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科研能力評價范文

    科研能力評價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科研能力評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科研能力評價

    第1篇:科研能力評價范文

    關鍵詞:高校;科研能力;評價;apriori算法

    一、 引言

    科研作為高校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科技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開發高層次人才資源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校作為國家科研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是科學研究與知識創新的基地,又是科研成果產出的基地。高??蒲幸恢笔俏覈蒲泄ぷ鞯闹匾M成部分,在國家整個科研系統及經濟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漸增長。

    科研能力是高校的核心能力,其高低已成為衡量一所高校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蒲心芰Φ母叩筒粌H影響高校自身的發展,對高校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有重大影響。如何準確評價高校的科研能力已成為擺在政府、企業和高校面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影響科研能力的因素很多,且相互交叉、相互滲透和相互影響,無法用確定的數學模型描述。目前,高校科研能力評價方法很多,但普遍存在工作繁瑣、時間滯后等缺點,且人為主觀因素對評價結果有很多的影響。如何快速、準確地對眾多高校的科研能力進行客觀、公正地評價?這是一個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 高??蒲心芰υu價體系的構建

    高校科研能力由靜態能力和動態能力合成。高校靜態科研能力是高校開展科學研究活動所固有的、潛在的能力,是開展科研活動的基礎,包括5個方面:科技隊伍,它是構成高??蒲袆菽艿娜肆σ蛩兀亲罘e極也是最活躍的因素,由人員素質、知識結構和梯隊組織結構構成;科研基地,它包括科研機構、儀器設備、建筑設施等;科技學識深度、廣度及其相應的載體;科研經費,它是構成高??蒲袆菽艿呢斄σ蛩兀豢蒲泄芾恚潜WC科技活動正常順利進行的充分條件。

    高校動態科研能力是一種科技顯現能力,包括6個方面:(1)信息接收加工能力。高校必須具有以最快的速度、最科學的方法在浩瀚如海的知識庫中接收、分析和加工各種信息的能力,以及汲取最需要最準確的信息內容的能力,以力求掌握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和其他信息,把握科技發展的最新動向。(2)學識積累與技術儲備能力,包括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和將新知識新技術理論化系統化重新加工的能力。(3)科技創新能力。事物的發展在于創新,科技的發展更需要創新。(4)知識釋放能力。科研是復雜而繁重的腦力勞動,它具有探索性和創造性。在科研中需要深人的鉆研、探索和創新,攻克理論與技術上的難關,創造出新思想、新理論、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新軟件等,所有這些都存在一個知識釋放的過程。(5)自適應調節能力。高??蒲忻嫦蛏鐣?、面向經濟建設,應與社會和經濟建設緊密聯系,不斷根據社會的發展調整高校的知識結構、科研隊伍結構以及科研主攻方向等。同時,高校內部各學科之間、各科研機構之間和管理部門之間等也存在互相適應和調節的問題。(6)科學決策能力。高??蒲械母鳝h節,從科研方向的確定、優勢的發揮、特色的形成、政策的制定,到課題的選擇與實施、科研人員梯隊組成等無一不需要科學決策。這6方面并不相互獨立,而是互相交叉、互相影響。

    總之,靜態科研能力是進行科研活動的基礎和條件,必須通過動態科研能力來釋放;動態科研能力是加工本領、實干技巧。兩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影響高??蒲心芰Φ囊蛩睾芏啵P者僅以較為重要的11個影響因素作為評價指標:科研隊伍(a)、科研基地(b)、科技學識及其相應的載體(c)、科研經費(d)、科研管理(e)、信息接收加工能力(f)、學識積累與技術儲備能力(g)、科研技術創新能力(h)、知識釋放能力(i)、自適應調節能力(j)、科學決策能力(k)。高??蒲心芰Γ╨)用5個等級來評價:很強、較強、一般、較差和很差,分別取值5、4、3、2、1。

    三、 關聯規則的apriori算法

    關聯規則是要找出在某一時間或數據中會同時出現的東西:如果item a是某一事件的一部分,則item b也出現在該事件中的概率為x%。關聯規則將特定的結論與一系列條件聯系在一起。關聯規則算法自動尋找那些可通過可視化技術手段找到的關聯,如web節點,其優點是關聯可存在于數據的任何屬性中,它試圖尋找出多條規則,每條規則都可得出一個相應的結論;其缺點是它試圖在一個可能非常龐大的搜索空間中尋找模型,將耗費很長時間。它運用一種生成—檢驗的方法去尋找規則——最初生成簡單的規則,并被數據集證明是有效的。好的規則被存儲,所有的規則都受到不同的制約,然后被專門化。專門化是一個將條件加入規則的過程。這些新規則接著被數據證實是有效的,而后這個過程反復地存儲尋找到的最佳或最有意義的規則。用戶常對規則中可能的前提數目提出一些限制?;谛畔⒄摶蛴行饕龣C制基礎上的各種技術,常被用于壓縮存在眾多規則的搜索空間。該過程生成的最佳規則由圖展示出來,但這套規則不能直接用于預測,這是因為規則中有許多不同的結論。由關聯算法得到的關聯規則稱為未精煉的模型。

    設i={i1,i2,…,im}為所有項目的集合,d為事務數據庫事務t是一個項目子集(t?哿i)。每一個事務具有唯一的事務標識tid。設a是一個由項目構成的集合,稱為項集。事務t包含項集a,當且僅當a?哿t。最小支持度minsup即用戶規定的關聯規則必須滿足的最小支持度,它表示了一組物品集在統計意義上的需滿足的最低程度。最小置信度minconf即用戶規定的關聯規則必須滿足的最小置信度,它反應了關聯規則的最低可靠度。關聯規則的挖掘就是在事務數據庫d中找出具有用戶給定的最小支持度minsup和最小置信度minconf的關聯規則。如果項集的支持度超過用戶給定的最小支持度閾值(minsup),就稱該項集是頻繁項集或大項集。關聯規則有兩個步驟:根據最小支持度閾值找出數據集d中所有頻繁項目集;根據頻繁項目集和最小置信度閾值產生所有關聯規則。關聯規則有多種算法。

    apriori算法只可處理字符型自變量和結果變量。由于其只用字符屬性,可利用智能型子集技術加快搜索速度。它提供五種選擇規則的方法,使用一種復雜的指數方案以有效處理大型數據集。在執行節點前,字段類型必須充分實例化。它對可保留規則數量沒有專門的限制,可處理有多達32個前提的規則。apriori算法使用層次順序搜索的循環方法(又稱作逐層搜索的迭代方法)產生頻繁項集,即用頻繁k-項集探索產生(k+1)-項集。首先,找出長度為1的頻繁項集,記為l1,l1用于產生頻繁2-項集l2的集合,而用于產生頻繁3-項集l3的,如此循環下去,直到不能找到新的頻繁k-項集。找每個lk需要掃描數據庫一次。利用如下公式來計算所獲關聯規則的置信度。

    其中,support_count(a∪b)是包含項集a∪b的交易記錄數目,support_count(a)是包含項集a的交易記錄數目。利用頻繁項集生成規則的算法描述如下:

    for all頻繁k項集lk,k?叟2 do begin

    h1={lk中規則的后件,該規則的后件中只有一個項目};

    call ap_genrules(lk,h1);

    end;

    procedure ap_genrules(lk:頻繁項集,hm:m個項目的后件的集合)

    if(k>m+1)then begin

    hm+1=apriori_gen(hm)

    for all hm+1∈hm+1 do begin

    conf=support(lk)/support(lk-hm+1);

    if(conf?叟minconf) then

    output規則lk-hm+1hm+1 with confidence=conf and support=support(lk)。

    對于存在大量頻繁模式、長模式或者最小支持度閉值較小時,apriori算法將面臨以下不足:算法將花費較大的開銷來處理數目特別巨大的候選項集;多次掃描事務數據庫,需要很大的i/o負載。

    四、 實證分析

    數據來源于某機構對高??蒲心芰Φ恼{查(見表1),每個指標得分越高,說明該項科研能力越強。由表1可知,30所高校中,科研能力很強的7所,較強的6所,一般的6所,較差的5所,很差的5所。由于關聯規則的apriori算法需要對字符型變量來提取規則,所以需要對原始數據離散化,離散化的標準是將得分劃分為0-19;20-39;40-59;60-79;80-100五等,見表2。采用apriori算法,令最低支持度為17%,最小規則置信度為80%,最大前項數為1,得到8條關聯規則,見表3。

    五、 結論

    由規則1可知,高校科學決策能力較差(20-39)時,該高校的科研能力很差(1);由規則2可知,高校知識釋放能力較差(20-39)時,該高校的科研能力很差(1);由規則3可知,高??蒲薪涃M較少(20-39)時,該高校的科研能力很差(1);由規則4可知,高??蒲嘘犖楹軓姡?0-90)時,該高校的科研能力很強(5);由規則5可知,高??茖W決策能力較強(60-79時,該高校的科研能力一般(3);由規則6可知,高校知識釋放能力較強(60-79)時,該高校的科研能力較強(4);由規則7可知,高??蒲谢匾话悖?0-59)時,該高校的科研能力較差(4);由規則8可知,高校科研隊伍較差(20-39)時,該高校的科研能力很差(1)。由此可知,決定高??蒲心芰Φ闹匾蛩厥牵嚎蒲嘘犖?、科研基地、科研經費、知識釋放能力和科學決策能力,各高校應努力提高這些方面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其整體科研實力。

    參考文獻:

    1. 劉薇薇.國防工業高校科研能力趨勢評價研究.價值工程,2010,(3).

