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英語國培研修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教師教育 研修一體 教師專業發展
開發利用好教師資源是教育改革發展的第一要務。我們踐行“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和“用最強的師資支撐最大的民生”理念,堅持以教師發展為根本,實施“面向全員、突出骨干、傾斜農村、共同發展”策略,以校本全員培訓為基礎、師德師風建設為核心、教改科研為先導、“導師制”培訓為龍頭、名師骨干培訓為重點、登記制度為保障,加大統籌力度,加強培訓工作,教師教育取得了明顯成效,為推進教育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師資隊伍和教育質量保障。
一、研修一體,整體提高教師專業發展水平
我院擔負著全區83所中小學的教學指導和質量監控工作,履行著研究、指導、培訓、評價、服務等職能,是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的參謀、智囊和助手。強有力的專業引領和專業指導,并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我院的生命線。培訓好教師,提高他們的專業發展水平,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我院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檢驗我院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為此,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切實加強教師培訓提高工作,讓全區中小學每一位教師都優秀起來,讓優秀的教師更優秀。
一是完善指導服務功能。
在創建教師進修學院的基礎上,完善與直轄市文化區地位相匹配的“小實體、多功能、大服務”功能,切實加強中小學干部教師繼續教育培訓、教育教學科研指導、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教育信息資料和現代信息技術遠程教育等五個中心建設,增強學院持續健康的發展能力。
二是提高專業服務水平。
堅持開展教職工論壇、“兩課”活動、教研展示等活動,采取學習培訓、上掛鍛煉、下校交流(或蹲點)等措施,搭建高端培訓、課題研究、學術交流等平臺,切實加強教科研人員能力建設,提高綜合素質,增強核心競爭力,助推專家型教科研人員的成長。
三是整合科培研德力量。
進一步整合教研、科研、培訓等力量,優化部門職能和工作規范,強化每個教科研人員“科、培、研、德”四位一體的職責意識,勇于擔當,鼓勵創新,促使每個教科研人員集培訓、教研、科研于一體,承擔各類教師培訓任務,真正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合作者、指導者和促進者。
四是加強“四化”建設。
立足課堂教學,著眼教師專業發展,推進教研方式變革,按照“教研專題化、科研培訓化、培訓課程化、研修一體化”工作思路,建立健全研修一體化的科學管理運行機制,形成教師教育“一盤棋”工作的活力。
五是提高課堂教學勝任力。
堅持開展職初教師、農村教師、邊遠薄弱學校教師等培訓和學科優質課大賽,以賽促培,賽訓結合,使中小學教師課堂教學勝任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在重慶市首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基本功大賽決賽中,我區8名選手獲得了7個全能一等獎,在24個單項獎中獲17個一等獎。在重慶市首屆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中,我區6名選手全部奪得一等獎的第一名。在重慶市教委直屬小學與主城部分示范小學教師技能大賽中,我區教師獲5個一等獎、3個二等獎。
六是加強教師研修平臺建設。
開展網絡教研,建立教師教育專家資源庫,構筑教師研修共同體,助推教師發展。同時,總結推廣“校本教研與教學優質化”研究成果,深化校本教研,開展教育部規劃課題“區域性推進義務教育內涵式均衡發展的實踐研究”的研究實驗工作,指導各中小學加強教師校本培訓,立足本土催生教師發展。
五年來,全區5000多名城鄉中小學教師100%參加了繼續教育,合格率保持100%,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不斷提升。
