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影像物理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醫學影像物理學;醫學影像技術;大數據;大數據時代;教學研究
國務院2015年8月31日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通知(國發[2015]50號),指出:“大數據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大數據成為重塑國家競爭優勢的新機遇,大數據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將深刻影響社會分工協作的組織模式,促進生產組織方式的集約和創新。探索發揮大數據對變革教育方式、促進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質量的支撐作用”。大數據已納入我國國家發展戰略,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勢必要提出新的發展趨勢。
大數據具有以下特點:1)容量大;也就是說數據的容量很大。近來,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人們對個人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等工具的使用越來越頻繁,這就產生了大量的數據資料。2)種類多;大數據的種類非常多,它不僅包括文本資料,還包括網絡日志、音頻、視頻、圖片、地理位置等種類繁多的資料。3)價值高;研究人員通過對大量的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獲得有巨大價值的產品或服務。4)高速性。由于數據不斷地產生,若不及時捕捉,有價值信息稍縱即逝,這就要求研究人員能迅速有效地從大量數據中捕捉到有價值信息,大數據的高速性,是大數據于傳統數據相區別的最顯著特點。
大數據的研究已經在科學界嶄露頭角,高等教學也要依賴大數據開展工作,大數據不僅是一種工具,而且是一種戰略、世界觀和文化,將帶來一場社會變革,教師應當以開放的心態、協同的精神來迎接這場變革。那么在大數據時代的醫學影像物理學課堂教學將如何發展呢?
眾所周知,醫學影像物理學作為醫學影像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主要內容涵蓋了物理、工程數學、計算機、微電子學、有線電視技術和醫學等多學科的知識和先進的技術用;近年來,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迅猛發展,醫學成像已不再是單一放射學的范疇,而是形成了完善的大影像學的平臺,并向更為全面的醫學信息學方向發展。現代醫學影像技術匯集了多門學科涉及的基礎知識非常廣泛,并且內容抽象復雜、圖像更加精細和動態、診斷技術呈現數字化和快速化。目前,我校對醫學影像專業學生開設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而該專業學生物理、數學、電子等學科基礎相對薄弱,醫學影像物理學中許多的知識從未接觸過;并且影像物理學各部分知識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學生普遍覺得醫學影像物理學難懂難學。那么,在現有的條件下,筆者認為大數據時代的醫學影像物理學課堂教學更需要從多層面、多角度探討應對大數據背景下教育變革的策略。
1.在大數據時代,醫學影像物理學課堂教學要做好觀念的轉變
傳統的醫學影像物理學教學過程是以教師為課堂的中心,處于主體地位;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處于被動地位,學生遇到實際問題時不會理論聯系實際去解決問題,失去學習的內在動力和熱情。那么,在大數據時代,我們的授課教師要改變以往舊的觀念,從自身出發緊跟時代的要求,在醫學影像物理學教學中利用好大數據的理論、技術,使得醫學影像物理學的教學能更上一個臺階,使學生更好的學習醫學影像物理學,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
大數據是一個不可阻擋的大趨勢,在大數據時代,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的如何解決,各位教師不能僅僅依靠以往的教學經驗,而是從大數據中找解決方法,也就是說教師要認真研究大數據中出現的大量的教學問題以及教學問題解決方案,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作為授課教師不能僅僅依靠感覺和直覺,而是要從學生的需要出發,重視學習過程、學習體驗和師生交流。比如:授課老師可以通過網絡向向學生提供免費的、可檢索的醫學影像物理學教學講義、教學大綱、參考書目、專業課表等內容;也可以提供醫學影像物理學音頻以及視頻文件供學生參考學習;還可以提供醫學影像物理學課后復習參考題目供學生配套練習并且可以開辟醫學影像物理學學習交流論壇供學生學習交流。這既促進學生回顧和理解課堂上講授的學習內容,還可以使學生更有成就感,激發其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效率。授課教師對學生的醫學影像物理學課程資源使用行為的數據跟蹤不僅是單純的點擊量統計和登陸時間統計,而且還包括了對學生點擊觀看頻率、發帖主題內容、出錯幾率等更加個性化和精細化的測量與記錄;雖然教師教授的是一樣的教學內容,但是每個學生的對知識的接受理解程度都不盡相同,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考慮,給出最適合該學生的學習方式。例如:在練習醫學影像物理學課后復習參考題時,如果學生能正確完成幾道同類型題目時,此類題目就不需要再多加練習,而是繼續練習下一類型的題目;如果學生對同類型題目反復出錯,就要給出錯題分析,讓學生知道錯的何處,如何糾錯。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學生的積極性也大大提高。同時教師通過微信,QQ等平臺能及時掌握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并及時給予指導,鼓勵和表揚。
2.在大數據時代,醫學影像物理學課堂教學要整合教師資源、推進團隊建設
大數據時代徹底改變了以往孤軍奮戰的局面,必然走向團隊合作。那么,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再僅僅是教師的一個人的活動,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而變成了各位教師組成一教學團隊,教學團隊之間的各位教師共同合作完成教學活動。也就是說要建立一個教學團隊,依靠大數據信息技術支持,共同打造一個完備的醫學影像物理學課堂教學體系。
由于醫學影像物理學含有物理、工程數學、計算機、微電子學、有線電視技術和醫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并且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發展也不斷地發展。要適應大數據時代的醫學影像物理學教學,教師就要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課程自主設計和實施的能力以及使用數據的能力。教師應通過收集和研究分析和解釋學生的各種信息包括行為、學生歷時信息以及學生共時信息等數據,通過研究分析學生的信息來確定具體的教學步驟,自主設計適合所教授學生的教案,合理地教授學生知識。另外,教師不僅僅只掌握所要教授的醫學影像物理學專業知識,還要掌握“跨界的知識”,如Excel、谷歌的Spreadsheets和Fusion Tables等統計工具,使用Blogger、Wordpress、JavaScript等工具生成數據和數據分析工具。教師者首先要了解如何通過閱讀圖標來追蹤學生的進步;如何通過分析概率預測,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建議。其次,教師要協同工作并有效地使用數據,為避免教師的重復性勞動,同一學科內部之間以及交叉學科單位之間的科學數據,在不侵犯知識產權的情況下,要努力做到資源的共享。比如:在講解x射線攝影技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用一例確診為肺癌的臨床病例,通過該病例影像,然后討論影像展示的內容、x射線的特性、x射線攝影技術對于病例的診斷作用以及該技術存在什么缺陷或不足,如何改進等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實際的案例分析,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緊密結合在一起,通過實際的案例來講解晦澀難懂的理論知識,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并接受所學知識,師生互動,教學效果良好。