    2. 朱文藻.高??蒲心芰υu價指標體系的建立及評價.安徽科技工程學院學報,2003,(9).

    3. 謝邦昌.數據挖掘clementine應用實務.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4. 彭珍.一種新的關聯規則挖掘方法.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9,(27).

    5. 史峰.matlab神經網絡30個案例分析.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0.

    6. 劉兵,王雪蓮,戴景新,孟憲春.高等學??蒲心芰υu估方法研究.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3,(12):85- 87.

    7. 馬凌芳.高校科研管理創新之探討.煤炭經濟研究,2003,(7):49.

    8. 趙敏,馬衛華.面向技術創新的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探索及實踐.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18):89-91.

    第2篇:科研能力評價范文

    [關鍵詞] 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現狀;展望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5-4634(2012)01-0005-04

    “突出科學探究、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是當前國際科學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1]。自新課程倡導科學探究的教學理念以來,我國的廣大教師積極開展科學探究教學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但在此過程中面臨的一個緊迫問題就是該怎么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國的科學教育研究者對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問題進行了積極的探索,產生了一些研究成果。但這些研究成果較為零散,還缺乏較系統的歸納和總結。為了全面了解我國目前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研究的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為今后的研究指明方向,筆者擬對近年來我國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研究作一個較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對今后的研究進行了展望。

    近年來國內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國外各種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的介紹和述評,但已有少數研究者開始了對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方法的自主探索,另外還有少量相關的實證研究,下面分別進行闡述。

    1 對國外各種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的介 紹和述評

    科學探究的教育理念發源于國外,其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成功經驗值得引進和借鑒。國內研究者對國外各種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的關注度比較高,尤其是關于美、英兩國和三大國際著名的學業評價項目中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的介紹性文章非常多,主要有對英國的GCE、英國的APU、美國的PADI和國際三大學業評價項目中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的介紹和述評,另外還有一些具體的評價案例介紹等。

    1.1 對英國GCE物理課程考試中科學探究能力評 價模式的介紹

    趙保剛教授對英國GCE物理課程考試中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進行了介紹和分析[2]。英國GCE物理課程考試中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采用了筆試和實驗操作相結合的形式。筆試的題目是開放性的密切結合生活實際的情境性問題,主要考查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實驗操作考試又分兩種:一種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它包括實驗設計、實施、分析論證和得出結論、評估程序和證據,由教師評分,考試中心復核;另一種是由考試中心組織的統考,它又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學生就一個給定的問題情境設計探究方案。第二部分要求學生根據問題中給出的具體要求進行實驗探究,包括調整實驗裝置、測量、制作圖表、評估與解釋探究過程等。

    1.2 對英國APU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的述評

    鐘媚博士對英國的APU科學探究能力測評試題的命題模型和思路進行了述評[3]。APU采用紙筆測驗和表現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模式,開發了一整套用于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量化評價工具和質性評價工具。APU的命題模型要同時考慮探究技能、探究內容、情境三個維度。

    鐘媚博士還提出了英國的APU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對我國的兩點啟示:第一,綜合表現性評價和紙筆測驗的優勢,使兩者優勢互補;第二,應借鑒APU關于探究技能、探究內容、情境三者相結合的評價理念,開境性試題。

    1.3 對美國PADI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的介紹

    周仕東、王書偉等對美國的PADI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產生的背景、核心要素、原則和結構等進行了介紹[4]。PADI是由美國的羅伯特密斯里教授開發的一種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PADI評價模式的三個核心要素是:與探究有關的知識、技能;關于證據的各種觀察;任務的顯著特征。PADI評價模式的核心原則就是靈活性原則,如“評價方案可以但不一定與科學探究標準相一致”等就是靈活性原則的體現。PADI評價方案的結構一般包括題目、概要、知識技能、可能的工作成果、顯著特征等共20個要素。

    1.4 對三種著名國際學業評價項目中科學探究能 力評價模式的介紹和分析

    朱行健對三種著名的國際學業評價項目TIMSS、PISA和NAEP中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框架和評價標準進行了較詳細的介紹,在此基礎上對三種評價模式的特點進行了總結分析[5]。

    這三種評價模式的特點有:(1)從評價目標看,都以相應的目標分類理論為基礎;(2)從評價的方式看,TIMSS和PISA采用的是紙筆測驗,而NAEP既有紙筆測驗也有實驗操作技能的考查;(3)從評價的指導思想看,三者都是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考查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1.5 其他的一些介紹或述評性文章

    對國外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的介紹或述評性文章還有羅國忠研究員的《第三次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體系及其啟示》[6]、《美國俄勒岡州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7]、《美國密蘇里州的科學探究能力另類評價及其啟示》[8]、《美國紐約州科學課程學生探究能力評價例析》[9]和杜秀芳教授的《國外評價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兩種不同視角》[10]等。羅國忠研究員的這4篇文章分別介紹了第三次國際數學、科學學業評價項目(TIMSS)和美國這3個州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案例,具體包括對這些案例的評價目標、評價工具、評分標準、實施策略的介紹和分析等,也提出了一些對我國的啟示和建議。而杜秀芳教授的這篇文章歸納了國外對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兩種不同視角,一種視角是把科學探究能力看作過程技能的集合,另一種視角是把科學探究能力當作一種思維和推理能力。在這兩種視角下采取的評價方式也不同。杜秀芳教授認為這兩種視角都有失偏頗,正確的做法應當是將兩者進行綜合。

    總之,國內研究者對國外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的介紹性文章較多,這些文章對于國內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實踐與研究具有很好的參考、借鑒意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對國外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的描述和介紹多,但進行深入分析與評價的較少,不太注重與我國科學探究能力評價具體實踐的結合。

    2 對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方法的自主探索

    評價方法是科學探究能力評價中的核心問題,它關注科學探究能力“怎么評價”的問題。國內目前關于這方面的原創性研究成果還比較少,但已有一些研究者進行了這方面的自主探索,具代表性的有溫盛偉、邱寶蘭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量規的設計研究和李雪梅、范春玲的“探究日志”評價方法的探索。

    2.1 科學探究能力評價量規的設計

    溫盛偉、邱寶蘭設計了一種基于科學探究七要素模型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量規[11]。該評價量規分別按照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7個要素進行設計,每個要素的分值為4個等級。量規中對每一種能力要素的內涵進行了界定和量化,并對該量規的使用提出了一些原則性建議。

    該評價量規的設計立足我國基礎教育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實際,針對性強。但該評價量規還缺乏關于其科學性和有效性的實證研究,這些問題還有待于今后進一步地深入研究。

    2.2 “探究日志”評價方法的探索

    探究日志是學生對科學探究過程中的活動和思考的記錄,其內容一般包括探究計劃、探究過程中的活動、對探究過程的反思等。李雪梅和范春玲研究了運用“探究日志”評價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方法[12],詳細探討了“探究日志”的結構、評價過程及其注意事項,并按照新課標中提出的科學探究七要素設計了詳細的評分標準。

    “探究日志”是一種屬于形成性評價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方法。它全面詳細地記錄了學生的探究過程及探究過程中的反思,有利于教師全面了解學生的探究過程,及時發現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今后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的問題是關于“探究日志”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的實證研究。

    3 對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實證研究

    國內目前關于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實證研究數量還非常少,但已有一些研究者在這方面做了開創性的工作,這些實證研究有羅國忠研究員關于各種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方式的有效性或公平性研究和張軍朋、許桂清關于教師對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方式的認識、態度研究。

