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范文

    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

    第1篇: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范文

    【關鍵詞】現代化;辦公樓建筑;設計要點;結構選型

    引言

    辦公樓建筑是21世紀最重要的標志之一,辦公建筑因使用性質、單元組合、使用對象和管理模式等不同而對建筑設計產生多元化的需求。現代化辦公建筑是收集和處理信息的主要場所之一,將在信息社會之中必然會得到巨大的發展。隨著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已作為當地經濟繁榮、科學進步的重要形象。文章主要闡述了現代化辦公樓建筑設計特點,并指出了辦公樓建筑設計要點,以供同行參考。

    一、現代辦公樓的設計特點

    一般來講,現代辦公樓建筑的組成通常分為建筑外殼和承租人改造兩部分。承租人可以利用各式各樣的空間性能來對適應辦公樓的內部構造進行改造,空間類型包括辦公會議室場所、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室、圖書室空間、零售店、餐飲部等。另外,辦公樓建筑通常還要設立地下停車場以及地面停車場。現代辦公樓建筑設計要考慮的方面有很多,包括建筑外觀、經濟目標、用途、附屬結構要求、運轉時間、開放情況、防火等級、建筑安全問題,還有建筑受攻擊可能性評估等級、長期需求的持續性、發展可能性、組織和群體大小、集會必備設施,以及電子技術和設備要求、特殊裝卸升降和倉儲條件、交通運輸工具的要求和類型等。

    另外,辦公建筑作為大城市公共建筑中較為普遍的建筑類型,近年來由于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需求量得到很大提高,考慮到辦公樓本身的特殊性和設計上的多樣性,其耗能遠高于普通建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辦公樓建筑對建筑和能源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因此在現代辦公樓設計上也應該盡可能的考慮建筑節能,眾所周知,我國最近辦法了建筑節能的相關法規,這對于我國建筑節能整體目標的實現具有較大的意義。

    1.1 辦公樓建筑系統設計

    現代辦公樓建筑設計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建筑系統及其主要的組成部分,它在建筑中包含了比較豐富的內容。大到辦公大樓的停車場設計、景觀綠化設計、辦公大樓照明設計、建筑物外觀設計等等各方面,具體來看也包括了地基和下層結構設計、垂直運輸設備設計及控制系統設計等很多細小的環節。甚至設備的維護、門窗的保潔工作、安全保衛系統及建筑物標記都屬于辦公樓系統設計中的一部分,因此在現代辦公樓設計當中,必須要全面細致的考慮各個方面,從而提高辦公樓建筑物的質量。

    1.2 辦公樓電氣系統設計

    在辦公大樓電氣系統設計中要注意建筑外殼的電氣系統設計及相關槽隙處理,其間包括辦公樓電力服務和能源供給、照明系統、緊急電源和保護系統等主要方面,在辦公大樓建筑外殼的管道系統中應該著重對壓制系統、報警系統和排煙通風系統進行合理的設計,避免在日后的使用中埋下安全隱患。其次在辦公樓建筑的入口裝置、水平或垂直通道及箱體結合物的設計上也應該加以重視,并構建出一套現代辦公樓安全系統保護體系,做好公共保衛、控制侵入檢查、入口掃描等安全設計。

    1.3 辦公樓的節能設計

    現代的辦公樓設計需要考慮的一大重點問題就是辦公樓的節能設計,在具體的設計當中可以通過采用設計可替代能源系統的方式來有效節能,比如使用太陽光和建筑一體的風力和光電池發電,以此來節約電力能源。我國目前也有利用廢熱發電和天然氣燃料電池技術來自主發電,這也已經成為了我國高效節能建筑設計當中的一個重要標準。總而言之,為了有效發揮辦公樓建筑的真正性能,保證辦公樓建筑在日后能夠長期運作并有效節約維護資金就需要在辦公樓建筑的節能設計上加以重視。

    二、現代辦公樓建筑設計中應注意的要點

    1.1 集成性

    現代辦公樓建筑設計的構思要充分考慮所有相關的因素。辦公樓的建設目的以及維護保養方式等是十分重要的。為確保建筑大樓的竣工和建筑物的維護保養分開,由建設目的出發而做的建筑設計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因此,要建造高效能的辦公樓,在辦公樓建筑的整體設計必須在工程師、建筑師、委托人以及業主各方面的共同配合下進行。

    1.2 可變性

    現代高效能辦公室必須適應正常的裝修更新,這些裝修更新通常是因為出現職員調動、商業變革、經營方重組等情況。但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辦公樓的運作系統、基礎配備、家具設施等都有可能進行更新重組來適應改革的需要,尤其是在現代的高節奏生活中,必須要保證現代辦公樓建筑設計能夠有良好的可變性,從而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

    1.3 舒適安全的辦公設計

    現代的辦公樓建筑環境中,首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員工的安全、健康和舒適。在新一代的高效能先進辦公室中,關于安全、健康、舒適等問題已經被制定出相關標準列入了建筑設計說明的那個中。比如在如提高空氣清新流通性,建筑裝修材料的無毒、低污染等方面,均已經被列入建筑說明書以作為一種標準。辦公樓的使用舒適度是工作效率滿意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的變遷,高效能辦公室的設計可以允許用戶進行個性化氣候的調節。辦公室職員能夠在一個令人舒適的、充滿感性的辦公環境開展工作,其對工作的積極性以及工作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三、辦公樓建筑結構選型及空間組合影響

    3.1 結構選型

    對于結構設計來講,根據建筑使用功能的要求、建筑高度的不同以及擬建場地的抗震設防烈度以經濟、合理、安全、可靠的設計原則,選擇相應的結構體系。高層辦公樓和超高層辦公樓建筑在建筑的結構設計中除了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外,還使用鋼材與混凝同組成的混合結構,如型全鋼結構,鋼混凝土結構和鋼管混凝土結構。

    3.2 空間組合的影響

    空間序列的組織是對建筑的各種內部空間組合處理手法的綜合運用,其目的就是將空間組織成一個具有整體感的、統一中富有變化的豐富的空間集合。根據不同的設計要求,對空間在水平與垂直方向上進行靈活的分隔與聯系,使空間能夠更好地滿足人們各種活動的需要。在進行結構設計時,就必須考慮與其他設計間的整合性。所以在設計的最初階段,就要同其他設計之間相互協調,密切配合。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在創造人們所需要的工作、生產,生活,娛樂和文化的空間時,是在進行著一種城市組織結構的延續工作,設計時,決定于各種不同類型活動的分離聚散,恰到好處地將活動包含其中并與活動和諧然后依據平面面積的要求和剖面所需的空間尺度,我們必須遵循設計原則,根據實際項目需求滿足建筑使用功能。對現代辦公樓的建筑而設計要不斷的思考和探索,設計單位也應該充分了解不同行業辦公樓的用途,利用現代的科技技術以及城市現有的優越條件,從安全、健康、舒適、經濟等全方位和多角度的進行思考,對高效率辦公樓的建設方案和高質量辦公環境氛圍的營造方法加以研究,從而推動我國辦公樓建筑設計的發展,以滿足現代辦公樓建筑的設計要求,并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進步。

    參考文獻:

    [1]張群逸.現代化高層辦公樓設計分析[J].城市建設理論究,2014.

    [2]蘇仲源.現代的辦公樓建筑設計評析[J].城市建設理論究,2014.

    第2篇: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范文

    關鍵詞:工程造價;建筑結構;任務教學

    中圖分類號:TU723.3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在高職高專教學領域中,“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已經得到普遍提倡,工程造價《建筑結構基礎》這門課程的內容可以囊括為兩大模塊:建筑結構力學及設計基礎理論、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構件及體系的認識與表達,下面根據其教學內容如何在任務教學的挖掘與任務教學的實施展開論述。任務教學法的前提是項目教學的運用,將某一個完整的項目分解為若干相互獨立又相互結合的任務,本文以某辦公樓施工圖為例進行說明。

    1. 建筑結構力學及設計基礎理論教學的任務驅動

    高職高專學生基礎薄弱理解能力比較差,建筑結構力學及設計基礎理論的內容對于他們來說比較抽象難以理解,這無疑加大了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的難度,所以在教學過程當中老師們應該充分挖掘出該部分知識體系中結構理論與識圖知識相互結合的教學任務。建筑結構力學及設計基礎理論包括三個內容:建筑力學基礎知識、建筑結構材料、建筑設計方法與設計指標。

    建筑力學基本知識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對結構構件從外力到內力進行簡要的受力分析,讓學生掌握基本力學理念的同時加深對建筑施工圖的認識,我們可以選取辦公樓中某單跨框架梁進行力學分析:第一步,把某單跨框架梁從辦公樓施工圖中脫離開來對其進行外力分析,分析其所受的主動力和約束反力,任務是建立一個簡化后的簡支梁力學模型;第二步,假設該簡支梁力學模型中的主動力為已知,任務是求出其約束反力;第三步,根據求出的約束反力和已知的主動力對該梁進行可能的變形分析,任務是根據力學原理求出其內力并作出內力圖;第四步,根據該簡支梁的內力圖回歸于該梁的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對該框架梁的荷載、變形、內力和配筋進行概念性闡述。其中每一步驟都有明確的任務,這些任務都有清晰的目標,在實施的過程中老師們只要對學生稍加進行知識的講解和指導,學生便能帶著濃厚的興趣進行下去。這門課程的先修課程是《建筑構造與識圖》,學生已經具備了比較好的識讀建筑施工圖的能力,從圖紙中選擇結構構件有助于加深學生對建筑施工圖的認識,也有助于他們對結構施工圖的初步理解以及其與建筑施工圖的結合。

