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英語復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陳
靜
復習目標:
時臨復習階段,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能力,幫助學生能更好地汲取知識,獲得能力,使尖子生能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為使后進生能掌握最基礎的英語知識,能對一學期來所學的知識有一個系統的整理,使他們學有方向,學有目標,特制訂本復習計劃。
復習要點:
(一)、突破重點和難點
1.學生明確各單元學習要求,教師引導學生課后多讀、多記、多寫。
2.單詞記憶是小學生英語學習的難點,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記憶單詞的良好習慣,如根據兒歌記憶、根據詞義記憶、聯想記憶等等,并幫助學生由單獨記一個詞轉為記幾個。
3.對于重點和難點內容,教師要通過多檢查、多反饋的方式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
(二)、回歸課文、聯系實際
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須經過意義性的訓練。教材內容有情景、有意義、有完整的情節,所以引導學生把語言知識放入語篇中記憶,復習階段宜回歸教材,對教材內容要求學生讀得滾瓜爛熟。在復習日常交際用語和句型時,更宜聯系實際,學用結合,培養學生初步的語言運用能力。
學生狀況分析:
1.大部分學生對學習英語有興趣;
2.學生兩極分化現象較嚴重,年齡越大,
這種狀況越明顯;
3.學生記憶單詞、句子有困難;
4.學生對單詞掌握不好,學過就忘.
復習措施:
1.通過各種方式,改進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果,不但要活躍課堂氣氛,
而且要活躍學生思維;
2.發揮小干部、優生的學習帶頭的作用,鼓勵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盡力減小學生間的差距;
3.充分利用單詞卡片,采用填空、翻譯、聽寫等形式幫助學生記憶單詞;
全面地系統地復習所學過的知識:
(一)過好單詞關
形式:加強單詞的背誦與默寫,給學生明確的任務,發揮大組長和小組長的作用,組內過關,組間過關,并采用短頻快的方式,每節課開始5分鐘,聽寫相應課的單詞。當然對于極個別學困生來說,還要區別對待,給他們適當降低難度和要求,使他們也能盡最大努力過好單詞關。
(二)過好詞組關。一些常用的詞組讓學生多讀,多記。
(三)、過好句子關。每一課都有一個句型,大多數學生已經能比較自如地運用這些句子,但對一部分學生來說,還處于朦朧狀態,因此我準備從以下幾方面來幫助學生梳理所學過的句型。1、指導學生在語境中復習句子,讓學生分清日常交際用語的運用場合。2、根據句子類型指導學生在比較中復習句子。3、指導學生在表演中運用句子,使復習課同樣生動有趣。并結合相應的句子復習卷進行檢測和反饋。
(四)、過好閱讀關。閱讀短文能讓學生全面運用所學知識,因此指導學生認真閱讀也是英語復習的重要環節,在復習過程中我準備充分運用好每一張總復習卷中的短文,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和做題的技巧。
(五)、過好聽力關
【關鍵詞】 積極情緒 高中英語 復習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3(b)-0107-01
學生進入高三,普遍感到英語學習任務重壓力大,整個高三階段的復習工作辛苦而繁瑣,經歷一次高三生活對老師和學生都是一次磨礪,往往是老師辛苦,學生疲憊。因此作為指導學生復習的英語老師,必須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以緩解學生的壓力,減輕學生的負擔,確保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和備考能力。下面筆者就在高中英語復習中如何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以達到優化復習教學來談談自己的認識。
1 積極情緒的定義及功能
積極情緒就是因為意外得到獎賞或在目標實現過程中取得進步時產生的感受。當積極情緒與某種需要的滿足相聯系,通常伴隨愉悅的主觀體驗,并能提高人的積極性和活動能力。
1.1 積極情緒有利于提升學習效率、提升認知能力
對學生來說,由于受到表揚引起的喜悅、快樂、得意等積極情緒,可促進其智力發展。
1.2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利于提升主觀幸福感
高考就像是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個考生的頭上,對每個考生造成無形的壓力,而緩解這種壓力的最好辦法是積極的學習體驗。經常能獲得積極情緒體驗的學生,對英語的興趣自然會恢復,主觀幸福感自然而然就能提升。
2 激發學生積極情緒的策略
2.1 科學安排復習內容
(1)安排模塊復習,激發學生積極情緒。模塊課文基礎知識的復習是必須的,尤其是對于英語水平中下的同學。以模塊課文為基礎,依托科學的復習學案,梳理單元基礎知識,作為課后作業,讓學生完成并識記。上課以聽寫和提問的方式對作業內容的落實情況做一個檢測,三個單元復習完畢時再做一次小測驗,循序漸進,減少學生記憶負擔,提高記憶效果。做到課前做的作業和課堂檢測內容、考試檢查內容一致,拒絕做無用功。
(2)安排語法知識復習,激發學生積極情緒。語法復習采取少吃多餐、細嚼慢咽的方式比較符合認知規律。具體操作為:以非謂語、定語從句和虛擬語氣等學生的學習難點為主,老師先上情景教學法語法課,引導學生梳理結構和復習運用,在接下來一周左右時間里,每天做10至15個單項選擇題或填空、翻譯題,以練習、糾錯、復現這樣的循環方式,邁小步,不停步,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輕松掌握知識。
(3)安排閱讀、完型和寫作訓練,激發學生積極情緒。具體操作為:每天安排十五分鐘左右的限時訓練,兩次閱讀加一次完型、一次改錯和一次作文訓練,一周安排一次綜合訓練。
2.2 營造良好師生關系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是創設積極氛圍的主要途徑。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礎,當學生在情感上與老師相融時,他對學習的興趣與熱情也會倍增。復習階段如何借助良好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積極情緒呢?
