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供應商質量管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供應商是為企業的生產和研發提供原材料、設備及其他資源的企業,包括生產企業和流通且又,供應商質量管理是通過整合供應商和制造廠商的資源及競爭優勢,共同開拓市場,建立長久緊密合作伙伴關系,擴大市場需求和份額的管理過程。其具體內容包括:選擇、評定供應商、開展對供應商的質量控制、對供應商的業績進行評定和實施動態管理。
二、制造企業供應商質量管理的各階段內容和管理策略
(一)選擇分類、評定供應商
制造企業選擇供應商需要采取一定的標準,從而獲得供應商價值的升值支持,并得到競爭優勢。在選擇時要考慮是否與企業有較多的業務聯系,是否對企業極其重要及供應商是否處于供不應求的市場地位。依據供應商是否重要作為橫軸及供應商對本企業的價值增值程度作為縱軸,將供應商進行分類,如可以劃分為A等、B等、C等、D等四類,其中,A等是對企業最重要且增值程度最高的;B等是對企業不太重要,但增值程度很高的;C等是對企業很重要但增值程度不太高的;D等則是不重要增值程度也不高的。以港口起重機制造為例,大功率電機、變頻電機、PLC電控供應商則屬于A類供應商,這類供應商數量相對較少,如果要更換供應商成本相對較高,因此應協助供應商開展生產質量管理;特種鋼材、高壓柜、鋼絲繩、高壓電纜、吊具、抓斗、制動器等有色金屬及電子儀表類的供應商則屬于B類供應商,這類供應商盡管數量眾多,但其產品有較高增值程度,通常處于行業壟斷或關鍵地位,并且有一定的質量技術標準,需要制造企業重要對待;C類供應商如油漆、系統、常規電纜、感應限位、維修行車、電動葫蘆等這類采購比重較低的產品供應商,通常某方面有技術專長,替代程度低。D類供應商如各規格型號螺栓、燈管、波紋板等單一配件的產品供應商,這類供應商數量眾多,提供的產品標準化程度較高,更換供應商成本較低。針對以上各類別供應商,制作企業在選擇時應該堅持少而精,考慮供應商是否有可供制造企業開發利用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要考慮供應商和制造企業的合作出發點是否一致,是重視質量還是重視價格等,特別要將質量優劣作為首要合作地位,即使價格很低,但質量不過關的供應商切忌合作。在初步作出選擇分類后,確定最終的供應商要采取一定的定量和定性方法,對于上述的增值程度不高的C類和D類供應商可以主要采用定性方法評定,如招標法,制造企業發出招標通告,邀請符合條件的供應商投標,制造企業綜合比較分析投標商的質量、價格、交貨期限、技術、生產和合作能力等,確定最適合供應商;或者收集供應商的產品樣品、以往業績、現場觀察判斷等進行主觀判斷,確定最終供應商。對于重要性和增值程度相對較高的A類和B類供應商,評定要較多采用定量法,如常用的線性權重定量法。
(二)開展對供應商的質量控制
包括對供應商的進廠物資開展質量檢驗、對供應商的工序質量和過程進行監控或現場管理等。首先,要對供應商的原材料或外購件開展質量控制,要在與供應商簽訂供應協議時經過洽談明確規定相關的技術要求、規范、產品圖樣、質量標準等內容,在此基礎上開展包括質量檢驗、設計質量控制、工序過程質量控制等質量管理的全過程,一要對進廠材料和外協件等進行檢驗監督,依據最經濟的質量水平驗收保存質量達到要求的零件,防止不合格材料的流入,采購部門要在質量檢驗員等的協助下完成檢驗監督職責,方法上可以采取全樣本檢驗、抽樣檢驗或免檢三種,一般對于安全質量至關重要的零件如安全限位的功能檢測等如果存在缺陷會影響人身安全,因此要進行全功能試車,關鍵質量件或精度要求較高件或產品昂貴檢驗費用低的件等要進行全樣本檢驗;抽樣檢驗主要適用于一些產品價值不高但檢驗費用較高、生產批量大且產品質量較為穩定的件的檢驗,在運用抽樣檢驗時,要注意根據供應商所供部件的重要程度、加工方法和單位價值等在來料上標明允許水準(AQL),方便檢驗人員作出檢驗判斷,或正常、或嚴格或放寬等;對于一些產品質量記錄良好或提供通用標準件的供應商可以實行免檢,但要注意動態,一段時期后還應采用抽樣或全檢,如發現產品質量不合格就,就要納入正常檢查,此過程要特別注重對供應商現場的質量監督,或者派駐專員現場監督或者索取生產質量控制圖等。制造企業的質量管理部門在對供應商產品質量進行檢驗時,可以采取一定的檢驗方案,如對于A、B類產品來料數量小于等于50時,進行全檢,入庫合格產品,退貨不合格產品;C類產品可主要查看供應商產品是否有質量體系認證,企業信譽等,間隔對其進行抽樣檢驗;對于通常為包裝材料的D類產品可以通過主觀判斷法對其質量問題進行檢驗監督。
(三)對供應商的業績進行評定和實施動態管理
關鍵詞:電梯供應商;質量管理;改進
電梯對于現代生活作用巨大,能夠極大滿足人們追求生活便利的需要。由于電梯市場的發展空間廣大,因此有愈來愈多的企業進入到電梯行業,行業的競爭壓力日漸提升,在此種背景下,企業需要不斷自身競爭力才能在市場競爭中提升產品質量,滿足客戶的需求。提升電梯公司質量管理的水平能夠有效的解決此類問題,因此,企業應該不斷更新管理方式,在公司內外同步監控,建立企業的質量安全體系,實現企業對于質量安全的管控,并能夠在此基礎上加強與客戶之間的信息共享,解決客戶對于產品質量提出的問題,不斷提高客戶對于企業產品質量的滿意度。
一、電梯公司供應商質量管理現狀
我國電梯行業現在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尤其是在經歷了十年的巨大發展之后,現在的電梯市場依然是存在巨大的活力,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擁有巨大的潛力。尤其是幾年來,伴隨著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批人口需要居住房屋,但是現有的條件下,高層建筑成為城市化發展的必然選擇,在這種背景下,電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時,對于擁有先發優勢的城市,多數的城市建筑已經進入老齡化,在未來的發展中對于電梯的需求量藝人不會降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電梯行業的發展潛力巨大,市場上對于電梯的需求也是在不斷的增加。
然而,我國電梯市場廣闊,但是現在使用的電梯多數是來自于外國的品牌,在每年的電梯銷量中,國產的電梯銷售量份額僅僅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其中固然有我國電梯行業起步較晚的原因,但是深入其中分析,可以發現我國電梯行業對于質量管理中缺乏創新精神,企業的質量管理方式落實,導致現有的電梯行業為國外品牌壟斷的局面。尤其是對于電梯的加工,本身并不是一個高技術的行業,尤其是近年來對于電梯生產的相關標準的認識的加深,以及電梯市場的發展擴大,對于我國電梯行業有著明顯的激勵作用。但是我國的電梯行業,在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方面仍然是存在較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對比其他發展較好的行業質量管理體系時,所以,我國電梯公司,尤其是其中的供應商應該逐步提高質量管理的意識,逐步實現質量安全管理的目的。存在的問題包括:
(一)組織結構復雜導致供應商質量管理混亂
現有的電梯公司多數的業務是多數是有供應商來承擔,并且以外包的形式,直接有供應商向分銷中心傳送,在這個過程中,供應商直接代表了企業的電梯質量水平,在電梯公司的內部管理中存在相應的質量管理部門,這些質量管理部門與供應商的質量管理部門之間的責任不明確,導致部門之間存在問題相互推諉的現象。對于供應商的質量管理部門中,存在管理混亂的問題。對于質量問題的管理應該體現出及時和有效的特性,但是由于現有外包的管理模式,導致在質量管理上的時間較長,相對應的就是帶來處理效果不好的局面,對造成對電梯公司負面的影響。
(二)質量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意識薄弱
對于電梯公司的供應商選擇應該是在多種項目的考核下進行,但是現有的電梯公司對于供應商的選擇標準對數是以價格為主要因素,但是對于質量等等為重要的因素考核的項目較少。尤其是現在電梯質量安全收到社會各界關注的情況下,對于供應商選擇的標準更應向質量要素方面傾斜,不能單純的考慮價格的因素,而對質量因素忽視。
電梯供應商在質量關聯的過程中,由于在外包模式的大背景下,多數具有隨意性,這往往會導致管理過程出現很多隨意管理的現象。尤其是,質量管理意識薄弱,對于整個電梯生產項目缺少相應的質量管理計劃,導致整個的過程缺乏相應的管理流程
(三)供應商質量管理缺乏預見性
在電梯生產中還需要做到事前和事中的管理,但是在供應商實際的生產中難以保證多方控制,多數是在生產結束或者是到特定的時間才對電梯質量進行問題總結,這樣會在生產的過程中對于電梯其他的問題忽視,容易造成更大的危害。
二、電梯公司供應商質量管理的建議
(一)建立質量管理的生產體系
在電梯公司產品外包的過程中,應該針對于電梯的生產建立相應的質量管理體系,一方面是降低職權等級數,實現在電梯生產的過程中,電梯公司能夠直接對供應商的質量管理進行監控,實現對于整個電梯生產供應鏈的整體掌握,保證在電梯生產的過程中降低質量問題目的的實現。例如,在梯公司的高層和供應商的項目經理之間簽訂雙方的質量管理目標責任書,充分發揮供應商生產的長處,調動供應商項目經理的積極性,實現權責一致。
(二)加強供應商企業文化建設,提高質量意識
