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劃算的交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1教學觀念滯后大多數技工學??側匀淮嬖凇拜p實踐重理論”或者理論和實踐“不掛鉤”的問題,對于計算機這種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其順利發展。由于技校管理層不重視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不愿意配備硬件設施,學生想實踐但是缺乏條件;部分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教學觀念滯后,認為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是相互獨立的,造成實踐和理論脫節。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要滿足社會需求,就必須不斷更新教學方式和教學觀念。對于上述技校,即使學生掌握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依靠理論知識獲得了計算機等級證書,但是一旦參加工作,輕視實踐的教學方式的短板就顯現出來了。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勢必會有更高的人才需求,對人才的綜合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教材、課程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技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教材和課程結構不夠合理。對于計算機教學,應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和學生的水平選擇,但是很多技校更換教材的周期很長,部分院校的實踐教材和理論知識教材分開,很難達到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再者,計算機技術發展突飛猛進,并且和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逐漸緊密,但是技校沒有注意到這一點,教材內容滯后。舉例來說,傳統的HTML制作的網頁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CSS、Javascript技術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大多是技校計算機教材缺乏這個方面的內容,不能與時俱進,陳舊的知識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即使進入社會,技能和社會需求也是脫節的。
1.3教學方式枯燥無味兼具實踐性和理論性,這是計算機教學具有的特點,在實際學習過程中,也要求學生實踐和理論相結合,這就是技校提倡的一體化教學方式??v觀現今的技校計算機教學,大部分仍然是“填鴨式”的知識灌輸,學生在教學中非常被動;理論知識講解完后,教學習慣給學生布置作業。這種教學方法枯燥無味,過于單一。計算機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如果缺乏實踐,也就缺少了由“抽象知識”到“具體知識”的轉化過程,難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很多技校缺乏足夠的硬件設施,教師也不愿去轉變教學方法,認為這是浪費時間和精力,落后的教學方法嚴重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1.4管理方式有缺陷大部分技校已經建立了機房,能夠滿足學生最基本的計算機操作需求,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有病毒、垃圾等,由此產生計算機死機、系統損壞等問題,長此以往,計算機損毀嚴重,對于技校來說,這是缺乏有效管理的體現。
2.一體化教學方式的具體實施
2.1樹立對教學對象的正確態度相比于高中生,技校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方式都有較大差別,技校學生的智力特點比較特別,并別偏重于形象思維,通過教學可以培養為實踐性技術人才。對于高中生和技校學生,勢必不能采用相同的培養方法,所以,計算機教學的課程安排、教學組織等都要針對技校學生做具體安排。對于技工學校的學生來說,走入社會得到好的工作是主要目標。對于技工學校來說,轉變教學觀念和方法是當務之急,技校應根據社會需求,培養學生的自我提升能力,做到理論知識實踐操作技能的雙向培養。對于教師來說,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自己的“導學”作用,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更加重要,一方面,教師應盡力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將一體化教學觀念落到實處,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高,而不僅僅是提高考試成績和獲得計算機等級證書。
2.2開發一體化教學課程目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是讓學生知道“怎么做”而不是“為什么”,和教材的編寫思想不相符合,造成計算機教學中存在問題,也不符合技校學生的思維特點。對于技校來說,開發一體化教學課程非常重要。現在的計算機教材,只是按部就班的講解軟件使用方法,將具體的操作方法列舉出來,內容較為枯燥,學生即使掌握了,也沒有很大幫助,因為他們沒有獲取實質性的計算機知識。技校應采用和實踐結合較為緊密的計算機教材,讓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將知識和實踐聯合起來?!肮び破涫卤叵壤淦鳌?,在計算機教學中,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工具,技校應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材,優質教材應注重“工學一體化”,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案例而不僅僅是枯燥的理論知識,通過任務式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習,教材內容難易適中。設計一體化教學課程,教師應注意幾個方面。教材中應有具體案例,并且案例要有較強的實踐性、針對性,更加生活化,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各個案例之間應聯系緊密,能夠形成教學系統,應按照學生水平由易到難的設置。為學生設置上機課程,讓學生有更多機會鍛煉實踐操作技能。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2.3設立一體化計算機教室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在多媒體教師中講解理論知識,然后讓學生在機房中自己操作,雖然教師詳細講解了計算機的操作方法,但是到了機房,學生可能又忘記了,教師可能還要重新講解一遍,費時費力,效果也不好,事倍功半,再者,這種教學方式也不符合技校實踐技能為主的教學觀念。技校應為學生設計一體化計算機教師,有兩種方式。第一是在機房計算機中預裝多媒體控制軟件,教師可以控制學生的計算機,在學生屏幕上演示具體的操作方法,學生的記憶會更加深刻;第二種是在機房中設置投影儀和幕布,教師利用投影儀、幕布和計算機,變講解邊操作,真正實現理論和實踐操作相結合。這種教學方法更加靈活生動,教師能夠發現學生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加以解決和引導,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
2.4運用分組、分層、合作的教學方式對于技校學生來說,由于知識水平參差不齊,對計算機知識的了解程度也不盡相同,在實際教學中,有的學生對教學內容可能已有一定了解,但是有些學生卻根本不知道,要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差異化、個性化的教學,教師應該依舊學生水平對學生進行分層,即1、2、3三層,每層選擇一到兩個學生作為小組長。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以知識水平最低的第3層學生為基礎,著重培養第2層學生,適當的給1層學生增加練習難度。學生分組學習,遇到問題和困難可以小組討論解決,教師也應該給與適當的指導。這種學習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提高自己水平的同時又能夠幫助別人,這種差異化的教學方式,能夠滿足每個學生的需求,教學效果較好。
3.結束語
關鍵詞: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2月18日
會計電算化是伴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產生的,應用性非常強,是會計工作的發展方向。學會熟練使用專業財務軟件,進行日常會計業務的處理,已成為會計從業人員的一種基本技能要求。電算化是高校會計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好壞關系到會計專業畢業生能否勝任本職工作。
一、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中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實踐教學目標不明確。目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或會計電算化課程設置中,大部分學校只有一門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內容大體為計算機基礎知識、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理論和原理、財務軟件的應用以及一些簡單的實訓操作。在較短的課程安排中,學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簡單的操作,基本上上完課就已經忘記了。
