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古籍數字化范文

    古籍數字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古籍數字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古籍數字化

    第1篇:古籍數字化范文

    關鍵詞:圖書館 古籍 數字化管理

    古籍是我國幾千年文化的傳承,是我國極為寶貴的精神和智力財富。為了更好保護和利用這些財富,很多大型圖書館,都利用了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將古籍中的語言文字及圖形轉化成能為計算機所識別的數字符號,以此來制成古籍文獻書目數據庫以及古籍全文數據庫,即對古籍進行數字化管理。這也將是今后圖書館古籍管理的一個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古籍數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1、古籍數字化管理有利于古籍的保護,解決“藏”與“用”的矛盾

    古籍經過幾千年的輾轉流傳至今,往往具有唯一性并且不可再生,因此在保護古籍方面除了提高古籍的保存技術使其免受損壞外,也應借助現代化的科學技術,讓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得以永久的保存。另正是由于古籍的唯一性以及不可再生性,因此它們不僅具有罕見的文化價值,而且還有珍貴的文物價值。因此圖書館為了避免古籍遭受破壞,往往“重藏輕用”,造成“藏”與“用”的矛盾,不利于古籍文化的傳播。

    2、古籍進行數字化管理,可使古籍中蘊藏的特有信息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古籍的目錄的分類、編排與檢索方法與現代的都不同,如果用傳統的手工檢索方法來檢索古籍,不僅速度慢,而且查全、查準率也較低,很可能會花費好幾個小時甚至幾天來查找一個人或事,或者一段引文。如果引進數字化管理,便可改進古籍的檢索方式。從而更有利于對古籍中所蘊藏的特有信息資源進行開發,提高了閱讀古籍的廣度和深度,使古籍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二、古籍數字化管理方法

    1、古籍書目數據化及古籍全文的數據化

    (1)古籍書目及古籍全文數據化方法及注意事項

    古籍數量大,語言繁瑣,而且在分類排架和管理上都不同于一般的圖書,檢索方法也很復雜,很多古籍猶如“天書”,極大的影響了讀者閱讀利用古籍文獻的積極性。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古籍書目數據庫,便簡化了古籍書的檢索方法,而且新增了許多檢索途經讓讀者對圖書館內古籍藏書一目了然。古籍全文數據庫的建立,便可方便讀者更簡單的閱讀古籍資料,并可快速準確全面的找到所需的資料。因此,古籍書目數據化及古籍全文數據化是實現古籍數字化的必要條件。

    古籍書目數據化是指以書目內容:書名、責任人、版本、卷數、刻印年代、藏地等為數字化對象,對古籍的存儲做源數據描述。古籍全文數據化是指以揭示古籍內容為目的,對古籍全文進行數字化處理,從而方便讀者全文閱讀、檢索或進行智能分析。

    古籍全文數字化有三種形式:一是圖像版全文數字化即將古籍書頁原文掃描成圖像后進行存儲,為讀者提供相關閱讀、檢索服務;二是文字版數字化即將古籍書頁轉換成文本文字形式后進行存儲,為讀者提供相關閱讀、檢索服務;在文字版數字化中遇到生僻字可通過photoshop 等造字程序進行造字,然后再利用windows系統自身帶的輸入法編輯器進行生僻字的輸入;三是圖文版數字化,即圖像版和文字版的結合,它是最理想的古籍數字化模式。

    古籍數字化后的數據格式繁多,除了常見的xt、doc、html以外,還有pdf、exe、wdl、pdg、ebk、edb等,而這些格式的文件大多要自己單獨的閱讀器才能閱讀,這樣極不利用戶對古籍的使用,以及古籍數字化后的資源共享,阻礙了古籍數字化的發展,因此圖書館在進行古籍數字化工作時,應建立統一的數據格式,如文本格式可采覓pdf格式,圖片格式的資料可采用tiff,jpeg格式,以方便讀者使用。

    (2)古籍數字化存儲相關技術支持

    為了保證古籍的“原汁原味”,在對古籍數據化存儲時,就要以圖片格式進行存儲,這些圖片又不可進行壓縮,從而導致古籍數據庫異常龐大,常用的磁盤儲存器很難實現。這時可根據圖書館古籍數據庫的大小采用機器手光盤庫或機器手磁帶庫這樣的第三級存儲器,如果第三級存儲器也不能滿足,便可采用san(存儲區域網絡)戰略。存儲區域網絡即位于服務器后面的存儲網絡,它是一個主要負責存儲傳輸的“后端”網絡,所有服務器均可通過此網絡對存儲介質任意讀取及寫入,并可將多個系統連接到存儲設備以及子系統。此方案可采用千兆以太網,其網速與光纖路徑技術相當,且價格相對較低,建設周期相對較短。

    2、圖書館古籍數字化管理中的分類法

    古籍分類法是一種檢索語言。任何單一的檢索語言只能從某個側面片面地、近似的反映某一網絡體系,只能對多維、復雜、動態發展的人類知識文化進行線性、簡化、靜態滯后的反映及描述,難免存在缺陷以及不足,其準確性是近似的、相對的。現代計算機技術完全允許多種檢索語言并存并且互補,如果各種檢索語言自身便具有最低限度的適用性及互補性,就有助于全面揭示古籍文化的精髓,反映人類知識文化的多維體系。因此,要想構建高效靈活的古籍檢索系統,就應把握各種檢索語言的內在聯系和相互制約作用,以此為出發點,研發各種不同的檢索語言互補互用的最佳方式,為實現最終目標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

    3、圖書館古籍工作者應加強知識更新,盡快掌握新技術

    圖書館古籍進行數字化管理的前提條件就是古籍工作者要更新知識結構,適應數字化的管理需要。其中計算機知識的學習是首當其沖的,只有這樣才能更主動、更快捷、更有針對性的為讀者提供服務,使服務水平上一個新臺階,也能為古籍數字化管理開創一個新的局面。

    三、結語

    圖書館古籍數字化管理雖然是近幾年才提出的,但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古籍數字化管理也將逐漸走向成熟,從而為讀者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使古籍這幾千年的文化沉淀得到更好的保護以及更充分的利用。

    參考資料:

    第2篇:古籍數字化范文

    >> 民族古籍數字化保護系統中ORACLE數據庫的并發控制研究 數字化過程中的古籍保護問題 醫院網上招聘系統數據在人事檔案數字化管理中的應用 數字化平臺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古籍數字化在中學教學中所起的作用 古籍數字化的負面影響需要警惕 古籍數字化技術發展的幾點建議 古籍數字化的若干成就及問題分析 芻議數字化背景下的古籍保護 數字化技術在電視媒體中的應用 淺談數字化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數字化互動在視覺傳達中的應用 數字化在傳統聲像檔案中的應用 數字化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應用 數字化模板在施工中的應用 數字化測繪在礦山測量中的應用 數字化在檔案管理中的應用 數字化測繪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數字化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數字化測量在礦山測量中的應用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7]張磊.再論《漢語文古籍機讀目錄格式使用手冊》使用中的問題[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5,(3):27-29.

    [8]鮑國強.古籍書目數據庫整改工作構想.[EB/OL].[2007-06-20].http:///old/old/wjls/html/8_08.htm.

    [9]楊健.CALIS中文古籍聯機合作編目的緣起與進展[J].圖書館理論和實踐,2006,(9):54-56.

    [10]喻爽爽,謝琴芳.漢語文古籍文獻目錄資源的共建共享―CALIS古籍聯合目錄系統[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5,(3):22-26.

    [11]《我國數字圖書館標準規范專門數字對象描述元數據規范》子項目[EB/OL].[2007-06-10].http:///cdls2/w3c/2003/SpcMetadata/.

    [12]古籍描述元數據規范[EB/OL].[2007-06-10].http:///mt/blogs/2nd/archives/docs/古籍描述元數據規范.pdf.

    [13]古籍元數據規范[EB/OL].[2007-06-10].http:///mt/blogs/2nd/archives/docs/CDLS-S05-013.pdf.

    [14]古籍描述元數據著錄規則[EB/OL].[2007-06-10].http:///mt/blogs/2nd/archives/docs/古籍

    描述元數據著錄規則.pdf.

    [15]沈蕓蕓等.古文獻系列資源分析報告(輿圖、古籍、拓片)[EB/OL].[2007-06-10].http:///mt/blogs/2nd/archives/docs/古文獻系列-資源分析報告(輿圖、古籍、拓片).pdf.

    [16]古籍著錄規則[EB/OL].[2007-06-10].http:///mt/blogs/2nd/archives/docs/CDLS-S05-014古籍著錄規則.pdf.

    [17]羅琳.“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古籍目錄網絡數據庫”解讀[J].中國索引,2004,(3):8-13.

