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數學家的故事范文

    數學家的故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數學家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數學家的故事

    第1篇:數學家的故事范文

    Euclid、Newton、Hardy等理論派是真理的追逐者,甚至連Hardy的名字,意思都是“艱苦的”——在我看來,他們并非是很好的榜樣,Euclid的《幾何原本》竟然連一個三角形面積公式都沒有——在他看來,除了理論之外,一切都是多余的。但他們為真理投入了自己的一生,雖然結果有些可疑,但是畢竟是精神可嘉?!?純實用主義者

    你也許不敢相信,暢銷智力玩具的設計人、著名的趣題專家Samuel Loyd拿不出大學文憑,甚至連高中學歷都沒有!他學習和研究數學僅僅是為了有趣——他沒有創造性的觀點,但是一道簡單的趣題卻可以讓理論派的數學家們頭痛不已——那些理論主義者們的“純數學研究”,竟不如一個沒有文憑的智力玩具設計人的靈機一動!  中庸之道

    Gauss也許是偏理論一點的數學家,但Gauss他的理論似乎也談得上婦孺皆知。比如等差數列的求和公式,3歲的娃娃也不難理解。事實上,Gauss的成就遍及數學的各個領域,在數論、非歐幾何、微分幾何、超幾何級數、復變函數論以及橢圓函數論等方面均有開創性貢獻。同時,他也十分注重數學的應用,并且在對天文學、大地測量學和磁學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數學方法進行研究——他似乎找到了中庸之道?!?一點看法

    第2篇:數學家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 鼓勵式評價小學一年級數學應用

    一、傳統的數學課程評價的局限性

    傳統的數學課程評價,不論是教師評價還是學生評價,都過于注重甄別和選拔的功能,是一種終結性評價,更是一種獎懲性評價。獎懲性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勵師生的教學熱情,但其激勵性畢竟是有限的,就學生評價來講,其有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雖然激勵了少數成績優異的學生,但卻扼殺了部分成績中下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其二,獎懲性是一種外部強化,若使用不當便會適得其反。發展心理學認為,不必要的外部強化會損傷兒童的內部興趣,或者使兒童的內在積極性受到削弱。外部強化對于本身固有興奮性的行為,不僅是多余的,而且是有害的。也就是說,獎懲不當易引起學生心理上的不滿和怨恨,以及行為上的消極對抗,從而損壞獎懲的激勵作用。

    二、鼓勵式評價的特征

    教師評價活動的本質在于激勵學生的學習活動,激起他們求知的欲望和積極的情緒,使他們充滿獲得成功的信心,幫助他們奮發向上,糾正錯誤,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小學一年級數學新課程鼓勵式評價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教師采用激勵性的語言,以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其二,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與態度,及時引導和鼓勵學生;其三,關注學生個體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并對進步的學生及時表揚;其四,運用成長記錄,以記錄學生學習數學的進步歷程,增加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其五,運用各種方式激勵教師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以實現發展目標和教師的價值,如目標激勵、領導激勵、情感激勵、信任激勵、參與激勵、信仰激勵等。因此,小學一年級數學新課程鼓勵式評價其目的在于激發被評價者的積極心理,如自信、成功等,以促使被評價者不斷改進,不斷發展。

    三、鼓勵式評價在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方面的應用

    (一)教師對于學生在課堂中評價與鼓勵不能盲目過度。

    在課堂中正確評價學生,對每個學生的表現給予恰當的評價,在教學中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它有利于給學生創設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的思維通過碰撞閃現智慧的火花,讓學生體會到蘊涵于數學知識中的豐富情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但表揚也應有個“度”的限制,千萬不可濫用,如果學生算對一道難度很大的題,或者思考出一種新的算法,教師給予一定的表揚獎勵是可以的。但算對了一道對于學生來講沒有任何難度的口算題就大肆給予獎勵,這樣的獎勵雖然在短時間內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對學生個人來說,教師的表揚沒有力度和價值可言。

    (二)對學生的評價要適時、適度,因人而異。

    評價學生要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切忌“一把尺子”量到底,這樣才能呵護學生的主體意識、分析意識,實現不同的人在教學上有不同的發展。教師評價時要看時間、看對象、看場合,有時候需要委婉含蓄,有時需嚴肅莊重,有時需情緒軒昂……對于班上極個別的后進生,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教師也要給予肯定性的鼓勵。后進生需要關愛的目光,貼近的話語,教師要善于表揚學生,肯定每個學生的進步,特別是學困生。在一些數學公開課上,我經??吹揭恍┛陬^表達能力強的學生作為小組代表,有條有理地總結匯報學習小組的學習情況,有的發言甚至是教材上總結得出的結論。但他們的發言是否是該小組每個成員的所悟、所獲?是否每個成員都能有條不紊地總結出法則?應該說還有更大層次的學生需要教師提拔。教師要讓學生有發言的機會,讓他們掌握數學小組發言的語言模式:“經過討論……,我們得出……,總結出……”

    我認為,在數學課堂中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正確、合理的評價與鼓勵,不僅是一種教育機智,更是現代教育觀念的表現。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正確、合理地評價學生,保護好學生的學習興趣,適時、適度地鼓勵學生,會促進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提高其學習積極性。

    (三)巧用作業評價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業是考查學生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如何巧妙地運用作業評價對學生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我把學生分為三層次根據學生情況把作業設置為A、B、C三層次,針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量和不同難度的作業;學生完成自己或老師建議的作業后及時上交,為每一位學生創造參與的機會和成功的機會,確保每一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得;按照優、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個等級打分,但這一評價只是形式評價,其實質是與學生的學期目標作比較,達到目標的學生加1分,超過目標的學生加2分,未能達到目標的學生可以通過訂正來彌補,到學期期末把個人得到的努力分全部加起來,成為學生總評成績的一部分。這樣做,能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完成作業,讓學生樂于去學習,真正體現“因材施教”,改善各類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啟動學生內部的活力。

