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第一季度駐村工作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所駐村干部楊大培同志在臺山市北陡鎮寨門村自第一季度緊緊圍繞省委、市委號召,大力開展“三查二建一發展”主題工作以來,第二季度更是馬不停蹄,結合當地實際,抓住突出問題,與工作組一起,快馬加鞭,務實為民辦實事好事。
一、深入細致開展工作,順利完成村級換屆選舉
村級換屆選舉,是駐村工作的頭等大事,我所駐村干部與工作組一起,積極協助鎮黨委和選舉委員會,深入細致依法開展各項選舉工作。4月份順利完成了村“兩委”的選舉及10個自然村村民小組長和村民代表的選舉工作,村“兩委”人員從原來的14名精簡為7名,強化了基層組織建設,提高了村干部素質。
二、完善和規范村務工作制度
村“兩委”領導班子換屆后,駐村干部積極協助當地鎮黨委及村委新班子對村務工作管理制度進行了改革,重點加強了對各自然村的財務賬目監督、管理和公開制度,明確了各自然村村民小組長的財務審批權限,并將各自然村的財務賬目和公章集中到“村委會”統一管理。
三、逐步推進,合力發展村集體經濟
發展村集體經濟,是駐村工作的中心任務。在完成村級換屆選舉工作及完善建章立制之后,駐村干部立即向村委班子提出了要不失時機,抓住機遇,合力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意見,并提出發展的兩步計劃:第一步應以農貿市場及風灣貨運碼頭建設為起步,因市場和碼頭具洼地效應,能吸引周邊客商的聚集,從而帶動其它方面的發展;第二步要大力開展招商引資工作。鎮黨委也十分重視寨門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對市場的規劃給予支持,對貨運碼頭的招商引資大開綠燈,同時強調籌建中的風灣貨運碼頭是全鎮唯一的貨運碼頭,要加快建設進程。目前,該兩項工程已進入征地籌建中。
四、排解飲用水源污染,確保群眾飲水安全
5月25日中午,一群眾反映寨門村飲用水水源可能存在污染。駐村干部立即召集村委干部、取水點自然村小組長、自來水管理人員及反映情況的群眾,一起向取水點出發。
是日,烈日當空,正午間火辣辣的太陽烤得大地灼熱滾燙,駐村干部和其他同志一起,經過45分鐘的艱難攀爬,來到了第一取水口,發現周圍巖石分布著一層黑黑的污物,其上游正是一個果園和種養區,從而造成了水源的污染。這是極大的飲水安全隱患!為此,村委立即決定關閉該取水口,確保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
五、排除水庫險情,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5月26日傍晚,一場罕見的特大暴風雨造成寨門紫羅山水庫出現危急險情!我駐村干部與工作組及全體村委干部冒著狂風暴雨趕往水庫現場。鎮黨委書記和鎮長帶領鎮府干部也急急趕到,與村干部一起上山排險。
到達山頂水庫后,大家發現水庫大堤已出現了多道裂痕,山腳下幾個村莊幾千人口的生命財產正遭受著洪水的嚴重威脅。鎮領導當機立斷,決定立刻開閘瀉洪。駐村干部立即投入到搶險之中,與水庫管理人員一起合力打開大閘,水庫水位迅速下降,山腳下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了保障。
六、抗澇復產,保障從業生產正常運作
連續2天2夜的特大暴雨洪水淹沒了村民的農田水利設施和莊稼作物,沖毀了果樹山林,迅速抗澇復產是擺在村委會面前的首要任務。駐村干部與工作組同志及村委干部一起組織村民抗澇瀉洪,搶修水利設施,扶植果樹莊稼作物,恢復農業生產,同時將情況上報鎮農辦。主管農業的副鎮長獲悉也十分重視,親臨現場指導,落實防范措施,使農業生產迅速恢復正常。
七、協調溝通,化解矛盾糾紛
農村工作常因一些村民的利益碰撞而引致誤會、糾紛、甚至沖突,駐村干部與同志們一起常深入群眾中交談溝通,了解情況,對村民中出現的矛盾糾紛以情、理、法協調化解。村民群眾對駐村干部也較為信任,常主動反映情況,駐村干部與工作組同志及村委干部積極調解,向群眾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化解了矛盾的激化和沖突。
八、想方設法,為群眾辦好事實事
