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綠色建筑智能化范文

    綠色建筑智能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綠色建筑智能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綠色建筑智能化

    第1篇:綠色建筑智能化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 智能化 數字化 四網融合

    一、引言

    在建筑全壽命的周期以內,建筑要求與自然相互和諧,在利用空間方面能夠體現出適用性和健康性的特點,有利于污染減少和環境保護,使得資源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得以節約,包括節材、節水、節地和節能等方面。為了保證建筑能夠具有與自然和諧,保證生活環境,應該充分考慮綠色建筑的高效、安全、舒適和健康的特性。所以,盡管環保節能則是綠色建筑的一個重點強調的內容,但是,人們的工作效率以及舒適度并沒有得以犧牲,能重點落實在利用能源方式的轉變,以及如何提高資源利用率[1]。

    分析現代建筑中的矛盾的兩個方面,主要是包括綠色和智能,這是現代建筑的必然統一??偠灾?,智能建筑未必具備綠色建筑的要求,但是,現代的綠色建筑則一定能夠體現出智能建筑的功能來[2]。對于綠色建筑的一部分的建筑智能化技術來說,只有通過這種實現綠色建筑的相關的技術手段,能夠實現智能建筑的綠色功能。

    二、綠色建筑的智能化系統分析與思考

    綠色建筑具有綜合性建筑的特點,可看作是可持續性建筑、生態建筑,一方面具備的硬件條件則包括建筑物和相關的設備,另外一方面則包括相對應的服務和管理方面的內容。在建筑智能化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其主要是由相關的高新技術以及信息技術所組成,結合相關的新能源應用、節能減排技術及設備、建筑智能化技術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功能性,這是在建筑綠色節能中最為關鍵的部分。

    (一)信息域系統的相關集成分析

    系統數據處理主要是由在上層的信息域系統集成平臺所負責,相關的系統的綜合管理和增值應用能夠在此實現,現分析相關的功能系統如下:第一,信息化應用系統。在此系統中,系統的主要目的就是管理系統中的相關應用軟件,能夠實現建筑物各類管理功能以及相關業務等,利用相關的建筑設備管理系統以及綠色建筑物信息設施系統,涉及到的相關子系統主要有信息網絡安全管理、公眾信息服務、公共服務管理、智能卡應用、辦公業務管理、室內環境質量管理、以及相關的建筑業務功能等;第二,信息設施系統。在系統中,能夠組合多種類型的相關信心設備系統,保證建筑信息與外部信息網絡能夠進行有效暢通的信息互聯,滿足建筑業務管理等相關的應用功能中所涉及到的信息通信的基礎設備的要求。主要包括的通信子系統有公共廣播、有效電視及衛星接收、室內移動通信覆蓋、衛星通信、多媒體會議、電話交換、通信接入、信息導引以及相關各類業務所需要的通信功能;第三,節能與能源利用系統。在此系統中,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則是重點,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實現用能效率的提高,為了更好確定各分項以及節能綜合指標等,應該重視各項可再生能源,包括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水能、風能以及太陽能等。系統中所涉及到子系統,主要包括外景燈光控制、能源分項的收費管理、節能環保規劃設計、新能源的應用、動態能源管理等子系統;第四,節地與室內環境系統。在此系統中,為了保持土壤水生態系統的平衡,避免建筑行為所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相關的問題,應該確定合理的綠地配置,確定合理的建筑密度和容積率,為了盡量減少污染排放,還應該充分利用計算機系統的基礎上,讓周邊的配套公共設施進行充分合理利用。其主要包括的子系統為廢棄場地利用規劃、室外風速檢測監控、室外信息、施工無線視頻監控、場地污染監測監控、室外環境規劃設計、場地交通組織管理、室外景觀管理等。

    (二)控制域系統的集成控制平臺分析

    底層的控制域系統的集成控制平臺具有實時高效和簡單快捷的特點,在控制總線網絡互聯的幫助下,連接則是通過物聯網方式,滿足各個工況下的路由器和工業控制器的通訊過程。自采集監測以后,在本層內部能夠實現響應,之后,控制工作流程則能夠在以太網的作用下,從底層控制域向上層信息域層進行相關的處理,包括存儲、分析、統計以及相關的處理等。第一,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在此系統中,為了滿足建筑內部的相關設備具有可靠、高效的節能安全的最佳運行狀態,現場的各種建筑設備通過網絡進行相互連接,方便于進行一定的監控,這種集中操作管理以及分散控制則是通過分層分布式控制的結構來實現。相互涉及到的子系統包括電梯控制、電力控制、給排水控制、冷熱源控制、空調控制等;第二,公共安全系統,在此系統中,利用先進的現代技術,保證公共安全,能夠對于危害社會安全的相關的突發事件進行有效管理。此系統主要包括的子系統如下,門禁管理、停車場管理、視頻監控系統、防盜報警系統、火災管理系統、周邊安防系統等。

    三、綠色建筑智能化系統的數字化發展思考

    在利用建筑智能化系統的過程中,應該著重利用好綠色節能技術,充分解決好相關的建筑節能、節材、節水、節地、環保等方面的矛盾。其中,電能損耗問題在大量使用電子產品的建筑智能化系統中的不可忽略,一般來說,功率越大則顯現出越高的損耗。分析現代智能建筑的耗電方面,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信網絡、計算機系統等電子設備的連續耗電,總耗電量的30%~40%則為智能建筑的電子設備耗電量;二是空調制冷以及采暖系統,還包括相關的電梯、照明、電源系統以及給排水等建筑電氣設備的耗電方面的問題,這些約占到50%左右。要想保證發展好綠色建筑智能化系統數字化發展地高效進行,這里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首先應該保證在綠色建筑中采用的電子產品的相關節能設計問題,只有通過選用綠色技能設備以及產品,才能保證建筑智能化設備的能耗能夠有效降低,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這就要求應該選擇使用綠色節能的軟硬件設備;第二,徹底改造綠色建筑的信息傳輸網絡系統,做好四網融合的綠色建筑智能化發展方向,為了更好在計算機網絡上統一各種信息傳輸網絡系統,對于系統中的所有模擬設備進行數字化處理。這樣,為了享用所有資源或者進行通信,在TCP/IP協議定一下,通過四網融合的實現,就能夠滿足。

    參考文獻:

    第2篇:綠色建筑智能化范文

    關鍵詞:綠色建筑;智能化技術;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 C39 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的不斷發展,在建筑行業造成的能源消耗比較大,給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等方面帶來極大的壓力。隨著現代低碳、綠色、環保等理念的推廣,綠色建筑已成為現在建筑的主要發展趨勢。綠色建筑重視的是節省能源與保持生態平衡,也就是節能環保。在建筑中應用智能化技術,能有效起到降低能源消耗,對促進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1、智能、綠色建筑的一體化發展

    1.1智能化系統與綠色建筑的融合

    我國于1994年提出建筑節能,但是在以往的節能設計中,往往只注重圍護結構的節能,而缺乏對建筑整體的節能創新。近年來我國政府對進一步改善和提高建筑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和保障措施?!毒G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06中多處涉及到了建筑智能化技術的內容,包括照明監控子系統、可調節外遮陽裝置、室內空氣質量監控子系統、空調系統、安全防范子系統、管理與設備監控子系統、信息網絡子系統等等。智能技術在綠色建筑及建筑節能中的應用起著舉足輕重作用,現代建筑從規劃設計開始就有必要將綠色建筑與智能建筑兩者有機地融合,以形成綠色智能建筑的整體觀念。智能與綠色柔性融合,以智能化推進綠色建筑,以綠色理念促進智能化,是拓展傳統建筑模式,滿足以人為本,追求更加安全舒適生活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和有效途徑。