3.大數據時代的醫學影像物理學課堂教學要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在大數據時代,教師仍然可以規劃和實施醫學影像物理學課堂教學,但是授課方式不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授課方式,而是教師與學生相互結伴來共同完成的教學活動;教師要真正的了解學生并且要與學生形成互動,教學活動不再枯燥無味,學生真正的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只有這樣,醫學影像物理學教學活動的才能順利進行,才能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漸滲透到教育領域,課堂教學模式也逐漸多元化起來。多媒體課件以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特點將物理課堂帶入了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為學生探究物理奧秘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既能促進學生的主動認知,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實踐能力。因此,文章將圍繞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展開分析。
關鍵詞:
初中物理;多媒體;輔助教學
一、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激發學習興趣
在物理課教學中,如果教師一開始就機械地講解本節的重點知識,學生難免會感到枯燥乏味,時間久了則會對物理失去興趣,喪失積極性。基于此,在開始新課前,借助信息技術課件引入與新課相關的例子,再從例子中提取出本節課要重點講解的知識,有助于明確學習方向。例如,在探討《探究物體的浮沉條件》實驗時,教師可以先賣個關子,根據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去猜想:雞蛋會沉入水底還是浮于水面上呢?學生很快活躍起來,當他們爭論不休時,教師再借助多媒體課件演示該實驗,提醒學生仔細觀察現象的發生:第一,把一只生雞蛋投入到盛水的燒杯中,此時,能觀察到雞蛋沉于水底:第二,再把這只雞蛋投入到濃鹽水中,雞蛋卻浮于液面上了。通過投影儀在大屏幕上看到反差如此之大、出乎自己想象的實驗現象,學生也都個個感到驚奇,躍躍欲試。這樣的教學也為學生參與實驗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既能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又能讓他們在實驗中學習知識,同時還使其收獲了成功的愉悅,學習興趣得到激發,有助于提升學習積極性。
二、信息技術與實驗整合,發揮演示實驗作用
初中階段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門學科都是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因此,實驗教學與演示實驗則成為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受常規實驗儀器、實驗材料以及危害程度等條件的限制,很多時候,實驗效果不是很理想。采用模擬型實驗教學模式,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模擬實驗,模擬一些現實實驗很難完成的實驗,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彌補常規實驗的不足,而且還能提高實驗的演示效果。例如,做《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時,如果用常規的儀器按傳統實驗方法進行演示,由于受多種因素所限,會導致蠟燭在光屏上所形成的影像隨著物距的變化而變化這一現象不會很明顯,實驗誤差也比較大,有時候會使學生對凸透鏡成像的原理理解不透徹。但是,在做這一實驗時,如果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凸透鏡成像規律模擬實驗,可以將物距從無窮遠至小于焦距的整個實驗過程清楚地演示出來,將物距、像距和像的變化情況呈現給學生,在多媒體課件的輔助下,整個模擬實驗過程流暢、直觀、明了,學生也會對該實驗有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對凸透鏡成像規律概念的形成也會記憶深刻。
三、利用信息技術深化知識的理解
對物理知識建立感性認識是學生形成物理概念、理解并掌握物理規律的基礎條件。例如,在講解簡單機械知識(如鍋爐安全閥裝置)的相關內容時,由于缺少感性認知材料,學生很難理解它的自動控制的工作原理,但是,如果把“鍋爐安全閥”裝置的掛圖改為動畫的課件則能詳細地描述工作的整個過程,也就使學生能很容易理解因鍋爐內的氣壓增大對鍋爐壓力增大這一原理:將閥門塞子向上推動,使杠桿轉動達到新的平衡,鍋爐內的蒸汽每釋放出一次,鍋爐內氣體對側壁的壓力則會相應減小。此外,教師再演示因杠桿上掛的重物過大,鍋爐內的蒸汽不能得到有效釋放,最后導致鍋爐內氣壓超過它所承受的最大壓力產生爆炸的事故,將鍋爐安全閥門裝置的工作原理演示給學生看,這樣既直觀形象,又可為學習增加更多動力,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基礎,還能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使學生在今后的生活中也會明白安全的重要性。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傳統的物理課堂教學中,針對物理學科知識的抽象性,教師為了讓學生對相關的知識有一個更好的理解,通常會通過板書的方式畫圖幫助學生對這一知識點進行理解,但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在黑板上書寫或者畫圖,這樣也會浪費掉很多寶貴的課堂時間。有時候,教師為了節約課堂的時間,畫圖或者板書的內容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這也導致學生在對知識點的理解上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多媒體技術具備圖文并茂等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在教案準備時將教材上那些難以理解的知識點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展示,這樣既能節約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又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物理課程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既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也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探討興趣,還能使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的意識普遍增強,這對學生今后的全面發展意義深遠。
參考文獻:
[1]王玲.以電子白板為主導的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課程資源的整合[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31).
