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商業模式分析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廣義價值鏈 企業商業模式 創新
引言
在長期的競爭實踐中,各企業的管理者們逐漸開始認識到:幾乎每一個優秀的企業背后都有一套獨特的商業模式,它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贏得競爭優勢的關鍵。著名的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說過,“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的競爭”,明確指出了商業模式創新在企業市場競爭中的重要性。在認識到商業模式創新對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潛在價值后,進行商業模式創新也變得日益迫切。而廣義價值鏈視角將為企業商業模式創新提供一個全新的切入點,從而創新出更多有更強競爭力的商業模式來助推企業發展。研究廣義價值鏈視角下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對我國企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價值鏈視角的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研究綜述
本文將商業模式定義為“企業根據所處的市場環境和行業競爭狀況,為維持企業的市場競爭地位和盈利能力而設計出的一系列方案和計劃安排”。
前面已經指出,企業商業模式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它的研究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目前對商業模式研究最流行的主要有四種視角:企業運作視角、價值鏈視角、系統論視角、業績與財務視角。本文主要從價值鏈角度切入,研究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問題,并簡要進行這方面的理論綜述。
國內外學者在這一方面已經進行了長期研究,并形成了很多非常成熟的理論。而不同的學者所研究的角度和方法存在很大差異,所得出的結論也各不相同。羅氓教授等(2003,2005)提出,商業模式創新本身就是一種戰略創新或變革,是使企業獲得長期競爭優勢的一系列制度結構,它是企業在內、外部環境一定的前提下,用于整合所有利益相關者來獲取超額利潤的一種戰略創新意圖。翁君奕教授(2004)把商業模式定義為一個由價值主張、價值支撐、價值保持構成的三維空間,它為商業模式的創意思維和決策提供了一種思維方法。他通過運用大量的案例進行商業模式創新的價值分析,幫助企業管理者掌握商業模式創新的價值分析體系,以此來獲得企業長期競爭優勢。程愚(2004)認為,企業的全部活動不僅僅是價值創造活動,而且是一種交易活動,可以從“交易-價值”的范式來認識研究企業商業模式的結構和創新問題,這樣可以得到更高的企業運行效率。國外學者對商業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企業在產業價值鏈上的定位和企業價值鏈活動。
安納利·薩克森寧(1994)認為,商業模式是企業垂直一體化的生產模式和與之配套的組織結構,它包含了企業生產經營方式和企業組織結構。詹姆斯·弗·穆爾(1999)認為,企業商業模式包含生產技術、企業管理方法和消費者劃分等一系列內容。歐洲學者Timmers(1998)在對電子市場進行研究的過程中認為,商業模式是對企業的產品、資金、信息的運作機制。Venkatraman和Henclerson(1998)將商業模式和IT技術結合起來研究商業模式。他們認為,知識運用在商業模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識、客戶互動、資產組態共同構成企業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沿著這三個方向設計戰略的協作計劃。Amit和Zott(2001,2002)從電子商務的背景研究商業模式。他們認為,商業模式是通過對電子商務交易中的內容、結構和治理進行設計,以此來創造商業機會,創造價值。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學者很早就開始從價值鏈的角度研究企業的商業模式問題。但已有文獻對商業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業層面上,而忽視了企業商業模式所賴以生存的環境。本文針對這一研究局限,從廣義價值鏈角度對整個商業模式分析框架進行了研究,重點進行了商業模式創新的環境分析和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實現與維護途徑分析。
廣義價值鏈視角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環境分析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會受到市場環境的影響,環境的變化對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和商業模式改進與創新都會產生重要影響,企業商業模式環境分析是建立有效商業模式的基礎。企業是由土地、資本和人力要素按照一定的結構和方式組合而成的,任何企業作為一個整體都會與外界進行互動,因此必然會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而現代企業的發展都以產業鏈的形式存在,單個企業是廣義價值鏈中的一個單元,價值鏈上任何一個單元的變動都會造成整個價值鏈的變化。只有通過對廣義價值鏈的環境,包括企業利益相關者、企業交易方式、產品創新方向等進行認真研究和分析,才能為明確企業在廣義價值鏈上的定位提供科學依據。
產業生命周期對企業發展戰略的制定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單個企業的發展總是受制于所處行業的發展狀況,不同的產業階段會采取不同的發展戰略。因此只有認清產業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才能認清產業未來發展方向,才能對企業發展作出明確定位,并制定出科學合理的企業發展戰略。
現代企業的利益相關者涉及到多個主體,包括政府、企業股東、企業債權人、企業管理人員、雇員等。根據博弈論的理論知識,企業發展過程實際是各利益主體相互博弈的過程,只有平衡各利益主體的利益,才能獲得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必須全面考慮和協調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通過維持利益平衡來維持系統穩定。
關鍵詞 共享單車 商業模式 創新
一、引言
隨著科技革新尤其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加快了共享經濟的產生和發展。1978年美國的社會學教授馬科斯?費爾遜和瓊?斯潘首次提出了共享經濟的概念,但直到2008年經濟危機后才最先在歐美國家流行起來。近幾年,共享經濟逐漸走進中國,滴滴、ofo共享單車等企業的出現便是順應經濟潮流而生,但是ofo及此類企業的商業模式卻一直被外界所詬病,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只一味地燒錢,若有一天不再受資本的追捧,企業如何依靠自己活下去?因此,對共享單車商業模式創新路徑的研究十分必要。
二、共享單車商業模式分析
目前,我國共享單車行業處速發展時期,ofo、摩拜、小等層出不窮,在此以ofo為研究對象。ofo共享單車起初是北京大學幾個學生的創業項目,現已發展成一家創業公司,致力于解決城市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目前ofo已經完成多輪融資。2016年10月,ofo宣布完成1.3億美元的C輪融資;2017年3月1日,ofo宣布完成4.5億美元的D輪融資,成為共享單車行業單筆融資的最高紀錄。
共享單車能成為資本的寵兒是因為其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企業的發展不能僅依賴資本而需有清晰的商業模式。據IBM商業研究所和哈佛商學院克利斯坦森教授的觀點,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基本的運營方法,包括:用戶價值定義、利潤公式、產業定位及核心資源和流程。
(一)用戶價值定義
用戶價值定義是為目標用戶提供的價值,是企業產品、服務和渠道的某種組合,強調滿足用戶的需求。ofo從校園到城市超過150萬輛單車為4億人次提供過出行服務,但ofo并不銷售產品,而是通過一個共享平臺將單車的使用權暫時轉移給需求者,需求者通過支付一定的費用及提高單車的使用率來創造價值。
(二)利潤公式
利潤公式主要包括成本結構、收入來源等方面。
成本結構:ofo的固定成本主要是單車的生產投放成本,不同于摩拜自主研發的方式,ofo選擇與第三方合作,未升級前一輛單車的成本為200多元,升級后也僅有300元左右,理論上屬于輕資產運營。變動成本主要為車輛丟失、損壞及運營管理費用。
收入來源:這是ofo商業模式中不太清晰的一部分。ofo改變之前復雜的計費標準,現行計費規則為師生0.5元/小時,非師生1元/小時,校內兩元封頂,校外不封頂。從表面看,ofo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分時租賃的租金,但就算其日訂單量能達到兩百萬次,日租金也僅有一百多萬,卻要承擔超過150萬輛自行車的投放、丟失損耗及管理費用,所以租金里的利潤空間并不大。除了租金還有押金。ofo的押金為99元,從2015年6月至今,ofo的注冊用戶超過2000萬,押金的數額可想而知。ofo可實現即時退還押金,但由于用戶黏性不會所有人同時申請退押金,因此仍會有大量資金沉淀在平臺上。雖然ofo強調會對押金進行專款專項保存,但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卻仍在繼續燒錢,當無法從資本市場融資之后,押金會否被動用,我們不得而知。
(三)產業定位
產業定位是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及充當的角色。按設想,ofo只是提供一個平臺,讓有車的人將車拿出來分享并取得平臺上其他車輛的使用權,用戶只需支付小額費用便可使用平臺上的車,即C2B2C的模式。但走出校園后ofo有90%的車輛為自營,僅有10%的車輛來自共享,所以很大程度上還是B2C的模式,即企業在整個產業鏈中充當的角色還是生產者而非完全意義上的第三方平臺。
(四)核心資源和流程
核心資源和流程是企業將所需的各類有形及無形資源整合的生產及運營流程,在此主要指單車的管理流程。管理中的難點一方面是“潮汐效應”,指一個地點一車難求而在另一個地點停滿了車卻無人使用的現象,但該問題會隨著用戶養成習慣,企業采集到大量數據之后被解決;另一方面是有人對單車進行私占和惡意破壞的問題,在對此方面還沒有明確法律約束的今天暫時還無法解決該問題。除此之外,破壞密碼鎖、亂停亂放、貼虛假二維碼等都是共享單車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三、共享單車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要素
對于共享單車行業,影響其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要素主要是利益相關者和科技。
利益相關者在此主要指投資者、客戶及當地社區。首先是投資者,共享單車能進入市場離不開資本的支持,企業開啟瘋狂燒錢模式也正因為其背后有雄厚的資本作支撐,故投資者是改變共享單車燒錢圈地卻不注重盈利模式現狀的核心要素之一;其次是客戶,即單車的用戶,各個共享單車企業之所以一直加大投放量提高市場占有率,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搶人,因此對客戶用車需求及用車習慣的研究十分重要,有助于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最后是當地社區,共享單車為社區居民提供了便利,但勢必會損害到一些人的利益,如傳統的公交、出租車行業,如何安頓好這些人,如何合理地切分“最后一公里”這塊蛋糕,不僅是企業也是政府要思考的問題。投資者和客戶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企業為社區創造社會價值,這些價值在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轉化,因此利益相關者是共享單車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要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國家如此,對互聯網企業而言也是如此。共享單車想要走更遠,想要使商業模式運轉更靈活,科技創新尤為必要。在單車上安裝靈敏的定位裝置降低單車丟失率、將密碼鎖設計得更難以破解、APP使用更為方便等這些都需要技術的支持,因此科技也是共享單車商業模式創新的核心要素。
四、共享單車商業模式創新的路徑
政府方面要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尤其是押金方面要切實保障用戶的利益,要在法律上加強對公眾用車行為的引導和制約,減少單車私占、惡意破壞等事件的發生,還要對單車停放占用車位的問題進行規范。
企業方面一是要加快技術研發工作,二是要在搶占市場的同時思考什么才是支撐企業活下去的關鍵,ofo的日訂單量早已突破百萬,意味著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在平臺上活躍,有人有現金流,完全可以在平臺上做一些“不務正業”的事,例如發展社交功能,做電商,接廣告等,而瘋狂燒錢模式帶來的則是低價競爭和對商業模式的破壞。
對公眾而言,使用單車的是我們,破壞單車的也是我們,我們享受著共享單車帶來的便利,理應對共享單車加以愛惜。規范自我行為,自覺遵守用車規則是對共享單車起碼的尊重。
五、結語
社會在進步,企業的商業模式也在不斷創新,雖然共享單車行業目前仍處于搶占市場的時期,運營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秉持著環保和共享理念的共享單車也會在創新中越走越遠。
(作者單位為河南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尹一丁.商業模式創新的四種方法[N].
