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近代建筑范文

    近代建筑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近代建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近代建筑

    第1篇:近代建筑范文

    關鍵詞 近代建筑 徽州 “西化” “徽化”

    中圖分類號:J59;TU-86 文獻標識碼:A

    0引言

    徽州近代建筑是指徽州地區建造時間在歷史學所界定的近代時期,即1840年至1949年期間建造的建筑。徽州近代建筑反映了徽州地區從傳y社會向現代社會過渡中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征,是徽州社會近代化的直觀體現。而且,徽州地區位于中國內陸,較于大部分開埠城市近代建筑有其扎根地域文化所表現的特殊性。因此,徽州近代建筑具有極其鮮明的地域性特征。

    福州大學的朱永春先生在《徽州民居》一書中將徽州近代建筑分為了三類,一類為“徽式”建筑,其建筑風貌延續了傳統民居的發展軌跡,體現出傳統徽州建筑的風貌特征;另一類為“西化”建筑,其特征是在徽州傳統建筑的基礎上吸收了西方建筑元素,但整體建筑仍然體現出了較強的徽州建筑風貌特征;第三類為“徽化”建筑,其特征為整體上學習西式建筑,同時吸收了徽州建筑的建筑平面功能布局,其建筑風貌已經基本偏向西式風格。其中,“西化”和“徽化”兩類建筑出現了近代化的特征,體現了中西方建筑文化交融的過程,因而是徽州近代建筑中應當關注的重點。本文將結合案例分析近代時期徽州地區“西化”及“徽化”建筑的風貌特征,將其與徽州傳統建筑進行對比,比較其差異,總結徽州建筑在近代時期風貌特征的變革。

    1西化建筑的風貌特征

    徽州近代西化建筑體現了近代時期徽州建筑對于西方建筑文化表面及局部的模仿。這一類建筑的數量不多,具體案例有黟縣南屏小洋樓、南薰別墅、旌德縣江村黯然別墅、婺源縣豸峰村涵廬等十余棟建筑。與傳統建筑相比,西化建筑沿用了傳統建筑的平面布局及空間形態,建筑體量并沒有較大改變。而在建筑立面上,西化建筑學習了西方建筑的部分特點,將開窗面積增大,并且多設有窗楣,使得西化建筑具有了“洋味”的同時更增加了建筑立面開放性,并體現出了一定的設計性。總體來說,徽州近代西化建筑仍然體現出了較強的徽州傳統建筑的風貌特征。

    1.1 開放性

    徽州傳統民居強調封閉性,外墻很少開窗,且開窗面積很小。正立面的主要立面構圖元素即為門樓或門罩,或配以少量窗洞口。側立面多為封火山墻,即馬頭墻,多高于屋脊,主要為三峰、五峰,馬頭墻根據建筑的平面形式而改變,使得側立面顯得較為豐富,但仍然以實墻為主,少有開窗洞口。近代傳統民居延續了此種風格,依然體現了較強的封閉性,但是相對于傳統建筑,這種封閉性在一定程度上減弱。若將實墻視為底,門、窗等洞口視為圖進行對比,通過圖底關系的比例可以得出建筑立面的虛實比,繼而可以看出其封閉性的具體程度,如圖1-1和圖1-2所示。

    近代徽式建筑(圖1-1)的立面虛實比通常在1:20~1:30之間,而西化建筑(圖1-2)的虛實比通常在1:1~1:10之間,這大大超過了徽式建筑的虛實比。西化建筑立面虛實比的提升代表著建筑的開放性和相對開窗面積提高,建筑整體的封閉性降低,這反應在建筑功能上便是采光通風的效率提升,而傳統徽州建筑的采光通風主要依靠天井空間,因此徽州近代西化建筑對于天井空間的需求逐漸降低,天井逐漸趨于閉合,如宏村鎮劉宅及旌德江村黯然別墅便是閉合了天井。

    1.2 有序性

    傳統徽州建筑的立面主要有4個元素,即門樓、洞口(門洞、窗洞)、屋頂、馬頭墻。而且,這些元素的數量也是相當少,這樣就使得整個建筑立面相當簡潔,變化較少。建筑立面主要由黑(屋頂)、白(實墻)、灰(磚雕、墻體)三色構成,形成了徽州傳統民居的大體風貌。近代時期,徽州地區“西化”建筑增加了開窗的面積和數量,并對窗的形制做出改動,增加了拱形窗及幾何形的窗楣,通過窗的排列組合形成了具有設計感的建筑立面。

    如黟縣南屏村小洋樓。其大面積地使用了拱形窗及窗楣,通過拱形窗、折線窗楣的排列組合,形成了一種區別于傳統建筑的立面構圖方式。以小洋樓西側立面為例,墻面共有窗洞口10個,其中一層有7個,二層有3個。一層每兩個拱形窗中夾一小方形窗,并都設置了折線形的窗楣;二層設置了三個拱形窗,窗間距相同,無窗楣。這樣的排列顯示出了現代設計中常用的設計手法――重復與對比。顯示了徽州近代建筑對于建筑立面設計新的思考。

    其次,對于山墻的設計也有突破了傳統馬頭墻的形制。如旌德江村黯然別墅,該建筑在正立面二層頂部加了一排窗戶,以滿足采光通風和觀景需求,使得整個建筑的封閉性降低。而在側立面上,黯然別墅雖未大面積地增加窗扇及窗楣,但是卻設計了新式的山墻。其山墻并非堆成形式,而是沿著屋頂坡度的迭落呈現出一種階梯狀的輪廓,與屋頂相呼應,顯示出了一種新的立面構圖方式(圖1-3)。

    除此之外,立面設計上面設計上還增加了新的元素作為裝飾。如婺源縣豸峰村涵廬,在建筑東側的廚房立面上,不僅運用了曲線的山墻,更沿著曲線刻印了英文字母進行裝飾,而且由于徽州地區對于英文幾乎不了解,工匠還將字母D刻反了。這種以英文字母作為立面裝飾的手法在徽州地區可謂絕無僅有,這也正印證了當時對于西方文化表面的模仿。

    徽州近代“西化”建筑在建筑立面上部分體現出了西式建筑風貌,表現出了一定程度的有序性和開放性。但是整體建筑風貌仍然體現出了徽州傳統建筑的風貌特征。建筑的主體顏色仍然是黑白灰三色,墻體建筑材料仍然以空斗磚外抹白堊為主。建筑立面仍然以平面為主,較于近代徽化建筑在立面上的凹凸手法所形成的雕塑立體感顯得過于單薄,而這些也反應了徽州近代西化建筑對于西方建筑文化的吸納僅僅是停留在了建筑元素表面的模仿這一局限性。

    2徽化建筑的風貌特征

    徽州地區近代徽化建筑在建筑整體風貌特征上已基本接近西式建筑。其數量較少,且建筑的建成年代相對較晚,如黃山區耿城鎮溝村知還山莊、屯溪老街137、139、141、143號等建筑。相對于近代傳統徽式建筑和西化建筑,其建筑風貌顯示出了西式建筑的風格,其建筑立面更具有設計性,強調軸線對稱,突出中心與規則的幾何形體,運用三段式構圖手法,追求外觀端莊與雄偉,完整統一和穩定感。

    徽化建筑在立面造型上運用了更為豐富的建筑元素,如西式立柱、拱券、線腳、檐口等。建筑使用了腰、突出了石柱等立面元素,凸出的腰線、石柱既分割了立面,又使得建筑立面凹凸有致,形成了強烈的立體感和雕塑感,塑造了層次豐富的視覺效果。另外,徽化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立面比例的協調關系,如屯溪老街139號,其凸出的石柱將建筑在橫向上分割成了三部分,左側和右側柱間距b,中間為入口處,柱間距為a;而水平腰線又在豎向上分割成了三部分,即一層高度h1、二層高度h2、女兒墻高度h3如圖5-X所示,a=h1=h2(數值都在4-4.5m內),而b=h3(數值都在1.6m左右)=0.4a。可以發現徽化建筑在立面設計上對于建筑各個部分的比例相當重視。

    知還山莊是徽州地區少有的西方建筑風格的建筑,其整體建筑風格已經趨于西式風格,但是其建筑平面排布仍然延續了傳統徽州建筑的平面形式,同時在立面造型上也沿用了徽州傳統建筑的一些建筑元素,如柱礎(圖2-3)及雀替的使用。但是其建筑立面設計中運用了大量西式建筑元素,如變異的愛奧尼克式立柱(圖2-4)、石質欄桿、拱形門窗、百葉(圖2-5)等。據相關資料顯示,知還山莊的建筑設計圖紙由武漢專門運回而興建的,這也是徽化建筑對于設計概念重視的一個佐證。

