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糧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糧食產業調查報告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糧食產業調查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糧食產業調查報告

    第1篇:糧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為貫徹落實《農業農村部關于統籌利用撂荒地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的指導意見》(農規發[2021]1號)和《省農業農村廳關于統籌利用撂荒地促進農業生產發展的實施意見》(閩農綜[2021]20號)精神,進一步加強對耕地拋荒的治理,摸清撂荒地底數,引導農戶復墾復耕、統籌利用,有效減少撂荒地存量、遏制增量,并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全面摸清耕地撂荒基本情況

    (一)開展全面調查摸底。

    從2021年3月開始,由各鄉鎮開展為期2個月的撂荒地情況調查,以村為單位,對全鎮所有建制村(包括自然村、組等)連續2年及2年以上未種植農作物的可耕作耕地(指農戶承包耕地和集體所有未發包的耕地)進行全面摸底調查,做到逐戶清查、逐塊核對。對每塊撂荒地的承包戶、位置、面積、類型、撂荒原因、農戶復耕計劃等,進行逐項登記造冊。

    (二)建立統籌利用撂荒地工作臺賬。

    按照“村有清單、鄉(鎮)有臺賬、縣(市、區)有總賬”的要求,建立撂荒地基本情況和統籌利用信息臺賬(見附件)。4月25日前村級建立撂荒地基本情況清單、鄉(鎮)建立撂荒地基本情況和統籌利用信息臺賬、縣級建立總賬,有關情況匯總到各設區市農業農村局。要加強撂荒地臺賬的動態管理,鄉(鎮)村兩級要實時更新臺賬清單,有關變化情況要及時報送縣農業農村局。

    二、有序推進撂荒地利用

    (三)分類利用撂荒地。

    各鄉鎮要針對耕地撂荒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推進撂荒地統籌利用,4月25日前各鄉鎮要制定統籌利用撂荒地的具體方案。對立地條件較好的撂荒地要盡快組織復耕,優先用于糧食生產。對立地條件差的撂荒地,要根據立地條件,宜糧則糧、宜特則特,發展糧食、特色水果、中藥材等。對確不適宜耕種的撂荒地,可按有關政策規定和規劃要求,用于設施農業用地等。對暫不耕種的冬閑田,應種植綠肥等養地作物,提高耕地質量。

    三、引導支持撂荒地復耕發展農業生產

    (四)鼓勵支持農民復耕種糧。

    發揮政策導向作用,鼓勵各地對撂荒地復墾種植水稻、甘薯、馬鈴薯、玉米、大豆等糧食作物的經營主體給予獎補。加大對規模種糧補貼力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向種糧面積30畝以上的經管主體傾斜,并適當提高補助標準。

    (五)加快改善撂荒地耕作條件。

    我縣將所有符合條件的撂荒地列入高標準農田建設計劃,鼓勵整鄉整村整流域建設,相對集中連片的優先重點建設,及時復墾、改造、提升。注重分類完善,對偏遠山壟田,加大機耕路、排水溝等設施建設,對零散耕地,加大小塊拼大塊格田化平整,提升宜機化水平,對缺水旱地,加快建設小型水源、機井、噴灌、滴灌、管灌等高效節水設施,對受污染耕地,加強監測監管,加快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做好安全利用。

    (六)提升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

    針對山區特點,大力推廣中小型適用農機具,對適宜山區及特色農業生產的農機具購置給予補貼。加快發展面向小農戶和糧食生產薄弱環節的托管服務,推行糧食代耕代種代防代收代烘,推廣“滴滴農機”服務模式,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

    (七)加強農村土地流轉管理和服務。

    推進縣、鄉兩級土地流轉服務平臺建設,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引導長期外出務工、家中無勞動力的農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采取出租(轉包)、入股等方式流轉經營權,防止耕地撂荒。加強農村土地流轉合同管理,指導流轉雙方簽訂規范書面流轉合同,將防止撂荒要求納入流轉合同內容,對撂荒連續2年以上的,承包方在合理期限內不解除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的,發包方有權要求終止土地經營權流轉合同。

    (八)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

    用好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按照先服務后補助方式,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產業聯合體、專業服務公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等服務主體充分發揮優勢和功能,面向外出務工和無力耕種的農戶開展全程式、菜單式托管服務。加大對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實行資金補助,推動服務組織改善承接條件,提升服務能力。

    四、加強組織領導

    (九)壓實工作責任。

    各鄉鎮要充分認識遏制耕地撂荒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各鄉鎮要明確專人負責,并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鄉鎮要組建工作專班,抽調精干人員,推動工作落實;村主要負責人要具體抓落實,明確工作任務、時間節

    點,確保如期完成調查摸底任務,并因地制宜推進撂荒地統籌利用。5月10日前各鄉鎮將耕地據荒基本情況調查報告報送農業農村局。調查報告內容包括調查基本情況、撂荒原因分析、復耕計劃安排、推進復耕主要政策舉措、工作建議等。

    (十)加強考核監測。

    將撂荒地調查工作列入年度延伸績效考核,統籌利用撂荒地情況納入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加強耕地撂荒情況跟蹤監測和督促檢查,強化考核結果應用,對耕地撂荒調查走過場,沒有如實摸清情況的地方進行通報約談,并責令限期整改。

    第2篇:糧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渝東南生態區;耕地壓力指數;糧食安全;平衡

    基金項目:重慶市教委人文社科項目:退耕還林工程對縣域社會經濟影響研究, 項目編號(15SKG261)

    中圖分類號: F326.20 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ki.jlny.2017.06.026

    中國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是一項被認為用糧食換生態的巨大工程,涉及1億多農戶,完成退耕還林(草)面積達820.46 萬多公頃,花費上億資金[1-2]。但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生態成果,在長江和黃河兩大流域,植被覆蓋度大大增加[3],水土流失明顯減少,如在黃河流域植被覆蓋度從1999年的31.6%提高到2013年的59.6%,且據2013年黃河利津站數據顯示入黃泥沙已減至1.73億噸。但由于中國人口數量長期穩中有增以及退耕規模過大等原因[4],退耕還林工程影響糧食安全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協調退耕規模與糧食安全問題之間的關系,對當前推進退耕還林工程深入開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區概況

    武隆縣地處重慶市東南邊緣,烏江下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07°13'~108°05',北緯29°02'~29°40'。面積2882.67平方千米,總人口數412727人,2013年被重慶市定位為渝東南生態保護區。

    類型有5類13屬51種?,F存的主要植被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為主。退耕還林工程的主要樹種為展區之一,生態位突出。地貌處于中國南方喀斯特高原丘陵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年平均氣溫17.9℃,年平均降水量1246.6毫米,常年相對濕度為78%。杉木、柏樹、松樹、楊樹、板栗、紅春等,其分年度退耕面積如圖1所示。截至2013年武隆縣森林覆蓋率達59.2%。

    1.2 研究方法

    1.2.1 數據來源 研究中涉及的社會經濟等數據資料來源于武隆縣1998年~2014年的統計年鑒、2013年武隆縣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武隆縣林業局退耕還林工程總結報告以及實地入戶訪談調查數據等。

    1.2.2耕地壓力指數模型 (1)模型簡介。耕地壓力指數模型,即耕地壓力指數是最小人均耕地面積與實際人均耕地面積之比。其值大小反映了耕地壓力狀況,當K小于且遠離1時,耕地資源壓力較少;當K等于1時,耕地資源壓力警戒臨界狀況;當K大于1時,耕地資源壓力較大。其計算公式如下:

    K= Smin/S

    (1)式中 K為耕地壓力指數;S為實際的人均耕地面積(公頃/人);Smin 為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公頃/人),即在一定區域范圍內,一定食物自給水平和耕地生產力條件下,為了滿足人口正常生活的食物消費所需的耕地面積。Smin 是食物自給率、食物消費水平、耕地生產力水平等因子的函數,Smin 給出了為保障一定區域食物安全而需保護的耕地數量的底線。其計算公式如下:

    (2)式中:Smin 為最小人均耕地面積(公頃/人));β為食物自給率(%);Gr為人均糧食需求量(公斤/人);P為糧食單產(公斤/公頃);q為糧食播種面積占播種總面積之比(%);k為復種指數(%)。

    2 耕地壓力指數變化

    由圖2分析可知,在人均糧食需求量300公斤/人或400公斤/人下的耕地壓力指數K的動態變化趨勢基本一致。都在2001年和2006年出現峰值,但后者高于前者。這由于在2001年和2006年的旱災導致糧食減產。當人均糧食需求量400公斤/人r,耕地壓力指數都明顯高于300公斤/人,在部分年份出現接近耕地壓力指數臨界值1,甚至超過臨界值,對耕地產生較大的壓力。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發展,研究區的人均糧食占有量將會給耕地帶來一定壓力。

    3 建議

    研究區實施的退耕還林工程對耕地造成了一定壓力狀態,依據研究特有自然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狀況,應及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構建生態旅游產業以及提高農戶家庭收入,已達到緩解區域的耕地壓力狀態。

    參考文獻

    [1] Yiping Chen,Kaibo Wang,Yishan Lin,.et al. Balancing green and grain trade[J].Nature Geoscience 8, 2015,739-741. doi:10.1038/ngeo2544.

    [2]成六三.陜北黃土高原退耕還林工程綜合效益評價研究――以榆林南六縣為例[D].中國科學院教育部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研究中心,2011,1-38.

    第3篇:糧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 “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體制的理想模式及功能 “家庭農場+合作社”: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體制創新的理想模式及其功能分析 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組織新模式 “家庭農場+合作社”的合作經營機制探析 解析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合作關系問題 扶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政策 慈溪市家庭農場合作社發展的優勢與風險分析 農技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在農業機械發展中的作用 王寨鎮農機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 家庭農場舞活農民合作社 關注新農人,助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中國家庭農場及合作社發展大會盛大開幕 合作社模式興起 團員不要脫離家庭單獨參加互助或農業生產合作社 蒙城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問題調查研究 完善專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促進家庭農場發展 了不起的合作社 農業合作社生產經營的流程及作用 超市農業與專業合作社 再造農業合作社 合作社領航都市農業發展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20131016。

    ⑦此處提出的家庭農場經營規模是一個理想的數字,實際上各地的人地關系緊張程度不同,農場經營規模也可以有較大的不同。陳錫文認為,家庭農場的規模適度非常重要。他認為中國家庭農場的適度規模是幾十畝到上百畝的規模,東北地區土地條件好可以發展上千畝的家庭農場。參見陳錫文:《發展家庭農場不能硬趕農民走》,,20131020。

    ⑧與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相比,合作社的糧食增產能力則飽受質疑。據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糧食生產合作社559萬個,入社社員513萬,經營耕地7218畝,占全國可耕地總量的40%;這些合作社產量971億公斤,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82%,平均畝產為545公斤,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92公斤。然而,賀雪峰認為應辨證看待糧食生產合作社的增產能力,并提出了兩點質疑:第一,種糧大戶和糧食生產合作社所經營耕地在全國糧食作物種植總面積中的比重不是1/10,應是17%,全國1826億畝耕地中應有大約7%的耕地種油菜作物,6%的耕地種棉、麻、糖、茶及藥材,13%的耕地種蔬菜瓜類,另有45%的耕地種其他作物,實際上只有大約68%的耕地種的是糧食作物;第二,全國土地是分級的,其中一類土地的單產可以達到800公斤/畝,甚至更高(含雙季),三類地則只有300公斤/畝,甚至更低。種糧大戶與合作社經營的土地絕大多數都是一類地和二類地,幾乎沒有任何人或組織會用三類地種植糧食作物。受此兩大因素的影響,種糧大戶與糧食生產合作社的增產能力并不如想象的那樣突出。參見賀雪峰:《種1/10的地,產1/5的糧?》,,20131020。

    ⑨參見《去年農民家庭收入差距超十倍》,http://.cn/html/201208/22/content_366342.htm?div=1,20120822。

    參考文獻:

    [1]陳曉華.現代農業發展與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創新[J].農業經濟問題,2012,(11).

    [2]任強.論合作社的組織基礎[J].浙江學刊,2012,(5).

    [3]張士杰.專業合作社:糧食產業化經營的現實選擇[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4).

    [4]趙曉峰,何慧麗.農村社會階層分化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影響機制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2,(12).

    [5]黃勝忠,徐旭初.成員異質性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結構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6]黃宗智.三大歷史性變遷的交匯與中國小規模農業的前景[J].中國社會科學,2007,(4).

    [7]朱學新.家庭農場是蘇南農業集約化經營的現實選擇[J].農業經濟問題,2006,(12).

    [8][美]羅伊?普羅斯特曼,李平,蒂姆?漢斯達德.中國農業的規模經營:政策適當嗎?[J].中國農村觀察,1996,(6).

    [9]陳潔,劉銳,張建倫.安徽省種糧大戶調查報告[J].中國農村觀察,2009,(4).

    [10]王德福,桂華.大規模農地流轉的經濟與社會后果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2).

    [11]趙泉民,李怡.關系網絡與中國鄉村社會的合作經濟[J].農業經濟問題,2007,(8).

    [12]趙曉峰.重讀稅費改革:國家、集體與農民關系的視角[J].人文雜志,2010,(3).

    第4篇:糧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約克木業(York Timber)是南非一家木材上市企業,其CEO Pieter van Zyl指出,在過去的6個月時間里,木材在本地的需求“顯著上揚”。

    “如果這種需求始終保持持續上漲的態勢,那么就意味著木材產品的資源短缺。”Van Zyl說道,現在整個建筑建材行業中,最重要的買家們都處在低迷的‘蕭條期’,這種已經形成的資源短缺的信號還是沒能被這些買家們所接收和意識到。

    據林業部門相關知情人士透露,這種短缺是由一系列的因素所導致的,其中包括近些年兩場森林大火毀掉了近140,000公頃的樹木。也有相關爆料指出,政府在林業種植上的種種管理不善,致使樹木在被砍伐后得不到補種等。也有人擔心大范圍的種植園留給了南非的公園管理機構,那里的樹木被砍伐后也得不到補種,位于南開普敦克尼斯納的30,000公頃林園就是典型例子。

    另外,種植園所在地方的土地產權也是引發木業短缺的重要原因,即使很多人說這個只有在被看出來的時候才顯得重要。

    一位業內知情人士匿名指出:“事實上,地方土地產權的問題一直沒有放到臺面上予以解決,所以當地農民隨意砍伐樹木這種說法并不是非常準確,原因是林業是一個長期投資的事業,他們沒有那個能力去負擔這種投資?!钡撬€指出,許多有土地產權的私營林主正將他們的目光放得更長遠,不再重新在這些種植園上投入資金。Van Zyl 也明確指出,建立新種植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障礙是政府在簽發水資源許可方面的各種限制。