21世紀經濟報道,2012-06-29(022).
[2] 益言.共享經濟發展簡介[J].金融會計,總第265期,2015(12).
[3] 肖晗.共享單車市場巨頭全面“開戰”[N].深圳商報,2017-03-02(A05).
建構主義主要以及維果斯基的社會建構理論和皮亞杰的同化順應理論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社會建構主義將心理描述為超越身體范圍而進入社會環境的一種分布式的存在物。與認知建構主義者相反,社會建構主義將心理定位于社會中的個人行為。因此,學習首先是進入某一實踐共同體的文化的過程[1]。社會建構主義特別強調情境的作用,它認為個體知識的建構離不開社會文化背景,知識建構是個體的認識活動與社會文化情境的交互作用的結果[2]。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單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反復的、雙向的相互作用,來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在這種建構過程中,一方面學習者對當前信息的理解需要以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超越外部信息本身;另一方面,對原有知識經驗的運用又不只是簡單地提取和套用,個體同時需要依據新經驗對原有經驗本身做出某種調整和改造,即同化和順應兩方面的統一[3]。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動地建構信息的意義。基于建構主義理論我們得出建構主義的學習觀:知識不是被動吸收的,而是由認識主體主動建構的,知識在一定程度上能被傳授,但傳授的知識只有在它被重新構建之后,即得到了解釋并且與學習者的已有知識聯系起來,才在各種情況下變得可用。建構主義教學論和學元論是截然不同的觀點:二元論認為知識是客觀存在的,學習只是主體通過一定方法和手段認識并了解知識的過程。建構主義理論則認為:第一,知識不是被動接受的,而是建立在個體歷時的經驗基礎上的;第二,認知功能的適應性在于對經驗世界進行組織,而不在于發現本體論意義上的客觀存在。建構主義觀念認為:主體不是要發現客觀現實的必然性,而是以某種概念化可生成的未來方式參與現實世界,然后以某種與可生成性認知相一致的方式組織自己的經驗世界。
二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
創業教育作為一門學科,是一門面向本科生開設的融創業理論、創業實踐、企業家精神培育于一體的全新的創業教育通識課程,旨在啟蒙大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培養創業能力,增進其對創業的了解和認識。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正在受到各高校的普遍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理念。[4]本課程的教學和傳統的教學模式完全不同,課題組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從問題出發,提出了任務驅動、團隊學習、項目引導、實踐運作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真實的或類似于真實的情境中探究事件、解決問題,并自主地理解事件、建構意義。如著名的課程論專家麥克尼爾就鮮明地提出了建構主義的課程觀:不是認為“告訴”學生知識就使學生獲得了知識,而是將其作為能夠體現“在我們經驗世界里能夠做什么、處理物質對象的成功方式以及思考抽象概念的成功方式”的東西[5]。約翰•斯圖爾特•密爾在《自由論》中說到:一個人能夠對某個問題有所知的唯一辦法是聽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所提出的不同意見,了解有不同思維特點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看法來探究這個問題的,創新創業教學中,首先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客體,而是每位同學都肩負任務的主體,有任務驅動學生必須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所承擔的任務。整個學習過程,要組建學習團隊,團隊在任務驅動下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在完成項目過程中,可以采取小組討論、頭腦風暴、創業者訪談、項目調研等方式進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只是引出問題,給出創新創業相關知識的宏觀背景,然后開始基于項目的討論,小組討論結束后,由每個團隊的負責人總結討論結果,匯報討論成果。在此,通過一節課的教學來闡述創新創業教學模式。在“商業模式是什么”一章的學習中;教學目標主要是:(1)讓學生了解什么是商業模式;(2)如何構建創業項目的商業模式。在教學中不是首先給出商業模式的定義,而是列舉一些成功商業模式的案例:如“蒙牛的抓兩頭放中間的杠鈴模式”、“深發展的產業鏈金融模式”等;然后拋出問題:讓同學們經過討論,認真分析構建商業模式應該考慮哪些因素?這些因素是如何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按照已經分好的團隊(團隊保持在6~10人左右)展開討論,經過討論后各小組選派發言人代表本組闡述觀點,當所有小組觀點闡述完畢,教師總結點評,同時提出商業模式構建的4個視角和9個關鍵要素,為同學們介紹商業模式分析的工具:商業模式畫布。在第一個教學目標完成的基礎上,緊接著提出第二個問題:每個團隊結合本團隊的創業項目,討論分析出最適合項目發展的商業模式,并通過商業模式畫布的形式進行展示。學生會積極參與到自身項目的討論中,通過小組討論、頭腦風暴、商業模式調研等形式認真制定項目的商業模式。該過程完全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被調動起來,努力通過自身的經驗和知識體系構建新的能力與知識體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積極思維的狀態。在整個討論過程中,教師掌控課堂讓討論有效進行,問題解決的過程可以直接反映學習的效果,因此它不需要獨立于教學過程的專門測驗,教師只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隨時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表現。教學評價的主體是學生,而且是寓于過程之中的。對于創業教學效果的評價采用答辯方式進行,各小組通過答辯,展示本小組的知識構建成果和意義,同時獲得相應評價。
三創新創業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基于建構主義創新創業教學模式效果檢驗就是有效性。要判斷建構主義教學方法的有效性,首先應確定評判的依據。建構主義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讓學生獲得不關聯的技能和片段性的知識,而是為了讓學生系統地、完整地了解知識結構,發展他們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根據這樣的標準,我們可以分析創新創業教學模式的效果,創業基礎教學根本不在于讓學生掌握多少知識和技能,而是讓學生學會自己獨立去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能力,這種構建是基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的不斷有機疊加,通過情景的設置、問題的提出、自主或者協同進行問題的解決、再到能夠用流利的語言和良好的臺風通過上臺答辯展示給大家,同時能力相應提高。創業基礎教育要糾正兩個方面的認識誤區:第一,創業教育不是讓學生去成立自己的公司,注冊自己的企業,而是培養學生事業心和開拓精神,讓學生意識到創業是優秀學生行為,而不是畢業后找不到好工作的無奈之舉;第二,創業教育也可以稱之為“不創業教育”,通過創業意識到培養,讓學生構建自己的創業理念和創業觀,使學生在創業選擇上更加理性地認識自己和環境,不至于盲目地做出選擇。從課程的出發點來看,本課程的所有教學環節就必須建立在學生自身知識的構建基礎之上,而不能通過知識二元論采取“刺激—反映”原理機械進行課堂教學,如果學生只是簡單被動地接受知識,不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基礎進行構建,形不成自己的創業理念和創業觀,創業教育就是失敗的,因此,創新創業教育的模式的創新是必須的。
四創新創業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
建構主義視角下創業教學的有效性在理論上已得到了證明,教學方法要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還需要具備其它的前提條件。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建構主義教學方法所要求的條件更苛刻,這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要轉變角色,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引導者和高級伙伴,深刻理解并掌握建構主義的教學方法,對教師的能力是一種考驗,對于創業基礎教育來說,是進行建構主義教學的很好的嘗試,創業基礎教育和其他學科相比,知識不具有專業性、但是要求知識的廣泛性;教學過程沒有教材,但要準備參考書;資料的查閱主要通過互聯網,這些特點已經讓創業教育具備了教學基礎;任課教師只有廣泛了解當前的創業的政策環境、社會環境、創業的實踐體驗才能更好地指導教學,成為真正義以上的創業導師。這種開放的課堂教學需要開放的學習環境。建構主義教學方法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是真正意義上的參與式教學方法,這種方法還可以通過頭腦風暴、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實地調研、創業者訪談等形式開展教學,只有這些具體的教學方法有機結合,才能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形成自己的創業價值觀。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之,創新創業教育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強化在教學方面的研究,本文利用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深刻挖掘學生認知的普遍規律,從建構主義學習論出發,打破了以講授為主的授課模式,采取情景再現、項目貫穿課堂的教學模式,利用啟發式、參與式教學方法,讓課堂變得生動,讓學生在體驗過程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
作者:劉燦德 單位:山東理工大學
參考文獻
[1]沈映珊.認知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主義在學習觀的分析比較[J].現代教育技術,2008(12).
