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林則徐的故事范文

    林則徐的故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林則徐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林則徐的故事

    第1篇:林則徐的故事范文

    這天,英國領事邀請林則徐赴宴。宴會快結束時,端上來的最后一道點心是甜食冰淇淋。當時,一向見多識廣的林則徐也沒有見過冰淇淋,見上面冒著氣,以為很燙,便用嘴吹了吹,才送到嘴邊,在座的外國商人見了不禁哄堂大笑起來。林大人呢,對此只是笑笑,并不生氣,淡淡地說了一句:“冰淇淋好吃,但不懂怎么吃,胡來是不行的。得按規矩吃,才沒問題。”

    來而不往非禮也。事后,林則徐也備了豐盛的筵席回請領事和商人們。幾道涼菜上過后,端上一盤太極圖案的菜,這道菜顏色淡灰,略帶暗紅,光滑發亮,不冒熱氣,看上去同涼菜沒什么兩樣。

    林則徐怕這些外國人不懂得這道菜怎么吃,就自己先用勺舀一些放在小碗里,英國商人義律想何必如此麻煩呢,于是舀了滿滿一勺,就要往嘴里送,林則徐說聲“慢”,這義律哪里聽得進去,把滿滿一勺塞進口中,只聽“呀”的一聲,義律燙得跳了起來,用手捂住了嘴,嘴唇已燙出一圈紅紅的“花邊”,其余的客人都給驚呆了。

    原來這道菜是林則徐家鄉福建的一道名菜檳榔芋泥,是用芋頭磨粉和油調制而成,外看冷而內熱。為緩解這尷尬局面,林則徐站起來說:“這檳榔芋泥,吃法正好和似熱實冷的冰淇淋相反。吃是好吃,但不懂怎么吃,胡來是會燙到嘴的。吃這道檳榔芋泥就像做事一樣,只有老老實實按規矩辦,才會沒事。”

    聽了這話,這些外國商人一下子傻了眼,領教到了林則徐的厲害,感到林則徐是個不好對付的中國人。

    林則徐與這些商人的幾番較量,使這些英國商人打消了僥幸心理,不得不同意繳出全部鴉片。

    (選自《讀書文摘?經典》2013年第12期)

    第2篇:林則徐的故事范文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出自于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詩句,意思是:倘使有利于國家,我可以用生命作貢獻,怎能因為遇禍就避開,是福就趨前呢?

    1837年(道光十七年)英國再次爆發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鴉片輸入的數量驟增。2月,53歲的林則徐入京覲見道光皇帝,林則徐的奏折中指出:鴉片“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猶泄瀉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奉旨擢湖廣總督。4月,接任湖廣總督……

    1839年6月3日,作為欽差大臣林則徐神采奕奕地登上禮臺,禮炮轟鳴,隨著他一聲令下,一箱箱鴉片被拋入水中,一擔擔生石灰被倒進池內,煙池開鍋了,百姓們也沸騰了。銷煙整整持續了23天,200多萬斤鴉片化為煙渣,隨著海水被卷進了咆哮的大海之中。這一氣吞山河、正義凜然的壯舉,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威風。

    他一生坎坷不平,為官30余年,歷經14省,官至一品,曾任江蘇巡撫、湖廣總督、兩廣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為欽差大臣。不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以國家利益為重,以民瘼為重。在中華民族淪為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堅決實行禁煙,堅決抵抗外敵入侵,捍衛國家與領土,他是中國古代社會最后一位民族英雄,也是中國近代開篇第一位民族英雄。主席有言:“我們的民主革命,從林則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他的品格、精神、操守,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之大成,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之一。

    說起林則徐在北京故居所處的這一帶,是我們喜歡北京文化人熟悉的地方。那時我們這撥喜歡北京文化的朋友還年輕,在那青澀年齡的時候,足跡走遍那一帶的胡同……那里曾經的大吉巷,曾經的米市胡同,曾經的賈家胡同,曾經的會同四夷館,曾經的潘祖蔭祠,《每周評論》編輯部舊址,除了康有為故居,還有梁啟超故居,保安寺胡同、蒲陽會館……還有林白水的故居,還有不知道現在如何的荀惠生故居……還有南城的江南城隍廟、南城的兵馬司,還有有名的過街樓……這些建筑有時就如夢境一樣還在眼前晃動,那時的宣南如此吸引我們。

