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范文

    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范文

    關鍵詞:工程技術;性質;特點

    中圖分類號:B0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1)34-0219-02

    一、工程技術的性質

    1.符合客觀規律、利用客觀條件的自然屬性。工程技術具有自然屬性。第一,它是人類規模化改造和工程化變革自然的活動,本質上反映著人對自然的能動關系。第二,工程技術符合自然規律。現代工程技術是在自然科學的指導下產生的,是對自然規律的自覺運用,當然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古代的工程技術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雖不是在自然科學的指導下取得的,但卻是對自然規律的不自覺的運用。第三,工程技術總要造成較大的自然后果。人類之所以需要工程技術,就是因為它總能造成較具規模的自然后果,從而為人類帶來便利、獲得利益。工程技術的自然后果無疑是其自然屬性的具體表現。第四,作為技術的存在方式和發展序列,工程技術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代的演變發展以及工程技術內部各項技術之間的相互聯系和層次發展。

    2.滿足社會需要、實現主體目的的社會屬性。工程技術的社會屬性表現是,第一,工種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具有鮮明的目的性。工程技術的目的性是其社會性的集中表現。任何工程技術都是人創造的,是人有計劃有目的活動的結果。工程技術的目的性是在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可以說,目的性是技術活動的起點,它引導和規定著技術活動的方向和內容,并最終實現在技術活動的結果之中。整個技術活動之中都貫穿著人的目的性,并實現著這種目的性。第二,工程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受到社會的制約和影響。工種技術的發明和應用不僅要服從自然規律,而且要滿足社會需要,接受社會評價,符合社會規律。工程技術作為一種社會活動,直接受到社會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科技體制等的制約和控制,同時也受到社會文化、民族心理等制約和影響。可以說,工程技術的性質、結構和成果鮮明地打上了產生它、使用它和接納它的社會烙印。超歷史的、不受社會影響的工程技術是不存在的。

    3.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生產力屬性。工程技術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決定了它又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生產力屬性。工程技術作為一種特殊的、典型的和高級的技術方法,它是人與自然界之間交互作用的系統方式,最集中、最典型地反映和代表了主體與客體之間改造與被改造的本質關系。任何一項工程技術從其發展過程看,一般總是根據社會需要,應用科學知識和生產經驗形成的技術原理,經過工程規劃、工程設計使其具體化為產品研制,最后制造出合乎要求的工程產品來。這一工程實踐過程,實際上是把技術原理知識同具體的物質手段相結合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過程。這一過程從古代就已開始,到了現代,它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大發展。

    4.具有高智力品格的商品屬性。任何時代的工程技術都是該時代的典型技術和高級技術,它集中并集成了社會的多種優秀技術,具有高智力的品格。工程技術無論作為知識、產品、工藝、流程或是技術圖紙、專利,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又都具有商品屬性,具有與物質性商品相類似的使用價值和價值,可以通過傳授、轉讓、出售供他人擁有和使用,并由此獲取相應的報酬。工程技術的商品屬性既是其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綜合表現,也是其生產力屬性的必然延伸。工程技術的商品屬性集中表現在工程技術的商品化過程中。工程技術的商品化過程表現為技術成果的貨幣化,實質上卻是科研工作和技術活動工程化、社會化、國際化的過程,也是社會生產工程化、科學化、全球化的過程。工程技術的商品化既是此二者現實的結合點,也是它們互動發展、融合滲透的集中表現。借助于它,工程技術供求雙方都得到了滿足和實現,科研、技術與生產因此迅速而緊密地聯為一體,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中國系列運載火箭投放國際市場以來,為國外成功發射了多顆衛星,創造了巨大價值,為人類作出了貢獻。這可以說是工程技術商品化、社會化、國際化的典型例證。

    二、工程技術的特點

    1.改造世界的實用性和可行性。科學研究的目的是認識世界,技術研究的目的是改造世界,工程技術研究的目的則是系統化、規模化地改造世界。科學認識的實質是在思維操作中產生概念、提出假說、建立理論的過程;工程技術活動則是在實踐操作中產生技術方法、工藝流程和工程產品的過程。前者所追求的是對世界的理解和精神心理的滿足,其最大特點是“正確”、“同構”;后者所追求的是對世界的物質改造和變革,其最大的特點是“有效”、“可行”。因此,改造世界的實用性和可行性是工程技術的顯著特點。所謂實用性,即工程技術的發明和應用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是管用的,能夠產生預期的積極效果,發揮促進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的強大生產力功能。所謂可行性,即工程技術在改造世界的實踐中是可以實施的,具有實際改造自然,實現既定目標,達到預期效果的現實可能性。實踐表明,人類大規模改造世界的客觀需要導致并推動了工程技術的產生和發展,正是人類的物質實踐活動對工程技術既提出了實用性的客觀要求,也提供了可行性的客觀條件;人類認識世界的客觀需要導致并推動了科學認識的誕生和發展。

