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手術室急救護理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手術室是醫院的重要科室,是醫院對患者實施手術治療、檢查、診斷并擔負搶救工作的重要場所【1】。我院是一所綜合性的二級甲等醫院,地處郊區,經常有重大交通事故、打架斗毆、高空墜落等,大部分傷員病情發生突然、時間急、傷情復雜、搶救難度大等特點,我院手術室顯的更加重要。手術室護理是應急性極強的工作,工作環境高度緊張【2】。這對二級醫院手術室護理提出了嚴峻的考驗。作為手術室專業化護士,既要求具備準確、嫻熟的基礎護理操作和手術室專科技能,又必須具備急救能力【3】。為了提高二級醫院手術室護士的急救能力,我院手術室對護士進行急救能力培訓和考核,并取得顯著效果,現報告如下。
1 對象
我院手術室護士38名,其中女35名,男3名。年齡21-49歲。職稱:主管護師8名,護師21名,護士9名。學歷:中專8名,大專10名,本科20名
2 方法
2.1 建立急救能力培訓及考核小組
由手術室護士長、高級責任護士以及科室總帶教3人組成培訓考核小組,該小組全面負責組織培訓及考核。
2.2 培訓方法
2.2.1 急救知識培訓
2.2.1.1 急救基礎知識培訓:具體包括:心電圖、CPR基礎知識及技能、常見休克類型;常用搶救藥品的劑量、用法、途徑及不良反應;吸痰、氣道管理技術等。
2.2.1.2 急救專科知識培訓:由護士長每月組織一次多媒體授課,主要包括:與手術室護理相關的專科急救知識,例如急重癥手術、交通聯合傷手術的種類、物品準備以及護理配合要點。
2.2.2 急救流程培訓
護士長負責每月組織一次手術室重點急救流程培訓,主要包括:多器官復合傷的急救流程;手術患者突發局麻藥過敏性休克的急救流程;患者術中發生輸液、輸血反應的急救流程;手術用物計數錯誤的急救流程;患者發生躁動的急救流程等。
2.2.3急救操作技能培訓
手術室急救技能主要包括:急救設施的操作使用技能;CPR操作技能;急救器械、耗材的應用技能。主要有:除顫儀、負壓吸引、監護儀等設備的培訓;急救器械、耗材的培訓,由高級責任護士及總帶教負責每月培訓、操作、演示,監管護士反復操練,準確掌握。
2.2.4急救情景模擬訓練
由護士長組織并指導,根據手術室可能出現的急救情況設置場景,組織護士進行緊急情況下模擬搶救護理。如術中心臟驟停發生猝死時,按發生猝死的急救流程進行模擬訓練。
2.3考核方法
在實施培訓前和培訓后對參與護士進行急救理論知識、急救操作技能、急救模擬訓練考核,以百分制評分,考試內容及評分依據由護士長嚴格制定。
2.4統計方法 對培訓前后資料進行處理及統計分析,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用 ±s表示,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2檢驗,p
3 效果
通過培訓,我院手術護士的急救能力考核成績較培訓前有明顯的提高,見表1。
4 討論
4.1提高護士的急救意識 急救意識來源于護士的臨床經驗,以及多學科知識和急救能力的掌握【4】。手術室是隨時接收危、急、重患者的場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醫療救治服務的要求、期望值越來越高,這就要求手術室護士必須具備較高的急救意識。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急救能力培訓,能有效提高了護士的急救意識。
4.2提高護士的急救應急能力 護士應急能力是指護士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能敏銳地觀察到患者的病情變化,并進行分析判斷,用熟練的技能技巧沉著果斷地配合搶救和護理【5】。通過對急救能力的培訓及考核,護士能夠迅速、熟練、準確的獲取急救器械、耗材并能正確使用,能迅速判斷并積極處理,提高了急救應急能力、避免出現搶救程序中的混亂局面,使搶救過程忙而不亂、緊張有序的進行,提高了急救的安全性、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何憶蘭,彭桂平.手術室青年護士能力不足原因分析及對策[J].當代醫學,2010,16(3):36.
[2] 林巖,譚淑芳,潘淑芳,等.多媒體技術在手術室新護士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12):1142-1144.
[3] 傅曉玲,石蘭萍.手術室低年資護士應急協調能力的培訓[J].護理學雜志,2009(22):16-18.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護理糾紛;應對措施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人們物質、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命質量的關注度也日漸提升,人們維權意識不斷加強、對醫療護理的服務要求也越來越高。手術室的護理工作是醫院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業務面廣,技術性高,無菌操作嚴格等特點,也是接受急診患者的場所,是醫療護理工作的前線,護理人員工作任務繁重,勞動強度大,所擔負的風險也相對較高,稍有疏忽或違反操作規程,就會引起患者的不滿和投訴,使醫療護理糾紛逐漸上升[1-2]。如何以患者為中心,提高護理質量,杜絕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避免發生護患沖突和醫療糾紛,保證醫院正常的工作秩序,是護理管理者最關注的問題[3]。為此,我院將近年來發生的護理糾紛進行分析總結。并運用于指導護理管理工作,使護理質量不斷提高避免護患糾紛的發生。
1手術室護理及原因分析
1.1 手術室常規護理缺陷手術室易發生差錯事故及護理缺陷的環節很多,輕者影響治療,延誤手術時間,重者致殘甚至致死。表現為:接錯患者或放錯手術間,手術安置不當,方向有誤,器械準備不當,不全,用物與手術不符,器械性能不佳,陳舊,鉗端夾持不緊刀.剪.針.不銳,清點有誤,儀器使用不當,查對有誤,及護送不當。手術發展和配合之間的差距,。業務不熟,由于這些安全隱患容易造成醫療事故,也是患者投訴的原因。
1.2 手術室醫護方面護理工作作風不嚴謹,護理人員忽視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及注意事項的解釋,或在工作場所談笑,導致患者對護理安全質量產生質疑,患者感覺不被尊重和理解將成為護理糾紛的導火線。另外就是職責不清,護士承擔著如器材的領取、財務核算等非護理性工作,影響護理質量,降低了安全系數。環境方面,手術室內呼吸機、吸引器、電刀和消毒機等噪音,不僅增強了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感,降低其適應性,而且使醫護人員因不良心理反應而降低工作效率。手機在手術室的使用,對患者及醫療儀器設備均會造成不良影響,它也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一種潛在因素。護士人力資源不足,勞累及生活中的負面情緒帶到工作中,極易出現不安全隱患。
2護理糾紛
2.1患者的醫療知識和心理問題患者知識水平和經驗決定了他們對醫療護理行為的理解程度,當手術結果與患者預期目標不符合或治療過程中病情惡化,搶救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時,患者及家屬就對醫護質量產生懷疑,指責醫生護士不負責任,觀察不及時不細致,提出一系列讓醫院尷尬頭痛的問題,繼而引發醫患糾紛。
2.2醫療收費我院所診治的主要是山區和周邊的農民及廠區這一特殊群體,由于患者經濟能力有限,住院手術花費較大,還好大多是參加農村合作醫療的患者,自費的少數,有個別的費用還需患者自理,患者及家屬就會把所有的責任歸護士身上,總認為醫院收費太高而懷疑亂收費,而誘發護患糾紛。
2.3缺乏有效的溝通手術對患者而言既能解除病痛又是創傷的經歷,易產生不良的心理反應,如感到害怕和恐懼,有的擔心疾病嚴重甚至危及生命,,擔心預后及后續影響,擔心住院對家庭照顧,子女和老人帶來不便,擔心費用及對手術和麻醉的相關知識的未知,個別護士缺乏溝通的理念、知識和技巧,患者及陪護人員提出問題時,有的護士缺乏耐心,語氣生硬,不注重談話技巧,對患者的病情關心不夠,對患者及家屬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不能耐心細致的解釋,即使工作不到位時也沒有向患者及家屬道歉。護患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為護患糾紛埋下隱患。
3應對措施
