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智慧教學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這幾年上海市化學高考試題,穩中有變,從基礎知識到綜合運用,全面考查學生對知識掌握和應用能力。在每年高三教學中許多同行都有這樣的共識,在高三化學復習教學中,學生的反饋是上課聽的懂、下課不會做。即使重要的知識點分析多次有些學生還是不明白,上課時表現出茫然不知所措,解題時張冠李戴、生搬硬套等。我們七寶中學在高三化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備課組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認真研究考題和考綱,積極探索科學的教學方式、從基礎入手,注重培養學生能力和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強手如林的上海市重點中學中,我們化學高考連續三年取得上海市平均前六名的好成績。回顧我們這幾年高三化學教學的過程,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我們在教學中堅持做到了以下幾點。
1 備課組共同探討,充分利用集體的智慧
在常規每周一次備課組活動中,我們探討教材內容,交流學生反饋的各種問題,對演示實驗或學生實驗出現的問題或反常現象共同討論,再予學生解答;同時對習題和考綱進行仔細研究,做到備考綱、備教材、備習題、備實驗、備教學方法;達到相互切磋、取長補短、資源共享以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高三化學復習中知識點繁多、綜合面廣,如果在教學中只是某一個老師的思路和模式,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乏味和單調,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就老師而言也可能出現教學中少數知識講解不全面、不透徹、甚至有知識點遺漏現象。而備課組集體備課和探討問題能取各位老師所長。在我們七寶中學這樣規模大的學校中僅化學科就有4或5人任教,這為我們集中備課、共同探討充分利用集體智慧提供良好的條件。
例如,在堿金屬內容復習中對2Na2O2+2H2O4NaOH+O2。這個重要反應的產物及放熱情況,大多數同學印象不深。為了使學生牢固掌握,我們幾位老師根據自己的經驗,共同設計兩種不同演示實驗,加深學生對此反應的印象。
方法一,①石棉網放在鐵夾臺的鐵圈上,在石棉網上放一小團脫脂棉。②用藥匙取半匙Na2O2粉末撒在脫脂棉上在Na2O2處滴1-2滴水,此時看到脫脂棉立即快速著火燃燒。
方法二,在一小燒杯中加入約10毫升蒸餾水,燒杯口用一張鐵絲網(中部呈槽形)蓋上,槽形內放出疏松的脫脂棉,包著Na2O2粉末,然后加熱杯內的蒸餾水,當水沸騰揮發時,水蒸氣與Na2O2反應放出熱量和氧氣,使棉花迅速燃燒起來。我們把兩種實驗方法提供給同學,并在課堂上演示,同學興趣濃厚、對此反應的印象非常深刻。
共同備課探討,使我們在高三化學復習中解決許多疑難問題,充分利用集體智慧,是我們提高年級化學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
2 嘗試不同教學方式,充分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
高三化學復習中,由于課堂容量大,要講解的知識內容多,多數老師為了趕進度常常是一個人在課堂上不停的講解,學生在下面被動地接受,由于課堂形式單調枯燥,疲勞的學生常常是昏昏欲睡、糊里糊涂,課堂效率低下,針對這種情況,我把課堂教學中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形式,改變為師生共同講解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如在鹽類水解教學中,老師首先以CuSO4為例分析這種強酸弱堿鹽水解的本質和離子反應,即Cu2++2H2O Cu(OH)2+2H+,并判斷水解呈現的酸堿性;然后讓每位同學在短時間內(如五分鐘),找出強酸弱堿、強堿弱酸鹽五種,然后判斷這樣鹽的酸堿性、寫出水解離子方程。完成后再讓學生互相對照、檢查,同時讓部分學生回答講解,回答不完全的地方、再請其他學生更正。這種師生互動的方式使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即使不太主動的學生也能親自動筆動腦,從而使復習效率大大提高。此外,我還采用另一種方式,在每次分析試題時,課堂上我就先讓幾位同學輪流到前面講解,在此之前先讓他們做好準備,預習好要講的內容讓他們當一回“小先生”,每道題目講解結束后,讓其他同學就相關問題提出疑問,且在課堂上討論解決。如這樣一道題。12.8g Cu與100mL HNO3恰好完全反應后,標準狀況下放出4.48升棕色氣體,求原HNO3物質的量濃度。
一位同學在黑板上分析解答是:
反應HNO3分兩部分,一部分被還原為4.48升(0.2摩爾氣體)另一部分生成Cu(NO3)3,所以消耗HNO3總物質的量
2n[Cu(NO3)3]+n(氣)=2×0.2mol+0.2mol=0.6mol
得c(HNO3)=0.6mol/0.1L=6mol?L-1
有的學生馬上提出疑問,提出另一種解答方案:
既然放出棕色氣體,說明Cu是與濃HNO3反應,根據反應方程式
Cu+4HNO3 Cu(NO3)3+ 2NO2+ 2H2O可得出n(HNO3)=0.8mol
這樣c(HNO3)=0.8mol/0.1L=8mol?L-1顯然與上述答案又不同;
此時又有同學提出第三種解答思路;認為上題中Cu與HNO3反應生成的棕色氣體既含NO2也有NO;
設生成NO為Xmol,NO2為Ymol
由氣體物質的量,得出X+Y=0.2
再由根據化合價升與降相等的原則得到3X+Y=0.2×2
解出X=0.1mol,Y=0.1mol,這樣可求出HNO3總物質的量,
4X+2Y=0.6摩爾得C(HNO3)=0.6mol/0.1L=6mol ?L-1
同學們通過討論,對照比較,大家終于搞清第二種方法是錯誤的,因為放出的NO2中還有NO。
這種教學形式,講解的同學認真準備,我發現他們把需要解答的內容在課前仔細思考,課堂上其他同學也樂意相互提問和討論。最后我在課堂上及時總結,對講解中思路簡潔或技巧解法,及時表揚和鼓勵,同時將學生的想法進一步完善。從而使課堂的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
3 精心設計問題,落實課堂復習中的精講精練
相信不少化學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對于剛剛復習過的知識內容,學生自己認為已經掌握了,但在具體解答問題時卻張冠李戴、似是而非,主要是對學習的知識似懂非懂、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產生這樣的問題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是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精心設計問題,沒有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點。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生所要掌握的意義建構需要有精心的問題設計,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都由精美的問題設計來體現,這是提高高三化學復習效果的一個重要環節。
學生對各種知識理解的程度是不盡相同的,學生在學習中之所以產生一些思維的困惑或理解的偏差,其主要原因是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還不能同化和順應教學的內容,因而形成了思維障礙,造成知識運用上的脫節現象,教師可以此為切入點設計好針對性的問題,為學生順利的理解知識、消除困惑,掌握基本解題技能創造條件。
例如關于電解質溶液中水的電離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學生存在許多困惑,可以設計以下一系列問題幫助解決。
設計(1)常溫下分別求出0.1mol?L-1 HCl和0.1mol ?L-1 NaOH溶液中,由水電離產生的H+物質的量濃度。
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用水的離子積常數可計算出水電離產生。
c(H+)=10-13mol?L-1 原因是在酸或堿的溶液中水的電離均受到抑制, 因此比純水中C(H+)=10-7mol?L-1小了許多。在此基礎上
設計(2)常溫下已知某溶液由水電離產生c(H+) =10-13mol?L-1,問此溶液呈酸性還是堿性,其pH值是多少?
