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于低碳的英語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目前,我校正在發起一項活動,其主題是:改變世界的行動倡導低碳生活。
In the activity,we are required to go to school or some other place by bike or by foot as much as possible instead of by bus.And when the Christmas comes,sending e-greeting cards instead of tridional cards of which are made of wood as we know.Besides,we should use both sides of every piece of paper and we should save water as well as electricity.
在活動中,要求我們去學校或其他地方的一些騎自行車或步行盡可能而不是乘公共汽車。當圣誕來臨,發送電子賀卡而不是以傳統的卡片是用木頭做的像我們所知道的。此外,我們應利用每一張紙的兩面我們應該節約用水用電。
On the first place, a no-car day is supposed to set up every week in our school. Because cars not only cause serious air pollution but also waste energy. On no-car day, neither students nor teachers are allowed to drive to school. Meanwhile, just walk, jump, cycle or run. Use our legs and enjoy the fun.
On the second place, we had best not use plastic bags any more. No one can stand the “white pollution”. So, it is wise to use bags which can be reused again and again.
Finally, one thing that we should keep in mind: every big thing comes from the subtle. Therefore, as students, we ought to turn out the lights the moment we leave, turn off the tap in time, and reuse our textbook and so on.
All in all, it weighs greatly for all of us to put the low carbon lifestyle into practice. Just set our mind to these: no-car day, no plastic bags, and no waste. Let’s do it now.
目前,新的生活方式稱為低碳生活是傳播的每一個角落,我們的國家。低碳的概念是低能量沒有垃圾。如此重大的一個項目,我等不及要提出我的看法關于如何促進它。
首先,應該一天應該是建立在我們學校每星期。因為汽車不僅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而且浪費能源。應該一天,學生和老師都不允許開車上學。與此同時,剛剛走,跳,周期或運行。用我們的腿和享受樂趣。
第二,我們最好不要使用塑料袋。沒有人能忍受“白色污染”。所以,明智的做法是使用袋子可以一次又一次的被重用。
一、主題作文及圖畫作文的模板:
These days 現象 often hits the headlines of newspapers and has been brought into focus of the public. Just as the picture shown that… (如果是圖畫作文可以寫出具體的現象或問題,也可以一句話描述圖畫:As is vividly illustrated above, in the +地方 +動詞(be, come, run, walk, jump, sit, stand, lie, crouch, float等)+主題詞,非謂語動詞/非限制性定語從句,獨立主格/非限制性定語從句。) Indeed, it is widely accepted / acknowledged that it has gained increasing popularity among people in all walks of life/ college students.
Those who are in favor of 現象 maintain that 描述觀點1. In their view, 闡釋觀點1. On the contrary, those who are against 現象 hold/ point out that 描述觀點2. Besides, 闡釋證實觀點2 . (第二段可以根據文章來分析原因,影響,優點或缺點等。)
It is high time we put an end to the undesirable phenomenon of… (虛擬語氣的句子) 然后再分條來說明措施。On the one hand, … on the other hand, … I believe we humans can overcome this difficulty and we will have a brighter future.
改革之后,圖畫作文考的比較多,無論是圖畫作文還是主題作文,上面的結構是可以通用的,考生可以重點記下圖畫作文與主題作文的句型。
二、圖表作文各段的通用模板:
As is seen from the graph/chart,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number of …….decreased. Of these, the number of …….decreased the most, from …. in 1985 to ….. in 2000(根據圖表寫年代). On the contrary, the number of …….increased.
There are numerous reasons accounting for the phenomenon and I would like to explore a few of the most important ones here. Above all (To begin with), …….. In addition (What is more), ………
In my personal sense, it is imperative for us to take steps to reverse the disturbing trend illustrated in the charts. First and foremost,…….Last but not least,………Owing to +主題, not only can we accumulate wealth, but also establish our career, fit into society and even attain social status.
對于圖表作文,考生也要了解并熟悉其結構和句型。我們在準備時一定要充分,不放棄任何一種題型。
四級作文萬能模板:
1.2015英語四級作文萬能模板
2.英語四級作文萬能模板最新
3.2015年12月四級作文預測:關于霧霾
?事件?
