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務英文翻譯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廣告美是實現廣告目的的一種主要手段、主要功能。要弄清美在廣告功能中的定位,就必須先弄清廣告有哪些主要功能。廣告主要有三大功能:信息功能、審美功能、說服功能,信息功能是實現其他兩大功能的基礎,審美功能是提供信息、實現說服功能的途徑,說服功能是信息與審美相結合所要達到的目的[6]。通過對例1的廣告翻譯進行分析,我們了解廣告審美在翻譯中的定位。如果廣告沒有提供信息,或者提供毫無意義的審美素材,就無法達到說服別人的目的。因此,在廣告翻譯中,信息的轉換仍然是基礎,不可忽視。翻譯廣告的時候也要盡量忠實地把原廣告的信息翻譯過去。如上面的翻譯事實所示,原廣告是推銷玉米的廣告“Tryoursweetcorn”,翻譯成中文廣告以后,還是推銷玉米“請嘗甜玉米”。廣告內容的實質不能改變,所以在翻譯的過程中還是體現了忠實性。其次,由于廣告是一種單向的公眾宣傳活動,沒有強制性,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因而必須注重所表達的內容與形式的審美效果,否則難以引起公眾的注意,實現其目的。廣告審美不僅要注重廣告的內容,而且要注重表達的形式。在廣告翻譯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原廣告形式美的傳遞。在上面這則廣告翻譯的實例中,fromeartoear就體現了多重美感,在翻譯成漢語以后也基本上保持了這種美感。在翻譯廣告的過程中,如果原廣告之美有所丟失,譯者必須通過其創造進行審美補償。例2: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Wherethereisaway,thereisToyota(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原廣告通過仿擬(Parody)家喻戶曉的習語,在廣告中產生一種大家都很熟悉的聲韻美、意韻美,進而拉近廣告與受眾的心理距離。如果把這則廣告直譯為“有意志,就有出路;既有出路,就有豐田車”,原廣告的美就會丟失,廣告也就不能帶來應有的效應。為了達到廣告本來應該達到的效果,必須對廣告的美進行補償。最終,譯語通過采用漢語的習語結構,使原廣告的美在譯語中得以補償。有時為了審美效果,甚至可以在譯語廣告中增加形式美感。例3:Goodtothelastdrop.-MAXWELLCOFFEE(滴滴香濃,意猶未盡。———麥氏速溶咖啡)譯語廣告通過采用漢語中常見的四字結構,產生一種抑揚頓挫的聲韻美,并且體現了一種文化層面上的對稱美。這種創造性的譯法說明了廣告翻譯與其他文體的翻譯有所區別,也就是人們常常所說的“Theendjustifiesthemeans”。說服功能是信息功能和審美功能結合所產生的結果,說服效果的好壞往往取決于信息質量和審美的誘惑性。在翻譯廣告的過程中,必須實現忠實性與創造性的完美結合,用譯語受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把信息在譯語中表現出來[7]。廣告所體現的內容美與其表達內容美時所采用的形式美構成了廣告審美的主要內容。在翻譯廣告的過程中,廣告的內容美就是廣告所傳達的信息應該比較忠實地在譯語中表達出來,否則就不能達到傳達信息的目的。另一方面,廣告的形式美也被提到了與內容美同等重要的位置,需要譯者采用各種手段,把原廣告的形式美復制過去,或在譯入語中創造出新的形式美,從功能上達到同等的效果,否則就在某種程度上降低廣告的說服功能,難以實現廣告的預期目的。很多人談論廣告審美,實質上只談論廣告的形式美,把形式美當成廣告美的全部,這是一種片面的觀點。廣告審美應該是內容美與形式美的完美結合。
二、中西方審美觀在廣告審美中的差異
(一)文化層面的審美差異性
中西方人在思維、價值觀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受此影響,對美的評判標準也體現了較大的差異性。西方人崇尚個性,追求事物所體現的個性美;中國人崇尚共性,追求事物所體現的整體美。西方人同中求異,追求變動的美、不對稱的美;中國人異中求同,追求整體協調所體現的穩定的美、對稱的美。西方人崇尚理性,相信具體數字、事例、邏輯推理所表現的真實美;中國人崇尚感性,相信華麗的語言、美麗的形體所顯示的藝術美、朦朧美。西方人注重空間的真實性,強調現實美、細節美;中國人注重時間的久遠性,強調歷史美、經驗美。西方人崇尚個體的平等性,強調個體的特色美;中國人崇尚權威,強調權威的絕對真理性[8]。
(二)廣告審美中的審美差異性
英語廣告“Tryoursweetcorn.You’llsmilefromeartoear”采用口語化的語言表達廣告的內容。口語是一種非常隨意的語言,是個體之間進行平等交流的一種表現,所以這則廣告體現了英語廣告尊重個體平等的美學內涵。這樣的廣告還有很多,如:例4:Focusonlife(Olympus)例5:Fortheroadahead(Honda)例6:Makeyourselfheard(Ericsson)漢語廣告在某中程度上更加注重對稱美,強調語言的藝術性,所以常常可以看到一些詩化的語言在廣告中得以應運,例如:例7:與書為友,天長地久(叢書廣告)例8:片紙能縮天下意,一筆可畫古今字(字畫店廣告)從例7、例8可以發現漢語廣告更加注重感性美,崇尚藝術的辭藻。因此,在翻譯英語廣告的過程中,英語語言所體現的非對稱美,需要采用漢語中對稱美進行轉化,否則難以實現功能對等。
(三)中西方美感的差異性
首先,兩種語言的語音美感差異性很大。商務英語通常通過壓頭韻、壓尾韻、壓元韻及語音的揚抑格、抑揚格等來體現語言的美感。例如:例9:NeverlateonFather’sDay.例10:Betterlatethanthelate.漢語通常通過平仄對仗、壓韻、四字結構的抑揚頓挫來體現語音的美感。例如:例11: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白麗美容香皂廣告)例12:除了鈔票,承印一切(復印機廣告)例13:尋尋覓覓無緣分,一見鐘情上華簾(窗簾廣告)其次,英漢兩種語言中有些語義由于引申意義不同,其體現的美感也有所區別,甚至會有截然相反的美感。比如說芳芳在漢語中代表的是一種香氣撲鼻的審美效果,可是音譯成英語FANGFANG后,代表的是一種令人產生恐怖的審美效果,因為FANG是一個英語單詞,其義是“狗的長牙”或“蛇的毒牙”。英語中也有些詞語的意義在漢語中可能產生相反的美感,如“Poison”(百愛神)是一種著名的法國香水,但“Poison”在漢語中代表的是毒藥的意思。再次,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的字形差異大,漢語是表義文字,英語是表音文字,所以漢英字形所表現的美感區別也很大。如一則漢語公益廣告由漢字“毒”和“壽”拼湊而成,壽倒寫在毒的上面,其標題是反毒得壽。這則廣告充分體現了漢語廣告的字形美,以及漢字所帶來的語意美。由于英語是表音文字,字形的表義功能大大降低,所表現的美感就遠不如漢字豐富。最后,英漢兩種語言句法差異很大,英漢句子所體現的美感也相差很大。漢語廣告多采用四字結構,常用習語以及家喻戶曉的詩句等句型結構。這些句型結構緊湊,表達的信息量大,聽起來和諧,迎合中國人崇尚感性、尊重權威的審美觀,跟廣告本身所提出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散播最大的信息量、獲取最大的注意力相符。英語廣告則常常采用簡單句、省略句以及短語等句型結構。這些句型結構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體現個性化運用的句型結構,符合西方人崇尚個性、追求平等的審美觀。
三、商務英語廣告中美的傳遞
(一)傳遞美的理論前提
由于廣告審美直接決定著廣告的功利性目的,所以廣告翻譯不僅要傳遞原廣告的信息,而且要傳遞原廣告的美。就美的傳遞而言,譯者可以充分發揮創造力,與原廣告競賽。因此,廣告翻譯是忠實性與創造性的完美統一。忠于原廣告的信息內容是傳遞美的理論前提,發揮譯者的創造力是實現美的傳遞的途徑。
(二)傳遞美的事實根據
廣告美的傳遞是建立在對廣告產品具體情況、文化背景的了解基礎之上的。廣告產品的具體情況為譯者發揮創造力提供了具體的現實語境,而對文化背景的了解為譯者的創造力指明了方向[9]。此外,譯者的主觀因素對傳遞美感也有重大的影響。譯者不僅要有創新思維,而且要勇于創新。創新不僅是企業的靈魂,而且是廣告的靈魂,更是廣告審美翻譯的靈魂。
(三)翻譯廣告美的可操作性手段
目的論和功能對等為廣告美學翻譯提供了理論根據和方法論。通過對大量廣告翻譯事實的研究,可以把廣告翻譯策略分為常規策略和變譯策略兩種形式。常規策略主要是直譯,變譯策略則主要是創造性翻譯。通過使用翻譯策略,可以較好地實現英語廣告的美感傳遞,達到正確理解英語廣告的文本目的,使讀者有種美的享受。
四、結語
關鍵詞: 商務廣告翻譯 “嵌入式”文化 英漢差異
廣告(Advertising)源于拉丁文(Adverse),意思是“引人注意”。其在漢語中的意思為“廣而告之”。筆者認為每一個廣告都體現了其各自的地區文化,這種“鑲嵌”在廣告中的地區文化,我們稱之為“嵌入式”文化。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與國際貿易的快速發展,國際市場產品的交互性不斷加強。為了尋求高額利潤與海外市場,商家紛紛打出了不同的商業廣告,此時廣告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商業廣告(commercial advertising)作為企業推銷產品的一種手段,是拓寬產品銷路的必要途徑。廣告要求在極短的時間里,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用最節約的語言,深入淺出地突出主題,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1]P247為了追求這種效果,譯者必須考慮東西方的價值取向差異、文化背景差異、審美喜好差異、民族風俗習慣差異等各種因素。任何商務廣告翻譯成功的例子都離不開對這種“嵌入式”文化的深刻理解。
商務廣告翻譯與“嵌入式”文化兩者相輔相成,是一個辯證的統一體。因此,我們在進行商務廣告翻譯時既要注意其蘊含的“嵌入式”文化,又要考慮中西方的文化差異,譯出為大眾所接受的優秀作品,實現中西文化的不斷交流與傳播。
一、商務廣告翻譯中文化的重要性
