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藥制藥行業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及模型簡介
數據包絡分析(DEA)方法是1978年美國著名運籌學家A.Charnes,W.W.Cooper和E.Rhodes三人共同提出的,以相對效率概念為基礎發展起來的一種效率評價方法,是研究同類型生產決策單元相對有效性的有力工具¨J。采用DEA模型進行分析是因為DEA模型具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能對有多項評價指標的投入和產出進行綜合系統測量;二是評價過程以精確的數據為基礎,可以避免運用其他方法時難以避免的主觀隨意性,使評價及其結果更加客觀可信;三是能夠比較不同區域的技術創新的相對有效性;四是DEA綜合模型不受加權、排序等外界人為因素的影響,具有較強的操作性。DEA的基本思想是:將每一個被評價的單位或部門視為一個決策單元(DecisionMakingUnit,簡稱DMU),由決策單元組(DMU.)構成評價群體。處于同一評價群體的每個收稿日期:2008—12-31,修回13期:2009—04—16DMU確定的主導原則是:在某一視角下,各DMU具有相同的輸入和輸出。綜合分析輸入輸出數據,得出每個DMU效率的相對指標,據此將所有DMU定級排隊,確定相對有效的DMU.并指出其它DMU非有效的原因和程度,給主管部門提供管理決策信息。研究DEA有效性是以生產函數y=f(X)為背景的。所謂“技術有效”是指若生產狀態(x,Y)滿足Y=f(x),則稱生產狀態(X,Y)是“技術有效”的(也即輸出相對輸入而言已達到最大),此時,點(x,Y)位于生產函數的曲面上。所謂“規模有效”,是指投入量X既不偏大、也不過小,是介于規模收益由遞增到遞減之問的一種狀態(即“規模收益不變”的最佳狀態)。1.1CCR模型CCR模型又稱CRS模型舊1,它是由Charnes、Copper和Rhode三人共同提出的。該模型沿用Fan''''ell的固定規模假設,以線性規劃法估計生產邊界:凡落在邊界上的DMU即為最有效率投入產出組合的DMU。其效率值為1;而其他未落在邊界上的則稱為無效率的DMU,效率值介于l和0之間。假設有K個被評價對象DMU。(1≤k≤K),每個決策對象均具有N種投入要素以及M種形式的產出,并且記DMUk的輸入輸出向量可表示為:瑪=(善”%,…,~)1d=1,…,n匕=(Y”%,…,均)。√=1,…,凡Xii=DⅢt對第i種輸入的投入量y,i=DUMj對第r種輸入的產出量基于此假設,可將簡單的CCR模型公式表示如下:min(口),^2,≤,(公式1).xjxOXoJ5_^∑IAi≤ro,J-I。。Aj≥O,,=1,2,…,瓜其中,S一為各投入的松弛向量,s+為各產出的松弛向量;0、入i(j=l,…,k)、S一、s+為待估參數向量。1.2BCC模型BCC模型又叫VRS模型。CCR模型在計算綜合效率時,是基于規模收益不變的假設的,這一假設表明被考察單元可以通過增加投入來等比例地擴大產出規模。這一假設是很難實現的,實際情況中,許多生產活動都不滿足這一約束條件。后來的學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給CCR模型添加了一個凸性假沒:令王A,=1,這樣CCR型就被改造為BCC模型¨],如公式2所示:rain(0)。∑X,A,<。OXo,(公式2)。I。∑yJA,≤Yo,J2I‘’,善A,21,A,>10j=l,2,…,幾在最優解處,對那些非緊的約束,可以得到如下的松馳變量(slacks)$i-和5,+:f$i-=日‘善駟一薈A產。i=l,2,…,m{.一【s,+=乏A,,,口一Y#or=1,2,…,JDEA效率衡量可分別從投入和產出兩個方面來衡量,可分為投入導向型(Input—Orientated)與產出導向型(Output—Orientated)。投入導向定義為不改變產出數量下,如何減少投入比例,使投入最小;產出導向定義為不改變要素投入的比例下,如何增加產出,使產出最大。在規模報酬不變的情況下,兩者的技術效率值相等;但在規模報酬變動下,兩者技術效率值并不相等。以上是我們所要求的保持產出不變的情況下使投入(也即z。)最小化(也可稱為投入導向模式InputOrientation)。同理,如果所要求的是使投入不變情況下的產出最大化,也可得出產出導向模型(OutputOrientation),二者的結論理論上并無差別。通過求解BCC模型,我們便能得到第k個被考察單元的技術效率0,同CCR模型所得到的綜合效率一樣:0≤0≤1,當0=1時,我們認為被考察對象是技術有效的。運用上述模型對每個DMU進行求解,我們便能得到所有決策單元的技術效率值。DEA模型的經濟含義在于”J:(1)通常當0’=1。并且s--s+=O時,稱被評價決策單元DMU。相對有效,其形成的有效前沿面為規模收益不變,即在這n個決策單元組成的經濟系統中在原投入%基礎上所獲得的產出y0已達到最優。(2)當0‘<1時,若8-≠0、s+≠0,則認為DMU。無效,或技術無效,或規模無效。若s一=s+;0,則技術有效,令K=I/0’∑A,,當K=1時,稱DMUo規模有效,K<1時規模收益遞增,反之遞減。(3)若DMU。無效,我們可通過DMU。在相對有效平面上的投影來改進非DEA有效的決策單元。在可以不減少輸出的前提下使原來的輸入有所減少,或在不增加輸入的前提下使輸出有所增加,使其轉變為DEA有效。
2DEA模型在技術創新效率評價的運用
2.1數據來源
由于數據的可得性以及DEA方法對數據的要求,本文選取了2007年中國醫藥制造業中R&D投入前二十位的省份(自轄市)組成樣本,數據主要來自2008年《中國高技術統計年鑒》。
2.2指標選取
技術創新系統是把人力資源和財力資源投入轉化為創新的經濟系統。技術創新是一個多投入、多產出的經濟過程,在創新過程中需要多種資源的投入,其中包括人員的投入和資金的投入。資金的投入主要包括R&D投入與非R&D投入沖o。因此,我們以科技活動人員數(11)、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t2)、R&D經費內部支出(13)以及其中R&D經費占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的比重(14)4個指標作為投入指標。技術創新的產出顯示各區域技術創新投入要素組合的效果如何,可以用收益性指標與非收益性指標來評價舊1。收益性指技術創新為企業創造的銷售收入;非收益性指標一般是指專利申請數,專利較接近創新的商業應用,能較全面地反映各區域的發明和創新信息。綜上所述,我們選取專利申請數(01)、增加值(02)、新產品銷售收入(03)及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04)為技術創新產出指標(見表1)。
2.3實例運用
將中國醫藥制造業R&D投入前二十位的省份(自轄市)技術創新系統看作4輸入、4產出的決策單元(DMU),針對DMU建立CCR和BBC模型。運用Deap2.1軟件,得到如下結果(見表2、表3):
3結果分析
3.1從整體看.根據效率值0可將上述20個區域分為三天糞第一類包括江蘇、浙江、山東、上海、廣東、天津、河南、北京、福建、重慶、四川,吉林、陜西。這十三個區域被評價的技術創新綜合效率0、技術效率0及規模效率0都為l,并且8一=s+=0,達到了DEA有效——既是技術有效,又是規模有效(規模報酬不變)。即在這些決策單元組成的技術創新系統中,在原投入基礎上所獲得的產出已達到最優。第二類包括安徽、遼寧、江西、廣西。這四個區域被評價的技術效率0為l,并且s一=s+=0,達到了DEA有效.也即技術有效;但這四個區域的規模效率都小于l,分別為0.701、0.708、0.852、0.936,規模報酬呈遞增趨勢。.即在這些決策單元組成的技術創新系統中如果不考慮規模效益,可以認為在原投入基礎上所獲得的產出已達到最優;但如果考慮規模效益,則在原投入基礎上所獲得的產出還沒有達到最優,如果這四個區域增加科技人員和經費的投入還可以獲得更大的創新績效邊際收益。第三類包括湖北、黑龍江、河北。這三個區域被評價的技術創新綜合效率0、技術效率0及規模效率0都小于l。并且s一及s+部分不為0,規模報酬呈遞增趨勢,說明這三個區域DEA無效,也即技術創新無效。對于DEA無效的決策單元可以通過“投影定理”適當改進,使其轉變為DEA有效。改進公式為:x=0x一8一,Y=Y+B+.即在這n個決策單元造成的經濟系統中對于投入凰可減少而保持原產出yo不變,或在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將產出提高。
3.2區域技術創新無效的原因分析和可行的改進措施
(1)從投入角度分析河北區域的投入松馳變量s2一、s4一為0,而Sl一、s3一不為0;湖北區域的投入松馳變量Sl一、s2一、s4一為0,而s3一不為0;黑龍江區域的投入松馳變量S3一、s4一為0,而S1一、S2一不為0。都說明在創新投入中科技經費及RD經費投入或RD經費投入的占比相對不足,制約了以上三個區域醫藥制造業技術創新的產出。考慮到這三個區域中醫藥制造業規模報酬遞增,未來應加大科技活動經費籌集并提高RD經費的投入力度。