    約克木業公司對林業發展表示出了特殊的興趣,并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查研究。經調查研究發現,目前林業所表現出的種種現象,不僅僅只是存在從本質上減少供應的可能性,更會威脅到整個林產業的生存和發展。

    Crickmay的調查報告追蹤了整個林業的供應鏈,并以2008年產業發展情況的相關數據為基礎一直分析研究至2037年的。可以看出,在該產業發展的道路上,供需間出現了一條越來越寬的斷裂。該項報告還指出,林業發展所必須的木材的生產需要一系列的重要條件,包括土地、水源、氣候、工人、基建、以及雄厚的人力資本,但是這些所有的條件目前都面臨著嚴峻的危機。

    “這一系列的問題在同一時間凸顯出來的后果很有可能形成‘完美風暴’,如果不采取必要的行動來保護產業鏈的發展,提高目前的供應量,則整個行業形勢都會變得非常嚴峻甚至接近崩潰。”

    此報告也給出了相應的建議,整個南非每年的糧食總產量是19.7公噸,年需求增長為2.5%,那么總產量就應增長到26.8公噸,按目前產量看每年的差額就有7公噸之多。如果南非的年平均DGP增長4.5個百分點,那么需求就會增長到35.9公噸每年,年短缺量就會增長到16公噸,這個短缺可以由1百萬公頃的新種植園來填補。

    當其他的市場預測苗頭出現,供應鏈的形勢就會變得更加地糟糕。報告結論顯示:南非地區木材的供應無法滿足現有的市場需求,這勢必將帶來工作及財政收入的大量損失。

    第5篇:糧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專家把脈青島農田

    青島農業大學教授王凱榮指出,現在全中國有20%的農田受到了污染;去年的鎘大米危機、今年的龍江鎘污染事件,讓人們對“重金屬污染”更加關注。重金屬污染究竟是由什么造成的?青島農田有沒有受到過重金屬污染?青島農科界的專家學者們早已開始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據青島農科院中心實驗室主任、高級農藝師陳建美介紹,一般農田受到重金屬污染有兩個原因:農田周圍的化工廠排放廢水廢渣,或者農田曾經施肥不當、導致有機肥中重金屬含量殘留土壤中。

    陳建美所在的青島農科院曾在2010年對青島市蔬菜種植較集中的地區土壤重金屬含量進行了調查分析,最后調查顯示,青島市的土壤質量基本安全?!叭R西、即墨、平度等監測點土壤綜合污染指數均處于清潔安全狀態,適宜蔬菜種植。但萊西和即墨有4個監測點的土壤樣品重金屬鎘含量超標,且污染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層。”陳建美表示,實際上,青島的農田重金屬污染在全國來說并不算嚴重,因為沒有太明顯的污染源。

    青島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錢翌教授也曾經做過類似調查,他按照不同的土地利用類型將青島市分為五大功能區:工業區、商業區、居民區、農業區和旅游區,調查結果表明,鎘(Cd)在各功能區含量均高于國家土壤環境質量二級標準,其他重金屬如鉻(Cr)、銅(Cu)、鎳(Ni)、鉛(Pb)、鋅(Zn)等濃度均低于國家二級標準。

    錢翌教授還對青島市兩個重要蔬菜批發市場的24種常見蔬菜分季節進行過抽樣檢測,結果表明青島市冬季蔬菜重金屬污染情況較春季蔬菜嚴重,且以鉛(Pb)、鎘(Cd)污染為主;蔥蒜類鉛(Pb)、鎘(Cd)含量高,其中大蒜受到中度污染。幸好,健康風險評價最后表明,青島市蔬菜中的Pb、Cd含量未對市民的健康產生顯著風險。

    居民區污染多緣于電池

    “鎘在自然界中分布并不廣泛,土壤中的鎘主要來源于鋅礦、鉛鋅的冶煉,合金、電鍍 、化工廠等廢水的排放,工業固廢堆放以及化肥農藥(磷肥、復合肥)的濫用等等?!卞X翌解釋說,他的調查選擇的功能區一般是受污染時間比較長的代表性地段 ,例如鋼鐵業、堿業、水泥制造業企業所在的工業區。

    居民區也有可能因為電池等生活垃圾而受到污染?!吧钣闷分泻芏喽际侵亟饘俚奈廴驹矗禾款w粒、涂料、油漆中也都含有重金屬,這也會導致土壤的表層重金屬含量會高。”

    2009年至今,我國已發生30多起重特大重金屬污染事件 ,嚴重影響群眾健康,政府部門和學界也在研究對策,希望盡快凈化受污染農田、將損失降到最低。不過,土壤修復花費動輒上千萬元,誰來負責修復、又有誰埋單等問題,一直困擾著各級政府部門。

    大豆、花生易“吃”重金屬

    王凱榮介紹,土壤中重金屬污染很容易使植物中的重金屬含量超標,尤其對于含蛋白量比較高的植物來說,比如大豆、花生、小白菜等,最容易受到重金屬污染的侵襲,而且不同的植物品種對重金屬的吸收不一樣。

    青島農科院高級農藝師陳建美表示,此前花生出口時曾經被檢查出重金屬超標,這也使很多專家開始研究吸收重金屬含量比較少的品種。

    吸收重金屬的差異,在不同水稻品種身上也體現得非常明顯。南京農業大學潘根興教授的團隊曾做過一項實驗,發現雜交稻、超級稻的鎘超標風險比普通水稻更為嚴重。專家們采集了種植南方水稻的兩種土壤,并在部分土壤里特意添加了鎘元素,結果專家發現,在未加鎘的土壤中,超級稻對鎘的親和力是常規稻的2.4倍,其籽粒中鎘的含量是普通雜交稻的1倍多。潘根興對此解釋說,超級稻之所以鎘污染超標更為嚴重,是因為它的根系發達,對土壤中的鎘具有更強的吸收力。

    種桑養蠶凈化土地

    農作物重金屬超標讓人們備受困擾,但也為農田土壤污染治理提供了思路。“土壤污染修復技術包括土壤清洗法、化學氧化法、植物修復法等,一般來說,農田中重金屬修復采用的植物修復法,作業周期長,而且想要完全清理土壤是不可能的。”王凱榮以自己參與的湖南某鈾礦區農田污染修復為例,“這個修復工作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做了,前后做了大約有七八年的時間才完成。”

    那么湖南的農田鎘污染是怎么治理的呢?答案是種桑樹。王凱榮曾經詳細論述了桑樹在治理鎘污染方面的功效:通過采用桑蠶生產模式替代糧作生產模式,杜絕了污灌污染,消除了食物鏈中鎘的危害,使土壤生產力得到恢復,農田年均產值比水稻模式提高2880元/公頃,比種玉米提高8880元/公頃,利稅增加1980元/公頃,耕層土壤鎘含量年平均下降1.33mg/公斤?!胺N桑養蠶是治理和利用我國鎘污染農田的一種成功的經濟生態模式,更多的模式有待于進一步去探索。”

    不過,七八年是個很長的周期,有沒有更快捷的方法呢?如果用物理化學方法修復農田土壤污染,是可以縮短周期,但動輒上千萬的費用又是一個問題。“所以說,農田污染的快速修復,從技術上來說是可行的,但經濟上不可行。”王凱榮表示。

    工業用地也需要“消毒”

