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范文

    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

    第1篇: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范文

    任職期間主要從事油田通信IT基礎設施運維和IP寬帶數據網、運營支撐系統、數字電視等領域的技術研究。撰寫了《建立基于ITIL的綜合運維管理平臺 提高油田通信整體信息服務水平》的論文,對油田通信運維管理體系的建立提出了很好的建議。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油田通信IP寬帶數據網擴容、營業計費系統升級改造等重大項目的規劃及建設方案制定。2008年7月在中國石油信息管理部廣域網參與中石油總部網絡運維,并主要參與了“十一五”信息化規劃項目之一《企業信息系統管理》的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另外,還參與編制了《大慶油田“十二五”信息技術總體規劃》,主要負責編寫“網絡和基礎設施”、“生產保障”兩部分內容。參與編制了《大慶油田“十二五”信息技術總體規劃》,主要負責編寫“網絡和基礎設施”、“生產保障”兩部分內容。主持編制的《油田通信IP數據網2010-2012年滾動發展規劃》對今后三年的IP數據網絡建設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為配合NGN項目實施,主持了公司對營業計費系統升級改造工作,這是繼2001年之后首次從整體架構上對營帳系統進行改造,意義重大。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了油田通信萬兆網建設工程、油田數字化系統工程、動力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工程、營業計費系統升級改造等工程設計工作。其中,《2004年寬帶網擴容工程》、《2006年油田數字化系統工程》、《114及96760系統改造工程》獲得了油田公司優秀工程設計項目一等獎。

    今年,主要參與了《大慶油田三網融合網絡技術與應用研究》科研項目。該科研項目的相關成果在大慶油田,乃至中石油所屬各單位、國內其他任何地區都有廣泛而深遠的應用前景。除此之外,我還參與了《通信資源地理信息綜合管理系統》的技術研究,獨立開發完成了《油田通信“96760”呼叫服務中心系統開發》項目,并分別獲得了大慶石油管理局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和三等獎;我主要參與的《大慶油田通信公司SCDMA短信網關工程》獲得了大慶石油管理局企業信息化優秀軟件;我獨立開發的“油城百事通信息系統軟件”、“油田通信網絡協同辦公自動化系統”分別獲得了青年創新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

    我撰寫的《云計算技術研究及大慶油田云計算中心建設構想》、《IP寬帶數據網建設現狀及發展設想》、《通信公司動力及環境集中監控系統建設》等論文先后在大慶油田信息技術應用大賽、省通信學會學術年會和公司科技論文集中發表。

    基于我在企業信息化建設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我連續6年被公司聘為公司級學術技術帶頭人、技術骨干。2009年2月,我被大慶油田公司評為2008年度油田信息化先進個人。

    第2篇: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范文

    關鍵詞:鄉鎮企業 ;發展; 產業結構

    鄉鎮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積極促進城鄉一體化的經濟形勢下,如何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對加快新農村建設,加快城鎮化進程,穩定社會秩序,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增加就業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具有積極而現實的意義。

    一.拓寬鄉鎮企業融資渠道

    在我國鄉鎮企業發展過程中,最為棘手的問題就是資金匱乏。鄉鎮企業由于受規模和經營的限制,資金有限,會影響到整個生產過程的運作。

    (一)努力推進鄉鎮企業信用建設。鄉鎮企業首先要遵守誠實信用的原則,誠實守信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鄉鎮企業融資難主要原因是融資信度低,所以加強鄉鎮企業信用建設對于解決鄉鎮企業的融資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充分利用民間信貸。鄉鎮企業之間可以進行互的臨時資金融通,要發揮彼此之間信息比較優勢的作用,緩解鄉鎮企業融資困難。通過合法手段吸收投資,促進鄉鎮企業發展。

    (三)充分發揮金融市場的作用。有規模的鄉鎮企業可以通過各種合法融資方式籌集資金,有融資經驗的鄉鎮企業可以帶動剛啟動的鄉鎮企業進行融資,獲取多方貸款。1充分利用籌集到的資金,改進技術,更新設備,引進優秀管理人才,做好產品生產銷售。

    (四)加強貸款擔保機制的建設,構建完善的農村金融體系。建立健全鄉鎮企業融資法律法規,不斷改變鄉鎮企業目前融資難的現狀,緩解鄉鎮企業在資金需求上的不足。2

    二.改善人才管理機制

    得人才者得天下,不論是什么性質的企業,不管其規模大小、級別高低,人才可以說是企業興衰成敗的關鍵。所以新時期鄉鎮企業要留住人才,吸引高素質人才。

    (一)努力提高鄉鎮企業主自身的素質,充分發揮人格魅力。企業主是企業的“領頭羊”、“主心骨”,一個有信譽、有魅力的領導者會讓企業員工對其充滿信任,對企業發展前景滿懷希望,愿意與企業同甘共苦,一同成長。企業家要讓企業長期發展就不能任人唯親,專斷獨行,更不能埋沒人才,浪費人才,排擠人才。

    (二)重視獎懲有別,激勵員工。企業的獎懲制度應該作為激勵員工的有效手段,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遏制不良企業風氣,積極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3努力處理好員工主觀努力與工作成績的關系,行為結果與報酬的關系,報酬與滿足個人需求的關系,建立起一種強大有效的激勵機制。

    (三)加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員工,給企業員工以和諧溫暖的工作環境。管理層應尊重自己的員工,關心人、重視人、信任人,關心員工的生活、成長、學習,注重員工的綜合性發展,強調員工在公司中的重要地位,讓他們發揮出勞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在企業內部建立晉升機制。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注重培訓內部員工,從企業內部選拔人才,除了讓本企業員工感受到職業的規劃性,更得到歸屬感。更要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提供豐富的教育和培訓機會,學以致用,視企業如同自己的生命。

    三.提升鄉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鄉鎮企業只有改變以前傳統的、落后的經營方式,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

    (一)轉變經營者的傳統觀念。企業經營者應明白:先進的技術是企業進步的源泉,技術創新是企業立于不敗之地的保障。企業經營者要改變以往傳統觀念,才能讓整個鄉鎮企業有徹底的改變,才能去影響整個生產經營活動。大力引進企業所需技術人才,擯棄陳舊設備,采用生產效率高、無污染的生產設備,學習先進地區的經驗、先進企業的技術。

    (二)加大企業技術創新經費的投入。企業要創新就需要人才、技術、先進設備等,這一系列的投入都離不開經費,為此,政府應該發揮優勢提供鄉鎮企業融資“綠色通道”,另外,鄉鎮企業主也應該清楚認識到創新后的生產技術可以大幅提高生產效率,大幅增加企業利潤,自愿進一步對創新技術科技加大投入。

    (三)創建技術創新機制。加快制度創新,適時的制度創新能夠使企業適應環境變化的需要,形成企業內在的動力機制。成立鄉鎮企業的技術開發部門,培養大量技術創新人才。明確創新者在企業中的利益,允許創新者以技術入股等各種形式獲取收益。充分調動企業和科技人員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改變傳統的粗放型增長方式,改變那些對資源、能源等依賴程度過大,發展嚴重受影響的經濟發展模式。

    (四)提高鄉鎮企業管理水平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國有企業活力增強,鄉鎮企業管理水平低下的弊端明顯地暴露出來,加強鄉鎮企業管理勢在必行。誰能及早認識這個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誰就會成為今后競爭中的強者,為此鄉鎮企業要做到:

    (1)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有兩條重要途徑:一是加強管理實踐鍛煉,通過不斷實踐與總結來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二是加強管理理論知識和實務的培訓。對鄉鎮企業來說,要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培訓制度,制定詳細的培訓計劃,明確培訓目標與要求,通過培訓不斷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2)提高鄉鎮企業科學管理的效率。良好的企業管理效率不僅需要建立起科學的領導體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積極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管理方法,引進和借鑒現代管理思想和手段,大力推進企業管理的完善和創新,通過抓好人力、營銷、質量、成本、財務、安全、環保等方面的管理,更需要不斷加強基礎管理,抓好專業管理,優化現場管理。從而才能夠實現鄉鎮企業提高生產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生產效率。

    (3)逐步建立一套具有鄉鎮企業特色的管理模式。在我國獨有的經濟特色下鄉鎮企業應該建立一套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形成自己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使企業管理逐步走上現代化、科學化的軌道。

    五.促進鄉鎮企業結構調整

    (一)調整產業結構。要注意特色旅游業的發展,積極利用全國各地豐富的、特色的自然資源優勢和條件大力發展旅游業及其相關行業,吸引投資,增加收入,從而促進鄉鎮各行各業蓬勃發展。

    (二)調整產品結構,發展特色經濟。開發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較高的產品,形成特色優勢,加快由自給自足型農業向商品農業、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積極探索農民小生產與產品的大市場之間的銜接方式,大力發展特色鄉鎮經濟和優質高效產品,努力提高產品品質、檔次和科技含量。

    (三)調整體制結構,培育企業現代職能。鄉鎮企業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有效提高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盡快形成多元化的產權主體和股權結構,吸引民營資本和外資參與集體經濟、私營經濟的改制和改造,構建鄉鎮企業長期發展的動力機制;4引導具有一定規模的鄉鎮企業通過控股、參股、兼并和聯合等資本運作手段,實施跨鄉鎮、跨區域的兼并重組,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資本的社會化,提高企業規模水平,從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六.加快鄉鎮企業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的建設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發展的升華,都是迅速推進發展的強心劑,與國外相比,我國鄉鎮企業在信息化建設方面已經落后了許多,5面對參差不齊的鄉鎮企業,如何使好的帶動差的、信息化發展快的帶動信息化發展慢的、信息化意識強的帶動信息化意識弱的。為此,提出以下建議:

    (一)信息化建設應該形成共識。要讓鄉鎮企業家們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根據企業自身實力確定如何進行信息化建設,杜絕盲目跟從的現象。

    (二)系統地進行企業信息化建設。鄉鎮企業的信息化應根據自身的需求和能力以及企業的愿景和目標來系統規劃。明確信息化的目的,規范企業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才能全面實現信息化。

    (三)選擇適合自己企業的管理軟件。鄉鎮企業可以選擇便于使用、靈活性高的、可以快速實施的軟件產品。

    (四)加強專業信息化人員的培養。專業的信息化人才對逐步實現鄉鎮企業的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強管理人員對互聯網的認識,有效地促進鄉鎮企業的信息化建設。

    (五)網上渠道。目前,全國各地許多企業已經在網上開展產品展示,比如,福建的許多企業在網上開展公司產品展示,客戶一天24小時都可以在網上瀏覽公司的產品,有意向的客戶就很容易了解產品,找到企業,實現交易成功。實踐證明,產品展示渠道多樣化是政府引導企業特別是鄉鎮企業開拓網上市場、發展電子商務、推進企業信息化的一種有益的活動和有效形式。

    總體來看,我國鄉鎮企業應該積極面對挑戰,抓住機遇,正視存在的不足,學習和引進先進技術、經驗,拓寬鄉鎮企業融資渠道,提升鄉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壯大自身,改善人才管理機制,提高鄉鎮企業管理水平,促進鄉鎮企業結構調整,加快鄉鎮企業信息化建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當中立于不敗之地,為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新農村建設和現代農業發展、提高國民經濟水平做出重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曹云升.新時期鄉鎮企業融資問題探析[J].與現實,2006,(4):169-171.

    [2]張婷婷,揚靜.鄉鎮企業策略人力資源管理探討[N].福州晚報,2006-03-10(5)

    [3]邱家洪.試論中小企業人才吸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5,(6):49-51

    [4]秦雪.我國鄉鎮企業的現狀及發展[J].遼寧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1-13

    第3篇: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范文

    關鍵詞: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農產品

    中圖分類號:F30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3) 24-0000-02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項偉大的運動,它是我國發展過程中重要內容,它直接關系到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戰略部署,解決中國上億人口日常生活所需,所以國家要想解決“三農”問題,就一定要重視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運作。電子商務的優越性也會被企業和農戶所認可,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一項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與傳統農業的結合,只有利用科學技術指導農產品進行生產、組織和貿易,才能真正提高農業的現代化、信息、標準化和現代化。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很多農產品的產品都是居于全國的前列。因此,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實現農產品貿易的電子化運作,不僅可以解決農村地區農產品與市場經濟發展不協調的問題,而且可以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立,真正提高我國農民的收入。

    一、農產品電子商務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信息化體系并不健全

    從全國農產品的生產發展趨勢來看,各省市在建站、購機和入網都設立了相應的程序,農業信息化體系的建設,國家在行政上條塊分割了網絡發展,甚至還出現重復建設的現象。國家對于農產品的信息不夠重視,導致農業信息化系統與規范化水平低,農業信息的收集和的格局也沒有在市場上形成。尤其是農產品信息的加工、利用和農業信息的開通方面更加欠缺,農業信息市場的培育發展非常地緩慢,農業信息服務市場、農產品加工市場和農產品設計市場也會非常地滯后。農產品的電子商務運作也無法形成農業信息化體系。農業信息服務缺乏針對性,使目前農業信息建設還局限于農業新產品和新技術的傳播,導致對于農業市場的信息傳播的力度不夠。

    (二)政府沒有起到建設電子商務的主導作用

    從國外的發展來看,農業仍然是國家重點保護的弱質的產業,政府在信息化建設所起到的是主導的作用。國外為了發展農業,制訂了更加詳細的規劃和政策,同時加強立法和增加投入,因此從國內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情況來看,國家在政策方面發揮得并不是很夠。尤其是在1996年制定了《“九五”期間農村經濟信息體系的建設規劃》,整個過程只重視紙質的信息,并沒有對信息網互聯及信息共享上花功夫。在項目的投資上,農業部也沒有進行過多投入,雖然在前幾年就提出了“金農工程”,但國家并沒有針對農產品貿易提供專項資金,加強信息體系的建設。

    (三)農業信息的渠道不順暢

    由于農產品的信息并不順暢,信息接收的方式過于落后,農民的信息意識也會無法緊跟時展的步伐。過去農產品信息,都是由于農村的基層主要是通過開展辦班、發資料和有線電視等方式進行傳播農業信息,這種方式顯然是跟不上市場變化。農民過于被動地接受基層干部和農業信息機構的傳播,導致農業信息的傳播效率出現了問題。農村信息的單向性和被動性,極容易導致農業生產與市場的需求不相匹配,農業生產大起大落,引起價格波動,無法真正體現農產品的價值。過去小規模的生產模式已經使農民習慣了種什么和養什么,在整個過程都需要經驗,尤其是在經濟和文化方面的限制,他們沒有及時直接地從事市場所需要農產品的生產,因此農業信息的渠道不順暢,直接導致電子商務在農產品貿易的發展受阻。