    [18]讓MARC安樂死?[EB/OL].[2007-08-10].http:///keven/2007/03/18/post-070318-134027-225/.

    第3篇:古籍數字化范文

    浙江圖書館2013年初建立了“浙江省古籍修復材料中央庫”,按照皮紙、竹紙、宣紙及其他類紙,分門別類放置架上,堆放整齊,標志清晰,便于取用。初步實現了實物庫的規范管理,同時,特制定了紙庫管理工作的標準及流程。

    1.修復用紙的入庫。(1)對于采購入庫的紙張,紙庫保管人員依據采購清單對紙張的數量、名稱、檢驗合格單進行核對、清點后,方可入庫。(2)對于入庫驗收過程中所發現的有關數量、質量、規格、品種等不相符現象,紙庫保管人員有權拒絕辦理入庫手續,并視具體情況報告主管人員處理。

    2.修復用紙的出庫(領用)。(1)館內修復人員領用時填寫申請單,由修復組主管審批簽字后,紙庫保管員憑單發放;貴重紙張需分管領導簽字才可憑單發放。(2)省內地、縣館的紙張配發,需有分管領導簽字,方可出庫。(3)出庫單一式兩聯,分別由領料人、紙庫保管員保存。

    3.修復用紙的保管盤點。(1)修復用紙紙庫分為總庫和小庫,所有采購紙張均入總庫,小庫為修復工作室紙柜(每種紙存放100張),方便平時工作需要的領用。同時,每一種紙設置庫存警戒線,大庫為500張,小庫為20張,特殊紙張除外。當紙張數量低于警戒線時,紙庫保管員應及時提交書面報告,以便補充修復用紙,保證修復工作的正常開展。(2)紙庫保管員根據修復紙張的種類,結合紙庫條件,保證紙庫定置擺放,合理有序,保證紙張的進出和盤存方便。(3)紙庫保管員定期做好賬面和實物庫存的盤點工作,發現盤盈或盤虧必須查明原因,分清責任,及時寫出書面報告,提出處理意見,報告主管。目前業內對修復紙張的管理主要還停留在實物管理階段,尚未實現電子化、數據化、系統化管理機制。實物紙庫管理工作中的信息管理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要付出大量人力,填寫各種表格和憑證、賬冊、卡片和文件。由于信息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所以實物紙庫數據要按照不同的分類經常不斷地匯總、統計,往往要做許多重復登記和轉抄。這種手工操作的管理方式,不僅浪費人力,而且存在著處理速度慢、易出現錯誤、不便于查詢、缺乏綜合性等缺點。因此,大大降低了信息的利用價值,很難適應現代管理工作的需要。開發以電子計算機為基礎的紙張數據庫系統已十分迫切和必要。

    二、建立古籍修復用紙數據庫

    2013年浙江圖書館古籍修復中心在實物庫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研制了古籍修復用紙數據庫,使實體紙庫的科學化、規范化、電子化管理得以實現。根據紙張實物庫存的管理和流程,建立古籍修復紙張數據庫,制定要求如下。

    1.古籍修復紙張數據庫系統的功能及應用:在實物紙庫規范化管理的基礎上,古籍修復紙庫軟件主要功能由“倉存管理”“、報表及核算”“、系統設置”三大功能構成。功能一“:倉存管理”。主要包括紙張的“入庫”和“出庫”及盤點。通過出、入庫的標準操作,將修復用紙的購買、配送、領用、下發等日常業務記錄在案。(1)入庫管理:對采購入庫、配送入庫的紙張進行登記、審批,并對入庫的物料進行查詢與統計。(2)出庫管理:對領料紙張進行登記、審批,并對出庫的物料進行查詢和統計。(3)盤點:根據實物清單對紙庫庫存紙張進行盤點工作,盤盈入庫,盤虧出庫。功能二“:報表及核算”。主要包括“即時庫存”“、領料匯總表”等。軟件系統通過常規操作及基礎的信息設置將各類報表直觀的統計表現出來,可以對當前庫存進行查詢,查詢時可以設置多種條件組合查詢紙張記錄,并可通過EXCEL導出數據,也可以打印出歷史數據列表。同時,軟件還可顯示庫存預警(庫存預警可在系統設置里完成),即小庫紙張庫存少于20張,或者大庫庫存少于500張時,系統會有提示,并可生成預警報表。(1)即時庫存:可即時查詢紙張庫存信息。(2)庫存預警:軟件能生成庫存預警報表,紙庫保管員應及時提交書面報告,以便補充修復用紙。(3)收發存匯總表:能查詢到紙張出入庫每筆記錄總匯。(4)物料收發明細表:能查詢紙張出入庫明細記錄。(5)收發存期間報表:根據查詢需要對某一時間段內的紙張出入庫數據進行統計產生報表。功能三“:系統設置”。系統設置包括紙張信息、工作人員信息、供應商信息、倉庫布局(總庫與小庫)等內容。(1)紙張信息:根據紙張特性及在修復過程中管理的需求對軟件進行的基本設置,為每張紙做了固定編碼,方便查找、識別、統計。(2)工作人員信息: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權限分配,給予適當權限,以保證每條數據能夠按照管理需要進行流轉。相關工作人員分為:修復用紙領料人員、審核人員。(3)供應商信息:對供應商進行管理,該軟件將供應商信息全面錄入,包括供應商名稱、地址、聯系電話、紙張種類、紙張質量、紙張價格等,方便橫向比較和采購。(4)倉庫管理:實體紙庫分為總庫和小庫,小庫設在修復工作室內方便平時領料。

    2.軟件的管理意義。(1)紙張數據庫的建立規范了修復紙張的存放,實現了紙張的出入庫管理電子化、專業化,做到紙張庫存情況明了化。通過該數據庫軟件,古籍修復人員能快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補紙類型,縮短了尋找合適補紙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不但保證了古籍修復的質量,還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因紙張胡亂堆放而導致的紙張損壞等浪費。(2)該數據庫軟件,具有有效的監督管理功能。數據庫審核人員的審核功能可以使紙張的購買、使用、存放做到有效的監督管理,使得紙張實體數量的出入和電子數據的出入一致,避免冒領、多領紙張,形成良好的出入庫的管理機制。(3)該數據庫為每種紙張設置了唯一編碼。修復人員在建立修復檔案時,需要在檔案系統上輸入所用紙張的編碼,這就使得后人能清楚的了解當時修復所用紙張的特性,為研究或再次修復提供依據。數據庫建立后,操作簡便,查詢快捷,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古籍修復人員對修復用紙的特征有更清晰更準確的認識和了解,在修復工作中更科學的用紙。

    第4篇:古籍數字化范文

    隨著古籍數字化這一新興學科理論逐步完善和成熟,古籍數字化的實踐和應用研究也受到越來越多的學者的關注。作為一名從事古代文學科目一線教學工作的高校教師,理應注意到這樣的一個新趨勢。如何應對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本學科帶來的沖擊,如何將新的研究和理論合理地運用于教學中,這都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目前,關于古籍數字化對教學實踐影響方面的研究還較欠缺。有的論文甚至將古籍數字化簡單等同于多媒體教學,完全抹煞了數字化信息對古代文學教學可能帶來的重大革新和推進。由此可見,基于古籍數字化的古代文學的教學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有很大的開拓空間。本文以提高古代文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為目標,探討古籍數字化在教學方法中的運用。

    1 古代文學課程特點

    古代文學課程性質特殊,它與歷史學、文獻學、文字學等學科密不可分。它所構成的一個文化系統,對于當代80、90后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疏離和陌生感的。而傳統的古代文學教學模式又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一本書一張嘴一個ppt”,而學生“一本書一張紙一支筆”,似乎就構成了課堂教學的全部形式因素。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于古代文學課程的興趣自然不高,課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古籍數字化的興起,實則為古代文學課程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我們要把握好這樣的機會,將新的工具和思考的方式與傳統的教學相融合,創造出與時代和科技信息發展相適應的更合理的教學方法。這主要體現在對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我們認為,在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運用循環式教學模式,能較好的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

    2 實行循環式教學模式的可行性

    對學生而言,在網絡環境下,他們可以檢索到大量相關的課程信息。如果教師在課堂中仍然花費相當比例的時間去做大量的背景知識的傳授,盡管可能教師花費了一定的精力和時間去做了收集和組織,但學生有網絡資源的支持,很可能他們并不認為在課堂上接受到的信息比他們自己檢索的知識更為豐富。這無形中造成了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和課堂資源的浪費。對于這樣一個現象,可以運用循環式教學模式。即將教學時間不僅局限于課堂時間,而是延伸至課堂的前后。構成課前—課程中—課后的連環模式。而在這樣的組織形式中,體現出知識的循環效應。