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發展壯大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企業文化的建設,在電梯供應商質量管理的過程中,可以將質量管理的觀念融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使得每個員工在電梯生產的過程中,牢記質量管理的觀念,并逐步建立起完備的企業文化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建立起完善質量管理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電梯公司可以定期對于參與電梯生產的員工進行質量和工藝培訓,調動員工參與質量管理的積極性,并在實際工作中給與質量管理創新的員工一定的獎勵。
(三)質量管理信息化發展
對于電梯企業來說,由于是將企業的成品或者是半產品外包給供應商進行生產,在這個過程過程中,無疑是會面對對于電梯質量信息掌握不充分的問題,基于此,電梯公司可以建立相應的信息化系統,借助現代化的數字媒體,整合現有的電梯供應商的生產技術以及資源分布,并能夠及時的獲得電梯生產的有效信息,能夠對于質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作出及時有效的解決。
(四)強化質量檢驗機制
質量檢驗在電梯生產過程中能夠實現對于原材料、半成品的鑒別和檢驗,能夠保證不合格的產品不進入生產環節,對于初步生產中出現的有問題的半成品,不會進入到最終產品的生產中。在強化質量檢驗機制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在整個生產的過程中建立檢驗機構,并且是配備相應的檢驗的設備和人員,保證檢驗工作的進行,另一方面,是保證檢驗機構工作的權威,在供應商生產的過程中,質量檢驗部門的工作是對于生產工作的肯定其中的合格品,否定其中的殘次品,會在工作的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利益上的沖突,因此,質量檢驗機構必須是在供應商廠長的領導下進行工作,這樣能夠保證原材料和電梯產品的質量。
三、結論
電梯企業的供應商質量管理對于電梯產品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響,質量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電梯的安全,良好的供應商質量管理水平能夠滿足電梯企業生產安全電梯的需求,還能在為人們提供舒適安全的環境,并能夠在客戶的使用過程中提高滿意度,實現電梯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的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朱曉寧,李玲.基于IS09000族標準的供應鏈質量管理實施框架[S].商業研究,2011(32):38.
[2]張麗,供應鏈管理環境下的供應商選擇、評估與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時間過得真快, 2010年的腳步即將邁向身后,回想走過的腳印,深深淺淺一年時間,有歡笑,有淚水,有小小的成功,也有淡淡的失落。2010年這一年是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有收獲的。在工作上我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堅持學習,與時俱進,對領導交辦的事項從不馬虎,工作兢兢業業,忠于職守,順利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在思想政治素質、業務知識、寫作水平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進步和提高,在作風上廉潔奉公、務真求實。2010年是我們公司創業的第二年,也是我們公司產銷量全面提升的一年,從去年的創業年到今年的效益年我們走過了一段艱苦的歷程。雖然在今年我們遇到了洶涌的金融危機,企業的產銷量隨之下降,但是我們更加明確了質量的重要性,并加強了質量管理。我作為供方質量管理員,2010年在部門領導的帶領下不斷創新供方質量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使得進貨檢驗質量水平不斷提高,現將工作情況總結如下:
一、堅持政治思想學習
本人嚴格按照xx同志提出的“勤于學習、善于創造、樂于奉獻”的要求,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始終把耐得平淡、舍得付出、默默無聞作為自己的準則;深入學習,不斷提高觀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用各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加快知識更新,增強應變能力。
二、優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狠抓供方質量管理
XX年年外檢站只單純負責進貨檢驗,沒有采購質量控制的職能,與供方的溝通交流少,進貨檢驗的問題不能及時處理和跟蹤驗證,每月的進貨檢驗合格率都與目標值相差甚遠,錯漏檢現象時常發生,檢驗員的檢驗技能急需提高。
2010年我們強化了外檢站職能,將進貨檢驗與供方質量管理有機了結合起來。供方質量管理以前是檢驗和供方審核、評價、信息反饋分開,現在,我們將供方的質量管理員與外檢站整合到一起,有效縮短了供方質量問題的處理時間,提高了效率。與此同時,我們加大了對供方的管理力度。一方面針對內部反饋的供方異常信息、經常出現的不合格項與供方進行溝通交流的頻次大大增加,督促供方整改,第二是加大了對供方的考核力度,每月按時對供方造成的損失進行考核和索賠,使供方對質量問題更加重視。第三是實施了紅黃牌制度,對重復出現同一質量問題的供方采取警告、停止供貨等手段,及時督促供方改進質量。第四是加強了供方審核工作。今年首次將檢具、工裝的供方納入了供方審核的范圍。通過這些措施,供方質量意識有了明顯的好轉,進貨合格率逐步提高。
我們還建立了《供方異常質量信息臺帳》對供方產品質量實施動態管理,特別注重加強與過程檢驗、剖殼分析、市場反饋信息的溝通,及時反饋屬于供方責任的質量問題,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反饋系統將質量檢驗、質量信息反饋和質量改進有機結合,適時地了解供方狀況和質量改進的進展情況,同時還要求外檢站檢驗員參與到供方質量問題的跟蹤驗證中來,做到人人落實職責,人人負責檢查驗證。
2010年我們針對外檢站檢驗員檢驗水平不高的問題舉辦了專門的培訓,如:零件質量特性的重要性及對成品的影響培訓、gb2828抽樣培訓、量檢具選擇和使用的培訓等。2010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員工培訓工作,通過前期公司舉辦的ji培訓嚴格按照此模式提高培訓的有效性,增強員工的檢驗技能。我們將加強供方質量控制。一是培養基地式供方,對質量長期穩定的供方采取放寬檢查的優惠政策,提高供方質量管理的積極性,提高檢驗效率、降低檢驗成本。二是策劃適宜的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用受益者推動的方式促進供方提高管理水平,適宜時幫助供方推行spc管理。三是加強供方信息溝通和交流,加大供方考核力度,及時向供方反饋物資質量信息。為了解物資在使用中的質量情況,確保生產,積極主動與車間和生產部門溝通,掌握物資在生產中的質量信息,并及時反饋給供方,提出質量控制要求,使物資質量更加符合生產的要求。
三、認真加強專業知識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業務知識
本人努力堅持“向人學、向書本學”的學習型適應思路:一方面,虛心向有經驗的工程師請教,通過他們對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來規范自己的工作態度;另一方面,認真學習壓縮機專業知識培訓教材、質量工程師教材和機械制造專業相關書籍,從中汲取營養,努力掌握有關質量方面的專業知識,在最短時間內把自己塑造成為了一名合格的供方質量管理員。
四、不足之處
一年來,本人作出了一定的努力,在領導和同志們的關心支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距領導和同志們的要求還有不少的差距:
1、在工作中與領導交流溝通不夠。
2、由于自己比較年輕,工作經驗不足,所以在開展工作時缺乏魄力。綜合協調能力和專業知識方面欠缺,在工作的組織指揮上,缺乏堅定性。
3、具體工作當中存在檢查力度不夠和工作積極性不高等缺點。有時考慮問題不夠周全,處理問題不夠細致。學習不夠,知識面不廣。
以上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克服缺點,進一步完善和提高,總之,我在工作崗位上履行了一名質量管理人員的職責,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成績只屬于過去,明年工作重點首先是要抓好采購產品的質量穩定;其次是質量穩中求高使產品質量再上一個新臺階。提升個人工作管理能力,為適應公司快速發展做出自已的貢獻。我將迎接新的挑戰,珍惜新的機會,揚長避短,做好新的工作,爭取新的進步!
