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古典文化的傳承范文

    古典文化的傳承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典文化的傳承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典文化的傳承

    第1篇:古典文化的傳承范文

    【關鍵詞】戲曲藝術;中國古典舞;影響解讀

    中圖分類號:J8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5)12-0043-01

    中國的戲曲藝術與中國古典舞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中國古典舞的出現,通過藝術的歸納及整理,在古典藝術創(chuàng)作中將戲曲藝術充分地融合,充分展現了古典舞“韻”。可以說,古典舞中的“韻”將戲曲藝術作為基礎,通過傳承及發(fā)展形成了新的文化產物,同時也為藝術的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文章對戲曲藝術對中國古典舞產生的影響進行了系統(tǒng)性的分析,旨在實現藝術文化的傳承

    一、戲曲藝術對中國古典舞蹈情感的影響研究

    舞蹈主要是情感藝術的表達,并通過身體的律動展現舞者的心靈以及所表達的情感,因此,這種藝術表達形式就成為人類情感最集中的形式。例如,《毛詩序》中的“情動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對舞蹈藝術的情感表達進行了闡述,說明人在內心情感激動的狀態(tài)下,用歌曲都不能對其情感進行表達,而需要借助舞蹈進行情緒的抒發(fā)。因此,戲曲藝術為中國古典舞蹈的情感表達注入了充分的情感元素。與此同時,戲曲中的眼神是藝術表達的精髓,而且舞蹈也是一種以“看”為基礎的藝術形式,舞者出神的眼睛可以向觀眾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使觀眾在欣賞舞蹈的過程中通過眼神的交流,充分感受到舞蹈的文化背景。而且,眼神不僅可以體現出古典舞中的意境美,充分展現人物性格,同時也為古典舞提供了生命活力。因此可以發(fā)現,古典舞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受到戲曲藝術中眼神的影響,并將以眼傳情、以情系舞作為基本原則,展露了舞者的內心情感[1]。

    二、戲曲藝術對中國古典舞蹈題材的影響研究

    現階段很多的古典舞都采用了戲曲的舞蹈題材,如《俏花旦》《牡丹亭》等,通過這些作品的展示不僅預示了古典舞蹈的發(fā)展趨勢,同時也為戲曲文化的傳承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證。由于戲曲題材所涉及的領域相對廣泛,很多戲曲題材蘊含了中國的古老文化,通過與古典舞的結合,可以不斷激發(fā)舞蹈創(chuàng)作者的欲望,從而為文化的傳承及藝術的表達提供充分性的保證。

    三、戲曲藝術對中國古典舞蹈身韻的影響研究

    首先,古典舞中身韻的“形”,主要以腰作為發(fā)力點,并將腰的律動作為基礎,將平圓、立圓等作為運動的路線,并組成了古典舞蹈中較為典型的動作形式,但是,這些動作形式都是將我國戲曲藝術中的“以圓為美”作為最基本的審美原則。例如,古典舞蹈中的“云手”“燕子穿林”以及“風火輪”等,都運用了這一原則,體現了舞蹈藝術的形象性以及感染性。如果在藝術表達的過程中,只是將這些藝術形式作為單一的內容,會導致其藝術缺乏一定的生命活力,從而失去藝術表達最原始的價值[2]。

    其次,在中國古典舞蹈身韻形式研究的過程中,較為理想的審美狀態(tài)是“靜中有動”“動中有靜”的藝術形式,其中的“靜中有動”主要是指在舞蹈過程中其體態(tài)應該將輕、重、緩、急等作為基礎;而“動中有靜”則應該將線中有點作為基礎,充分展現舞蹈的運動形式。例如,在古典舞劇《木蘭》的舞蹈創(chuàng)作中,巧妙地運用了戲曲中用槍系列的動作,在舞蹈過程中也充分展現了古典舞身韻的基本特點,從而完美地將兩種藝術形式進行了充分融合,塑造了花木蘭精忠報國的形象。

    最后,在中國古典舞演繹的過程中,手位也具有獨特的藝術形式。例如,按掌、托掌等都是固定的手勢。而且在手位分析的過程中也具有一定的未知變化,通過這些位置的變化以及手型的展現,充分體現了簡單而又多元化的藝術形式。在古典舞蹈中手型主要包括掌、指以及拳這三種類型,而且男女舞者的掌形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例如,女舞者的基本掌形是蘭花指,也就是四指上翹,中指以及拇指相對,呈現出蘭花的狀態(tài)。而男舞者的基本掌形要求虎口張開,其他的四指微微張開,掌外要用側力,手腕的位置應該與手背呈現出一定的弧度。因此可以發(fā)現,古典舞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戲曲藝術中身韻的影響[3]。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中國戲曲藝術與中國古典舞蹈藝術的充分融合,可以實現藝術文化的傳承及創(chuàng)新。而且,在現階段舞蹈藝術發(fā)展的過程中,應該在戲曲藝術的基礎上,進行舞蹈藝術的創(chuàng)新,通過深入研究減少古典藝術的程式化限制,通過藝術的多元文化的融合,為古典藝術的發(fā)展提供科學依據,從而為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及創(chuàng)新奠定良好的基礎,促進中國古典舞的多樣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王春瑩.淺談中國古典舞基訓中的戲曲武功元素[J].大眾文藝,2014,(22):176-177.

    [2]王海濤.論戲曲與中國古典舞的關系――兼論“昆舞”的體系創(chuàng)建[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3):169-174.

    [3]董江河.戲曲舞蹈在中國古典舞發(fā)展中的價值分析[J].晉城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03):89-90+93.

    第2篇:古典文化的傳承范文

    1.古典元素的概念

    古典元素是一種符號體現,它把傳統(tǒng)文化在設計中體現出來,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從傳統(tǒng)文化中吸取出來的具有代表性的東西,我們就可以稱其為古典元素,古典元素強調的是傳統(tǒng)文化的淵源以及傳承下來的客觀存在的文化遺產。

    2.古典元素包含的內容

    古典元素包含的內容很多,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大類:傳統(tǒng)家具元素、傳統(tǒng)文化裝飾元素、傳統(tǒng)色彩元素和傳統(tǒng)設計思想。在中國傳統(tǒng)家具的主要表現有:貼合人們情感的人性化設計;符合人體舒適愜意的需求;比較注重對工藝與裝飾的考究,是寄托人類情感的依附品;追求和諧,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總之,中國傳統(tǒng)家具的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而以人為本又是當代社會設計方面的主流思想。中華文明有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知識淵源流長,傳統(tǒng)文化元素所包含的范圍也很廣,例如: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秦磚皮影、中國漆器、如意紋、祥云圖案、中國織繡、彩陶、紫砂壺、中國瓷器、國畫、敦煌壁畫、石獅、唐裝、金元寶、如意、八卦等。在我國深厚的文化背景下,設計師從中獲取的設計源泉也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中國傳統(tǒng)的色彩元素為紅、黃、青、白、黑,也就是所謂的“五色觀”,傳統(tǒng)色彩元素通過與現代色彩文化元素相結合,運用于室內設計中,主要有三個重要的作用:有裝飾性作用、有深刻的文化蘊涵作用、具有深刻寓意的象征性作用。將傳統(tǒng)色彩元素合理地運用于現代室內設計中,既能滿足現代生活,又能夠傳承中國文化,表達出深刻的民族寓意。傳統(tǒng)設計思想形態(tài)的產生和發(fā)展一直都與設計的功能性、審美情趣、精神享受、效用原理等相互滲透,傳統(tǒng)設計思想的設計理念是追求實用性、愉悅精神、舒適生活等。傳統(tǒng)的設計思想比較注重實質,不追求外表的絢麗。現代的室內設計應該秉承傳統(tǒng)設計理念,通過各種藝術手段體現帶有民族特色的室內居住空間,陶冶居住者的情操。