關鍵詞 中學物理 物理現象 教學方法
在自然界當中存在許多的物理現象,從古到今,人們一直在研究這些物理現象,而物理課程的魅力所在是物理現象的產生。只有將物理現象有效地應用于生活當中,才能促進物理課程的進一步發展,使其與生活息息相關,提高物理教學的效率,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培養學生對物理課程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自身能力水平。
1關于物理課堂的發展現狀
物理學科作為理科教學當中重要的科目之一,要求教師在對其進行講解時,要做到由淺顯到深入、由較低難度到較高難度,有邏輯性、層次性地對知識點進行講解,對于重點知識內容需要進行強調,并且增加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連接性。教師在講述理論原理的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適當添加一些物理實驗,讓學生能夠做到獨立操作實驗的步驟以及提高技術能力,比如利用天平對物體的重量進行測試,利用彈簧拉力器測試拉力的大小等。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課程開始之前就做好預習的準備,使得在課堂的學習當中能夠更加輕松。
據相關調查統計分析,物理課堂的教學質量一直沒有提高,其原因不僅是教學管理方面的經驗不足和教師自身的教學方面的經驗不足所造成的,還存在著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方面的不足之處。大多數教師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理論教學,學生更是依賴于這種教學模式,在教師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以后,將其內容背誦下來即可,沒有思考的過程,也沒有對知識內容提出疑問,進一步交流討論的過程更是不存在。一部分研究人員發現,教師在教授學生的過程當中,將理論知識作為重點講解對象,沒有注重到實踐教學,也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教學,將學生的創新思想的培養嚴重忽略了。因此,在傳統物理教學的基礎上,需要進行改進,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物理課程的教學質量。
2關于物理課堂教學的特點分析
將物理課程的特點作為核心要點,合理地對物理課堂教學進行設計與規劃,使得課堂的教學內容具有一定的順序性,有層次地了解相關知識要點,在對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都要結合一些實際的案例進行演示,如果存在現有的實驗工具,就要利用實驗工具對該實驗的過程進行演示,在演示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做到認真聽講,教師在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講說,并且對重點問題進行強調,使得學生能夠緊跟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加深物理知識的印象。
3物理現象在物理教學當中的必要特性
將物理現象體現在物理教學當中,可以培養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并且讓學生對生活更加熱愛,提高在生活當中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身的學習效果。與此同時,將物理現象和理論知識有效結合起來,實現物理教學的真正意義,利用物理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因此,物理現象在物理教學當中有著非常大的意義。
4中學物理課堂對物理現象一些應用實例
4.1生活與物理課堂教學之間的聯系
許多物理現象都在生活當中得以體現,教師在教授學生物理知識時,要起到引導作用,讓學生通過物理現象加深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將生活與物理規律有效地結合起來,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現象。例如,讓學生思考在生活當中的一些與力學相關的現象,在爬樓梯時、拉伸彈簧時、抬起石頭時,物理的力學就體現出來了,讓學生覺得物理知識非常容易理解,它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存在著。另外,在課余時間,鼓舞學生主動感受周圍的物理現象,寫下自己的感受,在課堂當中與大家分享,從而促進學生的自學能力。
4.2社會現象與課堂教學之間的關系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物理教學的教學模式也隨之不斷地改革,要求其教學的內容需要跟得上時代的發展節奏,從而體現物理教學的創新性。因此,在物理教學的改革當中,不但要注重生活與物理現象的緊密結合,還要注重社會現象與物理現象的緊密結合。例如,目前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非常迅速,發射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的次數越來越多。那么教師在講解這些事情的時候就可以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當航天員在飛行的過程當中,處于什么狀態,該狀態涉及到哪些物理原理,飛船在太空當中飛行的過程中,如果想改變其目前的運行軌道,應如何操作,結合自己所學的物理知識,找出相關理論依據,并做出解釋說明,當學生將這些問題進行仔細思考的同時,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印象,培養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從而提高了學生自身的綜合能力。
5總結
綜上所述,中學物理課堂對物理現象的相關應用意義非常大,不管是生活方面的現象,還是社會方面的現象,當它們與物理教學有效地結合起來時,就可以將傳統的教學模式改變,跟上教育時代的發展要求,促進物理教學的迅速發展,創造較好的物理學習氛圍。在中學時期,物理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增強物理現象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而提升學生的自身能力水平。
作者簡介:崔慧麗(1978-),女,河南商丘人,本科,研究方向:物理教學與研究。
參考文獻
[1] 黃宇華.現代信息技術在中學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模式探究[J].軟件導刊,2014(2):20-22.
關鍵詞: 高中物理教學 學生心理 態度 解決方法
近些年,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物理在考試中的地位看似有所下降,實則不然,物理在考試中的地位變得愈加重要。同時物理更加抽象且實用化,這樣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壓力,讓學生產生心理負擔。高中物理教師要嚴格遵守素質教育的要求,把學生的心理放在教學的第一位,從學生心理出發,探究適合高中生的教學策略。
一、高中生學習物理存在的心理障礙
1.學生在物理概念的理解上存在認知困難
高中物理課程中存在大量概念,而高中生在認知概念時存在很大問題,很多學生在概念的認知上花費了很多時間,但是并沒有做到真正理解。總的來說學生在概念的認知上存在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高中生在心理上還不完全具備理解高中物理概念的層次,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知識領域及思維的反應靈敏度都達不到課程標準。二是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對于剛升入高一的學生來說,他們接觸物理的時間很短,積累的物理知識也局限在一定范圍之內,所以對于新概念的認知就需要更多時間和精力。三是舊概念的影響。物理學上存在很多看起來十分相似的概念,學生一不留神就會造成理解上的錯誤。比如學生在學習了動能守恒定律的公式就容易產生理解上的錯誤。
2.學生在理解物理問題上存在障礙
學生在理解物理問題時并不是在一個單純的環境中進行理解的,而是在復雜環境的影響下慢慢理解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與物理指示相關的概念,這些概念會影響學生對新概念理解的程度。同時學生在理解時通常會發揮自己的想象,一旦學生的想象超出教材范圍,就會出現本質上的錯誤。另外學生會受到固式思維的影響。我們在生活中會遇到一些現象,生活經驗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解釋,而很多時候物理教材會告訴我們之前的理解都是錯誤的,這時就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不小的沖擊。
二、消除學生學習物理心理障礙的方法
1.重方法
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點只需要讓學生進行簡單理解即可,而教師很多時候會放大這些知識點的難度。比如在學習“斜拋運動”時,教材對“斜拋運動”并沒有過高要求,教師只需要在講解“平拋運動”時將“斜拋運動”的知識貫穿其中。。教師以簡單的類比方法便能讓學生快速理解和掌握“斜拋運動”的相關公式,大大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2.重實際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物理學科更注重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能力,培養學生把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能力,以達到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比如在學習完時,學生不能簡單認為自己知道這個公式,并且會計算相應的題目就行了,而是要盡可能地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理論知識的原型。在學習這個公式之前,學生看到汽車上坡這件事并不會放在心上,但是在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之后,學生就要學會關注這個問題。為什么當汽車在達到額定功率P之前可以同時增大牽引力F和速度V,在達到額定功率P之后,牽引力F和速度V便成了反比例關系。學生在實際應用中對所學習的理論知識不斷進行理解和鞏固,自然會將教材中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本領。
3.重感情
對于物理這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來說,教師的情感態度對學生學習效率就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備課時就要勤加思考,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通過嫻熟的教學技巧,解決學生心理的困惑,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首先教師可以從日常生活的細微處入手。教師可以在平時多與學生進行心靈上的交流,話題不在乎大小,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能夠觸動學生心靈的話題都是教師教學的良藥。久而久之,一旦師生之間跨越了距離上的隔閡,學生便會對教師敞開心扉,這樣教師就不難知道學生心中的困惑和疑問,自然也就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次教師要盡可能在學習上鼓勵學生。當學生在學習時遇到困難,教師不要一味挖苦和斥責,教師要從學生思考問題的角度出發,很多在教師看來簡單的問題在學生的眼中其實并沒有那么簡單。很多時候學生只需要教師的一句肯定和一個充滿愛的眼神就足夠了,因而教師要對學生敞開胸懷,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每一個學生,這樣很容易就能幫助學生跨越心理上的障礙,走出學習的困境。
總之,教師的“教”要建立在學生“學”的基礎之上,素質教育對教師的“教”提出更高要求,教師必須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充分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既而轉變教學思路,把學生的學習心理引導向正確的方向,從而能夠切身考慮學生感受,張揚學生個性,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朱俊起.在物理教學中關注學生積極心理[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8(02).