    3建筑風貌的演進

    徽州近代建筑在風貌特征的總體趨勢可以歸納為一個由局部模仿到整體吸收的過程。近代早期的建筑只是局部模仿了西方建筑元素,整體建筑仍然體現出了傳統徽州建筑的風格。這一時期的西方文化由到開埠城市經商的商人和留學生所帶回,他們精神上仍然推崇徽州傳統的儒道文化。這就造成了他們中的大部分心理上仍然認為徽州儒道文化更具有優越性,對于西方文化僅僅是獵奇的態度。因此,對于西方文化他們僅僅是停留在表層,而且將表層的西方文化再加工,這反應到建筑上便是對于西方建筑語匯的模仿,或是使用西方建造技術、建造材料。而當近代建筑發展到后期,這一時期,先是光緒年間對于教育的改革以及對于科舉制度的廢除,到清王朝滅亡,再到民國的建立,這一系列變革對徽州地區產生了重大影響。這時,傳統的徽州社會制度已經開始動搖,因此對于西方文化所代表的新文化的學習便由局部慢慢深入到整體,形成了具有西方建筑風格的徽化建筑。

    徽州地區范圍廣大,受到西方建筑文化影響而產生變異的建筑相對于建筑總數而言實為少數,它們只是零星分布在徽州各個村落中,并沒有發展成整體現象。因此,徽州近代建筑所處的建筑環境――即村落和聚落的整體環境并沒有得到相對的發展,基本停留在傳統徽州村落的格局和布局狀態。這樣,建筑亦是失去了整體演變的土壤。所以,整體學習西方建筑風格的徽化建筑在徽州地區數量屈指可數,這亦反映出了徽州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

    4結語

    徽州近代西化和徽化兩種趨勢的建筑在立面造型特征上都在一定程度上更具開放性和設計性。傳統建筑的極度封閉到西化和徽化建筑的逐漸開敞的過程正是徽州傳統文化逐漸衰弱、西方建筑文化逐漸滲入的體現。但是,無論是在西化還是徽化建筑中都可以或多或少地發現徽州傳統建筑的建筑元素,這正是徽州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體現。因此,從徽州近代西化及徽化兩種趨勢的建筑的風貌特征的變化上可以看出,近代時期,類似于西方文化的新文化只是被部分吸收,徽州地區的傳統建筑文化仍然占主導地位。

    基金項目:安徽省高校自然基金重大項目“徽州近代建筑發展演變及其特征研究”資助 (編號.KJ2015ZD13).

    圖片來源:非特別標注處均為作者自攝或自繪。

    參考文獻

    [1] 朱永春.徽州建筑[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2] 梁俐.論清末民國徽州民居的變異[J].小城鎮建設,2001(09).

    [3] 過偉敏,劉佳.鎮江近代建筑[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5.

    [4] 張明皓,張艷鋒.中西合璧 黯然別墅――江村的一座古建筑測繪與分析[J].古建園林技術,2006(01).

    [5] 賀為才,張泉.清末民初著“洋裝”的徽州宅第[J].南方建筑,2011(01).

    [6] 劉金詳.西方建筑文化對我國近現代建筑的影響[J].中國藝術,2014(01).

    第2篇:近代建筑范文

    本文主要就近代天津中西合璧建筑的背景、形式特點、設計方法等三個方面法來闡述近代建筑對現代城市建設發展的啟示。

    【關鍵詞】

    中西合璧;天津;近代;融合;建筑環境設計

    1天津近代建筑環境設計的背景

    19世紀后期,西方列強侵入中國,由于九國租界在天津的設立,使其成為近代史殊的城市。此間,中國出現了第一批留洋歸來的建筑設計師,給長期處于封閉狀態的中國帶來了新的文化沖擊。首先,處于近代的天津建筑,正值國際建筑的發展。此時城市建設因租界也發生改變,英、法租界形成古典主義銀行建筑風貌,法租界勸業場一帶形成新的商業中心,自成體系的意租界成為住宅區等等。中西建筑風格雜糅直接影響近代天津形成獨特建筑風貌。其次,在這一時期內,西方各國建筑還基本上都處在由傳統向現代主義過渡的階段,比較有代表性的有古希臘建筑、古羅馬建筑、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筑、古典復興建筑、巴洛克建筑、洛可可可建筑、新古典主義建筑、折中主義建筑等。中西建筑元素融合,是形成獨特建筑風貌背景的關鍵原因。

    2本土文化與異域文化相融合的建筑形式及裝飾特點

    2.1近代建筑的主要形式

    較短時期內各種類型、風格的西式建筑一起涌入天津,與以往的建筑形式互相交織到一起形成新的建筑風格,主要的建筑形式有以西方古典主義建筑為主的建筑,不同歷史時期樣式的結合的建筑,異國傳統建筑,中西合璧的建筑。

    2.2本土文化與異域文化相融合的建筑裝飾特點

    (1)建筑裝飾以雕刻為主,簡潔實用。

    (2)延續西方建筑的簡化、折中、抽象.

    (3)中西方建筑裝飾藝術的雜糅融合。

    (4)本土文化受南北方各地習俗的影響。

    3近代天津建筑環境的主要設計方法

    3.1西式建筑與中國傳統建筑元素有機結合

    東萊銀行是典型的歐洲折中主義與中式元素交融的作品。建筑頂層塔樓西式攢尖頂,將西洋尖頂與中國傳統的圓錐形屋頂相結合。其建筑入口的柯林斯柱廊與中國方形回紋圖案柱頭相搭配,西式建筑的建筑風格中帶有中式元素,裝飾紋樣十分豐富。

    3.2西方建筑形式與傳統本土建筑材料相結合

    疙瘩樓是本土建筑材料與西方建筑風格融合的杰作。其建筑外壁采用琉缸磚,并因其斑駁凹凸得名,老百姓稱之“疙瘩磚”或“過火磚”。建造師運用琉缸磚材質營造出肌理變化的建筑立面,達到了天津傳統本土建筑材料與西方建筑風格的統一,在氣氛上加強了西化建筑在當地的自然性與融合性。

    3.3天津本土裝飾元素在西方建筑在的運用

    大清郵政津局是當時中國郵局的心臟。在建筑藝術史上,是西方建筑與天津傳統磚雕石刻藝術相結合的典型代表。建筑外墻采用中國傳統建材青磚砌造,配以美麗的磚雕花圖案。窗戶大部分采用弧形拱券,窗間搭配精美的磚雕紋樣,并用傳統的磚雕技術雕刻西方紋樣,立柱采用羅馬券柱式,使建筑顯得連續而飽滿。

    4近代天津建筑環境設計對當代設計發展的啟示

    4.1近代建筑對現代建筑發展的有利之處

    第一,有利于打造城市文化地標。中西雜糅式的建筑裝飾手法在天津近代建筑中被充分表現。第二,影響城市建筑的裝飾手法。“中西交融”與“中國本土建筑形態”的結合對建筑業產生了極大地啟迪。

    4.2近代建筑隊現代建筑發展的弊端

    第一,削弱城市建筑本土特征。天津的西方建筑形式,在給天津城市帶來新風貌的同時,也大大削弱了城市建筑本土特征。第二,缺乏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與運用。西化的文化模式會導致中西審美的趨同性。

    4.3由近代天津建筑對現代建筑環境設計發展產生的建議

    第一,注重本土傳統文化在現代建筑環境設計中的運用。帶有地域特點的本土傳統文化,是當今社會呼吁保護的。讓中國更多地建筑在時展的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成為具有本土文化特點標簽的象征。第二,沿襲城市發展脈絡,保護城市特色。在進行現代建設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原城市獨特風貌。用新技術新材料去修復老建筑,維護好城市建筑發展的脈絡,對一個城市的地標性具有重要意義。

    5結束語

    傳承中國帶有區域性的傳統文化元素,使本土文化成為一個城市的地標,沿襲城市發展脈絡,對現代建筑環境設計設具有極大的意義。

    作者:趙亞 鐘意 單位:山東建筑大學

    第3篇:近代建筑范文

     關鍵詞:開封  近代歷史建筑  保護  再利用

    1 緒論

         開封地處我國內陸腹地中原,曾是河南省省會所在地,河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從明代以后到1954年前曾一直在此地。本世紀初至30年代末是開封近代建筑發展的重要時期。帝國主義入侵傳入的西方建筑文化同傳統的中國古典形式建筑不停地撞擊、交融、滲透下,整個開封近代時期的建筑在這樣的環境下產生并且發展。

        開封市的老城區,地上地下保存著十分豐富的建筑資源。很多或使用或擱置的近代建筑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壞、老化,盡管這些建筑有著很高的價值,但是卻一直沒有將其作為保護的對象重視起來,反而還有在城市化進程中要被拆除廢棄的命運。

        經過調查研究,開封現存的規模較大,有代表性的近代歷史建筑十七、八處。類型有學校、教堂、金融、郵電、戲院建筑等。雖然已經列入文保護單位,但有些建筑保護情況還是令人擔憂。