    (四)電子商務管理資源分散

    由于國內大部分的企業還是依靠傳統的管理模式,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農產品企業進行電子商務化是大勢所趨,但是由于企業的傳統的管理模式,無法滿足目前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尤其是組織構架過度老化,在組織架構中,缺乏電子商務的管理人才,導致企業的電子商務運作只是停留在初級發展階段,電子商務管理資源的分散,更加不利于農產品的貿易。

    二、農產品電子商務實施中存在的問題的相關對策

    (一)充分利用農業信息資源的開發

    只有加強農業信息服務的建設,才能夠構建農業信息中介機制。農產品企業要有選擇性地開發利用農業信息資源,并通過規范農業信息標準,提供更多農業、農村和農民所需要市場供求信息和科技信息,加強各類農業信息數據庫方面的建設,直接擴大信息采集的覆蓋面。

    農業企業還需要構建農業信息中介傳遞方面的機制,保證農業信息能夠進村,然后傳遞到每一個農業企業。鄉鎮農業信息服務站是聯結互聯網和農民的紐帶,農民需要什么樣的信息,推銷哪一類產品,都需要通過農業信息服務站在互聯網上進行。農業企業電子商務建設和功能的實現,離不開企業的電子商務化的建設,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工程,將信息化納入到企業的經營管理當中,強化管理層對于企業信息化建設的責任感,建立信息的責任制和企業信息主管為核心的信息組織體系,為制定企業信息化規劃和技術方案,做好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的建設,從技術培訓、人力資源管理和管理配套設施,都能夠實現加強企業信息化的建設,真正培養一支強大的信息化的隊伍。

    (二)政府推動現有的基礎設施資源

    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資源,需要通過政府推動并整合信息基礎的構建,建立一個完善的鄉村多級農產品貿易的信息網絡,農業信息是一個典型的公共產品,而且有非常強的外部性,無法通過市場進行提供,在網絡經濟時代,農村基礎建設概念過于廣泛,而不應該局限于水利和中低產田方面的改造。還需要將農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作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由各級政府共同組建一個龐大的電子商務平臺,針對當前農業的需要,提供農業信息基礎資源,節約投資,緩解農業信息化建設方面的不足。

    要積極從上到下構建信息平臺,形成綜合信息高速公路,實現全國區域內信息的連通。同時,在農業電子商務機構內部組建農業專家咨詢機構和技術配貨服務公司,對存在的技術問題進行指導、咨詢。在基礎較好的地區,可以建立農業電子商務公司,并在公司內部設立信息化專家坐席,專職負責整體策劃,建立信息采集、處理、系統,整合人力、資金、技術、信息等各類資源。建立適合各農業生產單位自身的計算機網絡,可以分行業或分地區建立網頁,便于農戶和顧客及時方便了解信息,按照市場需求選擇生產和合理銷售自己的產品,取得最佳的經濟效益。另外,農業信息也是政府制定政策和決策的依據,從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出發應對農業信息基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三)抓好農產品電子商務方面的試點

    我國的農業企業應用電子商務一定要建立企業的電子商務平臺,在內部建立互聯網系統,利用網絡進行企業內部信息的交流,同時在企業內部實現電子化管理,降低管理的費用,提高企業動作的效率,農業企業還需要通過電子商務系統,將產品的信息,進行市場調查、農產品的貿易調查,簽訂合同,履行電子商務契約,全國有部分企業已經建立綜合性強的電子商務系統,將貿易活動盡可能地轉移到網絡系統中進行完成。

    為了著力提高農產品的效率,農產品電子商務總體上還是處于一個網上傳信息的初級發展階段,開展農產品電子商務所需要配套條件和市場發展機制并沒有形成。因此,真正意義上的農產品電子商務并沒有實現,農產品電子商務是全球農產品貿易發展的最終趨勢,只有適應我國加入WTO后,順應網絡經濟時代農產品的電子商務,通過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真正促進農產品的產供銷,提高農業產品的流通,真正推進我國農業信息化建設,發展電子商務的最為關鍵的部分就是需要推動農產品的認證,健全法規和完善農產品貿易的信用制度,為農產品電子商務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同時還需要改革傳統的物流方式,開展大范圍的限時送貨,設立專職人員通過電話營銷和互聯網進行業務溝通。

    (四)重新整合電子商務管理資源

    農業企業應用電子商務,不能只是停留過去只是利用網絡進行信息,而是需要更深層次地進行利用,利用電子商務龐大的資源網絡,形成更強大的競爭優勢。農民、企業、顧客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模式下信息的溝通,它與傳統的商務模式截然不同,農業企業也需要利用互聯網電子商務系統,對企業的組織結構進行合理的改造,從而實現企業組織扁平化管理,掃除電子商務管理的障礙,真正提高企業和效率,有條件的農業企業要將電子商務系統與企業資源的ERP和業務流程緊密結合,打破過去傳統的管理模式,對企業的組織進行重新組建,建立一個適合電子商務發展的新企業。

    三、結束語

    近幾年來,中國的企業在互聯網交易上進行了不斷實踐和探索,要想構建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平臺和交易業務平臺,就需要解決農產品流通過程中的問,為中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實施積累更多的經驗,從而引導企業進行重新整合資源和商務流,真正改變傳統的交易,形成更多高效的產業鏈。由于中國農產品流通面臨著快速發展的市場環境,同時也面臨著企業激烈的商務模式和產業鏈的競爭,因此企業需要進行重新評價和繼承原有的業務方面的流程,真正整合產業鏈,電子商務技術應用于企業的商務運作,可以說給企業帶來更多新的價值,包含了觀念和管理意識的創新,加強信息技術的改進和渠道的拓展,起到品牌提升,標準統一改善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明.農貿企業電子商務信息資源整合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河海大學學報,2012.

    [2]王佳.基于電子商務的農產品貿易研究[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

    第4篇: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范文

    關鍵詞:煤礦;調度信息化;原則;措施

    中圖分類號: TD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6)34-195-2

    0 引言

    煤礦作為一種重要能源,在各行各業的生產活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煤礦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安全管理和生產效率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煤礦調度是整個煤礦生產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煤礦調度管理水平直接影響煤礦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發展前景,為有效提升綜合實力,煤礦企業需要結合自身的生產實際情況,充分利用現代化科學技術,從生產業務、安全管理、人員管理等方面,加強調度信息化建設,建立安全生產信息資源共享平臺,提高煤礦調度工作質量,實現煤礦企業的現代化調度管理。

    1 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意義

    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推動了煤礦生產行業的進步和發展,提高了煤礦行業的高科技生產含量,有利于改善生產信息滯后等傳統煤礦生產狀況,通過各種現代化技術手段,提高了煤礦生產的安全性、高效性。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從煤礦生產調度環節入手,主要研究煤礦生產業務流程、人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設,其中煤礦生產業務流程包括煤礦的開采、清洗、運輸等,人員管理則是人員分配和班次調整。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實現煤礦生產的高效化管理,保障安全生產。

    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的本質是以實時調度為基礎,綜合各類信息數據,實現煤礦生產現場的全面指揮和控制,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生產調度信息系統查看煤礦生產狀況,例如煤礦產量、人員班次安排等,通過總結和分析煤礦生產過程中的相關數據,從而作出科學的生產管理決策,為煤礦生產的整個過程提供全面指導。因此,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提高了管理人員決策的準確性,避免了由于決策失誤造成的生產事故,減少了各種安全隱患,有利于煤礦生產效益的提升。

    2 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的基本原則

    2.1 簡單性和便捷性

    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需要煤礦企業各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參與,因此,必須建立一種更加簡單性和便捷性的調度信息管理系統,從而使得工作人員能夠快速并熟練地進行操作。根據國內外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實踐分析,系統的應用價值不僅僅體現在強大功能和先進技術方面,還應該體現在簡單操作性方面。因此,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需要結合生產實際,開發一套簡單、易操作的管理系統,方便企業領導和基層員工使用,從而更加高效、快捷地完成各項調度和控制工作。

    2.2 適應性和實用性

    煤礦生產現場的環境十分復雜,需要提高煤礦調度信息管理系統的適應性和實用性。在煤礦調度化建設過程中,要綜合考慮生產調度所涉及的業務流程和計劃實施應用的環境,設計靈活性較高的軟件,保障煤礦調度信息管理系統的適應能力,從而滿足生產需求和環境變化。實用性也是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的一項基本原則,是軟件質量的直觀評價標準,調度信息化管理系統需要密切聯系調度業務的工作實際情況,并結合煤礦各個開發部門之間的工作關系,確定軟硬件的設計條件。

    2.3 安全性和可靠性

    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中要積極采取安全防護措施,提高調度管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首先,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涉及眾多的線路和設備,需要委派專業人員進行定期的檢測和維修,避免風雨雷電等自然災害以及人為破壞造成的不利影響。其次,調度信息管理系統設計的過程中,要采用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例如建立防火墻,提高安全防范能力,防止網絡病毒或黑客的襲擊,保障各項信息數據的安全性,進而提高整個系統運行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2.4 發展性和先進性

    現代科技日新月異,煤炭調度信息化建設還需要始終堅持發展性和創新性的原則,在實現現有功能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先進的技術不斷進行完善和發展。在調度信息管理系統設計方面,要應用符合高新技術潮流的新型軟件和硬件,從而將系統的各項指標提升到領先水平。煤礦調度信息系統可以采用Web開發新技術,利用C#語言、B/S架構、Web Service技術、平臺、SQL Server數據庫等提高系統的先進性,還可以借助路由設備以及無線技術加強網絡管理,實現煤炭調度信息化的創新性建設。

    3 煤炭調度信息化建設措施

    3.1 明確信息化建設目標

    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要將總調度室和相關生產單位的日常管理工作作為主要的研究目標,通過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實現更加具有靈活性的報表管理服務,使得煤礦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和聯系機制,從而更加直觀、系統地對整個煤礦生產過程和經營狀況進行掌握和控制,為煤礦企業未來的發展和經營提供可靠、及時的信息資料。

    3.2 增強信息化建設意識

    我國煤炭行業處于轉型發展的特殊時期,煤炭企業要增強調度信息化建設意識。首先,提供充足的資金,為調度信息化建設購置更加先進的煤礦管理設備,引進科學的調度管理技術;其次,煤礦企業要加強人才培養,對煤礦各部門人員進行定期教育,提高工作人員的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強化他們的信息化意識,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從而使得自動控制技術逐漸代替勞動強度較大的人工操作,保障煤礦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3.3 構建調度指揮平臺

    煤炭企業需要構建調度指揮平臺,方便管理人員和領導對各基層單位或部門的安全信息、生產業務數據、生產過程數據進行有效的集成和綜合利用。煤炭生產業務數據主要指的是自動化辦公數據、圖紙資料管理數據、綜合統計數據、生產計劃數據等,因此,煤礦調度需要處理的數據種類豐富,需要先進的硬件設施和完善的功能提供保障,其調度指揮平臺中的用戶與數據操作對應關系如圖1所示。

    3.4 建立應急指揮系統

    由于煤礦事故常發,這樣就需要在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中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從而能夠在緊急的狀況下實施相應的救災指揮。通過實施事前計劃或相應的應急措施,繼而將所有的人力以及可能的物力進行調動,在煤礦事故發生之后,能夠對事故發生的現場進行有效控制,排查潛在的危險,保護現場人員安全,調動所有的資源和力量使事故對人員以及財產所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4 結束語

    總而言之,煤礦調度信息化建設對整個煤礦安全生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煤礦企業必須認識到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并根據相關的建設原則,利用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不斷完善和發展調度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煤礦生產的自動化控制和管理,推動煤礦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王琰濤,位建峰,劉晨.煤礦安全生產調度的信息化建設[J].科技創新導報,2012(05):94.

    [2] 張國君.我國煤礦生產調度系統信息化的現狀及發展方向[J].技術與市場,2014(12):323-324.

    [3] 王建.煤礦調度管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4.

    [4] 張萍,楊洪濤.煤炭企業自動化信息化建設的探討和實踐[J].山東煤炭科技,2010(05).

    第5篇: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范文

    【關鍵詞】:綠色礦山;智能礦山;建設

    根據統計數據分析和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我國采礦行業發展的狀況總體令人堪憂,主要是采礦行業沒有實現對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高效利用,具體表現在大部分礦山企業仍然存在著礦產資源開采不充分,開采過程中大量可采資源被遺失浪費,開采能耗水平遠高于發達國家。同時,由于對礦產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利用還對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當前的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信息化時代的發展需求。我國的礦山企業正迫切需要改變現有落后的資源開采利用模式,尋求一種高效、節能、綠色、安全、智能的發展模式。

    1、 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現狀

    礦山行業的發展,以煤礦為代表,經歷了人工開采、傳統機械化開采、自動化采礦等幾個時代。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礦山行業也開始逐步進入信息化發展模式,現代化礦山建設與信息化技術的融合已逐步延伸擴展到安全環保、生產運行、行政決策等管理系統的方方面面。在一些大型礦山業企業率先建立了ERP系統、安全監測監控綜合信息管理系統、部分崗位無人值守的智能操作系統,已達到國內外同行業先進水平。在看到這些信息化礦山建設為我國礦山行業發展做出引領示范的同時,必需注意到,由于我國信息化礦山建設的起步較晚,經驗尚不足,并且大部分企業缺乏對智能礦山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另外,還存在行業發展缺乏資金支持以及高素質人才的技術支撐等系列問題,造成了國內采礦業兩化融合水平整體偏低的局面,我國目前礦山業智能化的總體發展水平還遠落后于發達國家及國內其他行業。

    在綠色建設方面,我國綠色礦山建設目前主要集中在采礦生產、區域環境保護等環節,并沒有形成完全意義的綠色礦山。截至當前,我國采礦企業數量已突破12萬家,采礦城鎮數量超過300個,采礦人員總數約2100萬,礦業體系非常之龐大。但上述礦山中的綠色礦山數量極少,綠色示范礦山僅在500家以下,遠遠低于我國五年綠色礦山試點目標。同時,上述礦山的管理缺乏科學有效機制,其整體格局混亂,特別是針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國的采礦行業還缺乏高效的開發和保護技術手段,導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另外,我國缺乏準確的綠色礦山建設的定位,對綠色礦山管理內容、經營內容等設置不明確,е率┕す程中只能實現綠色礦山“形”的構建,并沒有把握其根本。整體而言,我國的綠色礦山建設還處于起步階段,綠色礦山數量少,規模小,技術和管理仍有很大缺陷,礦山建設的生態保護效果和經濟效益并不明顯。

    2、綠色智能礦山建設措施

    綠色智能礦山建設是一項充滿美好前景的科學發展戰略,實現綠色智能建設不僅需要礦山企業自身的優化升級,同時還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需要積極動員各方面力量,多角度多層面的去探索和推動。建立綠色智能礦山,促進采礦業的可持續發展,須創建“開局合理、資源集約利用、科學創新發展、節能減排、信息一體化、智能決策”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新模式。具體措施應包括:

