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酸棗的功效與作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酸棗仁的功效:具有養心補肝,寧心安神,斂汗,生津的功效,主治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
2、酸棗仁的作用:酸棗仁含有生物堿,皂苷和黃酮等多種藥理成分。具有鎮靜、催眠、鎮痛、抗驚厥、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增強免疫功能、降壓、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心率失常、抗衰老、抗輻射等作用。
3、酸棗仁人參粉。準備材料:酸棗仁中量,人參少量,茯苓偏多。可行做法:共研為細末。每次5~6g,溫水服用。也可入粥中煮食。提示:注意去除硬皮,也就是酸棗仁外面的殼,沒用處。可以在買的時候先把殼挑掉,再磨成粉。
4、酸棗仁人參湯茶。酸棗仁湯是東漢張仲景創制的名方,是治療失眠的經典方劑,《金匱要略》記載:“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準備材料:酸棗仁少許,冷水約一壺。具體做法:水煎去沉淀物,入暖水瓶當湯或當茶喝吧。提示:沉淀物可以放在鍋里煮一下,喝煮來的湯即可,這樣就再次利用了。
(來源:文章屋網 )
這種憂慮、不安、過度緊張使得身體處在焦慮狀態,對身體是有害的,用下面的美食調整一下吧!
黃花菜大棗燉豬心
原料:干黃花菜50克,大棗12枚,豬心1個,食鹽、味精、水適量。
制作:將黃花菜浸泡后洗凈;大棗洗凈;豬心洗凈,切片。鍋內放入豬心片、大棗,加鹽、水適量,上火煮開,加入黃花菜,文火煨熟爛,加少許味精即可。
功效:黃花菜有清熱、涼血、養血之功能,大棗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二者與豬心相配,能治心煩不眠,實為失眠者良方。但要注意,新鮮黃花菜有毒,不可食用。
蓮子百合燉鴨肉
原料:蓮子50克,百合50克,鴨肉300克,姜2片,食鹽、水適量。
制作:將蓮子、百合洗凈待用。將鴨肉洗凈,切塊兒,放入鍋中加水、食鹽、姜,上火煮開,改用文火。加蓮子、百合,共煮至鴨肉熟爛即可。
功效:蓮子能養心補脾、益腎澀精、健胃澀腸,適用于脾胃虛弱、虛煩不眠等癥;百合能清心安神,治失眠。二者與能滋陰清熱的鴨肉配伍,其清心安神功效尤佳。此方適于心煩失眠者食用。
牛肉桂圓湯
原料:牛肉200克,桂圓150克,姜2片,食鹽、味精、水適量。
制作:將牛肉洗凈,切小塊兒,放入開水鍋中氽一下,撈出,瀝干水分。將桂圓剝殼,洗凈。鍋中放入牛肉,加水、食鹽和姜,上火煮開,燉至七成熟后加入桂圓肉,繼續煨爛,加少許味精即可。
功效:牛肉有補脾胃、益氣血等作用,與能補脾益胃、養血安神、益氣補氣的桂圓結合,實屬失眠患者的良方。
酸棗仁粥
原料:酸棗仁20克,粳米100克。
制作:將酸棗仁搗碎,煎取濃汁;粳米淘凈煮粥,待米粥熟時加入酸棗仁汁同煮,粥成淡食或加糖食均可,每日晚餐趁溫食用。
功效:酸棗仁甘酸性平,能滋養心脾,補益肝膽,為治療虛煩、驚悸失眠的良藥。此粥對神經衰弱、失眠多夢療效甚佳,無論失眠多久,均適用。
八寶粥
原料: 芡實、薏仁米、白扁豆、蓮肉、山藥、紅棗、桂圓、百合各6克、粳米150克。
制作: 先取上述8藥煎煮40分鐘,再加入大米繼續煮爛成粥。
功效: 健脾胃,補氣益腎,養血安神。適用于失眠以及體虛乏力虛腫、泄瀉、口渴、咳嗽少痰等。
紅棗麥茶飲
原料: 紅棗50克,小麥10克,甘草10克,水500毫升。
護理
【關鍵詞】 酸棗仁;酸棗仁皂苷A;安神作用
Key words:Semen Ziziphi Spinosae;jujubaside A;tranquilization
酸棗仁為鼠李科植物酸棗Ziziphus jujuba Mill.var. spinosa(Bunge)的干燥成熟種子,始載于《神農本草經》,具有補肝寧心、斂汗生津的作用,用于虛煩不眠、驚悸多夢、體虛多汗、津傷口渴等證[1],是臨床中醫常用的安神要藥。現代研究認為,酸棗仁皂苷A為酸棗仁的活性成分,具有較強的鎮靜、催眠作用[2]。目前,北京各大醫院中藥房所使用的酸棗仁有的是經過粉碎的,有的沒有粉碎。為了研究粉碎與未粉碎的酸棗仁在水煎煮過程中有效成分含量以及安神作用是否有差異,更好的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我們進行了以下試驗。
1 材料
1.1 試藥
酸棗仁(炒)購于北京同仁堂(亳洲)飲片有限責任公司;酸棗仁皂苷A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批號110734- 200407)。甲醇為色譜純,水為去離子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安定,天津力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0703004;戊巴比妥鈉,北京化學試劑公司,批號020919。
1.2 動物
昆明種小鼠,體重18~22 g,雌雄各半,中國總醫院動物實驗中心,動物合格證號:SCXK(京)2004-0001。
1.3 儀器
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譜儀,Alltech蒸發光散射檢測器,G1311A泵,手動進樣器,G1379A脫氣泵,Agilent chemstation for LC工作站;JZZ98-CM動物自主活動監測儀。
2 酸棗仁皂苷A含量測定
2.1 色譜條件護理
Agilent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為甲醇-水(65∶35),流速1.0 mL/min,蒸發光散射檢測器,漂移管溫度110 ℃,載氣流速2.4 L/min。
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酸棗仁皂苷A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定容,制成0.52 mg/mL的酸棗仁皂苷A溶液。