    相比較而言,近年來城市工業用地的土壤修復案例成果更多。工廠搬遷后,遺留土地很有可能由政府牽頭引進環保公司進行土壤修復,不過費用動輒上千萬。

    青島新天地環境修復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吳濤正在忙著進行一家化工廠的土壤修復準備工作,由于這家化工廠的生產部門已經陸續搬往其他地方,當地政府希望能利用這塊空間新建一個產業園,但在此之前,這塊土地必須先“消毒”?!?月份,我們將會對這塊化工廠的污染狀況進行更詳細的調查,比如土壤污染的類型,重金屬濃度高低,是否污染到了地下水等等,然后上報給政府,由政府上報立項,審批后就可以啟動修復工程?!?月16日,在新天地的辦公室,公司相關負責人吳濤向記者介紹了土壤修復的大體流程。

    據吳濤介紹,城市里搬遷走的化工廠、印刷廠、農藥廠、電鍍廠等地塊是最容易遺毒的。“比如印刷廠的鉻渣、電鍍廠的鎘污水排放等。”

    新天地環境修復有限公司,是山東省第一家從事土壤修復的專業公司,據其相關負責人介紹,就行業前景來看,土壤修復是一塊巨大的市場。“一般來說,土壤修復的花費一次都是在千萬元級別 ,僅僅以北京為例,一些搬遷的化工廠需要進行修復的土地,市場就有300到500個億。”

    高額的土地修復費用,在我國該由誰來承擔?吳濤表示,一般來說,目前市場上土地修復的項目以工業用地居多,開發價值比較高,但是因為目前很多遺留的企業用地都是曾經的國有化工企業,這些企業出現了產權轉換甚至倒閉等情況,所以土地修復的主體還得由國家來牽頭,“修復資金由政府支持,如果這塊地未來用作商業開發,那么其受益者也可以參與?!?/p>

    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有望艱難出爐

    2006年7月18日,國家環保總局和國土資源部聯合啟動了經費預算達10億元的全國首次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不過直到今天,這次污染調查報告的詳細內容并沒有披露。

    據青島農業大學教授王凱榮透露,這個報告將于今年二季度。“實際上,這份報告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經完成了各地數據的匯總工作,但有些地方重金屬污染比較嚴重,有關部門要認真核對,數據相對來說也比較敏感,因此比較謹慎。”王凱榮解釋道,這份報告能七到八成反映目前我國的土壤污染情況,“因為這次調查是抽樣調查,是環保部和國土資源總局制訂一個總的調查方案,委托下面各省市的環保單位去做的,而有些省市可能因為財力或方法的限制,因此不能完全反映當前的土壤污染情況?!蓖鮿P榮還透露,土壤污染防治法也將在“十二五”期間推出。

    青島科技大學教授錢翌也對土壤污染防治法律的出臺充滿了信心?!叭ツ昴瓿?,國務院就已正式批復《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簡稱《規劃》),這是我國出臺的第一個‘十二五’專項規劃?!?/p>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山東將建立土壤污染環境監管制度,對糧食、蔬菜基地等重要敏感區進行風險評估,禁止利用重污染土壤種植、生產農副產品。開展受污染土壤環境修復,未經評估和無害化治理的土地不得進行流轉和二次開發。

    資料鏈接

    江西等省或試點開征環境稅

    環保專家根據國土資源部公布的數據估算,全國每年因被重金屬污染的糧食高達1200萬噸,相當于廣東一年的糧食總產量,可以養活常住珠三角的4000萬人口。

    為了抑制污染,業內人士曾提議學習部分發達國家征收環境稅的做法。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也曾公開表示,關于環境稅的問題,財政部、稅務總局和環境部一直在進行研究,目前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考慮。據悉,2010年7月,環境稅征收方案初稿已經出爐,2013年開征的時間表也已經初步確定。但是,環境稅最終是否能如期開征還是個未知數。

    第6篇:糧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2017年調查報告范文一:

    近幾年,隨著農村勞務經濟發展,**區農村勞動力也出現了大量外出現象,農村土地棄耕荒蕪面積日漸加大,農業經濟收入比重下降,農業生產潛力逐漸喪失,后繼農業技術人才匱乏,農村青年務農意識淡化和勞動力老化,這些因素已影響到農村經濟發展,不利于今后農業發展、農民增收、新農村建設。加強農村青年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培養更多的懂科技、善經營、能從事農業生產和產業化經營的農業新型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和緊迫。

    一、農業生產方面的問題

    (一)農村青年外出多,農業產能日漸乏力

    **區轄34個鎮(辦),總人口101.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9萬人,占總人口的78%,屬典型的農業大縣。據調查綜合統計,全區農村勞動年齡人口38.2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達17.15萬人。其中:外出打工人數達**.5萬余人,占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84.5%,形成了以主要青壯勞動力務工掙錢的格局,傳統的農業主導地位大大削弱。20**年底區統計局全面統計糧食播種面積為54260公頃,比2005年80773公頃降了265**公頃,近六年間減少32.8%。農戶牧業畜禽存欄數量逐年大幅下降,從農村住戶抽樣調查20**年前三季度數據顯示,人均出售肉豬及豬肉總重量2.46公斤,比2005年同期減少83.5%。農牧業比較經濟效益過于低下,第一產業收入272.6元與2005年818元同比下降66.7%。大部分的農戶完全放棄土地經營,或是只經營小塊土地,滿足自食自用,致使可供出售的農產品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農戶吃糧吃肉吃菜完全依靠購買。勞動力是生產力的第一要素,農業勞動力減少,必然導致農業產能的下降。

    (二)農村青年務農少,明天耕地無人種

    **區由于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0.6畝,農業生產機械化作業程度低,大部鄉村農民全靠肩扛背馱進行傳統農業生產,農村經濟單一,農產品銷售渠道不暢,農業收入低,農村年青人多數根本不愿再吃父輩這樣的苦。從初中、高中、大中專以上畢業生調查,農村青年都想跳出農門做城里人,不愿投入到農業生產中去很普遍。特別是初中畢業生都早早打算外出打工或從事其它勞動,對農業發展無信心。多數家長也不主張孩子從事農業生產,形成如今農業基本上為老人、婦女和兒童。明天耕地無人種,這種情況無不叫人擔憂。

    (三)政府培訓機會多,農業技術培訓少

    教育、農業、勞動和扶貧等部門實施的人人技能工程、陽光工程、免費職業技能培訓和雨露計劃等多項目的培訓系統,無論勞動力轉移培訓還是農業培訓,長期和短期都在并進,減免措施也相應配套。但參加過技能培訓的人數很少。目前,以外出務工培訓為主,農業培訓輔之。勞動力監測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從業勞動力中,接受過技能培訓的占9%,其中只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占2.2%,較高學歷的和學農專業農村青年務農就更少。據培訓部門綜合調查統計,全區每年職業培訓和技能培訓不到1萬人,只占全區農村勞動力40萬人的0.25%。如果不盡快加強對農村青年培訓,既是對現有農業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又錯過了提高農村青年整體素質的最佳時機。