    2.1 保證礦山的開局科學合理

    礦山的開局合理,是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的基礎條件。保證礦山的開局合理,首先是礦業權的設置方案要科學,其次是礦山企業在調研編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階段,要樹立大局觀念、要根據礦產資源的賦存及分布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發展定位,選擇先進適用的生產工藝,要以提高采礦效率、實現規模經濟、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資源為基本原則。已有礦山企業加速基礎設施設備的升級改造,建立高效平衡的礦山生產環境,是實施綠色發展的基本條件。行業監管部門,要引導礦山行業以總體設計――分步實施為指導的策略方針,做好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的發展規劃,督導礦山積極探索適合自身企業特點的發展模式。

    2.2 促進資源的集約開發利用

    搞好礦產資源的集約開發利用,一可減少基礎設施的建設投資,有利于集中建設環保設施提升綠色開發水平;二是便于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提升礦山智能化水平;同時,資源集約開采還有利于延伸產業鏈,促進區域循環經濟發展。礦山企業要避免采富棄貧,應通過提升智能化技術水平,提高采礦回采率,加大殘存礦產資源的回收力度,對具有利用價值的伴生礦產資源進行綜合開采,擴大對礦山廢棄物的二次資源回收力度,是實現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的基本途徑,也是資源集約開發利用的基本要求。

    2.3 加強節能減排工作

    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加強節能減排工作,是時代賦予企業的歷史責任,同時,礦山企業通過加強節能減排,還能有效推動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礦山企業要加強節能減排工作,就要及時改善能源消耗管理,通過淘汰高耗能的、落后的生產設備,更新改造生產工藝,提高現代化的管理水平,以此來提高單位能耗產值以及廢棄資源的重復利用率,減少能源浪費以及廢棄污染物排放,這正是綠色智能礦山建設的要求。

    2.4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因此現代企業的發展更要突出強調科技創新的引導作用。在綠色智能礦山建設中,科技創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綠色發展也要講成本和效益,那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最好方法就是加強科技創新管理,智能礦山的建設也是如此。鑒于我國采礦行業技術水平總體落后的現狀,各礦山企業應積極引進吸收國內外先進的生產工藝和技術管理,汲取同行業的成功發展經驗,打破自身發展的常規約束,從而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還要創新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和改善的綠色發展方式,以適應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而需要。

    2.5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企業標準。

    我國正處在法制化建設的進程中,依法、守法、合法生產經營是企業的立身之本。健全完善法制保障,也是綠色智能礦山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首先,各礦山企業要意識到制定完善內部規章制度以及企業標準的重要性和急迫性。其次,政府部門要適時出臺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使得行業發展有法可依,有規可循,還要積極鼓勵礦山企業高效節能信息化發展,對高能耗不環保、現代技術裝備水平低、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企業責令升級改造。第三,礦山行業管理部門要積極組織引導企業建立信息化標準體系,促其樹立綠色智能發展的先進理念。

    2.6 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目前,世界將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第三次工業革命,是以原子能、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要標志,涉及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等諸多領域的一場信息控制技術革命。這次科技革命不僅極大地推動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而且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使人類社會生活和人的現代化向更高境界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既是信息控制技術。礦山行業要想與時俱進,不落后于潮流,就必須加快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礦山企業的兩化融合既是適應時展的需要,也是建設綠色智能礦山的最有效手段。

    結語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國家和社會對礦山行業實施高效、安全、綠色、智能生產的要求不斷提高。未來的礦山行業,必將逐步拇統礦山模式朝著綠色環保、安全高效、現代化、智能化的新模式轉變,實施綠色智能礦山建設是適應時展的明智之舉。

    【參考文獻】

    [1]推進數字化智能礦山建設 提升礦山管理水平[J]. 水泥工程,2016,(05):4.

    [2]林強. 凝聚綠色發展共識 推進綠色礦山建設[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5,(07).[4]王帥華. 信息化智能礦山建設[J]. 科技視界,2015,(04).

    [3]靳利飛,安翠娟. 關于綠色礦山建設的優惠政策探討[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S2):349-351.

    第6篇: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范文

    關鍵詞:云計算;服務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4)22-5359-03

    1 概述

    云計算是繼大型計算機到客戶端―服務器的大轉變之后的又一次變革。2006年Google首席執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會上首次提出“云計算”的概念,2007年10月,Google與IBM開始在美國大學推廣云計算的計劃。目前,關于云計算的概念仍然眾說紛紜,不同文獻資料和專家對云計算的定義有不同的表述,總之,云計算是一種對信息資源的使用和按使用量付費的商業模式。云計算的基本特征是:云計算是超大規模的服務器集群通過虛擬化技術提供高效、通用、可擴展的按需服務,對用戶來講價格相當低廉。在云計算環境中,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擁有硬件和軟件資源,并進行管理和維護等操作,終端用戶只要擁有任何一臺可以聯網的電腦即可。

    2 云計算應用服務模式

    云計算將成為未來信息產業最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1-3]。目前關于云計算用于信息服務的模式包括以下三種類型:軟件即服務(SaaS)、平臺即服務(PaaS)、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4-5]。

    SaaS:以服務的方式將應用程序提供給互聯網用戶,用戶不需要在自己的電腦上安裝應用程序,更不需要購買應用軟件,而是通過Web租用所需軟件的功能。實際上,這種服務模式不但特別適合中小企業,可以大大減輕中小企業IT部門的運行成本,對于任何規模的企業都可以通過SaaS獲取自己所需要的服務。

    PaaS:對于開發型客戶,它提供了一個設計、開發、測試的平臺作為服務,本質上它以SaaS的形式向開發型用戶提供服務。比如谷歌App Engine平臺,提供的基于谷歌數據中心的開發、托管網絡應用程序的平臺,每個應用程序都可以使用500M的存儲空間,可支持每月約500萬頁面瀏覽量的CPU和帶寬。

    IaaS:以服務的形式提供服務器、存儲和網絡硬件以及相關軟件,客戶可以通過云計算技術來遠程訪問計算資源,包括計算、存儲以及應用虛擬化技術所提供的相關功能。比如當你想運行成批的程序,但你沒有適合的軟硬件環境,可以通過Amazon 的EC2實現;當你想在網絡上一個短期的網站,你可以使用Flexiscale;當你想在網絡上存儲大量的文件,可使用Amazon 的S3。

    這三種模式都采用外包的方式,可以減輕企業IT部門負擔,降低管理成本,從更高的層次看,都是為了解決一個商業問題――用盡可能少的資本支出獲取功能更強的商業服務。

    云計算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IDC (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 調查數據報告顯示: 2008年全球范圍內云服務總值達160億美元,2012年這一數值達到420億美元。因此,IT應用的提供方和消費方將通過云計算聯系在一起,這將為信息計算業提供幾萬億的商業機會[6-7]。

    2013年中國公共云服務市場規模達到47.6億人民幣,較上一年增長速度達36%。鑒于大企業對數據安全性要求較高,云計算在大企業中多以私有云應用為突破點,實現企業內部“研發―采購―生產―庫存―銷售”信息一體化進程,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中小企業首選SaaS/PaaS服務,云計算將成為解決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困擾的變革方向,如縮短信息化建設周期,降低信息化建設成本等。

    3 云計算案例分析

    提供關于云計算商業應用的大公司主要有Google、亞馬遜、IBM、微軟等。由于各公司研究云計算的基礎不同,云計算發展的方向和概念也不同,所以各自云計算項目產品的服務功能也不同[8-0]。

    Google是云計算的提出者,并且其在云計算技術上一直處于領先地位,圍繞因特網搜索創建了一種超動力商業模式。Google的云計算商業產品有IaaS類型的Apache開源項目Hadoop和PaaS類型的Google App Engine。Hadoop是一個能夠讓用戶輕松架構和使用的分布式計算平臺,向用戶提供高可靠性、高擴展性和低成本的開發環境,用戶可以輕松地在Hadoop上開發和運行處理海量數據的應用程序。App Engine是Google的另一項云計算服務項目,它向用戶提供一個基于Web的管理控制平臺,用戶可以運行用Python設計語言編寫的Web軟件。

    云計算產品商業運營模式最成功的當屬亞馬遜(Amazon)。亞馬遜的云服務市盈率在美國高科技公司中遙遙領先,遠超Google、IBM和微軟等,2012年Amazon的云計算業務占全美云計算業務的15%左右。亞馬遜網絡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下稱AWS)提供的云計算服務產品有:彈性計算云(Elastic Compute Cloud,EC2) ;簡單存儲服務(Simple Storage Service,S3) ;簡單數據庫服務(Simple Data Base,SDB);簡單排列服務(Simple Queuing Service,SQS);彈性MapReduce服務;內容推送服務CloudFront;AWS導入/導出服務;關系數據庫服務等。

    IBM是最早進入中國的云計算服務提供商,其大部分軟件產品是中間件。2007年,IBM公司的“藍云”(Blue Cloud)計劃,旨在“通過分布式的全球化資源讓企業的數據中心能像互聯網一樣運行”。對IBM來說,就是希望在基于互聯網提交的情況下,基于整個互聯網提供中間件。“藍云”的目的就是幫助客戶充分利用云計算的能力,通過基于SOA的Web服務,與他們現有的IT基礎架構集成。所以“藍云”特別關注IT管理簡化方面的突破性需求,以保證安全性、可靠性、隱私性和高效性。

    云計算近幾年在國內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全國多地成立了云計算組織和云計算產業園。云計算產品遍地開花,各大IT公司都有自己的云計算服務產品。軟件即服務( SaaS)類的云產品有:網易的企業閃電郵、金山快盤、金蝶友商的友商KIS、友商智慧記等、奇虎360的360安全衛士、360殺毒、360保險箱等產品。平臺即服務(PaaS)類的產品有:阿里云(社區網站云計算、渲染云計算、應用托管(ACE))、PPTV(PPCloud流媒體云技術平臺)、百度應用、行云(游戲平臺、云端服務器、運營管理平臺);基礎平臺即服務(IaaS)類的產品有:盛大云(云主機、云存儲、云硬盤、數字分發、云監控等)、西部數碼的云主機、蘇州國科綜合數據中心有限公司(云計算、云存儲等IT支撐服務)、中興通訊、華為、浪潮都擁有各自的云計算產品。

    4 云計算的關鍵技術

    云計算是隨著分布式存儲技術、虛擬化技術、處理器技術和寬帶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是多種新技術的綜合發展和商業實現。云計算以大數據為中心,主要解決大數據的分布式存儲管理和基于虛擬技術的并行計算。其關鍵技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虛擬機技術,即服務器虛擬化。通過虛擬技術和分布式技術,將大型的物理服務器集群虛擬隔離出一臺臺好像各自擁有CPU、內存等高性能的獨立服務器,從而把大量廉價的計算節點形成有機整體,提供動態可伸縮的高性能可靠的計算服務。

    2) 云數據存儲技術。云存儲是云計算的一個應用實現,也是云計算技術最重要的應用之一。對于大多數普通個人用戶來講,也是最經常、最普遍的云應用。比如我們用的360網盤、百度云存儲等都是免費的云存儲技術。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方便地實現對數據的讀取等操作。

    3) 云數據管理技術。云數據的特點主要是海量性、異構性、非確定性,海量數據分布存儲在物理存儲器上,云數據管理技術必須能夠高效地實現數據的查詢、排序、分析等操作。Google的GFS(Google File System)和BT(BigTable)是云數據管理的解決方案,并已成為了事實標準。

    4) 分布式編程模型。為了方便開發人員,基于云計算的編程模型必須簡單并且保證后臺復雜的并行執行和任務調度向編程人員透明。Map-Reduce是大多數IT廠商使用的云計算編程思想和工具。

    5) 云計算平臺管理技術。云計算服務器可能同時運行上百種應用,如何方便地進行業務部署和開通,快速發現和恢復故障等,保證整個系統提供可靠的不間斷服務也是云計算面臨的巨大挑戰。

    6) 云計算的安全問題。云計算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包括用戶數據加密與隔離技術,用戶隱私和個人信息保護、云計算基礎設施的防護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更強的技術手段,乃至法律手段去解決。

    5 云計算的風險

    云計算在提供安全可靠的數據計算與數據存儲的同時也有監管、審計等一些風險漏洞。云計算仍然存在一定風險,列舉如下:

    1) 法律法規。為了確保云計算服務提供商能夠履行約定的承諾,應當用法律法規約束他們必須向相關部門提交審計和安全方面的證書。

    2) 特權用戶訪問。使用云計算,企業的機密數據將交由外面的人員來處理,企業是否有權利要求服務提供商提供本公司負責監管并享有特權的管理員方面的具體信息以及控制訪問方面的具體信息,以保證數據泄露時方便進行追責,使客戶權利得到保障。

    3) 數據存儲位置與數據隔離。使用云計算服務存儲數據時,用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數據具體存放在什么位置,甚至哪個國家,實際物理位置在哪臺機器上就更不用說了。所有用戶的數據都位于共享的環境中,數據加密與數據隔離技術能否真正實現數據的安全存儲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4) 生存能力與數據恢復。云計算服務提供商會被收購嗎?或者更糟糕的是,會破產嗎?如果面臨這樣的狀況,需要多久才能把數據交還給企業。對于客戶來講,該公司采用的數據格式是否可以直接導入到另一家提供商的基礎設施上而不需要額外的成本。

    6 結束語

    首先介紹了云計算的基本概念、云計算的發展現狀及未來發展前景對信息服務業的影響。對當前最具代表性的幾種云計算案例進行了研究分析,并對這些面向不同用戶群的云實例在其實現過程中的突出特點進行了對比。總結了云計算的關鍵技術及云計算仍然存在的風險,如何從技術層面和法律法規層面規避風險仍是云計算面臨的最大挑戰。

    參考文獻:

    [1] Kenjie.Kushida.Jonathan Murray and John Zysman ,Diffusing the Cloud:Cloud Comput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Policy[J].Journal of Industry,Competition and Trade,2011,11(3):209-237.

    [2] Kai-Di Chang, Chi-Yuan Chen.Internet of Things and Cloud Computing for Future Internet[C].Communit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Vol 223 pp 1-10.

    [3] Christian Kloch,Ebbe B.Petersen and Ole Brun Madsen .Cloud Based Infrastructure[J].the New Business Possibilities and Barriers. Wireless Personal Communitions.2011,58(1):17-30.

    [4] 李喬,鄭嘯.云計算研究現狀綜述[J].計算機科學,2011,38(4):32-37.

    [5] Armburst M..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 [P].Tech. Rep. UCB/EECS-2009-28, EECS Department, U.C.,Berkeley, Feb 2009.

    [6] Guoliang Chen, GuangZhou Sun, Integrated research of parallel computing:Status and Future[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1,54(11):1845-1853.