    2 開封近代歷史建筑修復手法

        對于開封歷史建筑的肌體材料我們可以分為非永久性建筑材料和永久性建筑材料來處理。開封歷史建筑的現狀破損程度種類多而且程度不一,一些非永久性的建材,如果是沒有特殊的價值,從純粹的美學角度出發時可以“整舊如新”。像是河南大學的近代建筑群、包耀記南貨店、晉陽豫南貨店、萬福樓金店等建筑的彩畫所用涂料易損,本身就是預防破壞所采取的措施,很多破損脫落,需經常更新,這里如果不進行“整舊如新”,很難想象還有什么歷史建筑的功能、歷史與美學價值。不過,即使從單純的美學角度考慮,對那些非永久建材的“整舊如新”處理也有很大的彈性。比如在開封近代的歷史建筑都可以采用了表面凹凸不平的抹灰方式,比重新粉刷的“整舊如新”要好的多,再有,像原來的國民大戲院外立面一樣色澤較深的抹灰墻面。因為這些體量相對高大的建筑外墻面因長久的風吹雨淋肯定會出現一些的殘缺斑駁、色澤不均。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其進行簡單清理表面污垢,保留這樣的墻體反而更有其合理性。一是可以展現歷史文化獨特韻味,二是在藝術審美的角度這種殘缺美卻是建筑生命的完美體現。

        在對開封近代歷史建筑保護與修建方面,新與舊的融合可以體現在形體、色彩、材料、建筑構成方法等多個方面,新與舊的融合并不是不可協調,新材料完全可以通過特定的處理方法以達到融合協調的效果。 

    舉個例子,始建于上世紀初的開封國民大劇院,其內部空間己經不能滿足當今文化市場日益發展的需要,在內部加入了多個滿足不同放映需要的演播廳,如果還想在保留原來劇場建筑本體的同時又能滿足現代化演播需要,勢必要對其進行擴建。我們可以在擴建部分用鋼結構和玻璃在構成、尺度、細部特征上以上世紀初開封國民大劇院的建筑及構建特征進行模擬,所使用材料特征雖然是全新的,現代材料的橫梁構建和開封國民大劇院建筑的層高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使得新與舊之間既有協調,又有對比。再比如,可以在開封原偽市政公署的破舊的墻面上,加以素水泥抹灰墻面,不做任何粉飾,保留施工中留下的自然色差,使得改建墻體在色彩肌理上與已有的磚墻保持協調,既有統一又有對比,展現了各自的生命美學特征。

    3 開封近代歷史建筑的空間整改

        內部空間的整治調整是歷史建筑保護與利用的核心,這種情況一般會涉及到使用空間的擴展,由于使用空間的擴展必然會導致的內部空間的調整。對內部空間的調整主要有以下兩類途徑:

     中庭的利用:開封市東部的天主教河南總修院因為多年失修無人管理,現在已經岌岌可危,其平面布局采取環形單廊形式,中間圍合了一個很大的院落,目前空間開發利用起來效率不高。采取將院落空間轉換為中庭的方法,就能夠極大地改善這種狀況。我們可以在內院插入一個中庭,甚至是一個含夾層的中庭,使無用的內院變成了一個陽光明媚、舒適時尚的采光大廳,能夠有效增加大片的使用面積,而且同時豐富了內部空間。在這里要注意的是由于將內院或通道轉變為中庭可能減少自然采光,因此中庭的頂層建筑材料應盡量選用透光材料。

        夾層的增建:夾層也使增加使用空間的有效手段。開封近代的建筑,由于當時的科技條件所限,不具備像空調這樣的現代化通風設施,為通風采光需要,往往建造得高大寬敞,加之當時人們受西風東漸的影響,建造高大宏偉的建筑成為人們普遍的心理追求,那時建筑層高往往比現在高得多,這樣就對老建筑進行夾層改造利用提供了空間基礎。局部夾層不僅能提供更多的使用空間,而且能造成空間對比,形成豐富、動人的層次。比如說開封的近代歷史建筑像國民大劇院等具有前廳功能的公共建筑,改造利用時可以在入口處構造了一個夾層,能夠使面積在現在看來可能不大的入口大廳有了高敞、豐富的空間感受。不含有前廳作用的像是商業建筑也可以在改建中通過夾層手法則是增加使用空間,具體做法有比如可以從二層樓板懸掛了一個鋼結構夾層等。

    4 結 語

        2011年2月28日開封被命名為宋都古城文化國家級產業示范園區,這樣雖然對開封的宋都文化的弘揚和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要注意開封的近代建筑資源也同樣值得我們重視,在大力發展古文化的基礎上是否能關注一下城區的近代建筑街區的狀況。而想要真正擴大開封近代建筑的保護數量,使眾多的歷史建筑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成為不該消失的風景線,歷史建筑的各種價值最終活躍在社會經濟文化中。只有靠市場機制下的再利用開發才能完成,依靠市場機制籌措保護基金,建立保護為了利用、利用促進保護的新體制,是我們必須與必然的選擇。

    參考文獻:

    [1]潘谷西.中國建筑史[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1

    第4篇:近代建筑范文

    [關鍵詞]電影 建筑 裝飾

    一、電影的傳入

    1896年8月11日,一個法國商人在上海徐園內“又一村”茶社放映了一部風景短片,這是在中國放映的第一部電影。此后,電影的放映活動逐漸在上海、北京、廣州、天津等大、中型城市多了起來。除了一部分守舊者將之視為“西入搜集人眼精華之法”外,大多數中國觀眾對于觀看電影均懷有莫大的興趣。

    不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電影市場,基本上為帝國主義所壟斷。解放前夕。上海有電影院51座,大多數影院的影片都受美國好萊塢制片公司控制。據不完全統計。1945年至1949年五年間,上海共放映英、美影片1896部。其放映數量遠遠超過國產電影。因此外國的電影對國人的影響占主要位置。

    二、電影對人們思想的影響

    在建筑裝飾領域,精神思想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對建筑裝飾傾向性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電影作為一種媒體,是通過一種重復性灌輸的廣告效應影響人的觀念,從而達到對建筑裝飾的影響。所不同的是,電影還有些直接的物化對應形式。如電影院的建設,以及電影中直接的西方建筑裝飾畫面,都可以對人產生影響。但同時需要強調的是,電影對人們的影響方式主要是通過一段有著一定背景的故事,通過故事本身的感染力加上畫面效果,其在畫面上所出現的建筑裝飾形式對于非建筑師而言。更多的是傳達一種模糊的建筑裝飾風格觀念。對于建筑師來說,除了這種模糊的建筑裝飾風格觀念外,還有一種靈感。但電影開始在中國普及的時候,外來形式的建筑裝飾在中國國內已經有很多實例,建筑師在進行設計的時候大可不必一定按某個電影的某個鏡頭,通過數次去電影院對某鏡頭所出現的某個外國建筑進行詳細記錄,因為鏡頭顯現率不高。對于某個建筑裝飾重復多次長時間的在一個電影中出現的情況不多,但瞬間鏡頭的確可以制造靈感,并對建筑師有啟示作用,但這并不是電影對建筑裝飾影響的主要方面。

    簡單地說,電影既然作為媒體,就有著媒體的特殊宣傳作用。其針對的主要是在心理層面,并非影響近現代中國建筑裝飾變革的因素都一定要有相對應的具體某個建筑某部分作為此因素的物化形式,也就是說這種變革并不是一對一的實物模仿,而是有了整體思想上的變化,然后再由思想上的變化產生部分物化形式(指建筑裝飾元素)。所以說電影對近現代中國建筑裝飾變革的影響主要應在思想層面,而電影畫面所顯示的建筑裝飾影像對中國建筑裝飾變革的影響也并不能說就是一對一的影響方式,而是以媒體的特有方式施加它的影響,即思想――物化形式,表現在近現代建筑裝飾上,就是通過宣傳一種西方的生活方式,從而以隱性的方式促進外來建筑裝飾元素在中國的推廣。在對近現代中國建筑裝飾的影響方面,與報紙有很相似的地方。即通過“形象”宣傳作用影響人們的思想意識。從而達到對建筑裝飾的影響。

    事實上當我們仔細分析中國近現代建筑裝飾的演變過程,我們就會發現,雖然這種演變是與功能、材料等有著很大的關系,但中國近代建筑裝飾的變革更多的原因是在人們的觀念方面。例如很多商人將中式建筑的門面改為具有大量西式裝飾元素的門面,為的是招攬生意,吸引顧客,這種行為從根本上說就是一個完全的心理過程。根本涉及不到功能、材料等其它的原因。

    西方的技術、材料早就進入中國,而西式的建筑裝飾來到中國的時間就更早了,從傳入到采用并不是同步的。所以從這個現象上來看。心理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而作為電影這種娛樂行業來說,它本身又是一種媒體,有著媒體的共性:宣傳作用。因此電影對建筑裝飾的影響也主要是在思想方面:即電影通過對人思想的影響,從而間接的影響到建筑裝飾。