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挑選顆粒飽滿、大小均勻的酸棗仁(炒),用銅銃粉碎后,過12目篩。精密稱取粉碎后的酸棗仁100 g,加蒸餾水回流提取3次,第1次加7倍量溶媒回流1.5 h,第2次加6倍量溶媒回流1 h,第3次加5倍量溶媒回流1 h。提取液過濾,合并,濃縮至每毫升溶液含0.25 g原藥材。將濃縮液以2 000 r/min 離心20 min,取上清液,上SP825大孔吸附樹脂柱,先用4 BV蒸餾水洗脫,水洗脫液棄去,再用4 BV的80%乙醇洗脫,收集80%乙醇洗脫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經冷凍干燥后,得干燥物。精密稱取干燥物適量,加甲醇溶解,定容至5 mL容量瓶中,得樣品Ⅰ,備用。
挑選顆粒飽滿、大小均勻的酸棗仁(炒),不經粉碎,精密稱取100 g,按樣品Ⅰ的制備過程,得樣品Ⅱ,備用。
挑選顆粒飽滿、大小均勻的酸棗仁(炒),經粉碎機粉碎后,精密稱取10 g。用石油醚回流脫脂2次,石油醚棄去,藥渣揮去石油醚至干;再用甲醇回流提取2次,第1次用8倍量溶媒回流2 h,第2次用7倍量溶媒回流1.5 h。提取液過濾,合并,用旋轉蒸發儀回收甲醇至干,再加甲醇少量多次溶解干燥提取物,轉移至10 mL容量瓶中,用甲醇定容至刻度,得樣品Ⅲ,備用。
護理
2.4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0.52 mg/mL)2、4、6、8、10、12 μL,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峰面積。以峰面積為縱坐標,以酸棗仁皂苷A進樣量為橫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回歸方程:Y=1.288 8X+5.889 8,r=0.999 3。結果表明,酸棗仁皂苷A在1.04~6.24 μg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2.5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連續測定5次,酸棗仁皂苷A色譜峰面積的RSD=0.87%,表明精密度良好。
2.6 重復性試驗
取同一批次酸棗仁藥材,按照“2.3”項下樣品Ⅰ制備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5份,測定酸棗仁皂苷A含量,結果平均含量為0.009 03%,RSD=1.59%,表明重復性良好。
2.7 穩定性試驗
取同一供試品溶液,于0、30、60、120、240、480 min分別進樣,酸棗仁皂苷A色譜峰面積的RSD=1.61%,表明供試品在8 h內測定,結果穩定。
2.8 加樣回收率試驗
采用加樣回收法,精密稱取5份已知含量的樣品,分別加入一定量的對照品,按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和色譜條件進行測定并計算回收率。結果見表1。表1 加樣回收率試驗結果(略)
護理
2.9 樣品測定
將各供試樣品溶液按上述色譜條件測定并計算含量。結果表明,未經粉碎的酸棗仁,用水回流提取,其樣品中未檢測到酸棗仁皂苷A;粉碎后的酸棗仁用水或甲醇提取,其樣品中均檢測到酸棗仁皂苷A,但前者的含量遠低于后者。結果見表2。表2 樣品中酸棗仁皂苷A的含量測定結果(略)
3 對安神功效的影響
3.1 與戊巴比妥鈉協同睡眠試驗
取昆明種小鼠40只,雌雄各半,按性別、體重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其中空白對照組每只給予等體積的生理鹽水,陽性對照組(安定組)給予安定水溶液灌胃,兩個試藥組分別給予粉碎后的酸棗仁及未粉碎的酸棗仁提取液,連續給藥10 d。于末次給藥前8 h禁食,前1 h禁水,末次給藥30 min后,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鈉40 mg/kg,觀察并記錄各組小鼠睡眠持續時間。結果見表3。表3 受試藥物對小鼠戊巴比妥鈉催眠作用的影響(略)注:與陰性對照組相比,*P<0.05,**P<0.01(下同)
3.2 小鼠自主活動試驗
取昆明種小鼠40只,雌雄各半,按性別、體重隨機分為4組,每組10只。其中空白對照組每只給予等體積的生理鹽水,安定組每只給予安定水溶液灌胃,兩個試藥組分別給予粉碎后的酸棗仁及未粉碎的酸棗仁提取液,連續給藥10 d。末次給藥30 min后,將小鼠置JZZ98-CM動物自主活動監測儀中,使其適應3 min后,記錄5 min內活動次數。分別記錄給藥30、90 min后的自主活動情況。結果見表4。 表4 受試藥物對小鼠自主活動的影響(略)
4 討論
從含量測定結果可以看到,在水提取過程中,經過粉碎處理的酸棗仁可以檢測到酸棗仁皂苷A,未經粉碎處理的酸棗仁未檢測到酸棗仁皂苷A。這可能是因為酸棗仁質地比較堅硬,種皮緊密,雖然經過了炒制的過程,但未經粉碎的酸棗仁有效成分仍很難煎煮出來。從藥效實驗結果來看,酸棗仁粉碎組與酸棗仁未粉碎組均能延長戊巴比妥鈉的睡眠時間,但酸棗仁未粉碎組只是有延長睡眠時間的趨勢,而酸棗仁粉碎組有較好的延長睡眠的作用,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本研究從化學成分和藥效作用兩方面證實,粉碎與未粉碎的酸棗仁在水煎煮過程中其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安神藥效作用均有一定的差異。因此,臨床酸棗仁的應用還是宜粉碎。
在小鼠自主活動影響的實驗中,給藥后30 min,安定組自主活動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酸棗仁粉碎組和未粉碎組與對照組比較,雖然均能減少自主活動數量,但無統計學意義。這說明酸棗仁鎮靜作用較弱,其安神功效可能還與別的作用有關,這也符合中藥多成分、多途徑、多靶點的作用特點。
護理
為了考察試驗所用酸棗仁中酸棗仁皂苷A的絕對含量,同時考察水提取過程中酸棗仁皂苷A的轉移率,故制備了樣品Ⅲ。樣品Ⅰ和樣品Ⅲ相比較,前者的含量遠低于后者。一方面是粉碎的粒度不同,樣品Ⅲ所用的酸棗仁是過40目篩,樣品Ⅰ所用的酸棗仁是過12目篩。另一方面是提取溶媒不同,酸棗仁皂苷A屬于達瑪烷型四環三萜皂苷類化合物,皂苷元不溶于水,能溶于有機溶劑[3]。通過分析酸棗仁皂苷A的化學結構可知,由于糖分子的引入,使酸棗仁皂苷A極性增大,可溶于水,但由于結構中內酯環和分子內氫鍵的作用,酸棗仁皂苷A極性仍然較弱,從而使酸棗仁皂苷A更易溶于甲醇等溶劑中。
在含量測定的試驗過程中,曾選擇乙腈-水系統作為流動相,但溶劑峰的干擾相對較大,不如用甲醇-水系統的效果好。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274.