關鍵詞:盈余管理;審計質量;相關性;修正的Jones模型
一、引言
盈余管理通常是指為了在最大程度上讓個人或者企業獲取利益,企業的管理層通過對會計政策的選擇,以及對企業的業務進行調整等一系列的手段對企業的盈余產生影響,使企業無法真實公允地在對外披露的財務報告中反映出企業的實際經營成果。而獨立的審計機制就是為了制約企業管理當局控制盈余和粉飾財務報告的行為而存在的,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并且降低企業的成本。并且,審計質量的高低影響著審計對盈余管理的制約力度,審計的質量越高,越容易發現并且限制企業管理層的會計錯誤以及違反規定的行為,進而更有效率地控制盈余管理。薄仙慧、吳聯生(2011)對審計意見類型與公司盈余管理水平的關系進行了研究,但是并沒有發現企業當期盈余管理水平與審計師出具非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呈顯著的相關關系,說明審計師沒有顯著揭示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審計質量偏低。本文通過新的數據,對上市公司審計質量與盈余管理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并試圖用中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來檢驗中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
注冊會計師在對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審計查出重大錯報、漏報問題時,會因為審計風險合理地做出審計意見報告。同時,注冊會計師和會計師事務所也會選擇提升執業人員的執業水平,提升審計質量。由此看來,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報告中的審計意見類型與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有著一定的關聯,注冊會計師是否對被審計單位的盈余管理現象出具了恰當的審計意見,決定審計質量的高低。對此提出本文的假設(H1):注冊會計師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對于過分盈余管理的企業,則不會發表標準無保留意見報告。
(二)樣本與數據
本文所采用的數據樣本來自2014年至2015年的上市公司,在防止被不同股票類別影響時,也盡量確保足夠的樣本容量。其中,剔除了一些財務數據不完整的公司,以及盈余情況不穩定的金融、保險等行業的公司信息。由此得出2015年的473個上市公司的樣本觀測值。依據國泰安數據庫中展示的審計報告,2015年得到標準無保留意見的樣本公司有459家,而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樣本公司共14家。本文的數據主要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主要運用MicrosoftExcel軟件對獲得的數據進行篩選、統計。在實證研究部分,則通過SPSSStatistic統計分析軟件對篩選后的樣本數據展開描述性統計和二分類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
(三)構建模型
本文采用的盈余管理的計量方法是修正的Jones模型,總應計利潤包含可操控性應計利潤和不可操控性應計利潤,為更精準地測量盈余管理水平,還將應收賬款的情況加入研究。并且,修正的Jones模型也用可操控性應計利潤衡量盈余管理水平。構建模型:TDAt=NIt-CFOtTDAt/At-1=α1(1/At-1)+α2[(REVt-RECt)/At-1]+α3(PPEt/At-1)NDAt/At-1=α1(1/At-1)+α2[(REVt-RECt)/At-1]+α3(PPEt/At-1)DAt/At-1=TDAt/At-1-NDAt/At-1其中,TDAt表示第t年的總應計利潤;NDAt表示第t年的不可操縱應計利潤;At-1表示第t-1年的資產總額;NIt表示第t年的凈利潤;CFOt表示第t年的經營現金流量凈額;REVt表示第t年的營業收入變動額,即第t年的營業收入額減去第t-1年的營業收入額;RECt表示第t年的應收賬款變動額,即第t年的應收賬款減去第t-1年的應收賬款額;PPEt表示第t年的固定資產總額;DAt表示第t年的可操控應計利潤的絕對量;DAt/At-1表示經上一年資產總額調整過的可操縱應計利潤的相對量,即盈余管理水平。
(四)多元回歸模型
關于假設(H1),注冊會計師對于過分盈余管理的被審計單位,出具標準審計意見的可能性會很低。審計意見作為模型的因變量,用以表示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發表的審計意見類型,包括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和非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審計意見的類型用虛擬變量OP來表示,假設被審計單位獲得的是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則OP=1;反之,OP=0。模型的自變量則是盈余管理水平,由此,建立模型:OP=β0+β1|DAt/At-1|+ζ。其中,OP表示審計意見;β0表示截距;β1表示系數;ζ為殘值。
三、實證結果及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由表1中看出,樣本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最小值為0.00007297340989665,幾乎為零,幾乎沒有發生任何動機的盈余管理行為,最大值為2.009201445026,樣本均值0.05017848013503,最大值較樣本均值極高,說明存在大量的上市公司有著程度不高的盈余管理,而有著極高盈余管理行為的只存在于極少數的上市公司,這與我國市場的現實情況及理論分析相符合。另外,對比表2與表3分析發現,2015年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盈余管理水平的均值為0.049517176,極小值為0.00007297340989665,而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的均值為0.07185980999778,極小值為0.013140361817,由此可以大致表明,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現象更為嚴重。并且,從極大值角度出發,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樣本盈余管理水平的極大值為2.009201445026,而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樣本盈余管理水平極大值僅為0.147663502829,這里又表現出了審計的局限性,即存在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但注冊會計師并沒有出具適當審計意見。
(二)Logistic回歸檢驗
將計算出的盈余管理水平代入公式OP=β0+β1|DAt/At-1|+ζ,并對OP應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從表4中可以看出,盈余管理水平的系數為-1.984,系數為負,注冊會計師發表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報告的可能與被審計單位的盈余管理水平負相關,即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越不容易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由此可以驗證假設(H1):注冊會計師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對于過分盈余管理的企業,則越不會發表標準無保留意見報告。
四、結論
本文利用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上市公司的數據為樣本,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利用Excel以及SPSS軟件,對我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和審計質量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由此得出結論,注冊會計師發表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報告的可能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呈負相關關系,注冊會計師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識別出盈余管理,并對其做出適當的披露。對于越是過分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注冊會計師越不可能出具標準無保留報告,而是出具非標準無保留報告。
作者:萬雨婷 曹 健 單位:新疆農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
參考文獻
[1]薄仙慧,吳聯生.盈余管理、信息風險與審計意見[J].審計研究,2011,(1):90-97.