    3 教學中合理運用數字化成果

    大量的知識背景的獲得可本文由收集整理以安排在課程前進行。這個時間段應該解決的問題是學生如何自主高效地獲得背景知識信息。網絡資源盡管豐富,卻是良莠不齊。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教科書的基礎上,合理的去運用古籍數字化的成果,而不是漫無目的地進行網絡搜索。比如,在講解金元時期諸宮調作品時候,教科書中提到產生在不同時期的諸宮調在結構上有著不同的特征。那么由于現在流傳下來的諸宮調作品只有三部,這其中還有散佚不全的,如果學生想從網絡上去搜索是很難得到直觀的信息的。這只有借助古籍數字化成果之一的電子文本數據庫,通過對數據庫中保存的諸宮調作品的比較,可以直觀的看到作品中纏令的數量及其組成形式都有不同,體制確實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這讓學生在課堂教學前對于將要學習的知識可以有一個客觀的、較為準確的印象。在學生已經獲取有效知識背景的基礎上,學生對新知識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和欲望漸漸地被培養起來,此時,教師的課堂教學就不再是那種傳統的填鴨式的知識傳授了。把學生獲取的核心知識背景內容情景化,設計成多個關鍵問題。比如,從金元諸宮調敘事角度出發,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思考本事的流傳和淵源,讓學生將前面學到的知識,和教科書中沒有的、但值得去擴展的知識能夠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脈絡。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在課后再去查閱相關的研究成果、鞏固課堂知識、擴展自己的視野。以《天寶遺事諸宮調》為例,學生可以在課后通過閱讀鄭振鐸、朱禧整理的《天寶遺事》遺曲,對《天寶遺事》的流傳有個更為清晰的梳理。至此,學生對于金元諸宮調的學習就可以達成一個循環的體系。

    在循環式教學模式中,三個階段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而每個階段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引導和環節設置。但是與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同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激發起興趣,并且通過利用數字化成果,形成一套有用的古代文學學習方法。即使課程結束,離開教師的指導,他們仍然具有進一步深入學習古代文學、以及其他相關文學課程的能力。

    4 結語

    第5篇:古籍數字化范文

    摘要:數控機床電氣系統故障的調查、分析與診斷的過程也就是故障的排除過程,一旦查明了原因,故障也就幾乎等于排除了。因此故障分析診斷的方法十分重要。

    一、故障的調查與分析

    這是排故的第一階段,是非常關鍵的階段,主要應作好下列工作:

    1、詢問調查在接到機床現場出現故障要求排除的信息時,首先應要求操作者盡量保持現場故障狀態,不做任何處理,這樣有利于迅速精確地分析故障原因。

    2、現場檢查到達現場后,首先要驗證操作者提供的各種情況的準確性、完整性,從而核實初步判斷的準確度。由于操作者的水平,對故障狀況描述不清甚至完全不準確的情況不乏其例,因此到現場后仍然不要急于動手處理,重新仔細調查各種情況,以免破壞了現場,使排故增加難度。

    3、故障分析根據已知的故障狀況按上節所述故障分類辦法分析故障類型,從而確定排故原則。由于大多數故障是有指示的,所以一般情況下,對照機床配套的數控系統診斷手冊和使用說明書,可以列出產生該故障的多種可能的原因。

    4、確定原因對多種可能的原因進行排查從中找出本次故障的真正原因,這時對維修人員是一種對該機床熟悉程度、知識水平、實踐經驗和分析判斷能力的綜合考驗。

    5、排故準備有的故障的排除方法可能很簡單,有些故障則往往較復雜,需要做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例如工具儀表的準備、局部的拆卸、零部件的修理,元器件的采購甚至排故計劃步驟的制定等等。

    下面把電氣故障的常用診斷方法綜列于下。

    (1)直觀檢查法這是故障分析之初必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感官的檢查。

    ①詢問向故障現場人員仔細詢問故障產生的過程、故障表象及故障后果,并且在整個分析判斷過程中可能要多次詢問。

    ②目視總體查看機床各部分工作狀態是否處于正常狀態(例如各坐標軸位置、主軸狀態、刀庫、機械手位置等),各電控裝置(如數控系統、溫控裝置、裝置等)有無報警指示,局部查看有無保險燒煅,元器件燒焦、開裂、電線電纜脫落,各操作元件位置正確與否等等。

    (2)儀器檢查法使用常規電工儀表,對各組交、直流電源電壓,對相關直流及脈沖信號等進行測量,從中找尋可能的故障。例如用萬用表檢查各電源情況,及對某些電路板上設置的相關信號狀態測量點的測量,用示波器觀察相關的脈動信號的幅值、相位甚至有無,用PLC編程器查找PLC程序中的故障部位及原因等。

    (3)信號與報警指示分析法

    ①硬件報警指示這是指包括數控系統、伺服系統在內的各電子、電器裝置上的各種狀態和故障指示燈,結合指示燈狀態和相應的功能說明便可獲知指示內容及故障原因與排除方法。

    ②軟件報警指示如前所述的系統軟件、PLC程序與加工程序中的故障通常都設有報警顯示,依據顯示的報警號對照相應的診斷說明手冊便可獲知可能的故障原因及故障排除方法。

    (4)接口狀態檢查法現代數控系統多將PLC集成于其中,而CNC與PLC之間則以一系列接口信號形式相互通訊聯接。有些故障是與接口信號錯誤或丟失相關的,這些接口信號有的可以在相應的接口板和輸入/輸出板上有指示燈顯示,有的可以通過簡單操作在CRT屏幕上顯示,而所有的接口信號都可以用PLC編程器調出。

    (5)參數調整法數控系統、PLC及伺服驅動系統都設置許多可修改的參數以適應不同機床、不同工作狀態的要求。這些參數不僅能使各電氣系統與具體機床相匹配,而且更是使機床各項功能達到最佳化所必需的。因此,任何參數的變化(尤其是模擬量參數)甚至丟失都是不允許的;而隨機床的長期運行所引起的機械或電氣性能的變化會打破最初的匹配狀態和最佳化狀態。此類故障多指故障分類一節中后一類故障,需要重新調整相關的一個或多個參數方可排除。

    (6)備件置換法當故障分析結果集中于某一印制電路板上時,由于電路集成度的不斷擴大而要把故障落實于其上某一區域乃至某一元件是十分困難的,為了縮短停機時間,在有相同備件的條件下可以先將備件換上,然后再去檢查修復故障板。

    鑒于以上條件,在拔出舊板更換新板之前一定要先仔細閱讀相關資料,弄懂要求和操作步驟之后再動手,以免造成更大的故障。

    (7)交叉換位法當發現故障板或者不能確定是否故障板而又沒有備件的情況下,可以將系統中相同或相兼容的兩個板互換檢查,例如兩個坐標的指令板或伺服板的交換從中判斷故障板或故障部位。這種交叉換位法應特別注意,不僅硬件接線的正確交換,還要將一系列相應的參數交換,否則不僅達不到目的,反而會產生新的故障造成思維的混亂,一定要事先考慮周全,設計好軟、硬件交換方案,準確無誤再行交換檢查。

    (8)特殊處理法當今的數控系統已進入PC基、開放化的發展階段,其中軟件含量越來越豐富,有系統軟件、機床制造者軟件、甚至還有使用者自己的軟件,由于軟件邏輯的設計中不可避免的一些問題,會使得有些故障狀態無從分析,例如死機現象。對于這種故障現象則可以采取特殊手段來處理,比如整機斷電,稍作停頓后再開機,有時則可能將故障消除。維修人員可以在自己的長期實踐中摸索其規律或者其他有效的方法。

    二、電氣維修與故障的排除

    電氣故障的分析過程也就是故障的排除過程,因此電氣故障的一些常用排除方法在上一節的分析方法中已綜合介紹過了,本節則列舉幾個常見電氣故障做一簡要介紹,供維修者參考。

    1、電源電源是維修系統乃至整個機床正常工作的能量來源,它的失效或者故障輕者會丟失數據、造成停機。重者會毀壞系統局部甚至全部。西方國家由于電力充足,電網質量高,因此其電氣系統的電源設計考慮較少,這對于我國有較大波動和高次諧波的電力供電網來說就略顯不足,再加上某些人為的因素,難免出現由電源而引起的故障。