    (四)開展學生自評、互評。

    在教學評價中,教師必須注重學生本人在評價中的作用,即發揮學生自評的作用,同時要注意學生間互評的作用。在自評的基礎上,實行學生間互評。如將學生四人一小組分組,設組長一名,先由每個學生進行個人小結,然后組內成員根據班級平時對該學生的成長記錄對其進行評價,以肯定成績為主,同時提出希望和改進措施;最后由組長作書面評價,并向組內成員公開評價結果。教師通過小組互評,能從許多方面促進學生更加生動活潑地學習數學,組員間合作交流,互相鼓勵,互相鞭策,相互間了解加深,感受到其他的人能夠悅納自己的行動,認識到自己不總是處于外在的批評、指責和敵意的包圍之中。這種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評語,既客觀全面,又易被學生認可。同時參與的過程就是一次很好的教育過程,能使學生充分認識集體對他的關心及希望,增強班集體凝聚力,從而使學生個體得到良好的發展,促進學生學習的良性循環。

    四、結語

    教師應形成以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的評價體系,全面實現數學教學評價的功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對學生學習進行客觀有效的評價,不斷激勵學生的學習,及時獲取反饋信息,更好地改進教學。充分發揮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不僅有利于小學一年級數學新課程的實施,而且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倪天云.鼓勵數學“學困生”揚起信心的風帆.新課程(小學版),2009,09.

    [2]王金龍.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運用鼓勵性的課堂評價.才智,2009,25.

    第3篇:數學家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數字化故事敘述;小學英語課程;英語教學

    1 數字化故事敘述的介紹

    數字化故事敘述是“Digital Storytelling”的譯文。20世紀80年代,美國Dana Atchley最先提出“數字化故事敘述”,他運用計算機來講述故事產生了“數字故事”這種極具創造性的講故事方式。隨后,越來越多教師學習和使用數字化故事敘述,它逐漸成為中小學教學的流行工具,美國甚至有不少大學開設專門的課程來教授學生學習數字化故事的制作。

    1.1 數字化故事敘述的概念

    國外研究學者Berna Jean Porter認為“數字化故事敘述是一門藝術,它利用技術工具來對傳統口頭講故事的藝術進行潤色,整合圖片、圖形、音樂和創作者講故事的聲音來編制自己的故事?!盵1]國內研究學者黎加厚教授認為數字故事是在教學活動中編寫故事,并加入文字、圖像、聲音、音樂等多媒體元素,創造可視化故事的過程。[2]其實,數字化故事敘述就是一種將講故事的藝術以及內容與多媒體新技術(如文本、圖片、聲音、視頻、音樂等)相結合來講述故事的新方法。

    1.2 數字化故事敘述的特征

    (1)真實性。數字化故事一般將教材內容信息有效地組織起來,與真實生活聯系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敘述。

    (2)多感官性。數字化故事敘述整合了文字、圖片、動畫、音頻等多媒體技術,需要用眼觀察,用耳傾聽,用口表達,動手搜集制作,動腦編制分析,讓聆聽者可以從聲音和畫面中同時獲得故事的內容。

    (3)設計性。數字化故事敘述過程獨具設計性,一般來說包括選擇主題、故事設計、搜集資料、編輯合成、展示與共享、評價與。

    (4)合作分享性。數字化故事敘述是將故事與多媒體相結合產生的,依托數字媒體合作與分享,通過網絡平臺分享和交流,而且傳播范圍廣泛。

    2 數字化故事敘述與小學英語課程的契合

    2.1 英語課程標準方面

    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小學英語課程一級為起始級別,二級為六年級結束時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在“內容標準”的二級目標中,指出“能在圖片的幫助下聽懂和讀懂簡單的小故事”,“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并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講述簡單的小故事”,“能正確朗讀所學故事或短文”,“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話劇”。[3]由此可見,故事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占舉足輕重的地位。

    2.2 小學英語教材編排方面

    在湘少版小學英語教材的編排上,自四年級起,每冊教材Assessment中設置“Let’s read more”故事部分。這些世界故事結構簡單,內容主題意味深長,一般以文字、圖片和活動設計安排相結合的形式呈現。例如,五年級上冊中的中國故事“The story of Nian”介紹了春節的來歷;六年級上冊中“The helping Hand”,通過在地鐵站發生的故事傳達了“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主題等在故事中傳遞人文知識。一般為單元所學內容做背景延伸,將語言內容和教學目標有機地融合在故事之中。

    3 數字化故事敘述應用于小學英語課程中的價值探討

    3.1 利用數字化故事敘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字化故事敘述以教材內容為主題,結合學生的真實生活經歷,由學生根據主題通過可視化的方式傳達自己的情感態度。在數字化故事敘述中學習語言的文化、詞匯、語法等,體現了“從做中學”的教育基本理念。值得強調的是,數字化故事敘述的評價是一種動態性的綜合評價。如果充分利用其所帶來的積極因素,無形中就能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興趣,提高學習投入程度,從而提升學習績效。這種方式寓教于樂,不僅保證學生的語言輸入和輸出,還重視學生的情感傾向,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主動參與發現學習要素。

    3.2 引導學生數字化故事敘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數字化故事敘述通過搜集資料、安排設計、編輯制作、錄制與展示等將學生情感態度等以多種媒體組合的形式表達出來。這樣的方法不同于傳統教學中的老師講授,它真正使教材中的內容“鮮活”起來,學習到的知識不是文字上的“搬運”,而是真正理解掌握。這在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能力、多媒體運用能力、合作與交流能力、創新創造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綜合素養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積極作用。