關鍵詞:建構主義;物理課堂教學;初中
前言
老師在上初中物理課采用傳統教學方式,把各種純理論性的規律和概念講解給學生,再通過演示得出有關規律,采取模擬和練習完成知識的轉化,逐漸的使總結、推理、探析、綜合等能力形成。該種分割了學生學和做的教學模式,并不能使學生完全主動掌握所學知識,不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創造能力。基于此把提倡學生主動學習的建構主義引入到課堂中來,對提高物理課堂效率意義深遠。
1建構主義的基本觀點
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與傳統的教學理念有很大不同,這主要在以下幾點中體現出來。
1.1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建構主義理論覺得,知識是主體的闡釋、經驗和假設,并非是教條以及客觀存在的東西,不是問題的最后結果;否定了知識是以由形質的東西在個體之外呈現,同時也否定了知識的絕對客觀性,肯定知識的不確定性;對知識具備情景性和個體性特性持肯定態度。
1.2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建構主義學習觀與傳統知識觀點截然相反,它對老師向學生傳輸知識這一事實予以否認,并認為知識是由學生自身構建而形成,而新知識增長的過程實質就是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過程。該種建構是其他人無法取代的,這就說明只要學生主動去學習才能得到,同時學生以自身現存經驗為前提來構建新知識,也就是將新知識編碼,然而注入自己的理解,這就說明由于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經驗系統所以建構出來的結果也有所不同,這就找到了學生同樣上課卻成績各不相同的原因。
1.3在構建注意的教學模式:構建主義倡導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學生為主體,老師指導的方式;構建注意學習環境包括協作、情境、意義和對話這四要素,即構建的教學模式可以總結為“老師只是充當組織、指導、促進和協助學生學習的角色,而主體為學生,該種模式還著重說明學生是積極、主動構建知識的學生,而老師起到組織、協助、促進學生構建知識的作用。將媒體來當做創設情境的工具,使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方式主動投入學習中去,認真探索知識,很明顯該種教學模式與學生認知規律相契合,達到培育學生創新性和創造力的目的。
2建構主義對物理課堂教學的影響
2.1建構主義提倡開展情境教學課堂,在情境中完成物理教學:情景教學是建構主義教學模式所倡導的教學方法。首先在物理課堂上創設物理情境,是將與現實生活中相似的片段在課堂上呈現,旨在用物理知識處理實際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其次,運用建構主義展開情境教學時選取的任務要務實,不能創設太簡單的情景教學,這樣不但失去建構主義的意義,也不能在線現實生活情境。比如老師在上“浮力”這節課時,以建構理論為基礎,從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出發來展開下面的情境教學:在燒杯中盛上一定比例的鹽水后,放入木塊,就會漂浮在水面上;放入石頭時,石頭下沉到燒杯底部;當將雞蛋放進去后,就會觀察到雞蛋在鹽水中懸浮著。將雞蛋撈出來放在清水中時,雞蛋就會下沉到底部;放進比之前濃度更大的鹽水中時,就會看到雞蛋在水上漂浮著。學生被以上的這些現象吸引住,進而有這樣的好奇心:為什么在相同比例的鹽水中,雞蛋懸浮、石頭下沉、木塊漂浮的現象呢?為何在相同的雞蛋放在不同的水中,有不相同的浮沉狀況呢?帶著這種好奇心再做實驗,用數據將這些現象解釋出來,進而在學生腦海中構建出浮力的公式和概念,即能集中學生注意力,也能使學習動機激發出來,能夠使其理解和掌握深層次的原理和概念。該種情景式教學能夠將知識建構的難題克服,在解決相關問題時,有效的提煉出恰當的圖式,實現新知識的建構。
2.2建構主義理論提倡學生在做中學物理,有助于展開實踐性教學:在老師上課時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應當本著讓學生明白如何去做時,再讓學生動手做的原則。而建構主義則指出,學生可以以現有的經驗為基礎,展開新知識構建的實踐。所以初中物理教學中采用建構主義理念,使教學課堂成為圍繞解決問題來展開教學的課堂,這就以學生現存知識為依據,將有探索意義和價值的問題設計出來,供學生去考慮,并試著處理問題。老師在上功率課時,為了學生建構知識更有效,讓每個學生都去請教一位出租車師傅,將功率、速度和牽引力的定量關系建構起來,讓學生自主提問確定問題,使其受到全體同學認可,然后再開展探究性學習。在該過程中老師作為引導者,激勵學生對相關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并且將有價值的問題確定后,讓學生主動去收集資料,嘗試著討論。在整個流程中,老師充當著組織和引導者的角色,讓全部學生都積極的融入課堂中來;老師在學生開展探索學習時進行指導,比如在針對新知識與舊知識銜接時,老師應當提出恰當的問題引導學生思維的深入,力爭學生展開探究式學習。確保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使學生的能力、知識以及科技素質都能夠協調、統一全面發展和進步。
2.3建構主義理論要求在課堂上展開多媒體式教學,激發學生興趣:在初中物理課堂上采用建構主義理論,要求盡量運用多樣化媒體資源來作為學生構建知識的橋梁。這里以課堂上運用信息技術為例,進而摸清實驗的實質。將IT技術中的網絡互動和多媒體功能利用起來,設計個性化的課堂來作為師生選擇和交互的平臺,通過個性化課堂的設置使學生學習時打破原有的空間和時間的局限性,這時學生構建知識更加方便便捷。
3結語
總之,以建構主義理論為依據來創建初中物理教學課堂,對于初中物理老師展開教學,教學效率的提高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希望通過對情境教學設計、實踐教學、媒體式教學這三點的論述,能夠使相關任課老師認識到建構主義對教學有積極影響,為采用建構主義理論開展教學增添助力。
參考文獻
[1]周萍.淺議如何運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初中物理教學[J].數理化學習,2015(05):55+75.