另外,目前許多高校尚未明確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目標,其實踐教學仍停留在傳統的會計電算化教學階段,在教學上只側重會計核算軟件的應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所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與電算化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無法從現有的會計學理論上來弄懂電算化記賬原理,只是簡單地把會計電算化教學等同于用電腦和會計軟件完成另一種方式的會計實驗,更談不上在當前信息化環境下對會計信息系統應用的掌握程度。
2、會計電算化課師資培訓滯后。與會計軟件業的迅速發展相比,電算化的教學存在明顯的滯后現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老化,知識更新太慢,實踐技能不強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長期以來,大家對會計專業課程的普遍認識是理論性強,變化緩慢,通過授課教師的潛心自學就已足夠完成充電任務,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相關管理學理論等的不斷發展,會計電算化軟件的開發也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以用友軟件公司的產品為例,從單機版到網絡版,從單一的賬務核算系統到集核算、管理于一體的管理型軟件系統,從單一的財務系統到集成化的ERP系統,僅用了幾年時間。再加上會計電算化是一門高度復合的理論性、實踐性俱強的課程,對于一名稱職的會計電算化教師來說,僅計算機方面就需要精通或掌握操作系統、網絡、數據庫、編程等多方面內容,這僅憑教師自身潛心攻讀書本是遠遠不夠的。
3、實踐組織方式不合理。目前,大多數院校,電算化實驗的組織方式只采用混崗方式,即要求每一位學生充當不同的角色,如系統管理員、賬套主管、制單員、出納、審核員、會計主管等,各自單獨完成模擬企業賬套的全部實驗內容?;鞃彿绞诫m然可以讓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對各項專業技能得到系統的、全面的掌握,但是操作員換來換去,大多數學生容易犯錯誤,經常出現出納制單或主管制單,導致出納簽字和審核憑證進行不了,也無法使學生感受到企業實際工作中會計崗位分工與內部牽制制度,以及會計憑證在各崗位之間的傳遞過程。
4、缺乏接近企業實際的、全面的案例。目前,在財會專業中,手工會計模擬實驗實訓教材較多,而適合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實驗實訓的教材很少,多數來源于軟件公司的培訓資料,這些資料對于項目管理、采購管理、存貨管理、成本及銷售管理等方面涉及的很少,經濟業務過于簡單,有時與實際不符,不能充分使用軟件所提供的各項功能,直接影響實驗實訓的教學效果,甚至會影響教學和學習進度。這種狀況如果長期存在下去,將很難達到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學質量的建議
1、合理設置課程與實踐教學目標。在課程設計方面,把理論講述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在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理論如概念、發展情況、數據處理做簡單的介紹,讓學生做一般性了解。對于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應用會結合實訓操作課程做進一步的介紹和說明,使得學生能把基本原理的知識與實際運用的操作相結合起來。
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會計信息化領域高技能人才為根本,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的指導思想,以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和財務軟件為載體,結合課程考核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實行雙證書制,充分體現能力為本、素質為先,實現學生學習與職業崗位零距離,畢業生零庫存,提高學生的社會認可程度。通過實踐教學:一是使學生掌握會計核算軟件的工作原理。二是能熟練應用典型會計核算軟件完成會計電算化工作;熟悉基層單位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主要工作內容,具備組織實施各項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知識和必要技能。三是取得財政部門頒發的初級會計電算化合格證書。
2、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師的實踐技能。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會計電算化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才能更好地組織、指導學生實踐。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第一,教師要認真備好每一次課。會計電算化教學一般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師要上好每一次課,則自身不能脫離實踐,首先針對實踐內容,上機反復實踐,實踐過程中隨時記錄有關問題,然后在備課本上安排上機內容、流程、目標等內容。這樣防止自己對軟件操作不夠熟練或對操作過程中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做出確切的答復,最終導致課程教學效率不高;第二,會計電算化教師要定期接受軟件公司的培訓,或是專業進修。在學院財力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應把相關教師送到財務軟件公司學習,或聘請財務軟件公司的技術經理經常來校給會計電算化教師舉辦技術講座;也可以參照軟件公司對技術人員的技術資格認證辦法對相關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認證工作,從而使教師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很好地結合起來;第三,采用 “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養“雙師型”教師,提高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水平。專業教師應該深入企業實際,考察了解會計電算化軟件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如操作人員在實際應用中容易出現哪些問題?企業在實施會計電算化過程中存在哪些障礙?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組織實踐教學,更好地指導學生。
3、采用分崗和混崗二者結合的實踐組織方式。改變實踐組織方式,在教學中首先采用分崗實踐教學,使學生先明確各崗位的權限與職責,理清自己需要干什么。以三人為一組,分別賦予財會主管、出納和制單員的角色,學生輪換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分工完成實驗中的相應任務。這樣,既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不同崗位的工作與職責,同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再讓學生進行混崗實踐,增強他們的業務能力。
4、完善會計電算化實踐性教學中的案例。組織教師開發、編寫與電算化實踐性教學相配套的教學案例庫,庫中案例來源可通過以下途徑取得:教師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深入企事業單位,收集實際工作的案例;鼓勵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幫助企事業單位做一些實際工作,既鍛煉動手能力,同時也可收集一些會計資料作為教學案例;教師可以根據有關資料,結合實際工作情況,經過整理作為教學案例。在設計和選擇會計案例時應注意教學案例必須符合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實際,不能主觀造成,教學案例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能反映經濟業務的共性,同時教學案例要有一定的難度,不要過于簡單,讓學生充分使用軟件所提供的各項功能,利于提高學生的業務綜合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教兵.關于高職會計電算化專業會計實用軟件課程建設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3.
[2]甘玲俐.項目教學法在高職院校會計電算化課程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0.5.
一、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中的問題
1、課程設置不合理,實踐教學目標不明確。目前,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或會計電算化課程設置中,大部分學校只有一門會計電算化課程,教學內容大體為計算機基礎知識、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理論和原理、財務軟件的應用以及一些簡單的實訓操作。在較短的課程安排中,學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簡單的操作,基本上上完課就已經忘記了。
另外,目前許多高校尚未明確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目標,其實踐教學仍停留在傳統的會計電算化教學階段,在教學上只側重會計核算軟件的應用。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所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與電算化相關的基本理論知識,無法從現有的會計學理論上來弄懂電算化記賬原理,只是簡單地把會計電算化教學等同于用電腦和會計軟件完成另一種方式的會計實驗,更談不上在當前信息化環境下對會計信息系統應用的掌握程度。