    二、古典元素與現代化室內設計相結合的辦法

    1.推陳出新,將古典元素運用到現代室內設計中

    設計師要不斷地進行嘗試、推陳出新,結合傳統(tǒng)設計思想,將中國古典元素運用到現代室內設計當中。傳統(tǒng)的中式設計主要采用對稱均衡的手法,中規(guī)中矩,采用比較樸素、穩(wěn)重的顏色,木材和石材是主要采用的兩種材質,設計總體上給人的感覺是比較陳舊也比較沉悶的。要想打破這種格局,有所突破,就必須尋求格局中的變化,使空間變化變得豐富;亮色,可以讓人心情愉悅,帶來活潑生氣,所以在色彩的選擇上要以亮色為主;現代設計的材質種類越來越多,選擇性也很多,例如玻璃、不銹鋼、巖石、實木等材質;在古典元素方面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這樣既能增加現代感,又不失中國古典元素的氣息。

    2.以傳統(tǒng)家具為藍本進行改革,開發(fā)使用功能,把傳統(tǒng)家具發(fā)揚光大

    中國傳統(tǒng)家具種類繁多、造型豐富、優(yōu)美,并且中國特色濃厚,如中國圈椅、裝飾圖案等。現代家具設計中可以把傳統(tǒng)家具的一些特點進行融合,使現代家具帶有濃郁的中國古典韻味。家具具有時代特征,是一種文化形態(tài),它可以反映出當時人們對生活的理解,還能反映出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隨著科學和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具造型也變得現代化,它能反映出現代人的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家具造型現代化的主要方法有:重構、互融、借鑒等。

    3.采用古典文化內涵的陳設設計

    室內陳設也是室內設計的重要內容,不同民族的審美觀和價值觀也大不相同,其室內陳設的表現形式也大相徑庭。在現代室內設計中選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陳設品,可以體現出古典的文化內涵。例如:陶瓷藝術品、雕刻工藝品、明清家具、宮燈、詩書畫作品等,例如書香門第居住的房間里,墻壁上可以掛一些詩詞書畫;文人雅士居住的房間面還可以擺一些陶瓷藝術品或者是雕刻工藝品;這些具有審美情趣的陳設元素恰如其分地組合在室內空間里,會使人感到身心舒暢與愉悅,會對室內空間裝飾起到畫龍點晴的作用。

    4.將古典元素與現代元素有機的相結合

    通過對中國古典建筑元素的提煉、取其精華,融合到現代人的生活和審美習慣中,設計出適合現代人的居家裝飾風格,讓古典元素與現代元素進行完美的融合,體現出簡練、大氣、時尚的特點,使現代家居裝飾風格更具有古典韻味,體現出中國古典元素的獨特魅力。如今,帶有古典元素的現代室內裝飾風格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這兩種元素相結合的裝飾風格在室內設計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總結

    第3篇:古典文化的傳承范文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身韻;審美屬性;社會屬性

    中圖分類號:J7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5)35-0104-01

    作為我國古典舞獨立舞蹈形式構建的標志,“身韻”動作是在我國舞蹈長期發(fā)展中取得的重大成果,無論國家級院校、中專院校或地方學校,身韻都已作為重要的舞蹈教育內容之一。從其自身囊括的五大典型動作也可看出,將動作的起源、發(fā)展歷程以及體現的文化內涵充分體現出來,不僅受到社會群眾的青睞,且使古典舞審美文化得以傳承發(fā)展。因此,對身韻審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身韻”動作的相關介紹

    關于古典舞中的“身韻”動作,其是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得出的重要成果。對其可具體細化為五大典型動作。第一,云肩轉腰。該類型動作主要來源于戲曲中的“轱轆椅子”,是舞蹈訓練的重要基礎。目前云肩轉腰在古典舞身韻中要求從提、沖、靠、沉、含、腆、移等方面進行訓練,且在運動軌跡上主要以平圓為主,區(qū)別于“轱轆椅子”,其無需將椅子作為道具,而直接采取雙膝盤和、席地而坐的形式,肢體動作幅度加大。第二,云手。云手動作是我國傳統(tǒng)武術中的常見練法,將其融入舞蹈中主要利用“云”的特征使舞蹈體現出變幻莫測之感,在身韻動作中又表現為基本云手、大揉球、大開大合以及沖靠等類型,無論哪種其都要求表現出一定的動勢與云手幅度。第三,風火輪。該類動作在古典舞中強調使身體以兩個重疊圓的形式存在,對腰部、下肢、臂膀等部位要求極高,確保在表演過程中展現出風吹輪動火旺盛等特點。第四,青龍?zhí)阶Α9诺湮璧钢械那帻執(zhí)阶Σ扇∪龍A定律融合的方式,主要指統(tǒng)一動作內將三種劃圓軌跡體現出來,要求做到胯、膝、腳做好搭配,頭、腰、腳進行對照而手、肘、肩需追隨,難度極大。第五,燕子穿林。相比其他四種動作,燕子穿林強調綜合性,且在訓練性、形象性以及表現性等方面都較為明顯,要求身體各部門都保持一定的靈活性,為人帶來仿佛置身于林間穿梭的情境。

    二、“身韻”動作的審美屬性

    我國自古以來便對龍鳳文化極為崇尚,更將整個民族比喻為龍的傳人,且用鳳比喻重生和希望,如其代表的涅、母儀天下等。這種傳統(tǒng)文化精神滲透到社會各領域中,包括文學、繪畫、雕塑以及舞蹈等方面。其中在舞蹈層面,身韻形態(tài)中往往追求龍鳳的的圓繞、回轉以及蜿蜒等特點,如燕子穿林、青龍?zhí)阶Γ鋵嵸|都將龍鳳文化精髓融入其中。事實上,古典舞身韻動作中往往也將其他象征性特征體現出來,其在形態(tài)上要求立足于傳統(tǒng)形神觀念,使動作生動性更為明顯,如輪和轉在風火輪動作中的體現、穿和變在燕子穿林動作中的體現,實質要求動作中注重精氣神達到統(tǒng)一,實現形神結合的目標。因此,身韻動作在審美屬性上首先體現在形態(tài)美方面。

    而除此之外,身韻動作的審美屬性從動態(tài)角度也彰顯行云流水的特征。我國傳統(tǒng)的動靜觀如貴柔主靜、永恒之動、動靜合一,在現代舞蹈中都可作為美的體現,使身韻動作為人帶來如云如水之感。從五大典型身韻動作中都可發(fā)現,其軌跡路線便依托于行、云、流、水進行描述,而這四方面所體現的便為動靜合一,如云、水表現的動靜結合,行、流表現相對動態(tài)特征。以其中的流為例,在燕子穿林動作中表現淋漓盡致,動作中要求手臂以劃圓弧線的形式為主,在此基礎上進行燕子穿梭動作的模擬,整個路線動作中表現出遇上先下、時高時低特點。