(1)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積極情緒。師生合作,共同完成復習計劃的制定。這樣師生雙方就會達成共識,同心協力的為實現這些目標而努力,否則學生就不會參與進來。只有當學生認同目標時,老師才能通過啟發、說明等手段將之轉化為學生的追求,從而實現需要上的一致,認識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鳴其次要設計好的策略,共同配合。復習伊始,和學生交流并明確復習計劃,通知學生準備好相關書籍、資料等,甚至建議學生在聽寫本上注明“復習聽寫”字樣,明確各項要求,和學生一起期待,從而從心理上進入復習階段。從復習計劃的制定乃至每天的課堂檢測內容和上課內容的確定,可以實行師生雙方共同參與。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而且學生做好了充分的課前準備。課堂節奏張弛有度,再配以教師親切的教態,這樣的復習課給學生的感覺一定是積極、活躍、融洽而又令人難忘的。
(2)充分利用課堂主陣地,激發學生積極情緒。從提問到任務設置,為學生量身定做。為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各個層次的學生盡可能都有帶到。每節課老師至少要隨機提問三分之一的學生,連續三節課內每個學生都要提問到。為了做到這一點,我課前根據作業和學生實際,反復推敲上課要問的問題,甚至誰來回答、誰來補充都寫在問題旁邊。發動學生小組合作解決詞匯記憶和詞義辨析的困難。在課堂上給學生創造一種敢說、敢想、敢做的開放氛圍,學生只有在多說、多寫、多做的鍛煉中,也只有允許學生在說錯、寫錯、思錯的寬松的訓練過程中,才能提高學生語言運用的能力,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實現高效的復習。
關鍵詞:行為主義:負強化;懲罰
中圖分類號:G44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6)09-0099-02
行為主義理論用強化與懲罰來解釋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強化包括正強化與負強化,懲罰包括正懲罰和負懲罰。強化與懲罰概念提出以后在行為矯正和訓練、組織管理、社會治理、學校和家庭教育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不少學者混淆了負強化與懲罰概念,錯誤地將負強化等同于懲罰,這不僅導致對行為主義理論的狹隘理解,而且不能完全發揮科學理論的作用,因此有必要澄清負強化與懲罰概念。
一、對負強化與懲罰的錯誤理解
有些學者注意到了容易將負強化混同于懲罰的現象,例如BruceAThyerLaura和LMyers指出:“正強化概念已經進入我們日常生活的詞匯,但即使受過良好訓練的臨床工作者有時也被正強化與負強化、正懲罰與負懲罰和消退之間的區別所困惑。”事實確實如此,發生這種混淆的,不僅有心理學界的專業人士,也有企業管理學界的學者。
1.心理學界的混淆
俞文釗在其《管理心理學》一書中指出:“懲罰作為一種負強化,也有積極的激勵作用,只是所用方式與手段不同而已。”[1]該段文字的標題為“負強化――懲罰的應用”,全文所描述的是運用懲罰的注意事項。顯然,這里從對概念的理解到具體操作程序都將負強化等同于懲罰。
章志光在分析社會化的心理機制時說:“他們也會以自我懲罰的方式來給自己以負強化,如做錯事或考試失敗后主動放棄應該得到的東西或罰自己去做平常不愿意做的辛苦勞動等。”[2]對于那些沒有了解負強化概念的人,這一句話非常容易誤解,會錯誤地以為負強化就是懲罰。
朱智賢在解釋強化概念時認為,“排除能增強反應頻率的刺激物稱為負強化物,如對有機體有傷害性的噪音、強光、電擊等”[3]。這里的描述前后矛盾,讓人費解。如果排除能增強反應頻率的刺激物,很明顯,以后就會減少相應的反應,那應該叫“懲罰”;而如果排除噪音、電擊等令人不快的刺激,則能增加反應發生頻率,這確實叫“強化”。
樂國安指出:“負強化的目的也是增加行為出現的可能性。它是通過預先告知員工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為或績效可能帶來的不利后果,來促使其按照要求行事,以便減少或者消防某種不愉快的情境,從而使改變后的行為再現和增加。負強化是減少不良行為出現的方法。管理者通常在員工沒有完成必須的工作任務時采取負強化,是一種控制行為的抑制性措施。”[4]這段話前面談論負強化促進行為,后面談論負強化抑制行為,因而混淆了負強化與懲罰。
2企業管理學界的混淆
張德認為:“獎勵是一種正強化、正激勵……而懲罰是一種負強化、負激勵,是對非期望行為的一種懲罰,即剝奪其一部分物質的和精神的利益。”[5]這里對負強化、懲罰、激勵、獎勵與正強化概念的混淆是很明顯的。如果獎勵就是正強化、懲罰就是負強化,那么有必要制造那么多同義反復的概念嗎?況且,對于普通讀者來說,獎勵與懲罰要比強化概念好理解得多。
譚融指出:“當工作人員的工作行為不佳,甚至在工作中違反組織規章時,組織系統便對之采取相應的懲罰措施,以抑制和消除此種行為。這種懲罰措施便發揮著一種負強化的功能……所謂負激勵則是對違背組織目標的行為所給予的懲罰。”[6]顯然,他將負強化等同于懲罰。
企業管理學界對負強化的混淆有很大的危害,它導致一些從事實際管理工作的人在懲罰工人的某些行為時錯誤地以為自己是在實施負激勵;而基于負強化的一些科學方法卻被忽略了。負激勵是許多國內企業管理的書里經常使用的一個詞,不知道它與懲罰、強化和激勵之間是什么關系。這些混淆啟示我們,使用概念必須嚴謹。
二、負強化與懲罰的正確含義
可以從概念中正與負的含義、行為與結果的關系、強化物與厭惡刺激的呈現與撤銷等方面認識負強化與懲罰的區別與聯系,準確把握它們的含義
1“正、負”的含義
首先要明白概念中“正(positire)、負(negatire)”的含義。在實施強化與懲罰的過程中,如果呈現某事物,就叫做“正”,如果某事物消失,就叫做“負”。因此呈現某事物、導致行動者愉快并使行動者特定行為表現頻率增加,就叫正強化;如果移去某事物、導致行動者愉快并使行動者特定行為增加,就叫負強化;呈現某事物、導致行動者痛苦并使行動者特定行為表現消失,就叫正懲罰:移去某事物、導致行動者痛苦并使行動者特定行為表現消失,就叫負懲罰。BruceAThyerLaura和LMyers認為:“口語上,正強化可以貼上獎勵的標簽,當一個結果呈現,而自此以后該受到獎勵的行為增加了,那么就發生了正強化。負強化可以被解釋為解脫,如果一個行為的結果由移走不愉快的事物構成,該行為以后就被增強了,那么這就牽涉到負強化。當一個行為的結果由呈現令人厭惡的東西構成,那么就發生了正懲罰,它以該行為發生的可能性降低為結果。……負懲罰包含移走令人愉快的事物,它以未來該行為發生的可能性降低為結果。口語上將負懲罰看做類似于罰款的操作”。負強化是好的,人們向往的,而懲罰是不好的,人們力求回避的。因此不能將負強化等同于懲罰。
2.從行為與結果關系考察
BarrySchwartz將效果律(lawofeffect)作為操作條件作用的基本問題進行分析,指出:“效果律研究的焦點是行為和它的結果、反應和結果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確認四類行為―結果關系類型。一是行為能產生積極的結果……這種關系叫正強化(positivereinforcement)。……二是行為產生消極的結果……這種關系叫懲罰(punishment)。……三是行為導致已經呈現的刺激結束或移去,這種關系叫負強化或逃避(negativereinforcementorescape)。……最后行為可能防止消極事件發生。”[7]從行為與結果關系看,正強化、負強化、回避等都將導致行為反應的增加,而懲罰導致行為反應頻率降低。
3從對強化物的操作進行區分