“中小學教師STM體系研究”(選拔、培訓、管理)課題成果獲市政府首屆優秀教育成果一等獎。
二、突出骨干,全力打造教師隊伍領軍人才
中小學教師高端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培養一支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教育家隊伍,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皩熤啤焙汀懊麕煱唷迸嘤柺俏覅^充分發揮科教文化區優勢,聚集利用高等院校和有關科研院所優勢資源,開展中小學教師高端培訓,培養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教育家等基礎教育高端人才的一項新的教師研修模式,是我區堅持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的有效途徑。
目前,“導師制”和“名師班”培訓已先后聘請148名在全市乃至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專家教授,為我區中小學培訓了423名優秀骨干教師。第五屆“導師制”99名學員和第三屆“名師班”20名學員的培訓工作持續扎實推進?!皩熤啤焙汀懊麕煱唷迸嘤栐谔剿髌鸩降幕A上提檔升級、深化發展,突出了三個重點,做到了四個結合,實現了三大創新,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突出了三個重點。
從培訓對象看,重點加強對優秀骨干教師的培養培訓,帶動整個隊伍專業發展水平的提升;從區域類型看,重點加強對農村學校教師的培養培訓,促進城鄉教師隊伍建設水平均衡發展;從價值目標看,重點培養培訓學科帶頭人和名師,著力追求教育家辦學。
二是做到了四個結合。
一是專家教授、優秀教研員和學員有機結合。從重慶市教科院和西南大學、第三軍醫大學、重慶師范大學、重慶教育學院等聘請的專家教授,從我院聘請的各學科優秀教研員,與從全區各中小學選的優秀骨干教師,組成相應的學科組,擰成一股繩。按學科教學特點要求,導師、學員和聯絡員根據學員實際,量身制定學員培訓發展計劃,從理論水平提升、教學技能提高、科研能力增強、成果業績展示、示范作用發揮等方面,導師對學員開展結對培訓,提供“全程服務”。二是教育行政部門、教科研部門和各中小學有機結合。區教委、區教師進修學院、學員送培學校、導師、學員各自承擔相應的職責任務,形成互動共向合力機制。三是學員發展的現實基礎、最近發展區和發展愿景有機結合。從學員自身實際出發,找到最近發展區,精心設計培訓內容,科學確定學員發展愿景目標,高起點謀劃,高標準培訓,高規格要求,高質量展示,引導每位學員立足現實發展的起點,著眼長遠可能發展的目標,追求專業發展的快樂和生命的幸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差異發展,形成自己鮮明的個性和風格。四是先進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和精品課堂教學、項目驅動、科研引領、成果展示等實踐操作有機結合。
三是實現了三大創新。
作為一種新生的教師培訓方式,“導師制”和“名師班”培訓一是創新了教師研修模式,把“學、研、修”融為一體,提高了骨干教師內涵素養與綜合實踐能力;二是創新了教師培訓制度,堅持定期開辦,加強考核激勵,對學員培訓后的持續發展和作用發揮等及時跟蹤,完善后續跟進培訓;三創新了聯絡員制度,較好地解決了培訓主體之間的橋梁問題,保證了培訓的順利進行。
四是取得了顯著成效。
“導師制”和“名師班”培訓新機制的建立,讓所有教師都有了不斷提高、梯次提高的機會,提升了教師爭當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和教育家的積極性,使一大批優秀教育人才脫穎而出,形成了以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教學名師、教育家等為龍頭的優秀教師群體。目前,全區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名,全國模范教師4名,全國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5名,全國先進集體2個,重慶市優秀教師群體1個,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名,重慶市學科帶頭人1名,重慶市名師4名,重慶市特級教師20名,重慶市教育終生貢獻獎2名,重慶市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22名,重慶市骨干校長8名,市級骨干教師154名,中學研究員級教師11名。