(2)從產出角度分析黑龍江區域的產出松馳變量S1+、s2+、s3+、s4+都不為…0湖北區域的產出松馳變量sl+、S2+、s4+都不為0I河北區域的產出松馳變量S2+、S4+不為0。說明以上三個區域在創新產出中專利申請數量、工業增加值、新產品銷售收入或新產品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方面相對不足,未來三個區域應該在技術創新方面注重自主知識產權和創新的含金量,提高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促進區域醫藥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4從區域實際發展的角度分析和建議
【關鍵詞】EVA值 REVA值 投資價值 醫藥生物
一、引言
醫藥生物行業屬剛性需求行業,有相對的穩定性,近年來越來越多地得到投資者的青睞。因此,對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研究不僅有利于投資者的投資決策,也有利于醫藥生物行業公司自身的價值判斷,從而利于其發展。
目前大量針對西方資本市場的研究表明,經濟增加值系統價值評價方法(又稱為EVA 法)對公司價值的解釋力遠遠強于其他指標。EVA 法是建立在對公司綜合資本成本(權益資本成本和債權起本成本)基礎上的比剩余收益理論更加可靠的業績計量價值評價方法,它可以減少公司管理層對公司會計利潤的操縱,并首次在公司價值評價中引入了人力資源和績效激勵等因素,使人們對公司價值的認識上推進了一大步。該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根本上要看它是否在創造價值,或者說價值是否在增加。其評價標準是:如果一個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大于資本成本,公司價值在增加,反之在減少。
本文采用EVA分析方法對2006―2010年間我國 A 股市場主板上市和中小企業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的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進行了實證分析,判斷醫藥生物行業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相信對這一問題的分析,能夠給投資者提供一些積極、有益的參考。
二、數據選取和變量設置
(一)數據選取
本文將研究年限定為5年,研究區間為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截至2010年12月31日,我國A股市場共有主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99家,中小企業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43家,創業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34家。由于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最早可獲取的數據從2009年開始,至2010年底,最多可獲兩年的數據,時間區間過短,因此本文不對創業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進行分析。在主板和中小企業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由于摘牌等原因而導致部分數據空白或缺失的,本文也不予分析。綜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區間為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研究對象為主板上市的86家醫藥生物行業公司和8家中小企業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
本文選取的數據為企業總資本、息稅前利潤、所得稅稅率、權益乘數、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率、短期貸款(六個月至一年)利率、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存款利率以及企業股票的收益率,其中滬深300指數的收益率和企業股票的收益率均采用普通收益率計算方法,計算周期為周。本文的數據均來自wind數據庫,本文使用Excel和Eviews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分析。
(二)變量設置
1.稅后凈營業利潤(NOPAT)
企業投入資本后獲得的稅后凈營業利潤的公式為:
其中,表示息稅前利潤,表示所得稅稅率。
2.加權資本成本(WACC)
加權資本成本的公式為:
其中,為債務資本,為股權資本,為債務資本成本率,對企業而言是股權資本成本率,對投資者而言是股東要求的回報率。
股東要求的回報率的公式為:
系數通常根據CAPM 模型建立回歸方程,利用基金的歷史數據得出的估計值。
3.經濟增加值(EVA)
經濟增加值的公式為:
其中,代表企業總資本。
經濟增加值(EVA)衡量的是企業創造價值的絕對量,該值可能受到企業規模的影響,因此,本文在EVA值的基礎上對該指標進行修正,引入一個新的指標,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消除企業規模的影響,其公式為:
三、研究方法
本文的樣本分為兩類,為主板上市的86家醫藥生物行業公司和中小企業板上市的8家醫藥生物行業公司,對這兩個類別分別計算出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然后對每個類別進行縱向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對每個類別,計算2006―2010年每年的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的樣本均值、樣本標準差以及經濟增加值(EVA)小于0的企業數目占當期企業總數目的百分比。
(二)假設檢驗
本文提出以下幾個假設,以判斷每個類別企業的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其投資價值的變化情況。
首先,對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均值的變化情況進行假設,并采用成對樣本的t檢驗進行假設檢驗。
假設1:2006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07年REVA值的均值,即。
假設2:2007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08年REVA值的均值,即。
假設3:2008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09年REVA值的均值,即。
假設4:2009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10年REVA值的均值,即。
其次,對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方差的變化情況進行假設,并采用F檢驗進行假設檢驗。
假設5:2006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07年REVA值的方差,即。
假設6:2007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08年REVA值的方差,即。
假設7:2008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09年REVA值的方差,即。
假設8:2009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10年REVA值的方差,即。
(三)個股排名
上述兩步的分析均是對兩類企業整體的分析,沒有涉及到具體的個股,本文根據個股的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的排名挑選出一只或幾只在2006―2010年表現出具有投資價值的個股,供股票的投資者參考和借鑒。
四、實證檢驗