    1.2智能、綠色建筑的發展智能、綠色建筑一體化發展

    是通過智能化手段與綠色理念融合來實現人、資源與環境的最優化發展。綠色建筑要實現的大部分目標及實施方案都離不開智能系統,智能系統與綠色建筑有著同生共存的緊密關系,因此智能系統的功能、性能及成本成了綠色建筑的關鍵部分。綠色建筑中的智能系統涉及多個學科,在一個子系統中往往就需要通過系統集成將多種技術相結合,以實現對這些對象的監控管理。綠色智能建筑需要具備及時響應建筑物內、外環境動態變化的能力,達到“智慧”狀態,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改善人與自然間的關系。但是建筑的智能化系統與傳統工業系統的要求差別較大,面臨著諸多挑戰。為了達到提高人體舒適度、降低建筑能耗的綠色建筑建設總目標,各個子系統之間也需要有機整合,采用多目標優化控制技術協調實現。

    2、建筑施工的技術要點

    2.1綠色建筑的施工要點

    主要包括場地環境、節能與節水,以及材料資源與節材等。其中,場地環境為施工場地、保護水文環境和降低環境負荷三方面;節水主要是提高用水效率,而材料資源與節材為使用量綠色材料、節約材料等。在建筑施工階段,建筑智能化技術在節水、節能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施工信息化管理中的作用尤為明顯。工程管理包括進度管理、質量管理和技術管理等,涉及多方面內容,而施工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術,可高效采集、加工與傳遞管理中所需要的信息,從而使管理活動科學化。

    2.2運營管理的技術要點

    運營管理包括網絡、資源、能耗、垃圾與綠化管理等。智能化技術在運營管理上的應用明顯,一是在信息設施系統中的應用,通過綜合布線為運營管理提供物理網絡平臺監測環境數據,發現異常及時響應報警,二是可監控設備的運行情況,記錄設備運行的回檢,按照數據來制定維護與保養計劃等。

    3、在綠色建筑中智能化技術的應用

    3.1智能遮陽板控制系統

    智能遮陽板控制系統主要是通過亮度傳感器實現對遮陽電機的自動控制。智能遮陽板控制系統在建筑中的應用可根據陽光光線的強弱、照射角度等因素實現對遮陽板開啟/停止與轉動角度的自動化調節,能有效防止陽光對建筑物及其居住者的直射。如在炎熱的夏季,可以起到遮蔽陽光的作用,通過減少太陽光線的直射,以減少過多熱量透過窗戶,從而起到避免室內溫度過高的作用;而在冬季可通過自動調節遮陽板,以提高陽光的利用率,有利于控制室內的熱舒適度,從而起到節能、減耗、綠色、環保的作用。

    3.2樓宇自動化系統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

    樓宇自動化系統通過運用計算機、傳感器、自動控制等現代技術對樓宇設備進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從而確保建筑設施的高效、可靠運行。樓宇自動化系統是指對建筑內照明、通風、空調、供配電、給排水以及電梯等系統進行控制與監控的綜合系統。該系統不僅能有效實現機電設備的開啟/停止控制操作,還能實現對設備運行狀況與故障報警信號的監測與儲存,并按照預定程序自動調節系統的被控參數,以保證其可靠、節能運行。另外,樓宇自動化系統在實現自動控制的同時,還能實現就地與遠程控制,自動生成系統的運行、設備故障報警、設備維修等報告。樓宇自動化系統還能實現公共安全系統信息資源的共享,實現建筑電氣設備的智能化控制。樓宇自動化系統設備的變頻節能技術與綜合控制策略能有效縮短設備的運行時間或者降低設備的運行強度,從而起到節能、減排的效果,通常能減少建筑設備能耗的20~30%之間。

    3.3空調、通風、冷凍、采暖智能系統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

    空調系統通過對建筑室內溫、濕度的分析,并結合設定值,通過DDC計算實現對水閥開度的調節,以實現對空調機組開啟/停止的自動控制,在滿足人類居住舒適性的同時實現節能、環保的目的;而通風系統則是根據各個區域的CO2、新風含量等進行送排風定時開啟/停止的設定,在確保室內良好通風的同時實現建筑的節能、環保目的;冷凍系統主要通過溫感探測器與壓力探測器,對冷水機組、冷凍水泵等設備之間的連鎖關系進行自動控制,參考供回水的流量、壓力、溫度等進行系統冷量的計算,以起到節能、減排的效果;采暖智能系統主要是通過溫感探測器進行控制,通過熱交換器從而為中央空調提供熱水,而該監控系統在建筑中的應用可在控制熱交換時保證熱水的流量、壓力及溫度,同時根據熱水總流量、熱水溫度差進行熱負荷的判斷,并明確熱交換器閥門的開啟大小,在保證設備可靠運行的同時體現節能、減排的作用。

    3.4信息集成系統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

    對于現代綠色建筑而言,必須要建設一套信息集成系統,利用集中采集、全面分析、智能管控及綜合協調等手段將各子系統的能力充分地發揮出來。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統主要集樓宇自控系統、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網絡系統、安全防范系統、地熱/水源熱泵系統等為一體,通過進行各個子系統的有效集成,從而有效實現對建筑內設備的實時監控與聯動管理。而在建筑綠色節能方面,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統能夠實現對各子系統之間數據與外部系統信息的全面、綜合分析,并實現對建筑內設備的統一調度,從而實現建筑的最優化節能、減排運行。同時,設備信息集成系統的綠色建筑中的應用,可以對建筑設備進行實時巡檢,并根據設備的運營要求,對設備的運行時間、維護以及運行負荷等進行合理的調配,有利于保證設備長期處于最佳的運行狀態下,從而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在綠色建筑應用智能建筑信息集成系統,能實現對智能照明、冷熱機組及其他計量設備的運行數據進行采集,并進行統計與對比,以便于建筑的節能操作。通過對各種節能系統的能耗與節能效果進行統計,以統計出設備的節能效率,以便實現綠色建筑的節能、環保目的。

    結束語

    在綠色建筑中,其相關建設目標的實現主要是通過實施運營管理來完成的。在綠色建筑中實施運營管理,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和可持續發展的建筑設計理念,在發展中堅持“以人為本”,在改進傳統物業設施服務的基礎上采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和智能化技術手段,達到建筑中節能環保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江麗,曹鋒.智能化技術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7,22:47-48.

    第3篇:綠色建筑智能化范文

    關鍵字:建筑智能化;發展現狀;發展趨勢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more developed cit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more stringent, s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building intelligent support has become a development trend of big city. This article as a starting point the idea of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the work experience,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cas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in the future, providing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Key words: intelligent building; development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

    中國分類號:TU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標號:2095-2104(2012)03-0001-02

    建筑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資源和載體,隨著經濟的發展,建筑行業也在發生著不斷的變化,可以說建筑的發展是社會經濟發展的折射。當前,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使得建筑智能化越來越收到人們的關注。而本文就從建筑智能化的發展現狀出發,探討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今后建筑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一 建筑智能化的發展現狀

    智能建筑指的是通過對建筑物的結構、服務、系統和管理四個基本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行最優化的設計,以提供一個具有舒適、高效和便利的生活建筑空間。我國的建筑智能行業近幾年來實現了高速的發展,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億元之后,每年都有20%的增長態勢,下面本文就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論述建筑智能化的發展現狀。

    (一)建筑智能化發展規劃存在問題

    建筑智能化的發展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因此說在施工之前,前期的規劃設計至關重要,這對于今后的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規劃中,由于缺乏能夠承擔建筑智能化發展規劃的設計人員,導致建設目標不明確的情況出現,智能系統得不到優化,技術得不到改進,影響了建筑智能化的長遠發展。

