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杯子設計范文

    杯子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杯子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杯子設計

    第1篇:杯子設計范文

    關鍵詞:電子通信設備;自動化;維修;方式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4)07018501

    1電子通信設備自動化維修性的新思路

    1.1電子通信設備的故障自動檢測技術

    圖1故障自動檢測過程框圖這種設計思路可以及時精確地找到故障的位置,因為它可以監測、檢驗與提供設備內的所有重要參數,并且能夠分辨出故障位置的出現故障的元器件。這個系統主要是利用傳感器、比較器、報警器等來實現自動校驗。電子通信設備的故障自動檢測過程如圖1所示。

    1.2電子通信設備的可達性設計思想

    可達性設計技術的基本原則是要充分考慮到人機良好的交互功能,能有效地提供維修的空間或者維修通道。因此在結構設計上盡可能做到方便拆裝,而且要多使用諸如組合導軌等較先進的快速裝拆結構件。因此電子通信設備的可達性越好,那么故障的修復處理時間就會越短。

    1.3電子通信設備采用模塊化的設計思想

    目前很多電子通信設備的模塊結構設計具有可更換性的特點,因此當出現故障時可以快速地實現更換。所以電子通信設備可以按照電路的功能模塊進行獨立的設計,盡可能使每個模件在最大程度上能保持功能的獨立性,這也要求盡力減少各模件之間聯系、影響與干擾等,同時,這樣的設計也能方便故障信息的準確采集。

    1.4電子通信設備采用標準化的設計思想

    現代工業生產中,很多工業產品的生產都采取了標準化的設計,這樣可以把電子通信設備的零器件的種類限制到很小范圍之內,從而可以有效地降低電子通信設備的成本與維修費用。而且隨著專用集成電路與通用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為模塊化、標準化的設計提供了基礎條件。

    2電子通信設備的自診斷系統的設計

    2.1電子通信設備的模塊化設計

    雖然電子通信的不同設備在電路組成上和功能上各有其特點,但是為了規模化生產、便于維修,目前一般都進行模塊化的設計。電子通信設備主要由音頻處理模塊、收發中頻處理模塊、射頻功率放大模塊、低通濾波模塊、頻率調諧模塊、頻率合成器模塊、控制模塊、電源模塊等組成,其電子通信設備模塊化組成原理框圖如圖2所示。

    圖2模塊化組成的電子通信設備框圖2.2電子通信設備的自診斷系統設計

    電子通信設備的自診斷系統就是可以對其能進行自動設備檢測,因此要設置各模件的自動檢測電路,所以要弄清楚電子通信設備的中樞位置和各模件的信號特征,達到能全面快速地檢測出發生故障的模塊。音頻模塊的發音頻率與收音頻率輸出幅值的大小會直接影響設備的功能,因此要分別在兩路輸出線上設置檢測電路。頻率合成器模塊的輸出頻率影響整個設備的頻率穩定性,因此在該模塊單元要設置頻率鎖定檢測電路。RF功率放大器模塊影響電子通信系統的無失真輸出功率,因此要在該模塊上設置功率檢測電路。中頻處理模塊是影響通信電子設備性能的關鍵設備,因此要在中頻放大器輸出端設置場強以及幅度檢測電路。電源模塊輸出的電壓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電子通信系統的各模件能否正常工作,因此要在其輸出端設置電壓檢測電路。控制模塊是設備的中樞部分,直接影響CPU的程序的正常執行,因此要在執行程序循環中設置程序是否正常運行的標志。在自動檢測電子通信設備系統時,應該首先運行控制模塊的自動檢測程序,只有控制模塊正常工作的情況下,才能保證其他各模塊輸出的自動檢測信號能夠得到正確的處理。

    2.3電子通信設備的自動檢測過程

    電子通信系統接收信息電路的自檢過程為:當電子通信系統處在自檢狀態時,音頻處理模塊產生1kHz單音頻率信號代替MIC信號,經發送信號處理模塊進行頻率的調制并將其頻率搬移到通信設備的工作頻率范圍內作為測試信號,該信號再經過頻率調諧模塊的選擇性接收,接收信號處理模塊的將頻率進行搬移、解調,還原為1kHz音頻信號,經音頻處理模塊輸出。如果模塊中出現故障時,其檢測電路將輸出高電平驅動警告電路,并且將故障信息通過相應的轉換電路送到控制模塊進行處理。

    3總結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電子通信系統的穩定性與可維修性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要加快對電子通信設備的自動化維修的研究,積極探討新的方案與技術。

    參考文獻

    第2篇:杯子設計范文

    關鍵詞:電子設備,熱控制技術,維護

    中圖分類號:V2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電子設備中的熱控制技術是提高產品工作效率、工作可靠性的關鍵環節,日益受到各軍工廠、所的重視。落實好電子產品的熱控裝置的維護,有助于把電子產品的研制工作及安全提高到更有效、更規則、更合理、更科學的階段。

    1 電子設備熱控制技術現狀

    我國電子設備熱控制技術自主性研究始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隨著功率器件的不斷涌現,發射功率的提高,強迫風冷,強迫液體冷卻、蒸發冷卻相繼研制成功,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當時大型計算機的靜壓室風冷,雷達發射機中磁控管、速調管、調制管、阻尼管、行波管的風冷、液冷。廣播發射機的水冷和蒸發冷卻。機載電子裝備的風冷和液冷。地面通訊設備的整機風冷、艦船設備的風冷和液體冷卻、宇宙設備的熱電致冷、輻射冷卻和熱管傳熱等等。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我國已形成了一支素質較高、設計能力較強的熱設計隊伍。在有關高校中設置有熱設計的課程,培養了一批熱設計的研究生。國內各單位也舉辦了上百次的熱設計講座和研討會。熱設計技術已得到了普遍的重視。在已取得的熱設計成果的基礎上,一些特別惡劣環境條件下應用的電子設備熱控制技術,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如機載設備 ATR 機箱的熱分析、空芯PCB機箱的熱設計、充氦導熱模塊的熱設計,熱管傳熱的多用途應用。最佳自然冷卻和風冷 PCB 間距的研究,導熱液體填充袋,低熱阻導熱膏、導熱脂的研究,微通道散熱器的研究等等都已經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些熱控制器件,如散熱器(型材散熱器、又指型散熱器、電力散熱器)已形成規模生產,特種熱管(扁平熱管、柔性熱管)均已有一定規模的生產能力。

    2 電子設備的熱控制方法

    2.1 自然冷卻

    自然冷卻:導熱、自然對流和輻射換熱的單獨作用或兩種以上換熱形式的組合。其優點是可靠性高、成本低。在功率密度不高的電子設備中應用較多。為增強電子設備自然冷卻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設計:(1)改善設備內部元器件向機殼的傳熱能力。(2)提高機殼向外界的傳熱能力。(3)盡量降低傳熱路徑各個環節的熱阻,形成一條低熱阻熱流通道,保證設備在允許的溫度范圍內正常工作。