一、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現狀分析
1.應收賬款規模的統計分析
(1)應收賬款金額的統計分析應收賬款的金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應收賬款的規模大小,本文通過對獲取的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從而對制造業應收賬款的規模進行一定的認知和評價。
(2)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比重以及營業收人比重的描述性統計不同的公司規模大小不一樣,不能僅僅通過應收賬款的多少來評價該公司的經營現狀,因此本文選取了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的比重以及應收賬款占營業收人的比重這兩個指標來進一步衡量應收賬款規模。
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的比重主要幫助衡量應收賬款在流動資產中的比重是否得當,是否會由于應收項目導致資金使用效率低下。應收賬款占營業收人的比重主要反映了企業的營業收人中有多大一部分是由賒銷帶來的。由于現銷收入才能夠真正為企業資金周轉提供保證,因此該指標也常被用來衡量利潤質量。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以及營業收入的比重。
從2012-2014年的趨勢來看,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與占營業收入比重的變化趨勢相似,均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其中應收賬款占流動資產的比重由19.69%上升至22.49%;應收賬款占營業收人的比重由23.03%上升至26.04%。說明我國制造業的各項交易中賒銷比重越來越大。因此,如何提高應收賬款質量進而建立起良好的信用體系,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2.應收賬款回收速度的統計分析
應收賬款周轉率可以反映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收回應收賬款的能力,因此本文用該指標來評價應收賬款的回收速度。
首先根據2014年1642家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分析。
將2012-2014年應收賬款周轉率均值進行比較,得出應收賬款周轉率近幾年的變化趨勢。
制造業上市公司應收賬款周轉率變化趨勢2013年的周轉率達到最高點6004次,但2012年和2014年的周轉率均未達到其三十分之一。該數據說明這三年制造業上市公司對銷售資金的管理能力有很大的波動性,雖然2013年所顯示的數據表明應收賬款流動速度短期提高了很多,但隨后一年的急劇下滑表明應收賬款質量是否得到了提高仍需進一步觀察研究。
二、我國制造業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制造型企業擁有生產周期長、產品種類繁多、生產工序復雜等特征。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資金占用比重較大、回收周期長、資金流動慢、壞賬率較高等特點。總體而言,我國制造型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以下問題:
1.應收賬款總體規模較大
我國制造型企業普遍采用快速擴張的銷售戰略,且其產品單價較高,導致在企業銷售過程中,往往采用賒銷或分期支付等結算方式。從上述統計分析中可以看出,制造業上市公司應收賬款的總體規模與其他行業相比較大。規模總量最大的達到300多億,并且有16家公司的應收賬款金額超過100億;此外,應收賬款占營業收人的平均比重也達到26.04%,相較于其他行業而言,比重偏大。
2.應收賬款周轉速度較慢,且具有較大的波動性
由于制造型企業生產周期長、運輸時間長、投人使用時間長等特征,其應收賬款回款周期相比其他行業較長。歐美國家制造型企業應收賬款平均回款周期在一個月左右,而國內制造型企業的平均收賬期為93.99天,其中有1269?20?家應收賬款平均回款周期超過一個月,占總數的77.28%。由此可見,我國制造型企業的應收賬款回收周期有較大的縮短空間。此外,由2012-2014年的數據可以看出,應收賬款回收速度十分不穩定,具有一定的波動性,說明應收賬款的管理并不是很完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和提高。
3.應收賬款壞賬率較高
我國企業賒銷比例大約是20%,但平均壞賬率達到5%-10%。而市場經濟發達的美國賒銷比例高達90%以上,但平均壞賬率僅有0.25%-0.5%。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美國市場的信用體系要比國內完善許多,雖然賒銷比例是國內的4.5倍,但壞賬率僅有國內的二十分之一。國際會計準則規定,對三年以上的賒銷款,企業應當全部計提壞賬準備。但實際情況是,有些企業對該類賒銷款的計提比例連50%都不到,只將五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全部列人壞賬準備。國內部分企業正是鉆了壞賬準備計提比例不規范的漏洞,通過借助應收賬款的增減來調節利潤,這對企業未來的業績變化帶來較大的不確定性風險。
4.對應收賬款管理不夠重視
長期以來,大多數制造企業習慣于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銷售管理上,忽視了對應收賬款質量管理。我國企業對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缺乏系統、科學的管理方法,常常只關注于賬款的登記和催收。雖然2012-2014年的應收賬款規模較穩定,但周轉率具有很大的波動性,說明應收賬款的管理仍存在問題。
三、提高制造業上市公司應收賬款質量的建議
1.加強對應收賬款管理的重視
首先,重視應收賬款風險,健全應收賬款客戶授信管理制度。企業內部各級人員應當加強對應收賬款賒銷工作的重視程度,可以提議管理層成立賒銷風險評估委員會。委員會每年要對授信名單、授信金額、授信期限等進行重新核定,并根據各類客戶不同的信用等級給予相應的授信期限和授信額度。其次,準確分析客戶的信用情況。對客戶信用情況進行分析,對客戶信用方面的相關信息整體綜合考查,通過一系列信用標準評估方法來確定該客戶的信用評級,并以此來評價該客戶的風險程度。最后,確定適合的信用額度。信用額度過低,可能會降低顧客的消費導致銷售業績下滑;信用額度過高又容易使資金成本和收賬風險增大。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門應當選擇一個對公司而言相對適當的信用額度,并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將授信額度根據客戶資信評價結果在不同信用等級的客戶之間進行分配。
2.提高企業產品競爭力,實現價值創新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產品之間的功效、
質量日趨雷同,絕大部分商品都處于相對供過于求的狀態。如今人們有著更多個性化的需求,單一雷同的產品在市場上并不具備競爭力。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與競爭者相比要有相對的優勢,而這些優勢主要表現為價格、服務和結算期上。許多企業都在結算期上做文章,從而導致應收賬款質量的下降,容易形成呆壞賬。因此如果想要從根本上解決應收賬款質量問題,就應當對傳統的競爭思維模式提出質疑,打破行業中存在的一些默認規則或前提假設,并重新建立新的市場邊界;規避現有行業存在的激烈競爭,關注潛在的需求。從而提髙企業產品競爭力,實現顧客價值的巨大突破,達到價值創新,提高應收賬款質量。
3.定期進行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和催收工作
(1)定期進行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企業可以通過對應收賬款進行賬齡分析來了解其賬齡結構分布以及逾期款項占應收賬款總額的比例等。企業要根據逾期金額和逾期時間來采取不同的催收措施。對于沒有逾期的應收賬款,也不能懈怠,應當分析其在賒銷期內付款的規律變化,以便在客戶出現財務狀況惡化跡象時,及吋采取措施控制風險。
(2)定期進行應收賬款的催收工作應收賬款催收的難度會隨著逾期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成為壞賬的概率也隨之提高。因此要依據賒銷款逾期時間的長短,對逾期客戶相應地采取由溫和到強硬的催收措施。企業在選擇催收程序時,可根據逾期時間從短到長,依次選擇信函或傳真催收、派人上門催收、訴訟等方式。
4.提高壞賬準備計提比例
按國際上通行的做法,應將1年以上的應收賬款視為壞賬,予以核銷。而我國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規定,3年以上不能收回的應收賬款才能確認為壞賬損失,這充分說明了我國壞賬準備計提不夠,現有的應收賬款中包括大量的高賬齡應收賬款,虛增了企業的資產和利潤。因此筆者認為,我國也應該遵循國際上通行的做法,將1年以上的應收賬款視為壞賬,予以核銷。雖然短期來看,將導致企業利潤大幅下降,對國家的稅收影響較大;但從長期來看,只有國家從制度上做了規定,才能促進上市公司整體的良性發展,才會使企業有更好的發展和盈利能力,從而增加國家的稅收收人。
5.拓展應收賬款保理業務
盡管賒銷對企業有著顯而易見的促銷作用,但由于應收賬款降低了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影響著企業的資金周轉與日常開支,容易引發企業財務危機。應收賬款保理是指企業將滿足一定條件的未到期應收賬款轉讓給商業銀行,通過應收賬款的轉讓貼現獲得銀行的流動資金支持,進而加快資金周轉。通過拓展應收賬款保理業務,可以加快資金周轉、增強銷售能力、改善財務報表,對于應收賬款規模較大、回收率較低的制造型企業而言,有助于提升應收賬款質量。
關鍵詞:供應商;管理模式;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F273.7 文獻標識碼:A