三、輻射示范,著力促進城鄉教師均衡發展
作為重慶市首批教師進修學院和中小學教師教育市級培訓基地,我院積極承擔國家級和市級有關教師教育工作,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為縮小城鄉學校師資水平和教育質量差距、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和提供教育公平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一是順利完成市級培訓項目任務。
我院先后承擔重慶市小學數學培訓、農村小學信息技術、初中英語骨干教師、香港田家炳基金會援教涪陵英語教師等培訓項目,為全市培訓學科教研員和優秀教師397人。
二是扎實開展“國培計劃”工作。
“國培計劃”實施以來,我院與四川外語學院合作,組織全市各區縣59名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完成了“國培計劃”重慶市初中英語教學能手培訓工作,進一步提高了農村英語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我院 組織區內9所中學和28名優秀骨干教師,承擔了重慶師范大學“國培計劃”初中語文、地理和化學置換脫產項目38個區縣142名學員的影子跟崗培訓工作,呈現出“培訓層次高、培訓規模大、培訓模式新、培訓資源優、培訓定位準、培訓監管嚴、培訓實效顯”等特點,得到教育部“國培計劃”項目辦和市教委的充分肯定。
三是真心真情開展對口援教工作。
我院組織教科研人員先后對國家級貧困縣奉節、城口、武隆、涪陵、秀山、酉陽等送教17次,聽課308節,評課275節,上示范課47節,開展專題講座86場,問卷調查5650份,受培教師達22500多人次;同時,還組織區內市、區級優秀骨干教師48人次送教12次,上示范課105節,聽課280節,交流研討86次,受培教師達8000多人次。
四是不斷擴大對外交流影響。
新聞播報
消息一:
3月7日,在銅梁縣初中生物學科青年教師優質課比賽中,巴川中學況丹老師技壓群雄,獲得了一等獎第一名的優異成績。
消息二:
3月9日上午,重慶市教育學會評價專委會工作研討會在巴川中學召開。
消息三:
3月13日,由銅梁縣教科所組織的銅梁縣2014年初中英語教師優質課大賽在銅梁巴中落下帷幕,我校張黎老師以精巧的教學設計、靈活機智的課堂榮獲一等獎的第一名。
消息四:
3月24日,銅梁縣教委首批授牌的名師工作室“李永紅名師工作室”邀請江蘇名師徐杰作客巴川中學,開展“精細化閱讀教學”的主題教研活動。
消息五:
3月27―28日,銅梁縣地理優質課比賽落幕。巴川中學梁艷、周穎老師雙雙榮獲大賽一等獎。梁艷以飽滿的精神、陽光的笑容帶領學生、評委和現場聽課的老師開啟了一次美妙的臺灣之旅。她的整個課堂教學設計新穎,充分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展示出優秀的個人素養與教學智慧,從參賽的優秀教師中脫穎而出,喜獲一等獎的第一名。
消息五:
3月,彭水縣全部初中學校的117名行政干部赴巴川中學開始為期一周的影子研修;3月16日,第一期影子研修班舉行開班典禮;3月23日,第二期影子研修班舉行開班典禮;3月30日,第三期影子研修班舉行開班典禮。
消息六:
3月31日,黑龍江北安教育局、重慶白市驛一中、萬州中學、觀音橋中學、銅梁永嘉中學、東城中學等單位到我校聽課交流學習。
……
校園萬千,為何巴川一花獨艷?引眾人競相來參觀;教研每個學校有諸多經驗,巴川中學學科組建設究竟有何秘訣?我們不妨采訪幾個人問問原因。下面請看――
新聞采訪
采訪一:
采訪對象:2014年縣初中英語教師優質課大賽一等獎第一名獲得者張黎
采訪記要:
問:請問張老師,今年是你到巴川的第幾年?
答:這是第四的一年。
問:你在第四年就取得了這么優異的成績,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學校集體優秀,為我的學習和借鑒搭建了很好的平臺;其次是我們的學科組團隊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本次我能獲獎,是我校教師在各級賽課斬獲大獎的縮影,是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必然結果,也是英語學科組踐行“一師一課一團隊”的最好體現。
采訪二:
采訪對象:銅梁縣教委首批授牌 “李永紅名師工作室”的主持人李永紅
采訪記要:
問:請問李老師,你覺得在全縣四個名師工作室中哪一個最能彰顯名師引領作用?
答:我個人覺得應該是我這一個。
問:原因是什么?