    建筑結構材料理論知識和識圖知識也有很多的結合點,《建筑結構基礎》這門課程的另一門先修課程是《建筑材料》,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建筑材料基礎理論,但對于實際應用卻較少涉及,對于建筑結構基礎老師不能僅僅停留在對于主要建筑材料性能的簡單復述。建筑材料理論知識可以分為這兩個步驟進行:第一步,尋找辦公樓建筑施工圖和結構施工圖中有關主要建筑結構材料的信息,任務是列出主要建筑結構材料品種的清單,其中包括混凝土的等級、鋼筋的級別和直徑等;第二步,根據本工程的建筑結構材料分析出混凝土和鋼筋的材料性能,任務是總結出混凝土和鋼筋產生粘結力的原因。通過通篇查找建筑結構材料信息可以讓學生意識到施工圖的整體架構也能進一步加深他們對建筑結構主要材料實際應用的理解。

    結構設計方法與設計指標主要闡述建筑結構荷載、設計方法、抗震設防三方面內容,這里可以分解為兩個任務:第一步,對辦公樓施工圖中某梁進行荷載分析,任務是計算出該梁的永久荷載標準值,再結合荷載規范計算出可變荷載標準值;第二步,分析該辦公樓的建筑高度和地理區域,任務是確定該辦公樓的抗震設防等級,再和結構說明進行對照。

    2. 鋼筋混凝土結構基本構件及體系的認識與表達的任務驅動

    縱觀高職高專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當今工程的實際應用,在整門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常選取框架結構作為本部分的教學案例,框架結構受力清晰學生易懂且在實際應用中也非常廣泛。框架結構包含的基本結構構件為柱、梁、板、基礎、樓梯等,我們可以辦公樓作為主體項目進行案例教學,將主體項目分解為若干獨立又相互結合的小任務,通過識讀結構施工圖理解各基本構件的構造特點從而進行某宿舍樓基本構件的結構設計并制圖。可以從構件截面認識與設計、構件配筋這兩個方面進行任務的分解和實施。

    構件截面的認識與設計這部分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學習基本構件的構造特點然后自主進行界面設計:第一步,在辦公樓結構施工圖中尋找出有關構件如柱梁板截面的信息,任務是總結出截面與跨度的關系;第二步,給定已知條件如跨度以及結構材料信息設計結構構件的截面。學生在對結構施工圖的整體把握的基礎上,開始慢慢的深入到具體的結構構件,這是一種典型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

    在建筑結構基礎理論以及結構識圖學習過程中,鋼筋的計算和識讀向來是重點和難點,配筋計算有一套比較系統的理論方法(對于高職高專學生來講難以把握),而鋼筋的感官認識也是比較頭疼的問題,學生往往很容易混淆鋼筋的名稱和空間位置,老師不可能每堂課都把學生帶到施工現場,我們可以這樣處理教學任務:第一步,鋼筋名稱與空間的結合,根據給定的條件即文字描述把鋼筋放置到給定的截面中,任務是作出基本結構構件的截面圖;第二步,根據給定的基本結構構件截面進行配筋計算并配筋,然后再將配筋結果和結構施工圖進行對照,讓學生找到差距;第三步,從單個構件配筋的表達擴大到整個框架結構體系從而引入平法識圖,任務是讓學生更加深刻意識到平法表達的必要和便捷。

    對于高職高專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來講,識圖向來是比較難以突破的難題,如果在專業課程中穿插識圖的任務,對于學生識圖能力的提升肯定大有幫助。在教學任務的分解和實施過程中,老師們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理論基礎薄弱毫無工程經驗的特點,對知識進行系統的簡化又找到彼此間的紐帶。

    參考文獻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GB 50010—2002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第3篇: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范文

    土木畢業設計的開題報告一題目:南昌教育局機關辦公樓

    院(系):建筑工程

    專業:土木工程

    班級:**

    姓名:***

    學號:***

    導師:熊**

    一、畢業設計綜述

    (一)畢業設計題目及背景

    本工程項目位于南昌市,屬多功能綜合辦公結合建筑。建筑面積約4880㎡(±5%);建筑層數為4層,結構類型為現澆混凝土框架結構。

    建筑結構安全等級為二級;建筑結構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地震基本烈度為7度;地震設防分類為丙類,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框架抗震等級為二級;防火按二類二級設計,地基基礎設計等級:丙級;建筑場地類別:二類;基礎類型:采用柱下獨立基礎。

    (二)畢業設計研究意義

    本次設計的課題來源于工程實際,對我來說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1)通過該項目設計,可以對我大學四年以來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綜合應用,不但使我各方面的知識系統化,而且使所學知識實踐化。

    (2)使我了解并且掌握建筑設計的全過程,培養我獨立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及創新技能,并鍛煉我調查研究、收集資料、查閱資料及閱讀中外文文獻的技能。

    (3)在設計中還涉及到很多計算機軟件,如 Office中的Word、Excel,繪圖軟件AutoCAD和天正,結構計算的PKPM及等軟件,通過對這些軟件的應用,更能提高我對計算機的應用技能。

    所有的這些,都為我今后從事土木工程設計與施工奠定基礎。

    (三)設計要求:

    1、學習要求

    通過本設計使同學們綜合應用所學習的有關建筑設計理論及工程技術知識,進一步熟悉和掌握建筑設計的依據、原則、方法與步驟,對高層辦公樓類建筑的組成、要求及設計特點作深入研究,提高同學們對大中型民用建筑設計的技能。建筑設計的重點是根據使用功能要求,解決總體布局、平面組合、立面造型、內部空間環境處理等技術問題,進一步培養同學們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能。

    根據本專業的方向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確定本畢業設計的建筑設計部分僅作到初步設計深度,并能發展成為施工圖,以配合結構設計。

    根據建筑使用功能要求,學生在建筑專業教師指導下完成建筑平、立、剖面圖,部分建筑大樣圖等。

    2、建筑要求

    根據實用、經濟、美觀的原則,獨立進行建筑設計,并完成主要的建筑設計施工圖。造型設計應莊重、新穎、大方。根據造型需求,可適當增加陽臺、雨棚及出屋面樓梯之類,但不得超出總建筑面積的5%。外裝修中高檔,內裝修以中檔為主,重點空間可高檔。防火按二類二級設計。

    二、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擬采用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法或措施

    (一)研究的主要內容

    1.建筑設計部分

    建筑設計就是根據設計任務書要求并結合相應的建筑設計規范以及實際情況確定預設建筑物的平面形狀,立面外觀,側面外觀,單層平面尺寸,以及建筑物的層數,完成建筑平面、剖面及立面設計;由功能分區的相關原則確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功能,最終初步確定出建筑設計部分。

    2.結構設計部分

    結構設計就是根據建筑設計方案及設計原始資料,選擇結構體系,布置結構構件(柱網、框架梁、次梁、縫的設置,鋪板方向等),進行結構計算,確定構件配筋,整理計算書并繪制結構施工圖。

    (二)研究的方案、方法

    1.建筑設計:通過畢業實習、參觀實體建筑、查閱相關規范圖集確定建筑方案。

    2.結構計算:

    結構計算采用框架結構近似計算法,求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用彎矩分配法;求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內力時用D值法進行計算。

    結構部分計算的大概步驟:

    (1)確定梁柱截面尺寸(通過軸壓比驗算、結構的層間位移驗算 )

    (2)水平荷載作用下橫向框架的內力計算

    (3)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的內力計算

    (4) 框架梁柱配筋

    (5) 板的配筋計算

    (6) 樓梯配筋

    (7) 基礎的設計及配筋計算

    三、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及難點,前期已開展工作

    研究重點:選擇結構體系、布置結構構件(柱網、框架梁、次梁、縫的設置,鋪板方向等)、建筑功能分區、框架結構設計計算—地震荷載作用下結構的層間位移驗算、水平及豎向荷載作用下內力驗算、內力組合、截面設計(截面尺寸、配筋計算)及施工圖繪制。

    難點:框架結構設計計算—地震荷載作用下結構的層間位移驗算、水平荷載作用下的內力計算、豎向荷載作用下內力驗算、內力組合、截面設計(截面尺寸、配筋計算)。

    前期已開展工作:認真熟悉設計任務書,參觀本設計實體建筑,參加了畢業實習,查閱并收集相關規范資料,仔細參考、閱讀設計實例,還查找并翻譯了相關外文資料。

    四、完成本課題的工作方案及進度計劃(按周次填寫)

    畢業實習、熟悉任務書、確定建筑方案繪制方案草圖第1~3.5周

    結構方案設計及結構布置第4周

    結構計算第5~12周

    施工組織設計 整理建筑說明書及結構計算書 第13~17周

    整理圖紙、答辯第18 周

    參考文獻

    [6]建筑地基處理技術(JGJ79—2002)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2002

    [7]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02)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

    [8] 李比瑜主編,《房屋建筑學》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

    [9]鋼筋混凝土及砌體結構教材(上、下冊)

    [11] 彭一剛主編,《建筑空間組合論》,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8

    [12]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03G101-1)

    [14]G. Winte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1979

    [15]M. Wakabayash. Design of Earthquake-Resistant Building1986

    [16R. park and T. paula.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rues,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Inc1975

    土木畢業設計的開題報告二1、課題的目的及意義(含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分析或設計方案比較、選型分析等)

