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個性描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素描寫生 認識和體驗 藝術思維 素描的再現與表現 個性表現
有這樣一部分學生,他們從開始學美術備考藝術院校準備踏上繪畫之路時就是為了畫素描而素描,傳統素描訓練在素描學習中占絕對統治。進入高等藝術院校后,雖然有些藝術院系對素描教學進行教學改革,倡導現代美術教育理念,但由于美術教育與其他學科教育有所不同,它沒有學大綱和教材,各藝術院校素描教學存在很大的差異性,不同的專業教師有著不同的教學重點。因而在素描教學別是在油畫、國畫、版畫、雕塑等幾大系科所推廣現代素描的力度、深度有所不同,教師講授新的藝術理念,新材料工具使用,現代藝術形式的表現等等也參差不齊,所以,學生所接受新的創意理念、創新思想,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表現力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的制約。因此,“素描寫生的表現性”在高等藝術院校素描教學中不是是否需要重視與否,而是該如何加強的問題。
一、素描是美術基礎,而表現性素描更注重內在的藝術思維、個性化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之母。素描是繪畫藝術的基礎表現,也是美術基礎教學中的一種手段和教學效果。同時,優秀的素描作品也應該是一種藝術永恒,它有著自己的思想、時代的脈搏和情感體驗。WWW.133229.COm中外美術史上不乏有許多美術大師的經典素描成為世界名作,如意大利的米開朗琪羅、德國門采兒、俄羅斯列賓;中國的徐悲鴻、王式廓等人都有傳世之作。
眾所周知,在素描寫生中具備一定的技巧和技能是必要條件之一,特別是對一些低年級的學生是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但另一方面,素描的技法不是唯一的,它是依附在作者個體對客觀物象的認識與情感體驗之中,通過素描技巧和技能來表達作者的審美觀點。也就是說,學生在整個素描學習過程一般都要經過二個階段——再現性素描階段和表現性素描階段,再現性素描階段實際上是傳統造型藝術階段,它講究如何正確地掌握比例關系、塑造物象的形體、明暗對比、物象的體積感等等,它追求的是正確反映物象“再現性”,即通過仔細觀察被描述的物體客觀地表達出來。它訓練的是眼——準確地觀察和分析;腦——根據美學原理理解進行藝術思維;手——運用素描技法來再現客觀物象的過程。它是素描寫生初級階段,也是藝術院校每個低年級學生必須經過嚴格而枯燥的基本訓練階段。
表現性素描階段是素描寫生的第二階段,它強調的是超越客觀物象的外形輪廓、明暗關系、色彩等外在表象元素,注重的是作者個體主觀感受,通過創意思維注入藝術創造性、融入個性化的表現從而形成自己的藝術語言。也就是說它是以客觀物象為對象,忽視了傳統性對物象外在相似性的描述,在眼、腦、手三者關系中更重視擴展腦(藝術思維)的作用,主張注重作者與被描述的對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強調個體認識和體驗、個性的表現等特點。(圖一)
其實,再現性素描和表現性素描有其共同的特點——藝術思維,則不過各自追求目的或重點不同而已?;蛘哒f在藝術活動中藝術思維層次有所不同,相對而言表現性素描更側重內在的表現性藝術思維和作者個性化的表現,它是作者個體對客觀物象的內心體驗和藝術思維活動的結果。而具有個性的藝術思維形成和擴展是一個相當長且艱苦的過程,并不是拿一點別人的東西來充門面或拍拍腦袋想當然的事,而是需要花很大精力和時間來探索,這個過程中是不斷完善、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增強藝術思維能力從而形成有獨特的藝術個性語言的過程。
二、表現性素描是個性的體驗與表達
現代的藝術理念要求破除舊有的造型理念,種種探索和變革已不鮮見。例如,“設計素描”、“結構素描”、“光影素描”、“意象素描”、“構成素描”以及“版畫素描”、“調子素描”等等概念的提出,但其核心還是素描表現性發展擴展化的結果。因為它們是以自己本專業為基本面并融合了表現性素描的特點從而建構了諸多“品種”的素描,通過這些具有創造力和個性的素描訓練來達到教學目的。
表現性素描另一個重點是個體的情感體驗與表達。我們知道藝術的再現具有多種性,素描藝術的再現同樣也具有多種的表現性。在現代素描的表達中,具像表現是眾多再現的一種表現形式,通過素描寫生中的物象表現造型,光影的變化性可以把客觀物象以三維空間呈現在畫面中。當然,在藝術多元化的今天,以現實主義方式來再現客觀物象是需要的,特別是在學習造型能力的階段,但這并不是藝術再現的全部?,F在,藝術多元化已經成為藝術家們的畢生追求, 因為藝術是有個性的,是作者情感的表達。我們平時在繪畫時也會不自覺地帶有各自情感,這情感是多種情緒、心態的組合體,它包含作者在寫生時的愉悅程度即被寫生物象給寫生者帶來美的享受程度大??;另一方面寫生者對表現物象認識的心態;寫生者在寫生時的精神狀態的好壞及寫生環境等等,這些諸多因素都會影響作者寫生時的體驗和表達,因而也直接反映在畫面之中。因此,我們不論通過何種素描表現形式展現都把培養創造力和藝術思維訓練作為手段,將注重內在的個性情感體驗與表達作為真正的目的。它的核心目標就是將創造力的培養置于基礎訓練之中。
綜觀過去和當今之繪畫藝術,人們稱之為世界藝術大師被歷史所保留下來的藝術作品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個性。換言之,是他們獨特的藝術思維、個性化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畢加索說過:“人不應想把大自然已經完滿造成的東西再制造一次。人不應該只是模仿事物,人須透進它們里頭去,人須自己成為物。比起模仿自然來,我情愿和自然處于和諧一致中。”[1]
圖三、圖四是筆者素描靜物寫生課教學中學生的課堂習作,它們打破了傳統造型元素,忽視了空間、光影、物體的明暗和形體完整性。前者整個畫面充滿了濃郁的中國民族風格。它以花與枝條為聯系,用象征手法描繪的龍把主題小提琴與背景聯系一起,整幅畫寫意性地表達了作者對該靜物的理解和認識,用中國民間傳統風格演義個體感受。后者是一幅具有抽象風格的課堂習作。在這里我們可以隱約地看到畢加索《格爾尼卡》的構圖和立體主義畫家萊熱所特有圓鼓鼓造型的影子,這幅習作用音樂旋律般有規則的圓弧形和不規則的幾何為組合體,整個物體略帶一點明暗立體效果,它通過小提琴和襯布的扭曲、變形的同時省略了靜物中的玻璃花瓶和花,作者主觀地加強或忽視物象的表現成分,夸大了以小提琴強為主題靜物的音樂性質,強調了個體對物象的情感流露。
以上二幅習作都強調了作者個體體驗和認識、個性的表現與特點,較好地表達了作者注重與被描述對象之間內在聯系的愿望。(圖二、圖三)
三、藝術思維訓練是學習個性表達有效工具和手段