    3.1 對三種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方式的實證研究

    紙筆測驗、工作單和現場觀察是國外評價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常用評價方式。羅國忠研究員對這三種評價方式進行了實證研究,這些實證研究涉及紙筆測驗和工作單的有效性研究以及三種評價方式的公平性研究。

    1)對紙筆測驗有效性的研究。羅國忠研究員對紙筆測驗在評價科學探究能力方面的有效性進行了實證研究[13]。他以178名初三學生為實驗對象,把學生分為6個組,對他們先后分別實施工作單評價和紙筆測驗。研究結果表明,紙筆測驗在整體和各探究要素上都不能替代工作單。因為工作單一般認為能有效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所以這表明紙筆測驗不能有效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對三種工作單有效性的研究。工作單按照其結構性的強弱,可以分為開放性工作單、結構性工作單和引導性工作單三種。羅國忠研究員對這三種工作單的有效性進行了實證研究[14]。 他以60名初三學生為實驗對象,把學生分成3個組,分別以開放性工作單、結構性工作單和引導性工作單評價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研究結果表明,三種工作單在現場觀察的可替代性方面,結構性工作單最強,引導性工作單最弱,開放性工作單居于二者之間。三種工作單都能代替現場觀察。這表明三種工作單都能有效評價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三種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方式公平性的研究。羅國忠研究員對紙筆測驗、工作單、現場觀察這三種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方式對不同學生群體(性別、認知風格、物理學業成績)的公平性問題進行了實證研究[15]。

    該研究以178名初三學生為實驗對象,把學生按照性別、認知風格、物理學業成績進行分組,然后對他們的科學探究分別實施三種評價方式。研究發現,不同性別、認知風格和物理學業水平的學生群體在三種評價方式中的表現不一致。這個研究結果表明任何一種評價方式都不是天然公平的。

    以上這些實證研究結論對于我國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實踐具有很好的指導和借鑒意義。我國現在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方式還非常單一,紙筆測驗方式還占絕對主導地位。而根據這些實證研究結論,紙筆測驗在評價科學探究能力方面的有效性是低下的,而單一的評價方式也存在著公平性方面的缺陷,這就啟示今后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應改變評價方式單一的局面,在加大工作單評價比重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式,以提高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3.2 關于教師對紙筆測驗和工作單評價方式認識 的實證研究

    為了了解教師對紙筆測驗和工作單評價方式的認識及態度,張軍朋、許桂清以廣東省的203名高中物理教師為對象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16]。調查的結果表明,對于紙筆測驗,5.4%的教師認為“能測出大部分的科學探究能力”,62.2%的教師認為“能測出一部分科學探究能力”,24.3%的教師認為“一般”,8.1%的教師認為“幾乎不能測出科學探究能力”。對于工作單評價方式,“約半數的教師認為工作單評價方式能非常有效或比較有效地測出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四分之一的教師認為其有效性一般,另有四分之一的教師認為其有效性不高或較差”。

    以上調查研究結果表明,對于工作單和紙筆測驗在評價科學探究能力中的有效性上,教師總體上還是偏向于工作單評價方式。這個結果與國際上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形勢是相符合的。國際上工作單評價是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主流方式,因為它具有高效而又相對省時、成本低廉等優點。這個調查結果為今后在科學探究能力評價中推廣工作單評價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4 啟示及展望

    4.1 加強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理論基礎研究

    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理論基礎包括科學探究能力的內涵、構成要素和認知心理機制等,它們涉及教育學、心理學、科技哲學和系統論等多學科的交叉和綜合。目前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還非常薄弱,研究成果很少。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理論基礎是進行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前提,只有建立在堅實理論基礎上的評價才可能是科學的和有效的。因此,今后應加強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理論基礎研究。因為該領域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因此在研究中要加強多學科的交叉和融合,而不應僅僅局限于某一門學科的狹窄視野。

    4.2 加強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本土化研究

    目前我國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研究基本上還處在對國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引進和介紹階段,而自主的原創性研究成果很少。國外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無論是實踐還是理論研究方面都比較成熟,確實有許多成功經驗值得借鑒。但不能僅僅停留于對國外已有評價經驗或理論的引進和介紹,而更應該加強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本土化研究。一方面,要對國外的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更深入的系統研究,如是否適合我國的國情、該怎樣借鑒這些成果為我所用等。另一方面,對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研究不能拘泥于國外的研究視域,研究者也要立足于我國的實際,努力貢獻自己關于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原創性研究成果。

    4.3 研究方法上要進一步加強實證研究

    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是一個理論與實踐聯系非常緊密的領域,研究中提出的各種理論模型、評價模式和評價方法等都需要相關的實證研究來支撐,這樣才能保證研究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也才能更好地發揮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在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關于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研究中理論思辨多,而相關的實證研究還比較少。因此,今后在研究方法上要進一步加強實證研究。研究者不要僅僅局限于“書齋式”研究,而要深入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一線,在實證的基礎上提出各種理論模型、評價模式和評價方法等,而這些理論模型、評價模式和評價方法又需要在實證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馬宏佳.以科學探究為核心的科學教育教學策略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4.

    [2]趙保剛.英國GCE物理課程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特點[J].課程教材教法,2005,25(9):93-96.

    [3]鐘媚.英國APU科學探究能力測評及其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11):38-42.

    [4]周仕東,王書偉,鄭長龍.美國PADI:學生科學探究能力評價模式初探[J].外國教育研究,2006,33(7):36-40.

    [5]朱行健.國際教育評價中的科學探究能力測評簡介及啟示[J].課程教材教法,2007,27(2):89-91.

    [6]羅國忠.第三次國際數學和科學研究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體系及其啟示[J].物理教學探討,2007,25(6):1-2.

    [7]羅國忠.美國俄勒岡州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J].上海教育科研,2009,(7):59-61.

    [8]羅國忠.美國密蘇里州的科學探究能力另類評價及其啟示[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9,(4):33-36.

    [9]羅國忠.美國紐約州科學課程學生探究能力評價例析[J].物理教學,2009,(4):64-66.

    [10]杜秀芳.國外評價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兩種不同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09,(4):73-75.

    [11]溫盛偉,邱寶蘭.科學探究過程評價的實施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07,(11):39-40.

    [12]李雪梅,范春玲.運用“探究日志”評價中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J].物理教學探討,2008,26(4):5-8.

    [13]羅國忠.基于紙筆測驗的科學探究能力評價的有效性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7,(10):51-54.

    [14]羅國忠.科學探究能力的評價方法[J].教育科學,2007,23(3):7-10.

    第3篇:科研能力評價范文

    數學教師專業課程改革實踐說明,數學教育實踐課程對提高高等院校數學師范專業學生的教學能力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多樣的數學教學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對實踐課程的學習,從而有助于提升師范生入職后教學工作的起點。平時作業評價、學業考試評價、同行專家評價和綜合檔案評價四個方面評價方式的結合對師范生教育理論知識、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的提升發揮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

    數學教育;實踐課程;能力;評價

    《中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在以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和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下,三維空間上對中小學教師專業素質闡述三個方面的內容: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作為一個特殊職業——數學教師,應具備的三維內容,在空間直角坐標系中的常規布局為:專業理念與師德是X軸,專業知識是Y軸,專業能力是Z軸。直觀上X和Y軸是整個坐標系的基礎,Z軸是高度。一名優秀的準數學教師——師范畢業生應該具備很強的專業能力。針對我系數學教育實踐課程的評價方式的單一性,我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評價方法。

    一、平時作業評價

    作業評價猶如一架照相機,靜態的記錄某一課程日常學習階段學習的狀態和結果。通過調查發現大多數高校的數學教育實踐課程作業評價仍以書面解題、簡答題作業為主要形式。數學教育實踐課程的書面作業形式可是以多元化的,比如:閱讀、調研、合作解決問題、小論文、聽后感、綜述、教學設計等。比如:課程《數學教學案例分析與研究》、《數學教學設計》,講授基礎理論知識階段時作業類型可以抄寫理論知識以鞏固所學內容,可以指導學生查閱相關知識點并書寫小論文;講授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時作業類型有查閱優秀的數學教學設計,調查某一教學課題的不同教學設計對學生產生的不同結果分析,數學教學設計中對教學知識點的不同理解或不同解決方法做小論文,一組討論、設計與眾不同的教學設計等。豐富的作業評價形式避免了習題作業評價導致的抄襲現象,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師范生合理制定教學計劃,科學編寫數學教案,有效組織教學課堂的教育教學能力。

