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八年級地理考點總結范文

    八年級地理考點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年級地理考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八年級地理考點總結

    第1篇:八年級地理考點總結范文

    期末來臨,根據(jù)本學期教學工作安排,為進一步加強質量的過程性監(jiān)控,做好各年級期末教學質量監(jiān)測工作,現(xiàn)將有關事宜和要求說明如下,請遵照執(zhí)行。

    一、監(jiān)測時間

    2016年1月15日——16日。

    二、監(jiān)測科目及分值

    七年級為思品、語文、數(shù)學、英語、歷史、地理、生物,共7科;

    八年級為思品、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歷史,地理、生物,共8科;

    九年級為思品、語文、數(shù)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共7科;

    七、八、九年級的語、數(shù)、英均為120分鐘120分,其余學科均為60分鐘100分。

    各年級綜合實踐、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為考查科目,由各學校根據(jù)自己的開設實際,自行確定考查方式。

    四、監(jiān)測范圍及內容

    按學期初下發(fā)的教學進度執(zhí)行,其中思想品德有10%左右的時政內容;初二生物考八上和八下第七單元的全部內容。

    五、監(jiān)測要求

    1、根據(jù)《山東省普通中小學考試管理規(guī)定(試行)》的要求,期末考試所有工作由各學校組織實施。

    2、要進一步明確考試的作用和意義,加強對師生的誠信教育,嚴肅考風考紀,確保考試結果真實客觀。

    3、要認真籌備召開考務工作會,明確各類人員工作職責,按照考試工作流程,嚴格考試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確??荚嚫鳝h(huán)節(jié)不出任何紕漏。

    4、要確保試題安全,專人負責,明確責任;在考試過程中,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私自調動考試科目的順序及時間。

    5、考場安排同桌異題,有條件的單位可實行單人單桌。

    6、學校內部年級之間調換監(jiān)場、閱卷,監(jiān)考教師不得跨學校監(jiān)場。

    7、要嚴格執(zhí)行省《規(guī)范》要求,不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及名次。

    8、各單位要做好考試分析、總結工作。

    第2篇:八年級地理考點總結范文

    中考前夕,我在南師附中聽了一節(jié)南京樹人國際學校王志洪老師的市級地理公開課,課題為《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復習課,這一節(jié)內容原本出自人教版中學地理八年級上冊第四章《中國的經濟發(fā)展》,雖然本節(jié)內容在南京市當年中考指導中沒有做出過多要求,一般在中考前夕由于課時有限,很多地理老師都采取精簡教材內容的方法,將重點知識點“拎出來”給學生重點消化,對于那這些考點中沒做安排的“無用”的知識點就一帶而過,但是王志洪老師仍然在課時很緊張的情況下,利用一個課時的寶貴時間復習了本節(jié)內容。

    二、案例描述

    (略)

    引入(學生分成四組,分發(fā)學案)

    (開門見山)老師利用學生手中的學案,帶領學生快速簡要地復習農業(yè)的概念、分類和地位,并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填寫學案中知識梳理部分相關的填空題。

    師:我國各地的自然化境存在很大差異,所以農業(yè)的分布存在巨大的地區(qū)差異。(課件展示P100圖4.13中國農業(yè)的地區(qū)分布)

    師:(點擊鼠標)在圖中閃爍出現(xiàn)東西部地區(qū)的分界線(紅色線條)。

    師:(提問)誰能說出這條分界線與我國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線基本一致?

    學生舉手回答(十分踴躍):400mm。

    師(拓展提問):這一條分界線還有哪些地理意義呢?它又經過哪些重要山脈呢?

    學生思考同組討論: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

    師:課件展示八上課本P39圖2.21我國的季風區(qū)與非季風區(qū)。

    生:(課本翻至P39觀察該圖),根據(jù)課文內容說出經過的山脈――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一線。

    師(過渡):我國農業(yè)東西部的差異是最顯著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農業(yè)部門的差異。(指導學生回看圖4.13)

    請說出東西部的農業(yè)部門有什么不同?(老師指圖)

    生:共同說出東部的主要農業(yè)部門(種植業(yè)、林業(yè)、漁業(yè))和西部地區(qū)的主要農業(yè)部門(牧業(yè))。

    師:我國農業(yè)的另一個地區(qū)差異表現(xiàn)在南北方的差異。(課件展示P101圖4.14我國南北方農業(yè)分布圖)