每一種語言都有其各自的載體,語言在對文化產生重要作用的同時也受到文化的影響。在翻譯商務廣告時,必須充分了解各國的文化差異,認識翻譯中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如果把英文直接翻譯成中文,有時會對產品的銷路產生致命的影響。例如:Poison一詞的本意為毒藥,這種香水在西方得到眾多女性的青睞,然而以“毒藥”為名譯到中國后,產品的銷售卻遭到了滑鐵盧。究其原因,西方國家推崇野性、粗獷之美,而中國女性推崇中庸之美,走傳統道路。中國女性怎能忍受“毒藥”這個譯名?隨后,“毒藥”香水被譯成“百愛神”,既遵循“Poison”發音,又符合中國的傳統文化,為廣大中國女性所接受。另一個經典的例子,是著名品牌“goldlion”在進入中國香港市場時,一度被譯為“金獅”,但是香港和廣東人比較好賭,而“獅”又與“輸”和“死”諧音,代表了不吉利的意思。因此,該產品在推廣時也遭到了極大的冷落。后來譯者運用直譯加音譯的方法,再根據當地人喜歡聽吉利話的特點,把該產品取名為“金利來”,代表財源滾滾來。最后,該產品立馬在當地擴大了銷路,占領了市場。
由此可見,商務廣告中體現的文化寓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的銷路。文化在商務廣告翻譯中的地位和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二、商務廣告翻譯中的文化差異性
文化差異作為在商務廣告翻譯中不可忽視的因素,對產品的宣傳推廣起著關鍵性的影響。正確理解文化差異對譯者來說是一個不可松懈的任務。文化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歷史文化背景差異、審美觀念差異及價值觀念差異。
1.歷史文化背景差異
語言與文化相輔相成,每一個國家或地區都有其獨特的語言和歷史文化背景。漢語中的“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代表了“至高”、“長久”之意。“九五之尊”、“長長久久”等詞充分說明了“九”這個數字的吉利之意。但是在西方,“九”并沒有這種文化含義。一個經典的例子是斯沃琪手表的廣告語“Time is what you make of it.”若此句譯成“時間是你怎么利用它”,可想而知,這個產品將不會受到好評。然而,若譯為“天長地久”,產品經久耐用的特點隨即躍入眼簾,銷售量也持續增加。同樣,在西方“old”這個詞是忌諱詞。然而,在很多廣告翻譯中,部分譯者為了突出“老少皆宜”這一產品特性,翻譯為“suitable for both the old and the young”。此翻譯忽視了“老”這個字在西方并不受歡迎的事實。此時,這句話如果譯成“suitable for grown-ups and children”,則其翻譯成效將會大大提升,該產品的歡迎度也會大大提高。
2.審美觀念差異
各地受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政治因素經濟基礎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審美觀念。同一種事物未必能在兩個地區同時受歡迎。因此,譯者在翻譯廣告時要特別注意,其翻譯結果應符合兩個地區的審美情趣。例如:“Sprite”,是一種飲料,該詞源于“spirit”和“sprit”。這兩個詞均有積極向上、奮勇向前的文化內涵,符合西方國家注重實質的特性。在中國,該產品名被譯成了“雪碧”。“雪”和“碧”代表清涼透徹之意,符合中國人追求意境的審美特性。再如:有一款中國制造的“大白象電池”,在中國銷量穩定。然而,出口國外后,該產品卻面臨滯銷的局面。究其原因,這款產品被直譯成了“White Elephant”。殊不知“White Elephant”在西方國家表示“無用的東西”。該產品不符合西方人的審美情趣,在他們看來,此電池就是無用的東西。因此,審美觀念的差異往往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3.價值觀念差異
西方文化崇尚自由、私有,突出“個人主義”,一切以自我為主導;在中國文化中,由于受到“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影響,和諧是為社會普遍接受的價值觀念,突出“集體主義”,強調道德規范、自我約束[2]P138。天津的一家出租車公司打出了一則廣告“接天下客,送萬里情”。如果直譯成“Ready to meet gue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則勢必不能得到西方友人的認可。西方強調個人主義,因此若譯成“Ready to meet you from all over the world”則既符合西方的個人主義原則,又讓西方的游客有歸屬感,何樂而不為?
三、商務廣告翻譯中“嵌入式”文化的有效性
每個商務廣告的翻譯都應體現其文化性,如何體現“嵌入式”文化的有效性是每一個成功的譯者都必須考慮的問題。正如,尤金·A·奈達(Eugene A.Nida)說:“要真正出色地做好翻譯工作,掌握兩種文化比掌握兩種語言甚至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運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義。”[3]在翻譯時要注重文化的差異性,運用不同的譯法和修辭,把文化巧妙地“鑲嵌”在字詞之間,使翻譯結果生動形象,體現出文化的有效性。
1.譯法
(1)直譯法(Literal Translation)
直譯是指在翻譯過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譯,它既能傳達原文意義,又能體現原文風格[4]。換句話說,直譯就是根據原有詞句,譯出意思相近或者相同的譯文。因此,直譯必須做到形神兼備,但又不失文化性。例如,運動品牌“NIKE”。“Nike”原為希臘勝利女神的名字,可以直接音譯為“奈姬”。但是這種直譯只是顧及了音節上的相似,毫無產品特色可言。但是,直譯時不但要音似,而且要形似和神似。一想到希臘,我們就會與運動聯系在一起,故在中國該產品被譯為“耐克”。因為“耐克”含有“堅固耐穿,克敵制勝”的含義,與原品牌所倡導的“熱愛運動、追求創新”的理念不謀而合[5]。再如,有一個葡萄酒的翻譯為“皇朝葡萄酒”,其原文為“Dynasty”。“皇朝”兩個字是“Dynasty”的直譯,符合其原文所含之意,這樣既凸顯葡萄酒的高檔,又不失原文之意。
(2)意譯法(Free Translation)
意譯并不要求逐字逐句地翻譯,領會其神并用通順的語言表達出來即可。它與直譯相輔相成,互為補充。蘋果電腦有一則廣告語為“Apple thinks different.”,如果直接翻譯成“蘋果電腦想的不一樣”,這樣的譯文毫無新意可言。然而,將其譯為“蘋果電腦,不同凡想”,可以讓人馬上聯想到“不同凡響”,很好體現了該產品獨樹一幟的精髓。還有一則經典的麥斯威爾咖啡廣告“Good to the last drop”。若直譯為“好到最后一滴”,則不但沒有美感,而且無法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其意譯后的版本為“滴滴香濃,意猶未盡”。此譯文運用了四字格,對仗工整,既體現了商品的特點,迎合人們喝咖啡時追求的精神境界,又有一種令顧客想喝的沖動。
2.修辭
(1)比喻(Figure of Speech)
比喻作為一種由本體(tenor)和喻體(vehicle)組成的修辭方法,本體和喻體間存在內在聯系。在翻譯中運用比喻可以使抽象之物變得具體,使廣告翻譯生動形象,增強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例如:①一則衣服的廣告“Light as a breeze,soft as a cloud”,這則廣告把衣服的材質比喻為“breeze”和“cloud”可以讓人感受到這件衣服的柔軟質地及舒適程度。②另一則航空公司的廣告“Fly smooth as silk”。絲綢的質地滑而細膩,該廣告把飛行的過程比做絲綢的“順滑”,這樣既讓顧客感覺到了安全性,又讓他們領略到了時效性。
(2)擬人(personification)
擬人修辭是把物品或生物當做人來描寫,賦予其人的情感或言行,使其形象更加生動、鮮明突出[6]。因此,在商務廣告中運用此法,有利于商品生命化,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從而激發購買的欲望。例如:①一則拖拉機的廣告“Strong tractor strong farmer”,被譯為“鋼鐵巨人,農民的好幫手”。此處,把拖拉機擬人化為“鋼鐵巨人”,突出了拖拉機性能的強大。同時,以農民的好幫手形象出現,使農民產生強烈的購買欲望。②Rolex牌手表廣告“Unlike me,my Rolex never needs a rest”,從這則廣告可以看出,譯者把手表比擬成一個可以永不休息的人,突出手表任勞任怨的品質,暗含它是人類好朋友的美好寓意。
(3)雙關(pun)
利用語音的相同、相近或語義的多指性,有意使話語語義表里雙涉,造成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達效果,這種辭格叫做雙關[7]。雙關的作用是使人產生聯想,并使顧客暗自叫絕。例如:①燕子飯店的翻譯為“Swallow Restaurant”,此翻譯初看并無特別之處,但是仔細琢磨就會發現,“Swallow”除了代表“燕子”的意思外,還有“吞食”之意,符合飯店的情境。一語雙關,令人無限遐想。②豐田轎車的廣告“Where there is a way,there is a Toyota”,根據這句英文我們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一句英文諺語“Where there is a will,there is a way”,如此巧妙的雙關,且句子讀來朗朗上口,妙趣盎然。其中文釋義為“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就有豐田車”。譯文借鑒古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一名句,內涵頗為豐富。“有路就有豐田車”一句暗含豐田車的質量好,適應力強。不管是何種路況,豐田車終能馳騁自如。
四、結語
在國際貿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英語商務廣告翻譯的成功與否決定了商品銷售的成敗。譯者是否對“嵌入式”文化具有深刻的理解決定了商務廣告翻譯的好壞。同時把握商務廣告翻譯中的內在規律和語言特色,遵循各國不同的文化價值觀念對譯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此,充分理解商務廣告翻譯中文化的重要性,從風俗習慣、地理位置、經濟狀況等方面關注文化的差異性,通過各種手段達到“嵌入式”文化有效性的最大化,是一個譯者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商家出奇制勝,迅速占領商場份額,擴大商品銷路的“一大法寶”。
參考文獻:
[1]王泳欽.文化因素對廣告翻譯的影響——以科技產品的廣告為例[J].北京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校報,2011,(3).