    3.3 運用數字化故事敘述,促進教師的發展

    數字化故事敘述雖然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教師的輔助作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數字化故事提升了教師運用電腦軟件、信息搜集處理等多媒體信息技術素養,推動了教師教學的信息化進程。其次,教師要從整體出發來合理安排數字化故事敘述,如依據課本內容、學生生活及社會熱點來選擇故事主題,按照異質性原則來劃分學習小組并制定相關學習計劃。最后,進行作品成果的課堂展示并進行教學活動總結與評價。這一系列的活動都是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考驗,需要教師的整體安排與規劃,做到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從而鍛煉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

    3.4 利用數字化故事敘述,共享教學資源

    數字化故事的成果雖以課堂展示為主,但可以將數字故事借助網絡平臺分享給所有人。如今微課、慕課、網課發展如此迅速的環境下,數字化故事作為一種優質教學資源,可以促進校本課程的實施,學校間的交流,網絡課程的輔助等等。當學生們看到自己參與的作品被網站收錄并共享展示,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能力的肯定,動力的推助。同時,在網絡平臺上的數字化故事,可以引發學生們的主動閱讀思考,促使他們融入其中。

    參考文獻:

    [1] Berna jean Porter Consulting[EB/OL] . http://.

    [2] 黎加厚.數字故事,不一樣的精彩[J].遠程教育雜志,2011(5).

    第4篇:數學家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盾構接收施工缺陷處理 垂直化學注漿

    中圖分類號: C35 文獻標識碼: A

    1、工程概況

    1.1工程簡介

    杭州地鐵1號線某盾構區間工程左線區間風井里程位于K36+546.964~K36+559.464,右線區間風井里程位于K36+546.080~K36+558.580。

    1.2工程、水文地質情況

    1.2.1 工程地質情況

    中間風井及盾構接收段地層自上而下依次為:

    ①1層 路基填土:雜色,表層為20cm混凝土路基,下為60~80cm碎塊石墊層,粒徑以1.5~4.0cm和6~10cm為主,巖性成分較雜,巖質堅硬,錘擊聲響,結構稍密。

    ①2層 素填土:灰色、灰黃色,稍濕,松散~稍密,主要以砂質粉土為主,局部夾粘性土,夾少量建筑垃圾、碎石、生活垃圾,均勻性差。

    ③2層 砂質粉土:灰色,稍密為主,很濕,含云母碎屑,局部夾粉砂。振搖反應迅速,切面粗糙,干強度低,韌性低,屬中等壓縮性土。

    ③3層 砂質粉土:灰色,稍密~中密,很濕,含云母碎屑,夾有粉砂及少量粘性土。振搖反應迅速,切面粗糙,干強度低,韌性低,屬中等壓縮性土。

    ③5層 砂質粉土夾粉砂:灰色、灰黃色,稍密為主,很濕,含云母、貝殼碎屑。振搖反應迅速,切面粗糙,干強度低,韌性低,屬中等壓縮性土。

    ③6層 粉砂夾砂質粉土:灰色、灰黃色,中密為主,飽和,含云母、貝殼碎屑,顆粒級配較好,屬中等偏低壓縮性土。

    ③6a層 砂質粉土夾粉砂:灰色、灰黃色,稍密,很濕,含云母、貝殼碎屑。振搖反應迅速,切面粗糙,干強度低,韌性低,屬中等壓縮性土。

    ③7-1層 砂質粉土夾淤泥質粉質粘土:灰色,松散~稍密,很濕,夾流塑狀淤泥質粉質粘土,淤泥質粉質粘土呈層狀或團塊狀,淤泥質粉質粘土單層厚度0.5~1.5cm,含云母、貝殼碎屑。振搖反應緩慢,切面粗糙,干強度低,韌性低,屬中等偏高壓縮性土。

    圖1.2-1中間風井及盾構接收、始發段地質剖面圖

    1.2.2 水文地質情況

    場區地表水主要為場地北側的行于隧道的二號渠河水,場地地淺層地下水屬孔隙性潛水,主要賦存于表層填土、③層砂質粉土、粉砂中,由大氣降水徑流補給以及二號渠和十一號渠河水的側向補給,潛水水量中等,地下水位隨季節變化。勘探期間測得鉆孔靜止水位埋深0.30~2.9m,相應高程3.29~5.70m。

    2、中間風井接收施工方案及技術措施

    2.1接收前準備工作

    2.1.1端頭加固

    接收端頭加固采用Ф850三軸攪拌樁+Ф800三重管旋噴樁,旋噴樁咬合300mm,攪拌樁咬合250mm,中間風井地基加固范圍如下圖3.2.1和3.2.2所示。

    加固后的主加固區土體,應有良好的均勻性、自立性、止水性,其無側限抗壓強度(28d)qu≥1.2MPa,滲透系數≤1.0*10-8cm/sce。

    圖2.1-1 中間風井地基加固平面圖

    圖2.1-2 中間風井地基加固剖面圖

    2.1.2端頭降水井布置

    為減小盾構接收時盾構機頭水壓,在加固體外設置7口φ273的真空管井作為降水井,作為盾構接收到達的安全措施。盾構接收到達前降低地下水至盾構隧道中心線以下,降水井的啟用根據現場實際抽水情況確定。降水井深度為30m,即隧道下邊線以下8m,降水井具體布置示意圖如下:

    圖2.1-1 接收段降水井布置示意圖

    3、盾構接收過程中的情況

    3.1水平探孔觀察

    區間中間風井左線接收洞門于2014年4月1日和4月2日進行了9個洞門探孔打設,探孔深3m,各孔均未出現漏水漏砂情況,左下部位孔有少量清水流出。4月13日盾構機刀盤頂上地連墻后,探孔開始出現清水和泥沙。各施工情況下, 根據探孔情況顯示,洞門左側和下部含砂成份要高于右側,左下部位砂含量變化較明顯。