    十多年前西城區的騾馬市大街51號,還能夠見到林則徐故居建筑的基本面貌,再訪此地,這里已經是工地,東面都已經是大坑,房屋殘存兩排包圍在工地之中……

    十多年前去林則徐故居的時候,臨時搭建的院門記載中葉大遒題有“福州新館”匾額的會館大門已不存。院內還有U棄的老石墩,“榕蔭堂”木構、西廂房、二進院門洞還都存在。故居中的“榕蔭堂”,是當年會館議事、設宴、文人擊缽吟月的主要場所,林則徐多次在此宴請老鄉,葉大遒、林琴南、郭春榆、陳玉蒼等幾十位雅士都在此留詩結集。

    據林氏后人林岷和鄭林等編著的《林則徐與中國圖錄》介紹,據《林則徐日記》等資料記載,林則徐不僅長期參與“福州新館”的活動,而且為“福州新館”的籌建出力甚多,付出諸多辛勞。如他在日記中多次提到:嘉慶二十一年三月十六日上午“偕同鄉諸人往虎坊橋董宅,議買房屋為福州新館,即于是日成議”;四月十二日早晨“赴萬隆號,備福州新館屋價”。同年十二月十三日早晨即“赴福州新館商議修屋”。

    第3篇:林則徐的故事范文

    很小的時侯,就聽爸爸講述過有關林則徐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便對這位傳奇式的人物充滿了崇敬之情。

    今天,我滿懷激動的心情觀看了《林則徐》這部電影,它真實面生動地再現了時期,英帝國主義為了護大殖民統治,將大量的鴉片傾銷到我國,嚴重危害了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林則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后,來到了廣東。他帶領廣東人民與英國商人展開了英勇的斗爭;他率領英勇頑強的廣東軍民,抵御了帝國主義的入侵,但是,由于封建

    統治者----道光皇帝的昏庸、無能,他聽信饞言后將林則徐流放到了尹梨。

    當影片播放到林則徐帶領廣大軍民在虎門銷毀鴉片這一壯觀的場面時,我的心里激動不已。這一偉大的壯舉真是大快人心。鴉片這一壯觀的場面時,我的心里激動不已。這一偉大的壯舉真是大快人心。鴉片是一種,長期吸食鴉片,不公危害人的身體健康,而且使人精神萎糜不振。可見,它的侵入,不僅危害了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而且使我們的軍隊喪失了戰斗力。因此,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國人都對它深惡痛絕。這一壯舉不但滅了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還大長了中國反對帝國主義的志氣。帝國主義其實就是一只紙老虎,只要萬眾一心就一定能打敗這只紙老虎的。

    第4篇:林則徐的故事范文

    從多模態話語角度對中國電影海報的歷時分析 精品 源自地 理 科 態的動作或事件。概念性結構是對人、事物、地點等進行視覺性的定義、分析和歸類。概念性結構中沒有向量。就“互動意義的構建”而言,它由接觸、社會距離、態度和情態四個要素構成。與觀眾建立了想象性的接觸即“索取”;相反,與觀眾沒有目光接觸的圖像就是“提供”。社會距離的大小通過鏡頭取鏡的大小實現。就“構圖意義的構建”而言,其包括信息價值和突出等。在構圖中,置于圖片上端的,較突出部分被稱為“理想型”信息;位于下端的部分被稱為“現實型”信息。圖片可以通過位置、顏色、大小等方式,達到突出的目的。