[2]李劼全,周敏新.L論中英文化差異對商務廣告翻譯的影響[J].2012.
[3]Nida,E:language,Culture and Translation[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4]李曉穎.淺議商務廣告中的修辭方法和翻譯方法[J].學術論壇.
[5]劉梅.品牌文化與品牌名稱的翻譯[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2008.
[6]趙巧紅.國際商務廣告的修辭和翻譯方法[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異,無論是在思維方式還是語言表達上兩種語言都存在明顯的差異,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對兩種語言的文化背景有深入的了解,使翻譯不僅做到文字上的吻合,更是信息和語言內涵上的吻合。首先,翻譯人員要重視自身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在翻譯過程中培養文化敏感性,從中找準翻譯的契合點。其次,翻譯人員在翻譯中要將商務專業知識和商務文化融合到譯文之中,還原翻譯內容的真實語義。
(2)掌握翻譯技巧
1)詞匯翻譯
商務英語的最大特點就是在應用方面具有專業性。正是專業性的需要,許多普通英語中使用的詞匯在商務英語中也有著特定的含義,那么商務英語詞匯的翻譯就需要按照一定原則進行翻譯。其一,根據漢語表達習慣確定詞義。例如“Wesellcheapqualitygoods.”譯為“我們銷售物美價廉的商品”。其二,根據詞性確定詞義。例如“Hegetsa10%commissiononeverythinghesells.”譯為“他每賣一件商品可獲得百分之十的酬金”。其三,根據語境來確定詞義。語境確定詞義的最通用的技巧就是轉譯,也就是把不同的詞性進行轉換,比如名詞轉譯成動詞、介詞轉譯成動詞等。例如“Anincreaseinbusinessrequiresanincreaseintheamountofmoneycomingintogeneralcirculation.”譯為“交易量的增加要求流通的貨幣量相應增加”。原文中使用了兩個“increase”的名詞形式,在中文翻譯中將第二個“increase”做動詞翻譯,尊重了漢語的語言特點。在大多數的翻譯語境下,介詞通常可以轉譯成動詞,同時在翻譯時需要依據上下文進行引申,根據實際情況翻譯。例如“Youshouldadviseyoutogetintouchwiththemforyourrequirements.”應當翻譯為“建議你們應當和他們取得應有的聯系,就你方所需要的商品進行洽購”。第四,可以就專業進行詞義的確定。例如“Duediligenceshouldbedonebeforefinalizinganylargeinvestmentoracquisition.”應當翻譯為“收購以及大筆投資的確定之前必須盡職盡責地調查”。其中,“Duediligence”可以根據其字面意思翻譯為“應該有的勤奮”。但是,如果這一詞匯運用到企業、融資等相關領域當中主要針對的是會計從業人員、律師從業人員等用專業知識審核有關資料的一個過程。故而,商務英語涉及到這一方面通常將其翻譯為“謹慎調查”亦或者“盡職盡責調查。”
2)句式翻譯
商務英語憑借著其高效、簡潔的交流特征,使得其英語句式相對而言比較固定,且修飾詞藻少,語言簡潔大方。換言之,商務英語中涉及到的語法知識也就相應地少一些。其中,就商務英語提及的題材來說,定語從句結構出現的頻率相當高。探尋定語從句對于商務英語的句式翻譯也就較為重要。與漢語相比,英語定語排列順序和結構更為復雜。其可以為單詞、短語亦或者從句構建。其中涉及的單詞不僅可以是單個,也能是多個,短語以及從句也可以進行輔排并列。最重要的是,定語都是可以后置或前置的。故而,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大致可以分為六種情況。第一,翻譯為定語。例如“Alltaxesanddutiesinsidetheseller’scountrytowhichthesellerisliableinconnectionwiththecontractshallbebornebytheseller.”譯為“賣方應當承擔購買方所處環境發生的一切與合同有關的關稅和賦稅等”。第二,翻譯為后置分句。例如“Businessisacombinationofalltheseactivities:production,distributionandsale,throughwhichprofitoreconomicsurpluswillbecreated.”譯為“商務往往指的是是涉及到生產、銷售以及配送等一系列的活動構成,這些活動可以進行利潤創造和經濟盈余”。由于句子中定語較長,所以將定語處理為后置分句,以確保譯文的信息完整準確、流暢易懂。第三,翻譯為連動結構。例如“Therewerecomponentsinthatshipmentwhichhadvarieddefectsthatoftenresultedinperformancefailure.”譯為“那批設備當中依然有部分部件都有著不同程度缺陷,進而導致了設備常常會出現運轉失靈的狀況”。其中,“whichhadvarieddefects”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與主語融為一體。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首先忽略先行詞的意義不予翻譯,充分忠于原文的漢語表達習慣。第四,翻譯為目的狀語。例如“Unfortunately,everycountryintheworldhastradebarrierswhicharedesignedtoprotectitseconomyagainstinternationalmarketforces.”譯為“十分遺憾的是,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構建了貿易壁壘,以確保本國經濟能夠避免遭受國際市場力量的沖擊。”本句中定語從句在語義上表示目的,因此在翻譯中加上關聯詞語“以”,使得句子更加通順,含義更加完整。第五,翻譯為原因狀語。例如“Thebuyer,whohadfailedtoreceivethecontractedgoods,lodgedaclaimagainsttheseller.”譯為“買方因為沒有根據合同規定按時收到貨物而向賣方提出賠償”。第六,翻譯為結果狀語。例如“Therewassomethingoriginal,independent,andheroicabouttheplanthatpleasedallofthem.”譯為“此方案相當獨出心裁具有創造性,也具有應有魅力,故而能夠博取所有人的歡心”。從整個語篇的角度來看,連貫的句子和段落構成了文章的語義整體,因此譯者在用漢語重新構建語篇的過程中要在句子層面的基礎上考慮語篇的銜接,在翻譯過程中充分彰顯出原文的語篇應有結構,同時在確保不違背修辭特色和語義信息的基礎上選擇適合漢語表達習慣的翻譯方式。
3)提升商務認知
商務翻譯最為核心之處是其服務于商務活動,這就要求譯者在翻譯全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對商務的認知。這樣才能確保翻譯過程中能夠遵循簡潔、完整、準確和清晰等原則,最大程度彰顯原文的內涵。其中,簡潔指的是在商務活動中注重效率和時間,將語言盡量簡潔大方呈現出來,這一原則在很大程度上與歐美國家的英語簡化趨勢相互呼應;完整原則指的是在翻譯過程中譯者要確保翻譯結果和翻譯內容的完整,嚴防漏譯的情況出現。尤其是一旦翻譯過程中涉及到合同條款和雙方權益時,漏譯的后果相當嚴重;準確指的便是翻譯過程中不僅要嚴防錯譯情況,還要明確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長期形成的語言和套語表達。例如“OurusualtermsofpaymentarebyconfirmedirrevocableL/Gavailableatsight.”譯為“我們通常的支付方式是兌現的、不可撤銷的即期的信用證”。另一方面,清晰原則指的是在商務英語翻譯過程中充分表現出層次分明和主題突出。尤其是涉及到商務合同等必須具備條理化的結構,并且滿足翻譯可讀性強和用詞規范的要求,進而確保整篇文章具有嚴謹性和嚴密性。例如“ThisAgreementandanyrightsorobligationarenottransferableorassignablebyconsentoftheotherpartyhereto.”譯為“本協議及本協議所規定的權利和義務不經另一方同意不得擅自轉讓”。
(3)結束語
[論文摘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語言的內容,從事國際商務英語翻譯的人員尤其要注意跨文化交際中本國和異國之間的文化差異,注意文化信息等值,防止在國際商務英語翻譯中原文文化信息的丟失與扭曲,要想方設法使這些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去除。
自從我國在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的國策以來,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往來不斷加強,對精通國際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作為溝通各國經濟交流和商務活動的語言工具—商務英語,已成為一門新型的跨學科的綜合性的專業學科。商務英語涵蓋了相關不同領域的專業英語,例如財經英語、會計英語、金融英語、法律英語、外貿英語、廣告英語等等。商務英語研究的對象可以分為兩類:一般商務用途英語(EGB尸:English forGeneral Business Purposes)和專門商務用途英語(ESBP:English for Special Business Purposes)。商務英語的特點是它為國際商務活動這一特定的專業學科服務的專門用途英語。它既有英語語言的共同特征,即基于英語基本語法、句法結構和詞匯,又具有獨特的語言現象和表現內容,研究其語言現象,探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以掌握其翻譯時的特殊性和規律性。
一、跨文化交際與國際商務英語的翻譯
世界各國的商人都有其自己的本民族語言及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各國商人的相互商貿往來即是一種跨文化交際。有著不同語言和文化背景的商人們在交流時便需要克服彼此之間的文化障礙,以共同達到各自的目的。在各國經濟、文化、軍事等交往中,英語是首選語言。英語的詞匯量豐富,它不斷吸收各國語言詞匯,具有多樣性、易變性,因此人們在進行商務英語翻譯時須特別關注本國文化與異國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義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差異,盡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等值或對等。
奈達博士在談到翻譯問題時說:“要真正出色的做好翻譯工作,掌握兩種文化比掌握兩種語言甚至更為重要,因為詞語只有運用在特定的文化中才具有意義。”翻譯家讓.德利爾教授也說過:“代碼轉譯是確立詞的一致關系;翻譯是尋求信息的等值。”“詞義等值”、“語言等值”等是“代碼等值”的同義詞;“意義等值”、“語境等值”、“信息等值”等是“翻譯等值”的同義詞。
上述這些權威的觀點對目前商務英語翻譯仍具有指導意義。一個國家或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文化根深蒂固,不會也不可能完全被另一種文化所取代,在翻譯過程中我們應該十分重視文化因素,特別注重文化信息的傳遞,盡可能做到文化信息的對等。具體到翻譯就必須在譯入語中找尋“對等語”。
例如我國在評比企業的等級時不少企業為自己是“國家二級企業”而自豪,但有的廣告卻把“國家二級企業”譯成“State Second-class Enterprise"。在英語中“Second-class”含有"below a standard; inferior"(低于標準的;劣質的)這里有“差的”含義,與中文原意有很大的差異,不如譯成“Statelevel II Enterprise”更貼切些。
語義信息等值和風格信息對等是商務英語翻譯中最起碼的對等。在這基礎上,假使原文具有某種文化信息,翻譯人員必須盡可能把原文中的這種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在譯入語中體現出來,原文中的文化信息與譯入語的文化信息等值是商務英語翻譯中的一種深層次的對等。在具體商務英語翻譯實踐中,語言翻譯轉換過程中這種文化信息的扭曲、丟失是經常可以看到的。例如在翻譯:“我們希望產品的圖案和色彩能照顧到歐洲人的心理。”有譯者譯成“We hope that the design and color of the products would suit European psychology.”這句譯文的偏差出在理解上,譯者把“心理”譯成“psychology".粗一看似乎也沒什么不對,因為在漢英詞典中也是這么對應的。但通過細細推敲原文,我們會發現此句中的“心理”更有一種人的“偏愛”和“情趣”的含義,而“psychology”這個詞則側重于指“心理學”或“人的心理過程”,兩者是有很大區別的。
再比如:“本協議及附件用中英文書就,兩種文字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有譯者譯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language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這里譯者把“兩種文字”譯成“bothlanguages”值得探討,通過仔細分析原文,這里的“兩種文字”應理解為“用兩種文字寫成的文本”,因為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哪種“文字”享有更高法律效力或更低法律效力。因此譯文似應改成:This Agreement and Appendix are rende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Both texts shall possess the same legal validity.