心理學家用強化來解釋特定事件能夠增強條件刺激引發條件反應的趨勢這一事實,這些事件就叫強化物。強化物可以分為兩類,HowardH.Kendler指出:“區分兩類強化物是有幫助的。正強化物,如食物,由于它的呈現增強一個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結。負強化物,如一陣風或電擊,由于它的結束而增強聯結。”[8]負強化物是厭惡的刺激,正強化物是令人愉快的刺激,它們是發揮強化作用還是懲罰作用取決于怎么操作,強化物和厭惡刺激與強化與懲罰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以下表格來區分:
給予取消[CM4-3]強化物正強化負懲罰厭惡刺激正懲罰負強化為什么強化物能夠起作用?心理學家提出四種假設:(1)初級強化物能滿足饑渴及其他基本生理需要;(2)普利邁克原理(Premackprinciple),每個人在任何時候有一個從高到低的行為偏好等級,等級越高的行為作為強化物的力量越大;(3)不平衡假設(disequilibriumhypothesis),如果對一項活動的進入或接近受到限制,那么該活動就能夠成為強化物,不同的活動在不同的時間和場合將具有強化能力;(4)已知的強化物是通過在大腦內部發生效應而起作用的。已有研究表明,不平衡假設能對強化物為什么起作用提供較好的、全面的解釋[9]。這里討論的是呈現的強化物而不是撤除的厭惡刺激為什么能起作用,但是,如果撤除厭惡刺激能實現以上四個假設,那么這種操作就一定能夠達到強化行為的目的。
4國內學者對負強化的正確理解
呂靜主編的《兒童行為矯正》一書對負強化及如何運用負強化進行兒童行為矯正有系統的論述,該書認為,“負強化是指在一辨別性刺激或情境下,行為者發出一種行為,結果可引起厭惡刺激(或稱負強化物)的移去或取消,則以后在同樣情境下,該行為的出現率會提高”,“和正強化在行為真正開始增加以前,需要有正強化物與良好行為的多次配對出現一樣,負強化過程中,也需要多次使用厭惡刺激,待良好行為出現后,再予撤除”[10]74。因此對于負強化而言,厭惡刺激(或者懲罰)總是先于強化而存在的。當然不是任何負強化過程都得先人為主地給予厭惡刺激或懲罰,如自卑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狀態,經過努力取得成績后個人不再感到自卑,這個過程沒有人為地呈現厭惡刺激,但它是負強化。
三、負強化與懲罰的應用
1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
如果小孩的行為不符合要求,可以取消他的某些權利,如不準他玩、不準他參與某項活動等――這是實施負懲罰;當他的行為符合要求時恢復他之前喪失的權利――這是實施正強化。如果小孩容易表現出某種不良行為,這時可以結合懲罰和負強化培養一種替代行為,例如,先教導他實施好的行為,這時小孩有兩種選擇,當他表現不好的行為時給予像打屁股之類的懲罰,而表現良好行為時,不僅可以避免懲罰――負強化,還可以獲得獎勵――正強化。呂靜指出:“負強化法是通過逃避和回避兩個過程來實現其效果的。”[10]77人和動物能通過逃避和回避兩種條件反應使自身遠離厭惡刺激,獲得負強化。
2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
有些企業在績效反饋過程中,讓那些績效差的人在員工大會上檢查自己的不足――這實際是一種懲罰,那些沒有上臺的人得到了負強化;有些企業讓績效好的人在員工大會上談成功的體會,給予表彰――正強化,而那些沒有上臺的人就受到了負懲罰。這里的負懲罰給員工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因而與正懲罰相比,人們更樂于接受負懲罰。在運用正懲罰的時候必須指明正確的行為,這時才能有效發揮它的作用。
負強化一定產生激勵作用嗎?如果負強化物是對上班遲到的批評,這時負強化只是強化了員工按時上班的行為;如果負強化物是喪失參與決策的權利,這時負強化就能起到激勵的作用。因此,負強化能否發揮激勵作用取決于負強化物的性質,如果負強化物具有激勵作用,那么負強化就具有激勵作用。
參考文獻:
[1]俞文釗.管理心理學[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9:204
[2]章志光.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87
[3]朱智賢.心理學大詞典[K].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89
[4]樂國安.應用社會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5]張德.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238
[6]譚融.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3:189-190
[7]BarrySchwartz(1984),PsychologyofLearning&Behavior[M].NewYork:WWNortonandCompany
[8]HowardHKendler(1963),BasicPsychology[M].NewYork:AppletoncenturyCrofts
關鍵詞信息技術 英語氛圍 文化生活
英語教學是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讓現代信息技術走進小學英語教學能給課堂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豐富教學形式,優化教學過程,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應用能力。
一、培養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
運用已有課件創設情景。小學英語教材變化很快,但原來教材配套的光盤中仍有部分相同內容,對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選擇性地運用相關課件創設情境,同樣能使課堂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學生興趣高漲,學習積極性高。
利用軟件靈活創設情景。小學英語重在聽、說、讀、寫、演、練、做。巧妙運用各種應用軟件可創設好的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利用多媒體集圖、文、聲、境等一系列的功能,用PowerPoint等應用軟件制作好課件,然后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播放,展示給學生,促進學生進行認知。尤其在教學比較抽象的詞時,可以設計一些畫面,通過電腦演示,使新知識的呈現充滿了新、奇、趣,誘發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學得饒有興致,對這些詞掌握得也比較牢固。多媒體演示能把平時一些教師難以用語言描述的抽象知識形象化,化解了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興趣盎然,記憶深刻。
以網絡為載體引入情景。網絡,是一個開放的學習平臺,每個人都可以在網絡上接觸到豐富的信息、充裕的學習資料。教師要做的是,如何正確引導孩子們利用好網絡,進行有效的英語學習。例如我們是否可以查詢到網上英語課堂?是否可以結交幾位以英語為日常用語的朋友?是否可以與同學、朋友進行網上英語會話?教師也可以開設網上英語角或英語專題論壇,讓孩子們在信息技術的高速公路上,更方便的駛上英語學習的快車道。