根據設計(1)的結果, c(H+)=10-13mol?L-1的溶液可能是酸溶液,也可能是堿溶液。再由水離子積常數和pH值的定義,可求出:
pH=1或13
在此基礎上又可聯系下一問題:
設計(3)常溫下已知某溶液由水電離產生的 c(H+) =10-13mol?L-1則在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哪個離子組?一定不能共存的又是哪個離子組。
通過對前面2個設計的理解,知道此溶液可能是酸或堿的溶液,再結合離子間反應的知識內容,可以分析得出,C組在酸堿條件下均不反應,一定能共存,而D組中HCO 與酸或堿均能反應一定不能共存。
通過上述一系列有關知識點的精心設計,由教師的提問、引導、點撥,在問題的探討中,學生能配合老師、認真思考、自主獲取知識,課余時間再精選一定量的習題,使學生在習題的解答中反復加深對電解質溶液內容的理解,從而使所學知識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
綜上所述,在高三復習教學中,要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拓寬教學思路;要針對學生具體情況,轉變教學方式、現實課堂教學中師生平等交往,如此的互動交流才能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個性技長,發展學生的創造潛能,充分調動了學生復習的積極性和自主能動性,使課堂教學煥發生機,學生化學成績及綜合能力也得到全面提高。
關鍵詞:探究 小學生 質疑 方法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筆者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得出《質疑問難是開發學生智力的良方》,而今,又在實施素質的過程中,從事了五年數學教學。五年來,深感要落實好素質教育,數學教學也要注重學生質疑。那么,怎樣在數學課中指導學生質疑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激發敢于質疑的勇氣
數學質疑比語文難,起初大部分學生覺得無從下手,因而不敢質疑。這就要求教師一方面用“考不住老師的學生不是好學生”,“誰想當一名小數學家找出問題”等辦法誘導學生在聽講、閱讀、練習中把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另一方面用“××怎么樣,”“為什么……”等方式給學生搭橋引路,幫助他們質疑。這樣,那些增強好勝的學生一激就發,節節課有疑;而那些膽小寡言者還需要愛護和扶持。教師要有意識地讓他們發表見解,對他們的理解、說法既不能不屑不答,也不能潑涼水,而要善意地、認真地對待,并不適時機地表揚鼓勵,激發他們質疑的勇氣。如:教例題“修一段路,第一天修了全長的 2/5,第二天修了全長的 1/4 ,還剩幾分幾沒有修?”時,一學生說用“單位1?減去已經修了 2/5 和 1/4 ,就是剩下沒有修的。”可差生ⅹⅹ問道:“什么叫單位1”?當時許多學生譏笑她太笨了,連什么叫單位“1”都不知道。筆者及時表揚了該生,不僅激發了她敢于質疑的勇氣,還帶動了其他同學大膽質疑,從而啟迪了學生的思維。
二、教給善于質疑的方法
敢于質疑并不難,難的是善于質疑。當學生感于質疑后,教師要指點質疑的途徑,教給質疑的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質疑。
1.找原因質疑法
即找出不理解問題的原因。如教小數的讀法時,有學生問道:“小數部分與整數部分的讀法怎么不一樣?”通過質疑討論,學生找出了小數部分與整數部分讀法不一樣的原因是由于它們所表示的意義不同。還有“四則運算順序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減?”“為什么公約數講最大,而公倍數卻講最小?”等問題的分析討論,使學生弄清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因而理解得更加透徹全面。
2.尋實質質疑法
即尋找概念、法則及數量的實質所在。如:“三角形的定義能否把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換成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加法、乘法都有交換率,減法、除法怎么沒有交換率?”“甲比乙多25%,乙為什么比甲少20%?”這類問題的辯論,使學生抓住了知識的實質之處
3.揭矛盾質疑法
即把自己認為有矛盾的地方揭示出來。如教《方程的意義》后判斷2a+3a=5a不是方程。一學生問:“2a+3a=5a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符合方程的概念,為什么不是方程?”教學《比》后,有學生說:“體育比賽中的3:0,2:0等不是與比的后項不能是0矛盾了嗎?”此類問題表面上與所學知識矛盾,但經過辯駁后學生弄清了原因,加深了理解與應用。
4.辯差異質疑法
即辯別相似知識的不同之處。如:“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能否說成被除數等于分子,除數等于分母?”這一問題的質疑討論,學生明確了雖然分數與除法的關系表示a÷b=a / b ,但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一種數,二者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所以只能說“相當于”,不能說“等于”。
5.比優劣質疑法
讓學生平時養成比較哪種方法好的習慣。如:解應用題“紅星機械廠加工一批零件,計劃每天加工140件,5天完成任務,實際提前一天完成了任務。實際每天比計劃每天多生產多少件?”普通的減法是140×5÷(5-1)-140=35(件),但由于學生平時養成了比優劣質疑的習慣,就想出了140÷(5-1)=35(件),這種簡潔科學的解法。運用比優劣質疑法,不僅使學生思維敏捷,分析透徹,而且提高了學生效率。
6.抓聯系質疑法
抓住知識間的聯系,分析擴展。如:“求三角形的面積時為什么要除以2?”學生分析討論后,明確了除以2的原因,搞清了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與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的關系;同時,又擴展到梯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關系,為學生自主地探索規律奠定了基礎。
三、培養樂于探究的習慣
―、中職學校財務會計教學所面臨的困境
(一)學生學習動力有待提高
職業高中的生源質量相對來說較低。一方面是學生的年齡較小,在理解能力以及生活閱歷等方面正處于逐步上升的階段;另一方面是學生本身的學習成績相對較差,都是中考生落榜生,學習能力較差。此外,職高財務會計作為技未性較強的專業,知識點繁多、內容復雜,想要學好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這對于康本就對學習并不太感興趣的中職生來說是一件較為困難妁事情,很容易出現厭學、逃課等情況。
(二)學習內容呈現方式單一
財務會計專業的操作性較強,需要有實踐性的演練。從目前多所職高該專業的教學狀況來看,很多學校開始嘗試著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教學改革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說教”方式仍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在這樣單一的呈現方式下,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竊竊私語、睡.覺等規象成為常態,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即便現在職校嘗試各種教學改革,但是由于各方面經驗的不足,刻意追求課堂形式而導致學習內容與實踐需 求相脫節。
(三)學生實踐能力較差
針對中職學校財務會計專業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調查多種多樣,通過這些調查可以看出用工單位對于職高輸出學生的滿意程度普遍偏低。最主要的問題在于學生在崗動手能力差、上手較慢,這也反映出了教學方法的不足。有呰職校由于受到教學環境與條件的限制,在教學中所能夠見到的原始憑證砟常少,而且都是模擬操作,因此在實際工作中遇到不同的原始憑證時總是是是而非,不i道該如何開展工作。
