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藝術設計學主修課程范文

    藝術設計學主修課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藝術設計學主修課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藝術設計學主修課程

    第1篇:藝術設計學主修課程范文

    即便你的繪畫功底扎實,但報考國外的藝術院校,或許你就是會輸給那些連明暗交界線都搞不清楚的洋考生!若想入國外藝術院校的法眼,那么作品獨特的思想和表達方式成為最重要的環節。

    本刊在新學年伊始的10月,為讀者搜羅全球10家聲譽良好的以英語教學的國際藝術院校,其多元的文化背景和開放式的教學帶來思維上的碰撞,更有豐富的教學資源與實習機會為學生提供發揮創意的渠道。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Royal College of Art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RCA)1837 年建校,世界最著名的藝術設計學院之一,也是唯一的只培養碩士研究生的藝術設計學院。RCA 的工業設計系在業內具有傳奇地位,而其雕塑系在英國也處于神圣地位。RCA的美術系、攝影系、平面設計系和珠寶系也相當了得!

    定義了近代科幻電影巨作《BLADE RUNNER》及后來的《異型I》的導演 Ridley Scott就是RCA 的視覺設計系的畢業生。

    和其他學校不同,RCA的車輛設計系(Vehicle Design)與產品設計系(Product Design) 區分于工業設計系。其車輛設計系乃名列歐洲第一,世界上也數一數二。

    RCA畢業生中家喻戶曉的名字有工業設計師、真空Dyson吸塵器的發明者James Dyson;好萊塢的大片導演Ridley Scott;曾獲得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建筑獎的David Adjaye;英國著名服裝設計師Zandra Rhodes;當代超現實帽飾設計師和藝術鑒賞家 Philip Treacy;YBA代表藝術家Tracey Emin等。

    盡管這里不可能列舉其數千畢業生的姓名,但請相信,他們已經塑造了我們當今的生活方式:最近的汽車創新設計,如福特Ford Ka和美洲豹Jaguar XK8,均由該校的畢業生設計;災難援救避難所的革命性突破混凝土帆布房、NHS (英國國家健康管理署)醫院病床都是該學院畢業生的作品。事實上,連滾石樂隊那經久不衰的樂隊標志,也是出自一位RCA畢業生之手。

    正因為英才輩出不窮,即使在競爭極其激烈的今天,該學院始終源源不斷地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最為出色的藝術設計本科畢業生。

    倫敦藝術大學

    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

    倫敦藝術大學由五所世界聞名的藝術﹑設計﹑媒體學院組成, 即坎伯韋爾藝術學院﹑中央圣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切爾西藝術與設計學院﹑倫敦時裝學院﹑倫敦傳媒學院。這五座學院使其成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藝術、設計、大眾傳播以及相關技術的教育中心。

    目前這五座學院的在校學生共計16000人,每年均有將近2000名學生從倫敦學院畢業。

    其中有許多畢業生活躍在藝術、設計、大眾傳播及娛樂界,并取得了很大成功。其中最著名的就數英國中央圣馬丁設計學院,是全球領先的設計藝術學院。學校的課程包括藝術,產品工業設計,平面設計,時尚, 珠寶,藝術文化,戲劇表演等。

    如著名的John Galliano,Rifat Ozbek,Terence Conran, Sue Coe,Jarvis Cocker,P.J.Harvey, Malcony McLaren,Henry Moore, Dirk Bogarde等人都曾就讀于倫敦藝術大學的某一所學院。

    英國蘭開斯特

    當代藝術學院

    Lancaster Institute

    for the Contemporary Arts

    蘭開斯特當代藝術學院(簡稱LICA)包含藝術、設計、電影學、音樂及戲劇研究的教學和研究活動。強大的科研風氣指導學生參與研究活動,確保對社會文化與當代藝術做出有意義的貢獻,范圍包括在當代的實踐、理論和性能。英國政府最近的研究評估中將蘭卡斯特包括音樂、劇院、電影和新媒體設計系的研究成果排在英國前三名。

    英國拉夫堡大學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拉夫堡大學排名近幾年持續上升,曾在2001年度《金融時報》刊登的大學聯盟排行榜中,拉夫堡大學和劍橋大學并列第一位,據說是學生滿意度最高的大學。

    學校與20多個歐盟國家中超過100多所大學和學院有著密切的學術往來,并將表現優秀的學生送往國外進修。同時,拉夫堡大學與工商界聯系密切,并曾5次榮獲“女王年度獎”,以表彰該校與英國航空、福特、勞斯萊斯等大型企業的精誠合作。該校與如美國福特、英國宇航系統公司(BAE System)、勞斯萊斯、帕金斯公司、蓮花Lotus及英國主要銀行等都建有長期的合作關系并為其輸送各類人才。這種密切的長期合作關系和大量的海外生源使拉夫堡大學有能力從事專門為英國及全球的工商業發展而設計的教學、科研和咨詢活動。

    該校被評為英國娛樂設施最好的大學之一,擁有劇院、藝術和音樂中心,免費醫療中心和全部由學生管理的學生會,下設餐館、酒吧、美發廳、洗衣店、銀行和旅行社。在2007年出版的《泰晤士報·優秀大學指南》中,拉夫堡大學在全英大學排名中名列第6名。

    拉夫堡大學由3個學院組成:工學院、理學院以及社會科學與人文學院。各個學院都開設本科、講授式碩士和博士課程。不少本科課程都安排選修1年的企業或職業培訓。

    優勢專業包括排名全英第一的傳播和媒體、排名第二的建筑學和排名第四的藝術與設計。藝術設計鼓勵學生創新,打破固有的傳統的繪畫設計模式,形成自我風格。藝術設計系的大樓設備齊全,從3D金屬工作室到攝影室到暗房一應俱全,學生們在這里可以接觸到設計界最新的多媒體設備與創作環境。

    羅德島藝術設計學院

    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

    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簡稱RISD),1877年成立,是一所由實業家成立的私人藝術學院,最受歡迎的主修課為插畫、建筑和平面設計。

    該校距離波士頓國際機場50英里,有13英畝校地并提供住宿和校網,國際學生的比例約占15%。RISD是一所評價很高的藝術學校,并以多元化的六周冬季課程所著稱。在美國藝術學校的科系排名中,羅德島藝術設計學院的陣容很強大,看看該校在2011年美國最佳美術學院評估中各課程的排名吧:

    雕塑第3名;平面設計第1名;陶瓷第3名;繪畫第3名;攝影第3名;多媒體第3名;金屬及珠寶設計第2名;室內設計第2名;工業設計第2名;玻璃制品設計第1名;纖維藝術第5名;版畫第2名。

    紐約視覺藝術學院

    School of Visual Arts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簡稱SVA)于1947年成立,是位于紐約市區內的著名的私立藝術學院,近年來尤其名聲鵲起。學校沒有主體校園,校舍分布于紐約下東區23-20街一帶。全職教師有109位,提供宿舍。

    該校大學部最受歡迎的主修課程為廣告、平面設計、插畫,但Design課程收的人數比較少。SVA的研究生課程始于1983年。學校有專為MFA課程另外提供的校方目錄,請在索取時要特別注明。比如,誰想要去專攻該校的多媒體專業,應該要申請Computer Art!