    [7] London S.Inside Track: The high-tech rebels [J].Financial Times, Sept. 6, 2002.

    [8] A. Geppert, M. Kradolfer, and D. Tombros. Market-based workflow management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operative Information Systems,Work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7, 1997.

    第7篇: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范文

    關鍵詞:PTN;分組傳送網;智能電網;電力企業;數據通信網

    電力通信網是在電力系統不斷發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強大專用網絡,其主要目的是確保電力企業數據通信網的穩定和高效運行,也是現代電力企業發展壯大的重要基礎。近年來,以特高壓電網為骨干網架建立起來的特高壓電網系統有力地推動著智能電網的快速發展。面對電力系統的快速發展,電力企業原有的數據通信技術已遠遠落后于智能化電網的發展進度,因此,需要努力嘗試使用承載IP業務等具有更加廣闊前景的技術[1]。

    電網智能化的發展使得電力企業數據通信網中的通信業務逐漸向IP業務轉變,對寬帶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長,光傳送網技術解決了IP業務顆粒小無法適應傳送業務的難題,可調度性明顯增強[2]。PTN技術是設置在IP業務和底層光傳輸介質之間的一個層面,是針對分組業務流量設定的,其分組技術能夠實現多業務承載。PTN技術還是IP、傳送網和太網三者的結合技術產物,該技術順應了網絡發展的IP化、智能化和寬帶化,增加了獨立控制面,傳輸效率和傳輸方式得到有效拓展,能夠提供統一的全業務,確保了傳輸數據的業務特性和分組交換要求,同時還繼承了SDH傳送網的優勢,同步性能更好。本文將詳細介紹PTN組網在電力企業數據通信網中的應用情況,并以其在某電力公司數據通信網中的應用實例為研究對象,深入分析其應用特點。

    一、PTN技術概述

    (一)PTN技術的特點

    PTN組網(分組傳送網,Packet Transport Network),是一種光傳送網絡架構的具體技術,PTN技術針對分組業務流量的統計傳送要求設計而成,其核心業務是分組業務,不僅具有更低的使用成本,而且還沿襲了傳統光傳輸技術的諸多優勢,包括可靠性高、可用性強、流量工程管理、OAM便捷管理、可擴展性等。PTN技術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能夠完全滿足電信級要求,這是基于連接技術實現的,其管理方式可以根據不同用戶進行區分管理,并根據業務優先級劃分管理,這種靈活的連接管理方式與傳統電路連接方式相比,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多的接入選擇,從而提高寬帶的統計復用能力[3]。(2)完善的OAM管理能力,任何PTN傳送技術都具有OAM管理特點,且能夠實現端到端的管理機制,除了具備傳統的分組設備要求,PTN技術還進一步強化了電信級所要求的性能管理需求,其最顯著的一個特點是多級TCM監視。(3)超強的網絡保護,PTN的網絡保護基本不存在延時性,也就是可以實現即時、快速保護,其提供的環網保護可以在50ms內完成點對點連接通道保護倒換。

    (二)PTN技術的優勢

    (1)生存性。PTN技術的生存性是其最顯著的一項技術優勢,也是分組傳送網中的主要優勢,其生存性主要通過控制平面的恢復技術來實現,這種恢復技術指在控制平面的參與下,當發生錯誤時,能夠重新計算保護路徑,或者在錯誤發生之前預估計算保護路徑,在傳送平面的保護方面有路徑保護技術和環網保護技術兩種[4]。(2)全業務承載能力。PTN的分組交換內核不僅提供了多種數據業務的適應性,而且還借助偽線仿真技術提供原有電路服務的后向兼容性,使其在滿足業務數據傳送需求的同時還能支持傳統電路型業務。(3)分組時間同步。分組時間同步是分組業務的客觀需求,時間同步包括時鐘同步和頻率同步,在實現方式上可以采用太網同步方式[5-6]。(4)互聯互通。PTN的分組承載方案是在傳送角度方面入手的,電力通信網是一個大型的MSTP網絡,其節點可延伸到多個本地地域角落,PTN網絡則具備與當前MSTP網的互聯互通能力。

    二、電力企業數據通信網現狀及PTN獨立組網的發展

    (一)電力企業數據通信網現狀

    電力企業的數據通信網屬性由電力行業自身需求決定,需要具備電力系統實時控制功能,通信站點的密度也較大,對可靠性、安全性和實時性的要求都較高,電力企業數據通信網是確保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的有力保障,也是建立現代化電力企業的重要基礎,隨著電力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推進,電力調度對自動化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并逐漸向全IP方向發展。與傳統SDH通信傳輸系統相比,其基本業務單元是基于2Mb/s來實現業務傳送的,在SDH平臺上建成的MSTP體系雖然具有較多的業務承載能力,但是MSTP體系是基于TDM內核技術的,其在承載IP分組業務時效率并不高,而且配置極為復雜,靈活性也較差,因此,有必要探索如何實現對上層業務的高效承載,這就需要建成新一代多業務傳輸平臺[7]。當前電力企業數據通信傳輸網所面臨的問題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1)寬帶容量不足。國家骨干電網的寬帶容量為2.5Gb/s或10Gb/s,遠遠低于智能化電網的傳送需求,省級地區以下的寬帶容量也無法滿足當前智能化電網的終端傳送需求。(2)生存性較差。當前采用環加鏈形式的環網傳輸方式無法有效抵御多次故障,不利于智能電網對傳輸的可靠性要求,更無法滿足其多重保護和自愈需求。(3)集成和優化能力不足。現有網絡的建設基礎是分層、分段,沒有高度集成化的網絡管理,不利于網絡優化和業務維護。

    (二)PTN獨立組網的發展

    PTN設備組網過程中需考慮電力企業數據通信網的特點,需采用分層結構,對于各地區的通信網網絡結構來講,大致可以分為三層:接入層、匯聚層、骨干層。其中,接入層結構為拓撲結構,接入方式為雙節點星型接入,匯聚層為雙節點掛環結構,作用在于預防節點失效風險,骨干層沒有循環系統,而是通過相關匯聚層節點直接相連[8]。此外,每個骨干機房還配置有兩個大型的PTN設備用于設備端口的業務接入和調度,并將風險安全分擔。PTN的網絡保護技術有環網保護和線性保護兩種,其中,線性保護又包括1+1保護和1:1保護。環網保護方式是基于故障鄰節點的環回保護倒換實現業務端到端的倒換的,這種保護方式支持多種功能,包括環相交、單環保護、環相切保護功能,這樣可以實現對鏈路多故障點的保護。1+1線性保護基于MPLS隧道配置兩條可以同時運行的通道,具體選擇哪條通道來傳輸分組數據需要由宿節點決定,這種傳輸方式即業務雙發選收。1:1線性保護模式同樣配置有兩條通道,但是在某一時刻只有一條通道是可以運行的,這種傳輸方式即業務單發回收[9]。

    在當前電力通信網絡環境下,PTN傳輸網建設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應當根據現有網絡建設和發展特點逐步建成,并由MSTP逐步向PTN+SDH混合組演進,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形成PTN獨立組網,其形成大致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建設初期、建設中期、成熟階段[10]。(1)建設初期。建設初期需要依托現有的MSTP網絡構架從新業務接入點入手,這一時期,接入層會出現零星的IP業務接入需求,PTN設備也主要是在接入層引入,混合網組合模式中,PTN設備需兼顧SDH功能,因此面向IP業務的傳送能力就被限制了,無法有效發揮其內核IP化優勢,這一時期主要是為PTN網絡的建設和設備運行管理積累經驗。(2)建設中期。電力企業數據通信網的現代化建設持續推進,需要越來越多的IP業務接入,考慮到GE接入環的需求,匯聚層的相關節點可由MSTP逐漸升級為PTN設備,并以此具備GE環的接入能力。(3)成熟階段。成熟階段各類業務信息均已實現IP化,包括語音、數據、圖像等,形成全PTN全設備組傳送網,在完成成熟階段建設后,后期的運行管理難度將大大降低,運維成本也將大大壓縮,產出比得到顯著提升[11]。

    三、PTN在某電力公司數據通信網中的應用實踐

    (一)組網分析

    當前某電力公司數據通信網中的MSTP和SDH技術得到大范圍推廣使用,并建成四大環網覆蓋分局,從保護投資和電網業務安全性分析,本地電網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仍然依賴于TDM,PTN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需要與MSTP共存。為了有效防止SDH網絡故障,降低PTN網絡擴容后的維護難度,建立PTN數據承載網,需要將PTN技術作為MSTP網絡的互補技術,這也比較符合新疆電力的發展現狀。

    (二)網絡架構

    某電力PTN組網是在本地區變電站、通信光纜的基礎上建設的,根據某供電公司業務新興的地理接線結構,需分三層建設PTN數據承載網。在建設初期需要覆蓋地調、市域匯聚點,后期需覆蓋縣調、縣域匯聚點。根據網絡規模規劃,PTN組網網絡層次分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三層相交結構。核心層是鄭州電力PTN傳輸網的主要元節點,需要核心層設備具備多業務傳輸能力,同時需要具備較高的安全性和運行可靠性。匯聚層負責業務聚集和疏導,匯聚層需具備多業務傳送和業務聚合能力,為接入層提供聚合和轉發功能。接入層主要負責業務的接入,應當具備靈活快速的業務接入能力,同時支持環形組網,滿足業務接入的靈活性。

    (三)保護方式

    PTN傳輸網的保護方式有三種:接入鏈保護、設備保護、網絡級保護,其中,網絡級保護又分為環網保護與線性保護(與上文所述相同)。結合當前鄭州電力通信現狀,某新建PTN網絡的保護方式主要有1+1網絡級保護、接入鏈保護、設備級保護。1+1網絡級保護可實現業務雙發選收,接入鏈保護可采用LAG保護,由兩條通道組成一個LAG保護,提高可靠性和穩定性。

    (四)業務接入

    本地區的PTN傳輸主要用于信息類業務的管理和行政語音任務的接入,經過分析,當前的PTN業務接入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1)SG-ERP業務,即配電信息采集、營銷業務分配等。(2)視頻監控業務,變電站站點的視頻監控。(3)外網業務。高清行政視頻會議。(4)會議電視業務。應急視頻電視業務。

    四、PTN組網應用效果

    PTN組網在國內現網的應用效果可從運營商角度進行分析,以中國移動為例,借助PTN技術構建了大型本地或城域承載網組網,3G基站業務接入PTN接入環,在有條件的網絡中,GE接入環通常以雙節點與匯聚環跨接,匯聚環以GE接口通過骨干層的OTN傳遞到核心層PTN設備中,核心層設備的GE光接口與RNC對接,從而實現基站到RNC的回傳承載。移動的這種典型組網方式可實現端到端的保護,類似于MSTP的全程通道保護模式,從而實現對全網的網絡保護。3G業務通過PTN組網接入設備上的光接口可直接接入PTN網絡,2Mbit/s等業務可通過PTN接入設備上的仿真盤接入PTN網絡。電信與聯通也在積極開展測試工作,并在各地推廣以PTN組網承載的3G和專線業務。

    結語:

    在電力信息傳輸智能化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數據通信業務已呈現出明顯的IP化發展趨勢,PTN作為分組技術與傳輸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技術,其承載IP業務的能力是非常明顯的。通過某電力公司PTN傳輸網的應用實踐分析可以看出,PTN組網的諸多優勢為后期軟交換的接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盡管當前并沒有將安全生產大區業務承載于PTN傳輸網絡致傷,但是可以預見的是,PTN未來仍將成為生產業務的備用通道。PTN傳輸網的建成有助于提高綜合數據業務的傳輸寬帶容量,緩解MSTP傳輸壓力,為建成智能化電網奠定堅實的信息通信基礎。

    參考文獻

    [1]鐘成. 電力通信SDH/MSTP網絡向PTN網絡演進的策略研究[J]. 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3,12:27-33.

    [2]蔣俊飛. 電力通信網中PTN和OTN技術的應用探討[J]. 科技創新導報,2013,36:32.

    [3]劉平心,,劉衛華. PTN支持下的電信級以太網在電力系統通信的應用前景[J]. 山東電力技術,2009,06:22-24.

    [4]汪強,朱延章,葛光勝,等. 分組傳送技術在智能配用電通信網的應用探討[J]. 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4,09:139-146.

    [5]吳維農,唐,卓靈. IEEE1588v2時間同步技術在新一代電力骨干網中應用研究[J]. 計算機測量與控制,2014,08:2533-2535+2545.

    [6]李圓,王一達. 電力通信網OTN+PTN組網的若干關鍵技術研究[J]. 中國新通信,2014,20:19.

    [7]謝雪峰,董勇,凌劍波,等. PTN技術在祁門電力調度數據網中的應用[J]. 電力信息化,2013,05:72-76.

    [8]陳紅艷,袁輝,張向東. OTN與PTN、SDH技術在電力通信網的應用[J]. 光通信研究,2013,04:24-27.

    [9]劉偉,鄭仲男. PTN在鄭州電力通信網中的應用研究[J]. 電力信息與通信技術,2015,01:59-63.

    第8篇: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及前景范文

    【關鍵詞】物流 物流產業 物流管理1

    【Abstract】From the base theories and conception of the logistics, the research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some problem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ina at now, suggeste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and the development foreground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In the first chapter survey, it first introduced the concentric logistics schools at the present, then, it explained the process of the logistics conception change and few classifications of the logistics. Because the logistics has become an economic hot spot in China from 2000,logistics assumed important sense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n it put stress upon expound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ogistics development in China of later years. In China, the logistics still in starting develop stage the professional ration logistics service behind developed country a lot, but it has already developed a litter, the variety service has moderate developed, furthermore, the logistics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s also had moderate scales. but it still has a lot problems which to be expounded at five aspect in second chapter. The third chapter rose advice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problems, which mentioned in the second chapter, and bring out the strategy modes.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end of the article. It predicted the development foreground of the logistics, which oriented the development feature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lots of problem and challenge after China joined the WTO.