二、發散思維、結合實際,完善教學方法
綜合上述分析思考可以得出,雖然中職學校的生源質量較差,但是多元化的、科學的、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依舊可以在現有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以及實踐能力。那么,如何完善現有的教學方法呢?這就需要學校、教師多方努力,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社會的實際需求,探索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一)充分運用案例教學
中職財務會計的知識點_繁多、瑣碎,學生對于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如果僅停留于書本上的字面意思并不能滿足其工作需求。很多學校也采取各類案例來開展教學,但是并沒有充分挖掘各類案例與教學之間的關系,導致教學工作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才能充分運用案例來開展教學呢?以北京市某中職學校為例,該校從“選、解、答、剖、演、入”這六個方面來運用案例教學法。教師結合中職財務會計的教學大綱,選取適合教學大綱要求的案例,交給學生獨立解出案例,然后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答案以及在分析該案例時的疑問與心得。老師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燦上帶領大家從理論到實踐,剖析這種案例在工作中應當如何解決,應用了哪些財務會計知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會帶領學生深入實躍基地參與演練。在對案例進行過一輪又一輪的理解與剖析后,將合適的案例選入案例庫,便于后期教學。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很容易使學生在實踐中找到成就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擅用網絡教學
中職學校的學生年紀較小,正處于身體和心智的成長期,他們大多較為貪玩,尤其是男孩子。針對這一特點,一些職校開始嘗試使用網絡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無形中學到財務會計相關知識。一些教師運用網絡公司開發的教學游戲,將教學情境設置到游戲當中去,讓學生在游戲當中學習相關知識。比如,有些網絡游戲是由一個大型的工廠組成的,每一個環節都會涉及到財務會計的相關知識,教師只需要通過后臺設置相關的數據供學生闖關,并設置一定的提示性語言。最重要的是,通關獎助的設置一定要能夠激發起學生闖關的欲望。此外,也可以按照學生的學習程度以及日常生活中所呈現出的性格合理的組建游戲小組,在游戲競賽中學習相關知識,并培養他們團隊協作的能力。
(三)恰當運用實戰演練教學
財務會計本身就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單靠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并不能滿足企業對中職學校學生的要求,因此學校和教師應當恰當的鍛煉學生的實戰能力,通過各種方式開展實戰演練。有的職校采用“校外、校內、網絡”三種方式來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學校充分利用自己在社會企事業單位中的關系為學生聯系實戰基地,讓學生能夠更加真實的體會到原始憑證、記賬憑證的做法,在實踐中運用所學的知識,明白自己的努力方向。教師則利用校內有限的基礎設施盡可能為學生呈現實際工作的狀態。
三、結束語
滿足社會對財會人員的需求,中職學校財務會計教學戍當秉著“理論與實踐并重、興趣與愛好并重”等原則,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之上,通過案例教學、網絡教學、實戰教學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于無形中掌握財務會計相關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技巧,并培養他們認真、嚴謹、協作等多方面的能力,為社會輸出高質量的人才。
【關鍵詞】職高教育;職高會計;教學
近幾年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力度的加大,職業教育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職業學校學生大多學習基礎不扎實,學習興趣不高,尤其是會計專業學生往往覺得會計課程枯燥乏味,理論深奧,缺乏感性認識,致使學生對會計專業課興致索然,甚至厭煩。筆者通過這幾年職高會計教學實踐,發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多模式教學方法,提高職高會計課的有效性。
一、革新傳統教學模式,改進課堂教法
引用生活實例有效進行“探究式”教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會計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把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等運用到會計原理的學習中,這樣不僅可以改變枯燥乏味的理論說教,而且可以使他們的分析判斷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從而提高他們的研討能力。我在上《基礎會計原理》這一門課時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是會計?根據書本上定義,會計是以貨幣作為主要計量單位,以憑證為依據,運用一系列專門方法,對單位經濟活動進行連續、系統、全面和綜合的核算和監督并用以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職一的學生因為第一次接觸到“會計”這一個詞,所以對書本上這個定義感覺很難理解,于是我馬上用另一種方法來重新講解“會計”這一定義。在講解這一定義之前我先讓全班同學做個小測試:首先請甲同學計算一下四只日光燈加四臺吊扇共計多少錢?這時甲同學有些茫然,不能順利給出答案,接著我再問該同學,如果給他一個已知條件,每只日光燈10元,每臺吊扇80元,請再計算一下,甲同學很快地給出了答案:360元。這時,我便適時指出:同學們,把這些實物都統一到貨幣上來,它們是不是讓我們的核算來得更加方便呢?所以會計的第一個特點就反應在它的定義之中,它是以貨幣作為主要的計量單位的;第二個特點是以憑證為依據,憑證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證明,因為經濟業務都是客觀發生的,所以它所產生的資金動向都需要有文字的東西作為證明;會計的核算有一系列的專門方法,這是會計的第三個特點,比如說復式記賬,它就是讓每一筆經濟業務都能找到它的來龍去脈,那么資金是怎么來又是怎么去的呢?于是我便在黑板上寫出了一個常見的經濟業務題:某企業拿10000元庫存現金存入開戶行,分錄如下:
借:銀行存款10000
貸:庫存現金10000
為什么要這樣做賬?讓全班學生展開討論。最后我進行總結分析:通過做賬我們就能知道存在銀行里的款項增加了10000元,但這10000元是怎么增加的?是由于企業把現金存放在開戶行得來的。這樣核算既能反映銀行存款增加的來源是什么,又能體現現金去向是哪里,這就是復式記賬最簡單的詮釋。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將會計的定義運用到實例當中去,學生們都感到非常容易理解,幾節課下來我發現學生們不僅對會計有了初步的認識,而且興趣也漸漸上來了。
二、通過案例導學,嘗試性建立虛擬工作中心