寨門是一個貧困山村,駐村干部如何更好地發揮幫扶作用?駐村干部與工作組同志深入群眾調查研究,發現轄區那潭、那堤、北樓為革命老區,參加烈士及革命老前輩達十多人。駐村干部與村委干部主動與革命老前輩談心,談革命老區的經濟建設和發展,老前輩深有感觸,決心為家鄉建設盡心出力,經研究決定由村委會起草報告,向省“老促會”申請扶貧修路援助資金,駐村干部立即赴之行動,起草“關于援助修建老區村級道路的請示”報省“老促會”,現申報工作正在進行中。“6.1兒童節”,駐村干部與工作組同志及村委會協助鎮婦聯聯系臺城個體勞協會扶貧組一行開展幫扶寨門孤兒活動,并向寨門孤兒送上慰問品和慰問金。此外,駐村工作組還計劃對農村公廁改造及市場建設等項目向上級申請援助資金。
(一)工作進展及舉措
一是制定了考核辦法。起草了《區建設一流營商環境體系考核辦法》,完成征求意見,近期印發。二是開展專項督查會診。對審批局等5個單位進行督查,對發現的問題,要求限期整改。三是開展營商環境社會問卷調查。共計已下發收集調查問卷150份,已匯總政務窗口服務、土地和安全執法檢查等問題12項,近期將下發問題自查整改通知書。四是公開營商環境舉報途徑。在政府網站、微播等媒體公開舉報電話、郵箱、郵寄地址等,多方收集營商環境問題,力促營商環境進一步提升。
(二)工作成效及亮點
1、構建優質高效服務市場主體的政務環境方面。一是簡化企業開辦程序,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住建局、稅務局三部門實現了“一窗受理、并行辦理”服務,壓縮了辦理時限。二是推行“互聯網+工商登記”,工商登記事項網上可辦率95%以上。三是提升政務服務效能。已在政務服務網網上開通在線辦理事項667項,網上可辦率達100%。四是優化電子化政府采購系統,政府采購業務網上可辦率達到98%。
2、構建促進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方面。挑選了18家優質企業組織召開銀企對接會,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開展線上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截止目前我區發放貸款余額總數288.88億元。
3、構建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方面。全面推進鄉鎮改革,依法向各鄉鎮下放第一批行政處罰事項34項,委托鄉鎮的行政處罰事項8項。開展防范非法集資宣傳活動,發放宣傳冊100余份,現場解決群眾問題20余人次。
(三)存在問題
一是宣傳力度不夠。二是鄉鎮人員對下放事項不熟悉,業務能力有待提高。三是有些事項尚未與政務服務網互聯互通。
二、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工作進展及舉措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以區長為組長、常務副區長為常務副組長,相關部門主要領導為成員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發改局,指導、協調、推進全區一流營商環境體系建設工作有序開展。二是制定工作方案。印發《2020年建設一流營商環境體系的實施方案》,明確各單位職責和任務。三是及時調度督導。定期召開調度會,協調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加強工作督導,督促工作落實。四是加大問題收集力度。在政府網站、微播等媒體公開舉報電話、郵箱、郵寄地址,多方收集問題,力促全區營商環境提升。
(二)工作成效、亮點及先進經驗
(一)構建優質高效服務市場主體的政務環境方面。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30個區直單位、17個鄉鎮、363個行政村已在政務服務網開通了第一批常辦事項,初步實現了省、市、縣、鄉、村五級互聯互通。“三級四同”事項共有667個,全部在政務服務網開通,可辦率達100%。政府采購和工程招標投標全部實現全過程無紙化在線電子交易和監管,網上可辦率達到98%。企業開辦提速明顯,推行“互聯網+工商登記”,充分利用“一窗通”網上服務平臺實現零材料提交,加快企業開辦邁入“一日辦結”時代步伐。按照國務院《關于在全國推開“證照分離”改革的通知》要求,對第一批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其中直接取消審批2項,審批改備案1項,實行告知承諾制19項,優化準入84項。目前,我區食品經營許可審批申請人可以選擇告知承諾制審批服務,取消現場核查環節。提速辦理企業登記46件,其中網上審核20件,線下辦理26件,審批時間均在1-2個工作日。持續優化項目審批流程。實行施工許可證全程網上辦和并聯審批。施工許可階段審批事項10個工作日內辦結。社會投資簡易低風險項目審批事項壓縮至20日。