    【Key words】 logistics; logistical industry; logistical management

    【文獻綜述】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物流是國民經濟發展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它連接著生產環節、分配環節和消費環節等,物流產業的發達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但由于中國長期以來受到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對物流的重視程度不夠,以致于物流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目前,中國物流企業正面臨著來自國際先進企業的競爭壓力和來自制造業等其它業態企業的企業物流體系不斷完善的沖擊。如何擺脫目前的低檔次競爭態勢,以價值增值為核心,利用各種先進技術和管理方法來提升物流企業的技術和管理水平,就成為每一個企業都在認真考慮的問題。

    物流活動貫穿于社會再生產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成為各環節的連結器。加快現代物流業,對于優化國民經濟的資源配置、調整經濟結構,改善投資環境,增強綜合國力和企業競爭能力,提高流資金利有率、縮短資金周轉期,增強經濟運行質量與效益,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經濟體制與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隨著物流對社會再生產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世界各國逐步對物流予以越來越高的重視,并對物流的定義和內涵進行了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物流的特征包括:1.物流的核心目的是向客戶提供“準時、保質、保量、低成本”的綜合服務;2.以降低服務對象的流通成本為目標,是“第三方利潤來源”;3.物流過程實質上是“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三流一體化”過程;4.國際化和社會化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必然趨勢;5.自動化與信息化的有效結合是現代物流的主要特征。企業整體實力的提升需要生產各要素的有效整合,其中以信息技術應用為表,以管理技術革新為體的企業信息化建設已成為物流企業未來發展的關鍵措施之一。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我國物流發展的現狀

    自80年代初由日本引入物流概念之后,我國開始了對物流的研究。經過近

    二十年的發展,物流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并成為企業創造利潤的源泉。

    1. 物流基礎設施初具規模

    近年來,我國以干線鐵路、高速公路、樞紐機場、國際航運中心為重點,大力推進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至2000年末,我國運輸線路中,鐵路營業里程6.8萬公里,公路通車里程140萬公里,內河千噸級以上航道7855公里,沿海港口萬噸以上泊位646個,民航機場129個,航線1120條,里程151萬公里,管道運輸2.5萬公里。貨運量總計135億噸,貨物周轉量總計43359億噸公里。與此同時,各地以交通部45個公路主樞紐為中心,加快進行現代物流園區建設,其中上海西北物流園區、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沈陽公路主樞紐等已投入使用。

    pp2. 物流技術設備市場活躍

    pp我國的集裝箱生產能力和國際市場份額都已居世界首位。各種物流設備制造企業及附屬配件制造企業達3000多家,一些企業如昆明船舶設備集團公司等積極引進國外技術消化吸收,提高技術水平,已可以獨立制造自動化倉庫、AGV、搬運機器人等產品。但總的來看,我國物流設備制造企業的規模一般偏小,承擔大型項目及成套設備制造的能力不足,高技術產品的質量不夠穩定,因而國外物流技術設備廠商如西門子、大福等紛紛進入我國市場。由于我國在物流基礎設施以及煙草、家電、IT等制造企業和連鎖商業企業的物流系統建設中對先進物流技術設備的需求越來越大,物流技術設備市場競爭非常激烈,一個物流中心或自動化倉庫的建設項目經常有國內外多家企業參與競標。

    pp3. 第三方物流方興未艾

    根據中國倉儲協會進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場調查分析:有57%的生產企業和38%的商業企業正在尋找新的物流商,企業對第三方物流的滿意度在逐漸提高。企業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運作為主,更強調物流總的形式,需要一體化的物流服務。與第一次、第二次調研結果相比,市內配送服務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同時物流過程管理、物流決策、數據采集等信息服務越來越受到企業的重視。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第三方物流市場方興未艾

    4. 物流信息化建設穩步推進

    在信息通訊方面,目前我國已擁有電信網絡干線光纜超過30萬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纜為主體,以數字微波和衛星通訊為輔助手段的大容量數字符元干線傳輸網絡;四大骨干網絡的覆蓋范圍包括全國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縣級市及大部分鄉鎮,并連通世界主要國際信息網絡,從而使EDI、ERP、MRP、GPS等一些圍繞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術得以應用。由于建立物流信息系統是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的基礎,我國的物流軟件市場正穩步增長,杰合偉業、快步易捷等一批新興的物流軟件企業正在成長,跨國IT企業如IBM、CA等也努力開拓我國物流軟件市場。

    5. 工商企業致力于物流合理化

    近年來,不少工商企業認識到物流是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抓緊建立自己的物流體系,促進企業物流合理化。神州數碼、華聯超市、國美電器等企業都已經建立或正在籌建自己的物流體系。特別是青島海爾集團,在對企業進行全方位流程再造的基礎之上,建立了具有國際水平的自動化、智能化的現代物流體系,使企業的運營效益發生了奇跡般的變化,資金周轉達到一年15次,呆滯物資降低73.8%,倉庫面積減少了50%,庫存占用資金減少了67%,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授予中國物流示范基地。

    近年來,我國的現代物流雖有一些發展,但也應看到,在對物流的研究及應用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距離,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主要表現在:一是國內企業對物流服務需求不足,現代物流的觀念尚未在工商企業中得到普及,對現代物流的認識有待提高;二是提供物流服務的企業,工作質量不高,服務內容有限,絕大多數企業只能提供單項或分段的物流服務,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應鏈;三是有點無網或有網不暢,信息交換渠道不完善,技術裝備水平落后,專業人才匱乏;四是市場機制不健全,競爭秩序不規范,現有的規章制度和管理方式尚不適應現代物流的發展;五是關于現代物流的理論研究和實際運作比較滯后,特別是實際運作,更為滯后。

    (二)國外研究新成果

    早在1997年世界經合組織(OECD)就在歐共體、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地區分別成立了三個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其主要任務是研究本地區物流的現狀和特征,把握觀代物流的發展趨勢,描述在全球經濟和區域經濟聯盟的基礎上建立全球物流網絡的構想,為本地區各個國家制定物流政策提供決策依據。亞太地區的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起先由國際經合組織的成員體的代表參加,1998年起吸收了中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等非國際經合組織的成員體的代表參加。

    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致力于貨物運輸的高級整合物流研究,以及由當代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推動的多式聯運發展趨勢問題的研究。其宗旨是促進關于多式聯運管理和基于跨區域物流理論和經驗的交流。物流支持系統的實施和全球整合物流基礎設施的有效利用被認為是未來10年內全球物流發展的目標和挑戰。

    多邊合作物流研究小組認為在過去的20多年中,由于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在生產和流通領域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同時,國內和國際物流的結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廉價的勞動力、原材料的獲取以及當地的消費市場已不再是影響公司跨過發展的重要因素。相反,怎樣在全球范圍安排復雜的生產設計和分銷系統則是跨國公司首要考慮的問題,因此,跨國公司的生產鏈——從原材料的獲取、半成品和成品的運輸以及為消費者提供分銷服務——都將在全球范圍內實施,而這一復雜過程將運用JIT技術進行最有效的操作。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全球物流系統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為預測全球物流系統的發展趨勢,有必要對變化中的國際經濟形勢和跨過貿易的特征加以研究,這就要求企業必須把握多式聯運系統和物流基礎設施發展的新趨勢。在全球化生產的價值鏈中,跨國公司的重點在于在全球范圍內進行研發、采購、生產、銷售以及財務支持活動的協調安排,以使整個價值創造過程利潤最大化。為取得高質量的全球物流服務,跨國公司對跨國界運輸管理的要求越來越強烈。

    國外物流研究的熱點主要表現在對環境問題和綠色物流的研究,以及信息技術和智能化運輸系統對全球物流產生的影響。綠色物流是當前國際物流研究的一個熱點。隨著1997年全球環境問題會議在Kyoto的召開,環境問題已經不再只是一個理論性的問題。許多國家對將環境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而伴隨著環境問題的提出,綠色物流的發展成為當務之急。環境問題對物流影響的另一個方面表現為回收物流的產生,包括運用可再利用資源對產品的重新設計以及廢棄物資的回收問題,而由世界經合組織(OECD)支持發展起來的三個物流研究小組則走在對這方面問題研究的前沿。

    三、本文的研究方法

    針對具體的研究主題和研究目的,本文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中外結合、學科結合和歷史發展與現狀分析及未來趨勢相結合的基本導向,堅持采用以下方法:

    1. 規范研究

    2. 綜合分析與邏輯推理相結合

    3. 比較的研究方法

    4. 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

    四、論文框架與創新之處

    本文從物流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對策和我國物流產業今后的發展前景。在第一章綜述中,首先介紹了當今的幾種物流學派,然后說明了物流概念的衍變過程,以及有關物流的幾種分類。由于自2000年以來,物流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一大熱點,它與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之后,著重闡述了近兩年來物流在我國的發展的現狀。我國的物流產業尚處起步發展階段,專業化物流服務相對于發達國家仍有很大距離,但已初露端倪,多樣化物流服務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而且物流設施和裝備也初具規模。與此同時,我國物流產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和制約因素。這些在第二章從五個方面給予了闡述。第三章則針對第二章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和對策,并引出了相關的戰略模式。本文的第四章則是結尾部分。這章主要是針對我國目前物流產業的發展特點以及入世之后帶來的種種問題和挑戰,對物流產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預測。

    本文的創新之處在于聯系目前現實情況,根據最近幾年我國物流發展狀況,從宏觀入手,采用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的方法,較詳細地闡述了我國物流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認為問題主要集中在制度落后、管理落后、設備落后和人才欠缺這幾個方面。進而對這些問題提出了自己相應的對策:盡快制定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的方針和總體目標、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加強物流管理、注重物流領域的研究工作和人才培養,分別提出了可操作性的實施建議,并提出了我國企業發展現代化物流的戰略模式。

    參考文獻:

    [1] 馮耕中 《我國現代物流研究的現狀與展望》 《中國儲運》2002年第1期

    [2] 徐勇謀 郭湖賓p《國際物流研究的新動向》p《體制改革》 2002第6期

    [3]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 《2002中國物流發展報告》

    [4] 《物流紅皮書道破中國物流業軟肋》《中國經濟時報》2003-4-2

    [5] 程曉華 《我國物流企業的現狀及其發展方向》e-works.net.cn

    [6] 王之泰《現代物流學》 中國物資出版社

    [7] (美)唐納德.Jp鮑丁.索克斯p戴維丁.克勞斯 《物流管理》 機械工業出版社

    [8] 陳梅君《物流學》中國物資出版社

    [9] 李守林 《有關物流企業幾個問題的探討》 《中國儲運》2002年第2期

    [10] 田忠良 《中國物流業現狀及發展前景》《經濟導報》2002-8-26 tdctrade.com

    【正文】

    第 1 章p綜述

    物流概念傳入我國已有近20年的時間,我國的學者、研究人員對物流的發展歷史、內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也應看到,對物流的基礎理論、物流系統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微觀物流以及物流信息系統的研究還遠遠不夠。我國對物流的研究起始于物資系統,但由于物流概念本身界定的相對模糊,因此,仍有很多人將物流與物資流通混為一談。

    1.1 物流學派綜述

    商務分流說:物流科學賴以存在的先決條件,所謂商務分離,是指流通中兩個組成部分商業流通和實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規律和渠道獨立運動。

    黑大陸學說:著名的管理學權威P?E?德魯克曾經講過:“流通是經濟領域里的黑暗大陸”。①德魯克泛指的是流通,但是,由于流通領域中物流活動的模糊性尤其突出,是流通領域中人們更認識不清的領域,所以,“黑大陸”說法現在轉向主要針對物流而言。

    物流冰山說:是日本早稻田大學西澤修教授提出來了,他專門研究物流成本時發現,現行的財務會計制度和會計核算方法都不可能掌握物流費用的實際情況,因而人們對物流費用的了解是一片空白,甚至有很大的虛假性,他把這種情況比做“物流冰山”的特點,是大部分沉在水面下 ,我們看不到的黑色領域,而我們看到的不過是物流的一部分。

    第三利潤源泉:“第三利潤源泉”說法主要出自日本。從歷史發展來看,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兩個大量提供利潤的領域。第一個是資源領域,第二個是人力領域。在前兩個利潤源潛力越來越小,利潤開拓越來越困難情況下,物流領域的潛力被人所重視,按時間序列排為“第三個利潤源”。

    效益背叛說:是物流領域中很經常的很普遍的現象,是這一領域中內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現。例如,包裝問題,包裝方面每少花一分錢,這一分錢就必然轉到效益上來,包裝節省。利潤則越高。但是,一旦商品進入流通之后,如果節省的包裝降低了產品的防護效果,就會造成儲存、裝卸、運輸功能要素的工作劣化和效益大減。

    成本中心說:含義是,物流在整個企業戰略中,只對企業營銷活動的成本發生影響,物流是企業成本的重要的產生點,因而,解決物流的問題,并不主要是為了要搞合理化、現代化,其主要是通過物流管理和物流的一系列活動降低成本。所以,成本中心既是指主要成本的產生點,又是指降低成本的關注點,物流是“降低成本的寶庫”等說法正式這種認識的形象表述。

    利潤中心說:含義是,物流可以為企業提供大量直接和間接的利潤,是形成企業經營利潤的主要活動。物流的這一作用,被表述為“第三個利潤源”。

    服務中心說:代表了美國和歐洲等一些國家學者對物流的認識,這種認識認為,物流活動最大的作用,并不在于提高企業對用戶的服務水平進而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因此,他們在使用描述物流的詞匯上選擇后勤一詞。特別強調其服務保障的職能。通過物流的服務保障,企業以其整體能力來壓縮成本,增加利潤。

    戰略說:是當前非常盛行說法,實際上學術界和產業越來越多的人已逐漸認識到,物流更具有戰略性,是企業發展的戰略而不僅僅是一項具有操作性任務。應該說這種看法把物流放在了很高的位置,企業戰略是什么呢?是生存和發展。物流會影響企業總體的生存和發展,而不是在哪個環節搞得合理一些,省了幾個錢。

    1.2 物流的概念

    首先產生的是“PD”概念?!癙D”(Physical Distribution),是指從生產廠家到用戶的“貨物配送”。五、六是年代,當西方管理科學的中心開始從生產領域轉到非生產領域時,“PD”的概念開始形成,并受到重視,當時被美國企業界稱之為提高經濟效益的“神童”。七、八十年代以后,人們進一步認識到,對現代工業發達國家來說,經濟發達到一定程度后,其經濟水平的提高主要取決于社會物資供應系統的效率,而不是生產過程本身。而且,對于一個生產企業來說,要提高經濟效益、增加競爭能力,不僅應搞好產品制成后從生產者到用戶的貨物配送的管理(即PD),而且還應搞好產品生產前從供應商到生產制造商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購、運輸、倉儲和庫存等的材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以及在生產過程中對材料、零部件等的運輸和庫存的管理(Internal Inventory Transfer)。由此,形成了一體化的物流管理系統——Logistical Management。