二、發展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信息技術的應用,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有聲形并茂、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使教學活動情理交融,有張有弛,學生能更準確生動地感知所學知識,同時也使學生有更多機會用多媒體課件或通過網絡來學習英語,從而在聽說讀寫等方面得到更多的鍛煉。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小學英語教材蘊涵著大量的情景,只要認真地分析鉆研、挖掘,就可以制作切合教材情景的課件,為情景教學服務。在日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自己或集體制作簡易的課件應用于英語課堂,借助多種媒體手段,給學生提供生動、直觀的形象和視覺效果,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之產生良好的興趣和情緒,有益于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學習。
牛津小學英語3A中A-Z的字母教學比較單調枯燥,我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設計靈活多樣的操練形式,讓學生在舉一反三的操練中獲得知識。①通過比賽操練,增強競爭意識。我在教學中采取對比法,開展組與組之間、排與排之間、男女生之間的拼讀比賽,把字母呈現在屏幕中,讓學生多觀察與比較,給能清晰地分辨發音的學生播放一段獎勵性音樂,并請他當小先生領讀,增強競爭意識。②通過游戲操練,增加趣味性,采用“擊鼓傳花”“聽聽做做”等游戲,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知識。
多媒體的圖案和插圖,視頻和動畫,音樂和音響的交互性,使小學英語教學更為形象、生動、逼真,易于學生接受,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感受到英語學習的快樂。
三、營造班級、學校英語氛圍
建立學校英語博客。博客(BLOG)是繼E-mail,BBS,QQ之后出現的新的網絡交流方式,它具有自由、開放、活躍、交互迅速等特征,它代表著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學習方式。博客的出現為學習共同體提供了一個超越時空的,相互交流、切磋、探討的平臺,建立班級博客,使之成為學生共同營造的精神家園,同學們一起在博客的園地中交流學習、溝通情感,展示自我、相互協作,一起傾訴,一起分享。對于改變當前獨生子女的過于獨立的個性,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一定會起到較好地推動作用。英語老師將對博客進行建設、管理,服務于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真正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
開展網絡英語讀書活動,打造好讀悅讀的書香英語小樂園。網絡的普及,電子圖書以更加豐富、快捷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傳統的閱讀方式,研究借助網絡,開展基于網絡的讀書活動,將傳統閱讀與網絡閱讀有機結合,開發或利用網絡讀書平臺,進行簡單的英語讀書交流活動,有針對性地推薦好的英語圖書,交流讀書心得,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提供較好的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英語書,開展交流,打造好讀悅讀的書香英語小樂園。
從事高三英語教學工作多年來,實踐中深切感到,在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下,要取得高考的優異成績,是相當不易的。幾年來,我注意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尤為注重課堂教學方法的探討。從這幾年的工作實踐看,效果還是明顯的。下面僅就優化高三英語復習談幾點看法。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前提
我們所屬的是縣城中學,其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他們的英語基礎相對較差,水平也參差不齊。經過幾年的摸索,我發現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因此,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十分必要,這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
課堂教學中,我堅持做到以下六點:
1.培養良好的聽課習慣。要求學生上課前務必準備好上課所需要的一切資料,不得在開講時再找書、找筆、找本子,上課時集中注意力聽講,并記好筆記,任何同學從上課開始就必須一直握著筆,這樣有利于集中注意力。
2.培育良好的整理筆記和糾錯習慣。要求學生及時整理課堂筆記和糾錯本,并力爭做到條理、規范,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疑點。
3.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是英語高考的重頭戲,好的閱讀習慣能夠提高閱讀速度和準確率。出聲閱讀,用手或者筆指著閱讀,閱讀時頭動等都是不好的閱讀習慣,要給學生指出來,并幫助其糾正。
4.培養善于查閱工具書的習慣。英語詞典是英語學習必備的學習工具。要求學生每人買一本英漢雙解詞典。在平日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樹立查閱工具書的意識,并指導他們查詞典的方法,如詞典中的示例、縮略指代等。
5.培養解題規范的習慣。規范的答題習慣對提高得分起著重要作用。在平日教學中,應注意培養學生規范書寫和規范答題的習慣。
6.培養良好的朗讀和背誦習慣。無論聽力還是閱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英語語感之上的,在缺乏英語學習環境的情況下,朗讀和背誦是兩種行之有效的途徑。在平日學習中,要求學生不僅朗讀教材中的課文,還要朗讀習題或報刊雜志上的文章;要求學生不僅背誦書面表達的范文,還要背誦一些難度適中英語短文,如某些完形填空題。
二、 轉化英語弱科學生是重點
實踐中我體會到轉化弱科學生,重點在于增強其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1.要施以愛心,融洽師生關系。通過情感投入,促進弱科學生的轉化。
2.要強化個別輔導,增強學習信心。轉化弱科學生的有效方法是進個別輔導,適時適地、因人因材對他們進行基礎知識的查缺補漏,在教學中堅持用舊知識去探索新知識。同時做到:起點要低,把教學起點放在他們“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果子”的標準上。步子要穩,堅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使他們不斷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不斷增強學習成功的自信心。
3.要及時鼓勵,體驗成功的喜悅。從心理上說,弱科學生同樣具有進取心,可以說每個學生都渴望進步,渴望受到尊重,這些都潛藏在弱科生的心靈深處。這就需要教師注意觀察,充分發現、發揮、發掘每個弱科學生的優勢和特長,多為他們提供練習的機會,對他們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重視,及時鼓勵。
4.要指導學法,克服畏難情緒。加強對弱科學生在學習方法上的指導,要讓他們不斷模仿,不斷重復,不斷操練,幫助他們做到眼勤、耳勤、手勤和口勤。要讓學生學會記憶的方法,不斷與遺忘作斗爭,幫助學生與自身不良習慣作斗爭,樹立良好的競取意識。