根據本文REVA值的定義,計算出2006―2010年主板上市的86家醫藥生物行業企業的REVA值,共得到組數據。
(一)描述性統計
利用Excel對REVA值進行描述性統計,統計結果見圖1。
圖1 主板上市公司REVA值的描述統計
從圖1可以看出,主板上市企業的REVA值的均值從2006―2010年是呈遞增趨勢的,并且EVA值小于0的公司數占比是呈下降趨勢的,說明該行業創造價值的平均能力在不斷提高,并且沒有投資價值的企業越來越少了。另外,REVA值的標準差較為平穩,這說明主板上市的各企業間的差距保持一個較為穩定的水平。
(二)假設檢驗
首先,對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均值的變化情況進行假設,然后采用成對樣本的t檢驗進行假設檢驗。由于描述性統計顯示,2006―2010年間REVA值的標準差差異不大,但并不相同,故而本文假設各年份的REVA值服從同分布但方差不等的正太分布。本文的假設為:
假設1:2006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07年REVA值的均值,即。
假設2:2007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08年REVA值的均值,即。
假設3:2008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09年REVA值的均值,即。
假設4:2009年REVA值的均值小于等于2010年REVA值的均值,即。
檢驗結果見表1。
表1 2006―2010年主板上市公司
從表1可以發現,所有的t值在95%的置信水平下均顯著,也就是說均接受原假設,即。由此可以判斷,主板上市公司的REVA值逐年增加,且這種遞增的趨勢是顯著的。
其次,本文還要分析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方差的變化情況,采用F檢驗進行假設檢驗,判斷各公司REVA值差異情況的變化。本文的假設有:
假設5:2006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07年REVA值的方差,即。
假設6:2007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08年REVA值的方差,即。
假設7:2008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09年REVA值的方差,即。
假設8:2009年REVA值的方差小于等于2010年REVA值的方差,即。
檢驗結果見表2。
表2 2006―2010年主板上市公司
注:*表示在5%的置信度下顯著,**表示在1%的置信度下顯著。
從表2可以發現,前三個t值在95%的置信水平下顯著,最后兩個t值在99%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說明,由此可以判斷,主板上市公司的REVA值差異度的逐年遞減,且這種遞減的趨勢是顯著的。
綜上所述,通過對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均值變化情況和各公司REVA值差異情況變化的分析發現,主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逐年增強,并且各公司間創造價值能力的差異逐年較小。
(三)個股排名
本文根據個股的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的排名挑選出一只或幾只在2006―2010年表現出具有投資價值的個股,供股票的投資者參考和借鑒。排名情況見表3。
表3 2006―2010年主板上市公司REVA值排名前10的公司
從表3可以發現,在2006―2010年REVA值前10名的榜單上,恒瑞醫藥5次榜上有名,仁和藥業和天壇生物出現4次,說明這三家公司在2006―2010年間均表現出較高的投資價值,投資者可以給予關注和考慮。
(二)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的縱向研究
與主板上市公司的縱向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相同,對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進行縱向研究,具體本文不再贅述,研究結果見圖2以及表4―表6。
圖2 中小板上市公司REVA值的描述統計
表4 2006―2010年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
注:*表示在5%的置信度下顯著。
表5 2006―2010年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
REVA樣本方差的F檢驗結果
注:*表示在5%的置信度下顯著。
表6 2006―2010年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
REVA值排名前3的公司
通過對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均值變化情況和各公司REVA值差異情況變化的分析發現,中小企業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創造價值的能力逐年增強,并且各公司間創造價值能力的差異逐年較小。通過對REVA值排名情況的分析發現,科華生物、華蘭生物和新和成這三家公司在2006―2010年間均表現出較高的投資價值,投資者可以給予關注和考慮。
五、結論與啟示
(一)結論
通過對相對經濟增加值(REVA)均值變化情況和各公司REVA值差異情況變化的分析發現,無論是主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還是中小企業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他們創造價值的能力均逐年增強,并且各公司間創造價值能力的差異逐年較小。
通過對REVA值排名情況的分析發現,在主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中,恒瑞醫藥、仁和藥業和天壇生物這三家公司在2006―2010年間均表現出較高的投資價值;在中小企業板上市的醫藥生物行業公司中,科華生物、華蘭生物和新和成這三家公司在2006―2010年間均表現出較高的投資價值。投資者可以對以上公司的股票給予關注和考慮。另外,通過主板市場和中小企業板市場的截面分析發現,中小企業板上市公司創造價值的平均能力高于主板上市的公司,但是中小板上市公司創造價值能力的差異性很大,不如主板市場來的穩健。
(二)啟示
我國大多數企業目前內部采用的業績評價方法還是以傳統業績評價指標為主,這將不能準確地度量與評價企業的業績,產生盲目追求會計利潤的短期經營行為。上市公司是否值得投資,根本上要看它是否在創造價值,或者說價值是否在增加。EVA方法作為一種新型業績評價方法可以在資本投資、戰略選擇、項目決策等方面為股東提供參考依據。EVA價值管理體系在西方發展成熟的市場上已經顯示出顯著的優越性。首先,EVA相對于的傳統會計指標,它能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讓股東直觀地了解權益資本的運作狀態。其次,EVA是從公司股東的角度評價公司業績,能將股東利益與經營管理者業績緊密聯系在一起,促使管理者站在股東的立場進行經營決策,可以減少管理者道德風險,避免信息不對稱給股東帶來的損失。最后,EVA同時也可以作為財務預警指標,它不僅考慮了公司使用的全部資本,而且考慮了企業外部的市場信息,將企業的風險納入考察范圍。所以,本文建議推行以創造價值為宗旨的經營理念,實行以EVA為決策的考量前提,以更好地評估公司的投資價值。
參考文獻
[1]胡繼之,呂一凡. EVA在中國證券市場實踐中的應用[R].深證深研字第001號,2002(03):134-152.
[2]李洪,張德明,曹秀英,等. EVA績效評價指標有效性的實證研究――基于454家滬市上市公司2004年度的數據[J].中國軟科學,2006(10).
[3]胡靜. EVA業績評價方法在我國民營企業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0.
[4]孫宋芝.EVA業績評價方法研究綜述[J].會計之友,2010(03).
[5]廖桂蓮.EVA指標考察我國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基于新會計則視角的比較分析[J].商場現的代化,2008(21).
[6]張家倫.企業價值評估與創造[M]. 北京:北京立信會計出版社,2005.
