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指數型基金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因為被動指數基金就是要完全復制指數的走勢,在復制的過程中減少誤差。如:滬深300ETF指數基金,跟蹤的標的就是滬深300指數,所以不可能會換成其他指數進行投資。
增強指數型基金:
投資的標的依然是該指數,只是運用了技術手段(選股、打新等),目的是增強收益,它的收益分拆為兩部分:被動復制指數的收益和主動擇時擇股帶來的超額收益。所以增強指數型基金除了指數外還能投資指數成分股以外的其它股票,因此可以調倉。
從指數看性格
買一只指數基金就相當于買入一個迷你版的樣本市場,樣本的特性決定了指數基金的風格。
以上海證券市場的重點指數為例,上證的規模指數系列包括上證50、180、380和上證綜合。上證50是一個大盤股指數,是按照總市值、成交金額由高到低進行綜合排名,選取排名在前50名的股票作為樣本股,它反映了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優質大盤企業的整體狀況,具有鮮明的藍籌風格。上證180指數選取了市值排名前180名的公司作為樣本,是一只具有市場代表性的成分指數,同樣具有典型的藍籌風格。而上證380選取的是市值排名180名以后的380家公司,它反映了成長性新興藍籌股的整體情況,風格上具有很強的成長性。上證綜合指數則包含了市場上所有的股票,代表了全市場的走勢,為明顯的大盤平衡型風格。上述樣本的具體表現見表1所示。
由于構成這些指數的成分股不同,故而各個指數在市盈率方面也存在一定差異。如上證380指數體現了高成長股票的高估值特征,靜態市盈率居所有上證指數前列,為23.56。而上證綜合指數因為采用全市場平均市盈率標準,將不少業績差、規模小、股價過高的股票包含進來,因而比上證180的市盈率高1.88。
性格決定命運
指數基金的風格直接與其跟蹤的指數掛鉤。今年以來,成長性風格的股票表現較為突出,以上證380為業績比較基準的南方上證380ETF也取得了11.00%的不俗業績,見表2所示。
與上述基礎指數基金相比,一些風格指數基金在編制時更加強調個性。以上證180成長指數為例,該指數以上證180指數成分股為樣本空間,選出成長性因子最高的60只個股作為指數成份股,指數編制目的就是選出樣本空間中公司業績成長最快、最穩定的個股。受益于今年以來的成長先鋒行情,該指數對應的指數基金代表――華寶興業上證180成長ETF也取得了9.51%的不俗業績。
指數基金的投資建議
指數基金的被動投資使得基金經理的重要性得以弱化,因此與其他股票型基金相比,關注點也不同。
標的指數的性格
指數的性格決定了階段性的表現,也造就了指數基金的業績表現。在唱多大藍籌的今年,目前反映一線藍籌的各類品種和指數卻尚處于疲弱狀態,表現出低估藍籌的特征。投資者可考慮優先買入大盤藍籌風格的指數基金,以獲取中長期的穩健投資回報。
指數的跟蹤誤差
選擇好了基準指數,接下來的重點就是衡量指數基金的投資能力。跟蹤誤差反映了基金收益率與基準指數收益率之間的偏離程度。對于指數型基金,其基準指數為基金實際跟蹤標的指數,跟蹤誤差越低,指數基金的投資管理能力越強。近一年看來,華夏滬深300、國泰滬深300的跟蹤誤差較小。
瑞和滬深300分級基金又一次掀起創新產品的熱潮。市場對于這只創新產品的關注,是在不斷深化的了解中展開的。某種程度而言,瑞和分級基金開創了分級基金的新模式。指數基金和“權證”機制互相嵌入的大膽設想,即使在國際市場上也是一個大膽嘗試。這只基金獨特的機制,為投資者提供了短線、長線和套利投資的機會,其中的玄機,還需要進一步挖掘。
附加“權證”的新模式
在瑞和滬深300分級基金的新模式下,瑞和小康和瑞和遠見兩部分彼此“互換”收益,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新的博弈工具。
在瑞福分級基金的模式下,分級的方式是按照風險收益的不同分為低風險和高風險兩個級別。以瑞福分級基金為例,低風險部分――瑞福優先的投資者,具有獲取收益的優先權,同時在凈值下跌過程中也享受所謂“緩沖墊”。但硬幣的另一面是,瑞福優先的投資者在市場較大幅度上漲的過程中,只能享受其中很小一部分收益。
在這類產品中,分級基金的兩個級別,是具有明顯的風險收益特征的。瑞福優先是以極低的風險為基礎獲得穩定的較低的收益,而瑞福進取,則是以較高的風險撬動杠桿,因此可以在市場大幅上漲中獲得超額收益。某種程度而言,瑞福進取以高杠桿獲取的收益,來自于對瑞福優先投資者的“剝削”,前提是優先的投資者擁有獲取穩定收益的優先權,兩個級別的投資者具有明確的角色分工。
但瑞和滬深300的分級方式進行了徹底的顛覆。瑞和小康、瑞和遠見的差異并不是來自于風險和收益,兩個部分是按照對市場未來預期的不同進行分級的。這只三級基金,本質上相當于附加了權證機制的指數基金。瑞和小康瑞和300份額凈值的臨界點是1.1元,在1.0元至1.1元區間以內變動時,瑞和小康與瑞和遠見二者按8:2的比例進行收益分成,超過1.1元時,超過1.1元后的收益按照2:8比例分成。預期市場上漲10%以內的投資人,適合瑞和小康,預期上漲10%以上的投資人,則應選擇瑞和遠見。
這種設計的妙處在于,在滬深300指數基金的基礎上,投資人擁有兩種選擇權,相應的擁有兩種獲得杠桿收益的機會,而這兩種選擇權取決于你對未來市場的預期。換言之,這是一個以預期為主軸而展開的游戲,在市場上漲的時候,投資人有望獲取超越指數的收益。
和瑞福進取相比,瑞和分級基金的賣點首先在于這是一只指數基金。瑞福分級基金是一只主動型基金,基金經理會根據對市場的判斷調整倉位,改變投資組合,投資者對于其凈值變動的計算相對困難。相比之下,瑞和滬深300是更為透明的、簡潔的,在這個基礎上,投資者對于瑞和小康、瑞和遠見的投資判斷也更為簡單。投資者可以將其理解為具有增強收益功能的指數基金,如果你看好指數基金的表現,那么瑞和分級基金的投資價值是相當明顯的。
另一個區別是,瑞和分級基金的杠桿比例是更為簡單明了的。在瑞和滬深300的份額凈值為1到1.1元之間,瑞和小康的杠桿是1.6倍,超過1.1元以后杠桿變為0.4倍。相應的,瑞和遠見在瑞和滬深300份額凈值1到1.1元之間時,杠桿為0.4倍,超過1.1元以后變為1.6倍。當瑞和滬深300的份額凈值低于1元時,瑞和小康、瑞和遠見的杠桿均變為1倍。
而瑞福進取在杠桿機制上是相對復雜的。在不同的情況下,瑞福進取的杠桿從最低的1到2.9倍不等。從這個角度來看,瑞和分級基金比瑞福分級基金更簡單。
折價和溢價的猜想
對這只基金而言,是否應該參與當前的申購主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后市上漲的概率有多大,二是有沒有溢價的可能。
溢價和折價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如果有投資者預期滬深300的上漲幅度不超過10%,瑞和小康就是相對具有高杠桿優勢的部分。二級市場上,看好瑞和小康的人會買入,不看好的人會賣出,一旦看好瑞和小康的投資者大大超出不看好的投資者,那么瑞和小康就有可能發生溢價。如果最后市場果真如期上漲,那么瑞和小康的投資者獲得的收益就包括兩部分,即為凈值上漲的收益和二級市場溢價收益。
反過來,如果不看好瑞和小康的人居多,或是大多數人不看好后市,二級市場價格就有可能發生折價。對瑞和遠見來說,情況也是類似的。對兩級份額來說,溢價和折價都有可能發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主要取決于市場中的玩家對后市的預期。
