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郵政研究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雜志擁有兩院院士等多位著名專家學者組成的高級顧問班子。圍繞科學發展觀與建設和諧社會為指導,廣泛結合政治、經濟、科技、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學術成就。致力于報道城市建設發展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與科學研究成果,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是廣大科研工作者溝通、交流的重要平臺。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雜志現開設:政策研究、政工理論、經濟縱橫、公共管理、城鄉規劃、企業管理、經濟與法、財會探析、科技論壇、建筑工程、機械與電子、教育改革與實踐、環保與節能、建筑與經濟、問題探討等欄目,具體征稿事宜說明如下:
一、征文形式與要求
(1) 論文要求論點新穎,論證充分;設想可行,結論可靠;條理分明,書寫清楚,用字規范,上交電子文件(word格式)。
(2) 論文格式題目、作者姓名、工作單位、地址及郵政編碼、內容提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附個人簡介及聯系方式)
二、投稿及聯系方式
1、地址:北京市100055信箱10分箱《城市建設理論研究》編輯部
郵編:100055,
2、投稿郵箱:csjsllyjlw@126.省略
3、聯系電話:010-52882442;52882428;60309377
4、責任編輯:婁宇麗,編輯QQ:824383956, 526848888
5、http://省略 (官網)
新聞出版總署:gapp.省略/
萬方數據-中國數字化期刊網:省略/
龍源國際期刊網: 省略/
三、 說明
論文摘要:如何做好大客戶、集團客戶,特別關聯企業客戶信貸風險防范,是農發行信貸管理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在對農發行鄂爾多斯分行幾個大的關聯企業客戶營銷及信貸監管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有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一、客戶關聯交易的內涵及其形式
關聯交易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關聯交易將市場交易轉變為企業的內部交易,減少交易過程的不確定性,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業資產營運效率,可以實現規模經濟、多元化經營。對企業集團來說,尤其如此?鴉另一方面,由于交易價格和交易條件由關聯方協商確定,關聯交易容易成為規避稅賦、轉移利潤或轉移資產等非法行為的擋箭牌。在我國,一些企業利用不正當關聯交易損害投資者、債權人及其他利益相關者權益的現象較為嚴重。因此,法律法規雖不禁止關聯交易,但是要求企業應當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則進行關聯交易,提高企業關聯交易的透明度,趨利避害,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公平的關聯方交易發生。
在界定關聯交易之前,首先必須明確什么是關聯方。我國《企業會計準則》以列舉法的形式對關聯方進行了界定:在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決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間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對另一方施加重大影響,本準則將其視為關聯方;如果兩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本準則也將其視為關聯方。其中控制指有權決定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決策,并能據以從該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重大影響是指對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決策有參與決策的權力,但并不決定這些決策。關聯方的形式主要有:
母公司、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間;合營企業;聯營企業;主要投資者個人、關鍵管理人員或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鴉受主要投資者個人、關鍵管理人員或與其關系密切的家庭成員直接控制的其他企業。
關聯交易即指在關聯方之間發生的轉移資源或義務的事項,而不論是否收取價款。主要形式有:購買或銷售商品;購買或銷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資產,如設備、建筑物、股權等;提供或接受勞務;銷售貨物、簽訂合同;租賃;提供資金,包括現金、權益性資金或實物形式的貸款等;為獲得借款、履行買賣、勞務合同等所提供的擔保;管理方面的合同;研究與開發項目的轉移;使用商標、技術、專利等方面的許可協議;支付關鍵管理人員報酬等。
二、客戶關聯交易對銀行信貸的主要影響
(一)信貸集中性風險
目前監管部門對銀行的監管制度以及多數銀行的內部管理制度都規定了對單一客戶(包括其關聯企業)的最大貸款或授信比例,銀監會也了《商業銀行集團客戶授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以控制對單一客戶信貸過度集中的風險。但在目前關聯方關系比較普遍、隱蔽、繁雜的情況下,很難區分關聯貸款,增加了控制的難度。而且我國多數銀行都實行分支行體制,分支機構遍布各地;目前銀行的客戶信息系統又不十分發達、健全,這就不可避免地發生同一銀行的分支機構與同一企業集團的關聯成員之間的交叉貸款、重復貸款現象。由于關聯企業之間經營狀況、財務狀況具有很大的同質性、關聯性,整個債務鏈十分脆弱,一家企業生產經營出現問題,就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使整個企業集團的貸款安全受到影響。
(二)經營風險的傳遞
在存在關聯交易的情況下,企業的經營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關聯企業的經營具有很大的依賴性,其資金、技術、人事等業務主要依賴于母公司,一旦母公司經營發生變化,其本身的經營也將受到很大影響。關聯企業的經營具有很大的關聯性,往往與相關聯方提供配套服務或上、下游產品,關聯交易在其經營中占很大比重。一旦關聯方發生變化,相互間的交易受到影響,其經營就會產生很大波動。
(三)財務信息不對稱風險
由于關聯交易在企業集團的業務活動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企業可以很容易地通過關聯交易來調整、控制自己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財務信息就很難做到真實、公允,具有很大可塑性。而且,目前不少企業在關聯交易的披露上都極不規范,存在很大問題。例如,不少企業在關聯方及交易的性質、形式等方面披露不細致?鴉對關聯交易的必要性、關聯交易對企業的影響等問題分析不透徹;只披露主營業務事項,不披露資金占用、資產重組、資產租賃等事項。這樣,就很難對企業財務狀況做出準確判斷,由此就影響了銀行做出信貸決策的準確性。
1.虛增資本。一是高估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虛增資本。關聯企業之間的投資有時是以非現金形式投入的,在這種情況下,非現金資產的入賬價值就會影響企業資本的真實性。很多投資方在以固定資產、設備、技術、商標使用權等投資時,往往高估資產價值,從而虛增了企業的資本。二是關聯企業之間相互投資、參股,使得雙方的資產和資本都出現了虛增,影響了對企業資本實力及資產規模的正確判斷。
2.虛增資產。在進入正常的經營階段,關聯企業之司的資產重組、交易也較為頻繁。例如,有些上市公司的母公司以大大高于公允價值的價格將商標權、專利、技術及其他資產出售給上市公司,或抵償對上市公司的債務。一些企業的母公司也是通過高價向子公司出售設備、技術等,虛增了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
3.虛假利潤。通過關聯交易操縱利潤、粉飾財務報表是關聯企業常見的做法。關聯交易的一個重要特點是交易價格的可控性和非市場性,從而使得關聯方之間可以通過不合理的轉移定價調節利潤,改善財務狀況。一是在服務供給環節,例如上市公司以較低價格從其母公司或其他關聯方購入服務,又以較高的價格向母公司或其他關聯方出售服務,虛增了利潤。二是通過資產重組,調節利潤和財務狀況。常見的方式有:母公司通過以優質資產置換子公司的不良資產、高價購買其債權、承擔其費用或債務、支付資金占用費等,調控子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另外,關聯企業之間還存在著復雜的債權債務關系,彼此發生大量的應收應付賬款,可以提前或延后確認相互間的債權債務,都會影響對其財務狀況的分析與判斷。