首先構建形式多樣的案例教學模式。職高學生由于年齡小、思維能力不強、社會接觸較少等特點,加上他們本來就對會計業務比較陌生,如果教師先用口述或者用文字表達業務,然后理論課結束后再對學生進行兩周左右的實訓,這時往往會造成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的現象。因此在課前的準備環節上,教師應多花點工夫,必要時,還要想辦法去當地企業里找一些實際操作資料,從而構建形式多樣的“案例教學”模式,因為通過模擬某種真實的企業環境,列舉大量的實例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對會計的領悟能力。比如在會計要素這一章節的學習中,我發現區分生產費用中的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是該章節中的一個難點,那么如何讓學生更加感性地認識生產費用呢?我就將教室里的三大組學生設想成為某一皮鞋制造企業的生產車間,讓學生充當生產車間工人。第一大組為第一車間專門生產牛皮鞋;第二大組為第二車間專門生產羊皮鞋;第三大組為第三車間專門生產豬皮鞋。我們知道生產費用的核算是由三大內容構成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費用。譬如,第一組成員從倉庫里領用牛皮生產皮鞋,就是直接材料;支付給第一組成員的工資就是直接人工;而三大組共同使用的機器設備產生的磨損費、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費、共同使用的水電費都無法直接辨別是歸屬于哪類皮鞋,因此就把這些費用的歸集看成是間接費用即制造費用,根據相關的分配標準來進行分配,再在月末轉入到直接費用當中去,購成該產品的成本。分錄如下:
借:生產成本
貸:制造費用
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模擬參與,很快就能將生產費用的核算理解清楚,虛擬工作中心的導學模式也初顯成效。其次教師應抓住教材核心部分,善于對分散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在會計核算一條線中,教師要歸納各個環節發生的主要經濟業務和會計處理方法,重點抓住“供、產、銷”三個過程的會計處理,每一個核算過程就是一個分散的知識模塊。我們要讓學生對該門課程有個總體的認識,就必須有效把各章節的知識要點串連起來,不要讓學生學了后面忘了前面,所以在學習核算過程中我經常提醒學生要時刻以企業財會人員的身份來處理,以籌資過程供應過程生產過程銷售過程分配過程為主線,形成一個明朗的會計核算結構,并進行相關會計處理,將復雜的經濟業務處理簡單化、形象化。整個會計核算這一章節結束后我發現采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大大增強了學生對會計處理全過程的總體認識。
三、注重直觀教學,提高課堂實效
注重直觀性的嘗試教學,利用各種現有資料,讓學生手眼并用,通過親身體驗,增強感性認識。會計基礎課不同于實訓課,學生很難有填制真實憑證的機會。記得那年我第一次教《會計基礎原理》,怎么樣才能讓學生深刻理解我所講的內容呢?我陷入了深思之中。經過幾天思考,我發現可以從一些具有體驗性的案例入手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比如機械地講解什么是原始憑證,學生難以接受。所以我鼓勵學生利用雙休日多去商場,讓他們親自了解購貨的手續是如何辦理的。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們紛紛告訴我,他們選中商品后,先由售貨員開一張一式二聯的單據,憑單到收銀臺付款,收款員蓋章后留一聯紅票,另一聯憑單領取商品,我便告訴他們這一聯紅票實際上就是銷售商品最原始的憑證。除了這些我還讓他們從生活中去搜集一些收款收據、車票、發票等。在此基礎上,我再提出原始憑證這一概念,學生們就易于理解而且印象深刻。顯然,這樣比單一地采用“制度、規定加解釋”更有效。同時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還嘗試進行以實際應用為目的的整體性仿真嘗試教學訓練。比如,我們在分析購買原材料的業務之前,因為沒有條件進行實操,我就事先準備好一套模擬的購銷合同、增值稅發票、運費發票、支票、空白的材料入庫單等,讓學生先有感性認識。有了這些憑證或資料,我在上課時就不是一味地枯燥地講解分錄的編制,同時還順利地解決了下列問題:①合同能不能做原始憑證?②如何看增值稅發票的進項稅?③運費在怎樣的情況下可按一定比例計增值稅?④怎樣編制材料入庫單?等等。通過學習并掌握這些知識學生便很清楚地知道將來在工作崗位上碰到同樣的業務時,應該主動搜集哪些資料。這樣比“某企業從外購買一批原材料,買價1000元,增值稅170元,運費200元。款項已經支付,材料已驗收入庫”這樣的文字表述來得更生動、更具體。筆者通過一年教學實踐發現:用模擬的憑證、資料來代替抽象單一的文字,可以更好地學以致用,同時又可以使學生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學習效果。
總之,多模式教學法除了向學生傳播會計專業知識外,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能力。多模式教學法有助于學生感受、理解知識,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也是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高水平的會計人員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關鍵詞: 詞匯 教學 高職學生
要學好一種語言,詞匯是關鍵,詞匯教學是英語課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掌握一定數量的詞匯有助于提高說話能力和閱讀、寫作水平,詞匯量越大,英語學習的效果肯定會越好,詞匯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些學生因為記不住詞匯而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如何有效進行詞匯教學,在詞匯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主動、自覺地記單詞,是每個教師應該不斷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教給學生英語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地來到教室,而不是被迫這樣做,也就是說,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更積極進取,使詞匯教學成功。要做到這點,我們應該拋棄傳統詞匯教學方法的缺點,保留它們的優點,并與科學詞匯教學理論相結合。
一、詞匯教學的現實窘境及原因
許多教師都面臨著教孩子學習單詞的挑戰。有些教師過分強調英語的學習在于冗長的詞匯表,他們經常強迫學生記得重點的詞匯;在英語語言課程中,一些老師經常忽視詞匯的研究。他們認為,英語詞匯系統等于中國的詞匯系統,教學的唯一措施就是把它背誦下來。結果,他們更注重教學語法,而忽視了教學詞匯的方式方法。詞匯錯誤使用可能比那些語法使用錯誤更具有誤導性,事實上,詞匯教學困難程度遠遠超過語法教學,語法至少是有限的,而詞匯量是無限大的。大部分老師忽視詞匯教學,導致學生學習詞匯感覺難度大的同時感到枯燥乏味,漸漸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二、英語詞匯教學理論實踐探索
1.詞匯代入學習
在詞典中,通常一個詞有多種含義,這就導致學生無法確切地了解文章意思。大多數學生只知道詞的最重要的意思,而忽略了不太重要的。因此,最好的是單詞呈現在句中或上下文,而不是孤立的。學習者在閱讀中跨越了一個新詞的運行,從上下文猜測意思是一個有用的策略。首先,學習者必須確保有關講話(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的組成部分,同時,學習者應在文章的背景下觀察等字樣。例如,當你不知道這個詞是名詞,你是否注意到,描述它的形容詞?如果新單詞是一個動詞,它用什么替代名詞?副詞又是怎樣修改的?然后應該考慮句子或段落之間的關系。
2.詞匯分類學習
教科書總是按字母順序排列詞匯表,難以通過由背誦來記住它們。事實上,很多的單詞可以分類成組。這樣,學習者可以很容易地記住單詞。
Clothes:shirt,skirt,trousers,pants,socks,hat ...
Animal:cat,dog,pig,monkey,duck,tiger,lion ...
Color:white,black,yellow,brown,green,pink ...
Food:rice,noodles,dumpling,bread,egg ...
Fruit:apple,grapes,pear,peach,strawberry ...
Happy:cheery,joy,cheerful,glad,pleased,pleasure ...