    (二)智能建筑在施工中存在一些問題

    建筑智能化的發展的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其中設計到很多學科的內容,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需要格外的注意,施工人員要掌握好各種技術知識才能夠確保工程的質量。雖然建筑智能化發展的速度快,但是在施工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首先表現在管理欠缺上,智能建筑中管理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這不僅會影響建筑智能化行業的健康發展狀況,同時也會對建筑智能化行業的發展效益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說管理至關重要,但是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管理還是存在一些漏洞,造成建筑智能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競爭無序的情況;其次是對技術的研究和軟件的開發力度不夠。建筑智能化的施工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支持,同時由于建筑智能化自身的發展需要,還需要注重相關軟件的開發,這樣才能夠實現建筑和智能的完美結合,但是目前的智能建筑發展過程中,對這一環節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造成施工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最后施工中的問題表現在設計與計劃相脫離。在智能化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業主往往會對施工的過程做詳細的計劃,制定完善的目標,但是到了實際的設計中,往往會出現與計劃不相符的情況發生,設計者不根據實際的投入和需求進行智能系統方案的制定,二是盲目的追求先進的規劃,最后造成計劃和設計的相背離,影響了建筑智能化的發展。

    (三)建筑智能化需求不合理

    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建筑智能化取得了較快的發展速度,一批從事智能建筑的專業人員也逐漸多起來,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智能化需求不合理的情況,往往是片面的追求高標準而造成工程的浪費,工程的質量也得不到保證,智能化系統不能夠發揮其真正的作用。

    二 建筑智能化的發展趨勢

    隨著經濟的發展,新技術和新材料的應用,建筑行業實現了突飛猛進的發展,而智能化建筑也成為當今最有發展潛力的,在建筑行業也成為主流的發展方向。上文論述了目前情況下我國建筑智能化發展的現狀,下面本文就針對現狀分析建筑智能化今后的發展趨勢。

    (一)實現技術發展與生態環保相結合的發展模式

    在經濟得到發展和建筑業實現繁榮的過程中,必然會帶來生態的惡化和環境的破壞,因此說在今后建筑業發展的過程中,在保證建筑智能化的同時,實現其發展和生態環保理念相結合,實現綠色建筑的發展。所謂綠色建筑,就是綜合的運用當今生態學和建筑學的知識,綜合其他的科學技術成果,把建筑住宅區域打造成為一個生態型的活動范圍,為居民提供一種自然氣息濃厚,生態環境良好,生活舒適和諧的環境。綠色生態建筑是在不破壞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目的就在于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這與智能建筑的發展有異曲同工之處,因此說,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可以與生態環保建筑相結合,在建筑設計上既體現出智能的優勢,有能夠充分展現出生態的理念,這是今后智能建筑發展的大趨勢。

    (二)大力推動建筑智能化結構和材料的發展

    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除了要與綠色生態環保理念相結合,還要推動系統結構的升級和新型材料的更新發展。例如可以進行修復混凝土的應用,即在混凝土中加入裝有樹脂的空心纖維,當結構的構件超過標準出現裂縫時,里面的樹脂就會自動流出進行粘合;再如智能化平衡結構的應用,使建筑物的結構趨于平衡;光纖混凝土也是新型的材料,將其應用在建筑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能夠有效的監視構件在荷載作用下的受力情況,顯示出結構的安全性能和程度。由此可見,建筑智能化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向著高科技和新材料的方向發展,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適當的擴大區域范圍,使智能化建筑涵蓋醫院、社區、公共場所等因素,使我國的建筑智能化朝著智能化小區和智能化城市的方向發展。

    (三)智能化建筑將實現無障礙發展

    在當前建筑智能化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合理制約了建筑智能化的發展,建筑智能化的發展涉及到多種復雜的機構和環節,管理不善將會造成程序繁雜,浪費時間,也會對建筑智能化的發展制造一定的障礙。隨著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和變革,今后可以將建筑智能化的系統作為一個統一的系統進行管理,促進了系統內各項業務的發展,例如在建筑智能系統中,能夠預見消防服務業、物業管理等,其他的項目也都能夠得到升級管理,這是今后建筑智能化發展的趨勢,也是能夠很快實現的目標。

    (四)建筑智能化系統的體系結構將會得到升級

    建筑智能化的系統是信息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實現信息采集和傳輸的工具,因此說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帶動建筑智能系統的優化升級。隨著經濟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都在飛速的發展,最為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基礎,它們的技術提升能夠為建筑智能化系統的優化實現更廣闊的提升空間。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可以利用技術構建統一的信息平臺,建立起多個系統的服務體系,使得系統擴展到整個建筑社區,這樣不僅能夠發揮技術的優越性,還能夠避免重復投資,提高效益,這也是今后的發展趨勢。

    結束語:隨著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信息化已經成為今天的發展趨勢,在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建筑智能化的發展,也成為當今建筑行業的發展主流。本文就以此為出發點,探討了在目前情況下建筑智能化發展的現狀,指出了其存在的一些問題,并論述了今后建筑智能化發展的趨勢。希望本文的論述對于今后建筑智能化的發展有一定的幫助,促進我國建筑智能化的發展,為其發展開創更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葛紅 劉雪峰 建筑智能化存在問題以及改善對策分析 中國住宅設施,2009年第09期

    [2] 晁東 王復軍 淺析建筑智能化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建材與裝飾·下旬,2011年第10期

    [3] 傅偉航 建筑智能化存在問題以及解決方法 中國房地產業,2011年第10期

    第4篇:綠色建筑智能化范文

    關鍵詞: 新時代 建筑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TU198文獻標識碼: A

    一、建筑智能化的定義

    建筑智能化是通過系統集成方法,將計算機網絡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建筑技術以及監控技術結合起來,通過對建筑及其相關設備的檢測、監控,對信息的優化管理,從而達到對建筑的管理與智能控制,以達到用戶對建筑的管理、監控和信息資源共享的要求。在達到適應信息化社會需求的基礎上,符合環保和投資合理相結合的要求。智能化建筑主要包括以下一種或幾種系統:安全防范系統、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建筑設備自動監控系統、廣播系統、有線電視系統、數字會議及視頻會議系統、綜合布線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通信與計算機網絡系統等。

    二、我國目前在建筑智能化的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

    1、設計不合理。無論是設計院,還是集成商,在從事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中均存在各自的弱點,以致由于設計問題影響到工程質量。建筑設計院專業配套,人才濟濟,但主要集中于建筑、結構、水、電、暖五個專業,能從事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設計的人員很少。目前從事智能化設計的人員主要是從電氣專業轉行而來,雖然兩者有所相通,但專業之間的差異也是明顯的。

    2、施工組織不到位。建筑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單位一般由招投標產生。由于招標公司大多缺乏智能化系統工程招投標的實踐和經驗,在招標文件的編制,特別是招標內容和技術要求章節編制中缺乏針對性,套用土建施工招投標只要求投標單位描述一些施工組織、質量保證措施、施工進度安排、施工機械等內容,并按此技術標準打分,根據不符合智能化系統技術要求,沒有投標單位對系統設計圖紙的理解,設備配置的完整性、先進性,對各子系統的優化建議或合理化建議等。另外,目前有大量的工程施工并非中標單位在做,而是掛靠企業。這些掛靠企業低資質甚至無資質,人數少,管理成本低,可以低價中標,低價競爭能力高于管理規范的高資質企業。但由于低資質、無資質企業技術力量薄弱,施工能力較差,工程質量很難保證。

    3、監理作用未發揮。建設項目工程監理受建設單位委托,對工程質量承擔責任。現狀是工程監理單位缺乏智能化系統工程監理人員。監理公司具有土建、設備安裝監理人員,不少監理公司由電氣監理人員兼管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電氣監理人員對智能化安裝施工相通的問題可能會有監理意見,如橋架的安裝、線纜的敷設、接地端子箱的安裝等。但他們對智能化技術方面的施工缺少專業知識,沒有發言權,也使施工人員得不到指導。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質量缺乏有效監督。

    4、檢測和驗收不嚴格。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結束要經過檢測,檢測結論是評估工程施工質量的依據。目前,第三方檢測得不到落實,有的僅一、兩個項目經過第三方檢測,有的工程甚至什么也不檢測。建設單位也沒有認識到檢測的重要性。