(四)關聯公司擔保的風險
關聯公司擔保的風險主要是保證人的履約能力問題。在保證擔保情況下,借款人的保證人為其母公司或其他關聯企業,由于這些關聯方之間在生產經營以及財務等方面密切相關,因此當借款人不能償還債務時,為其擔保的關聯方也陷入困境,喪失賠償能力。
(五)破產、清算程序中侵害銀行利益的關聯交易
有很多企業在破產清算前,通過關聯交易向關聯方轉移資產、利益,使債權人的利益受到侵害。例如,破產企業在破產清算前向關聯方分配、無償轉讓資產;以較低價格向關聯方提供服務?鴉對原本沒有財產擔保的關聯方債務提供擔保;提前清償關聯方債務;放棄對關聯方的債權或怠于行使債權等。無論是哪一種形式,都會減少債權人的可分配資產。
(六)關聯企業重組中的道德風險
通過關聯企業之間的資產、債務重組及各種形式的改制,蓄意逃廢債務,在實踐中也屢見不鮮。常見的形式有:通過破產逃廢債務?鴉通過企業分立,將債務留在原企業,懸空債務;抽逃優質資產、資金組建新的企業,將不良資產留給原企業,并由其承擔債務,達到“金蟬脫殼”的目的。
三、防范客戶關聯交易風險的對策建議
(一)了解關聯方關系、關聯交易及其影響,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
第一,理清關聯方關系。我國《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在存在控制關系的情況下,關聯方如為企業,無論他們之間有無交易,都應當在會計報表附注披露以下事項:企業的經濟性質或類型、名稱、法定代表人、注冊地址、注冊資本及其變化?鴉企業的主管業務所持股份或權益及其變化。但有些企業并不按規定披露關聯方關系的有關內容。為此,要通過多種途徑了解關聯方關系,如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企業會計報表附注;企業的合同、章程;企業業務往來的合同、協議、交易信息;要求企業提供關聯關系的資料等。同時要對企業所在的企業集團的經營、財務狀況進行總體的調查了解,以分析整個企業集團的經營風險、關聯企業的擔保能力等。另外,要注意收集、保存關聯企業的資產、賬號、股權分布、法定地址等情況,以便將來因企業違約引訟時,采取快速的資產保全行動。
第二,了解關聯交易的實質及影響,認清企業財務及經營狀況的真實面目。首先要了解關聯交易的性質及目的,分清正常的關聯交易還是非正常的關聯交易,交易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存在套取貸款、轉移資產、逃廢債務等侵害債權人利益的行為。其次是對關聯交易的具體情況及影響進行調查了解,例如交易的金額或比例、定價政策等。最后是運用關于關聯交易會計處理的有關規定和做法,對企業的業務收入、利潤、資產、資本等進行重估,擠干水分。
(二)在企業破產、重組過程中保全債權,防范企業的道德風險
一是要加強貸后檢查工作,了解關聯企業資產、債務重組動態。尤其要關注企業重組、破產、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公告,及時申報債權。二是依法參與借款人在兼并、破產、改制過程中的債務重組,參加破產企業的清算、處置工作,最大限度保全銀行的債權,防止借款人借改制、重組之機逃廢債務。三是在借款人合并、兼并、分立、合資、聯營前,應要求其清償債務、提供擔保、或由變更后的主體簽訂新的借款協議,落實貸款本息償還事宜。四是充分運用《合同法》、《擔保法》等有關債的保全制度,依法行使撤銷權、代位求償權,阻止借款人放棄債權或無償、低價轉讓債權、財產等有損債權人利益的行為,恢復借款人的償債能力。五是對于在借貸活動中通過違規關聯交易騙取貸款、逃廢銀行債務等造成貸款重大經濟損失的借款人,要及時提起民事或刑事訴訟,借助司法、執法部門的力量盡量挽回損失,打擊逃廢銀行債務的違法、犯罪行為。
(三)規范關聯公司擔保業務,確保擔保的法律效力
首先,應通過貸前調查、核保等過程,來確定是否存在關聯方關系,是否存在相互擔保的行為。對于確屬關聯擔保、尤其是公司為股東擔保的,則要審慎處理。關聯擔保雖有一定缺陷,如不能避免多米諾骨牌效應等,但其最大好處是可以防止關聯企業之間通過轉移資產、利潤來逃避債務。因此,在具體實務中還是可以接受關聯擔保的。一般情況下應要求企業較高層次的控股公司(至少是母公司)來提供擔保。
其次要嚴格按有關法律規定辦理各種擔保手續,落實擔保合同的法律效力。要審查擔保是否經公司董事會授權、公司章程是否明確規定董事會有權決定對外擔保,擔保是否經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如股東大會等決議通過,簡言之,就是擔保是否經合法授權。審查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決議的合法性,擔保決議是否由符合法定人數的股東或董事表決通過。為避免欺詐行為,應要求擔保人出具附股東或董事簽名、且印章齊全的決議,必要時送律師、公證機關予以見證或公證。對于涉外擔保,如外資企業與其母公司之間的擔保,還需要了解相關國家的法律規定,必要時由擔保人所在國家有關部門批準。
再次規范擔保合同文本,爭取有利的合同條款。例如在合同中規定有利的訴訟、仲裁地點和機構,這對于國外保證人提供擔保的情況尤為重要。在借款、擔保合同中規定出現不利于債權人的關聯交易時有權宣布貸款提前到期并行使迫索權的條款等。
論文摘要:2006年5月,檢查組對天津市部分郵政儲蓄機構的內控狀況、現金管理等方面進行了專項檢查,并對天津市郵政儲蓄機構的經營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本文就郵儲在機構、人員、內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防范風險特別是操作風險的政策建議。
一、天津市郵政儲蓄機構的基本情況
(一)業務開展情況
1.儲蓄基本情況。2006年9月末,全市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267.06億元,較年初新增儲蓄有款31.92億元,年增長率為13.57%;較去年同期新增儲蓄余額57.77億元,增長率為27.6%。其中,定期儲蓄存款224億元,占儲蓄余額的84.07%;活期儲蓄存款42.2億元,占儲蓄余額的15.83%;定活兩便儲蓄存款0.09億元,通知存款0.1億元。2006年9月末,郵儲存款余額市場占有率為9.76%,存款余額居全市第5位。
2.中間業務情況。目前,天津市郵政儲蓄機構開辦的中間業務有代收代付(工資、代收電信資費、養老金、失業保險金、代收水費電費等)、保險、國債和基金等業務。截至2006年9月末,中間業務收入0.57億元,占郵儲業務收入16.17%。其中保險業務量9.31億元,保險業務收入0.375億元,占中間業務收入的66.31%,市場占有率達到38.63%。目前,已與全市9家壽險公司、3家財險公司建立了合作關系,的險種主要有壽險、家財險和意外險、機動車輛險等。
(二)機構設置情況
天津郵政儲匯局成立于1989年12月份,隸屬天津市郵政局,目前設置綜合辦公室、市場部、信貸業務部、儲匯業務部、會計核算部、稽查安保部、保險業務部、清算中心、儲蓄卡部等部門。
目前,天津市郵政儲蓄網點361個,其中市內六區郵政儲蓄網點155處。共擁有自動柜員機(ATM)176臺,其中市內六區106臺,塘沽區15臺,大港區14臺。
(三)人員情況
2006年9月末,天津市郵政儲蓄從業人員2076人,其中正式職工696人,占33.53%;具有大專以上學歷人員232人,占11.18%。
二、當前郵政儲蓄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機構設置和人員素質制約郵政儲蓄業務的發展
其一,天津市郵政儲匯局為天津市郵政局所轄二級單位,各區縣儲匯分局為各區縣郵政局的業務部門,因此各區縣儲匯分局與市儲匯局并沒有行政隸屬關系;其二,郵政儲蓄獨立于郵政局,天津市郵政儲匯局作為專業局負責對各區縣郵政局的儲匯業務經營進行發展籌劃、業務指導、業務管理和監督檢查;其三,郵政儲蓄機構的人事管轄權集中于郵政局,市儲匯局對各區縣儲匯分局并不具備人員管理的權利。這種業務與機構、人員相分離的管理模式,嚴重制約了郵政儲蓄的發展。
目前,郵政儲蓄從業人員中只有1/3為正式職工,從業隊伍缺乏穩定性;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僅占11.18%,學歷層次較低,素質不強,業務水平不高,缺乏金融業務經驗及專業化管理能力,難以提供令用戶滿意的多元化金融服務。
郵政儲蓄這種特殊的管理模式,使監管部門無法對郵儲的業務和管理人員進行有效的監管,大大削弱了執法力度,監管措施難以落實到位。
(二)財務管理模式使現場檢查難以延伸
郵政儲蓄機構作為郵政局的下屬機構,其郵儲業務收入按季統一上劃天津市郵政局。天津市郵政儲匯局作為報賬單位,其財務核算完全由天津市郵政局帳務中心負責。郵政儲蓄沒有獨立的財務核算體系和行政管理機構,無法全面掌握財務收支情況,無從進行成本核算,制約了郵政儲蓄業務的發展。
在這種財務管理模式下,銀行業監管機構無權對郵政部門的賬務進行檢查,也就使郵政儲蓄機構的財務收支完全游離于監管范疇之外,使現場檢查難以延伸,為監管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
(三)操作風險是郵政儲蓄面臨的最大風險