    三、“身韻”動作的社會屬性

    “身韻”動作除具有一定的審美屬性外,也表現出明顯的社會屬性,具體包括民族性、訓練實用性以及延展性。其中在民族性方面,中國古典舞作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展示的是民族性的審美基因。如在“對稱”美方面,身韻動作中的雙托掌、雙山膀等都體現出對稱審美現象,再如“留白”美,其在我國民族文化中注重為人們創(chuàng)造虛擬之感,達到虛實相生的生霉要求,如身韻中的揉球動作,其要求利用兩掌與兩臂形成虛擬球,再將揉加之其中,通過兩筆與兩掌的運動達到將虛化實,感染力極強。因此,身韻動作展現的民族性更注重將我國傳統(tǒng)民族文化進一步傳承。而從訓練實用性角度,身韻動作本身將武術、戲曲等精髓融于一體,其無需從形式著手,僅需將動作中的規(guī)律體現出來并保留身韻便可達到舞蹈化訓練目的。如在舞蹈形、神的訓練方面,青龍?zhí)阶Α⒀嘧哟┝值榷疾扇∧7聞游镄螒B(tài)的方式,而形態(tài)除外在表現外,也將燕子靈巧運動、青龍凌厲兇悍神態(tài)展示出來。另外,在延展性社會屬性上,身韻動作為創(chuàng)作注入新的活力,如21世紀出現的《書韻》、《扇舞丹青》等都成為彰顯民族特色的重要舞蹈作品。且身韻動作在傳承傳統(tǒng)戲曲、武術等精髓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成為影響社會群眾審美觀念的重要內容。

    四、結論

    我國古典舞“身韻”動作是傳承與發(fā)展我國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舞蹈形式。從其涵蓋的五大典型動作上便可看出,其不僅體現出一定的審美屬性,而且將社會屬性融入其中,值得現代社會對其傳承并進一步創(chuàng)新。

    第4篇:古典文化的傳承范文

    1文化與園林

    1.1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涵與元素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應中華民族特質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它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tài)的總體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fā)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tǒng)優(yōu)良的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作為核心,還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和其他文化形態(tài)。比如: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后語等。我們把從這些文化形態(tài)中提取出來的形式符號在園林中稱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元素。

    1.2中國古典園林

    中國古典園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園林、北方皇家園林和嶺南園林為代表的中國山水園林形式,在世界園林發(fā)展史上獨樹一幟,是全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它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組合的、具有詩情畫意的、供人頤養(yǎng)和游覽的綜合藝術品。它既是作為一種物質財富滿足人們的生活要求,又是作為一種藝術的綜合體滿足人們精神上的需要。從廣義上講,它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

    中國古典園林曾經在世界園林藝術史上留下了輝煌的功績,對西方園林的發(fā)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如果說17世紀在歐洲形成中國熱還是追求異國情調的洛可可風格影響的話,那么,18世紀英國風景式園林的出現,無論在設計思想,還是在設計手法上,都可以看到中國園林的巨大影響。一些中國園林典型的設計手法,如采用環(huán)形游覽線路的布局方式,散點式景點布局和視點的移動轉換等等,已完全融入西方園林的設計手法之中,以至于人們常常忽略其出處了。

    加拿大安大略城植物園,中國古典園林的自然手法非常明顯。

    1.3中國現代園林

    19世紀中葉以后,由于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和舊中國社會體制的瓦解,中國園林賴以生存的社會因素和經濟基礎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外來文化、尤其是殖民文化對中國園林的影響日益顯現。此時,西方園林的發(fā)展十分迅猛,在內容上和類型上逐漸走向成熟和完善。可以說,中國近現代園林的發(fā)展,完全是在西方園林的影響之下,亦步亦趨、步履艱難地走到今天的。

    近一個半世紀以來,中國園林的發(fā)展雖然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始終未能形成具有中國地域文化特色的現代園林文化。除了社會經濟因素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我們片面照搬西方園林的內容和手法,而忽視了中國本土自然景觀資源和地域文化的特征,中國園林的營造成為無源之水。

    由此可見,中國現代風景園林要取得進步,必須通過對傳統(tǒng)園林的深入研究,提煉中國園林文化的本土特征,拋棄傳統(tǒng)園林的歷史局限,把握傳統(tǒng)觀念的現實意義,融入現代生活的環(huán)境需求。這是中國現代風景園林真正的發(fā)展方向。

    2.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園林發(fā)展演替過程中的傳承

    傳統(tǒng)文化是人類在以往的社會實踐中創(chuàng)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和價值取向;而我們今天所創(chuàng)造出的文明成果,對于明天而言,也是傳統(tǒng)文化。也就說人類文明是這樣遞進前行的,我們今天的成果總是踩在前人的肩膀上創(chuàng)造的,要想完全擺脫傳統(tǒng)完全標新立異是不可能的。因此,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古典園林和中國現代園林的交替中存在著傳承和發(fā)揚。下面分別從思想和形式兩個方面介紹:

    2.1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在園林發(fā)展中的傳承

    道教,作為中國土生土長的哲學思想,源于春秋時代一些避世絕俗的隱者,以現實的人生為出發(fā)點,以“道”為其思想的核心,在精神上與“道”為一體,以建立起由宇宙聯系人生的系統(tǒng)。“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發(fā)自然。”這是道教對天地萬物規(guī)律的總結,以效法自己的本然狀態(tài)為原則。

    師法造化、崇拜自然并用于古代造園上的事實大家有目共睹。計成《園冶》中“雖由人作,宛自天開”是對園林的真實寫照。山水為主,建筑是從;化大為小,融于自然。建筑與自然環(huán)境交融,這都是園林特點的真實寫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實例舉不勝舉。遍觀中國園林,無一不效法自然,把建筑、山水、植物融為一個整體,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利用自然條件,模擬大自然中的美景。就連漢武帝也“于太液池中,建蓬萊、方丈、瀛洲三山,該土筑也。”足見其影響。

    而在現代園林營造上,不僅很好繼承了古典園林造園手法,而且吸收了西方的優(yōu)秀設計手法,以生態(tài)的工法對城市侵蝕下的土地還原為自然的棲息地,實質上正是道家?guī)煼ㄗ匀凰枷氲捏w現。不僅如此,在現代園林中,大地景觀從更大的尺度上對土地利用的規(guī)劃,同樣是在效法自然,按照自然的規(guī)律,合理的使用土地,尊重土地,以尋求天、地、人的和諧統(tǒng)一。

    中山岐江公園場地原為中山著名的粵中造船廠,在這個項目的建設過程中,并沒有推倒從來,而是尊重土地,尊重場地現狀,師法自然的規(guī)律,讓自然做功,還原自然的狀態(tài),重新栽植了鄉(xiāng)土樹種,現有的構筑物,如:造船廠房、機械設備,涂上了鮮艷的紅色,成為具有工業(yè)美感的巨大雕塑作品,筆者認為這是中國傳統(tǒng)道家思想的應用,是西方優(yōu)秀設計手法與中國園林營造工法的成功的融合和應用。