除此外,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供求關系。這恐怕也是這只基金限量發行的重要原因。對交易性產品而言,往往存在所謂的最優規模,過大或是過小都存在弊端。從某種程度而言,創新分級產品是一個細分市場產品,適合于具有股票投資經驗和一定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尤其是專業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
不過,究竟瑞和小康和瑞和遠見上市之后能否產生溢價,目前看很難一概而論,這恐怕還要取決于建倉完成后,人們對市場的預期以及供求關系的變化。一種可能是建倉階段市場超跌,那么投資者可能會對后市極度樂觀,小康和遠見兩部分都有可能產生溢價。另一種可能是,在目前的點位市場僅僅存在溫和的上漲預期(上漲低于10%),那么很有可能小康溢價,而遠見是折價的。這兩種可能性概率比較大。
最壞的一種情況是,分級基金在上市交易后,市場仍然存在下跌預期,那么小康和遠見可能雙雙折價。但由于套利機制的存在,折價的幅度可能并不會很大,對成熟的玩家來說,折價反而也是很好的買點。
幾個重要臨界點
和瑞福進取類似,瑞和滬深300分級基金也有幾個重要的臨界點,是投資者需要關注的。從圖一中,我們可以窺知一二。
其中最重要的兩個臨界點,是瑞和300份額凈值為1和1.1元時。在瑞和300,瑞和小康以及瑞和遠見凈值為1元的時候,瑞和小康凈值向上的杠桿是1.6倍,而下跌時候的杠桿是1倍,收益大大高于風險,這時候瑞和小康溢價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同樣,瑞和遠見也有類似的臨界點,即瑞和300份額凈值為1.1元,也就是瑞和,遠見凈值為1.04元的時候,此時遠見向上的杠桿為1.6倍,而下跌的杠桿為0.4倍,兩者相差4倍,風險和收益極度不對等,因而在這個臨界點上下,瑞和遠見溢價的可能性也應該是非常高的。這兩個臨界點可能都會帶來套利機會。
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通常又被稱為交易所交易基金( Exchange Traded Funds,簡稱“ETF”),是一種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額可變的一種開放式基金。中國基金市場目前現有 3只純指數型債券基金分別為華夏亞債中國、南方中證 50債和華寶興業短融 50。2013年2月21日,國泰上證 5年期 ETF開始發售募集,這標志著我國首
84 支國債 ETF正式起航。相比普通債券型基金,國債 ETF具備諸多投資優勢和價值配置閃光點。
一、指數跟蹤難度降低
我國國債市場分為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和商業銀行柜臺三種模式。其中銀行間市場一直占據著債券交易市場 90%以上的市場份額,商業銀行柜臺由于保有量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國泰國債 ETF 采取跟蹤上證 5年期國債指數的方式,選擇剩余期限為 4-7年,平均久期為 5年,且在銀行間和交易所市場托管的 20-30只記賬式國債來構建組合。從國債的期限分布上看, 4-7年期國債目前存量最大,約有 1900億。同時又覆蓋了 5年和 7年這兩大關鍵年限,是市場主流交易品種。這大大降低了管理人對于指數的跟蹤難度,同時也為投資者申贖及套利操作提供了充足的券源,提升了成分券的流動性。
二、成分流動性增強
由于交易所債市中個人投資者為主要參與者,因此流動性相比銀行間市場要差。債券被動型產品一般不會使用指數型股票基金中常用的完全復制法,而是通過抽樣復制的手段選取一些成交活躍流動性較好的個券來達到復制指數走勢的目的。國泰上證 5年期國債 ETF通過對標的指數中各成份國債的歷史數據和流動性分析,選取流動性較好的國債構建組合,對標的指數的久期等指標進行跟蹤,達到復制標的指數、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雖然抽樣復制法在跟蹤誤差上會略大于完全復制,但該基金的風險控制目標是追求日均跟蹤偏離度的絕對值不超過0.2%,基本可以達到復制指數的預期。
三、投資收益穩定費率低
指數化投資模式降低了由基金經理管理不善帶來的收益低于預期的風險,主動管理型債券基金可通過積極主動的券種配置和個券選擇獲得超越債券指數的回報,但投資者也需承擔基金業績低于指數回報的風險。相比之下,對于穩健的投資者而言,債券 ETF的收益更加確定且便于預測。國泰上證 5年期國債 ETF的管理費僅為 0.3%,大大低于國內市場主動管理型債券基金 0.6%-0.7%的管理費率。管理費率低是國債 ETF投資的另一個亮點,管理費的差異也因此成為影響持有人收益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資產配置套利交易理想便利
資產配置和風險敞口管理功能是 ETF 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機構投資者尤其是像保險、銀行、養老金等往往是依據負債本身的現金流來使用債券進行對沖。國債 ETF較低的風險屬性以及較高的流動性更是為機構進行負債管理和資產配置提供了明顯的便利。此外,國債 ETF也提供了一、二級市場的套利機會,比如當國債 ETF二級市場價格高于一級市場的基金份額凈值時,投資者可以用成分券申購 ETF基金份額再到二級市場以高價把基金份額賣出以此獲取套利收入。
上證 5年期國債指數,未來很可能是首個國債期貨合約的指數。換言之,國債 ETF從其產品設計開始即包含了成為國債期貨重要現貨替代品種的設想,是債券市場創新衍生工具基礎建設的一部分。因此,國泰 ETF還將成為期現套利的良好工具。
五、計入質押回購真實T+0交易
據上交所和中登公司聯合的通知,自 2013 年3月25日起國債 ETF將計入現有債券質押式回購質押庫,這意味著持有國債 ETF的投資者將可利用成本低廉的交易所回購質押市場融通資金、放大交易杠桿,有效增強資產流通性。上交所頒布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債券 ETF業務指南》使得國泰上證 5年期國債 ETF成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第一只完整意義上實現 T+0交易制度的 ETF產品。未來債券 ETF可以在交易所實現“當日買入,當日賣出”,且未限制當日內買賣次數。與早些時候發行成立的貨幣 ETF不同, T日投資者申購的份額, T日可賣出或贖回; T 日投資者贖回 ETF,份額實時記減,贖回獲得的成分債券 T日可賣出,也可用于當日的 ETF申購,投資者T日買入的 ETF份額, T日可以賣出或贖回。
六、賬戶一體化投資切換靈活
之前,證券保證金的投資渠道比較單一,雖然也有一些貨幣 T+0產品的創新,但整體可供選擇仍然較少。一旦股市下跌、債市走牛,保證金賬戶內的資金卻無法通過配置債券資產來獲取收益。而有了國泰國債 ETF后,當股市不給力時,保證金賬戶內的資金就不用閑置在那里只拿 0.35%的銀行活期存款收益。國泰國債 ETF能夠使投資者的保證金賬戶、股票賬戶以及基金賬戶實現一體化。如果投資者保留一定量的優質股票,買入一定量的國債 ETF,后者既能享受國債收益,又能等待時機波段操作股票,實現靈活的資產配置。
【關鍵詞】直流輸變電工程;施工技術
1.直流輸電線路
1.1直流架空線路類型
按構成方式,直流架空線路可分為三種類型:
(1)單極線路:只有一根極導線,以大地或海水作為回流電路。
(2)同極線路:具有兩根同極性導線,也利用大地或海水作為回流電路。
(3)雙極線路:具有兩根不同極性導線,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大地或海水作為回流電路。當兩極導線中的電流相等時,回流電路中電流就很小甚至沒有。如果一極導線發生故障,另一極導線還可利用回流電路繼續運行。
1.2直流架空線的施工