    (四)農業基礎條件差,農村青年創業難

    **區20**年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農民人均總收入5358元,其中:人均純收入4537元,屬于全省比較貧困縣區。農業人均收入526元,占農民人均總收人9.8%?,F有871個村中,村無經費積累、村委會無辦公樓、村無專業技術人員的三無情況的村委會,要占三分之二以上。據三季度在龍潭、王山、新豐、官家等多村調查,村委會正常開支十分困難,必要組織活動受限,大部分村就連村干部開會議事活動,一般都需要占用學校校舍,或者直接在村干部家中進行。農業培訓、技能學習更是困難多。即使有的村委會有辦公地、有圖書室、配有一到兩臺電腦設備,多數上不了網,都成了擺設。多數年青人在農村感到信息閉塞,對先進的農業技術掌握研究渠道窄,錯過多種學習機會。盡管可以參加中長期培訓,但本地主導產業不明顯,參與受訓人,學用不能結合,導致農業培訓沒有吸引力。加之一部分村干部對本村經濟發展和主導產業縮手縮腳,思想保守,長遠認識不足,不重視本村長遠經濟發展和青年創業培訓,農村土地流轉問題進展慢,一定程度阻遏了農村青年在農業創業。發展現代農業,前期工程資金啟動量大,少則上幾萬元,多則上百萬,自籌資金缺乏,種種困擾讓農村青年即便是有心創業,也無力投入,制約了農業項目發展上檔次、上規模。

    二、產生原因

    (一)外出打工對農村青年產生強大的吸引力

    本地產業吸收的勞動力十分有限。政府也鼓勵富裕勞動力外出,**、**、**等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地區大大的吸引了農村勞動力的走向。外出從業參與面廣,資金獲得直接等特點,優于農業的經濟收入。據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20**年**區外出打工人均總收入達16418元,全區外出打工總收入23億元左右。如此可觀的收入,對改善生活條件,解決子女就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近兩年本地非農務工也開始走強,農村建筑增多,不外出的青壯年每天也能最低掙到100元到**0元收入,眼前利益驅使,務工好于農業生產,農業生產萎縮成為必然。

    (二)傳統農業制約農村青年發展

    **區山多地不平,農戶土地分散,農村基礎設施落后,水利建設損毀復修任務大,大型農業機械進不了地,傳統的耕作方式無法改變,要擴大農業生產靠勞力和技術,而勞力和技術缺乏又制約了發展?,F有農業生產成本逐年上漲,產品價格波動大,經濟效益低位徘徊,農業投資風險依然很大,導致農民不愿在土地上多投入。目前,支撐的農業的是低文化、低技能、低體能三低人員。全區38.2萬勞動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22.9萬人,占60%;高中文化程度的9.54萬人,占24.9%。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有5.72萬人,占**.9%。大量低素質人員從事農業生產,發展農業產業無條件,特色產業不明顯。由于多數村缺乏幫扶措施和必要的財力支持,農村青年普遍深感農業創業難。

    (三)農業技術培訓對接錯位

    一方面是來自農業專業學校困擾。五年前,**區兩所專業職中,大同新建職中開設了以蠶繭、食用菌種植、養雞豬等農業為主專業;新安職中也有固定的以農業為主相關的經濟管理、會計電算化等專業。如今為了市場需要和生存發展,承接了政府以外出為目的多項長短期培訓任務,農學環境轉變,學農生源銳減,學校對農村技能培訓專業設置單一化,所以農業培訓科目相應調減,甚至無法開設農業科目班。就連區農廣校也面臨辦學困難,七月中旬區農業局在招生關鍵時期抽調十八名干部,分片包干,由局領導帶隊用一周時間分赴鄉鎮辦督促落實招生任務。另一方面參加培訓人員積極性不高。農村貧困落后,大多數青年對現代化農業發展缺乏認識,選擇學習專業隨意,加之對免費教育無心里壓力、無緊迫感,學員有想學就學,不學就走,學員流失率高達15%。加之農村青年往返學校和家庭之間,一些交通費、生活費用等開支加重了家庭負擔,也造成家庭對培訓的不支持。由于學員減少,相應專業學校面臨對任務完成和獲得國家不同類型的補助減少,形成了學校資金緊張的壓力,特別是農業人才招生更難,政府陷入一頭熱怪圈。

    (四)農業培訓部門之間未形成合力

    近年來,職中、農廣校教育專業學校,以及勞動、扶貧、科技、婦聯、共青團等部門有比較系統的培訓項目,相應的都組織過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工作,但在市場經濟轉型中,都以外出培訓為主,更有多數部門對農村以幾小時或一兩天時間的簡單培訓而為之,對其農村青年在農業發展問題上培訓力度明顯不夠。其次,各部門雖然都有專項培訓資金、場地、師資隊伍,但在扶持政策、資金劃撥方式和培訓計劃、目的上卻不盡相同,各自為政、各自為營,不能相互協調合作實現資源共享,極易形成培訓內容和對象的重復,浪費有限的培訓資源,造成培訓目標脫節、影響培訓技術成果的有效轉化,未能調動社會參與農業發展的積極性。

    三、對策建議

    (一)重視農業人才優先規劃,建立青年人力資源信息庫

    區鎮村三級政府,要統一聯手,對村中現有40歲以下農村青年和初、高中返鄉畢業生,進行全方位的調查摸底,充分掌握青年人力資源的基本情況并建檔立卡,組建農村實用人才隊伍信息庫。按不同對象、不同年齡段、根據本人意愿和村鎮產業,制定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主動規劃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類型、時間和標準。大力推進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造就新一代高素質的農民勞動者。認真做好以外出培訓為主到農業技能培訓為主的轉變;要根據本地產業發展情況, 由以短期培訓為主到與中長期培訓并舉的轉變;由以現有勞動力技能培訓為主到與新增勞動力教育并重的轉變。增強學農熱情,鼓勵接受現代農業培訓政策,為發展現代農業、規?;r業打好基礎。

    (二)搭建農業發展平臺,改善農村青年創業環境

    一是整合領導機構,成立一個專門負責新型農民科技培訓 領導工作辦公室。專業機構與部門聯手,統一組織聯動,做到統一計劃,統一管理。鎮級設立農業**0工作站,做到農業技術困難有人管,電話咨詢有人接,培訓認證有人抓。二是完善 政府主導,多方籌集的投入機制。在國家和地方現有政策資源的基礎上,著力整合培訓資源,加大對職中、農廣校的農業培訓資金投入,采取獎、貸、助、補、減、免等多種方式給予特殊支持,特別是對初中、高中畢業后的返鄉學生進行農業職業技術教育。實施分片包干辦法,北部區域鄉鎮農業培訓到新建職中,南部區域鄉鎮農業培訓到新安職中進行培訓,減少交通費用。實施畢業實名報賬制,制定培訓等級補貼,學員經初、中、高級培訓結業后,培訓機構憑項目合同書、到鄉財政部門報賬領款。對交通較遠貧困生,免培訓費補貼外,報銷一定的車旅費用;對青年到見習基地或到創業實訓基地實訓的,給予見習或實訓補貼;大力鼓勵和發展社會力量,多途徑開展農業技能辦學,方便農民接受培訓;積極爭取企業、院校與鄉村培訓對接,給予相應的稅費減免和小額擔保貸款等政策扶持。三是加強實訓基地建設。結合本鎮村主導產業,同步建立一批農業技術培訓基地,農業園區,開辦青年農場,筑巢引鳳。加快創辦經濟合作組織、農業合作社,培育青年農業科技示范村、示范戶步伐,擴大農村青年創業環境。四是落實完善農村青年小額貸款助力資金和優惠政策。對農村青年向農業園區和規?;l展創業者,采取鄉鎮推薦,財政為農業青年提供必要擔保,信用社順暢對接的便利貸款直接通道。凡是接受農業各種培訓后,在農村產業發展中可優先享受支農優惠政策。五是建立網絡通道。利用村部活動室,積極開通網絡服務,運用計算機網絡現代遠程教育資源,跟蹤服務和指導,及時解決農村青年創業中生產問題、營銷困難,為農村青年創造生產服務環境,使農業增值增效。