    2.創造價值的功效性和經濟性。功效性、經濟性是工程技術的顯著特點。所謂功效性,即工程技術在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是有效的,它的發明和應用能夠實現預期的功能,為人們帶來利益。與科學研究不同,有些工程技術似乎缺少學術價值,但它能夠帶來技術活動的實用性、功效性和簡便性,因而被廣泛使用并得到推廣和普及。正因為如此,對技術的評價,并不是以學術價值為標準,而是以其是否“有效”為標準。這是由技術的功效性特點所決定的。工程技術還具有經濟性特點,即任何工程技術的發明和應用都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為目標,以消費最少的成本為原則,盡可能有效地和合理地利用材料、能源和人力,使其產出與投入比達到最大值。追求最大經濟效益、節約成本消費是工程技術活動的重要經濟原則。例如,設計一臺電腦,進行多功能設計可以使技術裝置使用方便、節省空間、美觀大方,但也會導致零部件增加、成本增大、可靠性下降、維修復雜、困難等。如何使其既能充分發揮功能,又能使其成本降低,這就是工程技術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課題之一。可以說,功能發揮與成本降低本身就是一對矛盾,進而言之,整體地看,功效性與經濟性本身也是一對矛盾,如何正確處理和解決這一對矛盾,既是工程技術的中心任務,也是它的顯著特點之所在。

    3.自成體系的系統性和綜合性。科學研究往往是在人為純化的條件下進行的,絕對理想化的模型是其研究對象。而工程技術的研究對象是龐大的人工自然物,它必須把原來在科學研究中被舍棄的因素和關系一一恢復起來,加以綜合考慮。例如,力學在研究鋼鐵結構時,可以完全撇開大氣的化學腐蝕和微電腐蝕,而在工程技術上卻必須考慮這些因素。自然科學在探求必然聯系的時候,可以撇開偶然因素,而工程技術的設計、制造、研制則必須綜合地考慮偶然因素,防患于未然。同時,任何一項工程技術問題的解決,不僅要綜合地應用多門自然科學的原理和方法,應用多門社會科學尤其是經濟科學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要系統地考慮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做到統籌兼顧。例如,建造一項水利工程,不僅包括蓄水防洪、農田水利、發電航運、生態環境等改造自然的問題,而且還要考慮居民搬遷、文物保護、國防安全、投資規模等經濟社會問題。所以,工程技術不僅要遵循自然科學,而且要符合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環境科學等,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綜合性特征。

    4.歷時發展的先進性與時效性。工程技術既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歷時發展并不斷進步的。工程技術活動更多地需要考慮時間因素,牢牢把握其先進性和時效性。一方面,與基礎科學和技術科學相比較,工程技術研究不僅具有明確的目標和周密的計劃,而且有嚴格的時間控制和確定的費用投入,要求在確定的時限之內取得成功,生產出符合要求的工程產品,實現技術原理的物質化、產業化和商品化,直接獲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另一方面,工程技術的研究本身還要處理好當前與長遠的關系,充分考慮到技術產品更新換代的規律。當我們研制一項新產品時,如果只考慮當前而不注意長遠,有可能會使一種新產品試制成功時就已經落后;如果過多地考慮長遠而不注意當前,把技術指標提得過高,遲遲不能研制出生產和生活普遍急需的物質產品,也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實際發展。工程技術發展的歷史表明,任何一種產品從開始出現社會需要到研制、生產、使用,直到該產品淘汰又出現新產品往往有一個更新換代的發展規律,表現出一個“產品生命循環”的周期。經驗表明,各種不同的工程產品其產品生命循環的周期往往是不同的,但都表現出不斷縮小的發展趨勢。

    On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Technology

    JU Nai-qi,WANG Heng-huan,TIAN Hua-li,OU Shi-jin

    (Department of Humantites and Social Sciences,Science College of PL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第2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范文

    英文名稱:Periodic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青島海洋大學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東省青島市

    種:中文

    本:大16開

    國際刊號:1672-5174

    國內刊號:37-1414/P

    郵發代號:24-31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59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CBST 科學技術文獻速報(日)(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2008)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本刊以海洋科學與水產科學為辦刊特色的自然科學綜合性學術期刊。堅持“雙百”方針,為海洋、水產、水產科學等理論研究與高科技開發、轉化和發展服務。本刊以理論研究和知識創新為基礎,兼顧應用技術與開發工程,及時反映相關領域國內外最新研究成果。

    主要欄目

    基礎研究、工程技術、研究論文、技術報告、綜述。

    第3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范文

    英文名稱:北京理工大學學報(英文版)

