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媒體技術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1.前言
從最初在網絡上傳播的文字、圖片到現在傳播的各種形式的網絡視頻、三維動畫,人們從網絡上獲取的信息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然而,需求的不斷提高、上網人數的不斷增加以及網絡硬件設備的局限性使文件的大小成為網絡傳輸中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一個經常困擾大家的問題是下載文件時受到網絡帶寬的限制。人們不得不面臨這樣的尷尬:
一方面,希望能在網絡上看到生動、清晰的多媒體演示;
另一方面,緩慢的網絡速度又使文件下載需要很長的時間。為了解決這個矛盾,“流媒體技術”應運而生。
2.流媒體技術的概念
網絡技術的發展給人們提供了豐富的資源與機遇。隨著網絡寬帶化的進一步發展,人們不再滿足在信息高速公路中僅有文本、圖像和聲音,而希望得到聲、文、圖及視頻流媒體信息。以前,多媒體文件需要從服務器上下載后才能播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們在計算機和互聯網上使用多媒體數據進行交流。
流媒體技術是網絡音、視頻技術和移動通信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它是融合很多網絡技術后產生的新技術。流媒體技術的主要特點是以流的形式在有線Internet/Intranet上進行多媒體數據的傳輸。連續的影像和聲音信息經過壓縮處理后通過網絡傳輸,并在客戶端播放緩存區中已經收到的信息且將播放過的數據丟棄;與此同時,多媒體視頻數據的剩余部分將持續不斷地從服務器傳送到客戶端,從而形成穩定的、連續的傳輸流和回放流,不僅使啟動延時呈十倍、百倍地縮短,而且也不需要太大的緩存容量,避免了用戶必須等待整個文件全部從網上下載完成后才能觀看的缺點,最終使得人們在低帶寬的環境下也能獲得高質量的音頻和視頻信息。
目前在網絡上傳輸音頻/視頻(Audio/Video,簡稱A/V)等多媒體文件時,基本上只有下載和流式傳輸兩種方式。通常說來,A/V文件占據的存儲空間都比較大,在帶寬受限的網絡環境中下載可能要耗費數分鐘甚至數小時,所以這種處理方法的延遲很大。如果換用流式傳輸的話,聲音、影像、動畫等多媒體文件將由專門的流媒體服務器負責向用戶連續、實時地發送,這樣用戶可以不必等到整個文件全部下載完畢,而只需要經過幾秒鐘的啟動延時就可以了,當這些多媒體數據在客戶機上播放時,文件的剩余部分將繼續從流媒體服務器下載。
3.流媒體系統的組成
流媒體是由各種不同的互相通信交互的軟件系統構成的,一個最基本的流媒體系統必須包括編碼器(En-coder)、服務器(Server)和播放器(Player)三個模塊,三者缺一不可。這三個模塊之間分工明確,其中,編碼器負責創建、捕捉和編輯多媒體數據,使其成為能夠在Internet上傳輸的流媒體格式,并以互動方式呈現;服務器管理并且大量傳送經過編碼處理的多媒體內容;播放器在用戶端的PC機上播放接收到的多媒體信息。
4.流媒體技術的特點
流媒體技術與傳統播放技術的區別在于:
1)節約空間。與傳統播放技術相比,流媒體技術由于采用了特殊的數據壓縮與解壓縮技術,使得其音、視頻文件只有傳統WAV和AVI文件的3%-5%,且不影響文件播放質量。同時流媒體技術采用了流式傳輸方式,邊下載邊播放,所以對緩存的要求降低,占用空間很小,這樣可以使用較小的磁盤空間存放大量的資源,節約了存儲資源。
2)節省時間。流媒體技術采用了流媒體傳輸方式,將整個多媒體文件壓縮解析成多個壓縮數據包,向客戶端實時地順序傳送,用戶只需經過幾秒或十幾秒的啟動延時即可進行觀看,不用等待所有內容下載到硬盤上才開始瀏覽,從而節省了用戶的時間。
3)內容豐富。流媒體技術改變了傳統互聯網的呆板形象,豐富了互聯網的功能,使之成為一種有強大吸引力的新媒體。毫無疑問,這種技術將會在新聞出版、證券、娛樂以及電子商務、遠程培訓、視頻會議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5.流媒體技術的應用
1)流媒體點播業務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流媒體技術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視頻點播系統。現在,很多大型的新聞娛樂媒體,如央視和一些地方臺,都在互聯網上提供了基于流媒體技術的點播業務。在這種業務中,內容提供商將預先通過壓縮編碼制作好的多媒體內容存放在服務器上,然后對多媒體信息的內容進行描述,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點播。國內主流的視頻網站如奇藝、優酷、土豆等等,均提供這種業務。
2)流媒體直播業務
是指內容提供商將實時信號編碼并壓縮成相應的媒體格式,通過流媒體服務器發送到用戶的終端播放器上進行播放。實現了在低帶寬的環境下的高質量影音傳輸,其中的智能流技術保證不同連接速率下的用戶都可以隨時隨地應用流媒體技術在網絡上觀看多媒體信息。
除了視頻直播外,流媒體直播業務還包括遠程監控。它通過攝像頭或其它影像設備,將拍攝到的視頻信息通過通過網絡以流媒體的形式傳輸傳送到客戶端,并在客戶端播放,因此,更為方便靈活。這種方式最主要的應用是視頻會議和各種監控,比如家庭防盜系統的監控、道路監控等等。從2003年至今,視頻會議被列為電子政務工程中重要的環節得到切實的應用和推廣。視頻會議可以是雙方的,也可以是多方的,它是典型的具有交互性的流媒體應用。
3)遠程教育
Internet的使用開創了遠程教育的里程碑,它促進了遠程教育中的教學傳遞日趨現代化,這種教育形式能跨越校界、區界甚至國界。在遠程教育中,可以采用多種模式,甚至混合的方式實現。例如可以采用點播的方式傳送教學節目,以會議的方式進行課堂交流等。遠程教育以應用對象明確、內容豐富實用、運營模式成熟,成為商業上較為成功的流媒體應用。流媒體技術的應用突破了傳統的遠程教育以文本為主、沒有聲音和視頻,解決了教學模式單一、交互性差的問題。大型企業可以利用基于流媒體技術的遠程教育對員工進行培訓。
6.結束語
技術在進步,用戶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長。我們一方面要在這個領域不斷尋求自己的興趣點,開發可以進步的空間,吸引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競爭,賺取利潤;另一方面也期待著流媒體技術將會在未來的互聯網應用中帶給用戶更多的享受!