[2]陳龍福.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考[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3):67-68+71.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注重生活 物理現象
我們知道,要深入貫徹新課改,就必須把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緊密結合起來。這就要求教師面對更新了的教材內容,快速地更新教學方式,也就是教師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的課程內容和新的教學方法。要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就應該關注以下問題:怎樣才能讓學生喜歡物理課,怎樣讓學生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怎樣設計出高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對此,筆者談幾點做法。
一、以老話新說的生活實例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生活中的物理原理是很多的,只要教師多以新的思維角度去思考,老話新說就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平淡的課也會生出異彩,提高教學效果。如在講授新知識時,教師要舉一些例子,這時教師要注意多舉學生平時常見常聽的事例,既要讓學生感到自己生活在自然科學之中,又要讓學生對物理知識有親近感和現實感。我們在教授光的反射定律時,同學們常弄不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因果關系,總認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也是正確的。為了講清這個物理原理,教師可以講一個生活中的例子,讓同學們思考“某同學的相貌很像他的父親,但我們說成某同學父親的相貌很像某同學,行不行?”這樣的問題,學生自然知道其中的謬誤。這時教師就順勢說明“先有老子、后有兒子”的道理,從而說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顛倒的道理。并以此類推,說明今后學習的熱學中的熱平衡方程Q吸=Q放也是不能理解成Q放=Q吸的道理。
二、以日常所見的實例激發學生思考的激情
思考的動力來自激情,沒有激情的思考很難產生智慧的火花。然而,要讓這智慧的火花成為吸引學生積極探究事物規律的動力,就要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趣味。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授物理知識時,仔細尋找生活中日常所見的實例,以有趣的例子,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的思考激情,以探索事物的規律。教師在講授“蒸發”內容時,可以用水彩筆在投影膠片上畫一只烈日下的黃狗,張大嘴伸出鮮紅的長舌頭。當用投影儀放出這一彩色圖像時,學生就會想到日常所見的現象:在炎熱的夏日里,狗為什么要張口伸舌?在學生思考的時候,教師應該及時引出要講授的物理知識——蒸發。這樣用有趣的例子引入新課,可激發學生的思考激情,激發學生思考的智慧火花,使學生產生強烈積極的學習動機,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能充分激發出來,變苦學為樂學,以提高學習效率。
三、以多樣的教學方式,展示教學內容增強對知識的理解
我們在教學中要深入貫徹新課程標準,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在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中,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精神和實踐能力及創新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努力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改變以書本為主、以實驗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真切的感受中獲得知識。如在教學“物態變化”時,教師應該摒棄傳統的以學科知識為核心的教學模式,而應該以新的教育理念為指導,把熔化和凝固知識作為載體,引導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深刻體驗凝固和熔化過程,探索其中的物理意義。
教師這時可以“水結成冰、冰熔化成水”的典型事例引出熔化和凝固這種現象,然后結合事例引導學生猜想熔化和凝固的條件,再讓學生自己探究熔化和凝固的條件。這里我們要提醒教師注意的是,應該把這種猜想和學生的探究置于實驗之中,以便在驗證之后和開始時猜想情況進行對比,讓學生用自己提出的實驗方案,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既可以強化學生對探究過程的體驗,也可以鞏固他們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
四、在教學設計中要突出從生活到物理的思路
我們知道,在新課程教材已經注意到了每章、每節開始就以日常生活中學生可以見到的事物或現象引入教學內容,以此來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探究事物或現象背后隱藏的本質規律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這樣,教師在教學設計教學方案時,就應從學生熟悉的事例或現象出發,以拉近教學內容和學生間的心理距離,從而實現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的科學情感。例如在講授“汽化和液化”時,教師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日常生活當中的實例——曬衣服的問題——出發,認識具體物質的變化(“水從衣服上跑掉了”)——水的物態變化過程——汽化現象。如在講授“光的反射”時,教師同樣不能把教學的重點只放在知識的落實上,僅僅關注掌握光的反射定律,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技巧,而應該從生活實際問題出發,引入所要研究的內容,通過對物理知識的學習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掌握科學的物理知識。
五、在突出教學的過程與方法中體驗生活中的現象以獲得知識
在新課程標準中,課程目標把“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列為重點之一,這就強調了學生在參與科學探究過程中的體驗,所以,教師不能只把物理教學局限在教材知識本身,而應開發多種多樣的生活內容的探究實踐活動,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關注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物理規律,從而獲得物理知識。如在探究“熔化和凝固”的實驗當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積極地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教師要指導學生確定研究方案、查找資料,提出安全操作措施,以給學生具體的指導和幫助。再如教學光的折射現象之后,向學生提出“清晨看到日出的時候,太陽是在地平線以上,還是在地平線以下”的問題,讓學生去思考探究,以生活中的實例深入理解物理規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啟發學生解釋海市蜃樓形成的原理,以總結出“不同的介質對光的折射是不相同的”的道理。原自生活,概括生活,抽象生活,是初中物理學習的一條門徑,教師應該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參考文獻
