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歡喜評價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循環經濟;中小企業;財務評價體系
1關于循環經濟的相關內容
1.1概述
早在19世紀60年代,循環經濟這一說法就已經提出。最早提出這一概念的是美國的經濟學家鮑爾丁。她認為在由自然資源、人文社會以及科學技術組成的宏觀經濟系統中,循環經濟就是在銷環節以及在生成廢棄物的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以保護生態為重點的資源循環型的經濟模式。這種經濟模式所具有的重要特點就是降低生產排放、實現資源的低開采和高效利用。在實際情況中,這一種經濟模式的應用原則就是“先降低資費、再利用、再循環”。
1.2循環經濟下的財務評價指標
從實際情況來看,在循環經濟下的財務評價體系與普通的財務評價體系是不一樣的,因此,在評價指標方面,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差別。在循環經濟下,財務評價指標的構成要素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經濟績效指標、一般經濟—生態效益指標、特定的經濟—生態效益指標。其中經濟績效指標是指衡量企業經濟績效的財務指標。一般經濟—生態效益指標就是指企業的收入、生產成本以及股東價值、環境業績這些因素之間的連接,反映著企業經濟效益對于環境所產生的影響。至于特定的經濟—生態效益指標則是指與改善環境業績相關的特定資本投入的比率關系,這一指標反映著企業在循環經濟項目中的投入力度和投入產出結果。
2中小型企業財務評價體系的現狀
2.1沒有充分地認識到財務分析的作用
在現實情況中,財務分析工作的開展,是以企業的財務報告等相關的會計資料為基礎的,是一種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方法。財務分析工作的開展,不僅能夠有效地評價企業過去的經營成果,而且也能夠科學地預測企業的未來生產經營發展方向。但是,在現實社會中,某些中小型企業的領導卻只注重生產管理、營銷管理,卻并沒有充分地認識到財務分析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到財務分析是企業經營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從而影響到了財務分析工作作用的發揮。
2.2財務人員缺乏責任心
在現實情況中,某些中小型企業中的財務人員通常都會將工作重點放在日常記賬、算賬、形成財務報表等方面,卻并沒有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認真地分析和評價。有時某些財務人員只是簡單的完成上司布置的工作任務,通常只是將相關的財務數據進行簡單地對比,卻沒有分析企業的成本情況,導致企業的財務評價數據缺乏相應的實用性,也缺乏分析的深度。另外有些企業會將財務分析的重點放在對財務報表的分析方面,沒有注重對財務風險防范的預測,也忽略了對企業各項活動的動態分析。
2.3沒有注重創新
隨著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傳統的財務分析和財務評價體系已無法再契合新時代的需求。若是企業沒有注重對財務評價體系的創新,會導致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面臨重重問題。由于企業沒有注重創新,就會導致財務分析不全面、財務評價體系不規范、風險評估不可靠等問題,而這引發的財務問題會制約企業的發展。
3關于財務評價體系在循環經濟下的改進對策
3.1在構建財務評價體系時需要明確相關的原則
在循環經濟下,中小型企業的財務評價體系具有很強的可行性。當然,要想確保財務評價體系的可行性,首先就應確保財務評價體系能夠滿足不同利益相關者對于企業財務信息以及環境信息的要求。當然財務評價體系的構建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3.1.1遵循宏觀導向性原則
這里的宏觀導向性原則,就是“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的原則。通過投入最少的原始資源,經過再循環或者是次循環來讓原始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提高利用效率,減少環境污染。
3.1.2遵循科學實用性原則
財務評價體系,其實就是對企業財務的充分反映,能夠從科學的角度上來準確地把握企業的財務評價內容。由此可見,在財務評價體系的構建方面,應當確保體系明確、簡明、易于理解且所用到的方法也必須科學規范。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評價結果的真實性和客觀性。
3.1.3遵循系統層次原則和動態穩定原則
在循環經濟下,中小型企業的財務評價其實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在這個過程中,財務評價體系需要能夠對企業的財務行為做出充分的反應,能夠體現出涵蓋廣和強系統特征。而且,評價體系不是絕對不變的,其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除此之外,還需要遵循可測可比性和完備簡明性原則。總體來說,在循環經濟下,針對財務評價體系的構建,通常需要從財務績效和環境績效這兩個方面來進行。
3.2選擇契合循環經濟要求的財務管理評價方法
綜合評價企業的財務管理時,評價結果的可靠性和準確性,通常都取決于財務評價體系的構建情況和所應用到的評價方法是否足夠合理。因此,在循環經濟下,在改進中小型企業現行的財務評價體系時,需注重對綜合評價方法的改進。另外,循環經濟下開展財務評價的目的,就是對企業的實踐進行指導。因此,所選擇的評價方法應簡明、科學、易于實施。在實際情況中,可以將企業財務管理評價方法分為兩種:其一是單項指標評價;其二是多指標綜合評價。其中,單項指標評價的局限性比較多,所以在現實情況中通常會應用多指標綜合評價。若是按照評價的特性來進行劃分,可將其分為定量模型法、定性模型法以及綜合評價法。在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中,常用的是第一種和第三種。其中,在使用綜合評價法時,通常需要將企業的財務績效看作是一個多層次并且包含多種因素的綜合體系。在建立財務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可采取適當的評價方法來對企業績效中的多個指標進行評價。在使用此法時,需要對企業財務績效中所包含的各方面指標合理地轉化成無量綱的相對評價價值,然后再對評價價值進行研究,進而得出企業財務績效的整體性評價。在應用這種評價方法的時候,這種方法也能夠綜合考慮到各種會影響企業財務績效的因素。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種評價方法的理論也比較成熟。因此,在中小型企業中,合理地采用這種方法來分析和評價企業的績效水平也是勢在必行的。
關鍵詞:循環物流 績效 模糊評價
中圖分類號:F2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0)03-260-03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化,各類生產要素的獲取和產品營銷范圍的日益擴大,專業化分工和物流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物流在社會再生產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伴隨著大量生產、流通和消費而產生的大量廢棄物對經濟社會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一方面造成資源的枯竭,使人類面臨因資源減少而帶來的生存危機;另一方面大量廢棄物的產生對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嚴重的危害。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節約型社會等概念的提出和向各個領域的推廣,標志著綜合性的、全面參與性的環境治理模式的展開。物流作為實現社會生產和消費活動中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產品生命周期環境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境因素,引起社會的極大重視。循環物流的概念正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
一、引言
21世紀的物流理論,要求改變過去物流主體之間的單向作用關系,設計和建立環形的、循環的物流系統,使物流與環境能和諧相處。物流行業要把有效利用資源和維護環境放在發展的首位,建立全新的從采購、生產、分銷、消費直到廢棄全過程有效率的、使信息流與物品流循環進行的綠色循環物流系統。
二、循環物流系統的概述
狹義循環物流是指物流過程形成的衍生物發生的空間和時間的位置移動的循環回收系統,即包括回收、分揀、凈化、提純、商業或維修退回、包裝等再加工、再利用和廢棄物處理等活動在內的逆向物流或稱靜脈物流。
廣義循環物流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益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以提高資源生產率和降低廢棄物排放為目標,以“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為原則,在供應鏈管理、信息管理基礎上集成和整合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各項最優功能以節約成本和提高競爭力的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反饋式循環系統。
(一)循環物流的內涵
循環物流的理論基礎主要體現為可持續發展理論、生態經濟學理論、生態倫理學理論、循環經濟學理論、外部成本內在化理論、正向物流理論、逆向物流理論和物流績效理論,其內涵也與幾種理論息息相關。
根據循環物流的定義,其內涵應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1.正向物流與逆向物流的優化結合。
2.追求與環境的協調、和諧。
3.注重資源節約。