    二、學業考試評價

    學業考試評價猶如一幅畫,靜態的展示了作者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某一方面的達成效果。學業考試評價是數學教學綜合評價最為傳統的評價方法,以書面考試為主要形式,其中尤為以閉卷考試為主,輔以開卷考試、書寫論文、作品展示等方式。實踐課程作為教育教學理論與實踐活動的統一體,其中含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指導各項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但更多的偏重于實際教學活動。以書面考試為主要形式的評價可以考察師范生對“知”的掌握,同時促進師范生對理論的記憶和理解,進一步促進實踐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技能的提升。但實踐課程不能完全按照書面考試評價學生學習能力,可以輔助實踐活動。比如:《規范漢字書寫》、《教師口語》、《演講與口才》、《數學課件與制作》等課程的學業考試評價可以由三部分構成:閉卷考試比例占20%,內容為這幾門課程的理論知識;作品展示比例50%,內容為一幅書法稿或一段朗讀音頻或一段演講視頻或一個課件;鑒賞與評價比例30%。課程《數學說課訓練》考查學生綜合掌握數學教育實踐課程情況,對學生的考核可以采取閉卷考試比例20%(理論知識),觀摩名師教學并評價比例20%,教學設計比例20%,課堂說課比例40%。多種形式的學業考試評價有助于師范生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的提升。

    三、同行、專家評價

    同行、專家評價猶如一名醫生,毫不留情的指出被評價者身上出現的問題,同時也肯定了身上的優點。同行、專家評價包括大學同學評價、帶隊實習指導老師、實習單位指導老師評價和實習單位學生評價四個方面。大學同學評價類似于同行評價,此評價可能局限的反映評價者和被評價者的外顯基本功(粉筆字、普通話、語速、語調、表情、聲音、手勢、課堂氣氛);帶隊實習指導老師、實習單位指導老師評價類似于專家評價,能夠深入的評價師范生的內蘊能力(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解決數學能力的培養、教材的理解和處理方式、教學語言的藝術);實習單位學生評價作為受教育者較直接的反映師范生課堂的組織、課堂效率、課堂的流暢和傳授知識的教學基本功、教學基本技能和教學水平。比如:《專業見習》、《專業實習》師范生的兩門純粹的實踐課程,該課程的學習能力評價不是讓實習單位指導老師給出單一的優秀、良、合格、不合格成績,而是要綜合四個方面教學能力評價給出學生的綜合成績。

    四、綜合檔案評價

    綜合檔案評價猶如一架攝像機,動態的記錄了學生在不同階段,不同方面的發展變化過程。檔案評價有別于只注重結果的評價,它立足于動態發展的學生主體和“建構主義”立場,堅持測定與評價的分離,測定僅僅為評價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它不僅重視學習結果,更重視對日常學習過程的記錄和積累。檔案袋中所收集的內容,不僅包含已經完成的作品,而且還包括正在計劃完成的內容。它依據檔案袋中所收集的表示學生每次“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綜合性評價。綜合檔案評價以個人檔案袋的形式存儲,檔案袋包括兩方面。一方面由學生自己保管,檔案盒的內容由學生自己完善,具體內容包括學生自己確定的研究內容或訓練課題,制定研究或訓練計劃,記錄研究或訓練的過程,總結和反思研究或訓練的結果,參加各種教學技能的獲獎證書和自我評價;另一方面由教師保管,檔案袋的內容由任課教師完善,具體內容包括該實踐課程的平時成績、學業成績、同學老師的評價成績、論文、作品、讀后感、教學基本功或基本技能各項比賽的成績和證書和對學生檔案袋材料的分析結果。

    綜上所述,師范生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基本技能培養是高等院校數學教育專業長期、艱巨而意義重大的任務,而合理、有效的綜合教學評價機制乃師范生教學基本功和基本技能訓練的重要手段。

    作者:曹春芳 單位:泰州學院數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劉洪.對學生數學能力評價方法的思考[D].遼寧:遼寧師范大學,2008.

    第4篇:科研能力評價范文

    關鍵詞: 研究生教育 創新能力 評價體系

    一、引言

    研究生是當前科技創新的重要承擔者和未來的主力軍,研究生教育是實施國家創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能力培養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內容,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和國家發展的迫切要求。[1]

    具有創新精神的研究生不僅是國家科技發展綜合素質提高的依托力量,而且是國家未來創新發展的精英。[2]研究生評價體系的科學化有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從而進一步增強國家競爭力。構建科學嚴謹的評價體系是研究生教育的當務之急,是研究生創新能力發展的保障,理應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也是國家競爭力和綜合素質穩健提高的迫切要求。[3]

    二、制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因素

    分析中國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現狀,研究生擴招后教育資源短缺、教育經費投入不足、教師責任感降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因素,已成為影響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主要原因。[4]對制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如下。

    (一)研究生創新意識缺乏

    創新是一種實踐能力,而創新意識是創新的先導。創新意識是人類意識活動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的動機和意識,是激勵和發揮人們所蘊含的潛在力量的思維活動。提出新見解、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即為創新能力,其形成基于對各學科專業知識的掌握。然而,創新能力作為一種精神狀態和綜合素質更是一個人思想品德和知識智力兩方面融合后的產物。[5]因此,創新意識的培養是研究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研究生應當具有的創新意識是多方面的,比如明確的問題意識,發現問題的敏銳洞察力,而不只是簡單重復和驗證前人已有的研究。很多高校研究生理論知識扎實、但習慣于接受、掌握現成的理論知識,缺乏質疑、探究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研究生創新思維欠缺

    個體發揮創造力的前提條件是具備創新思維。人只有具備了創新思維,才有可能進行創造性實踐。中國傳統文化具有保守性和“以過去為定向”的特征,是一種經驗主義文化模式。[6]在這種文化模式下浸潤的中國研究生,必然會有創新思維不足的缺陷。目前我國高校依然采用陳舊僵化的培養方式,缺少訓練研究生創新思維的載體和基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創新思維的培養。因此,高校一定要重視研究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切實提高研究生創新實踐能力。

    (三)研究生創新成果不足

    研究生創新能力最主要的表現形式就是研究生發表的學術論文和學位論文等學術科研成果。我國研究生學術的成果在數量(SCI檢索)和質量(被引用次數)上都與國際高水平研究大學相差甚遠。很多研究生傾向于將相關文獻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想簡單地重復或移植,卻很少對論文課題有獨到的見解和做出原創性的研究成果,導致論文的創新性嚴重不足。

    以上分析的影響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諸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現行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的不科學。因此,構建科學嚴謹的創新能力評價體系是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重要舉措。

    三、構建科學嚴謹的評價體系的對策

    針對上述分析,為更好地促進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本文對構建科學嚴謹的評價體系提出如下建議。

    (一)優化研究生培養方案

    以研究生學科特色為依托,凝練學科專業方向并結合各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教學和科研的緊密結合中促進研究生創新素質的培養,才能培養出社會所需的高素質、高層次的創造性人才。

    優化研究生培養方案應以科技發展和增強國家經濟增長為導向,大膽吸收和借鑒國外成功的研究生培養經驗,并結合我國實際加以吸收運用,以堅實的理論功底為基礎增強研究生實踐創新能力,滿足社會發展對各類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需要。

    (二)強化學位論文研究過程的管理及評價

    創新實踐作為創新能力的體現形式,包括了創新實踐過程和創新實踐成果。但在學位評價實踐中,多數學校只重視結果的評價而忽略了對學位論文研究過程的評價。導師要加強對學生研究過程的管理,同時學校還要定期召開專業內的開題報告會、研究階段性報告會等對學生的研究過程進行評價。

    (三)協調評價的導向性和判斷性相統一

    目前各高校的各種評優、獎勵制度依然采取“成績第一、品德第二”這一硬一軟兩大條件,卻極少明確提到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高等學校厚此薄彼的導向性作用下,教師、學生相應地把獲取知識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創造能力的培養。

    因此,學校應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一項要求融入制定各種評優、獎勵制度中去,使之成為優秀人才的一種素質特征,從而起到導向性的引領作用。同時,評價要與導向相適應,使得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得到相應的獎勵和表彰。

    四、結語

    創新能力培養成為當今研究生教育的主題,創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成果,高校作為擔負最高學歷層次教育的研究生教育的創新基地,應挑起創新知識、構建知識創新體系并培養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的歷史重任。本文對現行研究生教育中制約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影響因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礎上以促進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導向,提出了構建科學嚴謹的創新能力評價體系的相關對策與建議。

    創新是長期實踐與積累的結果,因此,為促進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獲得長遠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該領域的研究還有待繼續深化和細化完善相關研究促進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國家和社會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水平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霍晶,葛巖.研究型大學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4):40-42.