銀行業操作風險是指由于銀行內部程序、人員、系統不充足或運行失當,以及因為外部事件的沖擊等原因導致直接或間接損失的可能性。通過對天津市郵政儲蓄機構的日常監管、現金業務管理及內部控制狀況現場檢查發現,郵儲機構在現金業務、大額交易、網點管理等方面存在諸多操作風險隱患。如單人進出庫房、不嚴格執行存款實名制、柜員交接時不對現金進行請點等嚴重違規現象。這些問題的發生源于郵儲業務操作流程不完善、內控制度缺失和業務人員有章不循,若不及時進行整改,將極易造成操作風險,不利于防范案件和保證儲蓄資金安全。三、政策建議
(一)積極推進郵政儲蓄改革進程
目前,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已開始籌建,郵政儲蓄改革已進入實質性操作階段。郵政儲蓄機構應盡快做好成立郵政儲蓄銀行的準備工作,重點要在法人治理結構、銀行組織體系、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體系、分賬核算、人員專業化管理等基礎建設方面做好準備,力爭早日達到銀行經營管理等各方面的要求。
(二)建立健全操作規程,完善風險管理機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項業務的操作規程,科學制定財務管理、業務監督、業績考核等一系列相關制度和辦法,對重要崗位和敏感環節,應制定詳細的操作規程和監督管理辦法,加強事后監督,有效落實責任追究制度。要組織相關人員對已不適應當前發展和基層實際管理情況的內控制度進行修訂,為無章可循的業務環節制定操作規程;二是建立風險管理機制,設置相應的風險管理機構,制定風險管理的制度和辦法,不斷提高對各項業務風險的識別和防范水平,為業務的全面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引進和培養精通金融業務的專業人才
改革與發展,人才是關鍵。首先,應大力引進金融和財務會計專業人才,充實從業人員隊伍,為改革和發展奠定基礎;其次,借鑒商業銀行的先進經驗,切實加強在崗職工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業務水平;再次,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勵約束機制,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給職工以提高專業水準的動力和壓力。通過上述措施營造聚才、育才和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用人機制,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滿足郵政儲蓄業務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1區域地質概況
庫車前陸盆地是塔里木盆地北緣的一個重要構造單元,位于塔里木盆地與天山造山帶交接部位,是一個疊置在二疊紀至三疊紀前陸盆地之上的新生代再生前陸盆地[1],其中主要沉積了一套巨厚的陸相沉積。三疊系為湖泊相沉積,邊緣為三角洲相,中部為深湖相,包括砂巖、暗色泥巖和煤層,厚460~2300m。侏羅系為湖泊-沼澤相沉積,底部為厚層砂巖,中部為煤系,頂部為褐色砂巖、礫巖,厚330~2200m。白堊系和第三系主要為巨厚的河流相沉積,包括棕色、褐色砂巖、泥巖。其中早第三紀庫車前陸盆地的西部有短時海侵,下第三系在盆地西部為一套膏泥巖沉積。白堊系和第三系總厚2000~6000m。庫車前陸盆地三疊系、侏羅系有成熟度適中、厚度大的腐植型生油巖,侏羅系煤系與下第三系膏泥巖是良好的區域性蓋層,各巖系發育多套砂巖儲層,多以原生孔隙為主,具有優良的儲集條件。總之,庫車前陸盆地是一個中生代的生油坳陷,具有多套生儲蓋組合,主要勘探目的層為白堊系、侏羅系和三疊系,其次為第三系。1952年開始勘探工作。1987年該油田因枯竭而廢棄。1995年在大宛齊構造上見工業油氣流。1997年底以來,先后在克拉2井、克拉3井、依南2井獲高產工業油氣流,使庫車前陸盆地的勘探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庫車前陸盆地的地表構造由北向南可以劃分為7個構造帶:Ⅰ.北部邊緣沖斷帶;Ⅱ.東風背斜帶;Ⅲ.北部背斜帶;Ⅳ.拜城-陽霞向斜帶;Ⅴ.南部背斜帶;Ⅵ.西南雁列背斜帶;Ⅶ.南緣剪切伸展構造帶。這些構造帶是新第三紀-第四紀統一的南北向水平擠壓作用的產物,是庫車再生前陸逆沖帶由北向南漸次擴展的結果。
克拉蘇構造帶位于庫車前陸盆地中部北側,主要是根據地震剖面確定的地下構造,它對應著地表構造的東風背斜帶、北部背斜帶和拜城-陽霞向斜帶。克拉蘇構造帶西起卡普沙良河西約15km,東至克孜勒努爾溝東側15km,北起東風背斜帶南側向斜,南抵拜城-陽霞向斜帶北部,即東經81°30′~83°29′和北緯41°50′~42°08′所圈定的范圍。
2克拉蘇構造帶的構造特征
2.1克拉蘇構造帶的地面構造
克拉蘇構造帶的地面構造由南、北兩個背斜帶組成,北背斜帶自西而東由庫姆格列木背斜、巴什基奇克背斜和坎亞肯背斜構成。南背斜帶自西而東由吐孜瑪扎背斜、喀桑托開背斜、吉迪克背斜構成。上述各背斜均以N80°E左右的走向呈直線狀延伸,其首尾相連或稍有錯開,只有喀桑托開背斜的中段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圖1)。地表所見的這些背斜以斷層傳播褶皺(faultpropagationfold)[2]為主,其次為斷層傳播滑脫混生褶皺(hybridfaultpropagation/detachmentfold)[3]、滑脫褶皺(detachmentfold),還有少量斷層轉折褶皺(fault-bandfold)[4]。上述不同類型的褶皺在空間上相互轉化。
庫姆格列木背斜為一斷層傳播褶皺,中段和東段屬于典型的斷層傳播滑脫混生褶皺。背斜核部斷層構造發育,但背斜的東、西兩個傾狀端保存完整。背斜西段傾向北的陡傾逆斷層,是由形成斷層傳播背斜的緩傾逆斷層,從斷層端線向背斜的前翼打開形成的正向突破斷層。中段、東段傾向北的陡傾逆斷層,是由形成斷層傳播滑脫混生背斜的緩傾逆斷層,從斷層端線或斷坡上的某一點向背斜的后翼打開形成的反向突破斷層(表1,圖1,圖2a)。
Fig.1SimplifiedstructuremapofKelasutectoniczone
1.逆斷層;2.深部背斜;3.地表背斜;4.淺部正向、反向斷層傳播褶皺;
5.淺部斷層轉折褶皺;6.淺部滑脫褶皺;7.深部被動頂板雙重構造;
8.深部斷層轉折褶皺;9.深部斷層傳播褶皺;10.淺部斷層傳播滑脫混生褶皺;
11.深部被動頂板雙重構造和突發構造
巴什基奇克背斜是一典型的斷層傳播褶皺,南翼地層直立或高角度南傾,北翼地層向北緩傾。背斜軸部發育的北傾逆斷層,是形成該斷層傳播褶皺的逆斷層從斷層端線向背斜前翼打開形成的突破斷層(表1,圖1,圖2d)。
Fig.2StructuresectionofKelasutectoniczone
a.庫姆格列木背斜東段剖圖;b.坎亞肯背斜中段剖面圖;c.喀桑托開背斜中段剖面圖;
d.巴什基奇克背斜中段剖面圖;e.吐孜瑪扎背斜中段剖面圖
坎亞肯背斜是巴什基奇克背斜的東延部分,總體上為一滑脫褶皺,但其西段為斷層傳播滑脫混生褶皺,反映了褶皺類型在空間上沿走向的轉化。坎亞肯背斜核部發育的傾向南、傾角陡的逆斷層是反沖斷層,與巴什基奇克背斜核部發育的正向突破斷層具有不同特征。盡管它們在走向上相連,但并非是一條斷層。通過剖面研究推測坎亞肯背斜的滑脫層為侏羅系上部的泥巖或中部煤層,但西部較淺,東部較深(表1,圖1,圖2b)。
吐孜瑪扎背斜是一個南翼陡傾、北翼緩傾的斷層傳播褶皺,背斜核部、向北陡傾的逆斷層是由隱伏于地下的緩傾逆斷層從斷層端線(faulttip)向背斜核部打開的正向突破斷層(圖1,圖2e)。由于強烈的擠壓作用,使沿斷層分布的下第三系膏泥巖組合發生底辟作用,形成鹽穿刺構造,在背斜的東端甚至引起上盤第四系西域組地層的直立或倒轉(表1)。
喀桑托開背斜西段是典型的斷層傳播滑脫混生褶皺,西端和中段皆為斷層傳播褶皺,東段為斷層轉折褶皺。背斜的中段發育規模較大的正向突破斷層和和規模較小的反向突破斷層,使背斜的中段有較大的位移量而呈向南凸出的弧形,形成斷層傳播褶皺(圖2c),而背斜的西段由于運動受阻形成了典型的斷層傳播滑脫混生褶皺。東段因位移向南傳遞而形成斷層轉折褶皺(表1,圖1)。
吉迪克背斜表現為向南逆沖的緩傾盲斷層控制的斷層轉折褶皺。由地面出露的背斜平頂寬度以及兩翼地層產狀,結合地震剖面中所表現出的下盤斷坡、上盤斷坡反射特征,確定吉迪克背斜的地面構造是由發育于康村組底部或吉迪克組頂部的逆斷層所形成的斷層轉折褶皺(表1,圖1)。
2.2克拉蘇構造帶的地下構造
克拉蘇構造帶的地下構造是由被動頂板雙重構造(passive-roofduplex)和相互疊置的斷層轉折褶皺構成的復雜構造帶,從未出露地表。克拉蘇構造帶的地下構造為兩個大型構造,即克拉蘇背斜和巴深背斜。
2.2.1克拉蘇背斜
克拉蘇背斜的中、西段位于地面的北背斜帶和南背斜帶之間的向斜帶之下,主要為被動頂板反向逆斷層和一系列較大規模的臺階狀逆斷層構成的被動頂板雙重構造(構造三角帶)[5,6,7],在克拉2井附近還發育突發構造(popup)[8](圖3,圖4)。東段位于喀桑托開背斜、吉迪克背斜之下,主要為簡單的斷層轉折褶皺或相互疊置的斷層轉折褶皺構成(圖1,表1)。克拉蘇背斜西段的臺階狀逆斷層F4—F7的斷距(即F4、F5、F6、F7斷距之和)為13.5~21.25km,背斜高度為5006~7148m,背斜頂部下第三系底的埋深為2362~4089m,其中有兩個高點,一個高點在BC95198.5線上,埋深2362m,即克拉1井的構造高點,另一個高點在BC95179線上,埋深2562m,即克拉4構造高點。在BC95179線(圖3)上,克拉蘇背斜主要受斷層F4、F5、F7控制,斷層傾角28°~30°。F4下盤斷坡切過下第三系下部、白堊系和侏羅系的上部,后斷坪在侏羅系中部,中斷坪在下第三系中,因受F5侵位變形而呈背形。F5和F7下盤斷坡也切過下第三系下部、白堊系和侏羅系,F5的后斷坪可能位于侏羅系的底部,F5受F7侵位而變形。在BC95198.5線上,克拉蘇背斜受斷層F4、F5、F6、F7控制,斷層F4、F5傾角22°左右,下盤斷坡切過下第三系的下部、白堊系和侏羅系。斷層F6、F7傾角25°左右,下盤斷坡切過的地層也為下第三系下部、白堊系和侏羅系。