再現性素描階段是我們藝術教育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是美術專業必修課,同時也是進入表現性素描階段的必經之路,它是美術學習中一個階段性的教學目。而表現性素描階段是長期的甚至是永久的,因為表現性素描核心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意思維能力,是培養藝術審美判斷能力建立藝術個性化的學習平臺。許多學生由于種種原因在第一階段(再現性素描階段)中走不出來,很大一部分是拘泥于再現物象表象和形式,沒有真正認識客觀物象內在的性質、缺乏藝術思維及藝術想象力和個性表達,盲目照搬照抄,導致素描寫生融合不了個性的感受和表現方式,從而作品也就談不上獨特個性和藝術性。
立體主義畫家、理論家阿爾倍爾?格萊茲說:“繪畫是一種默然無言的、不動的宣言。它所歡呼起的活動,只能存在于觀賞者的精神里。它們和空間里物體的位置變易無關。后者是通過一個被動的、靜觀的眼睛來知覺一個運動。但眼睛是一種具主動積極性的器官,它在新的節奏式螺旋形繞圈的造型形式里,返回到它的活動本質、它的自身的積極活動里?!盵2]阿爾倍爾?格萊茲在這里強調的是人的主觀性和作者與物象之間的互動,要求作者在藝術活動中通過藝術思維,發揮藝術審美判斷能力來尋找事物內在的規律性和美的感受,這個過程是主動的而不是被動式的。所以,在素描教學中教師要敢于打破傳統繪畫中固有的概念,顛覆傳統繪畫中人們給素描給予的定義,在課堂上加強創意思維、擴散思維和表現意識的訓練,培養學生超強的感悟能力,良好的藝術思維,具有個性的表達能力和較強的藝術表現能力,具有一定的審美文化欣賞能力且要有終身審美意識,形成有獨特的藝術個性。實際上要達到這些目的是非常艱難,其過程也是相當痛苦,因為要形成自己獨特個性的藝術能力即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有時要經過猶如“鳳凰涅磐”地重生,脫穎而出。
在21世紀的今天,以自律性、主觀化、多元化為特征,以人文精神和個性體現為目的的造型基礎,并努力發展具有創造性技術的素描是現代觀念上的素描,各大藝術院校紛紛以此為教學目標。為此,在眾多藝術院校中素描教學中,其素描寫生中藝術思維表現性的重要性或是必要性已是不爭之事實,重要的是作為我們高等藝術院校的專業教師在素描教學之中應該如何去運用現念、創意思維去灌輸和培育學生的藝術思維,如何去滿足和保護學生的創造力、發揮學生獨特個性與藝術思維,這是放在我們面前荷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關鍵詞:桉樹;引種;適應性;昆明市
中圖分類號:S7939;S7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67-368(0)06-09-03
收稿日期:0--3
項目基金:南方國家桉樹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
作者簡介:周慶宏(970-),男,高級工程師。從事農業類-種植業-森林保護等研究工作。Email:zqh7043@sinacom
通信作者:羅建中(969-),男,江西鷹潭人,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木遺傳育種。Email:Luojianzh@cncom
桉樹(Eucalyptus)為桃金娘科(Myrtaceae)桉屬(Euctus)植物,原產澳大利亞,只有5個種分布在澳大利亞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為常綠大喬木,適用性強,生長速度快,木材密度大,材性
好,用途廣泛,具有良好的經濟價值,也是世界上栽培最廣的人工速生樹種之一。桉樹在中國引種栽培已有00多年歷史,到目前為止,先后引種300多個品種,生產上大面積種植的有0多個品種,種植范圍遍及全國8個省(市、自治區),但僅占全國人工林面積的38%。而中國適宜桉樹發展的土壤及氣候條件較澳大利亞優越,但差距卻很大,除政策體制不
完善、經營管理粗放、標準不統一等制約因素外,良種單一,種源、種類之間存在的顯著遺傳差異也是制約桉樹在我國發展產量不高和品種抗性不強的制約因子[3]。昆明市海口林場于0年與國家桉樹中心合作,依托南方國家桉樹種質資源庫建設項目引進史密斯桉(Eucalyptus smithii)、鄧恩桉(Eucalyptus dunnii)、本泌桉(Eucalyptus benthamii)、多利桉(Eucalyptus dorrigoensis)、藍桉(Eucalyptus globulus Labill)5個品種桉樹種子進行引種適應性研究。本文通過對不同品種苗期栽培表現及樹高、地徑生長量進行測定和分析,找出在海口林場生態環境條件下栽培表現較優的品種,以期為桉樹種質資源庫建立提供早期參考,建立西南地區最大的桉樹種源供應基地,同時為豐富云南省桉樹種質資源提供保障。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昆明市??诹謭雒缙裕乩砦恢媒橛跂|經0°35′,北緯4°43′,海拔 9m,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干濕季明顯,冬季溫涼干旱、日照充足。年均溫54℃,絕對最高溫344℃,絕對最低溫-78℃,年相對濕度為74%,年均降水量9936 mm,6~7月份為雨季,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年蒸發量 958mm。土壤以紅壤為主,pH值為47。
.材料與方法
.材料
供試種子由國家林業局桉樹研究開發中心提供,分別為史密斯桉(SM)、鄧恩桉(DN)、本泌桉(B)、多利桉(DR)和藍桉(TY)共5個品種,403個家系。由于造林需要部分家系提早上山造林,僅對5個家系進行指標測定。林 業 調 查 規 劃第37卷第6期周慶宏,等:5個桉樹品種在昆明地區苗期適應性研究
各品種種子于0年月0號在昆明市??诹謭鰷厥掖笈镉妹绫P育苗,4月下旬待苗高8 cm左右上袋并移栽到溫室外小拱棚苗床中繼續培養。于6月初各品種參試家系選擇固定的各50株生長健壯、高矮基本一致的植株做測量對象。
.數據調查及分析方法
采用直尺和游標卡尺分別測量苗高和地徑,苗高精確到0 mm,地徑精確到00 mm,每月測量一次,共測量3個月,計算極差(=8月份所測數據減去6月份所測數據)。所得數據采用Excel 和SPSS 60進行統計分析。
3.結果與分析
3.不同品種桉樹生長情況分析
5個桉樹品種不同家系苗高和地徑生長平均值見表。由表可知,移栽成活個月后,各品種苗高生長平均值在958~643 cm之間。平均苗高最高的品種為鄧恩桉,為643 cm;最差為藍桉,僅為958 cm。3個月后各品種苗高生長平均值為797~3889 cm。平均苗高最高為史密斯桉,最差為藍桉。由3個月之間極差數據得出,苗高增長最大為史密斯桉,其增值為59 cm,最差為藍桉,其值為839 cm。各個時期不同品種苗高變異系數在3%~3%之間,最高達3%,說明以苗高作為苗期品種之間差異性評價指標意義重大。