    [2]印桂生,董宇欣.高校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7):253-255.

    [3]張茂林,董澤芳.論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基本特征.煤炭高等教育,2010(6).

    [4]印桂生,董宇欣.高校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7(7):253-255.

    第5篇:科研能力評價范文

    【關鍵詞】

    一、研究意義

    科技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生產要素,對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民眾的安居樂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方法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的科技創新能力進行綜合評價,探尋北部灣經濟區科技創新能力的發展潛力和發展方向,為北部灣經濟區持續、健康的發展提供更好地動力源泉。

    二、科技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文分別從區域科技創新基礎,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投入能力、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產出、區域科技創新貢獻能力等四個方面來構建北部灣科技創新能力評價體系。對于具體指標的選擇,(1)科技創新能力子體系選擇普通高等學校師生比(V11)每萬人中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人數(V12)每萬人中互聯網上網人數(V13)每萬人擁有圖書館數(V21)科技機構數(V22)培養研究生學校數(V23)等指標;(2)區域科技創新能力投入子體系選擇R&D活動人員全時當量(X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活動人員數(X12)政府部門R&D活動人員數(X13)科學研究固定資產投資比重(X21)科學技術財政支出比重(X22)R&D活動經費內部支出(X23);(3)區域科技產出能力字體系選擇國內發明專利(Y1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申請數(Y12)科學論文數(Y1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Y21)技術市場成交額(Y22)每噸能源消費實現(Y23)等指標;(4)區域科技創新貢獻能力字體系選擇人均GDP(Z22)工業廢水治理率(Z13)工業廢水處理排放達標率(Z12)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Z21)GDP綜合能耗(Z11)等指標來構建。

    三、北部灣經濟區科技創新能力綜合評價

    模糊評價法建模步驟:

    (一)建立因素集

    因素集就是指標集U=[vxyz]

    V=[v1v2v3v4v5v6]

    X=[x1x2x3x4x5x6]

    Y=[y1y2y3y4y5y6]

    Z=[z1z2z3z4z5z6]

    (二)建立權重集

    采用層次分析法,德爾菲法相結合的方法確定各指標的權重A=(a1,a2,a3,a4)

    W1=[w11w12w13w14w15w16]

    W2=[w21w22w23w24w25w26]

    W3=[w31w32w33w34w35w36]

    W4=[w41w42w43w44w45w46]

    W5=[w1w2w3w4]

    1.建立評語集V。V=(v1,v2,v3,v4,v5),評價等級和相應評價分值如表所示:

    V評判等級分值v1很強95v2較強80v3一般65v4較弱50v5很弱352.由隸屬度函數建立模糊評價矩陣

    本文通過調查的方法的建立隸屬度函數,通過邀請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研究方面的專家對北部灣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綜合評價體系的各指標進行評分,根據評價結果隸屬于某個評語的程度建立模糊矩陣。即對于某一指標u,有p,q,s,t,v位專家對其作出很強,較強,一般,較弱,很弱的評價,很強的隸屬度為p/(p+q+s+t+v)。同理較強的隸屬度為q/(p+q+s+t+v)從而對每一個指標建立隸屬度矩陣M。

    3.計算北部灣區域各個城市科技創新能力綜合評價

    R=A*M

    綜合評價結果矩陣:

    南寧:C=0.1790.4920.3030.0180.000

    0.3530.3520.2950.0000.000

    0.1200.4470.3970.0000.000

    0.1910.3820.3470.0750.000

    玉林:C=0.0000.0260.2340.6190.120

    0.0000.2990.3830.2270.085

    0.0840.3400.4240.1510.000

    0.1750.2110.4830.1270.049

    防城港:C=0.0000.0410.3690.4720.118

    0.1450.3180.3840.1540.000

    0.0630.2450.2900.0000.000

    0.0000.0000.2730.2510.064

    欽州:C=0.0000.0100.2560.3730.060

    0.0000.0000.3650.5230.108

    0.0000.0070.5050.3990.143

    0.0000.1070.4610.3660.096

    崇左:C=0.0000.0250.2400.5220.208

    0.0000.0520.4120.4750.060

    0.0000.0510.3820.5200.046

    0.0000.0000.4820.4280.030

    北海:C=0.0000.0440.3060.4970.153

    0.0000.0070.3170.6200.056

    0.0000.1710.3690.3900.071

    0.0000.1130.3740.5090.004

    北部灣區域各個城市科技創新能力得分:

    從北部灣各地區科技創新得分來看,南寧的科技創新的分在北部灣六個省市中排名第一,科技創新能力的分73.21,證明南寧市科技創新能力中最強。其次是玉林市創新科技的分市68.917,創新科技能力在北部灣中排名靠前,僅與第一名南寧相差4分左右。第三名是旅游觀光城市北海,創新得分時68.664.欽州,貴港,防城港分別居于第四,第五,第六,得分情況分別是61.475,58.245和38.459.貴港,防城港兩市在北部灣中科技創新能力相對來說比較弱。

    參考文獻:

    [1]虞震.泛三角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與比較研究[J].社會科學,2011(11)

    [2]李治國,于燕.黃河三角洲高校生態經濟區科技創新能力的評價與提升[N].中國石油大學學報,2012(4)

    [3]呂蔚,王新峰,孫智信.基于核主成分分析的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研究[N].國防科技大學學報,2008(3)

    [4]王振明,賈金榮.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國區域科技創新能力評價研究[J].經濟論壇,2011(2)

    第6篇:科研能力評價范文

    一、 目前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

    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本質上是一種價值判斷活動。以化學教學原則和化學課堂教學的目標為依據,對化學課堂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給予綜合評價。

    目前由各級組織的課堂教學評價活動很多,這些評價活動的具體操作大多由專家(或各級領導) 組成的評價小組進行。如在全國各地大力推行的課堂教學競賽活動、公開課、教學觀摩課等,然而這些評價活動關注的對象主要是教師的行為,學生的學習狀況很少被評價者關注。評價結果成為“鑒定”教師的主要依據,將之與對教師的獎懲緊密結合。這種課堂教學評價活動存在諸多弊端:其一,與新課標提倡的素質教育脫離,評價觀念落后,目的及功能認識片面;其二,重結果而輕過程;其三,評價者和被評價者的關系是一種不平等的關系, 使評價活動單邊化,從而影響評價結果的客觀公正和有效反饋;其四,評價活動方法單一,指標不科學。

    二、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必須堅持的原則

    針對目前我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結合我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現實以及世界性的評價理論的新發展,我們必須在現有的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基礎上重新構建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提倡“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教學質量評價,實現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評價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的轉變。為實現以上目標,教學過程要能體現素質教育思想,要從過分注重知識傳授轉向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體現現代民主教學原則,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教師與學生角色轉變,共同發展;體現現代啟發式教學原則,在教學過程中形成多元化教學目標(“三維目標”);體現主體性教學原則,以學論教;體現學以致用教學原則,引導學生高度關注化學學科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化學教學中形成“文化價值”與“學術價值”相融合的教育價值觀,并保證評價內容的科學性與全面性。

    三、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完善

    體現素質教育理念的評價是發展性評價,目的是改善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 并促進學生的發展。 其功能在于診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提出改進措施。

    首先,在評價功能的價值評判上,需要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功能,充分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改進作用,同時也需兼顧教師考核。為教師同行之間進行經驗交流,發現各自的優缺點提供機會,為教師制定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和對策提供依據。另外,重視評價過程的反饋及調整,可以有效地促進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隊伍加強管理。

    其次,做好評價人員的選拔、培訓工作,加強評價過程的管理并改進評價方法,可以建立由領導(專家)、學生、同行互評及教師自評的模式。教師自評環節充分體現了其主體性,有利于被評價者產生積極主動參與的意識,并解除其心理負擔。

    再次,信息收集的完整性直接影響評價結果的準確性。在評價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計算機管理和統計分析,從而使課堂教學評價更為全面、完整、客觀。另外, 在課堂教學評價中應更多使用現代化的評價技術, 有利于反饋評價結果和定量評價。