【關鍵詞】物理圖像 電磁學 教學方法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171-02
近年來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填報物理師范專業志愿的學生越來越少,生源的素質有所下降。此外,為了提高師范生的就業技能,留出更多的時間用于教育和生產實習,許多原本屬于高年級的課程下放到低年級學習。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的授課難度越來越大。《電磁學》是一門物理學專業的核心必修課,涉及較多的后續課程,例如《電動力學》、《電介質物理和器件》和《電路分析基礎》等。通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發現建立物理圖像,抓住物理本質,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對于《電磁學》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什么是物理圖像?不同的學者對這一概念的理解各有偏差。在大學物理中,物理圖像不僅指兩個物理量之間的函數關系,還指數學公式的物理內涵或物理過程演繹的規律性。通俗來講,是指在學習物理公式的過程中腦子里建立的“畫面感”――就是把事物之間的聯系從理性認識變成感性認識最后固化成物理直覺。對于剛剛學了高等數學,并利用微積分等數學知識來演繹物理規律的學生而言,建立物理圖像是很困難的。為了使低年級本科學生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圖像,我們認為應當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物理規律與數學知識的有機結合
作為一名學習物理的學生,不應當將物理當成應用數學。數學是為了表達物理量之間的關系而引入的,而不是為了做計算引入的。例如,電磁場的麥克斯韋方程組,積分形式、微分形式乃至張量形式,從數學角度來說是截然不同的東西。從物理角度來說,盡管所用的數學語言越來越抽象,實際上表達的都是電場磁場的內在聯系,物理圖像上沒有什么差別。物理學是實驗現象和實驗規律的總結,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當盡可能先展示實驗現象,讓學生自己去總結物理規律,以建立初步的物理圖像,這樣才不會迷失于越來越復雜的數學推導。舉例來說,在學習磁場的過程中,通過實驗展示,學生很快會發現每一條磁感線都是閉合的。他們很容易接受“磁場是無源場”這一概念。然后在推導高斯定理時,因為磁場的無源性,對于一個封閉的曲面,不存在“磁單極子”接收磁感線,進去一條磁感線,必然會出來一條磁感線,因此磁場的高斯通量為零。然后通過嚴格的數學推導,將高斯定理的積分形式轉變為微分形式,即磁場的散度為零。以后,學生在聽到“散度為零”時,他就懂得里面存在一個無源的矢量場。這樣,本來是基于實驗得到的物理圖像就變成基于數學公式聯想到的物理圖像,達到數學與物理有機結合的目地。從認知規律的角度,這是一種認知層次的提升。
二、物理抽象規律和過程的“可視化”
在學習電磁學的過程中,電場和磁場因為分別引入了電場線和磁感線作為形象化的手段,學生比較容易想象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但是有些物理量比如能量,既看不見也摸不著也沒有“能量線”之類的輔助手段,在授課過程中又如何讓學生較好地掌握其物理圖像呢?電磁學關于能量的學習一直是難點之一,涉及的能量種類繁多,包括點電荷體系的自能和互能、導體組的能量、電容器的儲能以及通電線圈的儲能等。例如賈起民等編著的《電磁學》一書中有近十處章節提及能量的問題[1],其它如趙凱華版[2]和梁燦彬版[3]的《電磁學》也多次提及能量的問題,而且這些章節遍布全書。如果學生不明確每種能量說明的物理圖像,不了解這些物理圖像之間的聯系和差別,只是死記硬背公式,一定會弄得頭昏腦脹,甚至張冠李戴。因此,我們曾嘗試依照循序漸進的規律,不拘泥于課本安排的授課順序,將電場能量和磁場能量分別作為兩個單獨的體系,從學生熟悉的知識點――力作功和能量守恒定律出發,得到各種電荷體系的靜電能量的場源表示形式,再經過數學推論得到能量密度的表示形式并推廣到極化電場的情形,從中揭示了電場能量的物理本質。對于磁場能量也作了類似處理,最后水到渠成得到了電磁場的能量密度及能流的坡印亭矢量。在授課過程中,因為針對的是同一個知識點的變遷和演化,學生通過類比,容易針對每一種能量建立清晰的物理圖像,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物理分析能力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已初步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研究物理圖像對本科教學的促進作用,將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具體化,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電磁學的概念和規律是值得思考和有意義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賈起民,鄭永令,陳暨耀.電磁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趙凱華,陳熙謀.電磁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梁燦彬,秦光戎,梁竹鍵.(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關鍵詞:血鸚鵡魚(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加麗素紅;體色;生理指標
中圖分類號:S96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7)09-1706-03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09.026
Effects of Carophyll Red Mixture on Body Color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Blood Parrot(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
SUN Xue-liang, JI Yan-bin, BAI Dong-qing, CHEN Cheng-xun
(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Aqua-ecology and Aquaculture/College of Fisheries,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 The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carophyll red mixture on on body color and physiological indexes of blood parrot(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 Test was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including the contrast(treatment A),0.7% carophyll red and 0.3% vitamin E(treatment B),0.7% carophyll red and 0.3% phospholipids (treatment C),after breeding for 30 days,the indexes including SOD,MDA,CAT,carotenoid,GPT and GOT were determined in blood parro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e degree of brightness and red in treatment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P