由表還可以看出,移栽成活個月后,各品種地徑生長平均值在0098~04 cm之間,平均地徑最高為鄧恩桉,為04 cm,最低為本泌桉,為0098 cm;3個月后各品種地徑生長平均值變化為03~06 cm,平均地徑最高為藍桉,最低為本泌桉。由3個月之間極差數據得出,地徑增長最大為藍桉,其值為045 cm,最差鄧恩桉,其值為05 cm。由于各個時期不同品種地徑變異系數為4%~5%,最高高達5%,說明以地徑作為苗期品種之間差異性選擇同樣有意義。3.不同桉樹品種苗高生長情況差異分析
將5個桉樹品種苗高生長情況進行方差分析(表)。結果表明, 5個品種之間苗高存在差異(p
方差分析結果說明,品種間的苗高生長量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但沒有指明各品種間差異的程度。為了在5個桉樹品種中選擇出在??诹謭錾鷳B條件下苗期生長較優的品種,進一步將5個桉樹品種苗高月增長量進行分析,采用Duncan氏方法(又稱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其結果見圖。
圖苗高月增長量
Fig
Amount of height month growth
表5個桉樹品種苗高方差分析
TabVariance analysis of five Eucalyptus varieties seeding height
月份方差來源離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
6月份組間74507486303073**
組內6666545
合計937356
7月份組間64495844403589**
組內4599805306
合計64475956
8月份組間40370364009594934**
組內65644540478
合計0896856
注:00的顯著性水平
從圖可以看出:5個桉樹品種中,以史密斯桉月增長量最大,其值為59 cm;其次為藍桉、多利桉、本泌桉,其值分別為39 cm、08 cm、77 cm;最差為鄧恩桉,月增長量只有839 cm。
33.不同桉樹品種地徑生長情況方差分析
將5個桉樹品種地徑生長情況進行方差分析(表3),結果表明,5個桉樹品種移栽成活個月時,品種間地徑生長差異不明顯,個月后,5個桉樹品種地徑生長量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而第3個月后,5個品種間地徑生長量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可能不同月份5個品種之間地徑生長節律不同,從而出現月份之間不同差異性的結果。
4.討論
苗高和地徑是判斷苗木質量的重要指標[4],早在0
世紀90年代,眾多學者研究得出,桉樹苗期和
表35個桉樹品種地徑方差分析
Tab3Ground diameter variance analysis of five Eucalyptus varieties
月份方差來源離差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值
6月份組間000340005
組內004850000
合計005056
7月份組間00384005760**
組內055000
合計0956
8月份組間000440000544
組內0305000
合計03556
注:00的顯著性水平
幼林階段的生長性狀與成林階段的生長性狀相關程度達到顯著水平[5-8],湯珧華[3]認為依據幼苗期和幼林階段的性狀表現進行早期選擇具有可行性。本研究結果表明:不同品種苗高變異系數為3%~3%,不同品種地徑變異系數為4%~5%,說明以樹高和地徑作為苗期品種之間差異性選擇具有重要意義。方差分析發現,所測定的3個月苗高5個品種之間差異達到極顯著水平,所測的3個月地徑平均值5個品種間生長量差異出現不顯著—顯著—不顯著的現象,可能地徑在生長前期、速生期和生長后期呈現出“慢—快—慢—快—慢”節律的影響,出現明顯的階段性,與姜成平[9]在L35等黑楊新無性系苗期生長規律研究中的現象一致。因此,桉樹育苗為了得到較大生長量,
同樣應加強對苗木在速生期內的管理。由苗高月增長量多重比較結果認為,5個桉樹品種中,以史密斯桉月增長量最大,適應性較強,同時也驗證了前人的引種研究結果[0]。綜合分析得出,在昆明市??诹謭錾鷳B環境條件下史密斯桉適應性最強,其次是藍桉、多利桉、本泌桉,鄧恩桉適應性最差。苗期表現好的桉樹品種若能結合造林后幼林階段的長期觀測,結論會更有科學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榮貴李思廣蔣云東等云南桉樹引種歷史、發展現狀及展望[J]桉樹科技0074():8-4
[2].滕通濂0種桉樹速生材的干燥特性[C]//第九次全國木材干燥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哈爾濱,003
[3].湯珧華李志輝耐寒性桉樹早期選擇-I耐寒性桉樹早期選擇研究綜述[J]中南林學院學報0000(3):70-74
[4].舒 梟楊志玲楊 旭等不同種源厚樸葉片性狀變異及幼苗生長量研究[J]生態與農村環境學報0095(4):9-5
[5].李志輝中亞熱帶赤桉種源試驗調查初報[J]湖南林業科技994():36-44
[6].白嘉雨建立澳大利亞闊葉樹引種與栽培試驗項目的意義和進展//[C]澳大利亞樹種在中國的栽培和利用國際研討會廣州988
[7].王國祥世界桉樹人工林改良研究及發展動態[J]桉樹科技995():-5
[8].廖國華桉樹抗旱生理指標的篩選研究[J]桉樹科技997():5-0
摘 要: 為了更好地向用戶提供個性化的Web檢索服務,實現了一種改進的個性化詞典的生成算法——IGAUPD,用于在用戶瀏覽的大量興趣網頁中挖掘出真正符合用戶興趣的詞語,以此縮小傳統詞庫的容量,使得在用戶興趣建模時,能更快更準確地形成興趣網頁的特征描述,并更好地支持個性化檢索。IGAUPD算法采用新的詞權計算公式IWTUPD,以更好地描述詞語在網頁集中的重要性,有效排除頻繁詞。最后,用實驗驗證了由IGAUPD算法生成的個性化詞典的優勢。
關鍵詞: 個性化詞典; 頻繁詞; 用戶興趣建模; 二級向量; Web檢索服務
中圖分類號:TP391.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2)11-01-03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alization dictionary for web retrieval service
Li Lipei1, Luo Ying2
(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8100, China; 2. CISDI)