3.反義詞、同義詞學習
學會反義詞的含義很重要。當你聽到一個詞,就會連接到它記住另一個詞。聽了“He is a good boy.”,你會想到“He is not a bad boy.”“Good”的反義詞“bad”。詞在不同的上下文中有不同的對立面,例如“soft”包含很多不同的意思,結合上下文:
Soft water hard water
Soft material rough material
Soft music loud music
Soft color bright color (Tricia Hedge:2002)
出于同樣的原因,也可以學習新單詞的同義詞,學習每個新單詞的同義詞可以幫助你提高詞匯量。例如:“He answered the questions courteously.”,“Politely”可被視為同義詞,可以被取代為“courteously”而沒有改變意思。
4.固定搭配詞匯學習
我們只是考慮學習單個詞匯,但是它也可以與其他詞語共存,有些搭配是不是隨機的,而是固定的。我們不能說“begin/commence/initiate a fire”,正確的說法是“set/start a fire”。我們看見“green”和“hand”,“green-hand”就表示初出茅廬者。
5.語素學習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方法是老師可以通過語素教新單詞。詞素是最小的語法單位,也是最小的語義單位。自由詞素本身具有完整意義,能作為“簡單詞”而獨立使用。粘附詞素是指一些本身沒有意思或詞義或者沒有完整的詞義,不能單獨存在而必須黏附在其他形式上的詞素。很多英語單詞有詞根,一旦你學會了一個詞根,就可以學到更多新詞。根可以用前綴或后綴組合以給它們不同的含義。
粘附詞素的主要功能是在構詞上充當詞綴,包括屈折詞綴和派生詞綴。屈折詞綴包括名詞復數標志-s/-es;名詞屬格標志-‘s:第三人稱動詞單數現在時標記-s/-es;動詞過去時標記-ed;動詞-ed分詞和-ing分詞,形容詞和副詞比較級和最高級標記-er,-est等。派生詞綴分為前綴和后綴。如,-er,-ism,-ness,-ment,-hood,-th,-ity,-ship,-logy,-ologist改變為名詞形式,-ish,-ive,-y,-ous,-some,-able into改變為形容詞形式,-en,-ize,-ify,-ate改變為動詞形式。通過記憶詞根,記憶一些詞匯變得更容易。大多數的英語單詞有其轉化形式,包括動詞、名詞、形容詞、副詞等。例如:succeed―success―successful―successfully
[關鍵詞]詞匯教學;中職英語;實踐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常常把語言與詞匯比作大廈與磚頭,以此向學生說明詞匯在語言教學中的重要性。英語詞匯貧乏、詞義含糊,會阻礙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理解與表達。M.J.Wallace says:“…there is a sense inwhich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is basically a matter oflearning the vocabulary ofthat language,Not being ableto find the words you need to express yourself is the mostfrustrating experience in speaking another language.”由此可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任何語言技能的形成與發展都離不開詞匯的積累與運用。因此,無論教師采取何種教學方法,都不可忽略學生對英語詞匯的學習與積累,因為英語詞匯量的有效擴大是英語綜合能力提高的必由之路,而這恰恰又是中職學生的薄弱之處。
1 目前中職學生英語詞匯學習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1 由于大部分中職生英語基礎知識較薄弱,成績較差,再加上自我約束力差,自卑感強,導致學習興趣低,有的甚至喪失了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因此課堂詞匯學習效率低。
2 詞匯學習需要大量的時間和耐心進行反復的重復練習,但學生懶惰、怕學習、不愛動腦筋、不獨立完成作業的現象比較普遍,這給詞匯學習和掌握造成了相當明顯的障礙。
3 由于在中學階段沒有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再加上害羞的心理,因此與他人合作學習存在較大的困難。
4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重視詞匯教學的程度不夠,大部分時間都是以傳統式教學為主,缺乏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沒能促使學生輕松有效地掌握所學詞匯,也未能對學生進行策略指導,培養其詞匯學習方面的自主學習能力,導致學生對詞匯的掌握效果差,漸漸地喪失英語學習的信心。
2 中職英語詞匯教學方法
(一)、在語境中教學詞匯,把握詞義
眾所周知,孤立的東西不容易記憶。呂叔湘曾說過,詞語要嵌在上下文里才有生命。根據英語學習的特點,教師應該堅持“詞不離句,句不離文”的原則,有針對性地把英語詞匯放到特定的語境之中講解,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理解、記憶、復習與鞏固英語詞匯。這樣不僅易于學生學習英語詞匯,而且益于他們養成英語思維的習慣,從而使他們能夠在英語語言實踐中正確地運用所學英語詞匯,達到英語詞匯學以致用的目的。
1 在語境中猜測詞義
教師讓學生在詞匯學習過程中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含義,對訓練學生分析能力,加強記憶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一般可根據文章或段落、句子中的詞匯搭配、同義詞、反義詞的對比或定語詞組、從句等不同的語義以及聯想手段等猜測詞義。如:
(1) He spendsmoneylikewater 根據詞語搭配,譯為“他揮金如土”。
(2),Werethegrapes ripe orgreen?
句中ripe意為“成熟的”,根據上下文即反義詞對比,推測green是“生的、未成熟的”。
教學詞組run out of sth時,將它置于以下這段話中讓學生推測其意思:my car ran out of oil,and therewas no gas station nearby,I hadtowalk,whenIfinallygottomy office,itwas 9:30,I was 45minuteslate,mybosswas really angry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利用上下文猜測詞義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活躍思維,這樣既可以加強對詞匯的理解、增強記憶效果,同時又能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和概括等能力。
2 在語境中消除歧義
在英語中很難找得到一個完全單義的詞,即使是宇宙間獨一無二的東西,如sun,moon,earth等,一旦他們進入不同的語境,立即產生詞義變化。如:
(1) Themoon、goes roundthe earth
月球繞著地球走。
(2) TheplanetMarshastwomoons
火星有兩顆衛星。
(3)Thereislittlemoontonight
今夜無月光。
以上例子證明,在閱讀文章中含有多種詞義的詞究竟取哪一個詞義,要看具體語境。學習詞匯,應在語境中聯系上下文進行仔細推敲,消除歧義,才能準確把握詞義,掌握其用法。
(二)、借助實物或圖片、多媒體輔助等直觀教學,掌握詞匯
在傳統的詞匯教學中,一般是教師看著教材,解釋詞匯,學生被動地聽,或者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甚至簡單帶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沒能被積極調動起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低,學習效果差。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任何興趣而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要學好英語,培養對英語的興趣非常重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努力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教學“購物”這一話題時,為了能給學生創設一個貼近真實的情景,提高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本課的詞匯和句型,我努力營造了一個“超市”,把款式多樣的衣服、新鮮的水果、多種口味的飲料、零食等帶進課堂,當學生們看到如此熟悉、喜愛的商品時,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立即被調動起來,枯燥的單詞學習頓時變得豐富生動,接著再借助多媒體,對詞匯、對話進行鞏固、操練。學生們個個奮勇爭先,與小組同學團結協作,有的客串導購員,有的客串顧客,紛紛把課堂上所學的詞匯、句型運用到“場景”中來,當學生們“買到”自己喜歡的食品,并作為自己的獎勵時,他們同時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而本課的詞匯mango,pineapple,potato chips,grapejuice,sweater,suit……學習和購物話題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直觀教學法還包括模擬、示范動作、面部表情等方法,用直觀教學法教詞匯,形象、生動,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3 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恰當運
