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贈劉景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我國FPI、FDI和外債流入的數量顯然具有非線性。FDI已是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和催化劑。我國FPI的波動則大得多,從起初的量小,到中期的波動大,直至2003年后快速上升。我國FPI的波動與我國股市的波動有相似性,隨著我國股票證券市場的逐步開放,FPI的規模迅速擴大。由于中國漸進式改革及對證券資本流入的謹慎態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對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的吸納能力。然而近幾年受全球國際資本流動自由化浪潮的影響,我國也逐漸對證券資本流動有所放開,尤其是2003年QFII制度的施行,意味著對證券資本內流的進一步開放,極大地鼓舞了國外投資者,但根據QFII制度實施的滯后效應,可以預見我國證券資本流入在將來不久即會恢復增長態勢。我國外債的規模一直不大,但近年來迅速上升,尤其是2002年以來,人民幣升值預期日益高漲,特別是在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后,人民幣對美元持續升值,導致海外套利資金通過外債形式大規模涌入。除FDI較為穩定外,FPI和外債的變動幅度大且非線性強,以外債為例:1985年的外債余額約為160億美元;1995年外債余額達到1066億美元,是10年前的10倍;2008年12月,我國外債余額達到4000億左右,是1985年的24倍;2012年6月我國外債余額達到7852億美元,增長迅速。FDI、FPI和外債與經濟增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FDI、FPI和外債三者在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過程充滿著正負反饋回路,甚至FDI、FPI和外債之間的聯系也是多而繁雜,是一種典型的非線性結構。具體表現在FDI、FPI、外債與經濟增長存在正反饋機制,自我增長,自我擴大;另一方面,FDI、FPI、外債與經濟增長系統之間可能存在互助機制,GDP增長吸引更多的FDI、FPI、外債,FDI、FPI、外債的進入規模也有助于GDP增長,兩者之間形成良性的關系。此外,FDI、FPI、外債與GDP的耦合效應,也可能抑制FDI、FPI、外債與GDP增長。為此,筆者決定以VAR模型進行四者之間非線性關系的辨析。
2我國國際資本流入變動與經濟風險關系的VAR模型構建
國外直接投資、國外證券投資和外債與我國經濟增長的關系是復雜的、非線性的,這四個要素之間不僅存在著因果關系,而且要素自身通過反饋影響其自身,使其整個作用過程極為復雜。VAR模型是以數據統計性質為基礎,把某一經濟系統中的每一變量作為所有變量的滯后變量的函數來構造模型的。它是一種處理具有相關關系的多變量的分析和預測、隨機擾動對系統的動態沖擊的最方便的方法。為了描述GDP、FDI、FPI和外債四變量中的互相聯系和自我反饋,筆者根據經濟增長的索羅模型構建四變量的VAR模型。
2.1變量選取
(1)FDI累積量(FDIS)
FDI從投資到產生經濟效益至少需要一年時間,而經濟效益的全面展現根據行業的不同則需要4~10年。因此,當期的FDI流入并不對當年GDP的增長產生影響,當年的GDP應該是之前FDI等要素積累的結果。
(2)FPI累積量(FPIS)
在FPI的經濟增長的分析中,FPI自從進入市場到產生效益的時間雖然要短(略去了FDI審批環節),但FPI產生經濟效益的時間同樣存在延遲,因此采用FPI累積量。
(3)外債當年值(DI)
國家有目的的增加外債,其經濟效益見效更快一些,但是累積效應同樣不可忽視。另外,由于外債分長期外債和短期外債,短期外債變化快,使用外債當年累計值已是最優選擇。(4)GDP增量(GDPZ):GDP增量是指GDP比上一年度的增加值,是經濟增長的直接、合理的度量標準,同時為了拋除經濟增長的慣性,GDP增量的選擇要更加合理。
2.2數據預處理
筆者考慮到1993年前我國兩次大幅調整匯率導致的數據波動,采用1993~2012年的數據進行分析驗證,采用的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筆者對數據進行了預處理:
(1)凡以人民幣為單位的數據全部按當年的平均匯率折算為美元;
(2)所有數據均按GDP平減指數進行平減,以消除價格波動因素影響并獲取實際值;
(3)由于數據的自然對數變換不改變原有的協整關系,并能使其趨勢線性化,消除時間序列中存在的異方差現象,所以對所有數據取其自然對數值,以增強數據線性化趨勢、消除異方差,同時便于考察各變量對GDP的敏感性。
3FDI、FPI和外債對GDP增量影響的重要性分析
筆者利用EVIEWS軟件對所構建的VAR模型進行了要素的關聯分析。中國經濟增長FDI存量的依賴巨大,中國經濟增長量的60%來源于FDI存量的帶動,重要性依然有上升趨勢,這與已有研究結果相吻合;FPI存量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在15%左右,近年來略有小幅降低;外債的影響力在5%左右,近年來也略有降低;GDP自己的資本慣性維持在20%左右,并有下降趨勢。FPI流入對我國資本形成及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可以起到促進作用,已成為穩定的GDP增長的源泉之一,但遠沒有FDI的明顯。中國利用外資的主要形式是FDI,利用FPI和外債的規模不僅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而且也低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但是重要性與FDI相比依然有很大差距。