Abstract: For the sake of providing better personalizing service of web information retrieval for users, an improved generating algorithm of user personalizing dictionary has been accomplished in the paper, which can be used for mining the terms which can tally with interests of users truly from a mass of web pages that browsed by users, resulting in narrowing the size of traditional dictionary, helping to generate the feature description of interested web pages more quickly and accurately, and supporting the personality retrieval better. The importance of words in the web pages is better described and frequently-used words are excluded more efficiently in the IGAUPD, in which a new formula about the weight of words named IWTUPD has been used. Finally, some experiments have proved the advantages of the user personalization dictionary created by IGAUPD.
Key words: user personalization dictionary; frequently-used word; double vector; user interests modeling; the service of web information retrieval
0 引言
近十幾年來,因特網上的各種信息呈指數級的速度增長,使得互聯網用戶想要快速找到其真正所需要的信息或資料越來越困難。因此需要針對每個用戶提供個性化的檢索服務,以解決因特網中信息的多樣化與用戶需求的專一化之間的矛盾。
據了解,綜合素質評價手冊一共7頁,包括基本信息、個性發展自我評價與特長成果、班主任評語、學業成績、研究性學習摘要等內容。其中,個性發展自我評價與特長成果這部分內容要由考生來填寫。
“個性發展自我評價”是學生對自己高中階段學習、生活各個方面的總體評價,包括學生在思想道德、學業成就、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合作與交流、個性與發展、審美與表現等內容。
八一中學副校長王華蓓建議,個性發展自我評價將是學生們呈現給招生學校老師的第一印象。在填寫時,考生要用描述性的語言記錄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特長行為表現,強調針對性,寫出“自我”,突出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把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形象地描述出來。
關鍵詞:模糊本體;用戶偏好;學習對象;推薦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7)03-0074-04
一、引言
由于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提高以及各種教學工具的應用,E-learning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教學的方法。E-learning是指主要通過網絡進行的學習與教學活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所提供的全新溝通機制與豐富的學習資源,實現一種全新學習的方式。[1] E-learning具有傳統教學方式無可比擬的優勢,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學習教學模式。在當前的環境下,如何利用E-learning推薦系統主動和學習者進行信息交互,分析學習者的個性需求,給他們提供感興趣的學習內容,已經成為一個研究的熱點問題。
User profile能夠體現用戶的偏好信息,是用戶興趣的描述文件,存儲用戶偏好的數據及其結構。User profile可以用語義網來存儲信息,表達用戶的喜好,促進信息的存儲和檢索過程,而語義網利用形式化本體來創建機器可識別的數據,本體在處理機器可識別的描述信息方面是非常優秀的,但在現實世界中本體的形式化概念在處理一般領域中的不精確、不確定和模糊的信息時就無能為力了。[2]為了能描述不精確、不確定和模糊信息引入模糊概念和模糊關系,把模糊理論擴展到本體上,形成模糊本體。模糊本體能夠處理模糊知識,能描述和檢索文本和多媒體對象中模糊信息。[3]
本文提出一種基于模糊本體的user profile來提高E-learning推]系統的教學活動。主要目的是提高檢索、分類和管理學習對象的性能,利用模糊邏輯來定義、執行和校驗自動構建基于user profile模糊本體的過程,并把它應用在推薦系統中。
二、模糊本體的構建
本體是共享概念模型的明確的形式化規范說明。[4]本體構建(又稱本體學習)過程是對概念和概念間的關系組織?,F實世界中信息的不精確和不確定,引入模糊邏輯對本體進行了模糊擴展,提出了能夠表示模糊知識的模糊本體,這主要有兩個優點:第一,通過本體提高了概念的形式化描述;第二,幫助描述和處理在許多應用領域里的模糊信息。自動化模糊本體的構建在沒有人為參與的情況下從數據源中抽取有用的信息。
Nikravesh[5]提出了一種基于概念和web數據庫的智能決策分析系統模型,利用該模型可以準確檢索到相關信息。該模式采用基于術語相似度函數的概念潛在語義索引技術由文本文檔集來自動構建本體。Calegari等人[6]描述了一種方法利用模糊本體提高語義文檔的檢索性能,闡述了基于模糊概念網絡的信息檢索算法。本文主要是自動化構建模糊本體,通過結合文本挖掘和計算機技術抽取更多的有關用戶偏好的描述信息來提高自動構建模糊本體的過程。
三、基于模糊user profile的推薦系統
根據Burke[7]的定義,推薦系統輸出個性化的推薦內容,在可選空間中給用戶提供感興趣的個性化的有用的對象以便選擇。本節主要介紹基于模糊本體的user profile的組成部件和自動構建過程。User Profile是用戶興趣的描述文件,是用戶個性化需求的體現,由相關學習對象組成。
1.模糊user profile
在E-learning背景下利用學習對象來描述user profile,該方法中user profile由兩個組成元素來描述用戶的偏好,表示為U(ζ, FO),其中ζ是描述用戶偏好的概念集,FO是對應偏好的概念集的模糊本體。ζ集是一個概念ci的集合,wi對應概念的權重,來描述用戶的偏好程度,如公式(1)所示。
該方法量化每個概念在學習對象集合里的權重:
(1)學習對象d中每個概念ci的權重是一個模糊值。首先根據FIS-CRM[8]模型(fis-crm(ci,d))計算每個概念基本權重值,其次根據這個概念在用戶文檔中的同義詞和出現頻率重新調整權重值。