    主管單位:兵器工業總公司期刊辦

    主辦單位:北京理工大學

    出版周期:季刊

    出版地址:北京市

    種:英語

    本:16開

    國際刊號:1004-0579

    國內刊號:11-2916/T

    郵發代號: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92

    期刊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SA 科學文摘(英)(2009)

    Pж(AJ) 文摘雜志(俄)(2009)

    EI 工程索引(美)(2009)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聯系方式

    期刊簡介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由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主管,北京理工大學主辦的科技類學術期刊,創辦于1992年, 國內外公開發行,季刊,面向國內外征稿。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以基礎理論、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為主的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反映國內外重要科研成果,促進學術交流,發展科學技術,推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開展,為加速現代化建設服務。本刊的服務對象主要是高等院校教師、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博士研究生。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依托北京理工大學強大的科研實力和高水平的作者群,每年刊登論文100多篇。所發論文中具有各類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七三”項目、“八六三”項目、國家部委預研等項目)占全部發文量的70%以上。

    第4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范文

    Abstract: The use of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in collec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ubject 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The paper reflects the situation of subject 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in collection.

    關鍵詞: 館藏專業文獻;利用率;學科文獻建設

    Key words: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in collection;utilization rate;the subject 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

    中圖分類號:G2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19-0186-02

    0 引言

    學科建設是各高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的主要標志,是高等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的基礎性工作。高校圖書館能否為學科建設提供優質、充足的文獻資源服務,已成為高校圖書館的主要工作之一。

    學科文獻是指在學科或專業范圍內,圖書館擁有的應用研究和理論研究等方面所需文獻資料的收藏量,能夠支撐廣大師生進行教學、科研,滿足他們對本學科專題文獻的整體需求。

    1 我校館藏專業文獻的構成體系、品種配置

    1.1 數據的選取 本文選取的數據時間從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校專業文獻的構成體系和品種配置,采用《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中22個大類的分類方法。

    1.2 本文專業文獻的類型 我校專業文獻大都是應用型圖書,為了統計過程更具可操作性,本文樣本數據的選取排除各類教學輔導材料;娛樂休閑類圖書;各類職業考試教材;科普類圖書;辭典、手冊、指南等工具書。

    從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校圖書館館藏專業文獻按學科分類有32個學科。根據32個學科收藏的專業文獻總數有56715冊。專業文獻類型總數4770種。從品種配置上看我校館藏各專業文獻品種存在重復建設與缺門遺漏共存的現象。

    2 我校館藏專業文獻的利用率

    2.1 數據選取 以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我校圖書館每天圖書借閱數量為依據,并且這里的借閱量包括:總的圖書借閱量和專業文獻借閱量。

    我校圖書館從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學生借閱總人數:27425人,總借閱量:57662冊,其中借閱專業圖書總量:18738冊。教師借閱總人數:238人,總借閱量:911冊,其中借閱專業圖書總量:806冊。職工借閱總人數:18898人,總借閱量:39212冊,其中借閱專業圖書總量:12876冊。

    2.2 統計分析過程 運用圖書館統計分析中文獻利用率公式對所選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文獻利用率是指館藏中被用戶借閱的文獻數量占全部館藏文獻總數的百分比,計算公式是統計范圍內的圖書在統計時間內被用戶利用的總冊數除以統計范圍內的圖書總數乘以百分之百。

    2.3 統計分析結果

    2.3.1 學生借閱專業文獻 學生借閱專業文獻利用率最高0.91是I類-文學;利用率最低0.09是B-哲學。利用率在0.09-0.32之間的學科分別是:數學、物理學、化學、測繪科學技術、語言學、統計學、政治學、管理學、、哲學、能源科學技術、社會科學綜合,共計12個學科。利用率在0.4-0.62之間的學科分別是:土木建筑工程、電氣工程、礦山工程技術、工程與技術科學基礎學科、自然科學相關工程與技術、交通運輸工程、環境科學技術與資源、機械工程、冶金工程技術、安全科學技術、材料科學、經濟學、自然科學綜合、能源科學技術、心理學,共計15個學科。利用率在0.7-0.91之間的學科分別是:文學、體育科學、電子與通信技術、信息科學與系統科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共計5個學科。

    2.3.2 教師借閱專業文獻 教師借閱專業文獻利用率最高0.9是G類-教育學;利用率最低0.45是A-。利用率在0.45-0.79之間的學科分別是:計算機科學技術、土木建筑工程、電氣工程、礦山工程技術、工程與技術科學基礎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交通運輸工程、環境科學技術與資源、機械工程、安全科學技術、測繪科學技術、政治學、管理學、、哲學、文學、體育科學、自然科學相關工程與技術、社會科學綜合、語言學、統計學,共計24個學科。利用率在0.8-0.9之間的學科分別是:教育學、心理學、材料科學、經濟學、信息科學與系統科學、冶金工程技術、自然科學相關工程與技術、電子與通信技術,共計8個學科。