    SVA知名的畢業生有Keith Haring 、平面設計大師David Carson等,而2005年的威尼斯影展最佳短片金獅獎得主華人導演林見坪也畢業自該校。

    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成立于1896年,是享譽世界的設計學院。1970年,Parsons正式與紐約的New School合并,從那時起Parsons開始穩定地成長為全美最大的藝術與設計學校之一。除紐約外,該學院還有巴黎分校,以及在多米尼加、日本、馬來西亞和韓國也有相關的姐妹校,是個非常國際化的學校。

    學校畢業的名人眾多,如Gucci 前任首席設計師Tom Ford 、Donna Karan、山本耀司、為 LV打響服裝設計名號的 Marc Jacobs、Anna Sui、Jason Wu、Derek Lam、名攝影師Steve Meisel、COACH的現任首席設計師Reed Krakoff等等,都是該校的杰出校友。

    卡爾布魯克藝術學院

    Cranbrook Academy of Art

    美國卡爾布魯克藝術學院是家非常特殊的藝術院校。和一般學校不同,這所學校只有研究生課程,而且規模非常地小,校內一年只有140至170名學生。但它卻是全美排名前列的一流學院,并且學費號稱是全美同類型私立學校中最低的。

    該校位于知名工業城底特律的僻靜郊外,并以“駐校藝術家指導”的特點著稱。設有2D平面設計與3D立體設計研究課程,均在美國排名十分靠前。全球攻讀工業設計的學生都不會對卡爾布魯克的3D設計感覺陌生,因為該院的3D在80到90年代引領整個產品語意流。比如,在每一本跟產品語意學有關的書里都一定會提到Cranbrook這個名字!

    而到了21世紀后,整個學院的走向變得更為多元,注重context與scenario,講通俗些就是“要說出產品的故事”,因為“設計者是寫故事的作家”,而“使用者則是讀者”。

    但該校并不適合基礎學生就讀,因為這里沒有大學部,沒有人手把手來教做模型、蓋3D 、畫設計草圖。這些事,來念書的人必須已經全都會做了。

    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

    Nanyang Academy of Fine Arts

    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目前設有8個系,分別為3D設計系、藝術管理與教育系、舞蹈系、設計與媒體系、服裝系、純美術系、音樂系、戲劇系,除了頒發受國際承認的專業文憑外,學校也從1998年初陸續提供與英國和美國大學的學位課程,為有志于藝術專業深造的學生提供一站式的教育。

    NAFA(簡稱南藝)成立于1938年,前身是南洋美術專科學校。學校課程設計靈活,適合個人對教育的不同需求。非全日制和碩士課程在傳授新技能的同時,也提供終生學習、取得成就的機會。適當地調整了學費,以吸引更多具備入學資格的學生,同時也為那些在財務上有困難的學生給予資金援助。

    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普遍理想,大多數畢業生在離校后的三個月內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超過90%的NAFA畢業生能夠在其首選領域覓得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

    文化獎是新加坡新聞、通訊及藝術部為了鼓勵和推動藝術發展,特別頒給在藝術領域有卓越貢獻人士的最高殊榮;青年藝術家獎則是頒發給有杰出潛質的年輕藝術家。而NADA曾培養出10位文化獎和10位青年藝術家獎得主,這無疑是其優良師資隊伍和優秀校友的最佳見證。

    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

    LASALLE College of the Arts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于1984年由De La Salle修士麥納利創立。該學院是一所擁有2000多名在校生的綜合性藝術院校,以強調創意的獨特教學理念和強調完整學術創意的途徑為新加坡提供多方面和高質量的藝術教育。

    目前,學院設有美術、設計、媒體藝術、藝術管理、表演藝術五個學系,包括美術、廣告設計、平面設計、時裝設計、室內設計、電影、藝術管理等幾十種專業,可以授予大專以及學士、碩士學位。

    拉薩爾藝術學院位于新加坡市中心,其新校園于2007年落成并投入使用,它包含5個國際性開放式大型表演場所,采用當今劇場建筑中最先進的技術;同時還建有全新加坡最大的展覽中心——拉薩爾新校園已成為新加坡的標志性建筑。

    第2篇:藝術設計學主修課程范文

    性 別:男

    民 族:漢

    專 業:藝術設計學

    學 歷:本科

    聯系電話:zzzz

    電子信箱:

    通信地址: 01000 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教育情況: 2007年9月——2011年7月 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

    求職意向: 廣告文案創作、廣告策劃與創意或其他

    大學獎勵: 獲得兩次學校獎學金、優秀班干部等稱號

    自我評價:大學4年的學習,培養了學習和生活的態度:

    學習,永不止步;生活,積極坦蕩;

    工作態度:選擇貴公司,首先認同了您企業的文化和價值觀;

    工作的首要選擇不是薪資,而是有自己成長和學習的空間;

    大學畢業從基層做起,兢兢業業,腳踏實地,5-10年工作期間,不

    斷學習,爭取成為有獨立風格的設計師,實現人生價值。

    金融學知識鍛煉了我的iq,設計學知識培養了我的eq。

    主修課程:素描色彩基礎、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當代文學、電腦平面廣告設計、基礎寫作、現代漢語、大學英語、廣告學概論、平面色彩構成、flash、 傳播學概論、廣告史、廣告策劃與創意、廣告媒體研究、廣告攝影與攝像、廣告文案寫作、美學原理、市場營銷學、專業英語、多媒體廣告制作、廣告經營與管理、企業文化、實用美術與廣告設計、廣告心理學

    輔修課程:《管理學原理》、《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學》、《經濟學原理》

    (曼昆著)、《經典廣告案例賞析》、《投資學》等

    英語與計算機水平: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413分;