    2.2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元素在園林發(fā)展中的傳承

    文化的表達要通過一定的形式符號,因此,從傳統(tǒng)文化中提取設計元素,進行演繹,賦予現實意義后融入現代園林要素中,就成為了園林設計中最主要的設計方法。而且,隨著民族文化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經典設計取自傳統(tǒng)和經典文化,因為設計作品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設計作品所表達的內容是否能與公眾取得共鳴,而立足于歷史經典,演繹發(fā)展而來的作品才可能是最打動人心的。

    在現代園林的設計中,中國古典文化元素屢見不鮮,并且逐漸變成一種時尚,例如:2010年世界博覽會中的中國館設計,在設計靈感上來自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的斗拱形式和中華的繁體“華”,而且,這兩個設計元素都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古建構件、漢字。除了博覽性質的場所外,我們的居住區(qū)環(huán)境設計也更對的對古典元素進行應用,復活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比如:深圳萬科第五園(圖-2),設計理念還原江南私家園林的古樸而又清新,淡雅而又豐富的空間環(huán)境,一個適宜的人居尺度,很好的詮釋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植物上應用松、竹、梅等文人園林的植物,使小區(qū)的生活品質、文化氛圍提升成為一種經典。

    第5篇:古典文化的傳承范文

    關鍵詞:嶺南園林;濱海景觀;規(guī)劃設計;文化傳承

    1嶺南古典園林的元素提取

    1.1造園布局

    與江南園林的曲徑通幽不同的是,嶺南園林的造園更善于運用規(guī)整的矩形格局來布置不同的功能性區(qū)域,常常以建筑為主,用建筑來包圍園林,規(guī)模較江南園林要小。嶺南地區(qū)自古以來的對外開放和通商決定了嶺南園林和建筑也非常講求務實精神,規(guī)模雖小,但是功能俱全,滿足主人的社交和休閑要求的同時,也克服了嶺南當地炎熱潮濕的環(huán)境。

    1.2山石營造

    嶺南園林的山石營造多當地取材,多選石英、蠟石和肇慶出產的太湖石,以觀賞性為主。由于嶺南園林占地面積較少,故看不到像江南園林較大體量感的土山,常常以假山來堆山掇石,有“不看真山看假山”的特征,這些假山甚至有些不受規(guī)整格局的束縛,隨著環(huán)境和地形的變化而靈活擺放。較多園林還使用假山分割園林,不僅突出了構圖的主體性,而且提升了園林審美性,還實現了園林的功能性。

    1.3園林理水

    嶺南園林的理水池大多數如順德清暉園與東莞可園以幾何形為主,也有少數打破幾何形,以自然形態(tài)建造理水,如澳門盧家花園的設計,即是盡量模仿自然形態(tài)的山水,從中可以看出嶺南園林對江南園林的吸收與借鑒。

    1.4園林建筑

    建筑往往是嶺南園林的主體,嶺南的建筑常常集合了石雕、磚雕、陶塑、木雕、灰塑等工藝作品的特點。嶺南庭院大多顏色艷麗,在屋頂脊飾上也往往蘊含著歷史典故與預示吉祥寓意的花紋和圖案。灰塑是嶺南地區(qū)園林建設里最有特色的一大亮點。取材于嶺南當地的蠣灰、糯米、絡麻筋等,色彩艷麗,凹凸感強,雕刻栩栩如生。彩色玻璃大多采用深綠、藍紫等色,鑲嵌在滿洲窗上。滿洲窗是嶺南園林融合了江南園林、西方哥特式建筑元素后的產物。滿洲窗的形式受明清時代封建統(tǒng)治時建筑風格的影響,開合方式極其獨特。彩色玻璃既有滿洲窗的特色,又與西方哥特式建筑的花窗類似,體現出嶺南園林對中國古典園林與西方哥特式風格的相融相生的特點。

    1.5植物造景

    與江南園林在植物造景配置重意境美相比較,嶺南園林體現出務實、世俗審美的特點,這是由于嶺南地區(qū)經濟發(fā)達,園林主人大多經商,園林便成了主人炫耀財富和地位的社交重要場所,故園林的植物配置顏色絢麗多彩,有入世的特點。嶺南園林的植物種類以鄉(xiāng)土蔭木、果樹為主,也有引進江南地區(qū)以及其他地區(qū)的樹木種類,如銀杏、龍眼、白蘭、羅漢松、豆蔻、蘋婆、雞蛋花、紫藤、魚尾葵、木菠蘿等植物。

    2嶺南園林元素對廣東濱海景觀帶規(guī)劃設計的意義

    2.1嶺南古典園林是廣東濱海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靈感源泉

    嶺南古典園林具有豐富深厚的能量,為廣東濱海景觀設計規(guī)劃提供大量的規(guī)劃設計靈感與素材,也是廣東地區(qū)濱海景觀帶進行傳承文脈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途徑。廣東濱海景觀帶在進行設計規(guī)劃時,需要因地制宜地將嶺南當地的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公眾觀念、社會經濟融入廣東濱海景觀的設計中,將其注入屬于嶺南當地的靈氣與文化。同時,通過不斷融合與推陳出新,嶺南園林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營造出具有獨特性的濱海景觀景象。

    2.2嶺南古典園林能夠提高廣東濱海景觀規(guī)劃設計的內涵與文脈氣息

    嶺南古典園林不僅是嶺南地區(qū)更是廣東景觀園林中的精華與靈魂,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不斷蓬勃發(fā)展,國人文學內涵與修養(yǎng)也不斷提高,人們不僅僅局限于單純寡味的游玩,追求具有更多文化聚集的圣地,但又由于國內與國外文化的不斷交流,各地的差異性不斷減小,這就更加要求廣東濱海景觀在設計規(guī)劃中應該顯示出屬于自己的風格與特色,增加城市的辨識度。

    2.3廣東濱海景觀帶的規(guī)劃設計是體現嶺南古典園林元素重要的載體

    嶺南文化是一種無形的存在,嶺南園林更是嶺南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要使嶺南古典園林的文化傳承下去,需要一個載體來展示其深厚的底蘊,廣東濱海景觀帶的規(guī)劃設計就是一個極佳的選擇。廣東濱海景觀帶是廣東面向外界的大門,也是廣東地區(qū)一張亮麗的名片,廣東省應該緊緊把握這個文脈,將嶺南園林中的文化精髓融入規(guī)劃設計中,將嶺南園林吸收的中國園林以及歐洲園林精髓通過濱海建筑、水體、植物、小品展示出來,從而讓人們在情感上引起共鳴,在休閑的時光也能受到文化的熏陶。

    3嶺南古典園林元素在廣東濱海景觀帶規(guī)劃層面的運用

    3.1濱海景觀帶規(guī)劃主題的應用

    每個濱海景觀都應該有其明確的主題,明確的主題可以給游客帶來鮮明的識別感與個性感,可以體現出景觀地點的內涵感,如同樂曲的旋律,作為樂曲的靈魂一樣的存在。在做主題定位時,結合嶺南當地的神話傳說、信仰、名人名事等,切不可拋棄一切歷史文脈來做創(chuàng)新,這樣的規(guī)劃設計是毫無內涵可循的。例如湛江的濱海規(guī)劃設計,需要考慮加入當地的龍舟文化、年例文化、天后神話等一系列具有辨識度與地域性的文化元素。不僅傳承延續(xù)了傳統(tǒng)文化,且百姓也有需求來認識與了解、研究與傳承傳統(tǒng)文化。