直流架空線施工的工序流程、施工方法都與交流架空線相同。只是直流架空線通常為二根導線,當以大地作為回路時只需一根導線,因此,直流架空線的桿塔載荷較交流的小;直流線路所需的走廊也較交流窄。所以從整個工序流程、施工方法都與交流架空線相同。
2.換流站
逆變站和整流站統稱為換流站,設備基本相同。它們靠控制調節系統改變運行狀態,使換流站呈整流運行,或呈逆變運行。換流站主要設備有換流變壓器、可控硅換流閥、平波電抗器和交直流濾波器及無功補償設備、控制保護、輔助系統等裝置。
2.1主接線的構成方式
一種是換流單元串聯而成,見圖1所示;另一種是由換流單元并聯而成,圖2 所示。由換流變壓器和換流閥構成的能完成交直流互換的基本電路,稱為換流單元。隨著單個可控硅額定電壓和電流的提高,以及換流單元并聯還需要考慮均流,故并聯方式已很少使用,絕大多數采用串聯方式。
圖1 串聯式主結
注:①換流變壓器②換流器③直流電抗器
圖2 并聯式主接線
2.2換流站工程特點及施工難點
(1)換流站施工周期較長,500kV電壓等級的換流站包括土建、電氣施工工期2-3年,因此在雷雨季節,要及時對換流變壓器、平波電抗器、斷路器等高壓設備進行臨時接地;并防止設備受潮。
(2)換流站的絕大多數設備都為進口設備,對其技術參數、性能、安裝要求等都不熟悉,因此,做好充分的技術準備和與外方服務人員保持良好的配合將是非常重要的。
換流站電氣施工難點:
(1)換流閥的安裝工序較復雜,要確保施工質量,工程技術、施工人員在安裝之前必須對每道工序重點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
(2)從未涉及過直流高壓試驗。
(3)控制、保護較交流變電站復雜。
(4)目前國家還沒有直流設備的交接驗收標準。
(5)國家沒有統一的直流設備的安裝、調試記錄表格。
2.3換流站主要施工方法
換流站的主要工程量:土建部分的基礎、構架、房建的施工,電氣部分的換流變壓器、可控硅換流閥、平波電抗器、交直流濾波器及無功補償設備、控制保護、輔助系統等裝置的安裝、調試。其中,土建施工沒有技術要求較高的工序,和以往的變電站要求基本相同; 換流變壓器、平波電抗器的安裝控制要點也基本與交流變壓器一致,從安裝工藝的要求及復雜程度看可控硅換流閥的施工是換流站的難點和重點。
2.3.1換流閥安裝
換流閥是直流輸電系統中的關鍵設備、它的作用是整流(交流變直流) 和逆變(直流變交流)。下面介紹閥安裝的主要施工工序。
(1)閥廳封閉、凈化:裝配閥前,必須封閉閥廳的門及穿墻套管孔洞。由上至下全面清掃閥廳。廳內應無灰塵,地板及墻面均要經過凈化。閥廳空調最好能運行,以利閥廳清潔。
(2)半層閥安裝:從木箱中將半層閥吊出,裝上運輸兼吊裝小車,運至吊裝閥廳,拆除臨時角鐵、扁鋼支撐,按圖鉆孔,裝防弧燈,打磨光表面毛刺,預裝連接電極、半層閥間連接冷卻水管,檢查尼龍水管接頭緊固情況。按所在層數配置相應長度的光纜。掛上同步電動葫蘆,起吊一定高度后,在下部吊裝好相應棒式絕緣子。吊至相應位置,人通過升降平臺,將半層閥裝于上面瓷瓶的掛孔中,裝好一層兩個半層閥并調整找平后,再裝下一層。直至吊至第八層,然后準備吊裝屏蔽罩。
(3)冷卻水管安裝:在閥廳上部與天橋平行有2 根不銹鋼的主冷卻水母管(一進,一出)通過閥基懸吊架分別送至各閥塔,每一“半塔”從上至下、從下至上設2主母管(分別通過其接至各半層閥可控硅冷卻片、RC回路的電阻和陽極電抗器。因為對冷卻水水質要求很高,同時,施工中應注意:a由于管支路及接頭很多,不允許滲漏、不允許堵塞;b在閥塔及半層閥內多處設置有等電位電極,必須嚴格按圖施工;閥塔主母管為塑料管,注意連接時法蘭連接緊固、均勻,不得受撇、受扭。
(4)光纖電纜敷設安裝: 由于每一TE 板,閥避雷器以及安裝于底層屏蔽罩的漏水檢測裝置,皆有光纜引至VBE柜。光纖電纜很脆弱(儲運溫度限制在10-5090,低于10℃不允許受機械應力,單芯彎曲半徑〕15mm,抗拉強度8kg),保存要避強光直射,相對濕度不大于50%。在各半層閥間搭好木跳板,由上至下,順序裝好塑料電纜槽,小心地將各層的光纜束,順著光纜槽敷設引至VBE 柜。此后各半層閥的TE 板可插人。
(5)安裝后檢查:a懸力校驗:一極三個四重閥裝完后,用外方提供的專用工具(拉桿和測量彈簧) 在頂上的棒式絕緣子處上,測量校核測量彈簧間隙皆滿足要求;b絕緣子超聲波檢查;c水冷試驗:在整個水冷卻回路施工檢查完畢后,將去離子水通人(10kg/cm2)應無泄漏;d電氣試驗及閥廳內各設備間連線。
2.3.2閥冷卻系統安裝
ABB一ETT 閥所使用的可控硅閥為水冷閥,冷卻水為去游離子水,整個冷卻系統包括: 水泵,過濾設備,膨脹箱,冷卻塔以及連接管道等。內冷卻水通過與可控硅進行熱交換帶走閥損耗所產生的熱量,并通過主水泵流過冷卻塔,以便將熱量散發至空氣。噴淋用的外冷卻水首先要求進行軟化,然后,采用反滲透技術進行處理。整個閥冷卻系統可分成兩部分: 外冷卻水回路和內冷卻水回路。
(1)冷卻水管安裝: 對照配管圖進行管道的連接。首先進行閥塔頂部冷卻水管的安裝工作。第一根冷卻水管定位時,應嚴格按照廠家提供的安裝尺寸進行,這樣才能保證與閥本體冷卻水管的正確連接和以后主泵單元的正確就位。進行主冷卻水管道對接時,一定要仔細檢查里面的墊圈是否墊正,所有螺栓緊固力矩按廠家提供要求進行。
(2)主泵單元安裝: 當閥廳內主冷卻水管與閥本體的冷卻水管連接完畢,且主冷卻水管已安裝至閥冷卻室內主泵單元設計就位位置時,方可進行主泵單元的就位工作。主泵單元重約8t,安裝在閥冷卻室,從戶外整體搬遷至戶內。現場只有通過50t吊車和3t叉車密切配合,切實加強安全措施和現場監護管理才能得以保證。
[關鍵詞] 角膜塑形術;近視治療;作用機制
[中圖分類號] R77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5)01-60-03
[Abstract] Myopia prevention techniques and the progress of myopia prevention strategy has been valued by ophthalmology,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visual quality,and promote regulatory function,in recent years we has focused on improving the optical correction in the week retinal myopic defocus,more and more people pay attention to.Orthokeratology(ortho-K),which is the use of specially designed orthokeratology lens to change corneal shape,in order to quickly improve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compared with refractive surgery for myopia,orthokeratology has a non-surgical,reversible inherent advantages,etc.,is a skill to control the development of myopia targeting young people.Though collecting and summarizing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use of orthokeratology treatment in myopia,reviewed action mechanism of orthokeratology in the treatment of myopia.