    2.2 強迫空氣冷卻

    利用風機、風道等專用部件迫使空氣強行對流來達到降溫散熱的目的。

    2.2.1 整機的抽風冷卻

    整機的抽風可以分為有風管和無風管兩種形式。抽風冷卻主要適用于熱量比較分散的整機或機箱。抽風的特點是風量大,風壓小,各部分風量比較均勻。由于它的熱空氣密度較小,有一個浮升力,因此,抽風機一般都裝在機柜頂部或上側面,出風口面向設備周圍的大風。

    2.2.2 整機的鼓風冷卻

    整機的鼓風冷卻也可分為有風管和無風管兩種形式。

    2.2.3 通風機的選擇與使用

    選擇通風機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諸如空氣的流量及速度、通風機的效率、通風系統的阻力特征、環境條件、風量、風壓、噪音、體積和重量等,其中主要參數是風量和風壓。要求風量大,風壓低的設備一般選用軸流式風機,反之可選用離心式風機。通風機的串聯適用。當通風機的風量能滿足需要但風壓小于風道的阻力時,可采用通風機串聯適用,以提高工作壓力。通風機串聯時,風量基本上等于單臺風級的風量,風壓則相當于兩臺風機壓力之和。通風機的并聯適用。通風機并聯的風壓是單臺風機的風壓,但風量是各風機風量之和。并聯適用的有點是氣流路徑短、阻力損失小、氣流分布比較均勻,但效率較低。通風機的位置。強迫通風冷卻時氣流方向及風機的安裝位置等將影響冷卻的效果。軸流式鼓風系統由于風機位于冷空氣的入口處,把冷空氣直接吹入機殼內,可以提高機殼內的空氣壓力,并產生一股渦流,改善換熱性能。但風機電機所產生的熱量也被冷空氣帶入機殼影響散熱效果。

    3 熱控制裝置的維護及檢修

    熱控系統監控功能不斷增強,范圍迅速擴大,故障的離散性也增大。當熱控系統的控制邏輯、測量和執行設備、電纜、電源、熱控設備的外部環境,以及安裝、調試、運行、維護檢修人員的素質等這中間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引發熱控保護系統的誤動。因此,如何進一步做好熱控系統維護及檢修,提高熱控設備和系統運行的安全可靠性至關重要。以下本文將以熱電偶檢修及熱電阻檢修為例來說明如何對熱控制裝備進行維護。

    3.1 熱電偶檢修

    在檢查熱電偶時,首先應檢查絕緣,然后檢查電極是否有裂紋、脫層、磨損,工作端有無小孔,表面是否光潔。若發現電極有以上情況應更換。對重要測點的保護套也應進行檢查,除外觀檢查沒問題外還應由金相室進行檢查。對于裝熱電偶檢查元件損壞只能整體更換,并查找燒壞的原因。熱電偶在安裝時必須符合安裝要求,應避免裝在爐孔旁邊或與加熱物體距離過近以及具有強磁場之外,熱電偶的接線盒不應碰到被測介質的容器壁。熱電偶參比端的溫度一般不應超過 100度,并且避開被雨淋的地方。在安裝高溫高壓熱電偶時,一定嚴格保證其密封面的密封。帶瓷保護管的熱電偶,必須避免急冷急熱,以防瓷管爆裂。

    故障分析:

    3.1.1 熱電動勢比實際應有的小:a)熱電偶內部漏電;b)熱電偶內部潮濕;c)熱電偶接線盒內接線柱短路;d)補償導線短路;e)測量端損壞;f)補償導線與熱電極的極性接反;g)安裝位置或受熱長度不當;h)參比端溫度過高;i)熱電偶種類與儀表刻度不一致。

    3.1.2 熱電動勢比實際應有的大:a)熱電偶種類用錯;b)補償導線與熱電偶種類不符;c)熱電偶安裝方法或插入深度不當;d)補償導線與熱電偶間接線松動。

    3.1.3 測量儀表示值不穩定:a)接線柱和熱電極接觸不良;b)熱電偶有斷續接地和短路現象;c)熱電極將斷未斷;d)安裝不牢固, 熱電偶發生擺動;e)補償導線有斷續接地和短路現象。出現以上情況應認真檢查,仔細分析,排除故障,確保設備安全運行。

    3.2 熱電阻檢修

    外觀檢查: 檢查感溫元件的瓷管是否完整,電阻絲有無損傷、紊亂、腐蝕現象,然后檢查電阻值。安裝和接線檢查同熱電偶相同。(1)故障分析:a)指示值比實際值低或指示值不穩定:保護管內有水或接線盒上有金屬屑、灰塵或熱電阻短路;b)指示值無限大:熱電阻斷路;c)指示值最小:熱電阻短路,顯示儀表接線接錯。對以上出現的情況, 若查出熱敏感元件損

    壞應進行修復或更換。以上是關于熱控裝置維護的兩個例子,要切實維護好電子設計中熱控裝置的安全及有效性,從根本上說,應當加強熱控系統設計的科學性與可靠性、控制邏輯的條件合理性和系統完善性以及熱控技術監督力度和管理水平,開展熱控系統與設備質量評估工作。

    有必要在貫徹落實熱控系統檢修運行維護規程的基礎上,結合安全評價標準,收集、消化吸收國內有關電子設計技術的管理經驗。總結、提煉自動化設備運行檢修和管理經驗、事故教訓,編制一個系統化、規范化、實用、可付諸操作的指導條例,用于開展行業熱控系統設計、基建、運行維護、檢修、監督的評估工作。并且減少設計、選型、安裝調試過程中的安全隱患和遺留問題,提高基建移交商業運行機組熱控系統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 高澤溪,高成,王誕燕,電子設備熱設計、熱評估實施要求,[J]. 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2002,(3)

    第3篇:杯子設計范文

    關鍵詞:機械制造規模;機械設備;設計;問題

    中圖分類號: S611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機械設備的設計研發工作是企業創新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新產品的制造,還是新技術的實施,都要有新的機械設備的支持。使機械設備的設計研發工作科學,合理,規范地展開,促進技術創新整體水平的提高,因此,很有必要對機械設備設計研發的過程展開討論,由于在國民經濟中,產品生產類設備占有很大比重。、

    1自動化機械制造規模

    1.1按規模大小FMS可分為如下4類

    (1)自動化制造單元。FMC:的問世并在生產中使用約比FMS晚6~8年,它是由1~2臺加工中心、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及物料運送存貯設備構成,具有設置應加工多品種產品的靈活性。FMC可視為一個規模最小的FMS,是FMS向廉價化及小型化方向發展和一種產物,其特點是實{目單機自動化化及自動化,迄今已進入普及應用階段。

    (2)自動化制造系統。通常包括4臺或更多臺全自動數控機床及人工中心與車削中心等,由集中的控制系統及物料搬運系統連接起來,可在不停機的情況下實現多品種、中小批量的加工及管理。