    最后,教學質量觀要與時俱進,在課堂教學的評價活動中要保持評價指標的動態變化,根據不同教師、不同年級,不同學生、不同類型課程以及不同的評價目的建立多元化評價模式。

    第7篇:科研能力評價范文

    【關鍵詞】 臨床綜合能力; 評價指標; 護理程序; 護理本科生; ecs

    ecs能讓學生更好的運用所學的專業基礎知識進行模擬臨床護理操作,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臨床實習前的綜合素質。隨著ecs在模擬教學、考核中的廣泛應用,其有著傳統考核模式不可替代的優勢,但經過本次課題研究發現ecs模擬系統的應用尚不完善,其中運用ecs評價護理本科生臨床綜合能力指標目前沒有一套客觀、統一的體系。本研究旨在構建一套客觀、規范的評價指標體系。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嚴格選擇咨詢專家,反復討論專家的入選標準,選擇時需綜合考慮專家的權威性、科學性和代表性等多方面的因素。參與三輪專家咨詢的均為具有副高級職稱以上的相關領域權威專家,人數分別為31名、30名、30名。

    1.2 研究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德爾菲專家咨詢法。

    1.2.1 擬定ecs評價護理本科生臨床綜合能力指標體系 通過查閱大量國內外文獻和國際醫學生培養的目標要求、教育學理論、護理本科生臨床綜合能力的培養目標等相關文獻等,將護理程序和護理管理結合運用為理論框架,初步擬定了專家訪談的內容大綱和ecs評價護理本科生臨床綜合能力指標體系。

    1.2.2 通過專家訪談擬定ecs評價護理本科生臨床綜合能力的評價指標 選取包括護理管理、護理教育、臨床護理在內的5名專家根據擬定好的訪談大綱進行訪談,對初步擬定的ecs評價護理本科生臨床綜合能力指標體系予以指導和建議。

    1.2.3 擬定專家咨詢問卷 對專家訪談結果進行匯總、分析,根據建議做出指標的增加、刪除或合理合并,最后形此次研究的專家咨詢問卷。第一輪專家咨詢問卷主要包括的內容:第一部分為本課題研究的目的、特色及相關背景資料的介紹;第二部分為問卷填寫、評分方法,即:假定一級指標包括三項指標內容,總權重系數為100%,如果其中某一項指標的權重占此層重要度的60%,那么剩余兩項指標共占40%;專家的基本情況,包括具體的職業、工作年限、職稱等;第三部分為了解專家對問卷的熟悉程度、判斷依據等條目。第四部分為本課研究的具體內容,包括專業綜合知識、護理綜合技能操作質量、人文素質和終末質量個4個一級指標、14個二級指標、26個三級指標。

    1.2.4 進行delphi專家咨詢 進行3輪專家咨詢,選擇均為工作10年以上的護理領域相關專家。第一輪發放專家咨詢問卷31份,教授或主任護師11人,副教授或副主任護師20人,其中包括教學專家19人和管理專家12人。回收有效問卷30份。第二輪、第三輪的專家咨詢均是對上一輪答卷積極性較高的30位專家進行了咨詢。針對研究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問題,向教育評價、護理教育、護理管理的專家或主任護師進行深度訪談共5人次。

    第一輪專家意見咨詢:專家填寫問卷時,需要綜合判斷各項指標的重要程度,并且給出權重值,以此了解專家對該評價指標體系構成的意見,請專家對不認可的指標提出修改建議或刪除,也可新增指標。第二輪專家咨詢中,根據第一輪的專家建議進行了分析與整理,并對咨詢表進行相應修改和說明,于咨詢表的前言部分告知專家,請專家再次對該評價指標體系提出建議,并再次對指標進行權重賦值。統計分析資料后,根據咨詢結果形成第三輪咨詢表進行第三輪專家咨詢,具體方法同第二輪。將最終收回的

    專家咨詢表進行分析整理,并根據專家咨詢結果完成本課題研究。對專家有疑議的指標要綜合考慮滿分比,變異系數值等,如指標滿分比<0.2、變異系數大于0.25[1],則應對其進行討論,并進行修改或刪除[2]。

    1.3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原始數據采用excel 2003建立數據庫保存,運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對各級指標的權重進行確定。

    2 結果

    2.1 ecs評價護理本科生臨床綜合能力指標體系及各個指標權重 本次研究結果,從專家權威性、協調性、和積極性及專家意見集中程度等多方面對三輪專家咨詢問卷結果進行分析,構建形成了4項一級指標。從統計結果中得出護理綜合技能操作質量指標權重值的均數為0.0497,是四個一級指標中最大的,可能說明專家認為該部分在整個考核評價指標中,最為重要。其余三項一級指標專業綜合知識、人文素質、終末質量的權重值均數由大到小依次為0.0484、0.0452、0.0435。相應的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的各權重值見表1~表4。

    表1結果顯示,有效心肺復蘇是整個指標體系中權重值均數最大的一個,為0.0500,居首位,可能說明專家認為此項指標是最為重要的一個,且護理綜合技能操作質量權重值均數也為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最大的,可能說明專家認為該部分為指標體系的核心部分。

    2.2 專家意見協調程度 專家協調程度可用變異系數來表述,各個評價指標的變異系數可以說明所咨詢的專家對評價指標相對重要性的波動程度,變異系數值越小,越能說明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越高。根據以上統計結果,本次課題的變異系數均小于0.25,說明各專家對本課題評價指標的重要性意見較為一致。積極系數 除第一輪發放的31份問卷收回30份外,其余兩輪每次發放的30份問卷均全部收回。三輪的回收率為96.87%,100%,100%,有效率為96.87%,100%,100%,均高于70%,說明專家積極性程度高,認為可得到合理的結果[3]。

    2.4 專家權威程度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專家咨詢法對該評價指標體系進行咨詢,提出建議,決定其是否有效的關鍵因素就是專家的權威程度,本次研究的專家權威系數為0.800,由此可見專家組權威程度是較高的。根據相關文獻報道當cr≥0.70時,專家權威程度認為較好[4]。

    3 討論

    3.1 研究的可靠性 delphi(德爾菲法),也就是專家經驗判斷法進行研究,結果的可靠性,通常通過專家的基本情況、專家積極系數、專家意見協調程度、專家權威程度等指標體現[5]。此法在護理領域被較多應用于構建護理質量管理、教育質量標準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目前國內、外使用最為廣泛,最具權威性的一種評價方法[6]。學者brown[7]也曾指出,delphi法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關鍵就是專家的挑選。本課題的研究目的是構建一套科學的、客觀的、能夠全面評價護理本科生臨床綜合能力的指標體系,所以,其包含和涉及到很多因素,需要廣泛收集相關領域權威專家的建議,課題研究所選的專家包括護理行政管理、護理教育、臨床護理等多個領域,且工作年限、學歷、及職稱等綜合方面因素均在挑選范圍內,保證了本研究結論的科學性、客觀性及全面性,使其更加真實可靠。

    3.2 護理綜合技能操作質量指標

    3.2.1 從統計結果中得出該指標權重值的均數為0.0497,是四個一級指標中最大的,有效心肺復蘇是整個指標體系中權重值均數最大的一個,為0.0500,可能說明專家認為該部分在整個評價指標中為核心部分,在臨床搶救中能否有效、準確的執行搶救措施是保證患者存活的關鍵,此項指標使護理技能考核不再拘泥于形式化的表演,而是一個連貫的過程,在過程中突出將操作考核圍繞著模擬病情變化這一主題,注重每項操作間的相互影響、相互聯系、結合實際、貼近臨床[8]。該一級指標根據護理程序中的實施和評價環節設定了10個三級指標,它們是護理本科生教學大綱中要求必須掌握的基本護理技能和急救技能,客觀全面的反應了護生對基礎護理技能的掌握情況及應用能力。

    3.2.2 二級指標團隊合作性溝通可提高團隊的交流溝通水平。隨著護理技能考核制度的不斷完善,與模擬患者的有效溝通也被列入評價中,但卻很少有關注到團隊之間的合作性溝通。護理工作是一種具有奉獻性、合作性、服務性、輔的工作,護理流程的優化、搶救過程中醫護及護理人員間的高效配合至關重要[9],護士與合作團隊之間的有效溝通與配合直接影響到患者治

    療方案的實施效果。在校期間培養護生的合作性溝通,通過團隊討論和角色分工,制定護理計劃,模擬臨床工作環境,能夠幫助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或步入社會后更快的適應醫院工作環境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3.3 專業綜合知識指標 本指標體系最大限度的突出了ecs以團隊為基礎對學生進行評價的考核特點。從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二級指標病情判斷、數據收集的權重值的均數為0.0487,是三項二級指標中最大的。此項指標的設置可以幫助學生重點抓住以下兩個環節。