(2)如果一個概念比其他概念在用戶文檔出現更加頻繁,就認為這個概念和user profile相關性高,也有例外情況。為了獲得這個相關度,必須考慮user profile中的學習對象所包含的每個概念的權重以及在學習對象中出現的頻率。概念ci在user profile u里的權重wu
i用公式(2)計算:
Wu
i=wij×
1+×Ln+1(2)
其中wij是利用FIS-CRM模型計算出來概念ci在學習對象dj中的相關度,docs(ci,u)是user profile里出現概念ci的文件數目,|D|是user profile中學習對象的總數目, |U|是在E-learning環境下user profile的總數,U(ci)表示概念ci具有確定隸屬度的user profile的數目。
計算出來概念的權重,就可以確定所有概念之間相關性分布,標準化權重值應該分布在[0,1]之間。只有概念具有足夠大的權重(w>0.5)才認為對提高E-learning的學習活動有用。
模糊本體是一個從學習對象抽取的概念間的矢量網絡。因此,一個模糊本體可看成是有向圖的集合,該有向圖的每一個節點代表一個概念,邊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
2.建立和更新過程
自動構建模糊本體和模糊user profile的方法由數據處理、發現和重新描述用戶的偏好兩個階段組成。這個過程又可以分為下列步驟:語言預處理、術語索引(也稱本體預處理)、user profile構建和user profile更新過程。
(1)語言預處理。這個階段的主要目的是以個體術語的形式從與每個用戶有關的學習對象中抽取文本信息。首先,對不同形式的文檔進行轉換處理;其次,把所有非文本信息,如數字、日期和標點符號從文檔(詞法分析)中剔除;最后,停用詞表和詞干提取這兩種技術用來減少詞匯數量,使描述的文本具有更豐富的含義。[9]
(2)術語索引。本階段主要利用上階段產生的所有有關術語的信息構建檢索結構,也稱預處理本體。預處理本體包含下面的術語特征――術語ID和出現這個術語的學習對象特性列表。由于每個學習對象都包含屬性ID――最頻繁出現的術語數和術語在學習對象中的位置。每個術語的位置由一個二元組表示(p,s),其中s表示術語位于的章節或者段落,p表示術語在相應部分的索引。
(3)User profile的構建。構建部件ζ和FO時利用預處理本體作為資源。首先是利用fis-crm(ci d)計算權值,這個權值是構建概念集ζ和描述模糊本體網絡圖的關鍵來源。模糊本體包含有向圖形式描述相關度,本體也可以用像OWL[10]的語義標記語言來描述。
(4)User profile更新過程。當由用戶選擇或創建新的學習對象時允許新知識加入到user profile里。這個過程的第一步是為新的學習對象進行語言預處理和術語建立索引。接著重新計算參數,概念之間的相關度和更新后的user profile里每個概念的相關度。
四、E-learning推薦系統實例
這部分主要對系統進行評估,推薦系統主要是提供給用戶有用和有趣的學習對象。在評估這個系統方面主要的任務是利用存儲在學習對象庫中的學習對象來構建user profile并進行評估。
1.實驗
實驗在MACE(Metadata for Architectural Contents in Europe)中進行,這個系統在領域本體構建方面支持以開放形式獲取學習資源,特別是在高等教育方面。[11] MACE的基本部件能夠分享和重用的對象,包括存儲資源索引和元數據的知識庫、在異構資源庫網絡上能支持透明檢索的整合搜索引擎、整合其他資源、為網絡用戶查找和恢復功能的可視化的探測儀等。
實驗中參與者必須上傳多于20個基于英文pdf文件到MACE知識庫中作為學習對象,因為文獻的數量足夠多才能建立好的user profile。一組大約1800個學習對象是由11個MACE用戶利用MACE的簡單查詢接口(Simple Query Interface, SQI)收集而來。SQI[12]提供每個用戶之間的標準化交流,能實現聯合查詢。每個被選的學習對象都是從pdf文檔抽取的文本內容并由此生成一個有關用戶文檔的集合。這個文檔集合被分成兩個部分,包含產生用戶特征部分和測試推薦系統部分,每個用戶就是一個學習對象的貢獻者。
2.本體評估
利用上述方法得到每個用戶的具有權重的術語集和模糊本體,這些術語集和描述用戶特征本體集對學習對象的基本語義進行描述。首先,比較產生本體的所有關系,這些關系是從WordNet中抽取的四種語義關系――同義詞、同位詞、下位詞和上位詞。第二步用結構化類比和在概念網絡中定義的相似度關系。用Precision和Recall來進行評價,Precision是指一個被選中的元素相關性概率,Recall表示一個相關的元素被選中的概率,F 測試是Precision和Recall之間的調和平均數,計算以公式(3)、(4)、(5)來確定系統的性能。[13]
Precision=(3)
Recall=(4)
F-Measure=(5)
實驗結果Recall和Precision都在1%到2%之間。因為用戶本體由無分類的模糊關系和規則組成,這規則是句法和分類等級。另外,由于這些規則由大量的信息組成,故不能進行深層次的分析。而用舯咎灝含用戶基本特征,盡力描述自己的特定的域。
3.推薦系統的評估
利用實驗來驗證第4章提出的推薦系統的Precision、Recall和F測試,本文中采用本體評價標準,這個過程其實是把一個本體作為標準和另一個本體進行比較的過程。[14]表1描述各種符號所代表的含義。
實驗選取了11個用戶,收集到504個不同領域的學習對象,是利用描述的MACE系統抽取的。數據集被分為訓練集和測試集,11個user profile利用訓練集的329個學習對象建立,測試集包含剩余的175個學習對象。比較系統提供的推薦內容和從元數據(如果用戶是學習對象的貢獻者,這個學習對象就推薦給這個用戶)抽取的內容,獲得相關的Precision、Recall和F值。所有用戶的實驗數據如表2所示,實驗結果如表3所示。平均的Precision、Recall和F值分別是87.7%、85.8%和86.4%,顯示了本文提出的系統的良好性能,表明提出的系統具有靈活性,能自動產生基于user profile提供的良好的推薦內容。
五、結論
模糊本體的靈活性支持廣泛的信息檢索和過濾問題,本文提出了一種利用模糊本體描述user profile的方法,該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E-learning的學習行為,利用推薦系統提供用戶感興趣的學習對象。提出的user profile結合一個相關的概念集和定義全面描述用戶喜好的模糊本體,包含一個用戶選擇的或者創建的學習對象產生user profile的過程。實驗是在MACE項目上運行,結果顯示提出的系統在術語的Precision和Recall方面是合理的有效的。
進一步的研究任務是要提高user profile的質量,利用修剪過程避免不相關的概念提供給用戶,要考慮由用戶提供的反饋信息,利用一些混合篩選技術,增加更詳細的相關性實驗。
參考文獻:
[1]何克抗.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E-learning與高等學校的教學改革[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02(3):13-20.