圖3BC95179線地震剖面解釋圖(位置見圖1,地震剖面來自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
Fig.3GeologicalinterpretationofseismicprofileofBC95179(ForlocationseeFig.1SeismicprofilefromTarimPetroleumandDevelopmentBureau)
Q.第四系;N1k.上第三系康村組;N1j.上第三系吉迪克組;E.下第三系;K.白堊系;PreK.前白堊系;T5.上第三系康村組底界;T6.上第三系吉迪克組底界;T7.下第三系膏鹽頂界;T8.下第三系膏鹽底界;T8-2.白堊系底界;F0、F2、F12、F3、F4、F5、F7、F8為斷層編號
克拉蘇背斜中段的臺階狀逆斷層F4—F7的斷距為12.75~15.25km,背斜高度為4185~5510m,背斜頂部下第三系底的埋深為3552~4198m,背斜高點在BC95226線和BC95230線上,埋深分別為3552m和3573m。在BC95230線,克拉蘇背斜主要由逆斷層F4、F5、F7(斷層傾角28°左右)與反向逆斷層F0所構成的被動頂板雙重構造和斷層F4與反向逆斷層F24所構成的突發構造共同控制(圖4)。
Fig.4GeologicalinterpretationofseismicprofileofBC95226(ForlocationseeFig.1)
Q.第四系;N2k.上第三系庫車組;J.侏羅系;F42、F24、F34為斷層編號,其它代號與圖2相同
克拉蘇背斜東段是由F4和F7所構成的斷層轉折褶皺(圖1),斷層下盤斷坡切過下第三系下部、白堊系和侏羅系地層,傾角28°左右,斷距較小(<10km),背斜隆升的高度也較小(<3500m)。
研究表明,斷層斷距、背斜高度及下第三系底界T8的埋深在走向上的差異較大,反映了其變形在走向上的不均勻性,背斜隆升的高度受斷層的數量,斷層傾角和斷距的大小等因素共同控制。
2.2.2巴深背斜構造
巴深背斜構造是位于巴什基奇克背斜和坎亞肯背斜之下的深層構造(圖1),從未出露地表。背斜西段是由向南逆沖的臺階狀逆斷層F2、F13和被動反向逆斷層共同控制的斷層傳播褶皺和斷層轉折褶皺所組成。在測線BC95230線(圖4)上,巴深背斜是由斷層F2和被動反向逆斷層所控制的斷層傳播褶皺。斷層F2巖切了下第三系的下部、白堊系和侏羅系的頂部,斷距近7km。背斜東段是向南逆沖的一系列臺階狀逆斷層F4、F5、F6、F7、F8和被動反向逆斷層F0所組成的雙重逆沖構造(圖5)。這里背斜隆升很高,白堊系和部分侏羅系出露地表,陽霞組上部煤層反射面(T8-2″)可形成圈閉。
Fig.5GeologicalinterpretationofseismicprofileofDQ95226(ForlocationseeFig.1)
J2-3.中、上侏羅統;J1.下侏羅統;PreJ.前侏羅系;
T8-2″.下侏羅統陽霞組煤層的頂界;T.三疊系;
PreT.前三疊系;其它代號與圖3、圖4相同
克拉蘇構造帶是由淺部和深部兩個層次的構造組成的,二者的構造特征不同,上、下不同層次的構造具有不一致性。淺部層次的構造主要表現為斷層傳播褶皺、斷層傳播滑脫混生褶皺。在變形較強的地段的斷層傳播褶皺前翼或后翼發育突破斷層,出露于地表的斷層都屬于這類斷層,它們的位移規模較小,走向上有時具有不連續性,即使在走向上相連的斷層,也并非同一條斷層,有的地段屬于正向突破斷層,有的地段則屬于反向突破斷層(如庫姆格列木背斜核部的斷層)。深部層次的構造主要表現為發育有被動頂板反向逆斷層的雙重逆沖構造、突發構造和斷層轉折褶皺,這些構造在走向上是相互轉變的,不同地段的構造特征各不相同。形成深部克拉蘇背斜的臺階狀逆斷層規模較大,但從未出露地表。背斜隆升的高度在走向上的不同地段差異較大,主要受斷層的數量、斷層的傾角、斷距的大小及斷層發育的層位等因素的共同控制。
3構造與油氣分布的關系
前陸盆地是世界上油氣資源最豐富的一種盆地類型,也是世界上最早從事油氣勘探與開發的地區之一。然而,由于前陸盆地的構造變形相當復雜,地震剖面質量較差,就全球前陸盆地的數目來說,油氣勘探獲得重大突破的也占少數,這就證明了前陸盆地的前陸逆沖帶油氣成藏具有其
特殊規律,必須把前陸盆地向前陸逆沖帶演化的動態過程與供烴、運移、聚集成藏以及改造破壞相結合,找出構造與油氣關系的實質。
3.1斷裂是烴源巖排烴的有效機制
近年來的統計表明,烴源區烴源巖的斷裂程度越高,盆地的油氣豐度越高,說明了斷裂作用對烴源巖排烴的促進作用。從烴源巖排烴機理上,斷裂可以作為初次運移的有效通道,加強或提高烴源巖排烴效率[9]。克拉蘇構造帶形成于康村期(16.9Ma),直到西域期斷裂仍在活動(圖3),但斷裂活動最強烈的的時期為庫車期(5.3Ma)-西域期(2.5Ma),而本區中生界烴源巖的生油高峰在上新世早期[9],顯然烴源巖的主生烴期與構造運動最強烈時期相匹配。
3.2斷裂是油氣運移的通道
克拉蘇構造帶的三疊系、侏羅系烴源巖自白堊系末期開始生油,漸新世末期進入生油高峰,上新世早期生油結束。可見生油時期與斷裂開始活動的時間相匹配,克拉蘇構造帶的斷裂應該是油氣運移的良好通道。然而,油氣的運移不僅僅受斷裂活動與生油時期是否匹配的影響,而且還受斷裂切過地層的巖性和斷層傾角等因素的控制。
克拉蘇構造帶目前勘探的目的層主要是下第三系膏泥巖之下的下白堊統上部砂巖,在這套很
好的儲層之下有巨厚的泥巖(>570m),就是說在三疊系、侏羅系生油層與儲層之間有一套蓋層。克拉蘇構造帶中被動頂板雙重構造的斷裂無疑切到了生油層,這些斷裂可以作為油氣運移的通道。但必須注意,與斷裂作用相伴隨的被動頂板雙重構造的每一巖片都可以看作斷層轉折褶皺,其上盤斷坡對油氣的運移并非有利,特別是在儲層與生油層之間存在巨厚泥巖蓋層的情況下(圖6)。當斷層傾角較陡時(≥30°),斷坡處斷層切層特征顯著,斷層在泥巖中的路徑較短,有利于油氣在斷層中的運移。而當斷裂傾角較緩時(≤20°),斷坡處斷層切層特征不明顯,斷層在泥巖中的路徑較長,加上泥巖本身的封堵性較好,對油氣的運移就十分不利。由地震剖面解釋發現。克拉蘇構造帶的西段(BC95179線,克拉4井附近)、中段(BC95226線,克拉2井附近)和東段(DQ95183線,克拉3井附近)斷層的傾角較大(30°±)(圖3,4),而中西段(BC95198.5線,BC94195線,克拉1井,克參1井附近)斷層的傾角較小(20°±)。克拉蘇構造帶中段克拉2井附近比東段、西段多了構成突發構造的斷層F24、F34(圖4),它們是重要的導油構造,主要儲層下白堊統上部砂巖的氣測顯示良好,氣層厚度達幾百m,已成為我國少有的大型天然氣田,所以克拉蘇構造帶的?卸偽榷魏臀鞫胃欣K淙豢死?井也打到了工業油氣流,但主要儲層下白堊統上部砂巖的油氣顯示并不好,工業氣流主要產在這套砂巖與下第三系膏泥巖之間的鈣質礫巖和膏泥巖的粉砂巖夾層中,證實了克拉蘇構造帶的某些地段導油通道并不十分暢通,這也給予了我們新的啟示,下一步不僅繼續勘探下第三系膏泥巖之下的下白堊統上部儲層,而且應該把目光轉移到下白堊統厚層泥巖之下的侏羅系儲層中,尋找自生自儲型油氣藏。
圖6克拉蘇構造帶油氣運移示意圖
Fig.6SketchmapofhydrocarbonmigrationinKelasutectoniczone
E.下第三系膏泥巖;K11.下白堊統上部砂巖;
K21.下白堊統下部泥巖;J.侏羅系烴源巖、砂巖和煤系地層
3.3斷層相關褶皺是最有利的構造圈閉
前陸盆地內的主要圈閉有構造圈閉、地層圈閉、巖性圈閉和混合圈閉[8]。但斷層相關褶皺圈閉是前陸盆地內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一類圈閉。克拉蘇構造帶的地下構造主要是被動頂板雙重構造和斷層轉折褶皺,其生儲蓋組合齊全,導油構造發育,構成了本區最有利的圈閉。被動頂板雙重構造由多個巖片組成,每個巖片都可以形成獨立的圈閉。
3.4突破斷層對油氣藏的破壞作用
克拉蘇構造帶的地表構造主要為斷層傳播褶皺、斷層傳播滑脫混生褶皺和滑脫褶皺,這些褶皺的突破斷層非常發育,現在地表出露的斷層都屬于這種類型。突破斷層使上述斷層相關褶皺形成的構造圈閉中發育的油氣資源遭到破壞。目前地表出露的大量油苗就是最好的證明。
基金項目:本文由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96111010104)和“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補充專題(96111補21)共同資助
參考文獻
1LuH,HowellDG,JiaD,etal.RejuvenationoftheKuqaforelandbasin,northernflankoftheTarimbasin,NorthernChina.InternationalGeologyReview,1994,36:1151~1158
2SuppeJ.Geometryandkinematicsoffaultpropagationfolding.EclogaeGeologicalHelvetiae,1983,83(3):409~454