FDI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比FPI大,外債對經濟的影響比FPI還小,說明當前利用FDI仍是我國主要的利用外資形式,這主要是由我國的經濟結構和比較優勢決定的,也與1979年我國自對外開放以后的政策有關。首先,在外匯管制、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條件下,我國引入國際資本最主要的方式是FDI,FPI和外債在國際資本流入中只是占了很小的一部分,故而未起到明顯作用;其次,由于FPI的特點決定了其流入雖然為我國增加了國內資本,但其渠道主要集中于證券二級市場,而非流向國內實體經濟,由于FPI的短期圖利性,且流動性強,故FPI的流入或流出都會導致我國證券市場價格的波動,這種經常性的波動并不利于經濟的增長。再次,隨著我國國內自有資本市場的不斷壯大,資金缺口在逐步縮減,再加之我國工業、農業等方面技術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國內流動資金的充沛,從而外債和FPI的范圍、投資額和投資空間都在逐步縮小,外債和FPI對我國經濟的促進作用呈現持續降低。
4國際資本流動的變動與GDP增長的風險分析
系統的穩定性是系統的重要特征。如果一個系統具有動態穩定性,系統具有一定的抗干擾能力。在實際應用中,由于VAR模型是一種非理論性的模型,它無須對變量作任何先驗性約束,因此在分析VAR模型時,往往不分析一個變量的變化對另一個變量的影響如何,而是分析當一個誤差項發生變化,或者說模型受到某種沖擊時對系統的動態影響,這種分析方法稱為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方法。這種方法被筆者用來解釋國際資本三種方式與GDP之間的互相影響。
(1)我國FDI變動對FPI、外債和GDP的影響分析
FDI存量的變化不僅能引起FPI存量、外債和GDP增量的變化,而且能引起自身的變化,體現了FDI流入的資本慣性。由于我國FDI存量基數大,其影響力不容小視。FDI存量的變動對自身有著放大效應,這種表現為正反饋的放大效應在6到10年內達到峰值。FDI存量與FPI存量的變化呈現正相關性,FDI存量的增加變化會引起FPI存量的增長,FDI存量變化的吸引力在4年后經濟增長效應顯現后對FPI存量的吸引會達到最大值,后期平緩下降。FDI存量變化在一年內對外債幾乎無影響,從第二年到第三年會呈現負相關性,FDI存量的增加會導致外債的短期降低;但是隨著FDI經濟效應的顯現,從第4年開始呈現正相關性,這是由于國內資金缺口的擴大,依然需要外債的流入來彌補國內資金建設的不足。FDI存量的增加會對GDP增長產生正效應,這個正效應在4到8年期間的效應會達到頂峰,之后會平穩下降;反之,FDI減少對GDP的影響也是長遠且深刻的。
(2)我國FPI變動對FDI、外債和GDP的影響分析
我國FPI變動對FDI變動呈現正相關性,FPI存量的增加變化會在短期內引起FDI存量的增長,此反應極為靈敏;但是5年后開始下降,之后平緩下降使FDI存量趨于穩態。FPI存量對外債短期內具有負效應,由于FPI的投機性,在兩年后外債的需求同樣增加并快速升高,用以彌補FPI短期投資性帶來的資金缺口;長期來看,FPI的偶然變動對外債影響不大,但是波幅很大,帶來的金融擾動應注意警惕。FPI資本對我國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并未像想象中的那樣明顯。FPI存量的突然增加對GDP增量有正效應,這種正效應顯現周期為4~6年,以我國數據來看,FPI的小幅變動對GDP影響不大。FPI存量的變化也會給FPI自身帶來一定的沖擊,這種沖擊表現為正相關性,類似與股市的跟風效應,但是衰減較快。
(3)我國外債變動對FDI、GDP和FPI的影響分析
我國外債的變動和FDI存量的變動具有正相關性,外債對FDI的吸引會在第2年達到頂峰。在第六年的時候會有第2個峰值的出現,之后穩態下降,趨于平緩。外債變動短期內與FPI存量顯示負相關性,外債流入緩解了短期資金不足,FPI需求量必然下降,但是隨著還款期的臨界,會引起FPI存量的增加,并在第3年左右達到峰值,之后穩態下降,趨于平緩。外債的變動與GDP增量呈現正相關性,這種經濟增長效應在2年后開始顯現,在4到6年內達到峰值,這也是外債的作用發揮時間,之后趨于平緩,穩態下降。外債的自身沖擊表現的較為復雜,外債變化和外債存量短期內有負相關性,但是在第三個周期又開始有正相關,之后再次回升后回落,歸于平穩。
(4)我國GDP變動對FDI、FPI和外債的影響分析