4.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物流。
5.遵從于社會和諧、協調。
(二)循環物流系統的構建原則
1.“3R”原則。“3R”是指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減量化(Reducing)原則屬于輸入端方法,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流程的物質量;再利用(Reusing)屬于過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強度;再循環原則(Recycling)屬輸出端方法,通過把廢物再次變成資源以減少最終處理量。
2.無害化原則。循環經濟的核心目標是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與之對應的循環物流也以此為目標,因此實現整個物流過程對人類生活和健康的“無害化”是循環物流的必有原則。包括針對物流“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新技術、新方法都必須注重其實現的無害化。
3.正向物流與逆向物流協調發展的原則。正向物流與逆向物流是從物流流向角度界定的一組成對概念。一般認為,正向物流是物品沿“生產――流通――消費”方向運動的物流活動;逆向物流是與正向物流流向相反的物流活動,是指物品從其消費地向其上一級來源地的流動過程,流動的目的在于補救物品的缺陷、恢復物品價值或使其得到正確處置。
逆向物流與正向物流的整合原則要求在構建循環物流系統的過程中,正確識別逆向物流渠道與正向物流渠道之間的交叉點,并選擇最有效的銜接方式,使得逆向物流過程與正向物流過程之間的沖突降為最小。
(三)循環物流系統的運行模式
1.基于供應鏈的循環物流運行模式。循環物流的供應鏈管理的范圍不僅包括供應物流、生產物流和銷售物流,還包括回收物流、退貨物流、廢物物流等逆向物流。循環物流的供應鏈管理是在整個供應鏈中綜合考慮環境影響和資源效率的現代管理模式,它以循環經濟理論和供應鏈管理技術為基礎,使物流活動在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和用戶組成的整個供應鏈中實現綠色化,其目的是使得產品從物料獲取、加工、包裝、倉儲、運輸、使用到報廢處理的整個過程中,對環境的影響最小,資源效率最大。其運行模式見圖1。
2.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循環物流運行模式。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循環物流活動按照物質的流動順序可分為:供應、生產、分銷、回收、廢物物流。其運行模式如圖2。
三、基于供應鏈管理的循環物流鏈管理績效的多級模糊評價模型
為了科學、全面地評價循環物流鏈管理的績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必須反映循環物流鏈管理績效及其需求,并且能夠考慮循環物流量間節點單位的評價,最后指標體系還必須對循環物流鏈管理績效評價的需求主體相關的指標有一個綜合考慮。因此,從財務指標、客戶服務指標、環保指標、物流業務流程指標四個方面來構建循環物流鏈管理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根據循環物流鏈在運作過程中應體現的特征,從循環物流鏈管理績效的整體分析基礎上,運用因素集結構,將循環物流鏈管理績效的評價指標體系分為4組因素類,每組因素類又分為4個因素,共有16個因素項,組成因素集U,如表1所示。
于是,U={Pi},Pi={Pij}(i=1,2,3,4;j=1,2,3,4)
(一)確定評價指標集
運用多級模糊綜合評價方法,根據上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可以得出:
一級指標有U=(P1,P2,P3,P4)
P1=(p11,p12,p13,p14)P2=(p21,p22,p23,p24)
P3=(P31,P32,P33,P34)P4=(P41,P42,P43,P44)
(二)確定每個指標的權重
通過德爾斐法或者專家法可以得出各個指標的權重,假定Pi對于U的權重分別是b1,b2,b3,b4,則對應的權重矩陣為B=(b1,b2,b3,b4);同理可得,pij對于Pi的權重矩陣分別是:
W1=(w11,w12,w13,w14) W2=(w21,w22,w23,w24)
W3=(w31,w32,w33,w34) W4=(w41,w42,w43,w44)
(三)確定判定評語集合
對于前面的評價指標體系,可由評價小組對每個因素進行評議,從而組成評價集。V={vi},即V={vi}={v1,v2,v3,v4}={優,良,一般,差}。于是對單個因素Pi可以去定相對評語集V={vi}的隸屬度rim,可以組成模糊評判矩陣:
(五)對最終綜合評價矩陣E作歸一化處理
因為所有ei的和可能并不等于1,所以需要對其進行歸一化處理:
即:e'i=ei/∑ei,(i=1,2,3,4),再得到E'=(e'1,e'2,e'3,e'4)
四、循環物流鏈管理績效評價應用(案例)
根據以上模糊評價模型,以廣東R國際物流公司和美國S公司組成二階段物流鏈的管理績效來進行模糊綜合評價的研究。廣東R國際物流公司是由廣東省工商局批準注冊的一級國際貨運公司,是從事國際運輸業務的航運企業。主要經營國際、國內海洋運輸、空運、快遞、倉儲、物流管理等各種貨運服務。2008年底R公司進行戰略轉移,從原先多樣化、多線路、多國家間的物流業務轉向集中化、單一國家間的物流業務,也即開發了中美國際物流專線。隨著客戶對物流時效性、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R公司尋求到美國S公司作為其戰略合作伙伴,共同運營R-S循環物流鏈。這里運用以上闡述的模糊評價模型對其物流鏈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管理績效做一些簡要分析。
采用專家調查法獲得20名R公司重要客戶對各個指標進行打分,得到其權重和因素的評語集見表2。
(一)單因素模糊綜合評判
確定評語集后,運用B=W*R確定財務指標、客戶服務指標、物流業務流程指標、環保指標對評語集的隸屬度,以財務指標為例:
(二)雙層次模糊綜合評價
依照上面的推理過程,該循環物流鏈的管理績效相對于評語集的隸屬度為:
E=B×C=(0.32,0.25,0.22,0.21)×0.0832 0.0453 0.0972 0.06280.069 0.1622 0.1306 0.0340.0714 0.058 0.0652 0.03240.078 0.0567 0.0522 0.0255
=(0.075962,0.079713,0.08906,0.041079)
對E作歸一化處理,可以得到此循環物流鏈管理績效的最終評價結果為:
E`=(0.26577,0.27890,0.31160,0.14373)
根據隸屬度最大原則,此處為0.346903,所以相對應此二階段物流鏈的管理績效屬偏優等水平。
五、結論
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等理論的提出給物流界帶來了重大的變化,循環物流應運而生。但是由于缺乏系統性的理論知識和先進技術的有力支持,循環物流的作用還未更好地發揮出來。本文也只是針對供應鏈管理的循環物流系統作出了研究,也未對基于產品生命周期的循環物流系統進行分析。循環物流的深入和推廣必然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課題項目:本文系2009年度湖南省高等學校科學研究課題《基于兩型社會要求的企業綠色物流管理研究》(課題編號:09C027)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朱煜,汝宜紅,鄭凱.循環物流系統的概念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6(4)
2.李建民,孟慶霞.循環物流運作模式及實施策略分析[J].武漢理工大學學報,2006(12)
3.何遠成.節約型社會與循環物流[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05(12)
4.潘文軍,梁發奇,阮平.發展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物流產業[J].江淮論壇,2006(4)
5.黃培.現代物流導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5
關鍵詞:拆遷安置小區 景觀環境 層次分析法 評價體系
Abstract:To establish a ra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to guide resettlement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using relevant principles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analysis impact factors of resettlement residenti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selecting different evaluation factors which has significant impacts on resettlement residential landscape design, establishing grading standards of evaluation factor, build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resettlement residential landscape and environmental. Using AHP to confirm the importance of every index and establishing overall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sponse condition of landscape. Analyzing Zhangjiagang, a typical residential resettlement case, we know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future of zhangjiagang residential landscape environment.