    (3)自動化制造線。它是處于單一或少品種大批量非自動化自動線與中小批量多品種f:MS之間的生產線。其加工設備可以是通用的加工中心、CNC機床,亦可采用專用機床或NC專用機床,對物料搬運系統自動化的要求低于FMS,但生產率更高。

    (4)自動化制造工廠。FMt是將多條FMS連接起來,配以自動化立體倉庫,用計算機系統進行聯系,采用從訂貨、設計、加工、裝配、檢驗、運送至發貨的完整FMS。它包括了CAD/CAM,并使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1MS)投入實際,實現生產系統自動化化及自動化,進而實現全廠范圍的生產管理、產品加工及物料貯運進程的全盤化。FMF是自動化生產的最高水平,反映出世界上最先進的自動化應用技術。它是將制造、產品開發及經營管理的自動化連成一個整體,以信息流控制物質流的智能制造系統IMS)為代表,其特點是實現工廠自動化化及自動化。

    2 機械設計的過程

    2.1 機械設備設計研發的目的。機械設備設計研發的目的歸納起來講,就是根據用途和實際需要,設計研發出能有效地實現一種或多種功能的機械裝備,滿足社會的需求。

    2.2 機械設備設計研發的基本步驟。一般來說,機械設備設計研發應按如下步驟進行:

    (1)需求申機械設備的設計研發,首先必須有需求,由需求者提出申請。

    (2)需求的確認:機械設備的需求申請必須由主管部門或領導確認并批準。

    (3)設計研發任務書的下達:機械設備的需求申請被確認批準后,必須將需求申請中的具體要求細化成設計研發任務的內容和要求,使設計研發者明確任務及目標,便于組織實施,并將任務書下達到承擔任務的部門。

    (4)組建設計研發項目組:承擔設計研發任務的部門收到設計研發任務書后,應根據任務書的內容、要求,選配適當的各類專業人員,組成設計研發項目組,并明確項目組成員的各自責任。

    (5)初步確定方案:設計研發項目組根據設計任務書,組織對設計研發方案的討論,并形成最初的設計方案。如果是大型或成套的機械設備,應先進行小樣機或關鍵功能部件的方案設計。

    (6)方案草圖的設計(形成總圖及部分主要部件圖):根據初步擬定的方案,有關人員進行相關部分的草圖設計。

    (7)設計方案草圖的評審:設計草圖完成后,項目組應再次組織相關人員對設計方案展開評審,對方案的關鍵環節和主要部分的合理性進行深入研討,并綜合各方面的建議和意見,形成修改方案。

    (8)方案修改、正式設計:根據修改方案,對原設計方案進行修正,并開展正式設計。

    (9)圖紙審核、批準:設計完成后,由相關人員進行審核,經領導批準后正式出圖。

    (10)交付加工制造:圖紙設計完成后,交付加工單位加工制造之前,要與加工制造單位針對圖紙做深入溝通,對圖紙上的一些疑問進行磋商,確保加工制造單位對設計思路和要求有較清楚的認識,并且便于施工。

    (11)跟蹤加工制造過程:圖紙交付加工后,設計人員應與加工制造單位保持經常性的溝通,及時了解加工進度及遇到的問題,除了對出現的問題做出及時反應外,還應對問題做好詳細記錄,以備今后查閱和參考。

    (12)機械設備的驗收:機械設備加工制造完成后,設計人員應到加工制造單位進行設備驗收,盡可能讓機械設備進行連續試運轉,觀察其運行動作和可靠性是否達到設計要求,發現問題要求加工制造單位及時糾正。驗收合格后,方能允許發貨,以避免設備到達安裝場地后發現問題難以處理。

    3 設計研發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設計研發程序的執行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點,都應正確把握方法,確保設計研發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整個過程別要注意系統性、科學性和合理性。

    3.1 研制階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問題。研制階段是設計方案實現的基礎階段,機械設備制造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能否取得設計的預期效果,甚至影響到設備能否正常使用。在此階段,除了制造加工的承擔單位應當注意嚴格按照圖紙設計要求合理安排制造工藝外,還應當加強設計者與制造者之間的溝通。設計者應積極、主動地經常關心制造過程的情況,與制造者共同商討合理的加工工藝方法,并虛心聽取制造現場技術人員及工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對零件結構、加工精度等做適當的調整。切不可認為:制造加工只是制造加工單位的事,與設計者無關;能否按圖紙設計要求進行加工,也都是制造加工者自己的事。機械設備的設計者應當知道,對于制造能力、加工手段和加工工藝,制造加工單位最有發言權,他們的許多意見和建議,甚至判斷,是很有價值的,有時是決定性的。

    3.2 安裝調試使用階段的工作方法及需要注意的問題。機械設備的安裝調試使用階段是設計研制過程的最后階段,設計研制項目是否能達到預期目的,效果如何,在此階段能見分曉。在此階段,設計人員一定要親臨施工現場,對安裝調試的全過程進行技術指導和監控,及時處理現場出現的各種技術問題。這一階段也是設計人員積累經驗、獲取第一手資料的最佳階段。機械設備設計的合理與否,哪些方面存在問題,哪些方面還有改進的必要和可能,都可以通過該階段的工作獲得答案和信息。對設計人員設計水平、處理現場問題能力的提高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安裝、調試結束后,緊跟著要進行試產鑒定,通過設備實際使用效果的評價或產品質量的檢驗,確定機械設備是否達到使用要求。鑒定通過后,必須盡快整理出與使用、操作、維護相關的機械設備的各種說明、圖紙等技術資料,對操作工及維修工進行培訓。同時,要注意專有技術的知識產權保護。員工培訓完成、所有必須的技術資料整理齊全并交付機械設備使用部門后,機械設備便可投入使用。

    結語

    加入WTO后,我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加快,調整產業結構的國策,使我國迅速成為世界加工制造大國。隨著外資企業的大量涌入,我國已成為加工制造業的重要基地之一。需要大量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應用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尤其是既能利用計算機進行機械產品的輔助設計,又能應用數控技術進行制造的人才非常緊缺,有著廣闊的就業前景。

    參考文獻

    第4篇:杯子設計范文

    關鍵詞:防雷保護;建筑防雷;設備防雷;防雷擊電磁脈沖;電涌保護器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ccording to the airport terrain, buildings and equipment characteristics, design of integrated lightning protection technology not only fully consider the lightning protection, and strictly implement the electronic equipment of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pulse and surge protection, to complement each other,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in economy.