二、文化差異和語義差異引起的商務英語翻譯中文化中文化信息不等值的幾種情況
世界各國每年至少有數萬種商品被介紹到全球市場(其中多數被介紹到美歐市場),但這些商品有五分之四銷路不佳,究其原因,蓋因許多廣告正文錯誤疊出,有拼寫錯誤,也有句法錯誤,.還有用詞錯誤及文化錯誤,出現“胡譯”、“死譯”等,所有這些錯誤都有損企業形象和產品的銷售,“國際營銷的成功之路是建立在錯誤營銷和廣告戰役中失敗的廢墟之上,他們中大多數失敗是由于跨文化交流的錯誤”。這些交流的錯誤和失敗或者是由于忽視文化差異,或者是對文化差異的無知造成的,因此為避免這些差異引發的失敗,商務英語翻譯人員就要探究了解這些差異的起因,力爭在翻譯時盡可能避免。
比如,有人把“白酒”譯成“white wine",乍一看似乎沒什么不妥,但在英語中,"wine”一般指以水果汁為原料釀造的酒,如apple wine, cherry wine,如果在“wine”之前沒有添加某種水果的名稱,則專門指葡萄酒,有人把“老白干”譯成“Old dry white wine",但是既然指液體的酒,用dry(干)顯然是矛盾的。其實在英語中,dry還可以解釋“不含糖分的”,"dry white wine”的漢譯應是“千白葡萄酒”,而“老白干”似應譯成"white spirit”或“strong liquor"。
又比如在翻譯“亞洲四小龍”時,有人把它翻譯為“FourAsian Dragons”這樣翻譯似乎不妥.雖然在國人的心目中“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人們常以自己是“龍的傳人”而自豪,漢語成語中常有“龍飛鳳舞”“龍鳳呈祥”“龍騰虎躍”來表達正面的含義,封建社會中至高無上的皇帝被視作“真龍天子”,但是在西方神話傳說中,“龍”卻是一種邪惡的動物,在中世紀,“龍”( dragon)被視作罪惡的象征,圣經中惡魔撒旦被認為是“下he great dragon",這樣,我們在翻譯亞洲韓國,我國臺灣,香港和新加坡這四個在上世紀七、八+年代創造經濟奇跡的國家和地區時,似應譯成“Four Asian Tigers”較為妥當。
上述錯誤之所以出現蓋因對文化差異的無知或無視所導致,商務英語的翻譯人員似應從地理位置引以的文化差異,對事物認識的文化差異,顏色的文化差異等處引起重視,不同國家民族間的文化差異有時造成原文文化信息不易翻譯到譯入語中,等值的標準有時也較難完全做到,通常文化差異會引起以下幾種不對應的情形:
1.原語中的指稱對象在譯入語文化中不存在或少見或不被重視
幾十年來世界各國發明并推出的新藥層出不窮,如penicillin,aspirin ,amoxicillin等,由于我國藥學界也無相應的中文產品和術語,于是只能采用音譯法來分別譯成“盤尼西林(青霉素),阿司匹林、阿莫西林”,用的久了,人們也就習以為常了。
又如國人這些年穿的名牌鞋子“耐克”( Nike ),Nike原是希臘神話中勝利女神的名字,西方人會從這一品牌聯想到吉祥與勝利,但中國人卻不會有這樣的聯想,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背景,如果我們把其音譯為“娜基”,在國人的心目中也不會有什么聯想,但譯成“耐克”就大不一樣了,人們穿鞋子總喜歡它能結實耐穿,取名“耐克”會使人產生一種聯想,即這種鞋子耐穿牢固,“克”有“克服困難,克敵制勝”的意思,這是翻譯人員在翻譯時根據其音節和鞋類產品應該具有的特點而獨具匠心的一種譯法,但也不得不承認翻譯中文化信息的丟失現象,因為原商標“Nike”所具有的文化信息對中國消費者來說不會像西方人那樣想起了Nike女神,同樣漢語中的“鴛鴦”常被用來指代夫婦,但譯成“mandarin duck”則不會使洋人產生類似的聯想。
2原語文化在語言中有明確的指代,而譯入語則須另行處理
中國文化傳統講究六六大順,八一八(發一發),但在英語中666卻是魔鬼的象征,“八”也不具有發(財)的內涵,而西方人看中的卻是“7”這個數字,比如有一種碳酸飲料叫“seven-up",在譯成中文時似不應譯成“七上”,因為這會使人聯想起漢語中的成語“七上八下”,于是把它譯為“七喜”則較為合適.
【關鍵詞】企業簡介 翻譯錯誤 翻譯策略
我國外向型經濟發展迅猛,以滄州地區為例,2016年的中小外貿企業已多達2000多家,產品的主要集中在管道、食品加工、皮毛加工、建筑扣件、鑄造等類別。隨著企業出口的壯大,這些企業紛紛配備了企業簡介的英文版,英文簡介在企業走向世界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簡介翻譯的水平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形象和宣傳效果。
一、翻譯目的論與企業簡介的功能
20世紀70年代,德國翻譯學家漢斯?弗米爾和萊斯突破了傳統的對等翻譯理論,創立了翻譯目的論,提出了翻譯目的的兩條原則:首先翻譯“目的”成為翻譯的功能,原文和譯文的互動由翻譯的目的來決定;其次翻譯的目的根據接受者不同,而會有所不同,即翻譯行為的目的決定翻譯的整體過程。
企業簡介屬于應用型文本,主要功能有信息功能,宣傳功能,競爭功能和勸導功能,企業通過對讀者提供的相關信息,樹立企業良好形象,增加企業競爭力,從而達到推銷產品,吸引合作和擴大市場的目的。從翻譯目的論角度來看,企業英文簡介的預期目標讀者和國內讀者不同,翻譯的不當影響了企業配備英文簡介的目的。
二、企業簡介中失誤分析
目的論認為語用翻譯錯誤、文化翻譯錯誤、語言翻譯錯誤等阻礙了翻譯目的的實現,下面筆者通過分析滄州地區中小企業的英文翻譯發現這些企業簡介的問題所在。
1.語言翻譯失誤。語言失誤包括拼寫錯誤、選詞錯誤、句子語法結構錯誤、語篇錯誤等。例如滄州永興高壓法蘭管件有限公司的中文簡介上有這樣一段話:滄州永興高壓法蘭管件有限公司,位于經濟發達的孟村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交通十分便利,是中國法蘭重點生產廠家。其原譯文為:The high pressure flanges cangzhou fittings Co. LTD,is located in China’s hebei cangzhou, is located in the economic developed Mencunxian cangzhou,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is superior, the traffic is convenient。在這段翻譯中,公司的名稱,滄州,河北,孟村縣這樣的專有名詞都沒有使用首字母大寫的方式,不符合專有名詞的翻譯。孟村縣的翻譯直接使用Mencunxian的拼寫法,而中文的“縣”英語里是用county來表示的。英文地名是從小到大的,所以,上面翻譯中China’s hebei cangzhou是不符合英文習慣的。上面譯文的語言錯誤還反映在句式的語法結構混亂和語篇結構的中式化上。“經濟發達的…”被譯成了”economic developed…”,句式更是按照漢語句式的“竹節”型,按照邏輯的先后順序,時間的先后順序進行敘述,忽略了在組織語篇方面形式上的銜接,做不到英文的主次分明,層次清晰,把句子翻譯得變得支離破碎,建議改譯為:Located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Mencun County, Cangzhou Yongxing High Pressure Flange Fittings Co. LTD is one of the leading flange fittings manufacturers in China enjoying superior geographical and position traffic.