    二.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對中國海報進行歷時比較

    (一)20世紀50-60年代電影海報特征,以《林則徐》(1958年)為例

    就“再現意義”而言,《林則徐》海報上主人公林則徐居于圖像上方突出位置,遠處的海船炮火為背景。林則徐鏗鏘剛毅地面對讀者,他的目光形成矢量,堅定不移,讓讀者感受到其正氣。就“互動意義”而言,該海報中人物目光是指向讀者的,旨在與觀眾建立了一種想象的人際關系,形成 “索取”型的圖像。這樣讓讀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間來思考情節。設計者選取遠鏡頭,拉開與讀者的距離,讓讀者能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就“構圖意義”而言,林則徐站在海報較為顯著的地方,是“理想化”的,暗示他堅韌不屈的精神;而位于下方的海船炮火屬于“現實化”,暗示著政治風云變幻。主人公身穿紫色官袍與下方昏暗的烏云形成顏色上的強烈對比,更反射出主人公誓死拼搏。

    (二)20世紀90年代以后電影海報特征,以《山楂樹之戀》(2010年)為例

    就“再現意義”而言,《山楂樹之戀》中男女主人公居于圖像最突出的位置;山楂樹與草地是背景。男主人公老三的形象陽光積極,目光投向遠方,而女主人公靜秋則安靜猶豫,目光投向低處。兩人的目光構成了一個矢量,使得讀者并不知道他們看的是什么,引導讀者去思考其內心世界。山楂樹隱約投射過來的光暈也是一個向量,為海報增加了美好回憶的感覺。而這與靜秋悲情的表情形成對比。這樣,讀者通過初讀海報可以感知故事中的人物與性格,情節和基調。就“互動意義”而言,該海報中人物的目光沒有直接指向讀者,是“提供”型圖像。設計者選取近鏡頭,拉近了與讀者的心理距離。就“構圖意義”而言,兩個主人公人物形象為前景圖像,占整個海報最大比重,讀者可以預知故事內容主要是講兩個人的故事。

    第5篇:林則徐的故事范文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于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矗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里。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林則徐不僅敢于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第6篇:林則徐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情感教育;高中歷史;素質教育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行情感教學,就要求教師要正確的認識到情感教學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十分重要。在教學中,要從教材的內涵出發,深入挖掘材料,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實現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新型教學模式。那么,具體又該怎樣進行情感教學呢?筆者在本文中結合自己的思考和工作經驗,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實施情感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分析:

    一、挖掘教材內涵,激發學生情感

    歷史教材是指導學生學習的重要載體,教學內容相當豐富,因此,教師應該利用好歷史教材,積極改變教學方式和手段,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挖掘教材的內涵,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對學生實行情感教育。例如:在歷史教學中,歷史教材中的人和物, 不管對歷史的發展是否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他們的情感對歷史的發展都會起到或多或少的影響。例如:在教學《》一節時,針對林則徐,可以從林則徐著手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在教學這一節時,教師要清晰地認識到教材的內涵除了勿忘國恥之外,還要求現在的青少年能夠培養起愛祖國、愛家鄉的精神。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這樣教學:“林則徐是個民族英雄,他當時時是懷著怎樣的一種情感?我們從他的事跡中,應該學到什么東西?”這時通過學生的思考,就會認識到林則徐的情感是對國家、民族的那種無私的愛。正是因為有這種情感,他才會站出來進行,大膽的與民族敗類作斗爭。從這樣的事件中,歷史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白:對中華民族、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是十分偉大的,這種民族氣概是人民前進的動力和支撐,我們必須學習林則徐的這種精神,并將這種精神充分的展現出來,愛祖國、愛人民、不怕困難、勇敢前進。