    2、數控系統位置環故障

    ①位置環報警。可能是位置測量回路開路;測量元件損壞;位置控制建立的接口信號不存在等。

    ②坐標軸在沒有指令的情況下產生運動。可能是漂移過大;位置環或速度環接成正反饋;反饋接線開路;測量元件損壞。

    3、機床坐標找不到零點。可能是零方向在遠離零點;編碼器損壞或接線開路;光柵零點標記移位;回零減速開關失靈。

    第6篇:古籍數字化范文

    【關鍵詞】配電線路;故障分析;自動化技術;應用問題

    0.引言

    配電線路是從降壓變電站,通過線路把電力送到配電變壓器或將配電變壓器的電力送到用電單位的通路。配電線路電壓一般為3.6kV~40.5kV,習慣上稱為高壓配電線路;把配電電壓不超過1kV、頻率不超過1000Hz、直流不超過1500V的線路,稱低壓配電線路。饋線是配電網中的一個術語,它可以指與任意配網節點相連接的支路,可以是饋入支路,也可以是饋出支路。饋線自動化是指變電站出線到用戶用電設備之間的饋電線路自動化,饋線自動化技術,是指對配電線路運行狀態進行監測和控制的技術,在故障發生后實現快速準確定位和迅速隔離故障區段,恢復非故障區域供電(以下用FA表示)。對于系統中兩種類型輸電線路而言,架空線路自動化技術實現的主要方式。這些方式是主站集中性、電壓電流型、電壓時間型和分布智能型等;對于電纜線路,其自動化技術的實現方式則只有主站集中性、電壓時間型和分布智能型三種。這些自動化技術能夠快速完成線路故障的定位、隔離和復電功能。在配電線路中,針對架空線路、混合線路和電纜線路的故障停電,現在常用的最佳解決原則是就地智能處理原則,采用這種處理原則,從技術上分析具有免維護,不依賴通信和主站的優點,從經濟上分析,具有投資少、見效快、在技術上實施簡便等優點。

    1.配電線路的應用現狀分析和應用

    1.1國內配電線路的應用現狀

    在城市的主城區,配電網的線路以電纜線路居多,它們常用地下電纜;在一般偏遠城區,城市遠郊區和農村常以架空線路居多,在主城區與一般城區的交界處則是架空和地下電纜混合線路,架空線路多數是開關本體,基本不具備自動化接口和改造條件。

    1.2國內配電線路的故障類型分析

    配電線路要實現配網的自動化,就要對各輸電線路故障進行正確的分析、隔離和復電,通過理論及實踐總結,對配電線路的故障類型進行分析。

    1.2.1架空線路故障類型特點的介紹

    架空線路如果出現故障,常常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是饋線故障頻繁,容易造成大面積停電;第二,是瞬時性故障和單相接地故障多,容易造成停電,甚至破壞絕緣,損壞設備;第三,是用戶故障不斷增加,容易使用戶出現故障造成大面積停電。

    1.2.2電纜線路故障類型特點的介紹

    架空線路如果出現故障,它的故障類型常常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是饋線故障概率小,停電次數少;第二,是永久性故障至大面積停電居多;第三,是多分布在配電站點內和電纜接頭處,屬發展性故障,破壞絕緣甚至損傷設備;第四,是用戶故障不斷增加用戶故障會造成大面積停電。

    1.2.3混合線路故障介紹

    架空線路和架空電纜混合線路的故障停電問題則是配網自動化就地智能處理重點解決的問題。

    2.饋線自動化實現方式

    結合配電網的故障類型和特點,為提高配電網發現、隔離、恢復故障的能力,實現配電網自動化,現階段主要的配網自動化實現方式如下:

    2.1主站集中型FA技術的實現

    2.1.1 FA技術的工作原理

    主站系統根據配電終端檢測的故障告警信息,結合變電站保護動作信號綜合判斷,確定故障類型和故障區段,自動或手動隔離故障點,恢復非故障區段供電。

    2.1.2 FA技術的特點

    FA技術的特點如下,第一,線路類型無限制,架空、電纜、混合都適合;第二,不要求變電站重合閘配合;第三,無須保護配合,便實施,管理簡;第四分段不受限,擴展靈活;第五,主干線路開關采用蓄電池為后備電源,分界開關配置超級電容為后備電源;第六,依賴通信及主站,投資較大,每次故障,整條線路存在短時停電。

    2.2 分布智能型FA技術的實現

    2.2.1分布智能型工作原理

    配電饋線主干線上各個相鄰開關的配電終端通過通信網絡,相互交換電壓/過流、開關位置和故障狀態等多種信息。發生故障時不需主站參與控制快速隔離;而后通過通信獲得相關的開關已經隔離故障信息,按預定的恢復機制恢復正常區間供電的一種饋線自動化系統。

    2.2.2分布智能型的特點

    第一,DTU可自行收集處理相關故障信息并進行控制決策;第二,不會對系統造成多次過流沖激;第三,架空與電纜線路都適用;第四,不依賴于主站完成配電網故障自愈控制,動作速度快;第五、對通信的速度、穩定、要求比較高;投資比較大運維要求高。

    2.3電壓時間型FA技術的實現

    2.3.1電壓時間型FA技術工作原理

    主干線分段及聯絡開關采用" 電壓-時間型"負荷開關,與變電站重合閘配合,自動隔離故障,恢復非故障區間的供電。當線路發生短路故障時,變電站保護跳閘,第一次重合閘,開關得電后逐級延時合閘,當合閘到故障點后,變電站再次跳閘,同時 FTU 通過電壓-時間邏輯判斷出故障點并閉鎖兩端開關;故障隔離后,變電站二次重合,恢復故障點前段線路供電,聯絡開關延時合閘,自動恢復故障點后段線路供電。

    2.3.2電壓時間型FA技術的特點

    電壓時間型FA技術特點有以下幾點。第一,開關采用"來電即合、無壓釋放"的原理,無蓄電池,真正免維護;第二,是不依賴通信及主站實現就地智能保護功能;第三,是資金投入小,周期短,見效快;第四,是適合城郊或農村架空中壓配電;第五,需要變電站重合閘配合,用戶受短時停送電影響。

    2.4電壓電流型FA技術的實現

    2.4.1電壓電流型FA技術工作原理

    電壓電流型饋線自動化是在電壓-時間型基礎上,增加了故障電流輔助判據。使非故障區間分段開關在第一次重合閘后閉鎖分閘,減少第二次重合閘后恢復供電時間。 其次主干線設置帶時限和二次重合閘的分段斷路器,其后端線路發生故障自行切除,大大減少變電站出線斷路器的跳閘次數。

    2.4.2電壓電流型FA技術特點

    電壓電流型FA技術特點有以下幾點。第一,是減少 50%變電站出線斷路器跳閘,縮小故障引起的停電范圍;第二,是變電站出線斷路器重合成功率大幅提高,可達到90%以上;第三,是減少重合閘恢復供電時逐級合閘時間,減少非故障區段停電時間;第四,是無通信可對故障就地迅速隔離;第五,是適用于10kV架空、電纜等結線。

    3.結語

    采用FA就地智能故障處理,可實現對線路運行狀態的管、監、控、優的管理,隨著電力系統的不斷發展,配電網結構越來越復雜,配網中某條線路的小故障若不及時切除將會影響到其他線路,甚至演變成為三相短路,擴大故障的影響范圍,實現配網自動控制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保障小康社會的用電安全。

    【參考文獻】

    第7篇:古籍數字化范文

    關鍵詞:無公害;杏鮑菇;工廠化生產;技術

    0 引言

    傳統的杏鮑菇生產與其它食用菌生產一樣,多數用大棚生產,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產量低,無公害杏鮑菇工廠化生產使用可調控廠房,先進的流水線、自動化控制系統,達到生產機械化、操作自動化、控制智能化、工藝標準化,具有立體化栽培、周年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特點,實現了產品綠色、優質、高產。

    無公害杏鮑菇工廠化生產借鑒日本、韓國食用菌產業的先進經驗,結合當地農業和農村實際,組織成立“杏鮑菇生產合作社”, 采用“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帶動廣大農戶共同致富。

    1 杏鮑菇工廠化生產組織方式

    1.1 工藝流程

    培養基原料篩選原料配方拌料裝瓶滅菌接種菌絲培養搔菌生育出菇挖瓶采收包裝

    1.2 生產條件

    無公害杏鮑菇工廠化生產,可分為培養期、生育期兩個階段。

    培養期:該階段共需30~33天,占整個生產周期的60%。該階段集中了杏鮑菇工廠化生產環節中95%的關鍵技術,需要配置大量的專業化設備,投資金額大,維護成本高,必須由專業化公司完成。

    生育期:該階段共需21~22天。無公害杏鮑菇菌瓶制作成功后,菌絲已發滿,關鍵技術工作已完成,出菇階段對生長環境和技術的要求較低,但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間,使用很多的勞力,適宜分散到農戶進行,可在農戶的食用菌棚內完成出菇。杏鮑菇出菇后,采收工作也特別適合由農戶完成。