2、會計電算化課師資培訓滯后。與會計軟件業的迅速發展相比,電算化的教學存在明顯的滯后現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老化,知識更新太慢,實踐技能不強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長期以來,大家對會計專業課程的普遍認識是理論性強,變化緩慢,通過授課教師的潛心自學就已足夠完成充電任務,但是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相關管理學理論等的不斷發展,會計電算化軟件的開發也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以用友軟件公司的產品為例,從單機版到網絡版,從單一的賬務核算系統到集核算、管理于一體的管理型軟件系統,從單一的財務系統到集成化的ERP系統,僅用了幾年時間。再加上會計電算化是一門高度復合的理論性、實踐性俱強的課程,對于一名稱職的會計電算化教師來說,僅計算機方面就需要精通或掌握操作系統、網絡、數據庫、編程等多方面內容,這僅憑教師自身潛心攻讀書本是遠遠不夠的。
3、實踐組織方式不合理。目前,大多數院校,電算化實驗的組織方式只采用混崗方式,即要求每一位學生充當不同的角色,如系統管理員、賬套主管、制單員、出納、審核員、會計主管等,各自單獨完成模擬企業賬套的全部實驗內容。混崗方式雖然可以讓學生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對各項專業技能得到系統的、全面的掌握,但是操作員換來換去,大多數學生容易犯錯誤,經常出現出納制單或主管制單,導致出納簽字和審核憑證進行不了,也無法使學生感受到企業實際工作中會計崗位分工與內部牽制制度,以及會計憑證在各崗位之間的傳遞過程。
4、缺乏接近企業實際的、全面的案例。目前,在財會專業中,手工會計模擬實驗實訓教材較多,而適合高職高專會計電算化實驗實訓的教材很少,多數來源于軟件公司的培訓資料,這些資料對于項目管理、采購管理、存貨管理、成本及銷售管理等方面涉及的很少,經濟業務過于簡單,有時與實際不符,不能充分使用軟件所提供的各項功能,直接影響實驗實訓的教學效果,甚至會影響教學和學習進度。這種狀況如果長期存在下去,將很難達到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學質量的建議
1、合理設置課程與實踐教學目標。在課程設計方面,把理論講述與實踐操作相結合。在會計電算化的基本理論如概念、發展情況、數據處理做簡單的介紹,讓學生做一般性了解。對于會計電算化軟件的應用會結合實訓操作課程做進一步的介紹和說明,使得學生能把基本原理的知識與實際運用的操作相結合起來。
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方案的設計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會計信息化領域高技能人才為根本,以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為目標的指導思想,以會計電算化模擬實驗室和財務軟件為載體,結合課程考核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實行雙證書制,充分體現能力為本、素質為先,實現學生學習與職業崗位零距離,畢業生零庫存,提高學生的社會認可程度。通過實踐教學:一是使學生掌握會計核算軟件的工作原理。二是能熟練應用典型會計核算軟件完成會計電算化工作;熟悉基層單位實現會計電算化的主要工作內容,具備組織實施各項會計電算化工作的知識和必要技能。三是取得財政部門頒發的初級會計電算化合格證書。
2、提高會計電算化教師的實踐技能。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會計電算化教師要從自身做起,才能更好地組織、指導學生實踐。這就要求教師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第一,教師要認真備好每一次課。會計電算化教學一般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教師要上好每一次課,則自身不能脫離實踐,首先針對實踐內容,上機反復實踐,實踐過程中隨時記錄有關問題,然后在備課本上安排上機內容、流程、目標等內容。這樣防止自己對軟件操作不夠熟練或對操作過程中學生存在的一些問題不能做出確切的答復,最終導致課程教學效率不高;第二,會計電算化教師要定期接受軟件公司的培訓,或是專業進修。在學院財力狀況允許的情況下,應把相關教師送到財務軟件公司學習,或聘請財務軟件公司的技術經理經常來校給會計電算化教師舉辦技術講座;也可以參照軟件公司對技術人員的技術資格認證辦法對相關教師進行定期的培訓認證工作,從而使教師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很好地結合起來;第三,采用 “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養“雙師型”教師,提高會計電算化的實踐水平。專業教師應該深入企業實際,考察了解會計電算化軟件在企業中的實際應用情況。如操作人員在實際應用中容易出現哪些問題?企業在實施會計電算化過程中存在哪些障礙?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組織實踐教學,更好地指導學生。
3、采用分崗和混崗二者結合的實踐組織方式。改變實踐組織方式,在教學中首先采用分崗實踐教學,使學生先明確各崗位的權限與職責,理清自己需要干什么。以三人為一組,分別賦予財會主管、出納和制單員的角色,學生輪換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分工完成實驗中的相應任務。這樣,既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不同崗位的工作與職責,同時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再讓學生進行混崗實踐,增強他們的業務能力。
摘 要:由于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相對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強,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一直是困擾中、高級職業院校廣大一線教師的難題。近幾年,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職業學校全面開展,這就為職業學校的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機。作為不僅僅是計算機專業,而且是各大專業的公共課程,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完全可以吸收一體化理念的精華,結合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設計出全新的教學形式。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對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提出了見解。
關鍵詞 :一體化教學理念 模塊 項目 學習單元 工作頁
當今社會,計算機在我們生活和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因此具備計算機基本操作和使用技能,與英語、汽車駕駛一并成為當代人必須盡力去掌握的三大實用技能。
一、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在職業院校中的現狀
在中、高級職業院校中,計算機基礎課程普遍作為各個專業的公共課程,是每個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本領。就筆者的學校來說,計算機基礎這門課主要由計算機發展史、硬件分類、操作系統使用、常用OFFICE軟件、網絡應用等部分組成,內容涵蓋了計算機基本操作的主要方面,達到教學的要求,而關鍵的問題就是怎么教、怎么學。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以教材為中心,理論課堂講授結合學生上機練習來完成課程的學習,但是如今職業學校特別是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整體素質下滑,學生學習熱情和積極性,以及學習能力普遍不高,傳統的教育方式很難滿足教學效果的需要,理實的脫節增加了學生掌握知識的難度,枯燥的基礎課內容甚至容易滋生學生的厭學情緒,直至對學習喪失興趣和動力。因此,從學生特點出發,設計符合他們自身情況的教學方式,成為我們一直研究和探索的目標。
二、一體化理念的推廣帶來了教學改革契機
近年來,隨著一體化教學理念的提出并得到廣泛的認可,各大院校紛紛在重點專業中開展一體化教學改革,筆者學校于2010年率先在數控專業中開始一體化教學改革,并取得不錯的效果。如今,各個專業也開始進行符合專業自身特點的一體化教學形式設計。一體化教學理念強調“工作即學習,學習即工作,做中學,學中做”,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學習與崗位工作密切相關,突出學生為主體,提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開發,注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這些理念非常吻合計算機專業的教學和崗位要求,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設計亦可從中吸取精華。
三、結合一體化教學理念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設計
筆者多年來從事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工作,深知基礎課教學過程的艱辛,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近年來,隨著多次參加一體化師資培訓,以及與外校同行廣泛深入的交流,筆者大膽地在自己所任課的班級中選取綜合條件較好的班作為試點,率先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一體化教學改革實踐,并得到學校教務部門的大力支持。教學設計有以下主要思路。
