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一上學期自我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初中數學;高中數學;銜接
大家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許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剛剛上高一的學生學習數學時會談到他們的失落,初中數學成績一直很好,高一時卻總是分數不高,有時連及格也難以保證,因而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失去學習的信心。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我們很多同行也倍感疑惑,學生不適應高中數學的教學要求,數學成績出現嚴重滑坡的現象是普遍性的問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初、高中數學教學上的銜接問題。我從平時的教學中得到了一些啟發,現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高一學生學習數學困難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初高中教材內容相比,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少,教學要求較低,且課時較充足。因而課容量小,教學進度較慢。高中數學的內容更多、更深、更抽象,尤其在高一上學期抽象概念及性質多,知識密集,理論性強,高中數學更多地注意論證的嚴密性、敘述的完整性及整體的系統性和綜合性,因此在高中教學中,要求教師利用好初中知識,由淺入深過渡到高中內容。
2.學習方法的原因。初中教師講得細,類型歸納得全,練得多,練得熟,考試時,學生只要記準概念、公式及教師所講例題類型,對號入座就可取得好成績。因此,學生習慣了圍著教師轉,不善于獨立思考,不善于對規律的歸納總結。缺乏學習主動性,缺乏積極思維,缺乏自學能力,碰到問題完全寄希望于老師的講解,依賴性較強。學生學習能力的欠缺又在教師反復講解、多次演練下得已掩蓋。到了高中,由于內容多時間少,教師不可能把知識應用形式和題型講全講細,只能選講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問題,以落實三基培養能力。高中數學學習要求學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規律,掌握數學思想方法。然而,剛入學的高一新生,往往繼續沿用初中學法,致使學習困難較多,連完成當天作業都很困難,更沒有預習、復習及總結等自我消化自我調整的時間。這顯然不利于良好學法的形成和學習質量的提高。
3.學生心理的原因。我國現行學制的高一學生一般是十六、七歲,在生理上,正處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過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對高一新生來講,各方面都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學、新教師等,學生有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的適應過程。另外,經過緊張的中考復習,使有些學生產生了松口氣的想法,入學后緊迫感減弱了。也有些學生有畏懼心理,他們在入學前,就耳聞高中數學很難學。的確高中數學的抽象性特點增加了學習數學的難度,加之初中的教學方法又不注意知識的建構過程,因而很多學生缺乏數學學習的信心和恒心,學習興趣不能持久,無形中加快了數學成績的分化。
二、做好初、高中數學銜接教學的對策和建議
1.針對教材,加強學法指導。初高中數學有很多銜接知識點,如函數概念、平面幾何與立體幾何相關知識等,到高中,它們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圍擴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結論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講授新知識時,我們應有意引導學生聯系舊知識,復習和區別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錯易混的知識加以分析、比較和區別,這樣可達到溫故知新、溫故而探新的效果。對于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內容,教師要及時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并給予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抓住時機積極培養學生自我反思自我總結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提高學習效率。
2.教學方法的更新。高中教師在高一數學教學中要采用“低起點,小步子”的指導思想,幫助學生溫習舊知識,恰當地進行鋪墊,以減緩坡度。在新課標下,高中教學往往通過設導、設問、設陷、設變,啟發引導學生開拓思路,然后再由學生自己思考、解答。在教學中,教師比較注重知識的發生過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這使得剛入高中的學生不容易適應這種教學方法,在聽課時就存在思維障礙,不容易跟上教師的講解,從而產生學習障礙,影響數學的學習。因此,高中數學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對學生學法的指導,課堂注重練習的功能,練是學生對所學知識加以鞏固深化,將內化的知識運用于實踐,主動靈活地解決問題的過程,是體現學生能否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化知識為能力的過程。在課內引導學生練重點內容,練系統知識,測易錯、易忘、易混淆的東西。力爭課內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聽課,以提高聽課效率。