[Key words] Orthokeratology;Treatment of myopia;Mechanism
雖然我國一直在探索近視防控新技術,但青少年的近視眼患病率卻仍在逐年增加,以大型城市進展最為嚴重[1]。在眾多矯正方法中,應用聚焦技術,來促進中周區視網膜近視眼性離焦,近年來備受關注。角膜塑形術(ortho-K)即為其中最為有效的視光學技術之一,與屈光手術治療近視相比,角膜塑形術具有非手術性、可逆性等先天優勢,被認為是控制青少年近視最有希望的技術,因而其在近視治療中的各方面研究成為臨床工作中的關注熱點,現將角膜塑形鏡在近視治療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報道如下。
1 角膜塑形術矯正近視的作用機制
對近視的矯正機制,目前有多種理論來解釋,包括機械壓迫、角膜上皮重新分配、上皮細胞壓縮、細胞壓縮伴隨細胞間液的轉移以及代謝改變引起的基質重塑,但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證實和認可。
目前認為主要是中央平坦的基弧和中周邊較陡的反轉弧通過上述可能的機制作用于前表面,使角膜前表面曲率變平坦實現的。日本的Tsukiyama 等[2]利用Pentacam眼前段分析儀在對9個患者進行1年的隨訪觀察,證明在任1周,中央后角膜曲率半徑或前房深度沒有明顯的改變,而角膜前表面形態卻有明顯改變。前表面形態及曲率的改變目前主要認為是因為中央角膜變薄,旁中央角膜變厚引起。Reinstein等[3]的研究結果都證明中央角膜變薄主要因為來自于上皮層的變薄,國內翟洲等[4]通過采用Pentacam眼前段分析儀測量角膜厚度,進一步證明配戴過夜型角膜塑形鏡3個月后,角膜不同位點厚度的變化與角膜形狀改變一致,即中央角膜變薄,從旁中央半徑2mm開始角膜增厚。但上述角膜改變的細胞生物學實質并不明確。在Sridharan等[5]隨后的研究中認為角膜上皮對佩戴反幾何角膜塑形鏡可以迅速的做出反應,主要是在淚液負壓作用下,完成角膜上皮的重塑和重新分配。同樣,上述研究,都是通過對角膜厚度及前表面形態的觀察、研究,得出的推測,角膜細胞生物學改變的實質也并不清楚。
此外,另外還有觀點認為角膜塑形鏡不僅可以作用于角膜前表面,也作用于后表面,通過壓迫整個角膜,使角膜整體彎曲,達到矯正目的。Owens等[6]的研究發現除了角膜前表面明顯變平坦外,后表面在早期的適應階段也有明顯的扁平化,但后表面的改變在1個月后,與戴鏡前的角膜后表面曲率沒有統計學差異。Chen等[7]的研究發現摘鏡短期內,角膜后表面變陡峭,但2h以后即恢復至原始水平,而且同目前研究發現的,非接觸鏡佩戴者角膜后表面的晝夜變化相符合。國內劉然等[8]利用Pentacam測量佩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鏡1個月內的角膜前后表面形態、角膜厚度、IOL-master測量眼軸和前房深度的變化,得出角膜塑形鏡降低近視屈光度主要發生在術后1周內,1周后視力達穩定,角膜前表面變平坦為主要因素。配戴1個月后眼軸長度變短,主要是由于角膜塑形的變化引起前房深度變化引起。角膜塑形鏡降低近視屈光度的機制可能還存在角膜的整體彎曲后退。
2 角膜塑形術控制近視的作用機制
目前認為近視的發生機制尚未十分明確,但較多的研究表明是遺傳和環境兩方面作用的結果,而其發展則是角膜曲率、晶狀體屈光度、眼軸變化和視網膜形狀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其中眼軸的增長被認為是軸性近視發展的主要決定因素。
目前認為周邊視網膜相對屈光度可能影響視網膜的成像質量,產生遠視性離焦,進而引起眼軸增加,使近視性屈光不正不斷發展。眾多研究表明,相比佩戴普通框架眼鏡、普通設計軟性接觸鏡等,佩戴角膜塑形鏡2年以上可減少眼軸增長約50%。Hiraoka等[9]進行的一項研究為期5年的臨床觀察表明,佩戴角膜塑形鏡進行視力矯正的患者,其5年眼軸的增長比例相比普通框架眼鏡佩戴患者,減少超過30%。國內謝培英[10]也通過臨床觀察得到相似的結果。在延長2年觀察的基礎上,謝培英認為,其7年的眼軸變化量比5年的變化要更少。但其所進行的觀察缺乏對照組,其對眼軸的改善程度,以及其作用機制尚需進一步大樣本觀察。
目前有較多的研究支持,周邊視網膜相對屈光度影響周邊視網膜的成像狀態,從而影響周邊視網膜屈光狀態。在Smith EL.Ⅲ等[11]的研究中,首先對恒河猴雙眼進行周邊視野形覺剝奪,通過干預形成雙眼中央視野近視化改變,然后利用激光光凝任一眼中央視野區,最后去除周邊視野形覺剝奪,觀察、比較發現雙眼的屈光度恢復無明顯差異,表明中央視野相對屈光狀態不是正視化屈光改變所必須的條件。其在隨后的實驗中進一步證明了黃斑在屈光變化中的作用有限,周邊視網膜屈光狀態具有調控作用,同時在周邊特定視野的形覺剝奪實驗中,發現特定區域可有相應屈光改變,同時在此特定區域玻璃體腔長度也發生改變,進而引起眼軸長度改變。Huang等[12]在研究中通過構建周邊視網膜呈相對遠視狀態的形覺剝奪性近視的恒河猴模型,觀察發現其后極部眼球由扁圓向扁長改變,其眼軸加長。此外,也有學者認為眼軸變化與周邊視網膜屈光狀態可以互相影響,反復作用。但也有研究表明周邊遠視屈光狀態時并不是近視發生的危險因素[13]。
此外國內外有較多的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鏡可以改善周邊視網膜的屈光狀態,形成相對近視的周邊視網膜狀態,從而控制眼軸增長。Charman等[14]認為利用角膜塑形鏡可以改變周邊視網膜相對遠視狀態為相對近視狀態,從而控制眼軸增長,是控制近視發展的很好的選擇。Queirós,António等[15]通過測量28例佩戴角膜塑形鏡的近視患者的水平中央及周邊屈光度的改變,發現25°視野內的近視屈光度降低,并且可以造成30°~35°視野范圍的相對近視狀態,從而可以控制軸性近視度數增長。在Mathur,Ankit等[16]的研究認為角膜塑形鏡可以造成周邊視網膜的相對近視狀態,但同時也可以引起顯著的高階相差,影響控制軸性近視發展的效果。在Sankaridurg P和Holden B[17]的研究中也得到了類似的證實。在國內,陳志等[18],利用開放式紅外自動驗光儀測量鼻側到顳側30°范圍7個點的6個周邊屈光度及1個中央屈光度,通過計算得出結論認為,通過佩戴角膜塑形鏡可以改變角膜前表面形態,是中央角膜變平,中周邊角膜變陡,從而使周邊視網膜形成相對近視狀態,從而控制軸性近視發展。
同時,也有研究表明眼睛的調節狀態也可產生遠視性離焦,進而影響眼軸變化,使近視性屈光發展。有較多的研究表明,近視患者的調節反應較差,易形成調節滯后[19]。由于調節能力的不足,外界物體的像通過人眼光學系統后,成像在視網膜后面,從而表現出遠視性離焦,而長期遠視性離焦可造成眼軸延長,進而近視逐漸形成并發展。此外,調節動作本身也可能引起眼軸變長,而變長量和調節量呈線性關系。可能與前端脈絡膜及鞏膜在調解時向內牽引、收縮所致[20]。還有研究表明調節與周邊屈光度的變化存在關系,但不是十分明確。
目前有研究表明角膜塑形鏡可以改善近視患者的調節狀態。國內黃佳等[21]通過配戴RGPCL、Ortho-K及框架眼鏡一年后調節滯后量的對比研究,發現角膜塑形鏡在高調節需求下,調節滯后量明顯較小,有助于控制近視的發展。吳從霞等[22]在隨后的實驗中,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國外也有類似的研究。朱夢鈞等[23]在觀察49例49眼的中度青少年近視眼患者中也發現,相比驗配角膜塑形鏡前,其佩戴2年角膜塑形鏡的患者其眼部調節能力明顯增加。