    師(提問):我國南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是什么呢?(課件投影展示表格)

    生:回答(秦嶺―淮河一線)。

    (師指圖4.14逐條指出表格中的各項內容,學生分組說出答案,并填寫學案中的表格。)

    師:我國農業(yè)南北方的差異在我們學習的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有著具體的體現(xiàn)。(課件展示八下P4圖5.4我國的四大地理區(qū)域。)

    (生觀察投影圖5.4我國的四大地理區(qū)域。)

    師(擴展):我國的地理差異很大,根據(jù)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不同劃分為四大地理區(qū)域。各個地理區(qū)域的農業(yè)都存在著差異。如:青藏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這兩個地區(qū)的農業(yè)既有共同的特征又有顯著的差異。邊講解邊展示投影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的差異比較表(學生對照學案中的表格)。從自然特征、氣候類型、地形類型、牧區(qū)名稱、牧場類型、代表牲畜、農業(yè)分布區(qū)、種植業(yè)類型幾個方面比較。

    生:兩組同學由前到后逐一說出答案(個別回答有誤的老師引導看書找出答案)。

    (學生根據(jù)回答和投影答案填寫學案中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的差異的表格)

    師(展開):我國農業(yè)在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分布上表現(xiàn)出明顯差異,在地理區(qū)域內部也同樣存在著差異。在八下第六章至第八章中我們所學了新疆、黃土高原、臺灣、珠江三角洲地區(qū)、西雙版納和長江沿江地帶等幾個地區(qū),這幾個地區(qū)的農業(yè)也存在著差異,以下我們進行簡單的比較??幢砀瘢ㄍ队氨砀瘢┄D―我國部分地理區(qū)域的農業(yè)差異。

    生:(另外兩組同學)翻閱課本,參照課文內容說出表格中大部分的答案。

    師:第三組同學在表格中新疆的農業(yè)發(fā)展條件學生分析不夠全面,說出有利條件忽略了不利條件,其不利條件是水資源缺乏。黃土高原的環(huán)境問題需要說明主要表現(xiàn)是水土流失。對于臺灣的農業(yè)一欄能將“祖國東南海上的明珠”、“東南鹽庫”、“森林之?!焙汀皝喼尢烊恢参飯@”幾個美稱也一并說出來非常好。第四組同學珠江三角洲一欄的生態(tài)農業(yè)模式的內容就是本節(jié)P107的基塘模式。(展示投影P107圖4.22基塘模式示意圖)。珠江三角洲和西雙版納的作物熟制應該都應該是一年三熟。

    (學生根據(jù)老師糾錯后的答案,結合老師投影顯示填寫學案中的相關表格)

    師(再次展開):我國地域遼闊不同的地理區(qū)域內農業(yè)有著顯著的差異,在世界范圍內不同國家和地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更因為地理條件的差異而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在世界地理部分我們學習了歐洲西部、美國、東南亞、印度和巴西幾個國家和地區(qū)中涉及農業(yè)問題。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狀況怎樣呢?我們也來比較一下。

    投影展示世界部分國家和地區(qū)(美國、歐洲西部、印度、東南亞)的農業(yè)差異圖表。

    師:這一部分內容我們在前階段已經復習過,請直接按要求填空(快速翻閱復習資料的相關章節(jié))。

    生:四個小組選派代表回答。

    美國農業(yè)部分用順口溜的形式出現(xiàn):高度機械專業(yè)化、畜牧位于東北方、南部棉花種植廣、中部北部小麥旺、中部平原玉米香、大豆世界高產量。

    (老師課件出示答案。)

    (學生按課件出示的答案完成學案中的表格)

    師:以上我們比較了我國農業(yè)的東西部和南北方的差異、西北和青藏地區(qū)的農業(yè)差異、部分地理區(qū)域的農業(yè)差異和世界地理部分涉及的國家和地區(qū)的農業(yè)差異,農業(yè)發(fā)展之所以存在地理差異是因為各個地區(qū)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存在差異。為了使各個地區(qū)的農業(yè)得到最好的發(fā)展,我們應該充分而又合理地利用各地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發(fā)展農業(yè),做到因地制宜地發(fā)展農業(yè)。