[2]張玉平.關于建構主義的幾個問題[J].現代教育科學,2004(6).
[3]文萍.基于建構主義的師生互動教學實踐[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2003(7).
[關鍵詞] 數據挖掘 Web挖掘 電子商務 網絡日志
數據挖掘是一門新型的綜合性的技術,它涉及統計學、數據庫、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等多方面學科。電子商務是指單個個人或企業單位通過網絡,采用數字化方式進行網上商務數據交換和開展網上商務業務活動的一種新型商業模式,目前國內外已有得到廣泛的應用,像網上購物、網上銀行、網絡結算等等。電子商務以其投資低廉、方便有效、安全可靠、不受時空限制等優點正在全球流行。為了使這種現代商業手段更有效的發揮其潛能,人們正試圖把數據挖掘技術應用于電子商務,這即所謂的Web挖掘,這將極大地推動電子商務的發展。
一、電子商務與數據挖掘的完美結合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商業Web網站的競爭日趨激烈。面對大量的電子商務信息,找出用戶感興趣的信息加以組織利用,提高客戶滿意度,從而改進Web站點的設計、改善企業與客戶的關系成為電子商務發展必須要解決的問題。對于企業而言,數據挖掘有助于發現業務發展的趨勢,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決策,使企業處于更有利的競爭位置。在電子商務中進行成功的數據挖掘是基于如下幾點考慮的:
1.電子商務為數據挖掘提供海量的數據。
2.電子商務為數據挖掘提供了大量“干凈的數據”。我們可以通過設計良好的站點,直接從網上獲得跟數據挖掘有關的數據,而無需從歷史數據庫系統中通過分析、計算、預處理等步驟進行數據集成。
3.電子商務為數據挖掘提供豐富的記錄信息,像日志記錄信息,用戶登錄和注冊的客戶信息、Cookies等。
4.在電子商務中進行數據挖掘,其研究成果容易轉化,即研究成果可以很好的應用于實際中。在電子商務中這些都很容易做到,只需要改變一下站點的設計、改變一下超鏈接的次序、改變一下彈出廣告策略等等。
5.在電子商務中進行數據挖掘,易衡量投資收益。
二、電子商務中的Web數據挖掘方法
電子商務中可以挖掘的數據源包括以下幾種:服務器端的網頁數據及日志文件、服務器端數據、用戶登記信息。下面我們就以電子商務中Web日志挖掘為例,詳細介紹電子商務中的數據挖掘過程。
1.典型Web日志的結構。下圖給出Web日志:
從上面的日志文件可以看出日志記錄會記錄客戶端的IP地址、訪問發生的時間、訪問請求的頁面、web服務器對于該請求返回的狀態信息、返回給客戶端內容的大小、該請求的引用地址、客戶瀏覽器類型等信息。進行Web Usage Mining主要是對Web服務日志,ErrorLogs錯誤日志,Cookies等進行挖掘。
2.基于日志的用戶訪問模式挖掘。Web日志挖掘分為三個步驟:數據預處理、模式發現、模式分析。
數據預處理可以使挖掘更有效、更容易,預處理得到結果的好壞會直接影響數據挖掘的質量,包括數據清洗、用戶識別、路徑補充、事件識別。
模式發現,是指利用各種算法和工具對已經預處理過的數據進行挖掘,得到各種模式集。模式發現中常用的方法有關聯規則分析、分類和預測、聚類分析、統計分析、序列模式分析等等。
關聯分析描述一組數據項之間某種潛在關聯關系的規則。常用的算法有Apriori算法或其變形算法,頻繁模式樹(FP-樹)算法等。
分類和預測功能可以用來提取描述重要數據類的模型,并使用模型預測來判定未知數據的類標號,從而預測未來的數據趨勢。常用的算法有判定歸納樹、貝葉斯分類、K-最近鄰分類等。
聚類是將對象的集合分組成為由類似的對象組成的多個類的過程,它是一種無指導的過程。
統計分析主要是通過計算出現率、求平均、求中值等,統計最常訪問的頁面,每頁平均訪問的時間,瀏覽路徑的平均長度等,以獲得用戶訪問站點的基本信息。
模式分析,在挖掘出一系列的用戶訪問模式和規則后,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發現的規則、模式和統計值,從中過濾掉不感興趣的規則和模式。之后要確定是模型,還是對數據挖掘過程進行進一步調整,產生新的模式。
三、Web數據挖掘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
數據挖掘的應用將極大地提高企業獲取信息的能力,使企業信息資源的價值得到充分地體現。它有利于促進企業開拓市場,優化企業資源,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管理水平,為企業資源計劃(ERP)、客戶關系管理(CRM)、產品數據管理(PDM)和商業信用評估等提供有效的技術途徑。將數據挖掘引入電子商務,能自動預測客戶的消費趨勢、市場走向,指導企業建設個性化智能網站,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的服務,實現更大的商業利潤。
參考文獻:
[1]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著 范明等譯.數據挖掘概念與技術[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1年8月1日.1~6
[2]孫巍:電子商務中的WEB數據挖掘與XML[J].計算機系統與應用.2006年第9期.25~28
近日,一個老板聽我講一本萬利的商業模式,于是找到我,說希望我能將他的連鎖企業打造成像麥當勞、肯德基一樣,也可以做到無限地復制,做到一本萬利。在現實中,筆者不止一次聽見企業的老板如此說過。
那么,什么叫“一本萬利”的商業模式?一本萬利內涵又是什么?清姬文《市聲》第二十六回記載:“這回破釜沉舟,遠行一趟,卻指望收它個一本萬利哩。”這里的意思是本錢小,利潤大。在今天競爭如此激勵的環境下,按照這個定義,連鎖行業還很難符合標準,更不是一本萬利的行業,實際上這個解釋更不能注釋連鎖行業的本質。對連鎖來說,筆者把“一本萬利”解釋為一個“根本”被無數次復制并賺錢,“一本”就是所說的單店,筆者經常把它稱之為“生產企業的模具”。在生產企業中,生產的模具一旦成型,就可以使用無數次,而“萬利”則可以直接解釋為無數次的盈利。
在連鎖管理體系中,“本”即單店,這是連鎖發展的基本單元和核心元素。那么,如何才能成功開設一個可以發展成為連鎖模式的單店?
中國連鎖實戰專家陶文盛先生認為,單店系統包括以下四個組成部分:
1、單店經營模式:主要告訴我們,門店的客戶是誰?應該給客戶提供什么樣的產品或者服務?基于這樣的產品和符合,門店的目標客戶定位和價值訴求什么?門店應該是什么樣的一個定價機制?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盈利模式——從客戶哪里獲得什么樣的收入,基于這樣的收入,我們的投入產出是多少?我們所能夠承受租金成本、人工成本、營業費用及其他成本管理是多少?到底進行多久投資才能實現我們門店的盈利?
2、單店識別系統:分別為GPI(地理位置識別,Geographic Positionization Identify)、SI(空間)、MI(理念)、VI(視覺)BI(行為)識別系統。基于客戶的需求和價值主張,我們的門店應該選在什么位置——區域城市、城市位置、周邊環境?內部的空間設計應該是如何才能夠滿足客戶需求,門店內動線、燈光系統、陳列有如何才有進行有效的布置?基于什么樣的服務理念為顧客提供服務,那么,門店VI、MI、BI應該進行什么樣的規劃?