    Keywords: lightning protection; lightning protection equipment building; lightning protection; 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pulse; surge protector

    中圖分類號:TU8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隨著民用航空事業的蓬勃發展,作為運輸終端的各地機場的規模不斷擴展。由于機場一般處于郊野空曠地帶,其塔臺航管樓、航站樓、油罐、機庫、導航臺、氣象雷達站相對于附近其他建筑物或設施較高,時有雷擊事故發生,而且這些建筑物內部裝有大量昂貴的電子設備,很容易因感應雷擊電磁脈沖而遭到破壞,嚴重影響航班飛行的安全,造成重大國家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既要重視對重要建筑物的防直擊雷的設計和施工,又要加強對這些建筑物內部電子設備的防雷擊電磁脈沖和防電涌的設計和管理,才能保障建筑、設備和人員的安全。

    1. 防雷的重要性

    現在是電子信息時代,社會各項事務均高度依賴電子計算機,使得各種自動他

    設備、儀表、生產線及通信設備得以高效運轉。為提高設備工作性能和降低能耗,必然大量采用低壓工作的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以及采用各種高新技術電子器件。這些集成電路和電子器件的耐過壓水平很低,采用這些器件的設備易受電磁干擾,特別是雷電襲擊而產生的電磁脈沖和內部強電設備操作而產生的電壓浪涌,大大增加設備損壞的可能性,甚至可能中斷整個系統的運行,并造成難以估計量的經濟損失。雷擊和電涌己經成為信息時代的一大公害,引起各國的充分重視。

    國家各部委均為此制定了國家的和行業的各類防雷技術規范,其中機場相關的包括國家技術監督局制訂的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00年修訂版)、民用航空總局的MH/T4020-2006《民用航空通信導航監視設施防雷技術規范》、中國氣象局的QX 2-200《新一代天氣雷達站防雷技術規范》等。這些規范看齊國際標準,并結合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防雷產品市場而編制。由于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內容覆蓋范圍全面,下文均以此規范為綱進行討論,具體到特定行業和設備,需參考特定規范做適當的調整。

    2. 防雷區的劃分

    依據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00年修訂版),在以雷擊點為中心的1.5~ 2km的范圍內,一切金屬導體(例如,電力線、通信線路、金屬供水、氣、熱管道)上都可能產生危險的過電壓,損壞線路上的設備,同時對人身安全也構成不可預測的危險。近年來,隨著大量的數字設備和精密儀器應用的范圍日益廣泛,雷電造成的損壞事故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做好電子設備的防雷等電位連接,安裝合適的防雷和電涌保護裝置,已成為迫切需要。從EMC(電磁兼容)的觀點來看,應將需要保護的空間劃分為不同的防雷區,以規定各部分空間不同的雷擊電磁脈沖的嚴重程度和指明各區交界處的等電信連接點的位置。各區以在其交界處的電磁環境有明顯改變作為劃分不同防雷區的特征。

    (1)LPZ0A區:本區內的各物體都可能遭到直擊和導走全部雷電流,電磁場沒有衰減。例如,各種天線、架空入戶的電源和信號線、非鎧裝非穿鋼管電纜、明裝或直埋的金屬供水、氣、熱管道等,該區不在接閃器(避雷針、帶、網)保護范圍內。

    (2)LPZ0B區:本區內的各物體不太可能遭到直擊雷擊,但本區內的電磁場沒有衰減。例如,全程鎧裝的電信電纜、穿金屬管距離大于50m的深埋電纜等。該區在接閃器(避雷針、帶、網)保護范圍內。

    (3)LPZ1區:本區內的各物體不太可能遭到直擊雷擊,流經各導體的電流比LPZ0區小;本區內的電磁場可能衰減,這取決于屏蔽措施。例如,高低壓配電、電容、變壓器室、通信電纜和計算機網絡跳線配線用總配線室、沿外走廊、窗戶的一般辦公區等地方。在通常框架、框減、減力墻、框筒、筒中筒、大板等混凝土鋼結構或預應力結構的建筑物,依據IEC61312-2中的指南說明,電磁場可能衰減25dB至30dB。

    (4)LPZ2區:當需要進一步減小導入的電流和電磁場時,應引入后續防雷區,并按照需要保護的系統所需要的環境區選擇后續防雷區的要求條件。例如,一些重要電子設備和有大量精密儀表的機房、儀表室、辦公區域。

    (5)LPZ3區:通常是指電子設備機箱、機架、機框內空間,其電磁場又進一步得到衰減。通常,防雷區級別越高,電磁環境的參數越低。

    任何外避雷系統應該包括完善的接閃器(常規的避雷針、帶、網和符合標準的E.S.E避雷針),可靠引下線(含由主鋼筋焊接的法拉第籠)和一個低電阻聯合接地網(應符合相關國家和行業標準的要求)。

    3. 設計原則

    結合前述,在進行機場建筑和設備防雷設計時,充分考慮直擊雷防護,又嚴格執行電子設備的雷擊電磁脈沖和電涌保護,做到相輔相成,有效而經濟合理。一個系統全面的防雷設計,在工程一開始的階段就應予以充分重視和系統規劃

    考慮,在與業主和防雷技術專家充分而認真進行技術論證后,電氣和設備安裝設計考慮并體現在初步方案和系統圖,施工圖進一步細化,達到有效和經濟目的。

    3.1 外部避雷系統

    機場大部分建筑物屬第二類防雷建筑物,部分建筑物,如塔臺、雷達塔等要求更高為第一類,小部分輔助房為第三類防雷建筑物。

    我們建議在重要的第一類和第二類防雷建筑物的接閃器以普通針、帶、網相結合為主。如建筑物本身無法實施普通的避雷技術措施,可采用國外先進的E.S.E提前放電避雷針,應符合最嚴格的NFC17-102防雷法規及IEC的一般規定,在同等高度下,E.S.E型避雷針比普通避雷針保護范圍太很多,落雷更準確,太大減少了雷擊點落于非避雷針體概率,簡單可行,造價不高。

    在防雷建筑物的外防雷系統的設計時,應實現總等電位連接和聯合接地。考慮實際應用效果,引下線可考慮使用焊接的主承重柱內的鋼筋引下線逐點檢查核實。其他具體規定均應嚴格依據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的有關規定設計和施工。

    3.2 建筑物內部防雷擊電磁脈沖和內部過電壓保護的設計

    統計資料表明,60% 以上事故是由低壓電力線引入的雷擊電磁脈沖(通常突波/感應雷/浪涌電壓)而引起的,故我們應特別重視對由低壓電纜引入的雷擊電磁脈沖的防護。

    依據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和IEC61312—I《防雷擊電磁脈沖設計的一般原則》以及相關國家、行業標準,對于安裝有大量電子設備(引入PE線的金屬外殼I 類耐過壓水平用電設備, 依據IEC664-1)的低壓配電系統,根據防雷分區的定義結合等電位連接的作法,其防雷擊電磁脈沖設計應考慮分為三級:

    (1)第一級電源避雷器,0A區/0B區到1區界面,主要用來防直擊雷和大能量雷擊電磁脈沖,在建筑物低壓供電每一進線主配電/ 環網柜/低壓主柜的主開關后母排上對地并聯安裝一組電源避雷器,應符合以下技術指標:

    通流量:≥25kA(10/350μs波形)或≥100kA(8/20μs波形);殘壓:≤2.5kA;動作時間:≤25μs;分斷能力:≤50kA。

    (2)第二級電涌保護器,0B區/1區到2區界面,主要用來防御第一級避雷器的剩余能量,以及該區內的一般感應脈沖和地電位反擊。在動力配電柜/箱主開后的母排上對地并聯安裝一組電源過電壓保護器,應符合以下技術指標:

    通流量:≥10kA(8/20μs波形);殘壓:≤lkA;動作時間:≤25μs;分斷能力:≥6kA

    (3)第三級精細電涌保護器2區到3區界面,主要用來防御操作過電壓和執行精細浪涌保護,安裝于終端配電箱主開后或大型精密電子設備前,可防諧波,動作時間小于Iμ s,殘壓低至325V。

    完善的內部防雷擊電磁脈沖和內部電涌保護設計,除了合理選擇和安裝電源和信號線避雷器,對電涌保護器進行分級保護外,更應該結合等電位連接和局部等電位連接,并適當屏蔽處理等綜合防雷措施,這樣才可靠有效,并降低工程造價。

    4.結語

    機場設施的防雷設計與施工應整體考慮,統一協調,通盤設計,既要可靠保護建筑物,又要完善保護建筑物內部的大量昂貴電子設備。在設計中應嚴格依據相關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適當參考國外先進的國際標準。在應用產品方面.首先應看該產品是否符合標準,其次要看是否通過了國際上的權威測試機構的認證和是否取得行業應用許可,還要比較產品的性能價格比。民用機場建設中,防雷工程事關重大,設計、施工、產品必須環環相扣,才能保障機場重要設施的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 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2000年修訂版).

    第5篇:杯子設計范文

    【關鍵詞】界面設計;用戶體驗;UI設計;圖標

    隨著科技的不斷更新與發展,手持移動設備基于其系統的應用程序不斷創新,功能日趨強大,以用戶為中心、以人為本的設計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手持移動設備的設計已不僅僅局限于它的外觀(即尺寸、質感、觸感、顏色等硬件方面)設計,對其軟件系統是否具有人性化設計的考量已成為用戶是否選擇使用的主體。而手持移動設備用戶界面又是用戶與手機系統、應用交互的窗口,它的界面設計必須基于設備的物理特性和系統應用的特性進行合理的設計。這個“合理”的設計就是要從符合人類的視覺需要、人體工程學需求等多方位、多學科考量入手,進行人性化的、注重細節的以及提供人們視覺舒適、操作簡易的界面設計,其中最需要重視的兩方面就是產品的用戶體驗設計和UI圖標設計,只有將這兩者完美融合才能打造出優秀的作品。

    界面用戶體驗設計的方法及原則

    1.界面是為了交流互動而存在

    界面的存在是為了讓使用者和設計師、使用者和軟件應用、使用者和其他使用者的世界產生互動,它既能夠把我們聚集在一起同時也可以把我們分隔開來,完成產品自身的價值并為公眾服務。界面設計的功用和效果是可以被預測和測量的,也就是必須通過測試方才得知使用效果,因此它們不能表現為功利性。優秀的界面設計不僅能夠激發喚醒起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聯,還能夠使我們事半功倍。有用戶選擇并使用才是界面設計的成功。就如同一雙漂亮的童鞋,雖然漂亮,但穿上不舒適,穿脫不方便,顧客就不會選擇它,注定將是一個失敗的設計。因此界面的存在就是為了盡可能多地創造好用的環境讓用戶使用,盡可能多地考慮到不同年齡段、不同階層、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用戶,就像你設計了一個實用的工藝品,既有使用價值又有藝術價值。如果設計師設計出來的作品僅僅是用來滿足自己的名利心,那他就不是一個以人為本的好設計師,而“必須要被使用”才是一個界面設計存在的意義。

    2.“明確”應處于設計的首要位置

    我們認為,對任何界面來說,“明確”的設計是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只有用戶能夠在第一時間明確快速地分辨出它是什么時,使用者才能真正有效地使設計師設計出的界面作品為之所用。設計師們在進行界面設計時,首先不僅要正向思考人們為何會使用這個應用,也應該反向思考假設“我”作為這個應用的固定用戶群體中的一員,它是否會被“我”喜愛并且使用。在作出相應的市場調研和分析后,再去思考怎樣的界面能夠幫助用戶與其互動,去揣摩用戶在使用時的日常習慣、行為反應,并能夠成功轉化到設計師的設計中。經過了這樣的精密思考和設計后,如果用戶還認為界面中依然出現需要推理或出現延時反應等現象,都是可以被容忍的。

    3.“首次”便讓用戶掌控一切

    用戶首次體驗界面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而這卻常常被設計師忽略。為了讓用戶更快地熟悉應用系統并使用它們,界面中的設計應該要提供一個方向和指引,引導用戶迅速進入狀況,起到良好的導視作用,就像公共場所里的導示牌、路標一樣,能夠快速簡易地指引出人們想要到達的目的地的方向。人們總是習慣在自己熟悉和能掌控的環境中得到舒暢放松的享受。而草率的軟件應用設計不僅剝奪了這種舒適感、流暢感,還會迫使用戶面對雜亂的互動、繁瑣及困惑的流程和意料之外的結局,降低做事效率,甚至使人煩躁不安,甚至也可以說這是一種對用戶的不公平不負責的設計。通過定期的系統梳理,描述因果關系,在每一步操作前均給予提示,以使用戶感覺之后的每一步操作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那么這樣一個使人舒心的界面設計必然會得到初次使用者的二次使用、持續使用,并將它們口口相傳,使用戶會在使用過程中像發現新大陸一樣介紹給身邊的人且通過使用能為自己的生活、學習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因此這就是用戶首次體驗的重要性,它直接影響了后期的傳播作用與效果。

    4.強烈的視覺層次感使操作變得更便捷

    為使畫面有清晰明了的視覺瀏覽次序,強烈的視覺層次便成為首當其沖的要素。也就是說,當使用者每次都用相同的順序瀏覽同樣的內容時,微弱的、易使人忽略的視覺層次感往往會令用戶不明確需要瀏覽的關鍵點,終將給用戶造成視覺疲勞和混亂疲憊的心理影響。就像書本中的文字編排一樣,大標題小標題正文等需要有大小寫、字體、字號、粗細體等不斷變化的設計,而在圖文結合的界面設計中,保持強烈的視覺層次感使用戶掌握瀏覽重點和次序就更需要得到設計師們的重視。當需要在畫面中添加一個視覺強烈的元素時,設計師應該要重新調整頁面中所有元素的比重分配,來達到增強鮮明視覺層次的效果。

    5.界面設計中色彩的個性化設置

    首先,色彩或多或少能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正如人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體驗會不同程度地直接影響到人的心理及生理反應一樣。比如當人們處于連續陰雨霧霾天時情緒會低落,當看到藍天白云時心情又會舒暢。因此,不同的色相、冷暖對比可以使用戶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反之不同的心理狀態、心情的好壞、情緒的起伏等所能接受的色彩也是不同的。其次,具有新鮮度的事物才能引起人們的關注,因此將色彩個性化設計作為界面設計的重要環節,目的就是用色彩的變換來調動和調節用戶的心理需求,讓用戶對軟件產品始終保有一種新鮮感。它可根據用戶的需要來改變色調色相,使之依據自己喜愛的個性化界面色彩來進行選擇,提高用戶滿意度。同時,在手持移動設備中使用個性化的設置還可以提升軟件的魅力與活躍度,滿足用戶的多方位需求。在具體實施設計進程中,色彩搭配學顯得尤為重要,要考慮圖標色彩與整體色彩的反差以及最終效果的協調統一,達到用戶審美觀與視覺舒適度的需求。