    關于電影的宣傳作用。在國外早就開始注意到了。“要把一個宣傳觀念深植入大多數人的頭腦中。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讓這一觀念在娛樂片里體現出來,這樣人們根本不會意識到他們在接受宣傳……電影,作為大眾媒體,要成為好的宣傳品首先要成為好的娛樂產品……最好的宣傳是以看不見的形式發揮作用,它滲透到整個生活中,但公眾卻對宣傳家的動機一無所知。”電影的宣傳魅力就在于此。電影的這種宣傳功能很快就被西方國家發現并利用。也就是說,電影在一定程度上為建筑裝飾的變革進行宣傳是完全可能的。只是在建筑裝飾上的宣傳是非主觀的而已。

    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國的強勢表現體現在很多方面。建筑裝飾是一個很直接、很普遍的強勢表征話語。發達地區采用西式建筑裝飾比較多,作為外部明顯視覺環境的西式建筑裝飾。等于是在不停的傳達給來到這里的人們一種信息:這里是發達的。而發達的表象就在于這些建筑裝飾,每一點的裝飾都在向外滲透著這種“強勢”。而發達地區的標志除了籠統地說是經濟的繁榮外。有很多的具體表現,從人的穿著打扮到人的思想意識等等,在當時電影業的發達也是發達城市的象征之一。與城市的其他方面共同造就了“強勢”的氣氛。

    第5篇:近代建筑范文

      關鍵詞:我國近代建筑  多元文化  歷史見證  探討

    所謂我國的近代建筑,就是指在我國近代社會發展以及歷史時期中所建設的國內建筑。一般而言,從建筑的樣式以及表現形式來看,我國近代建筑主要分為西式建筑、傳統建筑以及新式近代建筑等三個類型。在我國,雖然經歷了幾千年的封建主義社會,在政治方面經歷了二十余代皇帝的改朝換代與更替,在文化方面也曾經有過很多對外的交流與合作。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傳統文化依然是單一的一元文化體系。

    在這樣的歷史文化與背景下,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國近代建筑的形成與發展。在各個歷史時期,我國近代建筑都有著明顯的時代特征,其基本方法以及建筑原則都是融會貫通的。1840年以后,我國開始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主義的近代社會,由此拉開了我國近代建筑的發展進程。期間,我國近代建筑也被動地受到了西方建筑文化的沖擊、影響與推動,具體表現在:一是對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繼承,二是對西方建筑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可見,這兩個方面建筑文化體系的相互作用下,不僅構成了我國近代建筑體系的主要框架,而且也使得了我國近代建筑呈現出中西結合的錯綜復雜的發展現狀。本文認真探討了在多元文化下我國近代建筑的歷史見證,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思考與探索,以期全面推進我國近代建筑的保護與研究。

    1.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西式建筑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我國的近代建筑主要是以模仿或者照搬照抄西方建筑為特征的。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但是各地以及各個時期的發展極不平衡。一般而言,在我國沿海、沿江地區,因為受到新興輪船運輸業的影響,加上西方列強的入侵以及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很多城市較早地作為商埠對外開放。因此,這個時期,我國近代建筑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西方文化、思想及觀念的影響,在這些沿海、沿江城市先后出現了一些西式建筑。我國的西式建筑,主要以北京的東交民巷使館、資政院、大理院等建筑為代表,其設計一般都是由國外的建筑設計機構或建筑設計人員完成的。但是,我們必須看到,由于我國大部分內陸地區交通不便,幾乎處在同外界隔絕的狀態,因而表現為強烈的傳統建筑思想與文化。

    2.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傳統建筑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我國的傳統建筑主要以模仿古代建筑或者對其進行改造、創新為基本特征的。這一時期,我國近代建筑的發展歷程,一個方面顯示了來自世界近代建筑思想與體系的影響。另一個方面,也顯示出了我國現代建筑設計人員面對西方列強入侵而激發的強烈民族思想及意識。在這兩個方面的相互碰撞、融合與交叉作用下,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我國近代建筑的全面發展與進步。我國傳統建筑的典型代表,主要是在二十年代建筑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建筑群、國立北平圖書館以及燕京大學校園建筑等。值得深思的是,我國所出現的傳統式建筑群,其設計都是國外的建筑設計機構或者建筑設計人員。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在我國近代多元文化的歷史背景下,建筑人員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吸收與追求。

    3.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新式近代建筑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我國近代建筑受到了歐美新建筑潮流的沖擊,一些新式近代建筑逐步興起。在這個時期,我國近代建筑開始進入了極為重要與關鍵的發展階段,并以我國近代建筑教育的興辦為標志的。同時,我國近代建筑在多元文化的歷史見證下,日益完善與發展,并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建筑體系。實際上,早在二十世紀之初,我國建筑設計人員就在北京、南京等地做了一些嘗試。此后幾十年的時間里,我國的建筑設計人員也有著很多建筑設計作品出現,豐富多樣,紛繁復雜。但是,如何把我國傳統文化與西方現代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則依然是困擾著人們的難題之一,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在今天,雖然西方現代文化的沖擊不再那么強烈,也不是伴隨著戰爭而來。但是,我國建筑設計人員也必須跳出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幾千年歷史文明,盡量實現中西文化的有機融合。在國近代建筑史上,建筑設計人員創作出許多重要的具有代表意義的建筑,都已經成為了我國的寶貴財富之一,我們必須加倍珍惜與保護。而且我國近代建筑作為近代經濟社會發展和多元文化下的歷史見證,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文化與價值,這也應當成為保護我國近代建筑的一個重要內容。

    4.結束語

    總之,隨著經濟社會的全面加快,保護我國近代建筑已經被提上了重要的議事日程,并正在積極付諸實踐。在多元文化的歷史見證下,保護我國近代建筑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并受到了越來越多人們的高度重視。而我國近代建筑多元的歷史、文化與價值,正逐步在世人的面前展開。 

    參考文獻:

    第6篇:近代建筑范文

    關鍵詞:青島里院;空間模式;屬性內涵;場所精神;傳承與創新

    Abstract:Qingdao Li-courtyard is a kind of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mass-building built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for people with low income. It came from European residential and commercial building and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courtyard of northern region. As the carrier of Qingdao ordinary life, Li-courtyard has a dual function of both business and residential. It reflects the distinct patterns of characteristics on urban space, architectural pattern, function layout, space sequence and etc. Space pattern can carrier spatial property, and it can create the spirit of place together with users. We should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patterns and the psychological demands of users, and express the spiritual connotation faithfully. This is the key to protect, heritage and innovate on architecture culture.

    Key words:Qingdao Li-courtyard ; space pattern ; spatial property ; connotation of place ;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TU-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144(2016)-10-91(6)

    1 地理環境與時代背景

    青島位于黃海海岸、山東半島南部,三面環海。青島屬溫帶季風氣候,同時海洋性氣候特征明顯,雨量充沛,空氣濕潤,春季氣溫回升緩慢,夏季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冬季風大且溫低,主導風向為東南風。1892年清政府在此處設海上防務,稱其為“膠澳”。1897年德國策劃 “巨野教案”并于第二年迫使清政府簽署《中德膠澳租借條約》,劃定膠澳租借區范圍,約定強租膠州灣99年。1899年10月德皇威廉二世將其命名為“青島”,意圖將其建成自由港、殖民地的發展典范[1]。

    從1899年開始,德政府投入巨資加大對青島市政及工商業的建設力度。1900年6月14日,德殖民政府頒布《德屬之境分為內外兩界章程》,嚴格界定歐洲人與華人各自居住范圍,劃定歐洲人居住在城市南部海岸附近,華人聚居和集貿的區域則位于西部、北部和東北部。同年,德殖民政府正式推出青島城市總體規劃,當時規劃面積12平方公里,人口10萬;結合青島已有建筑與自然地形,城市道路采取自由曲線形態,以棋盤式交叉為結構方式,如此形成近似方塊形的街區形態。隨著港口、鐵路的開通,青島工商業蓬勃發展、人口急劇增加,迫使殖民政府于1910年做出第二次城市規劃。此次規劃面積增加為80平方公里,人口15萬左右,比10年前增加了一半,可見城市發展之迅速。出于促進經濟發展角度考慮,規劃中消除了歐華分區界定。據統計,自 1898 至 1914長達十七年的殖民統治期間,德財政總計投入21016.9 萬馬克用于青島城市建設[2]。

    德占之前,青島當地民居建筑采用中國華北地區典型的傳統三合院、四合院形制。土坯泥房,一家一院,中軸對稱,坐北朝南,這些符號賦予青島民居典型的中式傳統建筑特色。德占青島之后,作為港口城市的貿易優勢與工業化發展吸引了大批失地農民進入城市工作、生活,城區人口迅速膨脹;同時,1911年之后,隨著封建帝制的崩潰,中國傳統的大家庭面臨解體,小規模家庭日漸增多,這些都成為推動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房地產商人從政府手中購買地塊,結合中國北方傳統的院落式住宅格局,建造了大量兩到三層商住兩用的、院落式集群住宅以供應外來人口租住,稱為“里院”。到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青島里院建造達至鼎盛時期。據1933年青島市社會局統計,當時全市計有506處里院,房間計有16701間,住戶10669家[3]。德占時期建造的里院多為2-3層帶回廊的磚木結構樓房,屬于里院早期類型;民國中后期則出現4-5層的磚混結構樓房,屬于里院后期類型。單個里院的規模大小僅受限于所在地塊面積,一個里院可容納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住戶。每組里院建筑之間緊密相接,因此建筑密度相對較高,從而可容納更多住戶。里院內部庭院屬于居住者共有的半私密空間,而其臨街建筑的底層則多用作商鋪,屬于城市公共空間,如圖1、2所示。

