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頁面升級緊急通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張衛
5月31日,美麗的榕城迎來了第六屆中國奶業大會暨中國奶業展覽會。本屆大會的主題是“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健康發展”,主要分析當前我國奶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明確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奶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榮凱,中國奶業協會名譽會長劉成果、會長高鴻賓,農業部有關司局和直屬單位領導、福州市人民政府、福建省農業廳以及福建省畜牧獸醫局領導出席了大會。農業部副部長于康震首先講話。
他指出,當前我國奶業發展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發生了許多深刻的變化,奶業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奶業已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一個標志性產業,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奶業發展既面臨著國內外市場競爭的挑戰,也面臨著調結構、轉方式,不斷提高產業素質和競爭力的重大任務。我們要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按照“穩產增收調結構,提質增效轉方式,嚴格監管保安全”的思路,一手抓奶業生產發展,一手抓質量監管,推動奶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奶業。
隨后,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陳榮凱也進行了致辭。他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年來,福建有區位和支撐資源的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畜牧業就是本省重點扶持發展的四大農業特色產業之一,發展的勢頭良好。
2014年全省肉蛋奶主產量達到255萬噸,生豬、蛋雞、肉雞、奶牛規模等在全國居前列,其中奶牛5萬多頭,牛奶產量16.5萬噸,乳制品銷售達到80億。福建省奶業雖然總量不大,但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規模化。全省奶牛養殖規模化率達到77.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尤其是主廠區南平市奶牛養殖規模化達到99%。二是單產水平高。全省規模奶牛場平均單產年超過6.5噸,主產區的南平市更高一些,達到7.17噸,超過全國平均水平35.3%。三是品質優。主產區南平市的生鮮奶年平均乳蛋白率每百克達到3.1克以上,高于國家的標準。特別是巴氏鮮奶快速發展,2011年以來巴氏鮮奶銷售量都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目前全省訂戶達到130萬。四是病害少。福建省是全國率先實行奶牛結核病和布氏桿菌病凈化的地區,每年都開展兩次檢測,檢測結果都達到凈化的標準。
最后他說,“第六屆中國奶業大會暨中國奶業展覽會在福建召開,體現了農業部和中國奶業協會對福建的關心和支持,也為福建省推進奶業特別是巴氏鮮奶的發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們將以這次大會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國家相關部門和兄弟省市區的交流與合作,不斷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發展水平,推動現代奶業發展邁上新的臺階,為農業發展、農民增收和奶產品的供應做出更大的貢獻。”
會上,中國奶業協會會長高鴻賓會長作了“加快轉型升級,推動健康發展”的主旨報告。他強調:“總體看,我國奶業發展態勢良好。雖然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但這是發展中、轉型中、調整中必然要遇到的。成功應對這些挑戰,唯有轉變奶業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產業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與會專家認為,當前我國奶業總體態勢良好。
從養殖看,“一降兩增三提高”,生鮮乳質量安全狀況良好。奶牛存欄1460萬頭,同比增長1.3%,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牛奶產量3725萬噸,同比增長5.5%,接近歷史最高水平2012年的產量(3744萬噸);占我國奶牛80%以上的荷斯坦牛及其改良牛平均單產達到6噸,提高了500公斤,9噸以上的奶牛達到了130萬頭;存欄100頭以上的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45%,提高了3.9個百分點;規模牛場和小區100%實現機械化擠奶,整體水平超過90%。2014年國家投資改擴建奶牛養殖場1000個,支持養殖企業進口良種奶牛19萬頭,優質奶源基地進一步擴大。全國共建成高產優質苜蓿生產基地150萬畝,形成了100萬噸商品苜蓿產能,“好草養好牛、好牛產好奶”的愿景正在實現。從農業部公布的抽檢結果看,全年抽檢生鮮乳樣品2.6萬批次,三聚氰胺等檢測全部合格,沒有發生重大質量安全事件。在“增長”、“提高”和“良好”的同時,也有奶價下跌的遺憾。2014年2月份,10個主產省區生鮮乳價格4.27元/公斤達到歷史高位,之后持續下跌,年底降至3.79元,導致效益下滑。
從加工看,乳品加工產量略降而利潤增長,乳制品質量總體良好。2014年乳制品產量2652萬噸,同比下降1.2%,其中液態奶產量2400萬噸,同比下降0.9%。這是1999年國家統計局開始公布乳制品行業數據以來的乳制品產量首次出現下降。雖然產量略降,但利潤增長。631家規模以上乳品企業銷售總收入3298億元,增長16.5%;利潤225億元,增長25%。從食藥總局公布的抽檢結果看,全年抽檢乳制品樣品1312批次,覆蓋29個省份的488家企業,不合格樣品數12批次,不合格率0.9%;全年抽檢嬰幼兒配方奶粉樣品1365批次,覆蓋國內全部100家生產企業的產品,不合格樣品數44批次,不合格率3.2%;其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樣品23批次,不合格率1.7%。