3、單店營運管理模式:主要是組織系統、制度與流程體系,門店應該進行怎么樣的規劃與設計才能完成并滿足前端客戶的需求?包括了人力資源、營銷規劃、客戶服務、采購、配送等等門店經營管理活動。
這里必須強調是標準化流程,也是連鎖體系復制的核心部分,是第一、二要素得以落地的保障,是門店業績實現的支撐。如果說單店是樹的根,那么,標準化流程就是樹干,是企業內部價值實現向顧客進行價值傳遞的橋梁。
4、管控:指基于連鎖管理體系的中“鎖”的要素。從企業管理管控分類看,一般分為戰略型、財務型、操作型等三種管控模式,從連鎖企業統一的原則出發,連鎖企業都屬于操作型管控,也稱之為“經營型管控”,即對門店的所有經營活動都進行管控。因此,連鎖的管控要求使得對企業總部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們很多企業做不到這一點,也因此導致很多連鎖企業出現“連”而不“鎖”的原因。
完成了單店系統后,下一步是怎么多開店?如何多開店?第一步需要建立總部組織結構系統,其中核心是培訓系統,即企業如何實現快速地復制。培訓系統主要根據連鎖統一的基本原則和經營管理要求,將企業的經營管理理念、營運管理最佳實踐、核心知識進行提煉固化,形成培訓課程,并通過培訓實施有效地傳遞到門店。同時,形成標準化的SOP管理手冊,手冊內容包括:1、成功案例收集及其成功模式分析;2、錯誤或失敗案例收集及其原因,以便于將這些案例傳遞給新的員工。
人才復制完成了,最終的落地點是門店。看門店的員工是不是按照培訓的要求去執行了,那么,總部就需要一個督導部門,其職責主要督查門店是否按照總部的要求全面執行了?督導的主要作用是依據營運模式、標準,利用專業方法對門店進行監督、控制和評估的體系,是門店標準得以復制的保證。
如你的企業采取了加盟模式,你還要建立一個招商管理體系,做好招商推廣和加盟商服務支持,保證加盟商能夠不斷獲得經營管理的輔導,讓加盟商持續獲利。
如果你的企業實現了跨區域擴張,是否需要構建一個相對獨立的配送系統,以就近服務于本地區的門店,也是你必須考慮的因素。
一、QQ音樂商業模式分析
QQ音樂主要有以下三種商業模式,其模型如圖1。
1、B2B廣告模式
用戶免費聽歌,廣告商付費是國內各大廠商正在積極探索的數字音樂商業模式,QQ音樂正是這一模式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在這個創新的商業模式中,唱片廠商提供內容豐富的正版音樂源,QQ音樂則搭建起一個規模龐大的在線音樂社區性平臺,良好的在線音樂服務體驗將吸引更多的用戶免費試聽。由此帶來的巨大音樂流量及整合創新的網絡宣傳資源,將吸引更多商家投放廣告。投放廣告的收益將為唱片廠商和音樂平臺商獲得應有的利潤,從而建設起良性循環的商業環境。
2、B2C綠鉆模式
目前QQ音樂主要為用戶提供免費和付費兩種音樂服務模式,免費用戶也可以自由試聽下載標準音質音樂,但如果以付費包月的形式成為綠鉆用戶,則能享受高品質無損音樂的無限下載服務,而綠鉆音樂服務每月僅需付費10元。除了這種針對音樂發燒友的高品質音樂服務,QQ音樂還為提供了受眾面更廣泛的服務包,如免費的QQ空間背景音樂、更多的游戲音樂等多種周邊服務,并與唱片公司合作推出歌手首唱會,為綠鉆用戶提供優先購買和免費搶票資格。這種收費模式在滿足用戶音樂情感體驗的同時,也將綠鉆用戶的特權轉化為一種優質的生活方式。這意味著QQ音樂的綠鉆包月模式不只是為音樂產品付費,還為用戶提供了一種整合,并利用QQ和微信等社交工具聚集的強大用戶關系,對整合性的音樂服務收費。
3、內部合作模式
QQ音樂為騰訊公司推出的一款產品,其發展一直依賴于騰訊公司其他產品和業務,比如其用戶來源大多數為QQ用戶;與此同時QQ音樂也向騰訊公司其它產品提供了音樂資源,通過這種內部合作增強了騰訊公司產品和服務的用戶黏性。
二、價值主張
QQ音樂通過其產品和服務所向消費者提供的價值如下。
第一,百萬量級的正版樂庫。QQ音樂擁有百萬量級的正版樂庫,業界領先的播放品質,從試聽到下載,從在線到離線,從音頻到視頻,從標準音質到超品質音質,給用戶多種選擇、多種體驗,讓用戶可以選擇任何喜歡的模式。
第二,音樂云同步。用戶登錄帳號就能開啟音樂云,收藏的歌曲,創建的歌單,關注的歌手,喜歡的MV,同步于多個平臺,一次同步、后顧無憂,使用戶得到更加簡潔和便利的體驗。
第三,跨平臺多終端全覆蓋。隨著科技的發展,在線音樂體驗不僅僅局限在電腦上了,移動終端的體驗將會越來越重要,因此支持多種終端多種平臺,讓用戶可以隨時隨地體驗音樂,將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音樂社區。與朋友互動,給好友點播歌曲,訂閱好友歌單,查看好友收聽曲目,收聽好友歌單等等,這樣音樂不僅僅是一種用戶的獨自體驗,而是變成了一種社交或者說互動的方式。
第五,與其它產品整合。QQ音樂通過與騰訊旗下其他產品整合,如QQ空間背景音樂,QQ游戲等使用戶體驗更加完整。同時推出Qplay智能音箱解決方案,與音響、汽車、電視等所有能承載音樂的廠商合作,通過開放API,支持各種終端設備無線播放移動端上的QQ音樂。
三、用戶來源及分類
QQ音樂是國內用戶最多的網絡音樂平臺,它的客戶是最初是基于QQ的用戶群,由于有QQ龐大的用戶群,QQ音樂起步時并不缺少試用人群,再加上騰訊資金實力雄厚,產品做起來之后,逐步吸引了其他音樂平臺的用戶,成為了中國用戶數目及同時在線用戶數量最多的的網絡音樂平臺。
目前QQ音樂的用戶分為兩類:
普通用戶:一般為對音樂品質要求不高的用戶,可以享受QQ音樂的基本功能,對一般品質的音樂和廣告不敏感。
綠鉆用戶:綠鉆用戶即付費用戶,一般為對音樂的品質要求較高的用戶,可以享受HQ(高品質)音樂和SQ(超品質)音樂,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所有聲音細節,再現音樂現場;同時,通過音樂云存儲,用戶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個人樂庫”所有好音樂;此外,綠鉆還可以通過設置空間背景音樂和點歌,把好音樂分享給大家。除了音樂特權,綠鉆用戶還享有演唱會特權、游戲特權、購物特權、身份特權。
四、合作伙伴
QQ音樂是騰訊旗下的一款產品,其發展首先得到了騰訊公司的支持,具體表現為騰訊旗下其他產品和服務對QQ音樂的支持與合作,如QQ空間背景音樂與QQ音樂的相輔相成,微信游戲對于QQ音樂的推廣等等。同時,QQ音樂也與各個唱片公司,包括索尼音樂、華納唱片、環球、環球詞曲、滾石唱片、百代、英皇等超過100家唱片公司,采用購買分成的方式進行了合作,由這些唱片公司為QQ音樂提供音樂源。
另一方面,為了推廣QQ音樂在手機市場的發展,QQ音樂與各個終端設配廠商也開展了合作,推出了一個名為Qplay的智能音箱解決方案,通過開放API,支持各種終端設備無線播放手機上的QQ音樂,這樣就打通了QQ音樂與移動設配終端之間的通道。與此同時,QQ音樂與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聯合推出“QQ音樂專屬流量包業務”,破除了移動終端收聽音樂的流量限制,這些都為QQ音樂進一步占領移動終端市場提供有力的保證。
五、成本分析
1、音樂版權成本
一般來說,QQ音樂會以廣告和綠鉆的收入總和為基數,并按照唱片公司所占每月用戶試聽和下載份額與之分賬。除了常規的分成方式之外,QQ音樂對唱片公司過去一年在曲庫里的市場份額做評估,并根據過去一年的分成比例對唱片公司支付保底金。倘若遇到體量較小的唱片公司,QQ音樂則采用買斷的方式,一筆購入。雖然其并未透露分成比例,但目前QQ音樂的合作模式基本已形成正向循環,利潤回流到版權方,形成了良性的商業閉合。
2、管理運營成本
QQ音樂由于其用戶數量大、曲庫數量多、業務內容豐富且需求量較大。由此可見管理和運營這樣一個同時在線人數超過1000萬、曲庫數量超過100萬且基本囊括了所有音樂類型的產品的成本是非常大的,遠遠高于一般網絡音樂網站。
六、關鍵資源
關鍵資源是指企業擁有的那些對其具體業務保持持續性的競爭優勢,至關重要的基于能力的資源。關鍵資源既可能是物質性的,也可以是非物質性的。
QQ音樂的關鍵資源,首先是龐大的用戶數量以及潛在用戶數量,目前QQ音樂日活躍用戶數超過4000萬,其潛在用戶即騰訊社交軟件QQ和微信的活躍用戶分為達到8億和3.55億;其次是超過百家唱片公司的合作,不僅保證了QQ音樂的音樂源的數量和質量,也保證了QQ音樂能夠在第一時間把最好的音樂提供給用戶;再次是先進的技術水平和資金支持,騰訊企業是國內最大的IT企業,QQ音樂作為其旗下產品,IT水平和服務遠遠領先于同行業,同時有著大量的資金支持,使得QQ音樂在各個方面發展都有著優越的條件。
七、盈利模式
QQ音樂的盈利方式主要是B2B的廣告模式以及B2C的增值服務:
1、B2B廣告模式
在線廣告是QQ音樂的利潤來源之一,也是流量到利潤的直接轉化形式。這個模式國內大部分數字音樂企業都在采用
2、B2C增值服務