    二、利用形象的故事、真實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歷史情感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要對學生實行情感教育,教師就要學會利用形象的故事、真實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歷史情感。作為歷史教師,對學生實行情感教育,首先要對歷史科學充滿熱愛和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融入自身的情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學生引入到身臨其境的場景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那些歷史故事好像在眼前上演,感受到歷史的魅力和教師的真情流露,不由自主的參與到情感學習中來。例如:當教師在講到無數的民族英雄獻身祖國時,要真情流露,對他們充滿敬意,傾注自己的感情,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感受到那種大無畏的精神和現代人對他們的崇高敬意。這樣一來,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氣氛中就能功能更容易的理解那種愛國情感。當教師在講課時,講到那種為了自身利益而出賣民族的奸佞小人時,要表達出自己那種義憤填膺的情感,將自己對民族敗類的厭惡、鄙視、仇恨等情感淋漓盡致的在學生面前展現出來,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兩種人的情感的強烈反差。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感悟到歷史中各式各樣的情感,在激發對歷史科學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利用教師的言傳身教實施情感教育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除了上述兩種教學方法之外,還可以利用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自古以來,教師對于學生來說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示范帶動效應,教師自身的言行舉止和生活態度、觀點等,學生都會模仿和推崇。因此教學中可以抓住這一自然屬性,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但是值得提出的是,利用自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要求教師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職業道德品質,在教學中對學生實施正確的引導。例如:教師在教學之余,可以為學生講一些自己是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發奮讀書的故事,引導學生:“在我們小時候,條件十分艱苦,不像你們現在這樣能夠吃飽穿暖,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里心無旁騖的讀書。但是,我們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下,都能好好讀書,明白求學的不易和艱辛。而你們現在有這么好的學習條件,有些學生都不知道珍惜,你們這樣對得起父母和老師嗎?”通過這樣的情感教育,很多平時不努力的學生就會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只有好好學習才能對得起辛苦培育自己的父母和老師,也才能為自己創造一個幸福的生活,情感教學也就能收到一定的成效。

    總而言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必須積極行動起來,從挖掘教材內涵,激發學生情感,利用形象的故事、真實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歷史情感等方面出發,從多渠道、多角度的培養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鄭芳,隋良南.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與學習動機培養[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04)

    第7篇:林則徐的故事范文

    唐代詩人賈島詠得佳句,卻拿不準“鳥棲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與“鳥棲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哪個更強。他正在“推敲”之際,神思恍惚,竟沖撞了大文豪韓愈的車駕。后者不僅不加怪罪,還為他定稿為“鳥棲池邊樹,僧敲月下門”,空靈、靜謐和神秘都齊全了。

    五代詩人鄭谷為詩僧齊己改《早梅》詩,將“前村深雪里,昨夜數枝開”改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這道減法題做得妙,“一枝”搶先,可見其早。中國古人的邏輯訓練通常都是不及格的,鄭谷卻讓事理邏輯派上了用場,因此難能可貴。

    北宋文學家、政治家范仲淹于宋仁宗明道年間被貶謫至睦州,他為東漢隱士嚴子陵建造祠堂,并作《嚴先生祠堂記》,深致敬意。文中有四言歌詞:“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長。”他寫成此文,慎重起見,請好友李泰伯把關。李泰伯學問精深,為人誠愨②,他對《嚴先生祠堂記》的立意和行文都很欣賞,唯一提出的商榷之處就是“先生之德”的“德”字,他認為略嫌直白淺狹,不如將它改為“風”字,“風”有風范、風采、風流之意蘊,有飄逸、隱逸、閑逸之韻味,更切合嚴子陵的身份和作為。范仲淹讀完李泰伯的回書,對這一字之易極為認可和佩服。

    明朝才子張岱在《夜航船》中也記載了一個改詩的故事。蕭楚讀到張詠詩句“獨恨太平無一事,江南閑殺老尚書”,當面直言“恨”字不妥,應改為“幸”字才恰當。天下太平,家國祥和,這是幸事才對,又何恨之有?蕭楚的言外之意是:你老兄厭倦天下太平而希望人間多事,這種英雄情結并不可取。張詠是個明白人,對蕭楚的委婉批評深為感激,立刻拜他為“一字師”。

    晚清封疆大吏沈葆楨是林則徐的外甥和女婿,年輕時,即長于書法,善于吟詠。有一次,他作《詠月詩》,得妙句“一鉤已足明天下,何必清輝滿十分”,頗為自得。林則徐也欣賞這兩句詩,但他品咂再三,總覺得詩境受到了局限,美中不足,于是他提筆改易一字,變為“一鉤已足明天下,何況清輝滿十分”,詩境頓顯開闊,意味也更加深長了。中國讀書人重詩教,因為詩可以言志,林則徐借機教誨沈葆楨,這岳父大人當得好,“一字師”也當得好。