參考文獻
[1]李瑩.流媒體技術簡析[J].大眾科技,2010,3.
[2]張敏芳,單文生,陳福民.流式媒體服務平臺的建立[J].計算機工程,2003(12).
[3]李育林.基于流媒體技術的遠程教學[J].廣播與電視技術,2006(07).
一、運用多媒體有利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創設情境,充分調動情感因素,為學生創設一個最佳的學習氛圍。如教學余光中的詩歌《鄉愁》時,課前播放費翔演唱的歌曲《故鄉的云》,讓學生在旋律中感受濃濃的思鄉之情;欣賞陳鐸朗誦的《鄉愁》,指出詩節奏、重音的劃分,體會詩歌內容,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進入詩歌的情境,也為學習打下一個良好的情感基礎。這種學習氛圍是傳統的講和讀所無法實現的。教師教得積極,學生學得投入;學生的整個精神力量都受到了激發。
二、運用多媒體有利于豐富教學內容,拓寬信息傳遞渠道。
語文教學要提高質量,就是要大面積、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發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論的觀點來看,就是在一定時間內給學生傳導最多信息,使他們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如教學魯迅的《故鄉》時,首先將該文的作者魯迅的有關情況,包括生平、主要作品、在文學上的地位等,課文的寫作背景及故鄉的照片等利用多媒體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能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含,感受作者的情感;在分析課文第一部分時,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對此部分的配樂朗讀,同時在屏幕上一一展現故鄉的山水、故鄉的村莊、故鄉人的活動,讓學生直觀地感受故鄉的氣息、故鄉的蕭條與作者所著力渲染的意境。這樣一來,教學內容豐富,學生掌握的知識量與密度增加,學生的學習情緒由此高漲。增加了語文課堂的教學容量;為學生的課外閱讀指明了方向,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負擔,同時,也拓寬了信息傳遞的渠道,增大了課堂的語文信息容量。
三、運用多媒體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強化理解。
妙用多媒體技術,除了可以創設教學情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教學內容,拓寬信息傳遞渠道;還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理解深度,實現學生自主學習。
如:在講解《愛蓮說》時,利用多媒體出示不同時空的荷花圖片,并配以輕柔舒緩的樂曲,引導學生感受荷花的神韻,同時回憶自己關于荷花的所見所聞所感,完成第一個層次的聯想想象。教師接著展示荷花、、牡丹花、玫瑰花等花卉,要求學生從中選出你最喜歡的花,并說出喜歡的原因。如此聯想與想象,就打通了歷史、眼前、生活和文本的界限,達到了第二個層次的聯想和想象。
四、運用多媒體有利于解決教學重、難點,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教學;特點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24.140
多媒體技術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發展而來的一種新型媒體技術,在當前教學領域內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屬于多媒體教學得以實現的基礎,在當前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義。作為新時代教師,為能夠科學利用多媒體技術真正實現多媒體教學,必須要將多媒體技術及多媒體教學特點掌握,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保證對在教學過程中對多媒體技術合理運用,使多媒體教學能夠真正得以實現,促進現代教學進一步發展。
1多媒體技術及其特點分析
1.1多媒體技術概念分析
多媒體技術屬于一門綜合性技術,其主要就是綜合電視、計算機及通信等相關技術而形成的,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使計算機系統中多種信息媒體綜合為一體,主要包括圖形、數據、文字以及動畫、聲音與圖像等,從而實行編排處理,從而使一種全新媒體技術得以構成,也就是說多媒體技術能夠對兩個以上不同信息進行處理及采集。對于多媒體系統而言,其組成通常包括多媒體數字化外部設備、多媒體主機硬件系統以及多媒體主機軟件系統,具有較強交互性。對于在不同方面所應用的多媒體系統而言,其系統配置在存在一定差異,相對比較完善的硬件配置主要包括輸入設備及輸出設備、大容量外設及多媒體卡,此外還包括高速大容量微機。對于多媒體技術而言,其包括很多方面內容,主要有多媒體數據庫技術、多媒體圖像數據壓縮技術以及多媒體通信技術。
1.2多媒體技術特點
首先,多媒體技術具有較強表現力。當前社會上信息不斷包括聲音、文字及視頻影像,此外還包括一些新型信息載體,即圖像MIDI音樂及動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多媒體進行運用,可使特殊性學習方法形成,并且能夠使學生與學習內容更加接近。另外,利用多媒體課件可重復進行練習,對學生記憶具有很好促進作用。此外,多媒體課件能夠提供反饋信息,具有較好引導及強化作用。
其次,多媒體技術具有較強交互性。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化高速發展,傳統信息接收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需求,人們對接收信息的個性化及創新性具有越來越高的要求,而多媒體可提供多種人機交互方式,使人們需求得到滿足。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利用多媒體技術依據自身興趣、愛好及志愿,主動對信息有選擇地加工,從而使信息交互得以更好實現[1-2]。
2多媒體教學特點分析
2.1多媒體教學可得到良好視聽效果