其增值服務盈利對象就是綠鉆用戶,綠鉆用戶享受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更多的服務。QQ用戶升級綠鉆需要每月支付10元,以此換取高品質、無損音樂的試聽與下載,同時還有過濾播放器廣告、在騰訊的音樂類游戲中得到優惠等附加值等功能。這里值得借鑒的是,除了少數音樂愛好者會為高品質音樂付費,我國大部分用戶并沒有為數字音樂付費的習慣,而為網絡游戲和網絡社交付費更能讓普通用戶接受,騰訊通過推出與QQ音樂相結合的游戲(如QQ音速、節奏大師等)、社交網絡背景音樂和各種綠鉆特權活動來使用戶對音樂付費。
八、QQ音樂商業模式優缺點分析
1、優點分析
(1)多樣化的盈利方式。除了傳統的廣告盈利方式,QQ音樂獨有的綠鉆模式為其帶來了巨大利潤,QQ音樂通過綠鉆將用戶分類,對于付費用戶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對于非付費用戶在其使用QQ音樂的時候會產生更多的廣告盈利。
(2)一體化的產品服務。QQ音樂是騰訊互聯網增值業務(QQ空間、QQ游戲等)的業務之一,騰訊整合了多種互聯網業務為用戶提供一體化的互聯網體驗,簡化了客戶的操作,增強了客戶的粘性。
(3)創新的音樂產品。QQ音樂不只是一個互聯網音樂平臺,它首先進行了云端服務與終端硬件的創新發展模式。它不僅提供了跨平臺的云端服務,還支持多種終端設備,推出Qplay這種超前的智能音箱解決方案,并與多個硬件廠商合作,引領未來音樂視聽潮流。
2、缺點分析
(1)綠鉆模式收益歸屬不明確。雖然QQ音樂用戶劃分為了普通用戶和綠鉆用戶,但是用戶開通了綠鉆功能卻并不代表他一定是QQ音樂的用戶。因為綠鉆的適用范圍除了QQ音樂特權,還有演唱會特權、身份特權、游戲特權、購物特權,即使音樂特權是綠鉆最主要的特權,也不能因此認為其綠鉆的收入都是由QQ音樂用戶帶來的,但確要因為綠鉆的收入與唱片公司分成。
(2)用戶劃分和收費模式單一。QQ音樂僅僅通過綠鉆和10元/月的收費就將用戶劃為兩類,這種劃分用戶的方法和收費方法都十分單一。有的用戶或許僅僅想為自己需要的某些功能付費,卻因為QQ音樂單一的收費模式放棄購買或者是購買了自己不需要的功能。有的用戶可能愿意為更專業的音樂服務付費,但是QQ音樂并沒有提供更加專業的收費服務。因此,QQ音樂可以采取組合收費的方法,除了綠鉆包月還可以有不同服務不同收費的方法,比如單個高品質歌曲下載可以收費0.8元,而不是必須要開通綠鉆才能下載高品質歌曲。
【關鍵詞】制造業服務化;產品延伸;產品功能;整合性解決方案
從全球制造企業發展的趨勢來看,制造企業不再只關注產品的生產,而是將其經營行為的觸角延伸到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即包括產品研發或改進、生產制造、銷售、售后服務、產品的報廢、產品的解體或回收;制造企業不再只提品,而是提品、服務、支持、自我服務和知識的集合體。這就是所謂的制造業服務化趨勢。
1.Mont提出的三種產品服務系統分析
對制造業服務化模式分類的依據,是來源于Mont對產品服務系統的定義。Mont(2004)將產品服務系統定義為“結合產品、服務、網絡和基礎設備四大元素的系統”[1]。在此基礎上,Mont又提出產品服務系統的三大分類,即產品導向、使用導向和結果導向三大產品服務系統。
(1)產品導向。制造商在提品的同時還提供一些額外的服務給客戶,如咨詢、維修、退換等。
(2)使用導向。產品的所有權為制造商所有,交易的標的是產品的功能而非有形產品本身,例如租賃或是客戶共享使用的概念。
(3)結果導向。產品的所有權為制造商所有,著重在結果層面確保顧客的滿意度。
2.制造業服務化模式類別分析
產品服務系統與制造業服務化是屬于同一概念范疇,本文正是以Mont對產品服務系統分類的方法為依據,將制造業服務化模式相應地劃分為產品延伸服務模式、產品功能服務模式和整合性解決方案服務模式。
2.1 制造企業產品延伸服務模式分析
產品延伸服務模式是建立在Mont的產品導向概念的基礎上的,這種模式只是生產者責任的簡單延伸,產品的所有權依然為客戶所有,制造企業以產品全生命周期為考慮的重點,在產品的購買前、購買時及購買后的服務都涵蓋在其提供給客戶的服務內。
產品延伸服務模式的特色在于客戶在保有有形產品所有權的同時卻將產品的維護、監視、回收及最終處理的作業環節交由制造商負責,這種模式常見的做法包括產品的維護和維修服務。
適合使用產品延伸服務模式的產品特性包括:
1)難以處理或需要定期維修保養的物品,如工廠和辦公設備等,是需要經常維修保養的例子。
2)產品需要專業技術或多方面的整合。如對信息技術和電腦網絡需求的整合和維護即是需要專業技術或多方面整合的例子。
2.2 制造企業產品功能服務模式分析
產品功能服務模式是建立在Mont使用導向概念上的,在此服務模式下,產品的所有權為制造企業所有,制造企業提供的是服務或功能的組合,顧客購買的是產品的功能而非產品本身,因而顧客只對產品提供的功能付費而不需要對有形產品本身付費。
在此類服務化模式中,服務的供應商保有產品的所有權,消費者所擁有的是產品的使用權,而產品的維修、護理及生命周期末的處置是服務供應商的責任。傳統的產品出租業務及租賃是屬于這類型的服務,有別于傳統租賃方式的是,產品服務功能服務模式是按月收取費用,且所收取的是功能維護費用,而不是設備費用[2]。
適合使用產品功能服務模式的產品特性包括:
1)需要定期維護且生命周期大于顧客使用期的產品。如地毯、電梯等產品,都是既需要定期對其進行維護、清潔,并且其生命周期一般都大于顧客的使用期。
2)產品生命周期末較難處置的產品。如那些直接廢棄在自然環境中難于降解從而給環境帶來很大負荷的產品,或那些盡管生命周期終結仍可作為其他產品生產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產品。
2.3 制造企業整合性解決方案模式分析
整合性解決方案模式是建立在Mont的結果導向和Davies的整合性解決方案概念的基礎上的,在這種模式下,制造企業向顧客提供的是一整套解決方案,其包含服務、產品和系統三大元素,整合性解決方案模式是指制造企業將產品涉及的多種服務或功能整合起來,最終向顧客提供科技、產品和服務三方面創新的有機組合,以滿足顧客的高價值產品的需求,產品的所有權為制造商所有。與常規的消費品買賣相比,此類模式下的產品供應商與客戶多從事長期的B2B交易。
適合使用整合性解決方案服務模式的產品特性包括:
1)技術密集且高成本類型的產品,并且還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復雜的產品系統。這一類型產品的使用離不開制造商的支持。
2)涉及多種復雜功能的產品。如在文件管理就涉及打印、復印、傳輸、儲存等多種功能。臺灣富士全錄股份有限公司推廣文件管理解決方案,即為采用整合性解決方案服務模式的一例[3][4]。
3.結論
綜合以上三種服務化模式的分析,從產品延伸服務模式到產品功能服務模式,再到整合性解決方案服務模式,依次對制造企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所承擔責任越來越大,同時給制造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也是越來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業服務化最初只是個案研究(case by case),其成效也會依不同情景而有所不同[5]。另外,企業必需注意產業經濟效益以外有關環境層面的問題。因此,在架構制造業服務化三大模式上,企業圍繞顧客、企業和環境三方目標邁進,可實現價值增加、經濟成本和消費數量的減少。
參考文獻:
[1]O.Mont.Institutionalisation of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patterns based on shared use[J].EcologicalEconomics,2004(5):135-153.
[2]Weizsacker,Lovins.Factor Four:Doubling Wealth,Halving Resource Use:The New Report to the Club of Rome[R].Earthscan Publication,LTD,London.1997.
[3]富士施樂辦公文件管理服務提升企業競爭力[J].辦公自動化,2008,2:23.
[4]陳穎,譚娟.富士施樂辦公文件管理服務提升企業競爭力[EB/OL].(2009.09.15)省略/rwzt.aspx?id=4995.
[5]T S Baines,H W Lightfoot,S Evans,et al.State-of-the-art in product-service systems[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Part B:Journal of Engineering Manufacture.2007(10):1543-1552.
[6]來有為.“制造業服務化”的發展路徑和典型模式[J].中國發展觀察,2009,3:52-54.
[7]劉繼國,李江帆.國外制造業服務化問題研究綜述[J].經濟學家,2007(3):119-126.