    韓愈在《師說》中寫道:“……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這就是說,無分地位高低,年齡大小,只要誰所言得當,即可為師。臧克家將的詞句“原馳臘象”改為“原馳蠟象”,是一個范例。大教育家陶行知認一位小學女生為“一字師”,則更加有趣。陶行知寫過一首贊揚某小學的打油詩:“有個學校真奇怪,大孩自動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學校在。”一位八九歲的女生讀了這首詩,對詩句“大孩自動教小孩”不以為然,她認為大孩能教小孩,小孩也能教大孩,何況大孩、小孩在長輩眼里一律是小孩,沒有區別,所以這句詩應改為“小孩自動教小孩”,才算妥當。陶行知聽完她的批評,覺得很有道理,當即夸贊這位聰明的小女生是他的“一字師”。

    “一字師”之所以可貴,是因為一字之易使詩文的才思、意義、神韻、境界都有了歡快的交集,有時要將佳作提升為精品,省此一舉還真不行。

    劉勰在《文心雕龍?煉字》中有個明確的說法:“故善為文者,富于萬篇,貧于一字。”這就說明,最傳神的某個字似乎具有隱身功能,即使是范仲淹那樣的高才,也需要“一字師”從旁提點,何況才智遠不如他的作者呢?

    (選自《燕趙都市報》)

    注釋:

    ① 郢(yǐng)人斫堊(è):比喻成熟、高超的技藝。

    ② 誠愨(què):誠實。

    第8篇:林則徐的故事范文

    的女兒取名“明澤”。習,包含“踐行”之意;明,是日與月的光照;澤,恩澤、慈悲之意。說:“‘習明澤’的名字是給起的,希望她將來清清白白地做人,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是對晚輩品格的要求,也是習家質樸家風的寫照。

    王昶原來是曹丕的文學侍從,后來又出任散騎侍郎、洛陽典農等職。王昶為人謙虛務實,他給兒子和侄子取名,侄子王默字處靜、王沈字處道,兒子王渾字玄沖、王深字道沖。王昶在家信中告誡他們:“為子之道在于珍惜身體、保全品行與榮耀門楣,而孝敬仁義為安身立命之本,浮名驕奢為禍害之源。為人要篤行知足,先人后己,慎于言論,要遵儒家之道,行道家之言。之所以為你們取名玄、默、沖、靜,便是要你們顧名思義,時時勉勵自己。”

    由“顧名思義”的故事,可以看出王昶對于晚輩教育的關注,以及王氏家風傳承的要旨。事實上,很多名人給子女取名時,都非常重視這一點。

    北宋文學家蘇洵給兒子取名蘇軾、蘇轍。軾,是馬車頭的扶手板,形如半框,有三面,用手撫其上,可以矚目遠眺。蘇洵希望兒子憑軾而望,高瞻遠矚。轍,是車輪碾過的痕跡。“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軌跡紊亂的車輛無法保證前行的方向。蘇洵希望兒子善于規劃,像軌道那樣,成為左右局勢的大才。

    第9篇:林則徐的故事范文

    因為本課講述的是中國近代史中最屈辱的一段,為了讓孩子更好地了解這一段歷史,知道發生的歷史背景以及給中國帶來的巨大損失,我通過多種途徑,充分發掘身邊可利用的資源,如網絡、圖片、故事等等,幫助學生豐滿那一段歷史記憶。同時開展小組討論,讓學生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從中讓他們體會到鴉片對人身體、精神的毒害。通過閱讀《補充材料》,進一步認識到腐敗的清朝政府才是鴉片泛濫的罪魁禍首。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知道鴉片以及現代的危害,遠離。

    2.了解列強對中國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屈辱和傷害。

    3.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教學重點:

    講述鴉片作為特殊武器的作用,讓學生明白鴉片是一種殺人不見血的武器,進而體會到鴉片能毀了一個人,能毀了一個家,更會毀了一個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補充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發探究興趣

    1.朱老師是海門人,咱們海門的山羊肉、三星繡品、東灶港蠣蚜山可有名了。你是南通人,你的驕傲是什么?