從消費看,市場消費群體逐漸擴大,電商銷售渠道異軍突起。2014年受經濟形勢總體下行的影響,乳制品市場也呈現出低迷疲軟,這從乳品加工企業的生產量下降可以得出結論。從一些上市知名企業的報表看出,知名品牌產品的暢銷反映出消費者的購買意愿,也是對品牌的質量信任。盡管目前常溫奶占乳制品消費市場的主導地位,但2014年巴氏殺菌奶、酸奶的銷售量在穩步增加,奶酪銷量也在增加,這些都反映了消費者對乳制品的認同和產品多樣化的需求。近兩年互聯網銷售的異軍突起,成為乳品加工企業新的市場銷售渠道。君樂寶公司利用電商渠道推出了每罐(900克裝)130元的嬰幼兒奶粉,在“天貓雙十一”活動當日銷量排名第一。新希望乳業也利用電商渠道推出了每罐(900克裝)99元的原裝進口合資嬰幼兒奶粉。打開網絡商城頁面,乳制品銷售很是搶眼。“互聯網+”的新市場銷售渠道,滿足了新一代網絡消費者的需求。另外,2014年學生飲用奶供應量達到69.5萬噸,大約占到常溫奶市場的4.6%,盡管占比不大,但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目前覆蓋2240萬學生。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今年年初以來,我國一些地方出現了“賣奶難”和倒奶殺牛的情況,國務院對此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進行部署,農業部和相關部門以及地方政府迅速行動,采取下發緊急通知、推動乳品企業收購、開展復原乳檢查、修改完善收購合同等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計幫助解決“賣奶難”。與年初相比,目前“賣奶難”已有明顯好轉,但壓力仍然較大,需要大家繼續努力,加大工作力度,充分發揮政府、協會、企業等多方力量,積極協調乳品企業與養殖奶牛場(戶)建立起生鮮乳收購合同關系,按照合同保證收購,努力做到不拒收限收、不倒奶殺牛。
除“賣奶難”緊急情況外,行業發展還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老問題,有的是新問題,突出表現為:一是奶業發展區域布局不合理。我國80%以上的奶類產量在北方,而50%以上的消費在南方,導致“北奶南運”和常溫奶市場份額較高。二是奶業產業競爭力較弱。我國奶業起步較晚,發展還不成熟,其產業競爭力較弱,主要是奶畜品種單一、優良品種份額不高;優質飼草料供應緊張,缺口較大;環保要求較高,糞污治理壓力較大;乳品品種單一,供需調控能力較弱。三是產加銷不協調發展的壓力較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奶農與乳品加工企業利益聯結機制不緊密,沒有形成利益共同體,只是簡單的買賣關系,短期行為嚴重。奶牛養殖處在弱勢地位,生產風險大、利潤低,不利于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會議認為我國應借鑒國外經驗,立足國內實際,必須加快轉型升級,將傳統奶業轉型升級為現代奶業,從種植、養殖、加工、銷售、消費等全產業鏈著手,重點是“兩推、兩調”。
“兩推”,即推進適度規模養殖和推進產業一體化。規模養殖要講究適度,不是越大越好,要考慮資源、氣候等多種因素,確定適宜的規模大小。一體化是“產、加、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要因地制宜地多途徑推進產業一體化。
“兩調”,即調整草畜結構和調整乳品結構。我國區域廣闊、氣候各異,僅荷斯坦牛一個品種難以勝任,奶畜品種宜多元化。我國液態奶產量中約80%以上是超高溫滅菌乳,干乳制品中以奶粉為主,奶酪、奶油、煉乳等較少,品種結構比較單一。品種結構單一,加工和消費也比較單一,既滿足不了消費的多樣性,也降低了市場供應的調控能力。因此要協調發展常溫奶、巴氏奶、奶酪、奶油、煉乳等,充分發揮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推動巴氏奶生產。要嚴格液態奶“標鮮、標純、標復”三標,推動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在主旨報告為大家指明奶業發展大方向的同時,為增強技術的交流和研討,大會還設置“海峽兩岸巴氏鮮奶論壇”、“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推廣工作會議”、“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暨中新奶業論壇”、“中德奶牛育種論壇”、“中荷奶業合作的機遇與挑戰”、“優質乳生產技術研討會暨飼料飼養與環境專業委員會會議”等共計18個分論壇,專家報告82個,其中外賓報告23個,為廣大奶業行業同仁帶來了一場技術盛宴。
在眾多分論壇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第四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可容納400余人的會場座無虛席,個別演講甚至出現爆滿擁堵現象。在該論壇上,與會專家及乳品企業對發展巴氏鮮奶的社會價值取得了共識,共同發表了“福州宣言”,提出發展巴氏鮮奶既能讓老百姓喝上真正的好牛奶,又將倒逼乳品企業加快奶源基地建設,提升我國奶業的整體質量水平,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對推動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意義重大。巴氏鮮奶,將引領中國奶業新未來。
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高級研究員、新華社特約經濟分析師宋亮表示,“中國人已經解決了喝奶問題,現在進入到喝好奶的階段。低溫巴氏鮮奶代表了高品質牛奶。”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王加啟也表示,在液態奶中,巴氏鮮奶需要優質的原料奶,加工過程的能耗低,是優質、低碳、環保型乳制品。
據介紹,在英國、美國、韓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巴氏鮮奶的消費量已占整個乳品消費的90%以上。但在中國大陸,目前巴氏鮮奶的市場占有率只有20%左右,與國際消費主流形成巨大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