關鍵詞:2型糖尿病;長秀霖;療效;安全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糖尿病患者愈來愈多,其主要的病癥表現為血糖升高。導致糖尿病的原因極其復雜,如不及早進行診斷和治療,很容易引發急、慢性并發癥和導致各種感染。本文抽選36例符合條件的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長秀霖聯合降糖藥治療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選2011年5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首次診斷需要用胰島素治療或者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共36例,其中男13例,女13例,年齡41~73歲,平均(55.1±9.3)歲,病程9個月~13年,體重指數21.3~30.2kg/m2,均排除有心肺肝腎功能不全、電解質紊亂、酮癥以及合并感染者。
1.2方法 根據臨床診斷確診患者,普及糖尿病相關知識和指導飲食注意,患者口服1次/d,距餐前15min空腹口服1片2mg的格列美脲異型片(亞莫利)降血糖,通過皮下注射的方式每天睡前注射10U的胰島素(長秀霖),然后對患者進行空腹和飯后的血糖測試,測定FPG,2hPG的數值。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系統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治療1w、4w、8w后FPG,2hPG等指標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
3 討論
2型糖尿病是終身存在制疾病,其病程進展緩慢,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目前最為根本的治療方法,能延緩糖尿病后期視網膜、微血管病變等一系列并發癥的發生[1]。隨著病情發展,通常需要注射胰島素進行強化治療,但多次注射胰島素不可避免會增加低血糖的發生概率或是增加患者體重,而甘精胰島素的出現恰好解決了此類缺點。
甘精胰島素是長效機制的胰島素,有著較低的溶解度,注人患者皮下組織后,由于酸性溶液被中和,產生一種微細沉積物,能夠持續性少量的進行甘精胰島素地釋放,其血藥濃度以及時間特性是能夠預見的,因此,可作為一種長期長效機制胰島素使用。長秀霖是中國生產的第一支甘精胰島素,具有甘精胰島素在酸性環境中結構穩定、在中性環境中先形成細小沉淀然后起到緩釋作用等特點;其模擬人生理性胰島素分泌,在藥物注射后不會出現明顯峰值,其作用類似胰島素泵。注射時間靈活,對患者血糖控制更加穩定,其藥物價格亦比其他胰島素泵便宜,具有注射次數少、經濟等優勢特點[2]。
本研究36例符合實驗標準的糖尿病患者,采用長秀霖聯合口服降糖藥治療,治療1w、后患者FPG,2hPG等指標即顯著低于治療前(P
綜上所述,長秀霖在降血糖方面頗具療效,對空腹血糖指標的作用更為明顯,不易產生低血糖狀況,經濟安全,并能長期控制血糖且療效很好。
參考文獻:
關鍵詞:化學藥行業中藥行業專利
專利對制藥行業的重要性
專利對制藥企業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制藥行業是技術創新高度密集的行業,具有高研發投入、高風險和高收益特點。一方面,從技術上講,還原解析一種藥品相對于研發來說難度要小得多,費用也低得多;另外一方面,藥物的成分還必須公開,告知醫生、患者以方便使用。這均導致新藥非常容易被模仿制造,專利因而成為保護新藥最有力的手段。當前國際上的制藥巨頭都是依靠專利保護其領先地位,專利產品的銷售額占總銷售額的比重高達40%。DavidE•Webber(2003)的研究說明,相對于化學、石油、機械、金屬制品、冶金、電機、儀表、辦公設備、汽車、橡膠、紡織等其他行業,專利制度對制藥行業創新能力的保護最強。
在缺乏研發數據時,豐富的專利數據既可以作為企業層面技術創新活動的投入替代指標,也可以作為產出替代指標。專利指標研究的權威Griliches(1990)指出,盡管存在各種困難,專利統計數據仍然是分析技術變化過程的一個獨一無二的指標。在得不到詳細的研發數據時,目前專利數據至少能夠作為衡量公司間發明活動水平差異的一個替代指標。在我國,上述結論有其特殊意義。我國企業的研發投入數據很難獲得,對于企業技術創新研究,專利數據是不可多得的資源。利用企業層面的專利數據進行研究的嘗試,對我國企業技術創新研究有著積極的意義。
我國制藥行業專利數據收集
醫藥專利數據雖然是公開的,但是要把專利數據變成可供研究使用的數據,還有不少障礙。企業實際控制的專利在專利庫中記在不同的申請機構名稱下,比如其分支機構的名稱、企業收購的其它企業的名稱、企業的原名(因為企業改制的原因,在我國企業更名的情況非常多)等等,甚至申請專利的分支機構也會更名。但是,政府專利機構收集的專利數據庫只是把每一個專利記入每一個申請人名稱下,不考慮申請人是否屬于相同實體,也不記錄更名、并購信息。
考慮到上市公司的年報、半年報以及上市材料都是向全社會公開的,信息的準確度也比較有保證,本文以上市公司醫藥企業為樣本。由于多元化經營對利用專利數據進行的研究有一定的負面影響(Griliches,1990),在選擇樣本時不考慮主業不夠突出的醫藥上市公司。企業樣本確定及專利數據收集的具體辦法是:
首先找出深滬交易所依據證監會行業分類指引標示的醫藥制造類公司,根據財務數據庫提供的信息,選擇“醫藥制造”業務上利潤和銷售收入兩項都占50%以上的公司,去除不穩定因素(如主業變更),最后保留62家公司。然后,在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上數據庫(該數據庫區分中藥藥品和西藥)中查找各公司注冊的所有藥品,判斷該公司絕大多數藥品是中藥還是西藥,將該上市公司列入相應行業。最后全部上市公司按行業分為化學制藥31家,中藥24家,混業經營7家。為了方便對比研究,本文排除7家混業經營上市公司。最后,以各上市公司母公司和2002年納入財務報表范圍的子公司為統計對象,在國家公開的專利數據庫中進行全面查詢,統計各公司3類專利的4年積累申請數。
我國制藥行業專利數據的比較分析
1993年到2002年間,化學藥和中藥兩個行業共55家上市公司共申請專利825件,其中發明專利248件(約占總數的30%),實用新型專利64件(約占總數的7.8%),外觀設計專利513件(占總數的62.2%)。按照專利類型和申請企業所在行業分類,55家樣本企業從1993年到2002年的專利申請信息統計如表1所示。
我國制藥企業專利申請以外觀設計為主,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數量較少
無論是化學藥行業還是中藥行業,外觀專利在全部申請專利中均占有一半以上,中藥企業甚至接近70%,平均每家中藥企業擁有14.29條外觀專利。化學藥行業和中藥行業實用新型專利分別占總申請數的7%和9%,比例相差不大。但是化學藥制造行業的發明專利占總專利申請數的39%,而中藥行業的發明專利申請比例只有25%的水平。
化學制藥企業各類專利申請都少于中藥企業
化學制藥行業平均每家企業在統計范圍內只申請了5~6條外觀專利,而中藥行業企業的平均外觀設計專利申請是14.29條,專利申請遠遠比化學制藥行業活躍。對比平均每家企業申請的實用新型專利數量,化學制藥行業也和中藥行業有較大差距。
我國制藥企業平均專利申請水平低下
通過對樣本企業中位數的分析,發現我國制藥企業專利申請水平較低。化學藥樣本企業的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專利中位數均為0,發明專利為1,說明一半以上企業幾乎沒有專利申請行為。中藥樣本企業情況稍好一些,但是整體而言專利申請數量也非常少。專利數量平均數能夠達到15條,主要得益于少數樣本企業(如白云山、同仁堂)申請的專利數量非常多,是專利申請大戶,拉高了樣本企業整體平均水平。