    2 青島里院建筑空間模式特征

    2.1 住宅街區及里院格局模式特征

    2.1.1 住宅街區格局模式特征

    德占青島期間殖民政府頒布了細致嚴謹的建筑法規。比如,規定歐人區建筑物檐高不超過18m,樓層最高3層,建筑占地面積小于基地面積的60%,臨街立面與道路平行,建筑立面形式不得重復,建筑風格必須具有歐洲文化特點,等等。雖然對華人區沒有明確規定,但華人區住宅的建造肯定受其影響。如圖3所示為原屬華人居住區的大鮑島區域街區規劃及里院建筑群。大鮑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每塊街區長度在30-70m之間,長寬比大約在1:1-1:6左右,充分凸顯出方形格局模式特征。圖4、5所示為大鮑島區域四方路街區里院平面布局與立面圖,街區總邊長約為66m,由八個2-3層的里院靠背對接而成,每個里院只設一個出入口與街道相連,每個里院地面高度不盡相同。大鮑島街區之間路寬10-12m,兩側建筑高度亦在10-12m之間,沿街建筑立面隨道路坡度呈梯級狀起伏,使城市街道呈現出闊朗明亮、規整有序而又富有節奏的空間意象[4]。

    2.1.2 里院格局模式特征

    青島里院是由中國開發商為滿足中國人居住要求而設計建造的集群住宅,一定程度上具有中國傳統居住空間的內向性特點,體現出脫胎于傳統北方四合院的發展脈絡。由于院落空間為里院居住者所共有,因此軸線的作用僅在于組織建筑,而不具有傳統意義上的倫理內涵;更由于里院建筑須平行城市道路走向設置,因此坐北朝南的傳統建筑意識大幅減弱。為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建筑面積,開發商除沿地塊邊界設置建筑外,還在庭院內設置公用設施,如上下水、衛生間,或增設建筑將庭院分隔為二,由此使里院格局在方形或長方形的基礎上呈現多種形態,最為典型的格局是口、 日、 目、凸、L及斜角梯形,如圖6所示,由此形成獨院、兩進院、三進院、套院等多種院落格局[5]。無論采用何種形態及院落格局,里院格局均呈現出內向聚合、組團明確、層次清晰、靈活規整、隨形就勢的模式特征。

    2.2 里院空間功能布局與序列模式特征

    青島里院是一種結合了中式傳統合院與西方回廊式建筑的商住一體式多功能住宅樓,將居住、商貿、社區組織與城市管理等功能集于一體。在當時社會發展階段,針對人口膨脹的問題與實現有秩序的城市生活目標,青島里院作為一種集合多種功能的綜合解決方案,具有時代的先進性。

    2.2.1 居住功能布局模式特征:

    里院建筑的居住功能由兩類空間承載,一是居中的庭院,二是以軸線對稱的布局模式設在庭院四邊建筑內部空間;此二者同為構成青島里院居住功能布局模式的重要元素,缺一不可。其中對建筑內部空間來講,除外墻面臨城市街道的底層房間側重商貿用途之外,其余房間均用于市民居住。

    (1)建筑內部空間布局模式特征

    建筑內部空間為居住者提供家庭獨享的私密生活空間。以圖7所示向陽里院為例,該里院系建于德占時期的磚木混合結構建筑,為套院式格局,里院大門與城市街道直接相接。里院共計二層,每層用固定磚墻依次劃分成多個房間;其中與里院大門相接的方形部分規模較大,約可容納15-20家住戶。除一層用于商貿的房間劃分成單間之外,其它全部用于居住,并根據房間所在位置和面積大小,劃分成單間、套間兩種房型,以滿足不同規模的家庭對居住面積的需要;雖然單個房間尺度較小,但集群規模較大。一、二層房間進深一致,層高在4m左右,因此多設有夾層以增加睡眠空間(根據1933年青島市社會局統計結果可知,當時平均每個家庭擁有一間半的房間,由此居住條件可知當時平民階層的經濟能力)。每個家庭所擁有房間在功能上并沒有明確的屬性界定,當家庭人員較多時,往往將客廳、臥室、廚房、餐廳混合使用,或占用門前廊道空間[6]。用于居住的房間均將門窗開向庭院,并與U形廊道相接,其中外墻臨街的二層房間開有后窗。無論方位朝向,所有房間都處于平等地位,并非像傳統四合院住宅那樣具有明顯的層級結構。衛生間和生活用水供應設施設在庭院中間,并由此將庭院分成兩部分。里院大門、門廊、庭院、U型回廊及設于庭院內的外部樓梯,構成里院建筑的水平與垂直動線;作為開放共享空間的廊道由于連接著房間,雖然應屬于庭院,但在實際應用中介于私密和半公共之間。里院建筑屋頂外部造型為雙坡式,因此,須與其他里院建筑靠背相接的房間屋頂為單坡造型。

    (2)庭院布局模式特征

    居中設置的庭院是每個里院的中心,為居住者提供了共享的半公共生活空間。脫胎于中國華北地區四合院格局的早期里院,曾一度設照壁于院內正對大門的地方,后因城市用地緊張而逐漸消失。照壁是對空間、領域的私密性的一種強調,雖然消失不用,但由四周建筑圍合而成庭院在其空間的領域屬性上仍然明確無疑。作為人們生活其內的一個重要的半私密空間、接風雨納陽光的“能量花園”,庭院具有多種功能,如曬太陽、做家務、兒童游樂、夏天進餐、娛樂放松、宣講集會等。庭院內的設施一般均為里院成員共享的財產,如衛生間(庭院空間不允許的話,則將衛生間設于建筑轉角部位)、生活用水、回廊與樓梯;尤其生活用水區域成為里院成員日常交流與娛樂閑談之地,回廊則為參與者提供俯瞰的視角和更具主動的關系。居中的庭院將共享設施居中設置,以一種均衡向心的方式昭示著公平共享的理念。

    2.2.2 商貿功能布局模式特征

    里院作為商住一體建筑,將建筑外墻臨街處的底層空間門窗開向街道,并且開間較大,體現出一定程度的現代商業意識特征。此種布局既可切實提高城市生活的便利性,豐富城市街道的生活氣息,為市民提供更多的城市生活公共空間,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同時又不會降低內向型居住空間的安靜氛圍和安全性。因此,單純從商貿功能出發,此種布局模式具有強勁的生命力,目前很多商住一體樓盤即采取的此種格局。另外,由于每間商鋪面積一般較大,租戶還可將其分成臥室和商鋪兩部分,以形成前店后寢的格局。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里院建筑是用于租售的商品房。建筑內部的居住空間雖然尺度各異,但格局方正,門窗一律開向庭院;空間內部不設有獨立衛生間和上下水,缺點是影響生活質量,優點是每個空間都不受功能應用的限制,且因具有高度的同一性而便于靈活組合,因此非常利于廉價出租與售賣。

    2.2.3 社區管理功能布局模式特征

    青島里院一般只設一個大門與城市主要街道相連,里院內部類似袋形空間,給人提供較高的安全感;與大門相連的門廊較為狹長,昭示一種私密性,使門廊盡頭的院落體現出一種與外界隔離的集群領域感。里院內這種具有集群性特征的居住群體,是組成城市社區的小型單元[7]。與福建客家土樓建筑的圍合向心作用相同,這種庭院中心、建筑圍合的方正式布局為居住者提供互相了解與交流的機會和空間,同時這種集群共享的環境促使居住者形成團體認同意識。對于外來人口大量涌入的城市,這種環繞庭院共同租住的閉合式布局同時又具有開放性特征,居住者對里院內公共空間的平等共享可有效減弱每個居住者的獨享占有意識;這種平等共享和團體集群意識相結合,既便于居住者之間形成團體認同,通過鄰里互助建立親密的情感紐帶,從而使外來人口能快速融入當地生活、獲得城市歸屬感,又便于社區組織和安全管理。另外,室內空間方正,回廊動線可視,所有建筑面向中心庭院,此種布局模式非常便于管理者掌握居住者日常活動規律,從而為養老機構空間設計提供有益的啟發和借鑒。