3.1安全管理和質量控制要求手術室的每一位護士,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及各項護理操作規程,重視職業道德素質教育,樹立和強化安全意識,法律意識。手術室護理工作具有緊迫性、工作環節多、操作多、交接多、綜合性技術性強、因此,完善系統的規章制度是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錯事故提高工作質量的保證。落實好手術人員規則,洗手規則,消毒隔離管理制度,接送患者制度,護理安全討論制度。強化工作責任心,落實三人查對器械簽名制度,即巡回護士-器械護士-二助醫生。各種搶救物品及器械做到“四定一保持”,即定專人管理,定位置放置,定物品數量,定期檢查消毒,保持性能完好,隨時處于備用狀態。急救物品一般不外借。平時形成分級督促制度,發現違反操作規程與獎懲年度考核掛鉤。如發生護理糾紛,取消優秀護士評定,采取一票否決。
3.2加強護理技術培訓,提高護理專業水平加強護理人員三基培訓和考核,加強業務學習,強化業務技能訓練,提高業務技能,選派人員外出學習及參加學術交流會,加強護士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專業技能和應急能力,做到術中主動配合。對新開展、疑難、重大手術的護理配合進行術前討論和術后總結,對新醫療設備的使用進行全員培訓,做到熟練掌握。嚴格執行手術室清潔,消毒和隔離及無菌技術操作。提高安全意識,法律意識,將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護理工作差錯及失誤的發生,確保手術護理安全。
3.3強化人性化管理手術室護理工作即辛苦又瑣碎,需經常倒班和加班,同時還承擔者巨大的醫療風險的壓力。根據手術情況,制定相對彈性工作制。排班時可將不同業務水平、年齡、性格、學歷的人員適當搭配,達到同班人員互補效應,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差錯發生。
3.4嚴格收費標準當患者對醫療收費產生誤解時應耐心解釋,如實告知患者治療疾病所應當承擔的費用、及其計算依據,使其了解收費標準和依據,使患者真正感受到護理價值,消除患者因費用而對醫護人員的不滿。
3.5患者和家屬方面健康教育是履行告知義務的一個主要內容。保護患者,減輕心理痛苦,創造舒適環境,減少外界對視、聽、觸覺、感覺器官的刺激。在護理中注意語言溫和、親切友善,實現護患溝通,做到術前訪視和術后回訪,使患者了解相關醫學知識,提高了預防能力,又體現對患者尊重,增加了對護士信任度,有利于建立和諧護患關系。同時應及時和家屬進行溝通交流,耐心地回答患者及家屬提出的問題,有效利用家庭在患者治療中的有效資源。
4討論
隨著我國新《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出臺,醫療糾紛,差錯事故處理已進入到法律軌道,人們更多地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正當權益[4]。護理人員必須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服務技能,加強手術室安全管理,減少和杜絕因護理工作缺陷而造成醫源性問題的發生,在治病救人的同時最大限度得減少差錯事故的發生。通過手術室常見護患糾紛的原因分析,我科自2013年12月采取積極措施以來取得良好效果,護士法律意識增強,責任性增強,以優良的服務態度,精湛的技術,高質量的護理取信于患者,使護患關系融洽,至今未發生護患糾紛,患者滿意度達99%。促進我科護理質量整體水平提高。
參考文獻:
[1] Lixia X, Weilian J, Li J.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alleviating burnout and behavioral expectations of operating room nurses[J].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2011, 29: 041.
[2] YAO X, XU Y. Difficulti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Operating Room Nursing in Emergency Patients[J]. Clinical Medical & Engineering, 2011, 7: 049.
【摘要】目的 了解手術室護理糾紛的隱患,降低因護理失誤導致的護理糾紛的發生。方法 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總結出存在的一些護理糾紛的易發因素,提出正確有效的防范措施。結果 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可通過采取正確有效的對策防范發生。結論 高度認識手術室護理糾紛的隱患,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提高手術室的服務質量。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 護理糾紛 對策
手術室是一個為患者提供治療的特殊場所,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對醫護人員的職業道德、技術水平及服務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手術室護理工作面臨較多的新問題與挑戰。
1 手術室護患糾紛的隱患
1.1查對問題 (1)接錯病人,擺錯手術部位。(2)器械清點不清致紗布或器械遺留病人體內。(3)輸血查對不清。(4)術中用藥不細,執行口頭醫囑太輕率。
1.2手術護理記錄單的問題 從實行新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以后手術護理需記錄的內容不斷增多,而有些護士思想不夠重視,往往出現記錯、漏項、涂刮的現象,留下安全隱患。
1.3術中醫囑的問題 在手術過程中手術室護士經常需要執行麻醉醫師及手術醫師的口頭醫囑,如使用抗生素、鎮靜催眠藥等。術中臨時醫囑執行后未及時補記,或用藥的濃度、劑量及途徑不準確等,從而導致護理糾紛的發生。
1.4手術安置不當及不可避免的壓瘡問題 由于病人手術時間較長,安置不當,引起局部組織壓瘡。在手術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了種種預防壓瘡的措施,如手術床安置泡沫墊、海綿墊等。盡管通過以上措施可避免絕大多數手術時間短、體質好的患者發生壓瘡,但是少部分患者由于術前水腫還是有發生壓瘡的可能。
1.5電灼傷患者的問題 手術過程中使用高頻電刀的機會越來越多,灼傷患者的事情時有發生,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其原因多是由于負極板位置放置不當。
1.6送檢標本遺失的問題 標本是手術進一步確診病情的重要依據,如果標本遺失,將延誤或失去診斷搶救時機。
1.7器械物品準備的問題 術前用品準備是否充分是決定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一面。在術中因物品不全或因所用儀器功能不良而影響手術順利進行,延長手術時間。
1.8 語言行為的問題 當前發生的醫患糾紛中無過失糾紛所占比例并不少,而多數無過失糾紛的原因往往是醫護人員語言不當或服務態度差造成的。
1.9消毒隔離的問題 對HBsAg陽性病人、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病人術后一定要嚴格按照消毒隔離制度處理。如在同一時期出現多個手術后病人類似的感染現象,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和經濟損失。
1.10工作安排的問題 手術室工作強應激性、高緊張性、無規律飲食和睡眠使手術護士生活質量普遍較差,影響其身心健康[1],最易出現護理失誤。
2 防范護患糾紛的對策
2.1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制定合理流程 從病人進入手術室的那一刻起每一個環節都必須有2人2次以上認真核對,無誤后方能進行下一個環節。
2.2手術中物品清點的管理 手術物品的清點需由器械護士、巡回護士、手術醫生共同參與。
2.3明確手術記錄單的內容 重點記錄術中所用無菌包是否消毒合格;器械、敷料、縫針等清點情況;術后患者標本留送和患者離開手術室后的去向等。
2.4建立術中醫囑本 具體做法: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巡回護士應根據患者的術前醫囑查對患者的藥物皮試結果和所帶藥物的種類、數量。麻醉醫生在醫囑本上開醫囑,巡回護士執行后填寫執行時間和執行者姓名。
2.5手術中病人的及建立術前壓瘡評估記錄 常常是手術室護士與醫生協商的一個焦點,由手術室的護士評估患者后與患者共同簽訂一份關于“有壓瘡發生的可能”的術前評估單[2]。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一些不可避免的壓瘡而引發的護理糾紛。
2.6防止灼傷 使用電刀時電刀負極板與病人皮膚接觸時注意平整放置,保證接觸面積,宜放在肌肉豐富處。