隨著中國鐵路客車車輛裝備制造水平的高速發展,國外先進的車輛制造技術的引進,中國鐵路車輛制造企業已初步建立了高速動車產品平臺,高速動車組將是中國車輛制造企業未來生產的主流產品和支柱產業之一。面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采購人都在思考如何適應新形勢下的采購工作特點和要求,探索和總結采購經驗,以更好的為鐵路發展服務。
西門子資深采購經理佩歐先生曾說過“在西門子高速動車組成本構成中,材料費用成本要占到總成本的50%
~80%,采購成本每降低1%,對于利潤增長的貢獻平均為10%”,可見采購工作的重要性。采購目標就是以合理的價格,持續獲得最及時、最優質的產品和服務,以及對用戶需求迅速、高效的響應能力。實現采購目標的前提是必須要擁有與之相匹配的優秀供應商,這也是為什么許多國際知名企業把供應商管理納入公司戰略管理的原因之一。
供應商管理是指對于供應商的開發、了解、選擇以及使用等綜合性工作的總稱,是企業對資源來源的控制和管理,是企業保證為生產提供可靠資源的根本。
本文主要是分析鐵路車輛制造企業目前供應商管理的現狀及原因,并對新形勢下如何進行供應商管理提出建議,目的是實現不斷提高產品品質,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1 目前鐵路車輛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工作的現狀分析
現在很多企業都面臨著這樣一個難題“優秀的供應商很難尋找,而容易尋找的供應商又不夠優秀”,于是不斷開發供應商、不斷更換供應商變成了這些企業無奈的選擇。結果便是:質量、價格和交期經常波動,服務時好時壞、時有時無,這其中主要問題就出在供應商管理上。
目前鐵路車輛制造企業供應商管理方面還存在很多問題,總結起來有以下四點
1.1 對供應商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不夠
1.1.1 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仍然存在
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資源由國家政府按計劃統一調配,企業的市場銷售和物資供應只需按上級計劃進行,客觀上造成了企業主動開拓市場、物資供應管理的意識不強。
1.1.2 產品結構、技術和制造水平不高的影響
隨著鐵路客車裝備技術水平的提升,產品結構也逐步調整,以大鐵路產品為例,已有22B、25B、25K、25G、25T系列,現在又引進了時速200公里、350公里等級的動車組,初步構建了高速動車平臺。
早期的產品結構和技術水平等級比較低,屬于低端產品,對配件的要求比較低,在市場上很容易尋找到符合條件的供應商,自然會忽視對供應商開發、培養工作,長此以往,一旦產品升級換代,原有的供應商就出現了不適。
1.1.3 傳統的“買方市場”思想的影響
受“買方市場”思想的影響,容易出現買方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直接或間接地迫使供應商接受一些“不平等條約”,短期看可能給企業帶來一些好處,但從長遠來看對于企業的發展卻是不利的。因為這些“不平等條約”會損害供應商的利益,一旦缺少了合理、穩定的利潤,供應商產品質量、交貨的波動和服務質量的下降就不可避免,反而對企業不利。“買方市場”思想過于強調自身利益,對供應商管理的重要性缺乏長遠考慮。
1.2 供應商管理的流程和體系缺乏實際操作性
鐵路車輛制造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逐步建立了供應商管理的流程和體系,出臺了相應的管理程序和制度,但相比國外車輛制造企業(如阿爾斯通、龐巴迪、西門子等公司)的供應商管理流程和體系,國內企業現在主要的問題是缺少詳細的可操作的指導性文件,定性分析多,但缺少量化指標分析,缺乏實際操作性,淡化了過程控制,更多的是依賴事后控制的手段,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采購員總是去當“救火隊員”,疲于應付、處理突發的供應商產品質量問題。
1.3 供應商管理工作缺乏系統性、計劃性
目前缺乏系統的有計劃的安排,仍處于“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階段,因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和生產工藝,出現一個項目就要臨時去尋找供應商為己用,往往出現花費大量工程技術人員的精力去作一些重復性而意義不大的工作,沒有意識到在“培養”比“尋找”更加重要,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因供應商不停的變換,成本、質量、交付不能持續不斷的改進和完善,且供應商檔次參差不齊,就會導致產品質量水平容易波動,影響到企業長遠發展。
1.4 重“管”輕“理”
與采購相關的部門績效考核的側重點不一,各部門的利益中心也不盡一致,造成各自的行為視角不同而產生角色沖突,如采購部門只關注采購成本的高低,質檢部門重點關心的是產品的質量和可靠性,而不注重價格和交貨期;審計部門不顧產品質量想方設法降低采購成本;財務部門追逐利息利益最大化而延期付款等等。片面強調職能的目標,維護各自的利益,更強調于“管”而非“理”,企業相關部門很難形成合力,“供應商管理”更多停留于形式上。
2 對于供應商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
2.1 重視對資源市場的分析,按項目建立供應商信息庫
根據資源的市場需求數據,運用統計分析方法判斷目前市場的供求關系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充分了解資源的市場競爭能力以及現有供應商信息情況,同時對潛在供應商的市場位置以及產品的市場占有率有所認識。
具體操作,建議以項目為單位,針對主要部件建立供應商信息庫,主要包含供應商的質量體系認證情況、研發能力、設計過程的質量控制能力、生產能力、生產組織方式、物流和制造過程的質量控制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行業供貨業績、售后服務情況、產品可追溯性、供應商管理能力等信息。
在項目采購過程中,充分利用商會、貿易博覽會、國外使館商務咨詢處、國際互聯網等渠道,挖掘潛在的供應商,并利用供應商問卷調查表的方式,獲得企業信息,錄入供應商信息庫,作為項目備選供應商。
2.2 對物料進行歸類管理,有針對性采取不同的采購策略
對A、B類物資要與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的關系,實現與供應商之間戰略、信息、信任、標準、文化等方面的協同。一是建立供應商激勵體系,給予供應商適當的優惠和扶持政策,如技術支持、采購量調節、制定合理的利潤率、及時付款等;二是加強與供應商的信息溝通和交流。可采取日常交流和定期交流兩種方式,建議采用“年度供應總結會”的定期交流方式,雙方坦誠交換意見,總結雙方一年中的合作情況,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和措施,加深相互間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構建穩固長期密切合作關系。
對于C類物資則沒有必要耗費大量精力與供應商建立密切的關系,重點是對供應商管理、控制。建議一:精簡供應商數量,淘汰那些在質量、交貨、技術服務、成本降低等方面不能持續改進的“雞肋”供應商,降低采購管理成本;建議二:培養幾家有實力的貿易公司,以拓寬采購渠道,發揮集成采購的作用,獲得采購的價格優勢。
2.3 幫助供應商不斷提升質量保證、成本控制、計劃管理能力,加強對供應商開發、培養工作
2.3.1 幫助供應商提升設計和制造過程的質量保證能力
加強與供應商信息溝通,讓供應商精確掌握我們的要求;通過技術交流、聯合設計等方法,對供應商技術支持;與供應商共同改進零部件的質量問題;與供應商共同完善其采購過程、制造過程的質量控制手段和方法;幫助供應商逐步完善物流、配置、NCR管理等。
2.3.2 幫助供應商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原料價格、庫存量、生產效率、合格率、生產消耗等是影響零部件成本的重要因素,企業應主動給予支持,如在產品設計初期,選擇讓具有伙伴關系的供應商參與新產品開發小組,共同研究、分析產品的構成、性能等信息,借助供應商的專業知識降低成本;與供應商進行采購資源共享,幫助供應商開發更廉價的采購渠道;與供應商共同改善其物流和制造過程,減少無效勞動,縮短生產周期;與供應商共同探討改善庫存管理的辦法,幫助供應商降低其原材料、在制品、成品的庫存量;幫助供應商改善其生產工藝,減少生產過程中能源、輔料、耗材的消耗。
2.3.3 幫助供應商提升計劃管理能力
督促、幫助供應商建立、完善相應的計劃管理手段,確保供應商能夠快速啟動訂單,轉化、分解工作任務,有序、高效地執行訂單,建立訂單執行的自我監控和風險控制體系,提升供應商的按期交付水平。
2.4 建立內部協調機制,協商處理采購中各類問題
內部協調機制是企業內各部門工作銜接的劑,它能夠促進采購與各部門工作的連貫,保障采購工作的順利執行。
2.4.1 優化采購組成結構,按項目構建采購團隊
技術、質量、市場、財務等凡是與采購相關的人員都組建到采購團隊中,明確職責分工,理順團隊關系,將采購各個環節的子系統很好地協調起來,優化采購資源配置、業務環節,簡化采購業務流程,提升采購工作效率。同時在項目不同階段和不同時期,充分發揮各部門的專業化管理水平,保證采購工作的透明度,綜合分析各個采購環節利害關系,尋找最佳的利益平衡點,追求最優的整體采購效益。
2.4.2 樹立采購總成本意識
與采購相關的部門應站在整個公司的角度上,從公司制造、物流、財務、營銷、質量、售后服務等各個角度,綜合分析、評估供應商的采購成本,核算部件的企業采購總成本,使得整個企業的利潤最大化、成本最低、風險最小。
3 結束語
供應商管理就像“養雞生蛋”,要想多得蛋、常得蛋,首先要把雞養好。本文僅是初步探討了鐵路車輛制造企業在新的生產經營形勢下供應商管理的發展方向和趨勢,針對目前管理的現狀,分析其內在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相信只要我們本著友好合作的態度,運用科學的管理方式,就能與供應商建立起長期的、良好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就能夠持續不斷地獲得高品質、低價格、及時交付的產品和超越期望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羅偉釗. 采購作業管理[M]. 廣州:廣東省出版社,2006.