人們在接收外界信息方面所選擇的主要渠道就是聽覺及視覺,這兩種方式所或者信息也能夠達到最大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對信息傳遞十分有利,并且對學生接收及儲存信息也十分有利,由于其具備獨特優勢,在教學中可強烈刺激學生,使學生能夠加強注意力。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缺乏注意,則其感知也就無法有較強烈觀察力產生,而觀察力的形成是以感知為基礎的,缺乏感知,也就缺乏觀察能力。而通過應用多媒體教學,使可學生注意力不斷提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理始終處于積極狀態。
2.2多媒體教學可增加課堂內容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合理應用,可使很多課外資料得以補充,尤其是比較前沿的一些學術觀點及研究成果,可使學生視野及知識面更加開闊。對于相關的一些文字表述,可通過圖片進行展示,從而使學生能夠對一些理論知識更好進行理解,使課堂教學能夠更加生動形象。這樣一來,可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疲勞感及緊張感得到一定程度消除,可使學生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以促進其發展。
2.3多媒體教學可突破實踐及空間限制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會涉及一些宏觀自然現象及以往景色,由于在時間及空間方面所存在限制,無法使學生看到;另外,對于一些微觀事物及微小變化,也無法利用相關儀器設備使學生進行觀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些均屬于重點及難點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可將內容豐富、形象生動以及具有較強感染力且比較直觀具體的認知材料提供給學生,可使學生對事物運動、發展及變化進行觀察,可通過真實感受替代憑空想象,使一些難題得到較好解決。另外,通過多媒體教學還能夠使學生對抽象教學內容更好感知,與學生由抽象到具體的認知規律比較符合,可使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得到有效保證。
2.4多媒體教學可實現自主學習
多媒體教學是以學生主動參與及自主控制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一種教學方式。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種方法及途徑為學生創造開放式教學環境,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學生可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參與,從而自主進行學習。對于這種以多媒體網絡環境為基礎的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屬于比較高級的一種主動教學活動形式,可使學生個性需求得到滿足,并且能夠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從而使個性化教學能夠得以真正實現,對教學發展十分有利[2-3]。
3結語
在當前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及多媒體教學方式的實現已經成為必要任務,同時也是促進教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師應當對多媒體技術充分了解,掌握特點,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充分掌握多媒體教學特點,這樣才能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及多媒體教學方式科學合理利用,從而使多媒體教學能夠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想,劉俊強.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綜述[J].繼續教育研究,2011(04).
[2]徐有平,潘彩霞.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軟件導刊,2011(12).
三維流媒體支持網頁中的實時渲染動畫,具有很強的交互性特點,依靠其無可比擬的優勢,正在成為傳統媒體的一個有力補充,將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大的作用。隨著該技術的不斷發展,現代媒體受其影響也越來越大,一方面改變了媒體的傳播方式,另一方面也改變了媒體的盈利模式。
一、互聯網中媒體傳輸方式的演化
近幾年,互聯網技術在逐漸進步,其上的媒體形式已由原來的文字和二維圖片等傳統媒體,逐漸演化為視頻、音頻和flas等多種媒體形式。最初,音頻、視頻借鑒了傳統媒體的下載(download)方式(參見圖1),即:只有用戶把所需要的服務器端的媒體全部下載到本地機器后,才能開始播放和觀看。但面對越來越龐大的媒體數據、有限的帶寬和擁擠的撥號網絡,傳統媒體傳輸方式顯得力不存心。
為了解決傳統傳播方式傳輸音、視頻的弊端,出現了二維流式(streaming)傳輸方式(參見圖2)。該傳輸力。式使媒體在互聯網上能夠以實時的、無需下載等待的方式進行播放。其關鍵技術為建立一種支持一邊傳輸、一邊播放的二維流媒體文件格式。與傳統的媒體文件相比,二維流媒體具有以下優點:(1)啟動延時大幅度地縮短;(2)對系統緩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3)流式傳輸的實現有特定的實時傳輸協議。
當前,二維流媒體傳輸方式在音、視頻的傳輸中已經被廣泛采用,相比之下,支持三維媒體網絡傳輸和訪問的技術剛剛起步,雖然三維媒體可以給用戶帶來二維流媒體完全不同的真實感和交互性體驗,但是包含三維模型和三維場景在內的三維媒體的數據量更加龐大,使得在當前有限的網絡帶寬下傳輸三維媒體變得更加困難,網絡速度和需要傳輸三維媒體數據量成為三維媒體傳輸的主要矛盾。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產生了如下i種技術:
一種常用的技術為:用仿三維的二維技術代替真正的了維。比較典型的有E都市、城市圈、城市獵人等網站。該類技術通過對一張大的圖片的平移和縮放來實現仿三維效果,但是由于沒有空間概念,無法實現多角度瀏覽,更無法達到人機交互式漫游。
另外一種常用的技術為:360度全景圖技術。它通過在某個固定位置架設相機,并將不同方向的圖片進行拼接,實現了定點環視的視覺效果,但該技術也無法實現人機交互式漫游。