我國經濟的增長極大地促進了FDI和FPI的流入。我國國經濟的波動直接影響到FDI和FPI資本在我國的存量,其中FPI的反應更為敏感。我國GDP的增速每擴大一個單位,其吸引來的FDI增加0.3個單位,所以經濟增速的快慢是吸引FDI資金進入的重要影響因素,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魅力是FDI資金無法拒絕的誘惑。同時可以看出,GDP增速的偶然變動在短時間內會促使FDI的快速增加,而且具有長期效益,雖然后期吸引來的FDI會逐步穩態下降。我國FPI存量對GDP增速也較為敏感,但是與FDI相比波動只是其一半左右。GDP增速突然擴大會在短期內吸引較多的FPI進入東道國,但是一個偶爾的增速并不能吸引FPI的長期投資,脈沖圖顯示在經濟增速回落的第二年起FPI就會逐步撤出;FPI的經濟增長效應顯現后,即4年到6年左右還會吸引FPI資金的到來,但是量要少得多。我國GDP增速對外債的影響最小,但是作用卻最為復雜,波動性極大,但恢復卻相當迅速。GDP增速突然擴大對外債需求量突然加大,并持續2~3年,但從第4年開始由于經濟增長效應的顯現使外債會減少,同時外債數量會圍繞原來的水平震蕩,最后脈沖效應消失。GDP增速突然擴大會對GDP本身產生一定的增長慣性,也就是說上一年的增長的好,下一年如果沒有突發問題也會增長的不錯,其增長慣性保持的時間較長。
(5)同單位FDI存量,FPI和外債對GDP增量的變動比較
各個變量沖擊變量的廣義脈沖圖譜如圖7所示。從響應時間來看,FDI、FPI和外債分別變動一個單位,引起GDP增量變動的時間不同,FDI最慢,FPI與外債較快,這與FPI的市場性和我國發行外債的規劃性很強有關系。從響應幅度來看,我國FDI對經濟的投資效率已明顯低于FPI和外債,FPI的波幅最大,而且影響深遠,其對GDP增量的效益值約為3~4倍;外債投資對GDP增量的效益值也是FDI的2倍左右。
5結論
從VAR模型結果看,FDI是我國GDP發展的主動力,其次GDP增量自身的資本慣性也是很重要的因素。FPI流入對我國經濟增長具有輕微作用,在我國現有體制內起的作用是積極的,而外債流入較FPI對GDP增量影響效果明顯,但也不是特別顯著,值得注意其對自身的影響波動很大,是我國經濟發展尤其是金融市場的一個不穩定要素,脈沖響應圖也更加進一步的說明了這一點。GDP增長率的提升會在一年內帶來總資本流入變動的增長。GDP增量對FDI、FPI和外債的響應最為強烈,我國經濟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流入我國的國際資本能否獲取預期收益,充分說明了系統的內因才是事物的主動力。FPI對FDI、外債和GDP增量的響應次之,由于FDI的長周期性和FPI投資的強流動性、強變現性等特點,故而FPI存量對我國經濟波動的反映程度更加猛烈。需要注意的是外債的波動雖然會在很短的時間穩定下來,這與我國強大的外匯儲備和經濟繁榮有關,舉債不難使其穩定性很高,但是外債的強流動性會給我國經濟和金融帶來巨大的沖擊,其波幅變動之大,變化之快,需要在國家層面予以重視。這和我國外債的構成有很大關系,短期外債超過長期外債占據我國外債份額的大部分。
【關鍵詞】 精神疾病;流行病學; 一般健康問卷; 河北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6729(2008)003-0189-04
Supplemented Edition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in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Mental Illness
ZHANG Yang, CUI LiJun, LI KeQing, et al
HeBei Mental Health Center,Baoding 071000
【Abstract】Objective:To describ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supplemented edition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to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mental illness in the people aged 18 or older in Hebei Province.Methods:The tools of the supplemented edition of 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e (GHQ12) for the investigation, 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TR Axis I DisordersPatient Edition (SCIDI/P) for diagnosis. Results:20,716 subjects completed the screening, testretest reliability was good (r=0.82,P
【Key words】 mental illness;epidemiology;GHQ; Hebei Province
一般健康問卷(The General Health Questionnair,GHQ)是David Goldberg于1972年編制的自評問卷[1],用于詢問被試各種心理體驗,廣泛應用于流行病學的調查和社區人群心理健康的篩選[2],臺灣學者鄭泰安在GHQ的基礎上研制出中文健康問卷(GHQ),包括GHQ30和GHQ12兩種形式,經在臺灣地區使用證明有效可靠[3]。浙江學者楊廷忠就GHQ12在中國大陸人群心理障礙篩選研究中證實,GHQ12可作為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和社區衛生服務識別心理障礙的篩選工具[4]。2001年浙江省在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采用增補后的一般健康問卷12項(GHQ12)為篩選工具[5]。