    工程施工完成后是竣工驗收。竣工驗收通過后建筑物可投入使用。質檢部門對建筑物驗收重視高于建筑、結構、水、電、暖各專業,質檢部門有這方面的驗收技術人員,但他們也缺乏智能化系統工程質檢驗收人員。筆者認為智能化系統工程施工完成后必須進行專項驗收,由質檢部門、設計單位、行業專家等有關人員對工程施工質量進行審查,包括所有文件資料、竣工圖紙及現場查看,對不符合規范的提出整改意見,以對建設單位負責,對工程負責。

    三、現代建筑智能化的應用

    1、建筑智能化在綠色建筑中的應用。綠色建筑是指能夠為住戶提供安全、健康、舒適的居住、工作空間,并且能夠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同時最小程度地影響周邊環境的建筑物。智能照明系統是在建筑物內外安裝高效節能燈具,利用傳感器技術或照明接觸器,根據實際的照明需要做出判斷,而后選取高、中、低檔照明水平。采用智能照明系統,可以調節自然光,加強自然光對建筑光環境的有利作用,以節約電能?;馂淖詣訄缶到y是利用煙感和溫感探測器,通過DDC對各消防設備進行實時監控,保證在火災預警階段能夠做出智能判斷,從而有效防止錯誤動作。在火災發生時,非消防設備有序撤出,消防設備有序投入,保證人員安全。安全防范系統是利用閉路電視監測系統、錄像系統對建筑物進行監控,包括門禁管理、圍欄監測、人員識別、車輛識別、電子巡更、可視對講、緊急呼叫、煤氣泄露報警、玻璃破碎報警等功能,保證建筑物及建筑物周邊環境安全。綠色建筑的核心是減少建筑耗能。建筑能耗囊括了建造能耗和使用能耗,包括了建筑工業和建筑使用的方方面面,范圍甚廣。

    2、建筑智能化在老年公寓中的應用。人口老齡化已經是一個不可否認的問題。目前,與世界其它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已有老年公寓不僅數量有限,設備也比較落后,遠遠達不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隨著社會進步以及對老年人生活環境的關注日益增加,我國勢必建造一批根據老年人需要設計、應用新技術、新產品,智能化的新型老年公寓。為了能夠滿足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可以在老年公寓的設計中引入一些特殊的智能技術。寵物機器人是一種適合老年公寓的智能技術。寵物機器人會說話、會唱歌,能與老年人進行簡單的對話,在對話過程中,寵物機器人可以把老人的問題記錄下來再反饋給服務中心。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可以通過對記錄的分析比較,及時掌握老人的身體狀況與變化,并視具體情況判斷需不需要派專人前往老人住處進行必要的護理。緊急呼救系統是有一個針對老年人開發的智能保健系統。該系統由在住宅中安裝的緊急呼叫器、安全報警器以及醫療救助體系和家政服務體系共同構成。緊急情況時,只需按下隨身攜帶的無線緊急求助器的按鈕,即可通過電話網絡將。

    四、現代智能建筑的應用前景

    1、逐步形成以節能為中心的設備監控系統

    從當前智能建筑的發展趨勢來看,智能建筑的另外一個明顯的趨勢就是綠色化。雖然當前在建筑中通過使用大量的高效節能設備及相關的控制技術措施,但是其取得的實際效果并不明顯。為了評價智能建筑的節能效果,需要采用對應的數據進行評價和分析。所以,不管是新建筑還是老建筑,通過建立其能耗實時監控歷史數據的方式將為建筑物設備運行狀態的自我診斷、建筑能耗的估計提供條件,從而為建筑內部設備及系統的運行參數調試、運行方式的選擇提供科學依據,有效避免能源的浪費。

    在建筑的能源選擇過程中,還可以將風力、太陽能光伏、太陽能光熱以及燃料電池等再生能源應用到其中,及至與整個城市電網融合起來,形成智能供電系統。這也是當前國內外工程人員所努力的方向。

    2、智能建筑中安全事務管理控制的實現

    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建筑安全,尤其是住宅安全成為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點。在公共建筑、工業建筑以及住宅建筑的設計施工中,消防安全工程、安防工程建設等已經成為了常規的建設內容。安防系統主要以視頻監控以及放到報警系統為主,智能建筑中需要對這些系統的性能予以提升。例如,可以通過采用智能傳感技術的方式,諸如能夠在超低照度下正常工作的CCD、采集生物特征的探測設備等,提高智能建筑中安防設備的靈敏度。另外,因為只能建筑中布置了大量的探測設備,在信息處理過程中必須設置智能分析系統,諸如人體分析系統、面容對比分析系統、街景分析系統、人流密度分析系統以及人數統計系統等。這些都將提高智能建筑的綜合“感知能力”。

    為了能夠提高智能建筑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工作靈敏度以及工作可靠性,在智能建筑中可以對傳統的火災探測設備進行改革,例如可以通過使用視頻遙感、光纖傳感等設備來感知火災信息。同時,將微處理器植入傳統火災探測器中,增強程序的智能識別能力,使之成為一個智能探測器,從而提升報警系統的工作可靠性。

    3、形成基于物聯網的信息服務體系

    隨著通信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IPV6、EPON、GPON等應用推動了電話網絡、廣播電視網絡以及互聯網的融合,再結合物流網絡的迅速發展,新型的物聯網正在人們身邊形成。未來智能建筑在信息網絡構建中甚至可以通過使用全光通信以及無線通信的方式將建筑自身融入到物聯網當中,通過將自身納入到捂臉網絡中的方式實現智能建筑管理、運營的網絡化。

    結語:經濟增長、科技進步、社會發展,這些都給智能化建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發展空間。建筑智能化是今后建筑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在改善人們的生活和工作環境,使其更舒適、安全、便捷的同時,也將使得建筑物更加綠色環保,更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帶來更高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潘祖偉. 探討中小城市住宅建筑設計發展[J]. 科技資訊,2010(20).

    [2]鄭裕衫.我國智能建筑行業的發展和趨向[J].科技促進發展,2010(4).

    第5篇:綠色建筑智能化范文

    關鍵詞:未來建筑,藝術,綠色建筑,智能化

    中圖分類號:J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社會進步與科技發展使人們對居住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給人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建筑藝術是建筑師賦予建筑物的靈魂,現代建筑中優秀藝術作品不斷涌現,如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法國埃菲爾鐵塔和中國國家體育館鳥巢等,這些建筑都給人類留下了很高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伴隨著人們對綠色世界的追求,“綠色建筑”登上了人類舞臺,它倡導節約能源、可循環利用、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不斷進步的科技也將使建筑更加智能化,從而給人們提供更為舒適、便快捷的生活環境。本文就建筑藝術、綠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探析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

    建筑形態藝術化

    在現代建筑的發展中,建筑活動對人的生活需求,不僅包括物質方面的需求更有情感、審美等精神方面的需求。建筑通過對空間形態的藝術化塑造,來滿足公眾對空間的藝術化生活的精神需求。建筑藝術是按照形式美的規律,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筑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它是通過建筑形象表現出來的。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觀形象和審美的雙重含義,它構成手法多樣,對人的感染力也多種多樣。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與之相配的建筑形式,比如紀念性建筑或者其他需要表現莊嚴的公共建筑應使用對稱的建筑形式,它給人端莊、雄偉、嚴肅的感覺,而不對稱均衡較之對稱均衡顯得輕巧、活潑,對于莊嚴的建筑就不適用了。不僅建筑本身存在韻律,建筑和建筑之間也存在韻律。韻律是任何物體各要素重復出現所形成的一種特征,一個建筑物的大部分藝術效果,就依靠這些韻律關系的協調性、簡潔性來取得的。不同建筑物之間的韻律能夠賦予城市以音樂美,從而給城市規劃注入了活力。

    信息時代的來臨呼喚著新的空間和造型以體現其時代的特征,現代建筑師突破傳統,從繪畫上吸收發展的營養,現代建筑藝術逐漸走向抽象的表達。

    走綠色建筑的道路

    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也稱為生態建筑。二十世紀末, 綠色建筑作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任務之一,已被世界許多國家所接受。未來城市的生活環境都要全面綠化,這將是一個無污染的世界。綠色建筑的設計將向環保型材料和綠色設計兩方面發展。