    3.2土倉壓力變化觀察

    盾構機刀盤頂上地下連續墻,并進入保護層后停止。在降水井正常抽水情況下,開始出空刀盤內土方,當出到1/3時,且螺旋機內出來的土體由加固土體變為含有泥砂及加固體混合的類似漿液物質,且土倉壓力不會跟隨下降。此時停止出土,此時測量降水井深度,降水井動水位在26米,降水觀測井深度為地面以下15米。將降水井開啟真空降水后,等觀測井水位到地面以下17m時,再次進行螺旋機出土,出了約5m3類似漿液物質后,仍然未見土倉壓力有明顯變化,此時停止盾構機出土。盾構機與隧道關系以及洞門位置情況如下圖所示:

    4、接收的補強措施

    4.1注漿加固

    經過土倉內土體情況、土倉壓力變化情況和探孔留出情況分析判斷,右側和底部存在流水通道,現下部土倉壓力維持不變,不能正常進行洞門鑿除工作,需要進一步采取右側加固等方案措施,保證安全后方能進行下一步洞門鑿除等接收施工工作。

    補強措施采用垂直注漿加固的方式,為防止盾構機被雙液漿包裹,影響盾構接收時正常推進,采用化學獎與雙液漿配合的形式,化學漿為“硫酸+水玻璃”的組合漿液,雙液漿為“水泥漿+水玻璃”的組合將夜,由于化學漿液凝結速度快、強度低止水效果好,故采用化學漿限制雙液漿的擴散,形成密閉的不透水層。

    注漿的部位詳見注漿孔位布置圖,注漿的順序為先施工接縫部位,再施工加固體北側縱向部分。

    4.1.1化學注漿

    采取硫酸和水玻璃的混合液,主要達到止水的效果。

    (1)硫酸:采用98%的濃硫酸;

    (2)水:采用自來水;

    (3)水玻璃:采用模數2.4~3.0,濃度以38Be;

    (4)漿液配比:

    硫酸加水稀釋,以32:1質量比配置稀硫酸;水和水玻璃以2:3體積比配置水玻璃溶液。稀硫酸和水玻璃溶液以1:1配置進行注漿;

    (5)注漿壓力:控制在3 MPa左右;

    4.1.2雙液注漿

    采用水泥水玻璃進行注漿以達到土體加固的效果。

    (1)、水泥:采用P.O42.5普通硅酸鹽水泥;

    (2)、水:采用自來水;

    (3)、水玻璃:采用模數2.4~3.0,波美度38Be;

    (4)、漿液配比:

    水泥漿水灰比為1:0.5,水泥漿與水玻璃溶液以1:1的體積比進行配置;

    (5)、注漿壓力:注漿終壓設計值根據地面隆起情況取2~5MPa,注漿時要嚴格控制注漿壓力,防止地面隆起破壞地表結構。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可適當調整注漿壓力。注漿終壓控制在5Mpa以內;

    (6)、注漿速率:7~10L/min。

    實際注漿過程中根據進漿量變化及壓力的變化可適當調濃或調稀一級,以確保施工質量,施工過程中做好施工記錄。

    4.2降水井打設

    因注漿的原因,造成對原有降水井破壞,遂在原有降水井附近重新打設降水井,降水井依然采用真空降水的方式。

    5處理效果

    采用此種方法對接收加固體進行處理,很好的保證了加固體的補強并有效防止盾構機被漿液包裹,確保了后期盾構在中間風井順利接收。

    第5篇:數學家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 思維;數學閱讀;理性

    小學階段是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開始成長的階段,許多發展心理學家都認為,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的發展對整個人生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對于一個人的思維來說,在小學階段便樹立理性的思維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在這個時期,發揮數學閱讀在思維構造能力上的巨大作用,可以讓孩子們的思維擺脫幼兒時期的幼稚,從而走向科學理性的思維. 但在當前的一些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過程中,對數學閱讀的忽視,或者說缺乏數學閱讀的引導,導致了數學閱讀幾乎沒有發揮出其在構造思維、促使人的思維走向理性上的作用.

    一、在小學一二年級通過數學家的生平故事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熱情

    當孩子們從幼兒園進入小學的過程中,最初的一二年級還處在幼兒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剛剛開始學會識字,也只掌握了一些初步的數學知識,例如10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貨幣等比較簡單的數學知識和生活常識. 在這個時候,應該通過數學家生平的有趣故事吸引一二年級的學生進行數學閱讀.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數學家生平的書籍,或者數學家的一些傳記,例如《高斯傳》《希爾伯特傳》等,讓孩子們在這些偉大數學家的童年故事中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在推薦孩子們的數學閱讀完畢之后,可以在班級舉辦幾次數學故事大賽,以講故事的方式激發孩子們在數學閱讀上走向更加理性的思維閱讀上去.

    在數學家生平故事的閱讀上,教師可以在孩子們讀完《高斯傳》之后,講述高斯在小學階段發明的“1 + 2 + 3 + 4 + … + 99 + 100”的計算方法,并在高斯的童年故事中讓孩子們對數學思維的靈活性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在此基礎上,通過大量的數學家生平的故事,讓孩子們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產生一定的閱讀興趣,并在接下來的三四年級中引導孩子們進入數學故事的閱讀打好相應的基礎.