    畢業設計是一個總結性的教學環節,是學生全面系統地融匯所學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并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通過本教學環節,要加深學生對所學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技能以及設計創新精神,使學生得到有關單位工程建設從方案制定到施工組織的全過程系統性的訓練。

    通過畢業設計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培養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學科態度。 畢業設計要求我們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獨立系統的完成一項工程設計,解決與之有關的所有問題,熟悉相關設計規范、手冊、標準圖以及工程實踐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強的顯著特點。因此畢業設計對于培養學生初步的學科研究技能,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技能有著重要意義。

    在完成本次畢業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運用感性和理性知識去把握整個建筑的處理,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觀和結構兩個方面。還需要我們更好的了解國內外建筑設計的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趨勢,更多的關注這方面的學術動態,以及我們在以后的土木工程專業發展的方向。同時積極、獨立的完成本次畢業設計也是為今后的實際工作做出的必要的準備。

    1.1研究現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學科,技術和工程的總稱。土木工程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設施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為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之一。土木工程在我國可以分為:建筑工程、橋梁工程、公路和城市道路工程、鐵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給水和排水工程、環境工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深知土木工程設計范圍之廣,以及和社會生活聯系之密切。我們在校只是學習了土木工程這一個小的分支并且著重學習了工民建部分。工民建方面就結構布置部分有以下幾種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板柱-剪力墻結構、框架-支撐結構、筒體結構、框架-核心筒結構、巨型結構等等。

    就此次的設計題目,以及結合任務書所給定的各項條件,選擇了框架結構比較合理并且切合實際。

    框架結構由梁柱構成,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于豎向懸臂剪切梁,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這時,現澆樓面也作為梁共同工作的,裝配整體式樓面的作用則不考慮,框架結構的墻體是填充墻,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框架結構的特點是能為建筑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可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也可構成豐富多變的立面造型。國外多用鋼為框架材料,而國內主要為鋼筋混凝土框架,框架結構可通過合理的設計,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這種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1]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作為一種常用的結構形式, 具有傳力明確、結構布置靈活、抗震性和整體性好的優點, 目前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各類多層的工業與民用建筑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層框架結構的建筑越來越多了。但隨著結構高度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構件的彎矩和剪力顯著增加,從而導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將給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間處理帶來困難,影響建筑空間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價方面也趨于不合理。框架結構住宅是指以鋼筋混凝土澆搗成承重梁柱,再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巖、浮石、蛭石、陶爛等輕質板材隔墻分戶裝配成而的住宅。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施工,效率較高,工程質量較好。

    [2]框架結構房屋的布置應對稱、均勻,減小抗側剛度中與水平荷載合力作用線的距離,減小結構重心和剛度中心之間的距離,以減小結構發生的扭轉。由于框架構件截面較小,抗側剛度較小,在強震作用下結構整移和層間位移都較大,容易產生震害。此外,非結構性破壞如填充墻、建筑裝修和設備管道等破壞較嚴重。因而其主要適用于非抗震區和層數較少的建筑,抗震設計的框架結構除需加強梁、柱和節點的抗震措施外,還需注意填充墻的材料以及填充墻與框架的連接方式等,以避免框架變形過大時填充墻的破壞。框架結構是柔性結構,有水平位移,房屋的總水平位移越大,人的感覺越不舒服,而層間位移會影響建筑物的裝修和隔墻開裂,因而對這兩種水平位移進行限,這樣在設計中要增大房屋的抗側剛度。在框架結構的抗震設計中,柱頂、柱底、梁端易出現裂縫。

    [3]作為一座辦公樓設計,在設計之前作為設計者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了解其所屬位置地理、經濟條件。而作為本課題中框架結構的辦公樓,必須整體設計、大門入口設計要體現行政辦公特征。設計要滿足室內水、電、暖、訊、消防、抗震等配套設計要求。因此必須察看相應的規范、標準等。

    1.3研究方法:

    框架是典型的桿件體系,近似計算的方法很多,工程中最實用的是力矩分配法及D值法,前者多用于豎向作用下求解,后者用于水平作用下求解。

    這些方法的使用都作了以下幾點的假定:

    [1]忽略粱,柱軸向變形及剪切變形。

    [2]桿件為等截面(等剛度),以桿件軸線作為框架計算軸線。

    [3]在豎向荷載下結構的側移很小,因此在做豎向荷載下計算時,假定結構無側移。

    1.4應用領域:

    框架結構可設計成靜定的三鉸框架或超靜定的雙鉸框架與無鉸框架。框架鋼結構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層工業廠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劇場、商場、體育館、火車站、展覽廳、造船廠、飛機庫、停車場、輕工業車間等。

    2、課題任務、重點研究內容、實現途徑

    本次畢業設計任務包括三個部分:建筑設計,結構設計和施工組織設計。

    2.1建筑設計

    2.1.1設計任務

    根據設計任務書要求完成建筑平面、剖面及立面設計;根據相應的建筑設計規范并結合實際情況初步確定預設建筑物的平面形狀,立面外觀,側面外觀,單層平面尺寸,以及建筑物的層數;由功能分區的相關原則初步確定建筑物各部分的功能,最終初步確定出建筑設計部分的輪廓。

    (一)總平面圖:1:500要求標明建筑物位置、道路、綠化、標高、朝向等。

    1.底層平面圖:標注三道尺寸,注標高。

    2.標準層平面圖:標注三道尺寸,注標高。

    3.頂層平面圖:標注兩道尺寸,注標高。

    要求剖到樓梯,標注層高、樓梯平臺、屋頂、室內外地坪標高、標注兩道尺寸(門窗洞口、層高)。

    1.入口立面

    2.側立面或背立面

    標注三道尺寸(墻段及洞口、層高、總高),標明室內外地坪標高,屋頂標高。

    (五)節點詳圖:(二至三個)比例自定

    (六)設計簡要說明:

    1.建筑總平面及概況。

    2.方案特點及主要建筑技術措施。

    3.防火設計簡要說明。

    (七)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1.總用地面積

    2.總建筑面積

    3.建筑密度(底層建筑面積/總用地面積)

    4.容積率(總建筑面積/總用地面積)

    5.綠地率(綠地面積/總用地面積)

    2.1.3進度安排

    第1周:講解建筑設計基本原理、建筑設計基本步驟,了解并掌握辦公建筑基本設計知識。完成“一草”。

    第2周:深入方案,細化初步設計,為結構設計提供必要的條件。完成“二草”。

    第3周:結構設計完成之后,完成施工圖設計。

    2.2結構設計

    2.2.1設計任務

    根據建筑設計方案及設計原始資料,選擇結構體系,布置結構構件,進行結構內力分析,確定構件配筋,繪制結構施工圖。

    2.2.2設計內容和步驟

    1.根據房屋基本情況確定結構設計基本參數

    2.進行結構平面布置

    3.手算一榀框架,并用計算機程序PK復核

    4.使用PMCAD,建立結構整體計算模型,用SATWE進行結構空間分析與設計

    5.設計一部現澆板式樓梯

    6.基礎設計

    第4篇: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范文

    [關鍵詞] 空間桁架 矩形鋼管大跨度連廊

    Space truss has good capability in entirety stiffness and in entirety stability. Because of its inherent structural capability, the space truss has good usability in long span structure. Steel rectangle pipe has rational sectional stiffness and simple tectonic, and it is convenient to machine and to fabricate. Good structural capability can be gained when long span connecting corridor adopt steel rectangle pipe space truss. In the design practice of this project, this writer think the clause 10.3.4 of GB50017-2003 can be more detail for design of weld joint of steel rectangle pipe.

    Keywords: space truss; steel rectangle pipe; long span connecting corridor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工程概況

    維斯塔斯風力發電設備(中國)有限公司葉片二期擴建項目位于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區。項目管理單位為丹麥諾和諾德(天津)工程有限公司。本工程已于2007年竣工。本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0.15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一組,場地特征周期值為0.45s。場地土為中軟土,場地類別為Ⅲ類,場地屬非液化場地,對建筑抗震屬不利地段。基本風壓0.55 kN/ m2(50年重現期),基本雪壓0.35 kN/ m2 (50年重現期)。本工程中,新建辦公樓(COMMOM BLDG.)位于已建成的葉片一期辦公區及生活間(OFFIC & LIVING AREA)東側,相距13m(軸線距離)。新建辦公樓和原有葉片一期辦公區及生活間均為混凝土框架結構。業主要求在這兩座建筑物之間建造一座架空連廊,形成凈寬2m的人行通道。連廊樓面建筑標高4.0m,檐口高度7.1m。連廊的結構平面尺寸為:長12.04m,寬2.12m(軸線距離)。出于人性化考慮,業主要求連廊采用地板采暖。

    二、輕鋼結構建筑

    建筑從立面美學效果考慮拒絕連廊自身有外露立柱落地,從而給結構設計造成了一定難度。由于不能立柱,連廊自身所受重力只能分別傳給兩端與其相連的新建辦公樓和一期辦公區及生活間。而原一期辦公區及生活間設計并沒有考慮承受連廊荷載。為此,要求盡量減輕連廊自重,鋼結構成為首選。設計采用了輕鋼結構建筑,樓板采用鋼鋪板,屋面為輕鋼屋面,兩側外立面采用全玻璃幕。連廊整體凸顯出“輕”的概念。連廊在與一期辦公區及生活間連接處,為了避免給原有框架梁產生不利影響,設計了支座鋼梁將連廊荷載直接傳給原有框架柱。在原有框架柱上通過喜利得植筋設置鋼牛腿,支座鋼梁與該鋼牛腿連接。連廊與新建辦公樓連接處,在新建辦公樓的框架柱上預留埋件,其上焊接鋼牛腿,連廊荷載通過支座鋼梁傳給該鋼牛腿。