    能熟練操作office辦公軟件 會使用photoshop、co

    reldraw、premiere等軟件

    實習經歷:學校 多次參加學校廣宣工作,實現了自身價值

    社會 2008.3-2009.3 呼和浩特市唯一廣告有限責任公司兼職

    課外活動:1、參加計算機愛好者協會,現在已掌握了電腦的基本知識和技巧;

    2、參加學校志愿者協會,懂得作為一名大學生,要熱愛自己的祖國,參加志愿活動,做力所能及的事,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

    第3篇:藝術設計學主修課程范文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各種新型產業層出不窮,在這其中,一種以創意為主的新型產業逐漸嶄露頭角,在許多行業,創意都有其生長的土壤。本文首先介紹了文化創意產業化的概念和重要性,再介紹了藝術設計課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文化創意產業化;藝術設計教育;藝術設計課程

    一、前言

    創意產業是各種行業發展的先驅,它推動了許多產業的發展,向大眾推廣許多新的思維、設計、理念,所以值得投入大量的資源來培育創意人才。由此誕生的藝術設計教育課程旨在為設計行業培育出更多具備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但是因為其歷史較為短暫,課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并想辦法解決。

    二、文化創意產業化的概念及重要性

    1.文化創意產業化的概念。創意產業,是一種在經濟飛速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持續提高的當下社會中發展出的新型產業,它非常推崇創新,注重個人的創造力和思維的活躍性,它需要現代社會高端的電腦技術、活躍的信息傳遞作為基礎。在滿足這些需求后,創意產業能夠爆發出相當大的創造性,以自身的先驅性領導其他產業飛速發展。創意產業的涵蓋面非常廣,它是一種文化產業,但是卻可以涉及廣告傳媒、建筑設計、藝術設計、電影戲劇等各個方面,并且在這些產業中占據領導地位[1]。不過除了社會物質基礎之外,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滿足一個條件,那就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文化創意必須是人的文化創意,這就決定了它的發展離不開專業人才的基礎。我國為了促進創意產業的發展,在不同領域均開設了培育創意人才的教育課程。藝術設計教育課程就是其中之一,不過現今還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2.文化創意產業化的重要性。文化創意產業在其他產業中具有領導地位,其相應的創意人才也是各個領域行業的搶手人才。因為創意已經逐漸成為一種隱性資產,它的發展可以促進企業具備持續發展的潛力,在競爭中始終走在其他企業的前方,這一份優勢對于競爭激烈的各個行業中的企業來說至關重要。因此,文化創意產業是許多企業爭相發展的方向,一些高素質的創意人才也在社會上具有很高的社會地位。文化創意的產業化能夠促使這一產業逐漸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同時也意味著一份產業的發展逐漸具備輸出與輸入兩方面。我國為了促進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正逐漸在教育中也增加相應的教育課程,為社會提供具備專業素養的創意人才,但是我國創意教育尚受到教育體制的制約,面臨著許多挑戰。

    三、藝術設計教育課程發展中的問題

    1.創新性不足。我國的教育方式一直是以學為主,無論是哪項科目,學生都是在教師的領導下學習先人的知識,以掌握和運用知識為主。藝術設計教育雖然主打創新思維,但是由于其課程采用的仍是和其他課程相同的教學模式,導致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要學習的仍然是前人的經驗,繼承的是前人的思維和成果,缺乏相應的延伸和發展。并且,學生學習的科目相同,上的課程、做的練習都相同,很難在這種統一的學習中發現具備創新潛力的學生。而一些具備創新能力的學生,也在固化死板的學習模式中逐漸失去了自主思維的能力[2]。當然,藝術設計課程中,對于經驗的繼承是必須的,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評判與鑒賞能力,了解優秀的前人是如何思維的,這有利于他們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也能幫助他們拓寬自己的眼界,但是藝術設計教育課程的重心仍然應當放在學生的自主創造方面,著重培養學生獨立思維、自主判斷的能力。若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味等著教師為他們指出設計的重點、方向和方法,那么他們將逐漸失去自主思維的主動性,而這本是藝術設計課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學生會逐漸習慣模仿前人的手法、視角和構思,在思維中形成固定的程序,讓視線范圍開始變得狹窄,最后導致培育出的人才在前人的道路上具備相當高的素質,但是缺乏自己走出一條道路的能力,從而也限制了創意產業的發展。

    2.文化素質不高。從高中教育分科開始,無論是學校還是家長,甚至是學生自己,都存在一種觀念,那就是只有學習不好的學生才選擇藝術專業。這是一種非常偏頗的想法,藝術與文理科都是平等的方向,選擇藝術的學生同樣具備很強的文理科學習能力。但是,這一觀念卻在現實中被廣泛認可,文理科被當成高中發展的主要方向,只有在文理科方面無法取得很好成績的學生才去選擇藝術類的方向。這就導致了高校開展藝術設計課程后,所招進的學生大都是人文素養較差,不具備較高的素質,再加上這幾年高校逐漸擴招,放低了招生要求,使招進的學生素質進一步下降。實際上,能夠在藝術設計中取得較好發展的人才,勢必要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作為基礎,只有擁有堅實的文化基礎,學生才能在藝術設計中更好地理解課程知識。比如建筑設計,學生需要掌握數學與物理方向的知識,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掌握歷史與語文方面的背景知識。比如服裝設計,學生需要掌握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方面的知識。可以說藝術設計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素養的培養。不僅僅是生源問題,即使是高校的教育也仍然是只重視專業技能教育,忽視人文素養教育。學生學習的大部分課程都是色彩、技術的運用,極少見人文素養的提高課程,只有一些民間藝術方向的課程會保留一些關于民間藝術歷史背景的課程。這種存在嚴重偏頗的課程設置,導致學生進一步忽視人文素養的重要性[3]。當學生學成畢業后,他們具備了相應的知識技能,卻缺乏知識底蘊,在工作中不能依托豐厚的人文素養進行設計。試想,當建筑設計師不了解當地的文化背景,當服裝設計師不了解不同人群的心理需求,當游戲設計師不了解受眾人群的文化視角,他們設計出的產品,即使創造力十足,又如何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同,如何推動創意文化的發展,如何能夠推動國家經濟的發展。