    二、在小學三四年級通過數學故事初步訓練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理性思維

    三四年級的小學階段,孩子們已經擺脫了幼兒時期的一些思維方式,而從三年級便正式開始的英語學科的學習,也表明了孩子的智力發展已經到了一定的水平. 這個時候的數學閱讀,應該從故事的閱讀轉向思維的閱讀,但數學思維的閱讀依然可以通過數學故事來展現,只不過這個時候的數學故事應該從數學家的生平故事轉向數學學科本身的故事. 例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雞兔同籠”的數學故事,讓學生們在閱讀這些數學故事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知識是可以運用到我們的生活實踐當中去的,這正是理性思維對人們認知能力的要求.

    三、在小學五六年級通過數學思維的閱讀引導小學生理性思維的初步形成

    五六年級的小學生,已經大致完成了小學階段的學習,孩子們正在從兒童時期進入青少年時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教師在這個階段應該引導學生們進入更深的數學閱讀上去. 例如,教師可以推薦一些科普性質的數學書籍,特別是有關數學思想和數學素養方面的. 在學生們閱讀完畢以后,教師可以布置相關的閱讀作業,讓孩子們談談數學閱讀與語文閱讀的差異,并進一步地在這些差異中體會數學閱讀與語文閱讀所帶來的不同思考,總結出這兩者在思維能力培養上所起到的不同作用. 這最后兩個學年的數學學習直接關系到學生們在進入初中階段之后的數學學習狀態,因此,在這個階段還需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這是在數學思維閱讀之后,把相應的數學思維能力運用到數學解題能力上的關鍵一步. 這在學生理性思維的形成過程中有著十分關鍵的作用. 因為理性思維要求學生們能夠從問題出發,去解決實際生活和學習的具體問題,在小學學習階段,解題能力的高低便是這一能力最好的體現.

    小 結

    小學階段是孩子們思維的形成階段,通過閱讀,尤其是數學閱讀,讓孩子們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維,是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的. 針對孩子們在小學中各個階段的成長特點,需要用不同的學習內容指導孩子們的數學閱讀. 例如,在小學一二年級,可以通過數學家的生平故事激發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熱情;這個階段的數學閱讀基礎打好之后,在三四年級,可以通過數學故事初步訓練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理性思維;而在小學最后的五六年級,針對小學生從兒童階段到青少年階段的過渡特點,可以通過數學思維的閱讀引導小學生理性思維的初步形成. 只有在這一步步的引導中,按照小學生閱讀習慣和閱讀規律,逐步深入層次地安排小學生進行數學閱讀,才可以讓小學生在數學閱讀中走向理性,從而為更高階段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徐萬軍.思維讓數學閱讀走向理性――淺談小學數學閱讀中積極思維策略[J].遼寧教育,2011(03):45-46.

    第6篇:數學家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 數學史 數學家故事 辯證思想方法 數學美 高等數學教學

    《高等數學》是一門公共基礎課,它對發展大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及對后繼專業課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但是,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無論期末考試還是考研,高等數學的成績整體上與期望相差較大。而導致學生成績不理想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高等數學內容比較晦澀難懂,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因此,改革高等數學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改變現狀的唯一有效手段。

    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將數學史、數學家故事、哲學思想和數學美學融入高等數學的教學內容中,會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在教學中引入有關的數學史

    數學史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一個很好的載體,每一個概念、每一個定理甚至每一個數學問題的背后,都有其文化背景,都有許許多多生動的故事,只不過在教材中沒有體現出來。正如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所批評的那樣,“把火熱的發明變成了冷冰冰的美麗”。只有數學史的滲入才能夠使學生把握數學的源與流,加深對每一個概念、每一個定理的理解。因此,在高等數學教學中穿插數學概念、定理發展歷史的介紹,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相關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微積分基本公式——牛頓—萊布尼茨公式時,可以將這個公式以牛頓和萊布尼茨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原因解釋清楚。微積分發明經過了幾千年的萌芽積累,最后由牛頓和萊布尼茨在總結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創立。但是關于微積分發明的優先權問題曾掀起了一場持續百年的激烈爭論。瑞士數學家德丟勒1699年在一本小冊子中提出“牛頓是微積分的第一發明人”,而萊布尼茨作為“第二發明人”,“曾從牛頓那里有所借鑒”。萊布尼茨立即對此作了反駁。而爭論在雙方的追隨者之間越演越烈,直到牛頓和萊布尼茨都去世以后,才逐漸平息并得到解決?,F在公認的看法是兩人分別獨立地發現了微積分。就發明時間而言,牛頓早于萊布尼茨;就發表時間而言,萊布尼茨則先于牛頓。

    二、在教學中引入數學家的故事

    我們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適時地介紹一些偉大的數學家。在這些數學家的背后通常都有許多讓人欽佩的故事,在教學中可以講述他們如何面對挫折,如何廢寢忘食地鉆研數學難題,如何為了追求自己的數學理想而奮斗的故事。學生通過了解這些數學家的故事,領略他們的精神魅力,從而鼓起克服困難、努力學習的勇氣。數學先賢們治學的嚴謹態度和獻身科學的精神是學生的最好榜樣,可以培養學生勤奮刻苦的精神,激勵學生更好地學習。

    例如,18世紀數學界的靈魂人物歐拉,他生前發表的著作與論文有560余種,死后留下了大量的手稿,對數學的每一分支都有很大的貢獻。最難能可貴的是歐拉28歲左眼失明,56歲時雙目失明,他卻靠著驚人的記憶和心算能力,通過自己口述,由兒子記錄的方式堅持研究與寫作。如同貝多芬失去聽力一樣,歐拉失去了視力,但并沒有影響他那些驚人的發現。1771年,彼得堡的一場大火不但把歐拉的大量手稿燒為灰燼,而且差點燒死了雙目失明又年邁的歐拉。盡管遭受這一系列的不幸和沉重打擊,歐拉仍然屹立不倒,一直堅持科學活動到生命最后一刻。