1.教學內容模塊化
由于目前市面上并沒有計算機基礎課程專門的一體化教材,因此在沿用現有教材的條件下,將授課內容重新整合,刪除一些不常用的內容(如二進制和十六進制的計算),將整合后的內容進行模塊化,每個模塊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要求。整合后的模塊大致有以下3個。
(1)基礎認知模塊。由計算機發展史概述和網絡應用組成,這部分以學生課外自學的形式為主。由于如今的學生基本都已掌握上網的基本技能,網絡應用部分主要引導學生學會通過網絡查找學習資料,提高自我學習能力。
(2)操作技能模塊。由文字錄入、硬件認知、操作系統應用、常用辦公軟件應用等部分組成,文字錄入不拘泥于教材中要求的五筆輸入法,結合學生平常的輸入習慣,只提出速度上的要求;硬件認知不僅要求會識別各個硬件的外觀,還要懂得一定的維護原理,掌握計算機組裝技術;操作系統應用除了文件操作外,還要懂得屏幕、外觀等設置,以及一些常用工具軟件的使用;辦公軟件重點學習Word、Excel、Powerpoint的使用,掌握文檔的編排、表格及圖表的建立、幻燈片的制作等;
(3)技能提升模塊。增設在教材中沒有的Photoshop、flash、網頁制作等實用技術內容,以入門操作為主,內容簡單易學,作為學生技能提升的部分,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1~2個內容進行學習,這樣既培養了興趣,也有利于為學生今后自學打好基礎。此外,技能提升模塊的學習情況不納入學生該課程成績(100分制)的計算,但可作為參考并給予一定附加分作為獎勵。
2.設計并制定一體化教學工作頁
根據每個模塊要求的學習任務,制定出相應的工作頁。工作頁主要包括學習要求、重難點介紹、學習任務概述、各個任務的測評表、主題討論、總結及心得體會等部分。將工作頁裝訂成冊,學生人手一本,既作為平常學習的指導性資料,也是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記錄。教學改為以工作頁為中心,教材作為輔助資料,供學生自主查閱一些基礎性及概念性的知識。
3.一體化教學形式設計與開展
(1)教學實施理念。教學的開展融入項目分組結合任務引領的教學理念,工作頁中所列的學習任務即為一個項目。先將學生分成3~4人組成的學習小組,選出組長,將工作頁中除開基礎技能模塊外的其他兩類模塊中的各個項目,根據難易度,選擇2~3個組成一個學習單元。每個學習小組模擬一個工作團隊,將學習單元中的每個項目分配給每個組員。教師結合工作頁中相關項目的學習要求布置具體的工作案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共同配合完成該案例的任務,然后小組中的同學進行角色輪換,再完成同類的新案例,直至每位同學都完成學習單元中的每個項目的學習。最后根據工作頁中的測評表進行小組評價、組間互評、教師總評給出成績,并完成總結和主題討論。
比如,可以讓學生模擬一個電腦維護團隊,團隊中有負責人(組長)、技術員、文員組成,將操作技能模塊中的操作系統應用、硬件認知、文字錄入及辦公軟件應用組成一個學習單元。教師向學習小組提出滿足工作頁學習要求的具體的工作案例,小組中的每位同學根據分工對應其中一個項目的學習,通過在課后或課堂上查閱書籍、上網搜索等自主學習的方式來完成基礎的積累。教師在此過程中負責必要的指導和監督。工作案例從接單到訂單處理、硬件選擇及組裝、故障檢測及排除,再到客戶(主要由教師扮演)個人信息、意見反饋等相關資料(文字及圖表)的收集和建檔,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小組各成員互相配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工作。完成一個工作案例后,進行簡單的小組總結及點評,然后小組內進行角色輪換,開始新的同類工作案例的任務。
基礎技能模塊作為學生基礎認知部分,由學生自學完成,教師僅需進行總結和組織主題討論,來了解學生的自學情況。
(2)教學開展過程。根據筆者學校一體化教學的指導思想,每個學習單元的教學主要由任務導入、任務進行、任務完成和任務評價四個部分組成。
① 任務導入。該環節以教師行動為主,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a. 在考慮學生基礎及能力的前提下,尊重學生的喜好,進行分組,確定組長。
b. 根據工作頁中相關項目的學習要求制定出具體的工作案例,明確任務的完成時間,并向學生講解通過案例的工作和學習過程,應完成的任務及目標,讓學生對所要完成的任務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c. 讓小組中的每一個學生明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及角色應具備的能力。
② 任務進行。學生在明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要完成的工作后,通過查閱參考資料、課本等方式完成自主學習,進行基礎知識的積累,其間穿行分組討論,對案例任務的總目標進行分析,交流自主學習心得及體會,交換學習意見,進一步明確各自的工作任務要求。
③ 任務完成。學生根據工作任務要求逐步完成任務,教師在此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導,主要還是由學生通過應用自主學習到的知識來完成任務。
④ 任務評價。每個工作案例完成后,進行角色輪換學習,所有輪換學習完成后,進入任務評價環節。根據工作頁上的相關測評表,先以小組為單位,由組長組織進行小組內評價,對每位成員完成的情況進行點評并打分,然后是組與組之間的測評,根據組間交流和匯報的結果,各組間互相打分,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和打分,給出小組及個人成績。在課程教學結束后,綜合各模塊的得分情況,給出學生課程總成績,不再進行專門的課程考試。
(3)教學開展的效果。角色扮演為主的情景式一體化教學使課堂活躍度大大增加,學生不再是被動式地接受教育,而成為了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學習的興趣,開發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擔當主導的角色,只需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并對教學場面進行全方面把控。有分工,可以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任務,增強責任感;有目標,可以讓學生學習起來不再一頭霧水;有分享,學生將自己完成任務的情況和大家分享,讓學生有成就感,同時可以通過交流來吸收別人的長處;有評價,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勝心,不甘人后,不斷勇攀高峰。
四、小結
雖然計算機基礎課程程的一體化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作為新生事物,現有的硬件和課堂環境仍然跟不上一體化教學的要求,有很多環節比如資料查找,只能鼓勵學生多利用課后時間完成。此外,學生機房是早期建設的,沒有專門教學區域的劃分,如討論區、學習區、演示區等,這些現實的困難都需要花心思去變通解決。因此,從長遠角度來說,建設計算機專業各相關的一體化教室,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1)會計電算化教學以傳授理論為主,缺乏多元化實踐形式。當前,會計電算化教學仍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具體來說,會計電算化理論知識分為電腦基礎知識及電算化會計處理模塊,電腦基礎知識部分主要是有效了解并熟悉電腦硬件及軟件的相關配置。電算化處理模塊主要指的是ERP系統的應用,包括基礎設置、總賬、固定資產、應收應付、賬務處理及報表管理幾大模塊,這也是會計電算化的核心組成部分。電腦基礎知識與電算化會計處理模塊共同形成會計電算化科目的理論基礎。此外,會計電算化的實踐形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現有的手工模擬及手工做賬的方式,但還是缺乏多元化的實踐形式,仍以會計電算化軟件教學為主。
(2)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教學模式趨現,但實施效果相對不足。在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實踐中,以賽促學、以學參賽的教學模式近幾年出現,反映了對會計電算化實踐技能的重視。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是以參加技能比賽的形式,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操作能力,從而提升會計專業的未來就業競爭力。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近幾年呈現出一定的發展趨勢,但實施效果相對不足。這主要表現在:第一,以賽促學教學模式大多流于形式,沒用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第二,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教學模式地區間存在較大差異,經濟發達的東部沿海城市職業類院校,由于重視會計實踐及操作技能,以賽促學教學實踐發展相對較好,而其他地區發展相對不足。
二、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1)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會計學科和會計行業的有效進步。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能夠豐富會計學科的教學實踐,有效促進會計行業的發展進步。具體來說,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突破了原有會計學科教學的固化模式,將競賽機制引入會計電算化學習。通過會計職業技能比賽,一方面將理論知識反映到實際應用當中,調整原有的理論不相符節點,在實踐中得到驗證,另一方面,增強會計專業學生應對工作的實際能力,以賽促學、以賽促實。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在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會計行業的有效進步。這主要表現在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可以為未來工作實踐提供有益支持,使財務人員尤其是會計人員更能適應會計行業注重實踐與實用的要求。