    四、發展藝術設計教育課程的措施

    1.提高創新能力。創新能力是創意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的基礎。藝術設計的發展,究其根本就是創造力的發展,所以藝術設計教育課程應當更加注重對于學生自主創造能力的培育,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輸。在這方面,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創造性的作業,讓學生運用知識自主完成,并將作業成績記入學生的最終成績,對于一些非常具有創意的作品還要提出表揚。學校應當給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鼓勵各種自主社團的開設,用多姿多彩的社團活動來促進學生思維的拓展;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創意比賽,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示的舞臺。教師在進行一些設計項目的研發時,可以招收一些具有潛力的學生作為助手,學生年輕活躍的思維能夠幫助教師找到新的方向,教師也可以指導學生做一些社會前沿的工作,提前為學生展現發展的方向。一些開展了校企合作的學校,可以將已基本完成理論學習的學生送到與學校合作的企業中進行實習,在實習中,學生能夠切實體會到走在社會前沿的設計行業是如何發展的,能夠接觸到一些設計專業的工作人員,體會他們的思維方式。這樣,學生不僅拓寬了眼界,在受到新的思維激發后,也能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

    2.提高文化素養。藝術設計離不開人文素養作為基礎,學生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首先,高中時期就不應該指引文化科目成績好的學生選擇文理方向,而是應當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選科思維。當學生傾向于藝術專業時,學校不能干涉學生的選擇,還應當為其排除來自家長和社會的障礙,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向[4]。這樣,高校在招生時,就能獲得具備較高文化素養的藝術設計學生,從源頭上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高校在開設藝術設計課程時,也應當開設與之相配合的綜合課程。綜合課程可以包括基礎的數學、物理、化學、人體結構比例或者建筑受力分析等理科知識,也可以增加歷史、哲學、政治、經濟規律等文科知識,還有心理學、生態學、社會學等相關知識。這些可以作為學生必備的主修課程,也可以作為選修科目供學生有選擇地學習。例如心理學、數學、英語就應當作為學生在設計專業知識以外應當掌握的學科,而人體學設計、建筑力學、生態學等在特殊方向才需要的學科就應當在學生對自己將來涉足的行業有一定傾向后有選擇地學習。學校也應當安排一些校園活動,例如人文講座、文化競賽、文化社團活動等,讓學生在校園活動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教師也應當讓學生明白,藝術設計并不是獨立的學科,它可以涉及的范圍非常廣,它應當是藝術與文化、科學相結合的科目。學生應當明白文化素養對于藝術設計的重要性,并且致力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養,為自己的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五、結語

    創意產業化的背景下,需要人才具備創新能力和堅實的文化基礎,因此,高校在藝術設計課程上,應當多鼓勵學生自主思維創作,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臺,開設更多能夠提高學生文化素養的科目。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高素質的創新人才,才能推動創意文化的產業化,才能推動我國的創意產業發展。

    參考文獻:

    [1]童宜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藝術設計的發展特征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56-59

    [2]侯立平.文化轉型與中國當今設計學學科本科教育課程設計的變革[D].中央美術學院,2013:34-38

    [3]吳威.創意產業與區域經濟增長互動發展研究[D].吉林大學,2014:102-105

    第4篇:藝術設計學主修課程范文

    【關鍵詞】當代藝術 藝術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9682(2009)07-0123-02

    大學藝術素質教育既要延續傳統,又要面向未來。當代藝術正是傳統藝術與未來藝術相交融會之處,繼往開來,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正確欣賞分析理解評價當代藝術是大學藝術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當代“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時代轉換使當代的大學生對于自己時代的藝術感同身受,興趣濃厚。可遍觀目前國內大學藝術素質教育的現狀,當代藝術卻處在疏離與缺失的狀態。如何正確認識當代藝術在大學藝術素質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走出目前的關系現狀是從事藝術素質教育的教師迫切需要思考的課題。

    一、大學藝術素質教育的現狀與困境

    大學素質教育課程的開設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學生因專業劃分導致知識結構的片面性和狹隘性,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和全面健康發展的能力,也是“寬口徑、厚基礎”教育理念的重要舉措。具體到大學藝術素質教育,根據現代高等教育的觀點,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開發學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對藝術作品的批判性理解能力。

    目前大學開設的藝術素質教育課程主要集中在中西方美術經典作品賞析。筆者所在的學院為全校學生開設了《西方美術名作欣賞》和《中國書畫欣賞》的綜合選修課,根據學院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兩門課程涉及到的內容,前者到西方現代藝術階段終止,后者到清末民國初期,關于西方和中國的當代藝術均無講授課時。筆者在課堂上曾經問過學生是否知道中國的幾位當代藝術大家,學生大多一無所知或者一知半解。這些主修藝術設計的學生尚且如此,遑論其他專業的學生。究其原因學生在中小學階段主要學習的是基礎繪畫技術,在大學階段雖然有中西美術史論和作品賞析課程,但卻很少涉及當代藝術,也很難獲得一個關于當代藝術的比較系統客觀的印象。巫鴻在《誰來承擔我們的當代藝術教育》一文中談到,國外研究西方藝術的有90%在研究西方當代藝術;而研究中國藝術的則倒過來,只有10%在研究中國當代藝術。盡管國內這些年對當代藝術的創作、展示、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公眾對當代藝術尤其是實驗藝術部分仍然處于基本不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的狀態中。

    其次,目前的藝術素質教育方法仍停留在書本教育的層面,忽視了美術館博物館藝術展覽的現場實踐教育方式。條件好的大學多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通過播放圖片影像資料,引導學生了解認識凝練了人類智慧情感的經典作品。這也是教育學生從視覺經驗的角度來感受欣賞藝術作品的美,從而喚起學生心靈美及情感上的呼應,激發起學生對于理想的追求,在生活中追求美和感受美,這無疑是一種可采取的值得稱贊的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確實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不過仍偏重于知識教育,學生與藝術的接觸有限,與現實感受脫節,難以獲得真實的經歷和經驗。而對于藝術的教育來說,這可能是一個致命的缺陷。美國藝術評論家丹托認為:“不管藝術是什么,它不再是被人觀看的對象。或許,它們會令人目瞪口呆,但基本上不是讓人看的。”[1]“藝術事實上就是關于經驗了藝術的那些人。”[1]當代藝術的現狀已經遠離了人們在習慣思維中所理解的藝術,單純的觀看方式無益于學生認識當下生活中的藝術現象,從而理解自己的生活到底與藝術有何聯系。藝術素質的教育模式正如當代藝術的多元性一樣,也需要有其它的模式。在素質教育中適當地引入美術館、博物館、藝術展覽的教育,帶學生實地參觀,現場直接感受藝術真品,與藝術家對話互動,幫助學生理解藝術,引導學生對當代藝術的批判性理解能力。