    3.3.1 掌握正確的評估方法,收集所設病歷整體資料 在考核前收集所設病例各方面資料,并做出正確評估,其方法主要為:閱讀所設10個病例的相關資料;通過小組討論了解與考核目的相關的情況;總結醫院見習時護理查體得到的相關信息。

    3.3.2 收集與護理操作目的相關的資料內容 模擬病室環境、床單元、設備帶是否完善等;學會通過心電監護儀來判斷模擬患者的病情變化,如生命體征是否平穩,全身及局部情況等,通過團隊討論做出相應的計劃。

    3.4 人文素質指標 1998年教育部在護理學專業業務培養目標中明確提出:“學生應具備人文社會科學、醫學、預防保健的基本知識及護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10]。另外,在新的《醫療事故理條例》頒布實施后,舉證責任倒置,患者在醫療服務中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意識日益增強,使護患糾紛呈上升趨勢[11],從專家咨詢表統計及5人次專家深度訪談結果來看,均認為隨著現代社會法制化體系的逐漸完善,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都應引起護理教育界的足夠重視,應作為護理專業學生所必須掌握的知識,使其在對患者進行整體化、人文化護理的同時,維護患者利益、保護自身權益,并對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和減少護患糾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5 終末質量指標 可從統計結果中看出,四項二級指標中無菌與隔離權重值均數均為0.477且并列首位,可能說明專家認為這兩項指標具有同等重要性。在臨床,兩者時時貫穿于醫護人員的整個工作過程中,其能夠有效減少醫源性感染以及控制傳染性疾病的傳播,不僅保護患者、醫護人員,更能保護其他人群,這種貫穿于工作中的自覺的意識行為就是“慎獨”。由于護理工作的特殊性,獨處的機會較多,因此,加強護理人員“慎獨”品質的培養尤為重要,從護生開始強化培養無疑是最為有效而快捷的途徑[12]。

    4 小結

    隨著模擬及虛擬教學技術的不斷提高,護理模擬教學技術和方法均有了長足的發展。學校對學生在校期間的模擬教學進行的是否扎實,將會影響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后的適應能力,甚至畢業后的就業[13]。在新的考核模式下,必須規范模擬教學考核的評價指標,對護理本科生進行綜合能力的全面考核,培養優秀的護理專業人才,以保證護理事業的長遠發展。本次研究使評價指標成為一個連續的、動態的過程,突出了以團隊合作為基礎的考核特點,體現了護理程序與護理管理學相結合、專業知識與技能操作相結合、并包含人文素質在內的特征等,對今后國內規范、統一ecs評價護理本科臨床綜合能力的指標構建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獻

    [1]關勛強,李瑞興,劉運成.醫學研究生教育評價研究與實踐[j].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12.

    [2]陳璐,劉曉英.護理本科生問診能力指標體系的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3):50-53.

    [3] sinead k,felicity h,mckenna h p.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delphi technique as a research methodology for nurs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tudies,2001,38(1):195-200.

    [4]李守國,張霄艷,嚴靖.國際化趨勢下護理專業本科培養目標研究[j].中國護理管理,2008,8(5):43-45.

    [5]李淑花.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d].太原:山西醫科大學,2009.

    [6] chang a m, gardner g e, duffield c,et al.a delphi study to validate an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tool[j].j adv nrus,2010,10(66):2320-2330.

    [7] brown b.delphi process: a method by used for the elicitation of opinions of experts[j].the randcorporation,19

    87,9(1):3925.

    [8]陳運香,張萍萍,徐玲,趙嘉.ecs在基礎護理技能綜合考核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2008,15(11):91-92.

    [9]姜麗娟,崔秋霞,倪花,等.優化流程在創傷急救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3):84-85.

    [10]姚慧卿.加強人文素質教育,培養高質量的醫護人才[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0,12(12):54-56.

    [11]董梅,賀燕.優化護理服務,防范護患糾紛[j].中國醫學創新,2012,9(30):55-56.

    第8篇:科研能力評價范文

    關鍵詞:多元智能;電子商務;課程評價

    隨著社會迅猛發展,科技日新月異,企業更多需要創新型應用型高級人才。對于應屆畢業大學生而言,如果不具備自主創新學習能力及技能專長則不能適應企業需求,高等教育的內容和方式必須因社會企業需求發生轉變。評價在校大學生是否適應企業需求是高等教育成功與否的重要量度。3-5年的高等教育一般以課程評價學生在校學習情況,但是傳統課程僅以平時成績、考試或結業論文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評價方式簡單,未涉及學生學習過程考核。傳統教學評價不能考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易發現學生學習特長,學生畢業后很難適應企業需要,故而傳統教學評價急迫的需要變革。

    根據以上分析,新的評價應具備多個維度,并應更容易考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否提高、學生的特長技能是否被開放等等。霍華德·加德納提出多元智能理論,被各國教育學、心理學界譽為“哥白尼式的革命”,是教學評價改革的重要工具。國內外學者利用多元智能理論對教學研究已取得大量成果。蓋靜總結了美國多元智能在課堂教育的進展?譹?訛;鄭軍對國內大學生學習風格進行了調研?譺?訛;戰秉聚利用多元智能研究素質教育?譻?訛。

    國內現有基于多元智能的高等教育研究一般為理論研究,研究內容多為基礎課程研究?譼?訛?譽?訛。而本文以專業課教學評價為研究對象,利用多元智能理論構建新課程評價,并將新課程評價應用于教學實踐中,對比調整課程評價前后兩級學生的學習情況,發現應用新評價有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應用新評價的學生學習成績有顯著提高。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評價構建

    多元智能理論提出人具有九種智能,分別是語文智能、邏輯數學智能、空間智能、肢體運作智能、音樂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者智能及精神和存在智能?譾?訛。每個人的能力不是單一能力的體現,而是以組合能力的形式體現的,從而形成不同能力、各具特色的個體表現。

    作者所在學院已成立教育教學中心(CTE),“以學習者為中心”教學改革是其中心思想,重視學生的個性化、多元化的發展和培養。本文以“以學習者為中心”為目標,以多元智能理論是作者設計課程評價的依據,提出課程評價構建方法,對《電子商務網站建設》課程提出評價辦法,并給出新評價的實踐應用效果。

    1.課程評價構建方法

    作者認為課程評價構建的基本原則是以傳統評價方式為基礎,突出評價的多元性、過程性,評價的結果是對學習課程期間的學生綜合評定。

    (1)以傳統評價方式為基礎

    傳統評價方式應用多年,該評價方式具備一定的合理性,而新的課程教學評價仍處于探索階段,故而不宜完全放棄傳統評價方式。作者將以傳統教學評價為框架,在設計課程評價時,保持考核內容仍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個大部分,在這兩大部分中增加更多的評價內容以達到可以考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特長的目的。

    (2)增大多元性評價

    新課程評價重點體現評價的多元化而非傳統的考核方式。首先,評價主體多元化的,評價主體包括教師、輔導員和學生,通過教師和輔導員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來考核學生學習情況;其次,評價內容是多維化,包括知識評價、能力評價和學業內容評價和非學業內容評價,通過知識評價和學業內容評價考證學生對課程內容掌握情況,利用能力評價考證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通過非學業內容評價來發現學生興趣特長;最后,評價方式是多樣化,包括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定量評價、定性評價。

    (3)重視過程性評價

    在傳統課程評價中平時成績可以一定程度上體現對學生考察的過程性,但是想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變化及學生學習的特長必須增大考核的力度和考核的內容。以作者所在學校為例,一般平時成績僅占20%-30%,考核的內容多以出勤情況和平時作業情況為考核依據,這很難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變化及學生的學習的特長。故而需要在平時成績中增加更多評測內容以觀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變化及學生的學習的特長。

    2.課程評價設計

    課程評價需因課程性質的不同進行調整,作者根據以上提出的課程評價構建方法給出了《電子商務網站建設》本科課程評價設計方案,如表1所示。根據該課程的教學目標及課程性質,對該課程的考核內容進行革新,加大平時的考核力度。

    通過上表可知,《電子商務網站建設》課程評價中包含了多元智能理論中的五種智能,事實上根據課程的性質不同,每門課程可以評價不同的智能形式。課程評價不再是任課教師獨有的權利,學生、輔導員和教師的共同參與,即參與評價的主體增多會使評價更加公平公正,考察也更加全面,學生參與評價可以增強其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學習該課程的興趣,提高其精神和存在智能。增大平時成績,可以更多的考察學生在課程教學過程的參與。另外,考試成績按明細公布,使學生更加了解自身是擅長邏輯思維、語言表達或是人際交往等能力,教師也可以根據考試成績鼓勵學生某方面能力的提高。

    3.實踐應用效果

    作者在一個完整的教學年進行新課程評價的實驗,評價效果如表2所示。

    從評價效果對比表中可以得知,多元化評價不以最終的考試作為評價結果,評價更加公正客觀。學生的參與性增強了,使其更有興趣學習該門課程,大大降低了不及格率。

    新課程評價同時在《網上支付與結算》和《第三方物流》等課程進行實踐,實踐結果與《電子商務網站建設》結果類似。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課程評價,評價內容豐富,有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特性發展。本文將多元智能理論與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多元評價相結合,進行了實驗性探索,取得一定進展。新課程評價有助于教師更好地了解教學效果,獲取更多的教學回饋信息。對于教師而言可以通常反饋信息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對于學生而言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身學習的情況,從而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在實踐中還存在不足,一些評價內容還需進行調整,更加客觀準確的評價是作者進一步需要完成的工作。

    引文注釋

    ①蓋靜.美國多元智能學校的課堂教學環境設計探析[D].西南大學,2009.