2.語用翻譯錯誤。語用翻譯錯誤指的是在翻譯中不恰當地使用譯語的表達方式來表達源語意思,結果導致誤用譯語,違反譯語語言習慣所造成的翻譯錯誤。在滄州萊玻特瑞公司企業簡介中有這樣一句話“愈專業,愈懂專業”,原翻譯為“The more professional we are, the more we understand about professional knowledge.”看英文翻譯,語言工整,“愈……愈……”也使用了英文中的“The more…the more”句型和原句相對應。但是這樣的翻譯容易引起讀者的困惑,如果企業目前正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那企業的產品目前顯然還不夠專業。分析企業這樣宣傳的意思是表明企業目前很專業化了,所以能生產更加專業化的產品,所以上面的翻譯雖然在語言上沒有失誤,但顯然有悖企業宣傳的初衷,可以根據企業想表達的意愿改譯為“Professionals are bound to produce professional products.”。
3.文化翻譯錯誤。Nord認為,文化翻譯錯誤是由所涉及的兩種文化中指導語言和非語言行為的規范與慣例的差異所造成的。在筆者接觸到滄州地區很多企業簡介的開篇就是介紹企業的地理位置。如下所示:
河北圣天管件集團有限公司,位于“中國彎頭管件之都”孟村回族自治縣。東臨渤海、南依濟南、北靠京津,京滬高速,京福高速,距天津新港一百公里,交通十分便利。
原譯為: Hebei Shengtian Pipe Fittings Group Co. Ltd is located in Mengcun County in Hebei Province., the “Hometown of Pipe Fittings in China”. Mencun County bordering Bohao Sea in the east, Jinan in the South and Beijing and Tianjin in the north, with Beijing-Shanghai Railway and Beijing-Fuzhou Expressway passing by, and it is 100km from Tianjin New Port and 200km from the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the transportation is convenient.
這段譯文里面出現了幾個語言層面上的失誤,比如,譯文中天津,濟南和北京都成了滄州的一部分,這樣的譯文顯然非常混亂。從文化層面來看,英文的寫作中重視的是提供信息上,而中文的企業簡介中會注入更多感彩對一些無關緊要的信息進行詳盡描述。英文簡介的目標讀者顯然是國外客戶,企業的具體地理位置顯然沒必要在簡介中如此贅述,可以簡化成Hebei Shengtian Pipe Fittings Group Co. Ltd is located in Mengcun County of Hebei Province, the “Hometown of Pipe Fittings in China”, which enjoys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許多企業簡介的結尾部分用一些濃彩重抹的文字來表明企業做大做強為國家做貢獻的決心,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的語言,例如下文:
多年來,公司一直堅持貫徹“科學管理,發展創新,產品優質,服務周到”的質量方針,最大限度的滿足客戶需求。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突飛猛進,我們抓住機遇,把握國內外鋼管市場,下大力度促銷售,同時嚴抓產品質量,使產品質量、產品銷售逐年提高,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及企業自身發展再創佳績。
在這段譯文中,后面“隨著我國……”這一大段文字渲染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企業力圖發展報國的決心,原譯文為: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gressing by leaps and bounds, we hold the opportunity, grasps the domestic steel pipe market, gets down the great dynamics to press the sale, simultaneously stresses the product quality strictly, makes the product quality, the products sales to enhance by year, create the good result again for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terprise own development。這樣的話語被譯者字對字翻譯出來,很難引起目標讀者的共鳴,反而有浮夸的嫌疑。
三、企業簡介翻譯對策
1.提高自身水平,做好充足譯前準備。影響企業簡介英文譯本水平的首先是譯者的自身水平,譯者應全面加強自身的專業素質與文化素養,企業也可考慮聘請專門的翻譯人才進行公司簡介的翻譯。譯者在翻譯前應做好充足的譯前準備工作,通讀文本,確定行業專業術語和習慣用法,并積極和企業溝通,掃清語言障礙再進行翻譯。
2.分析讀者需求,明確翻譯目的。企業簡介的漢英翻譯是帶有外宣與推介目的的跨文化交際活動,重在傳遞信息,因此,譯者要重視譯文讀者的需求,不能以中文簡介的思維方式去衡量英文簡介,要注意英文簡介讀者的文化背景,表達習慣和和思考方式,消除文化差異對企業英文簡介目的的影響。
3.發揮譯者主體性,選擇合適翻譯策略。在翻譯過程中,原語作者和目的語讀者無法參與,只有譯者始終處于主動地位。譯者的翻譯動機、立場和選擇的翻譯手法都將直接影響到譯文的最終形態。澤者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在分析了譯文目的和譯語讀者需求之后,根據實際情況,發揮其主體性,決定使用何種翻譯方法與策略達到企業英文簡介的目的。譯者可采取增詞譯,減詞譯,省略譯,轉換法等,還可以在分析讀者的認知環境基礎上對整個原語篇重新梳理,在語篇結構,邏輯銜接,語言修辭上對原文進行刪減補充,合并,銜接,改寫,重構語篇。雖然的翻譯表面上沒有忠實于原文的形式,但其功能起到了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軍平.西方翻譯理論通史[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2]牛新生.從目的論視角探析企業簡介翻譯錯誤及其成因[J].寧波大學學報,2010,11.
[3]陳小慰.新編實用翻譯教程[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4]黃仕會.譯者主體性在企業簡介翻譯中的體現[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10.
[論文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企業對對外宣傳資料的翻譯中重要地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并分析了目前企業在對外宣傳資料翻譯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一、企業對外宣傳資料翻譯在開拓國際市場中的重要性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至今,中國企業出口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增長。更多的企業開始邁出國門,只有通過對外宣傳才能使國外客戶了解企業,從而樹立起企業形象,此時,對外宣傳資料的翻譯顯得格外重要。
二、目前國內企業對外宣傳資料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多數企業、特別是知名企業不僅備有雙語或多語局面材料,而且建立了公司網站,并同時備有中、英版本的企業介紹,為客戶和消費者提供一個了解企業的平臺。
但是,許多國內企業英文翻譯質量不高,對企業的對外形象產生了不利影響。現將存在的問題列舉如下:
1.宣傳資料翻譯校對不認真,甚至出現拼寫錯誤。筆者在最近幫人做一份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校議,開篇不到十行字,出現四處錯誤,均存在拼寫錯誤,其中還有一處不但存在拼寫錯誤,還存在用詞錯誤。筆者曾在一家五星級賓館吃飯,所看到的酒水單上的翻譯錯誤不斷,甚至有的直接用拼音代替,不知外商看到會做何感想。此種現象在企業對外宣傳資料中并非鮮見,還有諸如大小寫問題、用詞不當、時態等語法問題更是不勝枚舉。
2.宣傳資料中企業外文名稱及說明書中所含術語不一致的現象。此類也并非個別現象,記得在本人為企業翻譯簡介過程中就遇到過,該企業為國內一家知名的鋼鐵集團公司的子公司,在查詢該分公司的名稱時發現集團公司的網頁所顯示的分公司英文名稱與其子公司所使用的英文名稱不一致。此種情況下,外商一定會認為這是兩家不同的子公司。在產品說明書面出現的術語使用不一致,甚至誤用的情況也非常普遍,試想這樣的產品說明書又怎能取得客戶的信任。
3.宣傳資料中企業名稱及產品商標的翻譯。企業名稱及產品商標的翻譯更多涉及到的是跨文化因素,如“白象”牌電池若直譯成“WhiteElephant”,則該產品在國外則無法銷售,因此在外國人眼中的“WhiteElephant”是大而無用的東西”。再如中國的文化中所推崇的“龍”如果直譯成“Dragon”,在外國人眼中則是邪惡的象征。
4.中外宣傳資料內容的側重點的差異
在國內的各企業網站或宣傳手冊中經常可以見到企業的員工人數、地理位置、建筑面積等各種詳細信息,其目的在于證明企業的實力。相比之下,國外企業的宣傳網站更注重與客戶的感情交流,給予客戶的是一種需求上的滿足。
三、企業避免宣傳資料翻譯中出現問題的策略
以上所述各種錯誤出現的一定原因屬于翻譯質量問題,翻譯公司或譯者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但企業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主要原因在于企業不了解翻譯,認為只要學過英語,拿本字典就可以翻譯,殊不知翻譯也是一種再創作,而且面對各行各業所存在的專業術語更不是每個翻譯都熟悉的。翻譯只能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因此翻譯對譯者的素質要求極高。曾有企業要求筆者在半個小時內翻譯200余字的企業簡介,可見其對翻譯誤解之深。
目前國內翻譯市場非常混亂,翻譯公司更是良莠不齊。更有公司報出了50元/千字的翻譯價格,則付給譯者的價格更不會高于30元/千字,在翻譯之間稱之為打字價格。此種價格只有在校的學生才會接受,可以想象出其翻譯質量如何。而有不少企業在翻譯資料時首先考慮的是成本,卻忘記了一分錢一分貨這一基本常識。筆者曾遇某企業找商務陪同翻譯,所提出價格為200元/天,這個價格也只能給在校學生練練手。歸根到底,就是企業不了解翻譯行業。
針對上述企業對外宣傳資料翻譯中存在的問題,企業可采取以下方式避免:
1.針對翻譯校對問題,可同時找兩家翻譯公司,一家負責翻譯,另一家負責校對,并簽訂協議規定各自的職責,對所出現的質量問題承擔相應的責任,從而督促翻譯公司提高翻譯校對質量。也可在網絡上公布企業的宣傳資料的同時,邀請從事翻譯的工作者對其翻譯提出意見,并對采納的意見或建議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做不但可以避免翻譯的宣傳資料出現錯誤,同時可以進一步提高企業形象。