    再次,主客觀對立的理性主義認知教育方法仍然存在于藝術素質教育之中,藝術欣賞和教育過程中習慣側重于藝術的消費和享受。藝術作為認知的對象到被消費和享受的對象仍然是陌生化的客體。康德以后的生命論哲學家,不滿意理性主義的認知方式,提出生命本體論。蘇珊朗格認為真正能夠使我們直接感受到人類生命的方式便是藝術方式,藝術成了人追問終極價值而達到理想之境的絕對中介,藝術的言說使人的混沌存在轉化為明朗的價值存在。宗白華先生倡導藝術的人生態度,視藝術為人生的本質生存方式。大學生在認識了解藝術到喜歡欣賞鑒別藝術的基礎上,把藝術與自己的人生融會貫通,把藝術融入自己的生命與生活,在這個持續的過程中,大學藝術素質教育扮演發揮著重要的啟蒙意義。

    二、中國當代藝術在大學藝術素質教育中的缺失及原因

    中國當代藝術在藝術素質教育中的缺失與其自身的特征以及在社會文化結構中的格局和形態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隨著社會改革,從政治經濟到文化藝術都在飛速發展,尤其是藝術,因為創作環境的相對自由,藝術的種類和對藝術的探索也非常多。首先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當代藝術“話語雜陳”,“呈現出各種不同歷史形態的藝術對話和‘博弈’的多元化格局。其中既有傳承了古典文化的中國傳統藝術,也有從20世紀初開始接受的歐洲古典藝術和印象派藝術;既有從20世紀初葉開始接受并在80年代蔚為大觀的現代主義藝術,還有90年代之后舶來的后現代諸種藝術。”[2]藝術形態也前所未有的復雜,有繪畫、裝置、表演影像、計算機、各種混合媒介及大地藝術、身體藝術、行為藝術等。其中最顯著的變化是繪畫不再居于藝術的中心地位,藝術的志向也不是審美。

    眾多的中國當代藝術杰作與偽劣并存,難以清楚辨識,有些藝術品與普通物品沒有明顯的區別,不能僅從視覺經驗的角度作出區別和判斷。藝術世界顯然發生了某些深刻的變化,不存在一個標準的創作藝術的方式,藝術的活動目的也不再明確。藝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屬于一切人的東西。從根源上講,當代藝術也是對當下社會中個人心理和認知的體現,表現了當代人的思想和觀念,與以往的藝術并沒有本質的區別。當代藝術的復雜和多元主要體現在表現手段和形式上的不拘一格。簡單地對當代行為藝術、裝置藝術、身體藝術等后現代藝術形態作道德上地譴責,情感上地冷漠和非客觀地評價并不能解決藝術作為一個現實存在地事實上的問題,也不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藝術欣賞和批評的觀念。藝術教育的歷史習慣一時難以改變,新舊交替,難免有所疏漏,而當代藝術的多元性和復雜性又增加了講授的難度。現實與教育現狀的脫節使當代藝術更加陷入迷霧,日益遠離人們的視野。

    第5篇:藝術設計學主修課程范文

    關 鍵 詞 :工業設計 建筑學 教育模式 專業分工

    工業設計代表著工業技術的進步。近幾年,我國的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發展迅速,許多高等院校相繼開辦了這個專業,據教育部2004年統計的數字顯示,已開辦工業設計專業的高校達219所,這無疑對我國的工業化發展是件好事。但與此同時也顯露出一些問題,如在培養人才類型和主干課程設置等問題上還需要認真的分析和思考。本文認為工業設計專業大學教育應該參考建筑學中的專業教育模式,根據不同技術類型分出子專業(如土木工程、建筑設計等),明確培養不同專業人才的目標。

    一、工業設計應該突出專業特色

    我國工業設計專業教育開始于藝術類院校,課程設置基本參照國外傳統工業設計教育模式,并由美術或工藝美術專業的教師任教,主要講授藝術設計技法和模型制作課程(實踐類課程)。當初,有多數人認為,工業設計與藝術之間的區別只是實用美術與美術之間的區別,所以在大部分院校,尤其是文科類院校的工業設計專業教學計劃中,安排的課程基本是以藝術造型為主。后來,隨著工業設計專業教育的深入,人們開始認識到工業設計是一門綜合多種學科知識的新專業。為此,1998年我國教育部按照學科分類將工業設計專業歸屬于機械工程和藝術學,主修課程包括:力學、電工學、機械設計基礎、工程材料、造型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等。要求學生畢業時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及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但是,我們從實際教學中發現,這種在同一專業中兼學文、理科課程的教育模式,并不適合培養那種高級“專門”人才。主要原因是,由于機械工程與藝術學是截然不同的兩個專業,一個屬工科類,另一個屬文科類,所以它們的思維方式及學習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從全國大學生工業設計作品展中我們就可以清楚地見到,來自不同類型院校的作品,無論是在造型方面還是功能方面都有明顯的區別(參見圖片)。這一點也可以說明,工科院校學生更多的是理性和邏輯思維;而藝術院校學生更善于感性和形象思維,一個是應用了物理學、數學推理的方法,而另一個是靈感、熱情多于推理。當然,理想的設計師應該具有以上兩種能力,但是這需要一個時間過程,本科生在校學習年限均為4年,需要修完40多門課程(包括公共課在內),平均每門專業課約45學時,另外還有40周以上的實踐類課程。如果這期間再增加新的相關課程,必定會影響到課時量的分配,造成一些課程的課時量減少,沒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深入理解課程的實質。特別是學習專業技能方面的課程,更需要一定的課時量來掌握,否則就會影響學習質量和教學水平。正所謂“欲速則不達”,現在已經有人認為,工業設計專業畢業出來的學生,既不像藝術家,又不像工程師。

    所以,要改變這一現狀,就應該考慮在工業設計專業里分設技術類型和藝術類型的專業,按照不同類型進行專業分工,明確不同專業的教育方向、學習目的和培養目標,制訂培養不同類型人才的教學計劃。一部分學生以學習功能、材料、構造、工藝、安全、效率等課程為重點,另一部分學生以學習視覺效果、使用形式、市場效益、人機界面等課程為重點。其教育模式就如同建筑學中的土木工程和建筑設計,它們屬于同一個學科,但又具有各自的學習目的和培養目標,各專業又可以互相影響、互相聯系,使藝術與技術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是技術與藝術的統一體,并非是技術加藝術的組合體”)。以下我們從建筑學發展的進步過程,分析藝術與技術在設計中的合作與分工,可供工業設計專業教育比較、借鑒。