    2 產業化運行模式

    2.1 組建“杏鮑菇生產合作社”

    以基地為培訓中心,以合作社為紐帶,帶動廣大農戶增收致富,統一提供杏鮑菇菌瓶,統一農戶培訓和技術指導,統一回購、包裝和銷售產品。基地各簽約農戶通過租用或購買食用菌棚,負責杏鮑菇出菇階段的日常管理,并完成產品采收工作。

    2.2 農戶收益分析

    根據杏鮑菇生產工藝要求,通常情況下,無公害杏鮑菇菌棚承租人以租賃管理5~10座食用菌棚為最宜,每個菌棚需用2名勞動力。每年5個菌棚共產出杏鮑菇70批,生產杏鮑菇105t,實現銷售收入147萬元,毛利潤42萬元,費用:人員工資12萬元,水電費15萬元,租金8萬元,承租人每年純利潤7萬元。

    3 無公害杏鮑菇生產規范

    杏鮑菇栽培基質、栽培管理技術采收等要符合無公害杏鮑菇的生產規范。

    3.1 規范性引用文件

    3.2 菌種管理

    無公害杏鮑菇生產所需的菌種,按照《種菌培養室管理制度》、《種菌檢驗管理制度》對種菌進行嚴格挑選,種菌培養基為大豆粉等天然有機原料,原料中不添加任何農藥。

    4 操作要求

    (1)原料混合:栽培所需的原料為玉米芯、玉米粉、米糠、麩皮、棉籽殼、大豆皮等,原料要求新鮮,無發霉、酸敗現象,顆粒度符合生產要求。玉米芯須提前1~2小時預濕(浸泡時間隨季節變化),加一半水;其他營養物質在早上6:00鐘時加入,再加另一半水,含水量達到63%~65%,繼續攪拌至裝瓶結束。

    (2)裝瓶:使用全自動裝瓶機,要求裝瓶均勻,緊實度適中,每瓶重量在635~655g,瓶肩基本無空隙,打孔至瓶底,栽培工藝調整時,參數會有所改變。

    (3)壓蓋:瓶蓋自動輸送到壓蓋位置,扣在裝完料的瓶口上。

    (4)滅菌:采用高壓滅菌鍋,待滅菌的瓶框整齊擺放在滅菌車上,推入滅菌鍋內,關上門,啟動運行按鈕,滅菌設置時間,升溫至100℃需30~40分鐘,維持100℃100分鐘,100℃升至121℃需5~10分鐘,維持121℃70分鐘,121℃降至100℃需20分鐘,總運行時間需4小時左右。

    (5)冷卻:滅菌結束后,打開滅菌鍋的反側門,滅菌車推至冷卻室內,冷卻室溫度設定在18℃左右。

    (6)接種:冷卻至18℃以下的瓶子通過自動接種機進行接種,接種機放置在充分潔凈的接種室內,接種后通過輸送帶輸送到接遞區域,整齊排放在墊倉板上,由叉車運至培養室。

    (7)培養:培養室溫度設定為21~24℃,濕度75%~80%,二氧化碳濃度

    (8)搔菌:培養成熟后,須搔菌處理。

    (9)催蕾生育:搔菌后,瓶口倒置,迅速整齊擺放在小車上,栽培室溫度15~16℃,濕度70%~90%,以干濕交替,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2000mg/ml以下,室內前期黑暗;搔菌后第3~5天,待菌絲恢復,進入催蕾出菇時期,間隙打開室內頂燈,其他參數相同;搔菌后7~8天,菇蕾已形成,瓶口正放,溫度調節至15~16℃,濕度70%~90%,二氧化碳濃度控制在3000mg/ml以下,關閉頂燈,搔菌后16~18天,開始采收。

    (10)采收包裝:達到采收標準的產品,在栽培房采收后,

    在包裝間整理包裝,及時入3~5℃冷庫。

    (11)挖瓶:采收后的瓶框及時運至挖瓶區,把培養料挖除,空瓶框運至裝瓶區重新使用,廢料運至廠外,生產有機肥。

    5 包裝儲運

    5.1 包裝

    采用10kg/箱的大包裝,客戶對包裝有特殊要求的,按合同執行。

    5.2 運輸

    5.2.1 不得與有毒,有異味物品混裝或其它物質污染的運輸運載。

    5.2.2 運輸必須遮蓋,防雨,防曬,使用的車輛為保溫車或冷藏車。

    5.2.3 搬運時要小心輕放,避免擠壓。

    5.3 貯存

    第8篇:古籍數字化范文

    摘要:磁性納米粒子因兼具磁學特性和納米材料獨特性能,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就磁性納米粒子的種類、特性、制備和表面修飾四個方面展開介紹,綜述了脂肪酶、漆酶、淀粉酶及其復合酶等生物酶固定化酶技術的最新研究動態,針對磁性納米粒子在固定化酶技術的研究應用現狀進行了總結,以期為磁性納米粒子固定化酶技術的應用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磁性納米粒子;脂肪酶;漆酶;淀粉酶;固定化

    酶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高分子物質,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反應條件溫和、無污染等特點[1],在食品加工、藥學和醫學等研究領域中有著巨大的應用潛力。然而,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其活性易受溫度、pH等因素影響,且與底物產物的混合物不利于其回收,難以實現產物的分離純化和連續化生產[2]。20世紀60年代迅速發展起來的固定化酶技術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有效提高了酶的利用率,并實現了產業化發展。其中,酶的固定載體和技術研究一直是酶固定化研究的核心問題,重點是尋找新的載體,確保固定后的酶保持其催化活性、催化特性和穩定性,同時,可實現高負載量和復合酶鏈式反應[3]。近幾年,新型載體和技術有:交聯酶聚集體[4]、“點擊”化學技術[5]、多孔支持物[6]和以納米粒子為基礎的酶的固定化[7]等。納米粒子作為酶固定化的新型載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比表面積大、顆粒直徑小、較小的擴散限制、較高的載酶量及在溶液中穩定存在等優點[8]。粒子尺寸在1~1000nm范圍內的球狀或囊狀結構的粒子常被用于酶的固定化,用于酶固定化的納米載體材料可分為磁性納米載體和非磁性納米載體等[9]。本文綜述了磁性納米粒子的特性、制備方法及其在固定化酶技術研究領域的應用現狀,以期為促進磁性納米粒子固定化酶技術的應用研究提供參考。

    1磁性納米粒子

    納米材料[10,11]的粒徑尺寸為納米級,通常介于1~100nm之間。磁性納米粒子[12,13]作為當今最受關注的一類納米材料,其多功能磁性復合微球常被用于藥物釋放、生物大分子靶向分離等生物醫學和分離工程相關領域的研究。

    1.1磁性納米粒子的特性

    磁性納米粒子不僅具備表面效應、小尺寸效應、量子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14,15]4個基本普通納米粒子效應,同時還具有特殊的磁學性質:超順磁性、高矯頑力、低居里溫度與高磁化率等[16~19]。1.1.1超順磁性超順磁性是指磁性納米顆粒尺寸小于臨界尺寸時具有單疇結構,在較高溫度下表現為順磁性特點,但在外磁場作用下其順磁性磁化率比一般順磁材料大好幾十倍,稱為超順磁性。超順磁性即在有外加磁場時,材料表現為有磁性,當無外加磁場時,材料無磁性。故超順磁性的納米顆粒具有較好的分散性。

    1.1.2高矯頑力

    強磁物質(如:鐵磁體)一般在外加磁場減小為零時,其磁化強度不為零,剩余的磁化強度稱為剩磁。矯頑力是指使剩磁減至為零而添加的反向磁場。矯頑力與成分、晶體點陣和取向等因素無關,其主要影響因素為點陣缺陷,即偏離理想晶體結構的程度。

    1.1.3低居里溫度

    帶磁的磁性體會在某一溫度因熱失去磁性,這一溫度稱為居里溫度。居里溫度是物質磁性的重要參數,通常正比于交換積分,與間距和原子構型有關。納米微粒的磁性常因小尺寸效應和表面效應發生變化,故其居里溫度通常較低。

    1.1.4高磁化率

    磁化強度M與磁場強度H之比稱為磁化率,常用cm表示,即M=cmH。當cm>0,為順磁質,當cm<0,為抗磁質,其值一般都很小。

    1.2磁性納米粒子種類

    磁性納米粒子一般分為天然磁性納米粒子和人工合成磁性納米粒子。人工合成磁性納米粒子主要有:Fe、Co、Ni等[20]金屬納米粒子;Co3O4、Mn3O4等金屬氧化物和各種鐵氧化體納米粒子等[21,22]。鐵的氧化物能定期排出體外,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小,具有良好的生理安全性,因此Fe3O4磁性納米粒子多被用于生物醫藥領域[23]。