知母味苦甘,性寒,歸肺、胃、腎經,功能清熱瀉火、滋陰潤燥、利水消腫。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用不同的方藥與知母配伍,使知母的功效各有偏重,體現了中藥的多重功效及中藥方劑配伍的意義。
【關鍵詞】 知母;金匱要略;六經辨證
Abstract:Rhizome anemarrhena,sweet and bitter to taste,cold,in the lung,stomach and kidney meridian,has the function clearing away heat and purging pathogenic fire,nourishing Yin and moistening dryness.Zhang Zhong Jin in “Essential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 “with a different combination of herbs and Rhizome anemarrhenae,reflects the multiple efficacies of TCM and compatibility.
Key words:Rhizome anemarrhena;Essential Prescriptions of the Golden Chamber
《金匱要略》(以下簡稱《金匱》)所載方劑中應用知母者共計五方,分別用于暍病、百合病、瘧病、風濕歷節、虛勞、消渴病癥。
1 在溫瘧中的運用[12]
毛佳斌,等: 《金匱要略》中知母的運用淺析溫瘧為感受瘧邪而里熱熾盛,表有寒邪之證。《金匱》以白虎加桂枝湯(石膏、知母、粳米、甘草、桂枝)主之,方中用知母甘寒質潤善清肺金之火,石膏辛甘大寒專清肺胃之熱,兩藥相須而用直折熾盛之里熱,兼桂枝解表而祛在表之寒邪,表里雙解而達到里熱清,表寒解的功效。知母質潤,歸腎經,故又能潤腎燥以滋陰,而熾盛之火熱在里必灼傷陰津,故在此證的治療中,知母既起到了清熱瀉火的作用且有補充為里熱所傷之陰津之功效。清·王晉三《絳雪園古方選注》:“溫瘧治以白虎加桂枝湯,方義原在心營肺衛,白虎清營分熱邪,加桂枝引領石膏、知母上行至肺,從衛分泄熱,使邪之郁于表者,頃刻致和而瘧已。”清·葉天士《臨證指南醫案》:“以石膏辛寒,清氣分之伏熱;……兼知母專理陽明獨勝之熱,而手太陰肺,亦得秋金肅降之司。”
2 在暍病傷暑熱盛及消渴中的運用
暍病即是現今所稱之中暑。暑為陽邪,其性升散,耗氣傷陰,侵襲人體則出現熱盛傷津之證。《金匱》以白虎加人參湯(石膏、知母、粳米、甘草、人參)主之。消渴是因陰虧燥熱、五臟虛弱而致,肺主氣為水之上源,輸布津液,肺胃熱盛,耗傷津氣,故渴欲多飲而成上消之證。《金匱》亦以白虎加人參湯主之。兩病雖病異而證同,皆因肺胃熱盛,陰津耗傷所致,仲景活用異病同治理論對此兩病皆用白虎加人參湯治之。方中生石膏功專清肺胃之郁熱,知母味苦甘而性寒質潤,下則潤腎燥以滋陰,上則清肺金而瀉火,故知母與石膏相須為用既可宣氣分之郁熱、瀉無根之腎火又可養陰生津,以解肺胃之大熱及補因熱盛所傷之陰津,方中又加入人參益氣生津令熱除津復而使人體盡快恢復陰陽平衡的狀態。清·沈明宗《傷寒六經辨證治法·卷三》:“用石膏甘寒,善解在里風熱,同知母人參粳米助胃生津而止煩渴,俾胃津不竭,則邪去而病得解矣”。
3 在百合病誤汗后的應用
百合病是一種心肺陰虛內熱的疾病,百合病誤汗后,陰津更傷,燥熱尤盛。《金匱》以百合知母湯(百合、知母)主之,百合主滋陰潤肺、清心安神,正切百合病之病機,偏于補;知母主入肺經而長于瀉肺熱、潤肺燥,以助百合潤肺而兼清內熱,偏于瀉。兩藥相伍,一潤一清,一補一瀉,共奏潤肺清熱,寧心安神之效。古代醫家論述:清·王晉三《絳雪園古方選注》:“君以百合,甘涼清肺;佐知母,救肺之陰,使膀胱水臟知有母氣,救肺即所以救膀胱,是陽病救陰之法也。”清·陳修園《金匱方歌括》:“百合能治邪氣之實,而補正氣之虛;知母入肺金,益其水源,下通膀胱,使天水之氣合,而所傷之陰轉,則邪從小便出矣。若誤汗傷陰者,汗為陰液,陰液傷故以此湯維其陽,即所以救陰也。”
4 在風濕歷節中的運用
風濕歷節是因肝腎不足或陰陽氣血虧虛復感風濕之邪,風濕之邪流注于筋脈關節,氣血通行不暢而致關節疼痛,疼痛日久,耗傷正氣,邪氣日盛,濕無出路漸次化熱傷陰,流注下肢,則兩腳腫脹且麻木不仁。《金匱》以桂枝芍藥知母(桂枝、芍藥、知母、麻黃、防風、附子、白術、甘草、生姜)湯主之。風濕歷節之腳腫如脫是因濕邪久蘊化熱傷陰流注下肢所致,腎為水臟,其性惡燥,燥則開合不利,而水反蓄,知母性寒滑而入腎經,滑利關門,而水自下,故仲景用知母清熱潤燥,利水消腫。清·張璐《張氏醫通》:“用桂枝治風,麻黃治寒……知母治腳腫,引諸藥下行,附子以行藥勢,開痹之大劑也。”清·張明宗《張仲景金匱要略》:“用桂枝、芍藥、甘、術調和營衛……知母保肺清金以使治節,經謂風寒濕三氣合而為痹,以附子溫陽、燥濕除寒為佐也。”
5 在虛勞不寐中的運用
虛勞不寐是因肝陰不足、虛熱內生、上擾神明所致。《金匱》以酸棗仁湯(酸棗仁、川芎、知母、茯苓、甘草)主之。方中重用酸棗仁甘平入心肝經能養肝陰而安神明,知母苦甘寒入腎經而能滋養腎陰、清熱除煩,據“肝腎同源,滋水涵木”,故知母能助酸棗仁養肝陰而清虛熱,使陽能入陰而寐。先賢對此方論注:清·俞昌《醫門法律》:“方用酸棗仁為君,而兼知母之滋腎為佐,……而解心火之躁煩也。”;清·尤怡《金匱要略心典》:“酸棗仁補肝斂氣……以知母、甘草清熱滋燥;皆所以求肝之治,而宅其魂也”。
仲景在上述六證中根據知母的性味歸經靈活運用,配伍不同的方藥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在暍病傷暑熱盛、溫瘧、上消證中據肺胃熱盛的相同病機,同用白虎湯加味治療以清熾盛之里熱,充分體現了中醫異病同治的思想。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酸棗仁湯;失眠;療效觀察