(2)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提升了會計相關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這種實踐能力主要是指操作技能與實踐參與性。會計、審計及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是會計電算化教學的主要授課對象,這三個學科具有很強的財務處理及財務實踐的特點。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尋求在傳統的電算化教學實踐中尋找到授課的新形式,從而能夠吸引會計相關專業學生參與其中,實現有效實踐。如,用友和金蝶公司每年都會舉辦會計電算化高校技能大賽,通過競賽方式讓會計相關專業學生積極參與電算化實踐,從而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
(3)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的模式使教學形式更加豐富。目前會計電算化的教學形式呈現出軟件教學常態化、實踐操作多樣化、技能提升有效化的發展新特點。軟件教學常態化是指會計電算化的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軟件的操作與實踐,以軟件演示教學替代原有的理論知識講授,使教學過程更加符合未來工作的實際需要。實踐操作多樣化與技能提升有效化是針對以賽促學的新模式而提出的,具體來說,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使會計及相關專業學生突破了課堂教學獲取知識的局限,將相當比例的時間和精力放到了會計職業技能大賽的實踐模塊,理論知識演化為實踐能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操作能力與實戰技能。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的形式極大豐富了會計學科的教學模式。
三、進一步發展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的有效策略
(1)不斷豐富會計電算化競賽的內容,增強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的可操作性。在當前情況下,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仍然處在探索發展階段。為增強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的吸引力,應注重豐富會計電算化競賽的內容,并使會計電算化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具體來說,可以通過舉辦多樣化的會計職業技能大賽提升會計相關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操作技能,也可以增加電算化競賽的舉辦層次,分階段、分層級、分特點,實現電算化競賽的豐富多元。此外,會計電算化競賽只有具有可操作性,才能有效發揮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的優勢,所以,會計電算化競賽的實行要充分考慮到賽事經費、會計相關學生參與度及賽事影響范圍等多種因素。尤其是會計及相關專業學生參與度和競賽輻射范圍是影響以賽促學教學模式效果的主導性因素,故應鼓勵學生參加輻射范圍廣、參與度高的會計電算化比賽,從根本上提升以賽促學教學模式的質量與水平。
關鍵詞:金蓮花(Trollius chinensis);綠原酸;提取工藝;人工種植;含量
中圖分類號:R284.2;R28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21-5296-03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of C
hlorogenic Acid in Globeflower and Its Content Comparison
LIANG Yong-feng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Ningxia Teachers University, Guyuan 756000,Ningxia,China)
Abstract: Single factor tests and orthogonal experiment were adopted to study the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in globeflower(Trollius chinensis) by the microwave extraction method and th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in globeflower was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were microwave power 450 W, the ratio of the material to liquid 1∶25, volume fraction of ethanol 70%, microwave irradiation time 45 min and solvent pH 7. Th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in artificial planting globeflower was higher than the wild varieties,reaching 6.686%. The artificial planting globeflower there fore could be used in the medicin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globeflower(Trollius chinensis); chlorogenic acid; extraction technology; artificial planting; content
金蓮花(Trollius chinensis)為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的干燥花,又稱旱荷、寒荷、陸地蓮、旱地蓮、金梅草、金疙瘩、旱金蓮,其味苦、性寒、無毒,可治口瘡喉腫、浮熱牙宣、耳疼目痛[1]。全世界約有25種,其中我國有16種[2],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內蒙古、新疆、四川、云南、陜西、甘肅、青海等省,山西、河北省是傳統的金蓮花道地產地和栽培地[3]?,F代藥理研究表明,金蓮花具有抗菌、抗病毒等活性,用于治療慢性扁桃體炎、感冒、發燒、急性鼓膜炎、尿路感染等其他炎癥[4]。金蓮花除了主要含有黃酮類化合物外,還含有綠原酸[5], 綠原酸具有抗菌作用。因此,綠原酸含量的高低也是評判金蓮花質量的標準之一[6]。
本試驗采用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優化微波輻射提取金蓮花中綠原酸的最佳工藝。通過測量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工種植金蓮花不同部位綠原酸的含量,并與野生金蓮花中綠原酸含量進行比較來判斷其藥用價值,為生產優質金蓮花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人工種植金蓮花,采自寧夏隆德縣西北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種植基地;河北省承德、山西省五臺山、內蒙古赤峰、吉林省長白山產的野生金蓮花購買于寧夏明德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由中藥師、職業藥劑師趙建軍鑒定。將所采樣品放入恒溫箱中,在60 ℃烘干至恒重,取出后自然陰干,粉碎,過80目篩,備用;綠原酸標準品(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質量分數99%),乙醇、H2SO4、NaOH等試劑均為分析純。
2012年10—12月在寧夏師范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分析化學實驗室完成提取工藝優化和含量測定。
1.2 儀器
UV-245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日本島津公司);XH-300A型微波催化合成/萃取儀(北京祥鵠科技發展有限公司);FW-177型中草藥粉碎機(天津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pHs-2C型精密酸度計(上海雷磁儀器廠);L-S型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公司);RE-52A型旋轉蒸發儀(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
1.3 方法
1.3.1 標準曲線的繪制 準確稱取綠原酸標準品1.0 mg,用乙醇溶解定容至50 mL,配制成20 μg/mL的綠原酸對照品儲備液。取0.5 mL綠原酸對照品儲備液于10 mL量瓶中,加乙醇定容,搖勻,用UV-2450 型紫外可見光分光光度計在200~400 nm 波長范圍內掃描,確定綠原酸標準品的最大吸收波長為329 nm。用乙醇將綠原酸標準對照品配制成 2.0、5.0、7.5、10.0、12.5 μg/mL 5個質量濃度的溶液,在波長329 nm下測定其吸光度(A)。以吸光度(A)為縱坐標,綠原酸質量濃度(C)為橫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到回歸方程為:A=0.055 30C-0.003 395,R2=0.999 7,表明綠原酸標準品在1~15 μg/mL范圍內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1.3.2 金蓮花中綠原酸含量的測定 準確稱取1.00 g粉碎的金蓮花樣品,按料液比1∶25、乙醇體積分數70%、pH 7下浸潤0.5 h,然后在微波輻射功率450 W下輻射45 min,浸提過濾,將濾渣在同樣條件下再浸提1次,合并2次所得濾液,60 ℃干燥,得到綠原酸粗提物。將綠原酸粗提物用0.2 mol/L HCl溶解[7],定容至100 mL,得到綠原酸樣品溶液。