三、注重材料的收集和選擇是關鍵
眾所周知,高三階段需要選擇大量的資料。如果不注重材料的選取和收集,就難以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在這一方面,我認為主要應做好以下工作:
1.要及時了解最新的高考信息,有針對性地選取材料。在認真研究教學大綱和考試說明的基礎上,重點研究北京、上海、南京、南通和鹽城等地的先進做法和高考模擬題。這些地區走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題目設計也有一定的前瞻性。
在平時的訓練和模擬考試中,注意選取這些重點中學的試題,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積極利用報刊和網絡資源。英語是一種活生生的語言,是不斷發展進步的。報刊和網絡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新穎地道的英語材料,積極利用這些材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詞匯量,了解英語背景知識,最大限度地消除學生對地道英語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四、改變傳統復習模式是良策
傳統的高三英語復習模式是從高中的第一冊到高中的第三冊,一課課、一冊冊從頭到尾逐課復習。毫無疑問,這樣獨立、單一地再現舊知識,使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感到雜亂無章,以至出現知識斷層現象,致使學生對復習的熱情下降,對教師的心理期待消失,最終課堂復習結構遭到破壞,復習率低,質量差。
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宜采取新的復習方法和手段,即教師集中點撥、歸納總結,強化練習主要語法點的橫向復習和學生以課文為依據,閱讀、討論、記憶、運用的縱向復習融為一體的復習方法,將電教媒體與傳統媒體有機地結合起來,傳送教學信息為復習手段,實現英語復習課認知結構和組織機構的優化。其具體方法可以是:
1.將投影與板書相結合,分層強化,增大課堂密度,提高復習效率。
在一個學生程度參差不齊的班里上課,傳統的教學媒體——黑板和語言所能提供的教學信息和信息量受到了限制。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宜采用電教媒體和傳統媒體相結合、分層教學的方法,探索“因材施教”在高三英語復習課中的方法和規律。
根據每堂課的復習內容,設計出單詞拼寫練習、選擇填空練習和對話填空練習這些練習。在知識方面是由易到難,逐步加深,在能力的訓練上是由復習、記憶到運用。先利用投影出示對基礎知識單詞拼寫和選擇填空訓練的訓練。與此同時,利用由于投影傳輸信息通道寬、速度快和板書之間所出現的時間差,在黑板上板書對話題,為高層次學生提供更深的學習資料。這樣,把電教媒體——投影與傳統媒體——黑板相結合,把難易不同、類型不同的習題交叉地、分層地傳輸給學生,使高、中、低三層次的學生在同一時間內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潛力,使自己得到強化訓練。
在此基礎上,還可采取投影出示答案,學生做自我檢驗,對知識難點由教師進行啟發、引導學生討論解決。對融于習題中的知識,由教師講解、比較、擴展、加深、總結,最后學生還有看書消化和復習的時間。
2.將投影與卷面相結合,進行分層次閱讀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是高中英語整體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是高等院校對新生入學考查的主要內容。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我發現卷面閱讀可以糾正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如回視、出聲等束手無策、控制失調的現象,同時,卷面閱讀不是限制了高層次學生閱讀潛力的發揮,就是超越了低層次學生。其結果使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興趣和信心,影響他們個性的發展和閱讀能力的提高。為了滿足高層次學生的閱讀需要,又照顧中、低層學生的閱讀能力,采用投影與卷面相結合,把文章投影出來,理解題印在卷面上,利用投影對學習內容和閱讀時間所具有的可控制、可調節的功能,把文章由易到難逐次地出示,教師控制文章的顯示時間,進行及時的調整。低、中、高三層的同學在二十分鐘內可以閱讀2~4篇文章。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基礎上,心理上也得到滿足,個性得到發展。為了幫助學習閱讀較難的科普文章,投影把文章中事物之間的關系、變化、結果等用圖表和圖畫等進行演示,幫助學生理解難句,把握文章結構,幫助閱讀,有助于低層次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3.將投影與文學、語言相結合,進行各種作文教學的訓練
利用投影能直觀地向學生提供感知材料這一特點,出示畫面情節,看圖作文(包括口頭作文和書面作文)。生動的畫面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視覺形象,也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具有啟發思維之功能。用投影給學生提供詞語、句型,進行限詞作文、限時作文以及補全作文;用投影出示范文,進行作文講評、校正。
投影與文學、語言相結合,進行各類作文的講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創造思維的能力,有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
【論文摘要】英國布朗政府執政后非常重視兒童的教育,希望將英國建設成世界上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國家.為此布朗政府《兒童計劃》報告該報告非常重視兒童的身心健康全面發展,體現英國政府重視教育的優質與均衡發展.希望進一步加快教育管理的改革,同時報告設立了兒童和青年發展的目標,并制定出目標發展實現的支持政策,報告成為英國兒童教育發展重要的指導性文件。
英國1997年布萊爾首相執政10年之后.2007年7月戈登·布朗(Gordon Brown)首相上臺,上臺伊始就著手對英國的教育事業進行全面改革。為了更好的發展和管理兒童教育事業,專門成立兒童、學校與家庭部(The Department for Children.School sand Families,DCSF),任命埃德.鮑爾斯(Ed Balls)為兒童、學校和家庭部大臣。布朗政府的兒童教育發展目標遠大.希望將英國建設成世界上最適合兒童成長的國家.為此布朗政府在2007年12月了《兒童計劃:構建更加美好的未來》(1’he Children’s Plan:Building Brighter Futures)報告(以下簡稱《兒童計劃》)。該報告將兒童和家庭的需要擺在教育工作的中心地位.成為指導英國兒童教育的綱領性文件.描繪出一幅英國基礎教育的新藍圖。
一、《兒童計劃》報告出臺的背景