中醫失眠,稱為“不寐”,不容易入睡,或者睡后易醒,再不能寐,時醒時寐,整夜不寐為其癥候特點,伴隨有多夢、頭暈頭痛、失眠健忘、易驚煩躁、納差、乏力倦怠,精神不振,反應遲鈍,嚴重影響工作及生活質量。多數病人病程較長,容易反復復發。治療效果不滿意,我們應用酸棗仁湯加減治療失眠60例取得良好治療效果,報告如下:
選取2006年2月—2010年2月門診神經衰弱患者60例,隨機分成2組,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人。
1 一般資料
1.1 資料 年齡22—58歲,平均35±2.5歲。男22例,女38例。病程1—24個月。中醫診斷標準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虛證失眠的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CCMD—III)失眠癥診斷標準。排除標準:患有其他軀體疾病、酒精依賴者、孕婦及哺乳期女性;有嚴重的心、肝、腎、造血系統疾患或惡性腫瘤,精神障礙者;不能按要求接受、完成治療者除外。
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服用酸棗仁20克,云黃連10克,知母15克,龍骨20克,當歸15克,白芍藥15克,甘草15克,牡蠣15克,生地黃15克,根據伴隨癥狀加減,痰熱加梔子桔梗柏子仁。肝郁化火加柴胡、合歡皮、梔子、川芎。陰虛火旺加磁石、五味子。心脾虛加加龍眼肉、炙遠志、石菖蒲、夜交藤。2日1劑,用冷水浸泡、煮沸溫服,2次每日,10天為一療程。
對照組:口服維生素B110毫克日3次口服,維生素B6、10毫克日3次口服。谷維素20毫克日3次口服。安定片5毫克1次口服。10天為一療程。
3 療效觀察
依據1993年衛生部制定的《中藥新藥指導原則》療效判定標準為:臨床治愈:睡眠時間恢復正常。顯效:睡眠明顯好轉,睡眠時間增加3小時,深度增加,有效:睡眠好轉;睡眠時間增加不足3小時,無效:治療后睡眠為改善。
4 治療結果
治療組30例,治愈10例,顯效7例,有效9例,無效4例,有效率83.8%;對照組30例,治愈8例,顯效5例,有效6例,無效6例,有效率65.2%。
5 討 論
失眠即睡眠失常。表現為入睡困難,斷斷續續不連貫,過早醒來,醒后不能再繼續睡,睡眠不足,全身乏力,倦怠感覺,是一種持續相當長時間的失眠時間和質量都令人不滿意的狀況,通常是指對睡眠質量和時間不滿足,以影響白天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失眠是臨床常見病癥之一,雖不屬于危重疾病,由于妨礙人們正常生活、工作、學習和健康,并加重或誘發心悸、胸痹眩暈、頭痛、中風病等病癥。頑固性的失眠,給病人帶來長期的痛苦,甚至形成對安眠藥物的依賴,而長期服用安眠藥物又可引起醫源性疾病。
失眠的原因較多有:環境因素,如溫度,高溫寒冷,光照。噪音等。不良生活習慣:如飲酒、喝濃茶、咖啡、經常熬夜。心理因素:緊張、恐懼、焦慮、擔心、憤怒、憎恨過度疲勞、連續熬夜、時差等晝夜節律發生變化等。機體因素:許多疾病會有失眠表現如:咳嗽、疼痛、甲狀腺功能亢進,高血壓、憂郁癥、神經官能癥、肝病、腦血管疾病等這些疾病的某些階段造成失眠,或者由于病情加重造成失眠。年齡因素:年齡大、失眠加重。
失眠在《內經》中稱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臥”,并認為失眠的辨證論治頗為豐富,有學者認為失眠癥其病因病機主要表現于肝,波及五臟,統顧五臟實體病證。提倡“五臟皆有不寐”的整體觀,從肝論治、兼顧他臟、辨證加減的證治體系。精神情志與不寐關系密切,由此將不寐分成煩惱型、多疑型、緊張型、抑郁型,分別選用清熱瀉火、疏肝降逆法,滋陰清熱、理氣解郁法、清心寧神、調和肝脾法等治之。人體的睡眠是一種具有晝夜節律性的生理活動,失眠則是這種正常睡眠—覺醒節律紊亂的結果。遵循這一規律,提出“因時制宜”治療失眠。所有的失眠都是“火不歸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療方案,最終都需要回到“引火歸根、心腎相交”的問題上來,并將失眠分為五型:肝氣郁結型、腎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經脈瘀阻型、痰濕阻滯型。導致失眠癥產生的諸多病因病機均與肝脾失調有關,中醫治失眠的理法方藥的選擇,應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注重調理肝脾。
中藥酸棗仁味苦、斂汗、甘、能補血養肝、益氣安神。川芎:味辛、性溫,調血疏肝、活血理氣功效。知母:味苦,性寒,具有清熱,降火除煩滋陰功效。甘草:清熱降火,具有調和諸藥作用。與其他藥物相匹配具有養血疏肝、安神除燥、治療虛熱內擾,肝陽上亢,致虛煩不眠。經過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酸棗仁具有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還具有鎮靜安神,催眠作用,川芎能抗咖啡因興奮作用,具有鎮靜安神功效。
通過多年臨床實踐觀察,及上述兩組對比觀察,用酸棗仁湯加減,對于虛煩不得眠患者,治療迅速具有療效。酸棗仁湯具有滋陰除煩,清熱去火、鎮靜安神功效。隨著臨床應用增多,不斷完善,使之成為治療失眠的有效良方。患者還應做好自我調理,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戒煙戒酒、避免飲濃茶、咖啡等,規律生活,適當運動。
參考文獻
[1] 上海市中醫醫院 王麥囤,王翹楚.致力失眠治療之路[N].中國中醫藥報,2010年.