    2.3.3 職工借閱專業文獻 職工借閱專業文獻利用率最高0.96是I類-文學;利用率最低0.11是C8類-統計學。利用率在0.11-0.39之間的學科分別是:土木建筑工程、礦山工程技術、數學、物理學、化學、測繪科學技術、語言學、統計學、教育學、體育科學、、哲學、能源科學技術,共計13個學科。利用率在0.4-0.65之間的學科分別是:管理學、心理學、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技術、工程與技術科學基礎學科、自然科學相關工程與技術、信息科學與系統科學、政治學、社會科學綜合、機械工程、冶金工程技術、自然科學綜合、材料科學、交通運輸工程、環境科學技術與資源、安全科學技術、電子與通信技術,共計17個學科。利用率在0.78-0.96之間的學科分別是:文學、經濟學,共計2個學科。

    3 基于統計分析的學科文獻建設

    隨著我校發展和擴大,學科專業的增加,及各學科發展方向、購書經費等情況,統籌安排建立符合我校學科發展需要的學科文獻資源。

    3.1 重點性建設 對學術質量高,出版量較小,教學科研中參考價值高,借閱利用率高的專業性圖書應系統性收集。如:TB類中的TB4-工業通用技術與設備、TB49-工廠、車間,TD類中的TD167-礦山測量與制圖、TD2-礦山設計與建設、TD4-礦山機械,TQ類中的TQ52-煉焦化學工業、TQ54-煤炭氣化工業,TF類中的TF065.1-塊狀耐火材料、TF09-冶金工業廢物處理與綜合利用、TF32-煉鐵機械與生產自動化、TF345-煉鋼生產自動化,TG類中的TG4-焊接、金屬切割及金屬粘接、TG33-軋制、TG5-金屬切削加工及機床,U類中的U17-管道運輸,C類中的C96-人才學。G類中的G526.3教育科研管理,O類中的O15-代數、數論、組合理論、X類中的X75-冶金工業、礦業廢物處理與綜合利用。保證圖書館重點學科文獻收藏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3.2 基礎性建設 計算機科學技術-TP類:是一門應用技術科學,是所有學科專業的基礎,擁有眾多的讀者群。應盡量收集齊全。B類、C類、D類、圖書內容以基礎理論為主,內容章節大同小異,可以不再考慮收集。學科文獻資源的建設要分步實施、逐個完善,要從我校實際與自身特點出發,關注我校學科的發展,使我校圖書館專業文獻資源符合本校學科建設和教學科研需要。

    參考文獻:

    [1]張勇,洪躍.圖書館學科化服務的創新模式研究[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1,6.

    [2]林雅萍,劉惠敏等.從出版統計和館藏分析看圖書采購策略[J].圖書情報知識,2009,2.

    [3]朱開忠.圖書館轉型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3.

    [4]郭凌.基于學科知識服務的高校圖書館核心競爭力思考[J]. 高校圖書館工作,2012,1.

    [5]朱慶華.信息分析:基礎、方法及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3.

    [6]高景祥.基于流通信息的高校圖書館圖書采訪流程優化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9,2.

    第5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范文

    應當說,高等職業教育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層次,更重要的是與普通高等教育互為補充的一種教育類型。現在人們常把高職教育的特點歸結為“服務地方”、“按照職業崗位群設置專業”、“以培養崗位能力為中心”、“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相結合”,或者“不是以學科為導向”等等,但其說服力是有限的,因為你很難證明普通高等教育不為地方服務,或不按職業崗位群設置專業(很多按學科設置的專業也對應于職業崗位群)、不以培養崗位能力為中心、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不相結合,或者只破了學科導向,而沒有樹立新的“導向”,等等。因此在理論上澄清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在培養目標、教學和研究內容以及知識體系等方面的區別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應當是“職業技術”

    盡管在許多情況下,高等職教與普通高校的專業設置在名稱上是相同或近似的,如電子技術等,但事實上,它們卻有著不同的含義:在普通高校,專業名稱常表示高校的研究領域和與之相對應的學科;而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名稱則更多地表示一個“職業領域和與之相對應的專業勞動”。

    在普通高等教育(以工程教育為例,但可遷移到農學等其他學科)中,專業教學內容取材于對應的工程學科,是一種“純粹的”、與人的職業活動聯系不太緊密的技術和專業知識,專業教學以科學技術知識為導向,具有較濃厚的技術決定論(autonomoustech-nology)色彩。專業課內容是工程師的職業知識和技能,反映了工程師和工程科學家的職業實踐。

    而高職教育專業學習和研究的內容則是“以職業形式存在的、從事實踐活動的技術人員的專業勞動”,是產生于職業勞動實踐的技術人員的職業知識和技能,是以技術人員的專業勞動為導向的。因此,高職的專業教學應當更加注意勞動和職業的關系,更加考慮勞動組織方式及其變化對技術人員能力的要求,更加注意克服工程學科教育的局限性(如理論上的電氣技術并不代表實際應用中的電氣技術)。