3MarrettR,BenthamP.Geometricanalysisofhybridfaultpropagation/detachmentfolds.JournalofStructuralGeology,1997,19(3,4):243~248
4SuppeJ.Geometryandkinematicsoffaultbandfolding.AmericanJournalofScience,1983,283:684~721
5BanksCJ,WarburtonJ.“passiveroof”duplexgeometryinfrontalstructuresoftheKirtharandSulaimanmountainbelts,Pakistan.JournalofStructuralGeology,1986,8(3,4):229~237
6JonesPB.Trianglezonegeometry,terminologyandkinematics.BulletinofCanadianPetroleumGeology,1996,44(2):139
7CouzensBA.Thecontrolofmechanicalstratigraphyontheformationoftrianglezones.BulletinofCanadianPetroleumGeology,1996,44(2):165
目前郵政儲蓄銀行金融統計工作存在的問題
1.基層郵政儲蓄銀行沒有設置統計部門和統計崗位。長期以來,郵政儲匯局只是郵政局的一個內設部門,不是一個法人機構,郵政儲匯局的會計和統計數據都要并入郵政局的大賬當中,因此郵政儲匯局沒有專門的統計部門,也不設統計崗位,統計數據都是由會計人員兼職報送,但兼職人員無全科目上報金融統計數據的工作經驗,不具備必要的專業素質。
2.基層郵政儲蓄銀行仍然處于手工報表狀態,沒有自己的金融統計程序和數據傳輸網絡。從1986年開始,郵政儲蓄機構一直處于手工填報、手工匯總和手工上報的狀態,即使是2004年起建立了郵政儲蓄“全科目”報送統計制度,這種狀況也沒有根本改觀。再者,從數據報送方式上看,基層郵政儲蓄機構由于沒有建立與上級機構和與人民銀行的縱向和橫向統計數據傳輸網絡,統計數據只能通過電話和傳真等原始的報送方式報送。
3.郵政儲蓄銀行會計、信貸等部門信息系統滯后,無法滿足“全科目”報送統計制度要求。金融統計是以會計科目和信貸等各類賬戶信息為基礎的全面統計,在此基礎上形成各類統計報表。在郵政儲蓄機構一直沒有根據“全科目”統計報送制度建立相應的會計科目和信貸等相關的各類賬戶信息,使得郵政儲蓄統計無法獲得全面完整的各類相關信息,這也是郵政儲蓄“全科目”統計報送無法順利開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4.信貸“全科目”上報統計指標體系不完整,不能全面真實地反映郵儲機構的信貸業務開展情況。郵政儲蓄銀行成立之初,優先開展穩健經營低風險資產業務,并逐步開展各項資產負債業務。但目前,郵政儲蓄銀行信貸“全科目”統計指標中只對儲蓄、同業存款和應收款項等少數幾個指標有所反映,其他業務都通過“其他流動資產項目”軋平,不能全面反映郵政儲蓄銀行的各項業務。現以各基層郵政儲蓄銀行已經開展的小額質押貸款業務為例,據調查,基層郵政儲蓄機構報送統計數據時將其歸入“其他流動資產”科目,而沒有按照貸款用途歸入農戶貸款、個人消費貸款等貸款科目,從而造成地區貸款統計數據缺失。
另外,由于郵儲銀行已經開展了貸款業務,因此郵儲銀行應及時報送累放累收統計報表。因為累放累收統計數據更能全面真實地反映銀行貸款的發放、收回和周轉等流量變動情況。但是郵儲機構從2006年試點開展貸款業務以來,累放累收統計制度始終沒有建立起來,導致此項數據漏報。
5.現金收支統計一直沒有納入人民銀行金融統計體系當中,影響地區現金收支統計數據的完整和準確。據調查,郵政儲蓄機構從1999年開始采集現金收支統計數據,但是采集來的現金收支統計數據只報送給其上級郵政儲蓄機構,從來沒有報送給人民銀行。但是,由于郵政儲蓄機構與人民銀行及其他銀行有現金調繳款往來業務,為保證轄區的投放回籠數據準確,各地區人民銀行不得不將郵儲機構調繳款的發生數據虛擬填報到人民銀行現金收支統計報表中,并且用儲蓄存款收入、儲蓄存款支出等項目進行調平。這樣雖然保證了轄區的投放回籠數據是準確的,但是儲蓄存款收入、支出,匯兌收入、支出等現金外部統計項目不是完整和準確的。
6.中間業務統計制度沒有建立,不能全面反映郵儲機構的中間業務開展情況。在郵儲銀行成立之后,郵儲銀行除了開展傳統的代收代付業務以外,還將開展承銷發行、兌付政府債券、代銷開放式基金、保管箱服務等業務。但是郵儲機構始終沒有建立中間業務統計制度,不能全面反映郵儲機構的中間業務開展情況。
7.銀行監管統計沒有建立,影響對經營風險的評估和判斷。郵儲銀行經營的最終目標是建設成為資本充足、內控嚴密、營運安全、競爭力強的現代銀行。因此,郵政儲蓄銀行將與其他銀行一樣,在機構、業務和高管人員等方面依法納入銀行監管體系,并實行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審慎監管。銀行監管統計是監管部門對銀行業進行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郵儲銀行剛剛成立,內部控制制度正在建立,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沒有成型,因此相應的銀行監管統計自然也沒有建立。
完善郵政儲蓄銀行金融統計體系的建議
1.建立完備的金融統計管理制度和辦法。完備的制度是做好金融統計工作的基礎和保障。郵儲銀行應依據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的金融統計制度及有關管理辦法,根據自身的特點,制定本系統金融統計制度和辦法,領導和管理本系統金融統計工作。金融統計制度和辦法應包括金融統計資料的管理和公布、金融統計部門的職責、統計人員的配備與職責、統計考核評比、統計監督和統計檢查等方面內容。
2.配備符合要求的專職統計人員。為高質高效地完成統計業務,必須改變目前郵儲機構統計人員由會計人員兼任的狀況。同時,配備的統計人員必須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必要的會計和統計專業基礎知識和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統計人員必須實行崗位培訓,未經崗前培訓或培訓不合格者不得上崗。
3.建立一套完整的金融統計指標體系,滿足各方面的業務需要。郵儲銀行要在滿足上報人民銀行和監管部門的統計數據和報表需要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經營特點和管理需求,建立一套涵蓋信貸業務統計、貸款累放累收業務統計、現金收支業務統計、中間業務統計和監管業務統計等方面的業務齊全、指標完備和編碼規范的金融統計指標體系。這樣一方面有利于保證上報人民銀行和監管部門數據的及時、準確和完整,另一方面有利于為提高自身經營管理水平提供更加詳實的統計數據和信息。
1.電子商務的概述
電子商務(ElectronicCommerce),是指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所進行的商務活動的總稱。電子商務有三大流:信息流、商流和物流。電子商務的運作過程也就是這三大流的流動過程。首先,供應商在網絡上商品、服務的信息,而顧客則從網絡上搜索所需購買商品的信息。在這一過程中,供應商與顧客通過Internet進行交互式的信息反饋,顧客可以對所需商品提出規格,性能、交貨時間等方面的要求。當顧客與供應商在細節問題上達成一致時,顧客填寫電子訂購單,商家收到電子定單后立即向顧客發送購物賬單,包括商品的單價、數量、應付款、稅額及運費等,消費者確認后,輸入電子信用卡號和密碼,上述信息經加密后發送到電子銀行,電子銀行檢驗有效后通知商家支付有效。上述過程實現了商務的網絡交易,但電子商務過程還沒有結束。只有等到電子商務交易的實物送到顧客手中時,整個過程才算結束。通過Internet進行商務交易,只實現了信息流和商流,而電于商務的最終成功要依賴于物流。目前,國內外實行電子商務的企業,雖然其網上銷售額迅速增長,但真正能夠贏利的卻不多。原因在于其物流成本高、效率低。適應現代電子商務的物流系統的功能應該是把準確數量的準確產品(指產品的性能、質量、型號等)在準確時間內,以最低的費用送到客戶手中,它直接影響到從事電子商務的企業在價格、交貨期、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競爭力。因此,電子商務需要適合其特點的現代物流業的支持。能否擁有適應電子商務的物流系統是決定企業能否在網絡經濟中生存的一個關鍵因素。
2.中國電子商務物流存在的問題
目前電子商務的物流瓶頸在我國主要表現是,在網上實現商流活動之后,沒有一個有效的社會物流配送系統對實物的轉移提供低成本的、適時的、適量的轉移服務。配送的成本過高、速度過慢是偶爾涉足電于商務的買方最為不滿問題。物流本身發展的滯后和電子商務的發展相比,即便是發達國家的物流,其發展速度也難以和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并駕齊驅。在我國,物流更是處于經濟領域的落后部分,一個先進的電子商務和一個落后的物流,形成非常鮮明的對比。這種現象嚴懲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3.中國電子商務物流的新渠道:郵政物流