    2.我和你們一樣自豪,海門屬于南通的,我也是南通人。說到底,咱們都是中國人,那一起來聊聊祖國有什么令我們自豪的?

    3.就像同學們說的那樣,咱們的祖國有多了不起啊!(圖片出示:商代玉飾、西周青銅、清代雕刻等)但是,你們看――(清朝疆域圖出示)到了清朝末期,發生了很大變化,香港被英國割據,臺灣被日本搶走……

    4.這段苦難深重的歷史的罪魁禍首就是――鴉片。(板書課題)

    二、直面鴉片,認識它是

    1.說說你對鴉片的了解?(相機板書:)

    是呀,吸食鴉片后會使人喪失理智,不能自拔,最終走向毀滅的道路。

    2.我們再來聽一個發生在1838年,鴉片橫行時代的故事吧!(聽錄音故事)邊聽邊思考:你從中知道了些什么?

    3.那你是否知道有關這方面的故事?(學生交流)

    4.鴉片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變得如此凄慘,你能想象一下當時的官員、士兵吸食了鴉片會怎么樣嗎?(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刻認識鴉片的危害:官員吸食滋生腐敗,士兵吸食戰斗力下降)

    5.老百姓在吸食鴉片,官員們在吸食鴉片,士兵們在吸食鴉片。你想一想,社會上還有哪些人在吸食鴉片?

    小結:正如同學們所說的,鴉片極其害人,也危害我們的國家,但當時中國確有很多人都吸食鴉片,這是為什么呢?

    三、走近鴉片,明白它是商品

    1.請同學們仔細讀讀教材55頁《英國偷運鴉片到中國》的文章,仔細想一想,找找問題的答案。(大組交流)

    2.小結:是啊,當時中國有那么多人吸食鴉片根源就在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閉關鎖國,妄自尊大。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補充閱讀材料》,了解當時的背景。

    3.課件出示數據圖。(鴉片的增多、白銀的流失)

    對照這兩張圖,你看出了什么?說說這樣的變化給中國社會帶來了什么?

    四、走進鴉片,理解它是武器

    1.英國采取卑鄙的手段把鴉片當作商品對華貿易,大大削弱了我國的綜合國力。為了滿足英國商人的貪婪欲望,更是把鴉片作為一種特殊的武器敲開了中國的大門。(板書:武器)

    2.出示:炮子謠,齊讀。從中了解到什么?

    3.如果你是普通老百姓,如果你是朝中大臣,如果你是皇帝,目睹此現狀,會怎么想怎么做呢?(大組交流)

    4.小結:一切有愛國之心的中國人都會行動起來,這鴉片已經到了非嚴禁不可的程度了。民族英雄林則徐臨危受命,一場聲勢浩大的虎門硝煙開始了,它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五、暢談學習收獲,升華思考

    1.課文上到這兒,我想大家的心中一定有很多話想說。你可以對鴉片說,可以對英國侵略者說,可以對老百姓說,可以對皇帝說,可以對林則徐說……

    2.小組內互相傾訴,大組交流反饋。

    3.林則徐虎門硝煙是否成功地禁止了鴉片的流入?他能不能帶領中國走出深厚的災難?鴉片的背后究竟還有怎樣的陰謀?下面的幾節課我們繼續研究!

    教后反思:

    每每讀到蘇教版《品德與社會》五(下)教材“走出深重的災難”這一主題教學內容時,我的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濤。中國曾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為什么到了近代卻飽受屈辱、不堪一擊?教學這一課首先要讓學生知道這一段歷史,正視它。課伊始,我站在學生的立場和他們進行對話,尋找認知的沖突點,生成話題,引發探究興趣。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av在线免播放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网址|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成人最新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成人无码午夜在线观看| 噜噜噜亚洲色成人网站| 成人毛片免费视频播放|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视频观看| 青青草视频成人| 久久国产成人精品国产成人亚洲| 国内精品国产成人国产三级|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电影|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日韩av无码成人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碰|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免费| 成人在线播放av|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成人男女网18免费视频| 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www|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 成人国产在线24小时播放视频| 91精品成人福利在线播放| 狠狠色伊人亚洲综合成人|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成人国产mv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