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秋來歷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在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中秋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之這一天,天上的圓月分外明亮特別的大特別的圓,所以這一天被看著是團圓的大好日子,也被人們喻為最有人情味、最詩情畫意的一個節日。有人說,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思念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不要忘了,讓真情賀卡給遠方的親人朋友一個問候祝福團圓之夜,明月高懸。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們的游子,更是以月寄托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夜今白,月是故鄉明。”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春風有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現在中秋節這一天,全國人民還可以享受一天的假期,合家團圓呢!
中秋節來歷作文范文二
中秋節有許多習俗,比如吃月餅,但是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
傳說以前后羿到山里去尋友訪道,看見西王母路過此地,就向西王母求到一包不死藥。回到家后,后羿舍不得撒下妻子嫦娥,就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但這正好被徒弟蓬蒙看到了,蓬蒙就起了壞心眼。
有一次后羿帶著徒弟去打獵,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后羿一走,蓬蒙就拿著寶刀闖進房間里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沒有辦法,突然她靈機一動,把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因為嫦娥心里牽掛著丈夫,所以嫦娥飛到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來后,發現嫦娥在天上對他說:“今天晚上月亮會變圓,你晚上做一塊面團在屋子東北角,等到午夜時我們夫妻二人就團圓了。”后羿按照嫦娥說的做,到了午夜,夫妻二人終于團圓了。兩人離別時嫦娥對后羿說:“每年的8月15這天,你都要做好面團,等到午夜時分我回來了之后再走。”每年都做好面團,等著嫦娥回來。后來,這個習俗被大家繼承下來,發展成為現在的中秋節,中秋節吃月餅也就成了習俗。
我非常喜歡這個神話,也非常喜愛中秋節。
中秋節來歷作文范文三
關于中秋節的由來有以下一種解釋。
有的人說: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10個太陽,曬得莊稼寸草不生。后來一個名叫后羿的人,力大無窮,運足神力把9個太陽射了下來。
后來,后羿娶了一個名為嫦娥的女人。后羿除了教徒弟和狩獵外,終日與妻子同在。人人都羨慕這對恩愛的夫妻。
有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便向皇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藥,就能升仙。
后羿讓嫦娥保管那包藥,但不巧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讓后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外去打獵,蓬蒙假裝生病沒去。待后羿走后不久,篷蒙手持寶劍闖入后院,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篷蒙的對手,就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由于嫦娥牽掛丈夫,便飛落到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神仙。
傍晚,待后羿知道所發生的事時,想殺了蓬蒙時,可小人“小人”早已逃之夭夭了。忽然,他看見月亮上面有一個影子,他就跟,可是他怎么也跟不到那個影子,因為他前進三步,影子也跟著他前進三步。
后來后羿就放棄了,回到家,由于牽掛妻子,就在嫦娥平時最愛的花園那里點香、供水果等。
后來百性知道這件事以后,就也學點香、供水果等后來就發展到了吃月餅。希望嫦娥能保佑他(她)們。
看了中秋節來歷作文的人還看
1.中秋節的來歷作文3篇
2.中秋節的來歷作文500字
3.中秋節來歷作文
4.中秋節來歷作文
5.中秋節的來歷作文450字
1、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2、最初“中秋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后來才調至農歷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農歷八月十六。
3、賞月、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
(來源:文章屋網 )
早上,城市里熱鬧非凡,一輛輛絢麗的轎車在綠樹成蔭的柏油馬路上奔馳而過。商店里的月餅各種各樣,千奇百怪饞得我直流口水,禮盒小姐們也不甘示弱,她們都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各式各樣的禮盒放在一起,五彩繽紛,美麗極了!