取樣品溶液0.1 mL,用乙醇溶解定容至50 mL,測定波長329 nm處樣品的吸光度。
綠原酸的提取量=綠原酸質量濃度×10-6×稀釋倍數
綠原酸的含量=綠原酸的提取量×100/金蓮花樣品質量
1.3.3 單因素試驗 采用單因素試驗分別考察微波輻射功率400、450、500、550、600 W,料液比(g∶mL)1∶10、1∶15、1∶20、1∶25、1∶30,乙醇溶劑體積分數50%、60%、70%、80%、90%,微波輻射時間30、45、60、75、90 min,溶劑pH 4、5、6、7、8,對微波輻射提取金蓮花中綠原酸的影響。每個因素試驗均稱取1.00 g金蓮花5份,除變量因素外,選擇微波輻射功率500 W,乙醇質量分數70%,微波輻射時間45 min,pH為7,固定料液比1∶20進行試驗。
1.3.4 正交試驗 以綠原酸含量為檢測指標,采用 L16(45)正交試驗來篩選提取金蓮花中綠原酸的最佳工藝,因素和水平見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單因素試驗結果
不同試驗因素對綠原酸含量的影響不同。微波輻射功率為400、450、500、550、600 W時,綠原酸質量分數分別為4.532%、5.164%、5.391%、5.186%和4.495%,故確定最適宜的微波輻射功率為500 W;料液比為1∶10、1∶15、1∶20、1∶25、1∶30時,綠原酸質量分數分別為3.689%、4.532%、5.541%、5.569%和5.563%,故確定最適宜的料液比為1:25;乙醇溶劑體積分數為50%、60%、70%、80%、90%時,綠原酸質量分數分別為4.313%、4.914%、5.536%、4.592%和3.941%,確定用體積分數70%的乙醇提取金蓮花中綠原酸的效果最好;微波輻射時間為30、45、60、75、90 min,綠原酸質量分數分別為4.946%、5.638%、5.103%、4.625%和4.102%,確定適宜的微波輻射時間是45 min;pH為4、5、6、7、8時,綠原酸質量分數分別為4.164%、4.534%、5.016%、5.438%和4.803%。因此,最適宜提取綠原酸的條件是pH為7。
2.2 正交試驗結果
從表2可知,在本試驗條件下,影響金蓮花中綠原酸提取的主要因素是乙醇溶劑體積分數,影響從大到小依次為C、D、E、B、A,即乙醇溶劑體積分數、微波輻射時間、提取溶劑酸堿性、料液比、微波輻射功率,最佳工藝條件是A2B3C2D2E4。
方差分析結果(表3)顯示,對微波輻射下提取金蓮花中綠原酸顯著影響的因素是乙醇溶劑體積分數和微波輻射時間,而微波輻射功率、料液比和溶劑pH對綠原酸的提取無顯著影響。因此,提取過程中應嚴格控制乙醇溶劑體積分數和微波輻射時間,微波輻射功率可降低,輻射時間可適當縮短。結合乙醇溶劑體積分數和微波輻射功率對金蓮花中綠原酸提取率的影響,在其他因素水平不變的情況下微波輻射法提取金蓮花中綠原酸,乙醇溶劑的體積分數確定為70%,微波輻射功率為450 W時提取效果最好。根據正交試驗結果綜合考慮,最佳提取工藝為微波輻射功率450 W,料液比1∶25,乙醇溶劑體積分數70%,微波輻射時間45 min,提取溶劑的pH為7。
2.3 驗證試驗結果
取適量粉碎后的金蓮花藥材,在正交試驗所得優化提取工藝條件下進行驗證試驗,得到綠原酸質量分數為6.686%(n=3)。表明在上述工藝條件下,提取的綠原酸含量高,達到優化工藝的目的。
2.4 金蓮花中綠原酸含量的比較
2.4.1 不同產地金蓮花中綠原酸含量的比較 對來自河北省承德、山西省五臺山、內蒙古赤峰、吉林省長白山產的野生金蓮花和寧夏隆德人工種植的金蓮花進行綠原酸提取,在正交試驗所得優化提取工藝條件下,得到綠原酸提取率分別為5.642%、5.685%、4.728%、4.573%、6.686%(n=3)。通過與河北省承德、山西省五臺山、內蒙古赤峰、吉林省長白山產的野生金蓮花綠原酸含量的比較,寧夏隆德人工種植的金蓮花綠原酸含量高于河北、山西等地產的金蓮花,完全能夠滿足藥用。
2.4.2 金蓮花不同部位綠原酸含量的比較 為了進一步開發金蓮花的藥用價值,在正交試驗所得優化提取工藝條件下對人工種植金蓮花不同部位的綠原酸進行提取,提取部位為花、葉、莖和根,所得綠原酸提取率分別為6.686%、4.683%、3.192%、1.281%(n=3)。
3 小結與討論
1)綠原酸的提取率隨微波輻射功率增大而增加,但是當微波輻射功率大于500 W時,綠原酸的提取率又開始降低??赡苁且驗殡S著微波功率的增加,對金蓮花細胞的破碎作用加強,綠原酸提取率增大,但當微波功率繼續增大時,隨著對細胞破碎作用的加強,溶解雜質也增大,有效成分溶解量減少,綠原酸提取率沒有提高反而下降。
2)綠原酸的提取率隨料液比的減少而增加。隨著料液比的減少,溶劑與原料接觸越充分,二者的傳質作用增強,綠原酸的提取率增大;當料液比小于1∶25時,提取率有所減小;如果繼續減少料液比,一是給綠原酸的純化帶來困難,二是浪費了溶劑。因此,確定料液比1∶25是金蓮花中綠原酸提取適宜的料液比。
3)本試驗中,隨著乙醇溶劑體積分數的增大,金蓮花中綠原酸提取率增加,當乙醇溶劑體積分數超過70%時,提取率反而下降。隨著乙醇溶劑體積分數的增加,乙醇對金蓮花溶解度增大,綠原酸的提取率也隨之增大;當乙醇體積分數超過70%時,金蓮花組織內的一些綠原酸不易被乙醇萃取,同時一些雜質如葉綠素等脂溶性物質的溶出量也隨之增大,綠原酸提取率下降[8]。
4)綠原酸的提取率隨微波輻射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微波輻射時間在45 min時,提取率最高;當輻射時間大于45 min時,提取率反而降低。這可能是隨著微波輻射時間的增加,提取物的雜質也隨著增加,這些雜質可能會吸附綠原酸,造成綠原酸提取率降低。
5)綠原酸的提取率隨溶劑pH的增大而增加,但pH大于7時,綠原酸的提取率又開始降低。這與綠原酸本身是一種有機酸有關,堿性條件下一部分綠原酸可能發生解離,導致綠原酸提取率下降。
4 小結
根據正交試驗結果,綜合考慮影響微波輻射下提取金蓮花中綠原酸的顯著因素是乙醇溶劑體積分數和微波輻射時間,因此應嚴格控制乙醇溶劑體積分數和微波輻射時間。最佳提取工藝條件是微波輻射功率450 W,料液比1∶25,乙醇溶劑體積分數70%,微波輻射時間45 min,提取溶劑pH為7。人工種植的金蓮花中綠原酸含量較高,完全能夠滿足藥用。除了花外,金蓮花的葉、莖中也含有較多的綠原酸,因此可以考慮將金蓮花的葉、莖作為藥用部位,進一步開發金蓮花的藥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3.256.
[2]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第二十七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70-88.
[3] 白宇明.中藥材金蓮花[J].中草藥,1994,25(6):29.
[4] 葉云峰,彭 勇,付 崗,等.藥用金蓮花研究新進展[J].中國現代中藥,2007,9(3):29.
[5] 文秀云,呂文龍.內蒙古地產蒙藥材金蓮花質量標準的分析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08,10(3):8-9.
[6] 王和平,吳 彪,郭淑艷,等.薄層掃描法測定復方金蓮花口服液中綠原酸的含量[J].中醫藥學報,1998(5):50.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 改革 應用
目前,隨著我國生產力水平的提升和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計算機已廣泛應用于生產、流通、消費等領域。面對部分技工院校計算機畢業生實際動手能力差、不能滿足企業需求的現狀,建議技工院校改革傳統教學模式,推廣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
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
傳統技工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分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理論課在教室上,實踐課在機房上,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許多弊端。
1 分離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理論課學完了,等到去機房上操作課的時候,有的理論已忘記,有的課堂理論與實踐操作不匹配、不同步,無法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由于備課內容、授課方式不同,容易出現學生在課堂學的理論在實踐課上用不到或已陳舊過時的現象。
2 限制學習情緒與職業情感。技工院校學生的學習是為將來的職業做準備,學習具有明顯的職業傾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分開進行,使學生不清楚理論的應用價值,容易造成理論學習的動力不足,難以激發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
3 影響個人發展與企業需求?,F代生產活動要求技術人才不僅能操作機器,而且具有進一步改革創新能力。脫離了理論指導的實踐教學,會把學生教育成只會簡單重復的操作,不能有效改進生產工藝和適應技術進步;脫離了實踐操作的理論教學,難以滿足企業對員工實踐操作能力的需求。
二、教學做一體化的特點
所謂教學做一體化,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中學,在學中做,在做中練,在練中學,在實踐中檢驗和提升理論知識,使學生盡快掌握操作技能,以實現計算機教學質量與效果的最大化。該教學模式具備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三個特點。
1 理論教學與訓練操作同步進行。通過教材一體化、場地一體化、教師一體化等措施,使教師授課與操作、學生聽課與操作同時開展,教、學、做同步進行、相互推動、一并提高。通過教師的理論講解,操作演示、巡回輔導等手法,讓學生通過聽、看、記、做等方式全面調動學習熱情,在做的過程中記憶和檢驗理論知識,使學生更快、更牢固地掌握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
2 重點突出實踐操作的主導地位。教學做一體化就是按照“服務專業,實用為主”的思路,確定教學內容和要求,設置教學環節和進度,有效解決了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的問題,減少了理論課之間及理論與實操課之間知識的重復和空白,增強了教學直觀性,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技能人才的培養。