在過去新工黨執政的10年里.英國在基礎教育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在處理教育投資和提高兒童學習動機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具體說來.在1997年新工黨上臺之后.登記注冊的兒童護理機構數量增加了一倍:學校教育質量的標準也不斷提高.現在l1、14、16和19歲等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習成績達到了歷史上最好的水平.適齡青年的大學入學率也比以往要增加很多:相對貧困兒童的數量已經降低到60萬以下.同時少女未婚先孕的比例也達到了20年當中的最低:隨著2003年英國綠皮書《每個孩子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的頒布.地方政府開始慢慢改變管理兒童的方式。雖然英國的教育取得了比較大的成績.但依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那些來自弱勢家庭的兒童,他們的成績依然較差:雖然英國的教師和學校教育質量在世界上仍然領先.但是依然存在許多影響教育質量的因素.兒童并沒有將他們的潛能發揮到最佳狀態:同時由于家庭的原因。許多學生的童年依然過得不快樂.許多生活上的問題依然沒有處理得當。
自從兒童、學校與家庭部成立之后.英國政府不斷傾聽父母、教師和教育專家的建議。進一步改進英國基礎教育家長們希望政府幫助協調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矛盾.消除商業和互聯網對于兒童的不良影響.希望兒童能在安全的互聯網環境下寓教于樂.也希望由于經濟原因造成的學習機會不均等問題能順利解決。面對諸多問題.政府決心制定《兒童計劃》報告,將兒童的教育放在政府教育事業的重心.根據兒童的需要整合教育的管理機構和相關資源.制定了英國2020年兒童教育發展目標.并制定了詳細的兒童發展計劃。學校與政府機構各自發揮其作用.確定兒童有一個良好的生活開始.對于家庭教育給予充分的支持。
二、《兒童計劃》報告的主要內容與原則
英國兒童、學校與家庭部的《兒童計劃》報告的制定和發表.成為實現政府的兒童發展目標的重要綱領性文件。《兒童計劃》報告總共7章,分別為:(1)快樂和健康(Happy and Healthy);(2)安全和保護(Safe and Sound);(3)優秀和平等(Excellence and Equity);(4)領導和合作(Leader ship and Collaboration);(5)堅持過去(Staying on);(6)正確的道路(0ntheRightTrack);(7)實現方式(Making It Happen)。同時報告有4個附錄.補充說明報告實現過程中的注意事項該報告是政府對于兒童工作的一個開始.同時也對將來的工作進行了展望.為將來的工作提供了思路報告的7章內容體現出了英國布朗政府對于兒童教育的重視。兒童教育成為政府的工作重心.同時該報告從多方面對英國兒童教育的工作做出了規劃與展望。
在《兒童計劃》報告討論和反復論證的過程中,該計劃制定了5條主要原則,包括:(1)兒童主要撫養責任應該是家長承擔.而不是政府.但是政府要通過各種政策措施幫助和支持家長和家庭:(2)所有兒童都具有成功的潛能.應該努力提供各種條件保證他們潛能的發揮;(3)兒童應該盡情地享受他們的童年.同時也要做好作為成年人生活的準備:(4)政府應該為兒童和家庭負責.不應該為他們的發展設置障礙;(5)努力防止教育失敗。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在這5條原則的指導之下.提出了如下6點主要的戰略目標:(1)保證每個兒童和青年的身心健康;(2)保護兒童不受到外部的攻擊;(3)教育質量達到世界一流標準:(4)縮小來自弱勢家庭的兒童在教育成績上的差距;(5)確保18歲以下的兒童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質:(6)保證兒童通往成功的道路暢通。
三、《兒童計劃》報告確定的基礎教育發展目標
1.英國政府設立兒童教育目標
《兒童計劃》報告為英國兒童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發展的方向.報告將兒童和家庭的需要放在工作的首位.并制定了具體的政策措施.為兒童的發展提供專業的服務。報告體現了英國兒童教育發展的理念與信心.同時也提出了為實現目標而制定的具體步驟.希望每所學校的發展都能成為當地社區的中心。《兒童計劃》報告設立了到2020年應該達到的具體目標.這些目標在廣大的范圍內體現了政府對于兒童教育工作的設想.但是仍然需要廣大人民的討論和參與。具體來講,2020年發展目標包括:(1)加強對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視,尤其是對生命中關鍵年齡段轉變的重視;(2)每個兒童都應該為學校的成功做好準備,依據《兒童早期階段教育成績標準》(Early Years Foundation Stage Profile),至少有90%以上的5歲兒童達到該標準:(3)每個兒童都為中學學習做好準備.至少90%以上的兒童在英語和數學學科達到或超過規定的標準;(4)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掌握為將來成年生活應該具備的技能.19歲的英國青年中學教育普通證書考試(GCSE)合格率要超過90%,其中有70%的比例要達到A級水平:(5)做到家長對政府提供的信息和服務非常滿意:(6)所有的年輕人都積極參加發展個人和社會技能的活動,促進身心健康的發展并且減少危險的行為:(7)工商業的雇主對于年輕人的工作準備滿意;(8)兒童的健康水平提高.肥胖和超重兒童的比例減少到2000年的水平;(9)貧困兒童的比例在2010年減少一半,并爭取到2020年,基本消除;(10)到2020年.年輕人犯罪的比例減少.年輕人首次記錄在案的犯罪比例能夠達到《青少年犯罪行動計$1}(Youth Crime Action Plan)所達到的目標。
2.英國政府設立的青年發展目標
《兒童計劃》報告除涉及兒童。也涉及到青年的教育目標經濟的變化意味著兒童和青年人應該學會更多的適應將來生活的技能.知識與技能的學習也能幫助他們繼續進行學習或是參加工作英國政府希望其青年在18歲的時候依然能夠繼續讀書或參加培訓.當他們離開學校的時候可以掌握足夠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變化。所以,為了加強英國14 19歲兒童的教育.政府制定了如下目標:(1)在英國國會通過立法,提高英國青年的入職年齡.2013年提高到17歲(2008年9月入學的英格蘭中學生.成為首批到17歲才可以法定離開學校的學生),2015年提高到l8歲;(2)在科學、人文和外語領域設計和發展3種新的證書.為年輕學子提供更多的選擇:(3)將對16~19歲青年人學習進行資助的主體由學習與技能委員會(Learning and Skills Council轉移到地方當局.并在2008年的時候對資助的效力進行評估:(4)在3年內撥款3150萬英鎊.對16歲的青年教育情況進行重新審查.探索吸引青年學生學習的經濟動力
3.基礎教育目標實現的政策支持
英國政府希望所有的兒童和青年都能享受幸福、快樂、健康和安全的童年,很好地為將來的成年生活做準備.希望每個人都能實現自身的價值。實現這些設定的目標需要政府制定積極的措施給予支持.需要給予更多的關注以保證目標的實現.政府的措施包括:(1)在兩年內投資1.6億英鎊資助提高青年受教育的質量和范圍:(2)3年內資助2000萬英鎊.通過“良好行為契約”(Acceptable Behaviour Contracts)(注:青少年初次觸犯法律,影響輕微。如破壞他人財物。未成年飲酒,街頭滋事等,只要簽署一份契約.保證不再犯罪。即可避免被起訴或罰款)的制定與實施,作為防止青少年作出反社會行為、保證學生能夠不斷提高行為方式:(3)在2008年控制年輕人酗酒的辦法.以及加強青少年吸毒的管理.包括在學校開設飲酒課,減少父母酗酒對于青少年成長的不利影響;(4)根據不同學校的情況加強青年的性教育.對有效的性教育進行總結并加以推廣等。
四、英國政府為《兒童計劃》目標實現制定的政策舉措