    二、建筑學中的專業分工

    在歐洲,將建筑隸屬于“繪畫藝術”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特點,當時的建筑師與工程師沒有明確的職業區分。“人們不會對委托建筑師去設計橋梁是否適當產生懷疑,那只不過是砌筑拱券或石頭切割法的擴展而已。”一直到1747年,在巴黎橋梁公路學校才將土木工程建立成獨立專業,從此,建筑師與工程師的各自職責有了明確的分工。一學者認為,真正意義上的工程科學從此開始。可是到了19世紀中葉,法國的建筑專業又被歸入了美術學院,而且教學方面不能完全獨立,使一些年輕建筑師的學習被引入歧途,他們基本放棄了規劃和對結構的研究(而這是建筑藝術的本質),將主要精力致力于設計豐富的建筑立面和大量的豪華裝飾。“他們相信建筑的主要目的就是漂亮和繪畫式的體積組合,是由裝飾組件構成”(這一點與我國早期工業產品造型設計所追求的目的一樣)。據說當時巴黎美術學院只重視房屋裝飾而忽視房屋構造的教學已經出了名。彼得柯林斯(法)認為:“美術學院將建筑僅僅看作感人的、似畫的作品和大量裝飾性的東西是危險的,這種習慣將使他們趨向于成為藝術家而不是建筑師了。”1850年,建筑教育家隆德勒(法)建議在學校里不再只設一種只會談論裝飾的教授,而應該有講授規劃和結構的教授,包括競賽與評獎,也要依次強調三者的關系。而后,隨著建筑科學的細分,陸續出現了如建筑規劃、土木結構、建筑設計等專業。

    與歐洲相比,美國的建筑學教育則忽視了建筑師,而過分強調工程師的作用,原因有多方面,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來自于工業技術的進步。如1854年,煉鐵除碳技術的提高,造出了足夠尺寸的熟鐵大梁,隨后,鋼的出現使金屬結構又有了更大的進步,相繼建造了全部采用鋼鐵結構的橋梁與建筑物。如南達科他州的格拉斯哥鐵橋(美),“水晶宮”(英),埃菲爾鐵塔(法)等。19世紀90年代初,鋼和混凝土框架的商品化應用,更加使美國人相信技術在建筑中的主導作用,也因此而忽略了建筑的傳統形式即建筑的藝術形式。蒙哥馬利·斯克勒(美)不得不承認:“設計不錯的城市橋梁只有在法國才可以找到,原因應歸功于公路橋梁系里設有建筑學教授的職位。”的確,建筑作為一門科學,不僅要依靠工程師來考慮結構部件的形式和方法,還要依靠建筑師在其實用結構的基礎上增加藝術表現的成分,建筑才會更加完美。

    三、培養不同類型的專業人才

    工業產品設計同樣需要工程師負責功能和構造,設計師負責造型及視覺效果,同樣有材料與結構的分析與計算,有豐富想象力的形態構成。“它們的基本目標同樣是實用,是追求現代意識與現代科學的一致性。”因此,筆者認為,工業設計專業應該參照建筑學專業的教育模式,在一個專業里設置不同研究方向的專業,如藝術造型學、制造工藝學或材料構造學(擬訂名稱)。不同的專業方向有不同的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有各自合理的專業課程設置及其有效課時量,這樣才能顯示出專業的特色。事實上,隨著科學的進步,工業產品中的技術含量會越來越高,涉及的方面會越來越廣,專業分工也越來越細。例如“機電專業”的前身就是由機械、電子兩門技術組合而成的新型專業。又如,人機工學這門課程,在一些學校已經作為一門單獨的專業。目前,工業設計專業教育在我國文、理科院校都有開設,既然如此,就可以根據各自的特點,如學生生源、師資結構、學術氛圍及環境條件的不同,去培養兩種不同類型的專業人才,一個培養工程類的設計師,而另一個培養造型類的設計師,它們又統屬一個專業。

    當然,工業產品設計和建筑設計是兩種不同的專業,各自有不同的學習目的和培養目標,何況產品與建筑相比,無論是制造或使用都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我們在此只是從專業教學發展的角度,對建筑專業的教育模式進行分析,就如同“包豪斯”時期那種將建筑師與工程師在完成項目時,彼此專業上的合作模式帶入到產品設計中一樣,借以研究有關如何提高我國工業設計專業教育水平的方式方法。

    參考文獻 :

    [1]彼得·柯林斯. 現代建筑設計思想的演變[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年10月,第213頁

    第6篇:藝術設計學主修課程范文

    留學生:鑒于國內藝考競爭日趨白熱化,部分院校淘汰率高達97%,很多學生不得不轉而把目光投向國外。那么與國內藝考相比,藝術留學到底具備哪些優勢和劣勢呢?

    凌嘉鍵:隨著國內藝考競爭的白熱化,藝術留學逐漸受到家長學生們的關注。的確,相比國內僧多粥少的局面,學生在國外藝術院校的申請中會有更多選擇。國外很多國家諸如美國、歐洲、日韓,均不乏擁有深厚藝術積淀的百年老校。而進入這些名校的門檻并不會很高,只要學生具備比較扎實的藝術功底和語言基礎即可。另外,國外的藝術教育更為成熟,文化背景更加多元,學生處在一個更容易激發創作靈感的環境也更利于他的學習。當然,藝術留學也有一定的劣勢:其一,留學費用比在國內讀藝術的費用要高很多,對于經濟情況一般的家庭而言的確壓力不小;其二,用于藝術申請的作品集在國內能找到代工的機構,這對于本來藝術基礎不扎實卻靠此進入名校的學生而言是極其不利的,這類學生極有可能會因為基礎薄弱,跟不上學業要求而е倫鈧瘴薹ㄋ忱畢業。

    歐冰倩:總體來看,藝術留學的優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東西方文化和元素可以更好地結合。對于藝術留學的學生來說,他們了解和繼承了一定的中國傳統文化后,再吸取國外藝術文化的精華,能夠更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這對于提高作品的創造力和價值將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學位與文憑具有優勢。學生藝術留學深造后,拿到國外藝術院校文憑,或是有一定知名度的院校藝術類文憑,對于今后就業將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第三,能夠更大程度地培養學生活躍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創作與時俱進、獨樹一幟的藝術作品是成功藝術家保持生命力的核心所在。相比國內,國外教育對學生的創新能力要求普遍會更高,尤其是對于設計類的學生。

    第四,增長見識,培養學生的獨立性。相對國內保守的藝術院校而言,國外的藝術類教育和師資更為成熟。同時,國外留學生必須獨立完成很多事情,獨立性和自主性都會有所提高。

    藝術留學的劣勢則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看學校是否具備較強的綜合實力,包括師資力量,可以提供的藝術實踐和實習機會等。如果學校師資力量短缺,教學管理不規范,加之學生缺乏自覺性的話,那出國留學其實更像是一種變相逃避國內藝術教育的方式。

    第二,藝術留學申請對于申請者的語言成績要求并不是特別高,一般學生作品集足夠優秀的話,是可以在申請時彌補語言上的欠缺的,但這也可能會導致出國后上課聽不懂,課業跟不上等情況的發生。

    留學生:對于工薪階層的中國家庭來講,留學費用是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目前有哪些國家實行免學費政策?