    ②鄭軍.中國大學生多元智能分布和學習風格的調查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2010.

    ③戰秉聚.多元智能理論及其對素質教育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3.

    ④夏海群.田徑專項教學多元智能評價體系的構建[D].武漢體育學院,2009.

    ⑤吳明峰.感知學習風格、多元智能、大腦半球及動機間的關系及其對英語專業學生語言成就的影響[D].太原理工大學,2010.

    ⑥Gardner H.Frame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M],New York:Basic Books,1983:21.

    第9篇:科研能力評價范文

    [關鍵詞] 科研績效;評價體系;權重系數

    [中圖分類號] R19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3)17-81-03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法及分層法(AHP),確立多角度評估體系的指標體系與權重系數,初步建立了一種以醫生和科室為評估對象的科研績效評價體系并應用于實際工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科學研究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對推動醫院醫療水平的發展和進步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不同學科相互滲透,科研成果呈現多樣性,對其業績的評價日趨復雜[1]。隨著科學研究績效評價體系的不斷發展完善,醫學科研機構不同單元(人員、科室、醫技、內科、外科、醫院)的科研能力的不同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是量化、科學、系統評價單位和個人科研能力的保障,是醫學機構科研績效評估的核心。個體醫生科研能力是醫院科室和醫院科研能力的最小單元,因此,對醫生科研能力的全面、科學的認識和評價是科學系統評價科研機構科研能力的基礎。它不僅有利于發現和培養高質量的醫學科技人才,也是有利于保證科研評價體系的權威性和公正性。因此,建立科學、客觀反映醫生科研能力的評價指標體系成為科研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工作的關鍵[2]。

    1.1 醫生科研評價指標選取的原則

    1.1.1 科學系統的原則 醫生科研能力以綜合評價為主,兼顧科學系統的方法構建評價指標體系。

    1.1.2 客觀全面的原則 全面的評價醫生的科研能力,應以精確的指標客觀、合理的界定。

    1.1.3 可比可操作性原則 影響科研能力的因素較多,其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的量化處理是關鍵。避免較抽象的、不具體的描述性的評價指標。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對山西省某三級甲等醫院近五年的科研績效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結合問卷調查科研績效排名前10位的科室,以每個醫生為研究對象,比較人員、科室中的科研成績和差距[3]。同時,醫生所在科室的科室主任對其科研績效進行主觀的評估打分,并進一步運用分層法(AHP)確定模型中各項指標在各層和整體系統中的權重,初步建立個體的評價體系,用以正確評價醫院各科室及單個科研工作者的科研工作狀況,提高醫院科研的管理水平,以期為未來醫院科研機構內部科研評價提供借鑒[4]。

    1.2.1 醫生科研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能力是無形的,內在的,較難衡量和比較,但可通過一定的中介要素去衡量。通過定量的研究方法,確定指標體系。包括專業業務能力和輔助業務能力組成。其中專業業務能力包含科研業績及質量、專業技術能力、專業基礎倫理、相關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術標準規范等。輔助業務能力包括:計算機應用能力、專業外語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專家主觀評估包括上述科研項目,以主任本人的科研績效為100分,依據醫生的情況對醫生進行逐條相對的評估打分。為客觀評估各科主任的科研能力,有選擇3名長期從事科研管理的專家,對各科主任進行科研評估,然后通過公式:主任對醫生的評分×專家對主任的

    評分/100進行校正。

    1.2.2 醫生科研能力評價指標的權重確定 通過整理原始數據,將上述能力評估要素分組,形成有序的遞階層次結構,繪出醫生科研評價的遞階結構圖(圖1),根據AHP法計算過程,采用MATLAB計算每位醫生和主任對該醫生的判斷矩陣,再將同類目的矩陣所有權進行算術平均,得到最終權重??梢园凑諠M分1000分為標準,為各權重設置滿分值。

    2 結果

    2.1 客觀與主觀對醫生科研能力的影響

    主治醫師以下者,科研績效信息大部分缺如,遂從數據中剔除。因此研究主治醫師職稱以上者,符合條件100名。在應用客觀與主觀兩種評估方法評估100名醫生科研績效順序,順位前15名和后15名中基本一致,順位70名差別較大。

    2.2 醫生科研能力客觀評價指標權重的確定

    一級指標主業能力權重0.8,輔助業務能力權重0.2。按照滿分1000分為標準,各二級指標(包括科研業績及質量、專業技術能力、專業理論能力、相關專業知識、技術標準規范、計算機應用能力、專業外語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的權重和滿分分別為:0.36,360、0.2,200、0.1,100、0.06,60、0.05,50、0.03,30、0.05,50、0.1,100。

    2.3 醫生科研業績及質量(績效)權重的確定

    通過計算,最終構建形成醫生科研能力體系指標量化及權重數,其中一級指標4個,二級指標14個和三級指標28個。見表1。

    3 討論

    本研究從客觀與主觀方面對醫生科研能力進行評估,采用定量指標對醫生科研績效進行賦值,采用層次分析法(AHP)計算各指標權重。初步構建了一套科學易行的評價體系。研究表明,專家主觀評估醫生科研能力在前后15名的排序上誤差較小[5]。結合客觀指標體系解決中間排序問題,其評估的一致性較好,可精確排序,劃分清楚。該評價體系彌補了醫院科研指標體系的不足,是醫生、科室的科研能力進行全面、科學的認識和評價的基礎。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從微觀到宏觀,兼顧個體與整體科研能力的評價體系,為醫院科研進一步發展提供決策根據[6]。具體有以下幾方面的意義:(1)為醫院和科室的科研決策提供建議,通過對醫院內部各科室及個人科研水平的評價,及時肯定前一個階段工作中的成績,發現工作中的不足,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各科室科研工作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2)根據科研評價結果,明確或調整科研重點及科研投入,并結合醫院長遠發展目標制定科研規劃。(3)通過內部科研評價,醫院不僅掌握了各學科科研工作的情況,還可依據評價結果開展考核、評獎、評優,激勵科室及其科研人員的科研積極性,營造靈活、競爭、開放和更有創造性的科研氛圍。(4)有利于提高醫院對科研資源分配的有效性。醫院科研要具備一定的質量規格和社會效益,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財力,妥善分配各項任務。(5)構建系統的科研評價指標體系,為醫院科研能力評價提供一種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 劉興太,馬勇,尚國立,等.我院科研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效果[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8,22(12):1-2.

    [2] 楊竹,伍群,袁軍,等.高校院系的科研績效評估模型和計量體系研究[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5(3):159-161.

    [3] 李朝軍,康春松,門殿霞,等.山西省某三甲醫院2006~2010年發表科技論文計量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3,3(3):163-164.

    [4] 龍震宇,張劍平,孫占如. 高校科研績效評價體系的研究及系統實現[J].中國科技信息,2006,18(9):246-247.

    [5] 馬玉成,星吉,周杰.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責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衛生信息管理雜志,2012,9(3):57-6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自线拍|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亚洲小说|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激情|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视频| 四虎影视永久地址www成人| 18级成人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香蕉久久久久久AV成人|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软件|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成人精品久久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四虎成人免费网址在线|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成人乱码一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欧美成人乱妇在线播放|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四虎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无码AⅤ片在线观看| 成人五级毛片免费播放| 成人毛片18女人毛片免费|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2345成人高清毛片| 色欲欲WWW成人网站|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成人免费无码精品国产电影|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 国产成人综合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