用詞匯
語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門外語的過程,也是了解和掌握對象國家文化背景知識的過程。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講不同語言的國家,其文化、風俗習慣、思維方式不同,其語言中的詞匯代表的涵義也不盡相同。以漢語與英語比較,有時同樣一個詞匯,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有著不同的涵義。例如“a dragon teacher”一詞,大部分學生對dragon和teacher之間的內在文化涵義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在于“dragon”一詞在英漢兩種語言中有著截然不同的涵義。在漢語中,“龍”是吉祥、幸福和繁榮的象征。我們中國人為自己是龍的傳人而感到驕傲。然而在英語中“dragon”一詞卻是邪惡的象征。又如短語“a kissofdeath”,對于缺乏的人來說,很可能按字面的意思理解為“死亡之吻”,但這一短語實際上是指表面友好背地里坑害的行為。此語來自猶大出賣基督以吻為暗號,其內容和歷史背景緊密相關。
另外,有時漢語的一個詞代表的概念包括英語幾個詞匯所代表的不同概念,如漢語“開”,英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有不同的表達方式。開車:drivea car:開會:holdameeting;開飯:serve ameal;開業:startbusiness;開課:give a course;開口:open one's mouth同樣的一個“開”字,與不同的名詞搭配,英譯時須選用不同的詞,這樣才更符合英語習慣。
教師在英語詞匯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加強跨文化知識的滲透,適時適當導入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不但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提高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更恰當地運用詞匯,提高語言交際能力。
4 加強詞匯記憶方法指導,融會貫通
英語詞匯教學必須遵循系統性原則,將新詞匯與認知結構中的詞匯建立聯系,使知識結構系統化,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記憶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信息在記憶中的儲存狀態不是無序和獨立的,相反,它是彼此聯結,以某種網絡結構形式存在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注意單詞之間的各種聯系,采用新舊單詞相聯系的方法,如歸納、聯想、對比、拼讀等,指導學生詞匯記憶方法,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4.1 歸納:把構詞、拼寫、發音或相同的詞構成的詞組歸納起來記憶。比如把同一詞根的詞歸納在一起:act,acting,action,active,actively,activity,actor,actress;再比如同樣的動詞nlake,可以引導學生歸納它所搭配的詞組,并在漢語中代表不同的涵義:maketea,泡茶,make the bed,整理床鋪,make faces扮鬼臉,make friends交朋友,make money掙錢,make a mistake犯錯誤,make a promise允諾,make a living賺錢過活……在教師的指導下適時適度地開展這種學習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探究知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2 聯想: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把在用法、詞義或搭配方面有聯系的單詞聯想在一起,力求在腦際建立相互依存的知識結構,增強記憶。比如學習前綴詞unhappy時,指導學生聯想到unfair不公平,unlike不像,unimportant不重要的,unable不能…的,沒能力的,unload卸載,unfold展開unemployment失業…再比如學習后綴ment時,鼓勵學生發揮發散性思維,聯想由一ment構成的名詞詞匯:movement,argument,government,development,management……通過詞綴聯想,既可以培養學生由已學的知識去理解新詞的意義的能力,還可以幫助歸納復習學過的詞匯,一舉多得。
4.3 對比:英語有豐富的同義詞(組)、反義詞(組),通過對比,形成多層次的詞匯積累,提高詞匯學習的效果。同義詞對稱(組),joumey――travel――trip,trousers――pants,jump――leap,manage to do――try to do,反義詞對稱(組):up and down,more or less,day andnight,turn onm-turn off……
4.4 拼讀:許多學生記憶單詞時主要是依靠機械記憶來記每一個單詞,記憶
負擔重,效果差;教師應該教學生一些必備的語音知識。例如:音標的正確發音,音標中音節的劃分,開音節和閉音節等。利用音標記單詞拼寫,是記憶單詞的一個好方法。如在口頭呈現單詞后,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讀音與拼寫的關系來試寫出單詞各音節的開頭和結尾,寫出單詞中的輔音字母,預測中間的元音字母等。另外,元音因素和字母或字母組合之間本身就存在著一定的規律,例如:國際音標[i:]一般對應字母e,ea,ee,例如,[si:]的單詞拼寫是sea或see,[mi:t]則是meat或meet……這樣一種讓學生參與建構單詞拼寫的學習過程比直接拼寫、整體呈現能夠給學生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因此教師在單詞教學中應該有意識地滲透拼讀規則,并盡可能地將拼讀規則的知識引入到單詞的拼寫當中,以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提高記憶的效果。
5 引入游戲、競賽活動,更好地鞏固詞匯,拓展知識
詞匯知識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事實上,“詞匯的學習是一個循環的過程:遇到新單詞,進行初步的學習;以后多次地遇到這些單詞,每一次對這些單詞的意思和用法都有更進一步的了解”(Cameron,2001:74)。學習詞匯不僅僅是量的擴大,還包括對詞匯的認識的擴展和加深,需要在不同的語境中多次體會詞的用法,從而使詞匯知識不斷增長。這就意味著教學中要注意詞匯的鞏固復習,提供機會使學生能在不同的語境中多次接觸學過的詞匯,逐步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
為了更好地復習、鞏固所學詞匯,并對詞匯知識加以拓展,在教學中筆者適時地引入猜詞游戲、單詞接龍和單詞識記競賽等小組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利于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達到檢測詞匯學習效果的目的,還能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比如采用猜詞游戲,鞏固并拓展關于顏色的詞匯知識:
1 She looks very blue 2 He likes to watch blue films
A 她看起來很憂郁。 A 他喜歡看喜劇電影。
B 她看起來很開朗。 B 他喜歡看黃。
C 她看起來很文靜。C 他喜歡看動作電影。
3 Amy is in the pink 4 I have a red news for you
A 艾米咄咄逼人。 A,我有個壞消息要告訴你。
B 艾米疲憊不堪。 B,我有個好消息要告訴你。
C 艾米精力充沛。 C 我有個最新消息要告訴你。
[關鍵詞]成本會計;教學方法;問題;建議
一、高職高專院校應注重成本會計課程的建設與發展
教育部文件指出“高職高專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培養“適合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成本會計課程是高職高專會計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該課程需要以若干課程知識為基礎,如基礎會計、中級財務會計、統計學、高等數學等,在教學時應注意成本會計課程與以上課程的聯系,講課內容難易程度和延伸廣度等必須建立在以上課程掌握程度如何的基礎上。其次成本會計與實務的關聯性非常強,從確定核算對象,再到材料、人工、制造費用的歸集結轉以及其他相關成本費用科目的結轉,直至產品最終完工入庫,進行成本報表的編制與分析,整個過程連續性強,對計算要求高,還涉及很多產品成本計算單和會計憑證的填制、傳遞和賬簿的登記結轉等等,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要求較高。應當重視成本會計課程的建設和發展,既重視理論知識的掌握又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符合新形勢發展和企業需要的高素質專業技能型人才。