    在確定連廊樓面做法時,丹麥建筑師最初擔心鋼鋪板太輕,行人走動時可能引起樓板顫動,要求采用壓型鋼板上澆注100~120厚混凝土的方案,同時也便于地板采暖。而這顯然與本工程要求盡量減輕荷載相矛盾。通過初步計算也發現此方案的結構自重太重,超出了原有一期辦公區及生活間的框架柱及其下基礎的承載能力。為此,改進了樓板做法,采用6mm厚鋼鋪板上鋪20mm厚抗壓強度為300KPa的擠塑泡沫保溫板,其上再澆注50mm厚水泥砂漿,砂漿中間敷設一層電熱絲,最上面鋪2~3.4厚卷裝環保亞麻地板。這樣既能防止樓板顫動又滿足了地板采暖的要求。

    在確定連廊屋面做法時,摒棄了輕鋼結構建筑常用的屋面鋼梁、鋼檁條、鋼屋面板的方案,采用屋面鋼桁架構件上直接鋪設全防水倒置彩鋼巖棉夾芯屋面板,從而保證了輕屋面同時取得了節能環保的要求。

    三、空間桁架結構

    為了保證連廊整體的空間剛度,采用了鋼矩形管空間桁架結構體系,由四個平面桁架在空間圍合而成。底面為樓面標高的平面桁架,頂面為屋面標高的平面桁架,正面和背面分別為兩立面桁架。問題是由于連廊固有的建筑功能,兩端須開口形成通道,從而無法形成一個空間剛度更強的空間六面盒式結構。此時,連廊可視為如下圖一所示的空間四面盒式結構。顯然,若忽略各平面相交處的連接剛度,即假定各相鄰平面為“線鉸”連接,則該四面盒式結構將成為空間幾何可變體系,側向剛度為零,無法承受任何橫向荷載。可以想見,雖然各平面相交處實際按剛性構造連接,但其仍將無法滿足結構整體對橫向抗側剛度的要求。通過PKPM-STS程序分析,在風荷載作用下結構橫向層位移為30.7mm,層間位移角為1/99,不滿足規范要求。為此,將正面和背面兩立面桁架的四根端豎桿在連廊屋面標高處用角鋼“夾住”,角鋼通過埋件固定在門洞邊的混凝土柱上,從而在連廊屋面四個角部限制空間四面盒式結構的頂部橫向側移。連廊樓面標高平面桁架、屋面標高平面桁架、正背立面桁架以及典型詳圖如下所示。

    四、下降式斜桿的平行弦桿桁架

    在立面桁架設計時,優選了如下圖所示的下降式斜桿的平行弦桿桁架。在上弦單位節點荷載作用下,各桿件的軸力標注如圖。此時,其受力特點為:上弦受壓,下弦受拉,豎腹桿受壓,斜腹桿受拉,受拉端斜桿軸力最大,合理的發揮了桿較長者承受拉力的優越性。在節點荷載作用下,整個平行弦桿桁架受力簡潔明確。

    五、《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以下簡稱《鋼規》)第10.3.4條的理解

    矩形管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破壞模式:主管平壁因形成塑性鉸線而失效,主管平壁因沖切而破壞或主管側壁因剪切而破壞,主管側壁因受拉屈服或受壓局部失穩而失效,受拉支管被拉壞,受壓支管因局部失穩而失效,主管平壁因局部失穩而失效;有間隙的K、N形節點中,主管在間隙處被剪壞或喪失軸向承載力而破壞等。有時幾種實效模式同時發生。《鋼規》第10.3.4條根據國內外相關資料和實驗數據對矩形管節點作了較詳細的規定,給出了相關計算公式,對設計提供了指導。但筆者在應用時曾有如下幾點疑惑:

    1.該條文規定“……為保證節點處矩形主管的強度,支管的軸心力Ni和主管的軸心力N不得大于下列規定的節點承載力設計值:……”。接著該條文對支管在節點處的承載力設計值Nipj的計算公式按節點形式(T/Y和X形節點、有間隙的K形和N形節點以及搭接的K形和N形節點)分別予以列出。對上述條文,筆者曾一度產生歧義,誤認為關于節點承載力須同時滿足以下兩個不等式:Ni≤Nipj和N≤Nipj。后經查閱文[3]的相關資料,才得知此處是須滿足Ni≤Nipj和N≤Npj。而不等式“N≤Npj”僅適用于有間隙的K形和N形節點。該條文對有間隙的K形和N形節點有如下規定:“……2)節點間隙處的弦桿軸心受力承載力設計值為:Npj=(A-αv Av)f (10.3.4-12)……”。筆者認為此處如果規范對這“N≤Npj適用于有間隙的K形和N形節點”加以明確就更能讓設計人員理解透徹了。

    2.該條文規定“……3 支管為矩形管的搭接的K形和N形節點(圖10.3.4d):搭接支管的承載力設計值應根據不同的搭接率Ov按下列公式計算(下標j表示被搭接的支管):

    1)當25%≤Ov<50%時: Nipj=2.0[(hi-2ti) Ov/0.5+(be+bej)/2] tifi(10.3.4-14)

    bej=10 (tj tjfyj / bj tifyi) bi≤bi

    2)當50%≤Ov<80%時: Nipj=2.0[hi-2ti+(be+bej)/2] tifi (10.3.4-15)

    3)當80%≤Ov≤100%時:Nipj=2.0[hi-2ti+(bi+bej)/2] tifi (10.3.4-16)

    被搭接支管的承載力應滿足下式要求:

    Njpj/( Ajfyj) ≤Nipj/( Aifyi)(10.3.4-17) ……”

    此處,筆者也曾疑惑,上式中Njpj如何計算。后查閱文[3]的相關資料,才知道Njpj同樣通過公式(10.3.4-14)~ (10.3.4-16)計算。同樣的,如果規范在此對Njpj計算方式加以明確就能讓設計人員理解更透徹些。

    3.對如下圖所示的三角形腹系再增加豎桿(或斜桿)的屋架節點,《鋼規》沒對其加以詳述。筆者覺得以后《鋼規》升版時值得將其加以補充,以利于指導設計實踐,因為這樣的三角形腹系再增加豎桿(或斜桿)桁架節點在實際工程設計中很常見。通過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文[3]對此情況下的節點承載力計算作了簡要介紹:計算其容許的腹桿內力時,仍可按K、N節點公式進行,但應用(b1+b2+b3)/3b代替(b1+b2)/2b。此時,驗算原則為:在同一節點內應控制任意兩同號腹桿內力豎向分量之和應小于等于另一異號腹桿節點允許承載力的豎向分量。

    (a). N1sinθ1+ N3sinθ3≤N2pjsinθ2 (b). N2sinθ2+ N3sinθ3≤N1pjsinθ1

    (c). N1sinθ1+ N3sinθ3+ P≤N2pjsinθ2 (d). N3sinθ3+ N2sinθ2+ P≤N1pjsinθ1

    參考文獻

    [1].《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03).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2].《建筑結構靜力計算手冊》.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74.

    [3].包頭鋼鐵設計研究總院、中國鋼結構協會房屋建筑鋼結構協會.《鋼結構設計與計算》第二版.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第5篇: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范文

    關鍵詞:鐵路綜合貨場;信息系統;設置原則

    鐵路綜合貨場一般設有集裝箱區、快運作業區、特貨作業區及常規鐵路貨物運輸作業區,各個作業區根據自身業務的特點,對信息系統有不同的設置需求。集裝箱作業區以箱體運輸、裝卸為基本業務單元,信息系統將箱號作為基本數據進行管理;特貨作業區主要業務為小汽車的裝卸作業;快運業務主要為行包運輸與裝卸;信息系統需根據不同作業區業務的特點與需求進行針對性設計。

    1系統組成

    鐵路綜合貨場信息系統主要由集裝箱管理信息系統、門檢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數據EDI交換系統、視頻監控系統、門禁系統、綜合布線系統等組成。在快運與特貨區域設置快運管理信息和特貨管理信息系統;在鐵路貨場設置貨運管理信息系統。

    1.集裝箱管理信息系統。主要由系統服務器(數據服務器、應用服務器等)、存儲設備(磁盤陣列)、網絡設備(交換機、路由器等)、防火墻和系統終端(計算機、打印機)等設備構成。系統服務器采用雙機熱備的方式,網絡結構采用有線與無線相結合的方式,各固定信息點之間采用以太網連接,而各移動信息點的數據接入采用無線局域網實現。本次設計無線局域網由無線網卡、WLAN接入設備AP、天線、交換機、車載終端、手持終端等組成。在集裝箱綜合辦公樓主機房,新設系統服務器、交換機、存儲設備、防火墻等;在現場各固定作業點,新設交換機及系統終端設備;在集裝箱貨場利用電力專業設置的高燈桿,設置接入設備AP及發射天線;在大型吊車、叉車、場內集卡等裝卸機械的司機室內,設置車載終端,為箱務管理員及門檢人員配置手持終端。主要功能:集裝箱運輸業務受理、交付、核算;編制、提交要車計劃;確報與現車管理;編制卸車計劃、裝車計劃、堆場計劃、機械調度計劃、人員調度計劃;編制箱場箱位圖、列車裝車圖;編制裝卸機械作業計劃;集裝箱列備、解備、扣修、修竣、報廢管理;安全事故處理;集裝箱臺賬管理;裝卸機械臺賬管理及統計分析。