3 小結
綜上所述,角膜塑形鏡是目前最有效的近視眼干預防控手段之一,有大量的研究試圖驗證角膜塑形鏡在近視治療中作用機制及其臨床中良好效果,我們也可以相信角膜塑形鏡在矯正和控制近視中的重要作用。雖然機制尚不是很明確,理論多集中在其對周邊屈光度的改變,但給我們進一步的研究提供了選擇的方向。我們期待進一步明確角膜塑形鏡的作用機制,可以更好指導其研發、設計,進而更好的更有效的解決日益凸顯的屈光問題。
[參考文獻]
[1] 謝培英.進一步提升長期角膜塑形術近視控制的療效與安全[J].中華眼科雜志,2014 (1):3-5.
[2] Tsukiyama J,Miyamoto Y.Changes i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Radii of the Corneal Curvature and Anterior Chamber Depth by Orthokeratology[J].Eye and Contact Lens,2008,34(1):17-20.
[3] Reinstein DZ,Gobbe M.Epithelial,stromal,and corneal pachymetry changes during orthokeratology[J].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2009,86(6):1006-1014.
[4] 翟洲,楊曉,王化榮,等.短期配戴角膜塑形鏡對中央和周邊角膜厚度的影響[J].眼科,2012,21(6):376-380.
[5] Sridhaean Ramkumar BM,Swarbrick H.Corneal Response to Short-Term Orthokeratology Lens Wear[J].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2003,80(3):200-206.
[6] Owens H,Gaener LF.Posterior Corneal Changes with Orthokeratology[J].Optometry and Vision Science,2004,81(6):421-426.
[7] Chen D,Lam AKC.Posterior corneal curvature change and recovery after 6 months of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 treatment[J].Ophthalmic and Physiological Optics,2010,30(3):274-280.
[8] 劉然,毛欣杰,瞿佳.角膜塑形鏡對眼球形狀參數影響的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5):587-590.
[9] Hiraoka T,Kakita T,Okamoto F,et al.Long-term effect of overnight orthokeratology on axial length elongation in childhood myopia:a 5-year follow-up study[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12,53:3913-3919.
[10] 郭曦,楊麗娜,謝培英.角膜塑形鏡治療青少年近視的遠期效果[J].眼科,2013,21(6):371-374.
[11] Smith EL.Ⅲ,Huang J.Hemiretinal Form Deprivation:Evidence for Local Control of Eye Growth and Refractive Development in Infant Monkeys [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2009,50(11):5057-5069.
[12] Huang J,Hung LF,Ramamirtham R.Effects of form deprivation on peripheral refractions and ocular shape in infant rhesus monkeys(macaca mulatta)[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2009,4033-4044.
[13] Sng C C A.Change in Peripheral Refraction over Time in Singapore Chinese Children[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2011,52(11):7880-7887.
[14] CHARMAN,NEIL W.Peripheral Refraction in Orthokeratology Patients [J].Optometry & Vision Science, 2006, 83(9):641-648.
[15] Queirós,António.Peripheral Refraction in Myopic Patients after Orthokeratology[J].Optometry & Vision Science,2010,87(5):323-329.
[16] Mathur,Ankit.Effect of Orthokeratology on Peripheral Aberrations of the Eye[J].Optometry & Vision Science,2009,86(5):E476-E484.
[17] Sankaridurg P,Holden B.Decrease in Rate of Myopia Progression with a Contact Lens Designed to Reduce Relative Peripheral Hyperopia:One-Year Results[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2011,53(13):9362-9367.
[18] Mutt DO.Accommodative Lag before and after the Onset of Myopia[J].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2006,47(3):837-846.
[19] 陳志,瞿小妹,周行濤.角膜塑形鏡對周邊屈光度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12,14(2):74-78.
[20] Read,Scott A.Axial Length Changes During Accommodation in Myopes and Emmetropes[J].Optometry & Vision Science,2010,87(9):656-662.