    凌嘉鍵:歐洲許多國家的公立藝術院校都是免學費的,但是學生需要通過語言考核測試。有些國家比如德國、法國是允許學生打工的,這也是減輕家庭負擔的一種途徑。

    歐冰倩:目前來說,德國的公立大學免收學費;法國的公立大學、國立美院,進入專業之后可免學費;西班牙本科學習免學費;意大利的公立大學免學費。與此同時,學費相對低廉的國家有新西蘭、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普遍來說,俄羅斯的花費5萬-10萬/年;烏克蘭3萬-6萬/年;白俄羅斯3萬-4萬/年。

    留學生:目前藝術類專業已經不再局限于傳統意義上的分類,除了繪畫、雕塑等這些純粹藝術類別外,增加了越來越多偏向于實踐的新興類別。其中比較受中國學生和家長歡迎的熱門專業有哪些?

    凌嘉鍵: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許多新興的藝術設計類專業也開始隨之涌現。以現在很流行的3D打印技術為例,其衍生專業諸如Medical Visualisation &Human Anatomy、International Heritage Visualisation等,不但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藝術功底,還要掌握使用相關設計軟件、機器的技術,是十分偏應用實踐的一類專業。此外,由于這兩個專業分別是把藝術應用于醫學及世界遺產保護上,跨專業的融合、交流將使藝術留學生掌握到最先進的技術,發展前景也會更為廣闊。

    歐冰倩:比較熱門的藝術專業包括音樂、美術、設計類專業等,其中尤以設計類最受歡迎。此外,環境設計、建筑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平面設計等專業也都備受中國學生和家長青睞。

    留學生:就國內藝術生而言,他們能夠申請出國留學的途徑有哪些?

    凌嘉鍵:國內藝術生出國留學通常有三個途徑:一是通過留學機構申請;二是自己DIY;三是通過自己學校的留學項目進行申請。

    歐冰倩:首先,較多的國內藝術生會選擇通過留學機構申請或是自行申請一些綜合大學或藝術院校入讀。其次,學生還可選擇一些短期進修課程,國外很多院校都會設置一些國際性短期進修課程以吸引國際學生就讀。最后,還可選擇進修藝術專修文憑,由于此類課程設置較為靈活,有天賦特長的學生可以跳級進修,每完成一個進修階段并通過相應測試后,便可獲得對應階段的藝術專修文憑,如演奏證書等。

    留學生:零藝術基礎的學生能申請國外的藝術名校嗎?對于此類學生你有哪些指導建議?

    凌嘉鍵:無論是國內藝考還是藝術留學,學生都必須掌握一定的藝術基礎。對于零藝術基礎的學生,我建議還是先在國內用兩三年時間,結結實實打好基礎再做留學申請。

    歐冰倩:只要有足夠的準備時間和合理的申請規劃,零基礎的學生也能申請國外的藝術名校。這里我的建議有四點:一是及早開始學習并扎實打好基本功。所謂勤能補拙,后天的學習和努力能為接下來的藝術申請奠定良好的基礎。二是藝術類申請者需要準備作品集的,應及早準備。有充足的準備時間才能進一步提升作品集的深度和廣度;三是學生必須有一個清晰且合理的申請規劃,包括對語言成績、申請文書、成績單、作品集事宜的安排等等。四是學生自身要多了解藝術院校的要求,參加相應的藝術類活動和比賽,豐富自身的背景和軟實力。

    留學生:語言成績太理想的學生該如何規劃留學申請?

    凌嘉鍵:對于藝術基礎較好,但語言成績不理想的學生,我建議他們在不影響創作作品集的前提下,應盡量擠出時間去上語言培訓班,這是最為快捷的提升路徑。

    歐冰倩:國外的藝術院校對學生的語言成績要求不是特別高,像上面談到的,標化成績不具有優勢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其他的申請材料增加競爭力:一是文書。學生準備文書時應將自己對藝術的興趣來源、熱愛、目標等環環緊扣,呈現出一個積極的、有獨特想法的申請人形象。二是作品集。作為藝術專業的學生,作品集是申請材料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若能在作品集中看到申請人自己的想法,作品新穎且有社會意義,無疑將對申請提供極大的幫助。因此,我的建議是應通過文書和作品集展現出申請者的鮮明形象,讓學校了解你的想法,看到你的潛力。

    留學生:國外藝術院一般需要申請者提交哪些申請材料?平時成績和SAT成績重要嗎?它們更為看重申請者哪方面的能力?

    凌嘉鍵:藝術申請一般需要提交以下材料:一是成績單 ;二是學習證明或畢業證 ;三是語言成績 ;四是作品集。如果是申請美國院校,一般還需要提交SAT成績。平時成績和SAT成績作為學生的學術水平和學習能力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當然,藝術申請最看重的還是作品集的質量,因為這可以幫助招生官直接了解到學生的術基礎和創作能力。所以,作品集在藝術申請中所占的比重超過50%。

    歐冰倩:申請材料包括:9-12年級成績單;標化成績(TOEFL/IELTS),部分院校會要求SAT/ACT;申請文書如推薦信和文書等;作品集。其中,平時成績和SAT成績對于獎學金的申請至關重要,優異的學習成績更有助于學生獲取高額獎學金。

    在申請時,國外大學還比較看重學生的平時成績。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固然很重要,但若平時成績很糟糕的話,即使作品集再完美也無法贏得國外大學的青睞,反而還會使招生官對其作品集產生懷疑。另外,雖說有的院校對語言成績的要求沒有那么高,但如果分數過低的話會成為申請的阻力。除分數等硬性條件外,國外院校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創作能力和藝術發展天分。

    留學生:藝術學院和大學里的藝術項目有何區別?