    2.2.4 空間序列模式特征

    空間序列主要指人在向目的空間流動過程中所穿越空間的前后順序。里院雖是商住一體式建筑,但居住是其首要功能,因此里院空間序列主要指居住功能空間序列。

    城市街道是居住者進入青島里院空間序列的起始。在由城市街道進入里院的過程中,有兩個因素在起標識和導向作用,一是大門入口,二是入口附近的沿街店鋪,由于沿街店鋪為招徠顧客往往設有醒目的招牌或突出的商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對于在街道上處于移動狀態的人來講,入口附近的店鋪相比較大門入口所起的標識和導向作用更為直接和鮮明[8]。里院入口可設于任何朝向。與里院入口相連的是相對狹長高大而光線較暗的門廊,夏日門廊內涼風習習;穿過門廊進入明亮的庭院,庭院是地面一層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區域;過庭院、經樓梯上到二樓,穿過光影浮動的回廊進入私密的房間。里院空間序列及節奏變化特征如下所示:街道與店鋪(大開大放:開敞,明亮)入口與門廊(強收束:狹長,幽靜)庭院與樓梯(半開半放:半開敞,明亮)回廊(弱收束:狹長,半明亮)房間(收束)。由此可知,對里院建筑來講,從公共街道到內部房間之間的空間序列已不具有傳統四合院住宅空間序列的倫理內涵,但在空間開合、光線明暗方面富有韻律和節奏,并且該節奏由強到弱、由緊到緩呈漸低趨勢,與人的心理期許協調一致,并自然止息于幽靜的室內空間,此為里院空間序列最為典型的模式特征。

    3 里院模式特征的傳承與應用

    3.1 明確空間屬性特征,發展城市文化

    居住者所處空間環境的屬性特征,會對居住者思想和行為產生深遠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居住者對空間屬性的外在認知會逐漸內化為其思維模式,成為居住者行為方式的直接根源;隨著人群的擴大,當這種理念認知和行為方式衍變為無意識的群體性模式時,就會引導、帶動當地區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里院脫胎于北方傳統四合院的方形圍合模式和內向型空間布局,有利于強化居住者對居住功能的屬性認知和心理認同;但是,雖同屬院落式格局,多家共享庭院與傳統的一家一院式居住模式有根本不同,這種超越家庭獨享的團體認同無疑會利于社區意識的增強和提高;同時,由建筑四面圍合而成的庭院屬于保守安定的生活空間,而底層開向城市街道的商鋪則屬于現代生活的公共空間;因此,對青島里院來講,居住空間的保守性與人員流動的開放性之間、生活空間的私密性與商賣空間的公共性之間、傳統居住文化與現代經濟發展之間的對立與融合,既構成里院空間生動豐富、邏輯清晰而富有張力的屬性內涵,同時對居住者內在思想和外在行為產生深刻影響,從而賦予青島城市文化以平等友愛、開放包容、兼具個人與集體意識、打通傳統文脈與現代觀念、富有熱度與活力的文化內涵。城市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穩定的、貫通過去與未來的不斷積累與發展的過程。深入挖掘青島里院建筑空間模式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并發揚光大,將會為青島城市文化建設與發展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3.2 借鑒場所精神作用,創新現代設計

    空間模式是塑造場所精神的前提基礎與環境載體,使用者的心理訴求亦是賦予空間精神內涵的關鍵因素。只有當空間所承載的場所精神與使用者心理訴求達到和諧共振,使用者在空間環境中獲致歸屬感和心理認同,才會使空間擁有強勁的生命力。二十世紀初建造的里院,其空間模式特征確與使用者心理訴求和諧一致。里院的服務對象多為進城農民、年輕小家庭及城市中低收入者,他們擁有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下的空間及鄰里認知理念,如院落圍合家庭、遠親不如近鄰等;因經濟能力有限,其訴求的核心是在陌生城市獲得一席安身之地。因而,布局簡單合理、建筑密度較高、規模盡可能大、便于容納更多家庭的里院以空間功能明確、價格經濟適中而與中低收入階層的心理訴求相遇合;同時,布袋式圍合空間所傳達的安全穩定、空間序列與目標心理的和諧一致,均有助于居住者盡快建立空間認可和精神歸屬;庭院、樓梯、回廊作為充滿活力的共享空間滿足著鄰里之間的社交欲望及娛樂需求;尺度親切的街道兩側店鋪依次排開,既便于經營,又利于生活;因而,親密質樸的平民情感、充滿活力的市井生活就是里院空間模式與使用者共同承載與構建的場所精神,而今這種精神已成為青島城市文化內涵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我們應從青島里院設計理念與手法中獲取寶貴的經驗借鑒和重要啟迪,無論是進行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歷史建筑活化,還是建筑設計創新方面,都要全面探尋相關因素,深入分析空間模式特征及用戶文化心理,忠實塑造使二者能和諧共振的空間場所精神內涵,使設計創新與文化發展協調一致,使作品能充分反映所在地區建筑發展的連續性過程,使建筑空間獲得強勁的文化生命力。

    4 結論

    青島里院是青島城市重要的構成單位。德殖民政府在城市規劃中形成的方格網狀肌理構成了老城區異域風格面貌,而里院既適應于城市規劃格局,又傳承了中國傳統建筑文脈,體現出內涵豐富的空間模式特征。里院以經濟務實的設計理念,合理地建立起與地形、氣候、文化背景、居住生活、城市經濟發展與安全管理要求等諸多因素的良好關系,使里院空間獲得長久的生命力,使城市建設具有延續性和生長性。里院設計理念頗具現代特征,我們應深入研究和思考,力求獲得啟發和借鑒,從而為文化傳承與設計創新提供動力與靈感源泉。

    參考文獻:

    [1]李東泉.從德國近代歷史進程論青島規劃建設的指導思想[J].德國研究,2006(1):52.

    [2]曹勝.德占時期青島城市建設的特點與啟示[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2004(1):106.

    [3]陳靂.宰饈逼誶嗟航ㄖ研究[D].天津大學建筑學院,2007.

    [4]趙曉芳.青島德占時期建筑的美學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08.

    [5]趙麗麗.青島老城街區改造模式的探析[J].山西建筑,2011(3):5.

    [6]賈倍思,張理暉,楊玉平.中國早期殖民地集群住宅形態學比較及研究[J].中國名城, 2013(5):41.

    第7篇:近代建筑范文

    關鍵詞: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

    1 近現代建筑的范疇和保護近現代建筑的重要性

    中國近現代建筑所屬的時間段原則上是按照通史劃分的。按照這種劃分方法近現代建筑就是指1840年以后到20世紀末建造的建筑。但是作為建筑歷史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上溯更早的源頭也不是沒有意義,不過一般來說還是將近代建筑的范疇界限定為在1840~1949年間建造的建筑。在現代建筑的概念上,則以1949年的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作為分水嶺,指1949~20世紀末建造的建筑。

    1.2 近現代建筑的保護對象

    舊城改造,老舊居民區改造是利民的好事,不可避免。近現代建筑也不必要全都保留,必然是篩選其中優秀者進行保護。保護對象應當包括反映一定時期城市建設歷史與建筑風格,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水平的建筑物與構筑物。以及重要的名人故居和曾經作為城市優秀傳統文化載體的建筑。例如老舍故居,歐陽予倩故居都屬于名人故居,故居建筑主要是作為文化載體,其建筑的藝術成就不一定很高。而北大“紅樓”(國家文物局)和人民英雄紀念碑則屬于作為城市優秀傳統文化載體的建筑。一般來說這兩者公眾一般比較熟悉,常常是評定文物等級和單位保護的重點,所以保護的情況普遍比較好。而具有較高的建筑藝術水平的建筑物與構筑物這一概念比較模糊,難以圈定,公眾了解則較少。這類建筑則需要組織專家進行研究和確定。如梁思成先生在這一時期設計建造的建筑就是這一類的代表。這類建筑的保護情況沒有前兩者好,一般都沒有文物和保護等級。在北京就有許多不為大眾知曉但很有藝術特色的建筑生存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這些建筑不但類似于危房而且處在隨時可能被拆除改建的狀態下。

    1.2 研究和保護近現代建筑的重要性

    在中國建筑史中關于中國近現代建筑的研究與介紹是比較薄弱的一環。它的存在似乎總被擁有更加悠久歷史的中國古建筑的輝煌所掩蓋,公眾對于中國近現代建筑的了解重視不足反過來又制約了近現代建筑的研究與保護。事實上研究和保護這一時期的建筑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應給與公正的評價。

    中國近現代建筑藝術是中國建筑藝術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個過渡和逐漸成長的時期,對于建筑現代化的進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同時它也是一個學習西方先進建筑思想與技術的過程,是中西文化碰撞的智慧結晶,是中國傳統建筑走向現代建筑的嘗試。

    在這一時期里中國近現代建筑從對待先進西方建筑的方式逐漸從移植、吸收,走到了融合的境地,也可以說是從照搬、模仿到借鑒與結合中國特點進行再創造的過程。在漫長的歲月中,不但建筑類型、建筑設計方式、建筑風格發生了巨大變化,連建筑技術、建筑材料、建筑施工、建筑設備甚至城市建設與規劃等方面都發生了重大的革命,這一革命使整個中國建筑逐步走上了現代化的道路。要想反思我國的建筑如何從傳統的建筑形式演變成現代的建筑形式,尋找新的建筑設計之路,都應該對這一時期的建筑演變有所了解。如果近現代建筑都被拆毀破壞,想要再來了解就為時已晚。