[21] 黃佳,瞿小妹,陳志,等.青少年近視眼配戴RGPCL、Ortho-K及框架眼鏡一年后調節滯后的差異[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10,12(1):33-36.
[22] 吳從霞,毛欣杰,林惠玲,等.角膜塑形鏡對近視眼調節微波動幅度和調節滯后的影響[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2013,15(2):75-78.
的相關內容后,發現教材中該實驗的設計存在一些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優化設計了基礎實驗4
――“常見金屬的性質”。設計后的實驗通過了蘇州市區100多位初中化學老師的操作驗證和研討,獲得肯定與好評。
一、原有實驗方案的不足
(1)實驗基本觀察點不明確,尤其是金屬與稀酸的反應,由于學生的經驗不足,觀察時會遺漏重要的實驗現象。金屬與氧氣、金屬與稀酸反應的重要方程式未要求學生寫出。
(2)鐵釘是生活中很常見的金屬,本實驗中的常見金屬選用鐵釘合情合理。但未引導學生辨析鐵釘不是純鐵,而是鐵的合金,其硬度不代表純鐵的硬度,故易引起學生對純鐵硬度的錯誤認識。
未充分利用實驗信息,適時提煉出合金仍具有金屬特性,讓學生對合金有個較清晰的認識。
(3)實驗目的2要求學生初步理解金屬活動性強弱,但在金屬與稀酸反應的實驗過程中,未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劇烈程度歸納金屬的活動性。
(4)由于鋁表面氧化膜的致密度、厚度、打磨深度及鋁形成氧化膜的速度等因素影響,實驗中發現在較長時間內即使打磨處理過的鋁與稀酸反應的速度還是不及鋅。把鋁和鋅放在一起對比會造成學生錯誤地認為鋁的活動性比鋅弱。
(5)同種金屬分別與等氫離子濃度的稀鹽酸、稀硫酸反應速度的不同,未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
(6)有氧化膜的金屬接觸稀酸后還是會冒氣泡的現象,未適時引導學生捕捉并分析原因。
(7)金屬銹蝕條件的探究,需要幾天甚至一周時間,不可能在一節課內得出結論。
二、實驗方案的優化設計
針對以上不足,本文優化設計了“常見金屬的性質”的實驗方案。
(1)把實驗過程編制成表格。并在表格中明確“實驗內容”,便于學生操作;細化“基本觀察點”,引導學生較全面地觀察實驗現象,重視化學反應伴隨著熱量的變化,了解到金屬與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增設“實驗結論”欄目,要求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得出結論,并點明實驗結論就是“基本知識點”(有反應發生則要求學生書寫化學方程式);增設“基本操作點”,便于學生把握操作要領。
側重基礎的實驗過程完成后,增加“實驗探究點”,引導學生深入挖掘現象本質,辨析概念、開發思維。
(2)本想對比鐵釘與純鐵的硬度,但由于純鐵材料難以覓得,就改成了易得的黃銅片(實驗用品上交代清楚是含銅合金)與紫銅片(實驗用品上交代清楚是純銅)的硬度對比實驗,并在實驗探究中給予呼應: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鋁制品和銅制品與該實驗中的鋁片和紫銅片在硬度上的差異原因,從而澄清硬度大的鐵釘是鐵的合金而不是純鐵,防止認識偏差。并把合金與其組分金屬在熔點上的差異作為探究列出引發學生思考、設計,開拓學生的思維。
繼而在實驗探究中請學生結合實驗現象分析出合金具有金屬的特性。
(3)幾種金屬與同種酸反應結束后,要求學生適時把金屬的活動性強弱明確歸納在對應的“實驗結論”欄目中。
滬教版教材中,金屬的性質屬于第五章內容,而到第七章學生才系統地學習酸、堿、鹽知識。故教材第五章內容中,在學生通過與稀酸反應感受到鐵的活動性強于銅后,只是簡介了鐵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并沒有歸納出活潑金屬置換鹽溶液中的不活潑金屬的規律性知識。考慮學生的知識起點和教材編排的用意,利用金屬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設計實驗證明金屬的活動性強弱不宜深化展開,只在實驗探究中針對具體的鐵和銅供學生思考設計。
(4)為節約金屬樣品、節省時間,單面打磨的鎂條、鋁片、鋅片、紫銅片用于整個實驗流程中的觀察外觀、測導電性、試硬度、加熱;與酸反應的金屬,都采用與前面實驗完全一樣的小樣(不打磨),并在實驗過程中注明所用金屬的出處。但由于鋁表面氧化膜的干擾,鋁與稀酸反應的真實速度短時間內無法呈現,故幾種金屬與同種稀酸對比反應速度時把鋁抽出。
但鋁能與稀酸反應的事實還是應讓學生感受,綜合考慮后,增加一個對比實驗:打磨過的鋁與稀鹽酸分別在常溫下和加熱條件下的反應。并在實驗探究中引發學生深層次思考,進一步讓學生掌握金屬與酸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5)選擇鋅片分別與稀鹽酸、稀硫酸反應,觀察反應速度的差異。而就學生所能理解的控制變量的思想,實際操作時會取等體積的酸,經過計算配制15%的稀鹽酸、20%的稀硫酸以保證氫離子濃度基本相等。
經過幾次金屬與稀酸的反應,學生初步感受到稀鹽酸與稀硫酸的共性和差異之處。并在實驗探究中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為第7章的酸的性質學習做一個鋪墊。
(6)實驗中選用未經打磨的金屬與稀酸反應,并設計實驗探究,希望學生對酸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同樣為酸的學習做一個鋪墊。
(7)金屬銹蝕條件的探究,設計成兩組學生提前操作好后放在教室中,請每位同學每天觀察并記錄。這樣處理既節約了藥品和時間,而且全班同學觀察同一種樣品,又便于相互對照、討論。
(8)最后通過實驗探究,希望學生能設計出加快鐵與稀酸的反應速度的多種方法:稀硫酸換成稀鹽酸、加熱、鐵釘換成鐵粉、提高鹽酸濃度等,通過對知識的運用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三、實驗驗證與研討
2013年3月19日,在蘇州市平江中學,蘇州市區100多位初中化學教師對本文優化設計的基礎實驗4進行了實驗驗證和教學研討,
【關鍵詞】無機非金屬材料;研制;性能表征
引言
這些年,干法靜電噴涂是一類先進的涂搪技術在搪瓷技藝中廣泛的被應用。碳酸鈣是一類重要的無機非金屬材料,作為工業制品的關鍵填充劑與助劑。搪瓷性能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搪瓷粉末的發展和銷量[1],所以對其性能的測試及置換的配方調配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鑒于此,本文對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研制與性能表征進行分析與探究具有較為深遠的意義。
1、無機非金屬材料低溫靜電搪瓷的研制與性能表征
1.1基本研制原理
低溫靜電搪瓷的研制關鍵在于新型先進的靜電粉末噴涂法。這種方法是根據粉末涂料在高壓靜電場條件下通過感應起電或者摩擦起電,同時讓接地的被涂抹物擁有和粉末涂料相反的電荷[2]。本實驗所使用的就是通過電暈放電式荷電靜電粉末噴槍。這類噴涂工藝憑借壓縮空氣把搪瓷粉末利用管道傳輸到帶有負電的高壓噴槍例,讓它擁有負電荷然后噴射出,被涂抹在帶有正電荷的凈坯上,從而構成了均衡的瓷粉層,通過燒紙最終得到了瓷器表面光滑、亮度很好的成品。當粉末涂料通過靜電粉末噴槍給被涂物進行涂抹時,帶電荷的粉末涂料被添加進帶相反電荷的被涂物表層,之后被涂物進入烘烤爐例讓粉末涂料融化流平或者交聯固化成膜狀。這是目前國內外使用的最多、最普遍的一種粉末涂料涂裝方式。具體操作流程見圖1-1、1-2所示
圖1-1手動靜電噴槍使用經過
a- 靜電式噴槍 b-電離出的負氧離子 c-帶電搪瓷粉末 d-附帶有搪瓷顆粒的部件
圖1-2靜電噴涂的簡單配置
1.流化粉桶 2.噴粉間 3.待涂部件 4.噴槍;Q:粉末流化率 n:沉積效率
1.2靜電干粉搪瓷的優勢與性能表征
靜電干粉涂搪的技藝特征就是需要的粉量不多,瓷粉的使用率可以達到95%以上,工業品的品質較好[3],底坯提前處理簡單方面,屬于涂搪技藝的跨越式改進,是以后國內外大、中型搪瓷生產企業發展的重要技術目標。因為這類涂搪技藝是根據基板和瓷釉粉末之間的靜電作用而引發粘附的原理,一般需要讓瓷釉粉末擁有很好的絕緣電阻率,大概是1014至1016歐姆.厘米。不然粘附于基板處的瓷釉就會因為缺乏電荷而掉落下來。所以,必須在粉末的外層覆蓋上一層高電阻的有機聚合物,從而提升瓷釉的絕緣電阻。靜電噴涂技藝有著過去的干法、濕法涂搪技藝所沒有的顯著優點:①在很好的光澤度、勻稱的色彩、相一致的瓷壁厚度上,這項工藝都擁有其獨特的效果[4]。②它在某些程度很好的降低了能源損耗,節約了一定勞動力。③瓷釉粉的使用率很高,同時可以在密封體系中完成回收再利用,減少了不必要的污染,主要是因為噴粉室利用了回收裝備;④瓷壁較薄,材料的使用少,被噴涂的部件沒有留下死角部分。⑤有關的金屬坯件的前期提前處置需要不多。更加顯著的優點是,它能夠滿足不間斷大規模生產工業品制造的需求,和傳統工藝比較它的工序更加簡單高效。總而言之就是,它有著涂壁厚度勻稱、表層品質好、耐酸堿腐蝕性、機械性能好、成品的使用期限長、無污染與生產效率高。具體見圖1-3:
圖1-3靜電噴涂和過去涂搪方式的有關性能對比