制藥企業專利水平與業績的相關性分析
研究思路
為了考察制藥企業專利申請水平與企業績效的相關程度,采用方差分析方法。首先對化學藥樣本企業和中藥樣本企業按照專利類型和專利水平進行分組,然后用方差分析判斷組間財務數據有無顯著差異;最后對結果加以分析。
因為多數企業的專利申請數較低,每一次方差分析僅將樣本企業分為兩組。采用不同類型專利4年積累申請數的中位數為標準對企業進行分類,累計專利申請數小于中位數的企業稱為A組,累計的專利申請數大于中位數的企業成為B組(可以分別從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角度進行三次分組)。采用中位數作為分組指標,主要是因為不管是哪個分行業、哪種專利申請,專利申請數為零的企業都不少,在分組時考慮平均數會被專利申請較多的企業拉高,專利申請多、但不是特別突出的企業容易分進低專利申請組。
方差分析結果及分析
在業績指標確定上,本文擬與盈利能力和企業規模兩方面考察專利與企業業績的關系。本文選擇了7個有代表性的指標進行方差分析。其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利潤率和總資產收益率是代表企業盈利能力的5個指標,而職工人數、資產總計是代表企業規模的2個指標。對A組和B組企業2002年的各項財務指標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
方差分析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制藥行業的專利申請水平總體上與企業盈利性水平和規模正相關。統計表明,在10%以下置信水平,存在組間差異的指標絕大多數都顯示B組均值顯著大于A組。本文選入的所有指標都是正向指標,指標值大就說明企業盈利狀態好,規模大。因此,專利申請與企業績效和規模有著總體上的正向關系。
中藥行業的發明專利與企業盈利性顯著正相關,但是在化學制藥行業這一結論不成立。依照發明專利分組時,化學制藥行業的兩組沒有一種盈利性指標和規模指標有顯著差異;而中藥行業的兩組之間有利潤總額、總資產收益率2個盈利性指標有顯著差異。但中藥企業在企業規模指標上沒有顯著區別,更加印證了兩組中藥企業的盈利能力有顯著差異。
化學制藥行業實用新型專利與企業盈利性和規模均呈現顯著正相關,但是在中藥行業這一結論不成立。在依照實用新型專利對企業進行方差分析時,發現化學制藥行業B組在2個盈利性指標(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和企業規模指標(職工人數、資產總計)顯著高于A組,顯著性水平達到5%以上。
化學制藥行業外觀專利與企業盈利性和規模均呈現顯著正相關,但是在中藥行業這一結論不成立。在依照外觀設計專利對企業進行分組時,發現化學制藥行業外觀設計專利申請較多的B組有3個盈利性指標非常顯著地優于A組,這3個指標分別是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利潤率。此外,表示企業規模的職工人數和資產總計指標也非常顯著。中藥企業的兩組之間業績只有資產總計1個指標存在較顯著差異,盈利性指標差異均不顯著。
以上分析結論與我國化學藥和中藥現狀是吻合的。在化學藥行業,我國主要從事仿制制劑藥生產,尤其是原料藥的生產,自主研發的新藥非常少。例如,歐洲主要生產商已經停止生產的四環素、氯霉素、土霉素、鏈霉素等原料藥產品,主要產地集中在我國。在缺乏研發能力,生產同質化產品的情況下,基本競爭環節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和營銷環節。一方面,通過提高生產工藝水平,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過市場營銷提高客戶的品牌認知度。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正是通過提高這兩個環節的競爭力,提高了企業的業績。
而我國中醫藥行業與化學制藥行業的本質區別就在于中藥行業擁有自主研發能力,以當前資金與技術實力,中藥企業通過努力,有能力進行自主研發。像太極集團、同仁堂、成都地奧這些企業正是因為擁有自己的拳頭中成藥產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獲得快速成長。因此,體現新藥能力的發明專利與中藥企業的業績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分析如下:
一、中藥材、中成藥業 從中藥制藥行業整體發展看來,上游中藥材價格基本保持穩定,中藥行業的成本因素變動不大;而在市場需求方面,由于人口老齡化以及對中藥產品在慢性病治療中安全性療效認識的增強,下游市場需求保持穩步增長;此外,采用新工藝制造的先進劑型的中藥產品大有逐步替代原有傳統劑型品種的趨勢。技術和市場將是左右未來中成藥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在這種大環境下,具備較完善的產品結構,營銷能力較強的中藥制藥公司有望繼續保持高于行業15%的平均增長幅度。
二、化學藥制造業 化學原料藥行業是化學藥制造業中產品品種最多、生產銷售規模最大的子行業。預計抗生素原料藥企業在2008年的贏利能力將仍然較弱。而對于細分品種如心血管類藥物等,多數品種在升級換代、國際產業轉移、專利到期促進仿制等因素的影響下,在2008年雖面臨價格持續下跌的可能,但通過規模效應、成本控制、以及產品從成長期進入成熟期的穩定供求關系的依托,仍然在快速增長的同時保持相對較高的盈利水平。化學原料藥行業整體而言,預計2008年大致與2008年情況持平,處于自然增長狀態。
2008年中國醫藥行業前景的總體展望分析認為:
第一,2008年,全球醫藥產業依然穩定發展,預計未來3年世界醫藥市場年增長率9%左右,生物制藥市場年增長率大概為20%(引自新疆證券)。專利藥將繼續主導市場發展但增幅減緩,普藥的市場份額將擴大。
第二;2008年,醫藥行業利潤增速出現階段性的回落。自1999年以來,中國醫藥工業經濟連續保持兩位數的產銷和利潤的穩定增長,但2008年3季度以來政策與市場兩大層面的多種負面因素集中顯現,這一慣性將在2008年持續。
第三;2008年,我國醫藥需求將持續增加。人口增長、人口老齡化、人均用藥水平提高等行業長期增長的內在驅動因素并未改變;而2008年8月份以來占據國內第一大用藥領域地位的抗感染藥物市場逐步回暖,對于化學原料藥與化學制劑藥行業的整體效益水平回升具有重要意義;加上中藥行業銷售與利潤水平的持續穩定增長和生物制品行業的快速成長,2008年醫藥行業效益有望回升。預計未來3年國內藥品市場年增長率13%~17%。
第四;2008年,中藥行業與特色原料藥子行業仍將是中國醫藥經濟的比較優勢行業,整體上具備更突出的核心競爭力和穩定增長前景。相對而言,國內化學制劑藥企業普遍缺乏創新,在全球競爭市場競爭,仍然需要努力。
【關鍵詞】西藥制藥;制取技術;新工藝;新技術;研究;應用
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人們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對精神文明迫切追求,對自身身體狀況加以重視,這就對西藥制藥行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藥行業關乎民生問題,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因此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要在西藥制藥工作中引入各種先進的技術,加大其生產力度,提高其生產質量,從而滿足人們對于西藥的需求,促進醫藥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西藥制藥工程中所采用的制藥技術與工藝