論文關鍵詞:旅行社,連鎖經營,電子商務,分工體系
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的洪流,旅行社對外開放的步伐逐年加快,發展處在了機遇期。然而現階段我國旅行社經營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企業規模小、管理經驗不成熟、組織化程度低,行業缺少“領頭羊”難以起到市場主導作用、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還未形成,惡性競爭越演越烈。旅行社步入了微利運營狀態,發展可謂舉步維艱。這種局面的出現歸根結底是由于傳統的水平行業分工體系所致。因此,規范企業經營行為,提高行業的組織化和規模化,促進行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和升級,實現行業內資源的優化配置,打造一批具有規模效益的大型旅游批發商來引導市場健康發展,是我國旅行社行業急需解決的問題。連鎖經營被未來學家奈斯比特稱為“繼百貨商店、超市之后的第三次商業零售領域里的革命,是二十一世紀占主流地位的商業模式,也是當今世界最具活力、發展最快的商業企業運作模式”。國外大型旅游批發商,如美國運通、歐洲途易以及日本交通公社等都廣泛采用這種模式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近年來國內眾多旅行社紛紛走上了連鎖經營之路,希望通過經營模式的轉變加快構建合理的行業分工體系,實現我國旅行社行業健康,高效和可持續發展態勢。
一、連鎖經營的含義和類型
(一)連鎖經營的含義(Chain Operation)
所謂連鎖經營是指在流通領域中,若干同業商店以統一的店名、統一的標志、統一的經營方式、統一的管理手段連結起來,共同進貨,分散銷售,共享規模效益的現代商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其實質是把現代化工業大生產的原理應用于商業流通領域,達到提高協調動作能力和規模效益的目的。發展連鎖經營對促進商品流通,滿足人們消費需求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連鎖經營一般要做到統一采購、統一配送、統一商店標識、統一經營策略、統一服務規范、統一廣告宣傳和統一銷售價格[1]。統一的目的有利于店名、店貌、商品、服務的標準化;采購、配送、銷售、決策、經營的專業化;商品購銷、信息處理、廣告宣傳、職工培訓、管理規范的一致化。
(二)連鎖經營的類型
每個國家發展連鎖經營的方法都不盡相同電子商務,從經營管理體制和資產關系方面劃分,連鎖經營可以分為直營連鎖、特許連鎖、自愿連鎖三種類型。
1直營連鎖RC(RegularChain)
即由公司總部全資或控股開設直營連鎖店。通過利用連鎖組織集中管理、分散銷售的特點充分發揮規模效應,屬于資本運作。總部采取縱深似的管理方式,直接下令掌管所有連鎖店,連鎖店也毫無疑問地必須完全接受總部的指揮[2]。直營連鎖的主要任務在于渠道經營”,通過經營渠道的拓展從消費者手中獲取利潤。
2特許加盟
特許加盟FC(Franchise Chain)即由擁有技術和管理經驗的總部指導傳授加盟店各項經營的技術經驗,并收取一定比例的權利金及指導費,此種契約關系即為特許加盟。特許加盟總部必須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運作技術優勢從而轉移指導,讓加盟店能很快的運作,同時從中獲取利益,加盟網絡才能日益壯大。因此經營技術如何傳承是特許經營的關鍵所在。早期的特許加盟被稱為“產品品牌特許加盟”,又稱“產品分銷特許”,是指特許者向被特許者轉讓某一特定品牌產品的制造權和經銷權。“經營模式特許加盟”屬于第二代特許加盟,它不僅要求加盟店經營總店的產品和服務,而且質量標準與經營方針等都須按特許者規定的方式進行[2]。特許者向被特許者收取加盟費和特許權使用費,并向被特許者提供培訓、廣告、研究開發及后續支持。
3自愿連鎖VC(VoluntaryChain)
自愿連鎖是指中小零售企業在某一龍頭企業或標識集團的統率下,通過自愿聯合的方式組成經營聯合體。自愿加入連鎖體系的商店原已存在,而非加盟店的開店伊始就由連鎖總公司輔導創立,所以在名稱上有別于加盟店。自愿連鎖在組織上主要表現為商品采購的聯購分銷、信息共享、業務經營互利合作、自有品牌開發互通有無[3]。與直營連鎖、特許連鎖不同,自愿連鎖群體的各成員企業仍保持自己的資產所有權并進行獨立財務核算。
二、國內旅行社連鎖經營的主要模式及特征分析
目前國內對旅行社連鎖經營模式的理論研究并不多,作者主要通過對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旅行社的長期研究及實地調研,分析出各自連鎖經營的模式特征,以及在一主導模式下各自創新性的經營特征。
(一)“中青旅”直營連鎖經營模式分析
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率先將“連鎖經營”概念引入旅行社經營范疇的旅游企業。“中青旅”一方面通過直接投資在北京設立旅游直營連鎖門店,并擁有22家連鎖店鋪;一方面通過收購、兼并其他地區中小旅行社實現了跨地區直營連鎖。中青旅連鎖的管理體系的基本構架由營業部店規、人事管理制度、員工培訓計劃、收益分配方案、售后服務規則、財務管理制度及客戶檔案管理等內容組成;中青旅連鎖的動態體系是科學選址、標準設立、公開招聘、嚴格培訓、VI系統導入、800免費語音系統的使用、計算機ERP系統的設立、與后臺的業務對接及統一推廣宣傳。“中青旅”連鎖經營要求各直營連鎖門店做到統一品牌及產品形象、統一價格、統一操作流程、統一核算、統一質量標準、統一門店管理并實施專業化操作cssci期刊目錄。通過完善“中青旅”出(入)境部、國內部、市場推廣部、客房服務部、財務管理部、接待服務部門的信息匯集和流通,使各連鎖門店能夠及時接受總部旅游產品信息的更新和管理指令的,保證門店經營過程步調一致、標準化和專業化[4]。總部也可以及時了解掌握各門店的資金動作、經營業績、市場宣傳等信息,處理門店經營中出現的各類問題,規避經營風險。
(二)“廣之旅”特許加盟連鎖經營模式分析
“廣之旅”國際旅行社是國內最早實行特許加盟連鎖經營的旅行社,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形成了成熟的特許加盟經營條件。如:成熟的品牌——“廣之旅”為全國地方旅行社中第一個“中國馳名商標”;創新的營銷管理體系——擁有豐富的旅游業務經驗和與時俱進的市場營銷思想;商務科技手段的綜合運用——先進的業務銷售渠道運作、電子商務技術的應用和郵政“廣之旅”電話報名系統的實施,將實體經營與虛擬網絡有效結合。“廣之旅”特許加盟連鎖主要以品牌特許為主,并在這一道路上不斷創新。具體表現在:2001年8月,“廣之旅”利用自身品牌優勢實施跨地區的旅行社特許加盟,成立了全國首家品牌特許經營旅行社——順德“廣之旅”。本著資源共享、利益均沾的雙贏原則,2002年11月“廣之旅”發起“名家之旅”中性品牌戰略(其實質是旅行社產品品牌),在全國范圍內吸引大量旅行社加盟,規定“名家之旅”是加盟旅行社的共同品牌,各旅行社開發的優質產品均可以該品牌冠名,同時還可以由各自系統的旅行社代其招來旅游者。在同一個優質旅游產品的銷售平臺上擴張自己的銷售網絡,這種品牌特許加盟無論合作的規模還是深度均較前一種方式更為進步。“廣之旅”還通過戰略聯盟來擴大企業品牌連鎖規模。2002年,“廣之旅”以參股、控股的形式發展了四川峨眉“廣之旅”并在成都正式營業。這不但是全國首家由旅行社與旅游景點合資開辦的旅游企業,而且開創了中國旅行社品牌與景區品牌強強聯合的先例,其實質是一種縱向戰略聯盟,有效地實現了資源與客源的互補。2002年“廣之旅”又與中國郵政合作建立了郵政“廣之旅”,并開通了全省29個地市,廣東省市民只要撥打185均可免費享受電話報名服務,足不出戶辦好旅游手續,其實質是一種異向戰略聯盟。用自身品牌號召力在網絡上擴大領地是“廣之旅”品牌擴張的又一個成功嘗試。2000年“廣之旅”成立專業旅游網站——中國旅行熱線,成功突破在線支付的關口,被譽為真正的“網上旅行社”,首批加入的旅行社有50多家[5]。“廣之旅”通過品牌特許加盟已經成為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美譽度最高的旅行社,國內唯一獲得全國旅游業質量管理最高榮譽“中國用戶滿意鼎”的綜合性強社。“廣之旅”目前在廣州市內擁有30多家營業點,在全省有200多家營業網絡電子商務,構建了華南地區最為完善的銷售網絡。此外在香港、澳門、北京、云南、馬來西亞、澳大利亞等地設有分支機構,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之旅”的品牌特許連鎖加盟發展對于我國旅行社行業不僅具有示范意義,更是標桿引領風氣之先。
(三)春秋國旅自愿連鎖經營模式分析
春秋國旅的成功源于他有著非常明晰的發展戰略,即致力于開發散客旅游市場。以散客市場為主的旅行社做大的主要途徑是發展強大的連鎖銷售網絡,春秋就是通過建立高質量的網絡系統來實現跨地區的連鎖經營。春秋旅行社和要加入春秋網絡的旅行社簽訂《上海春秋電腦中心××區域網絡協議》,以法律的形式約束雙方的責、權、利。甲乙雙方的旅游業務合作屬于協議性聯營,乙方需購置一套春秋電腦預訂系統,通過電腦招徠由甲方統一組織安排去全國各地旅游的散客業務;電腦網絡內的散客旅游線路由甲方統一標準、統一接待、統一時間、統一定價。乙方也可以根據情況在電子信箱欄內補充、提供有關當地的旅游信息和建設性意見,但不能給游客承諾任何違背標準、時間、價格、質量的條件;乙方購置甲方提供的專業電腦,甲方負責安裝、維修和培訓操作人員,并保證向乙方提供電腦網絡的各種信息。春秋國旅使用自行研發的電腦系統采用自愿連鎖經營模式,總社以整合旅游資源,設計旅游產品為主,銷售工作則交給商(即其網絡成員)。對春秋來說,網絡成員成為春秋伸向各個市場的觸角,對各個網絡成員社來說,加入春秋旅行社為它們明確了自身的市場定位,針對特定市場做,也可以出售自身擅長的線路旅游產品[6]。目前春秋已經成為國內擁有最多連鎖經營網點的旅行社,3000多個網絡終端發出的游客信息被匯聚到春秋國旅總部電腦中,經過分析處理后分布于全國各地的游客被歸類組團到相應的連鎖網絡,實現了“散客天天發,一個人也能游天下”的競爭優勢。
(四)旅行社創新型連鎖經營模式
1“易游天下”——“渠道至上”的連鎖經營模式分析