1.英國政府保障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家庭是社會的基石.同時也是保障兒童健康和快樂成長的基本單位.英國政府十分重視家長在影響兒童健康發展中的作用.加大了政府和相關部門對于家長的影響.幫助每位家長為兒童的健康發展作出最大的貢獻。相關的政策包括:(1)在3年內撥款3400萬英鎊.為每個地方教育當局的家長提供專家咨詢服務:(2)擴大以學校為基礎的家長支持顧問(Parent Support Advisers)范圍;(3)為家長建立兒童的健康發展檔案,改變家長的健康觀念;(4)政府設立家長委員會(ParentsPane1).將家長的觀念放在政府兒童政策的中心位置。
為了實現幫助兒童健康發展的目標.對一些家庭提供更多的支持.其中包括:(1)通過提高開端計劃兒童中心(Sure Start Children’s Centres)的服務范圍,以保證更多的家庭能夠受益;(2)通過調查的方式.加強對最需要幫助家庭的支持力度.提供相關的服務;(3)3年內提供9000萬英鎊的資助用來提高殘疾兒童的服務設施:(4)擴大家庭基金(Family Fund)的資助范圍.將對殘疾兒童家庭的資助年齡延長至18歲:(5)政府3年內為地方教育當局提供2250萬英鎊的資助.用于修繕3500個操場,以便殘疾兒童也能使用.尤其是要修繕適合8— 13歲兒童使用的操場總之,身體健康是兒童享有幸福的保障.也是實現其全部潛能的身體基礎,英國政府必須要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健康習慣.為兒童的終身健康做好引導和保障。
確保兒童的安全成長是政府的重要職責.政府需要幫助家長學會平衡兒童的權利與兒童的自由之間的關系.為實現這個目標.政府制定了許多政策措施,比如:(1)《拜倫報告》(Byron’s Report),報告對互聯網不合適的內容以及網絡游戲對于兒童成長所造成的不良影響進行揭示.并指出解決辦法;(2)成立專門委員會,對商業領域對兒童身心健康的影響進行評價:(3)對家庭安全設備進行資助,以防止兒童在家里出現各種事故:(4)鼓勵地方當局設立限速20英里每小時的公共區域.這樣可以大量減少兒童在交通事故中的事故率等總之.希望通過各種措施的設立與實施保證兒童在當地的各種權利的順利實現。
2.英國政府重視基礎教育的優質與均衡發展
英國政府希望每個人都能實現個人的潛力,并且在接受教育過程中能夠感覺到生活的幸福.家長的支持對于兒童的發展非常必要高質量的早期教育能夠保證兒童將來在學校教育中的成功.尤其是對于來自弱勢群體家庭的子女尤為重要。
英國教育專家認為.達到世界水平教育標準的最好方式是依據兒童的發展階段制定教育計劃.而不是僅僅依據年齡進行教育階段的劃分所有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學生都與家長密切聯系,為保證教育的優質與均衡發展,英國政府制定相關政策:(1)家長和學校建立更加緊密地聯系,包括家長可以與學校的教師聯系.參加相應的活動保證交流的順暢.家長不斷地得到兒童的學習表現和進步情況.同時家長委員會(Parents Councils)保證在教育決策過程中能夠聽到家長的聲音;(2)在學前教育階段.將3~4歲兒童接受教育的時間從每周l2.5小時提高到l5小時.并在接下來幾年幫助弱勢群體家庭的2歲兒童接受每周15小時的免費教育:(3)在接下來3年內將提供1.44億英鎊資助小學實施“每個兒童都是讀者”(Every Child a Reader)和“每個兒童都很重要”(Every Child Counts)項目.并且制定詳細的評價體系與評價標準.以此提高英國小學的教育質量,防止質量下降;(4)加強學前和小學、小學和中學之間的課程聯系.在保障課程基礎的前提下.加強閱讀、寫作和數學等基礎學科的學習.并重視課程學習的靈活性:(5)為保證教育的公平性,尤其要提高特殊群體子女的學術表現能力.減少他們學習的障礙.3年撥款1800萬英鎊來提高特殊教育教師的教育質量.這既包括剛人職教師的培訓.也包括教師的繼續教育和發展的培訓。
3.英國政府進一步加快教育管理的改革為了實現提高教育質量、發展兒童潛能的目標.需要加快教育體制的變革以適應發展需要.繼續推動兒童教育工作者工作能力的提高政府在改革方面的措施包括:(1)在早期教育方面3年投入1.17億英鎊.以幫助提高早教工作者的專業能力,同時加快研究生導師基金的設計與實施.為受教育程度較低地區培養合格的早期教育教師:(2)雖然英國的校長和教師水平比較高.但是仍然要在以后3年投入4400萬英鎊以促使兒童教師學歷基本達到碩士水平.新人職教師的培訓時間達到一定的限度.吸引更多的具有科學技術以及工程專業背景的人才進入教師領域.同時要重視城市學校教師的資格認證工作:(3)促進學校的多樣性,保證兒童能夠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學校讀書.學校本身也應根據實際情況尋找問題的解決方式:(4)加強學校與各方面的合作.希望每所學校都有商業合作伙伴以及大學的合作伙伴;(5)通過加強進一步的管理和問責制,提高政府行政效力,縮減政府規模,減少失敗學校的數量.促使當地政府在學校出現失敗跡象的一開始就能采取措施以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實現政府在5年內使30%的學生中學教育普通證書考試(GCSE)達到高級水平的發展目標。
政府對于表現較差的學生加強管理.以幫助他們正確地進行學習和生活雖然這些表現較差的學生比例相對較小.但是他們現在的表現卻對將來的生活影響較大.為了幫助他們實現將來的生活目標,政府也推出了相關的舉措,比如:(1)3年內撥款2650萬英鎊來調查并試點新形式的小班教學.例如視頻學校(Studio Schools)的形式,可以更好地與工商業學校進行聯系并提供高質量的職業技術教育來幫助學生:(2)敦促地方當局定期收集并公布學生的表現數據.以促進學校更加重視提高教學的質量;(3)為了保證兒童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英國政府應該保證一流的建筑和教學技術的使用.政府將繼續在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加大投資。
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帶領者也是其中的佼佼者,但是目前他們的不斷擴張也給發展中的跨國公司帶來了不少新的問題:集團經營管理成本日益上升,跨國公司管理難度增加,風險防不勝防,不當經營會使股東權益受損等。在上述情況下,美國福特公司首先提出了一種新型管理模式,即共享服務管理模式,它能改善低效率的工作狀況,降低企業成本,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所以,這種新型的管理模式在西方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發展。目前,世界上先進的管理思想已陸續傳入國內,并逐步被企業所接受和采納。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傳統的管理思維仍然是占主導的;這樣就與我國現今所積極提倡的先進管理思想背道而馳了,因此,基于中國實情,對財務共享服務模式的進行的相關研究是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積極的現實意義的。
一、扁平化理論與財務共享模式交互分析