二、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成本會計教學中最大的難題在于教材中計算方法和公式繁多,計算比重大,很容易混淆,尤其到了成本會計教學章節的后半部分,需多種計算方法綜合運用,如果在事先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各種計算方法加以總結和對比,使學生能夠當堂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記憶并掌握熟練,很容易使學生對之產生畏懼心理,失去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2.成本會計教材內容在設計時,一般都是先介紹單一的成本費用歸集和分配,再開始介紹品種法、分步法等需要綜合運用計算方法的章節,這樣的內容設計是出于先易后難的考慮角度,在教學中卻容易導致學生們偏向于前面簡單的單一費用的歸集與分配,一旦在給定成本費用信息增多,計算方法難度加大的情況下,便會不知所措,進而理不清各個數據之間的聯系,對產品的結轉和分配難以形成整體的概念。此外,有學校在課時安排方面也可能出現周課時較少而導致每次講課之間間隔較長,前后內容不易串起來進行綜合性的講解和練習。實踐經驗的缺乏直接影響了高職高專學生對成本會計工作程序和方法的掌握程度。
3.成本會計課程講解中需用到很多計算表格,如果教師采用板書,那么進度就會較慢,教學信息量不足,用板書表達的課堂內容結構主要都是線性的,知識點間的聯系對比不多或不方便。即使有多媒體課件也大多是照本宣科,沒有充分將課件與書本區分開來,對于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如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大量信息進行綜合處理的能力、理論應用于賣踐的能力等)沒有進行充分的鍛煉。大量多媒體課件制作完后并未起到預定教學效果,反成了“填鴨式”教育的工具。還有的課件做得太過花哨而最關鍵的內容卻未做到知識點前后串聯、思路清晰、重難點突出,使得學生學完了卻還不知其所以然。
4.傳統的成本會計課程考核方式基本上以期末卷面成績為主,卷面內容取決于出卷教師,帶有一定主觀性且不夠全面,而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實踐能力卻無考核。因此,不利于調動學生參與實踐教學的積極性,使之不愿主動參與學習并提高實踐能力。
三、改善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效果的幾項建議
1.完善成本會計課程相關教材建設。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成本會計的核算內容和手段也在不斷發展,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提升教學效果就必須更新、完善教學內容,補充相關理論知識,如作業成本法、成本的預測與控制等;在賬務處理方面則應及時引入新準則對案例進行處理,鼓勵學生及時了解社會需求進而主動學習并提升實踐能力,拓寬視野和思維空間以適應社會需求。
2.多組織案例教學,并盡量讓學生參與教學。進行案例教學需要以下環節:(1)由教師深入企業實踐并組織成本會計案例內容,以便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局部到全局,有序地完成案例教學的所有內容。(2)課堂演示案例,對案例中設計的要素類型及背景資料等進行初步介紹,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找到切入點進行理解分析。(3)課堂討論,由于每位同學的理解及分析角度不一致,很可能會產生不同看法,作為教師最好是以傾聽、鼓勵和維持秩序為主,盡量使討論內容不偏題即可。(4)在教師的指導下再次進行案例分析,此時每位同學已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也對各自在案例分析中的薄弱點有了了解,在分析講解中應注意點評,指出學生們分析過程中的優缺點,以及需進一步思考的問題,針對暴露出的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適當調整教學內容設計。
其次,在成本會計教學過程中嘗試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多邀請學生上講臺充當老師進行講解。在很多情況下,大多學生會懾于教師的教學權威,不愿意主動對教師上課所講內容進行反思,即使有了疑問也都不了了之。如果換了學生上臺講解,則臺上的學生對所其講內容必定是三思而后言,對所學內容記憶深刻,而臺下的學生也會因為角色的變換而更愿意對臺上學生所講內容進行反思。還可以嘗試讓學生們分學習小組,分別對書中的學習內容反向思考,相互設計案例進行考查。這樣他們既能主動消化所學知識,又能積極嘗試辨析數據問的內在聯系以設計更有挑戰性的案例,起到一箭雙雕的效果。
3.引入精心設計的多媒體課件配套課堂教學。課件設計很重要,不能過于花哨或繁復,否則容易喧賓奪主,使學生精力被打斷于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上。在設計課件內容之前應建立起良好的知識框架體系,使課堂內容能夠循序漸進、重難點突出,再在這一載體上引入與成本會計實務有關的圖片、視頻或動畫等。最后再在課件演示過程中,配套板書進行提問或組織學生當堂討論,或者通過板書演示推理和公式等等,這些教學細節都需教師精心安排并合理使用多媒體課件。
4.增加成本會計實踐教學課時,并完善課程考核內容。增加成本會計實踐教學課時主要有三種;一是隨堂安排實踐內容,這樣安排實踐環節較少,內容簡單,學生也容易理解和掌握,這種方法耗時短,在日常的教學中易穿插,這種方法也最常見,二是專門抽出一段時間在校內進行實訓,提供實訓資料和實訓場地,安排學生全方位地參與實踐,使之系統地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原理,熟悉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和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方法,掌握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成本報表的編制方法等。這種方法雖占用課時較多,但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三是有部分高職院校充分利用校外資源,采取安排學生進入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實習。最后,當實踐課肘完成以后,學生需要對自己的實踐課進行總結,教師則根據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問題解決能力、技能創新能力以及工作溝通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分,盡可能多方面地考核學生的理論掌握情況和實踐應用能力。
成本會計課程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項項計算方法,更多的是理解、運用成本管理的理念,能夠以成本的視角規劃生產、生活。作為成本會計課程的任課教師應積極轉變以往觀念,改革成本會計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鄭秀芳,彭舒翎,案例教學在《成本會計》課程中的應用[J].科技和產業,2010(1)。
[2]徐濤,王志紅,張玉菊,高職高專院校工學結合課程實踐問題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0(13)。
[3]翟金花,高職成本會計實踐教學思考[J].財會通訊?綜合(中),2009(1)。
[4]宋紅霞,于廣敏,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改革的研究[J].會計之友,2007(8)。
一、詞匯教學方法
1.聽說領先,音形義結合
詞匯教學一定要貫徹聽說領先的原則,在初中年級,特別是一年級,一定要貫徹聽說領先的教學原則。因此,詞匯教學也一定要首先是聽。即教師在教單詞時,先讓學生聽,讓學生去辨音,教師所展示的不是課本里的文字,而是每個詞是由幾個音素、幾個音節構成,重音在什么地方,這樣才能從聽的意義上掌握詞匯。其次,多數單詞的拼寫都是符合讀音規則的,只要把單詞讀準了,根據讀音規則就可以把單詞拼正確,因此,在詞匯教學中,要注意音、形和義的統一與結合,使學生把一定的音同可能對應的形和義聯系起來,又把一定的形同可能對應的一定的音聯系起來,通過反復練習在大腦中建立起來一類一類詞的音、形模式聯系,如讓學生把長元音[i:]和she, see, sea, piece等單詞中的元音字母及元音字母組合的形聯系起來。這就解決了學生掌握詞匯的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拼寫單詞。同時也為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奠定基礎.