    3.2濱海景觀與海洋娛樂項目的規(guī)劃

    海洋娛樂是海洋活動與海上探索最吸引游客的地方,然而國內對于海上娛樂項目的發(fā)展卻極為有限,這一方面與城市產業(yè)方式定位有關,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國濱海旅游規(guī)劃的不成熟性。這無疑加大了陸地海洋項目的開發(fā),從而降低陸地的利用率,且投入與產出的效果略讓人失望。所以,了解廣東濱海當地的自然條件和人文情懷,結合當地氣候、浪高、風速、降水與海洋生物種類等內容來可持續(xù)開發(fā)當地的海洋娛樂項目,成為濱海景觀規(guī)劃的首要任務。

    3.3海岸線景觀規(guī)劃

    海岸線景觀一般有直線型岸線、內彎型岸線與外彎型岸線。廣東地區(qū)內的汕頭便是內彎型岸線,在規(guī)劃中需要考慮如何利用汕頭的內彎線使相對的兩岸形成對景。

    4嶺南古典園林元素在廣東濱海景觀帶設計層面的運用

    4.1濱海景觀帶地形設計

    地形地貌是整個濱海景觀進行設計方向定位的關鍵要素之一,空間層次感與空間的立體感同樣受制于地形地貌。因此,把握地形地貌的特點,將設計融入到地形地貌中,與嶺南當地自然條件和人文情懷相結合,才能在設計中體現出具有嶺南特點和風貌的廣東濱海景觀帶。

    4.2濱海景觀道路設計

    濱海道路是濱海景觀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將各個景點合理地串聯起來,不僅可以引導游覽和組織空間,還有交通聯系與散步休閑的作用。道路設計首先要考慮氣候條件、水系、地形地貌的自然環(huán)境因素影響。其次是嶺南地區(qū)務實求真與經世致用的文化思想影響。一方面,嶺南園林大多與建筑組合在一起,總占地面積小,不僅要滿足居住的要求,還要滿足觀賞的游玩功能。另一方面,嶺南地區(qū)在明代以后受國內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逐漸南移、商品經濟發(fā)展迅速的影響,人們的經濟意識越來越強,開始摒棄傳統(tǒng)的精神文化符號而追求具有實際內涵的商品,故許多嶺南園林中的道路呈現出幾何的、極具實用性的園林特征。在兼具了嶺南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情懷后,有意識地將海水、沙灘以及海岸線周圍的紅樹林景觀融入到濱海景觀的設計理念中,既融合了嶺南園林中獨居的嶺南元素和嶺南風味,又與海洋的元素相結合,呈現出天人合一的設計理念。

    4.3嶺南文化建筑設計

    建筑是濱海景觀中最能體現當地風土人情與文化特色的要素之一。在進行濱海地區(qū)的建筑設計時,要注意因地制宜,結合嶺南地區(qū)當地的氣候、地理、人文等因素,讓濱海地區(qū)的建筑成為表現嶺南文化的承載物。例如嶺南地區(qū)有高溫、多雨、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濕熱是其主要的特征,故嶺南地區(qū)建筑一般朝南或東南方向,并在南北向的立面上設天窗,天井庭院也實現通風和采光,利用煙囪效應來解決建筑通風問題,室內也盡量不用封閉的磚墻來作隔斷,多采用不到頂的空格門窗或隔斷來保證良好的穿堂風,使室內空氣變的涼爽。在裝飾方面,考慮采用嶺南地區(qū)特有的嶺南石雕、嶺南磚雕、嶺南木雕、陶塑、灰塑與嶺南蝕花玻璃等元素來進行裝點。這既體現和適應了嶺南地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也表現出對嶺南文化的延續(xù)和發(fā)揚,是名副其實的嶺南建筑。

    4.4濱海園林建筑小品設計

    嶺南地區(qū)的建筑小品常常具有實用與觀賞的雙重作用。如嶺南園林常見的規(guī)整式的花基與花臺,高度常有30cm和60cm兩種規(guī)格,基于這樣高度的花基與花臺,不僅能豐富空間層次,又可以放置盆景植物,同時還可以供人坐下休息,充分發(fā)揮了建筑小品的實用性與觀賞性。在進行濱海園林建筑的小品設計時,應將其傳承發(fā)揚,實現濱海景觀的實用性與審美性。

    4.5以鄉(xiāng)土樹種塑造濱海嶺南園林景觀

    北方濱海景觀常常使用針葉樹和落葉闊葉樹的鄉(xiāng)土樹作為首選植物,而廣東地處亞熱帶,常以木棉為鄉(xiāng)土樹種,樹干壯碩,花大而紅,艷而不媚,桀驁的花朵被譽為英雄花,顯示出氣宇軒昂的氣魄。利用植物文化來塑造濱海嶺南園林景觀與文化意境,就要多選擇具有含義和人文情懷的植物,例如喻意百折不曲的竹,被稱為英雄花的木棉等。也要考慮廣東地域和緯度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植物,例如陽江及以南的濱海景觀帶應考慮加入氣宇軒昂的大王椰來增加景觀的視角高度,又如容易營造氛圍與意境的細葉榕,也可采用樹菠蘿、芒果、荔枝等經濟作物。

    5結語

    嶺南古典園林從西漢南越王朝開始萌芽一直到近代園林,積累了深厚的文脈與文化,形成獨具一方特色的實用性古典園林,并與江南小型私家園林和北方大型皇家園林并列成為中國三大園林。正因為如此,嶺南園林必定是廣東濱海景觀帶在做規(guī)劃設計時的靈感之源,嶺南古典園林元素的運用,可以增加濱海景觀的內涵,并帶動廣東地區(qū)海洋經濟的增長;廣東濱海景觀的規(guī)劃設計,同樣也作為嶺南古典園林元素的重要載體展示在人們面前。

    參考文獻:

    [1]楊小漩.濱海景觀地域性規(guī)劃設計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13.

    [2]梁明捷.嶺南古典園林風格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3.

    [3]李曉雪.基于傳統(tǒng)造園技藝的嶺南園林保護傳承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6.

    第6篇:古典文化的傳承范文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優(yōu)勢及缺點;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7—0136—01

    一、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和其他舞蹈相比較的優(yōu)勢

    (一)舞蹈展現中身體的旋轉度和翻轉技巧

    古典舞的一大特色體現在翻轉動作的技巧上。“翻”和“轉”是舞蹈演員在表現舞蹈內容,傳達舞蹈信息的兩個很重要的動作。因此,在對古典舞基本功的訓練上,翻、轉是需要非常注意的兩點,這也是能夠區(qū)別和超越于其他舞蹈種類的重要標志。古典舞的翻和轉主要是通過依靠騰空的時間長短,在空中讓身體得到一定的釋放和控制,從而進行高難度的空中旋轉和翻轉。同時,再通過不同的身形舞姿表現舞蹈,以此達到一種視覺美感的效果。但是,翻轉在訓練的過程中并不是很容易一朝一夕就能夠成功的,需要進行反復的訓練和技巧的琢磨才可能達到一定的視覺效果。所以,翻轉技巧在整個古典舞的基本功訓練中是比較枯燥的,這也是基本功訓練中的難點和重點。在對技巧掌握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完成動作時也要注意動作的美感和眼神的體現。