節能減排,大國的責任
2009年末,第1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哥本哈根召開。會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就減排的義務和責任爭執不下:怎樣分攤責任最能體現正義和公平?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明確指出,歷史上和目前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大部分源自發達國家。但現有的幾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控制溫室氣體濃度方案,都忽略了這一事實,并且還在未來的溫室氣體人均排放量上,給予了發達國家更多“優惠”,顯然有失公平。雖然如此,會上,中國仍明確提出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是中國根據國情采取的自主行動,是對中國人民和全人類負責,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鉤。中國擔當起了一個大國應當擔起的責任。
【妙用提示】
環保: 節能減排,控制溫室氣體濃度,保護地球,保護人類,刻不容緩。各個國家紛紛提出減排目標,我們也應該從自身做起,過上低碳環保的生活。
責任: 中國的節能減排計劃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鉤,對中國人民和全人類負責。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正在走向成熟,展現出負責任的大國風范。
公平公正: 發達國家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而現有的控制溫室氣體濃度方案又給予他們更多“優惠”,顯然,“話語權”掌握在發達國家手里。但是,發展中國家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發出了自己的聲音,堅決抵制有失公平的方案,世界正向公平和正義邁進。
總理的糾錯與改錯
2009年9月,總理在北京某中學聽課時指出,該校選用的地理教材存在錯誤――書中把陜西、甘肅劃入“華北地區”,而這兩個省應該屬于“西北地區”。隨后,教材出版方發表聲明稱,自然地理概念中的“華北地區”,包括陜西、甘肅、寧夏的一部分,與通常認為的原行政或經濟概念中的“華北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所以,總理和出版社都沒錯,只是理解角度不一樣。
總理在聽課后作的點評被收錄在新華社刊發的署名文章《教育大計 教師為本》一文中。在談到研究性學習時,溫總理以巖石為例,在文中這樣講道:“老師就可以講巖石的分類:沉積巖、巖漿巖、火山巖,啟發學生熱愛巖石,從而熱愛地質。”有讀者致電新華社,表示“火山巖”應為“變質巖”。10月12日,總理通過新華社發表“公開道歉信”。在信中,溫總
理將講話稿中的“火山巖”更正為“變質巖”,并向廣大讀者致歉。
【妙用提示】
嚴謹求實: 總理在聽課時指出地理教材中的“錯誤”,后來又糾正自己文章中關于“火山巖”的知識性差錯,“糾錯”與“改錯”都體現了溫總理細致、嚴謹、踏實的學風。科學是老老實實的東西,不得有半點馬虎。
坦誠: 針對讀者的指正,總理發表“道歉信”,更正錯誤,并向廣大讀者致歉,體現了真誠、坦蕩的偉大人格。不文飾,不推諉,有問題就探討,有錯誤就糾正,體現了科學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
正直: 針對總理的糾錯,教材出版方發表聲明,作出解釋。我們應該為出版社大聲叫好:不因對方是總理而噤若寒蟬,更不因對方是總理而曲意逢迎,這種品格難能可貴。
高考狀元無書可讀
語文121分,數學145分,英語131分,文綜262分,何川洋以總分659分成為2009年重慶高考文科狀元。一時之間,何川洋光環加身。然而,不久以后,何川洋的少數民族身份是其父造假而來的消息被曝光。經核實,何川洋被列為加分違規學生。之后,北京大學宣布,根據教育部“對有弄虛作假行為的考生和違規錄取的考生,一經查實,取消其錄取資格”的規定,放棄錄取何川洋;同時,香港大學也宣稱不錄取何川洋。