夜幕降臨,我原本要和家人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觀賞月圓的。可是今晚的天氣非要和我作對,把天弄得陰陰的,害得我們看不成月圓,只能單調地吃著月餅。
我吃著月餅,腦子里突然想到中秋節是怎么來的呢?爸爸告訴我一個故事:相傳,遠古時候天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大地寸草不生,一個叫后羿的英雄,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太陽,并命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深受百姓的愛戴和尊敬,后來,他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來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王母娘娘,便向她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妻子,只好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危急時刻嫦娥當機立斷,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下去。嫦娥吞下藥,身體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愛情、親情、友情,續寫了幾千年的月缺月圓。中秋與我,因為心情的淡然,浪漫情懷如陳年的賬本被束之高閣了,僅存一絲惆悵,一分牽掛,給了母親,給了兒子,給了遙不可及的月色夜空。
淡然了中秋,就是明星點燦,新月坐懷,也是心如止水,神閑氣定。象明月,不介意古今,不糾纏于恩怨,一樣朗照,一樣悠遠。它是一種胸懷,我是一片感悟。塵中見月心亦閑,是我的心境畫像。
心情趨之淡然,也是淡然與生活的排擠。淡然與中秋,因為生活的霸道,在我們的心情之軀烙上了滄桑的印記。成功與挫折、希望與失望,像一團亂麻擠兌。中秋成了生活中沒有意義的負擔。
又是一年中秋時。每逢農歷八月十五,浩瀚夜空中就會現出月亮那皎潔圓滿的身姿,預示著象征團圓、美好的中秋佳節的到來。從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起,中秋就被華夏兒女視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在這個皓月當空的夜晚,無論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還是尋常百姓,或祭神拜天、或飲酒作賦、或品餅賞月,互相祝福、共度佳節。
俗話說得好:“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據說,月餅名字的由來還與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有關:在唐朝年間,月餅被叫做“胡餅”。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楊貴妃賞月吃胡餅時,唐玄宗嫌“胡餅”名字不好聽,一旁的楊貴妃仰望皎潔的明月,心潮澎湃,隨口而出“月餅”。從此“月餅”的叫法便在民間傳開。清代大詩人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已經對月餅有了描述:“酥皮月餅,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豬油作餡,食之不覺甜而香松柔膩,迥異尋常。”時至今日,月餅的做法、種類已是千變萬化,風味更是數不勝數。
一塊小小的月餅,不僅送去了親朋好友間的祝福,還寄托了異鄉游子盼團圓的思緒,更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作為中國烘焙行業的龍頭企業、最大的餅店連鎖企業,有著17年發展歷程的好利來擁有全亞洲最龐大、最先進的生產線,月餅生產工藝已經全部實現自動化和無菌化。每年的中秋佳節,好利來總會給國人奉上品質地道、口味絕佳的月餅,給千千萬萬的家庭送去了吉祥祝愿。今年,好利來月餅,更是“心”意多多,讓你格外心動。
攝影藝術與月餅美味的浪漫邂逅
錦鯉,一直被寓意幸福、吉祥。好利來月餅以“錦鯉傳心愿”為主題,在每年的金秋時分,給即將團圓的人們送去了滲透了祝福的美味。今年,好利來月餅在沿襲經典的錦鯉系列以外,更是給你一份視覺上的藝術驚喜。
澄藍色的湖水微漾,高貴的白天鵝嬉戲,一幅月映天鵝湖,讓你置身典雅的美妙氛圍。這些充滿藝術氣息的天鵝湖系列月餅,即是以好利來總裁羅紅的攝影精品為設計元素,徹底打破了傳統月餅包裝的拘泥,時尚高雅,賞心悅目,彰顯了選購者的不凡品位與格調。
滇式、蘇式、港式、廣式,一盒月餅即讓眾口不再難調
多年單一的廣式月餅是否已讓你厭倦?嘗一塊風味獨特的滇式月餅如何?
今年中秋,好利來月餅推出特色主打新品:滇式風味月餅。它選取云南特產云腿為主料,搭配玫瑰或香提,一改傳統月餅口味。口感酥脆的云腿與松軟的玫瑰蓉相結合,讓一塊月餅的層次感頓時分明,云腿肉的濃郁香氣更是深深融入到月餅中,鮮香甘美的味道久久回蕩頰齒間。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簡案一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場地布置 制作材料的準備 表演節目的準備
三、活動形式:全園集體活動
四、活動流程:介紹節日—園長致辭—欣賞故事—制作月餅—師生節目表演(分享石榴)—親子分享月餅。
五、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園長致辭
(三)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四)制作月餅
1、中秋節吃什么?