    “物流”一詞的譯法,今天,在亞洲主要城市或地區說的“物流”是指“Logistical”,原詞直譯為“后勤”。這個詞起源于西方的早期戰爭時期,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廣泛使用,當時是指軍隊為維持戰爭的進行所需的人和物的支持保障系統。后來,這個詞被英美學者借用在工商領域,是指一個企業對其原材料管理、貨物運輸和倉儲、集散之間實施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但在翻譯上,漢語“物流”一詞,最初卻是引自日本人對“PD”的翻譯。六十年代,“PD”的概念從美國引入日本,日本人最初把它翻譯成“物的流通”,后來由日本大阪大學學者平原直(Hiragana)改為“物流”。八十年代初,“物流”這個詞從日本傳入中國,首先在中國的物資經濟領域采用。九十年代,“Logistical”的概念直接從歐美傳到中國,首先在中國的物資經濟領域采用。九十年代,“Logistical”的概念直接從歐美傳到中國,這時中國和香港均沿用“物流”的譯法,雖然有人建議建議“Logistical”直譯為“后勤”,以區別與PD的不同。但經過眾多專家反復研究,考慮到從PD到Logistical雖然有內涵上的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但基本上是物流概念在外部延伸,因此沿用“物流”的譯法不會產生實質上的歧義;而且,“物流”一詞更形象和貼切地反映了當今它在工商領域所代表的對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在從其生產地到消費地所進行的用戶服務、需求預測、情報信息聯絡、物資搬運、定單處理、選址、采購、包裝、運輸、裝卸、倉庫管理以及廢物回收處理等一系列以物為對象而實行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與控制。這樣的譯法不僅比譯為“后勤”更接近原詞所代表的內容,也避免了漢語“后勤”中所包含的那些與此無關的,諸如聯誼會、俱樂部、食堂之類的內容。當然,近年也有人建議同日本人一樣,譯成“綜合物流”,但考慮到“物流”的譯法已為大多樹人所接受,加不加“綜合”沒有關系。

    物流的概念,以前比較常用的是美國物流管理協會的定義:物流是為滿足消費者需要而進行的從起點到終點間的原材料、中間過程庫存、最后產品和中間信息有效流動和儲存的計劃、實施和控制管理過程。

    1.3 物流的分類

    社會經濟領域中的物流活動無處不在,對于各個領域的物流,雖然其基本要素都存在且相同,但由于物流對象不同,物流目的不同,物流范圍、范疇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物流類型。在對物流的分類標準方面還沒有統一的看法,主要的分類方法有以下幾種:宏觀物流和微觀物流;社會物流和企業物流;國際物流和區域物流。

    1.3.1宏觀物流

    宏觀物流是指社會再生產總體的物流活動,即從社會再生產總體角度認識和研究的物流活動。這種物流活動的參與者是構成社會總體的大生產、大集團。宏觀物流也就是研究社會再生產總體物流,即研究產業或集團的物流活動和物流行為。宏觀物流還可以從空間范疇來理解,在很大空間范疇的物理活動,往往帶有宏觀性,在很小空間范疇的物流活動則往往帶有微觀性。宏觀物流也指物流全體,從總體看物流而不是從物流的某一個構成環節來看物流。因此,在我們常提出的物流活動中,下述若干物流應屬于宏觀物流,即:社會物流、國民經濟物流、國際物流。宏觀物流研究的主要特點是綜觀性和全局性。宏觀物流主要研究內容是物流總體構成、物流和社會之關系再社會中之地位、物流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社會物流系統和國際物流系統的建立和運作等。

    1.3.2 微觀物流

    消費者、生產者企業所從事的實際的、具體的物流活動屬于微觀物流。在整個物流活動中,其中的一個局部、一個環節的具體物流活動也屬于微觀物流。在一個小地域空間發生的具體的物流活動也屬于微觀物流。針對某一種具體產品所進行的物流活動也是微觀物流。我們經常涉及的下述物流活動皆屬于微觀物流,即:企業物流、生產物流、供應物流、銷售物流、回收物流、廢棄物物流、生活物流等,微觀物流研究的特點是具體性和局部性。由此可見,微觀物流是更貼近具體企業的物流。其研究領域十分廣闊。

    1.3.3 社會物流

    社會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戶的以一個社會為范疇面向社會為目的的物流。這種社會性很強的物流往往是由專門的物流承擔人承擔的、社會物流的范疇是社會經濟的大領域。社會物流研究再生產過程中隨之發生的物流活動和國民經濟中的物流活動。因此帶有綜觀性和廣泛性。

    1.3.4 企業物流

    從企業角度上研究與之有關的物流活動。是具體的、微觀的物流活動的典型領域。企業物流又可區分不同類型的物流活動,如企業生產物流。這種物流活動是與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伴生的,實際上已構成了生產工藝過程的一部分。企業生產物流的過程大體為原料、零部、燃料等輔助材料從企業倉庫或企業的“門口”開始,進入到生產線的開始端,再進一步隨生產加工過程一個一個環節地“流”。在“流”的過程中,本身被加工,同時產生一些廢料余料。直到生產加工終結,再“流”至制品倉庫便終結了企業生產物流過程。

    1.3.5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是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這種物流是國際間貿易的一個必然組成部分,各國之間的相互貿易最終通過國際物流來實現。對跨國公司來講,國際物流不僅是由商貿活動決定,而且也是本身生產活動的必然產物。企業的國際化戰略的實施,使企業分別在不同國度中生產零件、配件,又在另一些國家組裝或裝配整機,企業的這會總生產環節之間的銜接也需要依靠國際物流。

    1.3.6 區域物流

    區域物流是相對于國際物流的概念,是一個國家范圍之內的物流,如一個城市的物流,一個經濟區域的物流均屬于區域物流。

    1. 4 關于物流產業的基本知識

    1.4.1 物流產業的發展及其基本內涵

    物流產業的產生和發展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社會分工不斷深化的產物。傳統上的物流活動分散在不同的經濟部門、不同的企業以及企業組織內部不同的職能部門之中。隨著經濟快速發展、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大規模生產、大量消費使得經濟中的物流規模日趨龐大和復雜,傳統的、分散進行的物流活動已遠遠不能適應現代化經濟發展的要求,物流活動的低效率和高額成本,已經成為影響經濟運行效率和社會再生產順利進行的制約因素,并被視為“經濟的黑暗大陸”。從50年代到70年代,圍繞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科學管理,在降低物流成本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進入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科學技術水平不斷提高以及專業化分工進一步深化,在美國、歐洲一些發達國家開始了一場對各種物流功能、要素進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在企業內部物流資源整合和一體化,形成了以企業為核心的物流系統,物流管理也隨之成為企業內一個獨立部門和職能領域。之后,物流資源整合和一體化不再僅僅局限在企業層面上,而是轉移到相互聯系、分工協作的整個產業鏈條上,形成了以供應鏈管理為核心的、社會化的物流系統。物流活動逐步從生產、交易和消費過程中分化出來,發達國家經濟中出現了為工商企業和消費者提供專業化物流服務的企業,即“第三方物流”企業。各種專業化物流企業的大量涌現及其表現出來的快速發展趨勢表明,專業化物流服務作為一個新的專業化分工領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產業部門和國民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4.2物流產業的基本特征

    雖然物流活動久已存在,但在現代經濟中,物流產業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務,與傳統的物流活動或者生產、流通部門從事的物流活動已經有了本質上的區別。

    第一,物流產業是國民經濟中的動脈系統,它連接社會經濟的各個部分并使之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在現代經濟中,由于社會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經濟結構的日趨復雜,物流產業是維系這些復雜交換關系的紐帶和血管。因此,物流產業是經濟運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二,物流產業通過對各種物流要素的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實現物流活動效率的提高和社會物流總成本的降低。當物流活動分散在不同企業和不同部門時,各種物流要素很難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例如倉儲設施的閑置等。隨著物流活動從生產和流通領域中分化出來,各種物流要素也逐漸成為市場資源,專業化物流企業可以根據各種物流活動的要求在全社會范圍對各種物流要素進行整體的優化組合和合理配置,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各種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會的物流效率。

    第三,物流產業可以為全社會提供更為全面、多樣化的服務,并在物流全過程及其各個環節實現價值增值。當物流活動從生產過程和交易過程中獨立出來后,物流就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成本因素,而成為一個為生產、交易和消費提供服務的增值因素,其中也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潛力。專業化物流企業不僅可以提供貨物運輸、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務,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設計、物流信息管理等無形服務,這是商業企業、運輸企業、倉儲企業等傳統流通部門所難以企及的。相對于產品的生產過程而言,物流服務創造的是產品的空間價值和時間價值,并正在成為全球發展中的熱點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2章 中國物流產業的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

    總體看來,中國物流產業的總體規模目前還比較小,發展水平也比較低,這一方面是由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和階段所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是我國經濟中還存在著許多影響和制約物流產業健康發展的因素。

    2.1 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的現狀及主要特征

    相對于發達國家的物流產業而言,中國的物流產業尚處于起步發展階段,其發展現狀及主要特征是:

    2.1.1 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來,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企業對物流領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潤源泉”開始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優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目前多數國內企業最為強烈的愿望和要求,1998年以來,山東省經委以優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為切入點推進現代物流發展的試點工作,得到山東省及其周邊省份許多企業的廣泛認同和參與。這說明,我國物流活動的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加強企業內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會物流活動的重點。

    與此同時,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需求已經出現且發展勢頭極為迅速。其一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銷售分配活動以及采購活動過程中,對高效率、專業化物流服務的巨大需求。這是帶動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市場基礎。其二是國內優勢企業對專業化物流服務的需求。目前,我國一批頗具競爭力的企業,例如海爾集團、青島啤酒、上海寶鋼等,在市場擴張的過程中,在不斷優化企業內部物流系統的基礎上,已開始嘗試和利用專業化物流服務。其三是在一些新興的經濟領域中,如私營企業、快遞服務行業以及電子商務領域等,也產生和存在著一定規模的物流服務需求。

    2.1.2 專業化物流企業和多樣化物流服務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近年來,我國經濟中出現的許多物流企業,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國際物流企業,如丹麥有利物流公司等。這些國際物流公司一方面為其原有的客戶——跨國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正在生成和發展的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提供服務;另一方面,針對中國市場正在生成和發展的專業化物流服務需求提供服務,如UPSV、TNT 等大型國際物流企業在紛紛進入中國的快遞市場。

    二是由傳統運輸、儲運及批發貿易企業轉變形成的物流企業。他們依托原有的物流業務基礎和在客戶、設施、經營網絡等方面的優勢,通過不斷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務,逐步向現代化物流企業轉化。例如,中國發展規模較大的準物流企業——中外運集團與摩托羅拉(中國)公司的合作中,根據客戶市場的發展和物流需求的變化,不斷規范、調整和創新企業的物流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使物流服務內容從簡單空運發展為全程物流服務,服務區域從天津擴展至全國,服務規模從最初的幾筆貨物發展到每月數百噸,成為摩托羅拉(中國)公司最主要的物流服務供應商。

    三是新興的專業化物流企業,如廣州的寶供物流公司、北京華運物流公司等。這些企業依靠靈活的競爭策略和對專業化物流的知識,在市場競爭中發展較快,成為我國物流產業發展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力量。

    在物流企業不斷涌現并快速發展的同時,多樣化的物流服務形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一方面圍繞貨運、商業配送、多式聯運、社會化儲運服務、流通加工等物流職能和環節的專業化物流服務發展比較迅速。以貨運為例,目前我國貨運企業有數千家,整體發展比較規范、典型的貨運企業,如中外運,能夠提供包括報關、商檢、運輸合同管理等專業化的物流服務。它依靠先進的經營理念、多樣化的服務手段、科學的管理模式在競爭中贏得了市場地位。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統化物流服務或全程物流服務,即由物流企業為生產、流通企業提供從物流方案設計到全程物流的組織與實施的物流服務。目前國內物流企業剛剛開始這方面的嘗試,還缺乏成功的運作經驗和實例。

    2.1.3 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發展初具規模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我國已經在交通運輸、倉儲設施、信息通訊、貨物包裝與搬運等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方面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物流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在交通運輸方面,我國目前已經建成了由鐵路運輸、公路運輸、水路運輸、航空運輸和管道運輸5個部分組成的綜合運輸體系,運輸線路和場站建設方面以及運輸車輛及裝備方面有較大的發展。在倉儲設施方面,除運輸部門的貨運樞紐和場站等倉儲設施外,我國商業、物資、外貿、糧食、軍隊等行業中的倉儲設施相對集中。倉儲設施近年來發展迅速,年投資規模呈現快速增長趨勢,1990國內倉儲業基本建設投資規模僅為4。2億元,1998年為65。8億元,比1990年增長14倍之多。

    在信息通訊方面,目前我國已擁有電信網絡干線光纜超過30萬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纜為主體,數字微波和衛星通訊為輔助手段的大容量數字干線傳輸網絡,包括分組交換數據網(ChinaPAC)、數字數據網(ChinaDDN)、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和公用中繼網在內的四大骨干網絡,總容量已達62萬個端口,其覆蓋范圍包括全國所有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縣級市及大部分鄉鎮,并連通世界主要國際信息網絡。這就使EDI、ERP、MRP、GPS等一些圍繞物流信息交流、管理和控制的技術得以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國物流信息管理水平,促進物流效率的提高。

    在包裝和搬運設施方面,現代包裝技術和機械化、自動化貨物搬運技術在我國已有比較廣泛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我國物流活動中的貨物運輸的散亂狀況和人背肩扛的手工搬運方式。目前,我國自主開發和研制的各種包裝設備和搬運機械設備分別多達數百種,估計僅搬運機械設備制造業的年產值就約為400-500億元。

    2.1.4 物流產業發展正在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目前深圳、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山東等地政府極為重視本地區物流發展,并已開始著手研究和制定地區物流發展的規劃和有關促進政策。其中,深圳市已明確將物流產業作為支持深圳市二十一世紀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并初步制定了物流產業發展的策略;北京市物流產業將發展所需要的物流設施系統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研究和規劃;天津市也根據其城市功能定位和物流經濟發展的需要正在積極研究制定天津現代物流發展綱要。

    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如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交通部、外經貿部等,也從不同角度關注著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并積極的研究促進物流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

    2.2專業化物流服務水平較低

    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相當多企業仍然保留這“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組織方式,從原材料采購到產品銷售過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動主要依靠企業內部組織的自我服務完成。據調查,在工業企業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業自身和供應企業承擔,而由第三方物流企業承擔的僅為18%。產品銷售物流中由企業自理、企業自理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共同承擔比例分別是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業承擔的僅為16.1%;在商業企業中,由企業自理和供貨方承擔的物流活動分別為76.5%和17.6%②。與此同時,多數企業內部各種物流設施的保有率都比較高(見表2.1),并成為企業經營資產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以自我服務為主的物流活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遲了工商企業對高效率的專業化、社會化物流服務需求的產生和發展,這也是當前制約中國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表2.1 生產企業和商業企業物流設施保有情況

    汽車車隊 倉庫 機械化裝卸設備 鐵路專用線 其他設備

    生產企業 53% 59% 34% 3% 0%

    商業企業 39% 44% 14% 3% 0%

    在工商企業優化內部物流管理、提高物流效率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企業內部物流活動逐步社會化的發展趨勢及其對社會化物流的潛在需求。但由于物流行業發育和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不完善,一方面企業內部運輸和倉儲等設施、各種物流裝備、各類物流從業人員等資源,還不能在全社會范圍內實現合理的交流和流動;另一方面,企業缺乏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的內在動力和手段,企業無法將其內部低效率的物流設施、人員和組織實施有效的剝離。這就使得企業不得不繼續沿用以往的物流方式,社會化、專業化物流需求仍難以轉化為現實。