目前,隨著我國節能環保正則的進一步實施,醫藥行業也開始將綠色節能理念運用在制藥行業當中,無疑給醫藥行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通過各項先進的制藥工藝的應用,經過實踐表明,其療效非常好,對于人們身體健康起到很大的幫助。但是我們還需要清楚的知道,在西藥制藥工作中,由于化學物品過多的使用,導致其對外界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污染,極不利于人們的正常生活,影響到他們的身體健康。自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開始對西藥生產中的環境污染及藥品污染加大了重視力度,開始采用各種先進的設備來預防藥物在生產過程中造成的污染,使環境污染得以有效控制。
二、醫藥制取新技術、新工藝的未來發展趨勢
目前,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醫藥行業也引入了大量的技術手段,促進醫藥事業的快速發展,例如微生物技術以及基因工程技術等。在對藥物生產的實際工作中,為了保證西藥藥品生產的質量,我們必須要保證采取的原材料以及外加劑無毒無害,通過先進的化學手段,在良好的客觀環境當中對其進行反應與合成,最終生產出優質的、高效的西藥藥品。目前相關研究者已經開始對全密閉式生產系統進行深入的研究,并有些制藥企業已經將該系統應用在實際藥品生產當中,達到了理想的效果。在醫藥行業當中,通過各種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有利于保障人們的生命健康,也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的影響。
三、手性合成
所謂手性也就是某物體與其鏡像不同,且其鏡像又不能夠與該物體相重合,是一種重要的對稱關系。在生命體系中,絕大多數生物大分子構件都是以這種手性化合物而存在的,例如藥物等。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將藥物的對映體采用不同的方式將其參與到其他結構中進行反映,這就會產生不同的效果。目前,相關研究者已經深刻認識到手性在醫藥行業中的重要性,并將其應用在實際工作中,以保證人們的健康,避免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污染。
四、醫藥行業中新技術、新工藝的未來發展趨勢
在現代化社會發展中,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其環保意識也在不斷的提高,對于生活中的各種綠色產品有了更高的重視。尤其是對綠色食品的重視程度。但是國際上并沒有對綠色食品的概念進行統一,只說明在食品當中添加劑沒有或者含量少的食品都屬于綠色食品。雖然這一類食品的價格要比普通食品要高很多,人們也愿意在該食品上消費。目前,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西藥制取新技術與新工藝也開始朝向綠色環保的方向不斷發展。
五、新技術、新工藝在西藥制藥工程中的應用
眾所周知,雖然當前我國經濟與科技都得到了顯著的發展,但是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也在不斷增大,人們為了抵抗各種各樣的病菌,大量使用抗生素,也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很多病菌具有抗性。此時人們對于西藥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很多制藥行業在制備藥物的過程中大量使用添加劑等材料,并且還通過拆分外消旋混合物而生產出西藥成品,在這一生產過程中,對于外界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不良影響。因此為了避免外界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污染,保證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們很有必要對當前的新技術與新工藝進行全面研究,并將其應用在醫藥制藥工程當中。
1、不對稱催化氫化 有不對稱催化氫化是第一個在工業上使用的不對稱催化反應。早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山都(Monsant0)公司就成功地應用不氫化合成了用于治療帕金森病的L一多巴。Pf等設計合成了手性雙毗陡麟配體的釘配合物,對2一(6’一甲氧基一2一萘基)丙烯酸和酮醋的不對稱催化氫化具有極高的對映選擇性,可用于制備非+
2、不對稱催化氧化 1980年Sharpless報道了用手名過氧叔丁醇對烯丙醇進行氧化,成功地實現了經濟不對稱環氧化的過程,這一方法的出現促進了實驗有機合成和工業有機合成的發展。比如用認為,來合成盡受體阻斷劑治療心臟病藥物s一心得安。
3、酶催化拆分異構體 心血管病藥物心得安的藥效主要在于(魯)異構體;(R)一異構體則可以用作一種避孕藥為了分別得到單一異構體,Lagos等發展了化的方法。最近,叢方地將脂肪酶PSL器賠固定化生物反應來代替酶粉應用于該中間體的拆分。結果發現其催化活性是同質量酶粉活性的10倍,得到了95%e.e.的(R)一1一氧一2一丙醇,并進一步合成、結晶得到99的手性(s)一心得安鹽酸鹽。
4、“潔凈”的反應介質 目前在藥物生產以及合成研究中大量使用的有機溶劑存在有毒、易揮發、易燃易爆等諸多缺點。隨著綠色化學成為化工生產可持續發展的方向,無毒無污染的合成技術(包括環境友好的“潔凈”反應介質)的研究和發展成為綠色化學的重要研究內容。
六、結束語
目前,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西藥制藥工程中通過各種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有效的提高了藥品的生產質量,保證了人們的身體健康,也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影響。通過上述,簡要分析了西藥制藥工程中各種新技術與新工藝的應用,相信大家已對此有了初步的了解,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提供參考性依據。
參考文獻
6月16日,在走了一個過場之后,聯想控股以8.7億元的價格 順利收購了石家莊制藥集團100%的股權。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產權轉讓,業內盛傳已久,而石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石藥集團國有股權轉讓公告》中,要求受讓方是一家以制造業為主營業務、總資產規模在500億元人民幣以上、年銷售收入在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大型內資企業集團,基本就是為聯想量身打造。收購完成后,聯想控股同時也持有石藥集團下屬上市公司中國制藥約50.93%的股本。