[2]陳冬玲,王大玲,于戈.支持個性化檢索的 User Profile 研究概述[J].小型微型計算機系統,2008(10):1903-1907.
[3]Zhai J, Shen L, Zhou Z, et al. Fuzzy ontology model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 (ISKE 2007), Chengdu, China. Fuzzy ontology representation model. 2007.
[4]戴維民.語義網信息組織技術與方法[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8.
[5]Nikravesh M. Concept-based 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ystems[M].Forging New Frontiers: Fuzzy Pioneers I.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07:193-215.
[6]Calegari S, Sanchez E. Object\fuzzy concept network: An enrichment of ontologies in semantic information retrieval[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59(13):2171-2185.
[7]Burke R. Hybrid recommender systems: Survey and experiments[J].User modeling and user-adapted interaction, 2002,12(4):331-370.
[8]Olivas J A, Garcés P J, Romero F P. An application of the FIS-CRM model to the FISS metasearcher: Using fuzzy synonymy and fuzzy generality for representing concepts in documen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2003, 34(2):201-219.
[9]Hull D A. Stemming algorithms: a case study for detailed evaluation[J].JASIS, 1996,47(1):70-84.
[10]McGuinness D L, Van Harmelen F. OWL web ontology language overview[J].W3C recommendation,2004,10(2004-03):10.
[11]Wolpers M, Memmel M, Klerkx J, et al. Bridging repositories to form the MACE experience[J].New Review of Information Networking, 2009,14(2):102-116.
[12]Van Assche F, Duval E, Massart D, et al. Spinning interoperable applications for teaching & learning using the simple query interface[J].Educational Technology & Society, 2006,9(2):51-67.
[13]Cao Y, Li Y. An intelligent fuzzy-based recommendation system for consumer electronic products[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07,33(1):230-240.
剛進高一的學生普遍有這樣的反映:作文難寫,怕寫,但迫切地想寫好。怎樣才能盡快地開啟學生的智慧之窗,使之漸悟作文之正道,從而盡快地寫出比較像樣的作文?引導學生在作文中盡量表現生動、鮮活的“我”,是很見成效的一種方法。
強調作文中讓“我”在作文中鮮活起來,其意義是多方面的。
其一,它能激發起學生的寫作的主動性
學生中普遍存在著作文的被動狀態,老師不布置絕不會寫;老師一布置則皺眉齜牙咧嘴抽涼氣,作痛苦狀。寫完后,學生自己都不愿多看一眼,塞給老師交差完事。怎樣才能改變這種被動局面?中學階段是最關注自我的時候,往往一個“我”就是他的全部世界。引導他們在作文中盡量展示自我,盡情傾吐一己之感、之想、之見,從而使作文成為他們的精神園地,成為他們的人生“史記”,這樣便能大大地增加學生作文的主動性。
其二,它能幫助學生開啟生活這個寫作的源泉
學生作文的頭等難事就是無“米”下鍋。而學生的生活其實就是寫作的不盡之源。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關照自己,觀察、審視、思考、感悟自己的生活,便是開啟了生活這個寫作的源泉。學生寫作自然不會無米下鍋,而是左右逢源了。
其三,它是通向“感情真摯”的一條捷徑
積極提倡寫本色的“我”,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坦露在讀者面前,寫“我”真正感動過的、甚至現在還在感動的東西,作文自然也就“感情真摯”了。
其四,它能使學生的作文“有個性特征”
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引導有個性的學生在作文中充分地、靈動地表現自我,用他們的悟性和靈性表現出活潑的個性來,自然能使作文個性鮮明,意氣生動。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教師命題時要注意盡量貼近學生的生活,為學生這個“我”成為作文情境中一個鮮明的形象提供可能。可從下面兩個角度進行命題訓練:一類是文章的主人公為“我”時怎樣讓“我”鮮活起來;一類是文章的主人公非“我”時怎樣讓“我”在文章中鮮活起來。例如:
命題1.我渴望……
(這是一個主人公為“我”的一個命題)
要求:要寫出自己真實的感受,要能體現“我”的身份、“我”的個性、“我”的愿望、“我”的環境等等,從而使“我”在文中生動鮮活起來。
2.愛無需說出來
(這是一個主人公非“我”的一個命題)