    凌嘉鍵:藝術學院和綜合大學里的藝術項目其實是沒有太大區別的。唯一區別就是,藝術學院的學習環境和藝術氛圍更加純粹;而綜合大學則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對學生以后的就業可能也更有幫助。

    歐冰倩:藝術學院開設有相關的藝術科系或者專業,學生可以從中攻讀不同專業的BFA(Bachelor of FineArts)藝術學士學位,藝術的專業氛圍會更加濃厚;而藝術項目的話,相關的師資力量會更為雄厚,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比如,申請綜合大學的平面設計專業,學生除了學習相關的藝術專業課程之外,還需要學習部分跟藝術不沾邊的課程;但若是申請帕森設計學院的平面設計專業,基本上學生所學的每一門課程都與藝術有或多或少的聯系。

    留學生:作品集在制作過程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歐冰倩:第一,準備3-5幅圍繞同一個主題的作品。雖然作品集要求呈現多樣性,但為了更好地完成相應的文書寫作,以及防止院校要求看到學生一個系列的作品(如帕森設計學院),我建議學生應私下準備幾幅圍繞一個主題的作品。

    第二,注意作品集的深度和廣度。深度體現在作品是否能表達申請者想法,是單純作畫還是可以表達一定的社會意義;廣度在于涉及更多的藝術形式,比如丙烯、油畫、3D、素描等,其主要視專業和學校而定。

    第三,針對不同的學校準備作品集。作品集的大方向可以先定好,但由于每所學校要求不一,所以就需要學生提前對申請院校有比較充分的了解,以防到后期申請時才發現沒有該校要求的某類作品。

    第四,作品集可以是自己認為最佳的作品,必要時可以將草稿的整個創作過程一同上交。

    留學生:與普通專業有所不同,藝術類申請文書應該如何準備?

    凌嘉鍵:其實藝術專業跟普通專業的文書是大同小異的,都需要學生準備簡歷、推薦信、個人陳述等材料,具體的內容還是根據學校官網上提出的要求來寫作。另外,有些專業還需要提交學習計劃、writing sample等文書,所以學生在選校時記得要做好材料的checklist。

    歐冰倩:藝術類申請文書最好呈現的是一個對藝術專業滿腔熱情,對申請藝術專業有相關活動經歷,且希望通過學習藝術提升自己完成目標,為學校或者社會帶來一些影響的申請人形象。文書準備過程中,學生與所申請專業間的關聯度很重要。文書內容可以從以上提及的學生對于藝術的熱情,相關背景活動,以及目標愿景等方面出發,將自身經歷與學校可以提供的資源結合起來進行闡述。

    留學生:在藝術留學申請過程中,每一步都做好充分的準備是從根本上杜絕功敗垂成的最優法則。根據以往的經驗來看,申請者該如何給面試官留下一個好的印象呢?

    凌嘉鍵:面試前做好以下準備可以大大提高面試的通過率:一是充分了解所申請學校、專業的信息,準備好相關問題在面試中提問面試官,讓對方感受到你的誠意。二是完全熟悉作品集的制作過程、所遇到的困難、所表達的理念,以及對自己設計方向有一個清晰的思路。三是禮貌的寒暄,面帶微笑、鎮定回答是基本的要求,這里建議面試者在面試前一定要找人反復練習,讓朋友給你提一些中肯的建議。當然,對著鏡子練習也能夠看清楚自己要改進的地方。做好以上工作,相信申請者自然能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

    歐冰倩:首先,最直接的是申請者的硬件條件,包括平時成績和標化成績等。高分數對申請來說是一種助力。其次,是生在文書中需表現出個人能力、專業能力、目標愿景,以及對專業和學校的熱愛等,使招生官盡可能多地了解申請者的信息。再次,要通過作品集直接展現自己的創作能力和思維方式。最后,其他申請材料包括推薦信、申請表等一整套材料,要足以體現出學生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素質,給面試官留下一個初步印象。

    留學生:在畢業考核方面,國外院校一般都有哪些要求?

    歐冰倩:相比國內而言,國外大學的畢業要求會嚴格一些,一般會采用提交論文或考試形式進行考核。藝術院校的話主要是針對學生所讀專業的要求進行考核,例如服裝設計專業,它會要求學生在指定主題下完成一套完整的服裝展示等。除了要求學生在學業上保持良好的GPA外,藝術院校還更為注重學生在本藝術專業的個人表現,包括實踐項目的完成情況等。相比單純地評估學生的學習表現,他們更強調的是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留學生:藝術類留學生的就業前景一直都是一個熱門話題,有一部分人認為回國后就業前景不好,“看似新興,內里荒蕪”,出國留學和回國工作的費用遠遠不成正比。在你看來,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呢?

    歐冰倩:首先,由于藝術人才供過于求,所以市場競爭較大。國內藝術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本來就比較激烈,加之海歸出國潮的沖擊,使得企業對學生的自身素質(包括成績等硬件和作品展示)、藝術創作能力(如作品體現的創造性和價值)要求更甚。在這樣的大形勢下,自然會出現優勝劣汰的情況。

    其次,是由國內外對于藝術工作的要求存在偏差所導致的。就國內而言,單純搞藝術的行業并不多,很多都是基于藝術的前提,與其他學科的交叉結合,如裝潢、廣告設計、網頁設計、城市規劃等。此外,由于很多品牌企業都倡導自主創新的品牌意識,如果學生大學階段只專注于本專業的藝術學習,而不涉及更多實踐創作的話,就很難適應藝術市場的工作需求。所以,不乏有一部分學生會在大學期間主修藝術類專業,輔修其他商科等跨學科專業,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留學生:如果留學生畢業后想要留在國外就業的話,可能會面臨哪些問題?當下他們在國外的就業形勢如何?

    歐冰倩:留學生畢業后要在國外就業可能面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于外國政府而言,眾多留學生可能會搶占本土學生的就業機會,所以一些國家逐漸取消了給留學生的優惠政策,或是在考核面試者時更為嚴謹。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96|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成人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au免费视频影院| 国产免费69成人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成人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私人影院在线版| 亚洲欧美综合乱码精品成人网| 日本欧美成人免费观看| 四虎www成人影院| 成人免费视频软件网站|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综合|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大片免费流量| 国产成人a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成人免费看吃奶视频网站| 爱情岛永久地址www成人| 亚洲精品天堂成人片AV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桃花阁成人网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成人AV在线|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成人看片app| 成人影院在线观看视频| 成成人看片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