石藥集團是中國最大的化學原料藥生產基地和綜合制劑生產基地2_--,位列中國化學制藥行業前列。1997年8月21日,石家莊一藥集團、石家莊二藥企業集團、石家莊四藥股份、河北制藥集團4家企業聯合組建了石藥集團有限公司,并將優良資產注入中國制藥,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融資。由蔡東晨任董事長。這次的企業聯合其實是政府拉郎配的結果,當時政府還比較熱衷于強弱聯合。這次聯合對蔡東晨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當時國內一些不錯的企業就是在這種拉郎配中開始走向衰落。某種程度上,蔡東晨像這個企業的家長。經過一番掙扎,聯合后的石家莊制藥集團走出低谷,利潤開始節節攀升,成為地方政府的納稅大戶。到2003年,企業達到一個發展高峰,并成為石家莊市首個利稅過10億元的企業。在石家莊市政府打造“藥都”的定位中,石藥占據重要地位。
但是,沒有被拉郎配打倒的石藥集團,卻幾乎倒在了國家的調控下。從2004年開始,發改委共對藥品進行了24次降價調控,原料藥企業利潤空間一再縮小,由于受行業環境等多方面影響,加之民營資本、外資大舉進軍中國醫藥行業,使得企業經營面臨嚴峻形勢。石藥兩大類產品青霉素和維C價格反復下降,贏利能力大不如前。與2003年比,在香港上市的中國制藥市值已縮水20多億港元。
到2006年,國內的原料藥企業已大面積虧損,石藥集團雖然還在贏利,但已是舉步維艱,石藥集團在尋找出路。據記者調查,早在2006年中,石藥集團已和聯想達成初步意向,聯想曾派人到石藥集團歷時數月做了詳細考察,隨后,石藥集團召開了職代會,傳達了改制信息。但是,隨著聯想將收購石藥的傳聞愈演愈烈,收購似乎被擱置了,各相關方對此都三緘其口。而此時,老牌制藥企業已陷入了低谷。
這次的股權轉讓,對石藥集團來說是一個發展的機會。聯想控股承諾,在受讓石藥集團國有產權后,將以石藥集團作為其發展醫藥產業的平臺,未來5年內擬投資50億元,把石藥集團打造成在世界上有相當影響力的大型制藥企業,使其新增銷售收入150億元、利稅25億元。
而石藥集團的管理層,也將比他們作為國企干部得到更多的實惠。“聯想控股收購石藥集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管理層擁有股份,讓他們從精神上和物質上都能真正成為企業的主人。”簽約當天,聯想控股總裁柳傳志便向石藥管理層立下承諾。內部人士告訴記者,中層以上人員共約300名左右都有可能得到股份。有接近此事的消息人士透露,MBO是石藥在與聯想談判時就已經訂好的。除了MBO外,聯想控股還保證未來5年內保持石藥集團管理層的基本穩定,但聯想將派人出任集團董事。記者拿到的部分聯想和石藥集團收購意向的草案中的圖表也顯示,聯想收購石藥后,將會整體上市,隨后進行MBO。
在石藥轉讓給聯想的同一天,河北省另一家大型制藥企業――華北制藥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確定了戰略合作框架,給自己的未來發展開辟了另外一條道路――能源發展。此前,兩家已在合作生產生物能源丁醇。在制藥行業的寒冬中,這些老牌的制藥企業都很清楚,不在停滯中淪陷,就在革命中重生。
三贏的收購
聯想收購石藥可以說是三贏。中國的青霉素占世界市場份額的80%,維C也占了70%,這兩大原料藥是石藥集團的主產品,在國際市場占據了極大份額。長期以來,我國原料藥出口價格戰打得很激烈,2007年7月1日起,我國又調低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這將對我國原料藥出口造成影響。歐盟于2007年6月1日起實施的《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制度》,我國維生素C出口前景不容樂觀。石藥集團掌門人蔡東晨表示,石藥要想獲得更大發展,必須調整產品結構,實現升級換代。聯想控股將注入的大筆資金無疑有助于石藥的轉變。
柳傳志公開稱,聯想控股收購石藥之后,將為石藥提供如資源、資金、管理經驗等各種幫助,使石藥完成上下游產業鏈的整合。聯想有收購醫藥企業的經驗。2005年,聯想控股公司下屬的弘毅投資曾出資2.1億元,收購先聲藥業31%的股份。這一收購所注入的資金,直接推動了先聲藥業隨后的產品并購和赴美上市。在聯想參股之后,2006年先聲藥業首涉抗癌藥市場。先聲藥業斥資2億元購得煙臺麥得津生物公司80%股權,將其開發的抗腫瘤新藥“恩度”收進囊中,創下國內藥業以單一品種專利為目標的最大金額并購紀錄。石藥集團的規模及企業狀況等優于先聲藥業,石藥集團轉讓后的前景很可預期。
根據轉讓合同,石藥集團轉讓后注冊地點不變,這就保證了稅收關系不變,石家莊政府的稅收收入不受任何影響。同時盤活了國有資產,拿回了現金,石家莊市國資委在得到轉讓石藥產權的資金后,將主要用于本市國有企業改革、改制過程中職工安置、償還企業負債等方面。據悉,這次收購中,石家莊市國資委―直唱主角。
這次的股權轉讓,收益最大的可能是聯想控股。從收購本身來說,今年原料藥市場轉暖,價格開始大幅回升,收購石藥后,只要再包裝異地上市,就可以收回投資并獲得很好的收益。更有業內人士認為,石家莊國資委希望盡快把石藥賣掉。盡管標價8.4億元,石藥的實際價值可能超過20億元。業內的共識,收購國企總是會有超出預期的實惠。據介紹,在過去的幾年中,聯想收購了9家企業,其中5家是國企,其利潤都上漲了幾倍,個別的甚至上漲了近10倍。
從聯想的整體發展來說,收購石藥這步棋是蓄謀已久。近年來,聯想控股積極在其他行業尋找發展機會,并以資本運作和行業整合的方式,著力在新領域培育骨干優勢企業。聯想控股非常看好中國醫藥行業的發展前景,并清晰認識到石家莊市作為醫藥產業基地突出的區位優勢。有業內人士認為,聯想成立弘毅投資的初衷就是為了收購石藥,前年收購先聲藥業,也是為了收購更大的制藥企業試水。收購石藥完成后,聯想控股將進入醫藥行業三甲。
抄底的資本
石藥和華藥選擇了自己的變革之路,而他們的變化僅僅是中國醫藥產業的一個縮影。站在全球的角度,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院長朱寶泉把整個醫藥環境稱之為“寒冬”。他說:“2006年,全球主要市場的增幅在變緩,上市新藥數量下降,大型制藥公司在裁員。而中國醫藥行業也經歷了有史以來最為嚴酷的一年,整個醫藥行業透著寒意。”
藥品24次降價、反商業賄賂、嚴控新藥審批、剛剛啟動不可預料的醫改等等,讓醫藥行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從2003年到2006年,醫藥行業的稅前利潤率從9.4%降到7.98%。2006年,醫藥行業在政策性寒流的沖擊下,增長速度顯著放慢。全年行業銷售收入增長為17.52%,利潤增長為11%,這兩項指標均創下10年來的新低。2007年前5個月醫藥經濟效益指標出現回暖,但國內醫藥市場藥品降價、成本費用壓力仍然存在。業內人士認為,整個行業暫時還難以完全好轉,這個谷底將持續幾年。像石藥和華藥一樣,醫藥行業都在尋找自己的出路。自2006年開始,中國整個醫藥行業明顯出現了重組、私募、上市的熱潮。現在我國的醫藥企業普遍規模較小,集中度偏低,行業整合存在很多機會,繼前幾年的并購風潮之后,步入谷底的醫藥行業迎來了另一個熱潮,那就是資本的大舉進入。現在的低谷,給了資本抄底的機會。
醫藥行業表現強勢
在分析醫藥行業時,通常將其細分成化學原料藥、生物制藥和中藥3個子行業,它們由于自身特點不同,表現也略有差異。截至7月15日,上證指數累計上漲7437%,而醫藥行業的3個子行業分別大幅跑贏上證指數23.54%、32.9%和24.13%,遠遠強于市場平均水平。
預計在未來,隨著市場風格的轉變,資金的避險需求增加,化學原料藥子行業具有的防御性特征可能會充分展現。另外,由于醫改配套政策,如基本藥物目錄等將陸續出臺,相信受益于醫改的化學原料藥上市公司將得到市場的關注。生物制藥行業在3個子行業中表現最強,這主要與甲型H1N1流感疫情在全球的集中爆發有關,流感概念股中有部分公司基本面較為優良,看點頗多。隨著這類公司估值壓力逐漸釋放,后市仍然值得積極關注。中藥保健品行業,從長期來看,目前的估值處于歷史平均水平,相對較為合理。如果大盤繼續強勢上揚,整個行業將有望隨大盤同步上漲。