對于何川洋,有人認為該同情,因為父母的錯誤造成的惡果不能由孩子來承擔;有人認為該嚴懲,因為通過民族身份造假獲取加分是對高考公平性的破壞。且不論何川洋是否值得同情,一個憑“裸分”就能上北大的學生,由于身份造假而陷入“無書可讀”的境地,向我們警示了誠信的重要。
【妙用提示】
誠信: 孔子說“民無信不立”,孟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我國自古以來就重承諾、講誠信。高考狀元少數民族身份造假,北大港大放棄錄取,這表明當今社會仍舊尊重“誠信”的普世價值。
公平公正: 民族身份造假并非輕而易舉,它涉及多個部門,非在當地有權勢者莫辦。利用權勢弄虛作假,嚴重侵害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而公平和正義正是社會和諧的基石。呼喚公平,呼喚正義,讓我們每個人行動起來。
“接力還薪”彰顯誠信
2010年2月10日,包工頭孫水林為趕在年前把工錢發到農民工手上,不顧風雪,提前返鄉,途中遭遇車禍,一家五口身亡。弟弟孫東林為了完成哥哥的遺愿,來不及處理哥哥一家的身后事,趕在臘月二十九返鄉,將33.6萬元工錢一分不少地送到60余位農民工的手中。
這樣的信義舉動,源于兄弟倆20年來的承諾與堅守:“新年不欠舊年賬,今生不欠來生債。”20年來,孫氏兄弟從未拖欠工人一分錢,他們用誠信踐諾,靠信義發展。
3月2日,孫水林生前的工友以及街坊鄰里數千人,自發前來參加他的骨灰安放儀式。孫水林、孫東林“接力還薪”的誠信精神,感動了整個中國。
【妙用提示】
誠信: 在哥哥一家五口遭遇車禍的重大災難面前,弟弟本有“充分”理由“拖延”發放工錢的時間,但他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像接力賽跑那樣趕著去“還薪”,這便是誠信的力量。孫氏兄弟堅守“新年不欠舊年賬,今生不欠來生債”的承諾20年,更彰顯了誠信精神。
點燃的不是火炬,是勇氣
溫哥華冬奧會點火儀式的設計,是先點燃4根冰柱火炬,然后由冰柱火炬點燃主火炬。可是在開幕式上,只有3根冰柱豎了起來,還有一根冰柱躺在地上一動不動。這根不肯“站”起來的冰柱讓原本富有創意的點火儀式變得殘缺不全,加拿大奧組委表示,一定要在閉幕式上彌補這個重大失誤。
閉幕式上,只見一個裝扮成電工的小丑蹦著來到那根不肯“站”起來的冰柱前,開始檢查線路。終于,他找到了故障原因,如釋重負般地將電源插好,然后試著將那根碩大的柱子拉起來。在小丑的拉動之下,冰柱緩緩豎了起來,最終和其余3根冰柱站在了一起。這時,開幕式上因為冰柱沒有“站立”而未能點火的火炬手勒梅?多恩被小丑請了出來,這次,她終于點燃了火炬。
在全世界觀眾的注視下,奧運火炬第一次在應該被熄滅的閉幕式上被點燃。人們被這富有戲劇性的糾錯方式感染了,全場觀眾熱烈鼓掌,電視機前的觀眾也都報以會心一笑。
【妙用提示】
糾錯的勇氣: 舉世矚目的冬奧會開幕式點火儀式出現重大失誤,但加拿大人并沒有文過飾非,而是在閉幕式上以獨特的方式去彌補。失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遮掩失誤、推卸責任。在全世界面前糾正錯誤,需有偉大的勇氣。
理解與寬容: 在奧運會閉幕式上點燃火炬,可謂空前絕后,全世界的觀眾被這樣的糾錯方式所感染。對他人的過失,特別是無心之失,應懷有理解和寬容之心。
自嘲與幽默: 在本該熄滅圣火的閉幕式上點燃火炬,而且由“小丑”來完成,加拿大人采取了自嘲、幽默的方式。自嘲需要底氣,幽默則是一種藝術。
周洋: “孝”為先
溫哥華冬奧會上,中國小將周洋“單兵作戰”,打破韓國選手的壟斷,取得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金牌并破奧運紀錄,創造了奇跡。除了給國人帶來驚喜,周洋在賽后的感言也造成了轟動。
比賽結束后,周洋接受采訪,聲音哽咽,表示賽前一直鼓勵自己,讓自己有信心。她樸實地說:“我覺得拿了金牌以后,可能會改變很多,以后會更有信心,也會讓我爸媽生活得更好。”
這番獲獎感言引起了網友的熱烈討論,不少網友表示,周洋奪冠值得我們慶祝,而她的“孝道”更是當今中國年輕人的榜樣。
【妙用提示】
孝心: 在“啃老”盛行的今天,周洋的孝心令人感動。“百善孝為先”,“孝”是一切善行的基礎。試想,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還能指望他忠于人民、服務國家?