2.針對翻譯中公司名稱及術語不一致現象,企業應通過各種措施培養其自身的專業外語人才,同時可建立和積累自己的語料庫和術語庫,在對外宣傳資料翻譯時可將此類資源提供給翻譯公司或譯者,從而避免名稱或說明書中術語不一致現象的產生。
3.針對企業名稱、商標或標識的翻譯,企業可委托翻譯公司尋找母語為外語的譯者對所提供的名稱、商標或標識進行市場調查,調查內容可包括:翻譯后的名稱、商標或標識是否具有歧義、褒義、貶義或是否容易與市場上其他品牌相混淆,以及采用本地化還是全球化的翻譯等。如“聯想”標識從“Legend”到“Lenovo”的轉變突顯出其全球定位,而Carrefour的“家樂福”翻譯則突出其本地化的特點。
關鍵詞:賽珍珠;《水滸傳》;翻譯策略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0—0391—02
一、引言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文學典范之一,它的問世不但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對國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它的譯本在國外很受備受關注,譯本有英、法、俄、德、日等多種語言,是20世紀全世界很受關注的一部小說。隨著跨文化交流的不端加強,學者們不再局限于對原著的研究,也對譯作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對《水滸傳》的所做的翻譯對中國文學在西方國家的傳播是有不可估量的影響的。
到目前為止,英文翻譯《水滸傳》有四個版本。而其中最受大家歡迎的要屬美國的女作家賽珍珠的譯本和中國籍美國學者沙博里的一百回英譯本Outlaws of theMarsh,本文將探討賽珍珠的譯本。
我們都知道翻譯是很復雜的一門學問,翻譯不但反映文化也受文化的制約。翻譯是用一種語言將另一種語言所表達的思維內容準確的在線出來。翻譯對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不菲的貢獻。本文以《水滸傳》為語料研究從其語言、詞匯等方面探討賽珍珠的翻譯風格。
二、賽珍珠與英譯《水滸傳》
《水滸傳》的翻譯并不是易事,賽珍珠耗時五年才得以完成。她曾經說過“這本中國最著名的小說《水滸傳》的譯本,并不試圖從學術上作什么探討,也不在解釋和考證方面過多下功夫。翻譯這部小說時,我們根本沒有任何學術上的興趣,只是因為它生動地講述了美妙的民間傳說……我覺得中文的語言風格與該書的題材極為相稱,因此我希望不懂中文的讀者至少能產生一種幻覺,即他們感到自己是在讀原本。她在翻譯時,盡量多用直譯,保留原作的,這位讀者學習中文文化創造了條件。”她把書名譯作All Men Are Brothers,可見她對中國文化了解之深之厚,書名體現了綠林好漢的行俠仗義的精神。
三、賽珍珠的翻譯策略
(一)文化要素的翻譯
傳統的翻譯僅從語言符號出發,只是將翻譯看做是符號間的轉換,翻譯純粹被看做是技巧性的東西。而賽珍珠的《水滸傳》譯本與傳統的理念不同,她主要使用直譯的策略,她對漢語文化中所特有的表達方式及風格的保留非常明顯。
從語言層面的角度來看,賽珍珠大膽的保留了原文的表述,無論是詞匯還是句式或語序,均追求忠實于原文的效果。比如“問道”,譯作“asked,saying”;“好漢”譯作“a good fellow”;“心里想”譯作“thought in the heart”;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下面僅舉一例。
“原來宋江是個好漢,只愛學使槍棒,于女色上不十分要緊。這閻婆惜水也似后生,況兼十八九歲,正在妙齡之際,因此,宋江不中那婆娘意。”(第19回)
譯文:Because Sung Chiang was originally and by nature a good fellow and he loved only to use weapons and learn the ways of war and the love of women was to him a thing of no great importance.But this P o Hsi was a woman as unstable as water,and she was but eighteen or nineteen years old,and was in the flower of her youth,and for this she was not pleased with Sung Chiang.(p.181)
在漢語原文中,是兩個句子,翻譯后的英文句子也是兩個句子。上面一文中,賽珍珠連用了七個“and”,幾乎是將全文逐字譯出,遣詞造句不但常規,而且與漢語有異曲同工之處。在否定句和語序翻譯的處理上,賽珍珠多遵循“屈從”原則,比如“實不相瞞”(第2回)譯為“I do not dare to deceive you”,而不是“to tell you the truth”;“船上打魚的不敢不與我“(第38回)譯為“The fishermen on the boats will not dare not give me fish”,而不是“won’t dare to refuse”;又比如,戴宗與宋江首次晤面,并不識對方,于是旁人指著宋江道:“這個便是”(第38回),賽珍珠譯為“This one is he”(p.351)。這樣的例子處處可見。
(二)語言要素的翻譯
很多情況下,直譯比意譯表達的意義更具效果,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Never teach a fish how to swim”翻譯成“不要班門弄斧”,而不是譯為“不要教魚游泳”。其實,如果直譯的話,不僅可以做到達意而且可以做到新穎。同樣的道理,漢語中的一些習語如果直譯的話,也已樣可以達意,比如“雨后春筍”譯作“spring up like bamboo shoots after a spring rain”。上面這種有文化內涵的翻譯還是是直譯比較好,然而在中英互譯過程中,漢語中借用了很多英語單詞,比“丑小鴨”、“潘多拉的盒子”等,然后英文借用漢語的表達卻很少。這就導致了中英兩種文化的不對稱交流。
賽珍珠翻譯《水滸傳》最明顯的特點是,漢語色有的成語、習語等大都直譯。比如“天子”有時也譯為“the son of heaven”;道教中的“天師”則譯作“Heavenly Teacher”。對于書中常用的人物諢名、兵器,也大都直譯,如“及時雨”宋江是“Opportune Rain”,“黑旋風”李逵是“Black Whirlwind”,“美髯公”朱仝是“Beautiful Bearded”等。
賽珍珠對習語等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表達的翻譯比較大膽,比如下面幾個例子:
(1)風水/好風水(第32回)
譯文:geomancy/meaning of winds and waters/…winds and waters…were good…(p.291)
(2)朱仝(向知府)稟道:“微表小人孝順之心,何足掛齒!”(第51回)
譯文:Chu T ung answered humbly,“It is but to show forth a little of my loyal heart,and why need so small a thing even pass one s teeth?”(p.494)
(3)有眼不識泰山,萬望恕罪。(第32回)
譯文:(We two brothers)although we have eyes could not discern the sacred Tai Mountain and a thousand times do we ask forgiveness for our sin.(p.296)
從上面的這三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賽珍珠大都采取了直譯手法,盡量做到了忠于原文。“風水”,這一詞語帶有很強烈的文化意味,因而采用了直譯和意譯兩種翻譯方法相結合的方式。如果僅從譯入語讀者標準來評判,賽氏譯法不算成功。然而,如果我們從忠實于原始預料的角度去考慮的話,無疑賽式的翻譯是很可取的。
(三)詞匯要素的翻譯
翻譯的目的本來就是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它是一種跨文化式的交流活動。所以,在兩種文化進行交流的時候,翻譯應該注重對語言文字所承載的社會文化進行對等再現。
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賽式的翻譯是受我國傳統文化影響很大的。在翻譯《水滸傳》這部經典著作時,我們可以看出賽珍珠是借此巨著以傳承文化的。其實,從譯本的標題,我們就可以看出其中所帶有的文化傾向性。賽式的標題擬為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內皆兄弟)。其實這個書名的翻譯出自《論語》“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賽珍珠在她翻譯的過程中始終遵循著一種文化傾向性。這就決定了她的翻譯所具有的特征。下面我們拿《水滸傳》第二十二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舉例,分別從詞匯和句子這兩個方面來分析賽式的文化傾向性。
謙敬語有時候可以看做是任務身份地位的晴雨表,它可以傳達很多信息。如果在翻譯的時候將之進行簡化,那么原文的文化信息將消失殆盡。比如第二十二回開頭,宋江初識武松,詢問他為何住在柴進莊上,“二郎因何在此”,“郎”是對青年男子的尊稱,“郎”前面的數字表示此人的排行,武松在家排行第二,所以宋江稱武松“二郎”。武松回答時用“小弟”是謙虛的指代自己。
宋江在燈下看了武松這表人物,心中歡喜,便問武松道:“二郊因何在此?”武松答道:“小弟在清河縣,因酒援醉了,與本處機密相爭……”
譯文:Sung Chiang was pleased to his heart and he asked Wu Sung,saying,
“Why are you here,the second lord?”
“This humble brother was in the city of Ching Ho and because I was drunken…”
譯文中“二郎”被譯作the second lord,此處,用lord是尊稱的表現,并且指出了武松在家“排行第二”;“小弟”譯為This humble brother,this是自稱“我”,然后再用humble表示“謙稱”,使這個自謙詞的含義確切地表現出來。
四、結論
賽珍珠的翻譯策略,保留了原文的語言風格及形式,不但讓讀者從譯文語言中領略到中國獨有的文化特色,還會讓讀者對中國文化有比較整體、全面的印象,這就讓譯者達翻譯的目的。賽珍珠所獲得的巨大成功說明她的翻譯策略和方法與翻譯目的是協調一致的,并且取得了效果。據上,我們可以看出,賽珍珠譯本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為她將譯語語言的差異性和可接受性有機的結合起來,這樣的結合不僅可以向讀者盡量精確的再現原語的語言結構和思維方式,而且她的翻譯是基于譯入語的用語法范疇和語用習慣的,因而,這是不會給讀者造成理解。并且,這樣的語言會讓人獲得奇特、新穎、煥然一新的感受。
參考文獻:
[1]卞建華.文學翻譯批評中運用文學接受理論的合理性與局限性[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42—45.