2.7加強標本管理 標本常規要求一般的病理標本應由器械護士妥善保留,手術完畢交于主管醫師,后者將標本放入固定液容器內,貼上標簽,填好病理單。
2.8加強護理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培訓 術前護士應熟知手術步驟,術中所需的特殊物品器械;巡回護士于術前檢查所用儀器的性能,防止器械性能不好,延誤手術時間。
2.9加強手術室的感染管理 建立并落實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相關規章制度和工作規范,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及消毒隔離制度,降低發生感染的危險。
2.10做好術前訪談 內容包括:(1)病人的既往史、現病史、家庭史,各種化驗結果等。(2)病人的一般情況。(3)術前診斷、術前準備、手術名稱、手術方式。(4)麻醉方式。
2.11科學合理地安排人力,實行彈性工作制 護士長應科學合理的安排人力,緩解工作壓力,減輕體力消耗,不搞疲勞戰[3]。
總之,手術室的醫療糾紛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手術室護士在工作中應更新觀念,增強法律意識,主動改善護患關系,防止護患糾紛的發生。
參 考 文 獻
[1]馬艷麗,續錦,侯琳琳.手術室護士心理健康的維護[J].社區醫學雜志,2005,3(2):49.
454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6-3363-01
計劃生育手術患者若護理不當易出現感染、出血甚至子宮穿孔等并發癥,因此加強臨床護理尤為重要,本文就舒適護理在婦科計劃生育手術患者中的應用進行觀察,并探討有效的護理方法。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我站在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實施計劃生育手術患者60例,年齡26-53歲,平均年齡34.2歲,其中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41例,大專以下文化程度19例;手術類型:子宮上環術26例,輸卵結扎術15例,取環術11例,引產術8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文化程度以及手術類型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舒適護理,舒適護理主要包括:
1.2.1術前舒適護理
1.2.1.1心理護理實施計劃生育手術患者術前多存在緊張、焦慮甚至抑郁等不良心理,并對手術效果存在疑慮,且部分患者由于對手術缺乏了解,對術后的生活存在一定的擔心和疑問,此時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并針對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給予正確的引導,重點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性質、原理以及安全性等,消除患者對手術的誤解,告知患者計劃生育手術一般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恢復快的特點,以減輕患者顧慮,更好的配合治療。
1.2.1.2環境護理為患者創造一個舒適的環境,保證病房內的干凈整潔、空氣流通、溫度適宜,以使患者達到最優舒適度,且良好的環境對穩定患者情緒也具有一定的幫助,而穩定的情緒又可增加心理治療效果,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對手術順利實施具有積極意義。
1.2.1.3術前準備對于行計劃生育手術患者一般均應于月經干凈后的3-7d內進行,且囑患者未同房時手術最佳;對于住院患者手術日前晚術前晚為患者創造良好的睡眠環境,保證患者充分休息;手術當天為患者執行手術用藥,并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安慰和鼓勵,同時做好與手術室護士的交接工作。
1.2.2術后舒適護理
1.2.2.1基礎護理手術結束患者回到病房后可輕聲詢問患者感覺,并告知患者手術順利,以消除患者及其家屬顧慮;術后根據患者的手術類型取合適,并盡可能選取利于減輕手術切口張力的,以減輕患者疼痛;對于疼痛方面的護理,告知患者術后疼痛一般由切口所致,為正常現象,患者可不必過度擔心,并可采用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緩解疼痛,如看電視、聽音樂等,盡量減少止痛藥物的應用,而對于疼痛較為劇烈的患者可遵醫囑給予止痛藥。
1.2.2.2針對性護理術后盡量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并保持手術部位的清潔衛生,囑患者術后2周內不宜同房、盆浴,3周內不宜進行劇烈運動。
1.2.2.3并發癥防治術后感染、出血均是計劃生育手術的常見并發癥,因此術后應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患者一旦發生感染征象應立即給予患者高敏感抗生素的應用,并進行細菌培養,選取更具針對性的抗生素,以防感染擴散。
1.3觀察指標①護理前后分別應用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對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情況進行評分。②應用我院自行設計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于患者出院時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系統軟件統計分析資料,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并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X2檢驗;P
2結果
2.1護理前后焦慮抑郁情況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SAS和SDS評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降低(P
2.2護理滿意度觀察組和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100%、76.7%,兩組比較,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大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R-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5-0253-02
手術室護理安全一直是護理研究重點,同時也是改善手術室護理的前提,隨著近幾年維權觀念與法律意識提高,手術室患者對護理有了更高的要求。我院從2013年開始針對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進行總結分析,同時及時制定防范措施處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手術室護理從2013-2015年總結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處理作為研究組,而2010-2012年未針對護理不安全因素總結作為對照組,兩組均隨機抽取患者500例進行調查。對照組:男264例、女236例;年齡15-80歲,均值42.6±5.7歲。研究組:男268例、女232例;年齡15-80歲,均值42.2±5.9歲。兩組患者在前述資料上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
1.2 方法
對照組期間未針對護理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而研究組不僅分析不安全因素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1.2.1 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通過對以往手術室護理工作進行總結分析可知,目前我院存在的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如下方面:未嚴格執行患者安全核查制度;術中電刀放置不當,灼傷患者皮膚;特殊器械準備不足或者配備欠缺;手術臺數較多時,發生患者接錯房間的情況;清點物品時馬虎不及時,甚至未能做好登記,導致特殊物品未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上,或者術中大出血填塞大量紗布未及時記錄;手術取下標本后未及時固定;輸液或輸血時出錯;不當導致皮膚壓瘡;護士長時間工作,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應變能力差,工作效率降低;此外,護理記錄時間與麻醉不符,不客觀等,引發護患糾紛事件。