Key words:resettlement residential area;landscape environment;AHP;evaluation system
隨著城鄉一體化進程的推進,城市征遷和改造力度在不斷加大,拆遷安置小區的建設逐步增多。目前每年都有大量因城鎮化而被安置的拆遷居民,安置小區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被拆遷居民的生活質量,進而影響到社會環境的穩定和諧[1]。居住小區的景觀環境作為整個拆遷安置小區建設的一個主要部分,是居民滿足精神需求的重要方面,與安置房建設大規模開展相對應的景觀建設也必將得到普遍重視與發展。
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環境評價需兼顧景觀的客觀性和景觀認知的主觀性特征,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并呈現出多目標、多屬性的特征[2]。目前國內外還沒有固定的模式與方法來量化評價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環境的優劣。對各評價體系指標的量化及明確各評價指標在整個評價體系中的權重是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環境評價的難點之一。本文運用層次分析法并結合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的特點確定各層指標因子的權重,并建立能夠切實反應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環境的總體評價分級指標體系[3]。
1 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環境評價體系的建立
1.1 方法與目的
由于景觀環境評價兼具實踐性和藝術性的雙重標準,在評價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主觀判斷,很難進行定量的分析評定,本文采用層次分析法(AHP)來確定權重。該方法是將與決策有關的元素分解成目標、準則、方案等層次,在此基礎之上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決策方法。其基本思路是評價者通過將復雜問題分解成相互關聯的各個有序的層次,使各層次系統化、條理化,以便有效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評價體系建立的目的是構建合理的評價標準,為拆遷安置小區景觀設計提供新的理論依據。
1.2評價指標選取原則
在評價體系的構建過程中,正確選擇評價指標是決定評價體系成敗的關鍵,為保證評價體系的普遍有效性,筆者以建設部住宅產業促進中心制定的《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導則(試行稿)》為基礎,結合張家港市拆遷安置房的特點,依據導則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以人為本原則、經濟性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參與性原則及景觀分類標準,經過反復推敲,來建立評價體系的各項指標[4]。根據層次分析模型將該體系分為目標層A、準則層B、子準則層C。
1.3子準則層C評價因子的含義限定
(1)停車方式適合居住區發展要求:指居住區中機動車及非機動車的地下和地上的停車模式,是否滿足小區今后車輛的停放需求;(2)停車位管理的滿意度:指居民對停車位數量及車輛停放管理是否滿意;(3)車輛對居住區內環境的影響:指車輛出入、停放對居民生活環境的影響,如:噪聲、污染、安全等方面;(4)親水性:指水景的可達性及參與性,通常借助設施如棧道、平臺、水榭、駁岸等可以進行近距離的親水活動;(5)水景類型的多樣性:指水體的形態和水流的狀態多樣化;(6)水體的自凈能力:指水體本身凈化污水的能力;(7)經濟性:指水景建設、后期維護、運行的成本;(8)服務設施的實用性:指服務設施是否具有基本的服務功能;(9)服務設施分布的合理性:指服務設施的空間布置,使用效率;(10)服務設施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指造型、風格是否與周圍環境相協調;(11)服務設施配置完整性:指服務設施完備、無損壞;(12)植物類型選擇的合理性:指結合場地環境適地適樹;(13)植物配置模式:指根據植物形態進行植物群落的搭配;(14)植物的多樣性:指植物的種類及數量;(15)植物的季相性:指植物隨季節更替而發生的相應變化;(16)綠化覆蓋率:指綠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積占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的比值;(17)空間類型多樣性:指空間的結構形態及功能的多樣化;(18)空間的實用性:指空間的使用效率;(19)空間布置的合理性:指空間的結構及分布是否滿足居民需求;(20)空間的識別性:指空間地理位置及功能的明顯程度,是否容易被知曉;(21)道路布局合理性:指路網的設計滿足居民日常出行及活動的需求;(22)道路的引導性:指道路的方向性,以及一些路標指示牌等的設置;(23)輔助設施完備性:指安全設施、標線、護欄、警告標志、道路照明等;(24)無障礙性設計:指場地中針對老年人等弱勢群體設計的無障礙通道及設施;(25)安全性:指車行交通環境對行人的影響及安全系數;(26)滿足健康居住的基本要求:指居住區周邊視覺環境的保護,污水和中水處理,垃圾收集與處理和環境衛生等方面,滿足居住者生理、心理和社會多層次的需求;(27)滿足消費方便、配套設施齊全的要求 :指超市、商場、銀行、學校、公園等公共設施的配套;(28)滿通便利、道路寬敞的要求:指居民出行是否方便;(29)環境衛生:指場地衛生與公共服務設施正常運轉的必要的管理與維護;(30)綠化養護監管:指對小區內草皮與植物日常綠化養護管理;(31)硬質景觀的維護:指對小區內硬質景觀的管理、維護與保養;如道路鋪裝、設施、廊架、亭、水景等。
1.4 各指標賦值與權重運算