近幾年,又出現了三維流媒體技術或三維虛擬網頁技術,該技術以虛擬現實技術為基礎。三維流媒體網頁中的影音、動畫是實時渲染的,具有交互性特點,瀏覽者可以和互聯網中的三維場景進行交互,直接解決了傳統媒體和二維流媒體等表述網絡內容的無交互的問題。該技術通過獨有的壓縮技術和三維數據流式傳輸的方法,使網絡世界變成一個景景相連的“立體世界”。圖3為二維流式傳輸方法。
二、三維流媒體技術的發展概況
三維流媒體技術實際上是虛擬現實技術在網絡中的應用:所謂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技術,可以理解為對人們的身體行動做出反應并轉變空間位置的感應器系統,是一種模擬我們對身體、事物與空間的視覺投射的裝置。通過這些裝置,人們可以和電子科技所創造的虛擬環境進行互動,使人置身于一種科技的“現實”中。
三維流媒體技術最早可追朔到20世紀90年代初期出現的虛擬現實建模語言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Language)。由于VRML采用幾乎沒有壓縮的腳本代碼,龐大的數據量遠遠超出了通常互連網的傳輸能力,使VRML并沒有得到預期的推廣運用。
1998年VRML組織制訂了新標準Extensible 3D(X3D),?該標準整合正在發展的XML、JAVA、流技術等先進技術。包括了更強大、更高效的三維計算能力、渲染質量和傳輸速度,基于該標準涌現出了一批成果。其中,Viewpoint~和Cult3D。繪制質量較高的產品,但是對于非常復雜的大模型和場景,無法滿足速度的要求。shockwave3D'n支持次細分表面,可以根據客戶端機器性能自動增減模型精度,速度快,但其繪制質量遠差于Viewpoint、Cult3D。
上海創圖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開發的VGSl系統,與三維網絡游戲的核心技術類似,但又有所不同。在三維網絡游戲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壓縮和網絡流式傳輸的功能,通過將三維數據大比例壓縮后存儲,采用三維流式數據傳輸的方法與網絡瀏覽器掛接,用戶在網上瀏覽VGS三維應用時。VGS后臺引擎不斷下載數據,用于滿足用戶對數據操作的各種需要。與前述若干技術相比,VGS在運算速度、文件壓縮比、以及網絡性能上都具有一定的優勢。
中視典VR-Platform(VRP)n虛擬現實制作平臺也是一個廣泛使用的三維媒體網絡支持平臺。由于VRP運用了游戲中的各種優化算法。這種優化引擎使其在高端和低端的PC上均能運行,對硬件沒有過多的限制。它也注重了渲染時對光影效果的高度真實的顯示效果,并且增加了自然景物表現能力,方便用戶采用VRP平臺定制自己的虛擬場景。另外,VRP具有多通道處理能力。可以更好的實現多臺主機的幀同步互聯。降低大數據量對網絡帶寬的需求。VRP除了VRP-IE三維網絡平臺,虛擬現實編輯器、數字城市平臺等三維媒體阿絡支持部件外,還具有物理系統和二次開發工具包,供用戶開發自主的虛擬現實產品。
三、三維流媒體技術對媒體傳播的影響
隨著三維流媒體技術的發展,現代媒體受其影響也日益顯著。三維流媒體現已逐漸應用于廣告、教育、旅游等各個領域。一方面改變了媒體的傳播方式。另一方面也改變了媒體的盈利模式。
首先,三維流媒體技術具有二維流媒體不可比擬的優勢。它為受眾提供了一個網絡虛擬交互漫游平臺,可以全方位地觀看一個物體。將過去網絡媒體只能被選擇瀏覽的無交互傳播方式,變為受眾可以參與的交互傳播方式=例如,可以更好的實現網上看房、網上看車(參見圖4),通過互動操作、演示產品的功能和使用操作,讓受眾可以從各個角度逼真的看到產品的
每個細節,充分利用互連網高速迅捷的傳播優勢來全方位的展示產品。通過這種虛擬的交互方式,受眾以一個完全個性化的方式獲得自己想要的個性化信息,而不拘泥于被動地接受來自網絡的各種信息,通過在視覺上對受眾產生更強烈的沖擊力,使他們在媒體傳播占有主動權,很大程度的提高了受眾的需求,反過來,受眾的需求對媒體也產生了更為直接的影響。
其次,三維流媒體技術改變了媒體的盈利模式,將網站熱衷于炒作概念,變為以網絡內容服務市場為主,下面以廣告、教育、旅游三個方面為例進行闡述。
(1)網絡廣告作為網站營銷的最主要形式之一,于網絡
經濟的泡沫破滅之后,正處在舉步維艱、急需變革的境況。當前,網絡廣告的廣告主層面復雜,許多網絡廣告的內容客觀存在著虛假和違規的情況,因在購買前用戶無法全方位了解和試用產品,往往在網絡上買不到稱心的商品:為了使網絡廣告走出網境,必須建立有效的盈利模式:三維流媒體技術使廣告更加有效和價廉,而且真正體現了最新消費者消費過程的“AISAS”法則,即Attention(注意)、Interest(興趣)、Search(搜集)、Action(行動)和Share(分享),實現了“體驗比告知更重要,接觸比曝光更有效。”基于AISAS”法則,一方面解決了廣告內容的虛假現象,另一方面可以根據更細微的個人差別將顧客進行分類,分別傳遞不同的廣告信息(參見圖5),具有較好的選擇性、針對性,使廣告更加有效和價廉。另外,三維流媒體技術的虛擬現實技術特有的交互性和沉浸感,克服了電視媒體、報紙雜志媒體等廣告媒體具有的局限性。
(2)一直以來,教育類網站通過提供在線遠程教育和教考資源作為其主要盈利療式,當前,可以利用三維流媒體技術為教育類剛站開拓更多、更有效的盈利模式通過提供傳統教育和網絡教育的無法比擬的多維度信息的虛擬學習和培訓環境,可以獲得類似網絡游戲網站的收益 比如:當三維流媒體技術在應用于各種字然和人為災害的了解,感知和預防時,它具有其它媒體不可替代的身臨萁境的感覺,用戶可以采用類似參與網絡游戲的方式學習和體會地震、火警、臺風、化學傷害中危害及逃生知識,更有效的掌握各種災難中必備的逃生措施(參見圖6):生動和不受時空限制的特性,使它可以廣泛應用于虛擬科學實驗室、立體觀念、圭態教育、特殊教育、仿真實驗、專業領域的訓練中,為參與者提供前所未有的學習新途徑
(3)虛擬現實技術使三維流媒體技術可以有效的應用于旅游,一方面為旅游景點提供宣傳推廣的渠道,另一方面也為大眾實現“不花錢,不出門,游世界”的夢想,讓游客通過對虛擬現實技術創造出來的似真似幻的實境中漫游和互動,直觀快捷的享受各種旅游信息服務 比如:通過該技術可以虛擬游覽現實存在的博物館,還可以虛擬游覽已經湮滅了的建筑及尚未發掘的陵墓等將博物館的場館、文物逼真地展示在受眾面前,從而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觀沖擊,體驗到博物館豐富的典藏和渾厚的歷史內涵(參見圖7、圖8)
總之,三維流媒體技術作為媒體的一種新的傳播方法,正在成為傳統媒體的一個有力補充,依靠其無可比擬的優勢,將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越來越重大的作用
四、媒體傳播對三維流媒體技術發展的需求