靜電搪瓷粉末老化的問題一般可以經過以下方式來有效處理:添加固化劑、增添催化劑、提升溫度、預水解玻璃料表層。
2、無機非金屬材料碳酸鈣的研制與性能表征
2.1人工合成高聚物聚乙二醇對于碳酸鈣晶體培育的調節
碳酸鈣不但是礦物質中關鍵的一類,而且也是一類非常關鍵的無機非金屬材料,是工業品中的關鍵填充劑與助劑。它作為一類重要的無機填料,目前已經廣泛的應用在橡膠、涂料、油墨、日用化工、醫藥、食品等行業上。隨著以上行業的迅速發展,碳酸鈣制品正走向粒徑極細化、晶型多樣化和表明改性目標發展[5],讓它不僅有填充效果還有很好的補強性。為了適應多用途,調節晶體的培育化學工作已經在國內外開展起來了,擁有一定構造的有機表層包括自組裝單分子膜、LB膜、生物大分子和某些離子、蛋白質等被普遍的用來當成模板調控碳酸鈣的晶體培育。另外能夠阻擋碳酸鈣結晶形狀相互變化,以此獲得亞穩定狀態的結晶形狀。這些年,人工合成的高聚物在礦化中被普遍的使用,研究證明,擁有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添加劑能夠有效促進碳酸鈣晶體的成長[6]。其中聚乙二醇就屬于這種聚合物,無毒,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有親水基團與疏水基。碳酸鈣的結晶發生在室溫條件下,利用直接沉淀的方式完成。先調配實驗需要的所有PEG溶液,然后2.22gCaCl2(0.02mol)和2.12gNa2CO3(0.02mol)分別溶于100mL上面的溶液里。然后把Na2CO3(100ml,0.2M)溶液在磁力攪動中慢慢滴進CaCl2(100mL,0.2M)溶液。攪動10分鐘后把溶液密封,經過一天后的沉淀抽濾,從而得到碳酸鈣沉淀,使用多次蒸餾水與無水乙醇洗滌。然后干燥。
2.2不同分子量的PEG體系中獲得的碳酸鈣晶體的表征
不同分子量的PEG的濃度調控在0.5%左右[7]。在PEG10000體系中獲得的碳酸鈣晶體,大部分是斜方六面體形狀,顆粒大小不勻稱,規模的差距顯著,表層相當粗糙,棱角不太分明。而在PEG6000的體系中,不但有方解石的特點吸收峰,還有球霰石的吸收峰。因而得出結論,在PEG10000與PEG20000D的體系引發下,得到的CaCO3晶體是方解石晶型,屬于高分子量的PEG體系有助于方解石晶型的穩固。
結語
通過本文探究,認識到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研制的經過,因此對其性能表征進行加強便顯得極為重要。然而,這是一項較為系統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從多方面完善,比如人工合成對于碳酸鈣晶體培育。相信做好以上這些,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研制將能夠得到有效強化,進一步為無機非金屬材料的發展奠定尤為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徐子陽. 低溫無底釉耐酸搪瓷釉的研制[J]. 玻璃與搪瓷. 2005(02)
[2] 徐元萍. 表面活性助劑硅油對搪瓷及陶瓷光澤度的影響[J]. 中國搪瓷. 2003(Z2)
[3] 竇安民. 靜電干粉搪瓷[J]. 中國搪瓷. 2002(04)
[4] 戴琦. 耐熱高強搪瓷[J]. 玻璃與搪瓷. 2001(05)
[5] 任鎖平. 搪瓷制品絲網泡(狀)缺陷的成因及對策[J]. 玻璃與搪瓷. 1999(01)
1.1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面向工業應用的技術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包括產品市場調研,新產品的研究和發明,產品的工藝設計,產品的生產準備工作,產品的加工制造以及產品的售后服務工作等,因此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將市場調研、產品生產和售后服務整個過程有機結合的整體。并且,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應用最為重要的是注重生產產品所產生的實際效果,因為應用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所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產品的競爭力,所以,重視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產生的效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科學地應用先進的生產機械技術,產生良好的實際效果,能夠有效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效提升企業的綜合能力,促進企業實現較快發展。由此可見,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面向工業應用的技術,企業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會廣泛應用,充分發揮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作用。
1.2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駕馭生產過程的系統工程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主要是將現代化技術有效結合起來,它的設計主要是將現代化的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傳感技術、自動化技術、新材料技術以及科學的現代系統管理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研發成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因此,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是機械制造企業不斷吸收現代化高新技術,并且將傳統的機械制造技術結合起來,從而使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成為成功駕馭生產過程的系統工程,能夠有效地控制生產過程的信息流、物質流以及能量流,成為企業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主要應用的現代化技術。
1.3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面向全球競爭的技術
隨著市場全球化的迅猛發展,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搶奪市場、傾銷資本和進行資本輸出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金融、經濟和科技等手段實現的。如今全球市場的形成日漸成熟,經濟市場的競爭也變得越來越激烈,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出現是符合這種經濟市場環境的。因此,我國企業應用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不僅能夠體現企業的機械制造技術水平,而且也表明了我國的機械制造水平。由此可見,我國企業應用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使其成為面向全球競爭的現代化技術,可以使我國的機械制造企業具備世界先進水平,從而提高我國機械制造企業在全球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力。
1.4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市場競爭三要素的統一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機械制造企業生產產品的技術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只要有新產品進入到經濟市場,很快就會出現與此產品相同功能的產品在經濟市場上流通,所以,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機械制造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率,增加產品的產量,才是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機械制造企業也取得較快的發展,主要通過減少生產產品的時間,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來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產品在經濟市場上的占有率。因此,我國機械制造企業通過應用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可以把以時間為核心的時間、成本和質量有效結合起來,實現三者的統一。由此可見,在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市場競爭三要素的統一。