GHQ12在大樣本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應用情況報道較少。2004年10月-2005年3月河北省進行了精神疾病的現場抽樣調查工作,采用增補后的一般健康問卷12項(GHQ12)進行篩查,現將其應用情況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這次調查旨在了解河北省18歲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和分布特點,采用多階段、分層、整體隨機抽樣方法,在河北省11個地級城市中,隨機抽取4個城市(邯鄲、保定、秦皇島、承德)作為框架區域,以地級市的城區為城市樣本;在其所轄的縣(縣級市)中以紙幣法隨機抽取1/5的縣(縣級市)作為農村樣本。考慮到分層分析及個別精神疾病患病率低等因素,確定樣本為24000人,年齡≥18歲,覆蓋框架人口915.55萬,占河北省總人口的13.6%。
1.2工具
1.2.1一般健康問卷12項(GHQ12) GHQ12共12個條目(條目見表1),是有關心理健康的條目,了解被試最近幾周內總的健康狀況。備選項目是:(1)完全沒有、(2)與平時一樣、(3)比平時多一些、(4)比平時多很多。按照WHO的評分方法[6],采用0-0-1-1評分方法,即被試選擇(1)或(2)在本調查中均記為0分,選擇(3)或(4)在本調查中均記1分。因此,12個條目的最低分為0分,最高分為12分。
1.2.2補充條目 在本次調查中,借鑒浙江省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使用GHQ12的情況[5],在原12題內容及分數不變的基礎上,為提高其篩選的靈敏度,增加了總體心理狀況、是否因精神或心理問題就過醫、是否因精神或心理問題住過院等8個心理健康問題指標,以期減少漏診率。分別是:①近一個月您認為您的軀體健康狀況是(優秀、良好、好、一般、差);②近一個月您認為您的心理健康狀況是(優秀、良好、好、一般、差);③近一個月您忍不住反反復復做或想一件事情(從無、極少、有時、經常);④近一個月您因特別害怕某件事情而限制活動(從無、極少、有時、經常);⑤近6個月您感到特別緊張和焦慮(從無、極少、有時、經常);⑥近一年您是否因喝酒而遇到麻煩(是、否);⑦過去任何時候您因精神或心理問題向哪些人尋求過幫助(如尋求過幾種幫助可同時列出)(從未求助過、親屬、朋友、同事、中醫、普通西醫、精神科大夫、巫醫、其他);⑧過去任何時候您因精神或心理問題住過院嗎?(是、否)。
1.2.3一般情況調查表 包括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婚姻、目前職業、醫療來源等。
1.3方法
1.3.1調查員培訓 增補后的GHQ12的培訓由北京回龍觀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河北省精神疾病流調組負責人負責培訓實施。62名調查人員經過一周的培訓,一致性達滿意程度,一致性為93.5%,Kappa值=0.85。
1.3.2調查方法 先由調查人員向被試介紹問卷的意義,征得其同意并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調查員首先登記被試的社會學人口資料,然后將GHQ問卷內容逐一讀給被試。被試分別從12個條目和8個補充條目中的備選項目中選擇一個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答案。調查員根據被試12個條目的回答評分。補充條目中如果被試在任意某個問題上選擇“差”、“經常”或“是”,無論GHQ得分多少,均視為存在高危因素。完成一例GHQ問卷調查大約需要8-10分鐘。
1.3.3GHQ12分段及篩選標準 于2004年10月抽取600例城市樣本、1000例農村樣本進行預試驗。GHQ12最佳分界值為3/4[4],根據預試驗調查結果,即被試在GHQ第1-12題的總得分,把被試分為高危人群、中危人群、低危人群三類,并確定三段危險人群的分界分數及篩選標準:高危人群(GHQ≥4或存在危險因素者)100%進行SCIDI/P檢查;中危人群(GHQ總分為2或3者)約40%(研究號個位數為1-4)進行SCIDI/P檢查;低危人群(GHQ總分為0或1者)約10%(研究號個位數為1)進行SCIDI/P檢查。
1.3.4診斷工具 本次調查以《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Ⅳ)為診斷標準[7];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理衛生研究所翻譯、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流行病學研究室修訂的《DSMⅣTR軸Ⅰ障礙定式臨床檢查》(Structured Clinical interview for DSMⅣTR Axis I DisordersPatient Edition SCIDI/P)病人版為本次調查的診斷工具[8]。
1.3.5 統計方法 調查資料在EPI Data下采用雙人雙重錄入計算機,并進行兩次錄入的差異性檢查,差異樣本校正后由EPI Data轉入SPSS11.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2.1重測情況 為檢驗增補后GHQ12問卷的信度,選擇了500人于第一次調查2天后進行重測,重測信度r=0.82(P<0.01)。
