業在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的發展。
4.2 加強企業自身能力建設
目前,國際上知名的國際工程企業都具有負責從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到工程項目最后交付使用的全過程承包咨詢管理能力。而國內企業在這方面還十分落后。因此,努力提升國內承包企業的承包能力和檔次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國內承包企業應該大力加強人力資源建設,積極引進和培養具有項目工程專業知識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此外,國內承包企業還要在管理體制、信息化、規范化建設方面上加強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不斷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以此來提升國內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4.3 積極采取各種手段來打破國外市場準入壁壘
要努力改善國內企業遭遇技術壁壘和市場準入方面的限制問題,首先,要充分利用我國是WTO成員國的權利,通過國際貿易規定來消除一些歐美發達國家所設置的不合理的市場準入制度和技術壁壘。其次,國內企業還應該對國際工程承包的發展趨勢進行實時的掌握和更新,以此來把握國內企業在國際工程承包業務方面的投資趨向。第三,企業還應該對國外市場的準入規則、工程運作模式、產品和服務營銷模式等進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國內企業可以通過并購當地企業等方式來打破改過對國外企業所設置的貿易壁壘。
總而言之,在目前發展良好而形勢又比較嚴峻的環境下,我國的對外承包企業必須及時根據國際工程承包業務發展的總趨勢,積極應對,不斷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共同推動我國國際工程承包行業的長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劉阿平.我國國際工程承包的現狀分析[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05).
[2]鄭成華.提高我國國際工程承包企業競爭力的對策研究[J].網絡財富,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