根據調研結果,利用層次分析法,請15位園林專家和15位園林專業設計師對上述因子的相對重要性進行評判,比較兩者之間的重要程度而進行取值運算,如X、Y兩項基本同樣重要,則Y/X取1;如果Y比X稍微重要,則Y/X取3;如Y比X重要較多則Y/X取5;如Y比X重要非常多,則Y/X取7,通過此方法對準則層B1-B8進行分析,以此類推,對C1-C31子準則層同樣分析,得如下結果(表1):
經公式判斷矩陣的隨機一致性比例,當CRQ0.10[5]判斷矩陣基本符合一致性條件,當CR>0.10判斷矩陣不符合一致性條件,需要重新進行調整和修正。依據上述方法,通過計算得出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環境評價指標的權重值。并經過一致性檢驗,誤差在規定范圍之內。
2 張家港市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環境研究
2.1 研究對象
以張家港市最近幾年新建安置房小區景觀為研究對象,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幾個居住區,從景觀分類指標、評價指標結合拆遷安置小區的特點來進行具體研究、分析。
2.2 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環境評價數據分析
根據表1中顯示的各項指標重要值來看,重要性排序為道路系統>停車系統>植物造景>功能空間>物業及后期管理>服務設施配置>居住區周邊環境>水景營造。說明拆遷安置小區道路系統最為重要,規劃設計應放首位。其中,道路系統與停車系統指標累計率高達0.5661,由此表明道路系統和停車系統在拆遷安置小區景觀中占很大的比重。拆遷安置小區道路交通的規劃設計,不僅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對整個居住區景觀產生重要的影響。道路系統指標中,道路布局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最為重要,在居民的居住心理方面,它是住宅區家居歸屬的基本脈絡,起著“家”與“環境”的連接作用,同時它又是居民進行日常生活活動的通道,有著最基本的交通功能;停車系統指標中,停車方式適合居住區發展要求比較重要,小汽車大量進入居住區已經成為趨勢,完善的停車系統有利于實現人車分流、提高居住區的整體環境質量;植物造景指標中,綠化覆蓋率重要值最高,也是衡量居住區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在拆遷安置小區中,由于有限的成本及面積指標的限制,如何提高綠化覆蓋率是規劃中必須考慮的因素;功能空間指標中,空間的實用性最為重要,結合居民的需要實用性大于景觀性,應最大限度的發揮空間的使用效率,可以針對人群在不同時段的活動特征,更好地營造活動空間;物業及后期管理指標中,環境衛生重要值最高,保證了小區衛生整潔及綠化造型優美,而且對于減少疾病、促進身心健康十分有益;服務設施配置指標中,服務設施的實用性重要值最高,應結合市場定位和經濟指標來考慮小區環境中部分設施的配置,利于節約資源,同時為居民的戶外活動和交往提供良好的條件;居住區周邊環境指標中,滿足健康居住的基本要求重要值最高,在拆遷安置小區的選址上,應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會適應等多層次的健康需求;水景營造指標中,自凈能力和經濟性重要值較高,拆遷安置小區由于資金限制在水景方面的考慮比較少,往往偏重引入自然水系,應構建完整的生態自凈水系以保證居住區的衛生環境和生態環境。
2.3 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環境評價數據驗證
為了避免評價中存在誤差,對調查的張家港市4個新建拆遷安置小區的居民進行問卷調查以驗證評價體系的合理性。每個拆遷安置小區發放30份問卷,對C1-C31項進行打分,每項因子分別以100為滿分進行打分,100分為完全達到要求,80分為較好的滿足要求,60分為基本滿足要求,0分為完全未涉及評估內容,以此類推。在每個拆遷安置小區打分結束后,將每項打分結果進行比較,超過30分差額就重新調研,最后取30人的平均分數為每一項的最終得分,隨后將各項打分分別乘以其綜合權重Q,得到的就是最終的拆遷安置房景觀品質評分。綜合得分:M(x)= Q1S1 + Q2S2 +……+ Q30S30 + Q31S31= Q1(P1C1+ P2C1+……+ P30C1)/30 + Q2(P1C2+ P2C2+……+ P30C2)/30 +...... + Q29(P1C29+ P2C29+……+ P30C31)/30 + Q31(P1C31+ P2C31+……+ P30C31)/30,根據公式求得張家港市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綜合品質值(表2)。
表2 中說明,在所調查的張家港市拆遷安置小區中,旺西花苑的景觀效果最好,能夠滿足居民的各種必要功能。前溪錦苑與湖東花苑分值接近,湖東花苑比較劣勢的地方是沒有設置無障礙性坡道,同時在植物配置上比較單調,但功能空間上要比前溪錦苑豐富,兩者在服務設施配置上都比較欠缺,也反映了拆遷安置小區的普遍問題。景觀效果最差的是新乘花苑,沒有足夠的停車空間,綠地空間被地上停車所侵蝕,草地踩踏嚴重,多有土出現,缺少居民日常活動所必需的功能空間,一些體育健身設施損壞嚴重,處于無管理的狀態。
在四個拆遷安置小區的比較中,旺西花苑作為示范性的拆遷安置房建設,在某種程度上景觀建設標準具有典型的參考性,與高檔商品房景觀并無差異,功能空間變化錯落,植物群落搭配豐富,鋪裝變化多樣,硬質景觀的選材上大量選用造價較高的花崗巖石材,但相對增加了建設成本。
3 結論
本文嘗試性地運用層次分析法,初步建立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環境評價的指標體系,并結合張家港市新建的4個居住區的案例進行了驗證分析,通過調查問卷及得分計算驗證了評價體系的可行性與合理性,為今后拆遷安置小區景觀環境設計提供了科學的依據。由于我國關于拆遷安置小區景觀設計的各項規范和標準還不夠完善,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挖掘和研究,使評價結果更科學化、客觀化與人性化。
參考文獻:
[1]張志亮.長沙市拆遷安置小區居住環境設計研究[D].湖南農業大學,2011
[2]趙冰.人居發展的新理念、新方法與新技術[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2,35(5):1-5.