2.2被試人口學特點 在實際調查的24000名被試中,完成GHQ12問卷者20716人,完成率86.3%,脫落3284人,脫落率13.7%。女性10373人(50.1%),男性10343人(49.9%),平均年齡44±15歲(18-95歲),平均受正規教育年限6.5±3.8年(0-21年)。婚姻狀態:從未結婚9.4%,已婚83.0%,再婚1.0%,同居0.04%,分居/離婚0.9%,喪偶5.6%,其他0.01%。職業:農民/漁民68.0%,工人/服務人員5.2%,專業技術人員/行政管理人員4.4%,個體戶/臨時工10.3%,離退休/病退4.7%,無業/失業2.1%,學生/家庭婦女5.3%,其他0.1%。醫療來源:自費91.3%,合作醫療0.2%,公費醫療1.3%,商業保險0.4%,醫保6.8%,其他0.1%。
2.3GHQ12篩查情況 20716份GHQ有效問卷中,高危人群3462人(16.7%),中危人群1372人(6.6%),低危人群15882人(76.7%)。20716名被試GHQ12項的調查情況見表1,表1顯示,12條目中因擔憂而失眠、總是感到有壓力、覺得心情不愉快和情緒低落3條目選擇比平時多一些和比平 時多很多的人數較多,分別占本條目總例數的14.6%、14.1%、12.9%。
2.4危險因素的調查情況 在完成增補后GHQ12問卷調查的20716名被試中,存在危險因素者2928人,占14.1%。一個被試可能會存在一項以上的危險因素。其中,近一個月軀體健康狀況“差”者1436人(6.9%);近一個月心理健康狀況“差”者875人(4.2%);近一個月經常忍不住反反復復做或想一件事情者447人(2.2%);近一個月經常因特別害怕某件事情而限制活動者157人(0.8%);近6個月經常感到特別緊張和焦慮者656人(3.2%);近一年因喝酒而遇到麻煩者541人(2.6%);過去任何時候因精神或心理問題向別人求助過285人(1.4%);過去任何時候因精神或心理問題住過院者101人(0.5%)。
2.5GHQ篩選的靈敏度和特異度 在完成GHQ12問卷調查的20716名被試中,篩查出5397人做SCIDI/P檢查(26.1%)。其中,無SCIDI/P診斷3123人(57.9%),有SCIDI/P診斷2274人(42.1%)。
單純以GHQ得4分為分界點時的GHQ的靈敏度和特異度見表2,靈敏度為48.4%,特異度為85.4%,假陰性率為55.2%,假陽性率為14.6%。增補后的GHQ高、中、低危人群分段的篩選靈敏度和特異度情況見表3。靈敏度為98.3%,特異度為44.8%,假陰性率為1.7%,假陽性率為55.2%。
2.6 GHQ對常見精神疾病篩選的靈敏度 表4顯示12種常見精神疾病在增補后的GHQ12問卷中的靈敏度均在93%以上。精神分裂癥、創傷后應激障礙最高為100%,惡劣心境、酒精依賴和濫用分別為99.8%、98.8%,強迫癥最小為93.1%。
3 討論
靈敏度是一項篩查工具,具有將實際有病的人正確判斷為病人的能力,靈敏度越高,則漏診率越低,反之,將漏診病人,影響患病率的真實性,因此在流行病學調查中篩查工具的靈敏度非常重要。GHQ問卷最初設計的目的是為了用于在普通門診和咨詢門診發現有心理障礙者,以后擴大用于社區和人群的篩查,以篩出非精神病[1]。本次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目的在于了解河北省18歲及以上人群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和分布特點,采用增補后的GHQ12為篩選工具,目的是用于篩選被試進入下一步的SCIDI/P調查,盡可能篩出每一例可疑的精神疾病患者。GHQ12條目簡單,易于被試的理解,適用于現場抽樣調查。
在楊廷忠的研究中,GHQ12 Cronbach α系數為0.75,各項目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41-0.59,各項目與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平均為0.27;重測信度為0.72(P<0.01)[4]。本次調查GHQ12的重測信度r=0.82(P<0.01);一致性為93.5%,Kappa值=0.85。可見GHQ12有較高的同質性和內部一致性,穩定性較好。
原GHQ12的12個條目中,得分較高的條目(因擔憂而失眠、總是感到有壓力、覺得心情不愉快和情緒低落)更多反映了心境障礙患者的疾病特點。說明GHQ12是一個反應一般心理健康問題的問卷,與楊廷忠研究結果一致[4]。在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需配合使用某些專門的問卷,因此,本次調查增加了總體心理狀況、是否因精神或心理問題就過醫、是否因精神或心理問題住過院等8個補充條目。單純以GHQ得4分為分界點進行SCIDI/P檢查時,GHQ12的靈敏度為48.4%,特異度為85.4%。增加8項危險因素后,增補后GHQ12的靈敏度增加到98.3%,特異度下降到44.8%,說明增補后的篩選標準使GHQ12的靈敏度得到有效提高,可以提高對陽性病人的檢出率,同時特異度也處于較理想的范圍。常見精神疾病的效度分析表明,12種疾病的靈敏度均達到93%以上,可見增補后GHQ12對精神疾病的篩選達到理想的水平。顯示增補后的一般健康問卷12項是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中比較有效的篩選工具。
致謝:感謝北京回龍觀醫院流行病學研究室費立鵬教授的技術指導。
參考文獻
1 沈漁,主編.精神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18.