電子商務的發展為物流配送創造了機會和發展空間,各種略具配送基礎的傳統企業都將電子商務的物流配送看作是自己的發展機遇。郵政目前的直遞包件業務已為郵政介入電子商務的BtoB市場奠定了業務基礎,郵購業務基本上亦已具備了電子商務的雛形。
郵政實物網網絡建設規模龐大,其設計主要依據是信函、包裹、報刊發行的流程。網上物流品種單一,物流量形不成規模,且資費固定。在投送環節上主要是份量不多的“信報流”。在社會需求方式迅速變化的今天,這些傳統的物流業務又在競爭和技術替代中不斷被分流,形成了郵政物流網的能力富余。一方面是郵政傳統業務的下降,另一方面是郵政物流網的富余,電子商務的發展便給郵政帶來了前所未遇的機會。
我們應該看到,郵政傳統業務下降并不是市場需求的萎縮,而是郵政業務沒有及時適應電子商務發展的市場需求。電子商務給客戶提供了個性化服務的渠道,也給郵政提供了機會,最終實現郵政企業的良性循環。
郵政恰好在物流配送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郵政從本質上說就是一個特殊的物流企業,從郵政網絡的組織和運行方式來看,它是一個極其龐大、無所不至、相互交織、規章一致、標準統一、由多點到一點、再由一點到多點的物流網。郵政遍及千家萬戶的實物傳遞網的基礎決定了它已經是BtoC物流交易模式的優勢企業,是物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郵政實物傳遞網、信息網和金融網的“三網融合”以及郵政“百年老店”的良好信譽組成了郵政參與物流市場競爭的強大優勢,這些優勢目前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比擬。首先,中國郵政236個郵區中心局組織嚴密運轉靈活,能覆蓋全國2300多個縣級以上城市。隨著先進的郵政網絡運行體制的推行,將這些中心局改建成較大規模的配送中心之后,郵政完全有能力承擔物流的處理、儲存、配送等服務。
其次,中國郵政擁有一個由飛機、火車、汽車等不同運輸工具組成的龐大的干線運輸網,不但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還擁有自備火車車廂,,各類郵運車輛,。通過郵政干線運輸網,中國郵政可以迅速、準確、安全、方便地把郵件、物品運送到目的地。
第三,中國郵政具有遍布城鄉、規模強大、品牌統一的營業網和投遞網。中國郵政現有服務功能齊全的營業局所6.7萬處,投遞局所4萬多處,投遞人員12.4萬余人,投遞用機動車15400余輛,自行車9萬多輛。中國郵政這個網絡的經營規模和服務范圍在物流配送行業中絕對是首位。
第四,中國郵政擁有一個全方位的信息接入平臺和信息處理系統。作為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工程的中國郵政183電子商務網站于今年3月25日正式開通,開始提供網上接入服務;中國郵政185客戶服務中心,可提供電話接人服務;遍布城鄉的6.7萬處郵政局所可提供傳統的柜臺式信息接入服務;綜合計算機網可以統一處理和調配全國各地的數據信息。
第五,中國郵政具有一個可提供資金結算的綠卡網。目前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50個城市中心主機聯人全國綠卡金融網。為實現電子商務網上貨幣交易創造了條件。
第六,物流是一種服務。特別是對于電子商務而言,貨物送達可能是客戶在購物過程中唯一次與商家面對面的機會,物流服務的質量將直接影響企業在客戶心中的形象,也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是否還有下一次交易的可能。因此,企業在選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時,服務質量絕對是首先要考慮的因素。企業之所以選擇郵政為其提供配送服務,這是因為,對用戶而言,郵政員工上門服務具有很強的安全感,對于委托商而言,郵政在確保其商品運輸安全,商業機密等方面又有著良好的信譽。郵政“百年老店”的良好信譽,是參與電子商務發展的強大優勢。
總之,郵政企業可以從自己擅長的物流環節入手,以第三方物流承擔者的方式,為各種電子商務商家提供廣泛的、安全可靠的、適合于電子商務特點的平臺式物流配送服務,或者采取與某些成功的電子商務商家合作的方式,創建能夠發揮各自優勢的新型合作式電子商務企業。郵政企業還可以與各大型公司、企業、商場、超市等實現戰略聯盟,為其提供專門的物流服務,包括商品運輸、儲存配送以及一系列增值服務等等。通過上述方法,郵政可以迅速切入到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激流中來,并逐漸發展成為物流市場的主力軍。
【內容摘要】市場競爭由單位企業之間的競爭演變為供需鏈與供需鏈之間的競爭。誰掌握了物流和供應鏈,誰就掌握了市場。中國的郵政擁有品牌優勢、網絡優勢和長期從事實物傳遞所積累的豐富經驗,理所應當在發展現代物流方面擔當重任。
中國郵政明確提出,通過五年左右時間,逐步將物流業務發展成為支柱業務,最終把郵政建成以現代物流為核心競爭力的物流企業。中國郵政積極發展現代物流服務,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是中國郵政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戰略選擇。郵政作為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和功能性物流服務的提供商,要運用先進的物流理念和技術手段為客戶提供定制的物流服務,并逐步向企業供應鏈推進,最終成為企業供應鏈的參與者、組織者和整合者。
參考文獻:
1梅紹祖、張鐸.電子商務與物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7
2牛魚龍.世界物流經典案例.深圳:海天出版社,2003,2
3大衛、辛奇利維等.供應鏈設計與管理.季建華等譯.上海:遠東出版社,2000,4
4楊堅爭、楊維新、李朝平.電子商務案例分析.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8
ADiscussionaboutE-commerceLogisticsandCPSDliveringSystem
BusinessDepartment,JiujiangCollegewanghongyuan
關鍵詞:國有企業改革 政治交易費用 路徑
國有企業改革路徑的選擇問題始終是學者關注的熱點,國內理論界爭論也較大,有代表性的觀點包括:“產權論”、“外部環境論”及“超產權論”。“產權論”認為,產權是經濟效率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國有企業應通過產權改革來改善激勵機制,提高經營效率。“外部環境論”認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障礙不在于產權制度,而在于缺乏一個公平競爭的宏觀環境,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是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通過市場競爭壓力來提高國有企業效率。“超產權論”則認為,由產權改革產生的激勵效應只有在競爭環境下才能發揮作用,因此,國有企業僅僅進行產權改革是不夠的,還需要推進其他方面的改革。
本文認為,國企的改革,本質上是相關權利的重新分解和組合過程。在權利的重新配置過程中,必然伴隨著交易行為,因而會產生交易費用。國有企業改革的最優路徑選擇,必須保證交易費用最小化。上述三種不同甚至相對的觀點,可以統一到交易費用框架里進行分析。我國改革的顯著特征就是政府主導下的漸進性增量改革,其中所包含的更多是強制性制度變遷,交易費用的表現形式主要是政治交易費用。本文試圖運用政治交易費用理論來研究國有企業改革問題。
政治交易費用理論
交易費用的思想最早來自科斯,他認為,交易費用是為準確獲取市場信息所要付出的費用,以及談判和簽訂契約的費用。政治交易費用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制度經濟學的創始人康芒斯。康芒斯將“交易”概念一般化,并將“交易”分為三種基本類型:買賣的交易、管理的交易、限額的交易。第三種交易就是政治交易費用的來源。諾斯率先利用交易成本分析模式來研究政治過程,創立了交易成本政治學。諾斯認為,政治市場是不完全的,比如環境的復雜性;委托人和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導致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問題;高信息成本;集體行動困境。 由于政治過程的核心是利益再分配,圍繞這個過程就必然存在各利益集團相互之間的談判,而談判是有成本的,這種成本就是交易費用。
迪克西特建立了自己的交易成本政治學分析框架。迪克西特認為,政策的制定是一個政治過程,經濟政策是某個政治過程的均衡結果,該政治過程受到各種交易成本的影響,比如契約的談判和協調成本、信息不對稱引致的成本、做出可置信承諾的成本等。政治過程還受到歷史的和社會的制度稟賦和環境的影響。對政府行為的分析必須考慮交易成本的影響。政治過程的效率極端依賴交易成本的大小,交易成本就成為理解政治效率的關鍵。
國企改革中的政治交易費用
(一)政治交易費用的產生
國有企業改革過程中的政治交易費用包括制度設計費用和制度執行費用。
1.國有企業改革存在很高的制度設計費用。
