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歷史活動課教學設計范文

    初中歷史活動課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歷史活動課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初中歷史活動課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創新思維

    隨著初中歷史新課標的實施,教師的角色已經轉變成初中生課堂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和“合作者”,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初中生真正“活動”起來,引導他們在“活動”中學歷史、體驗歷史和感悟歷史。形象、生動豐富多彩的課堂情景會使初中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這些活動會讓初中生的情感得到釋放,有利于初中生掌握歷史知識和學習方法。一些再現的歷史情景給初中生印象會更深刻,有利于培養了他們的發散思維和創新精神。下面結合本人近幾年初中歷史教學經驗談談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方法和意義。

    一、活動設計要引導初中生學習歷史的學習方式發生積極轉變

    新課改的實施,我們的教學方式要發生質的轉變,初中生的學習方式也要有相應的轉變。新課程標準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營造能引導初中生積極參與的學習環境,激發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積極性,培養初中生掌握知識、積極實踐的態度和能力。 我們首先應該讓初中生積極參與各種課堂“活動”,讓初中生真正明白他們已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機器,而是把自己當做課堂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主人。

    二、有利于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

    讓初中生在歷史課堂中真正“活動”起來,我們要當好“導演”, 要真正做到我們搭臺,讓初中生唱戲。許多歷史課堂因為有了初中生的積極參與,如朗讀、表演、探究等,才是我們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生動形象,有了初中生的踴躍參與,教學可謂“熱鬧非凡”。但是初中生的活動不應該是盲目的,不能為了“熱鬧”而“活動”,不能“華而不實”追求形式主義。我們課堂教學“活動”必須要有針對性和目的性,也就是我們要引導初中生不能只為了感官的刺激而活動,而是要明確活動的目的,既要保證初中生的積極、有效、全員參與,又要防止初中生偏離中心。并在初中生“活動”中隨時提醒初中生本次“活動”的目的和意圖。如講“明清專制集權的加強”一節中八股取士時,我安排了初中生課前收集資料,課堂上表演八股取士歷史劇,看劇評史等活動,把課堂還給了初中生,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讓初中生表演八股取士歷史劇和看劇評史的活動,初中生非常踴躍,積極發言。我對初中生的發言都做了積極肯定和鼓勵,初中生觀察仔細,想象豐富并允許他們保留自己的意見,這樣留有余地又尊重了初中生的差異性,也避免了初中生太偏離主題。結果初中生很快高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深深理解了八股取士的危害性。 因此我們要引導初中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不能重形式而輕內容,不能因活動而偏離中心和拋棄重點。讓歷史課堂中初中生的活動既要形式新穎又要主題鮮明,既要目的明確,又要任務清楚。

    三、有利于初中生自主意識的培養

    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學生活動”不是簡單的要求初中生對歷史知識的閱讀、記憶等,而是我們要引導初中生在“活動”中探究和思考,讓初中生在感知歷史中不斷思考、探究和積累。讓初中生在活動中不斷開拓進而培養初中生學習歷史的能力,培養他們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初中生自信心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等。歷史教學中的“活動” 形式不是單一的,而是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的。我們在引導初中生積極活動時要盡可能的讓他們自主有序進行,同時不要局限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鼓勵初中生大膽開拓和創新。 例如 :“小老師”的活動我們都不會陌生,在講《近代前夜的盛事與危機》一課中我就組織了“小老師”上課的活動,具體方法把初中生分為三個組,分別負責“盛世”“近代化因素的萌發”和“危機”的教學。第一節課進行分工準備,每一小組的組長負責布置具體任務,并讓他們的每個組員分別都有具體的任務;第二節課讓三位“小老師”正式講課,“小老師”們也充分發揮了初中生的主體性,表演歷史劇、說快板、講故事等豐富的活動,使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初中生聽的也非常入神。通過這樣的“活動”,初中生不僅有效掌握了歷史知識,還懂得了團結合作的重要性,還體驗到了老師的苦與樂,那種對歷史敬佩、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這樣的歷史課堂的學生“活動”就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和自主性,當然初中生不可能達到我們的素質和技巧,這就要我們歷史教師要做大量的課前準備,給予初中生必要及時的指點和幫助。

    四、活動設計要符合初中生的實際

    不同年齡、不同年級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認知水平是有所不同的,因此我們初中歷史課堂中的學生活動要針對不同的孩子設計符合他們自身特點的“活動”。課堂中的學生活動還應該盡量讓全體孩子積極參與,活動中的分組和任務分工都要具體、合理、充分。既要面向全體初中生,又要關注他們的個體差異。例如七年級、八年級的孩子表現欲望非常強,我們就可以設計初中生表演、背誦大比拼、歷史故事比賽等活動;而九年級的孩子不再喜歡那些過于表現的活動,他們的能力思維已經更加深入,所以我們應該讓他們組織演講、專題討論、記者采訪等形式的歷史活動。所以我們歷史課堂的“活動”要具有針對性,符號初中生實際,對階段的孩子組織相應的學生“活動”,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第2篇:初中歷史活動課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創新;自主學習;歷史;角色

    在基礎教育改革大潮中,以“學科”和“活動”為主要特征的歷史活動課程逐漸走入中學歷史教學。活動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以及社會責任感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是歷史學科實施素質教育滲透文化底蘊的一個突破口。新穎多樣的活動設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并自然融入教學過程,在最大程度上體現“樂學樂教”;歷史知識的融入、相應技能的實踐,使學生個性和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從而培養“審美、立美”的能力。歷史活動課程教學能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挖掘自身的潛能,創造“樂美陶冶,相生相長,人人成功”的生態學習生活方式,最終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整體素養。筆者擬以我校參與的全國教育科研“十一五”規劃課題《促進優質學校教育發展策略的研究》的子課題《優質教育與“樂美”學校文化的研究》為平臺,結合山區中學歷史活動課程的實際情況,談談對教師角色轉型的幾點看法。