2 Goldberg DP,Gater R,Sartorious N,et al.The validity of two version of the GHQ in the WHO study of mental illness in general health care.Psychol Med,1997,27:191-197.
3 Cheng TA,Wu JT,Chong MY, et al.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Chinese Health Questionnaire.Acta Psychiatr Scand,1990,82:304-308.
4 楊廷忠,黃麗,吳貞一.中文健康問卷在中國大陸人群心理障礙篩選的適宜性研究.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769-773.
5 石其昌,章建民,徐方中,等.浙江省15歲以上人群各類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中國預防醫學雜志,2005,39:229-236.
6 Von Korff M,Ustun TB. Methods of the WHO collaborative study 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general care. In: UstunTB,Sartorius N,et al.Mental Illness in General Health Care: An International Study. Chichester: John Wiley & Sons, 1995:19-38.
7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Disorder (4th.ed.DSMIV).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1-886.
蘇軾贊揚了劉景文的行比伯夷、秉德無私的品格和秉性,同時也比喻人到壯年雖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為的黃金階段。詩中用“荷盡”、“菊殘”這兩種在夏天和秋天獨占鰲頭的花,寫它們的殘敗,來襯托橙橘的歲寒之心。
蘇軾贊揚劉景文的品格出自蘇軾的《贈劉景文》一詩歌,這是送給好友劉景文的一首勉勵詩。此詩前半首說“荷盡菊殘”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氣節,后半首通過“橙黃橘綠”來勉勵朋友困難只是一時,樂觀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抒發作者的廣闊胸襟和對同處窘境中友人的勸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遠。
(來源:文章屋網 )
1、“菊殘猶有傲霜枝”的“猶”的意思是仍然,依舊。這句詩出自宋朝詩人蘇軾的《贈劉景文》。
2、原文: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3、譯文:荷葉敗盡,像一把遮雨傘似的葉子和根莖再也不像夏天那樣亭亭玉立;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風中依然顯得生機勃勃。別以為一年的好景將盡,你必須記住,最美景是在那秋末初冬橙黃橘綠的時節啊!
(來源:文章屋網 )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____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____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4、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____王昌齡《采蓮曲》
5、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____朱庭玉《天凈沙·秋》
6、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____蘇軾《贈劉景文 / 冬景》
7、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____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
8、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____李璟《攤破浣溪沙·菡萏香銷翠葉殘》
9、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____李商隱《贈荷花》
【作者】孟浩然【朝代】唐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
白話翻譯:
老朋友預備豐盛的飯菜,要請我到他好客的農家。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蒼青的山巒在城外橫臥。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手舉酒杯閑談莊稼情況。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再請君來這里觀賞。
2、
【作者】元稹【朝代】唐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白話翻譯: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只是因為開過之后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3、贈劉景文/冬景
【作者】蘇軾【朝代】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白話翻譯:
荷花凋謝連那擎雨的荷葉也枯萎了,只有那開敗了的花枝還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記住,最美景是在秋末初冬橙黃桔綠的時節啊。
4、九月十日即事
【作者】李白【朝代】唐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白話翻譯:
昨天剛登上龍山宴飲,今天又在這里舉起了酒杯。
為何這樣受苦,遭到兩個重陽的采折之罪?
5、飲酒·其四
【作者】陶淵明【朝代】魏晉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白話翻譯:
xìnɡ fú wēn nuǎn yǎn jīnɡ qí zhì lún chuán
yōu měi zǐ xì tán qín yōnɡ bào yǔ zhòu
二、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畫 “ ”。
首都(dōu dū ) 養分(fènfēn )
轉動(zhuànzhuǎn ) 漂流(piāopiào)
三、我會填。
1、組詞: 棋( ) 蛙( ) 顆( ) 洋( )
旗( ) 洼( ) 棵( ) 揚( )
秋高( )爽 五( )豐登 水到( )成 雪( )送炭
四面( )方 一棵棵( ) 一塊塊( ) 一條( )
2、填反義詞:美----( ) 快----( )危險----( )
3、詞語接龍:父親---親人---( )---( )
四、填上部首組成新字,看誰寫的多。(至少寫兩個)
木 包
五、加標點。
爺爺買的棗兒真甜啊( ) 李華今天怎么沒來上課( )
六、我會查字典。
“闊”字要查( )部首,除去部首還有( )畫,讀音是( )
七、選詞填空。
漂浮 飄揚
1、云在空中( ),碰到冷風就變成水珠落下來。
2、、彩旗迎風( ),廣場顯得更加美麗。
八、誰和誰可以做朋友呢?連一連吧!