[2] 海市中醫失眠癥醫療協作中心 施明;失眠癥的中醫理法研究概況[N].中國中醫藥報,2010年.
[3] 記者 孫國根.“第一晚效應”失眠癥治療找到方向[N].健康報,2010年.
[4] 孫國根,黃辛.“第一晚效應”失眠癥可望得到有效治療[N].科學時報,2010年.
[5] 本報記者 蔣煒寧 通訊員,胡揚.我市600人中有14人患嚴重失眠癥[N].寧波日報,2010年
[6] 本報記者 衣曉峰 通訊員,李小蓮.中醫藥療法讓患者免除開腹之苦[N].中國中醫藥報,2010年.
熬夜癥狀:一宿未過,鏡子里的人已是膚色晦暗、面如土灰,細看看,眼角還有幾絲魚尾紋。
中醫支招:蜜汁
不僅清肝明目,祛毒散火,制成飲料喝還能潤澤肌膚,延緩衰老。做法:取鮮300克,蜂蜜適量。把鮮用水煮開,熬至濃汁以后,再加入少量煉蜜制成膏。每晚取15克用白開水沖服。
另外,皮膚在得不到充足睡眠的情況下,會出現營養的流失。因此,在晚餐時多補充一些含維生素C或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例如豬蹄或肉皮凍,有利于皮膚恢復彈性和光澤。多數水果中都富含維生素C,應適量增加攝入。
如果做好準備要熬夜,晚餐應少食辛辣食品,防止皮膚中的水分過度蒸發。敏感性皮膚的女性更應盡量少食易引起皮膚敏感的海鮮。酒精類飲料能幫我們保持旺盛的精神狀態卻對皮膚的養分吸收和保養大打折扣。因而應盡量少用,而要多飲用一些鮮榨果汁或豆漿、水等較為適宜。
熱夜癥狀:終于堅持著做完工作,可當暈暈乎乎地倒在床上時,大腦卻一片清醒,失眠了……
中醫支招:酸棗仁
雖說熬夜很累,可由于壓力、興奮,常會使得人體循環紊亂,反而失眠。酸棗仁具有寧心安神、斂汗生津、鎮靜助眠的功效,非常適合因熬夜導致的虛煩不眠。如果能事先煮好酸棗仁粥或百合酸棗仁。等到工作完喝上一些,對于安眠極有幫助。
酸棗仁粥味美、方便,無任何副作用。制作方法:將炒酸棗仁30克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去渣,粳米1-2兩洗凈后放入藥液中煮粥。加少量食鹽調味即可服用。
另外,還可用新鮮百合30克,清水泡24小時,取出洗凈,然后將酸棗仁10克煎水去渣,加入百合,煮熟食用,治失眠療效很好。
熬夜癥狀:天天加班熬夜讓愛美的辦公室女郎們當上了“國寶”,熊貓眼與體內激素調節失衡有關系。
中醫支招:蘋果生魚湯
原料:蘋果3個(約500克),生魚1條(約150克),生姜2片,紅棗10枚,鹽少許。
制法:生魚去鱗、去鰓,用清水沖凈魚身、抹干。用姜落油鍋煎至魚身成微黃色;蘋果、生姜、紅棗洗干凈后,蘋果去皮去蒂,切成塊狀;生姜去皮切片,紅棗去核。瓦煲內加入適量清水,用猛火煲滾。然后加入全部材料,改用中火繼續煲兩個小時左右。加入鹽調味,即可飲用。
食用方法:每日兩次,早晚飲用。
功效:預防黑眼圈的出現,防止眼下出現眼袋。遺傳是形成眼袋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愈加明顯。此外蘋果生魚湯還可治療脾虛、氣血不足、浮腫、頭暈、失眠。
熬夜癥狀:空氣干燥,工作繁忙,勞碌一天后再熬夜很容易“上火”,出現口干舌燥、牙齦腫痛的癥狀。
中醫支招:薄荷、枸杞
熬夜后上火最好不要靠喝清熱解毒的涼茶來敗火,因為熬夜容易耗陰,所以才導致“虛火上升”。此時,應該多喝具有滋陰清熱的茶飲,如薄荷、枸杞、金銀花、麥冬等花草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金銀花、麥冬易傷胃并會引起腹瀉,不適宜長期飲用。一旦癥狀有所緩解,就不要再飲用了。而薄荷、枸杞性質溫和,可以長期作為保健茶飲用。
一、中醫對失眠的認識
失眠在中醫中屬于“不寐”、“不得臥”和“目不瞑”等范疇,中醫認為失眠的發生與情志刺激、飲食不節、勞倦過度及久病或年老體弱有關,病位在心、腦,涉及肝、脾、腎。病理變化為陰陽氣血不足、心神失養,或痰、火上擾而致心神不寧。臨床上與下列病因病機有關。
1、情志所傷:情志不節,郁怒傷肝,肝郁化火,上擾心神;或是焦慮過度,心脾兩虛,氣血無以奉養心神,或脾失健運,精微不化,轉生痰濁而影響心神的安寧;或突逢驚嚇,膽氣虛弱,使氣機不利致肝郁脾虛,痰濁內生,擾動心神而出現不寐。
2、飲食不節:嗜食肥甘厚味,饑飽無常,過食生冷均可傷及脾胃,清氣不升,神竅失養,則心神不安,胃失和降,宿食停滯,積濕生痰,痰濁上擾心神發為不寐。
3、勞倦失度:勞倦過度,損傷心血,心失所養,神不守舍出現不寐。勞倦傷脾,脾不升清,痰濁內生,心神被擾而不寐。
4、久病體弱:年老體衰或久病虛弱,則腎精虧虛,神明失養,夜寐不安。腎精不足,心火偏亢導致心腎不交,引發不寐。
二、失眠的養生康復
(一)飲食養生康復
失眠的一般飲食原則需遵照中醫“胃不和則臥不安”的原則,因為飲食不節、脾胃功能失調可直接影響睡眠,所以失眠患者應合理搭配飲食,并注意飲食宜忌。失眠患者的飲食以清淡易消化為宜,少食肥甘厚味、不易消化之類,晚餐應切忌過飽,以免加重腸胃負擔,使夜臥不安。可選用有養心安神、增進睡眠的食物,如龍眼肉、大棗、小米、蓮子、柏子仁、黃花菜、牛奶、核桃、蜂蜜、酸棗仁、百合等。并忌茶、咖啡、巧克力、辣椒和酒等食物。