    (二)身韻的體現以及和肢體力量的融合

    古典舞中的身韻是其他舞蹈中一般不會體現的。因而,身韻是古典舞的靈魂,也是這個舞種的核心。把握好身韻也就可以更好的表現古典舞內在的內容。通過肢體曲線的表現,例如:扭、轉、仰、俯等等都是身韻所表現的,再多的花樣動作也是以基本的身韻為基礎的。所以在基本功訓練中身韻是很重要的一點。打好基礎牢固的形體動作才能進行完整的舞蹈表演。另外,古典舞能夠長久于其他舞蹈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神”。也就是演員在表現舞蹈中的眼神,通過眼神表達舞蹈本身的內涵也是其他舞蹈中很少存在的。除此之外,古典舞不只限于柔和,和肢體力量更好的結合也是表現力的一個體現。在變幻動作的過程中需要演員本身很大的力量支撐和控制身體的能力,所以,身韻只有和自身的肢體力量得到很好的結合才能更好的表現出舞蹈本身想要傳達的意念以及內涵。在基本功訓練的過程中,要注意這兩者的結合,剛柔并濟才能把舞蹈表現的淋漓盡致。

    二、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中和其他舞蹈相比的缺點

    雖然古典舞在整個舞蹈的發(fā)展中具有自己很出眾的特殊性,但是自身依然存在著很多的缺點和不足。這些舞蹈本身的缺點或者說是不足主要體現在舞蹈表現中的規(guī)律和隨意性。

    古典舞是在眾多舞種中一個少有的可以傳達內涵的舞種。能夠按照舞蹈本身的內容精細準確的通過肢體和眼神表現出來,因此對于演員來說,古典舞的演繹要求是相對于其他舞蹈來說比較苛刻的,隨意性也會隨之變差。如果在以后表演的過程中,古典舞的演繹能夠多一點隨意性,能讓演員更好的、更開闊的表達出自己對于音樂以及節(jié)奏的理解的話,效果會更好。

    所以,在進行古典舞基本功的訓練中,應該加強訓練這一點。不能總是循規(guī)蹈矩的按照一個方向去發(fā)展。如果能夠在精湛的基礎上再增加一些演員對于內容的自由理解和大膽的發(fā)揮,便會有錦上添花的效果呈現出來,整個舞蹈也會更加地完美。

    三、中國古典舞基本功訓練的發(fā)展

    中國古典舞要想得到更好的發(fā)展,首先要做到的是不能把自身最具有特色的東西丟失了,也就是古典舞的核心和靈魂不能丟失。不能在發(fā)展其他方面的同時失去了原本最核心的內容和內涵。另外,在進行基本功的培訓中,除了對于肢體的訓練以外,更重要的是演員對于舞蹈內涵本身的理解和表達。這樣就需要在訓練的過程中加強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學習和了解,讓演員在對于作品演繹的同時不僅僅是肢體眼神等等外在的表現,更需要的是能真實的流露出對于舞蹈的深度理解。

    四、結語

    古典舞是中國博大精深,深厚文化底蘊的舞蹈文化的體現。傳承了中國優(yōu)秀的藝術,融合了戲曲、宗教、民間等等原始的文化,完整的展現了時代的更替和興衰以及時代特色。因此,古典舞的基本功訓練也是為傳承中國優(yōu)秀的舞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做好基礎的訓練才能夠更好的把握整個舞蹈的演繹。另外,要在保證自己的特色不流失的情況下,要吸收和借鑒其他舞蹈的優(yōu)點,努力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體現和象征。

    參考文獻:

    第7篇:古典文化的傳承范文

    關鍵詞:新古典主義;文化藝術;室內裝潢;設計創(chuàng)新

    1?前言

    伴隨著新時期各種新興理念的不斷推動以及各類新型裝潢材料的不斷涌現,現代室內裝潢設計理念迎來了新一輪的革新。面臨著新時代創(chuàng)新理念的沖擊,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迫切需要尋求高效融入現代設計理念的銜接之道。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對我國室內裝潢設計理念具有深遠的影響力,伴隨著新古典主義的興起與回歸,不斷交互融合眾多古典與時代文化元素,將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的元素融入到現代室內裝潢設計理念中,古為今用以凝造出新古典交錯的藝術效果。推動著我國室內裝潢設計領域審美體系和工藝體系的進步。

    2?中式新古典主義在室內裝潢設計興起的原因探析

    中式新古典主義在室內裝潢設計興起起源于中式新古典主義文化價值發(fā)現和利用。中式新古典主義是古典主義和后現代主義藝術文化的交互融合。其核心在于基于傳承又優(yōu)于創(chuàng)新。中式新古典主義傳承了明清時期設計風格,古典主義溯源于上古時期,上古時代人們就善于利用大自然純天然的元素,將家居用具的設計不斷拓展。

    我國新古典主義總體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始于19世紀末延至20世紀初,首批新古典主義伴隨著諸多殖民主義元素。這個階段的新古典主義在我國沿海城市的裝潢設計理念上產生著重大的影響。發(fā)展至20世紀30年代時,西方古典風格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交互達到了鼎盛時期。第二階段中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一直至今。從經濟適用的簡約組合、風格單一發(fā)展至對現代美學和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綜合個性訴求,從質樸的裝潢理念發(fā)展至高尚典雅、精致美幻的個性理念。第二階段新古典主義的發(fā)展推動著現代化家居裝潢的高速發(fā)展。

    20世紀中期,人們對家具的個性追求越來越高漲,迎來了家具創(chuàng)造風格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至21世紀,中式新古典主義借助古典家具的設計元素,以天然諧美的圖案為背景,充分聯動新古典元素的典雅和現代化創(chuàng)新的魅力。充分體現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在室內在裝潢設計過程中的質樸高雅的人文氣息。

    3?中式新古典主義發(fā)展現狀及前景探究

    3.1?中式新古典主義推動著室內裝潢設計理念的創(chuàng)新

    中式新古典主義推動著室內裝潢設計理念的創(chuàng)新,其創(chuàng)新基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充分體現人們對歸屬感和人文價值的需求,中式新古典主義在室內裝潢過程中的應用講究整體造型的屬性營造,基于人們對歸屬感的訴求又充分融合人文價值于各類裝飾元素之中。充分體現裝飾材料典雅的藝術效果。二是通過個性化的產品,實現多樣化的形式體現。中式新古典產品追求利用個性化的產品形象來營造特色的產品風格。利用靈動的條紋曲線,秀美的花式圖案,給人以一種對裝飾文化的神往。三是利用現代化的手法打造古典的人文氣息,人文氣息是中式新古典主義室內裝潢理念中的重點之一,亦是其贏得廣大人們青睞的基點。它基于詩畫,又超越詩畫,利用人文靈感來指導家居布置,以實現人文的延伸之妙,從而引領和諧舒暢的裝潢效果潮流。

    3.2?中式新古典主義的引領家居裝潢設計新趨勢

    3.2.1?個性化設計理念日益凸顯

    在中式新古典主義的推動下現代室內裝潢設計風格中,個性化設計理念日益凸顯,在差異化創(chuàng)新的基礎上主張個性張揚,特別是在家居裝潢設計形式的創(chuàng)新上尤為推崇個性化設計理念,只有新穎的設計才能滿足現代人們家居室內裝潢的需求。