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三維流媒體技術對媒體傳播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 反過來講,媒體傳播的多樣性又對三維流媒體技術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即該技術還有許多亟待探討和研究的辦而。
【關鍵詞】流媒體 啟動延時 RTP
自互聯網產生以來,受網絡帶寬的限制,互聯網上的信息都以文字、圖片等靜態數據為主,而音頻、視頻數據則難以在網上。隨著ADSL、視迅寬帶、FDDI網的出現,網絡帶寬得到很大的改善,可以達到100M以上的傳輸速率,但仍無法滿足高質量的多媒體信息傳輸的需要,這就要從數據的傳輸方式上著手來解決問題。由此,流媒體技
術應運而生。
一、流媒體技術概述
流媒體(Streaming)技術是指在發送端和接收端之間以獨立于網絡負載的以給定速率傳輸音頻、視頻信息的一種傳輸技術。流媒體具有隱含的時間維、傳輸的實時性和等時性、高吞吐量等特點。目前因特網由于存在帶寬不足、服務質量控制機制較弱等局限性,難以滿足流媒體的實時性要求,為此因特網工程任務組(IETF)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流媒體實時傳輸和服務質量控制的協議,如 RTP、RSVP、RTCP等。其中,RTP是所有這些協議的基礎。在網絡上傳輸音頻或視頻等多媒體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載回放和流式傳輸兩種方案。下載回放方式時間長、占的內存多,要求用戶等到整個文件全部下載完畢才能回放。流式傳輸中聲音、影像等通過網絡向用戶計算機進行連續、實時傳送,用戶不必等到整個文件全部下載完畢,而只需經過幾秒或十幾秒的啟動延時即可進行觀看。
流媒體技術是一種使用流式傳輸連續的時基媒體的技術。流式傳輸方式是將視頻、音頻等其他媒體壓縮為一個個壓縮包,由視頻服務器向用戶計算機連續、實時傳送,只需要在用戶端緩存足夠可播放的視頻容量就可以開始播放。
二、流媒體系統的組成
1、編碼工具。即用于創建、捕捉和編輯多媒體數據,形成流媒體格式。利用媒體采集設備進行流媒體的制作。它包括了一系列的工具,從獨立的視頻、聲音、圖片、文字組合到制作豐富的流媒體。這些工具產生的流媒體文件可以存儲為固定的格式,供服務器使用。
2、流媒體數據。即媒體信息的載體。常用流媒體數據格式有.ASF、.RM等。
3、服務器。即存放媒體數據。由于要存儲大容量的影視資料,因此該系統必須配備大容量的磁盤陣列,具有高性能的數據讀寫能力,可以高速傳輸外界請求數據并具有高度的可擴展性、兼容性,支持標準的接口。這種系統配置能滿足上千小時的視頻數據存儲,實現片源的海量存儲。
4、網絡。即適合多媒體傳輸協議甚至是實時傳輸協議的網絡。流媒體技術是隨著互聯網絡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它在現有互聯網絡的基礎上增加了多媒體服務平臺。
5、播放器。即供用戶欣賞網上媒體的軟件。流式媒體系紡支持實時音頻和視頻直播和點播,可以嵌入到流行的瀏覽器中,可播放多種流行的媒體格式,支持流媒體中的多種媒體形式,如文本、圖片、Web頁面、音頻和視頻等集成表現形式。在帶寬充裕時,流式媒體播放器可以自動偵測視頻服務器的連接狀態,選用更適合的視頻以獲得更好的效果。目前應用最多的播放器有美國Real Networks公司的Real Player、美國微軟公司的Media Player、美國蘋果公司的Quicktime三種產品。
目前,Real System 被認為是在窄帶網上最優秀的流媒體傳輸系統,其允許的帶寬限制從28.8kbps的撥號上網到10M 的局域網,允許點播的人數從 100 流到 1000 流甚至無限流。Real System 系統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媒體內容制作工具Real Producer。主要是用于壓縮制作多媒體內容文件,實時壓制現場信號并傳送給Real Server進行現場直播;也可以把其他音頻、視頻和動畫等多媒體文件格式轉換成Real Server支持并進行流媒體廣播的 Real格式。二是服務器引擎 Real Server。它是目前國際上最強力的因特網和Intranet上的流傳播服務引擎,利用該服務引擎用戶可以在客戶端無須等待數據全部下載完畢即可實時收看直播節目。三是客戶端播放軟件 Real Player。用來向服務器發出請求,接收并回放從 Real Server傳送的媒體節目。
三、流式傳輸協議
流媒體協議是流媒體技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礎組成部分。因特網工程任務組的主要工作是設計各種協議來規范與發展世界標準化組織,現已設計出幾種支持流媒體的傳輸協議。
1、RSVP(資源預留協議)。該協議促使流數據的接收者主動請求數據流路徑上的路由器,并為該數據流保留一定的資源(即帶寬),從而保證一定的服務質量。RSVP是一個在IP上承載的信令協議,它允許路由器網絡任何一端上終端系統或主機在彼此之間建立保留帶寬路徑,為網絡上的數據傳輸預定和保證服務質量。
(1)RSVP協議中涉及到發送者和接收者的概念,這兩個概念是在邏輯上進行區分的。發送者指發送路徑消息的進程,而接收者是指發送預留消息的進程,同一個進程可以同時發送這兩種消息,因此既可以是發送者也可以是接收者。
(2)資源預留的分類。專用預留:它所要求的預留資源只用于一個發送者,即在同一會話中的不同發送者分別占用不同的預留資源。共享預留:它所要求的預留資源用于一個或多個發送者,即在同一會話中的多個發送者共享預留資源。
(3)RSVP提供兩種發送者選擇方式。通配符方式:默認所有發送者,并通過預留消息中所攜帶的源端地址列表來限制通配符濾波器。顯式指定方式:濾波器明確指定一個或多個發送者來進行預留。
2、RTP(實時傳輸協議)。用于Internet上針對多媒體數據流的傳輸。RTP協議為數據提供了具有實時特征的端對端傳送服務,如在組播或單播網絡服務下的交互式視頻音頻或模擬數據。應用程序通常在UDP上運行RTP以便使用其多路結點和校驗服務。RTP可以與其他適合的底層網絡或傳輸協議一起使用。如果底層網絡提供組播方式,那么RTP可以使用該組播表傳輸數據到多個目的地。
3、RTCP(實時傳輸控制協議)。實現通過客戶端對服務器上的音視頻流做播放、錄制等操作請求。該協議通過RTSP協議實現了在客戶端應用程序中對流式多媒體內容的播放、暫停、快進、錄制和定位等操作。RTP和RTCP一起提供流量控制和擁塞控制服務。
4、RTSP(實時流協議)。建立并控制一個或幾個時間同步的連續流媒體,如音頻和視頻。盡管連續媒體流與控制流交叉是可能的,但RTSP 本身并不發送連續流,換言之,RTSP充當多媒體服務器的網絡遠程控制。RTSP 提供了一個可擴展框架,實現實時數據(如音頻與視頻)的受控、按需傳送。數據源包括實況數據與存儲的剪輯。RTSP 用于控制多個數據發送會話,提供了選擇發送通道(如UDP、組播UDP與TCP等)的方式,并提供了選擇基于RTP的發送機制的方法。