    師:課件展示四個表格,答案部分用紅色字體突出閃爍。師生共同重點總結北方和南方地區(qū)的農業(yè)差異、西北和青藏地區(qū)的農業(yè)差異。

    ……

    三、案例評析

    我市初中地理學科為考查學科,雖然分值不多,但是在以分數(shù)定勝負的現(xiàn)實面前面臨的壓力很大,尤其是在課時又很緊張的情況下,許多老師面對中考顯得力不從心、無從下手。通常中考前夕很多老師都會感到每周兩個課時已經很難滿足復習的需要了,想方設法提高復習效率。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實踐,力求用最少的時間復習更多的內容,同時又能達到良好的復習效果的目的。然而因為課時不足,有些老師往往在考前就采用所謂“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方法,圍繞考點對中考考點中較少涉及或者沒有涉及的“無用”知識點進行刪減,以達到節(jié)約復習時間的目的。表面上看節(jié)約了時間,但是一些章節(jié)被刪減后,學生的知識產生系統(tǒng)性缺失,有時還會造成知識銜接不上、斷層等現(xiàn)象,復習效果反而不佳。部分老師仍然采用“題海戰(zhàn)術”不厭其煩地讓學生做練習,致使師生都非常疲憊。

    雖然王老師復習的這一節(jié)內容并沒有多少知識點出現(xiàn)在當年的中考考點中,但是,王老師仍然用了一個寶貴的課時來復習這一節(jié)看起來沒什么用的內容。聽完這一節(jié)課才知道,王老師的這節(jié)課實際上是以復習《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為切入點,立足我國農業(yè)的地區(qū)差異比較,延伸到更小范圍的農業(yè)地區(qū)差異(省區(qū))和擴展到更大范圍農業(yè)的地區(qū)差異(世界范圍)比較。實際上在我看來,王老師設計的這一個課時的復習內容,其目的不只是復習如何因地制宜地發(fā)展農業(yè),更重要的是在知識體系完整的條件下將初中地理三本書(七下、八上和八下)的幾節(jié)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利用精心準備的教學案在課堂上邊復習邊練習,幾張表格的內容就已經囊括了眾多的中考考點,重點圖的比較練習是這一節(jié)課的最大亮點。如,四大地理區(qū)域圖、南北方地區(qū)圖、西北地區(qū)與青藏地區(qū)圖、美國圖與印度圖、歐洲西部與東南亞圖等。這是一種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的復習方法,所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正體現(xiàn)了地理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我們不能輕易地將其割裂,為了復習而復習。

    學生在整節(jié)課中動用了三本書和一本復習資料,還要不斷地回答問題,看起來學生整節(jié)課上都很繁忙但是收獲頗豐,這比課后做幾張復習題的效果要好得多。不過,這樣的一節(jié)課在課前老師和學生還是要做大量的課前準備和預習,并且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反應能力要求比較高,否則在課堂學生活動將難以開展,嚴重影響復習效果,所以要想在復習中利用這種方法獲得好的效果還要充分考慮各個學校學生的基本學情來設計合理的方案。

    第3篇:八年級地理考點總結范文

    【關鍵詞】 減負背景 英語教學 模塊整合

    一、現(xiàn)狀分析

    隨著“減負增效”理念的不斷深入,對教師課堂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既要減輕學生的課后負擔,又要讓學生較好地理解英語語言知識,提高語言技能。教師只有把握住有效的課堂時間,在單位時間內提高教學質量,才能真正做到“減負”。根據(jù)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英語教師需要摒棄過去那種陳舊的教學模式,在中學英語教材與課堂教學模式的有效整合上下功夫,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嘗試,在實際教學中利用模塊整合教學法來實踐于英語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目前常見的幾種整合模式有:華南師范大學李克東教授提出的“3L”整合模式[1];北京師范大學劉儒德博士提出的“五階段”[2];北京師范大學的馬寧、余勝泉對“整合”模式進行的三個階段十個層次的劃分等[3];此外還有其他廣大中小學教師根據(jù)自身的實踐經驗對“整合”模式的類型一些摸索和總結。主要是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突出有效的教學原則,整合多元化學習方式,利用模塊整合教學法實踐于英語課堂教學,努力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本文主要內容是筆者結合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談談模塊整合教學法在英語課堂實踐中的運用。