成立于2008年的“易游天下”全國旅游連鎖機構從創立之初便激發和引領了旅行社行業商業模式改革的大潮。該機構的連鎖經營理念總結為“渠道至上,終端為王”。這意味著他們即不做線路產品開發也不做零售,而是要做專業的旅行社零售渠道運營商,以加盟連鎖的形式拓展旅行社終端,以解決客源“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真正成為旅游者身邊的旅行超市。在這個超市里旅游者買到的不是打著“易游天下”logo品牌的旅游產品,而是各家旅行社的自有品牌,提供服務的也是旅游者指定的旅行社[7]。在這里旅游者可以獲得雙重質量保證:一是所選旅行社的產品保證,二是“易游天下”的渠道保證”。“易游天下”連鎖經營的盈利模式最具特點,即“以依托主營業務鎖定客戶,以增值及附加收益創造利潤”。“主營業務鎖定客戶”是受到互聯網成功模式的啟發。互聯網的盈利模式通常有四種:(1)門戶類,以新浪、搜狐為代表;(2)搜索,以谷歌、百度為代表;(3)即時通訊,以QQ、MSN為代表;(4)電子商務,以阿里巴巴等為代表。這四種類型都是以主營業務免費使用鎖定客戶,放棄從客戶端收費而從另一端獲益。“易游天下”把加盟連鎖門店和旅游供應商也視作客戶(相當于主營業務之一),采取加盟不收費并提供廣告宣傳。“易游天下”讓出部分收益和利潤以換取對門店和旅游供應商的鎖定。“用增值收益和附加價值提升企業價值”。旅游者的需求不僅是對旅行社主營線路產品的需求,還有機票、酒店、差旅、會議、景點門票等,這些需求近乎一種無限重復的態勢。門店雖然不缺少可供選擇的各類訂票渠道,但是在獲利和可靠性方面使門店難于選擇。為此,“易游天下”在與門店進行合作之后提供了一個網上附加值渠道,這個渠道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最大特點是從旅游者需求出發但又不局限于旅游。通過這個渠道密切門店與旅游者之間更頻繁地供需往來[8]。具體到盈利手段包括:傭金;易游世界在資源供應方與銷售方之間收取一定比率的費用,但不是差價概念透明可接受;資源性產品開發;衍生收益和品牌溢價;推廣費,在客源地(線上下)的覆蓋率和影響力的潛在市場價值是吸引推廣費的關鍵,特別是隨著旅游散客化趨勢的增強會更加顯現。
2“寶中旅”的“雙加盟,單系統”連鎖經營模式分析
寶中旅游成立于1998年,是深圳目前規模最大、組團人數最多、網點最多的旅行社。“寶中旅”連鎖經營是以“雙加盟、單系統”為特點的“輕資產”運營模式。所謂“雙加盟”,一方面是通過組團門店加盟讓旅游網點隨處可見以直接接觸客戶,進行組織招徠活動。另一方面是通過出團地接社加盟控制地接社的操作過程,保證接待服務質量。2009年6月四川新東方國際旅行社和重慶金豪華國際旅行社引入“寶中模式”并成為“寶中旅”地接加盟社電子商務,半年時間兩社又新增連鎖網點197個,不僅自身成為當地的行業龍頭,同時也為“寶中旅”開拓了兩地旅游市場。“寶中旅”以雙加盟的方式整合組團門店和出團地接社以解決目前旅行社行業的組團、出團兩頭亂的現象。所謂“單系統”就是在雙加盟的基礎上,“寶中旅”投入600萬元開發了一套“天港城”管理軟件系統。正是這套軟件系統讓“寶中旅”的總部、專線、門店三方協作得以實現。門店負責咨詢和招來游客,但絕不涉及具體的團隊操作;專線部門負責與門店對接客源并負責所有團隊的具體安排。為保證產品質量,“寶中旅”還制定了單項旅游產品(酒店、餐飲、旅游用車)的采購標準,要求專線加盟社嚴格按照標準采購,對達不到質量要求和規定銷售量的加盟社公司將予以處罰或淘汰。總部行使監管責任,負責整體品牌推廣。以前很多靠單打獨斗艱難生存的小旅行社自從加盟“寶中旅”后,借助這個平臺迅速將業務做大。他們經營的專線產品往往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得到消費者追捧的同時也得到景區更多支持,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加盟的營業網點也不用發愁沒有產品銷售,“寶中旅”近60個供應商會源源不斷地為他們輸送產品。因為“寶中旅”在航空、酒店、地接、景區、營銷等資源方面進行著全國范圍內的大規模整合,對這些旅游供應商進行大宗采購并通過兼并、收購上游供應商加大對旅游資源的控制力度。
除了上述具有代表性的連鎖經營旅行社以外,國內還存在其他多樣性連鎖模式。如國旅總社于2001年與美國運通公司合資成立了國旅運通公司,并于2003年1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啟動了第一家中外合資連鎖經營的旅行社。中旅總社對品牌特許加盟體系采用分級管理模式。即加盟分為一級加盟和二級加盟,前者指由省級中旅加盟中旅集團,后者則由指定的省級中旅負責其所在省的區域加盟。由二級加盟商交納加盟費給一級加盟商,一級加盟商再交納加盟費給中旅集團。集團方面將給加盟商統一提供全國營銷網絡支持。蘇州青旅則在2003年開展了以“趣普仕”為品牌的旅游業務。“趣普仕”連鎖經營模式的最大特點在于他已經超出傳統旅行社的業務范圍,并拓展到服務業、食品業、體育業及投資發展業等領域。如2003年為應對“非典”對旅行社的沖擊,蘇青旅成立“趣普仕”貿易有限公司,著手打造“趣普仕”綠色果蔬專遞業務,為社會各界提供優質果蔬產品[9]。如今“趣普仕草雞蛋”榮獲蘇州市禽蛋類首個名牌產品稱號cssci期刊目錄。
三、連鎖經營對我國旅行社行業發展的現實意義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連鎖經營這種商業模式對現階段國內旅行社的規范經營和規模化發展提出了具體要求,并對行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及垂直分工體系的形成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結合分析,連鎖經營對我國旅行社行業發展的現實意義表現如下:
(一)連鎖經營是旅行社良好企業形象的展現
好的企業形象能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連鎖經營企業通常采用統一的建筑形式、統一的環境布置、統一的色彩裝飾、統一的商徽、廣告語、吉祥物、統一的員工制服及規范的接待,這些都能給旅游者一種整潔、安全、規范的感覺,展現了旅行社無形資產的價值與全貌,有利于旅游者區分市場上眾多不規范的小型旅行社[10]。
(二)連鎖經營能夠迅速實現旅行社企業的低成本規模擴張
結合我國國情,旅行社可以通過改造現有老企業、舊網點來發展連鎖經營;通過中外合資合作發展連鎖經營;以股份制形式創辦連鎖經營;以新增投資創建連鎖經營;依托大型企業通過租賃、承包、兼并等形式發展連鎖經營,從而解決了以往旅行社設立分社帶來的資金運作上困難[11]。通過產銷分離、渠道連鎖、集約化管理、大宗采購等手段能提高旅行社連鎖企業與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獲得較高的折扣和優惠條件,并通過共享銷售隊伍降低銷售成本。而且連鎖經營實現的經營本地化也大大降低了企業的成本費用[12]。“易游天下”和“寶中旅”都是通過連鎖經營迅速實現了企業的低成本規模擴張,提高了市場的占有率。
(三)連鎖經營加快了旅行社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連鎖經營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要求,旅行社發展連鎖經營的同時必須加大對信息技術的開發和利用,以便各類信息資源在總部和連鎖企業間自由流通,對市場做出及時、準確的反饋。上述連鎖企業的成功發展都是以強大的電子信息技術作為支撐的。如:中青旅于2000年4月開通內部局域網LAN(Local Area Net)。2000年6月又投資8400萬元建設“青旅在線”電子商務綜合性網站直接面向消費者。2001年2月開始管理信息系統EPR的建設[4]。旅行社將電子信息技術與連鎖經營兩大網絡優勢整合起來實現前后臺無縫對接,把網站作為前臺,把旅行社的傳統業務作為后臺,即使有再多的營業網點旅行社也完全可以像“麥當勞”那樣實行標準化經營,保證服務質量,爭取獲得管理成本最低化,協同效應最大化。
(四)連鎖經營有利于實現旅游生產與需求的有效溝通
連鎖經營遵循旅游者便利的原則,管理上趨向于專業化、標準化、現代化、科學化。旅行社連鎖企業一方面在靠近旅游者的地方設立營業網點,另一方面通過電話、網絡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有效降低旅游者出游的心理成本、時間成本、體力成本。而且通過營業網點和網絡企業對眾多消費者的需求有近距離的、全面的、客觀的了解,能及時將旅游信息反饋給總部,總部在設計產品時可根據這些信息結合市場供應及時推陳出新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13]。這些產品不僅價格保持在較低的范圍內,而且產品質量能得到保證,從而實現了生產與需求的有效溝通。如“寶中旅”提供的許多開業限量優惠旅游產品基本上達到了某一地區旅游的“底價”。四川旅游市場上300元左右的海螺溝三日游,“寶中旅”開業促銷價只要168元,不僅價格具有競爭優勢而且獲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
(五)連鎖經營有利于提高我國旅行社行業的組織化與規范化水平
我國大多數旅行社屬于“前店后廠”式的全能型選手。規模不同的旅行社在同一層面進行低效率重復競爭,大型旅行社發揮不了應有的市場主導和調節作用,小型旅行社不規范操作導致市場秩序混亂。連鎖經營以其獨特的經營管理模式電子商務,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把國內旅游市場上眾多小、散、弱、差的旅行社協調起來,對其發展進行積極地規范和引導,或以大型旅行社帶動小型旅行社,或聯合小型旅行社為大型旅行社集團,重新整合旅游供應鏈,從而有利于解決旅行社分散經營與規模效益的矛盾、規模經營與專業化的矛盾,保證旅行社從資源方和終端消費者獲得收益的存在本質,避免了行業內的惡性競爭。如中旅總社通過并購、實體投資、直接收購湖北、大連、江蘇、哈爾冰等20多家地方中旅,實現了中旅集團的規范化、組織化管理,而這一步伐還將繼續進行。
(六)連鎖經營有利于加速我國旅行社行業垂直分工體系的形成
我國旅行社行業一直以水平分工體系為主,急需建立合理的批零體系,使各類旅行社各盡其職,有所為,有所不為。小型旅行社未來一定是大型旅行社的零售商或商,依靠服務獲利。中型旅行社即可以為大型旅行社銷售產品,同時把握住自身具有優勢的特色產品走專業化道路。通過連鎖經營大型旅行社逐漸向旅游批發商轉變,專心負責與上游企業的協調、產品的設計、開發與生產,而各個連鎖店鋪或商是其產品銷售的主要渠道。生產與銷售的分離有利于形成行業垂直分工體系。大型旅行社的市場主導地位及調控能力得以發揮,有效地防止市場混亂,保持價格穩定與產品質量,對挽回并提升旅行社日益缺失的市場信譽提供了可能性。
四、結語