關鍵詞:制造業;供應鏈;質量;調查;回歸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識碼:A
Study on Estimating th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of Supply Chain
Zhao Yuzhong
(1. Management school of Tianjin University;2. Economy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Yanshan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suppliers’ products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of downstream enterprises in the supply chain, so enterprises should have a prior evaluation when selecting the suppliers.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above,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selecting manufacturing suppliers, and conducted a survey by a questionnaire, and conducted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rank correlation test 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survey.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positive correlated to th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enterprises significantly. The findings of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quality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the prior forecasting on quality of products of the suppliers. This provides an important quality information for enterprises selecting the manufacturing suppliers.
Key words: Manufacture industry; supply chain; quality; survey; regression analysis.
近來我國制造的產品在海外頻頻被曝質量問題,波及牙膏、食品、藥品、玩具、汽車等。我們在反對丑化“中國制造”之外,也應該反省一下我國產品質量還有哪些不足之處,如何改進,在產品質量上不受貿易壁壘的制約。
產品質量影響因素很多。人(Man)、機(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測(Measurement)、環(Environment),即5M1E都會對企業的產品質量產生影響,其中的“料”就是企業使用的供應商提供的原材料、零部件。根據邁克爾?波特的五力模型[1],企業對供應商可采用后向一體化戰略,保證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防止賣方討價還價能力過強。若對此不擔心,企業可以采用資源外包,把有限的人、財、物集中于核心能力。企業需把對供應商的控制加入質量管理計劃之中,從供應鏈范圍降低總質量成本。
彼得?圣吉的《第五項修煉》中的啤酒游戲給人們演示了零售商訂貨量的微小變動對上游企業產生巨大影響的“牛鞭效應”[2],產品質量上,供應鏈上游供應商產品中的少量次品會給下游企業帶來巨大損失,是反方向的“牛鞭效應”。
對供應商質量管理水平的調查可以幫助企業加深對供方的了解,進一步評價供應商的質量保證能力,提前對采購的產品質量有一定的把握,并可依調查結果幫助供應商提高質量管理。
一.制造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評價制造業供應商質量管理水平,既要考慮生產過程的過程能力指數[3],也要全面考慮供應商全面系統的企業管理[4-6]。綜觀Saraph等人選用的質量要素[7]和各國質量獎評價準則,把質量體系、質量保證、質量領導以及質量文化作為根源要素,把顧客滿意度和產品質量作為結果要素,把過程控制、質量設計、質量理念、質量信息系統、技術研發、職工參與和人員管理作為連接根源要素和結果要素的支持要素。
二.調查項目
確定制造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后,需細分為較具體企業管理內容。質量管理評價指標所包含的企業管理要素全面,細分后能充分反映制造企業質量管理特征。
1.質量體系指標考慮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情況、持續改進、執行效果。2.質量保證指標考慮關鍵測量檢驗設備、生產設備管理;外來原料、材料質量保證;員工培訓和資格認定等。3.質量文化指標考慮質量教育;質量管理制度;員工質量意識;質量戰略;質量方針和目標。4.質量領導指標考慮領導重視質量程度;領導質量責任制等。5.質量理念指標考慮質量體系持續改進的程度;先進質量理念接受程度、執行效果等。6.過程控制指標考慮過程控制體系;過程能力指數;新、老質量管理七種工具掌握和應用情況等。7.質量設計指標考慮試驗設計方法;質量設計過程;質量設計投入;質量設計團隊等。8.質量信息系統指標考慮質量信息系統建立和維護及效率;質量數據的收集、利用等。9.技術研發指標考慮研發團隊;專利;技術水平;研發投入;新產品比重等。10.職工參與指標考慮職工參與質量改進、質量計劃、質量評價、質量決策的程度。11.人員管理指標考慮職工質量培訓的范圍、深度和頻度;關心職工程度等。12.顧客滿意指標考慮顧客滿意度調查;顧客參與質量活動的程度;顧客溝通體系的效率。13.產品質量指標考慮初檢合格率;最終產品合格率;單位產品缺陷數;顧客投訴率等。
三.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評價
設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不能事先預測供應商產品質量,可以通過質量管理水平調查進行評估。根據以上調查項目設計調查問卷,問卷調查通過郵寄和專題座談的方式進行。本次調查收集到全國各地268家制造業企業的質量管理情況的數據,根據分析需要進行數據整理。產品質量作為結果變量,其他調查項目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將得到的數據匯總成制造企業質量質量管理得分。
1.回歸分析
將產品質量和因子分析得分進行回歸分析。令產品質量為Y,因子得分為X,建立回歸方程為:
Y=98.2+1.48*X(1)
方程回歸效果檢驗統計量F=11.07,P=0.001,回歸效果顯著。根據分析可以看到,進行制造供應商選擇的時候,企業可以依據質量管理問卷調查對供應商進行評價,以評價結果作為參考信息,選擇能夠保證產品質量的供應商。
2.Spearman秩相關檢驗
現實中,許多時候人們對于得分高低沒有具體的認識,但橫向對比得到的排名卻很有實際感受。那么企業在評價供應商的得分后,選擇的時候必定要依據供應商之間的比較,這里最后將被調查企業按得分高低排序,同時將被調查企業按產品質量高低排序,得到兩組秩。對兩組變量進行Spearman秩相關檢驗,即將因子得分和產品合格率排序,計算得到Spearman相關系數Rs=0.287,雙邊檢驗的P值等于0,兩個變量顯著正相關。
根據分析結論,對制造類供應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調查結果評價后的排名,可以作為供應商選擇的重要參考依據。
四.結束語
質量管理是全面的管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質量控制,從供應商的選擇開始。制造企業質量管理調查可以反映被調查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增加的質量信息,在供應商的選擇決策中減少盲目性和主觀性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作者單位:天津大學管理學院; 燕山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參考文獻
[1]波特(Poter,Micheal.E.)著,陳小悅譯.競爭戰略[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7.1.
[2][美]彼得?圣吉.第五項修煉[M].上海:三聯書店,1998.110-120.
[3] 溫德成,呂杰.供應商質量供應能力指數的分析與評價[J].工業工程與管理,2005,5:48-51.
[4] 唐曉芬.質量競爭力研究[J].上海質量,2002,10:12-16.
[5] 蔣家東.質量競爭力指數研究分析[J].航空標準化與質量,2004,1:13-17.