    此外,具有時代意義的優秀建筑作品建成,為城市面貌的改善起到了重大作用,它們是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包含了中國近現代重要歷史史實的無字之書,是一個社會和時代的象征,反映了一個社會經濟、技術和文化的水平。近現代這一時期因距今不遠,保留下的特色建筑在數量上也比較多,很多建筑是以成完整街區、整體村落的形式保留下來的。這樣的風貌區對城市建筑風貌的影響比孤立的古建筑還要大。保護好這一時期的優秀建筑對于保存城市歷史文脈,反映社會發展歷史,營造城市的獨特意象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近現代建筑保護面臨的問題

    2.1 人為破壞問題

    在現代城市中大面積舊城改造使近現代建筑面臨極大地人為破壞問題。即使在傳統建筑保護情況較好的北京,由于對這一時期建筑價值認識的不足和立法的滯后,許多有價值的建筑已被拆毀。海淀區,朝陽區,豐臺區現存的有保留價值的近現代建筑較少。崇文區,宣武區改造幅度較大,很多建筑沒有保留。東城和西城的情況較好,但仍不能完全保留下歷史的遺產。在作為民國首都的南京,許多由民國特色的這一時期優秀建筑也已被拆毀或面臨拆毀問題。在廣州福建等南方地區除了城市改造對城區優秀近現代建筑的破壞外,一些風貌村落也面臨危機。如不加強保護力度,舊城鄉區域的近現代優秀建筑將會成片消失。整個城市的文脈將會斷裂,城市的獨有特色也會被淡化

    即使沒有被完全拆毀,一些優秀近現代建筑在周邊環境的改造中也會部分受到人為破壞。如棉花胡同馬氏大門上部的石雕部分就不知為何不翼而飛了,雖然大門的下半部保留了下來,但其最具藝術價值的部分卻已經消失。還有一些居住建筑被居民部分拆毀改建或是被隨意種植的庭院植物攀爬覆蓋,也是比較嚴重的問題。

    2.2 自身老化問題

    這一時期的建筑很多都使用了磚石結構,主體結構尚完整,但受風化等自然原因,存在材料變形、地基下沉、屋面漏雨等問題。還有一部分這一時期的建筑采用了木構架,或是在樓梯樓板及一些重要的裝飾部位采用了木質材料。這些地方就比較脆弱,要馬上采取專業的防腐保護措施,有些地方還應進行必要的修葺。如朝內大街81號西樓則是很有特色的西式建筑,外墻石質部分保留完整,但他的樓梯樓板部分都是木制的。因為閑置,如今已腐朽到不能承受普通人的負重,如果不盡快重新修葺,整個內部結構都會坍塌。北京的一些民居上的木雕裝飾很有藝術價值,但由于缺少防腐處理,居住于期內的居民也無法進行專業的保護。這種情況繼續下去,這些歷史遺產就將不復存在。同時建筑外部的爬墻植物也應進行修剪,使其不要完全遮蓋了建筑外觀并對建筑產生破壞。

    2.3 移居移建和改建問題

    有時為了保護重要建筑和風貌區需要搬遷住戶。這種搬遷有些時候是必要的,但一般情況下移走居民空置房屋并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古語有云:“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建筑在有人居住使用的情況下反而不易腐壞,閑置建筑的破敗有時更勝于居住者的破壞。在廣東周邊的一些這一時期的風貌村就處于無居民居住的狀態,建筑缺乏日常維護而腐壞的現象就十分明顯。

    對于確實無法原地保護的建筑移往異地重建也是一種保護方式,而有些建筑只能保留外觀,內部結構需要進行一定的改建才能比較有效地利用和保護。移建和改建對近現代建筑保護來說都是可行的,但一定要由專門人員介入,聽取專家意見,不要草率進行。

    3 近現代建筑保護的設想與建議

    3.1 立法保護

    近現代優秀建筑保護的一個重難點集中在大面積舊城改造區域。如不加強保護力度,這一區域的近現代優秀建筑將會成片消失。整個城市的文脈將會斷裂,城市的獨有特色也會被淡化。為了避免這種破壞要把優秀近現代建筑納入文物保護范疇。具有較高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近現代建筑應由各級人民政府及時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明確保護要求和環境控制要求。

    立法保護十分重要也十分見效。在北京給予近現代優秀建筑保護等級后,一些建筑不再面臨被拆除的危險。在南京,進入保護名錄的近現代優秀建筑公示后將受到南京《重要近現代建筑保護條例》保護。這些建筑有多處曾被列入拆遷對象,而立法以后這些建筑也終于從挖掘機下被搶救下來。

    另外,各地的地方法規還出現了與國家立法相矛盾的地方,國家法律已經制定了文物和歷史建筑兩大層次的保護制度,地方的近現代建筑保護就應該與時俱進,全面和上位法對接。

    3.2 明確權屬

    保護上的重點和難點就是權屬。在普查中可以看到,保護得比較好的建筑都明確的屬于某個單位,并且一直有人在使用。而有所屬單位卻被閑置的建筑普遍沒有被使用著的那些保存狀況好。而那些權屬不明確,被多人使用或是無主閑置的建筑受到的破壞就比較嚴重。明確權屬的同時還要明確保管的責任,避免私自的拆除和破壞。明確權屬也使立法保護能依法執行并能避免混亂的移居改建。

    3.3 圈定保護范圍

    對于已經確定的城市優秀近現代建筑,必須規定保護范圍,在其保護范圍內原則上不進行可能對建筑原有風貌構成不利影響的建設活動。而對建筑原貌有恢復和改善作用的建設則可提倡,比如王府井東堂(圣若瑟堂)周邊環境的改造就使得教堂更易被公眾觀賞,并成為游客喜愛的游覽休憩區域。在舊城拆改中完全可以將優秀近現代建筑周邊無保留價值的建筑物與構筑物拆除,在保護范圍內進行綠化景觀布置,成為新建城區居民的休閑活動地帶。

    3.4 加強研究和宣傳

    近現代建筑是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產物,具有豐富的內涵;同時,近現代建筑其建筑結構與中國傳統木構架體系的建筑結構也完全不同,其保護維修技術也具有特殊性。解決這個層面的問題需要相關專業人員的幫助和專項資金的支持,有關部門也應當加強對近現代建筑內涵和保護技術的深入研究。應定期對優秀近現代建筑進行安全檢查,及時發現問題、消除隱患。由于近現代建筑數量比較多,不但有許多優秀建筑還負擔著居住和公眾使用的任務,而且也還有許多優秀建筑還沒有列入保護范圍,所以不能僅僅依靠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必須加大優秀近現代建筑的宣傳力度,讓廣大群眾都能了解近現代建筑所蘊含的價值,從而能自覺加入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的行列。

    參考文獻

    [1]劉先覺.研究中國近現代建筑藝術的意義與價值[J].新建筑論壇,2004:64-65.

    [2]王世仁,等.宣南鴻雪圖志[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出版,1997.

    第8篇:近代建筑范文

    有人說,節約是生產力低下的自然經濟時代的產物,在物質豐富的市場經濟條件下重提節約是否不合時宜?有人說消費是生產的牽引機,是現代化列車不可缺少的車輪,倡導向節約型社會轉型是否守舊落伍?今天,我們為什么還要節約?

    一場金融危機的來臨,讓我們認識到節約生活的重要性,從而引發出“新節儉主義”的倡導。所謂“新節儉主義”,不再是過去的節約一度電,一分錢,一件衣服,不再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對付物質貧乏的口號,而是對過度的奢華,過度復雜的摒棄,是嘗試為快節奏生活帶來的沉重心理負擔減負的方式,其本身的意義就是簡單生活。

    其實,在發展的車輪下,如何可持續發展的挑戰已經是一個世界性課題。在世界各國,節約已經成為一種風潮,不少國家的可持續保護意識已經融入了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

    惠普是世界知名的大公司,實力雄厚財大氣粗,但他們卻在辦公室里設了“備用箱”和“再生箱”,只用過一面的紙張都放在備用箱中,其他人可以再利用那紙的背面,兩面都用過的紙則放入再生箱中回收。在全球的愛普生任何一家公司里,所有雙面用的打印紙在用完之后還必須用于粘貼各種報銷票據。這種資源充分循環利用是“新節儉主義”的體現。

    新節儉主義最崇尚簡單,但它不以犧牲生活質量,減少生活內容,降低人的欲望為目的,為代價,而是砍掉多余的枝枝蔓蔓,活出生活的本真。

    所以只要簡單,一切從簡,就是一種快樂,一種輕松。

    這種從物質到精神領域的簡單,與傳統意義上的節儉已完全不同。由窘困產生的節儉正被一種嶄新的行為和觀念所代替,我們定義它為“新節儉主義”!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生活中可以做到節儉的情況人人可為,可以節約之處俯首即是。