真誠: 周洋的話很質樸,也很真誠。唯有真誠,才感人至深,才能贏得共鳴。盡管有人說應先感謝國家,但“修辭立其誠”,周洋的話出自肺腑,沒有絲毫差錯,不必改口。
?人物?
冬奧賽場上的非洲“雪豹”
在冬奧會上要看見非洲選手,實在是個奢望。因此,當加納運動員阿赤龐出現在高山滑雪項目的賽場上時,人們著實吃了一驚。他,既是教練也是運動員;他,一個人就是一支隊伍。
加納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平均氣溫29℃左右。在那里,從事高山滑雪運動,并爭取冬奧會參賽資格,這樣的想法注定不會被理解。加納奧委會甚至對阿赤龐說:“那不是加納人該做的事。”但最終,阿赤龐不僅把加納首次帶進冬奧會,更改寫了非洲黑人選手缺席冬奧會高山滑雪項目的歷史。
每年12月至翌年3月,阿赤龐都會在意大利的一個滑雪勝地進行訓練。然而,困擾他的不是訓練,而是參賽經費。知名運動員都有贊助商,但阿赤龐需要靠打零工賺取經費。“4年來,我一個人身兼運動員、教練、司機、理療師等多個職務,參賽費用都得我自己籌措。有時為了省錢,我就睡在車上。”和冰雪運動發達地區的選手相比,阿赤龐的冬奧會通行證實在是來之不易。
阿赤龐很有愛心。好不容易賺來的比賽經費,如果有多余,他會捐給一家拯救瀕危雪豹的慈善機構。因此,阿赤龐有了“雪豹”的綽號。
阿赤龐并不奢望能在冬奧會上奪得獎牌。他表示,多年的堅持只為證明非洲黑人也能站在高山滑雪的賽場上:“對于一個來自非洲的黑人運動員來說,踏上冬奧會雪道的一刻,猶如人類踏足月球般重要。”
【妙用提示】
敢于想象: 加納位于赤道附近,全年平均氣溫29℃左右,然而阿赤龐卻決定從事滑雪運動,并爭取參加冬奧會。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敢想”“異想天開”是開拓創新的先決條件。
敢于挑戰,突破傳統: 對于阿赤龐來說,只要參加冬奧會滑雪比賽,就是勝利,就是“冠軍”――勇氣的“冠軍”,創新的“冠軍”。現實生活中,多的是循規蹈矩、唯唯諾諾,缺的是這種“敢為天下先”的精神。阿赤龐參賽的意義不在于拿到什么名次,而在于對人們習慣思維的勇敢挑戰和巨大沖擊。
李靈: 80后最美鄉村女教師
1982年出生的李靈,在大學畢業后看到農村有大量留守兒童輟學在家,便義無反顧地辦起了一所希望小學。在她的一手操持下,學校有了7個班,300多名學生。
由于學費全免,學校無力再購置教輔材料和課外讀物。為了讓自己的學生有書讀,李靈向爸爸要了200元錢,趁著放暑假只身來到鄭州,買了一輛破舊三輪車,開始收購舊教輔和兒童讀物。烈日下,李靈騎著破三輪車穿街過巷,拿著秤一斤斤地回收舊書本,滿頭大汗地裝載“精神食糧”。這一幕幕情景被網友拍成照片放到論壇上,感動了無數人。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李靈的頒獎詞:一切從零開始,從鄉村開始,從識字和算術開始。別人離開的時候,她留下來;別人收獲的時候,她還在耕作。她挑著孩子沉甸甸的夢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她是80后。
【妙用提示】
堅定的意志: 鄉村教育是我國整個教育系統中最薄弱的環節,而農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又是整個鄉村教育中最為“貧瘠”的。李靈是小人物,但她在啃最難啃的“骨頭”。“一切從零開始,從鄉村開始,從識字和算術開始”,這種種“開始”需要菩薩心腸,更需要鋼鐵意志。