關鍵詞:汽車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
當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逐漸增強,國際間的商品交流與發展也日漸激烈,要在市場中占據優勢地位就需要強化汽車企業的質量管理工作,特別是零部件采購的質量管理。社會分工的逐漸細化使得汽車生產企業也不可能生產所有的零部件,而是將零部件的生產交給其他專業化的企業。采購零部件的質量管理將對產量的整體質量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因此必須做好汽車零部件采購的質量管理。
一、汽車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的必要性
汽車制造業是機械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改變金屬原材料的物理性狀,并進行組裝,使其成為產品,具有一定的價值。機械制造業生產具有離散為主、流程為輔、裝配為重點的特點[1],離散型就是將單獨的零部件一個一個進行組裝最終形成產品,這種產品的形成是以零部件的拼接為主要的工序,因此裝配是重點工作。汽車制造業也是離散型的工業。我國的汽車制造業中,外購以及外協件的比重還很大,大約占到60%[2],有相當部分質量問題的出現是由于外購、外協件的質量存在問題,因此就必須要進行采購質量管理,完善采購標準,提高采購零部件的質量,保證汽車制造業的產品質量。加之近年來,我國的經濟快速發展,汽車制造業間的競爭也逐漸激烈,產品質量已經成為競爭的主要因素,汽車制造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定的優勢,就必須要做好源頭上的質量管理工作,這也就使得汽車制造業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成為解決的主要任務。汽車制造業產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零部件采購質量的影響,因此需要提高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做好零部件采購的基礎工作管理,對于不合格的產品需要進行嚴格的控制,強化零部件供應商的選擇與考核,完善質量管理體系建立,保證采購零部件的質量。
二、汽車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的現狀
零部件采購就是一定條件下,企業在供應市場中獲取零部件或者是服務,以此作為企業的重要資源,促進企業生產以及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質量管理是在質量方面進行組織協調工作,主要有質量目標、計劃的制定,質量管理、質量改進等內容[3]。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長期穩定發展,生產出物美價廉的產品,就需要提高產品質量,做好零部件采購的質量管理工作,保證產品質量,使汽車能夠順利生產出來。然而目前我國的汽車制造業中,零部件采購的質量管理還不到位,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影響到零部件采購的質量,也影響到汽車生產的質量,導致企業信譽受損。還有些企業對零部件采購的質量認識不到位,使得零部件采購質量的提高受限。零部件采購的管理主要是供應商、進貨以及采購物流過程進行質量管理與控制。汽車生產過程中,整輛汽車中有60%的部分是需要采購提供的,采購的零部件的質量將直接對汽車的生產質量造成影響。但是目前汽車制造業中零部件的采購質量管理還缺乏有效的基礎性工作,信息傳遞比較緩慢,零部件采購的質量跟蹤調查與反饋不到位[4]。并且采購人員在采購汽車零部件時存在著很大的主觀性,挑選零部件的隨意性也比較大,加之采購制度的不完善,使得零部件采購的質量管理不能得到有效地管理與控制。同時,在采購零部件時,不能對供應商的生產過程進行科學的質量管理與控制,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使用劣質材料、老化設備;工藝不穩定、檢驗把關不力等生產過程控制不嚴等,這些都會影響零部件的質量,使得質量問題無法從根本上被解決。當前,零部件檢測設備以及人員還嚴重不足,無法達到質量管理控制的目的。現階段,汽車零部件的生產技術以及專業化逐漸提升,現有的質量檢測人員以及設備無法滿足質量管理的需要,因此使得不合格的零部件也大量入庫。汽車制造企業缺乏專業的統計人員,不能對統計技術程序文件進行編制,檢驗過程中無法使用相關的統計方法,對于質量原始記錄不能運用統計技術進行科學的分析。
三、汽車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1、建立完善的采購質量管理體系
要強化汽車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就需要有完善的采購質量管理體系,依據市場化、簡單化、有效化以及總體化、階段化的原則進行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5]。以市場的價格作為指導,以保證產品質量為基礎和前提,建立滿足市場經濟變化的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體系。在零部件的采購過程中,需要明確采購的目標,進一步簡化采購的過程和環節。完善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制度建設,依據相關的法律法規進行采購質量管理。在汽車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中,需要將其納入到整個管理過程中,通過企業內部外部的協調,使零部件從生產到結束都能夠全面的管理。在零部件采購過程中,需要明確采購的時間、數量等,針對不同的采購環節以及時間等完善質量檢測控制手段。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需要經過策劃設計、采購質量管理文件編制、質量管理體系實施等階段[6]。管理人員需要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總體的設計與策劃,明確采購質量管理的目標以及需要,在進行采購質量管理體系策劃時,需要保證管理體系的完成,并以此為依據制定質量管理的方法,明確質量管理體系策劃的準確性以及合理性。編制采購質量管理文件時需要滿足標準,保證質量控制,促進管理水平的提升,形成完善的、高效、實用的采購質量管理體系文件,其中應包括質量管理手冊、供應商的相關文件以及質量管理記錄等。為了保證采購質量管理體系的順利實施,需要提高認識,做好質量管理與考核,及時進行糾正、預防等工作,充分發揮考核的作用,促進采購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
2、做好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的分級以及信息管理工作
要使汽車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工作能順利開展,需要做好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的基礎工作,明確零部件采購的重要性,并做好分級管理,零部件的質量對最終的汽車質量產生影響,但是不同零部件的影響也是存在差異的,因此需要將零部件根據產品的結構、性能以及影響產品的效果等進行分級。主要可以分為3級,一是關鍵性的零部件,對汽車質量有直接性的影響,決定著汽車的性能。二是重要的零部件,對汽車質量有直接性的影響,對汽車性能有一定的影響,三是一般的零部件,也就是上述兩種之外的采購零部件[7]。通過分級管理,能夠對采購、庫存管理等進行重點處理。同時,還需要收集零部件的相關質量信息,這是采購的重要依據。搜集質量信息,質量信息主要有質量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質量管理標準、技術標準等,合同中的質量內容,檢驗記錄、產品的合格證書、報告單、檢驗的設備程序標準等[8],及時發現質量問題。對質量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建立質量信息管理系統,強化信息的傳遞。在對采購質量信息的處理時,還需要強化質量信息的統計工作,了解質量清理,保證質量管理的順利進行。
3、對采購零部件的文件進行管理
市場經濟的發展與變動使得采購工作中也存在著諸多的不穩定因素,對采購零部件的內容進行管理,處理管理的漏洞。在對零部件供應商建立合作關系前,需要將采購資料以文字的形式在訂貨合同以及協議中明確表述出來,產品的名稱、型號、數量、金額、簽訂的時間、地點,供貨的時間、供貨方對質量負責的條件,損耗的計算方法,包裝的標準以及相關費用的承擔,驗收的標準、方法,結算的方法,違約責任等,采購的零部件需要經過審批才能夠生效。
4、提高采購人員的質量意識
在汽車制造企業中要使所有人員都參與到質量管理中,需要領導提高質量管理意識,領導的質量意識提升,才會更加注重采購人員的意識提升,才能夠在企業內部形成強化的動力,使零部件采購質量真正得到提高。汽車零部件采購過程中,采購人員的素質能力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汽車制造業的領導需要明確采購質量管理的理念,提高質量管理意識,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需要采購人員、質量檢測人員、技術管理人員都參與到零部件采購的管理中,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強化學習與培訓,提高零部件采購人員的質量意識和理念,使零部件采購人員能夠提高自覺性,認真按照質量管理標準以及制度進行采購工作,明確質量對于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汽車零部件采購工作需要采購員具有一定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需要對產品技術以及質量標準有正確的認識,具備強烈的責任意識,因此需要合理安排策劃采購人員的上崗條件,進行崗前、崗中培訓,提高其素質能力,能夠在采購過程中處理好質量問題,避免給汽車企業造成經濟損失。做好采購人員的獎懲工作,提高采購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以及責任感。
5、明確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程序
汽車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明確相關部門的質量管理責任,完善質量管理程序,使汽車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更加程序化,使采購零部件工作能夠受到嚴格的控制。采購質量的管理并不只是采購部門的工作,還需要技術部門、質量管理部門的配合。需要根據汽車企業的情況,對采購質量管理的責任進行明確的劃分,相關部門的質量管理工作需要相互配合,保證零部件采購的質量能夠在控制中。企業需要嚴格按照質量管理程度進行采購,各部門根據自己的責任開展工作,并嚴格按照程序進行,禁止跨越任一環節進行采購質量控制。通常來講,采購部門制定采購計劃,并開始實施采購質量管理程序,保證采購零部件的驗證以及供應商的評價等都在控制中。質量管理部門主要是對采購的零部件進行質量的審核,做好進貨檢驗工作,對供應商的質量水平進行核定。技術部門主要是對零部件的質量影響情況進行分類,檢驗部門對送檢樣品進行檢驗、出具相應的鑒定報告。
6、強化零部件供應商的管理
企業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是零部件采購質量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很多汽車企業將注意力放在零部件的入庫檢驗上,采購零部件的質量不能做到適時控制,供應鏈上的企業也不能同步進行。因此需要強化對零部件供應商的質量管理。選擇供應商要明確供應商的技術能力水平、價格、質量、服務等,對供應商的年度業績、信譽以及供貨等進行明確。對供應商的信息進行全面的調查、訪問,了解供應商的信息,與供應商的負責人進行交流。為了保證零部件供應商能夠一直滿足企業的需要,需要加強與供應商的質量合作,保證零部件的生產過程也滿足質量要求。明確合同中的質量控制內容,并制定全面的質量管理計劃,將供應商的設計、工藝以及質量能力等進行全面控制,對供應商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監督考核,全面考察供應商的能力,對于發現的問題要求其立即整改[9],保證零部件的質量。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與變化,汽車企業的內部以及外部環境也會發生變化,供應商也一樣,因此企業需要明確其變化,并要求供應商及時匯報情況,對報告進行鑒定,對供應商進行動態化管理,建立靈活的供應關系,促進零部件質量的有效控制。
結束語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交通行業也迅速進步,汽車成為人們首選的交通工具。近年來,我國的汽車產業實現了良好的發展與進步,汽車以及零部件產量已經居于世界首位。汽車零部件的采購對于汽車制造企業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并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應加強零部件采購的質量管理,提高零部件的質量,保證汽車企業產品整體質量的實現,能夠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參考文獻:
[1]王淑清.供應鏈環境下的汽車零部件采購管理探析[J].物流技術(裝備版),2012,12:67-69.