    2.3 服務方式有限及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盡管中國已出現了一些專業化物流企業,但物流服務水平和效率還比較低,主要表現在:

    第一,服務方式和手段比較原始和單一。目前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只能簡單的提供運輸(送貨)和倉儲服務,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務、庫存管理、物流成本龍制等物流增值服務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設計以及全程物流服務等更高層次的物流服務方面還沒有全面展開。

    第二,物流企業組織規模較小,缺乏必要的競爭實力。目前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包括傳統的運輸和儲運等流通企業和新型的專業化物流企業,規模和實力都還比較小,網絡化的經營組織尚未形成。例如,全國從事公路貨物運輸的經營業戶有274萬戶,平均每個經營業戶擁有的運輸車輛僅有1.43輛;擁有運營車輛超過100輛的企業也只有中遠、中外運等少數企業。

    第三,物流企業經營管理水平較低,物流服務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多數從事物流服務的企業缺乏必要的服務規范和內部管理規程,管理粗放,很難提供規范化的物流服務,服務質量較低。

    2.4 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比較落后

    雖然我國的物流基礎設施和裝備條件已有較大的發展和改善,但與我國經濟以及物流產業的發展要求相比,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物流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物流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主要表現是:

    第一,我國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總體規模仍然很小,按國土面積和人口數量計算的運輸網絡密度,我國僅有1344.48公里/萬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萬人,美國為6869.3和253.59,德國為14680.4和65.94,印度為5403.9和21.6,巴西為1885.8和118.4,不僅遠遠落后于歐美等經濟發達國家,就是與印度、巴西等發展中國家相比也存在較大差距③。

    第二,現代化物流集散和儲運設施較少,發展水平較低。長期以來,我國在交通樞紐、公共儲運設施、各種現代化物流中心等物流集散設施建設方面明顯滯后,各種工商企業內部倉儲也難已構成企業投資發展的重點。目前,交通部的公路主樞紐規劃雖已經形成,但是僅有上海、深圳等地的一級主樞紐開始投入建設;航空貨運基地尚在規劃之中。我國經濟系統中能夠有效連接不同運輸方式的大型綜合貨運樞紐、服務于區域經濟或城市內部的各種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還比較缺乏,這嚴重影響著物流集散乃至運輸效率的提高.

    第三,各種物流設施及裝備的技術水平較低,物流作業效率不高。以貨物運輸設施和裝備為例,鐵路的貨運重載、高速、自動化管理目前仍處在起步階段;高速公路和高級公路還比較少,汽車專用公路僅占公路總里程的1%,等外公路仍高達20%以上;公路貨運中各種專用運輸車輛的比例僅占全部貨運車輛的3%;沿海港口裝備水平參差不齊,近年來建設的北侖港、鹽田港、秦皇島港及大連、天津、青島、上海等港口的集裝箱碼頭的現代化程度比較高,相對于發達國家80年代的水平,其他國家已極少采用的件雜散貨運方式在我國港口仍普遍存在;民航貨運業還很不發達,全國航空貨運飛機僅有14架,以客運飛機搭載貨運仍然是主要的航空貨運方式。

    第四,設施結構不盡合理,不能充分發揮現有物流設施的效率。如在運輸設施方面,一是運輸設施的區域布局不盡均衡,東部地區交通比較發達,而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交通設施比較落后;其次,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尚未形成合理分工關系,市場范圍交叉嚴重,在同類貨源上進行盲目競爭,使得各種運輸方式不能合理地發揮各自的優勢。

    第五,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化程度較低。物流設施和裝備的標準化是物流產業發展中一個關鍵問題,標準化程度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各種物流功能、要素之間的有效銜接和協調問題,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全社會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國物流設施和裝備方面的標準化程度較低的主要表現,一是各種運輸方式之間裝備標準不統一。例如,海運與鐵路集裝箱標準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海鐵聯運規模的擴展,我國海鐵聯運的集裝箱運輸在集裝箱運輸總量及鐵路運輸總量中的比例都比較低,對我國國際航運業務的拓展、港口作業效率的提高以及進出口貿易的發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二是物流器具標準不配套。例如現有托盤標準與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備標準之間缺乏有效銜接,降低了托盤在整個物流過程中的通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貨物運輸、儲存、搬運等過程的機械化和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三是物流包裝標準之間缺乏有效的銜接,雖然目前我國對商品包裝已有初步的國家和行業標準,但在與各種運輸裝備、裝卸設施、倉儲設施相銜接的物流單元化包裝標準方面還比較欠缺,這對各種運輸工具的裝卸率、裝卸設備的荷載率、倉儲設施空間利用率方面的影響較大。

    第六,信息技術應用水平較低。以信息系統建設滯后為例,一是工商企業內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術手段都還比較落后,如條形碼技術、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物資采購管理(MPR)和企業資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軟件,在物流領域中的應用水平較低;二是缺乏必要的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臺,以EDI、互聯網等為基礎的物流信息系統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應用。

    2.5物流管理制度尚不健全

    物流產業的發展不僅僅要有充分的市場要求基礎、活躍的市場主體以及完善的物流設施,更為重要的是要有適應物流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以保證市場機制能夠充分發揮作用并使各種物流活動規范有序的進行,促使物流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2.5.1 現行管理模式對物流產業發展的影響

    例如,在運輸管理制度上,我國實行的是按照不同運輸方式劃分的分部門管理體制;同時,從中央到地方也有響應的管理部門和層次。這種條塊分割式的管理體制,一方面,使得部門之間、地區之間的權利和責任存在交叉和重復,難以有效合作和協調;另一方面,各部門、各地區各管一塊,將全社會的物流過程分割開來,實行一種分段式的管理模式。這種條塊分割的體制,不僅無法適應和滿足物流產業發展的要求,而且在相當程度上影響和制約物流產業的發展。

    首先,影響各種物流服務方式的協調發展。例如,由于各種運輸方式的多頭管理和相互分割,各種運輸方式長期以來呈現分離發展的局面,不同運輸方式在運輸組織方式、服務規范、技術及裝備標準方面存在較大差距,使得物流企業很難根據市場需要選擇合理的運輸服務方式,許多企業只能利用單一的運輸方式來開展物流服務,而以多式聯運為基礎的許多現代化物流服務方式難以開展。

    其次,造成物流資源的浪費。在條塊分割、多頭管理的模式下,各種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假設缺乏必要的協調,一是導致大量的重復建設和過度競爭,例如公路主干線路與鐵路主干網絡的平行發展,各地爭相建設港口、機場等現象;二是涉及到各種運輸方式之間、國家運輸系統與地方運輸系統之間、不同地區運輸系統之間相互銜接的樞紐設施和有關服務設施建設方面缺乏投入,對物流產業發展有重要影響的各種綜合性貨運樞紐、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設發展十分緩慢。這種“重線路、輕節點”式的發展,即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也影響著整個物流系統的協調發展。

    2.5.2 不利于物流產業發展的政企不分現象依然存在

    政府部門直接或間接參預企業經營活動的現象依然存在,除鐵路系統政企合一的體制外,其他行業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的現象,例如港政管理和碼頭經營合一,這一方面影響政府的公共職能,另一方面不利于形成社會化的物流系統和跨區域、跨行業的物流網絡。

    2.5.3缺乏明確有效的政策措施

    在多頭管理、分段管理的體制下,受部門、地方利益牽制,現行政策法規數量雖多,但相互之間有矛盾且難以協調一致。在價格政策方面,以多式聯運的價格和收費為例,集裝箱運輸采用的是新線新價、優質優價的價格政策,而件雜散貨運輸還采用國家定價方式,集裝箱運輸價格有時明顯高于件雜散貨的運價。如20英尺集裝箱鐵路運價比鐵路整車運輸價格高70%左右,非常不利于集裝箱運輸這種先進運輸方式的發展,也直接影響了以多式聯運為基礎的各種物流服務的發展。在稅收政策上也存在不利于物流企業發展的因素,如運輸企業從事運輸服務的營業稅為3%,而物流企業或倉庫企業、批發企業在專項物流服務并從事經營性運輸服務時,營業稅為5%。在投資政策上,政府對基礎設施等硬件投入較大,但在物流教育、技術創新、開發與研究、市場宣傳等方面投入和資助則明顯不足。

    2.6 物流專業人才嚴重短缺

    相比較而言,我國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還比較落后,從事物流研究的大學和專業研究機構還很少,企業層面的研究和投入更微乎其微。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缺乏規范的物流人才培養途徑。在高等院校中開設物流專業課程的大學僅有10所左右,僅占全國全部高等院校的百分之一;與物流相關的大學本科教育雖有開展,但尚未得到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的認可,研究生教育剛剛開始起步;物流職業教育則更加貧乏,企業的短期培訓仍然是目前物流培訓的主要方式。

    第 3 章促進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建議及對策

    長期以來,我國物流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一直被忽視,物流產業面臨的問題越來越嚴重,以至影響到國民經濟的健康運行。本章在上章探討制約我國物流產業發展因素的基礎上,借鑒發達國家物流產業發展經驗,提出促進我國物流產業的建議和對策。

    3.1 盡快制定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的方針和總體目標

    順應中國經濟發展需要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物流產業將成為中國宏觀經濟跨世紀發展的重要產業,加快物流產業的發展對于提高中國經濟的運行質量和效率,提高企業、地區乃至國家的整體競爭能力,促進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顯示意義。因此,政府有必要制定積極的物流產業發展政策,來有效地引導和促進中國物流產業的發展。

    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目前仍處在起步階段,與發達國家的物流產業發展水平還有相當的差距。針對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現狀和實際存在的問題,結合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中國物流產業發展應遵循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物流服務需求為依托,最大限度的降低全社會物流總成本和提高物流效率,促進和支持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的方針。

    在此前提下,未來5—10年內,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應當是:通過建立健全適應物流產業發展需求的相關制度,規范、發展和完善包括各種基礎設施在內物流系統。其主要包括:培育和發展一批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經營規模合理、技術裝備水平較高的優勢物流企業;以重要經濟區域、中心城市及沿海樞紐港口城市為依托,建立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具備一定國際競爭能力的現代化物流設施系統,基本構筑起我國的物流網絡系統;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和物流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制度規范、法律框架和政策體系。

    應盡快明確物流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產業地位和其對中國經濟發展有全局性重大影響的作用,一方面要在國家2015年遠景規劃中體現這一政策導向;另一方面可借鑒日本政府的《綜合物流政策實施大綱》的形式,發表政府促進物流產業發展的已經或聲明,以引起全社會對促進物流產業發展的重視。

    3.2 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

    目前第三方物流企業生存狀況不佳,除我國物流整體環境有待發展之外,物流企業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根據發達國家和地區現代物流服務的發展經驗,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采取如下措施:

    3.2.1全面確立社會化物流服務的意識和觀念

    在這方面必須做好兩項工作:其一是提高現代物流服務提供者的全面服務觀念和意識,使他們能夠為滿足社會需求而努力;其二是提高現代物流服務使用者全面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意識和觀念,使潛在的物流服務需求轉變成實在的物流服務需求,從而全面提高我國物流服務的規模。只有雙方充分理解和把握第三方物流的特征,轉變傳統的物流觀念,攜手建立起真正的物流戰略聯盟,第三方物流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3.2.2國家采取傾斜政策鼓勵第三方物流的發展

    我國工商企業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最大障礙是它們多數都有自己的物流服務體系和設施,要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存在一個很大的“退出成本”問題,甚至包括自我服務人員的安置問題。同時,第三方物流服務企業要提供服務也有“進入成本”問題,由于現代物流服務設施所需投資很大,所以其“進入成本”遠遠高于其他服務企業。從優化資源配置和扶持專業化物流的角度出發,國家一方面應當制定相應法規消除物流發展的區域封鎖和部門分割;另一方面,應該實施相應的經濟政策來限制社會上那些自我服務的物流設施及其組織體系的擴充與擴展。應當通過限制生產企業自辦物流、自建物流服務體系來推動中國物流業的市場化的進程。同時,國家應仿效發達國家曾經采取過的政策和措施(如豁免交通稅和減稅等),盡快采取必要的傾斜政策去降低企業的“進入”和“退出”成本,以推動我國第三方物流服務產業的更快發展。

    3.2.3規范我國物流服務市場運行機制和規則

    必須全面規范我國物流服務的市場運行機制和規則,包括盡快建立物流服務市場的準入機制,明確規定注冊登記物流服務企業的必要條件,全面界定第三方物流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的權利和責任,制定我國第三方物流服務的相關法律和行為規范,討論和提出第三方物流服務標準和質量認證等。因為沒有這些政策、法規和行為規范,很難保障我國第三方物流服務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只有政府的規范,我國的信用制度才能建立起來。

    3.2.4努力提高第三方物流企業自身的素質

    對于新興的第三方物流企業,要想讓貨主企業滿意,筆者認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具備以下一些素質:一是具備廣泛的網絡。沒有地面網絡的支持,一來無法及時采集信息和協同作業,二來也無法完成分布在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客戶的物流需求。二是標準規范的作業。如果各網點不能標準化作業,就無法保證各項作業按照事前的統籌安排進行。三是規模經營和完善的管理手段。第三方物流企業只有實現規模經營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對不同的貨主之間的物流業務進行集成,才能給物流用戶帶來低成本的服務。四是高于物流服務購買方的物流技術。貨主購買物流服務而不是自己運作,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在物流上做過大的投入,第三方物流企業如果沒有高于貨主企業的物流技術,很難被貨主企業選為合作伙伴。五是具備較強的社會資源集成能力。由于貨主企業的物流需求會隨自身發展和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第三方物流企業全部依靠自己的投入,在時間和能力上都可能跟不上需求的變化,服務就難以到位,因此,第三方物流企業應具備較強的社會資源集成能力。第三方物流企業只有具備了以上的條件,才能為貨主企業提供滿意的服務打下基礎。但是,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要達到以上條件并非易事。對于那些已經逐步成長起來的新興第三方物流企業,在和貨主企業合作的過程中為他們帶來增值服務,也是拓展物流企業發展空間的重要手段。對貨主企業來說,以往庫存成本、訂流程單處理、缺貨損失和物流損耗等隱性成本可能散落在企業的不同部門,第三方物流企業如果能和貨主企業一起將這些隱性成本和顯性物流費用結合起來加以控制,將為客戶帶來增值服務。因此,物流企業和貨主企業進行更廣泛的范圍和更深層次的合作,為貨主企業提供科學而系統的信息就可以讓自己切實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3.3 加強物流管理