答:首先,是我們學校語文教師群體很大,三個年級加上小班有80來名老師;其次,這些老師大多很優秀,學科組研究氣氛濃厚,在賽課、論文獲獎、文章發表以及中考成績方面有很大的影響力;加之每年新加盟的年輕老師又多,學校開展的活動又多,我們彰顯名師引領作用既有平臺又有人氣;只要我們一組織活動,應者云集。
采訪三:
采訪對象:彭水縣高谷中學校長、黨支部書記何松濤(彭水縣學校干部赴巴川中學影子研修班第三期學員)
采訪記要:
問:請問何校長,一周下來,巴川中學哪一個方面讓你最有收獲?
答:有很多收獲,他們的“三定三段式主題教研活動”有很大的學習借鑒作用,我回去后一定會在學校推行。
問:你認為“三定三段式主題教研”最值得借鑒的價值何在?
答:首先,是學校各個學科的教研活動有了系列規劃,學科教研開展不盲目;其次,每一個教師都有主題發言,態度和水平如何,大家有公論;第三,每次教研活動有專題,這樣的學科組教研活動才能體現專業研討性,避免了學科教研活動淪為事務布置,這樣,教師的專業發展才能有保證。
……
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學工作,學科組建設又是教學工作的中心;學科組是學校教學工作的基層組織,是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樞紐,是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卓越課堂的核心抓手,是學校校本研修的主陣地。
學科組既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搖籃,也是發揮教師集體力量、開展教學研究、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組織形式,學科組的水平質量,構成學校核心競爭力的基石。
巴川中學在學科組建設中,究竟有著怎樣的做法?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學校在學科組建設方面的幾個――
典型經驗
練內功――開展微型課題研究
武學之道,內功是根本,蹲馬步,丹田吐納,一招一式看似平常,卻是一切卓越武功的基礎。我們學校一直倡導要培養老師的研究意識、研究能力,我們把培養老師研究意識和研究能力的著力點就放在微型課題的研究上,我們把這個比喻為老師立足教壇武林的練內功。
為何把微型課題研究提到這么高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微型課題研究主要是針對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困難或問題進行即時梳理、篩選和提煉,使其成為一個課題,為此展開扎實的研究,并致力于尋找困難與問題的解決;它的研究指向是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困難或問題,研究的目的是直接為自己的教育教學服務。另一方面,微型課題研究的起點較低,要求不很高,參與的面廣,參與的教師多,可以讓絕大多數的老師在研究中發展自己,提升自己。
學校在微型課題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每個學科組要有80%以上的老師要參與課題研究,課題研究一般以一個學年度為一個周期,其中課題結題率要達到50%?;玖鞒淌牵簩W科教師提出研究的課題――教科處組織專業人員進行梳理調整,開出學年度每個學科的微型課題研究菜單――研究教師確定自己的研究課題,并按要求寫出基本的課題申報表――研究教師――研究教師收集資料,進行總結提煉,寫出結題報告――教科處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結題評審――學校對優秀課題進行表彰獎勵,并納入“名師評價”。
我們在微型課題研究中倡導“一師一課題,一年一課題;課題磨礪人,課題造名師”。
定形式――“三定三段式主題教研”
鮮花需要顏色襯托,佛像需要黃金裝扮。從哲學意義上講,形式是內容之體現,是事物內在屬性的外部表現。在強調內容重要的前提下,絕不能忽略形式的巨大作用,所以我們學科組教研活動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叫“三定三段式主題教研”。