[2]畢文棟.汽車零部件采購管理的研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2,24:200.
[3]畢文棟.關于汽車零部件采購管理的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2,26:132-133.
[4]李文麗.汽車零部件企業實施質量管理體系的思考[J].山西科技,2011,04:54-55+60.
[5]顏玲鳳.汽車零部件企業中的質量管理問題[J].中外企業家,2014,33:206.
[6]尹秀杰,周爽.汽車零部件開發過程中的供應商質量管理[J].品牌,2015,05:93.
[7]姚凱.汽車零部件質量管理多方面分析[J].科技風,2010,22:91+94.
[8]烏寶艷,唐景池.汽車零部件企業如何切實做好質量管理工作[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3,15:156-157.
一個價格考核平臺,已經讓阿里巴巴從一個幾十人的創業作坊,迅速成長為員工規模突破7000人的龐然大物。這樣幾何倍數的人員增長所花費的也不過8年時間。現在,阿里巴巴的互聯網創業傳奇仍在繼續,對于后進者們來說,走在路上需要留意的是,一些新方向上的啟示正若隱若現,供求兩方都在沉思和尋覓,還有哪些新領域是鑄就下一個“阿里巴巴”的新空間?
一個新的世界制造業中心的崛起,必定帶來產業鏈條的進一步細分和明朗化。在產業鏈條的各個節點上,一些最初僅是二線及次要位置的因素,逐漸在供求雙方以價格為基礎的考核維度,占據了舉足輕重的陣地。質量管理、工藝、能耗、長期供貨能力等等均是供求雙方關注的重要因素。這一點無人懷疑。
不過,知道“為什么”是一回事,探尋“怎么做”又是另外一回事。誰能率先把握機遇,找出供求兩方新維度層面綜合評價平臺的秘密,或許就可以在阿里巴巴找到寶藏之后,成為點亮神燈的阿拉丁。
率先而行
“質量管理剛上線,眾多網友天天見,共同奮戰6個月,爭做質量第一站。”這是2006年圣誕節中國質量管理在線網站()上線那天,吳中和他的同事慶祝時的即興打油詩,風趣之中不掩豪情澎湃。
“中國質量在線是我們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北京網連基業軟件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中對此目標明確,同時又頗具信心。北京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軟件專業畢業、出身技術工程師的吳中,于2004年辭去上海一家上市公司總經理的職位,創立了北京網連基業軟件公司。網連基業最初以做外貿報檢客戶端程序起家,是當時全國為出入境檢驗檢疫提供外貿報檢客戶端軟件資格的三家企業之一(另兩家分別是九城關貿和福建榕基)。
2004年起,這項軟件業務每年可以固定為網連基業帶來400~500萬元人民幣的收入。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做客戶端程序,網連基業接觸到了沿海一些外貿制造業企業,并對制造業中質量管理的重要性深有體會。在這個過程當中,網連基業注意到了全國制造業質量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發現制造業質量管理水平仍有較大的提高空間。
“在中國做質量管理一直沒有尋求到很好的贏利模式,同時,做質量管理如果沒有一些必要的工具和依托手段,很多事情都無法下手。所以,我們想在網絡里先以教學的模式出現,讓我們大家都從接觸和學習開始。” 網連基業質量管理事業部總經理兼中國質量管理在線負責人曲肖冀說出了中國質量管理在線網站第一步的方向。
供求“新因素”
曲肖冀堅定做質量管理門戶網站的決心,源于一個小插曲。
2005年,芬蘭的一家知名企業要在中國尋求供應商,于是組建了一支供應商選擇評價團隊來中國考察。這家跨國企業對供應商提出了多達幾十項的要求,比如在設計方面,要求可根據客戶提供的零件圖和工藝標準進行鑄造;質量方面,需要供應商遵守客戶方要求的完備質量管理系統,以及具備相關國際標準的質量管理能力;資金方面,可以支持三個月回款周期的財務風險承擔能力等等。考察團到中國后,一度感覺無從下手。
當時,國內B2B電子商務網站的垂直搜索功能仍處在初級階段,根本無力提供這樣的服務。
后來這家芬蘭企業找到了網連基業,一位精通該行業專業知識及熟悉該行業供應商能力的 Sourcing(供應商選擇評價)專家被邀請參與到此次的評價工作中,配合評價團隊展開線下的Sourcing工作。
“他就相當于該領域內最精準的‘B2B搜索引擎’。”曲肖冀如此評價當時的情形。最后,評價團隊免去了例行的、大面積的前期潛在供應商搜索工作,直接進入到現場實地考察階段,這家芬蘭企業很快就鎖定了心儀的供應商,如期建立了戰略供應合作伙伴關系。
這件事讓吳中和曲肖冀認識到了現有B2B網站垂直搜索的軟肋,以及質量管理門戶網站的市場潛力。他們受到的啟發是,“如果這個選擇評價的過程在互聯網上進行,利用一個Sourcing網絡模型,使大的采購買家和有能力的供應商能夠在互聯網交流平臺進行有效的溝通,就能更加快捷地促成優選供應商關系和戰略合作伙伴供應商關系的建立。”
這就是吳中和曲肖冀看到的新商機。
Sourcing(供應商選擇評價)是質量管理行業的常識用語,包括除價格外的多維度綜合評價條款,如企業基本信息、產品研發能力、制造能力、質量能力、產品項目能力、物流、財務能力、環保相關法規遵從能力、信息化能力及業務持續性能力等方面的評價。所有這些評價指標的綜合結果,決定了買家最終能否與賣家形成合作伙伴關系。
網連基業將上述評價模型定義為“企業供應鏈綜合競爭力評價模型”。吳中說,“該模型來源于我們的供應鏈質量管理專家團隊,他們在對世界著名企業供應商質量管理的成功實踐進行綜合分析后,歸納總結出了維度全面的買家需求。”
就這么簡單
在垂直搜索比價之外,中國質量在線創造性地加上了另一個維度―企業綜合競爭能力評價體系,利用權威性的第三方評價,通過與B2B電子商務網站的合作,在其后臺對賣家提供的原始數據進行基于該模型的運算處理,使買家快速全面獲得符合國際慣例的潛在目標供應商的綜合能力參數,并借此快速鎖定可進入實地考察階段的供應商,以此來能夠降低前期選擇成本。
對供應商而言,通過這樣的途徑可以把自己的綜合能力以符合國際規范的方式展現出來,在統一的交流模式下,提高合同訂單的簽訂成功率。網連基業基于這樣一套評價體系向B2B網站后臺提供有償服務,而不是直接在自己網站上跟供求兩方形成商務往來。
“讓B2B網站付費給我們”,這就是網連基業未來的盈利模式。
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網連基業的業務模型漸漸成型。網連基業先后將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統計過程控制)、FMEA (Failure Mode and Effective Analysis,失效模式及其后果分析)、ANOVA(Analysis of Variance,變異數分析)、DOE (Design of manufactring制造設計)等三十多種質量工具以Web Service(網絡服務)的形式提供給企業質量管理人員使用。
同時,網連基業還提供了具備一定業務流程邏輯的,基于web的質量管理業務系統,以SAAS的方式給企業提供服務。“簡單來講,就是客戶利用授權的賬號登錄,利用全系列質量管理工具套裝軟件輸入原始數據,就可以得到專業的,符合ISO及其他行業國際標準的數據分析結果和報表。”
曲肖冀概括總結道,“利用這套軟件,報表的生成效率會很快,操作過程也非常容易,就這么簡單,對于質量管理專業人員來說,這樣的設計可以使他們免去繁雜的原始數據初始處理時間,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解決問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