    1.3磁性納米粒子制備

    1.3.1共沉淀法

    共沉淀法[24]即向鐵鹽和亞鐵鹽混合液中,添加合適的沉淀劑,經加熱發生共沉淀,制得超微粒的方法。共沉淀法制備得到的粒子尺寸較小,然而,制備過程中因水解平衡反應復雜,粒子的成核過程和生長過程會受到影響,因此得到的粒子有較寬的尺寸分布。總的來講,該方法有較低的反應溫度、簡單的設備要求,且反應過程簡單易控制,是制備磁性納米粒子的主要方法。

    1.3.2高溫分解法

    高溫分解法[25]是以高沸點有機物為溶劑,有機金屬化合物為原料,經加熱分解來制得納米粒子的方法。利用高溫分解法制備的磁性納米粒子表面光滑,結晶度高,粒徑小且粒徑可控,粒徑分布均勻。但此方法反應條件(高溫高壓)苛刻,設備要求高,反應體系為有機相,且經過表面處理后的合成粒子才能被轉移到水相中。

    1.3.3沉淀氧化法

    沉淀氧化法即二價鐵鹽在氧化劑作用下,發生部分氧化制備磁性納米粒子的一種方法,常見的是以空氣作為氧化劑氧化Fe(OH)2,李乾峰等[26]用NaNO3、NaClO3、KMnO4替代傳統的空氣作為氧化劑氧化Fe(OH)2制備Fe3O4磁性納米粒子,研究了氧化劑、反應溫度、反應液pH等工藝條件對制備的Fe3O4磁性納米粒子粒徑及磁飽和強度的影響,結果表明:Fe3O4磁性粒子粒徑主要受氧化劑氧化能力和反應液pH的影響。與空氣氧化制備的Fe3O4磁性粒子比較,采用NaNO3和NaClO3為氧化劑制備的Fe3O4磁性粒子均為球形,粒子形態與pH無關,且粒徑大小相近時,有較高的比飽和磁化強度。

    1.3.4溶膠凝膠法

    溶膠凝膠法[27,28]是制備金屬氫氧化物及金屬氧化物超微粒的方法。被用于溶膠凝膠法中作為前驅物的化合物要具備易蒸餾、重結晶技術純化、可溶于普通有機溶劑、易水解等特性,金屬醇鹽作為前驅物被廣泛用于溶膠凝膠法制備納米氧化物材料。該方法具有反應物豐富、顆粒粒徑均一、高純度、粒徑小、過程易控制等優點。

    1.4磁性納米粒子表面修飾

    磁性納米粒子不僅具有納米粒子特性,同時還具有特殊的磁學性能,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生物分析等領域。但是,磁性納米粒子粒徑小、比表面積大、表面能高,為不穩定體系,易發生團聚,所以,需要對磁性納米粒子表面進行功能化,降低其表面能,改善磁性納米粒子的分散性及穩定性,同時使磁性納米粒子的磁響應強度、表面活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得到改善和提高。

    1.4.1有機小分子修飾

    ①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含有長鏈基團,可以形成空間位阻,一方面可控制粒子的形態和尺寸,另外,可改善粒子的表面性能,從而起到穩定磁性納米粒子的作用。油酸常被用來修飾Fe3O4,靳艷艷等[29]通過高溫熱解法得到油酸穩定的磁性納米粒子,以高碘酸鈉為氧化劑,氧化其表面的油酸,制備得到單分散羧基化Fe3O4磁性納米粒子,其粒徑為12nm,且粒徑均一,在水中有良好的分散性,XRD和VSM表征結果顯示,磁性納米粒子的磁強度和成分在氧化制備羧基過程中基本不受影響。張曉聞等[30]采用改進的溶劑熱法,以檸檬酸鈉為穩定劑,制備出羧基功能化的Fe3O4磁性粒子,該粒子具有超順磁性和高飽和磁化強度,磁響應性良好,可應用于磁性粒子偶聯或復合。

    ②硅烷化偶聯劑。硅烷化偶聯劑既有與磁性納米粒子結合的Si-OH,又含有-NH2、-COOH、-SH、-CHO等能與生物分子結合的官能團。常被用于磁性納米粒子表面修飾的硅烷化偶聯劑有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和3-巰丙基三乙氧基硅烷(MPTES)。付玉麗等[31]采用化學共沉淀法合成Fe3O4磁性粒子,通過APTES化學包裹得到有機硅表面修飾的Fe3O4磁性粒子,APTES-MNPs呈球形,粒徑約17nm,APTES-MNPs對剛果紅染料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溫吸附模型,該粒子吸附性能好、易回收。

    1.4.2有機高分子修飾

    ①天然生物大分子。目前,多糖類聚合物和氨基酸類聚合物是用于修飾Fe3O4磁性納米粒子主要的天然生物大分子,利用天然生物大分子修飾的磁性納米粒子其生物相容性得到大大的改善,且賦予復合材料新的生物活性。李璇等[32]以乙酰丙酮鐵為鐵源,聚乙二醇為溶劑,采用高溫熱解法制備聚乙二醇修飾的超順磁性氧化鐵磁性粒子PEG-SPIONs,后將糖酐Dex水溶液與PEG-SPIONs混合搖床培養得到Dex修飾的Dex/PEG-SPIONs復合粒子,該復合粒子為單晶體結構且分散性較好,具有超順磁性,同時,Dex作為一種臨時的血漿替代品具有很好的生物安全性,故Dex/PEG-SPIONs在生物醫學等方面具有極好的應用前景。吳志超等[33]采用高錳酸鉀為氧化劑氧化油酸包被的Fe3O4磁性粒子,制得表面包被有壬二酸的新型羧基磁性納米粒子,該粒子表面羧基含量高且在水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其水解后帶負電荷,可與蛋白質表面帶正電荷的氨基發生靜電相互作用,這一新型的羧基功能化的超順磁性納米粒子吸附牛血清蛋白對固定化細胞、蛋白藥物靶向載體和固定化酶載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②合成高分子。利用不同的化學方法可合成不同需要的高分子修飾物用來修飾磁性粒子。鄧嘯[34]選用聚多巴胺修飾磁性納米粒子,首先采用堿共沉淀法合成MNPs,多巴胺單體可在類似海水的堿性(pH8.5)條件下發生自聚合作用,因此,通過調控pH可在MNPs表面形成一層聚多巴胺層,獲得聚多巴胺修飾的磁性四氧化三鐵納米粒子(PD-MNPs),該功能化磁性微球可有效的固定黑曲霉脂肪酶,固定化脂肪酶催化活性及穩定性較游離酶均有明顯提高。

    1.4.3無機材料

    用于Fe3O4磁性納米粒子表面修飾的無機材料主要是SiO2,制備SiO2修飾的磁性納米粒子的方法主要有:溶膠凝膠法、氣溶膠高溫分解法和反相微乳法。張慧勇[35]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Fe3O4/SiO2核殼結構復合納米粒子,并對不同Fe3O4制備方法(共沉淀法、還原沉淀法和水熱法)對應的Fe3O4/SiO2復合納米粒子進行性能比較。其步驟如下:首先采用檸檬酸鈉對納米粒子進行表面修飾,然后在醇和水的混合體系中,堿性條件下催化正硅酸乙酯水解,磁性納米顆粒表面被生成物包裹,制得的二氧化硅磁性復合微球具備小粒徑核殼結構。結果表明,利用水熱法制備Fe3O4粒子的分散效果最佳,包被效果較好,二氧化硅磁性復合微球在室溫下表現出良好的穩定性。馬麗等[36]采用溶膠凝膠法制備Fe3O4/SiO2復合納米粒子,用3-APTES對Fe3O4/SiO2復合粒子進行氨基修飾,并用于漆酶的固定化。固定化酶在熱穩定性、重復穩定性、pH穩定性方面均優于游離酶,同時,將固定化漆酶用于去除廢水中的2,4-二氯酚,反應12h,去除率最高為68.35%,該固定化酶重復使用12次后,對2,4-二氯酚的去除率可保持在52.85%。