[3]閆學玲.保障性住房小區景觀設計研究[D].河北農業大學,2013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陜西高校;創業環境等級評價;西北工業大學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40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關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針對全社會層面以及全體民眾提出“完善扶持創業的優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勵創業、社會支持創業、勞動者勇于創業新機制”,由此“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高校作為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一個主要場所,在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承擔著重要的責任。而陜西作為教育和科研的大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對集中,每年有20多萬本地院校大學生畢業大學生需要就業,盡管現在高校的創新創業活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是存在很大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1)未建立有效的信息互動平臺。目前,學校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信息互動仍停留在較為原始的層面。一個整合多種創業創新資源的信息交互平臺尚未得以有效構建,許多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對于學校的、社會的可以提供的幫助并不可知。(2)高校提供的資金短缺。媒體報告稱,約有40%的學生認為影響創業成功的最大問題是資金。高校為學生提供的資金支持的渠道和金額有限,學校投資金額往往只涵蓋項目研發過程中產生的費用,大多數創業項目在進入周轉期前因資金問題被迫停止,造成了資源的浪費。(3)校企合作體制機制不完善,雙方合作意愿不均衡。高校與企業之間缺乏互動性,鑒于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低的現狀,企業與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合作可預期的利潤小,見效慢,難以引起企業的內在興趣。本文探討如何利用層次分析法精確評價高校創業環境的優劣,為高校優化自身的創業條件提供了數據的支持。
1層次分析法原理
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決策問題。面臨各種各樣的方案,要進行比較、判斷、評價、最后作出決策。這個過程主觀因素占有相當的比重給解決問題帶來不便。T.L.saaty等人20世紀在70年代提出了一種能有效處理這類問題的實用方法。這是一種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系統化的、層次化的分析方法。
其基本步驟是:(1)建立層次結構模型:該結構圖包括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方案層。(2)構造成對比較矩陣:從第二層開始用成對比較矩陣和1~9尺度。確定各層次各因素之間的權重。(3)計算單排序權向量并做一致性檢驗:對于上一層某因素而言,本層次各因素的重要性的排序。對每個成對比較矩陣計算最大特征值及其對應的特征向量,利用一致性指標、隨機一致性指標和一致性比率做一致性檢驗。(4)計算總排序權向量并做一致性檢驗。
2陜西高校創業環境評價模式的指標及意義
2.1高校創業環境模式指標的構建
創業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與高校和大學生創業者群體有著或多或少的關系。經過廣泛的查閱各方的資料文獻,并且在高校進行多種形式的問卷調查,最終確定了陜西高校創業環境模型指標體系,體系包含高校理論層面、物質層面、實踐層面的支持以及大學生創業者自身因素等4個一級指耍下設11個二級指標。
2.2指標的含義
(1)高校的理論支持層面。政策給予了創業活動一個方向標,而專業的師資隊伍讓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更能得到全面的多方面的指導,而實踐教育課程可以讓沒有創業概念的同學更好的接觸到創業的相關信息中。
(2)高校的物質支持層面。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沒有強大的資金作為支持,沒有好的硬件設施,一切都將是空談,而不無法落到實踐中去,這使得許多好的想法在襁褓中夭折。
(3)高校的實踐支持層面。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學校的創新創業信息平臺、相關的學生社團都可以給大學生創業者營造一種良好的創業氛圍,以及大家可以在這些平臺上進行信息的交互和共享。校園與企業的密切合作也是讓學生更加真實的了解到現實環境中的商業狀況。
(4)創業者自身因素。創業者自身的素質和條件是創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創業者自身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有不折不撓面對困難和勇氣的決心,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跟風,一時腦熱,這樣才能帶領好整個團隊。
3.4陜西高校創業環境等級
根據以上計算出的各指標權重的結果(Wi),結合各項指標的專家評分Pi,得到陜西高校創業環境等級L,其計算公式為:
L=∑11i=1Wi×Pi
由公式可知,L的值越大,則該高校的創業環境越好。
4陜西高校創業環境模式的應用實例
4.1高校創業環境評價數據的獲取
4.2結果分析
如表10所示,西北工業大學的校園創業環境綜合評分為3.1251。因各項指標的最高分為5分,則校園創業環境的最高分也為5分,因此,西北工業大學的校園創業環境優劣程度為:3.1251/5=62.50%,為一般高校水平。從表中還可以看出,西北工業大學的創業環境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特別是在學生社團的發展,信息化互動平臺的建立,資金支持力度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
5結語
高校的創業環境評價模式能從多角度評估高校的創業環境,并能根據高校的各項指標的得分情況找到現存的短板,更好地改善高校現存的創業環境,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具有較高創新創業能力的、良好規避創新創業風險的高素質的創業人才,拓寬大學生的就業渠道,真正解決大學生創業難的問題。層次分析法是一種系統分析的方法,有實用簡潔的優點,但也有主觀因素摻雜的缺陷,這有待進一步完善,以便更好地評價陜西高校的創業環境優劣程度。
參考文獻
[1]洪堅.浙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系統的調查與思考[J].浙江社會科學,2013,(5).
[2]張麗.“互聯網+”模式下西安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建設現狀、問題及優化策略[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16,10(19).
[3]楊哲旗.浙江高校大學生創業環境條件研究――基于大學生創業高校環境指標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經貿導刊,2015,(05).
【關鍵詞】習慣性流產;護理;綜合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4)04-0220-01
習慣性流產是指自然流產連續發生3次及3次以上[1]。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加上女性工作壓力的增大及環境污染等因素,導致其發生率呈現上升趨勢[2]。習慣性流產的患者多數年紀較大,且有多次不良受孕史,住院接受治療期間身心都受到極大傷害,普遍存在著焦慮、抑郁、煩躁等不良情緒,對再次妊娠懷有恐懼和不安,這不僅不利于患者健康的恢復,也會影響再次妊娠的成功[3]。對于習慣性流產患者的治療護理應考慮從生理、心理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干預,幫助患者提高再次妊娠的成功率并助其順利分娩。我院對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期間收治的習慣性流產患者采取綜合干預護理的手段輔助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3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習慣性流產患者72例為研究對象。年齡24~40歲,平均年齡(30.8±3.6)歲;教育程度:初中16例,高中19例,大專27例,大專以上10例;職業分類:公司職員14例,公務員17例。教師21例,其他20例;其中,流產3次者40例,流產3-5次者26例,流產5次以上者6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6例,干預組3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36例患者住院期間接受常規護理。干預組36例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綜合干預護理手段,包括以下幾方面:(1)飲食指導,指導患者治療期間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過于寒涼的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同時可以對癥適當采取中醫食療法進行健脾補腎;(2)心理疏導,多次流產對患者心理的打擊很大,醫護人員應耐心傾聽患者傾述,安撫患者的沮喪心理,鼓勵患者放下心理負擔,正視病情,用積極的心態接受治療;(3)健康知識普及,對患者及其家屬定期進行健康知識的普及,使患者對自身和疾病有正確的認識,了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及影響因素,增強其戰勝疾病的信心;(4)家庭干預,與患者的丈夫及家屬進行單獨溝通交流,指導其給予患者充分的關懷和照顧,不要對患者表現出失望、沮喪等負面情緒,以免讓患者感到內疚和自卑,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多與患者溝通、談心,疏導其不安心理,讓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狀態接受治療。干預次數每周進行1~3次不等,根據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狀態做適當調節,出院后每月隨訪1次直至分娩。
1.3 療效評定 治愈:順利產下正常嬰兒;有效:腹痛、陰道出血停止,胎芽正常,妊娠反應繼續;無效:自然流產或人工流產。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學相關分析,P
2 結果
干預組與對照著治療后的療效評價,見表1,總有效率相比,干預組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導致習慣性流產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兩方面:(1)黃體功能不全,患者自身黃體發育不良或退化過早,孕酮分泌減少,子宮對孕酮反應性低下導致孕卵著床率降低;(2)染色體異常,夫妻雙方或某一方胚胎染色體異常,胚胎不能正常發育導致自然流產[4]。習慣性流產常常發生在妊娠早期,若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治療護理,有較大幾率繼續妊娠分娩,如若未加重視,不做處理,到后期會轉變為難免流產或是稽留流產,對患者傷害極大。并且若多次流產,對孕婦會造成嚴重的心理打擊,對成功妊娠的信心大大降低,若孕婦懷孕期間一直處于一種異常緊張的狀態,將會干擾身體各項機能的穩定,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系統功能出現紊亂,孕激素水平也會出現明顯變化,這對胎兒的正常生長非常不利[5]。孕激素是胚胎發育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激素,孕激素水平的異常與否與下丘腦系統有著密切關系,而人的情緒變化與下丘腦又緊密相關,因此,情緒的變化會影響內分泌,尤其是孕激素在體內的水平,從而嚴重影響胚胎發育。本研究發現,習慣性流產患者精神狀態有明顯異常,多數表現出焦慮、自卑、恐懼和煩躁,這些不良情緒間接導致了妊娠的終止。采取綜合干預護理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讓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對流產不再恐懼,幫助患者樹立信心,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疾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體內激素水平,是的妊娠成功率和分娩成功率大大提高,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樂杰 . 婦產科學[M]. 第 6 版 .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9.