    3.2.2?中式新古典主義風格適用性日趨強化

    評價現代室內裝潢設計是否成功,裝潢風格是評估的關鍵點之一。現代中式室內裝潢的風格大多呈現藝術性與文化內涵的有機協調,無論是設計理念還是設計形式上都表現為風格特色的功能性組合。伴隨著各類裝潢風格的百花齊放,現代風格從簡約的外在形式向多元化的中式古典風格回歸,伴隨著現代室內裝潢消費的多元化需求,中式新古典主義風格日趨強化。現代中式家居裝潢中中式新古典注意風格的適用性日趨強化,逐漸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穩(wěn)重拓展,普及全球。

    3.2.3?有關中式新古典主義的理論研究力度增強

    理論研究往往是指導工藝創(chuàng)新的起點,伴隨著中式新古典主義的不斷推廣,其在產業(yè)界獲得了高度的重視,這勢必會引起學術界加強對有關中式新古典主義理論的研究,以不斷完善其根基以適應高速發(fā)展的設計創(chuàng)新。[3]在綜合統(tǒng)一的現代中式家具概念的基礎上,眾多學者發(fā)表了一系列有關中式新古典主義理論發(fā)展和應用的著作,多渠道強化研究力度,促進了中式新古典主義的立項研究的創(chuàng)新。衍生了無數的富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裝潢設計風格。既保留了傳統(tǒng)的生活理念,又拓展延伸了新時期的裝潢風格。與新材料的應用銜接,凸顯區(qū)域化文化元素。

    4?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室內裝潢設計理念是新古典主義的延伸,現代室內裝潢設計講究藝術性和文化性的完美結合,其綜合效果決定著室內設計品質的高低。充分利用新古典主義進行現代化室內裝潢設計理念的高效創(chuàng)新具有跨時代的意義。深入挖掘新古典主義的精髓,善于傳承,優(yōu)于創(chuàng)新,把握新古典主義的發(fā)展脈搏以及時代契機,不斷將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藝術融入到獨具中國特色的現代化設計風格中去。

    參考文獻:

    [1] 俞林俊.基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室內裝潢設計探討[J].科技廣場.2010.12.

    [2] 王海麥.試論新古典主義的設計風格及審美[J].新西部(下半月).2009.04.

    第8篇:古典文化的傳承范文

    關鍵詞:古典舞;教學;多元化訓練

    引言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古典舞蹈的認知也在不斷加深,尤其是不同民族之間的舞蹈都隨著互聯網技術進入人們的眼中。古典舞蹈在經過不同時期的整理、傳承、豐富的發(fā)展中,已逐漸形成一種的獨特的舞蹈形式,這種舞蹈形式體現了歷史性和時代性。

    1.中國古典舞的發(fā)展

    中國舞蹈作為我國古文化的傳承方式之一,其在我國古代擁有極其古老的文化傳統(tǒng),其表現形式也豐富多彩,從先秦時期的“六代舞”演化到開元盛世的“霓裳羽衣” ,其經歷了漢代的盤鼓舞及井舞到唐朝的軟舞以及流行最廣的“劍舞”,在我國古代留下了流光溢彩的光輝文化。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宮廷舞蹈機構以及相關古文化的斷代,中國古典舞已逐漸沒落,并走向消亡,只是將這種文化變成一種元素不斷地融入到底層戲劇及民風之中,并流傳至今。

    在當前的古典舞蹈的教學過程中,古典舞蹈的教學已經形成一個獨立的整體,擁有了基本教學框架和教學模式,隨著舞蹈教學的不斷深化,舞蹈在舞蹈動作內涵和培訓方式方面進行了優(yōu)化和改革,尤其是“身韻”的提出,使古典舞蹈對舞蹈動作的審美和內涵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在我國當前的古典舞的培訓中,隨著對古典舞蹈文化內涵和風格的挖掘,其內涵已經逐漸趨向多元化發(fā)展,并先后涌出了多種流派,如“敦煌古典舞流派”、“漢唐古典舞流派”、“昆舞流派”等。

    2.中國古典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對古典舞的理解過于表面化。由于受到當前社會和時代潮流的影響,學生通常對古典舞的了解和認識停留在一個表面的現象,這種現象只是讓學生注重古典舞蹈的形式,從而忽略對古典舞的靈魂進行融合,在很多時候,學生只是在學習和模仿古典舞蹈中的各種難度較大的動作和肢體語言,在對古典文化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文化內涵的體驗上沒有一個深入的認識,在對舞蹈的靈魂領悟方面也沒有得到鍛煉和學習,只會造成一種徒有其表的無神傳授。

    2.2教學方法過于呆板。當前學生受到現代化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學生在進行古典舞蹈的學習中過于注重外觀,如果古典舞蹈的教學中只是依照傳統(tǒng)的方法進行示范和表演,缺乏一種獨有的魅力和內涵,只會導致古典舞蹈的失神,沒有激情,只會顯示呆板和僵硬,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來對此方面進行補充,并形成一種現代化多元化的古典訓練教學模式。

    2.3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目標不明確是很多教學結構存在的一大常見問題,這種問題只注重對學生教學結果的培養(yǎng),從而忽視了對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審美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等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造成學習氣氛過于低沉的同時進一步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這給古典舞蹈的傳承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3.如何實現中國古典舞教學中的多元化訓練

    3.1從基礎訓練抓起。在古典舞的教學過程中,基本功的訓練是最為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由于不同古典舞的要求不一樣,其訓練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各不相同,在基本訓練時,首先要求學生對基本技法的熟練掌握,另一方面應加強學生對古典舞的身韻進行培養(yǎng),同時也應加強古典舞蹈的文化學習,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快速的提升,例如李正一等教研人員將舞姿的基本身法提煉為:提、沉、沖、靠、含、腆、移、仰、擰”等基本元素,確保在排練過程中能最大程度保證舞蹈語言的匯聚,進入一種有章有法的框架之中,并達到一種“形、神、勁、律”的高度。通過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的培訓,能夠讓學生擴大對舞蹈的理解,在長期的作用下,形成一種新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使中國古典舞蹈形成一種外形動作與內涵相結合的舞蹈。

    3.2加強身韻訓練。身韻作為中國古典舞蹈在學科建設上的重要突破口,其綜合實現了舞蹈基本身法內涵和文化內涵相結合的轉變,提升到了“身心并用,內外合一、形神兼?zhèn)洹钡木辰纭I眄嵉挠柧殻D變了傳統(tǒng)古典舞蹈教學的內容,其表現形式主要為舞蹈情感進行表達,不僅對舞蹈的基本能力有著嚴格的要求,還需對舞蹈語言和風格熟練掌握。

    3.3古典舞的示范方法

    3.3.1教學準備階段。通過分析古典舞蹈的教學方法發(fā)現,中國古典舞蹈的教學具有較強的示范性,這種示范性主要表現在多個方面,并且形成一個整體,在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對舞蹈熟練掌握,并逐步完成舞步和舞蹈基本身法示范,由于人們對新鮮事物都具有較強的好奇心,這種示范會提高學生的關注力和記憶力,再具體示范過程中需提前完成框架的構件、系統(tǒng)的整理以及新穎信息的傳遞等,尤其是在整個舞蹈產生要素的分析等,例如古典舞蹈需要的著裝、使用動作的規(guī)范性以及藝術性、儀表儀容的處理等。