燃燒的 人們 練 二胡
勤勞的 果子 拉 雪毯
盛開的 火把 披著 書法
酸酸的 鮮花 鋪著 銀裝
《回鄉偶書》 桃花潭水深千尺 正是橙黃橘綠時
《贈汪倫》 一年好景君須記 笑問客從何處來
《贈劉景文》 兒童相見不相識 不及汪倫送我情
十、聰明的你一定能按要求做出下列各題。
l、寫出本學期內學過的你認為最美的詞。(至少寫兩個)
2、你能寫出本學期學過的一句諺語嗎?
。
3、寫出這學期你學過的一個童話故事題目《 》。
4、寫出下面課文中你喜歡的句子。
《假如》 。
《清澈的湖水》 。
歡慶》 。
5、 一說,哪些動物對人類有益,怎么有益,我們怎樣保護它們?
6、 語文課上,你表演過什么角色?
。
十一、照樣子寫句子。
1、湖水像一面鏡子。 像 。
2、太陽會把淺水洼里的水蒸干。 淺水洼里的水被太陽蒸干。
他把小魚放進大海里。 被 。
7、 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我要給 。
8、 氣球上畫著一張可愛的小臉。
可愛的: 。
十二、讀下面的短文,按要求填空
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后,藤上
掛了幾個可愛的小葫蘆。多么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1)寫葫蘆藤樣子的詞是()
(2)寫小花顏色的詞是( )
(3)寫種葫蘆的人特別喜歡小葫蘆的詞是()
片斷一:
同學們,你們好好讀讀《贈劉景文》這首詩,看看讀后你能明白哪句詩的意思?
生1:我明白了:“一年好景君須記” 這句,這句的意思就是說:一年中最好的景色你一定要記住。
師:同學們同意嗎?那你們怎么知道:“君”的意思就是“你”呢?
生2:我在書里看過。
生3:我在戲里面聽過。
師:“君”是“你”的意思,為何不直接說“你”而要說“君”?
生4:“君”是對人的一種尊稱。
師小結:同學們,你們不僅是愛學習、會聯想,生活中得來的知識也相當豐富,你們真是愛學習的好孩子。
誰說咱們的孩子小?誰說古詩理解起來與孩子們的生活相差甚遠?其實,孩子利用課外閱讀得來的知識是那么豐富,他們會聯想,他們會表達。因此,在我們的語文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的展示機會,要讓孩子們說自已所想,表自已之意,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開放起來,要讓課外閱讀服務于課堂,更要讓我們的語文課堂需求課外的閱讀。在每一節課上,我們的鼓勵是孩子最好的動力,我們的肯定將會使孩子探索的精神更加強盛!
片斷二: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一組生字,請大家讀,讀后與同桌互相交流交流,你用什么辦法記住了哪些生字?
場面:同學們按分好的四人一組進行熱烈地交流――
全班交流:
生1:我可以用加一加來記“棋”這個生字,我們剛剛學過一個“其”左邊加一個“木”字旁合起來就是我們要學的“棋”字。
生2:我還可以用換一換來記這個“棋“字,用我們認識的”期“字,把右邊的“月”換成”左邊的“木”。
生3:我還要以用猜謎語的形式……
生4:我還可以用……
大家各抒已見,這簡直就是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在這節識字課上,學生調動了所有的感官說、想、回憶、這樣記憶的生字我相信他們終身難忘。整節課上,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教師站在講臺上,仿制成了多余的人。全班交流后檢查平時記憶力最差的那幾個孩子,發現字字全對,他們有信心的認讀贏來全班熱烈的掌聲,這是全班同學表揚和鼓勵的掌聲,更是孩子們渴求這種課堂的掌聲。
片斷三:
同學們,《黃山奇石》中寫了黃山好幾處有名的奇石,但在文中有的詳寫,有的略寫,來,我們大家看看,哪些詳寫?哪些略寫?
在指導孩子們了解了“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后,問:孩子們,書中略寫的“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你們想不想也發揮你們的想象把他們按課文里的其他奇石一樣寫具體呀?