在平常生活中也可服用一些食療方以改善睡眠狀況和質量。
1、酸棗粳米粥:
原料:酸棗仁末15克,粳米100克。
制法:先將粳米放適量水煮粥,臨熟時放入酸棗仁末共煮。空腹食用。
功效:寧心安神,適合心悸、失眠、多夢、心煩等癥。
2、半夏粳米粥:
原料:制半夏10克,粳米50克。
制法:先將半夏煎開后去藥渣,將粳米倒入半夏水中煮粥。空腹服用。
功效:適合食滯不化,胃中不適引起的失眠。
3、棗仁小米粥:
原料:小米100克,棗仁末15克,蜂蜜30克。
制法:小米先煮粥,臨熟時放入棗仁末煮熟并攪勻。食用時加蜂蜜,每日服2次
功效:具有補脾潤燥、寧心安神的作用,適合飲食不香,夜寐不寧、大便干燥的患者和人群。
4、紅棗西紅柿粥:
原料:粳米100克,西紅柿250克,紅棗100克,冰糖適量。
制法:粳米、紅棗洗凈,放適量水共煮粥,待熟時加入切成丁的西紅柿和冰糖,再煮沸,每日兩次服用。
功效:具有健脾益氣、養陰潤肺的作用,適合脾虛氣弱、食少乏力、肺虛咳嗽等癥。
5、龍眼紅棗粥:
原料:龍眼肉15克,紅棗20克,粳米100克。
制法:將龍眼肉和紅棗洗凈,同粳米一起放適量水共煮粥。早晚各服一次,須熱服。
功效:具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血的作用,可用于心血不足引起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癥。
6、蓮子百合豬肉湯:
原料:蓮子、百合各30克,瘦豬肉250克,調料適量。
制法:將豬肉洗凈,切成小塊;蓮子、百合洗凈,共放鍋中加水燉熟,加入調料后食用。
功效:滋陰清熱、益腎養心、安神,適合失眠、心煩、頭暈、耳鳴、健忘等癥。
7、百合蛋黃飲:
原料:百合7克,蛋黃2只。
制法:百合用水浸泡一夜,至出沫時去其水。另取凈水400ml煮百合,至200ml時去渣,打入蛋黃攪勻。每日服1次。
功效:適合心煩、失眠的人群。
8、大棗蔥白粥:
原料:大棗30克,蔥白50克,粳米50克,蜂蜜30克。
制法:將大棗洗凈,去核;蔥白洗凈,切成碎末;粳米洗凈,鍋內加適量水,放入大棗、粳米煮粥,五成熟時加入蔥白末,再煮粥熟,調入蜂蜜。每日1次,臨睡前服用,可連服1個月。
功效:適合煩躁不安、失眠的人群。
9、黃精燉肉:
原料:瘦豬肉500克,黃精50克,姜、蔥、鹽、料酒適量。
制法:將黃精、豬肉洗凈,分別切成長3厘米、寬1.5厘米的小塊。黃精和瘦豬肉塊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再放入蔥、姜、鹽和料酒,燉熟至爛即可食用。
功效:養脾陰、益心脾。適合失眠、食少、多夢易醒的人群。
除上述食療方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證候表現,予以適當的食療藥膳。
1、心脾兩虛證:用桂圓蓮子粥。桂圓肉15克,蓮子20克,粳米100克。將桂圓肉、蓮子、粳米洗凈后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米熟粥成后食用。
2、陰虛火旺證:用枸杞子燉甲魚。枸杞子30克,甲魚1只。將甲魚宰殺,去內臟及表皮,洗凈,與枸杞子一同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用小火燉至甲魚肉八成熟,加入蔥段、生姜,繼續燉至甲魚熟爛,加鹽等調味即可食用。
3、痰火擾心證:用竹茹蘆根百合粥。竹茹15克,鮮蘆根100克,百合30克,粳米120克。百合浸泡后去其苦味,竹茹、鮮蘆根洗凈后加水煎煮,取汁。把藥汁、百合與淘凈的粳米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粥熟后即可食用。
(二)運動養生康復
1、放松功:人睡在床上取自然姿勢,閉上眼睛,調整呼吸,從頭頂肌肉開始放松,然后一直往下放松肌肉,心中排除雜念,直到自感全身肌肉都已放松即已進入睡眠狀態。此功有助于改善入睡難,長期堅持將非常有效地治療失眠。
2、太極拳:患失眠的人群可堅持練習太極拳。因為練拳時可做到心靜神斂,可每日練習1-2次,每次20分鐘,對于改善睡眠有一定的作用。
3、用姜醋水泡腳:將3大片生姜放入半盆水中,待煮沸后加一勺醋,待水溫適宜的時候將雙腳浸泡半小時左右,浸泡期間適量地加熱水以保持水溫并按摩腳底涌泉穴,連續泡半個月左右能有效地改善失眠。
4、除此之外,也可采用一些穴位按摩來達到養生康復的目的。
①按摩“神門”穴
神門穴位于腕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肌腱的橈側緣。具體方法是用手指按摩神門穴100次,每日晚上睡前按摩一次。神門穴為心經腧穴,具有治療不寐、健忘、心煩、驚悸等證的作用。現代多用于治療神經衰弱、失眠、冠心病、抑郁性神經癥等。
②按摩“內關”穴