“興學”: 清代平民教育家武訓通過行乞創辦義學,李靈通過收購廢舊圖書來改善辦學條件,在她的身上可以看到武訓的影子。陶行知說:“為了苦孩,甘為駱駝。與人有益,牛馬也做。……為著一件大事來,興學,興學,興學。”“興學”從古至今都是大事,“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暴走媽媽”: 詮釋母愛真諦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中,有一位母親格外引人注目。為了挽救患肝病病危的兒子,55歲的陳玉蓉決定以暴走的方式消除脂肪肝,以求能為兒子的換肝手術提供肝臟來源。
每天早上5點和傍晚6點,人們都可以看到陳玉蓉匆匆行走的身影。因為不能吃油膩的東西,每餐她只吃半個拳頭大的飯團。7個月里,她每天暴走10公里,211天走過的公里數相當于從北京到廣州的路程。最終,陳玉蓉的體重從68公斤減至60公斤,脂肪肝也消失了。2009年11月3日,經過近14個小時的手術,陳玉蓉在醫院成功“割肝救子”。
為了孩子,母親可以奉獻多少?答案是:“永無止境。”陳玉蓉暴走7個月,樸素的母愛愈發沉甸甸。
2009年度“感動中國”人物評選組委會授予陳玉蓉的頒獎詞:這是一場命運的馬拉松。她忍住饑餓和疲倦,不敢停住腳步。上蒼用疾病考驗人類的親情,她就舍出血肉,付出艱辛,守住信心。她是母親,她一定要贏,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一份偉大的親情。
【妙用提示】
母愛: 兒子因肝病瀕臨死亡,陳玉蓉毅然決定割肝救子。親情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母愛是一種什么樣的情感?
堅持: 決定為救子而割舍的“肝”不幸是脂肪肝,為此,55歲的陳玉蓉在7個月里每天暴走10公里。堅持、堅強、堅毅,上天終于感動,命運終于展露笑容。有責任支撐的堅持有著巨大的精神力量。
信念: 為了兒子,一定要贏,一定能贏。與疾病賽跑,與命運抗爭,信念的力量是難以估量的。松下幸之助說:“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唯有信念和忍耐能開辟出康莊大道。”
郭建梅: 拓路之魅
2009年,郭建梅因為一則電視廣告被大多數人知曉。她普及了一個詞:公益律師。
“公益律師這條路不好走”,但她已經走了14年。郭建梅是中國最早的公益律師。1995年,身為記者的郭建梅去采訪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NGO(非政府組織)論壇。為NGO著迷的她在會后辭去公職,成為一名替人維權打官司不要錢的公益律師。
14年來,郭建梅和她的伙伴替人維權辦案2000多例,成果眾多,但背后是更多的艱辛。她曾為一位婦女案件,同行挖苦她:“你怎么給這種人?她能給你多少錢?”憤懣、委屈、困惑、壓力積于心中,讓她一度患上了抑郁癥。
郭建梅認為,這個世界上有的人是趨名趨利的,而她是趨理想的。“我們拉著一輛沉重的車,頂著風,上了一個坡。”面對未知的前方,拓路者總是令人肅然起敬。
【妙用提示】
奉獻精神: 中國到現在為止還是像貧血一樣缺乏“公益”,因此整個社會都在呼喚“公益”。“公益”就是為社會服務,為他人服務,只求付出,不求回報。從事“公益”事業需要博大的胸懷、無私的奉獻。
執著信念: “中國最早的公益律師”,難在“最早”,也貴在“最早”。最早、第一、先鋒……風險總是與成功并存,艱辛總是和笑容同在。世路艱難,面對誤解和嘲笑,需要澄明心境,執著信念,無私無畏。
理想和意志: 有位偉人說:“人是需要一點精神的。”從媒體記者到公益律師,需要有理想和意志的支撐。理想和意志是推動郭建梅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
劉翔: 復出的“新人”
2008年奧運期間,當電視上反復播放劉翔抱憾退賽的背影時,曾經作為“神話符號”的劉翔,面容變得尷尬起來。