    2.門檢系統。主要由管理工作站、紅外觸發器、地面傳感器、前端圖像識別設備、彩色定焦攝像機、RFID電子標簽卡、RFID射頻閱讀器、車道閘等組成。主要實現箱體檢查、箱號自動識別和箱號補錄、出門單據的生成、入門箱的箱位自動分配等功能。在集裝箱貨場進出口每個通道,設置1套門檢設備,每套設備包括箱號自動識別前端設備和彩色定焦攝像機;每個車道檢查口處設置RFID射頻閱讀器,并為集卡司機配備RFID電子標簽卡;車道地面設置車輛傳感器以及車道閘;門檢系統控制主機設于綜合辦公樓主機房。

    3.辦公自動化系統。由辦公服務器、網管服務器、防病毒服務器、入侵監測系統及應用軟件等組成。在綜合辦公樓主機房設置辦公服務器、網管服務器及網絡設備,內、外網間設置1臺隔離網閘。系統主要提供現代化辦公手段、信息平臺、公共資訊服務、網絡在線學習、培訓及技術支持平臺、Internet連接服務,構建與外界溝通的安全通道,提供電子商務系統的支持平臺,提供客戶服務管理。

    4.數據交換EDI。主要由網閘、防火墻、交換機、路由器及EDI服務器等組成。集裝箱貨場采用EDI客戶端方式接入EDI所在地區中心;在集裝箱貨場綜合辦公樓信息機房,配置1臺高端PC服務器和1臺路由器,通過2Mb/s通道接入EDI地區中心。統一數據標準格式,單證票據與國際標準接軌,完成與港口、貨代、海關、銀行等部門間的電子信息交換,實現無紙貿易;加快訂單處理速度,省時省力;提高集裝箱貨場訂單預知速度,縮短計劃周期,提高計劃準確率,減少集裝箱占位時間,避免重復起降,提高箱場利用率,節省作業成本。

    5.數字視頻監視系統。采用分級控制方式,全彩色制式。該系統主要由前端、傳輸、控制和顯示(記錄)等幾部分組成,主要設備包括攝像機、視頻交換機、控制臺、監視器、存儲設備及視頻傳輸設備等。對裝卸線、箱區等主要作業場所進行動態作業監督和巡查;監視貨場進出車輛的情況;對營業大廳和綜合辦公樓內重要機房、財務部門等重點安全防范場所進行安全監控;對重點設防場所人員進出情況進行實時監視并記錄。在綜合辦公樓主機房設置1套視頻分發服務器、1套存儲服務器(包括存儲設備),在監控室設置液晶監視器,在消防控制室設置1臺監控終端。各個場區的攝像機接入鄰近建筑內的信息機房,信息機房設置有視頻接入交換機,與綜合樓內信息機房的視頻核心交換機相連。在集裝箱貨場的到發線、裝卸線、龍門吊起重機走行線、各類箱區、大門出入口、停車場等便于監視集裝箱作業的場所,設置室外快球攝像機。在綜合辦公樓內走廊、營業大廳、財務等重要生產辦公場所,設置室內快球攝像機和彩色定焦攝像機。在快運作業區的裝卸線、停車場、分撥倉庫;特貨作業區的存車區、交驗區、裝卸平臺;到發場以及貨場裝卸線,貨物站臺等處,都設置室外快球式攝像機。

    6.門禁系統。根據運營安全需要,在綜合辦公樓營業廳、調度室、信息主機房、財務等重要辦公房屋門口設置門禁系統。設備包括門禁操作終端、發卡工作站等,其他現場設備包括門禁控制器、開門按鈕、門禁讀卡器和電子鎖等。門禁控制器與門禁終端之間通過標準以太網接口、工業控制網絡或標準串口連接。

    7.綜合布線系統。設置在綜合辦公樓、各倉庫內辦公房間,在辦公室設置雙孔信息插座,按每10m2一個信息點考慮,在信息機房設置配線柜。該系統由雙孔模塊面板、六類非屏蔽電纜以及配線柜組成。

    8.快運管理信息系統。設置在綜合辦公樓及快運作業區的生產、辦公房屋內,主要由行包管理信息系統和行包服務信息系統2部分組成。行包管理信息系統由行包管理中心、行包區域中心、行包營業部/辦理站3級結構組成。在本站設區域中心級行包管理系統,利用2Mb/s帶寬的Internet網,接入行包數據中心主系統。主系統主要包括應用/數據庫服務器、磁盤陣列、系統管理工作站、生產微機、打印機等。功能包括:行包檢斤、行包制票;行包查詢管理;倉庫管理;行包中轉、裝車管理;代辦處管理;統計和營銷分析;安全管理;基礎數據管理;行包到達、交付管理等。行包服務信息系統由行包監控系統、行包查詢系統2個子系統組成。其中,行包監控系統納入中心站視頻監控系統,即與中鐵集裝箱、中鐵特貨共同建設一套電視監控系統。

    9.特貨管理信息系統。設置在綜合辦公樓及特貨作業區的生產、辦公房屋內,包括:車輛追蹤、確報管理、貨票、內部清算、辦公等13個子系統。此外,特貨系統還使用鐵路已有的信息系統,如站場管理系統、現車系統、貨票制票系統,貨運營銷計劃系統等。10.貨運管理信息系統。設置在綜合辦公樓及鐵路貨場內的生產、辦公房屋內,主要實現:貨運計劃,貨物受理、承運,貨物到達、交付,貨車裝卸、貨場管理,以及貨運信息查詢和統計的計算機管理。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系統自動采集和上報“確報、貨票、裝載清單、18點統計”等基本生產信息。

    2網絡構成信息系統

    網絡由集裝箱管理信息系統網絡、快運信息系統網絡、特貨信息系統網絡和貨運管理信息系統網絡4個部分組成。

    2.1集裝箱管理信息系統網絡集裝箱管理信息系統網絡包括外網和內網(包括無線網絡部分)。其中內網網絡系統由于其對生產運營的重要性,采用雙核心網絡拓撲結構。

    2.1.1有線網絡

    1.內網結構設計。集裝箱內網采用核心層和接入層2層結構,在信息主機房設置2臺千兆以太網交換機作為核心層交換機,接入層采用百兆交換機,從而構成一個骨干為1000Mb/s,到桌面100Mb/s的局域網。利用VLAN技術或者防火墻把內網劃分為核心業務網和內部服務網2部分,把生產系統劃入核心業務網,一般用戶不能直接訪問核心業務網,而辦公管理系統和綜合查詢等系統劃入內部服務網;并在核心交換機上配置VLAN間路由和訪問控制列表,或者利用防火墻設備,實現核心業務網和內部服務網之間的安全訪問控制。集裝箱的內網配置1臺路由器,通過通信專業提供的2Mb/s接口接入鐵路專網,以完成與鐵路相關系統的數據交換與共享。為了保證內網的安全,在鐵路專網接入端使用防火墻。

    2.外網結構設計。集裝箱外網也采用核心層和接入層2層結構,在信息主機房設置1臺千兆以太網交換機,接入層采用百兆交換機,構成從骨干為1000Mb/s到桌面100Mb/s的局域網。在外網與Internet之間配置防火墻提高網絡的安全性。為保證中心站運營系統功能的發揮,需進行內、外網信息的交換,為保證數據交換的安全,還要采用網閘隔離技術。

    2.1.2無線網絡

    為滿足場區作業信息的實時采集與反饋,采用“光纖骨干網絡+無線覆蓋接入網絡”的方案構建無線網絡系統。根據集裝箱站作業信息采集的需求,設計采用了2.4GHz無線網絡系統,將基于光纖的100Base-F鏈路接入到內部局域網。在場區內電力專業設置的高燈桿處設置無線AP,通過光纜與核心層網絡相連,車載終端、手持終端通過無線信號與無線AP相連,并最終接入集裝箱中心站的數據和業務服務器,保證終端應用軟件能夠與集裝箱中心站管理信息系統有機結合,以便更好地進行數據交換和調度管理。

    2.2快運管理信息系統網絡

    快運信息系統在綜合辦公樓內構建獨立的局域網絡,并利用2Mb/s帶寬的Internet網絡接入行包數據中心主系統,利用2Mb/s內網專線接入鐵路辦公網絡(共享TDCS/TIMS/ATIS以及現車系統等數據)。

    2.3特貨管理信息系統網絡

    特貨運輸信息系統在綜合樓辦公區域建立物理隔離的2個局域網:一個接入鐵路內部網(辦公網),傳輸線路應留有一定量的冗余,廣域網主鏈路帶寬為2Mb/s;另一個接入Internet互聯網,廣域網主鏈路帶寬為2Mb/s。

    2.4貨運管理信息系統網絡

    貨運管理信息系統在綜合辦公樓內構建獨立的局域網絡,并利用2Mb/s帶寬的數據網通道接入路局級貨運管理信息系統。

    3小結

    對綜合貨場信息系統設計進行分析,介紹了貨場不同作業區域業務特點及對信息系統功能的需求,對信息系統設置的原則、系統構成、系統功能進行分析,為綜合貨場系統的設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中鐵集裝箱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中鐵特貨運輸有限責任公司,中鐵快運股份公司,中鐵聯合國際集裝箱有限公司,鐵路集裝箱中心站管理信息系統建設方案[Z].2008,8.