“三定三段式”主題教研是指具有巴川特色的學科組教研活動,“三定”,指定時間、定地點、定活動主題和中心發言人;聯招考試學科的教研會每周召開一次,時間不少于兩節課,其中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四個學科定在周一至周四的晚上,化學、政治、歷史、體育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節課;非聯招考試學科的教研會間周召開一次,時間不少于兩節課,一般都放在周一至周四的上午一、二節課。
“三段式”,指一次教研活動分三個時段進行,第一時段為“讀書分享”,由責任人找來與近段時間教學密切相關的經驗文章讀給大家分享,可以讀原文,可以讀要點,更要說自己選擇的理由,從中得到的教學的啟示。第二時段為“專題研究”,由責任人與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對學科某個教學重點或者難點的深入研究的體會,實際教學中的操作策略等;“讀書分享”和“專題研究”原則上在開學之初就做好規劃,明確每次專題研究的責任人。第三時段為“日常事務”,具體的事務有:教材分析,集體備課,評課、議課,考試研究,試題評析,日雜事務布置。
“主題教研”,指在“專題研究”這一環節中,一次教研會一個主題,這樣使得主題集中,中心明確。譬如語文學科“如何上好材料作文課?”,數學學科“中考24題的命題方向與解題策略”等。
“三定三段式主題教研”,任務明確,要求細致,研究氛圍濃,可操作性強,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把學科教研會開成事務會。
抓命脈――扎實做好教師培訓
命脈者,比喻生死相關的事物也。就學校而言,學校的昌盛與衰落,教師是關鍵,而教師培訓就是命脈。清華“終身校長””梅貽琦提出的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于中學有同樣重要的意義。
我們的教師培訓,形式多樣,有扎根高校的研究生學歷提高培訓,有借力主管部門的國培、市培,更看重的是立足校本的“教師職業規劃”、“藍結對師帶徒”,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以課會友”、“同課異構”等形式扎實做好教師培訓。
數學學科組對新教師的培訓措施就是一個很好的范例:
因課指導
聽課:新入職的教師每周聽課不少于5節,原則上聽一節上一節;
視導:指導教師每周至少聽指導對象1節課,并及時進行點評;
同課異構:每周的教研課均采取“同課異構”的形式,新、老教師上同一內容,上課前反復磨課,讓執教者在磨課中成長。
試題研究
每一個數學老師在做完學生集體使用的同步課輔書外,還需另準備并同步做完《培優競賽新方法》,再加每兩周做一套中考題,并寫出做題感悟。
針對數學學科特點,除對“賽課”之外,學科組舉行 “賽題”比賽, 30歲以下和未教過畢業班的老師參加“做題大賽”,對大賽優秀者進行單獨頒獎,其結果作為“名師評價”的校級物化成果。
專題培訓
規劃教師專題培訓,從全校數學組中遴選優秀教師作專題講座。
強化例(習)題教學研究
每周一各年級備課組選取試題、指定教師,并將試題制成電子文檔和ppt,上交到教務處,然后由教務處統籌印制給數學老師。周二教研會時,負責講題的老師就講所選試題進行講解,然后集中對講題者進行點評;
破關鍵――著實抓好命題工作。
有人這樣形容過:教學圍繞考試轉,考試圍繞試題轉,試題就是教學的指揮棒?;诖?,我們在抓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抓好命題工作。
首先,成立兩級命題小組
學校命題小組有兩級,分校級和年級組級,學校教務處負責校級命題小組的工作,年級組負責年級組級命題小組的工作;成員的構成:先在學科組發動,由教師個人申報,然后學校、年級組根據報名情況擇優組建。
其次,提出具體的命題要求
檢測內容:除初三復習階段外,其余考試命題一律以課標要求為準,在命題過程中堅持“教什么,考什么”的原則;
難度系數:按7:2:1的比例系數命題,控制好兩端人數,即控制不及格人數和高分段人數,平均分控制在總分的80%左右;
命題過程:命題人和審題人一起開展研討,依據命題雙向細目表,梳理知識考點,確定題量題型,確定難度系數;命題人執筆獨立命題;審題人獨立做題,然后依據命題雙向細目表進行審核修訂;試題使用后在學科組內進行評議和評價。
試卷結構:七、八、九年級的周周清小檢測試題均按A、B卷設置,階段性考試試題一般按中考卷樣命制。
第三,明確管理層級和程序
簡單地用一個表格來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