    在當今激烈的市場商戰中,物流管理同樣對企業獲取競爭優勢有著重要的作用。競爭成功的企業一般具有成本優勢(成本低于競爭者)或價值優勢(產品或售出物有超出競爭對手的附加值)或二者的統一。物流管理可以增加效率,是降低產品成本、增加企業利潤的重要途徑。眾所周知,降低產品成本,增加企業利潤的途徑很多,比如節約物質資源、降低勞動消耗。但這些途徑都要受到科學技術水平、社會生產條件、生產工藝的程序化、規范化等方面的制約,雖然有潛力,但挖掘受限。另一方面,目前我們企業的浪費和損失相當嚴重:備料庫內,大量原材料、零部件在銹蝕、老化、腐爛;車間內外、生產線兩側,堆積著大量的半成品、殘次品和零部件;原材料、成品庫內,大量滯銷產品在其中“虛度年華”……這些損失和浪費是由于企業不注重物流管理或物流管理混亂造成的。因此,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要效益的呼聲迭起的今天,企業必須加強物流管理,才能在最重要的競爭領域——物流領域搏一高低。

    目前物流管理行業、地區分割嚴重,并且各行業權力交叉,給物流業的發展帶來嚴重障礙。所以,必須要由綜合經濟管理部門負責全國性物流產業政策的制定、物流網絡的規劃和統一布局,推動綜合性、跨行業、跨部門的物流法規的制定,使物流業不僅與全國經濟建設相協調,而且還可以使各區域內部物流業發展相協調及物流內部各環節相協調。

    物流管理是企業降低產品成本、縮短交易時間、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企業的“第三利潤源泉”。因此,企業應加強物流的管理,以獲取競爭優勢。改善和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基礎管理水平;有利于內部充分挖潛,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納入系統化、規范化、程序化的科學管理軌道;有利于促進和提高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有利于積極引進各項現代化管理方法;有利于通過綜合治理,促進企業的整體優化。

    3.4 我國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戰略模式

    從物流的內涵和功能可知,發展現代物流對企業的戰略意義首先是可以降低成本,在此基礎上,再為企業的利潤增長和市場份額的擴大做出貢獻。若從長遠和戰略的觀點去思考物流在企業經營中的定位,則要將物流從企業日常管理系統水準升華到經營結構層面,建立起戰略物流的理念,將物流作為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資源。

    3.4.1我國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目標模式

    通過積極引進和吸收國際先進物流管理技術,在國家有關政策和規劃指導下,普遍推廣普及物流管理技術,使物流逐步成為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資源。

    3.4.2我國企業發展現代物流的戰略步驟

    (1)物流系統設計。應從成本核算和工作作業環節的最小單元開始,以降低成本和系統優化為原則,對企業從采購到銷售的全過程進行重新設計,從而確定物流活動內容和管理范疇。(2)明確企業物流服務的主體。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選擇是發展完善企業自我服務的物流系統(像天汽集團、海爾集團等大型企業),還是將物流服務功能從企業生產活動中剝離出去(大部分中小型企業),這應對企業物流功能剝離退出成本和物流經營費用進行科學的測算后進行決策。(3)積極引入JIT、MPRII等管理技術,按供應鏈理論對企業內的生產管理進行整合,還應按物流管理思想對銷售系統進行優化配置。提高企業的配送能力、市場反應速度和售后服務水平。(4)建立企業物流的信息管理和控制系統,提高企業的物流管理現代化水平。(5)按ABC會計核算方法建立企業的物流成本管理制度。這包括建立物流成本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預算、物流收益評估的方法和規范。(6)建立企業物流組織,保證企業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3.4.3我國物流企業的服務戰略的展開方向

    對物流企業來說,為了更好地向社會提供優良的第三方服務??蓮囊韵聨追矫鎸嵤┢髽I發展戰略:(1)在市場細分和科學預測的基礎上,進行企業的市場定位決策。(2)按ISO9000或類似的標準,對企業所提供的物流服務進行質量設計。將企業服務承諾進行標準化和規范化,以便使無形的服務有形化。(3)引進EDI、GPS及條形碼技術等,開發企業的物流服務信息系統。(4)對上述內容進行包裝,并以此為基礎提出服務營銷策,組織專門的營銷隊伍開拓市場。(5)對企業可提供的物流服務進行合理定價。(6)對企業的網絡化擴張形式進行設計,以便提高企業在國內和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網絡擴張可以是直接投資,也可以采用戰略聯盟或相互等各種方式。3. 5注重物流領域的研究工作和人才培養

    我國物流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有不小的差距,這種差距不僅是資本、技術和能力上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觀念上的差距。我國物流理論研究發展很快,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普及了知識,提高了對物流與采購的認識。但從總體上看是比較落后的,尤其是對物流的基礎理論、物流管理、物流技術、信息技術在物流信息管理中的應用,以及物流政策研究,做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要注重物流領域的研究工作和人才培養。

    3.5.1注重物流領域的研究工作

    首先,要集中全國物流理論研究的各方面力量,包括大學、科研研究、物流企業和政府有關部門開展聯合會。聯合會要充分發揮聯系面廣、跨部門、跨地區、跨行業的優勢,有計劃、有步驟系統地開展物流理論和政策研究,為我國物流理論體系的建設和物流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要把每年一次中國物流學會年會辦成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物流學術交流會。當前,尤其要學習國外現代物流發展戰略、物流標準化、物流技術、物流政策,以及生產制造業、流通業內部物流整合的基本原則、實用模式、效益測算和案例分析的應用研究。其次,要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積極參與國際間物流學術研討和研究項目的合作,促進我國物流學術界與國際物流學術界的相互了解和合作。再者,要有計劃的邀請國際知名的物流專家、學者和物流企業家到中國考察和講學,傳播先進的物流觀念和物流技術。

    3.5.2.繼續推動我國物流與采購人才教育與培訓工作

    我國物流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缺乏實用型人才,缺少物流管理師和物流工程師。據測試,未來5年,我國高端物流人才需求將達3萬人左右,中級管理人才需求將達10萬人左右。物流教育與培訓要注意結合我國物流發展的具體實踐,引進、消化和吸收國外先進的物流培訓方法和培訓教材,著力培養物流實用型人才。要繼續爭取教育部的支持,恢復設置高等教育物流管理及物流工程專業,列入高等教育目錄中“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或在工商管理下恢復“物流管理專業”,同時在管理科學與交通運輸類下新增物流工程專業。在有條件的高校增設物流管理、物流工程或者供應鏈管理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方面,培養高級物流管理人才。要選擇有條件的職業高中和中等專業學校開辦物流專業,培養應用型、操作型人才。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爭取設立全國物流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全國物流教材編審委員會。要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組織規范化的崗位培訓、繼續教育,特別是資質證書教育。要在全國范圍內選擇培訓點,著力培養師資力量,繼續推進與施加貿易中心(ITC)達成的物流與采購高級人員培訓計劃。要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具體指導下,積極推進物流師的培訓與認證工作。

    第 4 章我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前景

    4.1 物流產業的發展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物流產業發展的歷史和國際經驗表明,物流產業作為新興的服務部門,已經進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相比較而言,中國的物流產業仍然處在起步發展階段,但在相當一些領域和地區已經表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和潛力。

    從物流的細分市場來看,發展迅速的領域主要集中在:一、以三資企業、私營企業等非國有經濟為服務對象的“第三方物流”繼續呈現快速發展勢頭;二、一些優勢國有企業在優化內部物流管理的基礎上,逐步產生和發展的物流服務需求。上述兩部分企業對高效的專業化、社會化物流服務的市場需求將成為支撐中國物流產業發育與發展感的主要市場基礎。此外,以消費者為對象的物流服務,如商品快運服務、配送服務等也有快速發展,這一方面是我國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不斷提高的一種必然反映,同時也是市場競爭和商業流通方式不斷創新的內在需求。

    從專業物流企業的發展來看,一是更多的外資物流企業進入中國。隨著中國加入WTO,我國在公路貨運、商品分銷、倉儲設施等領域的開放,將為從事物流服務的外資企業提供多樣化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這些外資物流企業的進入在一定時期內仍將以服務外資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生產、銷售和采購等方面物流活動為主。外資物流企業的進入給國內物流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和競爭壓力,但同時也為國內物流企業提供了學習、借鑒其先進物流管理技術、經營經驗的可能,對促進中國物流產業的整體發育是十分有益的。二是民營企業、多元化股權結構的新興物流企業發展。這類企業的經營理念、機制、管理方式能夠適應市場快速發展的要求,在合理使用和組織各種物流資源的優勢明顯,企業規模和市場份額擴張都十分迅速,是中國未來產業發展進程最為活躍的部分。三是國有經濟中的部分傳統運輸、倉儲、批發企業,在其原有業務領域的基礎上,通過向物流服務領域延伸,成為物流產業中強有力的競爭者,從中也會有一些企業脫穎而出,逐漸成為專業化物流服務企業。

    從物流的區域市場發展來看,經濟發展迅速和比較活躍的地區,物流產業發展也快于其他地區,特別是沿海開放城市、重要的樞紐城市和中心城市等將成為區域物流市場快速發展的主要基地。

    可以認為,進入21世紀后,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國物流產業將出現加速發展的趨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不斷提高,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新經濟增長點 。

    4.2 物流產業的發展將改善國民經濟的運行效率

    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物流總成本約相當于GDP的16.7%。這說明,目前中國經濟運行的物流成本遠高于歐美發達國家,物流領域的管理水平和效率還比較低,但同時也說明我國物流成本的節約的空間還非常大。1998年以來,山東等地開始了以優化企業物流管理 為切入點的推進物流產業發展的試點工作,青島啤酒、海爾集團、山東東大藥業等優勢企業通過整合物流資源、完善產品配送系統、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等,在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減少資金占用、降低原材料和產品庫存水平、以及促進傳統儲運企業向物流企業轉變等方面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效。僅青島啤酒一家1999年降低物流費用3900萬元,其中,倉庫面積由7萬平方米減少到2.96萬平方米,庫存下降使資金占用下降了3500萬元,倉儲費用下降187萬元,市內運輸周轉費用降低了189.6萬元。

    據世界銀行估計,通過發展物流服務業,提高運輸效率,加快商品周轉與減少資金占用及其利息支出,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提高全社會的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在“十五”期間,如果中國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降低到15%,每年將為全社會直接節省約2400億元物流成本,并為企業和社會帶來極為可觀的經濟效益。

    4.3 物流產業將促進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的健康發展

    首先,物流產業發展促進制造業降低產品成本。在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調整傳統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組織方式,有助于制造業企業提高核心競爭能力。

    其次,物流產業的發展能夠促進新型商業企業和業態形式的發展。隨著流通體制改革的深入,傳統的批發企業和儲運企業,已經不能適應目前市場發展的要求,都在尋求新的市場發展空間。

    再次,物流產業能夠促進運輸服務方式的創新和傳統運輸企業的發展。這主要表現在:一是物流服務需要把多種運輸方式的集成,從而為客戶提供最合理的運輸路線,最大限度地節約運輸時間和成本。這將促進我國新型運輸方式的發展,特別是多式聯運的快事發展;二是物流企業的中心是滿足市場需求,這將改變運輸企業以運力為中心的經營觀念,進而促進運輸企業經營方式的改變;三是物流產業作為服務部門,其服務水平必須與現代經濟的生產、貿易以及消費發展水平相適應,這就要求運輸企業大力引入現代化管理手段和技術手段,通過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獲得新的發展空間。

    最后,物流產業發展還會帶動和促進許多相關領域的發展。如物流設備制造行業、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電子商務的發展等。

    4.4 物流產業的發展有助于提高我國的國際競爭力

    一方面,發達的物流產業和基礎設施有助于改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外國企業和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目前許多跨國公司和國際先進企業在選擇新的區域市場和生產基地時,都非常注重當地的物流設施和物流服務水平。另一方面,也是最為重要的方面是,在中國加入WTO,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的背景下,無論是在國際市場還是在國內市場,我國企業都面臨著巨大的、全方位的國際競爭壓力。加快中國物流產業的發展已經不僅僅是強化物流領域的競爭能力問題,更重要的是,為所有的中國企業和整個國民經濟創造一個高效的物流環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務,從整體上提高中國企業和中國經濟的競爭能力。這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結 束 語

    物流學是研究物流、人員流、信息流和能量流的計劃、調節和控制的科學。一個國家的“物流”水平充分反映出該國的綜合勢力和時常競爭能力。綜觀當今世界,凡是人才和技術水平較高的國家,“物流”的發展速度也快,“物流”水平也高,“物流”業就獲得較高的東經機收益?!拔锪鳌痹诟鱾€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都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作者根據最近幾年我國物流發展狀況,從宏觀入手,較詳細地闡述了我國物流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和對策。對物流發展研究有興趣者,應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不過,由于個人能力有限且缺少一定的時間經驗,另外物流行業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所以文章的大部分觀點有待于進一步深化與研究。敬請各位讀者批評指正。

    注釋:

    ① P?E?德魯克 《經營的黑暗大陸》 《財富》 1962年

    ② 中國倉儲協會 《中國物流市場供求分析報》 2000年中國物流研討會論文集 P14

    ③ 鄧志高我國交通運輸業發展現狀分析——《可持續發展與我國交通運輸的發展研究》系列報告之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研究報告》 1999年第144期

    參考文獻

    [1]劉華,程海峰 《促進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對策》 中國物資流通2002年第1期

    [2]李鋒,薄濤 《大膽創新:發展現代物流產業》 中國物資流通 2001年第8期.

    [3]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司長 陳文玲 發展我國物流產業的對策建議.》 中國經濟時報. 2001-07-11

    [4]肖義家《發展現代物流的戰略構架》 中國物資報.第123期

    [5]國家經貿委《關于加快我國物流發展的若干意見》 經貿運行[2001]189號

    [6]王之泰 《現代物流學》中國物資出版社

    [7]王莉 《物流學導論》中國鐵道出版社

    [8]馬士俊 駱薰馨《現代企業物資管理》 航空工業出版社

    [9]蘇科玉 《物流管理》 河南大學出版社

    [10] 陳大方《工業企業物資管理》同濟大學出版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无码aa精品一区| 亚洲国产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国产成人网|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 | 免费在线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女人久久久|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成人网| 国产成人精选视频69堂|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欧美a级成人淫片免费看| 国产成人免费a在线资源| 成人综合婷婷国产精品久久蜜臀 |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成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3d成人免费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欧美成人香蕉网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成人片精品网站|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鸭子|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四虎www成人影院| 国产成人免费在线|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成人无码WWW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一区| 欧美成人全部视频| 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国产成人精选视频69堂| 成人爽a毛片在线视频| 青青国产成人久久91| 亚洲人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成人亚洲高清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