1.2.2 防范措施:根據相關文獻,結合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我院制定如下措施加強防范:①不斷提升手術室護士服務意識與水平:隨著經濟與技術不斷發展,醫療團隊人員素質與能力水平也成為關注重點,成為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防范重點環節。在已有條件下,醫院應努力為手術室護士提供學習條件,鼓勵他們主動學習與掌握新知識與技能,根據個人能力與水平參與培訓;學習中,鼓勵操作技能強、知識水平高的護士幫助較差的護士及環節,通過相互學習提升彼此的能力;為了不斷開拓視野,掌握新型醫療設備與技術,鼓勵本院手術室人員進修學習,以便為以后護理提供更為滿意的服務。②合理排班:我院手術室護士在高峰期存在不足現象,為此合理排班就顯得十分關鍵。合理安排人力資源,盡量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與壓力,確保有充足的休息時間,以便高峰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戰斗” [2]。我院手術室護士開展彈性排班制度,并建立合理薪資分配制度,針對未發生差錯、超負荷工作人員予以必要的薪資獎勵,以此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與工作質量。③重視護士理論知識與專業技能培訓:當前,我國護士配合手術方式逐漸從以往隨意性參與轉變成專科性定人參與,因此各個科室應實行分級培訓,護理人員熟練掌握手術室的相關設備、儀器的操作與保養,確保他們在手術期間可以順利實施。各個科室應安排專人對護士教學管理進行負責,制定培訓制度,鼓勵參與醫療教育項目,不斷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盡量減少或者避免手術室風險事件發生。④重視護患溝通:從以往護患糾紛事件來看,大部分因護患溝通不當所致,為此在日常護理中,護士應重視語言藝術及技巧,溝通時盡量語言和藹,并文明用語,和患者及其家屬溝通時要換位思考,耐心解答他們提出的問題,增強他們對自身的信任感[3]。此外,必要情況下可通過摸頭、拍肩膀等肢體語言對患者安撫,通過真心實意打動他們,促使他們更好地配合治療與護理。
1.3 觀察指標
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滿意情況調查,所有患者均有效填寫與回收,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率及投訴率。
1.4 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計數資料采取百分比表示,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將P
2 結果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投訴率則明顯低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手術室屬于醫院比較重要的科室,從相關研究報告中可知,護理行為過程與個人及其專業相關,醫院侵襲性診療增多、患者機體反應多樣性、個體差異性等均可能成為手術室護理期間的不安全因素[4],應加強重視。我院手術室護理從2013年開始重視不安全因素的總結分析,并制定合理的防范措施處理,使得我院手術室患者對護理滿意率有明顯提高,而患者投訴率有明顯降低,可見效果比較明顯。手術室護理人員應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操作技術,同時提高責任心與防范意識,在每一項護理操作中都要重視不安全因素的防范,嚴格按照相關的操作規范執行,避免護理事故、差錯等發生,不斷提升手術室護理質量,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 李鳳艷.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中國醫藥導刊,2013,13(z1):154-154.
[2] 查家靜.手術室護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和防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2(3):838-838,839.
1.1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9月收治的計劃生育手術患者260例,按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130例和觀察組130例。對照組中,年齡21~52歲,平均年齡(37.4±3.7)歲;人工流產術82例,妊娠中期引產術12例,輸卵管結扎術8例,宮內節育器。置放與取出手術28例;未生育31例,一次生育67例,2次以上生育32例;患者本科以上44例,中專或大專41例,初中或高中37例,小學以下8例。觀察組中,年齡20~53歲,平均年齡(38.8±4.1)歲;人工流產術75例,妊娠中期引產術13例,輸卵管結扎術7例,宮內節育器置放與取出手術35例;未生育33例,一次生育69例,2次以上生育28例;患者本科以上39例,中專或大專42例,初中或高中38例,小學以下11例。2組患者的年齡、學歷、生育、手術類別等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圍手術期開展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以心理護理為主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術前、術中、術后護理。
1.2.1術前護理
①部分手術患者由于家庭傳統的觀念所強迫開展手術,護理過程中,護士應該與患者開展良好的溝通,傾聽患者的內心苦衷,并給予合理的心理指導,使其減輕焦慮感,正確面對手術實施;②女性患者通常會在手術前產生強烈的恐懼感,當發現患者存在這種心理情況時,需要護理人員細致耐心地講解手術實施的過程、麻醉方式和術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對實施手術的醫師水平加以介紹,講述手術有效治愈的經典案例,并且可以簡單介紹術后的預后措施,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緒,增加面對手術的信心。
1.2.2術中護理
①護理人員安排好輸液及輸血護理,保證在需要時可以順利實施,準備階段仔細檢查有無滲漏、脫落等情況。②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會由于手術室里消毒水味道以及手術器械的聲音,再次出現恐懼情緒,通常有面色蒼白、心率加快等表現。護理人員需開展合理的交談,詢問患者感覺,講解應對措施,保證患者在術中能夠積極配合。在手術開展過程中,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更好地配合手術,為患者保護隱私,開展護理動作輕柔,并要控制手術器械的刺激性響聲。手術開展過程中如遇突發事件,護理人員應保持鎮定,不能顯示出慌亂的神情和動作,準確、迅速地開展相關事件操作。
1.2.3術后護理
①加強護理安全管理:不斷建立健全護理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如入院須知制度、交接班制度、檢查制度、消毒隔離制度、藥品管理制度、安全警示規范等。②對患者術后的恢復情況開展有效觀察措施,對患者的疼痛和負面情緒做必要的干預措施,告知患者手術的順利程度,講解術后的注意事項。為了緩解疼痛感,依情況促進患者之間交流及看書等項目開展電視、音樂等音像設備的使用,使患者情緒樂觀,盡早恢復。
1.3觀察指標