[2]方林琴. 習慣性流產患者的臨床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導報,2010,7(8):106-107
[3]陳靜. 習慣性流產心理因素分析與中西醫結合護理[J]. 中醫藥導報,2013,19(11):122-123.
關鍵詞 高血壓;隨訪干預;效果評價
隨訪干預能夠幫助患者控制血壓,降低高血壓的發病率。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成立專門隨訪小組,對隨訪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的干預效果進行調查。
資料與方法
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高血壓患者96例,將其分為兩組,每組48例,l組為空白對照組,2組進行隨訪干預。l組患者平均年齡(58±6)歲,男26例,女22例,平均收縮壓(162±23)mmHg,舒張壓平均(102±15)mmHg。2組患者平均年齡(57±7)歲,男25例,女23例,平均收縮壓(164±22)mmHg,舒張壓平均(100±16)mmHg。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兀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高血壓診斷標準;②患者均無嚴重臟器合并癥,無腦血管疾病;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參與調查。
干預方式:①健康檔案:對2組患者建立完善的健康檔案,詳細記錄患者的一般情況、既往史、現病史、過敏史等情況。同時對患者的服藥情況、生活習慣、鍛煉情況進行詳細的記錄。每周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調查,包括血壓測量、飲食狀況等方面,并將結果進行詳細記錄。②健康教育:對2組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可以采用電話隨訪、上門隨訪的方式向患者傳達高血壓的相關知識,例如發病機理、誘因、常見并發癥、治療方式等。同時要向患者傳達治療過程中的影響因素,例如吸煙、喝酒、飲食習慣等,叮囑患者改善生活中的不良行為。在隨訪中也要對患者家屬進行指導,告知其幫助患者改善不良行為,并進行監督,同時也要告知家屬如何為患者測量血壓,觀察患者病情。告知患者正確的鍛煉方式,并根據患者的情況為其制定合理的鍛煉方案。向患者公布醫師電話,若患者病情發生變化要及時告知醫師進行處理,同時對治療方案進行調整。
效果觀察:對兩組患者調查期問的血糖、血脂、血壓進行收集整理,同時對兩組患者隨訪期間的疾病發作情況、疾病知識知曉率進行調查,并進行詳細記錄。所有情況均由隨訪醫師進行調查。疾病知識知曉率采用我院自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調查,90~100分為優秀,70~ 90分為良好,60~70分為一般,
統計學方法:資料均采用SPSS14.O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表示,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P
結果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收縮壓、舒張壓以及疾病發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組患者疾病知曉情況優秀11例(22.9%),良好14例(29.2%),一般13例(27.1%),差10例(20.8%)。2組患者疾病知識知曉情況優秀26例(51.2%),良好20例(41.7%),一般2例(4.1%),無知曉率差的患者。見表2。
討論
高血壓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在臨床中主要表現為體循環動脈壓升高。患者長時間患病不僅會增加并發癥的發生幾率,也會增加患者的死亡幾率。近年來,由于人們飲食結構、生活節奏發生了改變,導致高血壓患者的發病率逐年增高,且呈現低齡化趨勢,因此對高血壓患者進行生活、飲食方面的干預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文獻表明,社區干預對高血壓患者來說效果非常顯著,其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習慣,進而控制患者病情發展。
自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伴隨著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我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黨的十也明確提出了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而目前由于工業粉塵,汽車尾氣等所造成PM2.5過度排放,導致霧霾天氣日趨嚴重,生態文明建設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因此合理地考慮環境約束,綜合評價中國經濟增長的績效,重構科學的政績觀,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目前國內對于全國經濟績效的評價主要有如下相關文獻,如朱承亮等(2011)使用隨機前沿法對1998年-2008年間中國經濟增長效率及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其研究表明我國經濟增長處于技術非效率狀態,FDI與對外貿易對效率改善有顯著促進作用。在非參數的DEA模型中,主要有兩種方法測度效率,一種是方向型SBM度量方法,另一種是Malmquist-Luenberger指數(ML指數)。田銀華(2010)運用ML指數,測度了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中國環境全要素生產率,其研究表明環境約束下我國中、東、西三大區域的TFP指數依次降低。李靜(2009)采用SBM模型測度1990年-2006年我國各省環境效率,其研究表明環境變量地引入明顯降低了中國區域平均效率水平;劉瑞翔等(2012)結合SBM方向距離函數和Luenberger指數的特點,建立了一種新的指數對中國經濟增長績效進行評價,其表明中國經濟增長績效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東部地區下降趨勢尤其明顯。
雖然已經有大量的學者對中國經濟增長績效進行了評價,但是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1)對非期望產出目前要么是采用一個或者幾個,沒有考慮污染綜合因素的影響;(2)對不同前沿面而言,沒有考慮不同前沿面之間的過渡關系。本文綜合考慮上述兩方面,在環境約束基礎上,將全局DEA,序列DEA,當期DEA有機結合在一起,發展了一種新型生產率指數。
二、研究方法
1.SBM方向性距離
根據Fukuyama & Weber(2009)[5],本文將SBM方向性距離函數定義如下:
其中,上式(2.2)中的(xk′,t,yk′,t,bk′,t)表示第k′個省份的投入和產出向量;
(gx,gy,gb)為方向向量,即“好”產出擴張、“壞”產出和投入壓縮的取值為正的方向向量;(sxn,sym,sbi)是投入、“好”產出、“壞”產出松弛的變量,即表示投入過度使用、污染過度排放及“好”產出生產不足的量。
本文根據Cooper et al.(2007)[8]和王兵等(2010)[9]的思路,將無效率值分解為:
IE==IExv+IEyv+IEbv
其中,投入無效率=IE=
“好”產出無效率=IE=
“壞”產出無效率=IE=
2.環境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構建與分解
Chamber et al.(1996)[6]發展了一種新型生產率測度方法,即Luenberger生產率指標。根據Chamber et al.(1996),t期與t+1期之間的Luenberger生產率指標表示為
LTFP={[IEt(t)-IEt(t+1)]+[IEt+1(t)-IEt+1(t+1)]}
其中IEt(t)表示t時刻的投入產出相對于t時刻前沿面的無效率值。IEt(t+1)表示t+1時刻的投入產出相對于t+1時刻前沿面的無效率值。
根據劉瑞祥(2012)[4],本文通過如下的定義將不同邊界的環境無效率聯系起來。
GIE(t)=Seq_IE(t)+TG
=CIE(t)+Tseq+TG(2.3)
其中GIE表示全局邊界(Dong(2009))[4]下得到的環境無效率值,Seq_IE(t)表示在t時的序列邊界下得到的環境無效率值,CIE表示在當期技術邊界下得到的環境無效率值,TG表示技術落差,即評價對象在兩種不同技術邊界測度下的效率差距。
因此,本文的環境生產率指標定義如下式(2.4):
LTFP=GIE(t)-GIE(t+1)(2.4)
如果在全局邊界下某個省份t+1期的效率高于t期效率,則t+1期的無效率值GIE(t+1)小于t期的無效率值GIE(t),生產率結果為正,反之則為負。同理,可以將全要素生產率分解為效率的變化和技術進步兩部分,具體可以表示如下:
LEC=CIE(t)-CIE(t+1)(2.5)
LTG=TG(t)-TG(t+1)(2.6)
其中LTG是與技術進步有關的環境全要素生產率,若LTG為正,則t+1期的技術落差小于t期的技術落差,說明技術在進步,反之則LTG為負,說明技術在退步。
根據Cooper et al.(2007)[4]和王兵等(2010)的思路,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可以對各因素進行細分,進而得到式(2.10)-(2.13)
3.數據及變量的說明