然而,398天后,劉翔回來了。2009年上海國際田徑黃金大獎賽上,劉翔雖以肉眼難辨的差距惜敗,只獲得亞軍,但人們對他仍不吝贊美之詞。
不管劉翔是“飛人”還是“廢人”,他只是劉翔,一個20多歲的田徑運動員。與其他運動員一樣,他也有傷病困擾。國家利益、地方體育局利益、商家利益、民眾期望……當這些東西都壓在身上的時候,作為一個運動員的劉翔不得不加快腳步,同時,他也會覺得喘不過氣來。
幸好,劉翔沒有被壓垮,他養傷,恢復,訓練。終于,他,又回來了。就像劉翔代言的一個廣告中說的:“你知道你跨過多少欄嗎?這只不過又是一個欄而已。”
【妙用提示】
面對挫折: 110米欄有10道欄,人的一生會有許許多多的“欄”。被“欄”絆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從此一蹶不振。面對挫折與壓力,能夠調整自己,重新再來,這是最可貴的。
姚明: “中國的高度”這樣煉成
說到中國最成功的運動員,姚明肯定是其中之一。從“菜鳥”闖蕩NBA到球隊的中流砥柱,姚明的成功絕非偶然,耀眼的光環掩蓋了他艱辛的努力和付出。
別簡單地以為姚明的成功是得益于他2.26米的身高,沒有實力支撐,姚明頂多只能是曇花一現。剛到NBA時,姚明也坐過板凳,但他并不因此消沉,而是積極地配合隊友訓練,幫前輩端茶倒水、準備毛巾,然后私下勤奮練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姚明有了上場機會,并且表現出色,得到了教練的信任,慢慢成為隊中主力。
姚明的成功還離不開他謙虛、內斂的性格。球場上,他不會大罵“給我該死的球”,不會和麥蒂、阿泰搶所謂的“老大”特權;球場下,他和弗朗西斯、莫布里稱兄道弟,和教練溝通順暢,還為幾位隊友帶來了幾份籃球運動鞋合同。隊友感激、尊重姚明,姚明也尊重教練、隊友,所以姚明深得民心。
【妙用提示】
努力: 姚明的成功既源于他的先天條件,也來自他后天的努力,兩者缺一不可。在一定意義上,先天條件具有不可選擇性和不可改變性,因此,后天的努力就顯得分外重要了。
團隊合作: 籃球是講究團隊合作的運動。姚明情商很高,他積極樂觀,尊重同伴,樂于助人,善于溝通,與隊友的良好互動是他成功的基石之一。
“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25歲女孩取得飛行員執照”聽上去并不稀奇,但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一個沒有雙臂的女孩身上,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奇跡。
“沒有翅膀也能飛翔”,這句話用在25歲的美國女孩杰西卡?考克斯身上再合適不過了。沒有雙臂的她學會了用雙腳駕駛輕型運動飛機,能夠熟練地用一只腳管理控制面板,用另一只腳操縱駕駛桿。她成功通過了私人飛行員駕照考試,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只用雙腳駕駛飛機的合法飛行員。
杰西卡出生時就沒有雙臂。14歲那年生日,她當著全家人的面永遠摘下了假肢,她要向全世界證明:即使沒有雙手雙臂,她也能做到正常人所能做到的一切。杰西卡用雙腳創造了太多的奇跡:用腳彈鋼琴、用腳打字、用腳開車……她用自己的經歷鼓舞所有人:有夢想就去追尋,堅強、堅持便能成功。
【妙用提示】
追求夢想: “沒有翅膀也能飛翔”,沒有雙手也要學會開飛機――有夢想,才會有追求;有追求,才能品嘗勝利的果實。
百折不撓: 用腳彈鋼琴、用腳打字、用腳開車、用腳開飛機……杰西卡?考克斯用雙腳創造了太多的奇跡。這些奇跡的背后,流淌的是淚水、汗水甚至鮮血,充溢的是頑強、堅毅和百折不撓的精神。
?故事?