    三、運用辯證思想方法理解高等數學

    恩格斯指出:微積分“本質上不外是辯證法在數學方面的運用”。因此,我們在高等數學教學中可以用馬克思的唯物辯證思想指導教學,便于學生理解高等數學知識。

    例如,在定積分概念的形成中,曲邊梯形面積的“精確值”與它的“近似值”之間的關系,在辯證法中是“曲”與“直”一對對立統一的矛盾。它們在怎樣的條件下轉化呢?聯想到地球近似橢圓,但在我們腳下的地面是平的。這就是說,只需把整體分割得很細,這細小的曲邊梯形就近似矩形,而且劃分越細越接近。這“接近”只是近似相等,不產生質變,是“有限”分割的結果。若是“無限”分割,其中的每一份則由量變產生了質變,細小的曲邊梯形質變成細小的矩形,故由近似相等轉變成精確相等。這樣,通過對定積分概念的辯證思維,學生比較透徹地理解了曲邊梯形面積的計算問題,同時也初步掌握了高等數學中的辯證思想方法,從而提高了思維能力。

    四、用美學的眼光欣賞高等數學

    “凡是學校的課程,都沒有與美學無關的。”()作為高等數學教師,我們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要善于發現數學美,并把美帶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去。美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具有形象性、感染性和社會性。這些特征對于數學美同樣具有,不過有的表現明顯,有的表現微弱罷了。

    例如,萊布尼茨用“?蘩f(x)dx”這一簡潔的符號表達了積分概念的豐富思想,刻畫出“人類精神的最高勝利”。因此,有的數學家把積分符號“?蘩”比作婀娜多姿的“美女”。

    總之,高等數學教學不應該只是冷酷的公式加上嚴謹的證明,而應該是伴隨著數學史引入,使學生把握數學的源與流,運用辯證思想方法理解和學習高等數學,并在偉大數學家故事的激勵下努力學習。如果這樣,學生在學習高等數學時將不再感到枯燥與乏味,而是用美的眼光欣賞和享受高等數學。

    參考文獻:

    [1]常軍.高等數學概念教學的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

    [2]田長生.試談高等數學中的數學美[J].廣東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2.

    第7篇:數學家的故事范文

    一、促進學生深刻地理解數學

    數學史在展示數學知識的原始背景、直觀基礎、思維過程和方法等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例如,高斯10歲計算1+2+3+……+100=?的故事,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良好情感和愿望,而且可以告訴學生數學具有簡單、和諧、有序等特點。要注意尋找內在規律,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學會數學地思考。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考慮到效率的問題,往往是提高了學生的應試能力,但是數學教學中最精彩的部分――波利亞所謂的“怎樣解題”并沒有教授給學生,使學生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解題機器”。在數學史走進新課程后,把數學史引入課堂教學,學生不但對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及其推導過程、求和的思想方法等有深刻理解,掌握得牢固靈活。在這一學習過程中,數學史節還有效地喚起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體會到了解題的樂趣,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

    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其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已成為數學教學的目標之一。數學史走進新課程,在數學教育中適當結合數學史,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數學史中不僅僅是介紹數學的發展史,還包含了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歷史名題及數學家的趣聞軼事。這些無疑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同時還能活躍課堂教學。

    例如“哥尼斯堡七橋問題”, 數學家歐拉則通過分析,發現島與河岸的大小和形狀對問題的解決是無關緊要的,可將陸地面積化為零,橋的寬度化為零,把陸地變為點,橋變為線,這樣就將原來提出的問題與“一筆劃”聯系了起來,即找到了問題的本質。例如古希臘代數始祖丟番圖的年齡之謎。根據其墓志銘上的六句話,可以通過列一次方程來解答.這樣可知他活了84歲,33歲結婚,38歲得子。在一次方程的教學中以此導入,不僅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還能使學生掌握分析問題的思路及一次方程的解析步驟。

    像這樣精彩的故事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并且和課本知識密切聯系,易于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數學史中還有一些年輕數學家成材的故事,在課堂上加入這些學生感興趣又有知識性的內容,很容易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三、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數學史是一部記載人類,特別是數以千計的數學家艱苦奮斗的創業史。數學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為人類科學事業的進步,不畏勞苦、不畏、勇于攀登的數學家。

    數學史中有許多數學家的生平經歷,他堅持不懈、努力追求,很多人付出了畢生的努力。阿基米德在敵人破城而入時,還在沙盤上研究他的幾何圖形,當他發現羅馬士兵時,只說了一句:“走開,不要動我的圖!”就被敵人刺死了。就在這樣的生死關頭他仍心系自己的數學問題,為的是不給后人一條沒有證完的定理。

    對那些在平時學習中遇到稍微煩瑣的計算和稍微復雜的證明,就想打退堂鼓的學生來說,在數學教學中適當地介紹一些大數學家是如何遭遇挫折又是如何執著追求的故事,對于他們正確看待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是非常有幫助的。這些故事可以給學生以激勵的作用 ,從而激發他們想要成材的欲望,進而樹立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當“萬物皆數”即世界萬物只能表示為整數或兩個整數的比,成為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信條時,該派成員哲學家希帕蘇斯,根據勾股定理,通過邏輯推理發現邊長為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長度既不是整數,也不是整數的比所能表示的.對于當時只有整數和分數概念的古希臘人來說,這就意味著,邊長為1的正方形的對角線竟然不能用任何“數”表示出來!正因為希帕蘇斯的這一發現導致了數學史上第一次數學危機。他因而成為“叛逆者”而被葬身大海,但把希帕蘇斯丟進大海并不能阻止無理數的到來。