    在教學和研究內容上,高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區別之一,是“職業技術”和工程技術的區別。筆者曾就“職業(性)技術”的定義,它與“非職業(性)技術”,即工程技術的區別及其對職業教育的意義等發表過一系列看法①。簡單來說,職業技術與工程技術的研究對象都是專業技術,但技術的內涵是不同的,典型的例子如汽車技術,就包括與職業行為聯系較少的發動機技術、傳動技術等設計制造技術以及與從業人員職業活動和職業能力關系較大的故障診斷技術等。

    工程技術是自然規律和技術工具等客觀事物的反映,而職業技術還包括主觀能動性較強的經驗性知識、經濟社會利益的體現方式以及由于工業文化導致的實現手段等②,它與人的行為過程有著密切的聯系。

    總體上講,技術是人類借以改造和控制自然的操作體系,它與它所存在的職業勞動形式以及與此相關的從業人員素質和教育培訓之間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技術甚至在某種程度上還執行著意識形態的功能。技術的發展是技術的可能性與社會的現實性(如從業人員素質、經濟社會基礎、文化認同、政策法規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其典型證據就是80年代以來由精益生產(leanproduction)和CIMS技術等引發的產業革命,就是信息技術、以小組作業為基本特征的后福特勞動組織方式和一專多能型技術工人綜合作用的結晶。

    因此,與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職學校的教學內容是否具有高職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是否遵循技術決定論的原則,即:是技術人員的職業勞動,還是自然科學技術決定教學內容?當然,由于職業勞動是一種由自然規律控制的社會現象,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以自然科學為基礎的,但它直接反映的卻是技術和勞動之間更為復雜的關系。

    二、“職業技術”的最大特點是勞動過程系統化

    現代職業教育學和工業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職業技術的最大特點是遵循勞動過程系統性原則,而不是學科系統性原則。這里首先是一個行為社會學的理論問題,即完整的行為方式,人類的實踐行為(包括職業行為和日常生活行為)過程總是按照所謂“完整的實踐”模式進行的,它可劃分為獲取資料信息、制定工作計劃、做出行動決策、實施工作計劃、控制保證質量和評價工作成就等六個步驟,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買菜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高等職業學校專業理論教學所傳授的知識、技能和行為方式,即“職業技術”,應當是完整的職業行為所要求的全部內容,因此在強調打破學科系統性原則的基礎上,必須強調建立與勞動過程的直接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勞動過程的系統化,即按照實際勞動過程的基本程序,如確定工作任務—制定工作計劃—作出決定—完成工作任務—檢驗工作結果并改正錯誤—評價工作過程與工作成果—記錄—反饋等進行編排。職業技術是關于勞動對象、勞動工具、勞動方法、勞動組織形式和工作要求等方面的具體知識。這些知識自始至終都與具體的職業實踐相對應,技術和專業理論不再抽象,而是企業、社會和技術工人個人相互作用的具體體現。

    三、“職業技術”與工程技術的區別

    作為高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院校教學和科研內容的“職業技術”與工程技術,可從研究對象、研究目標、表現形式和認識方法等方面加以區別。

    (一)研究對象

    “職業技術”的研究對象是由人類建立的技術體系,如建立健全技術標準、操作規范等;工程技術的研究對象是純粹的自然體系,即利用自然科學的觀點和研究成果來使用自然資源、生產制造人工材料以及利用自然力來滿足人類的需求。

    (二)研究目標

    研究和學習“職業技術”的目的,是獲得有關設計、操作和評價技術系統(如機器設備、工藝流程等)的知識,因此,它的主要功能是方法功能;而研究和學習工程技術的目的是獲得有關物質和自然界規律的知識體系,因此,工程技術的主要功能是解釋功能。

    (三)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

    “職業技術”的研究成果常常是由科學規律推導出的工藝和操作方法,是規范性的職業行為,多以操作標準和工作計劃的形式出現;工程技術的研究成果則表現為描述和解釋自然界現象、物質和規律的概念、定律和理論等。

    (四)認識方法

    工程技術的研究和認識方法是獨立的。按照科學學的原則,一門工程技術科學之所以成為獨立的學科,就必須有其獨立的認識方法和方法論基礎。工程技術的研究方法是以“反映”為導向的,即選擇研究方法的基礎是為了反映客觀的事實和規律。因此,工程技術反映的是一種“原因—結果”的關系。

    作為職業技術學研究對象的職業勞動過程,不但是一個技術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社會過程。因此,單獨的社會學、教育學和工程科學的研究方法都不可能滿足這一要求。與職業技術的綜合性質一樣,職業技術的研究方法也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研究方法的綜合。值得指出的是,70年代中期美國興起的“勞動分析(studiesofwork)”研究,將準確描述勞動過程、確定勞動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以及確定標準勞動過程模式與實際勞動過程的差異作為研究對象,為職業技術的研究提供了一種可以借鑒的重要方法。

    由于勞動分析未能將勞動經驗和“勞動過程知識”界入其研究范圍,而過分強調被動的適應,帶有過強的技術決定論色彩,因此對職業技術研究方法的貢獻也只是基礎性的。

    第6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范文

    上午好!