(一)扁平化理論 扁平化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組織管理模式。主要指的是為了實現提高企業生產與管理方面的效率,使企業能迅速做出相關經營管理的決策,然后將這些決策快速的傳遞到企業內部的各個職能部門的目的;企業進行的精簡人員,減少各種職能部門間的層級等一系列優化組織結構的操作管理模式。扁平化模式的主要特點是通過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的層級間相互傳遞決策指令,在減少了不必要的服務部門后,傳遞的層級自然就變少了,那么就會極大的縮短傳遞時間,從而有效的提高經營效率。企業實行扁平化組織管理模式最大的目標,就是為了縮短企業內部的決策層級,以提高企業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二)財務共享服務的內涵 可以將財務共享服務定義為一種便利顧客的服務管理模式,這種模式同樣也在財務管理方面有所建樹,即以客戶需要為目標,將各種涉及客戶需求的財務方面的管理流程通過建立共享服本文由收集整理務中心來進行簡易化和專業化等方面的處理,以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做到客戶滿意。財務共享的特點具體包括:一是服務專業性。對于財務管理方面的服務,在財務共享中心,都會配有相應的專業化人才,將針對客戶的需求提供更為專業化,和有針對性的服務。二是標準一致性:在財務共享中心,根據客戶需求所提供的所有相關服務,都遵循了中心制定的一致的標準,這樣就大大降低了運營成本,也提高了辦事效率。三是客戶主導性: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提供優質化的專業服務時財務共享中心建立的宗旨。四是技術依賴性: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高新科學技術的使用,這些高科技是中心正常運作的有力保障。
(三)扁平化管理與財務共享交互機制 企業實行共享服務管理模式,會給企業經營帶來一定的優勢。總體來說是在成本方面的優勢,這而種優勢也不僅體現在成本節約上,還會為集團經營產生更大的規模效應,使得企業效益不斷增加,最終增加集團收入。在傳統的組織結構模式下,企業層級多,決策機制不靈活。但是進行扁平化模式轉變后的企業效率提高,同時,引入了共享服務,如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后,跨國公司集團內部可進一步加強對內部成員企業的經營管理成本的控制,努力降低經營成本,最終實現規模經濟。//html/jianli/
二、財務共享模式引入必要性與可能性分析
(一)財務共享模式引入必要性 隨著我國企業的不斷發展,集團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但在這樣的一條發展道路上我國企業也面臨著許多深層次的問題亟待解決,其中就包括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改革。基于上述分析,我國引入財務共享服務模式就是十分有必要的。(1)經營管理成本過高。現代社會里,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各種企業都向著集團化的方向積極發展,這樣做就必然會加快企業的擴張步伐,使得企業旗下的子公司越來越多,這就直接導致了企業內部經營成本的不斷上升和管理難度的日益加大。(2)子公司自主權逐步提升,企業控制力減弱。當一個大型企業進行全球擴張后,他所擁有的全資子公司的數量也會越來越多。這些分布在不同地區的子公司也會擁有一定的經營自主權,這就會使得企業內部的控制管理能力被弱化。(3)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相關法律制度欠缺。在中國,有很多企業雖然具備一定的經營規模,但是對于企業管理并沒有相當的認識;并且,財務共享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目前還沒有相對應的具體的法律體系的規定與之匹配。
[關鍵詞]天線伺服系統 自動化測試 內模原理 有限元模型
中圖分類號:TM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4X(2016)10-0019-01
天文觀測領域中大口徑射電望遠鏡得到了廣泛應用。大型天線系統應用過程中,傳統控制器的設計簡單,不能適應低頻風擾動等一些復雜環境,不能讓高精度伺服指標得以實現[1-2]。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文在基于內模原理LQR輸出反饋控制器基礎上設計出天線伺服自動化測試系統,并通過實例應用證明了系統可行性。
1.天線伺服系統結構
此次研究我們以上海某一大型射電望遠鏡為研究對象,此望遠鏡口徑為65米,包括方位轉動及仰臥轉動兩個系統。速度環還有位置環分別由陀螺儀、軸角編碼器等進行數據采集,并將數據反饋到速度輸入及位置輸入上。射電望遠鏡驅動系統由電機、齒輪箱、放大器等組成,伺服系統主要由方位伺服、俯仰伺服兩個控制系統。
2.天線伺服系統有限元模型
2.1 模態結構模型
通過有限元建模的方法我們能夠得到天線伺服系統的模態結構模型。具體方法是:將天線復雜結構體劃分成一個個節點單元(基本構建組成),并在牛頓力學原理下以各個節點單元節點速度、加速度及位移等當作研究對象,構建出天線伺服系統的模態結構方程.[3]
2.2 傳遞函數
通過公式(2-2)能夠得到系統的傳遞函數:
(2-3)
鑒于、都是對角陣,因此我們在上式基礎上能夠得出第個模態之下的傳遞函數:
(2-4)
3.天線驅動系統
天線伺服自動化測試系統的驅動系統是由主機顯示控制單元,光耦隔離電路,MCU,電流采樣電路,直流電動機,功率驅動電路,速度采樣電路等結構部分所組成[5]。其中主機顯示控制單元屬于人機交互界面,能夠在此界面對MCU發送各種控制指令(如起動、減速、提速、緊急制動、制動等等)。MCU在接受控制指令之后就會按照指令要求對反饋的電流信號及速度信號進行反饋,在反饋過程中電流速度采樣電路負責采集電流信號,速度采樣器負責采集速度信號,之后會在既定控制器下將PWM脈沖輸出。PWM脈沖會通過光耦隔離電路對功率驅動電路內的CMOS管進行控制,控制CMOS管關閉及導通,并在此基礎上達到控制電機輸入電壓、控制電機轉動的目的。
在此驅動系統中我們要對電機輸入電壓平均值進行調節只要對PWM所占的空比進行調節就能夠實現,通過這樣的調節就能夠讓電機速度達到給定值。
4.系統測試
為測試天線伺服自動化系統的實用性,我們將天線系統方位的速度輸入u 還有方位角的位移輸出y 進行對接處理,得到系列系統參數,隨后按照圖3及圖4 進行模擬連接,分別得到系統的測試示意圖及系統的辨識示意圖。
此次設計的天線伺服系統是由 MCU控制卡、傳動部分、執行機構等結構部分所組成得。MCU測試卡在功能上同MCU 控制卡是一致的,此卡應用的目的是要讓系統可以采集同實際系統相同的信號[6]。系統在對信號進行辨識的時候,會在軟件平臺的辨識區域中對辨識信號參數進行設置,同時根據所設置的參數生成相應辨識信號,并經過CAN總線將這些信號分別發送到MCU測試卡及MCU 控制卡上,并讓他們產生相同控制信號 u。
MCU控制卡會將控制信號向天線伺服系統輸入,從而達到控制天線伺服系統的作用;同時MCU控制卡還能利用軸角編碼器對天線的輸出信號y進行采集,采集之后通過CAN 總線將這些信號傳輸到控制器的設計軟件系統。而MCU測試卡會根據接收速度給定一個信號u,同時MCU測試卡還會自周角編碼器得到一個輸出信號y,系統將所獲得的輸入、輸出信號進行同步處理,就能夠對信號進行辨識了。
對于測試中的辨識信號,在測試中我們采用的是典型方波信號,在此系統下,表現優異的一些偽隨機信號會更容易得到。測試中為確保辨識可靠性,我們將此系統應用到3種不同天線系統中進行辨識測試。但限于篇幅我們僅選取一套系統辨識實例進行介紹。
我們將設計系統應用到口徑為0.6米的天線系統中,系統檢測過程中的測試指標為:實驗信號的寬度T是6s,幅值M是3,實驗的持續時間是10s,階躍的時間t0是1s。表1給出了測試中的實驗數據。
從上表可以看出,天線伺服自動化測試系統辨識的結果比較穩定,在多次辨識中所得到的參數波動不大,同我們預先期望相符合。
5.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于內模原理的LQR輸出反饋控制器可讓天線伺服自動化測試系統控制器性能得到有效改善,通過實驗證實系統具備極強的實用性,能夠在不是特別苛刻的控制效果下,得到預期目的,天線伺服自動化測試系統使用狀況良好,工作人員工作負擔大大減輕。
參考文獻
[1] 薄志峰.基于LabWindows/CVI的電動舵機自動化測試系統設計[J]. 國外電子測量技術,2015(5):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