    1、使用環保型建筑材料:環保型建筑材料要求親和環境。環境親和的建筑材料應該耐久性好、易于維護管理、不散發或很少散發有害物質(同時也得兼顧其他方面的特性,如藝術效果)。當前建筑中的污染物主要來自于石材類、板材類、涂料類及水泥等方面。綠色建筑的發展將催生具有更優性能的環保型材料來取代這些“垃圾”建材?,F代基礎工程中環保型建材主要包括: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墻體材料、裝飾裝修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等。雖然這些材料造價相對高一點,但是,伴隨著人們對綠色建筑的執著追求,這些材料也將被廣泛應用起來。

    環保型建材要求節約資源。有些材料一旦制造出來,,生命周期幾乎是無盡的,如以前在中國普遍使用的黏土磚,只要其質量未被破壞,幾乎可以一直使用下去,這必然蠶食日益缺少的耕地。因此,要盡可能地使用由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和可循環使用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減少固體垃圾,這樣才符合綠色建筑的發展道路。

    2、綠色設計: 綠化走進建筑。屋頂花園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溫度,而且能夠增加城市綠化面積,增強城市的“呼吸”。在建筑物外墻面上種植攀緣植物同樣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溫度,甚至對外墻材料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它和屋頂花園一起讓“綠色”建筑真正實現了視覺上的綠色,使建筑物親和自然的效果更加突出。

    倡導節能設計和使用清潔能源。概括起來,未來建筑的綠色設計將體現在以下幾點:一是最大限度地使用被動式能源系統;二是建筑的最主要的立面最好不要朝向主風向,以減少建筑的熱負荷;三是實現建筑室內的自然通風,以減少空調等降溫設備的開機時間,降低能耗;四是盡可能使用自然采光;五是積極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在建筑物立面上安裝太陽能板等。

    三、建筑智能化

    建筑科技的發展方向將圍繞保護環境、節省資源、降低能耗而展開。建筑智能技術的發展要為生態、節能、太陽能等各種類型現代建筑中的應用提供技術支持,實現生態建筑與智能建筑相結合。建筑智能技術是以建筑為平臺,兼備建筑設備、辦公自動化及通信網絡系統,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

    1994年來自15個國家的科學家在美國討論時提出了“生命建筑”的概念,生命建筑具有“大腦”,它能以生物的方式感知建筑內部的狀態和外部環境,并及時做出判斷和反應,一旦災害發生,它能進行自我保護。比如日本開發成功的智能化主動質量阻尼技術,當地震發生時,生命建筑中的驅動器和控制系統會迅速改變建筑物內的阻尼物的質量,從而改變阻尼物的振動頻率,以此來抵消建筑物的震動。除此之外,生命建筑還能自我康復,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已研制出生命建筑自我康復的方法,它的執行元件是充有異丁烯酸甲醋粘結劑和硝酸鈣抗蝕劑的小管,當生命建筑出現裂縫時,小管斷裂,管內物質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結構,這完全像人體血液中的血小板,能夠填塞創口,使肌體康復。

    生命建筑的發展離不開智能建材,智能建材是除作為建筑結構外,還具有其他一種或數種功能的建筑材料,如一些智能建材具有呼吸功能,可自動吸收和釋放熱量、水汽,能夠調節智能建筑的溫度和濕度。

    光學纖維技術、納米技術、聲控技術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是建設智能生態建筑的關鍵技術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技術日趨成熟。建筑智能化已不再是夢想,在不久的將來,智能建筑將被廣泛的修建,以造福人類。

    進入21世紀,人們對建筑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使用功能上,崇尚藝術、追求綠色和建筑智能化將成為建筑師們設計的主流思想。在2009年12月舉行的哥本哈根大會上,我國已將綠色建設列入工程計劃里,鄭重地向世界做出承諾,中國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下降40%~50%。世界各地頻繁的地震將要求建筑物向智能化發展。諸如這些都引領著建筑走向藝術化、綠色化和智能化的道路,可以想象的是,未來建筑將為人們提供一個人造的生態環境。

    第6篇:綠色建筑智能化范文

    關鍵詞:智能化;未來;發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X734文獻標識碼: A

    引言

    智能建筑是現代建筑發展的主流趨勢,在這個各方面都講求效率的社會中,智能建筑(IB)是當代計算機技術以及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作為高科技同建筑領域的完美結晶,是各種信息通訊技術同簡述藝術的有機結合。IB 通過自動監控其內部的所有設備,根據實際的需要,通過自動化的信息采集,對資源進行綜合管理,同時還會根據使用者的信息反饋對建筑進行組合優化,使得建筑設施成本投入合理科學,能夠適應現代建筑物高效靈活、舒適、安全的特點。

    一、建筑智能化的需求分析和設計標準

    目前的城市建筑逐步的向著集成化、協調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建筑的智能化可以說已經成為現代建筑的重要標志。國際最早的智能大樓出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并且該智能大廈無論在投資回收率以及出租率、收益上較之于普通建筑更加突出。在設計上考慮了以下幾點:

    1、實用性。即能支持各種數據通信、多媒體技術以及信息管理系統等,并且能適應現代和未來技術的發展,保證15-20年不落后;

    2、 靈活性。即任意信息點能夠連接不同類型的設備,如微機、打印機、終端、服務器等;

    3、開放性。即能支持任何廠家的任意網絡產品,支持任意網絡結構;

    4、 模塊化。結構化布線系統中除去固定于建筑物內的水平線纜外,其所有的接插件都是積木式的標準件,以方便使用管理和擴充;

    5、 擴展性。實施后的結構化布線系統是可擴充的,以便將來有更大的需求時,很容易將設備安裝進去;

    6、 經濟性。一次性投資,維護費用極低,使整體投資達到最佳。

    二、我國建筑智能化現狀

    1、智能化建筑技術沒有實現產業化

    我國建筑智能化的起步較晚,又收到社會、國情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導致我國智能化建筑發展緩慢,技術過度的依靠國外。而智能化建筑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建筑技術的產業化、國產化。就目前來看,國內的智能化建筑市場依舊被外國技術產品所壟斷,國家在引進國外技術方面耗費了大筆資金,也因此造成智能建筑設備的價錢高昂,使建筑成本不斷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我國建筑智能化的發展,阻礙了智能化簡直實現國產化和產業化的目標。因此,只有大力扶持國產化技術系統和產品,促進建筑技術的國產化,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智能化建筑的發展。

    2、工程管理技術體制不健全

    健全的體制是保證我國建筑智能化發展的前提。目前,我國的智能化系統的技術體制尚不健全,在技術監理方面更是一片空白,導致我國智能化建筑建設全過程中技術的發展出現了瓶頸,質量也無法得到保證。這種情況嚴重制約了我國智能化建筑技術的發展。智能化建筑技術的管理在協調智能化各個專業子系統的聯系的同時,更為重要的是從工程立項一直到驗收的全過程的技術管理和協調,

    從體制上為工程技術管理提供規章,以保證工程建筑的順利進行和建筑技術的進步。

    3、建筑設計與智能化系統設計嚴重分離脫節

    在進行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設計時,部分智能設備的供應商不能嚴格按照我國有關建筑智能化系統設計的相關規定進行設計,從而導致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設計圖紙不論在深度還是在規范方面都不符合我國的相關規定;在進行建筑智能化系統的設計時,經常會存在設計方案可靠性低、系統功能比較弱等問題。這是因為智能設備制造商在個人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鉆法律漏洞,提供成本比較低的設計方案,而這些成本比較低的設計方案往往存在可靠性低、系統功能較弱等問題。