    2磁性納米粒子固定化酶技術的應用

    通過共聚合表面修飾可將-NH2、-COOH、-OH、-CHO等多種功能基團賦予磁性納米粒子表面,實現其功能化,因而具有強的磁響應性能、高比表面活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磁性納米粒子已被廣泛應用于生物化學領域,如天然產物中生物活性物質的分離,有害化合物的降解等。固定化酶技術[37],即將游離酶束縛或局限在固定載體內,酶的生物活性及其特有的催化反應保持不變,并可實現回收重復利用的一類技術。固定化酶與游離酶相比有穩定性好、不易失活、可重復使用等優點,磁性納米粒子作為固定化酶使用的固體材料,較其他固體材料具有獨特的優勢[38,39]:磁性納米粒子的超順磁性及強磁響應性能,可實現酶/底物及產物的快速分離,提高酶的使用效率;將酶固定于磁性納米粒子可提高其穩定性;而且磁性納米粒子巨大的比表面積可同時偶聯多種生物酶,因此將分離技術和生物酶磁偶聯用于多酶固定,可促進多酶鏈式反應的研究應用。

    2.1磁性納米粒子在脂肪酶抑制劑篩選分離研究中的應用

    Zhu等[40]采用共沉淀法制得Fe3O4磁性納米粒子,硅酸四乙酯(TEOS)、(APTMS)作為硅烷偶聯劑,-NH2/MNPs磁性粒子經二甲基甲酰胺(DMF)和10%丁二酸酐作用發生羧基功能化,獲得-COOH/MNPs磁性復合粒子,此復合粒子可很好的與脂肪酶共價結合,酶活抑制實驗表明,脂肪酶固定化酶(LMNPs)穩定性及活性較游離酶有明顯提高。利用脂肪酶復合磁性粒子(LMNPs)成功的從蓮葉提取液中分離出quercetin-3-O-β-D-arabinopyranosyl-(12)-β-D-galactopyranoside和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兩種脂肪酶配體。Sahoo[41]采用溶劑熱法,聚乙烯亞胺(PEI)、乙醇胺(EA)、(EDBE)為氨基前體,制得PEI-Fe3O4、EA-Fe3O4、EDBE-Fe3O4氨基化磁性粒子,分別與戊二醛交聯劑作用,獲得GLU-PEI-Fe3O4、GLU-EA-Fe3O4、GLU-EDBE-Fe3O4,磁性粒子表面的戊二醛與脂肪酶發生相互作用,實現脂肪酶的固定化。其中,EDBE-Fe3O4酶活性最高,是同等游離酶活性的83.9%,此外,EDBE-Fe3O4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儲藏穩定性和重復利用性,其反應動力學參數與游離酶一致。這為脂肪酶的固定化提供了技術支持,同時,實現了脂肪酶抑制劑的快速篩選分離,為研發新的治療肥胖的藥物提供母體化合物。

    2.2磁性納米粒子在α-淀粉酶配體篩選分離研究中的應用

    交聯酶聚集體(CLEAs)[42]是一種無載體固定化酶技術,是一種將基本純化的、高濃度的蛋白先沉淀后交聯形成不溶性的、穩定的固定化酶技術。較其他酶固定方法,該固定化方法不需要結晶、無需高純度的酶,該方法可用于大多數酶或蛋白交聯酶(蛋白)聚集體的制備,操作簡便,應用范圍廣;獲得的固定化酶活性高、穩定性好;無載體、單位體積活性大、空間效率高;Tudorache等[43]將氨基功能化的磁性納米粒子加入酶溶液,將磁性粒子與酶液混合液進行沉淀、交聯,制備了磁交聯酶聚集體(MCLEAs)。功能化的磁性粒子可減少酶內賴氨酸殘基數,提高酶聚集體的穩定性,同時賦予酶聚集體磁性以進行磁分離,提高酶的使用率。Liu等[44]通過合成α-淀粉酶磁交聯酶聚集體從山茱萸果實中提取分離出Querciturone,其α-淀粉酶抑制活性IC50達22.5μg/mL。

    2.3磁性納米粒子在漆酶固定化研究中的應用

    漆酶是一種對底物專一性要求較低且氧化還原能力較強的含銅多酚氧化酶,可氧化分解大部分有機污染物,如多環芳烴、多氯聯苯、芳氨及其衍生物、染料、色素、炸藥等[45]。漆酶主要分布在植物、菌類和微生物中。由于漆酶氧化分解有機物所需條件溫和、最終反應產物為水、無污染、來源豐富等優點,在環境保護、造紙業、生物傳感器等領域得到廣泛研究。然而,游離漆酶穩定性差,且重復利用率低,限制了其在工業中的應用。為克服游離漆酶的缺點,實現漆酶的工業化應用,漆酶固定化技術研究尤為重要,磁性納米粒子作為近年來酶固定化材料之一,成為漆酶固定化研究的熱點。歐陽科等[46]通過化學交聯法將漆酶固定在磁性石墨烯載體上,對固定化漆酶的酶學特性及其對雙酚A(BPA)的降解功能進行了考察。結果表明,經石墨烯固定后漆酶的耐酸性、耐熱性和穩定性有顯著提高,漆酶固定后其重復利用性得到改善,重復利用10次后,漆酶活性仍為最初活性的82.01%。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數Km為5.38×10-4mol/L,較游離酶的大,說明固定化酶與底物的親和力比游離酶小,固定化漆酶對雙酚A具有良好的分解能力,水中BPA質量濃度為15mg/L時,經過18h反應,BPA的去除率能達到82.14%左右。Xia等[47]分別制備了氨基化四氧化三鐵漆酶固定化酶(Fe3O4-NH2-laccase)和氨基-聚乙烯亞胺四氧化三鐵漆酶固定化酶(Fe3O4-NH2-PEI-laccase),并分別考察了它們的酶學活性和反應動力學參數。結果表明,兩種固定化酶較游離酶,酶活性、酶穩定性、酶利用率都明顯提高,且對酸的適應能力、熱穩定性、儲藏穩定性等都有提高;Fe3O4-NH2-PEI-Laccase較Fe3O4-NH2-Laccase有較高的吸附容量和酶活性,Fe3O4-NH2-PEI-Laccase可實現漆酶大量的固定化,更有希望實現漆酶的工業化。

    2.4磁性納米粒子在多酶鏈式反應中的應用

    磁性納米粒子巨大的比表面積可實現多種生物酶的同時偶聯,將分離技術和生物酶磁偶聯應用于多酶固定,促進多酶鏈式反應的研究應用。果汁生產中,顏色、澄清度、口感等是衡量果汁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標。影響這些指標的因素主要有:細胞壁和細胞質中果膠膠態分散體、淀粉、纖維素和半纖維素等多糖。這些大分子的存在是造成果汁渾濁、口感差的主要原因,而淀粉酶、果膠酶和纖維素酶可以將這些生物大分子分解為小分子,能夠有效改善果汁外觀和品質。Sojitra等[48]通過共沉淀法合成Fe3O4磁性粒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為氨基源對Fe3O4氨基化修飾,以戊二醛為交聯劑,將功能化磁性粒子與酶混合液混合孵育,淀粉酶、果膠酶、纖維素酶分別與磁性粒子結合并固定,制得磁性復合酶納米生物催化劑。該磁性復合酶納米生物催化劑在熱穩定性、pH穩定性、重復利用性等酶學活性及反應動力學參數Km較游離酶都有明顯提高。利用該磁性復合酶納米生物催化劑分別進行葡萄、蘋果和梨果汁渾濁實驗,混合反應150min后,渾濁度分別降低為46%、41%和53%,結果表明,這一磁性復合酶納米生物催化劑可替代傳統果汁的生產方法應用于果汁的工業化生產中。

    3展望

    綜上所述,磁性納米粒子固定化酶技術已在生物醫藥、食品、環境保護等領域被廣泛應用,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目前,關于磁性納米粒子固定化酶研究主要集中在脂肪酶和蛋白酶上,其他酶類研究甚少,且磁性納米粒子固定化酶方法具有局限性,只適用于一類酶或幾種酶的固定化;②功能化磁性粒子固定化酶通常存在固定化酶含量較高、而固定化酶活性較低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對于提高酶使用率、降低成本、實現工業化大規模操作至關重要;③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磁性粒子固定化酶條件優化研究較多,針對磁性粒子與酶作用機制研究較少,磁性粒子固定化酶作用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為磁性粒子的改性和選擇提供了重要依據;④以磁性粒子固定化酶為催化劑進行催化反應的反應機制需深入研究,以實現磁性粒子固定化酶技術的廣泛應用。總之,磁性納米粒子固定化酶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研究領域,發展更為高效的方法制備磁性納米粒子固定化酶仍是有待深入研究和具有挑戰性的研究課題。

    參考文獻

    [1]柳海燕.生物酶在紙漿造紙中的應用[J].黑龍江造紙,2016(1):18-23.

    [2]楊光義,雷攀,杜士明,等.盾葉薯蕷中薯蕷總皂苷生物酶預處理法提取工藝研究[J].中國藥業,2016(9):8-12.