在手術前后分別采用漢密頓焦慮量表對患者開展焦慮、恐懼等心理問題評估,依照患者臨床表現開展計分評估,無焦慮情況,不計分;輕微的焦慮心理,計1分;患者存在焦慮心理,計2分;患者焦慮情況較嚴重,計3分。分數越大,焦慮情況越嚴重。設定分數>29分患者為嚴重焦慮,21~29分為顯著焦慮,14~20分為中度焦慮,7~13為輕微焦慮,分數<7分為無焦慮。患者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分為3個等級:滿意、良好、不滿意,每項指標均采用李克特5級評分,即1分為很不滿意,2分為不滿意,3分為一般,4分為比較滿意,5分為很滿意。1~2視為不滿意,3~4分視為良好,5分視為滿意。問卷調查表在填寫后及時收回,對于患者填寫過程中不明白之處進行詳細講解,待其充分理解后按照自身實際意愿進行填寫。本次調查問卷共發送260張,實回收260張,所有調查問卷均為有效填寫。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數據采用(x±s)表示,用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資料采用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患者手術前后焦慮情況對比2組患者經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后,焦慮心理問題均得到了改善。但相比較,2組干預前患者的焦慮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干預后觀察組嚴重焦慮4例,顯著焦慮11例,中度焦慮12例,輕微焦慮16例;對照組嚴重焦慮19例,顯著焦慮21例,中度焦慮19例,輕微焦慮23例,觀察組的改善情況明顯好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比較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6.15%,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83.85%,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計劃生育手術主要是針對已經生育過的健康育齡婦女,她們在生育后想要通過節育辦法來控制生育,或者是因為節育環脫落、異位、損壞等意外情況造成避孕失敗,因此選擇計劃生育術達到計劃生育的目的。計劃生育手術對婦女來說并非是機體疾患的需要,故心理上格外敏感。部分婦女對計劃生育術知識的了解程度不高,文化素質較低,所以她們在手術前容易造成緊張、恐慌、害怕等不穩定的心理情緒,如擔心手術時出血情況、害怕疼痛、擔心術后是否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對性生活和生育能力的影響等,這都是手術患者在術前典型的心理擔憂,從而導致在手術進行時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生,延長了手術時間,提高了術后引發并發癥的幾率。伴隨著國家對計劃生育政策的宣傳普及,全國婦女對婦科知識和自身健康的關注度有了明顯提升,但是,目前仍存在部分偏遠農村的婦女,由于傳統思想觀點濃重,思想固化,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有限,并且環境條件較差,醫療衛生水平低等原因,使得她們對計劃生育手術不了解,相比都市婦女,她們更容易產生不穩定情緒,甚至抗拒手術。面對這類情況,我們需要投入更多的耐心向她們講解國家政策和計劃生育手術開展相關知識,緩解她們的緊張情緒,放松心情,從而更好地配合醫生手術,保證手術效果。做好護理對策,從基礎工作入手:工作人員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服務意識,建立尊重、和諧、有禮、友善的醫患關系,塑造計劃生育行業良好形象。重視宣傳工作: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需求,積極主動提供相應的技術服務宣傳。加強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全程的心理疏導、輔導及咨詢:通過計劃生育服務人員對手術的詳細介紹后,幫助服務對象做出知情、自主、自愿的決定,使其以良好的心態接受手術,消除顧慮,樹立信心。服務人員要注意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受術者在平靜、舒服的心境下度過手術關。要關心受術者的心理恢復,心理疏導不能隨手術的完成而停止,還必須要嚴格觀察,及時隨訪,特別是那些有明顯心身癥狀的患者,仍要進行耐心的心理疏導。本次研究中以130例計劃生育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開展了以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護理方式,對患者焦慮等心理問題施行了必要干預手段,包括術前的溝通與宣導,降低了患者由于手術所產生的恐懼感,增加了治愈信心;術中護理合理減少手術器械、手術室環境等對患者造成的心理壓力,并實施有效的交談減輕患者的焦慮心理;術后著重增加手術效果和注意事項的講解,配合音樂等心理調節的措施等。經具體干預后的結果表現,以心理干預為主的綜合護理患者在干預后嚴重焦慮情況下降16.1%,顯著焦慮下降25.3%,中度焦慮下降19.2%,輕微焦慮下降6.4%,無焦慮增長至66.9%,心理問題的改善效果十分顯著,明顯好于對照組患者的心理問題表現,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6.15%,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83.85%,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開展綜合護理的方式對患者心理問題的調節有重要意義。魏曉芳以512例計劃生育手術患者作為對象,開展心理干預效果的相關研究,通過在術前、術中、術后實施有效心理干預措施,使患者焦慮與疼痛情況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研究認為對計劃生育手術患者開展圍手術期的心理干預,改善焦慮與疼痛情況,提高手術的成功率,本次研究的結果與該項研究基本一致。
1 臨床手術室常見護理隱患
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手術效果的好壞,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影響。當前,一些手術室醫護工作中存在很多的隱患,這些隱患很有可能影響手術的治療效果,甚至給患者留下終生遺憾。當前手術室護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隱患:
1.1護理人員自身隱患 護理人員由于工作量大,強度高,容易降低精神集中力,降低工作效率,從而容易促使護理事故的發生。 護理人員存在責任心不強導致護理差錯, 約束力差疏忽大意而出現醫療事故,專業技術不熟練而對儀器無法正確操作,知識面窄對新問題應對能力差,缺乏創造性思維,對護理記錄的書寫不規范,出現漏寫、漏簽、錯寫,與其他記錄不符合等問題。接待患者查對錯誤或者發生接錯患者或將患者錯放手術間等綜合的人為隱患。
1.2手術過程中及手術后的隱患 手術后對遺留器械、物品清點有誤,造成手術時間的不適當延長。或者未按規定進行查對、放置,導致異物遺留。手術中護理人員無菌觀念不強、手術操作過程中不嚴謹,洗手消毒穿衣不嚴格, 造成對患者的傷口污染甚至感染,而且沒有及時的采取補救措施。污染標本及器械未放于指定盆內造成的污染。器械護士未經主刀醫生同意丟棄標本或者術后標本未及時貼上標簽,導致患者的標本混淆。或者術后的標本未及時送檢影響了診斷結果。甚至送檢標本錯誤影響了手術方式的選擇。手術室較其他醫療場所具有更多潛在的法律問題,更易產生醫療糾紛。
1.3與患者溝通不當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患者面對各種手術器械心理很容易出現恐懼,不安,心理產生波動。對于醫護人員來說,手術室護理工作節奏快和乏味,致使護理人員的工作熱情不高,造成護理人員工作的主動性較低。當患者向醫護人員提問時,醫護人員往往語氣生硬,讓患者的恐懼心理更加嚴重,使其情緒波動更大。另外手術室工作環境的特殊性決定了手術室護理工作對護理技術的專業技術要求高并且需要全面的技術,就溝通技巧來說很多醫務人員還需要加強。
1.4制度不健全 合理的制度是保證手術室護理安全的前提,醫護人員按照制度進行護理工作, 隨著衛生部新制度的出臺,宣告以前的一些舊的制度需要及時修訂或添加制度,這給手術室護理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需要一個適應過程。適應的過程中,醫護人員對新規章的理解和掌握不夠充分,造成了護理事故的發生。
2 防范對策
對手術室護理風險的防范能夠有效的保障患者在手術中不發生認為的不必要的意外。本著對患者負責,對醫護人員負責的態度對手術室護理中尋在的安全隱患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2.1強化各項規章制度 落實健全的制度是保障手術室護理安全的前提。要及時的防止出現事故,提高手術室的護理安全性,需要及時修改和添加各種新的規定制度,吸取從實踐中發現和得到的經驗教訓,如標本管理、物品清點、交接班制度、手術室安全制度等容易出現差錯的各種制度和工作細節, 并且由專門人員負責進行定期檢查工作的落實情況,出臺各種獎罰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積極性,抓好制度落實情況,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不,提高護理質量,確保手術室的護理工作的安全。 加強醫患溝通,樹立職業的神圣感,增強自信心。建立手術室管理手冊,手術室醫護人員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據可依,而且對于新護士來說是工作行動準則,每個人都必須在每一個工作環節上遵循操作規程。 對管理者來講遵守管理手冊,是處理各項工作的準則是評價工作質量的依據,是消滅護理事故的重要措施[4]。