Key words: blood parrot(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 carophyll red; body color; physiological index
血W鵡魚(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是由紅魔鬼魚(Cichlasoma citrinellum)雄魚和紫紅火口魚(Theraps maculicanda)雌魚雜交得來的新品種,它遺傳了兩種魚類的生理習性。其體色紅艷、體型圓潤、嘴呈心型,體型與雙親差異較大,比雙親更具觀賞價值[1]。血鸚鵡魚的最適宜生長水溫為25~30 ℃,適宜pH為6.0~7.5,適宜的水硬度為50~100 mg/L,最低溶氧要求為3 mg/L[2]。血鸚鵡魚雖然顏色艷麗,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顏色會慢慢退去,因而失去觀賞價值,經濟價值也會隨之下降。因此有關血鸚鵡魚增色技術的研究以及針對血鸚鵡魚增色餌料的研究與開發,就成為血鸚鵡魚養殖和品種改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
加麗素紅是一種類胡蘿卜素,屬于化學合成類飼料著色劑,其有效成分為角黃素,可給魚體和肌肉增添紅色。加麗素紅在觀賞魚養殖中的應用實例很多,例如能夠使花瑪麗[3]、紅劍尾魚等體色逐漸加深。磷脂是一種脂質體包埋劑,利用磷脂的雙層脂質膜結構,對餌料中的水溶性和脂溶性營養物質進行包埋,能夠增加穩定性[4]。在飼料中添加磷脂能夠有效促進水產動物的生長、提高魚類存活率、促進甲殼類蛻殼并且減少水產動物的畸形發生率[5]。維生素E與水產動物的生長性能、繁殖功能、免疫功能、抗氧化功能、肉質品質有著密切的關系[6]。為此,試驗在基礎飼料中添加加麗素紅、磷脂和維生素E,通過測定血鸚鵡魚的抗氧化系統、肝功能、類胡蘿卜素含量等指標,初步分析加麗素紅、磷脂和維生素E混合物在提高血鸚鵡魚體色方面起到的作用,以期為鸚鵡魚的健康高效養殖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試驗用魚。試驗魚為1齡血鸚鵡魚,外觀正常,體質健壯,無病害,體長(8.38±1.00) cm,體重(18.10±1.80) g,共540尾。試驗前停食1 d。
2)試驗藥物。加麗素紅(廣東湯臣倍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磷脂(上海津琪食品有限公司)、維生素E(嘉興薌園生技食品有限公司)。
3)試驗試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過氧化氫酶(CAT)、谷草轉氨酶(GOT)、丙氨酸轉氨酶(GPT)、類胡蘿卜素測定試劑盒,均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產;總蛋白質測定試劑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
1.2 方法
1)試驗設置。試驗設3個處理,分別為對照組(處理A),0.7%加麗素紅與0.3%維生素E組(處理B),0.7%加麗素紅與0.3%磷脂組(處理C)。每處理3次重復,置于水族箱(70 cm×50 cm×50 cm)中飼養,每箱60尾,水體積為120 L。每天換2次水,水溫保持在(29±1) ℃。每日投喂3次,日投餌量為體重的4%~7%。試驗時間30 d,每天觀察并記錄魚的攝食、殘餌及死亡情況。
試驗結束后,每箱隨機抽取10尾采血,采用尾部抽血,于4 ℃下400 r/min離心30 min,取血清備用。每箱隨機抽取10尾取下肝臟、皮膚、肌肉等組織,取200 mg左右的組織塊在0 ℃的生理鹽水中漂洗,除去血液,濾紙拭干,加入9倍于組織塊質量的預冷勻漿介質(0.86%的生理鹽水),在勻漿器中進行勻漿,用勻漿管在冰水中勻漿15 min,于4 ℃下4 500 r/min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備用。
2)著色指標的測定。用便攜式色差儀(型號:HP-2132)分別測量試驗前后血鸚鵡魚的亮度(L*)、紅色(a*)、黃色(b*),每箱隨機抽取10尾。測量前擦干魚體表面附著的水,根據儀器測量魚體的背部得出數據。
3)生長指標的測定。分別測量試驗前后血鸚鵡魚的體重、體長,測量前擦干魚體表面附著的水,用濕布包裹魚體頭部,置于電子秤上稱量。
1.3 數據處理
所有數據均用Excel 2003及SPSS 13.0進行分析處理,所有數據均用x±SD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加麗素紅混合物對血鸚鵡魚著色指標的影響
用色差分析儀測量血鸚鵡魚的亮度(L*)、紅色(a*)、黃色(b*),同時分別在肝胰臟p皮膚p肌肉中測量類胡蘿卜素含量,結果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B最亮,且顯著高于其他組(P
2.2 加麗素紅混合物對血鸚鵡魚生長指標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初體重3個處理間無顯著差異;處理B終體重、增重率、特定生長率顯著高于其他組(P
2.3 加麗素紅混合物對血鸚鵡魚抗氧化指標的影響
表3結果表明,處理B血鸚鵡魚肝胰臟中SOD比活力顯著高于對照組和處理C(P
2.4 加麗素紅混合物對血鸚鵡魚肝功能指標的影響
表4結果表明,三組間血清中AST活力差異不@著(P>0.05)。但是處理C AST比活力最高,其次是處理B,再次是對照組。血清中三組ALT比活力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但是處理C ALT比活力最高,其次是處理B,對照組最低。
3 小結與討論
3.1 加麗素紅混合物紅對血鸚鵡魚著色和生長指標的影響
魚類的體色是受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控制的,與類胡蘿卜素、黑色素、喋呤和鳥嘌呤等有著復雜的關系,同時又受環境的影響。魚體著色的機理與禽類著色的機理不一樣,魚類主要是通過皮膚著色,而禽類主要通過皮下脂肪著色。
試驗結果表明,處理B亮度和紅度顯著高于其他組,飼料中較高水平的維生素E有助于增強著色效果,這主要是因為維生素E的強抗氧化性有助于保護飼料中的類胡蘿卜素。Wasson等[7]研究證明維生素E能使紅皮魚顏色保持不退色。韓學哲[8]也研究證明隨著維生素E添加量由0~800 mg/kg不斷增多,魚皮中總類胡蘿卜素的含量越來越高。磷脂和維生素E對魚類生長都起到催進作用[9],結果表明,處理B終體重、增重率、特定生長率顯著高于其他組(P
3.2 加麗素紅混合物對血鸚鵡魚抗氧化能力的影響
機體的抗氧化體系是一個相互關聯的復雜的系統。SOD是一種來自生命體的活性物質,它能夠消除生物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11]。MDA的量常常可以反映機體內脂質過氧化的程度,間接反映細胞損傷的程度[12]。CAT是一種細胞催化過氧化氫分解的工具,能夠催化過氧化氫分解成氧和水,存在于細胞過氧化物體內[13]。
結果表明,處理B肝胰臟SOD、CAT活性顯著高于其他組(P
3.3 加麗素紅混合物對血鸚鵡魚部分肝功能的影響
丙氨酸轉氨酶(ALT)原來被稱作谷丙轉氨酶,在L-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之間催化可逆性的轉氨反應形成丙酮酸和L-谷氨酸。ALT通過產生以上四種重要的代謝中間產物,在糖異生和氨基酸代謝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禁食和運動的時候,丙氨酸在ALT作用下通過脫氨基作用形成丙酮酸,進一步生成葡萄糖[15]。ALT已經廣泛用作肝臟損害的標志物。天冬氨酸轉氨酶(AST)廣泛分布在體內多組織器官,其中心肌含量最高,肝、腎次之,AST升高的意義和ALT差不多,在一般情況下,它的升高幅度不及ALT,如果AST值高于ALT,說明肝細胞損傷和壞死的程度很嚴重。AST同樣是作為肝臟損害的標志之一[16]。試驗結果表明,三種投喂組合對于血鸚鵡魚肝功能并沒有顯著影響。
試驗通過對血鸚鵡魚進行3種不同組合的投喂,結果表明,0.7%加麗素紅與0.3%VE組(處理B)在生長、著色和抗氧化指標等方面均優于其他組,綜合考慮,在基礎飼料中添加0.7%加麗素紅與0.3%維生素E喂養血鸚鵡魚效果較理想。
參考文獻:
[1] 何 麗,陳再鐘.血鸚鵡的體型及生殖潛力評價[J].水產科技情報,2008,35(5):245-247.