環境復雜性。中國經濟改革發軔于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長期實行的重工業優先發展戰略,以扭曲產品和生產要素的宏觀政策環境、高度集中的資源計劃配置制度、以及沒有自主權的微觀經營機制為特征。傳統發展戰略賦予國有企業一系列政策性負擔,由此導致國有企業改革難以深化,還導致經濟周期性波動、尋租和腐敗行為泛濫、金融體制改革舉步維艱,地區間發展差距擴大。中國國有企業改革自始至終都是自上而下的政府行為,存在著制度供給的政府壟斷,制度設計者并不具有關于市場經濟的完備知識。
有限理性。Williamson認為契約人的特征是有限理性,從而導致契約不完備。由于現實世界的復雜性和環境的不確定性,導致事物的狀態是不可觀察的,即使可觀察也不可證實。從而可行性合同必定是不完全的。由于本身的特殊性,政治契約具有一系列特點,表現在:“第一,政治契約至少是兩個確知的締約者之間的契約。至少在契約關系的一邊有多個當事人。第二,政治契約的內容一般比經濟契約的內容模糊得多,它們有很大的解釋空間,以及許多可以用來逃避責任和指責第三方以轉移過失的漏洞”。因此,“政治合同比經濟合同更不完善,有限理性也就更為重要了” 。
集體行動邏輯。“制度變遷通常需要集體行動,因此‘搭便車’是制度變遷所固有的問題。而且,制度安排一旦被創始就會成為公共物品。所以,新制度安排的供給將少于最佳供給。政府可以采取行動來矯正制度供給不足。然而需要有一個關于國家的理論來說明政府是否有這樣做的激勵。只有在政府收益高于費用時,政府才會建立新制度”。在我國,由于制度供給的政府壟斷,幾乎所有的制度安排都不具有自發形成的可能性。但是,在強制性制度變遷下,中央政府如何準確獲取信息成為主要問題。地方政府出于自利動機,并無激勵向中央政府如實提供信息。改革開放后,隨著放權讓利的逐步深入,地方政府的談判能力逐步增強,在與中央政府博弈的過程中處于信息優勢,中央政府獲取準確信息的成本進一步提高。
2.國有企業改革需要高昂的制度執行費用。
委托—。任何一種新的制度安排,其運行都受到制度參與者的參與意愿約束。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更多的是強制性制度變遷,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實行。制度供給的政府壟斷,使政府可以設計或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制度方案,以確保自己的壟斷租金。國有企業最終所有權歸全體人民,即“社會”。“社會”作為委托人,把國有企業所有權交由政府。但是,政府的職能由政府官員來行使,政府官員本身并不是財產的所有者。一方面,財產屬于全民所有,由于全民的范圍太大,任何個人對屬于自己的一份財產都沒有獨立的支配權,存在著集體行動邏輯;另一方面,財產的實際支配權掌握在政府官員手中,政府官員又是通過無數個選舉、委派、任命環節產生的,這等于說在全民與政府官員之間加進了無數個委托—關系。每一個委托—關系都需要耗費成本,最終總的成本十分高昂。
論文關鍵詞:郵政,普遍服務,范圍,質量,定價,成本
郵政作為社會服務行業,以追求社會公共福利為目標。郵政普遍服務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本文在對各國郵政普遍服務的范圍、質量水平和定價方法進行系統研究的基礎上,按照標準歸納總結出各國郵政普遍服務特點,對各國郵政普遍服務約束強度進行分類,并借助三維坐標體系和理論對郵政普遍服務約束和成本進行了討論。
一、各國對郵政普遍服務的界定
郵政普遍服務在滿足用戶多種需求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國際上一些國家已經明確規定了普遍服務的范圍,歐洲1997法令按產品資費和限重明確了郵件的范圍(郵件0-2kg定價,包裹0-10kg或20kg),包括掛號信和申報價格服務等特別服務。法國、荷蘭、英國、愛爾蘭郵政都頒布了郵政普遍服務的具體詳單。英國、荷蘭和愛爾蘭的規制機構增加了普遍服務的范圍及約束。我國《郵政法》也明確了郵政普遍服務的范圍。即便普遍服務范圍相同,成本和賠償金也會存在差異。
近年來,普遍服務的范圍也在發生變化,如英國的代領郵件,德國的代收貨款郵件,加拿大北方食品郵遞(Northern Food Delivery)的特別費率等。各國在單件郵遞方面存在差異。在絕大多數國家,直接郵遞屬于普遍服務,但荷蘭的普遍服務不包括一些大宗直接郵遞。芬蘭把定期投遞這類二級郵件從普遍服務中剔除。英國郵政服務委員會將普遍服務分為單件郵遞和大宗郵遞,并認為大型郵遞不需要普遍服務,因此其普遍服務只包括一項大宗郵件龍源期刊。幾乎所有的郵政企業都提供非普遍服務,如日本的快遞服務。美國普遍服務包括所有郵政服務。
二、各國郵政普遍服務質量和定價的差異化研究
質量是普遍服務的核心(Xavier Ambrosini,,2006)。影響普遍服務質量的因素包括,郵件投遞和收集的頻率、銷售渠道或網點建設、投訴處理、丟失或損毀郵件的賠償責任和郵政時限。質量直接影響成本。郵政企業基于自身利益考慮,偏好在不受監管的情況下降低服務水平。因此,制定普遍服務價格定價,能有效制止郵政企業的低效率行為(Franoois Boldron,2006)。
(一)影響普遍服務質量的主要因素
各國普遍服務的質量標準存在差異,但主要因素基本相同。(1)郵件收集投遞。投遞郵件頻率直接影響投遞的成本,減少投遞次數能大幅削減服務成本。各國具體投遞見表1。郵件投遞頻率與處理郵件和非直接供應有關,與普遍服務產品轉運時間幾乎無關。(2)到戶投遞。斯洛文尼亞的普遍服務必須到戶,除非用戶住所超出郵路200米或基于商業慣例無法集中處理,郵件可投至附近信箱。瑞典的信件要投至住戶門前,所有包裹只送至當地郵局。寄送的地點直接影響著郵件投遞成本。(3)網點建設。德國擁有超過12,000個郵政營業所(retail points),每個營業所有5,000個郵政辦公室,人口超過2,000的城市必須臨近至少一個營業所,人口超過4,000的城市,聯絡點(point of contact)和居民的距離應保持在2km以內,每80km2就有一個營業所。愛爾蘭規定An Post公司在每個國家至少設立一個大宗郵件的處理部門。在荷蘭,超過5,000人口的城市平均每500m就有一個信箱,平均每5km就有一個聯絡點;其余地區每2500m至少有一個信箱。新西蘭郵政擁有至少240個全方位服務窗口和880個部分服務窗口。日本每個縣至少有24,700個郵局和超過186,000個信箱。而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則有相當大的差距。
表1 各國按投遞次數分類
投遞次數
不受約束
每周五天
每周六天(含特例)
每周六天
國家
美國
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斯洛文尼亞,瑞典
澳大利亞,新西蘭,挪威,日本
瑞士,西班牙,法國,荷蘭,德國,丹麥,英國,愛爾蘭,芬蘭
(二)普遍服務的定價
合理的價格能有效防止壟斷抽取租金。質量約束意味著價格控制。在競爭市場中價格迫于競爭壓力而下滑,不需要物價控制。而單一郵政企業(如鄉下的單件投遞)常常導致壟斷高價。價格控制是價格約束方式中最常見方式。
定價機制可分為:(1)價格控制龍源期刊。根據約束力由小到大將價格控制分為自由放任型定價,價格只受競爭法則約束;事后控制型,由規制機構或政府進行規制;事前控制型,規制機構或政府制定價格上限進行規制;直接管制型,價格上漲要經公共機構(如規制機構、政府等)批準。一般保留區的價格約束更加嚴格。英國普遍服務由國家統一制定價格上限。德國針對壟斷服務、競爭服務和與郵政通道有關的服務(products related to access)分別設定價格上限。由于獨立性強,因此德國價格上限約束力強于英國。在選擇相關指數方面,荷蘭價格上限以商業地區工資指數為基礎,郵政規制機構和財政部計劃根據通脹指數設定價格上限。法國以價格服務指數為基準。(2)利潤目標。普遍服務企業還受到財政約束,大部分企業都能盈利。利潤差異會影響產品的價格水平,財政約束會降低企業自由度。表2詳細列舉了各國價格控制方式。(3)統一定價。盡管歐洲1997法令沒有統一規定,實際上大多數國家已經統一定價,詳見表3和表4。
表2不同國家的價格控制
國家
價格控制方式
澳大利亞
價格上限
丹麥
保留區服務有價格上限,保留區外的普遍服務沒有約束
法國
普遍服務實行全球價格上限,單件和大宗郵件分離
德國
重量超過1000g的郵件分三類價格上限,其他普遍服務受事后控制(當價格違背郵政法案準則)
愛爾蘭
規制機構在保留區進行價格控制
日本
一般郵件、特別處理郵件和國際郵件有直接控制
荷蘭
國內普遍服務的價格增加不能超過芬蘭國內工資指數。郵政服務分兩類價格:所有國內普遍服務和小部分用戶
新西蘭
沒有控制(競爭法律和市場力量被視為充分的)
西班牙
政府設定國家價格上限
瑞典
國內重量超過500g的加急郵件有價格上限
英國
當競爭低效時,對所有產品設國家價格上限定價,監督價格
美國
普遍服務企業必須尋求郵政資費委員會的建議,才能改變資費
表3 按現存保留地區服務統一定價約束分類
約束類型
沒有約束
約束部分服務
約束所有服務
國家
愛爾蘭,意大利
澳大利亞,美國
加拿大,瑞士,德國,丹麥,法國,荷蘭,挪威,斯洛文尼亞,西班牙,英國
表4 按現存保留地區外服務統一定價約束分類
約束類型
沒有約束
約束部分服務
約束所有服務
國家
加拿大,瑞士,德國,法國,愛爾蘭,意大利,挪威,新西蘭,葡萄牙,西班牙
澳大利亞,芬蘭,日本,瑞士,美國
丹麥,荷蘭,斯洛文尼亞,英國
由此可歸納出各國普遍服務價格約束強度,詳見圖1。
圖1 各國普遍服務價格約束強度