2.2建立手術室護理人員 績效考核制度。醫院應該加強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績效考核管理,以不斷的提高我院手術室護理人員工作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并增強手術室護理人員對于醫院各項規章和制度的敬畏感,使其不敢輕易犯錯;醫院還應該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工資水平、晉升、獎金以及職稱的評定等與手術室的護理安全事件相聯系,制定出科學、可行的各種規章,以促進手術室護理人員護理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此外,醫院還應該加強手術室護理人員的術中巡視工作,使所有的護理人員都能夠意識到術中巡視的重要作用。在對手術室護理人員進行績效考核的時候,特別要重視對手術室護理人員各項原始記錄項的考核,研究顯示,相當多的手術室安全事件的發生均與手術室護理人員操作步驟的遺漏具有較為明顯的關系。
2.3制定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制度 手術室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與護理人員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不強的關系最為直接,然而,這種護理安全事件發生最為根本的原因還是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制度的問題,相關制度的缺乏以及實施力度等是導致手術室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的關鍵原因。明確、清晰、無爭議、科學、客觀、具有較強可行性的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僅可以有效的防止手術室護理人員僥幸和惰性心理的產生,更加有助于手術室護理人員遵章行事習慣的養成,對于降低手術室護理安全事件的發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制度應該包括如下的幾個主要方面:①患者手術之前的確認制度:手術室的護理人員在患者手術之前必須要詳細的檢查手術的安排單,對患者的具體情況、手術臺次、手術時間以及術式進行再次確認,并確認患者物品器械和藥品等是否準備妥當;手術室護理人員應該在患者手術之后對本臺手術的器械、物品以及藥品等資源進行清點;手術室護理人員應該防止醫療器械、物品以及藥品等準備不全或者患者手術之后器械、敷料等遺留在其體內等現象的出現;②手術室的復核管理制度;手術室應該建立患者手術前、術中以及手術后的關鍵指標的雙人復合制度,以確保手術室護理的安全,防止關鍵步驟出錯;③手術患者的交接制度:患者在手術前以及手術后均應該嚴格的執行交接制度,護理人員應該詳細的向交接者交代患者手術之前以及手術過程中的具體狀況,從而為患者的進一步治療提供科學依據;④患者手術標本的科學管理制度:在患者手術之后,主刀醫師應該和器械護士、巡回護士共同簽字確認,以保障手術標本管理的安全;此外,手術室的防感染制度、患者原記錄的填寫和管理制度以及安全事件的處理制度等均是手術室護理安全管理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每所醫院內部均有相應的手術室安全管理制度,然而,手術室作為醫院的重要部門, 其診療項目、設備儀器以及人員等均不斷的發生改變,而如果手術室的護理安全管理制度仍然一成不變的話,則很難適應手術室變化與發展的需要,勢必導致安全事件的發生。所以,作為醫院搶救患者生命的重要部門 - 手術室,其護理安全管理制度也應該不斷地修訂和完善,以保障手術室護理的安全。
2.4為手術室護理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 為手術室護理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及工作環境,最大限度的減少各種職業有害因素對護理人員人身安全的侵襲,為手術室護理人員配備好各種防護用品,以有效的防止體液和器械等對護理人員的侵害等也是降低手術室護理安全事件發生的重要方式。醫院還應該積極的鼓勵護理人員參加各種社交活動,不斷豐富護理人員的業余生活,給予其必要的關心、尊重與理解,最大限度的減輕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心理負擔。
2.5術前疏導 在患者手術之前,護理人員應適當與患者進行交流,向患者說明手術過程及所達到的療效,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囑咐患者正確配合手術的進行,鼓勵患者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同時,護理人員也要提高職業化溝通技巧,運用語言藝術,把握與患者交流過程中語言的嚴謹性,努力營造輕松、信任的氛圍,為手術的成功創造條件。
2.6加強手術室護理工作的人員配置 醫院的手術室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場所,故而,對于在手術室從事護理工作的人員而言,均應該是具有較強專業技能、經過科學、合理配置且相對固定的專業人員。在選擇手術室工作的護理人員時,應該嚴格要求,不僅要選擇正式編制的護理人員,其應該具備身體健康、吃苦耐勞、性格開朗、思維敏捷、動作迅速等優點,還要重視對手術室護理人員法律知識的培訓。手術室的具體工作應該科學、合理的進行排班,并本著以老帶新的工作原則做好手術室護理人員的帶教工作,以不斷為手術室的護理人員注入新鮮的 " 血液 ",提高手術室的臨床護理質量。加強對手術室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鼓勵其進行鉆研和創新,不斷提升自身能力。
3 結論
手術室護理安全隱患的防范和預防是一項復雜和長期的工作, 手術室作為一個高危險的醫療場所, 任何護理的疏忽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完善的手術室的管理制度,科學的人員配置,高素質和專業能力強的護理團隊是手術室安全的重要條件。 所以為確保手術室的安全,需要及時的制定嚴格的規章制度, 對手術過程中的每一細節都要仔細的檢查,不斷的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能力,盡最大可能的杜絕護理事故的發生。 對手術室中存在的隱患要及時的發現和及時處理,為患者的手術創造和諧的手術室環境,提供安全和滿意的護理。
參考文獻: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hypothermia on surgical patient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nursing measures
Li Lian-ying
Operating Room,Wuzhou Red Cross Society Hospital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Wuzhou 543002,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effect of hypothermia on the operation patients and nursing care,in the operation of the targeted selection of reasonable thermal measures,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psychological care,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relative constant temperature of patients during the operation,to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s,reduce various adverse reactions,save medical resources.