    淋浴擦肥皂時關掉水龍頭,洗一次澡可以節約60升水;用口杯接水刷牙,只有0.5升水,如果讓水龍頭開著5分鐘,則要浪費45升水;廁所使用節水型器具,每次可節約4-5升水;洗菜時用盆接水洗,而不是開著水龍頭,一頓飯可節省100升水……

    “新節儉主義”并不是吝嗇,而是一種公德,是一種人類文明進步的一種體現。

    其實,整個人類的發展史,就是放棄粗放發展方式,只求更合理,更節約,更和諧,也更符合生態文明的節約的發展方式。

    “新節儉主義”認為,節儉是一種美德,我們現在已經將地球資源消耗得太多太多,繁雜的家居耗費了人太多的精力,我們需要拾回一些好傳統,過高品質的儉樸生活。

    節儉依賴每個人的行動積羽沉舟,在我們這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如果每個人都不注意節儉,那么我們的資源儲備將無法承載中華民族的發展之舟;滴水成河,如果13億人口的中國真正做到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它所匯集的力量將不僅是我們國家走向未來的支撐,也是我們民族對于地球和人類的饋贈。

    第9篇:近代建筑范文

    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佳兆業,1638.HK)進駐“長安8號”的方式有些特別。《樓市》記者從佳兆業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佳兆業將以“代建代管”方式進駐該項目,但會主導包括項目定位、工程管理、營銷推廣和運營管理在內的全套開發工作。

    在公開表示采用“代建代管”方式前,業內盛傳“佳兆業斥資60億元,從王府世紀和金豐利集團手中購得‘長安8號’100%的股權”。不過,這種說法始終沒得到佳兆業的證實。

    現在“60億元收購”的說法不攻自破,熟識“長安8號”的某業內人士對《樓市》記者表示:“60億元收購全部股權,折合樓板價為每平方米3萬元,而早在2010年項目二次預售時,售價就達到每平方米8萬元,未來售價很可能還要高。該項目現任股東是王府世紀和金豐利集團,王府世紀在過往十年間,始終不肯放棄‘長安8號’的控制權,金豐利本身就是一家金融公司,他們都是資本運作的高手,不可能以這樣的低價將項目轉手,他們會吃盡這個項目的最后一根骨頭。”

    其實,早在2011年,長安8號項目主體便已封頂,這兩年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距離竣工只差一步之遙,阻礙項目長安8號竣工的不是項目本身,而是我國房地產市場跌宕起伏的調控政策,以及項目背后錯綜復雜的股東關系。

    數次易主后,2012年王府世紀董事長王志才旗下另一公司鴻達投資出資3.52億港元,重獲世紀協潤47.31%的股權。2012年4月,金豐利金融集團有限公司(下簡稱“金豐利集團”)出資14.8億元獲得耀輝置業51%的股權。至此,“長安8號”項目51%的股權屬于金利豐集團,剩余股權重落老股東世紀王府的手中。

    九年間王志才兩度出手,又兩度收回“長安8號”的開發權,這既說明王府世紀資金實力相對薄弱,又能表明“長安8號”項目在王志才眼中的分量。而就是由于過于看重,才導致其與諸多合作者難以協調。曾任該項目顧問的RET睿意德執行董事張家鵬表示:“有大股東掌握比較大的主動權,始終不太容易協調,這也直接導致其頻繁易主。”業內看來,張家鵬口中的大股東,指的就是王志才掌控的王府世紀。

    而“長安8號”另一主人金豐利集團,本身是一家金融公司,主要從事金融服務,如果非要與地產業扯上關系,就是在香港和澳門涉及過酒店的投資建設。自2012年收購“長安8號”股權后,其始終將項目擱置,坐等地價升值。

    兩位股東一位是能力有限而意志強硬,另一位并沒有房地產開發經驗。“長安8號”的爛尾程度令人咋舌,而這樣的爛尾樓仿佛就是為佳兆業量身定做。

    業內佳兆業素有“爛尾樓專家”之稱,公司首次涉足地產就是接手深圳一處爛尾別墅,將其改造成住宅出售。2003年,佳兆業改造深圳第一爛尾樓“子悅臺”,將其盤活后高價銷售一空。在深圳立穩腳跟后,佳兆業將“共同開發”的模式在珠三角多處復制。

    不過,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解釋,以“代建代管”的方式進駐項目,佳兆業只能收到管理費,至于項目的大部分利潤,最終還將落到控股股東的手里。

    主導全部工作,卻不收購項目,佳兆業為何甘做一名“打工者”?一位熟悉佳兆業的人士對《樓市》記者分析:“佳兆業屬于中型企業,今年上半年又斥資120億元拿地,現在資金鏈比較緊張。采用這種方式既能避開‘長安8號’背后復雜的股權糾紛,又不用投入巨額資金,符合公司當前的狀況。”

    “北京是佳兆業始終想布局的一線城市,但在珠三角地區以外,公司的品牌優勢并不強。此次進駐‘長安8號’,盡管不能為公司帶來很大利潤,但在提高公司的知名度方面有很大幫助,能為其將來正式進駐北京打下基礎。”上述人士對《樓市》記者表示。

    一線城市=一線房企?

    馬太效應下,我國房地產企業分化嚴重,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趨勢愈加明顯。

    2012年,我國房企銷售前10名的銷售總額為8222億元,幾乎占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的一半。佳兆業當年實現銷售額173億元,在房企中排第29位,可以說正卡在從二線房企進入一線房企的關口。

    佳兆業主席兼執行董事郭英成曾公開表示,佳兆業將來的業務主要以一二線城市為主,未來其在一、二線城市的比重可能會占七成。

    2006年,佳兆業啟動全國化戰略。到2012年底,已經進入全國五個區域,包括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西部地區及華中地區在內的30個核心城市。

    在4個一線城市中,佳兆業現在已進駐深圳、上海和廣州。而對于北京,盡管在2008年佳兆業就表示要“積極籌備在北京拿地”,然而至今仍然一無所獲。

    進駐“長安8號”后,佳兆業相關負責人對《樓市》記者稱:“我們一直在北京找項目,也接觸過很多項目和土地,但始終沒有找到符合要求的。‘長安8號’地段優勢突出、體量適中,合作方也有足夠的誠意,我們也有成功的合作開發經驗,因此佳兆業選擇與王府世紀合作該項目。”

    的確,佳兆業位于一線城市項目的銷售情況相當良好。今年上半年,在佳兆業位于珠三角、長三角等地區的40個項目中,位于一線城市深圳的項目只有4個,卻實現36.1億元的合約銷售額,占合約銷售總額的33%。

    近年來,佳兆業始終發力拓展一、二線城市,今年拓展速度尤其迅猛。根據其公司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佳兆業所購土地中91%位于一線及二線城市,主要集中在上海、廣州、杭州、武漢、成都、青島等城市。佳兆業表示,2013年上半年的土地收購,將為2014年及其后擴大企業經營規模奠定基礎。截止到今年6月,佳兆業土地儲備約為24.8萬平方米,按照建筑面積計算,位于一、二線城市的土地儲備約占27.5%,離郭英成要求的七成相距甚遠。

    為支付巨額的土地費用,今年佳兆業兩次發行優先票據,融資52億元人民幣,短期負債由年初的294.39億元攀升至392.45億元,同比增長33.31%,公司凈負債率也從70%上升至82%,“企業進入一個地區,最核心的因素還是獲得利潤。”有業內人士對《樓市》記者表示,“佳兆業進駐北京的短板在于難以支付北京高昂的土地費用,其選擇這種方式進駐北京,盡管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但如果后期依然無法承受北京地價之重,那即便完成‘長安8號’的開發,也不具有太具體的意義。”

    并且,上述人士認為,“即便都是一線城市,也不能同等對待。在北京,佳兆業與政府關系并不緊密,拓展初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在廣州、深圳方面,佳兆業已經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公司在拓展一線方面應偏重于廣州、深圳這些比較熟悉的地區。”

    安信國際表達了相同的觀點,其在研報中表示,舊城改造是佳兆業的重要競爭優勢,也是未來佳兆業的重要增長動力。公司的舊城改造項目已進入產出階段,未來幾年有望貢獻超三成的銷售收入。

    相關熱門標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涩涩涩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3p| 小明天天看成人免费看 | 欧美成人怡红院在线观看| 成人久久伊人精品伊人|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 成人免费福利电影| 久久精品噜噜噜成人av| 成人亚洲综合天堂|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china成人快色|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欧美国产成人在线|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性色|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小说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成人试看120秒体验区| 欧美成人精品大片免费流量| 亚洲最大成人网色|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免费| 成人无码A级毛片免费|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 成人永久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免费播放动漫| 国产一级成人毛片|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露脸 | 欧美成人久久久| 成人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看片黄a免费看|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成人免费视频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