    [3]楊杰,張玉彬.固定化酶技術及其在醫藥上的應用新進展[J].藥物生物技術,2013(4):553-556.

    [4]農嘉儀,李敏英,葉劍威,等.交聯酶聚集體法制備單寧酶及固定化酶性質研究[J].食品與機械,2012(1):154-158.

    [5]楊奇志,劉佳.點擊化學在生物醫用高分子中的應用[J].化學進展,2010(12):2377-2388.

    [6]劉佳,楊啟華.介孔材料固定化酶的研究進展及其應用前景[J].石油化工,2014(4):357-365.

    [7]高啟禹,徐光翠,陳紅麗,等.納米材料固定化酶的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13(6):23-27.

    [9]辛寶娟.氧化鐵磁性納米粒子固定化酶[J].化學進展,2010(4):593-602.

    [10]張中太.納米材料及其技術的應用前景[J].材料工程,2000(3):42-48.

    [11]林鴻溢.納米材料與納米技術[J].材料導報,1993,19(6):42-46.

    [12]郭艷余.Fe3O4磁性納米粒子在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3):574-577.

    第9篇:古籍數字化范文

    關鍵詞:儀表;自動化設備;故障與維護

    近幾年,我國化工行業的自動化水平提高顯著,同時化工企業在日常運行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儀表損壞,無法正常工作的情況。這不僅會對企業的正常生產造成影響,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會對企業的經濟效益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加強對自動化儀表故障處理和日常維護是必要的。

    1 通過分級預防方式對儀表自動化設備進行管理

    在預防設備可能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故障時,需要規范每一級儀表管理人員的工作,儀表自動化設備在石化企業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相應的配備的管理人員的數量也很多并且企業也進行了大量的投入,因此在工作中要想確保所有的設備能夠安全、有序運行,就必須對傳統的管理制度進行創新,通過更加合理的管理制度實現對設備的科學管理。在設備管理過程中要重視對設備的保養和未下,及時的采取合理的措施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加以解決,將不穩定因素扼殺在搖籃之中。

    對石化企業中儀表自動化設備的維護與管理可以通過分級管理制度實現,也就說在管理過程中應當針對不同的設備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同時在工作中應當加強對日常巡檢的重視。在開展維護工作時,首先,應當對所有的設備進行一次維護。其次,組織企業中的專業人員對企業中的設備開展二次維護。參與設備二級維護的人員必須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及時、準確的發現存在故障的設備,以及故障產生的位置和原因,消除安全隱患。通過分級管理,能夠使一級維護人員明確自身的職責,及時發現設備在運行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從而提高對儀表自動化設備故障的預防水平。

    2 生命周期維護

    設備在應用過程中的外部環境指的是,設備內部接觸、空氣環境儀表在應用過程中的安裝位置等,同一臺設備在不同的環境下應用,其使用效果和壽命都可能會產生較大差別。機械設備在應用過程中容易受到工作環境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結合環境都儀表的生命周期進行合理的研究和分析,從而使設備的生命周期能夠得到延長,這對確保儀表自動化設備在石化企業中的運用有著重要意義。

    對設備的生命周期進行分析時要合理的將實際維護經驗和科學理論結合,從而準確的測算出設備的生命周期,制定合理的日常維護計劃,在石化企業中常用的儀表主要有測量儀表、控制系統、執行機構,下面文章就這三種類型的儀表的管理進行詳細介紹。

    2.1 測量儀表

    測量儀表主要測量壓力、空氣濕度等參數,針對測量儀表要統計儀表在相同環境下工作出現故障的原因和故障種類,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故障預防措施。在設備維護過程中,可以依據設備的所扮演的角色,將設備分為關鍵設備和非關鍵設備兩種,關鍵設備在運行過程中一旦出現故障,將會對整個設備的運行造成影響,會使企業蒙受損失。因此,在工作中必須要對關鍵設備進行嚴格檢查,對儀表在應用過程中的平均安全運行時間進行確定,從而確定檢修計劃和定期保養,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當做好相應的設備更新準備。

    2.2 控制系統類

    DCS是石化企業中比較常用的控制系統,其發生故障概率低、可靠性高,同時在應用過程中具有自動報警性能,并且在機柜間設置了相應的安全區,建設機房的標準高。此外應用環境好,因此其在應用中具有較長的壽命。

    2.3 執行機構

    石化企業中的執行結構實質儀表調節閥,在生產過程中,儀表調節閥具有廣泛的應用空間,并且故障點多,在應用過程中容易出現故障,同時不同的調節閥內件的生命周期的差別也較大,由此可見對其生命周期進行管理是必要的。對儀表調節器氣閥的管理,需要統計各類不同裝置儀表調節閥出現的故障,分析各種故障出現的原因,針對不同的調節閥制定不同的預防性維護方案,從而選取合理的生命周期管理方法。通過統計數據,獲取到調節閥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的主要故障。此外,在應用過程中,可能會因為人為因素對調節閥造成破壞。例如,維護與保養方法存在錯誤,保養技術不到位,技術數據存在誤差等,以上這些原因都可能對調節閥的使用壽命造成不良影響。

    總之,以上三種結構在應用過程中的使用壽命,都會對儀表自動化設備的應用造成影響。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個儀表回路不僅包含以上三種結構,還包含保險絲、電磁閥等裝置,在對設備進行維修時,不能只注重大設備,同時也要加強對小設備的關注,在應用過程中,一旦某一部分出現問題,將會導致整個回路都無法正常工作,因此在設備維修過程中,要對回路進行詳細檢查從而確保其運行正常。

    3 儀表自動化設備的預防措施

    近幾年,TNP管理在化工企業中逐漸流行起來,TNP管理是指在工作中全員參與,在工作中,通過制定、制定規范,不斷地對管理進行完善,并通過合理的措施對TPM進行改進,從而使TPM能夠變得更加規范。

    在管理過程中,采取TPM,需要工作人員堅持不斷的對實際情況進行深入觀察,提高對機械的了解情況,并找到其在運行過程中的客觀規律,然后依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合理的操作規范,并要依據實際情況,對操作進行不斷優化。簡單的說,TNPM在實施過程中的步驟如下:(1)工作人員需要去現場,了解事物所處實際情況。(2)依據實際情況尋找規律,總結設備運行的原理,對設備的管理進行不斷優化。(3)制定操作、維護、維修等行為的規范,同時給出文件形式的標準準則。(4)對設備的管理要進行跟蹤評價,如果發現不足之處,要對其進行改進,然后在進行適當的優化,形成新的規范,確保設備的使用壽命能夠得到延長。

    石化企業在自動化儀表管理問題上,應當以預防為主,在管理上需要對規范作業程序和作為行為進行規范,從而將多年總結的科學的、有效的儀表自動化維護經驗在實際維護中進行應用。同時,應當將基于風險評價預見性維護經驗編寫成相應的文件,編寫出維護手冊,利用手冊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水平。此外,還應當針對使用的儀器,制定相應的維護規范,從而實現對設備的定期化和制度化維護。在工作中還應當依據指導書,同時還應當與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合理結合,編制具有針對性的維護計劃,確保設備能夠長期穩定運行。

    近幾年,儀表自診斷技術發展迅猛,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在操作過程中可以對自診斷信息進行合理利用,從而指定一套合理的檢修和維護計劃,從而使儀表自動化設備的維護變得更加科學合理,從而降低維修儀器的工作量。

    4 結束語

    自動化儀表在許多行業中都有著重要應用,尤其是在石化行業中,作用十分明顯,對機器的高效、安全運行有著重要作用。因此,工作人員在工作中,應當加強對自動化儀表的關注度,對自動化儀表出現的故障要進行檢測,并且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對自動化儀表進行維護,制定合理的維護計劃從而延長儀表的壽命,降低企業在儀表上的維護費用。

    參考文獻

    [1]馬桂芝.儀表自動化的應用與發展[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7):16-18.

    [2]史峰旭.關于自動化儀表常見故障的分析[J].電源技術應用,2013(5):31-33.

    [3]王林林.探析化工企業自動化儀表的檢修與維護[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21-22.

    精選范文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欧美成人| 国产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a级成人免费毛片完整版|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成人D啪|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精品无码成人久久久久久|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网站| 久艾草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久久久|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亚洲成人| 国产成人yy精品1024在线| 韩国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免费无码成人AV在线播放不卡| 成人性生话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 国产日韩欧美成人| 成人黄色免费网址|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一级成人a免费视频| 四虎成人永久影院|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影院狼色在线| 成人福利网址永久在线观看| 日本成人在线网站| 成人网视频免费播放| 日本娇小xxxⅹhd成人用品|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成人免费无码大片a毛片软件|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成人影院|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