[2]馬軼著,賽珍珠英譯.《水滸傳》的文化闡釋研究[D].碩士論文,2006.
[3]馬.為賽珍珠的“誤譯”正名[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3,(3):122—126.
[4]胡天斌.從人物的再現看賽譯《水滸傳》的后殖民主義色彩[J].河南大學學報,2006,(9):83.
[5]謝天振.翻譯研究新視野[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2:12.
[6]許燕著,賽珍珠英譯.《水滸傳》的陌生化取向[J].華東理工大學學報,2009,(2):107.
[7]郭建中.當代美國翻譯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177.
[8]譚載喜.西方翻譯簡史:增訂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69,108.
[9]李晶.翻譯與意識形態——《水滸傳》英譯本不同書名成因探析[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47.
[10]陳永國.代序:翻譯的文化政治[M].翻譯與后現代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1—17.
[11]喻鋒平,董閩花.談目的論中翻譯策略的影響因素[J].重慶: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105—106.
關鍵詞:中學生社團;發展;問題;思路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0)11-0116-01
一、學生社團的概念
社團一詞,英文翻譯為“community”,即社會群體。社會學家韋伯在《經濟與社會》一書中提出,社團是與國家機構等所代表的強制性機構相區別的社會自主組織[1]。臺灣學者李建雄在《國民小學辦理運動社團考量因素之探討――以臺中縣為例》(2006)一文中從本質上闡述了學生社團所具有的社團屬性,即社團是指一群人具有共同的興趣嗜好、遵守共同的規則、追求某些目標而自愿結合在一起,從事達成目標的活動,這個團體就可稱為“社團”[2]。因此,本文中將學生社團定義為由部分具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在校學生,按照一定的組織程序自發組織起來,通過開展各項有益的社團活動,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發揮特長,鍛煉能力,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群眾性學生團體。
二、當前中學生社團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百余年來,學生社團從無到有,從寥寥無幾到蓬勃發展,始終與時代有著最強烈的呼應,它承載著所有青春學子的激情與夢想,同時也是中學校園文化建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記錄著校園文化的進步與輝煌,構成了學校獨特魅力中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中學生社團在其發展中突出的一些問題也不容忽視。
(一)學校領導重視不夠,學生社團開展活動經費不足。學生社團發展至今,學校領導對學生社團的不夠重視,致使學校為他們提供拓展空間的機會太少,給學生社團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了諸多的不便。開展活動的資金不到位,導致社團活動不能正常的進行,使得社團缺乏了與外界的交流和聯系,在某種程度上,促使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時間短,出不了效果,最終將導致社團在發展中缺乏活力和生機。
(二)學生社團內部管理機制不健全。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社團或組織內部沒有健全的制度來進行規范管理,那么再好的社團都會有出現人員渙散,組織松散等嚴重問題。
有些中學生社團由于內部組織機構不夠完備,社團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不夠嚴謹、科學,還缺少比較健全的、適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各項社團管理規章制度,沒能在學生社團資格的審查、章程的審定方面把好關或做出相應的指導,使有不少社團自身章程不合理、宗旨不明確致使社團活動不能正常開展。也有部分學生社團開學初期活動還開展得轟轟烈烈、有聲有色,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團活動形式過于單一以及社團宣傳力度不夠等原因,社團因此也就逐漸銷聲匿跡了。
(三)學生入會積極性不高。現階段,我國學生社團由單一的娛樂健身型社團逐漸向理論學習型、專業研究型、文化藝術型、實踐參與型等新興、多樣化學生社團轉變。但學生社團在開展活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不可小視:如活動形式過于簡單、缺乏精品質量、不能顯現創新精神,或表現為指導教師投入精力不夠、缺乏整體策劃,使得一些社團活動內容在低水平上重復。本來入學時積極性高的學生,由于社團開展活動的質量上或社團內部的管理等方面出現的一些問題,導致大部分學生散失了積極性。
三、學校體質改革的推動下,中學生社團的發展思路
素質教育雖仍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在學校改革體制的推動下,學生社團的建設也逐漸得到重視。因學生社團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走出校園、接觸社會、深入社會、了解社會的機會,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的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我們有必要針對當前中學生社團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一些建議性的對策。
(一)加強觀念傳輸,爭取社團建設的物質保障。首先,要在思想觀念上加以重視。簡言之,學生社團活動具有文化、創新、發展、凝聚、交流、實踐等多方面功能。我國多數人把學生社團活動看作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學生生活的點綴,很少人把社團活動同課堂教學的作用和價值相提并論。在日益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下,學生把更多的精力投人到課程的學習中,熱衷備考重點學校。學校也更加重視表層的技能培養和短期工具性目的,忽視內在潛力的挖掘和永恒的綜合性素質的塑造。只有先在觀念上去改變學校領導及部分家長對學生社團的理解偏差,才能在更大的層面上爭取社團活動開展的物質保障和精神支持。
(二)強化社團的內部管理機制,建立健全社團發展的長效化機制。學生社團能否正常的運行下去,除了基本的物質保障之外,其次最重要的是要制定合理、規范的管理制度。若學生社團的管理能既保證了制度化和規范化,又體現了靈活性和自主性,才能避免了因人成事的間斷性和起伏性,從而保證學生社團發展的延續性,從而更好的建立健全社團發展的長效化機制。
(三)保證社團活動開展的質量,提高學生入會的積極性。社團管理團隊應該充分挖掘潛力,拓寬學生社團的學科領域,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創造力,提高學生社團質量。使他們能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完善自己、發展自己、提高自己,促進學生社團內聚力的不斷加強,形成團結奮進、務實創新的團隊,促使社團保持旺盛的活力,進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只有社團建設、活動質量不斷提高,才能形成一批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社團,增強社團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多吸引一些學生入會,讓他們能真正感受到社團存在的重要性,促進社團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工程管理 培養目標 真題真做 設計選題 過程監控信息化平臺
中圖分類號:G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11-114-02
我國近年來國民經濟投資拉動型的增長模式,以及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家4萬億投資大多流向了以基礎設施為代表的工程建設領域,由此帶來相關人才需求量的增加,使高校工程管理專業迎來了招生和就業都快速增長的發展的黃金時期。作為直接參與經濟建設的應用性學科,適應建設工程市場的需要培養具備較高工程技術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就是我們工程管理專業教育的首要任務。
國家專業指導委員會制定的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管理學、經濟學和土木工程技術的基本知識,掌握現代管理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手段,具有項目經理能力,能在國內外工程建設領域從事項目全過程管理的復合型高級管理人才。從培養目標來看,工程管理專業是個實踐性非常強的專業,因而在教學體系設計中,實踐性教學環節就是培養和訓練學生專業技能,滿足工程建設領域的實際工作要求的關鍵階段。如何搞好實踐性教學的研究設計,是工程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需要,也是適應工程實踐領域新技術發展的要求,是目前我國工程管理專業高等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2010年8月8日至11日,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召開的第五屆全國高校工程管理專業院長、系主任會議上,與會代表們討論最熱烈、感到最困難的問題,就是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教學問題。可見,對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筆者所在的武漢工程大學環境與城市建設學院繼完成湖北省教育廳教學研究課題“工程管理專業教學體系優化”和“以教育創新為目標的工程經濟學課程改革與建設”之后,又對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進行了深入研究,特別是對畢業設計體系的研究和優化,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取得了較顯著的成效。
一、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選題和內容研究
畢業設計中第一個重要環節是畢業設計選題。選題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畢業設計質量、綜合能力的提高和專業知識水平的提高,為保證選題的科學性,我們做了深入調研,對大量實際工程選題做了收集、整理和研究,形成了以下研究結論,并且已經應用于本專業的畢業設計選題實踐中。
(一)畢業設計工程選題應具有典型性、多樣化,且盡可能結合實際工程