月薪兩千也要拿出一萬的職業范兒
經常有人抱怨:“才給2000元,不值得我拿出5000元的才干去表現,等你給我5000元的時候,我自然會上心。”可是2000元的活你都干不好,憑什么讓人相信你有對得起5000元的實力呢?能不能盡快掙到一萬,不在于資歷熬到就水到渠成,而在于你在掙2000塊錢的時候,有沒有表現出值一萬的職業風范。
有兩個IT工程師,同時進的公司,一個人覺得公司給的待遇一般,不值得他加班加點地賣命,于是每天上班準時到,下班準點走,誰也挑不出他的毛病卻也沒人說他好,于是他做了10年的IT工程師。
而另一個工程師就不一樣,他會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維護的順序,凡是會對公司業務產生影響的網絡問題,他都會第一時間去維修。維修的同時,還會順便了解那個部門的業務和IT支持需求。他還申請定期參加各部門的例會,了解人家的業務動向,并匯報自己近期的IT支持工作。所以,每次工作反饋調查中,他都能得到最高分。短短8年間,他就做到了總經理的職位,薪酬也是另一位IT工程師的6~8倍了。
所以,即使你現在只掙2000元,也要拿出掙一萬的職業態度來,并在關鍵時刻勇于接受超出2000元職責的挑戰。努力把事情做好,很快你會聽到老板說,某某其實可以做更重要的事。
【妙用提示】
目光長遠: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拿多少薪酬出多少力,看起來十分“公平”,但對年輕人長遠的人生來說,是“短視”行為,是“折本”生意。
態度決定一切: 兩個IT工程師的起跑線是一樣的,但后來為什么會有那么大的差別?“態度決定一切,細節決定成敗”,不能不說是人生的箴言。
美國乞丐的高調行乞辭
我一直以為全天下的乞丐都一樣,他們會用各種悲慘遭遇或可憐形象博得別人的同情并獲得施舍。不過,我發現美國的乞丐雖然也喜歡寫“行乞辭”,態度卻非常高調。
我曾遇見一個長得極像奧巴馬的中年白人男子,在他面前放著一張寫有行乞辭的硬紙板:“我需要1美元改變形象參加總統競選!”我不知道他是否真想去參加下屆總統競選,但他的樂觀精神使我心甘情愿地給了他1美元。我還遇見過一位戴著紅帽子的中年男子,他的行乞辭是:“我需要錢給尼古拉斯?凱奇送一份好的生日禮物!”我無法確認尼古拉斯?凱奇(好萊塢著名影星)的生日與他有什么關系,但他的幽默讓我忍不住掏出1美元給他。
在美國,行乞的理由似乎總是因為“我需要”,而不是因為“我可憐”,像什么“我需要1美元為我的小狗買火腿腸”“我需要3美元買一對電池”等,層出不窮。
讓人特別難忘的是,前不久我下班回家,來到車站才發現把錢包忘在辦公室了。正在發愁,旁邊一位乞丐問:“你需要1美元坐車嗎?”隨后他遞給我1美元:“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完全可以像我這樣寫一塊牌子告訴別人你需要什么,你遇到的問題會很快得到解決!”他指了指手中的一塊紙板,上面寫著:“我在睡覺前需要喝一杯熱果汁!”
我說:“那可不行,別人一定會認為我是騙錢的!”
“天哪!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理解和信任,如果有這么多猜疑,這個世界將變得多么可怕!行乞也是有成本的,那就是真誠和尊嚴!任何人在有需要的時候,都應該勇敢地告訴人們你的難處,以獲得幫助,那是一種真誠而且迫切的求助,絕不是欺騙!”需要果汁的他對我說。
【妙用提示】
尊嚴的維護: “我需要1美元改變形象參加總統競選!”“我需要錢給尼古拉斯?凱奇送一份好的生日禮物!”……這些吸引眼球的幽默行乞辭背后是對人的尊嚴的渴求――既維護行乞者的尊嚴,也給施舍者一個正當的施舍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