    三、智能建筑中的弱電系統

    在智能建筑中,弱點技術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在智能建筑中弱電技術作為基礎技術支持應用越來越廣泛。其構成主要由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以及自控技術。從總體上,智能建筑會有一個中央控制室,所有的子系統都由中央控制室進行控制,這樣不但能夠節省資源,同時還會提高效率。這種集中式的控制模式也是智能建筑最大的特點。而各個子系統的控制柜可以通過玻璃阻隔的不同區域放置在中控室賀總。

    綜合布線系統應采用星型拓撲結構,該結構下的每個分支子系統都是相對獨立的單元,對每個分支單元系統改動都不影響其他子系統。建筑的智能化主要由以下幾方面作為基礎支撐,詳細分析如下:

    1、終端設備同信息插座之間的軟線共同組成了工作區子系統,主要包括了連接件、軟線以及各類擴展軟線。同時搭接在 I/O 和中觀設備之間,其作用同電話配線系統中的用戶線即連接終端的部分。在現代建筑中智能建筑之所以能夠將控制管理智能化,其主要取決于其布線系統的智能化,在綜合布線系統中,屬于服務區替代了工作區,并且服務區規模較之于工作區相對較大。連接的終端設備種類繁多,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選擇調整。

    2、智能建筑對建筑中各個終端設備的理需要經過管理間子系統進行信息的處理,并作為過渡向上一層級系統進行信息傳遞。其主要構成為跳線、配線架、以及機柜和交換機。該系統的主要功能是管理本樓層中的所有信息交換,實現功能變換和配線管理。

    3、垂直干線子系統。垂直干線子系統應由設備間子系統、管理子系統和水平子

    系統的引入口設備之間的相互連接電纜組成。它連接通訊室、設備間和入口設備,包括主干電纜、中間交換和主交接、機械終端和用于主干到主干交換的接插線或插頭。

    4、在智能建筑中還應當具備綜合性的設備間子系統,該系統由各種主機和保安配線構成。在設備間中為了方便管理應當對各類用途的配線采用色標進行區別,建筑中各層的所有光纜以及電纜都會傳送到該管理區域進行統一管理,這也是智能建筑能夠對建筑整體進行統籌管理的基礎要素之一。通常該系統的設置需要同主控制系統臨近,因此會安裝在網絡、計算機、程控機系統的機房中。

    5、建筑群子系統。建筑群子系統由二個以上建筑物的電話、數據、監視系統組成一個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其連接各建筑物之間的纜線和配線設備,組成建筑群子系統。建筑群子系統所需要的硬件主要包括 : 導線、電纜、光纜以及防止電纜上的脈沖進入建筑物的電氣保護裝置等。

    每個工作區會設置不低于兩個的信息插座,每個工作區會配置對絞電纜,數量為兩條,硬件采用插接交接硬件,通過四對以上的對絞線保證工作區的正常運行。

    四、智能建筑的發展趨勢及暢想

    智能化建筑是現代智能化技術與傳統建筑技術的結合,是在不斷吸取當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后的產物,它提高了建筑的智能化、自動化水平,滿足了人類對建筑物的使用需求,推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隨著日后智能化技術水平的發展,它將極大地改變傳統建筑的結構、裝飾、安裝等建筑形態。

    它的不斷發展將為傳統建筑帶來一場革命。它將極大地改變傳統建筑、結構、裝飾、安裝等工程的形態。智能建筑的發展最終將在不斷的模仿探索中,接近人類類智能,最終滿足人類的高級要求,甚至有著良好的人與建筑的溝通界面。

    在未來的智能化工程建設中必須要嚴格按照以下幾點要求來進行:安全性、信息服務、生活環境、家庭智能化網絡方式。其中,信息化服務是智能化發展的核心基礎,信息的發展取決于資源的基礎,它更多要求的時間的積累。作為一種具有安全節能、舒適環保的現代化建筑,智能化發展是必經之路。智能化工程的未來,是在不斷發展技術的過程中,減少成本,減少失誤率,增加收益。

    結束語

    人類的建筑規模越來越大,建筑資源耗費越來越高,因此建筑行為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力越來越大。根據研究表明:當前環境污染中建筑領域的污染占到總污染量的 33.7%。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了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智能建筑的出現為該類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個新的途徑。智能建筑不僅能夠提供安全便利的舒適環境,最大的優勢便在于其高效節能的控制系統,具有可持續發展特性。

    參考文獻

    [1]賈杭杰.智能化工程未來發展方向[J].科技資訊,2010,12(25):84-86.

    第7篇:綠色建筑智能化范文

    關鍵詞:未來建筑、藝術、綠色建筑、智能化科技

    中圖分類號:TU113.6+6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建筑形態藝術化

    建筑藝術是按照形式美的規律,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筑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它是通過建筑形象表現出來的。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們建筑審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設計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觀形象和審美的雙重含義,它構成手法多樣,對人的感染力也多種多樣。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與之相配的建筑形式,比如紀念性建筑或者其他需要表現莊嚴的公共建筑應使用對稱的建筑形式,它給人端莊、雄偉、嚴肅的感覺,而不對稱均衡較之對稱均衡顯得輕巧、活潑,對于莊嚴的建筑就不適用了。不僅建筑本身存在韻律,建筑和建筑之間也存在韻律。韻律是任何物體各要素重復出現所形成的一種特征,一個建筑物的大部分藝術效果,就依靠這些韻律關系的協調性、簡潔性來取得的。不同建筑物之間的韻律能夠賦予城市以音樂美,從而給城市規劃注入了活力。 信息時代的來臨呼喚著新的空間和造型以體現其時代的特征,現代建筑師突破傳統,從繪畫上吸收發展的營養,現代建筑藝術逐漸走向抽象的表達。

    2走綠色建筑的道路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也稱為生態建筑。綠色建筑的設計將向環保型材料和綠色設計兩方面發展。

    2.1 使用環保型建筑材料1) 環保型建筑材料要求親和環境。環境親和的建筑材料應該耐久性好、易于維護管理、不散發或很少散發有害物質(同時也得兼顧其他方面的特性,如藝術效果),當前建筑中的污染物主要來自于石材類、板材類、涂料類及水泥等方面,綠色建筑的發展將催生具有更優性能的環保型材料來取代這些“垃圾”建材?,F代基礎工程中環保型建材主要包括: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墻體材料、裝飾裝修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等。雖然這些材料造價相對高一點,但是,伴隨著人們對綠色建筑的執著追求,這些材料也將被廣泛應用起來。2) 環保型建材要求節約資源。有些材料一旦制造出來,其生命周期幾乎是無盡的,如以前在中國普遍使用的黏土磚,只要其質量未被破壞,幾乎可以一直使用下去,這必然蠶食日益缺少的耕地。因此,要盡可能地使用由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和可循環使用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減少固體垃圾,這樣才符合綠色建筑的發展道路。

    2.2 綠色設計1) 綠化走進建筑。屋頂花園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溫度,而且能夠增加城市綠化面積,增強城市的“呼吸”。在建筑物外墻面上種植攀緣植物同樣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溫度,甚至對外墻材料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它和屋頂花園一起讓“綠色”建筑真正實現了視覺上的綠色,使建筑物親和自然的效果更加突出。2)進行節能設計和使用清潔能源。概括起來,未來建筑的綠色設計將體現在以下幾點:a.最大限度地使用被動式能源系統。b.建筑的最主要的立面最好不要朝向主風向,以減少建筑的熱負荷。c.實現建筑室內的自然通風以減少空調等降溫設備的開機時間,降低能耗。d.盡可能地使用自然采光。e.積極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在建筑物立面上安裝太陽能板。