    (三)選好突破口,重點培養一批農業帶頭人

    一是每村優先重點培養5-10人農業規模帶頭人。根據該村農業主導產業發展,幫助青年圍繞現代農業、現代畜牧業、現代林業、農產品質量安全等領域,造就一批如糧食種植、大繃設施蔬菜栽培、果樹栽培、苗浦花卉種植、食用菌種植、家禽,家畜,水產特色規模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機耕種、農藝工、綠化工等方面的專業農業實用技術人才,增強引領作用。其次對現有農村青年生產經營能人、農村致富帶頭人挖掘,協調荒蕪耕地快速向他們流轉,支持鼓勵他們做大做強,拓寬輔助勞力更好的投入農業生產。動員支持農村外出青年返鄉創業,借鑒吸收外省外縣農業先進成熟經驗和技術,建設家園,做到村村都有農業經濟致富帶頭人。再者對新生勞動力(即未能升入高中和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直接由各鎮辦推薦到農業培訓機構接受高層次職業技能培訓,取得大中專學歷證書教育、使他們具備高素質農業后備人才。

    (四)創新培訓方式,加快農村實用人才隊伍

    一是以區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區農廣校)作為總輸扭,利用職中、農業部門培訓中心現有基地優勢,向鄉村延伸,向基層加強,設點掛項,打造農民學習加油站。二是支持幫助每村創辦 農民夜校培訓班,利用農閑、晚間定期開設各種培訓班。利用農家書屋、教學光盤,方便農民就近學習,增強其自我發展能力。農業部門對其培訓班開展定期認證工作,提高參與度和培訓率。三是認真實施送技能下鄉培訓工程。增加經費,組織農業專家教授到農村講課,傳授科技知識,到現場為村民答疑解難。邀請農村產業起步早,有一定經驗的致富能手,采用田間地頭、院壩培訓、示范性教學。四是保證培訓時間,提高培訓效果。農業實用技術學時保證10天以上;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總學時保證2個月;農村致富帶頭人培訓,學時保證1個月。力爭做到培訓一人,合格一人。

    2017年調查報告范文二:

    五水共治與廣大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4年的 五水共治、治污為先已經如火如荼開展,為更全面多角度地了解我市垃圾河清理和污水治理情況,收集群眾身邊還未清理的垃圾河、污染比較嚴重的黑臭河,并尋找存在的各種污染源等,征求受訪者對五水共治的意見建議,為市委、市政府提供決策依據。在溫州市統計局指導下,xxxx4年7月-8月,xxxx市統計局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五水共治整治情況民意調查。

    一、調查總體情況

    此次調查的對象主要是沿河沿岸的居民,這些人群生活在河流附近,對五水共治的各項工作及成效有著更為直觀的了解,使調查的結果更具說服力。根據各鎮街平原村的分布抽取20個村,每個村計劃完成15份樣本,計劃共完成調查問卷300份。調查采用入戶調查和簡單隨機抽樣方式,委托第三方調查機構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300份。調查結果顯示,社會公眾對五水共治整治情況知曉程度和滿意程度僅有40.9%和62.8%。

    二、沿河居民生活方式反映

    1、沿河居民生活污水大部分經過化糞池沉淀后排入河流。在對您家產生的生活污水是怎么處理的?問題的調查中,有72%的被調查者選擇經過化糞池沉淀后排入河流,有20.3%的被調查者選擇納入污水管網由污水處理廠處理,還有7.3%的被調查者選擇直接排入河流。選擇納入污水管網由污水處理廠處理都為城區沿河居民。

    2、生活垃圾基本實現集中處理。在對你們當地的生活垃圾是怎么處理的?問題的調查中,有97%的被調查者選擇了村統一收集處理,僅2%的被調查者選擇了隨意堆放,自行處理。

    三、沿河居民對五水共治整治工作知曉和滿意情況

    五水共治整治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發展過程,不會一蹴而就,更不會一勞永逸,要正確對待整治狀況。

    1、僅半數以上沿河居民知道五水共治整治情況。在對您知道我市各地正在開展的五水共治嗎?問題的調查中,有17.5%的被調查者選擇知道,比較清楚, 有39.3%的被調查者選擇聽說過,但具體不太清楚,有43.3%的被調查者選擇不知道,沒聽說, 計算知曉率僅為40.9%。沿河居民主要通過電視新聞、報紙和網絡了解五水共治整治情況,有57.1%的人通過電視新聞了解,有25.9%的人通過報紙了解,有31.2%的人通過網絡、微博、微信了解。

    2、近三分之二沿河居民滿意五水共治整治效果。在對您對我市前一階段五水共治,治污先行工作 的效果滿意嗎?問題的調查中,選擇滿意、較滿意、一般的被調查者占66%,選擇不太滿意、不滿意的被調查者占16.3%,選擇不知道的被調查者占17.7%。針對66%的滿意居民,當問到若滿意,您認為取得比較明顯的成效有哪些?的問題時,有77.3%的被調查者認為河面漂浮物的打撈和保潔有明顯成效,20%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河道清障、河岸駁坎、沿河垃圾箱配備、治理亂倒、亂拋垃圾垃圾、清運、填埋工作等工作有明顯成效。針對16.3%的不滿意居民,當問到若不滿意,則主要是哪些方面不滿意的問題時,超過半數的被調查者不滿意還有很多污染的河水沒有治理超過三成的被調查者不滿意治理力度不大,存在應付或造假、邊治理邊污染,出現反彈和回潮、只治理大的河流,小的黑臭河都沒有動超過一成的被調查者不滿意工作不細,治理成效不明顯、治理后續工作沒有跟上,造成浪費、宣傳工作沒跟上。

    四、沿河居民對五水共治治理難度情況評價

    1、固體垃圾傾倒污染、生活污水、糞便直接排放、重污染企業未搬遷,企業污水亂排放現象很嚴重是沿河居民心目中水污染的主要形式。調查數據顯示,42.7%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河道邊存在固體垃圾傾倒污染現象,42.3%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河道邊存在生活污水、糞便直接排放現象,35%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河道邊存在重污染企業未搬遷,企業污水亂排放現象很嚴重現象,13.7%的被調查認為在河道邊存在餐飲業污染現象,10.3%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河道邊存在農業生產污染嚴重(農藥、化肥等)現象,7%的被調查認為在河道邊存在畜禽養殖污染較多現象,6.3%的被調查者認為在河道邊存在船舶油水污染現象。有關部門應高度重視污染源查找工作,加強防范。

    2、沿河居民認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難為沿河居民保護意識差,邊治理邊污染、 管理部門執法薄弱,缺乏有效管理手段、整治周期長,難以持久。調查數據顯示,52.3%的被調查者認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難為沿河居民保護意識差,邊治理邊污染,45.7%的被調查者認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難為管理部門執法薄弱,缺乏有效管理手段,39%的被調查者認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難為整治周期長,難以持久,33.3%的被調查者認為污水治理工作主要困難為工業、商業和農業主要污染難以根治。提高居民素質,建立健全一系列行之有效、符合實際的管理機制,勢在必行。

    3、與上年相比,沿河居民感覺垃圾河清理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明顯好轉。調查數據顯示,在訪問的7個項目中(表1),只有垃圾河清理和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兩個項目,達到半數以上的居民同比感覺好轉,分別有71.33%和64%。而重污染行業整治和養殖行業整治僅27.33%和18.33%。