[Key words]Prevention;Intraoperative;Hypothermia;Care
體溫恒定對患者維持機體正常代謝及各項生理功能至關重要,直接關系到患者手術的成功與否及預后是否良好[1]。有研究表明[2-4],在手術過程中患者受多種因素影響,50%~70%可發生輕度低體溫,低體溫在臨床上引發的并發癥屢有報道。對此而進行的改良保暖護理設施應運而生,個性化合理保暖護理措施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其既要對術野的暴露充分,又要保證手術的成功及患者的康復。還有研究顯示[5],術中保暖護理還能夠減輕人體由交感神經興奮所帶來的部分不良反應,減輕了術中應激,確保了手術的安全。現報道如下。
1 低體溫對手術患者的影響
1.1寒戰的影響
手術間室溫調節,一般情況下,手術醫生以求舒適,要求溫度控制在22~24℃,故容易造成室溫過低,亦導致患者機體體溫下降。據文獻報道:當患者中心體溫往往每降低1℃時寒戰就會發生,導致患者不舒適,整個機體耗氧量就會增加,心血管供血需求增加,進而加重心臟負擔,并且會使眼內壓和顱內壓增高,增高切口疼痛和增加使用止痛劑的量,延長患者術后的恢復時間。倘若中心體溫下降1.5℃時,會導致心臟疾病成倍增加[6-7]。
1.2 生理指標和內穩態的影響
術中低體溫常見于麻醉和手術過程中,甚至延續致術后,可增加圍術期并發癥的一個重要因素。近年來已引起醫學界人士的密切關注,雖然低體溫可以降低機體代謝率,減少組織耗氧量,增加器官對缺血、缺氧的耐受力等,但低體溫引起氧傳導功能下降可導致機體嚴重缺氧,致乳酸性酸中毒,使患者生理指標紊亂和內環境穩態失調,可造成患者康復和預后不良[8]。
1.3 心血管的影響
低體溫能抑制心肌應激性,造成心肌傳導異常甚至發生室顫,低體溫還會降低機體的心輸出量,增加血液兒茶酚胺的含量,使血管收縮,增加外周阻力和血液黏度,影響血氧飽和度,進而增加心肌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導致心臟意外的發生率增加55%[9]。
1.4 凝血功能的影響
術中低體溫主要是對患者的凝血酶和血小板的影響,造成患者失血量增加,誘發心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增加[7]。以往的研究結果亦表明[10],輕度低體溫可使血小板功能降低,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誘發纖維蛋白溶解、血小板計數減少等,致術中失血量和對同種輸血的需求增加。血小板減少癥、凝血功能異常癥和廣泛性血管內凝血等是低體溫潛在的并發癥。還有研究表明[11],溫度下降3℃可延長凝血酶原時間大約10%。
1.5 麻醉復蘇的影響
低體溫時肝臟、腎臟血流減少,使肝臟代謝及腎臟排泄功能下降,依賴于肝臟代謝的藥物半衰期延長,同時低體溫也會使腎小球的率過濾減少,造成麻醉藥物儲積,進而加重低體溫,形成惡性循環,使麻醉復蘇的恢復延遲,甚至導致誤吸、呼吸道梗阻的發生[12]。
1.6 手術部位的影響
目前認為低體溫致術后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高的機制,一是低體溫的直接作用,切口局部血流及供氧不足,盡管低體溫情況下人體降低機體代謝,氧需減少,但供氧能力的下降仍有可能導致機體缺氧;二是低體溫的間接作用,影響免疫功能,降低機體抵抗能力,使手術部位感染發生率增高[13]。其原因與低體溫影響患者的血管收縮,增加免疫系統的抑制,降低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導致切口感染及相關并發癥有關[14]。這導致患者需要更多的診斷、治療和措施,延長術后恢復進程,增加住院時間和危險性[15]。
2 保暖措施對手術患者的影?
2.1預防低體溫
體溫恒定對患者手術的成功與否、預后是否良好至關重要[1]。因此,醫護人員要針對各項誘因,在術前、術中及術后采取適宜護理措施,使患者體溫保持基本穩定,避免患者出現低體溫。
2.2確保手術安全
保暖措施使患者體溫變化不大,避免了低體溫發生的潛在不良反應,同時保暖護理可減輕由交感神經興奮所帶來的部分并發癥,減少感染,確保手術安全性,提高患者滿意度[16]。有效監測和調節術中體溫,采取合理的保暖措施,能夠促進患者麻醉蘇醒,使患者更加舒適,促進術后康復[17]。
2.3節約醫療資源
術中有針對性地選擇合理的保暖措施,有利于手術患者的術中體溫保持相對穩定范圍,減少患者術中低體溫的發生,降低術后免疫抑制程度,促進切口愈合,保證圍術期患者的安全,減少各種并發癥的發生,縮短麻醉復蘇和住院時間,有效節約醫療資源[8]。
3 護理措施
3.1常規手術室內溫度
控制在22~26℃,濕度在40%~60%。術中患者覆蓋被服,避免不必要的暴露。盡量使患者身處一個溫暖的恒溫環境,避免患者在術中由于外界環境、液體溫度較低或其他因素帶來的熱能的損耗,防止術中低體溫的發生,使其術中體溫得以保持恒定[18]。
3.2保暖護理
目前,在調節好手術室室溫和濕度的基礎上做好以下保暖措施。①盡量避免患者在手術室外的過道停留,術前采用恒溫水毯或使用充氣保溫毯,將水毯或充氣保溫毯溫度調至40℃,使患者感到溫暖舒適,直到患者離開手術室再關閉恒溫水毯[19-21]。另外,將3 L袋自制加熱成墊也是一種安全、有效、簡便的保暖方法[22]。此外,本院自行設計的數字化水暖手術床的臨床應用,更是對術中預防低體溫的一次革新,創新性地使用水為介質,對其進行可控加溫、控溫循環,而起到恒溫保暖的作用。②注意外露部位的保暖,盡量減少肢體暴露,頭部、胸部、四肢裸露部分加蓋保暖棉被或采用保暖手術布巾包裹局部進行保暖;皮膚消毒時,使用適宜加溫的消毒用品,提高醫生消毒皮膚消毒速度及效率,以縮短消毒所需時間,消毒完成后及時鋪無菌巾,盡量較少皮膚暴露的時間[23]。③盡量減少體腔溫度流失,術中將靜脈所輸液體加溫至36℃左右,切口沖洗液需加溫至37~40℃后使用,將血液復溫至30℃(不超過33℃)方輸給患者,最大限度地以減少液體能量交換而流失體溫,從而保持體溫恒定[21-25]。
3.3心理護理
手術室管理者要重視心理護理,安排人員到病區實施術前訪視。讓患者了解手術及麻醉的概況,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壓力,避免因緊張心理致入室后血壓升高,甚至寒戰的發生,影響手術及麻醉的順利實施[6,26]。巡回護士陪伴在患者身?,隨時提供關心和照護,滿足患者的心身需要,從而有效調整患者的心理環境,減輕心理負擔,使其思想放松,減少寒戰的發生。
文章編號:1003-1383(2010)06-0774-02 中圖分類號:R 192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0.06.070