1.5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面向新時代的新技術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在傳統機械制造技術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化技術,不斷發展而成的新的機械制造技術。先進機械制造技術不僅保留了傳統機械制造技術好的方面,而且還吸收了現代化的高新技術,通過不斷實驗,逐漸應用于實踐中,從而形成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因此,我國機械制造企業應用的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融合現代高新技術的新技術,是面向新時代的新技術。
1.6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采用的是高效率、低耗能、優質、清潔以及靈活性較強的工藝,這些工藝都是優化過的先進工藝,不僅保留了傳統機械制造技術的有效因素,并且能夠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和改造,同時又引用了高新技術成果,從而形成先進的工藝,充分體現了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先進性。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滿足具體制造業的發展需求,通過不斷研發和實踐,形成的先進、實用的機械制造技術,并且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非常重視這種技術的實際效果的,從而充分體現了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實用性。由此可見,我國機械制造企業應用的先進機械制造技術能夠突顯這種新技術的先進性和實用性。
1.7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集成性和動態性
由于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將機械、電子、信息、材料以及管理技術有效結合起來的高新技術,是系統化的機械制造技術,因此,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是由現代化高新技術集成的,充分體現了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集成性。先進機械制造技術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有很多高新技術組成的技術群,并且這個技術群是動態技術,在不同的發展時間發展不同的技術特點,從而能夠適應不同時期制造企業的發展要求,使企業能夠在各種時期都能夠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制造企業應用先進的機械制造技術生產產品,可以充分體現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動態特性。
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應用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的帶動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從工業發展情況看,發達國家機械制造業在制造業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很多機械制造企業為了提高生產質量和效率,先后將一些高新技術應用到機械制造中,從而使得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理論不斷成熟,研發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的速度不斷發展,逐漸應用到機械制造中,這也促進了機械制造業的發展。從我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情況看,我國機械制造企業所采用的制造技術相對落后,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機械制造企業相比,我國機械制造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全球市場中所占的份額會很小,缺乏較強的市場競爭力。但是,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高新技術不斷研發和應用,使得我國機械制造企業在產品生產過程中也應用了很多新工藝和高新技術,先進機械制造技術理論不斷得到豐富,從而使其在機械制造業中得到推廣和普及,對于提高我國機械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提高我國機械制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現代設計技術的應用
我國機械制造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已經應用了現代設計技術,并且機械產品的開發和設計與現代設計技術是密不可分的。企業為了提高機械產品的生產質量和效率,提高機械制造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大都會把綠色環保設計、并行工程設計、可靠性設計、計算機輔助設計、模糊設計以及虛擬設計等現代設計技術應用到機械制造過程中。例如,機械制造企業在產品的規劃、制造與檢驗、營銷與維護以及報廢與回收等環節中都融入了現代設計的相關理念和方法,并且將現代設計技術和傳統機械產品的設計技術有效地結合起來。僅僅從傳統設計角度看,傳統設計通常是憑借以往的設計經驗和基本的設計常識,應用較為落后和陳舊的工具實行的,導致設計水平較低。但是,可以充分利用傳統設計技術的優點,能夠更好地研發出新的設計技術。然而,現代設計技術相對于傳統設計技術要非常先進,并且現代設計技術作為新的設計技術,通過計算機輔助設計和多種先進技術作為手段,不斷優化和精確設計過程和設計結果。所以,將現代設計技術與傳統設計技術進行有效結合,使現代設計技術融入到機械制造產品設計中,有助于企業設計高質量的產品。
2.2 產品制造中應用新工藝和新技術
機械制造工藝作為機械制造整個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將初始原材料和一些半成品加工成產品。隨著先進機械制造技術應用于整個產品生產的過程中,滿足了企業制造的需求。機械制造企業在毛坯制造過程中,合理應用鋼液精煉、保護成套、高效金屬鑄造工藝以及激光焊接與切割等高新技術。機械制造企業在機械加工方面也應用了現代化高新技術,例如機械制造企業應用了精密加工技術,甚至應用了超精密加工技術,高速切削技術、高速磨削技術、切削難加工材料技術以及加工復雜型面等高新技術。在熱處理方面機械制造企業還應用了可控氣氛的熱處理方法、真空熱處理方法以及激光表面合金化等高新技術。機械制造企業在自動化生產方面也應用了一些高新技術,例如機床數控技術、集成制造技術、傳感技術、機械制造機器人、自動檢測技術以及信號識別技術等。總而言之,我國機械制造企業在機械制造過程中廣泛應用各種新工藝和新技術,能夠有效提高產品的生產質量和生產效率,從而提高機械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3 網絡通訊技術和虛擬技術的應用
隨著知識信息時代的到來,網絡通訊技術迅速發展,在社會中得到廣泛普及,機械制造企業在生產和經營活動中也應用了網絡通訊技術,這能夠使企業在設計產品、選擇優質的物料、制造零部件、開拓市場和銷售產品的過程中更加靈活,使企業在貿易活動中能夠進行異地交易和跨國交易。與此同時,合理應用網絡信息技術,加速網絡技術信息的交流和溝通,加強與著名企業進行產品研發合作,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從而使我國機械制造企業朝著既合作又競爭的方向發展,有效提高我國機械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隨著高新技術在我國機械制造企業中得到廣泛應用,使得我國機械制造企業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虛擬技術的出現,我國機械制造企業應用了虛擬技術對產品生產過程進行模擬和檢驗。企業通過應用虛擬技術可以檢驗產品的可加工性和加工工藝的合理性,能夠優化產品的制造工藝。通過模擬產品生產過程,組織管理過程、車間調度情況和產品供應情況等,從而保證產品制造的成功性。因此,企業應用虛擬技術對于保證產品的生產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