    經過精心準備,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示范中心,今天掛牌成立了。在這個喜慶的日子里,我謹代表**理工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對前來參加“中心”揭牌儀式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多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市委市政府支持關心下,校董會和各位專家鼎力相助,**理工大學在高質量培養高素質人才、在向高水平大學的目標前進中,一年一大步,邁出了堅實有力的步伐。**年,學校51年的辦學歷史以“**理工大學”的名字揭開了新的歷史篇章。**年,學校獲得博士授權單位和博士授權學科,進入了高等教育最高培養層次大學的行列。**年,學校在沂蒙山革命老區創建了**理工大學費縣校區,為教育公平,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開拓性的貢獻。時年,學校科學規劃,精心設計的百年理工新校園破土奠基。**年,學校以“優秀”的成績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年,學校“工業流體節能與污染控制”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實現了學校國字號重點實驗室建設的歷史性突破。

    籍此,報告大家一個喜訊,在7月15日國家博士后流動站專家評審中,我校現有的兩個博士學科榜上有名,分別正選和推薦通過了土木工程和機械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在此,我們特別向**院士、我校泰山學者牛狄濤和丁玉成教授給以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學校在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征程上,注重科學發展和內涵建設,始終把學科建設和科技創新作為學校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構筑“有山有峰”的學術隊伍,大力建設關鍵科研平臺,精心凝煉學科方向。**年4月22日,在學校隆重召開科技大會上,明確提出了構建“國家級節能環保冶金裝備工程技術平臺”和“**建筑科技中關村”兩大學科建設目標。為科研基礎設施建設和科研儀器裝備達到國際水平,學校不遺余力地加大投入力度。近3年對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投入達到1.2億元,拿出專款對政府下達的科研項目給予1:1配套。

    近年來,學校共承擔國家973、863、“十五”科技攻關重大項目、“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各類縱向課題300多項。有涉及長江三峽、南水北調、高原列車等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也有**跨海大橋和膠州灣海底隧道、青鋼節能減排、**城市公共安全等**“半島城市群”、“半島制造業基地”建設的研究項目。20**年“**市能源與環境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建,這是市政府在高校建立的唯一一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目前該中心已建設成“教育部工業流體節能與污染控制實驗室”,承擔了國家973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和**市重大專項,濟鋼、萊鋼和青鋼重大科技攻關等。

    籍此,再向大家報告一個喜訊,在前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答辯中,該中心申報的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通過專家評審。也是今年我省省屬高校在國家基金委工程材料學部唯一一個獲得重點項目的單位。在此,我們特別向**主席和寶鋼規劃發展部同志們給予的關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

    **是制造大省,**是制造大省的龍頭城市。昂揚起制造的龍頭,成為騰云駕霧的制造強龍之省,是我們的夢寐以求。快速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示范中心的成立,是繼“**市能源與環境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之后,是我校為**市高端產業,特別是高端制造業發展的一個重大舉措。通過這個平臺,向**乃至**半島地區推廣數字化制造、快速成型、精密模具、大型復雜零件反求與再設計技術等相關先進制造技術在企業的應用。在為半島地區制造業提供以產品創新設計、產品快速開發的技術創新平臺,增強半島制造業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半島制造業對市場的快速應變及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等,培養先進快速制造方面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

    我們有信心,在各級政府、校董會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院士和泰山學者丁玉成教授的率領下,以“中心”為平臺,充分發揮**理工大學在機械設計與制造、材料成型等方面的學科、科研與人才優勢,圍繞機械學科的發展及**半島加工制造業基地建設的需求,密切與企業合作,深入開展快速成形技術與裝備、快速模具制造技術與裝備、復雜零件快速鑄造技術、工業設計、大型復雜零件反求與再設計技術、人工關節及醫療康復工程、數字化制造領域的研究、開發和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把我校產學研推向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段。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

    第7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范文

    中國兩院是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

    1、中國科學院成立于1949年11月,它是中國最高的科學技術學術機構,和國家自然科學和高技術綜合研究開發中心。中國科學院科學部成立于1955年,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組成,包括數學物理部、化學部、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地球科學部和信息部等部門。