生1: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塊像仙女一樣的巨石,坐在那里雙手彈琴。這就是有名的“仙女彈琴”了。
生2: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只可愛的小狗,仰著腦袋,望著天上的月亮,好像在跟月亮說話,這就是“天狗望月”。
……
何謂“生本”的課堂?“生本”的課堂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他們根據已有生活閱歷,根據已經積累的生活知識,延續了課文,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成就了一節真正意義上“生本”的課堂。
關鍵詞:學前教育;古詩詞誦讀;教學策略
《古詩詞誦讀》課程是我院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選修課程,它對高職學生古詩詞朗誦、閱讀、欣賞乃至教學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為改變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古詩詞誦讀中的單一化、模式化傾向,改變學生缺乏個性體驗、獨到見解和良好誦讀習慣的現象,筆者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古詩詞教學中實施多元誦讀策略,以此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
一、重視朗讀,在多元誦讀中抒情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經典古詩文詞句雋永、韻律和諧、意蘊深遠,是中華文化的璀璨明珠。對學前兒童而言,學習古詩詞更好的方法是吟唱。從藝術起源講,我國詩、歌原本一體,即“詩樂一體化”。吟唱經典古詩詞,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凈化心靈,在審美愉悅中培養語感,在輕松愜意中拓展知識。因此,它自古就是我國兒童啟蒙教育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徑。
在學前專業古詩詞入門項目教學中,我們安排了“詩樂啟蒙16首”,它呈現的不僅是文字和旋律,演繹的不僅是古詩和樂曲,更凝聚了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課堂上我們抓住誦讀這一命脈,以讀貫穿始終,采用一詠三嘆地讀,師生接讀,學生分讀、指讀、想象讀等多種形式把學生帶入到古詩審美之中,讓學生讀出節奏美,讀出音樂美,讀出情感美。
二、逐層吟賞,使閱讀深刻化
詩歌作品本身可以不斷地向縱深開掘,解讀不可只停留于膚淺的認識,需要積極訓練學生的思維深度。為此,筆者往往帶領學生逐層解讀,從不同層次展開訓練。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安排了“山水田園詩吟賞”、“詠物詩吟賞”、“邊塞詩吟賞”、“詠史詩吟賞”和“詠懷詩吟賞”五個項目,并按照作品解讀的層級安排訓練任務:一是因聲求氣吟詩詞,二是知人論世解詩詞,三是以詩會友用詩詞,四是寓教于樂教詩詞。
每次課訓練的側重點都會有所不同,而誦讀卻貫穿課的始終。通過層層深入的誦讀,讓學生讀懂詩詞,讀懂詩人,也融進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如,蘇軾《贈劉景文》:“荷盡已無晴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桔綠時。”通過菊的形象層層深入的誦讀解析,學生不僅理解到該詩贊美了菊的傲霜獨立,而且還悟出了一個人生哲理:只有嚴酷的環境才能鍛煉人,才能檢驗、識別一個人的氣節。聯系自身則不由想到:困難并不可怕,也許正是嚴酷的環境磨礪了自己。
三、比較閱讀,使閱讀明晰化
比較閱讀既是對作品審美價值的檢驗,也是深化思維水平的過程,提高鑒賞能力的方法。同樣是寫秋天,杜甫、馬致遠筆下的秋天是凄涼蕭瑟的,眼中的秋天卻是恢宏闊大的。在比較閱讀實踐中,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從三方面進行比較:
1.同題材作品比較
同一題材,不同詩人會因生活閱歷、個性、情趣不同而有不同寫法;同一位詩人,會因處境的變化而產生性格、志趣的變化,其不同時期的詩作會折射出這些變化。如在“詠物詩吟賞”項目教學中,我們用知人論世的方法解讀唐代詩人的詠蟬詩,駱賓王表達的是“霧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的沉悶壓抑;李商隱慨嘆的是“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的牢騷怨尤;而虞世南顯示的卻是“居高聲自遠,端不藉秋風”的志得意滿。此外,我們還選擇了唐代詩人的聽箏詩,李端的詩由摹寫彈箏者的神態而見其愛意;柳中庸詩著重描寫詩人聽箏的感受,并以此抒寫自己的離情別恨;白居易的詩則主要表現主人公“別有深情一萬重”的幽深情懷。
2.就某一位作家進行專門研究
同作者作品比較,可就某一位作家進行專門研究。如在“吟詠詩人”課外項目中,我們安排了高歌李白、長吟杜甫、品讀蘇軾和吟誦李清照等任務,深化學生對唐宋詩詞大家的研究。品讀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讓我們感受到一個凄婉纏綿的他;“大江東去浪淘盡”,又讓我們感受到一個胸襟坦蕩的他。雙重性格的蘇軾,帶給我們的是數也數不盡的婉約和豪放。因此,以蘇軾為研究對象,就有了“婉約豪放兼具的蘇軾詩詞品讀”這一項目。
3.同流派詩作比較
詩有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之分,詞有豪放與婉約之別。婉約與豪放是宋詞的兩種主要藝術風格,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代表人物是柳永、姜夔、秦觀、李清照。品讀蘇軾豪放詞,可以對蘇、辛詞風的異同進行分析:他們的詞中都飽含著濃烈、奔放的豪情,表達了詞人對生活的無比熱愛和豁達的樂觀態度,以及要求為國家建功立業的理想。但“東坡之詞曠,稼軒之詞豪”(王國維《人間詞話》),蘇軾突破了柔媚纖弱的傳統,以浩瀚之氣開豪放一派,其詞“奮厲有當世志”;辛棄疾繼承并發展了豪放詞風,其詞有“君恩未許”的英雄氣概。但生活經歷的不同,決定了辛詞沒有也不可能有蘇詞的那種空曠灑脫的風致。
參考文獻:
[1]卓霞.論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大學語文教育[J].現代語文,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