    UI圖標設計的方法及原則

    1.UI圖標外觀設計應遵循用戶預期效應

    人們總是對符合預期的行為最感輕松愉悅,和符合預期的人或事接觸時也會感到關系不錯。因此,UI圖標的設計,理所當然的就應該與如同它們本身的功能一致,用戶只要看到這個界面元素,就應該能預判出這個應用是做什么的。如果它看起來是攝像頭,它就應該具有相機的功能,而不是在基本的交互問題上故弄玄虛,故作神秘,把創造力留到更高層次的用戶需求上就好。

    2.始終遵循圖標的使命

    圖標的使命是信息的傳達者。它必須可以使不同年齡、不同文化的人容易接受,并且能幫助我們快速、清晰、準確地理解圖標所要傳達的信息(如圖1-2)。圖1圖2

    3.避免圖標中過多元素堆積

    UI圖標越簡潔越好。把一個圖標中的視覺元素控制到盡可能少的數量是很可取的,不要把UI圖標設計復雜化。同樣,也不要把太多的構思都轉化成標志設計,或者給插畫圖標。這樣也許就會造成圖標中過多視覺元素的堆積。過于復雜的圖形元素只能給用戶識別帶來麻煩,使我們在使用手持移動設備中的小圖標時根本無法確定它的含義及此應用的功能。

    4.典型行業的界面圖標

    行業圖標應該具有典型性。每一個行業軟件的圖標按鈕是一個命令符號,視覺元素也應該是一個目標動作的具體映射,因而作為體現目標動作的UI圖標,它應具有強烈而清晰的表意性,尤其是作為通用圖標,如電話、天氣、時鐘等。制作過程中選擇具有典型行業特征的圖型符號,有助于用戶的識別并快速進入操作。如果是寫實化的界面風格,可考慮部分像素羽化的效果,以增強圖標立體感(如圖3)。盡量使用較少的色相來表現層次豐富的UI圖標,這樣能以最小的數據量來表現圖標,又不會影響小圖標的視覺品質,當圖標在軟件應用系統中所占數據量減小時,程序的運行效率也便提高了。

    5.符合自身品牌設計風格的延續以及符合平臺系統風格

    第6篇:杯子設計范文

    關鍵詞:電子通訊設備 可靠性 設計技術

    中圖分類號:TN6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416(2016)12-0026-01

    1 電子通信設備在設計技術上的可靠性指標

    1.1 可靠性在電子通信設備設計中的意義

    電子通信設備再開發設計的過程中,其可靠性是無法繞過的關鍵節點。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都非常看重電子通信設備可靠性的研發,也會通過一系列的管理體制和技術手段去實現符合當下需求的可靠性設計,并將其適用于產品的實用效果當中。由此不難看出,加強對可靠性的投入,讓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表現出強勁的競爭力就是令其電子通信技術強大的意義所在。

    1.2 通過元器件控制可靠性

    元器件是電子通信設備能否正常運轉的基礎。是否選擇可靠性高的元器件在產品整體的質量上異常重要。科學的使用元器件,能夠在生產過程中保障設備性能,還能夠有效的降低生產成本。對元器件在可靠性上進行嚴格監管,以保證它在質量和使用年限上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1.3 通過降額設計技術提高可靠性

    能夠提高電子通信設備可靠性的另一個重要的技術手段就是降額設計技術。降額設計技術在產品應用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讓設備運轉時承受低于其工作應力的額定值,大大降低設備出故障的幾率。通過降額設計這樣的技術手段,能夠有效的提升設備運行過程中可靠性,這而是其技術應用的最核心目的。

    1.4 通過簡化設計提升可靠性

    為了能夠讓更多的人接觸和使用電子通信設備,享受其帶來的便利和功能,就需要在生產過程中做好成本控制。保障可靠性的前提下,如何降低生產成本也是企業需要克服的問題。所以簡化設計,在不影響設備正常運轉的情況,很好的降低了產品的初始成本和故障率,從另一個方面提升了設備的可靠性。

    1.5 通過余度設計增加可靠性

    余度設計是指設備中配備多套能夠完成功能呈現的單元。利用可靠性、穩定性更高的軟件取代硬件的余度設計,設計過程簡單,成本不高,是很常見也很實用的。采用軟件替代硬件的設計會增加設備的復雜程度,在基礎可靠性上并沒有讓產品獲得提升。所以余度設計的使用范圍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一般都是在使用高質量元器件以及設計技術后,仍然無法讓設備穩定運行的情況下才會使用。

    2 電磁兼容設計技術對可靠性提升的作用

    由于電子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占據電磁頻譜,隨著市場對電子設備的大量需求,各種類型的電子設備相繼出現,造成了電磁頻譜使用緊張,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電子設備的可靠性。這就使電子設備的兼容問題暴露出來,加上國內的電子兼容技術起步晚,發展不成熟,是的電磁兼容性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為了順應市場的發展需求,近幾年國內也開始加強對電磁兼容設計的研究(見圖1),逐漸完善了電磁兼容設計的理論體系,也提出了一些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案。目前在很多電子通信設備的設計生產中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和實踐,為產品可靠性的提升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3 熱設計技術對可靠性的幫助

    通過冷卻、加熱或者恒溫等多種溫度調節的技術手段,來保證電子通信設備中元器件在不同溫度條件下的正常運轉,這是熱設計為設備可靠性提供的最大幫助(見圖2)。隨著電子通信設備高密度、集成化的發展方向,散崳侍庵鸞コ晌了考驗設備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熱設計的研究成果和研發進展對設備可靠性的提升貢獻了新的標準。一套成熟的熱設計方案,需要對成本進行管控,同時解決設備的散熱問題。在電子通信設備進行熱設計的實踐操作中,必須要通過對電路設計、結構設計、維修設計的綜合考慮,才能達到設備可靠性的必備條件,這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過程。在熱設計使用之前,先要做好初步的評估工作,徹底釋放設備的散熱風險,依靠可靠性研發在各個環節的聯系和溝通禪城評估流程,完不成熱設計風險,就不會進入流程的下一個階段。

    4 結語

    上述內容對電子通信設備的可靠性在設計研發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做了分析。可知,想要提升可靠性,就要優先在熱設計、元器件的采用、降額設計等發面進行有機的結合,將其融入到電子通信設備的總體設計中。能否堅持執行,把控細節是提升可靠性的關鍵所在。因此,應該秉承將可靠性設計放在首位的原則,加強研究開發過程中數據整理工作,為電子通信設備的性能提升和質量打好基礎,確保設備的穩定性、可靠性。作為電子通信設備的生產企業更需要確立自身產品在可靠性方面的優勢,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寇曉瑩.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設計技術探討[J].科技論壇,2013(17).