內關穴在前臂前區,腕掌側遠端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肌腱之間。具體方法是用手指按摩內關穴80-100次,每日晚上睡前按摩一次。內關穴為心包經的八脈交會穴,具有治療不寐,中風、眩暈、心悸、胸悶等證的作用。現代多用于治療失眠、眩暈、中風后遺癥、心肌炎等癥。
③按摩“百會”穴
百會穴位于頭部,前發際正中直上5寸。具體方法是按摩百會穴60次,每日晚上睡前按摩一次。百會穴為督脈穴,具有治療不寐、眩暈、中風、健忘等證的作用。現代多用于治療失眠、腦血管疾病、老年性癡呆等證。
(三)情志養生康復
由于失眠往往和情志的關系密切,故對于失眠者除了用藥物、食療和運動養生康復外,給予情志的疏導和安撫可起到很好的輔助康復的作用。
茯苓為中醫臨床常用之藥物,被廣泛應用于諸多方劑中,其與不同藥物配伍,作用與應用各異。筆者從滲利痰濁、利水滲濕、寧心安神、利濕健脾等方面闡述茯苓在方劑中的配伍意義,以期對茯苓臨床應用有所啟發。
【關鍵詞】 茯苓; 方劑;配伍意義
茯苓,味甘,平,性溫,入心、脾、肺經。具有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其有利尿、降低血糖、預防消化性潰瘍、抑菌等作用。本品臨床配伍得當,應用頗廣,《本經》載其:“主胸脅逆氣,憂恚驚邪恐悸,心下結痛,寒熱煩滿,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茲將茯苓在方劑中的配伍意義淺析如下。
1 滲利痰濁
茯苓,味甘,平,入肺經,《本草正》謂其為“治痰之本”。 二陳湯出自《和劑局方》,由茯苓配伍半夏、陳皮、炙甘草等組成,為“治痰之總劑”,方中半夏辛熱能燥濕,茯苓甘淡能滲濕,二藥合用則濕去則痰無由以生,正所謂治病必求其本;陳皮辛溫能利氣,甘草甘平能益脾,益脾則土足以制濕,利氣則痰無所滯留,益脾治其本,利氣治其標也,正合古人“治痰先治氣”之意,故臨床實踐中只要抓住痰濕阻滯為主的主要病機,都可運用二陳湯為主進行治療,可獲較好療效。半夏厚樸湯始見于《金匱要略》,由茯苓配伍半夏、厚樸、蘇葉等組成,方中蘇葉宣氣開郁;茯苓滲利痰濁;半夏除痰降逆;生姜化痰散逆;厚樸解結氣。全方共奏化痰降氣、開郁散結之功,用于治療痰飲、嘔吐、腹脹、水腫等證。苓桂術甘湯出自《金匱要略》,方中茯苓為君,健脾祛濕,治痰飲,滲水道;桂枝通陽氣,和營衛,開經絡,痰濕得溫則行;白術佐茯苓燥濕化痰;甘草輔助桂枝辛甘發散,益土制水,且佐茯苓下氣除滿;黃連燥濕益心;丹參、川芎活血化淤,使血脈暢通。從苓桂術甘湯的組成來看,其氣輕清以通其陽,使上焦陽氣得通,則痰淤得化,共奏溫陽利水、祛淤化痰通絡之效。
2 利水滲濕
《用藥心法》曰:“茯苓,淡能利竅,甘以助陽,除濕之圣藥也”。 仲景《傷寒論》所載五苓散,由豬苓、茯苓、澤瀉、白術、桂枝組成。方中重用澤瀉,直達膀胱以滲濕利水,輔以茯苓、豬苓之淡滲,茯苓、豬苓二藥相須為用,效果更著,以增強利水逐飲之功,佐以白術健脾以助運化水濕之功,更佐桂枝溫化膀胱之氣。故全方當急利其小便,兼以化氣解表,具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之功。臨床用于脾虛不運、水濕泛溢所致的水腫、泄瀉、黃疸、痰飲膨脹之病證。茯苓四逆湯由四逆湯加人參、茯苓組成,《傷寒論》第69條云:“發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煩躁者,茯苓四逆湯主之”,這是仲景論述該方的唯一原文。方中茯苓利水滲濕,人參救陰補津,附子、干姜回陽救逆,正針對發汗或下之后,陰陽兩虛,水濕上泛之病機,配伍縝密,絲絲入扣,共成回陽、救陰、利水三顧之劑。
轉貼于
3 寧心安神
《藥性論》曰茯苓:“善安心神”,《日華子本草》謂其:“補五勞七傷,……,開心益智,止健忘”。 酸棗仁湯出自《金匱要略》,其中曰:“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本方藥性上運用五行相合之機理,五味藥物各顯一性,茯苓甘淡,酸棗仁平,川芎辛散,知母味苦咸,甘草甘潤,以酸收和辛散之品為主,兼以甘平配伍而成,體現了《內經》“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的治療原則,從而達到養肝安神,以收斂心氣之目的。本方所治雖曰虛勞,然而治法上卻采取了通補并用的法則:酸棗仁酸補陰血;川芎辛補以通肝調營;知母崇陰水以制火;茯苓利陽水以平陰;甘草甘補防疏泄過急。諸藥合用養血安神,清熱除煩,火清而神靜,故為治虛勞肝極之神方。《濟生方》中歸脾湯由白術、茯苓、黃芪、人參、龍眼肉、酸棗仁、木香等10味藥組成,方中茯苓配伍酸棗仁、遠志寧心安神功效倍增,助人參補氣、生血、養心益脾之功,輔黃芪、白術、甘草、姜棗益氣補脾之效,增當歸、龍眼肉養血補益心脾之力,故本方為養心益脾并進之方,亦即益氣與養血相融之劑。