    二、英語課堂教學整合模式探討

    無論如何整合教學內容,我們的真正目標都只有一個,為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以支持其終身學習。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從實際出發(fā),在學生掌握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筆者經過實際教學實踐,在模塊整合教學課堂中初步運用了以下教學思路模式,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2.1準備部分

    2.2.1 研究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教學的基礎,通常是對已有教材進行研究與挖掘,可以從英語課堂教學入手。根據(jù)學生知識水平、學科進度、教學狀況等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重組。例如初三復習階段,學生面臨較大的升學壓力,時間緊,任務重。在進行復習時要求教師要有高超的復習技巧,認真分析近年來的中考試卷,研究考點、命題方向。同時教師要針對學生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優(yōu)化設計,科學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和解題技能。筆者仔細分析cloze tests 題型的共同特點,對杭州市三大中考題型:單詞拼寫、完形填空以及選詞填空有效整合,并以此類題型為一個整體模塊進行實際教學,探索解題思路,培養(yǎng)學生解題技能。

    2.1.2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制定通常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知識與技能上可針對不同的課型分別制定,過程與方法的教學目標則應體現(xiàn)出培養(yǎng)學生哪方面的素養(yǎng),通過什么方法來實現(xiàn)等。教學目標決定了一節(jié)課的總體方向和要解決的問題。如在設計《skills of cloze test》一課時,筆者利用英語模塊復習法的教學原理,緊扣杭州市中考命題思路,將詞、句和語篇進行了有機地整合,其課堂目標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處理此類問題的解題技巧,讓學生在實際訓練中靈活運用。因此筆者把這堂課的教學目標設計為:我

    2.2實施部分

    2.2.1找準契合點

    根據(jù)教學目標確定了學習任務后,在教學時,如何適時地找準各教學內容之間的契合點就顯得尤為重要,可以說它是整個模塊整合法是否能夠在實際教學中有效運用的關鍵所在。案例一:《skills of cloze test》一課中正是結合了三大題型共同的解題技巧,即對空缺詞詞性的有效預測及對詞性的判斷,并利用句子所給的關鍵信息,語法規(guī)則,邏輯推理和常識,以及特定的語境來解題。通過分析,總結,歸納來培養(yǎng)學生的解題技能。

    [案例片段1]

    在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如何找到各教學內容之間的契合點是要靠教師根據(jù)自己的實踐經驗和探索精神不斷嘗試的。如案例二:形容詞和副詞《Adjectives and Adverbs》的復習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副詞的主要作用是對動詞、形容詞、副詞的修飾,形容詞的作用是修飾名詞。其共同點都是在起修飾作用。尤其是形容詞和副詞之間的相互轉換,以及比較級和最高級的用法。結合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引入模塊手段進行教學,可以更好的幫助學生掌握這類詞匯的用法。

    [案例片段2]

    形容詞和副詞的整合教學,利用詞匯教學原理,節(jié)選各類中考的經典題型,全面整合復習這兩類詞匯的用法,讓學生在實踐中靈活運用。

    2.2.2積極引導學生思考

    本環(huán)節(jié)是這類課堂目標是否達成的關鍵。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從簡單的重復、機械化的完成任務中解放出來,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就必須要積極引導學生對任務的思考: 我要做什么?我為什么要做?我要怎么做?教師要不斷引導,打開學生的思維。只有培養(yǎng)學生能夠自主獨立解決這三個問題,才能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例如,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對單詞拼寫題非常容易失分,基礎弱的看懂了句子,在茫茫詞海中卻想不到這個詞,好不容易想到了該詞,實際填寫中又由于自身知識能力的欠缺而沒用使用詞的適當形式。例如:My h_____ are reading, singing and dancing.會做的學生往往也會填hobby而不是正確形式hobbies,學生往往不注意后面be動詞的形式are,審題是不注意在句子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信息提示,導致在考試中失分嚴重。在案例《skills of cloze test》一課中,筆者就設計了Sentence Cloze Test這個環(huán)節(jié)。從對空缺詞詞性的判斷,尋找所給的關鍵信息,等多種渠道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觀察以及解題能力。

    [案例片段3]

    2.2.3及時進行總結

    總結是對教學內容的回顧和提煉??偨Y的內容除了知識內容之外,主要還應對學習過程與方法進行總結??偨Y過程中應盡可能將總結的結果可視化,可使用黑板或幻燈等一些常規(guī)手段。總結的結論不應唯一化,學生的各種經驗、想法等,都應予以正確的引導使其規(guī)范,從而引起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全面提升。案例《skills of cloze test》基本課堂模式可總結如下:

    本案例教學總結:本課利用英語模塊復習法的教學原理,緊扣杭州市中考命題思路,將詞、句和語篇進行了有機地整合,通過篩選各類中考試卷樣題(包括單詞拼寫、完形填空以及選詞填空)樸實、真實、扎實地演繹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同時輔之于學生題型之間存在共性的解題技巧和有效復習方法,巧妙的把相對獨立但又相互依存的模塊內容有效整合。從而使學生脫離以往解決類似題目時,沒有思路或容易出錯,使知識內化成為學生能力,學以致用。從本案例來看,每個步驟學生都在教師不斷的引導下,點撥思路并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讓學生慢慢享受解題的過程,在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過程中體驗著成功的喜悅。

    2.3拓展部分

    2.3.1展示交流評價

    展示交流評價階段是學習者對本次學習的回顧與交流。展示的內容一般為學生作品。交流的雙方可以是師生之間或者生生之間,以生生交流為主。交流的內容應包括學生學習對象、技能、方法以及思考過程。評價對象以方法和思考過程為主,評價量規(guī)可由學生自行討論制定,重視學習的過程。例如:案例三:閱讀課與寫作課的有效整合。整堂課的主要步驟是:閱讀理解――討論話題――選擇立場――寫作訓練――評價交流――成果展示。

    [案例片段4]

    新課標《Go for it 》每個單元的話題選材緊扣生活,貼近實際,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活動空間,教師可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閱讀與寫作的有效整合,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如在處理九年級(上)教材第三單元第22頁section B 3a閱讀文章之后,緊跟閱讀材料中的話題之一,“Do you agree to wear school uniforms ?”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英語寫作教學。

    學生們發(fā)言積極踴躍,好的句子可以說是接二連三,在表達自己見解時基本用上了前面的詞語。接下來教師即興設置了一道作文題: As you know, in many schools, students should wear school uniforms , some students like them, but some students don’t want to wear them because they think they’re ugly and uncomfortable. Now please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this.(字數(shù)在60-70字左右.) 老師在黑板上給出如下示范表格

    挑了三篇學生的范文(分別是基礎較弱的,中等的,較好的學生)在幻燈機上當場集體反饋,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范文如下:

    作文1點評:字數(shù)達標, 語言達意, 亮點是用反問的方式提出假設,進而引出對方觀點的表述,但最終轉折表達自己的觀點是贊成穿校服的,同時也引出學校制度必須遵守的德育教育。

    作文2點評: 這個學生非常聰明,很會利用書上剛學會的詞和句,如劃線部分,語句之間的連接比較自然.他的觀點非常鮮明,開門見山,持反對意見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是最后一句很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作文3點評: 本篇作文出自基礎較好的同學,語言內容明顯豐富一些,特別是能夠靈活掌握一些連接詞的用法,如劃線部分,這點對基礎較好的同學來說作文要想得高分是非常關鍵的,教師在平時的訓練中也要有意識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本堂課例是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寫作訓練,兩塊內容有效整合,讓學生在掌握已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在實際的寫作中得到較好的運用。尤其是基礎較弱的學生會適當模仿運用閱讀中有效的句子,為自己的寫作服務,適當?shù)慕档土藢懽鞯碾y度。尤其教師是在課堂上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對學習成果互相檢查,互相學習的有效平臺,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成就感。

    2.3.2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

    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該問題可以是與本課內容相關的,也可以是與本課學習方法相關的,或者學習過程中想到的其他問題。教師學生共同對問題進行討論,可以從中確定之后的學習內容。在上節(jié)課中,學習基礎較弱的學生無疑是能體驗一回成功的喜悅,如學生陳侃,平時考試作文基本不得分,最多時候也只能得兩三分的那種,但在本案當中他能學會模仿閱讀篇章的一些好詞好句,然后運用自己有限的學習能力,初步掌握了基于閱讀的寫作課的一些收獲。以下是他個人在本堂課中的寫作收獲:

    (教師個人點評:語言尚通順,基本達意,知道把書上的句子拿來用,這點很好。交流完之后,我及時的肯定了他的進步)。但是新的問題是,如果換一個寫作話題的話,對他們來說要用不同的詞句,重新組織語言,那又將是一種全新的挑戰(zhàn),所以作為一線教師,要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有效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