2、老師示范做月餅。
3、幼兒動手做月餅。
六、師生表演
學前班—大班—中班—蒙式班
七、親子分享
人員安排:根據情況自行擬定
幼兒園中秋節活動方案簡案二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團圓節。
2、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準備:發動幼兒自帶水果和月餅
活動形式:班級集體活動
活動流程:介紹節日——欣賞故事——談話品嘗
活動過程:
一、介紹節日 向幼兒介紹有關中秋節的來歷,讓幼兒知道農歷8月15日是中秋節。
二、欣賞故事 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了解月亮是不斷變化的。
討論:為什么月亮姑娘的衣服總是穿不下。
三、談話品嘗:
1、中秋節吃什么?
2、分享:
體驗中秋節美滿團圓和喜慶豐收的快樂氣氛,加深對父母和親人的感情;在參與中秋節各種活動中能大膽自信地表現自己;在成人引導下,學習尋找、搜集資料,并學習交往、合作與分享;簡單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祖國的傳統文化。
一.幼兒發展目標與主要內容
1、初步了解傳統節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知道教師節、國慶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節日的名稱日期,進一步了解這些節日的社會意義。
3、積極參與各種節日的籌備及慶祝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教師指導建議
1、環境: 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餅、水果;制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掛圖、畫有觀賞月亮的圖片等。
2、游戲:“月餅加工廠”。教幼兒制作各種月餅,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賣,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動: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傳說,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進行表演。
4、觀察活動: 請幼兒在節前節后觀察月亮的變化,并做月亮變化日記(從小月牙開始觀察記錄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兒自己觀察并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中秋節猜燈謎來歷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于春秋戰國時期。它是一種富有譏諫、規戒、詼諧、笑謔的文藝游戲。謎語懸之于燈,供人猜射,開始于南宋。《武林舊事·燈品》記載:"以絹燈剪寫詩詞,時寓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猜燈謎是我國傳統的娛樂形式,它運用藝術的手法和漢字的規律,著眼于字義詞義變化,常用一個詞句、一首詩來制成謎語,既能達到娛樂的目的,又即使人增長知識,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元宵節或中秋節多有舉辦燈謎會,頗受人們喜愛。
燈謎這玩意兒在本地畢竟還不是一項很普遍的文藝活動,為使初學者能了解燈謎的基本法則和掌握一些技巧,在燈謎會舉辦前,斗膽先來介紹一些猜謎方法,但愿能吸引 初學者對猜謎發生興趣,進而得到藝術上的享受。
中秋節燈謎及答案謎面:外圓正割垂直線,積分開方斜角邊。 (打一傳統節日)
謎底:中秋
謎面:山旁隱現橫空日,雨下埋香寂寞人 (打一傳統節日)
謎底:中秋
謎面:六點一分東方明,有望采得火種 (打一傳統節日)
謎底:八月十五中秋
謎面:中秋佳節結良緣 (打一城市名)
謎底:重慶
解析:雙重喜慶!