3 掌握實踐操作技能為教學目的。教師“教”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學”,而“學”的目的是為了“做”。教學做一體化正是將學生掌握實踐操作技能作為教學目的,高度重視學生的實踐操作。這種教學模式更容易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有利于將所學理論應用于實踐,提升實踐操作技能水平。
三、教學做一體化的應用
結合我市技工院校計算機一體化教學的作法,筆者認為,通過做好以下工作,能夠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實際應用。
1 培養一體化教學的教師隊伍。實施一體化教學,需要對原有的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師進行系統教育培訓,大膽取舍,建設一支能同時教授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教師隊伍。一體化教學的教師要認真思考,精心準備,主動加強學習,認真探索研究,提高自身技能,把社會真正需要的理論與實踐知識傳授給學生。
2 編寫一體化教學的教材內容。堅持與時俱進,及時改革更新計算機教學內容,舍棄繁瑣冗長、陳舊過時的理論,增加實用性、先進性和可操作性的科學理論。編寫一體化教材時,要力求反映企業用工現狀和趨勢,力求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力求教材內容科學規范,使學生更容易、更快速地掌握所學知識內容。
3 籌建一體化教學的教學場地。一體化教學場地是實施一體化教學的保障,技工院校要補充和更新計算機設備,增加計算機、投影儀、打印機、傳真機等相關設備投入,努力創造一體化教學條件,讓教師、學生都能夠在一體化教學場地完成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努力保證一體化教學效果。
4 規范一體化教學的教學秩序。實施一體化教學過程中,需要現場操作,容易出現課堂秩序不易管理的問題。因此,必須嚴格課堂紀律,嚴格要求,規范行為,防止學生利用計算機玩游戲、閑聊天或做一些與一體化教學無關的事情。
參考文獻
[1]熊發涯,計算機一體化教學中要解決好的幾個問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6)
[2]楊瑩,淺談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改革[J].職業教育研究,2010(S1)
以就業為目標的計算機教學為目前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務,這就需要相關的教育部門和老師在教學設計時要打破傳統的教學理念,結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形式,運用新的教學思想,合理的配置教學設施,最大程度的挖掘教學資源。教學的基礎就是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構建完善、有效的教學理論體系和實踐計劃,關注學生在實踐教學中的表現情況,及時的對教學方法和教學方案進行調整,使得教學情境、教學過程、教學方式、教學任務能夠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形成以就業為目標的高校計算機教學課程體系。
伴隨現代科技的進步,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在教學中一定要多給學生親子動手操作的機會,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技能訓練一般都是分層次的,讓學生在適合自己的技能訓練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以就業為目標的計算機教學需要學校和社會企業加強聯系,以企業對該專業的需求和企業本身的性質為基礎標準,為學生量身定制一個個性化的教學計劃,有針對性的去挖掘學生在計算機方面的潛能,通過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和專業素質,進一步有效替身學生的創新能力,這樣能夠使得高校計算機教學更加社會化,為社會各個企業輸送綜合性應用人才。
2 目前高校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計算機課程設置落后,教材內容脫離實際,新興專業教學沒有落實
目前我國高校計算機課程的設置和調整都沒有跟上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由于教育部對高校計算機課程制定了統一的專業目錄,在審批目錄之外的新型專業中十分困難,造成培養人才結構上出現了失衡的現象。目前高校設置的計算機課程與社會實際應用嚴重脫節,教學內容一般不符合IT前沿的需要,教學沒有滿足現代企業的需求,在課程設計上也不是將職業化作為教育的方向,而是將學術的研究和發展為導向。在教學中注重理論講解,掌握了知識但是缺乏實踐,沒有達到讓知識得到廣泛運用的目的,再就是現在高校為了增加自己的生源,根據社會的發展開設了一些和計算機有關的新興專業,比如PREMIERE、3D等,但是由于高校自身的師資力量不夠和操作設備的限制,導致這些新興專業的學習都和之前傳統專業的學習內容是大致一樣的,學生學習不到實質的內容,沒有時代的氣息,這些專業的設置完全沒有達到實際意義。
2.2 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實踐能力不足
計算機實踐教學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但是現在高校的計算機實踐課程主要是為了驗證一些理論知識,基本沒有體現出實踐的創造性。此外在實踐教學中學生操作的內容和上機的時間都是一樣的,統一的進度,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差異性,沒有因材施教,也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開展自主研究,這也造成最后的實踐報告和實踐課程都趨于理論化。這種教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的發展,削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本身應該多元化的實踐課程教學方式變得單一,學生無法使用學習到的知識處理現實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3 以計算機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教學模式優化策略
3.1 以計算機就業為導向實施任務驅動教學方法
所謂的任務驅動法就是將教學目標細分為多個具體的任務,之后讓學生去完成這些任務,掌握教學內容。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循序漸進,在完成任務是逐漸加深難度,使學生保持清晰的思路來掌握知識的脈絡,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采用這中教學模式能夠加強在知識技能方面的傳授,教學內容和生活密切相關,這樣對學生和社會都有一定的教學意義。
在任務驅動教學中,將學生作為主體,老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老師需要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科學有效的任務,這也直接關系到計算機教學的效果。在計算機教學的大目標下,將內容劃分為一個一個的小目標,再將這些小目標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構建成一種任務。比如在學習Word圖片文字排版的時候,老師可以設計出在文檔中插入圖片這樣的小任務,讓學生一步一步完成。老師設計的任務要具有可行性,同時還要考慮到學生完成任務所需的時間和需要使用的工具,設計的任務最好是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自主完成任務。比如在學習PowerPoint制作幻燈片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制作介紹自己的幻燈片。在計算機任務驅動教學中,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興趣和知識水平,在完成高難度任務的時候,學生遇到問題,老師要及時的給以指導。設計任務要符合學生的心理和找準學生的興趣點,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再就是任務設計要練習生活實際。比如在學習word基本操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張賀卡。
3.2 以計算機就業為導向,優化教學內容
結合目前高校計算機的教學情況,學校的相關部門要及時的轉變教學觀念,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思想。在具體教學中需要對當前計算機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和調整。老師在報障計算機基礎和Office辦公軟件等一些基礎內容的學習基礎上,還要結合目前市場的需要和學生自己的興趣,添加一些網絡市場推銷、網頁制作、建設網站、Flash動畫等一些社會企業需求量比較大和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內容,并將學習的理論知識和現代企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比如在學習Excel表制作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完成企業求職表、工資表的制作,利用Office辦公軟件和Photoshop軟件設計完成企業的宣傳畫冊,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更加深入的了解,還能夠培養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實現滿足市場化的需求、提升學生計算機素質以及優化計算機教學內容的有效統一。
3.3 模擬職業工作開展計算機應用實訓