[2] 李景龍,錢輝仁,鄒金照.血鸚鵡魚高密度養殖技術[J].科學養魚,2012(9):77-79.
[3] 向 裊,曾學潤,李晉華,等.類胡蘿卜素對花瑪麗魚體色影響的最適量研究[J].北京水產,2000(1):52-53.
[4] KANAZAWA A,TESHIMA S,IWASHITA T,et al. Effects of phospholipids on growth,survival rate,and incidence of malformation in the larval[J].Memoirs of Faculty of Fisheries,Kagoshima University,1981,30:301-309.
[5] 張 鑫,于 文,張增欣.磷脂在水產動物營養中應用的研究進展[J].飼料工業,2007,28(16):43-45.
[6] 肖金星,邵慶均.維生素E在水產動物飼料中的應用[J].中國飼料,2009(21):22-25.
[7] WASSON D H,REPPOND K D,KANDIANIS T M. Antioxidants to preserve rockfish color[J].J Food Sci,2010,56(6):1546-1566.
[8] n學哲.餌料中不同添加物對觀賞魚著色的影響[D].河北保定:河北大學,2001.
[9] 黃 云,胡 毅,文 華,等.維生素E對青魚幼魚生長、免疫及抗氨氮脅迫能力的影響[J].水生生物學報,2013,37(3):507-514.
[10] 王吉橋,樊瑩瑩,姜玉聲,等.在含等量維生素E飼料中添加β-胡蘿卜素和蝦青素對仿刺參幼參抗應激能力的影響[J].水產學雜志,2013,26(2):29-34.
[11] HOSKINS L J,VOLKOFF H.The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 of feeding in fish: Insights and challenges[J].General and Comparative Endocrinology,2012,176:(3)327-335.
[12] 梁友光,賀錫勤,王京樹.人工飼料和活餌料對長吻d魚種生長的影響[J].水利漁業,1994(6):25-27.
[13] GAETANI G,FERRARIS A,ROLFO M,et al. Predominant role of catalase in the disposal of hydrogen peroxide within human erythrocytes[J].Blood,1996,87(4):1595-1599.
[14] 戚向陽,陳維軍,彭光華,等.類胡蘿卜素清除?OH效果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3(3):39-41.
一、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采用課件演示的優點與不足
(一)優點:
1.課件演示的形象、直觀性,克服了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理論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過去,我們多以掛圖、自制教具來幫助學生建立想象,但這些傳統方法的靜態和單一性,使學生建立想象的效果并不理想,而運用多媒體技術則突破了傳統教學方法中所存在的這種局限性。例如在講解熱機工作原理、串并聯電路電流規律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等抽象的概念和復雜的動態過程時,運用多媒體技術采用三維動畫模擬形式對其進行動態的、形象的、直觀的表現,可以使學生得到較為直觀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想象,從而增強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2.課件模擬實驗,解決了傳統教學過程中的矛盾性。在傳統教學中,我們只有通過做實驗,學生才能得到感性認識。多媒體技術的引入,對操作過程比較復雜的、不易操作的、有危險性的實驗,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物理模擬實驗,讓學生很直觀的觀察整個實驗過程的動態變化,加深學生對物理實驗過程的理解,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掌握,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托里拆利實驗時,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演示模擬實驗過程,既能使學生親身觀察實驗發生的整個過程和現象,又避免了汞中毒的危險。
(二)不足:
1.濫用課件演示實驗不利于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物理學很多知識都是抽象的,如果不經過教師的精心處理,只是讓學生看和聽,結論是得出來了,可學生沒有時間和空間思考,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不能嘗試自己的認識過程,這樣不利于科學學習方法的培養,還會造成學生的視覺疲勞和思維滯后,從而降低學習效果。
2.濫用課件演示實驗會削弱學生的觀察和思維能力。多媒體在課堂中的應用具有內容多、信息量大的特點,對物理學科來說,課件中例題和練習的準備,能夠節約大量的時間,可在較短時間內介紹各方面的知識,擴大學生的知識面,但卻不能全面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如:熱學加熱時間的縮短或延長,電路實物的放大或縮小等。如果只讓學生看多媒體課件,而不讓他們親自接觸實驗,實際去做一做,試一試,則他們缺少觀察的過程,很難形成對知識的全面理解。
二、初中物理實驗教學采用學生分組實驗教學的優點與不足
(一) 優點:
1.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初中物理實驗有一些教學儀器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用學生身邊文具、家中或生活中隨手可找到的廢棄材料拼湊制作而成。這樣可以展開隨堂小實驗使學生參與物理教學過程;彌補了實驗器具不足,讓學生多觀察、多思考;也讓學生懂得物理實驗并不神秘,用身邊的簡單物體就可以研究深奧的物理知識。
2.對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育不僅注重學生文化知識的考察,而且應關注到學生今后的發展,特別是要提高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我們的課題研究成果使得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學會了如何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實驗的操作、觀察、記錄、整理、歸納、總結,大大提高了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
(二)不足:
1.缺乏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學生自主參與的學習活動,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使某一現象發生或重演,促進學生對物理理論知識的消化和延伸,更好的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在探究過程中,特別是在合作時,有一部分學生只看不動手,也不留心實驗觀察,不記錄相關數據,更談不上去思考,到實驗結束時,抄襲別人的實驗數據和結論。這樣不利于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利于他們創新思維方法的形成,更不利于他們能力的開展。
2.自控力能力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