謎面:最好能化悲痛為力量 (探驪格)
謎底:佳節·中秋
謎面:華夏之后 (打一節日)
謎底:中秋
謎面:冬去春來又夏至 (打三字節日名)
謎底:中秋節
解析:謎底別解為“節減去了中間的秋天”。
謎面: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圓,甜甜蜜蜜。 (打一食品名)
謎底:月餅
謎面:又圓又扁,有咸有甜;你若不相信,面上著個印;你若猜不著,屁股上貼膏藥。 (打一食物)
謎底:月餅
謎面:三五盈盈還二八 (打一歌曲名)
謎底:十五的月亮
謎面:回頭望桂 (打一節日)
謎底:八月十五
謎面:中秋遙看眾星小 (打一歌曲名)
謎底:十五的月亮
謎面:月到中秋 (打一俗語五字)
謎底:行行出狀元
謎面:木蘭迷戀中秋夜 (打一成語)
謎底:花好月圓
謎面:國慶中秋緊相連 (打鄭板橋詩詞一句)
謎底:一節復一節
謎面:元宵、中元、中秋節。 (打一消費名詞)
謎底:3.15(消費者權益日)
解析:“三”個節日都是月“十五”。
謎面:金燦燦,銀閃閃,一到中秋香氣散,用它釀酒請賓客,用它浸漬供美餐。 (打一植物)
謎底:桂花
謎面:中秋月餅 (打一電腦名詞)
謎底:軟盤
謎面:中秋菊盛開 (打一成語)
謎底:花好月圓
解析:花開得好,月圓得滿。
中秋猜燈謎方法燈謎一般分為3個結構,謎面,謎目,謎底。當然謎底是要猜的結果,也就是要猜迷人來回答的答案。至于謎目,可能大家很多人沒太聽說過這個名詞,不過經我一解釋,相信大家都會明白。謎目就是謎底的范圍,是燈謎的屬性。謎底就包括在謎目給出的范圍里。而謎面呢,就不用說了,自然就是燈謎給出的內容。
猜燈謎呢,要仔細分析謎面,結合歷史等文化知識、生活常識等來分析和猜想。也有一大部分燈謎還要靠諧音來猜謎底。
中秋節吃鴨子來歷中秋節吃鴨子,還有一段歷史傳說。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治嚴厲,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采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
我國云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傳說從前仫佬人居住的地方,山好水好,四季如春。村村六畜興旺,年年五谷豐登。可是有一年,突然來了“番鬼佬”,到處殺人放火,搶劫奸,害得仫佬日夜不寧。
村中有個賣糖佬夫婦和兒子三人,決心帶頭反抗。他們想了一個計謀:以游村賣糖來串聯村民,在八月十五晚上一齊動手殺番鬼佬。果然大部分“番鬼佬”被打死,一部分跳到河里,都變成了鴨子。仫佬人就把鴨子捉回村,殺掉當作慶祝勝利的美餐。從此,仫佬人為了紀念賣糖佬一家三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斗爭。
從時令來說,每年中秋前后,鹽水鴨色味最佳,這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制作,鴨肉會帶有桂花的香氣,所以美名曰“桂花鴨”。在《白門食譜》中曾有這樣的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
鴨肉是我國傳統美食,有多種烹調方法。鴨屬水禽,鴨肉性寒涼,具有滋陰養胃、清肺補血、利水消腫的功效,可補內虛,消毒熱,適用于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秋季吃鴨肉,還可消除秋燥。
中秋節各地吃鴨子習俗在川西地區,煙熏鴨子是中秋節必備佳品,因那時當年生鴨已長大,肥瘦適宜。師傅選當年生的仔鴨,宰殺后褪盡羽毛,開膛取出內臟,洗凈后,去翅尖、鴨腳,加鹽碼味腌漬一夜后,入沸水中略燙至皮緊,撈出抹干水分,置熏爐中,用稻草煙熏至呈茶色,出爐放入鹵鍋中鹵熟,食時改刀裝盤,色澤金紅、肉質細嫩、煙香濃郁的煙熏鴨即成。制作煙熏鴨,鹵水的調制極為重要。鹵水要用老鹵,每次鹵時加入適時的香料,食鹽、糖色,鹵(制時要用重物將鴨子充分壓入鹵水中,鹵制時間一般以20分鐘左右為宜,時間過長鴨肉質老,影響質量和口感。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則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肴。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我國云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
傳說從前仫佬人居住的地方,山好水好,四季如春。村村六畜興旺,年年五谷豐登。可是有一年,突然來了“番鬼佬”,到處殺人放火,搶劫奸,害得仫佬日夜不寧。村中有個賣糖佬夫婦和兒子三人,決心帶頭反抗。他們想了一個計謀:以游村賣糖來串聯村民,在八月十五晚上一齊動手殺番鬼佬。果然大部分“番鬼佬”被打死,一部分跳到河里,都變成了鴨子。仫佬人就把鴨子捉回村,殺掉當作慶祝勝利的美餐。從此,仫佬人為了紀念賣糖佬一家三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斗爭。
福建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時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福建人用福建盛產的檳榔芋和鴨子一起燒,叫檳榔芋燒鴨,味道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