(1)在學習字母表時就結合字母音和在其單詞中相同讀音進行拼讀訓練。學習字母i時,可列出like bike mike,讓學生拼讀。
(2)學生在讀完一個單詞之后,可將輔音變換進行替換練習,如將like中的l替換成b,h,m,n,p,r,s,t,以培養學生的拼讀能力。
(3)采用類推方式。如學生已學過far,在學習farm, lark,hard這些詞時,先讓學生復習far,然后讓學生嘗試讀farm, lark,hard這些詞。
(4)利用構詞法進行詞匯教學。
構詞法包括合成、派生、轉化等方法。其中,派生法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大量單詞。派生法是通過加前綴、后綴的方式構成其他單詞的方法。學生掌握此方法就可以推測出一類詞的意思。例如:當學生了解了dis-,un-等前綴表示“不”的意思后,再見到dislike, discover, disagree等就可以猜到這些詞的含義;了解了后綴-less加在名詞后可以變成詞義相反的形容詞,就不難猜到careless,homeless等詞的含義。另外,轉化詞也需特別提醒學生注意。例如:water原是名詞“水”的意思,但可轉化成動詞,表示“澆水”。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構詞法,對學生擴大詞匯量將有很大幫助,而且使學生記憶單詞更快捷、更牢固。
2.重視語境教學
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就要創設有意義的課堂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體會詞的意義、搭配和用法。教師在教學中要大量反復使用新舊詞匯,同時要注意在語篇中教單詞,學單詞,用單詞,注意詞匯的各種功能。
再如,同一個詞在不同的句子和語境下意義各不相同,也有必要讓學生掌握。請看下列短語:
a head of state(國家元首)
from head to foot(從頭到腳)
二、加強引導學生詞匯學習方法
1.引導學生使用英漢雙解詞典。詞典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工具。目前,學生大多使用英漢詞典或電子詞典,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將詞匯學習看作是在漢語中尋找對應詞的過程,往往將詞匯學習等同于詞語的記憶,并導致學生英語詞匯使用中的諸多錯誤搭配。因此,在學生有了一定的英語基礎后,教師應在詞匯教學中盡量用英語給生詞釋義,鼓勵學生使用英漢雙解詞典,讓他們從弄清詞義、區別同義詞、掌握詞的用法等方面入手, 培養他們的英語思維能力和詞匯搭配意識,走出英語詞匯學習的誤區,形成較強的英語學習能力。
2.記憶方法。學生記不住單詞的根本原因往往不在于記憶力的強弱, 關鍵在于沒有找到好的記憶方法。因此,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教給學生好的記憶方法, 讓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來記單詞,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1)分類記單詞, 讓學生根據單詞本身的特點對單詞進行歸類,進行分門別類的記憶,這樣,學生的記憶將變得更加有條理,有助于提高記憶效率。(2)根據圖片記單詞,相對于對枯燥的單詞記憶而言,對圖片進行記憶則變得容易得多,在課堂上,可以教學生把單詞轉換為圖片,并分析單詞與圖片的聯系, 最終把對單詞的記憶轉換為對于圖片的記憶。(3)聯想記憶,教學生把抽象的單詞通過聯想的方法與現實中的事物聯系起來,使得現實中的事物起到記憶鉤的作用, 這樣也更有助于記憶,而且通過聯想的方法記住單詞之后很少會遺忘。
3.機械記憶與理解記憶相結合。學生記憶詞匯的目的就是擴大詞匯量,為閱讀英語和運用英語打下基礎。要讓單詞記得快、記得準、記得牢,必須把機械記憶與理解記憶結合起來。機械記憶就是機械重復、反復記憶。在初級階段,學生只能機械記憶。因為,他所學的詞匯量和英語知識 有限,無法進行更多的歸納和聯想。理解記憶就是利用所學的語音拼讀規則、構詞法、邏輯思維、歸類、串聯、對比等方式進行記憶。一般地,理解記憶,記得快、記得準、記得牢。
4.結合句子記憶單詞。句子是由詞組成的,我們記憶單詞就是為了更好的使用句子。以句子為單位記憶單詞還可以幫助我們把握單詞的用法和不同的形式,發展英語思維能力和英語應用能力。孤立的記單詞徒勞無益。如果我們把詞匯的學習和語境聯系起來,記的不是單個的單詞而是整個句子,通過上下文甚至是整篇文章在一起,有利于推動詞匯知識的內化和吸收。
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中,課程是基石和工具,而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有助于教育目標的實現。成本會計作為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在課程體系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它的改革占據著專業課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成本會計課程改革的成敗與否,直接關系到向企業輸送的成本會計和管理人員素質和能力的高低。
一、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改革的背景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教,學生學”,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在教授過程中教師注重強調書本知識,以至于學生不能學以致用,實際操作起來不知所措。這種傳統教學模式對培養技能型人才的職業院校來說是不利的,因為僅具備的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而沒有真正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學生,將來就不能更好地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中,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二、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改革的核心
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中,將“以學生為中心,理論夠用為度,強化操作技能訓練”的教學理念貫穿于教學方法改革中。如,針對學生覺得成本會計難學的心理,教師在本課程和每章開始時,將課程目標、考評方法,學生的責任、權利以及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介紹給學生,便于學生自主學習。再如,在運用“任務教學”教學方法時,將學習者置身于一定的只是場景之中,起到了將知識轉化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成本會計課程的興趣。
三、成本會計教學改革的具體方法
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普遍基礎知識差,動手能力強,思維活躍;男生粗心、好動,愛動手;女生細心、好靜、動手能力差。本課程要求學生除了掌握足夠的專業知識之外,還要有良好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以及超強的動手能力。因此,為了體現科學的教學方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一)任務教學法
任務教學法是通過真實或虛擬的任務,融“教、學、做”為一體,闡述所要講授的技能和知識要點的一種教學方法。如學習工資費用的歸集與分配時,可設計工資結算和工資費用分配任務。在這個任務中“教、學、做”為一體是這樣體現的:“教”指對教學內容精講,講解工資總額組成,工資計算與分配方法等知識,以“夠用為度”。“學”是指學生理解工資總額的內容、工資計算和分配方法等,了解各種真實憑證、賬頁和表格的真實內容。“做”是指學生在校內外實訓基地學生動手進行工資結算憑證的編制、審核并進行會計處理等。
(二)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通過以真實或虛擬的項目,闡述所要講授的知識和技能要點。在繁雜的成本會計內容中,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預測、成本決策和成本控制等基本方法的應用均適合采取項目教學方法。例如,在講授品種法的應用時,以某自行車廠某月的成本核算資料為內容來授課。首先,讓學生帶著思考題閱讀整個項目內容。第二,要求學生回答該企業產品結構、生產工藝流程和生產組織有什么特點。第三,要求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該企業的成本核算應采用什么方法。第四,給出真實的記賬憑證、賬頁和分配表,要求學生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獨立完成成本核算的任務。第五,讓學生梳理整個核算過程,總結品種法的特點及其成本核算程序,并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上臺演講。實踐證明,通過大量真實或虛擬項目的研討和動手操作,有利于課堂教學與企業實際工作的高度融合。
(三)啟發式教學法
在成本會計的教學中,必須摒棄以書本為中心,以傳承知識為目的,照本宣科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而應倡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激活學生創新思維,拓展學生思考空間,積累創新能力為重點的的啟發式教學法。在課堂上,根據教學目的,可以采取多種多樣、靈活機動的提問方式,包括難點提問(即就重點、難點問題進行提問)、擴延提問(即由某一個問題擴展、延伸到相關的其他問題,以期窮本究源)、歸納提問(即由一個問題引出同類的問題以歸納出其規律所在)、摸底提問(即在進行新的內容教學前對學生進行提問)和存疑提問(即將有爭議的問題擺出而不回答,留給學生思考)等。 四、成本會計教學方法改革應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堅持多元化原則,根據理論和應用學科的不同,選擇適合本學科性質和特點的方法,不僅包括講授法、案例教學法、也包括那些實踐中行之有效的各種教學方法。如小組討論、班級討論、布置作業、學生自學、模擬企業會計崗位人員等,還包括多媒體輔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