    1966年,我國數學家陳景潤證明了“每一個充分大的偶數都能夠表示為一個質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質數之乘積之和”,成功取得了(1+2)的最佳結果。這個結論已經接近哥德巴赫猜想的解,被國際數學界譽為“杰出的成就”。

    伽利略、哥白尼堅持反傳統的“地心說”而提出“日心說”,身受教會迫害等等。數學的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創新的歷史。一代代的數學家敢于對既定的、根深蒂固的觀點提出質疑,運用創造性思維掙脫舊框框的束縛,因此數學史上產生一次又次的飛躍。這些數學史料都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家敢于質疑,勇于追求真理而不斷創新的精神,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光輝燦爛的科學文化和矗立世界之巔的古代文明,連美國史學家納貝爾也承認說“中國許多世紀以來,一直是人類文明和科學的巨大中心”。在中國,數學已有46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世界其他各國所不能比擬的。但有許多人仍誤以為我國歷來在數學上是落后的。數學史走進新課程,這就為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提供了豐富的題材。

    我國南宋數學家楊輝(1261年)著《詳解九章算術》一書中記載了二項式展開系數表,比歐洲17世紀法國數學家帕斯卡制作的類似表格早300多年。

    我國南北朝時代的數學家祖沖之(429―500年)在世界上最早提出圓周率π的兩個分數表達式,他在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算出了精到小數點后七位的圓周率,即3.1415926

    勾股定理在西方又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最早見于我國古代的數學文獻――即公元前2世紀西漢時成書的《周髀算經》,這約比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發現早500年。

    第8篇:數學家的故事范文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重要作用

    初中數學文化的學習對于學生數學學習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數學文化的學習應該在數學教學中得到應有的重視。通過學習數學文化,能夠了解到數學家的奮斗歷程,在數學上杰出的貢獻和數學家在科研上刻苦鉆研的精神。數學家在數學研究上認真嚴謹的精神,以及刻苦鉆研的態度,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潛意識中愿意向這些數學家學習,從而使自己在數學上也能取得優異的成績。學習數學文化可以提升學生理解數學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記憶數學內容。在中國的歷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數學家,如祖沖之、華羅庚、陳景潤等,他們為數學做出了很多貢獻。例如,祖沖之曾將圓周率π確定到小數點后七位,當時處于世界上的領先水平,是我國數學歷史上的杰出成就。教師通過講解這些數學文化,可以豐富課堂上的數學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現狀分析

    新課程背景下,數學文化正逐漸走進數學課堂,但是教師對于數學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弱化了對數學文化的教學。而對于學生而言,由于在數學學習上對于數學文化的應用比較少,久而久之也就忽視了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兩方面原因導致數學文化在數學教學中的滲透非常有限,學生對數學文化的了解程度也就少之又少。課堂教學中只注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而弱化對數學文化的滲透。教師在數學課堂,對于數學的教學主要是數學技能的培養,教學目的主要圍繞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數學文化在課本上的體現也在次于理論知識的位置,所以,數學文化不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忽視數學文化的學習。

    三、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的實踐途徑

    1.從課堂抓起,滲透數學文化

    要提高初中生的數學文化儲備,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對數學文化的學習能力,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采取科學合理的途徑幫助學生進行提高,通過對數學文化進行不斷的滲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要讓學生了解更多的數學文化,就要挖掘教材中可用的材料,將數學文化與教材內容結合,通過數學文化來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學習幾何“三角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程開始之前,給學生講解勾股定理的由來,以及勾股定理在中國的發展史等內容,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數學文化的學習。

    2.講解數學名家故事,鍛煉學生意志

    教師在講解每一部分數學內容之前,都可以用一段簡短的時間為學生講解一個著名的數學家刻苦鉆研的事例或者一些數學家的名人軼事。通過這些內容的講解,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家的了解,鍛煉學生的數學意志。并且講解這些內容也使數學課堂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例如,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在數學上有很多偉大的成就。他在青年求學的過程中非??炭啵麩釔蹖W習,經常是書不離手。曾經有一次,因為他還書的日期到了,但是書還差一點沒有讀完,他就在還書的路上一邊走,一邊讀,他讀書非常專注,以至于下雨了都渾然不知。這樣專注的學習態度是值得所有學生學習的,他的故事對于學生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啟發,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提高自己。

    3.開展數學文化角,進行課外延伸

    最好的滲透數學文化的實踐途徑,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數學文化角的方式,進行課外延伸,這樣可以培養閱讀習慣,增加學生對數學文化的理解。例如,可以將班級文化墻的一部分作為數學文化板塊,讓同學們制作關于自己最喜歡的數學家的故事,或者名人軼事、數學公式來源等。再如,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探訪一些歷史名題。如高斯也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他曾經用技巧的算法快速算出從一到一百的和就是很好的例子,對于學生進行數字規律的學習有很大的啟發作用。

    四、結語

    數學文化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數學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通過數學文化的學習,學生可以更加了解數學的發展史,以及數學公式的由來?,F在學生學習的系統的數學內容,是歷代數學工作者努力的結晶,是數學的靈魂所在,是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的內容。通過數學文化的滲透,可以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幫助學生對所學的數學內容進行理解和記憶,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對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在數學課堂中更多地滲透數學文化,使學生不僅學到數學技能,更認識到數學精神。

    參考文獻:

    1.梁紹軍.關于初中“數學文化”課程的教學與研究[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2).

    2.宋勝吉.談數學文化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J].延邊教學學院學報,2010(11).