    3建筑智能化

    今后建筑科技將圍繞保護環境,節省資源,降低能耗而展開。建筑智能技術的發展要為生態、節能、太陽能等在各種類型現代建筑中應用提供技術支持,實現生態建筑與智能建筑相結合。建筑智能技術是以建筑為平臺,兼備建筑設備、辦公自動化及通信網絡系統,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1994年來自15個國家的科學家在美國討論時提出了“生命建筑”的概念,生命建筑具有“大腦”,它能以生物的方式感知建筑內部的狀態和外部環境,并及時做出判斷和反應,一旦災害發生,它能進行自我保護。比如日本開發成功的智能化主動質量阻尼技術,當地震發生時,生命建筑中的驅動器和控制系統會迅速改變建筑物內的阻尼物的質量,從而改變阻尼物的振動頻率,以此來抵消建筑物的震動。除此之外,生命建筑還能自我康復,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已研制出生命建筑自我康復的方法,它的執行元件是充有異丁烯酸甲醋粘結劑和硝酸鈣抗蝕劑的小管,當生命建筑出現裂縫時,小管斷裂,管內物質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結構,這完全像人體血液中的血小板,能夠填塞創口,使肌體康復。

    生命建筑的發展離不開智能建材,智能建材是除作為建筑結構外,還具有其他一種或數種功能的建筑材料,如一些智能建材具有呼吸功能,可自動吸收和釋放熱量、水汽,能夠調節智能建筑的溫度和濕度。 光學纖維技術、納米技術、聲控技術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是建設智能生態建筑的關鍵技術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技術日趨成熟。建筑智能化已不再是夢想,在不久的將來,智能建筑將被廣泛的修建,以造福人類。

    4結語

    進入21世紀,人們對建筑的要求不再局限在使用功能上,崇尚藝術、追求綠色和建筑智能化將成為建筑師們設計的主流思想。在2009年12月舉行的哥本哈根大會上,我國已將綠色建設列入工程計劃里,鄭重地向世界做出承諾,中國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下降40%~50%。世界各地頻繁的地震將要求建筑物向智能化發展。諸如這些都引領著建筑走藝術化、綠色化和智能化的道路,可以想象的是,未來建筑將為人們提供一個人造的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第8篇:綠色建筑智能化范文

    關鍵詞:智能建筑;機遇;挑戰;發展趨勢

    一、智能建筑的內涵

    隨著計算機技術,電子技術,控制技術,信息技術,通信技術等的不斷發展,智能建筑也相應的出現,智能建筑的概念出現在信息快速發展的20世紀80年代。智能建筑的含義有的定義為:以建筑物為平臺,兼備信息設施系統、信息化應用系統、建筑設備管理系統、公共安全系統等,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其優化組合為一體,向人們提供安全、高效、便捷、節能、環保、健康的建筑環境。另一種定義方式為:現代建筑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和控制技術相結合的產物。

    網絡技術、通信技術、視頻技術等新技術的發展使得智能建筑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在智能建筑領域,智能化系統技術的發展主要體現在網絡技術、信息通信技術、智能化技術這幾個方面。

    二、中國智能建筑的發展現狀

    中國智能建筑是逐步發展起來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們對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要求也不斷提高,一個安全、高效和舒適的工作和生活環境已成為人們的迫切需要。

    智能建筑的系統主要有以下部分構成:樓宇自動化系統,通信自動化系統,物業管理自動化系統。

    據統計,目前我國實施建筑智能化的企業大約3000家,產品的供應商也是3000多家,具備智能化工程承包資質的為1200家左右,同時,已經獲得建設部智能建筑系統集成技術專項甲級資質的單位大約200家,獲得建筑智能承包一級資質的企業接近700家。

    同時具備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設計甲級資質、建筑智能化工程專業承包一級資質、計算機信息系統集成一級資質的三甲企業個數只有29家。

    從事建筑智能化業務的外資企業主要有江森自控、西門子、IBM、霍尼韋爾等,這些外資企業主要以產品生產和銷售為主,他們更多的是將產品銷售給國內的建筑智能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所以建筑智能化業務并不突出。

    三、中國智能建筑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一)智能建筑發展的機遇

    中國加入WTO是一個很大的機遇,同時也給智能建筑的發展也帶來了機遇。這段時間,智能建筑主要設計酒店之類的有特殊需要的工業建筑領域,采用的技術和設備主要采取國外引進。盡管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們卻有著及其高的熱情,得到設計單位、產品供應商以及業內專家等各個方面的積極響應,這一切的一切對智能建筑都起到了推進的作用,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機遇。

    綜合布線作為一種布線方式引入智能建筑的概念,但是起初人們卻對此產生了一些誤解。認為綜合布線是智能布線唯一的表現方式。但另一方面,它確實引起了更多方面的關注。同時由于綜合布線系統對語音通信和數據通信的模塊化結構,在建筑內部為語音和數據的傳輸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加強了信息技術與建筑功能的結合,對智能建筑的發展和普及產生了巨大的作用。

    (二)智能建筑的挑戰

    房地產行業的開發商是智能建筑發展的另一個重要的推動力量。90年代是房地產行業發展的一個熱潮階段,在這個階段,房地產開發商對智能建筑還懵懵懂懂的時候,卻發現了智能建筑這個標簽的商業價值,接著“智能建筑”、“5A建筑”、甚至“7A建筑”的名詞便不斷出現在促銷廣告中。正是這些因素的影響,智能建筑迅速在中國普及起來,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帶新建的高層建筑幾乎全都自稱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擴展。迅速膨脹的市場帶來了一些不規范的現象,智能建筑的工程質量也出現一些隱患。各種各樣的隱患說明了我國的智能建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現如今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我們要努力發展智能建筑,積極應對這些挑戰。

    四、智能建筑的發展趨勢

    中國加入WTO以及北京將于2008年舉辦奧運會,對世界,對中國都是一件大事,對中國建筑業,對中國智能建筑行業更是一件大事,中國智能建筑市場也充滿無限商機。

    根據不同的需求來發展智能建筑。智能建筑應該是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建筑的服務功能、管理功能和安全功能,不同類型的建筑因為服務對象不同其智能化應該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不同檔次、不同地區的建筑因為需求的不同其智能化也應該有不同配置,不應該強求一致,應該根據人們的需求制定出可以滿足不同需要的建筑智能化發展道路。

    當前智能化建筑直接利用的技術是計算機技術、建筑技術、網絡通信技術、自動化技術。在智能建筑領域里,信息網絡技術、控制網絡技術、智能卡技術、可視化技術、流動辦公技術、家庭智能化技術、無線局域網技術(其中包括含藍牙技術)、數據衛星通訊技術、雙向電視傳輸技術等,都將會有更加深入廣泛的具體發展應用。特別是開放性控制網絡技術正在向廣域化、標準化、可移植性、可擴展性和可操作性方向發展。

    確切的說,智能化技術只是手段,智能建筑作為一個整體建筑物業產品的技術發展來說,“可持續發展技術”才是2l世紀智能建筑技術發展的長遠方向。因而,除繼續利用上述現有智能化高新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外,新興的環保生態學、仿生學、新材料學、生物電子學、生物工程學、生物氣候學等技術發展,已經滲入到多技術領域、建筑智能化多學科中,以便來實現人類聚居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同時在國際上也形成了所謂“可持續發展技術產業”。中國也正在開發利用這些高新技術去處理污水、垃圾、廢氣、公害,節能、節水,消除電磁污染,建筑人工生態環境,資源可持續利用等,也開始嘗試運用高新技術有規模地建設智能型生態建筑、智能型綠色建筑。

    總之,隨著建筑安全、企業信息化及能源管理等要求的不斷提高,系統集成應用需求明顯增長,集成水平也明顯提高。我國的智能建筑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智能建筑將向著更聰明、更節能、更舒適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高素萍智能建筑的幾種有效節能技術措施[J],現代建筑電氣篇,2007,(4)

    第9篇:綠色建筑智能化范文

    關鍵詞: 未來建筑,藝術,綠色建筑,智能化

    科技和社會的進步使人們對居住環境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建筑外表具有形式美,而且要求建筑給人們提供一個安全、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建筑藝術是建筑師賦予建筑物的靈魂,現代建筑中優秀藝術作品不斷涌現,如澳大利亞的悉尼歌劇院、法國埃菲爾鐵塔和中國國家體育館鳥巢等,這些建筑都給人類留下了很高的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伴隨著人們對綠色世界的追求,“綠色建筑”登上了人類舞臺,它倡導節約能源、可循環利用、回歸自然的設計理念。不斷進步的科技將使建筑更加智能化,從而給人們提供更為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本文就建筑藝術、綠色建筑和建筑智能化三方面探析未來建筑的發展趨勢。