三、參照圖形結合理論分析普遍服務約束及其成本
(一)三維坐標系
參照”Universal Service Obligations in the Postal Sector EconomicLearnings from Cross-Country Compariso”中的三維坐標體系分析普遍約束,見圖2。
圖2 郵政約束的三維坐標
三條坐標軸分別代表普遍服務的范圍、質量和價格約束,實線立方體為普遍服務約束,虛線為所有服務約束。較之普遍服務約束的基礎性作用,所有服務約束服務范圍廣,則質量水平和價格較高,約束力較強,因此郵政企業自由度較低,成本較高。立方體體積與成本的定量關系不屬于本文的研究范疇。在跨國比較中,如果一國立方體體積較大,不代表其普遍服務的成本一定更高。因為地理、通信數量和競爭程度都會影響普遍服務成本。實際上,為保證整體經濟利益,各國對郵政附加約束更為嚴格。詳見表5和圖3。
表5附加約束
國家
附加約束
芬蘭
當郵件無法送及收信人時的投遞特例
法國
郵局辦公網絡(post office network)是指郵局周圍5km內居住著90%的人口。
愛爾蘭
法律規定在營業所提供金融服務的義務
意大利
定期優惠價格
日本
日本郵政公社的并購和收購限于一些地區定價,根據法令這些地區與郵政活動有密切的關系。
葡萄牙
關于報紙的一些額外義務
瑞典
鄉下老年人和殘疾人的郵件投遞;盲人材料;選舉郵件;出納
瑞士
保證品種多樣性的優惠稅率
中國
保證通信、國家規定報刊的發行;義務兵平常信函、盲人讀物和革命烈士遺物的免費寄遞等特殊服務業務;未經郵政管理部門批準,郵政企業不得停止辦理或者約束辦理前兩款規定的業務。
圖3 附加約束成本與普遍服務約束成本
(二)理論分析
歐盟規定成員國必須保證在向國內所有用戶提供可接受價格的特定質量的郵政服務。傳統觀點認為,普遍服務與壟斷密切相關。壟斷假說普遍服務理論認為,郵件投遞到戶是一項所有國家都應保證的重要公共服務龍源期刊。在一些低信量或不方便服務的地區,郵件投遞價格過高,這時政府應不斷給予郵政財政補貼。壟斷企業制定全國的單件郵資,用高信量地區(郵票價格高于成本)利潤補貼低信量地區。許多發展中國家郵政也采用了壟斷普遍服務模型。但因無法嚴格履行普遍服務義務,常常出現義務不明晰的現象,例如:普遍服務義務不包括投遞到戶。一般模型要求郵政企業保證其在國內統一價格的郵件投遞,用壟斷業務收入補貼虧損線路。這個模型的可行性在許多發達國家均已得到證明。但在發展中國家該模型似乎是低效和不可行的。
用盈利路線補貼那些真正需要普遍服務的線路——虧損線路就產生了普遍服務的成本,即虧損線路的全部損失。普遍服務約束也是有成本的,普遍服務范圍、質量水平、定價方式等因素都影響著普遍服務約束力度。
四、結論
各國電信部門自20世紀80年來逐漸自由化,總結了許多計算普遍服務成本的方法。壟斷是郵政部門常見的市場結構,需求多元化導致無法統一成本計算的方法。近年來,隨著郵政部門市場化程度逐漸提高定價,計算普遍服務成本的需求也日益強烈。
本文比較了各國郵政普遍服務的范圍、質量和定價。各國普遍服務約束成本主要取決于普遍服務范圍、質量和定價三個重要因素,其中質量約束是郵政普遍服務的核心問題。本文還分析了各國普遍約束的強度,并借助三維坐標系和理論分析方法,交叉比較了普遍服務約束和所有約束,其中普遍服務約束具有基礎性作用,圖中立方體體積越大,說明約束力越強,約束成本也越高。立方體與成本的定量關系不屬于本文研究范疇。實際上,很難同時建立所有普遍服務約束影響因素,因此本文并未考慮地理、人口、交通水平、投遞約束等因素。
[參考文獻]
[1]Xavier Ambrosini, FranooisBoldron,Bernard Roy. Universal Service Obligations in the Postal SectorEconomic Learnings from Cross-Country Compariso[J]. Progress towardLiberalization of the Postal and Delivery Sector.2006(2):23-39.
[2]Cdtia Felisberto, Matthias Finger, BeatFriedli, Daniel KrdhenbUhl and Urs Trinkner. Pricing the Last Mile in thePostal Sector[J]. Progress toward Liberalization of the Postal and DeliverySector.2006(2):249-267
[3]Chone,P. L. Flocheland A. Perrot.Allocation and Funding of Universal Service Obligations in aCompetitive Network Marke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Organization.2002.20(9): 1247-1276..
[4]Guilkey,D.K.Lovell,,and R.C. Sickles. A Comparison of thePerformance of Three Flexible Functional Forms[J]. International EconomicReview 24.1983. 10(3): 591-616.
[5]Kmenta, J. On Estimation of the CESProduction Function[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1967: 180-189.
[6]Segal, D. A Multi-Product Cost Study ofthe U. S. Life Insurance Industry[J].Review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andAccounting 20 2003.3(2): 169-186.
[7]Stefano Gori, Emiliano Piccinin, SimonaRomito and Gennaro Scarfiglieri. On the Use of Cost Functions in the Assessmentof the Impact of Liberalization on Postal Universal Service Burden: Restrictedversus Flexible Specifications.[J]. Progress toward Liberalization of the Postal and DeliverySector.2006(2):59-75.
[8]植益草.朱紹文譯.微觀管制經濟學[M]. 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1992.
[9]吳立峰.郵政普遍服務研究[M]. 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10]肖興志,等.公用事業市場化與規制模式轉型[M]. 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8.5
[11]李永紅.郵政通信市場管制與郵政普遍服務實現研究[J].JOURNAL OF INFORMATION,2005,(1):65-66.
[12]Charles Kenny. Questioning theMonopoly-Supported Postal USO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Progress toward Liberalization of thePostal and Delivery Sector.2006(2):75-89.
[13]龐貴法.我國郵政普遍服務及補償策略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07.
[13]賈玉平,張毅.略論郵政普遍服務管制[J]. 郵政研究,2008,(1):44-46.
[14]呂偉雄,譚順勇,孫斌鋒,廖濤,李軍.我國郵政業普遍服務實施機制的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5,(1):46-48.
[15]Roger Hill,Richard Robinson.Establishing Non-uniform Access Prices in the UK[J].Progress towardLiberalization of the Postal and Delivery Sector.2006(2):123-141.
[16]Paul WJ. de Bijl, Eric van Damme,PierreLarouche. Regulating Access to Stimulate Competition in Postal Markets?[J].Progress toward Liberalization of the Postal and DeliverySector.2006(2):153-173.
[17]吳立峰.郵政普遍服務的界定[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3):35-39.
[18]胡仲元.瑞士郵政經驗值得借鑒[J].中國經濟周刊,2009,(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