綜合能源消費量不滿1000噸標準煤且電力消費不滿5000萬千瓦時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不在單獨進行節能審查。已入駐省、市統一“中介超市”。優化用水用電用氣服務,堅持“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全面推行網上辦、不見面,用水用氣報裝時間不超過20個、16個工作日。對區域內的“氣代煤”村街展開入村入戶隱患排查整改和安全用戶宣傳。截止目前,共排查172個村莊,入戶排查62731戶,發現隱患455戶、整改455戶,整改率百分之百;已完成172個村莊、62731戶燃氣安全知識宣講。提升財產登記便利度。大力推進“互聯網+不動產登記”,一般登記業務辦理時限壓縮至7個工作日,抵押登記壓縮至5個工作日,不動產企業買賣房屋綜合服務壓縮至1天。提升政務服務效能。目前,我區在政務服務網網上開通并可在線辦理事項667項,網上可辦率達100%。17個鄉鎮成立了鄉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刻制了“鄉鎮審批服務專用章”,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服務)”。制定了《區鄉鎮審批服務事項清單》和《區鄉鎮基本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向鄉鎮進行確權賦權84項審批服務事項和33項基本公共服務事項。組織20余部門和17個鄉鎮進行集中業務培訓,6月4日,全區鄉鎮改革后首張證書于在西蘇鎮行政綜合服務中心發出。
(二)構建促進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方面。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全面梳理了權責清單,嚴格按照“雙隨機、一公開”工作要求,進一步做好“互聯網+監管”工作,開展監管事項二次認領工作。積極推進隨機抽查方式開展執法檢查,開展市場監管系統內部雙隨機抽查5次,抽查市場主體953戶,促進了執法公平、公正。全面深化鄉鎮改革,全區17各鄉鎮內設機構綜合服務中心、行政執法隊全部掛牌。大力幫助企業融資,今年以來召開10余次銀企對接會,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加快區域經濟復蘇。積極推進包容普惠創新。今年園區共有4家企業正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招商引入高新技術企業2家,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7家,新增城鎮就業500余人。
(三)構建保障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的法治環境方面。區行政爭議化解中心成立,建立行政爭議訴前實質性化解機制,在行政法律、法規方面為企業、群眾提供指導和幫助。加快現代化社會治理體系建設,鄉鎮、村綜治中心規范運行,全區綜治中心“雪亮工程”和綜治視聯網實現了全覆蓋,做到了矛盾糾紛聯調、平安建設聯創、社會事務聯辦。健全網格化管理體系,全區共劃分網格703個,做到網格內人、地、物、事、組織全掌握,真正將“疫情防控問題解決在網格、矛盾化解在網格、責任落實在網格”,截止目前,已協調相關部門處理矛盾糾紛471起,化解成功438件。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大力提升專利申請質量,全區專利申請量年增速不低于15%。建立知識產權查處快速反應機制,重大復雜專利侵權糾紛行政案件辦理周期不超過三個半月。穩妥處理企業破產案件,建立健全立、審、執信息對接機制,在全省率先使用“執行天眼”系統,提高查人找物執行效率,成功率100%。組建8個執行工作組,實現了類型化工作集約化辦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試行破產案件簡易審理程序,壓縮審理周期。深化府院聯動機制,統籌解決破產案件審理過程中的職工安置、社會保險、稅收減免、企業注銷、信用恢復、破產費用保障的問題。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對我區現有發明專利開展普查工作,第一季度新增萬人發明專利15件;查處專利侵權案件3起,罰款2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