    第7篇:杯子設計范文

    【關鍵詞】電子通訊設備 可靠性 技術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進步與快速發展,我國現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在新的時代要求下,對電子通訊產品的可靠性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大,數字信息的安全已經關系到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對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的探索中,也發現對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的影響因素也是多種多樣的。因此,通過分析影響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的因素,來提高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

    1 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設計技術的作用于意義

    我國現階段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電子電器產品的使用率也越來越高,電子電器產品的種類也是越來越多,其中,尤其是電子通訊設備的使用,幾乎達到了人人都使用的情況,因此,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就顯得尤為重要。

    在電子通訊設備的開發與使用過程中,可靠性設計技術是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的前提和基礎,從而確保了電子通訊設備的良好性能。隨著通訊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子通訊設備更加趨于智能化,便捷化與功能多樣化,如果要全面實現電子通訊設備的這些功能,確保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是這些功能的前提與基礎。因此,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技術的不斷地發展與進步,才是推動我國整個信息技術產業的不斷前進的動力。

    2 影響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的因素

    2.1 生產條件的因素

    在對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的技術的分析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存在諸多因素,這些因素會對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產生重要的影響。

    其中,主要的是生產條件的因素。在信息化的時代,電子通訊設備更加智能化、多樣化與便捷化,而這些重要的功能則是在電子通訊設備的研發的制造過程中以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為基礎的。盡管我國現在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但是,電子通訊設備的生產條件并沒有跟上時展的要求,因此,在生產條件不齊全及生產器械較落后的情況下,這種條件下生產出來的電子通訊設備,其可靠性就得不到保證,因此,生產條件的因素會嚴重影響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

    2.2 機械條件的因素

    在影響電子通訊設備的眾多因素中,機械條件因素是影響電子通訊設備的另一個重要的因素。由于電子通訊設備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因此,在人們使用這些電子通訊設備時,存在出現設備故障,損壞的各種各樣的情況,出現這種狀況后,電子通訊設備的正常功能受到損壞,不能正常使用。

    因此,機械條件因素也是影響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由于某些外部條件因素是不可避免的,這樣,也會對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問題提出重要的挑戰。

    2.3 外界環境的因素

    由于電子通訊設備是我國信息時代的產物,屬于信息技術的高端產品,這些高端的科技產品具有高質量和耐用性強的優良性能,因此,一般電子通訊設備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但是,由于電子通訊設備屬于消費品,即使電子通訊產品擁有較高的品質,也會在電子通訊產品的使用過程中,出現錯誤。

    為了能夠維護電子通訊產品的可靠性,因此,在設計研發電子通訊產品的過程中,不得不考慮環境和外界因素等對電子通訊產品的可靠性的影響。

    3 加強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的措施

    3.1 加強電子通訊設備的生產環境

    由于我國現階段的電子通訊設備的生產條件有限,如何提高電子通訊設備的生產條件是提高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的前提。只有把在電子通訊設備的生產條件與生產技術等生產的環境要素提高與改善,才能有希望提高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

    因此,加強通訊設備的生產環境要素,是加強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3.2 加強電子通訊設備的機械環境

    電子通訊設備的各種元器件在電子通訊設備的使用過程中,都會存在出現故障的狀況。由于,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設計在電子通訊設備的研發過程中,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過程,因此對于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設計,要在滿足設備基本性能需求的基礎上,不斷提高電子通訊設備的組成元器件的性能,使得確保滿足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設計,達到電子通訊設備的耐用等性能。

    因此,加強電子通訊設備的機械環境因素也是加強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的設計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3.3 加強電子通訊設備的電磁兼容的設計

    電子通訊設備是我國信息化時代的高科技的產物,在電子通訊產品的設計和研發的過程中,應用到許多知識,尤其是電磁等物理知識。在印制電路板的過程中,該電路板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電感的情況,那么,這種存在的電感,就會在日后的電子通訊設備的使用過程中,產生不利于電子通訊的電磁干擾,因此,考慮如何將電路板上產生的電感消除掉,減少電磁干擾,這也是提高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設計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此,加強電子通訊設備的電磁兼容的設計也是提高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的設計的重要措施。

    4 結論

    隨著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高科技產品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其中,電子通訊設備的使用率更高,其可靠性設計是保障電子通訊設備的安全性能和穩定性能的重要基礎與前提。同時,也是電子通訊設備的生產制造的一個重要的而且十分關鍵的環節。因此,在考慮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設計技術時,應該注重合理選用電子通訊設備的元器件,加強電子通訊設備的生產條件。因此,在信息化的今天,需要每一個電子通訊設備生產的企業和電子通訊設備的使用者共同努力,提高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楊澤雄.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設計技術探析[J].通訊世界,2015,19:35-36.

    [2]王三紅,郭琳,張軍琴.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設計技術探討[J].電子產品可靠性與環境試驗,2003,03:13-19.

    [3]徐S.淺析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設計[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4,22:299-300.

    [4]王富亮.分析電子通訊設備的可靠性設計技術[J].電子世界,2013,20:35.

    作者簡介

    貫春發(1972-),男,吉林省農安縣人。現供職于江蘇省南京市民防局。

    第8篇:杯子設計范文

    關鍵詞:建筑設備 自動化 集中監控

    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簡稱BAS),實際上是一套中央監控系統。它通過對建筑物(或建筑群)內的各種電力設備、空調設備、冷熱源設備、防火、防盜設備等進行集中監控,達到在確保建筑內環境舒適、充分考慮能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條件下,使建筑內的各種設備狀態及利用率均達到最佳的目的。

    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是智能建筑弱電系統工程中較為復雜的系統之一,現將該系統的設計要點介紹如下:

    1 中央控制室選址及室內設備布置

    (1)中央控制室應盡量靠近控制負荷中心,應離變電所、電梯機房、水泵房等會產生強電磁干擾的場所15m以上。上方及毗鄰無用水和潮濕的機房及房間;

    (2)室內控制臺前應有1.5m的操作距離,控制臺離墻布置時,臺后應有大于1m的檢修距離,并注意避免陽光直射;

    (3)當控制臺橫向排列總長度超過7m時,應在兩端各各留大于1m的通道;

    (4)中央控制室宜采用抗靜電架空活動地板,高度不小于20m。

    2 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的電源要求

    (1)中央控制室應由變配電所引出專用回路供電,中央控制室內設專用配電盤。負荷等級不低于所處建筑中最高負荷等級;

    (2)通常要求系統的供電電源的電壓不大于±10%,頻率變化不大于±1Hz,波形失真率不大于20%。

    (3)中央管理計算機應配置UPS不間斷供電設備,其容量應包括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內用電設備總和并考慮預計的擴展容量,供電時間不低于30分鐘。

    (4)現場控制器的電源應滿足下述要求:

    ①Ⅰ類系統(650點~4999點),當中央控制室設有UPS不間斷供電設備時,現場 的電源由UPS不間斷電源以放射式或樹干式集中供給;