    3.3.2教學進行階段。舞蹈進行示范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要有針對性的示范,對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劃分化、細致化講解,因此,舞蹈老師不僅僅需要融合貫通一系列的教學方法,還應對古典舞蹈的理論知識進行熟練掌握,單純的舞蹈只會枯燥無味,在對基本動作進行分析時,加入故事及典故會大大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3.3.3教學結束階段。學生掌握基本的舞蹈技法和方法后,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動作的規(guī)范性和藝術性,避免因為動作的不規(guī)范而影響節(jié)拍的不連貫,保證舞蹈的規(guī)范性還可以讓學生對其內涵有了新的領悟,這種領悟不僅僅提高學生的基本能力,還會增強學生對舞蹈產生一個新的認知。

    3.4實現教學方式的多元化。古典舞蹈的多元化訓練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本文主要從“古典舞基訓”、“古典舞身韻”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在古典舞蹈基礎訓練中,無論是跳轉翻都要學生用用良好的控制能力,如在舞姿中要有良好的腰背控制能力才能保證空翻的完整,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總會忽略基本身法的訓練,只是單純的腹背練習。在身韻課程的具體建設中,“徒手身韻”和“服飾道具聲韻”已成為當前的兩大課群,在服飾道具課程中,劍舞、袖舞已成為主干,刀槍舞卻隱藏在二者的光環(huán)之下,并逐漸流傳于形式。因此傳統(tǒng)武術文化的融合更是古典舞蹈多元化發(fā)展的重要方向。武術的融合可以增強舞蹈的形,如太極拳中的“云手”和古典舞中的“云手”以及“立轉乾坤”、“平推古磨”等基本動作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時還可以增舞蹈和武術之間的內在聯系。

    4.結語

    古典舞蹈的教學是融合時代的發(fā)展,實現多元化訓練,首先需要掌握舞蹈的基本技法,體會到古典舞蹈的靈魂,讓古典舞蹈的聲韻和創(chuàng)作融為一體,只有通過不斷地融合才能大大提高古典舞蹈的“精、氣、神”最終形成獨到的多元化教學體系。(作者單位: 吉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

    參考文獻:

    [1]劉夢姣.中國古典舞教學中的多元化訓練[J].翩躚舞韻,2013(05):169-170.

    [2]梅雪瑩.分析中國古典舞教學中的身法訓練[J].北方音樂,2015(14):127.

    [3]趙斯斯.古典舞教學中的多元化訓練體會[J]. 翩躚舞韻,2013(12):126-127.

    [4]孟妍.中國古典舞教學模式的多元化訓練[J].音樂生活,2005(07):82-83.

    第9篇:古典文化的傳承范文

    關鍵詞:中國古典舞 現代舞 影響 借鑒 策略

    一、中國古典舞對現代舞的影響和借鑒

    中國古典舞是在中國民族民間傳統(tǒng)舞蹈、武術和戲曲的基礎上,經過歷代專業(yè)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chuàng)造的產物,并經過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一代一代的流傳下來。現代舞強調個性,創(chuàng)新意識特別強,但現代舞若想在在中國環(huán)境下獲得很好的發(fā)展,也必須充分尊重我國的環(huán)境特色,要從古典舞的嚴格規(guī)矩要求中獲得一定的約束,在約束之下將自身的自由主義思想進行發(fā)揮。

    就目前的中國古典舞的編排來看,編導對一些具有程序化的技巧較為重視,這種編排形式與目前古典舞廣泛出現在各類比賽當中的處境具有很大的關系,導致了古典舞的編排往往是為了比賽而進行編排,當然更具舞劇的故事情節(jié),在考慮人物特征的基礎上。將一系列高難度的技巧動作融合到古典舞的表演當中,在這樣的編排下,觀眾對于古典舞的欣賞往往容易關注到這些高難度的技巧,而對于故事情節(jié)卻很少關注,從而導致古典舞的表演空洞。事實上,舞蹈的藝術魅力并不在于高超的技術層面,往往在技術上存在不足的舞蹈藝術作品也能夠表現出強大的吸引力,而這也是藝術力量的體現。現代舞雖然具有較高的抽象性,但由于能夠賦予觀眾以自由思考的空間,因此很多的編排手法值得中國古典舞所借鑒。

    首先,中國古典舞可以借鑒現代舞的編舞法,現代舞的編舞法能夠為舞蹈編排提供一系列新的挑戰(zhàn),從而迫使編導必須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并運用逆向思維來對原有的編排方式進行有目的性的修正,舞蹈編排者需要對各種舞蹈素材進行充分的了解與掌握。從而不斷豐富自身所具有的舞蹈語言。因此,編導需要對各種不同類型的舞蹈加以了解,如民俗舞蹈、芭蕾舞蹈、國標舞等。根據現代舞的編舞要求,應當持續(xù)對舞蹈的各項動作進行改變,從而拋棄原有的“熟悉化”的表演,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充分展現出舞蹈的內在個性,將舞者的原創(chuàng)性融合到舞蹈表演當中。也就是說。現代舞的編舞要把創(chuàng)新作為整個編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來對待,在編舞過程中需要將各種類型的潛臺詞進行詳盡說明,但在具體表演過程中卻又將這些潛臺詞盡量的含蓄化處理。中國古典舞的編舞過程恰恰缺少了對于創(chuàng)新的重視,沒能很好的對舞蹈素材進行改善,從而使得在表演中缺乏生命力。其次,現代舞中的“機械編舞法”可以在中國古典舞的編舞中帶來重要的借鑒作用,所謂“機械編舞法”也就是將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動作融合到舞蹈編排當中,從而使得舞蹈更具大眾化的傾向,能夠為觀眾帶來更為真實的感受。在這種編舞法的指導下,觀眾可以成為表演的焦點所在,能夠將舞蹈表演的親和力與感染力充分的發(fā)揮。

    二、促進中國古典舞與現代舞有效融合的策略

    首先,重視多元文化的舞蹈藝術教育。舞蹈教育者應該發(fā)揚我國文化獨特的多元性與包容性,使舞蹈的發(fā)展兼容西方與東方的特色,作品不僅應在人文反映上呈現傳統(tǒng)與現代的風貌,同時也需保存較大的發(fā)展自由與空間。在舞蹈教學上,也應同時兼容東西方的教材教育。讓我國的舞蹈專業(yè)學生能對西方現代舞和古典舞文化的特性都有清晰的了解,從而確保兩者可以進行有效融合。

    其次,在創(chuàng)新編舞方式的基礎上,也應注重中國古典舞蹈的傳統(tǒng)理念,從歷史來看,昨日的創(chuàng)新并未全部流傳至今,今日的創(chuàng)新也只有部份才可能成為傳統(tǒng),所以未承繼傳統(tǒng)的創(chuàng)新,其成為廣為群眾所接受的“民俗技藝”的效率可能并不會很高。

    三、重視社會舞蹈藝術教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婷婷九月| 成人免费夜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天天欲色成人综合网站| 国产一级一级一级成人毛片| A级毛片成人网站免费看|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成人综合激情另类小说| 国产成人女人毛片视频在线| 2021国产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免费成人av电影| 最新69堂国产成人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在线综合网| 日韩精品无码成人专区| 中文字幕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 国产成人黄网在线免|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国产69久久精品成人看小说|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好| 成人片黄网站A毛片免费|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 | 国产成人A∨激情视频厨房|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大全| 5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午夜成人精品福利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免费| 国产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国产成人99精品激情在线|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