所謂急診綠色通道是醫院為急危重癥患者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務系統[1]。手術室是搶救病人的重要場所,是醫院的重要部門。為急危重癥病人及“五無”(無姓名、無單位、無住址、無家屬、無經費)人員爭取搶救時機,提高搶救成功率,挽救病人的生命,我院手術室特設手術綠色通道。自2005年1月至今通過綠色通道手術成功救治的病人共67例,其中有5例病人在行綠色通道時由于各種原因不夠通暢,現將影響手術綠色通道通暢的原因及對策總結如下。
影響手術綠色通道通暢的原因
1.主觀因素
(1)工作人員服務意識不強 ①白天中控室護士沒有及時接聽電話。②夜班護士沒有將值班電話隨身攜帶,導致電話長時間沒有人接聽。③在班人員接到急診綠色通道手術通知時沒有及時做好術前準備,沒有立即到手術室門口接病人。④聽班工作人員在接科室急診綠色通道搶救電話時,沒有及時趕到科室,從而延誤了病人的最佳搶救時機。
(2)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低下,對病人病情估計不足 術前準備不充分;對各種搶救藥物的作用、劑量、用法及用途不熟練;對各種搶救儀器如除顫儀、血液回收機等的使用不熟練;對各種疾病的搶救程序模糊不清。
2.客觀因素
(1)手術室電話因素 手術室值班電話為小靈通,在手術間內的某個區域有信號盲區,影響通話質量,耽誤了病人的最佳搶救時間。
(2)手術室遠離急診搶救室,且沒有病人專用電梯,尤其是急診綠色通道病人專用電梯,且沒有“病人優先”標識,造成病人在運送過程中花費的時間過長,耽誤了病人的最佳搶救時間。
(3)手術室搶救儀器設備配備不全 如手術室沒有配備床邊B超機、血液回收機、C臂機、小兒除顫儀等搶救儀器,影響病人的搶救時機。
3.管理因
(1)各項規章制度不健全,各種疾病手術搶救不規范 手術室沒有建立各種急診手術尤其是急危重癥手術的搶救常規及應急預案。造成在搶救急危重癥手術病人過程中無章可循,耽誤了病人的搶救時機。
(2)科室間溝通協調不到位①急診室與手術室之間協調不到位:急診室工作人員在電話通知手術室時,沒有向手術室工作人員交待清楚病人的年齡、病情、術前準備情況、預計到達手術室的時間、術前診斷等;手術室有手術時,急診工作人員在沒有得到手術室工作人員同意就直接將病人送到手術室,造成手術室工作的忙亂。②各個外科之間、急診室溝通協調不到位:對于多發傷病人沒有實行首診醫生及首診科室負責制,因為擔心病人沒有人“買單”而互相推諉,從而延誤了病人的搶救時機。
(3)手術室護士配備不足,護理人員梯隊不合理 在手術排班過程中沒有實行“一老帶新”。白天沒有預留手術間和手術護士負責急診手術,遇到急危重癥手術往往因此延誤了搶救時機。
保持手術綠色通道通暢的對策
1.加強對相關人員培訓
(1)努力提高相關人員的急救意識 急救意識是急診科護士最主要的意識,急救服務意識是評價急救護理質量的首要內容[2]。為提高醫務人員的服務意識,尤其是急救服務意識,采用多種形式的醫德醫風教育,如聘請外院專家講學,流動播放醫德醫風宣傳篇等,使醫務人員在思想上真正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讓每一項護理工作,尤其是從事急救護理工作的護士,應更加貼近病人,貼近臨床,貼近社會。盡可能讓病人滿意,社會滿意,政府滿意。
(2)加強對相關人員業務知識的培訓對急救技能實行全員培訓,首先選派優秀的護理骨干外出學習,如參加全國手術室專科護士培訓及全國ICU專科護士培訓。外出學習人員把學到的知識傳授給科室的其他人員。同時,科室要采用多種形式的業務學習,如晨會提問,科室小講課,護理查房,護理知識及技能比賽;急救技能考核如徒手心肺復蘇,除顫儀的使用;常用急救藥物的作用、用法、劑量、用途等。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尤其是急救技術水平。模擬急救是培養護生急救意識和急救技能的重要途徑[3]。對護士的急救理論知識及應急能力采用模擬急救教學。
2.改善硬件設備,優化資源
(1)修建新的外科大樓,在病房樓層設計時急診室和手術室在同一棟樓,并配有病人專用電梯。
(2)手術室配備床邊B超機、血液回收機、C臂機、小兒除顫儀等搶救儀器。手術室的急救儀器設備、藥品專人管理,做好“四定”,完好率100%,任何個人不得挪用或外借。
(3)手術室增配手機為急診綠色通道專用電話,將電話號碼寫在急診室的辦公室黑板上,任何人不得無故撥打綠色通道電話。
3.加強管理
(1)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及設立搶救綠色通道①醫院建立急危重癥病人搶救小組由院長為組長,各科室主任為成員,并特為急危重癥病人設立“急診搶救綠色通道”。平時不定時演練檢查急診搶救綠色通道的通暢情況。②建立綠色通道流程,實行首診負責制,開辟急診綠色通道,急診科接病人醫生確診需綠色通道進行手術建立靜脈通道的同時做好血常規及配血相關科室開通專用綠色通道檢查快速護送至手術室通知其他科室做好搶救準備。③手術室成立急危重癥病人搶救小組及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實行“限時”服務,白天預留手術間和手術護士負責急診手術,接到急診綠色通道電話時立即通知麻醉醫生安排相應的手術間一人到門口迎接病人一人快速做好術前準備巡回護士協助麻醉醫生做氣管插管,動靜脈穿刺,生命體征的監測,并做好搶救記錄洗手護士配合手術。科室所有工作人員由主任、護士長調配,相互配合,按照各種疾病的搶救常規進行搶救。
(2)各個科室之間加強溝通 ①由醫務部負責協調溝通各個手術科室,對于多發傷病人實行首診負責制,為急危重癥病人及“五無”(無姓名、無單位、無住址、無家屬、無經費)人員實行先救治后交費,實在沒有人“買單”的病人的費用由醫院負責,解除醫生的后顧之憂,為病人的搶救贏得了時機。②急診工作人員在電話通知手術室時必須說明清楚病人的病情、術前準備情況、預計到達手術室的時間及手術方式。在手術室有手術的情況下必須得到手術室工作人員答復時,才能將病人送到手術室。
(3)優化手術室護士護理人員梯隊建設,在手術排班過程中實行“一老帶新”。白天預留手術間和手術護士負責急診手術,為急危重癥病人搶救爭取時間。手術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除安排兩名護士值班外,另外安排四名聽班人員,聽班人員在接到科室電話時20分鐘內趕到現場。
運行綠色通道為病人生命贏得了時間,確保科室合作順利與醫療安全[4]。在運行的過程中針對各種各樣的問題加以討論,充分協調,不斷完善與規范運作流程,使之更安全,更通暢,真正成為“綠色生命線”。
參考文獻
[1]楊興易,林兆奮,趙 良,等.關于加強二三級醫院急診綠色通道建設的指導意見[J].中國急救醫學,2003,23(5):333.
[2]周秀華.急救護理學[M].第2版.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340-343.
[3]蘇伶娥,李錦忠,黃曉專,等.模擬急救在護理本科急救護理臨床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右江醫學,2009,37(6):74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