我們在一次畢業設計選題前曾對畢業班120人作調查,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學生愿意選擇高層框架結構作為課題。高層建筑涉及到測量放線、深基坑支護、施工防護外架、模板工藝、混凝土工藝、鋼筋施工工藝、轉化層施工、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高強混凝土施工以及文明施工等實際問題,且常常應用“四新”技術,技術含量較高。這些問題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涉及較少,因此能使學生在設計中學到很多書本以外知識,適應實際工作需要。鑒于上述情況,我們近幾年開始選擇一些在建工程作為學生畢業設計課題,在設計開始階段,要求學生在工地熟悉一周時間,收集相關資料,在實施設計時可參考學習施工單位編制的類似工程施工方案和工程實例。我們已經建立并擬今后繼續收集較為典型、畢業設計效果較好的工程形成畢業設計選題庫,使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和特長。有針對性地選擇畢業設計課題。
(二)制定畢業設計大綱的要求應適應工程實踐的發展變化
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我們可知目前高校教材內容的更新滯后于工程實踐,主要表現在教材內容跟不上國標規范的變化和工程新技術發展的要求。如屋面防水的泛水做法規范已修改而許多教材未反映;又如目前結構施工圖和構件鋼筋布置等普遍采用平法標注,而在工程識圖和工程估價的教材中大多未涉及,教學中也未講授。為了使畢業設計既結合專業理論,更與工程實踐的發展相適應,我院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利用實習基地承接的大量工程項目作為學生實訓內容,同時學生畢業設計選題也多在這些實際工程項目中產生,較好地實施了我校被湖北省教育廳充分肯定的以“宜化模式”為代表的真題真做。
(三)畢業設計內容應貫穿工程項目生命周期的全過程管理
作為工程管理專業學生,今后的工作很可能貫穿建設項目全過程,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設計、建設準備、施工、竣工驗收等過程,相應地畢業設計的選題應覆蓋以下內容,并針對不同選題提出不同具體要求。
1.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內容根據工程管理專業學習特點,主要是項目經濟評價和投資估算,要求字數約1.5萬,初稿完成時間約需6周。
2.招標和投標。招投標內容較廣,一般只做施工項目招投標。招投標的政策性較強,應結合最新的法規政策編寫。學生應掌握招投標的主要內容、程序步驟、評標辦法、投標技巧以及相關專業技術發展和改革動態。要求字數約1.5萬,初稿完成時間約需7周。
設計選題中工程項目招標文件的編制,包括國內標和國際標,分別采用建設工程合同示范文本和FIDIC合同條款。相應地,工程項目投標文件也分為國內工程和國際工程投標文件的編制。學生根據一整套實際工程項目的施工圖紙、合同文本、現場地質勘查報告、招標文件以及相應的國標規范和標準圖集等資料,編制一份完整的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或投標文件。其主要內容包括:綜合標(資質文件和合同條款)、商務標(投標報價)、技術標施工組織設計)的編制。值得一提的是,商務標中應包括施工圖預算或工程量清單報價。此外,國際投標組的學生還涉及到材料設備詢報價、綜合單價及分析表編制、專用合同條款的擬定、標書英文翻譯等工作。設計內容幾乎涵蓋了大學4年所學的全部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并將工程計價、工程招投標、施工組織、合同管理等相關專業技能進行了全面訓練,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施工組織設計、項目管理規劃或者監理單位的監理規劃。應掌握施工方案、施工流程、主要分部分項工程的施工方法、施工平面圖布置、施工方案的技術經濟指標評價、進度計劃安排、質量控制以及安全文明施工方法等。要求字數約1.5萬,初稿完成時間約需6周。
二、畢業設計全過程質量監控體系的建立
從以往的畢業設計環節教學經驗和答辯情況來看,要按專業要求和學位論文的規范要求完成上述所說的畢業設計內容,無疑需要指導老師在學生設計過程中的悉心指導和在初稿基礎上多次反復修改。而且,畢業設計時間學生正好面臨研究生復試和求職就業,學生能安心做設計的時間不多。因此解決時間安排的矛盾有兩種:一是合理安排課程,保證畢業設計時間;二是本專業要建立適應工程管理專業特點的畢業設計全過程監控體系。
(一)選題監控
為保證選題質量,除了做好選題的研究和題庫建設工作,還應建立以下監控制度。
1.建立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資格審批制度。我院要求畢業設計指導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高等學校教師系列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中級以下專業技術職稱人員不能單獨指導畢業設計。此外。指導教師應具有實際設計和研究工作的經驗,具有與課題有關的全面的知識儲備,治學嚴謹,責任心強,專業水平高,能夠做到悉心指導,授業解惑,同時嚴格要求學生。
2.建立畢業設計內容審核制度。作為畢業設計課題,應該符合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及實踐教學大綱要求,并且有一定的典型性和實用性,能使學生受到全面的工程實戰訓練,培養學生專業技能。選題應有可行性,應與畢業實習、工程實踐和科學研究相結合,提倡“真題真做”,也可模擬實際工程。另一方面,課題要有一定的綜合性,知識覆蓋面要廣,有益于學生綜合運用本學科的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我院工程管理在畢業設計選題操作中,采用將同一個實際工程項目按不同建設階段劃分為多個選題,有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招標文件的編制,投標書的編制,監理規劃和實施方案的編制等,同一個項目不同選題的學生組成一個設計小組,共同配合完成一個項目完整的工程管理全過程設計文件的編制與實施,使學生在有限的設計時間內得到專業能力的全面鍛煉和提高。
3.建立選題分配原則和方法。選題計劃確定后應向學生公布,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習就業情況,申報選擇意向。要保證獨立完成,一生一題,如數人一題,應保證每個學生有不同的專題或不同的數據資料。指導教師與學生雙向選擇與學科綜合平衡相結合。
(二)畢業設計過程監控
在整個設計過程中,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學習應是互動的,既不是教師單純地講解,也不是學生一味地請教,重要的是對學生自身內在潛力的激發和專業實踐能力的訓練。這一過程需采取如下的制度保障。
1.建立開題報告制度。學生在撰寫畢業設計前,必須完成開題報告。開題報告主要包括選題依據,國內外對該課題研究的現狀,文獻資料準備情況。外文文獻的翻譯,畢業設計寫作的總體構思和主要內容要求,以及預期的成果和創新等內容。開胚報告能夠體現學生對課題逐漸理解的過程,指導教師應重視設計初期的指導工作,使學生的設計有一個好的開始。
2.建立設計中期檢查與后期審查制度。中期檢查工作是指教師對學生的檢查以及教務處、學院對教師和學生隨機抽查,教學督導對畢業設計質量抽查。與此相適應,指導教師應該分階段對學生的設計情況進行具體指導和全面檢查,發現問題立即修改完善,督促學生滿足設計要求。教研室要組織指導教師積極配合教務處、二級學院及同行專家的中期檢查,進行集中講評,取長補短,互相促進。同時在不同設計階段隨機抽查并如實記錄,留下第一手資料。后期審查工作是在畢業設計結束后,由教務處組織專家對全校畢業設計文本隨機檢查,對所查畢業設計給出綜合評價,專業教研室和指導教師應對照評審結果開展教研活動,總結經驗教訓,使后期審查制度發揮對畢業設計的質量反饋和提升今后工作績效的作用。
3.建立規范嚴格的畢業設計答辯制度。畢業設計答辯是對設計過程和成果、專業教學、教師指導、學生能力及態度的一次全面檢閱,具體過程包括指導教師評閱,評閱教師審閱,學生答辯和答辯委員會成績評定。它在整個畢業設計質量監控體系中起到關鍵作用,要嚴格學生答辯資格審查,嚴把答辯關,避免答辯走過場反過來又影響下屆學生畢業設計的態度和質量的惡性循環。我院對答辯中反映出知識和能力很差,以及態度不端正、弄虛取巧的學生,限期整改,進行二次答辯;二次答辯仍不能,通過的學生留級重修。
(三)畢業設計的質量監控方法
畢業設計質量監控的手段與方法千差萬別,這里主要介紹我院工程管理專業在畢業設計工作質量監督過程中一些常用的方法。
1.現場指導。現場指導是畢業設計質量監督的主要形式。所謂現場指導,就是畢業設計質量的監督者,主要是畢業設計指導老師親臨學生畢業實習和設計現場,在工程實地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工作,從而完成對畢業設計工作質量進行監督指導的職責。
2.隨機抽查。隨機抽查是指畢業設計質量監督人員根據畢業設計的安排,隨機抽取一個或多個畢業設計課題檢查,進而了解本專業畢業設計質量和按進度要求的完成情況的一種常用方法。
3.調查研究。調查研究是指畢業設計工作質量監控者在畢業設計過程中。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從畢業實踐中系統全面地收集有關畢業設計教學活動和設計工作的信息資料,并對其進行審查、整理、分析和總結的一種自覺的監控活動。
三、提高計算機在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中的應用水平
計算機技術和工程管理專業軟件在各種工程建設項目的實施中已得到廣泛的應用,也是本專業畢業生應當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我院工程管理實驗室已適應實際工程和實踐性教學環節的需要,建設安裝了下列工程軟件,要求學生在畢業設計中,應掌握運用以下計算機應用技術。
1.CAD技術。要求學生熟練應用基本命令繪制一般平立剖面圖,這是一項基本技能,許多專業軟件的應用要以此為基礎,如工程計價軟件、算量軟件等。
2.工程招投標和合同管理軟件。要求學生能熟練使用軟件,進行招標文件和投標書的制作,并能對招投標的程序進行具體安排和實施,能編制各程序步驟所需的工作文件,在使用軟件的基礎上能綜合運用專業知識、投標策略和技巧,制定和實施評標方法,訂立合同等,具備完成工程招投標全過程的設計能力。
3.工程造價系列軟件。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建筑安裝工程清單計價軟件、定額計價軟件、工程算量軟件、算量鋼筋軟件。
4.工程項目管理和施工管理軟件。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常用軟件,如PROJECT、P3等,并能繪制橫道圖和網絡圖,計算相關網絡參數,且能在此基礎上進行進度控制和質量控制。
5.文字處理軟件。要求學生能熟練掌握Word、Excel等軟件進行文本文件的錄入、制版等工作,作為本專業畢業設計的輔助手段。
四、籌備建立畢業設計網站,嘗試構建畢業設計信息化平臺
學生在設計中涉及到本專業的各種國家標準和專業規范、施工驗收標準,標準圖集等內容廣泛。以學院為單位嘗試構建畢業設計網站,將本院各專業畢業設計過程中常用的一些工具書、標準圖集、相關的示范文本、合同文本和國標規范,如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和FIDIC合同條款等資料掛到畢業設計網站上,以方便學生查閱和使用資料。此外,我院已通過課程網站等手段,為師生提供網上交流平臺,實現實時互動式輔導,不僅使學生的疑問及時得到解答,還可有效地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并且運用計算機輔助解決各種專業相關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建國,許鳳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1):89-94
2.李明孝,萬愛華工程管理專業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07(2):120-122
3.熊黎黎工程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陜西教育(高教版)2009(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