    2、中國工程院成立于1994年,是中國工程技術領域最高榮譽和咨詢機構。由院士組成的性別學術機構的主要任務是,對國家重大工程科技問題進行戰略研究,提供決策咨詢,致力于推動工程科技發展。

    (來源:文章屋網 )

    第8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范文

    關鍵詞:物理學;科學素質;探索精神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基礎,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具有穩定性、長效性的重要支撐作用,在培養學生科學素質和科研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大學物理作為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除了傳授相關物理知識以外,其基礎地位和在科學素質培養中的作用更為重要。重視大學物理課程教學,不斷強化其對學生科學素質培養的作用,對教員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課題,需要不斷努力探索。

    一、要充分認識大學物理課程的基礎地位

    物理學是一門最基礎的自然科學,隨著自然科學的發展,它的各部分內容已分別形成許多獨立的學科。物理學在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物理學的知識和方法已成為許多自然科學部門和工程技術領域的基礎。一方面,它所建立的基本概念,已滲透到自然科學的其它領域,它所得出的原理是關于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是普適的,是相對穩定的;另一方面,物理學所采用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也被其他學科所吸收,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對于在其他學科領域的學習和工作的人也具有深遠的影響。而且,物理學也是技術發展的基礎和先導。物理學的三次突破(經典力學熱力學、電磁場理論、相對論量子力學)導致了生產力的三次飛躍,使人類從工業機械化時代進入電氣化時代、再進入信息化時代。正如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所說:“現代科學技術,說到底,是靠兩門學問:一是物理,二是數學。

    二、要充分發揮大學物理課程在學生科學素質培養方面的作用

    物理學是探索物質結構和運動基本規律的學科,重在探索。物理學的發展往往是從發現矛盾和提出問題開始的。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費曼也曾說:“科學是一種方法,它教導人們:一些事情是怎樣被了解的,什么事情是已知的,現在了解到什么程度,如何對待疑問和不確定性,證據服從什么法則,如何去思考事物,做出判斷,如何區別真偽和表面現象。”所以說,物理學在培養學生科學素質方面有獨特的作用。

    (一)培養學生科學的自然觀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

    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教員要充分揭示物理知識的內涵,并適當利用物理學的發展歷史,來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自然觀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例如:從古代宇宙理論到托勒密的地心體系、到哥白尼的日心說、到牛頓的靜態宇宙模型、再到稱之為“標準宇宙模型”的大爆炸宇宙學說,反映了人類對宇宙認識的逐步深入;對物質層次結構、運動形態與相互轉化,對稱性與守恒律等的研究與發現,充分體現了世界的物質性,證明了物質世界的客觀性和可認識性;牛頓力學實現了天體力學與地面力學的統一,電磁場理論使電學、磁學和光學得到統一,力學與電磁學的統一,導致的狹義相對論的創立,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依次發現與研究導致“大統一理論”的研究與發展等,充分說明了物質世界的統一性。辯證法的核心――矛盾的對立統一規律,在物理學中的例證也是豐富多彩的,如吸引與排斥、壓縮與膨脹、有序與無序、對稱與破缺、量變與質變、連續與離散等。

    (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精神

    在大學物理教學中,可以結合物理學的發展歷史、物理學家的生平事跡對學生進行教育,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勇于提出見解,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精神。普朗克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新思想曾受到亥姆霍茲、克勞修斯反對,他嘆息道:“新的科學理論常常通過說服反對者而獲勝,它最后的勝利是由于反對者們終于死去而贊成它的年輕一代成長了起來。”物理學界常戲稱為“普朗克定理”,足見探索、創新精神的難能可貴。通過介紹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學家在追求真理道路上的曲折遭遇到最后勝利,可以強調創新的勇氣和探索的意志;法拉第在電流磁效應發現后產生“磁生電”的思想,經過十年努力,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體現了科學家的不怕失敗、百折不撓、勇與探索的精神。體現創新精神的例子也有很多,如愛因斯坦放棄傳統的時空觀,提出狹義相對論,又經長達十年之久的研究創立了廣義相對論;李政道、楊振寧以懷疑批判精神,認真分析大量實驗事實,提出弱相互作用宇稱不守恒并得到實驗證實;狄拉克提出“負能電子海”,預言了正電子的存在等。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三)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

    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教員要努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為他們能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恰當處理問題打下良好基礎。物理學嚴謹精密,利用數學工具揭示物質世界的客觀規律,同時物理學也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科學。研究物理學的方法豐富多彩,有觀察實驗、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科學抽象、類比聯想、猜測試探、理想化方法、模型化方法、半定量方法等。如,類比法是一種邏輯思維方式,它是根據事物之間在某些方面的類似或同一,推斷它在其他方面也可能類似或同一的思維方法。如惠更斯將光與聲波類比,提出了光的波動理論;德布羅意將粒子與光進行類比,提出了實物粒子也應具有二象性的著名論斷,預言了物質波的存在。又如,理想模型是物理規律和物理理論賴以建立的基礎,大學物理課程中就涉及很多物理模型,像質點、剛體、理想氣體、電偶極子等都為處理問題帶來了方便。再如,作為邏輯推理的助手,理想試驗是用假想的、在理想或極端條件下的推理,對命題做出判斷,它在物理學發展史上起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如伽利略用理想斜面試驗論證了慣性定律,牛頓設想高空平拋物體導致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愛因斯坦設計箱體輻射論證質能關系,海森堡用理想實驗論證了不確定關系等。