一年有四時之分,茶飲亦有寒熱溫涼的性味差別,因此在對茶的選擇上應該注意“天人交應”,以便取得更顯著的效果。據《黃帝內經》中記載:“春三月,此為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實寒變,奉長者少。”春季是萬物復榮的季節,陽氣上升,陰氣下降,人體在經過了漫長的“冬藏時期”后,易“內熱積聚”,因此應注意驅寒邪,扶陽正。
此時,不妨選擇一些花草茶替代您習慣的傳統茶,可能效果更好。所謂花草茶,顧名思義是指由芳香類植物的花、葉、果實、根、種子等作為原料沖泡而成的茶飲。此類茶氣味濃郁,香而不妖,爽而不濁,具有理氣、開郁、祛穢、和中的功效,能促進人體陽氣的生發,從而振奮精神,消除疲勞。它與傳統茶葉相比,不合咖啡因,不會引起心悸,腸胃不適,失眠等狀況,其營養成分主要有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類黃酮、鞣質、芳香類物質、苦味素等,可以補充人體所需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幫助消化,通便,調節生理功能,消除緊張情緒,提高睡眠質量。
以下就按照《黃帝內經》中的春季“養生之道”,向大家推薦幾種適合在春天飲用的花草茶:
熏衣茉莉茶
具有鎮靜的作用,可以放松緊張心情,改善睡眠質量及神經痛。
材料:熏衣草10克、茉莉花14克、洋甘菊7克、蜂蜜少許。
做法:將花材用清潔的棉布包好,用450克熱開水沖泡10~20分鐘即可。
熏衣草有鎮定的功效可以改善頭疼失眠等癥狀。茉莉花可以提神醒腦,緩和緊張消解憂郁,放松緊張情緒。洋甘菊可以改善感冒癥狀,治療失眠和神經痛。
此茶性溫和,適合大部分體質的人群飲用。
棗仁洋參茶
具有改善虛煩失眠、心悸不安、神經衰弱、安撫緊張情緒的效果。
材料:酸棗仁粉6克、浮小麥粉3克、西洋參粉6克、健康醋少許。
做法:將材料用450克開水沖泡即可服用。
(此方為一次分量,1天服用1~2次,15天為一周期)
酸棗仁內含大量蛋白質和豐富的維生素C,對于經常精神恍惚、睡眠質量不佳等狀況具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可緩解虛煩失眠、心悸多夢等癥狀。西洋參可補氣生津,清熱除煩,有養陰潤肺的效果,對于春夏過渡期有較好的作用。
此茶中的酸棗仁,有腹瀉、便秘等腸胃不適癥狀的人群應酌量使用。
香蜂檸檬草茶
具有舒緩焦慮情緒,振作精神的作用。
材料:香蜂草8克、檸檬草5克,薔薇果5克、普洱茶5克、蜂蜜少許。
做法:將花材用潔凈的棉布包好,450克開水沖泡5~10分鐘,酌量加入蜂蜜即可飲用。
香蜂草可以緩解緊張情緒,其味道甘甜,可以使人心情愉快抵抗抑郁。檸檬草具有提神、鎮靜、安定心情的作用,改善精疲力竭的狀態。薔薇果可以有效促進新陳代謝,調節生理,增加活力。
玫瑰熏衣茶
具有疏解挫折感,緩解郁悶情緒,放松緊張心情的效果。
材料:玫瑰花14克、熏衣草10克、檸檬草7克、綠茶5克、蜂蜜少許。
做法:將芳香草花材用干凈棉布包好加綠茶用450克熱開水沖泡10~20分鐘,酌量添少許蜂蜜增加甜度,可續沖。
玫瑰花可安神,改善睡眠質量。熏衣草可鎮定情緒、緩解抑郁癥狀。
甜珠綠茶
具有養肝、護肝的效果,適合各類肝病患者,尤其是脂肪肝患者調養身體之用。
材料:甜珠草15克、半枝蓮15克、綠茶12克、檸檬半個、蜂蜜少許。
做法:將花材用少量熱開水沖泡去除雜質,再與綠茶用450克熱開水沖泡,將檸檬汁調入茶中,放涼調入蜂蜜即可飲用。
檸檬具有開胃健脾,解毒,軟化血管,維持血液健康,消除疲勞,保護肝臟的功效。綠茶可以保護血管內皮細胞,同時具有保肝、抗氧化的作用。
郁金枸杞茶
有助于日常的肝臟養護,能改善因肝功能不佳而引起的疲勞癥狀。
材料:郁金15克、枸杞30克、白鶴靈芝10克、川芪20克、東洋參10克、牡丹皮10克。
做法:將藥材用少量開水沖泡去除雜質,再用450克熱開水沖泡10~20分鐘。
(此方為1天分量,每天服用3次,10次為一周期)
郁金具有疏肝、解郁的效果,可以預防肝病,改善黃疸癥狀。白鶴靈芝具有養肝、利腎的效果。牡丹皮可以清熱涼血,活血化淤。
洋菊半枝蓮茶
適合夜生活、應酬多、吸煙、飲酒過度、飲食不正常的人群飲用,可改善因肝功能不佳而引起的疲倦。
材料:洋甘菊14克、半枝蓮10克、金線蓮7.5克、甜菊葉7.5克、蜂蜜少許。
做法:將花材用干凈棉布包好,用500克熱開水沖泡10~20分鐘,即可。
洋甘菊具有緩解腸胃脹氣、促進膽汁分泌的作用、對肝、脾、胃都有好處。半枝蓮可以改善肝病的癥狀,并瀉肝膽之火。金線蓮具有降肝火的作用。
夏枯枸杞茶
具有明目、清熱的功效,緩解頭疼,眼睛紅腫酸澀等癥狀的作用。
材料:夏枯草25克、決明子25克、枸杞25克、金線蓮10克、川芪20克,綠茶7.5克。
做法:將花材用少量熱開水沖泡去除雜質,再加綠茶用500克熱開水悶泡10分鐘后即可。
夏枯草可以緩和眼睛腫痛,具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決明子可以祛風熱、明眼目。枸杞可以補腎、養肝、明目。此茶適合中老年人養生、保健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