總之,隨著流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網民對流媒體的需求的增加,流媒體技術將會日臻成熟并穩步發展。
(注:本文為項目“多媒體CAI應用在高等職業教育中的教學結構模型研究”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肖金秀、蔡均濤:多媒體技術及應用[M].冶金工業出版社,2006.
[2] 鄭麗娜:網絡流媒體技術及其應用[J].山東通信技術,2005(2).
摘要:檢察機關如何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檢察技術工作,加快科技強檢步伐,更好的適應新時期對檢察技術工作的要求。
關鍵詞:科學發展觀 檢察技術工作 創新
隨著我國刑事訴訟法中庭審制度的改革,多媒體示證技術以其直觀、清晰、高效等特點已成為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科技興檢、科技強檢”的重要體現。多媒體示證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已經深入到各基層檢察院,在支持公訴方面發揮了明顯的作用。本人對多媒體應用作一些簡單的剖析:
多媒體的英文單詞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兩部分組成。一般理解為多種媒體的綜合,多媒體是計算機和視頻技術的結合。多媒體一詞中的“媒體”,指的是文字、聲音、圖像等信息載體。從傳遞信息角度看,聲音(語言、音樂等音訊)和圖像(圖形、影像等視訊)比文字符號有更多的優勢。研究表明:人們感知客觀世界,從外界獲得信息,83%通過視覺,11%通過聽覺,1%通過味覺,1.5%通過觸覺,3.5%通過嗅覺。實驗表明,多媒體的展示不僅能加速和改善理解,并可以提高信息接受者的興趣和注意力,大大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
一、多媒體示證的優點
1、強化了 “公平、公正、公開”的司法原則,有利于保護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在庭審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被告人對公訴人宣讀的書和證據材料不能完全聽清楚,但由于畏懼心理又不敢多問,這勢必會使被告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而運用多媒體技術把公訴人指控犯罪的事實及證據逐一顯示在大屏幕上,讓被告人直觀地瀏覽被指控的犯罪事實及其證據內容,使其做到隨即、隨時質疑、質證,從而更有效地維護了被告人的合法權益。
2、提高庭審效率。
運用多媒體技術示證,調閱、出示證據準確而快捷,亦無須法警當庭傳遞,大大縮短庭審時間,加快庭審節奏。對復雜的經濟案件,大量的往來憑證、帳冊、票據等證據,用語言很難簡單、恰當地表達清楚,審判人員當庭也很難理清頭緒。利用多媒體示證,將證據通過大屏幕搬到每個人眼前,當庭展示,是非曲直一攬無疑,使證據的證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大大增強了各類證據的效力。
3、增強檢察工作的透明度。使用多媒體技術示證,使旁聽群眾及新聞媒體直觀證據材料及相關事實。作為檢務公開的一種形式,多媒體示證既能夠使人們對案件有實質性的了解,又能夠增大指控犯罪的透明度,體現司法公正、公平、公開。同時,還能夠使旁聽者從中學到法律知識,起到警示和宣傳教育作用。
二、多媒體示證在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對多媒體示證認識不足。在對用多媒體技術出庭支持公訴方面認識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演示文件的制作主要還是由技術部門來完成,由于技術人員對案情不是完全了解,有時制作的演示文件不能完全體現公訴人員的意愿,勢必對庭審質量有所影響。還有的院搞多媒體示證完全是為了完成上級部門的考核目標。由于認識的偏差造成對此項工作不夠重視,這也是此項工作推進緩慢的原因之一。
2、技術及設備落后。由于基層院經費相對困難,在多媒體示證方面沒有更多的投入,導致用于多媒體示證的設備相對落后,掃描儀的掃描速度及質量不高,這也使演示文稿的制作難度大,遇到個別重特大案件時,面對大量的證據材料只能選擇放棄。這樣一來多媒體示證的作用不能得到最大發揮。
三、亟待解決的問題
1、提高認識,領導重視,并由技術部門對公訴人員進行技術培訓,使公訴人員能夠獨立完成多媒體演示文稿的制作及出庭示證,并在公訴部門培養技術骨干,改變以往多媒體示證由檢察技術人員大包大攬的狀況。
2、加強公訴部門與技術部門的協作,對一些技術難度相對較大,專業性較強的如視頻、圖片、聲音等的處理則由技術部門來負責。而相對簡單的證據材料的掃描制作方面則由公訴人員來完成,通過協作配合利于團結也利于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應用;計算機
中圖分類號:TP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0) 04-0000-01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Chang Zhenzhong
(Liaoning Modern Services College,Shenyang110164,China)
Abstract:Multimedia technology is integrated treatment of computer text,graphics,images,audio,video and other media information,so that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to establish the logical connection,integrated into a system and real-time interactive and innovative technology.This article from the entertainment;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in the information advice;n electronic publications;n radio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ing,communications,etc.on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has some value.