    ②Ⅱ類系統(1點~649點),現場控制器的電源可由就地鄰近動力盤專路供給;

    ③含有CPU的現場控制器,必須設置備用電池組,并能支持現場控制器運行不少于72小時,保證停電時不間斷供電。

    3 現場控制器設置原則

    (1)現場控制器的設置應主要考慮系統管理方式、安裝調試維護方便和經濟性。 一般按機電系統平面布置進行劃分。

    (2)現場控制器要遠離有輸水管道,以免管道、閥門跑水,殃及控制盤。在潮濕、蒸汽場所,應采取防潮、防結露等措施。

    (3)現場控制器要離電機、大電流母線、電纜1.5m以上,以避免電磁干擾。在無法滿足要求時,應采取可靠屏蔽和接地措施。

    (4)現場控制器位置選擇宜相對集中,一般設在機房或弱電小間內,以達到末端元件距離較短為原則(一般不超過50m)。

    (5)現場控制器一般可選用壁掛式結構,在設備集中的機房控制模塊較多時,可選落地柜式結構,柜前操作凈距不小于1.5m。

    (6)每臺現場控制器輸入輸出接口數量與種類應與所控制的設備要求相適應,并留有10%~20%的余量。

    4 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的布線方式

    (1)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線路包括:電源線、網絡通訊線和信號線。

    ①電源線一般BV-(500V)2.5mm2銅芯聚氯乙烯絕緣線。

    ②網絡通訊線需由采用何種計算機局域網及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在數據傳輸率、未來可兼容性和硬件成本等多方面綜合考慮確定。一般有同軸電纜(不同廠商的產品不盡相同);有的系統采用屏蔽雙絞線或非屏蔽雙絞線(分3、4、5三個級別);在強干擾環境中和遠距離傳輸時,宜選用光纜。網絡傳輸限值見表1。

    ③信號線一般采用線芯截面1.0mm2或1.5 mm2的普通銅芯導線或控制電纜,對信號線是否需要采用軟線及屏蔽線應根據具體控制系統與控制要求確定。

    (2)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線路均采用金屬管或金屬線槽保護,網絡通訊線和信號線不得與電源線共管敷設,當其必須作無屏蔽平等敷設時,間距不小于0.3m,如敷于同一金屬線槽,需設金屬分隔。

    5 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監控點統計

    5.1 一般規定

    (1)根據各工種設備的選型,核定對指定監控點的實施監控的技術可行性。

    (2)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監控點可通過編制監控點總表來進行統計,較小型

    統可編制一個監控點總表,中型以上系統應按不同對象系統編制多個監控點表,組成監控點總表。

    (3)編制監控點總表應滿足下述要求:

    ①為劃分和確定現場控制提供依據;

    ②為確定系統硬件和應用軟件設置提供依據;

    ③為規劃通信道提供依據;

    ④為系統能以簡捷的鍵盤操作命令進行訪問和調用具有標準格式顯示報告與記錄文件創造前提。

    5.2 建筑設備自動化系統監控點總表格式

    編制監控點總表,應以現場控制器為單位,按模擬輸入、數字輸入、模擬輸出、數字輸出等種類分別統計.

    第9篇:杯子設計范文

    根據上一節的分析,片盒、對中工位、清洗工位都可以作為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有幾個狀態,如圖3所示,分別是工位空閑、工位進片、工位有片、工位工藝運行、工位工藝完成、工位出片,工位的狀態在其運行中循環往復(見圖3所示)。取片的過程;出片完成后工位的狀態又回到了空閑狀態。按照面向對象的設計方法,全自動單片清洗設備的對中工位、清洗工位可以抽象程序中的類,這些工位有基本相同的成員變量和成員函數。它們共同的成員變量為工位狀態,共同的成員函數為工位進片,工位出片,工位工藝運行。由此可以設計出全自動單片清洗設備的類的靜態圖如圖4所示。

    2機械手的同步控制

    機械手在設備運行的狀態有機械手空閑、機械手工位n取片、機械手工位n放片等狀態,當機械手處于空閑狀態時,各工位需要競爭機械手的使用權,爭取到使用權后機械手的狀態就變為工位取放片狀態,沒有競爭到的機械手就需要等待下一次機械手空閑時再競爭機械手。因為各工位可能會同時競爭機械手,這就需要引入機械手的同步控制。Windows支持4種類型的同步對象,可以用來同步由并發運行的線程所執行的操作:臨界區,互斥量,事件,信號量,這里使用事件來實現機械手的同步控制。機械手事件定義為機械手空閑事件,使用SetEvent()函數將事件設為有狀態,使用WaitForSingleObject()函數查看事件的狀態,查看到機械手空閑事件無狀態時線程阻塞,機械手空閑事件有狀態時程序向下運行同時機械手空閑事件自動變為無狀態。通過機械手空閑事件,各工位競爭機械手的問題就得以解決。

    3工位自控制

    通過設備中工位的狀態和機械手的狀態,工位可以自己判斷下一步的動作。工位的運行流程如圖5所示。線程啟動后,循環進行三個判斷,分別為工位進片判斷,工位工藝運行判斷,工位出片判斷。圖5工位運行流程如果機械手狀態為機械手工位進片,程序就進入工位進片分支,這時機械手被占用,其他工位競爭不到機械手。進入工位進片分支后首先設機械手狀態為機械手工位進片,工位狀態為工位進片,然后執行機械手進片程序,工位進片完成后置工位有片,置機械手空閑,工位進片程序分支結束,程序繼續循環。當程序判斷到工位有片時,程序進入工藝運行分支,首先置工位狀態為工位工藝運行,然后運行工藝,工藝運行完成后置工位狀態為工位工藝完成,工位進片程序分支結束,程序繼續循環。當程序判斷到下一工位空閑、工位工藝完成并且機械手空閑時,程序進入工位出片分支,首先設機械手狀態為機械手工位出片,工位狀態為工位出片,然后執行機械手出片程序,工位出片完成后置工位空閑,置機械手下一工位進片,工位出片程序分支結束,程序繼續循環。每個工位都有線程循環判斷工位狀態和機械手的狀態,控制自身的運行,這樣就形成了工位自控制的自動運行情況。如果工位為兩個,設備的運行時序如圖6所示,從片盒出片到片盒進片完成是一個晶片的運行周期,在周期內又有晶片開始運行,形成了各工位并行的狀態,這種運行時序充分的利用了機械手,提高了設備效率。

    4結束語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黄色在线网站|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欧美成人高清ww| 欧洲成人全免费视频网站| 成人欧美日韩高清不卡| 国产成人教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激情91麻豆|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成人片黄网站色大片免费|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成人亚洲成人影院|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精品亚洲国产成人|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影院成人免费观看| 成人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37pao成人国产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三级麻豆|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www| 成人超污免费网站在线看|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小说 |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2021|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中文成人无字幕乱码精品区| 18岁日韩内射颜射午夜久久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