要求:要寫真正引起過“我”的精神振動的東西,使“我”“長大”的東西,從中盡量體現出“我”的身份、“我”的個性、“我”的環境等等,從而使“我”的形象盡量鮮活起來。
(分兩次作文)
兩篇作文作完后,我選出一個同學的習作展示出來,讓習作者談寫作經過,讓同學們共同品評我們的身邊的同學作為一個形象怎樣在自己的作文中生動鮮活起來的及“我”的在作文中生動、鮮活對整篇作文所產生的效果。
同學通過討論品評達成共識,認為小磊同學的兩篇習作雖都取材于自己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卻寫得意氣生動,關鍵在于他能觀照自己的生活。這“生活”,不僅僅指主觀世界之外的世界,更主要的指人的精神生活,即那些切實感受到的、真正引起過自己精神振動、使自己“長大”的東西。生活是平凡的,但因為有一個生動的“我”的揮灑,“我”的感受,“我”的真情,“我”的領悟,作文自然也會意氣生動起來。尋覓我們生活中的精彩,描述我們的真實感覺,敘寫我們真切感受,這才是我們作好作文的基本途徑。
一些寫人寫事的作文,“我”當然可以作為一個角色參與進去,從而可以盡情地揮灑“自我”,那么,比較客觀的描述呢?是否也能把“自我”融進去?或者說,融入了“自我”的客觀描述是否因為有了“自我”而頓顯生動呢?我布置了題為“吹肥皂泡泡”片斷練習,建議描寫中盡量融入“自我”。寫完后,我從學生習作中選出兩篇進行比較分析。
畢業生求職開始進入全面沖刺階段,正準備步入職場的畢業生們由于求職經驗的匱乏,經常會出現諸多不成熟的方面。在競爭激烈的就業過程中,如何成為用人單位眼中的“第一眼人才”,還需要畢業生們多多修煉。
求職前要自我定位
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職業指導師蔣愛麗表示,定位缺陷是學生求職過程中迷失方向的重要原因。
很多學生來到招聘會現場,在擁擠的環境下看到那么多用人單位和職位,一時亂花漸欲迷人眼。有的學生被用人單位的名稱所吸引,比如××集團公司;有的學生則被崗位名稱所震懾,比如客戶經理。在很少考察的情況下,也不管真實情況如何,自己究竟是否適合,僅靠名稱入耳而投簡歷的學生不在少數。
對于這些學生,首先要為自己進行職業診斷,診斷不見得要完全依據自己的專業,要在考查自己真實興趣和能力所在的基礎上再入招聘會求職。
制作簡歷避免花哨
據北京市人事局相關負責人趙玉斌介紹,他在和用人單位接觸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用人單位會直接淘汰包裝精美的簡歷,這些用人單位認為過于花哨的簡歷在某種程度上是不自信的體現,他們真正看重的是學生簡歷中所承載的內容。
對此,北京大學生就業之家職業指導師蔣愛麗認為,不會做簡歷仍然是畢業生們求職過程中的軟肋。很多畢業生的簡歷喜歡堆砌形容詞導致內容空洞;過于希望全面展示自己導致強項被淹沒,反而給用人單位“樣樣通,樣樣松”的感覺。
簡歷“常見病”診斷
癥狀一:概念化傾向嚴重
絕大多數學生描述自己的個性和實踐經歷時喜歡用一些很虛的詞語。比如在個性描述方面用工作勤懇,人際關系友善;描述實踐經歷時喜歡用有一定的項目研發能力。幾個空洞的形容詞堆砌在一起使得用人單位覺得學生實際很不自信,甚至虛假。
處方:
用具體的事例來證明自己的個性和能力。以人際關系友善為例。最好把自己在參加社團活動、參加導師的項目開發過程中如何與他人合作戰勝挑戰簡單地表述出來,這樣有理有據才能讓用人單位信服。
在實踐經歷方面,研究生一定要強調自己曾經參加過的項目和寫過的論文,并描述成果。只有項目和論文的名稱,沒有結果描述,也難以給用人單位留下印象。
癥狀二:邏輯順序不清
不少學生的簡歷欄目之間設置重復或者區別不明顯,容易造成閱讀邏輯上的混亂。
處方:
在欄目順序上,畢業生們應該遵循個人信息、教育背景、社會經歷、實踐成果等欄目依次排列的順序。表面上欄目順序顛倒是突出了個性,實際上是忽視了招聘者的閱讀習慣。
癥狀三:重點不突出
學生們都知道有實踐經歷更能吸引用人單位的眼球。但是不少研究生的實踐方向較多,比如學文科的學生既在單位做過行政工作,又在出版社做過文案策劃,在描述自己的實踐經歷時,學生大多沒有突出重點。
關鍵詞:個性化 閱讀教學 理論
一.發展學生的個性化語言。語言是思維的直接現實,是創造的基礎?!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边@句話告訴我們:“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必須以語言為載體,必須在“發展語言能力”的“過程中”“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庇纱丝梢?,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語文課有別于其它課程的個性和本質特點,是創造性閱讀教學必須牢固的不可動搖的理念。比如,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驗――講讀課文之前,教師一邊做演示實驗,一邊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實驗的過程和所觀察到的現象。這種做法,能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表達熱情,挖掘學生的語言潛力,促使學生積極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快速選用自己認為比較恰當的詞句進行描述,體現語言表達的原創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有詞不達意或句不連貫的現象,教師及時捕捉相關信息,巧妙點撥,學生便比較順暢地完成描述實驗任務。