Keywords:Multimedia technology;Spplication;Computer
一、前言
多媒體技術是計算機綜合處理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等多種媒體信
息,使多種信息建立邏輯連接,集成為一個系統并具有交互性和實時性的嶄新技
術。它是一種迅速發展的綜合性電子信息技術,已滲透到相關領域的方方面面,給人們的工作、生活和娛樂帶來了深刻的變革。作為一種新的信息處理技術,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帶動了相關領域的發展,如遠程教育、視頻會議、視頻點播等,并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一)在娛樂方面
1.家庭信息中心。
家庭將是未來人們生活、活動,尤其是工作的主要場所,借助家庭信息中心,可以在家中工作、娛樂。人們可以以家庭作為信息中心撥打廉價或免費的網絡電話,收發傳真和電子郵件,通過視頻通信與親屬或同事面對向地交談,處理工作事宜,更可以進行娛樂和休閑。
2.視頻點播系統。
交互式電視會成為電視傳播的主要方式。通過增加機頂盒和鋪設高速光纜,將有線電視改造成為交互式電視系統,從而實現視頻點播、交互式電視以及家庭購物、網絡游戲等功能。
3.高清晰電視與數字電視。
從開發和生產廠商以及應用的角度出發,可以將多媒體計算機分成如下兩大類:一類是家電制造廠商研制的電視計算機,是把CPU放到家電中,通過編程
控制管理電視機、音響,有人稱它為“靈智”電視;另一類是計算機制造廠商研制的計算機電視,采用微處理器(80×86,68×××)作為CPU,其他設備還有顯卡、光盤系統、音響設備以及擴展的多窗口系統。
4.影視娛樂業。
對于影視娛樂業采用計算機技術,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娛樂需求,已經眾人皆知了。多媒體技術作為關鍵手段,把影視娛樂業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作品的制作和處理上,其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
例如動畫片的制作,就能充分說明計算機技術在影視娛樂業中的作用。動畫片經歷了從手工繪畫到電腦繪畫的過程,動畫模式也從經典的平面動畫發展到體現高科技的三維動畫。由于電腦的介入,使動畫的表現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加離奇和更加具有刺激性。
隨著多媒體技術逐步趨于成熟,在影視娛樂業中,使用先進的電腦技術已經成為一種時尚的趨勢.大量的電腦特效被注入到影視作品中,從而增加了藝術感染力和商業賣點。
(二)在教育培訓方面
多媒體教學是多媒體的主要應用對象,利用多媒體技術編制的教學課件,測試和考試課件能創造出圖文并茂、繪聲繪色、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和交互式學習方式,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通過多媒體通信網絡,可以建立起具有虛擬課堂、虛擬實驗室和虛擬圖書館的遠程學習系統。通過該系統,可以參加學校的聽課、討論、做實驗和考試,也可以得到導師面對面的指導。
用于軍事、體育、醫學和駕駛等方面的培訓的多媒體系統不僅提供了生動、逼真的場景,省去大量的設備和原材料消耗費用和避免不必要的身體傷害,而且能夠設置各種復雜環境提高受訓人員面對突發事件的應變能力。并且由于教學內容直觀生動并能自由交互,還可以使培訓印象深刻,培訓效果成倍提高。
(三)在信息咨詢方面
多媒體技術的商業應用涵蓋商品簡報、查詢服務到產品演示、電視廣告以及商貿交易等方方面面。各公司、企業、學校、部門甚至個人都可以建立自己的信息網站,進行自我展示并提供信息服務。使用多媒體技術編制的各種圖文并茂的軟件可開展各類信息咨詢服務,例如,旅游、郵電、交通、商業、氣象等公共信息都可存放在多媒體系統中,向公眾提供多媒體咨詢服務。用戶可通過觸摸屏進行操作,查詢到所需的多媒體信息資料。
(四)在廣播電視、通信領域
計算機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結合是現代通信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多媒體技術在廣播電視、通信領域的應用已經取得許多新進展,多媒體會議系統、多媒體交互電視系統、多媒體電話、遠程教學系統和公共信息查詢等一系列應用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羅大旺.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J].河南科技,2005,8
[2]孫玉明.論多媒體技術對學習的有效支持[J].科技創業月刊,2005,5
[3]朱明.鳥世界――美術作品精選[J].科學大觀園,2004,7
1.館員再培訓高職院校圖書館館員長期從事事務性工作,具有較強的實踐經驗,但他們接受理論知識更新與技術再培訓的機會不多。現在針對高職院校圖書館館員的再培訓主要是行業協會、高職院校以及各級行政機構組織的培訓,其中實務操作如圖書館學會舉辦的培訓班,理論性培訓如高職院校組織的入崗培訓、人事部門舉辦的職稱英語、計算機培訓等。在這些培訓過程中應開展新媒體技術應用,充分挖掘培訓的潛力,使高職院校圖書館館員接受培訓的渠道更為廣泛,更為有效地激發館員的學習熱情。例如,各級圖書館學會組織的業務培訓可以在網絡上搭建模擬環境,讓接受培訓的館員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親自上陣,實際操作這些業務,進而達到立體培訓的培訓效果。