    1 建筑形態藝術化

    建筑藝術是按照形式美的規律,運用獨特的藝術語言,使建筑具有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它是通過建筑形象表現出來的。隨著城市的發展和人們建筑審美的提升,建筑形象在建筑設計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建筑的形象包含客觀形象和審美的雙重含義,它構成手法多樣,對人的感染力也多種多樣。不同特性的建筑要求具有與之相配的建筑形式,比如紀念性建筑或者其他需要表現莊嚴的公共建筑應使用對稱的建筑形式,它給人端莊、雄偉、嚴肅的感覺,而不對稱均衡較之對稱均衡顯得輕巧、活潑,對于莊嚴的建筑就不適用了。不僅建筑本身存在韻律,建筑和建筑之間也存在韻律。韻律是任何物體各要素重復出現所形成的一種特征,一個建筑物的大部分藝術效果,就依靠這些韻律關系的協調性、簡潔性來取得的。不同建筑物之間的韻律能夠賦予城市以音樂美,從而給城市規劃注入了活力。

    信息時代的來臨呼喚著新的空間和造型以體現其時代的特征,現代建筑師突破傳統,從繪畫上吸收發展的營養,現代建筑藝術逐漸走向抽象的表達。

    2 走綠色建筑的道路

    綠色建筑是指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舒適的工作、居住、活動的空間,同時實現最高效率地利用能源、最低限度地影響環境的建筑物。它是實現“以人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諧統一”的重要途徑。

    所謂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規劃、設計、施工、運行、拆除/再利用)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它是“可持續發展建筑”的形象代名詞,綠色建筑也稱生態建筑、可持續建筑、與環境共生建筑等,是一個比較復雜的概念。

    我國綠色建筑的起步始于20世紀后半葉,是以綠色建筑的核心內容———建筑節能入手逐步推廣的。伴隨著可持續發展思想在國際社會的認同,綠色建筑理念在我國也逐漸受到了重視。1999年在北京召開的國際建筑師協會第二十屆世界建筑師大會的《北京》,明確要求將可持續發展作為建筑師在21世紀中的工作準則。隨之在一些辦公建筑、高等院校圖書館、城市住宅小區、農村住宅進行了綠色建筑實踐,還進行了與此相關的“生態建筑”“健康住宅”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2002年年底,國家對綠色奧運建筑標準和評估體系進行了研究,系統地提出了綠色建筑所涉及的內容和重點。進一步引進了綠色建筑的理念和技術,并應用到我國現在以及未來蓬勃的建筑市場中,讓綠色建筑的觀念深入人民大眾。

    當前,中國的發展現狀已對其發展模式提出了挑戰,因此,傳統的高物耗的發展模式既不經濟也不利于環境,它已嚴重阻礙了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實行新的、有利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模式即可持續發展模式勢在必行。

    總之,我國對于綠色建筑這一理念的認識日益完善,綠色意識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默默無聞到成為時尚,從理想到現實,發展迅速,成績顯著。綠色建筑的設計將向環保型材料和綠色設計兩方面發展。

    2.1 使用環保型建筑材料

    1) 環保型建筑材料要求親和環境。環境親和的建筑材料應該耐久性好、易于維護管理、不散發或很少散發有害物質(同時也得兼顧其他方面的特性,如藝術效果),當前建筑中的污染物主要來自于石材類、板材類、涂料類及水泥等方面,綠色建筑的發展將催生具有更優性能的環保型材料來取代這些“垃圾”建材?,F代基礎工程中環保型建材主要包括:新型保溫隔熱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墻體材料、裝飾裝修材料和無機非金屬新材料等。雖然這些材料造價相對高一點,但是,伴隨著人們對綠色建筑的執著追求,這些材料也將被廣泛應用起來。

    2) 環保型建材要求節約資源。有些材料一旦制造出來,其生命周期幾乎是無盡的,如以前在中國普遍使用的黏土磚,只要其質量未被破壞,幾乎可以一直使用下去,這必然蠶食日益缺少的耕地。因此,要盡可能地使用由可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和可循環使用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減少固體垃圾,這樣才符合綠色建筑的發展道路。

    2.2 綠色設計

    1) 綠化走進建筑。屋頂花園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物的溫度,而且能夠增加城市綠化面積,增強城市的“呼吸”。在建筑物外墻面上種植攀緣植物同樣可以降低建筑物的溫度,甚至對外墻材料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它和屋頂花園一起讓“綠色”建筑真正實現了視覺上的綠色,使建筑物親和自然的效果更加突出。

    2)進行節能設計和使用清潔能源。概括起來,未來建筑的綠色設計將體現在以下幾點:a.最大限度地使用被動式能源系統。b.建筑的最主要的立面最好不要朝向主風向,以減少建筑的熱負荷。c.實現建筑室內的自然通風以減少空調等降溫設備的開機時間,降低能耗。d.盡可能地使用自然采光。e.積極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在建筑物立面上安裝太陽能板。

    3 建筑智能化

    今后建筑科技將圍繞保護環境,節省資源,降低能耗而展開。建筑智能技術的發展要為生態、節能、太陽能等在各種類型現代建筑中應用提供技術支持,實現生態建筑與智能建筑相結合。建筑智能技術是以建筑為平臺,兼備建筑設備、辦公自動化及通信網絡系統,集結構、系統、服務、管理及它們之間的最優組合,向人們提供一個安全、高效、舒適、便利的建筑環境。

    1994年來自15個國家的科學家在美國討論時提出了“生命建筑”的概念,生命建筑具有“大腦”,它能以生物的方式感知建筑內部的狀態和外部環境,并及時做出判斷和反應,一旦災害發生,它能進行自我保護。比如日本開發成功的智能化主動質量阻尼技術,當地震發生時,生命建筑中的驅動器和控制系統會迅速改變建筑物內的阻尼物的質量,從而改變阻尼物的振動頻率,以此來抵消建筑物的震動。除此之外,生命建筑還能自我康復,美國伊利諾斯大學已研制出生命建筑自我康復的方法,它的執行元件是充有異丁烯酸甲醋粘結劑和硝酸鈣抗蝕劑的小管,當生命建筑出現裂縫時,小管斷裂,管內物質流出,形成自愈的混凝土結構,這完全像人體血液中的血小板,能夠填塞創口,使肌體康復。

    生命建筑的發展離不開智能建材,智能建材是除作為建筑結構外,還具有其他一種或數種功能的建筑材料,如一些智能建材具有呼吸功能,可自動吸收和釋放熱量、水汽,能夠調節智能建筑的溫度和濕度。

    光學纖維技術、納米技術、聲控技術和有效利用自然能源是建設智能生態建筑的關鍵技術之一,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技術日趨成熟。建筑智能化已不再是夢想,在不久的將來,智能建筑將被廣泛的修建,以造福人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1| 国产精品成人扳**a毛片| 欧美成人性色xxxxx视频大| 青青草国产成人久久91网| 国产成人18黄网站麻豆| 四虎精品成人免费影视| 992tv成人影院| 在线观看国产成人av片|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欧美成人三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AV第一页| 久久精品成人无码观看56|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AV午夜成人片| 在线观看成人网| 日本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 欧美成人免费观看的| 亚洲欧美精品成人久久91| 成人妇女免费播放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国产成人精品免高潮在线观看|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1314| 69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中文|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成人h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午夜在线视频| 日韩国产成人精品视频人| 窝窝午夜看片成人精品| 欧美成人四级剧情在线播放| 草莓视频成人appios|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九九精品免视看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人网| 亚洲国产成人va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午夜亚洲国产成人不卡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国产成人a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