本文數據來自《中國統計年鑒》、《中國環境統計年鑒》1999-2013年各期。本文選取1998-2012年我國31個省市相關經濟發展數據。在計算全要素生產率時,使用的變量有國內生產總值(GDPit)、勞動力(laborit)、資本存量(capitalit)與污染綜合指標(cpollutonit)。為了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便于比較,資本和海洋生產總值都用價格指數進行換算。資本存量采用永續盤存法進行計算。
污染物的數據處理采用時間序列因子分析方法進行處理。污染物變量有9個,分別是工業二氧化硫、生活二氧化硫、工業污水、生活污水、工業煙塵、生活煙塵、工業固體廢物、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生活廢水中化學需氧量。
三、全要素生產率指數分析實證分析
1.時間維度的指數分析
從圖1可知,全局環境全要素生產率指數(LTFP)和序列環境全要素生產率指數(LSE)呈現相反的趨勢,這說明全局環境全要素生產率指數的上升主要是由于技術進步造成的。從圖2可知,從LTG可知,除1999,2007,2008年外,其余的年份都是技術進步的狀態。
從圖1與圖2還存在一個現象,從2001-2005年,LTFP,LTG呈上升狀態,LSE先上升后下降,而且在2005年下降程度很大;從2006-2011年,LTFP,LTG呈上升狀態,LSE先上升后下降;這其中表明我國經濟發展受政策影響顯著,因為2001和2006年分別是“十五”規劃和“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而2005和2011則是“十五”規劃和“十一五”規劃的收尾年,這其中隱含著在收尾之年必須要加大投入實現預定的目標,這其中最主要的還是靠技術的推動。然而這技術在中國也主要是通過購買獲得,并不是通過自主創新來實現技術進步。
2.地區維度的指數分析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受政策的影響顯著,接下來對于地區維度的分析將重點分析從“十五規劃“以后的時間段進行分析。從表1可知,東、中、西三大區域在“十五規劃”以后都呈現環境全要素生產率上升的趨勢。全國年均上升0.95%,其中東部地區年均上升1.71%,西部地區年均上升0.54%,中部地區年均上升0.16%,可見各地區環境全要素生產率上升的幅度是有很大的差別的,東部地區發展的速度依舊快于其他區域。
從LTG的角度分析,全國技術進步年均增長1.7%,其中東部地區增長2.4%,西部地區年均增長0.73%,中部地區年均下降0.64%;但是從LSIE與LCIE的角度分析可知,三大區域的LSIE與LCI都是為負數,這說明與效率相關的環境全要素生產率呈現下降的趨勢,“十五規劃”以后環境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依靠的是技術進步而非自身投入產出結構效率的改善。
從各要素分析,全國、東部地區主要是由于非期望產出與勞動的環境全要素提高帶動整體經濟的運行。中西部地區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緩慢主要是由于期望產出的全要素生產率在下降。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院前急救;護理
引言: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發病突然,具有較為危重的病情和較高的死亡率,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現場搶救,將會嚴重影響到患者的后期治療及患者的預后,甚至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因此院前急救就顯得尤為重要[1]。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1月至4月收治的3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對患者起到了極為有效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年1月至4月收治的3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在發病時均有一定程度的頭暈、頭痛、失語等癥狀。其中有18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年齡在39~8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5±3.4)歲。有12例患者頭痛,24例患者血壓升高,6例患者意識清醒,8例患者清醒伴失語;9例患者昏迷,2例患者嗜睡,1例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將本組患者所為觀察組,另選取由普通車輛家屬護送或家屬背入院的3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其中有1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齡在37~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2±2.6)歲。有10例患者頭痛,21例患者血壓升高,4例患者意識清醒,7例患者清醒伴失語;7例患者昏迷,1例患者嗜睡,1例患者心跳呼吸停止。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臨床癥狀等方面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未接受任何急救措施,觀察組患者接受了現場救護和護送途中救護,具體操作為:
1.2.1現場急救護理
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讓患者平臥并將頭向一側偏,對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嘔吐物進行有效的清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給予其4~6L/min的氧氣吸入,必要的情況下為其吸痰;迅速運用靜脈留置針將靜脈通道有效建立起來,并依據醫囑快速給予其靜脈滴注20%甘露醇等藥物,以使患者的顱內壓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降低;如果患者有抽搐、躁動不安等癥狀,則應該預以制動,可以依據醫囑給予患者靜脈推注適量的鎮靜及安定;將導尿管留置;做好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和交流工作,將避免加重顱內活動性出血現場急救的重要性詳細告訴患者家屬;對患者的血壓、瞳孔、脈搏變化等進行嚴密的觀察,如果患者心跳呼吸驟停,則應該給予其就地心肺復蘇。
1.2.2轉運途中急救護理
現場救護后待患者具有平穩的病情后將其轉送入院。在對患者進行搬運的過程中,應該在患者一側放置被褥,輕輕將其翻身至上,然后固定其頭、胸、臀、下肢,同時由4人以上平行用力將患者搬運到擔架上。搬運過程中保持患者頭高腳低位,使患者的頭部朝向前方,并對震動進行有效的預防和避免。繼續給予患者吸氧治療,保持患者呼吸道和靜脈輸液通暢,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嚴密的觀察,做好對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的隨時處理準備。
1.2.3院內急救護理
在轉運途中就給醫院功能科室、ICU和內科老總打電話聯系,讓其將急救綠色通道開通。繼續保持患者呼吸道和靜脈輸液通常,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的監察,抽血進行生化檢查,在患者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將其直接向送入ICU,使診斷進一步明確化,盡可能早地決定治療方案,為有效救治患者贏取更多的寶貴時間。
1.3統計學處理
運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用例(n)/百分率(%)表示計數資料,用X2檢驗組間比較。如果P
2.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生存率為96.7%,死亡率為3.3%;對照組患者的生存率為86.7%,死亡率為13.3%。和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生存率較高,死亡率較低,二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急救的多發病,發病原因是在高血壓伴發腦內動脈變性基礎上血壓驟升動脈破裂,多發人群集中在50歲以上的高血壓及動脈硬化患者中,男性居多,多發時間為寒冷季節[2]。近年來,我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為了使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安全到院治療得到切實的保證,將其死亡率降低到最低限度,醫院應該采取一定的急救措施,院前急救就顯得尤為重要[3-4]。本研究結果表明,及時有效的院前急救護理能夠有效提高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其死亡率。在高血壓腦出血的臨床救治中,應該給予院前救治的每個過程和措施以高度重視,從而促進對患者搶救成功率的顯著提升和并發癥發生率的有效降低。
參考文獻:
[1] 劉漫香.院前急救與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12(2):123-125.