    總之,我們應當重視大學物理課程的基礎地位,在教學實施過程中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從以書本為中心轉移到關注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上來,充分挖掘物理學中蘊含的豐富思想和方法,強化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使他們終身受益。

    參考文獻

    [1]張三慧.大學基礎物理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第9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范文

    一、招生學科

    (一)水利工程

    1.學科簡介

    本學科源于1978年原葛洲壩水電工程學院水利水電工程建筑專業。水工結構工程學科1994年被評為湖北省首批重點學科,1998年成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并開始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至今共培養56人。2000年為湖北省首批"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水利工程學科 2006年被評為湖北省首批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008年被批準為首批省級優勢學科,2013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現為湖北省重點一級學科。

    本學科現有教學科研人員103人,博士84人,教授34人,博士生導師14人,楚天學者10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國家及省(部)級以上專家19人;建有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3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1個。在服務國家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學科優勢。同時注重學科交叉與創新,在生態水利、水工結構光纖監測新技術等方面做出了創新性成果,為解決水電開發中的環境生態影響與施工安全開拓了新的研究手段與方法。

    2. 科研條件

    本學科設有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國家電力公司和湖北省級研究平臺6個,試驗室面積超過7000m2。自行研制和設計了大壩混凝土光纖測溫系統、1000t級動三軸儀等重要設備,申報和獲批發明專利16項。

    本學科以重大水利水電工程為背景承擔了一大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支撐計劃、863計劃、973項目、國家重大專項、水利部創新基金、水利部公益行業專項等應用基礎研究項目以及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的科技攻關項目,取得的創新成果成功應用于三峽、南水北調等國家與地方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形成了解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若干關鍵技術問題的獨到能力。

    先后獲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省級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等20余項。2008年-2013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級自然科學獎、科技進步獎等16項。

    3.研究方向

    (1)水文學及水資源:流域降雨徑流過程模擬;洪水預報與調控;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及合理配置;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及管理;環境水文與水環境保護;梯級電站多目標優化調度;水信息與水管理;水污染控制。

    (2)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工程水力學與河流動力學;水力過渡過程及非恒定流;模型試驗理論及技術;數值模擬計算;生態、環境水力學。

    (3)水工結構工程:高壩現代設計理論與方法;水工建筑物及水工結構分析、仿真計算與模型試驗;溫度控制與防裂技術;高陡邊坡和地下工程;高壩抗震分析與抗震設計;大壩安全監測、健康診斷與現代修復技術;水工建筑材料;生態水工。

    (4)水利水電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技術;水利水電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施工系統仿真及資源優化配置;現代監測技術與方法;施工導截流及風險分析;水利工程經濟與管理;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生態水利學。

    (二)土木工程

    1.學科簡介

    土木工程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包含巖土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結構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等二級學科博士授予權。土木工程一級學科為湖北省重點優勢學科,一級碩士點學科,其二級學科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為湖北省有突出成就創新學科,巖土工程學科為"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本學科也為湖北省首批"楚天學者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本學科現有教學科研人員101人,博士81人,教授33人,博士生導師11人,楚天學者8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國家及省(部)級以上專家16人;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2個、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2 個。

    2.科研條件

    土木工程學科具有良好的學科基礎和研究條件,擁有湖北長江三峽滑坡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科技部),三峽庫區地質災害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國家電力公司巖土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湖北省地質災害防治工程研究技術中心、湖北省建筑質量檢測裝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國家、省部級研究基地。近五年,主持"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水利部公益項目、國土資源部重大科技專項等項目 50余項,獲國家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13項、其它獎勵20余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伊人色院成人蜜桃视频|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镇东影视|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亚洲欧美成人中文日韩电影| 91香蕉视频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668溜溜吧成人影院|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 成人中文精品3d动漫在线| 久久99热成人精品国产|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国产成人一级片|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成人毛片全部免费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成人小视频| 四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麻豆 | 亚洲国产一成人久久精品| 国产新疆成人a一片在线观看|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网站| 欧美成人手机视频|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欧洲成人在线视频| 美国成人a免费毛片| 欧美成人精品大片免费流量| 91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78成人精品电影在线播放 |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青青草原| 成人伊人青草久久综合网破解版| 成人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