    1 “樂美”歷史活動課程課型特點

    第一:活動形式新穎形象。歷史活動課程強調學生在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得到生動、鮮活的體驗。那么首先教師組織設計的“活動”就必須具有吸引力。因此,“活動”必須形式新穎且十分形象,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才能引人入勝,達到“樂”的效果。

    第二:知識能力與活動相結合。在學科教學中,沒有完全脫離“學科”的活動課程。中學歷史活動課程是建立在歷史學科知識與能力基礎之上的活動課程。脫離歷史知識與能力,活動課程將空洞蒼白,失去其學科價值。因此,在教學中,要將活動內容涉及貼近歷史知識,以活動的形式開發和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從而達到“美”的境界。

    第三:以學生為中心的開放式教學與多元評價相結合。在歷史活動課程中,學生無疑是課程教學的主體。課本知識和結論的生成并非單一說教就能取得效果。活動課程作為課程教學的補充,重點體現在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和歷史素養的養成上。歷史活動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用開放的視野來思考問題,在思維碰撞的情況下,自我收集資料、自我思考的活動訓練促進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和學會學習,最終獲得“成功體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能力評價與知識評價相結合,多在細節上鼓勵學生,提升學生的“成功”感。

    2 “樂美”歷史活動課程教師角色轉型

    (一)、教育觀念轉型

    “觀念是行動的靈魂。”《歷史課程標準》中更是明確提出:“歷史課程改革應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鼓勵教師創造性的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良好環境,激勵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為符合活動課程要求,歷史教師應及時調整應試教育觀念,培養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思想和能力,根據教學的特點和教學的內容,開創性的選擇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從而將教育觀念統一到新課程的方向上來。

    (二)、教學地位轉型

    歷史學習是一個以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再到理解歷史的過程。新課標明確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開發者。因此,教師要有合作意識,要以“平等”形象出現;要相信學生,允許學生質疑,允許學生發表意見,尊重學生意見;要勇于分享個人觀點激發學生的思維等。中學歷史活動課程類型多樣,內容具有綜合性、開放性特點,因此教學方法和形式的彈性加大,為教師開闊了廣泛的空間,教師應該更為大膽地開拓思路,合理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創新教學設計,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在探索中開創別具山區特色的歷史活動課程。

    (三)、教學內容轉型

    “重結論,輕過程”是傳統課堂教學中十分突出的問題。《歷史課程標準》要求:“課程改革應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過程,用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改變學生死記硬背和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3]新課標在教學總體目標界定為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努力克服課程教學中的以“教”代“學”的現象,把重點放在方法引導上,放在探尋知識形成規律上,讓學生通過感知――概況――應用的思維過程去發現真理,掌握規律,實現史為今用。

    (四)、教學技能的轉型

    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學技能不能滿足多元化的學生和社會需求,反而產生出視覺和心理上疲勞,無法引領教學雙方生成求知共鳴。因此,學習一些新教學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求知的欲望,從而達到“樂美”教學效果。如: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開發課程資源的能力、學科整合能力、多媒體與歷史教學整合的能力、組織主持歷史活動的能力、平等溝通交流的能力等等。

    (五)、教學評價轉型

    “歷史教學評價應以學生為中心,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了解《標準》的要求以及評價方法與過程,并引導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以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4]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診斷功能、激勵功能和促進功能,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提高。在活動課程中,更多關注學生的獨到見解,應更多地側重過程評價、情感評價,讓所有有潛能的學生得到老師的賞識,使每個學生的多元智能得到有效的發揮。評價結果也可采用多種方式呈現給學生,如評語、等級評分等。

    (六)師生關系轉型

    傳統師生關系中,教師居高臨下,師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地位和心理距離,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能力的發揮和潛能的開發。歷史活動課程就是要營造一種師生共同學習、探索的環境,建立對話式、交互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中,教師要轉變成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與學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圍中互動互學,與學生共同探究,共同交流,彼此之間成為學業合作伙伴,學習的共同體。只有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下,活動課才能變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個性的創造性過程,才能有利于“創造性教育合力”的開發。

    歷史活動課程是歷史課程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歷史教師在初步明確歷史活動課的基本理論和運行機制的基礎上,明確角色的正確定位,才能促使活動課程的運行更加順利和完善,實現“樂美陶冶,相生相長,人人成功”的生態學習生活方式,真正達到“以活動促發展”的素質教育要求。

    參考文獻

    [1] 楊鳳輝. 中學歷史活動課的現狀和實踐研究[D]. 湖南師范大學 2011

    [9] 時湘云. 中學歷史活動課設計研究[D]. 西北師范大學 2004

    [8] 張瑩. 高中歷史教學與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D]. 東北師范大學 2007

    [10] 史艷金. 初中歷史活動課的現狀與實施策略[D]. 東北師范大學 20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 成人免费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日韩国产成人无码AV毛片|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色成人www永久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 国产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老同学|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野草|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成人第一页| 成人a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鲁丝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看片软件| 欧美成人午夜精品免费福利|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免费网站看v片在线成人国产系列 免费观看一级成人毛片 | 久久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成人三级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成人| 俄罗斯一级成人毛片| 在线观看亚洲成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8| 国产成人十八黄网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