    表1:沿河居民對五水共治整治情況與上年同比反映情況

    單位:%評價方面明顯好轉略有好轉基本不變略有惡化明顯惡化說不清1.垃圾河清理23.00 48.33 23.00 1.33 0.67 3.67 2.河邊違章建筑9.67 28.33 40.00 2.67 0.00 19.33 3.河道兩邊的綠化15.00 23.67 51.33 3.00 1.67 5.33 4.污水處理情況8.33 36.67 44.00 4.00 0.00 7.00 5.生活垃圾集中處理17.67 46.33 31.00 1.33 0.67 3.00 6.養殖行業整治7.00 11.33 31.67 3.00 0.33 46.67 7.重污染行業整治8.00 19.33 28.67 3.33 5.00 35.67 五、小結和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思想認識。調查顯示,有30%的沿河居民認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為開設電視專欄,直接曝光污染水環境的現象和行為,有19.7%的沿河居民認為污水治理的有效措施 加大宣傳力度,爭取群眾配合支持和參與。要把五水共治作為促轉型、優生態、惠民生的重中之重。抓緊在全市進行更深、更廣、更細地宣傳發動,提高居民的素質,激發廣大人民群眾參與五水共治的積極性,形成全民參與的浩大聲勢和濃厚氛圍。

    第7篇:糧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非洲國家經濟基本以農業為主,發展農業被列為政府的首要任務。在非洲,農業投資政策優惠,投資領域廣泛,處處存在商機,是中國農業類型企業開拓市場的理想天地。有遠見的中國農業企業到非洲銷售商品、進行農業項目投資,甚至租地種菜也能賺錢。

    種植蔬菜,利潤豐厚得不可思議

    有一年春節,我去張家港拜訪一位剛從非洲回來的朋友,與他談到了非洲的農業狀況,提起非洲的蔬菜價格時,他頗有感慨地說:“非洲的農業市場非常誘人,在加蓬,1公斤西洋芹價格相當于人民幣47.2元,而國內也就每公斤3元左右;一棵兩公斤的白菜,國內售價不足2元人民幣,在安哥拉超級市場能賣到13美元以上;一畝地一季產的柿子椒,國內能收獲2000元人民幣就算很理想了,在安哥拉至少能賣到6000美元,而且一年可收獲三季??梢韵胂?,在非洲種植蔬菜,利潤空間有多大。”

    土地肥沃適于農業開發

    非洲地廣人稀,土地資源之豐富令人難以想象。絕大多數國家,土地肥沃,陽光充足,雨水豐沛,是世界上發展農業少有的好地方,但由于耕種管理落后,缺糧現象非常嚴重。朋友舉例告訴我,非洲好多國家的土地非常肥沃,每逢雨季來臨,一些婦女背著孩子,手提籃子,來到地頭用小型鋤頭挖一個坑,丟下幾顆種子,既不施肥,也不管理,兩三個月的雨季過去后,莊稼成熟了便去收獲。成熟的高粱穗沉甸甸地壓彎枝頭,玉米棒子個個碩大飽滿。

    糧食加工前景誘人

    許多非洲國家的城市郊區,尤其是廣大農村,迄今為止糧食加工仍處于使用木棒、石臼舂米階段,工藝相當原始。相對于非洲國家,我國的糧食加工水平比較高,而且加工能力也過剩。如果我們國內的一些糧食加工企業將糧食加工設備運到那里,建立一家糧食加工廠,去幾名中國管理人員,雇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投資額不大,但效益卻非常可觀。

    水果加工利潤豐厚

    許多非洲國家盛產熱帶水果,當地芒果、香蕉、橘子、木瓜等果樹一年四季結果,其數量之多令人吃驚。而當地超級市場里的進口西方國家的水果罐頭、果醬罐頭的銷售價格非常高,一瓶罐頭的價錢,幾乎可以收購一棵樹所結的果實。如果在那里建一個水果罐頭加工廠,把加工的罐頭以略低于西方國家同類商品的價格銷售,其效益會好得讓你難以置信。

    農機需求正旺

    在非洲,即使投資與農業相關的產業,效益也會非常理想。如武漢拖拉機廠前些年在喀麥隆建立的農用手扶拖拉機組裝廠,國內售價是每臺8000至1萬元人民幣,而在非洲的售價是4000美元左右,且供不應求。現在,非洲對我國的大馬力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等農業機械需求量猛增。2006年11月,浙江四方集團與貝寧共和國簽下長期合作意向書,其拖拉機等農機具還大量出口尼日利亞、肯尼亞等非洲國家。

    制鹽工業等待開發

    在非洲存在一個奇特現象,許多國家瀕臨海洋,卻要每年花費巨額外匯進口食鹽,在當地,食鹽的售價要比糖高出許多倍。如尼日利亞擁有800公里的海岸線,每年需要進口食鹽2700多萬噸。我國海水曬鹽歷史悠久,技術先進,如果我國沿海地區的一些制鹽企業或掌握制鹽技術的個人到尼日利亞、莫桑比克等沿海國家投資建造一個海水曬鹽場,所獲取的利潤將是非常豐厚的。

    還有,在一些炎熱的赤道非洲國家,至今還沒有一家冰棒廠,如果中國人將國內的小型制冷機械運到那里,開辦冰棒廠,一定很有市場,即使向當地出口冰棒機也是極好的選擇。

    投資非洲農業政策優惠

    非洲國家近年來為發展經濟,普遍采取吸引外資的政策,積極改善投資環境,這為中國的投資者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有力地推動了中國企業對非洲的投資。

    題為《2007全球商業環境報告:改革之道》的調查報告稱,在2005至2006年度,三分之二的非洲國家采取了至少一項重要舉措以改善商業環境,其中坦桑尼亞和加納表現尤為突出,南非在全球商業環境排名榜上名列非洲第一。報告的作者之一麥克利什說:“非洲正在進行更多的改革,這將在以后的排名榜上體現出來?!?/p>

    為了鼓勵外資投資農業,非洲國家可以一次性批給投資者1000公頃土地無償使用50年,另外農業機械進口免稅和免征個人所得稅等??梢?,在這些國家從事農業項目開發可以享受到非常優惠的政策。

    阿非可塞成功運作中非農業合作項目

    在阿非可塞公司大力協助下,2006年1月13日,陜西省農墾局與喀麥隆共和國政府簽訂了中喀合作農業開發項目協議。根據協議,喀方政府提供面積為5000公頃使用期為90年的土地,供中方開展水稻種植、木薯加工、鴕鳥養殖等項目。陜西農墾局同時還在農業機械、肥料進口等方面享有免稅政策,此次中非合作農業開發項目總價值6250萬美元。

    中國將向非洲出口農業技術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章力建曾在北京召開的“中非農業合作科技日”上說,中國與非洲各國的農業科研機構,將共同籌建包括植物種質資源交流成果展示平臺、田間示范區(農場)、科研聯合實驗展示平臺,形成寬領域、深層次、全方位的農業科技合作新格局。

    第8篇:糧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國土資源;耕地保護;調查報告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086

    土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寶貴資源,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因此,耕地保護是保障群眾生活、保持農村穩定、促進社會發展的基礎。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五蓮縣從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合理利用和切實保護每一寸耕地,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科學之路。近日,該縣通過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先后深入全縣21個鄉鎮、26個部門、150多個企業和村莊,對五蓮縣耕地保護工作開展調研活動?,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1 基本情況