    第6篇: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范文

    【關鍵詞】建筑施工;砌體結構;框架結構;增層;改造設計

    引言:

    對房屋主體結構進行改造設計,尤其是對于多層建筑結構進行增層改造,需要對房屋整體結構進行分析,工程設計人員就建筑主體框架結構的性質和砌體構建情況作為增層的實際控制依據,在對多層建筑進行增層改造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充分控制房屋增層結構與房屋主體結構保持一致,鋼混結構在增層過程中進行整體性切入點設計,以增強建筑物整體質量,有效提高增層建筑物的整體質量。

    一、砌體結構多層建筑增層設計概述

    砌體結構多層建筑由于需要對建筑樓層進行增層設計,在多層建筑地基和建筑整體質量滿足增層要求的條件下,需要通過實際測量的方法對建筑物承重墻的縱向承重強度進行分析,對建筑物地基結構的承重力進行分析,在建筑物承重強度滿足增層支撐重量負荷的情況下,可以對多層砌體結構建筑進行增層設計。另一方面,在對砌體結構多層建筑房屋進行增層設計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房屋的使用年限,年代過于久遠的房屋的內部結構已經在多年承重恒定壓力的影響下,難以對新增加的承重壓力負荷進行承擔,因此要避免對年代過于久遠的房屋進行增層設計。此外,一些具備增層條件的多層氣體建筑,由于在家庭裝修的情況下,可能會對房屋內部結構造成破壞,尤其是對承重結構造成較大的影響,這類建筑無法從外部測量方面來確定房屋增層施工設計的具體情況,如果貿然對房屋結構進行改動增層,就會對房屋質量安全造成嚴重的隱患。

    二、多層砌體結構外套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增層實例設計分析

    本文將以某種多層建筑類型作為多層砌體結構建筑增層設計的實例進行分析,研究多層砌體建筑進行增層設計中的必要環節。

    (一)工程概況

    某地一座老式辦公大樓在進行裝修的過程中需要對建筑進行增層設計,該建筑為5層砌體結構,建筑在上世紀90年代建成,采用鋼筋混凝土為建筑主要材料,建筑外層墻壁厚度達到330mm,建筑內部墻壁采用磚混結構,墻壁厚度達到200mm,樓層采用預制板層級模式,樓層板采用多孔預制板搭建,建筑隔層設計有頂板圈梁,建筑南北軸線位置設計有通高梁柱。按照建筑增層規劃,需要字現有辦公樓結構上重新增加兩層建筑空間以滿足辦公樓擴容的需要,建筑施工單位在對原有建筑進行勘測過程中,需要結合國家PKPM建筑結構設計工程軟件對建筑增層的情況進行分析,砌體結構在增加高度的情況下需要對原建筑的承重等級進行數據分析,通過計算機軟件計算結果來判斷該建筑物是否能夠滿足增層要求。計算機軟件對辦公樓的基本結構進行建模分析,通過對建筑材料進行取樣,分析建筑材料的支撐強度范圍,尤其是有一定使用年限的老式建筑的載荷程度進行論證。現行的建筑物城中檢測規范是2000規范,對建筑物載荷情況以及承重情況的分析更為嚴密,對建筑結構不同而造成的建筑載荷能力變化有規范的參數對比。如果由于建筑結構方面存在載荷條件下降的情況,為了見曬我建筑物上部載荷對建筑物支撐情況產生的影響,需要在建筑物原結構基礎上采用外套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方式對建筑承壓結構進行加固。

    (二)多層砌體結構建筑增層結構設計

    對多層砌體結構建筑進行增層設計之前,首先考慮到建筑使用時間已經超過20年,地區地形特點為平原地區,建筑物標準抗震烈度為6度,抗震等級為7級地震,辦公樓地基穩定強度達到丙級。

    根據對建筑物基本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得知在原建筑的基礎上進行增層,需要采用分離式框架結構,對增層位置采用樁基加固的形式來優化建筑物增層方案。由于建筑物受力方向在增層之后會發生改變,建筑物重心位置也會隨著高度的增加發生偏轉,因此需要考慮新舊建筑結構在交接使用的過程中,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的方法對建筑結構在增層之后發生的重心位移進行分析,計算模型需要考慮建筑物外部框架部分。在建筑原有高度5層的基礎上,建筑物外部直接安裝外套框架,首層柱計算長度將達到20m以上,相應的梁柱承壓系數也會明顯增大,帶來柱受壓的穩定問題,為滿足變形要求勢必要大幅度增大柱截面尺寸,這又將影響到建筑立面效果,因此,工程增層改造方案確定為與原結構相聯結的外套鋼筋混凝土框架形式,利用與原建筑物的拉結增強增層后建筑物的整體性,控制外套框架結構變形。

    圖1 建筑物增層方案設計

    三、建筑物增層結構設計

    辦公樓建筑的墻體原為毛石結構的混凝土基礎,通過計算機數學建模可以發現,在建筑增層的情況下,原有的毛石結構支撐框體已經無法滿足增層后的建筑負荷,可以考慮增加樁基負載作為建筑增層的施工基礎,但在進行孔樁施工時,會對建筑原條基造成硬性損害,因此需要在建筑增層時通過以下步驟進行設計:

    (一)建筑砌體結構外墻部分的基礎加固工程,在原建筑毛石結構的基礎上,對建筑外墻砌體結構進行向外延伸,使建筑基礎標高和地基深度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通過混凝土裝填的方式對建筑底板和地梁結構進行加固,在該建筑施工的情況下,由于建筑基礎老化,需要采用外套鋼筋混凝土框架的方法對建筑地梁進行填充,使縱筋與地梁錨固位置緊密連接。

    (二)多層砌體結構建筑內墻進行加固的過程中,需要對原有的毛石結構進行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填充,毛石結構配合鋼筋混凝土對砌體內墻進行支撐。在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需要對建筑內墻表面的老混凝土進行平整,對出現裂縫的混凝土表面進行打磨,并將新混凝土填充進裂縫,混凝土調節采用高粘度性質的外加劑對混凝土粘結表面進行加固,使新老混凝土砌體墻面結構形成整體,共同分擔建筑受力。通過對建筑內墻加固分析,可以通過計算機建模對內墻下條形基礎結構的承壓狀況進行測試,使承重分析達到預定標準。

    (三)建筑物上部結構設計

    建筑物上部結構增層設計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要建筑形式,增層高度在外接層面上,框架模式與建筑主體保持一致,建筑框架結構采用立體線條切割的方式對原建筑縱向支撐梁柱進行對接,并且對框體結構進行多重穩定加固。新增加的縱向水平載荷會平攤在建筑基體本身,并且建筑原結構所承擔的載荷受力情況不發生改變。

    四、結語:

    砌體結構建筑增層采用外套鋼筋混凝土增層的方式在國內外建筑行業中都具有一定的應用,本文就建筑增層過程中的支撐圍護強化方式與增層設計進行簡要分析,對以后類似的建筑增層結構提出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張鵬 李明 何東升.增層改造與加固砌體結構抗震可靠性向量分析[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1,33(5):105-110,118.

    [2]白文靜 黃偉.多層砌體結構外套鋼筋混凝土框架的增層改造設計[J].工程設計與研究(北京),2005(4):16-18.

    [3]白宏潔 秦月紅 張曉玲.磚砌體結構的加固與增層改造[J].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7(2):52-54.

    [4]張杰 張仲先.某增層改造后七層砌體結構房屋抗震鑒定與加固方法探討[J].陜西建筑與建材,2004(3):19-22.

    第7篇: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范文

    關鍵詞: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框架核心筒;整體計算

    Abstract: this article by combining a structure design example, to adopt a frame structure of the core tube system, puts forward the detailed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measures and the whol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aims to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project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Structure design; Core tube frame; Overall computing

    中圖分類號:TU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工程概況

    某綜合辦公樓地上標準層為辦公樓,裙房為商業,地下室為車庫、設備機房、人防。地上層數為43層,其中裙房為5層。地上高度為169.66m,標準層層高為3.76m。建筑高寬比為H/B = 169.66/35.8 = 4.75,長寬比為L/B=78.3/35.8=2.2。該建筑的結構類型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B級高度),樓蓋形式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梁板式樓蓋。

    結構類型及抗側力體系

    (1)結構體系選取。根據本工程建筑平面布置及技術經濟性分析,主樓采用現澆鋼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本工程結構總高度為169.66米,屬于規定的B級高度高層建筑,同時屬于超限高層建筑工程,需進行抗震設防專項審查。地上結構(包括地下一層)框架及剪力墻的抗震等級均為一級。地下二層~地下五層抗震等級均為三級。

    (2)鋼骨混凝土框架柱。為了有效地減小框架柱截面尺寸,盡可能增加樓層有效使用面積,同時為提高框架柱的延性及抗震性能,本工程主樓框架柱采用鋼骨混凝土柱。混凝土強度等級采用C60,型鋼Q345,型鋼含鋼率取規范規定的最大值8%,軸壓比取規范限值0.65(短柱)。經計算,主樓底部框架柱截面的基本尺寸為1300×1300mm,往上分兩次逐步減小,但鋼骨從基礎到屋頂全部貫通。

    (3)核心筒結構。核心筒為框架-核心筒結構的主要抗側力構件,承擔大部分傾覆彎矩和地震剪力。本工程核心筒總寬度較窄,為盡可能增加樓層有效使用面積,核心筒外墻底部厚度取500mm, 頂部適當減薄。同時為提高核心筒的延性及抗震性能,在核心筒四角部位設置鋼骨,且貫通建筑物全高。