為了加強高校學生的計算機運用能力,在教學中要在學生的職業需求基礎上展開對應的應用實訓。模擬學生在今后工作中需要進行的計算機操作,在這個要求下對比自己的不足和問題,找打學習的重點。結合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提高學習效率。就以中文專業來說,畢業之后主要是從事編輯、文秘等,這些工作運用計算機的重點就是在文字處理上和信息整理方面。所以在這些專業的計算機實訓中要側重于文件的寫作格式、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公司郵件的收發等。懂得公文的寫作以及基本故障的排除,為學生今后在實際工作崗位的操作打好基礎。
3.4 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故障排除能力
現代企業的發展中,雖然是專業的計算機管理人員,但是由于企業有商業機密和一些保密制度,當使用的計算機出現問題時,還是需要崗位人員排除計算機的基本故障。在高校計算機教學中要針對WinowsXP、Win7、h~等操作系統軟件的故障進行分析。學生只有對計算機的硬件和軟件有基本的故障排除能力,才能勝任崗位上的工作。下面就以日常辦公為例,檢查計算機中存在的安全隱患、對軟件系統進行升級,修復出現應用軟件都是高校計算機學習的重點內容。高校計算機教學還要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對計算機中常見的安全隱患和故障進行針對性的教學,以此培養學生的基礎運用能力。
關鍵詞:全面電算化;會計教育技術;計算機技術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1)18-0283-02
隨著計算機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在會計專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社會培養高級會計人才的大學本科會計教育的方式方法也應該適應實際工作的需要。加大計算機技術在會計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教育力度,全面推進以電算化為導向的會計本科教育技術實踐不失為一種新的嘗試。
一、全面電算化為導向在會計本科教育實踐的實證分析
1.企業實際工作的需要。筆者根據隨機抽取的全國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116家企業的電話調查得出的結論,幾乎所有的企業在實際工作中全面應用了計算機信息技術。包括從原始憑證的填制、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審核,記賬,報表的編制以及財務預算、銷售預測、利潤管理、財務分析等各方面。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企業的實際會計實務已經全方位應用計算機技術[1]。而大學本科會計教育還只是把計算機作為一種普通應用工具來學習,并沒有意識到計算機技術已經是會計教育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
2.提高教學效果的必要。目前大部分的會計本科教育還是傳統的“手算筆記”教育,并沒有意識到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改變了會計教育的大環境。如填制記賬憑證的教學過程還是采用紙質憑證手把手的教學生如何填制,殊不知企業的實際工作中早已不是手工填制,基本上以機制憑證取代了。特別是財務管理的教學,計算年金系數、復利系數,這些系數如果用筆來算,既浪費時間,又準確率不高。如果在財務管理的日常教學中把計算機應用軟件結合起來,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3.學生實際要求的迎合。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經常會有學生提出比如說:“現在已經是計算機登記賬簿,我們已經學懂了記賬的基本原理和程序,為什么老師還特意留出一個星期時間要求我們一張憑證一張憑證的登記賬簿,何況手工登記賬簿與計算機登記賬簿已經完全不同了。既浪費時間,又沒有學到有價值的東西”。筆者通過對所在城市4所不同的大學本科會計專業學生做了一個調查問卷,調查了283名不同學校不同專業的學生,得出了現在大學生的計算機基礎已經處于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而且學生們已經意識到計算機技術與會計的不可分割性,更愿意接受全面電算化的會計本科教育。
二、全面電算化會計本科教育的課程實踐
1.以會計基礎理論和主流應用軟件相結合的會計實務教育。(1)課程設置的先后。計算機基礎類課程應開設在會計類專業課程之前。在開設會計類專業課程之前,應確保計算機文化基礎、高級程序語言等基本的計算機類課程學生已經學習完畢。在學生已有計算機相關基礎的條件下再來開設會計類專業課程[3]。(2)會計專業課程中計算機應用軟件的結合。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已經是會計基礎的教學內容。不能人為的把計算機技術和會計基礎知識分割開來。實踐教學中在開設會計專業課程時,應該結合電算化教育。如在《會計基礎》類課程的開設時,既要講會計基礎知識,同時可以把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的基礎知識進行講解,把如何利用計算機來填制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記賬、編制報表的計算機處理程序作簡單介紹。
2.以數據處理軟件為基礎的財務電算化教育。目前企業會計在實際工作中除了記賬、算賬、報賬等工作外,最主要的工作還有財務預算、預測、管理、分析等內容。大學會計教育中應該從企業實際需求出發,除了講述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等的基礎理論以外,應該推行財務管理、財務分析基礎理論的講解與計算機技術的結合。如目前在企業中最為流行的數據處理軟件主要是Excel,高校在教學過程中,應建立以Excel軟件和財務管理,Excel軟件和財務分析相結合的課程教學體系和課程教學過程,以達到培養企業需要人才為目的。
3.以財務軟件為工具的會計電算化實踐教育。目前在高校應用的比較普遍的電算化教學課程就是財務軟件的應用。企業日常工作中的必備會計工具也是財務軟件。毫無疑問,財務軟件的使用是全面電算化為導向的一個重要方面。但是,目前高校在應用財務軟件課程的過程中也呈現出一些問題,比如說重視國內軟件,忽視國外軟件,只使用一門財務軟件等。這些問題導致學生所學的內容與實際工作不是很適合[4]。
以財務軟件為工具的會計電算化實踐教育體系,應該吸收最先進的企業實際工作經驗,可以開設一門主流的國外財務軟件和一門主流的國內財務軟件,起到一個相互補充的作用。
4.建立財務、會計、審計電算化一體實踐教學體系。大學教育與社會實際需要緊密相連是解決“學以致用”問題的一條捷徑。目前企業的實際工作中,會計人員往往兼任會計、財務等多方面工作,大學實踐教學也應該模擬企業實際工作環境,建立綜合多樣的實踐教學環境。以全面電算化為導向的會計本科實踐教育應該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建立起財務、會計、審計電算化一體實踐教學體系。(1)會計業務流程實訓課程。會計業務流程實訓課程應該在學生基本掌握會計基礎、財務基礎、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條件下,模擬企業實際工作環境。建立工作小組,并對工作小組進行分工,力爭模擬實際工作環境。通過會計業務流程實訓課程可以使學生掌握基本的會計業務流程、主流財務軟件的基本操作。對培養學生即時上崗能力非常有幫助。(2)財務管理流程實訓課程。在會計業務流程實訓課程結束后,學生對整個會計業務流程有了一個整體把握后,即可開設財務管理流程實訓課程,運用專門的財務管理軟件,模擬真實企業的財務預算、利潤預測、現金管理、投資籌資管理專項訓練。通過真實運用財務管理軟件對真實的財務項目作出決策,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財務管理的理解和實際運用能力。(3)審計業務流程實訓課程。在前兩個實訓課程的基礎上,開設審計業務流程實訓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從審計人員的角度來思考會計業務和財務管理工作。通過實訓課程模擬真實的內部審計流程以及CPA審計的業務流程,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審計業務知識的理解,并為將來從事審計工作的學生打下一份堅實的基礎。
三、建立全面電算化為導向的會計本科教育教學效果評價系統
1.建立課程上機考試系統。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考試都已經在計算機上進行。如最近的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方式的改革,很多省份《會計基礎》、《財經法規》也實現了無紙化上機考試。因此考試考核方式的改革勢在必行[5]。正是因為在課程教學中我們把會計基礎知識、財務、審計等基礎知識與計算機技術進行了融合講解,因此現行的紙質考試無法考核我們的教學效果。
2.應用上機考試系統,建立定量化的平時成績考核。平時成績的考核是大學考核系統始終無法量化的一個問題。在建立了課程上機考試系統后,我們可以把這個考試系統應用到平時成績的考核中。比如說可以以單元或者項目隨堂測驗隨后檢測教學效果 [6]。
3.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到全面電算化的教育教學中來。通過建立實時考評系統,可以及時向學生提供學習效果的即時反饋,幫助學生及時找到學習的薄弱環節,以達到引導學生積極投身到全面電算化的教育教學中來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申海燕.試述中國會計電算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0,(4):43-44.
[2]王歧.會計電算化實際運用中遇到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會計,2010,(3):10-14.
[3]黃旭.會計電算化教學模式新探討[J].會計之友,2010,(12):114-115.
[4]應連軍.基于ERP沙盤的會計電算化實訓課程改革[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2):67-68.
[5]孫永麗,高瑩.從教學過程設計轉向信息技術支持的學習環境設計[J].現代教育技術,2010,(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