二.整合文本信息,促進有效對話。文學形象的多義性和文學語言的意義未定性,為創造性閱讀教學提供了豐富的話題和廣闊的空間,同時也給閱讀教學帶來了難以把握的困難。怎樣才能保證與文本的對話扎實、深入、高效呢?我認為,整合文本的“創造”信息是促進有效對話的捷徑之一。創造信息常常被編者預設在文本之中。預設作為隱匿在話語深層的無形力量,既規定了表達者的話語權,又規定了接受者的解釋權。《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教材是教師和學生進行對話的“憑借”,編者常常把適宜于教師和學生與文本對話的切入口預設在作品前面的“預習提示”或作品后面的訓練題中,教師只要科學地整合作者與編者的預設信息,就能巧妙地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蘇教版語文三年級《趕?!芬晃?,敘寫了“我”在暑假里的一天跟舅舅趕海時追浪花、捉螃蟹、撈海魚、撿貝殼、抓大蝦的“事趣”,文章用“嘿”、“哎”、“咦”、“哦”等詞語表達了“我”對趣事特有的“情趣”。如何整合文本的創造信息,促進課堂的有效對話呢?品讀動詞,培養直覺思維。直覺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等特點有時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讓學生去品味揣摩,是培養直覺思維的好方法。課文設計題中,出示課件,讓學生用一邊讀一邊做動作的方法,吟讀屏幕上“捉螃蟹、撈海魚、撿貝殼、抓大蝦”這幾個詞語,感知這幾個詞語的精妙之處。品詞品句的最好方法不是講解詞語的字典意義,而是讓學生吟讀感知,并用做動作的方法感悟詞語的準確性與精練性,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運用詞語,培養學生的語感。直覺詞語的微妙所在,是閱讀的創造性方法。
三.培養學生的語感。所謂語感,就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的一種直接理解,它是通過長期反復訓練在人的意識與行為之間建立的一種條件反射性的關系模式,是意識與行為之間的自覺的反應。培養語感是語文課有別于其它課程的個性和本質特點。語境揣摩。了解語言文字,光靠字典還不夠,必須在語境中仔細揣摩語言之神妙。夏丐尊先生說:“在語感敏銳的人的心中,‘赤’字不但只作紅色,‘夜’不但只作晝的反對吧?!飯@’,不但只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只解作春天的雨吧。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煥然的造化職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情趣……”例如,魯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中的第一段所寫清國留學生是:“實在標致極了!”要真正理解“標致”一詞的含義,只有在在反復誦讀全文后,才能明白它的諷刺意蘊。比較推敲。有比較才有鑒別。賈島的“推敲”之改有傳神之功,一字之改,詞語語境的和諧幽邃之美酒顯而易見了。教材中有不少詞句比較的閱讀訓練設計,把原稿與改稿作比較,“改”的藝術在哪里,這種思辨品味的過程就是語感的有機訓練與積淀。例如,學習魯迅的《孔乙己》一文,可以把“孔乙己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銅錢”與“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中的“摸出”與“排出”作比較,體會孔乙己無錢時的尷尬與有錢時的神氣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神態。
一、隨文蓄勢,再現危急
根據各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在語言鋪陳中隨文蓄勢,運用比喻、夸張的手法在層層渲染中再現危急,既交待了事件發生的原因,又為后面人物的出現提供了富有情境感的背景?!稑颉芬晃牡那拔鍌€自然段中,緊扣“危急” 從雨勢之大、山洪之猛、人群之慌、橋窄之危四個角度進行蓄勢。“雨突然大了。像潑,像倒”釀成“像一群受驚的野馬,從山谷里瘋狂奔出來,勢不可擋的山洪”?!皟沙叨喔叩暮樗呀涢_始在路面上跳舞”造成“百多號人你擁我擠的瘋狂與驚慌”。在山洪狂飆與人群驚慌之下,一句“窄窄的木橋”為危機埋下伏筆。形成危機相疊,勢勢相逼的場面,勾勒出危機四伏的客觀環境。這種危急之勢的鋪陳與積蓄,在老支書指揮人群過橋時,又生動地烘托出老支書的堅毅、鎮定、果敢的形象,體現出客觀描述與主觀烘托的統一。教學中,在學生對課文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遵循課文由遠及近的敘述順序,圍繞危急之勢,緊扣關鍵詞、句,抓住雨勢之大、水勢之猛、慌勢之亂、窄橋之危,讓學生在初讀中讀懂文意,把握突發事件的形成要素。讓學生扣詞扣句進行聯想的基礎上再讀,讀出畫面。眼中有畫,心可入境。在學生對語言描述的情境獲得危急感悟的同時,進行再品讀,采用多樣化與個性的朗讀,運用氣息控制、節奏與聲調變化等朗讀方法的指導,品味中讀出暴雨、洪水交織的聲勢感,讀出事態發展的緊迫感,讀出人群在災難逼近時的恐慌感。依勢推進,層層渲染,順勢而入,在朗讀聲中外化緊張之態,再現危急之勢。
二、借勢入境,塑活形象
故事場景不僅僅是為了點明事件發生、發展的客觀環境,同時也在追求表達手法的主觀需要。人物傳神的表情、語言、動作描寫蘊含著人物鮮活的個性,只有在情境的烘托與渲染中去解讀人物,才能讓文學表現的人物個性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復活為豐滿的人物形象。文章在描述老支書指揮群眾時,著力從他的凝重和憤怒表情、不容置辯的話語、果敢有力的動作三方面,集中筆墨圍繞老支書的鮮活個性,進行形象化的精神刻畫,語言簡潔明快,巧妙把老支書的鮮活個性與閃亮的黨性濃縮在“他,像一座山?!钡男蜗蠡枋鲋?。教學中,緊扣“他,像一座山”,聯系人群之慌的情境,結合“人們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橋擁去,亂哄哄的人群……”的慌亂情勢,從老支書站立橋頭的姿勢與神情中讀懂老支書像大山一樣無畏、沉穩的個性與黨性;聯系水勢之猛的情境,結合“死亡在洪水的獰笑中逼近”的情境渲染,從他指揮人群過橋時的嘶啞喊話與冷冷的反駁中,讀懂他像大山一樣無私而博大的胸襟與黨性;聯系刻不容緩的危急情勢,結合“水漸漸躥上來,放肆地舔著人們的腰”的緊迫情勢,從他把兒子從人群中揪出的動作讀懂他像大山一樣威嚴而深沉的父性與黨性。讓學生在情境與情勢中,從人物個性入手,讀中聯系情境,讀中聯想情勢,讀中人物比較,讀中揣摩心理,把人物話語的焦慮與果斷,人物神情的凝重與威嚴,人物動作的迅捷與有力等形象要素讀活,由外向內,點滴積蓄,層層塑造,從感受人物形象走向感悟人物境界,從感受人物個性走向感悟人物黨性,多維度地感悟“他,像一座大山?!钡纳羁虄群?,最終實現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復活的人物個性,體驗出人物崇高的黨性光芒。也為下一環節的融境釋“橋”之義奠定基礎。
三、融境釋義,升華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