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醫藥藥品行業報告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雅培官方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目前艾伯維已在中國注冊為一家外商獨資藥企,為本地拆分做準備。中國區的進度稍晚于總部,拆分動作將于2013年中全部完成。
事實上,雅培大刀闊斧拆分旗下兩大業務并非孤例,早期熱衷并購發展多元業務的藥企巨頭,如今正放緩腳步歷經一股拆分潮。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藥企拆分奶粉背后,乃因大批品牌專利藥擬到期,到期時限以2011年和2012年居多,國際制藥巨頭為紓解專利到期困局,紛紛使出分拆戰略并轉而主攻藥業,將力量對準在新藥研發上,以謀求企業更高利潤的增長。
主業告急分拆解困
艾伯維已于2日當天在紐交所上市,其擁有貢獻雅培40%利潤的專利性藥物修美樂(Humira),預計新公司未來的銷售規模約為180億美元,雅培公司則有220億美元的體量。
雅培總部至今并無對外正式披露分拆的原因。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一方面,雅培目前兩項業務存在較大的差別,多元化醫療產品業務在風險小、投資低的條件下可獲得快速增長,而藥類產品研發投入大、周期長,但投資回報率高。因為兩者的增長速度以及所需的研發投入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在一家公司的架構下同時運營并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根據雅培關于AbbVie拆分的文件草案披露,其制藥業務的利潤率處于非常高的水平。2011年其毛利潤占凈銷售額為73.4%,2010年和2009年這一數據分別為72.5%和71.5%。雅培CEO白千里(Miles White)坦言,高利潤是艾伯維最大的優勢。
艾伯維首席財務官Bill Chase向《金融時報》表示,公司未來的戰略重心將集中在特種藥品的研發上,因為這是一片巨大需求未被滿足的藍海。
然而,艾伯維最大的優勢來源于重磅炸彈級專利性藥物修美樂(Humira),這是一種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藥物,2011年銷售額達79億美元,在2011年11月頭號勁敵輝瑞公司降膽固醇藥物立普妥(Lipitor)失去專利保護后,修美樂預計將以90億美元的銷售額穩坐2012年藥物銷售排行榜頭把交椅。
不過,銷售強勁增長的修美樂卻也面臨2016年專利到期的大限。艾伯維掌門人走馬上任后直面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開發在研新藥,減小重磅藥物過期對銷售破壞性的影響。
向健軍稱,近年大批品牌專利藥到期,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利潤,分拆業務,回歸主營業務,是為了集中財力物力研發新藥,緩解專利到期的損失,改變目前新藥研發速度慢的局面。
從全球制藥業來看,近年來多家巨頭紛紛剝離旗下業務,專攻主營業務,釋放出回歸主業以應對行業發展巨大挑戰的信號。
2009年,百時美施貴寶公司就將旗下美贊臣奶粉業務單獨拆分上市。據媒體報道,當時美贊臣債臺高筑,債務有近18億美元,而百時美施貴寶也希望通過募集資金進行新藥研發投入。因此,美贊臣上市獲得的7.2億美元融資,一部分用于償還美贊臣的債務,另一部分則用于百時美施貴寶的收購及研發事項。
去年4月,全球最大的制藥商輝瑞則完成了惠氏奶粉業務的剝離和動物保健部門的獨立。輝瑞以118.5億美元的價格將手上最值錢的業務之一惠氏奶粉賣給雀巢,輝瑞動物保健部門則將于2013年上半年完成IPO。按照輝瑞的計劃,所得收益將用于回購股票和研發新藥,以求更專注于藥品研發這一主業。
近年來,不少藥企都陷入高投入低回報的困境,專利到期、研發期長以及對資金的迫切需求迫使跨界藥企收縮戰線,由多元化擴張道路重返醫藥主業。
發力中國奶粉市場
在主業告急的情形下,多家藥企相繼走上分拆業務的相同模式,但美贊臣上市圈錢,輝瑞“斷奶”套現,它們對未來業務的利潤挖掘,各自有著不同的邏輯。
輝瑞揮別惠氏之后專營藥品,多元業務只染指動物保健及健康藥物品類。百時美施貴寶在中國加速上馬新藥,路數由保守轉為突進。拆分后的雅培,更看重的則是如何在新興市場刺激細分領域新的增長點,而它也已經明確將眼光投放在大陸市場。
根據記者了解,雅培70%以上的營收來自于美國本土以外的市場,當中超過40%是由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貢獻的。中國市場對雅培未來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雅培官方人士向記者表示,2011年雅培在浙江嘉興耗資2.3億美元投建的現代化營養品制造工廠,將于今年正式投入運營,主要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等高端營養產品。雅培正野心勃勃準備深耕中國奶粉市場。
2011年,營養類產品在雅培多元化業務四大品類中銷售表現居首,創下60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8.57%,由此可見,嬰幼兒奶粉是雅培相當值錢的一把盈利利器。
德國喜寶公司最新的《奶粉行業報告》預計,2012年中國奶粉市場的銷售額為400億-500億元。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需求量及盈利空間,包括雅培在內的“洋奶粉”怎能不為之心動。
北京東方艾格咨詢公司乳業分析師陳連芳看好雅培奶粉短期之內在中國的發展。在他看來,雅培等藥企是從藥品業擴展至營養品,會自然地將經營藥業的理念貫徹到營養品里面,添加的每一種成分及每種成分的含量,都經過非常嚴格的測試。反之,國內的路數大多是從乳品直接轉到配方粉,缺乏技術背景,屬于粗放作業。“因此,在國內的乳品市場上,國際品牌的營養配方粉技術含量是占絕對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