    (1)加強領導,建立耕地保護長效機制。五蓮縣縣委、縣政府對耕地保護工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經常聽取耕地保護工作情況匯報,多次在縣域重點工作(黨政)聯席會、縣委常委會、縣長辦公會等重要會議上進行專題研究部署,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并定期組織檢查考核??h政府還專門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土地衛片執法檢查工作領導小組、耕地保護領導小組、基本農田保護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農村建設用地挖潛利用領導小組等,進一步加強了對國土資源工作的領導,為全縣耕地保護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2)立足關注民生,做好耕地保護利用?!懊褚允碁樘?,食以地為本”,我國農村土地實行集體所有制,土地生產是農民重要就業途徑和收入來源,耕地是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也是生活最基本最可靠的保障,減少一畝耕地,農民就減少一畝生存“地”,就減少一份生活的保障,增加一份社會不穩定因素。五蓮縣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創新和完善土地流轉形式,在保證耕地面積不減少、用途不改變的情況下,調整產業結構,提高單位耕地的糧食產量和利用效益,以此促進農民增收,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針對農村宅基地管理點多面廣的實際情況,該縣積極探索,勇于實踐,闖出了一條“一預審兩公示三到場”并用“五簿二表一臺帳”規范管理的新路子,實現了農村宅基地報批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保護了耕地,減少了矛盾,有力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3)嚴格土地執法監察,維護良好的土地管理秩序。該縣嚴格落實土地執法動態巡查責任制、逐級報告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對土地違法行為始終保持了強大的高壓態勢,特別是通過對少數典型違法用地實施,公開曝光,有效地遏制了新的違法用地行為的發生。切實發揮好基層所的前沿陣地作用,進一步加大動態巡查和執法力度,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制止,堅決把各類違法違規用地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對于重大土地違法違規案件,該縣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公開曝光,“既處理事又處理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決不手軟。2015年以來,全縣共出動土地執法人員3000余人次、車輛1000余臺次,監督檢查項目用地56宗,及時制止和查處各類違法用地苗頭20余起,土地執法監察工作收到明顯成效。

    (4)切實改善耕地環境,提高糧食產量。耕地只要使用得當,肥力可以不斷提高。為此,近年來,五蓮縣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通過秸稈還田、平衡施肥、施用有機肥、輪作、種植綠肥等等手段,不斷培肥土壤肥力。調整種植業結構,因地制宜發展生產,提高耕地的產出效益。與此同時,積極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加強中低產田的改造,改善生態環境,防止水土流失,減少自然災害的發生頻率。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排灌設施等,提高農田防預自然災害的能力。

    (5)積極盤活存量土地,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縣里成立了由縣長任組長的“五蓮縣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與農村居民點用地減少掛鉤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五蓮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財政扶持暫行辦法》,設立了專項資金用于掛鉤試點工作。2009年以來,通過村莊整村搬遷、空心村就地改造、社區化改造等模式,五蓮縣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共立項15個項目,可增加耕地2220畝;已通過驗收的項目有8個,增加耕地1216畝。截止目前,全縣基本農田面積始終保持在72萬畝,耕地總量為93萬畝,已連續19年實現了全縣耕地總量動態平衡。

    2 存在的問題

    (1)基本農田保護率高,耕地保護的壓力大。經過這些年的快速發展,我縣部分鄉鎮建設占用耕地已經達到一定的數量,基本農田保護率接近90%,給國土資源管理工作造成很大壓力。

    (2)在對空心村的整治上,急需上級進行必要的經濟支持。對“空心村”的整治,目前只能按照農民的意愿,要和農民的經濟收入相結合,在一些村莊,由于農村集體經濟力量薄弱,“空心村”一時很難解決,上級最好采取經濟扶持政策,調動村莊積極性,盡快消除“空心村”。

    (3)對于“一戶多宅”的管理上,存在較大難度。對一戶多宅現象,雖然《土地管理法》只做了一些原則性規定,但是由于配套辦法尚未出臺,實際操作難度比較大。

    3 建議和下步打算

    (1)建議對基本農田保護率高的“農業大縣”進行政策扶持。為調動農業大縣保護基本農田的積極性,建議國家對農業大縣按照實際基本農田保護量進行財政補貼,每畝每年可補貼10-50元,以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業生產環境。

    (2)建議盡快出臺“空心村”整治優惠優惠。建議國家進一步對整治“空心村”給予優惠政策,如掛鉤等政策,采取國家、省、地市、縣給予經濟補助的辦法,以此來推動舊村改造和整治“空心村”工作的順利進行。

    (3)建議搞好對上爭引,增加耕地面積。建議繼續創造條件,主動想辦法,積極向上級國土資源部門多匯報工作,多爭土地指標,多爭土地整理項目,多爭國家優惠配套資金,以增加耕地面積。

    第9篇:糧食產業調查報告范文

    關鍵詞:專業思想 人才培養模式 聯合培養

    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是廣西財經學院2009年開始招生的新專業,是廣西首次開辦的本科專業,對于這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我們是從零開始,是在借鑒兄弟院校辦學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大膽的教學實踐,不斷完善,逐步形成了專業特色。我們相信,這個專業的畢業生在不遠的將來,會深受廣西各方面用人單位的歡迎。

    一、狠抓專業思想教育

    眾所周知,由于歷史和傳統思想的影響,人們對“農”字專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忌諱的心理,具體表現就是家長不讓孩子報考帶“農”字的專業,考生也不愿意去讀“農”科專業,來自城市的學生談到學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就害怕,農村的學生更不樂意大學畢業后又回到農村去。種種思想顧慮我們認為都是很客觀的,也是很實際的。針對這種狀況,經濟系采取了有針對性的措施,加強了對新生的專業思想教育工作。

    1.從專業培養目標上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用大量的事實向新生說明,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是培養從事農村經濟和區域發展管理工作的人才,突出在“管理”兩字上。因此要求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要具有“謀發展、懂經營、會財會、精管理”的能力。通過加強專業培養目標教育,使學生增強了對學習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認識。

    2.從政策導向上加強對學生將來的理想教育。從國家層面來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中央政府對“三農”的投入越來越大,2010年達到了8183.4億元,是2006年的2.4倍。在農村不但免征了農業稅,而且有些地方60歲以上的農民每個月還能領到養老金。從大學生就業政策導向來看,近幾年國家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和基層單位進行創業和就業,2008年廣西考村官的競爭指數是10%(招聘459人,參考4714人),而2009年上升到了12%(招聘476人,參考5665人),說明一個大學本科畢業生想到農村當干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農村產業發展來看,農村經濟已經由傳統的單純種養方式轉變為現代農業經營方式,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消費一條龍的產業化格局已經形成,農村經濟的范圍已經擴大,產業鏈已經拉長,城鄉“二元結構”差別在逐步縮小。通過理想教育,增強學生對學習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自信心。

    3.通過組織參觀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新生入學后,每年都組織學生到附近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行參觀,如組織到皇氏乳業、百洋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參觀,通過參觀使學生初步了解到企業都與農村區域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從而擴大了學生了解專業發展的視野。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成人免费黄色网址|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成人A级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九九九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免费男女视频网站慢动作| 国产精品成人久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一区久久 |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导航| 亚洲国产成人手机在线电影bd| 成人在线免费看片|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 在线观看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曰批视频免费30分钟成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 国产成人久久久精品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欧洲成人r片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成人字幕网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 成人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香蕉成人伊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