    三、整合模式的優(yōu)勢

    3.1對學生產生的作用

    3.1.1改變了以往學生學習過程的被動性

    在以往的教學中,為了課堂的知識和技能目標,教師和學生往往都不得不直奔主題,無法細細品嘗享受學習的過程。在此模式中,課堂學習目標就是學習者學習的過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在思考過程中完成了課堂教學目標,享受了教學過程。比如說案例《skills of cloze test》中,學生在教師的不斷引導下引發(fā)積極的思考:本節(jié)課我要學什么――cloze test題型的解題技能;我為什么要做――提高解題能力,提高成績;我要怎么做――通過學習、思考、訓練、總結、歸納。學生在不斷的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表達自己的觀點。又如在案例《Do you agree to wear school uniforms?》基于閱讀的寫作課中,同學們積極踴躍的主動發(fā)言,充分說明了學生個體學習的主動性。

    3.1.2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在經過這樣的技能訓練以后,學生逐漸開始不再簡單模仿、完成任務,而開始獨立思考,在每個教學階段都在老師啟發(fā)式引導過程中學會開動腦經,積極思考并根據(jù)所學技能跟同學進行交流經驗,形成一定的思維碰撞,使所學知識得到有效的運用。例如在案例《skills of cloze test》中,在整堂課中教師不斷的提問,學生不斷的觀察、思考,不斷的挑戰(zhàn)自我,從而獲取知識和技能。經過這樣的技巧訓練以后,學生可能會在下次遇到相似的問題如在單詞拼寫題,完形填空,選詞填空等題型中運用已學的技能來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思考: What’s my opinion about this idea?然后積極踴躍的各抒己見,學習個體的發(fā)散性思維得到了充分地引導和淋漓盡致地發(fā)揮。

    3.2對教師產生的影響

    此模式要求,能適時引導學生思考,能協(xié)助學生討論探究,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伴隨著學習者學習能力提高的就是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在研究此類課堂的初期,由于自身素質的欠缺,感覺此類模塊整合課無從著手,但經過幾次嘗試以后發(fā)現(xiàn):只要我們平時多點時間去研究,去觀察,去思考,去實踐,那么你就有新的啟迪。把系統(tǒng)的知識通過模塊整合來處理,學生所習得的知識就不再是零碎的、孤立的。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做一個有心人,善于發(fā)現(xiàn)日常教學中整合的契機,并在實際教學中加以運用。筆者在觀察分析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我們的Go For It 教材還有很多可以整合的案例。比如,對教材話題的整合:例如 “problem” 話題在教材八年級上冊Unit2 What’s the matter?和八年級下冊Unit 2 What should I do ?都有涉及;教師可以就problem所涉及的語言信息作整合,重組語言項目,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更加完整,更有體系,而且這樣的語言訓練既來源書本又高出書本。教師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整合,不應僅僅局限于某一個知識點,而應立足于整體,可以拓展到一個單元、一冊書,乃至整個中學英語教學內容,讓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充分發(fā)揮整體結構的功能。

    當然,經過筆者的親身實踐,模塊整合教學也有其局限性:例如不能每節(jié)課都這么上,教學內容的整合要花大量的時間進行了解和研究。它是一項極具挑戰(zhàn)性的教學手段,教師要不斷學習理論知識,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作為一線英語教師要深入學習新課標,不斷地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學會不斷嘗試,不斷創(chuàng)新,通過各種模塊的課型研討,不斷研究教法, 指導學生學法。這就是筆者對教學內容整合安排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但是筆者深知,由于自身理論功底不足,還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希望批評指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 |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A∨视频网站| 欧美人成人亚洲专区中文字幕|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私人影视| 中文字幕成人免费视频| 羞羞漫画成人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片| 成人毛片手机版免费看|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久久| 国产成人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精品国产成人亚洲午夜福利| 国产成人片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青青草成人影视|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播放|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天天5g影院| 成人毛片在线视频| 黑人粗长大战亚洲女2021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 | 国内自拍成人网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一级成人黄色片|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亚洲天堂成人网|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成人免费网站视频|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成人综合久久综合| 成人性生活免费看| 性欧美成人免费观看视| 成人区视频爽爽爽爽爽| 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app| 成人毛片免费观看视频在线|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天天摸天天碰成人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