估值優勢并不明顯
目前,上證指數已經站穩了3100的整數關口,大盤強勢特征明顯。炒股的主要思路有二:第一,尋找行業的估值洼地。個股和行業上漲的最大理由就是估值上有優勢,通常情況下,估值洼地最容易吸引大資金介入,風險小而收益大。第二,尋找業績增長明確的公司。上市公司2009年二季度報表陸續披露,從中尋找二季度業績大幅增長的公司,逢低介入是最適當的時機。
從估值角度看,由于目前上市公司贏利能力處在相對低谷,因此市盈率普遍偏高,用市盈率(PE)來估值并不能反映市場正常的估值水平。這里主要用市凈率(PB)和市銷率(PS)作為標準對個股和行業進行估值,因為這兩個數值波動小,敏感性低,更能反映目前的真實水平。對于醫藥行業的3個子行業而言,將目前階段的PB和Ps分
別與歷史上平均的PB和Ps進行對比,如果偏低則表明行業估值仍然有優勢,否則估值優勢就不明顯。下表的數據表明,3個子行業中,中藥及保健品行業剛好處于歷史平均估值水平,相對合理;而化學及原料藥以及生物制藥則處于歷史平均估值水平的上端,估值優勢并不明顯。
因此,目前階段整個醫藥行業并不屬于市場上的估值洼地,由于股價已經相對合理,走出獨立性行情的可能性相對較小。預計后勢整個行業同步于大盤的可能性較大,在大盤相對較強時,漲幅同步于大盤;在大盤相對較弱時,走勢有望稍強于大盤,顯示出明顯的防守型特征。整個行業的主要機會將集中在2009年中報大幅增長的醫藥股。表2為醫藥行業2009年中報業績同比大幅增長30%以上的個股。
尋找有補漲潛力的品種
在醫藥股里面,除了上述提到的2009年中報業績同比大幅增長30%以上的股票值得關注外,還有一條思路就是尋找漲幅相對偏小,股價仍有優勢的品種,宜積極跟蹤。通常情況下,在分析一個股票時,需要對該公司進行合理的估值,也就是合理的股價是多少。這里把合理的股價定義為中樞價值,中樞價值空間就用來衡量現在的股價與合理的股價相比,是低估還是高估。如果一個公司股價相對低估,漲幅相對行業偏小,理論上它就存在一定的補漲要求。按照這個標準,醫藥行業里面有補漲要求的股票有8只(見表3)。
若考慮到整個行業的成長性,醫藥行業的看點仍然非常多。從2009年中期開始,以基本藥物目錄制度正式實施為標志,醫藥行業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用于醫療服務的投資將不斷增加。在抗腫瘤等高端領域,高價藥品由于需求剛性,仍然保持快速增長;而在一些需求彈性較大的領域,進人基本藥物目錄的品種需求將會得到提升。因此未來幾年,醫藥行業仍能保持20%左右的穩定增長,高端專科用藥和品牌普藥生產企業將是最大的受益者,OTC市場年增速維持15%以上。
從投資邏輯上考慮,可以在以下幾個領域尋找投資機會:
1、把握維生素E、A、B2的上漲趨勢,關注新和成、浙江醫藥等;
2、制劑中高端剛性的專科用藥,如恒瑞醫藥、恩華藥業、人福科技、華東醫藥等;
2011年1-8月的全國化學原料藥的累計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了24.35%,比上年同期的增速上漲4.12個百分點;8月份當月全國化學原料藥的產量比7月份的產量減少了4.09萬噸,環比7月增長-16.25%。中成藥的累計產量比上年同期增長32.48%,增幅同比上升了9.59個百分點,發展較好;但是8月份當月,中成藥產量較上月減少了1.96萬噸,產量環比7月份增長-9.39%。
筆者史立臣認為,總體來看,我國的醫藥行業仍然按照既定的發展速度在發展,但是,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基礎面的構成情況,根據相關數據顯示:
1.原料藥的競爭優勢在世界市場層面正快速減弱
2.我國大部分化學藥產能和產品基本是仿制藥
3.中成藥比重雖然在逐步增加,但是基數相對較小
4.數據的大部分是國字號企業,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劣
5.數據基本處于中低端的醫藥產品競爭,高端產品基本被進口產品壟斷
目前我國醫藥產業競爭格局是低水平重復建設,廠商林立,惡性競爭,價格戰主導市場,仿制藥和低價的中成藥成為主流,市場秩序混亂,醫藥行業內廠商生存艱難、一籌莫展。
低成本競爭常態化、長期化將是我國醫藥行業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的常態, 由于我國制藥企業的研發投入不足、一般藥品產能嚴重過剩,導致低成本競爭成為醫藥企業生存的主要手段。藥物研發投入偏低、新藥畸少,是我國生物醫藥產業的切身之痛。過去60多年來,中國創制的獲得全世界承認的新藥只有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兩種。“十一五”期間,醫藥企業研發投入占總收入比不到3%,重點藥企研發投入占總收入比約為5%。雖然“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動員的“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資金約為400億元,但這樣的投入水平仍遠遠不夠。
目前由于國際醫藥市場競爭加劇,全球性制藥企業正更加重視中國區域市場的競爭,很多外資企業正加快在中國的市場布局,購買具有研發能力的企業或者設置生產工廠,提升企業在中國市場的認可度和競爭力。由于國家政策的導向作用和國家對醫藥行業的管制,更多的資源開始加快分化流向的速度,大量優質的科研、生產、物流和生產的優質醫藥資源正被逐漸的國有化或者區域化。
中國有6000多家制藥企業,這些企業有優勢優質競爭產品或者有很強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極少,更多的企業正處于掙扎和煎熬階段。
同時,在藥品營銷價值鏈中,由于制藥廠商在能源漲價、國家強制性藥品降原材料持續性上漲和營銷成本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利潤被降低,發展空間被縮小,迷蒙的認識正凸顯。而且,由于醫院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國家和地方招投標加快對整體醫療用藥的控制力度,醫藥工商企業的話語權和談判能力也逐步變弱,商業利潤空間狹窄。
目前外資企業占據醫院高端市場的半壁江山,在OTC市場亦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
并購重組將成為未來五年內或者更長時間醫藥行業發展的主旋律 從產品經營到資本運營,從分散管理到集中化管理,是醫藥行業和企業必然的發展邏輯。
根據目前醫藥市場競爭狀態、國家醫藥政策來看,管理特質化、企業或產品品牌化、主銷產品規模化、治療領域專業化、銷售市場細分化將成為未來醫藥企業發展的方向。這些都導致醫藥企業競爭能力發生根本性變化,有競爭力才有話語權,有競爭力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獲得生存權。
有競爭力才是中國醫藥企業的王道。
筆者史立臣認為中國醫藥企業的競爭力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提升:
1. 內部結構管理能力和外部資源管理能力提升
2. 獲得國家和省級研發資源的能力提升
3. 專業治療領域競爭性的提升
4. 根據特質性對融資能力和融資渠道的提升
5. 針對醫藥企業自身優勢,對可獲得資源的并購重組能力提升。
6. 市場和營銷團隊競爭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