[2] 程麗梅,胡子春,劉賢玲. 院前急救護理在急性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及其對預后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 2011(34):165—166.
關鍵詞:高血壓;飲食;護理
【中圖分類號】R54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4-0327-01
我國高血壓病患病率持續上升,已成為世界上高血壓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1]。目前,我國治療高血壓病仍以藥物治療為主,藥物的副反應及其費用給高血壓病人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并降低了其生活質量。國內外研究表明,藥物治療只能暫時降低血壓而對癥狀本身沒有益處,并且會產生不良副反應,只有非藥物療法以及多種不同方法的聯合應用,治療高血壓病才會取得良好的效果[2]。因此多數學者提出了將非藥物療法作為治療高血壓的首選方法[3],其中飲食療法作為非藥物療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對早期輕度高血壓病人效果良好。本研究以醫院確診高血壓患者為對象, 采用個體化系統飲食護理干預以期達到控制血壓目的,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8年6月-2009年5月在我院內科住院的高血壓患者70例,隨機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35人,其中男性52人,女性18例,年齡在40至88歲之間,病程一年或一年以上,其診斷標準均符合2005年WHO/ISH高血壓治療指南標準,其中Ⅰ級高血壓34人,Ⅱ級高血壓36人,Ⅰ度肥胖及以上病人25人,全部病人無其他并發癥,兩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組別例數性別(例) 男女年齡(歲)高血壓病(例)BMI Ⅰ級Ⅱ級≥25<25 干預組3527856.31±7.6214211520 對照組35251055.21±5.2720151025
1.2 方法
1.2.1 兩組患者在給予常規藥物治療情況下,對照組患者給予一般護理措施。干預組在一般護理的基礎上制定系統飲食療法的護理計劃,采取協助指導的方式制定飲食方法。根據患者體質、年齡及飲食習慣等,每周請營養師制訂符合本人口味的菜單,每周按照“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 [4]的飲食要求制定餐飲單;戒煙戒酒;保證足夠鉀、鈣、鎂等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的攝入。
1.2.2 干預組采用全程健康教育的方法傳播飲食知識和改變行為:每兩周舉行健康講座和咨詢活動;進行營養飲食指導。項目由專人全程負責,向患者及家人說明營養飲食療法的目的、方法、意義;發放有刻度的健康油瓶和鹽勺,并發放營養飲食知識資料,使患者及家人對營養飲食方法有大致的了解,主動配合,提高依從性。培訓內容包括:營養飲食的科學依據、病情監測、營養飲食的注意事項。
1.3 評價方法:干預3個月后評價兩組患者的血壓下降程度,并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全部資料數據經spss13.0軟件處理。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者在治療后其血壓(舒張壓)均比治療前下降,但治療組比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1 營養飲食對血壓的影響:飲食結構不合理,膳食不平衡是導致高血壓高發的重要原因[5]。因此飲食干預對于血壓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按照營養飲食可獲得明顯而持久收益的觀點[6],根據“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結構示意圖不難看出:提倡吃谷薯類食物、多吃綠色蔬菜和新鮮水果、多選用含鈣高的食物、適當攝入低脂肪、優質蛋白質食物、限制鹽和油的攝入。谷物蔬菜含膳食纖維較多,能促進胃腸道蠕動,有利于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環,還可促進膽固醇的排出,防止高血壓的發展;豆類和優質蛋白對于血管有保護作用,并有一定的降壓功效;限制含膽固醇高的食物,在限量范圍內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和肉類,它們可能會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對增加微血管彈性、預防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有一定作用。所以營養飲食能減輕體重、舒解壓力、使人體精力充沛、精神飽滿、增進身心健康。對高血壓患者而言,更能幫助降低和穩定血壓,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膽固醇等,減緩心血管并發癥的發生。本研究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一般護理,并采用系統化飲食干預,力求在口味和攝入上做到個體化,使得飲食方案易于接受和執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研究結果顯示,經過3個月營養飲食干預,觀察組的血壓下降較對照組明顯。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壓下降程度比較
組別n x±s 干預組3513.53±5.84 對照組358.62±6.21
3.2 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飲食干預的效果:高血壓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目前尚不可根治,營養飲食干預療法雖是高血壓綜合治療中重要方法之一,但讓患者了解并能自我管理更為必要。因此,在住院期間,護士應通過多種形式進行健康教育使得患者能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本研究采用全程健康教育的方法對患者進行知識和行為的監測和鞏固,提高了患者的依從性和自護能力,從生活方式上去更好的控制血壓,預防高血壓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童本德.高血壓患者的飲食治療[J].家庭醫藥,2005(9):58-59
[2] 黃科,程志清.運動療法治療高血壓病人的研究進展[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04,13(1):87-88
[3] 常潁.高血壓病的運動療法[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1(4):36-37
[4] 陳春明,葛呵佑.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北京:華夏出版社,2007: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