    樓蓋結構類型

    (1)樓蓋型式。本工程為B級高度框架-核心筒結構,且整體結構的高寬比和核心筒的高寬比均較大,因此必須采用雙向框架梁板式樓蓋結構。地上標準層外框架與核心筒之間樓面梁的跨度為10.2m。為盡可能增加室內凈高,減小結構高度,梁板式樓蓋有以下三種方案:普通混凝土寬扁梁、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梁、型鋼混凝土梁。通過方案比較表明,后兩種方案可適當減輕樓蓋自重,但根據目前國內和當地情況,總體造價仍偏高,施工工序增多或工期延長。第一種方案,施工工序簡單,可縮短工期。因本工程為7度抗震設防,因此決定采用第一種方案,即普通混凝土寬扁梁。每個開間(8.7m)設置一道樓面次梁,所有梁高均控制在600mm以內。

    (2)⑤、⑥軸線框架梁的處理。本工程⑤、⑥軸線的四根外框架柱與核心筒的電梯走廊對中,根據規范要求,樓蓋主梁不宜支承在核心筒的洞口連梁上。針對建筑平面布置,采取如下兩種處理措施:辦公層、商場層等,將上述部位的每個框架柱各分成兩個斜梁,一端支承在框架柱上,另一端分別支承在電梯走廊兩側的剪力墻上,滿足規范要求。賓館客房間的頂板梁,為滿足客房室內凈高及美觀要求,上述部位的樓層梁直接支承在洞口連梁上,并對這些連梁采取如下加強措施。在整體計算時,不作剛度折減,滿足受彎、剪、扭承載力及強剪弱彎要求。連梁內配置鋼骨,兩端伸入墻體一定長度。

    結構設計加強措施

    根據本工程建筑方案的結構特點,結構在南北方向的整體抗側剛度偏弱,25層(避難層)為剛度柔軟層及強度薄弱層,結構在兩個主軸方向(東西向、南北向)的動力特性相差較大。針對結構存在的上述三個主要問題,經計算分析,主要采取如下措施:(1)設置“加強層”(詳后述),增強南北方向的結構整體抗側剛度。(2)在滿足剛度要求的前提下,適當減少東西方向的整體抗側剛度。將核心筒兩個電梯廳(高區電梯和低區電梯)走廊的外墻洞口連梁,設計成“弱連梁”,并按框架梁的要求進行設計。為減少25層(避難層)與相鄰層之間的剛度及強度突變,取消26層及以上核心筒內部分東西向的電梯井道內隔墻。

    另外考慮到設置加強層的必要性,主樓核心筒調整后的總寬度為11.2m,為總高度(170m)的1/15,核心筒寬度較窄。經計算,Y向的最大彈性層間位移角基本滿足規范限值(1/700)。整體結構的剛重比Y向為1.41>1.4,滿足結構的穩定要求。樓層間剛度比計算結果為,25層(避難層)層高為6.0m,25層以上及以下均為標準層層高3.76m。25層與26層的樓層側向剛度比:X、Y方向分別為0.71和0.59,Y向小于規范限值0.7,25層形成“剛度柔軟層”。樓層間抗側力結構受剪承載力比為25層(避難層)與26層的抗側力結構受剪承載力比:X、Y方向分別為0.75和0.70,Y向小于規范限值0.75,25層形成“強度薄弱層”。雙向動力特性計算結果為Ty1=6.1113s, T x1 =4.9291s, Tt1=4.1506s,雖然Tt1/Ty1=0.67

    對混凝土結構采取防裂措施,本工程地下室平面尺寸為83.6x56.4m,裙房(地上1~6層)平面尺寸為78.3x54.2m,主樓標準層為78.3x35.8m。防止混凝土結構出現收縮裂縫的主要措施有:設置收縮后澆帶,兩個月以后封閉。根據地基情況,在主樓與裙房交界處的適當部位設置沉降后澆帶。根據沉降觀測結果,決定封閉時間。在混凝土干縮或溫度應力較大部位,以及容易出現混凝土收縮裂縫的部位,如地下室外墻、純地下室頂板及裙房、主樓的屋頂部位等,合理配置溫度筋。必要時也可在混凝土內添加聚丙烯抗裂纖維等。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并切實加強養護。如采用低收縮水泥、控制水泥用量及水灰比,摻加性能可靠的微膨脹劑等。

    地基基礎設計

    根據初步計算結果,主樓荷載標準值(活荷載折減,不含基礎底板,下同)為1409437KN,平均650 KN/m2。其中核心筒以內達630184KN,平均1220KN/m2;核心筒以外為779253KN,平均470 KN/m2。核心筒區的荷載集度為的2.6倍。根據勘察報告,以及本工程基礎持力層的實際情況,強風化泥巖及中風化泥巖作為地基下臥層(局部為持力層),其天然地基承載力(經深寬修正后)為450KPa。因此,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滿足地基承載力及變形要求。

    為盡可能降低地基基礎總體造價,為業主節約成本,針對高層框架—核心筒結構的內筒荷載大且集中的特點,擬采用“變剛度調平”原理進行設計。即增大荷載集度高區域的樁土剛度,相對弱化核心筒的地基剛度,使沉降趨向均勻。具體采取方案為在核心筒區域內采用復合樁基礎,且核心筒區實現荷載與抗力的平衡。主樓核心筒以外的框架區,采用一柱一樁--筏板基礎,充分發揮天然地基承載力。裙房、純地下室區域,均采用天然地基、筏板基礎。與滿布樁基方案相比,上述方案的優點在于:可以消除主樓基礎底板由于內筒荷載過大產生較大整體彎曲引起的內力及變形,有效減少內筒與外框架的差異沉降,大大降低基礎底板砼及配筋量;可大大減小核心筒對基礎底板的沖切力,從而減小基礎板厚;可充分發揮地基的承載潛力;大幅減少樁的用量,節約造價,縮短工期。

    結論

    文章結合某綜合辦公樓設計實例,對其采取框架核心筒結構體系,在結構設計上采取一系列的設計措施,對該結構采取整體計算,分析結果表明,各項指標均符合規范設計要求。

    參考文獻:

    [1] 吳綜澤.框架核心筒結構設計分析探討[J].工程建設與設計,2007,28(08):118~119.

    第8篇: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范文

    關鍵詞: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問題;對策

    1.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建筑數量增多,尤其是近些年高層建筑已經成為建筑的發展趨勢,然而高層建筑設計要求水平也越來越高。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到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并分析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所在,從高層建筑設計發展的實際出發,采取適當的控制方法,確保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減少經濟成本投入,為我國高層建筑物結構設計提供新思路。

    2.以廣西某高層建筑為例看高層建筑構造設計存在的問題

    地王國際,西南第一高樓,高276米58層,總投資:5億元。地王國際,定位于南寧唯一國際5A甲級純寫字樓,已榮獲中國商務寫字樓精品示范項目稱號;同時,被國家建設部評定為第五批全國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廣西商務項目中,僅此一個。地王國際以CBD首席執行官的姿態橫空出世,打破了“南寧最近十年來一直沒有真正寫字樓”的尷尬局面,實現了南寧商務的大變革,標志著南寧真正進入國際化純正商務時代。南寧騰飛看瑯東,瑯東巨變看地王。通過對廣西地王國標這一高層建筑設計的分析,我們能夠看出在高層建筑設計中存在以下問題。

    2.1結構計算與分析不精確

    結構計算和分析的精確與否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能否實現科學性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一個重要問題。對于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來說,加強各個環節的結構計算與分析,增強數據的可靠性決定了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科學性。結構計算與分析不精確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結構整體計算的軟件選擇上。目前,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常用的軟件主要包括SAP軟件、TBSA軟件、TAT軟件和SATWE軟件,但由于各個軟件所采用的計算模型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計算和分析中容易導致結果偏差。因此,加強結果的評定和結構偏差的有效控制是做好結構計算與分析的重要措施,如果不能做好這項工作就會對高層結構設計構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2.2短肢剪力墻設置問題

    短肢剪力墻設置問題也是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存在的一個問題。在結構設計規范中不能對墻肢截面高厚做好規定,并且不能從結構設計的實驗數據和實際經驗出發,會對短肢剪力墻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增加了相當較多的限制,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構成一定的安全隱患。

    2.3嵌固端的設置問題

    對于高層建筑來說,為了增強其安全性和便捷性,在設計中往往有二層或二層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因此,就有可能使得嵌固端被安放在人防頂板或者是在地下室的頂板上,在具體的施工和設計過程中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原因,嵌固端所帶來的問題,嵌固端上下層抗震等級是否一致的問題、嵌固端上下層剛度比的限制的問題、如嵌固端位置遇結構抗震縫設置是否協調的問題、是否是在結構整體計算時設置嵌固端的問題等容易被忽視,忽略其中任何一個方面都有可能導致后期設計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隱患。

    2.4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管理團隊專業化程度低的問題

    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管理團隊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發揮著主動性的作用。因此,管理團隊的但整體素質和專業化程度將會對整個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起到重要的影響。當前,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管理團隊建設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專業化程度不高,團隊專業化素質較低,因此,不利于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科學化和合理化建設。