未來中國旅行社地發展一要依賴科學技術的進步,二要依賴管理制度的創新。連鎖經營概念的引入是基于對現階段旅行社經營面臨的困境與機遇的理性分析。他刺激了旅行社對先進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提升了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對旅行社行業經營混亂的狀態起到了緩解作用,同時也加速了合理分工體系建設的步伐。然而連鎖經營與旅行社的結合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與磨合,特別是在品牌建設、管理水平、人才儲備、商業秘密的保護、信息網絡建全及標準化確立等方面。只有將這些問題處理好才能使連鎖經營模式的優勢在旅行社中得到更好的發揮,進而真正推進我國旅行社業行業走向全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王琴.連鎖經營管理[M].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
[2]肖怡.企業連鎖經營與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3]宋之苓.自愿連鎖經營成敗的因素分析[J].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1)5:11-12
[4]王睿.旅行社連鎖經營研究------以西安中國旅行社為例[nh].西北大學,2007,39-40.
[5]百度百科[EB/OL].baike.baidu.com/view/1357629.html?wtp=tt
[6]陳均亮.地區性旅行社網絡化經營研究------以泉州中國旅行社為例[J].臨沂師范學院學報,2008,30(6):102.
[7]易游天下旅行網[EB/OL].[2010-10-09].easytour.cn
[8]佚名.旅行社商業模式“創新變革進行時”[EB/OL].(2010-03-24)[2010-09-15].cntmu.com/jy/etravel/Info.asp?infoid=1346.
[9]蘇州青年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EB/OL].[2010-11-21].gstrips.com/qinglv/zhuzhi.asp
[10]肖漢雄.論特許經營模式在旅行社網絡化發展中的運用[J].“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與流通現代化”大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2005
[11]秦效宏.發展我國連鎖經營的理性思考[J].商業研究,2006,342:182.
1.創業管理教學教師缺乏實踐背景。創業管理教育對大學主講教師要求相對較高,教師除具備一定的理論知識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企業運營管理經驗,實際教學中兼具理論與實踐素質的教師十分缺乏[1]。目前,大多數從事創業管理教學和實踐的教師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學校從事工商管理專業教學的教師,二是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老師。這兩種師資的弱點主要是由于自身缺乏親身創業經歷,在進行創業管理教學時,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理論灌輸為主,實踐演練較少,對學生的創業能力的培養和形成多為紙上談兵。
2.創業管理教育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創業管理教材包括創業過程管理的主要理論內容,但大多都是泊來品,創業課堂上傳遞出的更多的是如IBM、惠普等大企業成功案例,而實際上大學生創業主要集中在國內小企業,創業管理課程應從創業精神的內涵入手,對創業管理涉及的創業環境、創業機會和創業計劃、新創企業的管理、以及新創企業的成長問題進行分別講述,使學生了解創業的模式、程序和管理的基本理論,了解創辦企業需具備的基本條件,并能夠通過建立創業團隊撰寫創業商業計劃報告,以便為學生將來自己創辦企業奠定一定基礎[2]。同時,講授的課程缺乏實踐設計和實驗的內容,沒有考慮學生參與環節,不能提高學生參與創業管理實踐的興趣。
3.創業實踐教學基礎設施不足。創業實踐是學習創業知識的最好途徑。創業管理實踐教學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創業大賽和情景模擬等,目前主要集中在創業管理案例教學,學校能夠提供給學生的創業管理模擬機會教少,學生對創業管理流程的了解停留在理論和案例分析里。學校和企業共同建立的創業實踐基地,大多受到資金和規模的限制,實習機會相當有限,實習的內容單一,甚至沒有教學基地來開展實踐環節的工作。政府相關部門雖然設置有針對大學生的創業基金項目,但提供數額較小,且運行方式也較為復雜,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創業計劃。
二、創業學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對策
由于創業管理課程的特殊性,在進行創業管理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學校應加強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將創業管理理論與創業實踐有機結合。
1.加強創業管理教學師資隊伍專業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是創業管理教育課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創業管理課程對教師要求相對較高。創業管理教學涉及到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領域,因此要求從事創業管理教育的教師需要對以上各個領域有所了解。高校應該有計劃地選派有潛力的青年教師開展創業實踐,同時選派教師到外校進行研修交流,并就各高校創業教育經驗進行交流分享,以期開拓工作視野、提高工作水平、帶動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以聘請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創業者、風險投資家、相關法律人士等各類專家擔任創業管理教學的兼職導師,打造一批“雙師型”的專業化教師隊伍。
2.嘗試并推廣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業學實踐教學在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創業大賽等幾種方法的基礎上,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膽地嘗試和推廣新的教學方法,綜合利用各種方法的長處。①注重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一種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從而準確地掌握課程基本內容和基本原理的教學方法[3]。在創業管理教學中進行創業案例分析,對知名企業家成長經歷、知名企業經營案例開展系統研究,可增進學生對創業管理教育理論的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對成功案例、失敗案例的對比分析、討論,幫助學生從現實中學習,將經驗和教訓上升到理性層面。②建立課程教學小組教學模式:某些課程的教學不單由某個教師講授,而是由教學小組共同承擔,有些課程可以聘請企業家為主講教師,這些企業家有豐富的企業管理經驗,這種“課堂教學、名家講座、課外實踐”相結合的創業教育體系,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掌握并融會貫通創業管理知識的能力。③創新仿真化教學:以企業實務為主,設定情景,讓學生實地演練企業人員、模擬運營企業包括市場機會評估、贏利模式分析、開業危機應對、摸清市場情況制定產品市場營銷計劃等,結合創業管理相關理論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創辦企業的流程,增強感性認識。④撰寫商業計劃書:商業計劃書是公司、企業或項目單位為了達到招商融資和其他發展目標,在經過前期對項目科學地調研、分析、搜集與整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根據一定的格式和內容的具體要求而編輯整理的一個向讀者全面展示公司和項目目前狀況、未來發展潛力的書面材料。以商業計劃書為主強化訓練是提高創業管理教育授課質量的有效措施之一[4]。由教師指定項目,學生以小組或個人形式根據項目的性質分析創業思路,明確經營理念、與顧客溝通解決商業模式、運營思路的核心問題,來完成一份商業計劃書計劃書,對企業經營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和思考。
3.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創業實踐活動。在美國和英國大學的教育理念中,一個學生光有強烈的創業沖動和意愿是不夠的,最重要的是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去經歷創業的過程。高校應該經常開展創業大賽和創業講座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舉辦創業成功者創業現身講座,分析創業者創業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為大學生自主創業提供借鑒。事實上,創業大賽是培養創業能力的良好平臺,高校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相關的創業大賽、工業設計大賽活動,并與創業管理教育課程相銜接,用創業管理的知識體系武裝大學生的創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