2.運用新媒體技術優化館員資源目前各高職院校圖書館都在積極拓展電子資源,組織開發各種獨具特色的資源庫。在獲得這些資源后,高職院校圖書館應該積極推廣,讓讀者能更為方便地使用這些資源,同時借助網絡技術,對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使用時間段的館員人力資源進行優化整合,在促進本館資源建設、提高館藏資源廣度的同時,引入他館的館員資源,提高館藏資源的深度。例如,在本館能力較弱的業務上,可以利用網絡視頻課程教學,引入優勢的業務培訓資源。同時,鼓勵館員通過網絡積極與外界進行溝通與交流,加強相互學習。
3.運用新媒體技術提升館員素質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升級,高職院校圖書館館員的日常工作也在發生質的變化,對館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高職院校圖書館不僅是資源中心,同時也是教育中心,讀者的知識不僅通過課堂獲得,而且可以利用新媒體輕松地獲得更多自己需要的知識。這就要求館員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進而提升自已的綜合素質。館員必須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技術來進行學習,并在學習中將網絡視頻、交友平臺和微博等新媒體技術應用到工作中,創建新型的與讀者進行交流溝通的平臺。
二、財力資源整合
從2006年開始,教育部加大對高職教育的投入,連續開展了全國百所示范性高職院校建設與全國百所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對立項建設單位從政策到資金全方位進行支持。相應的,各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對高職院校的投入,陸續出臺了省級示范高職院校計劃。各高職院校在獲得飛速發展的過程中,其圖書館也獲得了相應的發展,彌補了很多從中專過渡而來的底子比較薄弱的高職院校圖書館在軟硬件上的不足。高職院校圖書館應該實行科學化管理,降低日常運行成本,積累資源,做好規劃,避免重復建設。同時,應該充分運用新媒體技術,打破傳統管理模式,以數字化的館藏資源為核心,利用網絡平臺,加強資源共享,發揮館藏資源的整體功能。此外,圖書館還可以對外開放,服務社區、服務社會,部分提供有償服務,借助社會力量,開展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的合作。
三、物力資源整合高職院校
目前已基本實現了網絡覆蓋,但其圖書館對于網絡的運用比較少。圖書館應該在學院現有基礎之上,通過網絡平臺,共享其他高校的館藏物力資源。各高職院校不需要像以往那樣都把館藏資源建設得大而全,而應根據本校的特色建立小而精的館藏資源,而自己特色之外的館藏資源就可以通過網絡途徑與其他專業圖書館進行合作。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各高職院校館藏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能充分滿足讀者的不同專業需求。
四、高校館藏資源庫的建立
隨著新媒體在傳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讀者正在利用新媒體技術獲取各種信息和知識,同時這些讀者的反饋、轉載和傳播也最大化了數字化資源的效用。館藏資源庫的建設也正開始成為我國高職院校圖書館資源整合與優化的方向。它不僅能夠促進學院師生員工在知識吸收、知識重組、知識生成、知識應用、知識創新、知識分享等方面不斷發展,同時又能依據讀者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制的知識與接受知識的方式。在高職院校不斷拓展自己館藏資源庫的同時,開放的網絡環境又會方便讀者進行反饋,便于圖書館不斷從反饋意見中對館藏資源庫的建設進行修正與完善,使圖書館與讀者真正達到良性互動。
五、充分發掘利用無形資源
“金網獎”是南中國互聯網協會指導,網絡營銷工作委員會(IMCC)主辦,為推廣和普及網絡營銷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術,聯合互聯網業內專家及第三方數據調查機構,每年對中國互聯網網絡營銷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提名及表彰的榮譽獎項。易傳媒“平安車險新承諾活動”創新的根據目標受眾比例為依據選擇媒體投放,使得覆蓋目標受眾比例大大超過垂直網站平均,最有效全面告知品牌活動信息。同時廣告整合微博一鍵轉發,讓受眾直接在廣告位參與活動,轉發信息分享給好友,令每一個轉發成功的受眾,都成為平安保險的免費且有力的自媒體,通過在微博平臺傳播,無限擴大品牌活動影響力。而且,易傳媒通過有效頻次控制,最大化看過廣告2-9次的比例,并且大幅減少觀看10次以上的曝光使得整體頻次投放更合理,提升了投放效率。
在2011網絡營銷高峰論壇“整合”會場,易傳媒副總裁潘靜發表了主題演講《技術驅動數字媒體與傳統媒體整合應用》。她介紹說:“易傳媒自2008年開始即定位‘廣告網絡’,在講‘我們不是賣廣告位的,而是賣受眾的’,2009年開始把積累的用戶數據,深度分析并產品化提出受眾網絡的概念。后來我們繼續進化,平臺的廣度深度、功能復雜性遠超受眾網絡,產品平臺不僅為自身運營所用,而且延展到供應端、需求端,跨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我們的平臺產品被客戶和媒體廣泛采用,成為中國領先的端到端的、技術驅動的互聯網廣告平臺。”
談及技術驅動的數字媒體應用,潘靜表示:“技術真正強的公司不僅有強大的技術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更在于能夠高效產品化。使一線銷售都能夠實時地接人公司系統快速的查詢數據、產出媒介排期、讓客戶有接口實時看到數據。指導一線銷售能快速反饋客戶需求,提升客戶滿意度。易傳媒的確―直在這樣做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