    第9篇:數學家的故事范文

    關鍵詞:數學史;中學數學課堂教學;滲透數學史的方式;數學家的故事;數學史中的問題;

    數學史對數學教育的作用,已經得到各國教育界的普遍重視?!镀胀ǜ咧袛祵W課程標準(實驗)》指出,應盡可能結合高中數學課程的內容,介紹一些對數學發展起重大作用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數學在人類社會進步,人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同時也反映社會發展對數學的促進作用。那么在現行的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將數學史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去呢?本文按照課堂教學的幾個基本環節來具體談談怎樣將數學史融入中學數學課堂中。

    1.導入新課

    利用情境導入融入數學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谥v解一個難以理解的新知識以前,可以通過添加一個簡短有趣的小故事引入這一問題。比如在學習等比數列的知識時,首先引入棋盤上的麥粒這一故事:古代印度的舍罕王,打算重賞國際象棋的發明者――宰相西薩。西薩向國王請求說:“陛下,我想要向你要一點糧食,然后將他們分給貧困的百姓?!眹醺吲d的同意了,西薩說:請您派人在這張棋盤的第一個小格子內放上一粒麥子,在第二格放兩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以此類推每一格內的數量比前一格增加一倍。陛下啊,把這些擺滿棋盤上說有64格的麥粒都賞賜給您的仆人吧!我只要這些就夠了。對于這樣一個聽上去微不足道的要求,國王和大臣們聽了都暗自發笑,聰明的同學們,你們能算出西薩究竟要了多少麥粒嗎,這一故事,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發積極地動腦動手思考,又可以提前讓學生接觸到數列的本質東西。對于接下來的學有裨益。

    再比如在學習對數以前,可以先介紹一下數學家John Napier精編了可供實用的對數表,對數的發明,解決了許多天文學的復雜計算問題,在計算器和計算機發明以前,它持久的用于測量,航海和其他數學分支中。在學習對數以前,加入對數發明不易的內容了解,能讓學生更加珍惜這數學家的來之不易的成果,進而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努力。

    2.學習新知。

    在學習新的知識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與之相關的古代數學家是怎樣解決該數學問題的。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過程中,可以引入三國時期吳國數學家趙爽給出的證明:

    趙爽的這個證明可謂別具匠心,極富創新意識。他用幾何圖形的截、割、拼、補來證明代數式之間的恒等關系,既具嚴密性,又具直觀性,為中國古代以形證數、形數統一、代數和幾何緊密結合、互不可分的獨特風格樹立了一個典范。以后的數學家大多繼承了這一風格并且代有發展。例如稍后一點的劉徽在證明勾股定理時也是用的以形證數的方法,只是具體圖形的分合移補略有不同而已。

    通過介紹趙爽的證明方法可以開拓學生的思維,也能加深他們對勾股定理的認識。

    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再加上幾種證明方法,一方面鞏固已經學習的知識,另一方面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如何證明勾股定理,開拓學生的思維。

    3.鞏固練習

    鞏固練習階段對新知識的獲得是必可可少的階段,當然,在此階段內可以適當融入求解數學史中的問題,比如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以后,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出幾道古文數學題。

    “隔墻聽得客分銀,不知人數不知銀。

    七兩分之多四兩,九兩分之少半斤。

    (注:在古代一斤是十六兩,半斤是八兩)

    教學時,師生共同理解古詩文:有幾個客人在房間里分銀子,每人分七兩,最后多四兩,每人分九兩,最后少八兩,問有幾個人,有幾兩銀子

    我們可以將數學史中的一些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的問題列出來,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求解,這樣學生在求解過程中能切身體會到古往今來的數學方法一脈相承,我們既可以學習數學家的思想,來思考現在所遇到的難題,又可以用自身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古時候記錄的一些問題。

    4.布置作業

    在課堂教學結束后,給學生布置作業,可以為學生提供參考文獻,引導學生閱讀課外讀物,例如,各種專題論述、人物介紹、學科進展等,開闊學生眼界,啟發和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閱讀,繼而進行自學,使學生終生受益。比如我們在學完數列這一部分內容后,可以給學生留下作業,回去查查什么是斐波那契數列,斐波那契數列有什么應用價值,什么是芝諾悖論“阿基里斯追龜問題”等等。

    數學史融入中學數學課堂,并不是漫無目的,生搬硬套的強加進去的,而是經過精挑細選,仔細斟酌之后為授課所用,在進行數學史的講解時,我們應該尊重歷史,尊重事實,既不可以隨意編造,也不能無端拔高,更不能懷有狹隘的愛國心,要充分吸收來自世界的數學史,為教學所用,使中學數學課堂生動活潑,更加富有生命力。

    參考文獻

    [1] 卡茨,數學史通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 張楠,羅增儒.對數學史與數學教育的思考[J].數學教育通報2006,3

    [3] 龔運勤,唐振球.架起數學史成為提高中學生數學學業成績的橋梁[J].數學教育通報2011.6

    [4] 張小明,汪曉勤.中學數學教學中融入數學史的行動研究[J].數學教育通報.2009.4

    [5] 汪曉勤,HPM與初中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J].數學教育通報.2013.1

    [6] 王艷,淺談數學史在中學數學中的教育功能[J].科學時代.2013.5

    [7] 葛含平,數學史融入中學數學教學現狀的調查與對策[J].百花園地.2011.4

    [8] 田偉芳,將數學史融入數列課堂教學的實踐[J].200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91成人午夜性a一级毛片|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中国国产成人精品久久| 成人a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在线成人一区| 欧美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日产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中文|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综合|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成人免费男女视频网站慢动作|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永久|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草成人在线|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成人午夜性影院视频|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 | 668溜溜吧成人影院| 亚洲精品成人网久久久久久 | 成人免费777777| 成人永久福利免费观看| 成人黄18免费视频| 1000部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蜜芽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91成人精品亚洲精品|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频播放尤物|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 色噜噜成人综合网站|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下载|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欧美成人天天综合在线视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