    3.高層建筑構造設計的特點和要求

    在我國,高層建筑具有自身的特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城市用地面積的減少,高層建筑的層數增多,高度加大,結構體系日益呈現多樣化的趨勢,集中表現在懸挑結構和巨型框架結構的設計上。其次,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平面布置與豎向體型更加復雜,在設計方法上經常采用不對稱的方式方法和曲線型平面的設計理念,尤其是在城市規劃上,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更加要求設計理念和價值追求更加符合建筑功能的要求,并將計算機廣泛應用與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在豎向布置上,一方面豎向體型趨向于多變,階梯形內收,上部樓層外挑,突出的建筑物增多,與此同時,高低不等的組合體型更廣泛地得到應用。除此之外,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向更多功能和綜合性發展,常見的例子是一個高層建筑中上層布置旅館,公館,中間是中,小空間辦公樓,下層大空間的商店,銀行,娛樂等公共設施,地下部分為商業街,地下鐵道車站。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材料使用方面更加強調高強輕質材料的應用,比如C60混凝土、高強鋼管混凝土、陶粒混凝土和火山渣混凝土等材料的應用。

    4. 高層建筑構造設計存在問題的解決對策

    4.1合理安排基礎埋置深度及基礎形式

    樁基是高層建筑廣泛采用的一種基礎類型。樁基具有承載力可靠、沉降小的優點,適用于軟弱土壤。高層建筑由于高度大、重量大,受到的地震作用和風荷載值較大,因而傾覆力矩和剪力都比較大。為了防止傾覆和滑移,高層建筑的基礎埋置深度要深一些,使高層建筑基礎周圍所受到的嵌固作用較大,減小地震反應。基礎承托房屋全部重量及外部作用力,并將它們傳到地基;另一方面,它又直接受到地震波的作用,并將地震作用傳到上部結構。可以說,基礎是結構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基礎的形式,取決于上部結構的形式、重量、作用力以及地基土的性質。

    4.2控制結構的高寬比

    高寬比實際上反映了建筑物的“苗條”程度。在高層建筑的設計中,控制側向位移是結構設計的主要問題。隨著高寬比的增大,結構的側向變形能力也相對越強,傾覆力矩也越大。因此,建造寬度很小的高層建筑是不合適的,應對建筑物的高寬比加以限制。

    4.3加強結構的平面形狀設計

    建筑物的平面形狀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塔式和板式兩種。 塔式是指建筑物的長度和寬度相近的平面形狀。塔式平面形狀不局限于方形或圓形,可以是多邊形、長寬相近的矩形、Y形、井字形、三角形等。在塔式結構中,兩個方向抗側移剛度相近。尤其是平面形狀對稱時,扭轉相對要小的多。在高層建筑、尤其是超高層建筑中,多采用塔式平面形狀。板式是指建筑物寬度較小、長度較大的平面形狀。在板式結構中,因為寬度較小,平面短邊方向抗側移剛度較弱。當長度較大時,在地震或風荷載作用下,結構會產生扭轉、樓板平面翹曲等現象。因此,應對板式結構的長寬比L/B加以限制,一般情況下L/B不宜超過4;當抗震設防烈度等于或大于8時,限制應更加嚴格。同時,板式結構的高寬比也需控制的更嚴格一些。

    4.4做好有關縫的設置

    在一般房屋結構的總體布置中,考慮到沉降、溫度收縮和體型復雜對房屋結構的不利影響,常常采用沉降縫、伸縮縫或防震縫將房屋分成若干個獨立的部分,以消除沉降差、溫度應力和體型復雜對結構的危害。對這三種縫,有關規范都作了原則性的規定。但是,在高層建筑中常常由于建筑使用要求和立面效果的考慮,以及防水處理困難等,希望少設縫或不設縫。目前在高層建筑中,總的趨勢是避免設縫,并從總體布置上或構造上采取相應措施來減少沉降、溫度和體型復雜引起的問題。

    5.小結

    高層建筑的發展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一項重要趨勢,由于受到技術條件和管理理念等方面的限制,我國在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還存在諸多問題,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們必須確保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減少經濟成本投入,為我國高層建筑物結構設計提供新思路。

    參考文獻:

    第9篇:辦公樓結構設計特點范文

    應對“大樓綜合癥”的設計

    據此,設計一座舒適健康的辦公樓應考慮以下因素:

    室內空氣質量:據調查,上班族對辦公樓普遍不滿的問題主要是全封閉中央空調建筑中溫度和新鮮空氣不能根據在工作區辦公人員的意愿進行調節。所以一座健康的辦公樓應是能自然通風的,空氣的溫度應適中并要有充分的新鮮空氣。

    噪聲:寫字樓的噪聲源主要有來自樓外的車輛噪聲、施工機械噪聲等,也有樓內的談話以及辦公設備所發出的噪聲。噪聲不但會導致工作注意力不集中,接電話聽不清,以致降低工作效力,還可能會引起人們的身體不適或誘發疾病。

    自然光和視野:辦公室工作人員樂于從辦公室內就能看到外部世界,所以窗戶的功能除采光外,還應能使人看到外面的環境和天氣變化。一是視野要開闊,避免“面壁反省”的感覺;二是希望能見到天空和天際線以及綠色植物;三是希望能夠看到變化著的事物。因此,健康的辦公大樓應當避免將大樓的進深設計得過深。

    私密性:每一人都希望有屬于他的一片領地,辦公時希望能夠互不干擾,包括聲音和視線,這種效果可以通過屏風隔斷或組合式家具來達到。

    振動和搖晃:高層建筑中的各類機房引起的振動以及在大風天氣狀況下結構的搖晃超過一定程度會引起人頭痛、嘔吐、昏昏欲睡等。因此,在結構設計中要將這類搖晃控制在人體舒適的限度內,對于鋼結構尤其要注意。

    馬來西亞建筑師Ken Yeang提出了熱帶、亞熱帶地區高層建筑設計的一些原則:①核心簡內的自然通風和采光。②朝向盡可能南北向,開窗。③受陽光強烈一面的外墻“退”與“凹”使其上一層形成陽臺和“空中庭院”。④中庭和引風。⑤迎風面和背風面的窗戶盡可能大并可開啟。⑥地面開敞層作為室外和室內的過渡。⑦高層建筑墻面和陽臺等結合的垂直綠化。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提出了“山水建筑”的概念,這與國際上所提出的“可持久發展的建筑”和“綠色建筑”不謀而合。“山水建筑”概念和原則在高層建筑設計中的運用將會使我國的高層建筑在舒適、健康和節能的標準和水平上得到提高和發展。

    高層綜合樓建筑的特點

    由于高層綜合辦公樓功能復雜、體量大,建筑技術的運用涉及到的內容較多、專業面也比較廣泛,因此,在建筑技術的革新與運用上應注意高層綜合樓建筑的以下特點。

    體量大、容量高、功能全,具有極強的廣告性。高層綜合辦公建筑發展到今天,其功能也得到了不斷充實和加強,不僅僅有各種檔次的寫字間、公寓,還有賓館、酒樓、咖啡廳、商場及各種展覽廳、會議空間,娛樂設施囊括臺球、保齡球、歌舞廳等等。另外,由于城市對市中心地區容積率的要求及投資規律的影響,高層綜合辦公建筑的規模一般都較大,可以容納幾千甚至幾萬人在中工作和生活。所以,在高層辦公綜合建筑中各種空間的使用率都很高,加之新技術的運用以及高層綜合建筑中樓層設備的改造利用等等,對當代高層綜合樓建筑設計技術和施工管理具有積極的社會、經濟效益。

    美化街道景觀,豐富城市風景。高層綜合辦公建筑體量碩大,造型豐富多樣,形體突出,往往會成為引人矚目的街景主體,其群體的區段、街道、廣場,常是城市環境中心之所在,因此它對城市形象和城市環境有著重要作用。

    節約城市用地和市政建設方面的投資。高層建筑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獲得較多的建筑面積,高層綜合辦公建筑又是將多種功能聚集在一起。不僅如此,還促使城市道路、市政管線等公共設施相對集中,能節約市政總投資。高層建筑可以在有限的用地上,合理地向垂直空間發展,最大限度地增加了建筑用地。

    縮短交通聯系路線。高層綜合辦公建筑把辦公和生活設施適當地集中起來,一般性問題在內部都可以得到解決。這樣就縮短了交通聯系路線,減少了交通流量,降低了對城市道路的壓力,同時也促進了不同單位之間的交流,方便生活,便于集中各種現代化設備等公共設施,有效地節約能源消耗。

    改善城市環境質量。高層綜合辦公建筑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為城市爭取了更多的綠化地面的機會。由于設置了公共廣場、共享大廳等環境設施,為城市提供了交往場所,創造出了豐富、有特點的四度空間。因此,綜合建筑的建設往往能夠帶動該區域改善環境,并以其特殊的魅力,為城市增添一新的去處,人們可在這里休息、交往、購物、進餐和欣賞城市生活。

    經濟效益高。高層綜合辦公建筑,各單位則可以根據自己的業務需要按比例配套并與辦公組為一體,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其次,各種功能的綜合布置,在經營上具有明顯的互利。高層辦公綜合建筑的市政投資和建設也大多是一次性的,這就避免了各個單體的分期多重建設和市政多次施工、道路多次開挖等的浪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高清手机在线视频| 久久伊人成人网| 国产精品成人自拍|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毛片成人午夜|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 成人永久免费高清| 国产成人免费av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成人片无码网站| 成人午夜视频免费看欧美|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 欧美成人免费tv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ā片在线观看|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欧美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 1314成人网|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成人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黄色成人在线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亚洲无成人网77777| 国产成人小视频| 成人h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伊人十综合色|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成人凹凸短视频在线观看| 韩国成人在线视频| 精品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2021|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一区|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网站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